全麻气管拔管期

2024-08-20

全麻气管拔管期(精选八篇)

全麻气管拔管期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我院2010年1~10月全麻术后带气管导管进入PACU的患者1185例, 男608例, 女577例, 年龄10个月~78 (52.88±15.17) 岁, 所有患者术前无明显的心血管系统、肝、肾、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和支气管哮喘史。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its, ASA) 分级为Ⅰ~Ⅱ级[2]。在PACU留置气管导管的时间为25~140 (63.26±15.43) min, 在PACU停滞时间30~240 (83.71±37.26) min。

1.2 麻醉方式

患者均采用咪达唑仑0.1mg/kg, 维库溴铵 (0.1~0.12) mg/kg静脉滴注快诱导3~5min后, 经口腔气管插管, 插管成功后接Grager Fabius型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 (8~10) ml/kg, 呼吸频率 (10~12) 次/min, 吸呼比设为1:2, 氧流量 (1~2) L/min。术中吸入1.5%~2%的异氟醚 (Isofl urane) , 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 (3~5) mg/kg·h和瑞芬太尼 (0.1~0.2) μg/kg·min, 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时关闭异氟醚挥发罐。

1.3 资料采集

分别收集患者手术前 (A) 、手术结束时 (B) 、拔出气管插管前 (C) 、拔管时 (D) 、拔管后5min (E) 、10min (F) 时的心率 (P) 、平均动脉压 (Bp) 、呼吸 (HR)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 O2) 。

1.4 统计学处理

所采集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应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全麻术后带气管导管进入PACU患者的心率 (P) 、平均动脉压 (Bp) 、呼吸 (HR)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的变化数值结果, 并与手术前 (A) 进行比较,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手术结束时与术前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而在拔管过程中除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外, 心率、血压、呼吸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0.01;P<0.05) , 在拔管10min后基本恢复术前水平 (P>0.05) 。

3 讨论

3.1 麻醉恢复期是指从麻醉用药停止到患者自主呼吸、意识、肌肉张力恢复这段时间。此阶段, 因为麻醉深度逐渐变浅或消失, 患者自我保护性反应逐渐加强, 血液动力学、呼吸方面的一些不良反应易发生在此阶段。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带来一定的生命威胁[3]。任何外界的刺激都可引起患者剧烈的应急反应, 甚至威胁生命。因此, 全麻术后恢复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期的管理极为重要。

3.2 接到患者即将进入PACU时, 根据麻醉医师的医嘱, 设定各项呼吸机的参数, 使呼吸机处于待机状态随时准备迎接复苏患者;准备负压吸引瓶, 吸痰管, 铺无菌吸痰盘。患者进入恢复室后迅速连接呼吸机, 再次核对呼吸的各项参数, 并根据患者的苏醒程度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3.3 手术结束后一段时间内, 麻醉药、肌松药仍然发挥作用, 各种保护性的反射尚未恢复, 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低氧血症是全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4]。对意识已完全清醒、自主呼吸、肌肉力量恢复的患者, 应积极主动的沟通, 使患者的舒适感得以提高, 能安静配合治疗。能够完成指令性动作, 脱氧吸入空气15min后SpO2值大于等于术前时可考虑把出气管导管。拔管时备好呼吸面罩, 口咽通气道。给患者吸纯氧使SpO2值达到95%以上, 吸净口腔内分泌物, 气囊放气后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 边吸痰边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次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 并用呼吸面罩吸纯氧。

3.4 手术后患者通常切口疼痛, 气管插管对咽喉部黏膜的刺激、压迫, 留置尿管的刺激不适, 使患者难以耐受、烦躁不安。遵医嘱给予使用术后镇痛泵, 或根据患者麻醉药物残留的情况使用镇静剂, 如咪唑安定、丙泊酚等以减轻疼痛不适。为减少呼吸肌做功,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观察镇静止痛效果, 及时清理口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

3.5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术难度、风险加大。在全麻患者复苏期间, 存在许多潜在护理风险[5]。尤其是气管导管拔管期风险也随之增加, 从而增加了术后恢复患者管理的难度。加强气管导管拔管期的管理对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和提高麻醉质量、复苏期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2]黎彩玲, 钟爱玲, 詹翠萍, 等.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J].护理学报, 32009;16 (2A) :40~42

[3]庄心良.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792

[4]李英, 张忠山, 张灿英, 等.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时心血管的反应及防治[J].海南5医学, 2005;16 (2) :108~109

[5]钟泰迪.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0~82

全麻气管拔管期 篇2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拔管期;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92-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已成为胆囊切除手术金标准。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适应征的扩大应用,使很多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都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1]。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拔管期呼吸、循环功能等都处在不稳定状态下,患者易发生并发症,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在术后全麻期要加强管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或X线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确诊病情。其中89例为胆结石,31例为胆囊息肉;男性58例,女性62例;患者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2.3±4.5)岁。

1.2护理要点

①患者拔管前要准备好相关物品与药物,例如:肌松拮抗药、降压药、镇静药、降心率药、短效静脉麻醉药等。护理人员要配合麻醉医生拔管管理,掌握拔管指征,评估患者麻醉、苏醒的程度及患者意识的恢复情况。分析患者清楚程度、肌张力恢复情况,为患者选择最佳拔管时机,避免受到不良刺激与不适感[2]。②患者拔管期易发生血压过高或者过低,只有了解患者拔管期的麻醉恢复情况,才能保持患者循环的稳定,以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循环功能进行有效的支持。手术时间长,患者术中出血多,会适量增加麻醉药,以全麻药物会抑制患者的循环功能,降低周围血管的阻力,使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和体温过低,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血压的波动和术中出血、引流液颜色、输液量等情况。③手术期间,由于全麻插管影响,患者的呼吸已受到抑制,由呼吸机代替,所以,护理人员要术前和术中都要观察患者呼吸机的连接管道,避免管道发生漏气或者不畅。在拔管期已经结束了手术,停止使用麻醉药,可是,受麻醉镇痛药物残余作用影响,患者肌肉与脂肪内药物会释放到血液中,对呼吸功能进行抑制。如果患者呼吸发生异常,出现低氧血症等情况,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检查是否发生插管移位,是否发生导管阻塞、呼吸道分泌多等情况,若发生以上原因就要及时上报医生处理,在拔管前,也要及时把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除,患者呼吸道也要保持通畅[3]。④全麻插管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和呕吐等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护理。患者麻醉时间过长易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呼吸道通畅,若发生误吸就会使患者发生危险。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护理。麻醉药物会直接作用在患者呕吐中枢,患者通过面罩给氧就会使气体进到肠腔,造成肠管的扩张和胀气,经过气管插管刺激会造成局部黏膜组织发生水肿。术前,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选择饮食种类与禁食时间,术前3d,患者要食用容易消化,不易产气的饮食。⑤躁动患者临床表现出不根据指令行动,有不同程度不自主运动发生,例如:呻吟、挣扎、血压升高及咬气管导管等躁动行为躁动原因和麻醉药作用在患者体内残留密切相关,患者意识恢复比肌力恢复早,而肌松药的残留会使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焦虑、躁动行为。拔管期,患者没有完全恢复清醒,外界刺激会使患者产生高敏状态,引起患者出现躁动,若拔管过早就会出现低氧血症,拔管过晚又会使患者出现不耐管,引起严重躁动,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护理,只有选择好拔管时机,拔除气管导管,才能降低气管导管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减少患者不适感,减少患者产生了躁动感[4]。

2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的血压保持平稳,在30min内顺利完成拔管,有10例患者血压上升,以硝酸甘油进行滴鼻,10例患者血压均在1h内下降顺利拔管,有8例患者血压下降,为患者加快补液,以麻黄素或多巴胺使患者血压保持平稳,顺利完成拔管。在拔管期有7例患者有恶心、呕吐,有3例患者出现舌后坠,有8例患者有躁动。

3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全麻拔管期,患者处于高危期,再加上患者原有疾病及麻醉、手术等多种影响,患者易发生并发症。所以,为患者拔管前,护理人员一定要准备好药品与物品,观察患者呼吸与循环指标,保持患者的呼吸与循环平稳,增强术中气道管理,对患者麻醉深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掌握拔管各项指征[5]。对患者全麻拔管期加强观察护理,能减少麻醉和手术等影响导致的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拔管期可以安全度过,能有效减少拔管期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英.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77-78.

[2]熊家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0):1323-1324.

[3]劉敏,吴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安徽医学,2013,34(4):506-507.

[4]许静.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133-138.

全麻气管拔管期 篇3

关键词:危重患者,全麻,拔管时机

危重患者术后发生合并症中以低氧血症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继而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为多见。全麻术后早期呼吸道是否通畅或呼吸功能状态是否正常是低氧血症最主要的诱因。对此随机选择3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术文30例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16~78岁, 平均体质量35~96kg。主要手术病种:胃癌根治术12例、胆囊结合并感染11例、腹部复合伤4例、腹部复合伤合并股骨干骨折3例。合并疾病有:确诊冠心病12例、心律失常14例、高血压病 (II期以上) 13例、脓毒败血症例、低血容量性休克8例。围术期无昏迷等意识障碍、无严重脑、肝肾及肺疾病。8例不同程度休克者术中基本纠正。均应用异丙酚、瑞芬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手术时间120~260min。组间手术时间与麻醉药用量无差异。以10例无严重合并症患者为正常对照组 (A组) ;余20例患者随机分为达拔管指征后拔管组 (B组) 和具备拔管指征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 待患者再次完全清醒后拔管 (C组) 。

所有患者均以SIRS诊断并参照血压和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制定判断标准:1~4分分级法) 。应用EXCEL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处理, P<0.05为意义。

2 结果

三组30例患者术后30min时B、C两组结果相近, 其分值显著高于A组 (P<0.01) , 但8h和24h时C组虽高于A组但已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分值仍显著高于A、C两组 (P<0.05) 。此外, B组在术后2h内5例出现阵发性室性早博;4例血压>28/14kPa。4例SpO2短暂性下降<80%, 须紧闭面罩吸氧纠正。72h后B组仍有6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 其中2例心功能障碍、1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诊断MODS。

3 讨论

全麻术后麻醉药体内残留出现的二次分布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呼吸抑制而发生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 而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的吸氧、避免拔管期循环指标的波动等是重要的预防措施[1]。本文B组拔除气管导管后72h后仍存在SIRS, 其中1例发生MODS。而C组3例与此病例病种与手术相同, 术前病情相近或更重未发生SIRS或MODS。因而认为预防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是防治SIRS或MODS的首要措施[2]。

危重患者术后延迟拔管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从而避免或减少SIRS或MODS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29-1836.

[2]岳云, 黄宇光.气道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12-313.

全麻气管拔管期 篇4

关键词:全麻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护理,护理体会

我们通过随机抽取近年我院收治的4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 分成A、B两组, 其中观察组A组200例, 分析并记录其不同的针对性护理, 心理护理, 拔管前后的相应护理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 通过解析不同年龄各类别的全麻手术患者的围拔管期的护理体会, 探讨与分析针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围拔管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对照组B组200例, 未进行任何心理护理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曾经收治的4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242例, 女性患者158例, 年龄最大的患者有66岁, 年龄最小的患者有12岁, 平均年龄43.8岁。全部4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中, 骨科手术患者有56例, 胸科手术患者有84例, 妇科手术患者有36例, 五官科手术患者24例, 胃肠手术患者174例,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26例。A、B两组年龄、手术病种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

1.2.1 心理护理

首先在进行全身麻醉之前要与患者进行相应的沟通, 判断患者的心理状况与心理特征, 详细的了解患者之前的相应病史,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对患者进行安抚, 安慰, 详细地回答患者对于手术相关的一切疑问, 稳定住患者的内心状态, 尽量帮助患者减少焦虑、彷徨、恐惧等不良状态, 劝导患者积极进行相关手术配合。由于气管导管的插入是在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失去意识后进行的, 所以患者并不会感觉到不适, 对患者心理也不会有影响, 但在结束麻醉药物的供应, 患者逐渐苏醒后会发现气管导管的存在, 会产生一定的痛苦与不适感, 在不能表达的情况下会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 严重的甚至会自行拔管,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如气道损伤、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手术并发症, 因此针对此种情况一定要事先与患者做好沟通, 让其意识到配合手术后及自行拔管的严重性。

1.2.2 拔除气管导管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物的供给, 患者进入复苏室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经检查患者血压呼吸稳定、无呕吐危险、通气量好, 保护性的喉反射与咳嗽反射恢复到正常状态, 血氧饱和度超过95%上, 既可以进行拔管。拔管前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口腔鼻腔分泌物,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吸出全部气管导管以及喉部分泌物, 防止其流入气管。拔管的时候需要护理人员站于患者头部侧方, 用注射器吸尽气囊内气体, 辅助麻醉师拔除气管导管, 及时吸出一切口腔内产生的分泌物, 如遇到患者呕吐的突发情况, 需要及时地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然后尽快吸出患者口腔内的呕吐物, 防止患者窒息。

1.2.3 拔除气管导管后的护送护理

拔除气管导管后给予患者面罩吸氧, 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血氧情况。在护送期间要注意患者的保暖, 要经常的唤醒患者, 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新情况, 准备好面罩、呼吸气囊以及氧气袋防止患者出现呼吸异常。将患者送至病房与相应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工作时, 应该向患者家属讲述麻醉后所需的注意事项, 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鼓励其进行咳嗽, 如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 结果

全部A组2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经过了围拔管期的相应护理、心理护理、拔管护理等后圆满的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发生苏醒意外0例, 发生麻醉气管插管后并发症0例, 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0例, 无其他并发症。B组200例发生19例并发症, 其中自动拔管6例、躁动不安10例 (3例导致咽喉水肿) 、喉痉挛1例、呕吐误吸2例, 其发生并发症率9.5%。见表1。

3 讨论

全麻手术患者一般在手术结束后需要结束相关麻醉药物的供应, 同时在一切监测指标正常的基础上拔除全麻手术患者的气管导管, 在将患者的气管导管拔除以及将患者平安送入病房的期间必须要保证患者的呼吸以及循环的稳定, 因此需要我们给予十分重视针对全麻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相应护理[2]。在全身麻醉的患者围拔管期如果护理不当则可能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3], 如喉痉挛、声带及气道损伤、异物堵塞、喉头水肿、呕吐误吸、肺部感染等等, 如果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能够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再加上针对性的全方位围拔管期前后的精心护理, 则可以很好地减少手术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曾经收治的4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 分析并记录其不同的针对性护理, 心理护理, 拔管前后的相应护理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 发现A组全部2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经过了围拔管期的相应护理、心理护理、拔管护理等后圆满的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发生苏醒意外0例, 发生麻醉气管插管后并发症0例, 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0例, 无其它并发症发生。B组200例发生19例并发症, 其发生率9.5%。

综上所述, 针对于全麻手术的患者需要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围拔管期的护理计划,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要高度重视, 积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 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 针对病患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对于提高护理的效果, 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红.高龄患者264例全麻术后护理管理实践[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10, 7 (1) :60-61.

[2]占恭豪, 张美芬.麻醉恢复室小儿全麻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 2006, 8 (4) :441.

地佐辛对全麻术后拔管期的影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系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 系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2~63岁, 平均年龄47.2岁。所有患者分级为Ⅰ或Ⅱ级。所有患者无严重的心肺疾病, 身体内分泌及电解质均处于正常水平。随机分为A观察组、B对照组两组, 每组25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12h, 无术前用药, 禁水, 常规监测, HR, SpO2, 打开外周静脉, 面罩加压吸氧,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0.05mg/kg、3µg/kg、2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麻醉, 气管插管后开口线松弛肌肉。插管后行机械通气, VT 8~10mL/kg、吸呼比 (I∶E) 1∶2、RR12次/分, 维持PETCO2 35~45mmHg。麻醉维持:术中微汞持续输注丙泊酚4~8mg/ (kg·h) 、瑞芬太尼5µg/ (kg·h) , 每次间断推注维库溴铵2mg。停止输注丙泊酚和reventa Ni所有患者开始缝制皮革解除气腹。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恢复室后, 苏醒拔管前的常规呼吸机;拮抗拉所有患者, 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5mg与阿托品1mg。A组患者在皮肤缝合静脉缓慢地佐辛5mg停止麻醉药物的输注, B组为对照组, 无静脉滴注地佐辛。

适应证:与自主呼吸恢复患者拔管, VT超过400mL, 空气呼吸5min血氧饱和度>95%, PETCO2<45mmHg, 吞咽反射活跃, 拔管前抽吸后, 呼吸道分泌物。

1.3 观察指标

测量并记录麻醉前 (T0, 基线) , 拔管前 (T1 5min) , 拔管后 (T2) , 拔管后5min (T3) , 10min (T4) 地图, HR, SpO2。记录激动T2评分 (RS评分) :0分——安静和合作;1分——痰的刺激时, 身体活动;2分——无刺激苦苦挣扎, 但没有出版社;3分——挣扎着暴力, 需要按) 。T4镇静评分 (拉姆齐评分) :1分——躁动不安, 烦躁;2分——安静, 合作;3分——嗜睡, 可以按照指示;4分——睡眠, 醒来;5分——呼吸缓慢;6分——深睡眠, 叫不醒;模拟评分为5、15、30、60min视觉记录拔管后 (VAS评分) ;观察并记录拔管后, 喉咙痛, 恶心呕吐;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显着差异。B组T 2地图显著高于T 0和T 1、T 4组, H R显著高于T 0和一组 (P<0.05) , 见表1。两组在血氧饱和度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注:与B组比较, aP<0.05;与T0比较, bP<0.05

在B组的RS评分, 咽痛明显高于A组, Ramsay评分明显低于A组 (P<0.05) , 而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表2) , A组患者拔管后5、15、30、60min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 (P<0.05) , 见表3。

注:与B组比较, aP<0.05

注:与B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小伤, 术后恢复快, 广泛应用于临床。瑞芬太尼[1]异丙酚全身麻醉, 这两种药物在体内代谢清除迅速, 无蓄积, 停药后苏醒迅速, 完全, 它被广泛应用在快车道麻醉。的地佐辛农产品受体激动K, U既兴奋又受体拮抗剂药物[2,3]。

在这项研究中, 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地佐辛表明, A组患者比B组VAS评分, 提示切口腹腔镜手术可以显着减轻疼痛明显减少, 停药后瑞芬太尼产生痛觉过敏, 从而减少躁动拔管反应血流动力学应力变化和喉咙疼痛拔管后等不良反应。虽然镇静评分组比B组患者, 但A组患者没有延长拔管时间, 它不会出现拔管后呼吸抑制。A组的患者在停止输注麻醉前静脉推注地佐辛皮肤缝合后, 可以确保患者恢复拔管后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 地佐辛镇痛年底前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伤口疼痛, 减少烦躁不安的拔管, 由此减少的不利影响拔管, 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全麻术后拔管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在停止输注麻醉药物后缝皮前缓慢静脉推注地佐辛5mg用于超前镇痛的疗效。结果 停止输注麻醉药物后缝皮前缓慢静脉推注地佐辛在平均动脉压、心率、视觉模拟评分评分、躁动评分、咽喉痛比不静注地佐辛时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通过地佐辛用于镇痛, 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 降低拔管带来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地佐辛,全麻术后拔管期,超前镇痛

参考文献

[1]耿志宇, 许辛.瑞芬太尼的临床药理学[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 25 (4) :203-206.

[2]余守章, 许学兵.超前镇痛有效性争议及预防性镇痛的研究新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6) :545-547.

全麻气管拔管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手术80例, 男49例, 女31例, 年龄40岁~70岁。术前检查无明显心血管及肺病疾病, 肝肾功能正常, ASAⅠ~Ⅱ级, 其中肠切除18例, 肺叶切除4例, 胃切除16例, 髋关节置换12例, 胆囊切除21例, 乳腺切除9例。随机分为A组 (对照组) 和B组 (乌拉地尔) 。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未用术前药。患者入室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监测BP、RR、HR、SpO2、ECG, 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200~300mL, 诱导前静注长托宁0.01mg/kg。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乳剂0.2~0.3mg/kg顺序静注, 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异丙酚持续泵入, 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术毕拔管指征:自主呼吸恢复良好, 潮气量>6mL/kg, 吞咽反射恢复, 病人呼之睁眼。拔管前5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5mL, B组静注乌拉地尔0.3mg/kg~0.4mg/kg。

1.3 观察指标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 观察记录用药前、用药后3min、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min、出室时的BP、HR。

1.4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病人BP、HR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用药前两组病人BP、HR和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而对照组在吸痰拔管时各项指标均较前明显升高 (P<0.05) , 乌拉地尔组在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BP、HR较平稳,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见表) 。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 **P<0.01;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3 讨论

手术结束时需要减浅麻醉, 病人表现明显的心血管反应, 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这对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可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减轻不良影响, 且不能加深麻醉, 只能使用降压药对症处理。乌拉地尔是一种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 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降压作用。乌拉地尔能够阻滞血管平滑肌α1受体, 同时对交感神经末梢α2受体也有中度阻滞作用, 还可通过血-脑屏障, 激活中枢5-羟色胺-IA受体, 抑制延髓心血管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 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阻力降低, 血压下降。血压下降的同时, 心率并不增快, 每搏量和心排出量不变或有增加[1]。这与传统的降压药不同, 也是乌拉地尔的优势所在。静脉用药主要用于控制围术期高血压。乌拉地尔降压效能较为缓和, 每次注射25mg, 必要时重复给药。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6mg/kg, 气管导管拔出前给予0.4mg/kg, 可明显减轻气管内插管和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2]。从本文结果显示, B组拔管时的心血管变化明显小于A组。

综上所述, 拔管前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03mg/kg~0.04mg/kg, 能够预防并降低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保证病人围术期安全。这种方法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全麻气管拔管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需气管内全麻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50例, 男26例, 女24例;年龄18~60岁, 平均48.6岁;平均体质量61.55kg;ASAⅠ~Ⅱ级。术前无高血压、心脏病、内分泌疾病, 支气管哮喘及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Ⅰ组) 和拉贝洛尔组 (Ⅱ组) , 每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麻醉方法

按照全麻常规准备, 全部患者进行术前血、尿、胸透、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入手术室 (入室) 后开放外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异丙酚诱导麻醉, 静注琥珀胆碱肌松后气管插管, 以芬太尼、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 间断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 术毕符合拔管指征时拔管, 拔管指征为患者意识基本清楚, 自主呼吸及咳嗽吞咽反射恢复, 潮气量>8m L/kg, 抬臂5s以上, 呼吸空气5min后血氧饱和度 (Sp O2) >95%。5min后行气管内吸痰并拔除导管。此间连续监测患者SBP、DBP、HR、ECG和Sp O2情况, 并分别记录入室时、用药前、拔管时及以后1、5、10 min各项指标, 并将RPP (HR×SBP) 作为心肌氧耗指标。拔管前5minⅡ组静注拉贝洛尔0.3~0.4mg/kg, Ⅰ组不作任何处理。

1.3 监测指标

用PHL IPS-V24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并记录入室、术毕前30min、拔管前5min、拔管后5min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和心率 (HR) , 并计算各观察点心率与收缩压乘积 (RPP) , 记录术后24h内颅内引流量。

观察点比较, SBP、DBP、RPP、HR都明显升高。Ⅱ组拔管后5min与拔管前5min比较, SBP、DBP、RPP都下降, HR比拔管前减慢。拔管后5minⅡ组和Ⅰ组相比各参数均有较明显差异。术后24h颅内引流量 (血液) :Ⅰ组100~720m L, 平均 (418±174) m L;Ⅱ组60~310m L, 平均 (120±85) m L, 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与拔管后5min相比:*P<0.05, **P<0.01;与Ⅱ组同一时点相比:##P<0.01

1.4 统计处理

所有定量资料均以表示, 多组间行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用t检验作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入室时SBP、DBP、Hr等一般指标均无明显差异。Ⅰ组 (拉贝洛尔组) 与Ⅱ组 (对照组) 拔管前后心血管指标的变化见表1术毕时两组患者的分钟通气量恢复正常, 呛咳和吞咽反射完全恢复, 自主呼吸吸氧下脉搏血氧饱和度>95%。各观察点记录的SBP、DBP、RPP、HR详见表1。

由表1可见, Ⅰ组拔管后5min与其他各观察点比较, SBP、DBP、RPP、HR都明显升高。Ⅱ组拔管后5min与拔管前5min比较, SBP、DBP、RPP都下降, HR比拔管前减慢。拔管后5minⅡ组和Ⅰ组相比各参数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术后24h颅内引流量 (血液) :Ⅰ组100~720mL, 平均 (421±171) mL;Ⅱ组60~310mL, 平均 (118±83) m L, 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亢进, 多与麻醉减浅, 患者神志逐渐恢复无法耐受气管导管刺激从而反射性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有关。表现为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与麻醉变浅、气管导管刺激、口腔及气管内吸引等因素有关, 可导致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一过性升高, 对一般患者通过自身调整, 这种反应可很快消失, 然而对神经外科患者, 颅内压升高, 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不利于术后恢复。拉贝洛尔兼有α和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作用, 其中β受体阻滞作用比α受体阻滞作用更强, 静脉注射时二者的效能为4~16∶1[2], 且在心率减慢的同时降压, 无反射性心率增快现象, 与异氟醚联合使用, 产生良好的降压协同效应;此外, 不会升高颅内压, 即使患者原已存在颅内顺应性降低。术后24h颅内引流量Ⅱ组显低于Ⅰ组, 说明一过性血压升高、颅内压增高, 可能导致术中已被电凝的血管再次出血, 增加出血量。通过以上观察, 拔管前静注小剂量拉贝洛尔能够明显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从而减少了心肌耗氧量。拉贝洛尔降压效应主要通过阻断α受体而使外周血管扩张, 心律减慢主要是阻断了β受体。该药有起效迅速, 静注后1min起效, 5min出现降压, 10min达到高峰的特点并且降压过程平稳, 一般不会发生血压剧烈波动, 总之, 小剂量拉贝洛尔在神经外科全麻拔管期能有效地抑制心血管应激反应, 减少术后出血量, 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Smith WB, Clifton GG, O'Neill Jr WM, et al.Antihypertensive effec-tiveness of intravenous labetalol in accelerated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 1983, 5 (4) :579-583.

全麻气管拔管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我院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均为ASAI~Ⅱ期者,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比较其性别、麻醉时间等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研究方法

入室前进行相关手术告知,并行心理安抚。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并对心率、心电图、无创血压、血氧开始全面监测,同时气管插管全麻。采用相同手术麻醉药物诱导及维持。在手术缝合结束后终止麻醉维持。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输注,研究组用1.0~1.25g/kg血液靶值监测输注,持续至拔管后5min停药。监测记录TCI的吸痰期T1、拔管期T2的心率、血压,并计算与T0期差值,记录病人各麻醉恢复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5.0系统软件,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监测T0、T1、T2的血压值,并比较△T1(T1~T0)、△T2(T2~T0)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在两时段均与初始时比较有显著升高,而研究组没有(P>0.05)。研究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的T1、T2两时段和T0的差值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注:△:P<0.05

结果显示研究组其呼吸恢复、睁眼、语言应答反应时间均较对照组稍有延长,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3。

3 讨论

瑞芬太尼在临床应用于缓解全麻手术气管插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有许多优点,作为哌啶衍生物作用[2],激动阿片受体达到高效特异镇痛效果,其结构中可被迅速水解的酯键让它在血液中迅速失去功能结构,从而使患者不依赖于肝肾的药物代谢排泄,这对于两器官功能异常的全麻插管手术患者无疑是一个福音[3]。但是和许多药物一样,它存在不良反应,它是剂量依赖性药物,同时和其他药物合用时将产生相互作用,其对于降低心率、血压、肌肉的抑制等作用与剂量选择有很大的关系[4],故正确选择剂量,建立完善的剂量计算系统、药物合用时剂量的调整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对照组各项指标在两时期均与初始期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而研究组无(P>0.05)。研究组的心率、平均血压等的T1、T2两时段和T0的差值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故可知,瑞芬太尼可显著改善气管插管拔管期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麻醉恢复结果显示研究组其呼吸恢复、睁眼、语言应答反应时间均较对照组稍有延长,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故可得出瑞芬太尼在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并无明显影响手术患者麻醉恢复。

参考文献

[1]乐伟,周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及呛咳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43-2945.

[2]陈碧岚,马彩琴.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1):56-57.

[3]匡佳伟,吴多志.单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应用对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20(9):24-25.

上一篇:T节电器下一篇:思想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