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商户

2024-07-29

个体商户(精选十篇)

个体商户 篇1

美国的W.B·梅格斯博士在《会计学》中指出:人们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 使其缴纳尽可能少的税金, 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纳税筹划。少缴税和延迟缴税是纳税筹划的目标所在。王素荣在《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中提到: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兼并、重组等事项做出筹划和安排, 以实现最低税负或延迟纳税的一系列策略和行为。中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纳税筹划概念都包含了以下三个特征:第一, 合法性, 表示纳税筹划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的, 如违反法律规定, 逃避纳税, 属于偷逃税。第二, 预期性, 表示纳税筹划是事先规划、设计、安排的。第三, 目的性, 表示纳税人希望通过纳税筹划实现节税的目的。

一、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核定征收与查账征收作为个体工商户应纳税额计算的两种方法, 究竟哪种更好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根据不同个体工商户的利润情况而定。如果个体工商户每年的利润较高而稳定, 采用核定征收方式比较好;若利润不稳定, 则采用查账征收方式比较好。另外, 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 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各项税收优惠, 同时投资者个人也无法享受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所以, 个体工商户在考虑享受某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时, 便不宜采取核定征收方式。

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采用查账征收方式, 因此个体工商户的纳税筹划主要在收入、成本费用、税率这三个环节, 即在保证纳税筹划行为合法的前提下, 如何使应税收入最小化, 如何使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最大化, 如何使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低档次的税率。

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

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是生产经营的实体, 其纳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因此,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不同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其他所得, 其纳税筹划方法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方法类似, 但也有自己的特点。笔者拟就个体工商户的收入、成本费用、筹资三个环节介绍其纳税筹划方法。

1. 收入环节。

(1) 递延收入实现的时间。个体工商户缴纳个人所得税, 采取的是每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管理模式。如果个体工商户某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过高, 就要按较高的税率纳税, 此时, 个体工商户可以通过采取递延收入的方式来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或使纳税人当期适用较低的税率的作用。一般递延收入的方式有:一是让客户暂缓支付货款和劳务费用;二是改一次性收款销售为分期收款销售。

例1:个体工商户小于经营一家饰品店。第一年由于小于眼光独特, 经营的饰品大受欢迎, 虽然价格贵了点, 但仍有很多顾客, 甚至在圣诞前夕有几个客户订购了20 000元的饰品, 第一年取得净收益60 000元。第二年, 在小于店旁又开了2家饰品店, 竞争异常激烈, 小于只得调低商品售价, 即便如此, 第二年的生意还是不怎么好, 净收益只有20 000元。

根据这一情况, 第一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60 000×35%-6 750=14 250 (元) ;第二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20 000×20%-1 250=2 750 (元) ;两年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4 250+2 750=17 000 (元) 。

现假设小于在第一年与其客户商议圣诞前夕的那部分货款20 000元延至第二年支付。则:第一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40 000×30%-4 250=7 750 (元) ;第二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40 000×30%-4 250=7 750 (元) ;两年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额=7 750+7 750=15 500 (元) 。共可减轻税负=17 000-15 500=1 500 (元) 。

(2) 分散收入。个体工商户通过分散收入, 可以使其适用较低的税率, 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 (1) 区分收入的性质, 不同性质的收入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目。 (2) 借助与分支机构和关联机构的交易将收入分散。 (3) 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先分后税”的原则, 将一人投资变更为多人投资, 便可以将全年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分散到多个投资人的名下。 (4) 借助信托公司, 将集中的收入分散到信托公司的名下。

例2:陈某开了一家小饭馆, 由于经营不善, 只得缩小经营规模, 空出一间房准备另行出租。

现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是以小饭馆为出租人;方案二为把这个空房产权归到陈某名下, 以陈某为出租人。假设陈某的饭馆年经营净收益80 000元, 房屋出租取得净收益30 000元。

方案一: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80 000+30 000) ×35%-6 750=31 750 (元) 。

方案二:饭馆经营应纳个人所得税额=80 000×35%-6 750=21 250 (元) ;出租房屋应纳个人所得税额=30 000× (1-20%) ×20%=4 800 (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合计=21 250+4 800=26 050 (元) 。

方案二比方案一减轻税负5 700元 (31 750-26 050) , 本例中就是通过出租的方式分散了收入, 达到了节税的目的。

2. 成本费用环节。

合理扩大成本费用的列支范围, 是个体工商户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实现节税目的的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是, 在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过程中, 很多纳税人申报的成本费用被剔除, 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究其原因, 是因为纳税人不能提供合法的凭证, 所以纳税人平时应注意保管好原始凭证, 发生的损失必须报告备案。成本费用环节的纳税筹划方法如下:

(1) 尽量把一些收入转换成费用开支。因为个人收入主要用于家庭的日常开支, 而家庭的很多日常开支事实上很难与其经营支出区分开。由于公私不分会使个体工商户的实际支出超过规定的扣除标准, 所以, 电话费、水电费、交通费等支出也应计入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中。这样, 个体工商户就可以把本来应由其收入支付的家庭开支转换成其经营开支, 从而既能满足家庭开支的正常需要, 又可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2) 尽可能地将资本性支出合法地转化为收益性支出。对于符合税法规定的收益性支出, 可以将其作为一次性的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

例如:个体工商户可以以零星采购的方式购进生产经营所需的物品, 将一次性购买改为零星购买等。

(3) 如果使用自己的房产进行经营, 则可以采用收取租金的方法扩大经营支出范围。虽然收取租金会增加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但租金作为一项经营费用可以冲减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减少个人经营所得的纳税额。同时自己的房产维修费用也可列入经营支出, 这样既扩大了经营支出范围, 又可以实现自己房产的保值甚至增值。

(4) 使用家庭成员或雇用临时工, 扩大工资等费用支出范围。这些人员的开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既能增加个人家庭收入, 又能扩大一些与之相关的人员费用支出范围, 增加了税前列支费用, 从而降低了应纳税所得额。按税法规定, 个体工商户工作人员的工资及规定的津贴可以计入产品成本, 这样就达到了“个人有所得, 商户少交税”的目的。

例3:个体工商户钱某开了一家电脑零配件批发的小店, 第一年经营所得400 000元, 发生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 (不包含业务招待费) 150 000元, 另发生业务招待费4 000元;第二年经营所得500 000元, 发生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 (不包含业务招待费) 200 000元, 另发生业务招待费500元。以上业务招待费均取得合法单据。

根据《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 (试行) 的规定, 个体工商户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 由其提供合法凭证或单据, 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 在其收入总额5‰以内据实扣除。

本例中, 若钱某未进行纳税筹划, 则按税法规定第一年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400 000×5‰=2 000 (元) 。

但因其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4 000元>2 000元, 故第一年实际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2 000元, 另外2 000元由于超出了规定限额, 无法扣除。

第一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400 000-150 000-2 000) ×35%-6 750=80 050 (元) 。

按税法规定第二年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500 000×5‰=2 500 (元) 。

但因其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500元<2 500元, 故第二年实际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500元。

第二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500 000-200 000-500) ×35%-6 750=98 075 (元) 。

两年共纳个人所得税额=80 050+98 075=178 125 (元) 。

若钱某进行纳税筹划, 第一年业务招待费只申报2 000元, 余下2 000元于第二年申报, 则按税法规定第一年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400 000×5‰=2 000 (元) 。

因其实际只申报2 000元, 故第一年实际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2 000元。

第一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400 000-150 000-2 000) ×35%-6 750=80 050 (元) 。

按税法规定第二年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500 000×5‰=2 500 (元) 。

因第二年申报的业务招待费=2 000 (上年转入) +500 (本年发生) =2 500 (元) , 故第二年实际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2 500元。

第二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500 000-200 000-2 500) ×35%-6 750=97 375 (元) 。

两年共纳个人所得税额=80 050+97 375=177 425 (元) 。

共可减轻税负=178 125-177 425=700 (元) 。

3. 筹资环节。

个体工商户由于自身资金的限制, 往往需要通过筹措资金来开发新项目、购买新设备。个体工商户筹集资金的方法主要有金融机构贷款、自我积累、相互拆借和融资租赁四种方式。一般来说, 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讲, 相互拆借的减税效果最好, 金融机构贷款次之, 融资租赁第三、自我积累效果最差。

(1) 相互拆借。个体工商户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资金拆借可以为纳税筹划提供极其便利的条件, 他们之间可以通过互相借款来解决资金问题。与向金融机构贷款不同的是, 相互拆借的利率不是固定的, 可以由双方协定后自由调节。而且, 相互拆借的利息在归还时间和归还方式上还有很大的弹性。高利率不仅给贷款人带来高收益, 也给借款人带来更多的可抵税费用。当然, 关于利息的支付标准国家有一定的规定, 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 否则, 超过规定标准部分的利息将不予扣除。

(2)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 也称为金融租赁或购买性租赁。租赁公司根据个体工商户的请求及提供的规格, 与第三方 (供货商) 订立一项供货合同, 根据此合同, 租赁公司取得生产设备。并且, 租赁公司与个体工商户订立一项租赁合同, 以个体工商户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予其使用生产设备的权利。融资租赁把“融资”与“融物”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个体工商户来说, 融资租赁可获得双重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因自购设备而占用资金并承担风险;二是可以在经营活动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冲减个体工商户的利润, 减少个人所得税税基, 从而减少个人所得税税额。

例4:个体工商户王某准备购买一台生产用的固定资产来拓宽其业务范围。据调查, 此固定资产售价200 000元, 另需支付手续费2 000元。预计使用10年, 无残值,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王某现面临两种选择, 即直接购入和融资租赁设备。租赁合同规定:设备价款30万元;租赁费按年支付, 租赁期为10年;市场利率为5%;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直线法分摊。

若直接购买设备, 则购买时固定资产入账价值=200000+2 000=202 000 (元) ;每年折旧=202 000÷10=20 200 (元) 。假设当年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 则每年可抵税的费用为20 200元。

若采用融资租赁设备, 则手续费2 000元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200 000万元。每年偿还额=300000÷10=30 000 (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30 000× (P/A, 5%, 10) =30 000×7.721 7=231 651 (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231651-200 000=31 651 (元) 。假设当年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 除每年可抵税的折旧费用20 000元 (200 000÷10) 外, 每年还有3 165.1元 (31 651÷10) 可供抵税。

即:第一年共计可用来抵税的费用=2 000+20 000+3 165.1=25 165.1 (元) , 比直接购入多了4 965.1元 (25 165.1-20 200) 的可抵扣费用。以后9年每年可抵税的费用=20 000+3 165.1=23 165.1 (元) , 比直接购入多了2 965.1元 (23 165.1-20 200) 的可抵扣费用。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 采用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不但在短期内缓解了个体工商户流动资金的压力, 而且从长远来看, 比直接购入设备多支付的金额也可以为其带来节税的好处。

(3) 金融机构贷款。个体工商户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资金的筹措, 而且归还的利息部分可以用作抵税, 因此实际税负也减轻了。所以, 个体工商户利用金融机构贷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减轻税负、合理避税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4) 自我积累。从税负和经营的效益关系看, 如果个体工商户采用自我积累的筹资方法, 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资金的筹措, 容易错过最佳的投资时机, 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另外, 个体工商户采用自我积累的筹资方法, 其资金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是一致的, 无法带来抵税的好处, 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之后, 产生的全部税负由个体工商户自己承担。

【注】本文系苏州市职业大学2007年度研究性课程教学项目“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项目编号:070114)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法规

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8]977号文件度制

关于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个人所得税预征率问题的规定

现将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以下简称“代开货运发票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预征率问题规定如下:

一、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货物运输业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4]88号) 第四条规定的代开货运发票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统一按开票金额的2.5%预征个人所得税。

二、年度终了后, 查账征税的代开货运发票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按本规定第一条规定预征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在汇算清缴时扣除;实行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的, 按本规定第一条规定预征的个人所得税, 不得从已核定税额中扣除。

注册个体商户流程 篇2

设立个体工商户,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第一步:个体座商或需要名称的个体摊商,应先办理名称预先登记。

2、递交《名称(变更)预先核准申请书》,等待名称核准结果;

3、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同时领取《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经营范围涉及前置许可的(具体项目参见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制的《北京市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目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二步:递交申请材料,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等候领取《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

第三步:领取《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后,按照《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确定的日期到工商局交费并领取营业执照。

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一)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1、《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含《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表》、《经营者基本情况表》、《经营场所证明》表等表格,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设立个体

工商户的,应填写《个体工商户(港澳居民)设立登记申请书》);外地来京人员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还应提交《暂住证》复印件。

2、《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及《预核准名称投资人名录表》(未取字号名称的个体摊商不提交);

3、经营范围涉及前置许可项目的,应当提交有关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

提请注意: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申请不具体核定经营项目的,应提交《承诺书》。

(二)个体工商户变更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1、《个体工商户变更(备案)登记、换(补)营业执照申请书》(含《个体工商户变更申请表》、《经营者基本情况表》、《经营场所证明》表等表格,请根据不同变更事项,妥相应内容);

2、《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正、副本;

3、变更下列事项的,还需要提交以下文件、证件:

变更名称:《企业名称变更预先核准通知书》及《预核准名称投资人名录表》。变更经营范围:新增经营范围涉及前置许可的,应提交有关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

提请注意: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申请不具体核定经营项目的,应提交《承诺书》。

注:个体工商户不能跨区县变更经营场所。

(三)个体工商户换(补)照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1、《个体工商户变更(备案)登记、换(补)营业执照申请书》;

2、《营业执照》正、副本;

3、丢失营业执照申请补发的,应提交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登载执照挂失声明作废的报样。

(四)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应提交以下文件、证件:

1、《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申请书》;

2、经营者签署的债权债务清理完毕、税款、职工工资已结清的说明;

3、《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正、副本。

(五)个体工商户备案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申请删除经营范围中后置标注内容的:

1、《个体工商户变更(备案)登记、换(补)营业执照申请书》;

2、有关专项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或证书复印件;

中国个体工商户的徘徊 篇3

2007年9月18日,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数字表明:1999年全国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2006年6月底下降为2505.7万户,个体工商户减少约65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87万户。

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街头小商贩的崛起,那时全国各地都大张旗鼓地鼓励小商贩。但是1998年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城管”,清理整顿各种街头摊贩。其效应在1999年开始显现。

面对个体户数量减少,公众创业热情不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表示,对城市游商游贩的管理将在年底前完成,不再一律封杀,比如可在经营地点、经营时间、经营项目上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对于个体工商管理费是否还要保留这一问题,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发改委、财政部、工商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正在研究个体工商管理费如何处理的问题,将提出一个整体方案。尽管这一方案的细节尚未可知,但记者的采访却发现,各地对个体工商管理收费的热情不低。

个体户去哪了?

根据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1999年中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而到了2006年6月,这一数据略有回升,达到2505.7万户。

面对个体工商户的缩水,专家称此非正常现象,7年时间,654.3万户个体户消弭于无形,这个锐减的数字是个危险的信号。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究其原因,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是抑制创业活力的关键因素。

也有人认为,个体工商户锐减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随着电子商务发达,越来越多的个体户把店铺开到了成本更小的网上。但目前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和易趣,网络店铺的总数加起来还不超过100万个,即使加上其他的网络店铺,再减去其中的闲置网店、重复网店,网店总量也不会达到650万个。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称,个体工商户的减少,收费不是主要原因,最大的一个因素,是个体工商户走上了合作经营、合股经营、公司经营的道路。

持此观点的学者也不乏其人,经济学博士胡添翼认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短缺经济到后来的市场竞争,是微利时代的到来最终促成个体经营户的减少。早期的个体经营户完成资本积累之后,已经向私营企业转型。同样是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2005年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430万户,从业人员4681万人,私营企业户数比1999年的148万户增加了282万户,从业人员比1999年的1900万人增加了2781万人。

但是否可以以个体私营经济总量的大发展,来回答个体工商户的锐减呢?有专家指出,个体户和私营经济并不是可以互相替代的——随着乡村经济的迅速衰败,贫困农民潮涌入城市,他们除了打工外就是通过个体经济维持一种简单的生存型创业,固然有一部分幸运者可以顺利向私营中小企业转型,但绝大部分仍必须在个体经济的道路上艰难谋生,也就是“生存型创业”。

而所谓的“生存型创业”,简单的理解就是,没有更好的工作选择,只是为了“活下去”。其创业范围,多局限于商业贸易,如零售、个人服务、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等行业。

据清华大学的调查显示,生存型创业在中国目前创业总量中的比例,占据了九成。这些创业者,大多为下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种种原因不愿困守乡村的农民,以及刚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

因此,在中国迅猛到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都不断递增。中国社会科學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玄在其文章中称,如今的个体经济,连赖以谋生的最低要求都难以实现,其原因与繁杂的税费不无关系。

无法可依的收费

今年4月份,年近60的程元福来到了北京,开始自己的维权之旅,他坚定地认为工商局收取工商管理费不合法。程元福是江西省鹰潭市人,在家乡开有一家眼镜店。

还是在2005年5月,鹰潭市工商联组织部分先进个体工商户学习当年4月18日印发的《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关于治理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通知》。

这份《通知》中规定,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实行统一政策,取消专门针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政府性集资、罚款项目和各种摊派等歧视性收费规定。学习之后,程元福意识到工商管理费收取不合法,但是多年来,个体工商户们已经习惯了在依法纳税的同时交纳工商管理费,这个不合理若无人提出可能将继续沉寂下去。

于是,程元福决定从2005年7月开始,不再按月向工商部门足额交纳120元至180元不等的个体工商管理费,这一行为给江西省鹰潭市步行街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在拒缴个体工商管理费9个月后,程元福收到鹰潭市月湖区工商分局处罚决定,要求补交拖欠的工商管理费,并另处罚款1300元。2006年7月18日,程元福以工商分局收取管理费的行为不合法为由,一纸诉状将当地工商分局告到法院。

然而,案子最终以程元福败诉结局,为程提供法律援助的北京中闻律师所律师余永华称,败诉的依据还是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登记费和管理费。

记者翻阅法规条款发现,支持工商部门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的唯一的法律条文是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13条: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登记费和管理费。

但广东端庆律师事务所主任郭生平则提醒记者,作为行政法规的《条例》并无设定一项行政收费的权力,更无授权行政部门设定行政收费的权力。这种行政体系内的自我授权,从7年前《立法法》施行之后,就应失去法律效力。因为,《立法法》中明确规定,除非得到立法机关的授权,否则行政机关不应自行设定任何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而个体工商费正是对公民合法财产的无偿征收。

记者了解到,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财政部共同制定的《关于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暂行规定》,其实也在1998年1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7号)中被废止了。

律师郭生平表示,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早已成了一项“违法收费”。

截至目前,这个收费规定已经暂行了20年,全国仅有北京市和天津市全面彻底地取消了工商收费。2006年在北京市发改委的座谈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张茅说,非公有制企业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是80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国家基于当时履行市场管理的方式和职能而收取的。当前,市场运行方式和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收费达到规范管理市场的意义不大。

收费数目有多少?

1983年发布的《关于个体工商业户管理费收支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个体工商业户管理费,应当用于对个体工商业户的管理。首先是个体劳动者协会经费开支,包括常设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办公费(参照事业单位经费开支标准执行)以及法律顾问费等,其次是为个体工商业户服务的费用,包括宣传教育、技术培训、误工补助、奖励等费用。

但《规定》暂行20年来,事实并非如此。据郭生平透露,在许多地方,个体工商管理费被纳入当地工商管理部门的收入预算中,成为工商管理部门日常开支经费的重要来源。

个体商户 篇4

一、目前个体工商户账户使用现状

据我们了解, 目前个体工商户单位结算账户的使用与《办法》制定之初的构想存在较大差距。当前, 大多数个体工商户更多选择使用个人结算账户办理结算业务, 单位结算账户使用率不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1. 单位结算账户支付工具与个体工商户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矛盾。

传统结算方式主要适用于规模相对较大, 有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严格规范的企事业单位。而个体工商户一般是本人或家庭成员掌管财务, 他们对财务管理、支付工具、结算方式等金融知识的掌握相对匮乏。因此, 此类客户大多选择个人结算账户完成日常经营活动。

2. 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手续繁琐。

《办法》规定, 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以字号或经营者姓名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银行应对已开立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实行年检制度。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实施细则》的规定, 个体工商户开户需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个人身份证件等, 而

3.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费用较高。

据我们对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情况看, 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普遍要收取相应的账户管理费、开户费等, 并且费用较高, 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在开户时要收取50元开户费, 每月还要收取100元账户管理费, 同时办理有关业务还需支付相关的工本费和手工费, 这些费用对于交易量不是很大的个体工商户来讲, 无异是一笔不必要的开支。而个人结算账户却无此收费项目。

4. 个人结算账户具有同单位结算账户相同的功能优势。

个人结算账户是指自然人因投资、消费和结算需要开立的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需要的存款账户, 目前个人结算账户具有转账交易、现金收付等多种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 (银发[2007]154号文件) 规定:简化从单位结算账户向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支付款项的处理手续。从单位结算账户向个人结算账户支付款项单笔超过5万元时, 付款单位若在付款用途或备注栏注明事由, 可不再出具付款依据, 这就意味着单位结算账户向个人结算账户支付不再受转款次数、金额上限的制约, 个人结算账户部分功能等同于单位结算账户。而个人结算账户相对于单位结算账户而言, 具有方便快捷、使用灵活、受理业务渠道多等优势, 因此, 个体工商户大多采用开立个人结算户办理结算业务。

二、改进个体工商户账户管理的建议

个体工商户大量使用个人结算账户办理日常结算业务, 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银行机构的监管;同时, 无字号个体工商户是以“个体户XXX”作为其预留银行印鉴, 这种印章在刻制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极易造成一定的资金风险隐患。根据上述实际情况, 我们本着“简化手续、政策支持、严格管理”的原则, 以“客观性、方便性、安全性”为目标, 站在既有利促进个体经济发展, 又确保安全有序的经济金融环境的角度, 对个体工商户账户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将个体工商户作为一种特殊的账户类别单独设立。

个体工商户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 其经营方式、支付结算需求、缴税模式与一般经济实体有所区别, 为进一步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账户管理, 建议对目前人民币银行结支付结算工具与支付结算渠道, 满足其特殊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个体经济发展壮大。其次, 个体工商户经营灵活、开业后歇业、停业或转让都很随意, 频繁地开立、变更、撤销对于业主与账户管理部门都是很大的负担, 在一定程度造成效率低下, 简化个体商户开户手续, 对于方便个体工商户、减轻账户管理部门工作压力有一定的作用。

3. 符合税务机关对个体工商户的征税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规定个人所得税征税内容包括“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从法律角度把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纳入个人所得, 而不是企业所得;第6条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扣除成本、费用及损失后的余额, 明确了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方式。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 又无建账能力, 税务机关将个体工商户作为定期限额进行管理。所以,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就可以自由支配。

4. 有利于调动个体工商户的创业积极性。

个体工商户条例 篇5

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规范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行为,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 个体工商户,可以个人经营,也可以家庭经营。个人经营的,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家庭经营的,以家庭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个体工商户根据经营需要可以聘请若干帮手或者学徒。

第四条 国家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个体工商户可以从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农林牧渔、文化、建筑、采矿以及居民服务等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禁止其进入的行业。

第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的发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支持设立信息服务平台和创业服务机构等多种方式,对个体工商户创业、技能培训、信息咨询、技术创新等进行扶持。

第六条 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

个体工商户应当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遵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

第七条 个体劳动者协会是个体工商户组成的社会团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自律,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个体工商户志愿加入个体劳动者协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要求个体工商户加入个体劳动者协会并缴纳会费。

第八条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工商所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机关。

第九条 个体工商户的登记事项包括经营者姓名和住所、组成形式、经营范围、经营场所。

个体工商户使用名称的,名称作为登记事项。

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摊贩,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事项不包括经营场所。

第十条 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摊贩,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或者允许的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

前款规定的区域发生变更的,应当提前告知个体工商户,并另行指定经营区域。

第十一条 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向经营场所所在地工商所提出申请。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摊贩,向住所地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设立登记申请书、身份证明、住所证明、经营场所证明。

登记事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还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记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予以当场登记。

第十三条 个体工商户变更登记事项的,应当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个体工商户改变经营者的,可以依照前款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四条 个体工商户不再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五条 个体工商户应当在每年规定的时间内办理验照手续。登记机关应当通过主动上门验照等多种便捷方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验照服务,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六条 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登记费。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个体工商户集资、摊派,不得强行要求个体工商户提供各种赞助或者接受有偿服务。

第十七条 对个体工商户依法取得的经营场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为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提供方便和条件。

第十八条 个体工商户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会计账簿。

第十九条 个体工商户可以凭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明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申请贷款。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发挥金融职能,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

第二十条 个体工商户与帮手、学徒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第二十一条 个体工商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交虚假材料,骗取营业执照的;

(二)伪造、变造、涂改营业执照的;

(三)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办理变更登记的。

个体工商户拒绝办理验照手续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 许可审批部门在营业执照有效期内依法吊销、撤销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的,应当在吊销、撤销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责令当事人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第二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个体工商户管理工作的信息交流,逐步建立个体工商户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侵害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台湾地区居民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本条例,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

民间个体工商户营销方法的调查分析 篇6

关键词:个体工商户 营销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39-01

1 调查对象简介

甲克宠美甲店于位于河北省涉县县城附近的一条商业街上,2013年五月初开张,至今已有三个月的营业期。专业美甲为小店的主营业务,兼营个性饰品、灌装香水、手机加香、时尚手包等业务。小店成立之初,总共投入约100000元,其中,预交一年房租35000元,店面装修费用约30000元,购入基本设备、材料等约30000元。小店目前由两人经营,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店的基本经营状况,我们随机选取了30位顾客进行抽样调查。约76.7%的顾客是通过逛街偶遇才了解到本店的信息,其余人则通过传单的形式了解本店的信息。约26.7%的顾客认为本店价格较低,约63.3%的顾客认为本店价格适中,其余人则认为价格较高。10%的顾客认为本店服务水平一般,70%的顾客对本店服务水平较满意,20%的顾客非常满意。与同行业的服务机构相比,约43.3%的顾客认为本店的竞争优势是距离较近,60%的顾客认为本店的竞争优势价格较低,50%的顾客认为本店的竞争优势是服务质量较好,约23.3%的顾客认为本店的竞争优势是服务态度较好。

2 SWOT分析

2.1 优势(S)

(1)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较大。甲克宠店位于涉县城区附近的商业街,娱乐服务行业较发达,已形成商业服务中心,对周边地区人流量有较大的吸引力。在此商业街附近有五个高档居民小区,平均每个小区约有住户500户,这些居民以及附近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潜在顾客。(2)质优价廉。从调查问卷来看,90%的顾客认为该店的服务价格偏低或适中,90%的顾客对该店的服务表示满意,一半以上的顾客认为该店比其他同行业服务机构价格便宜且服务质量较好。(3)此外,店主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以及亲戚朋友的支持也是其潜在优势。

2.2 劣势(W)

(1)经营者缺乏专业的营销知识,市场开发能力较差,目标顾客定位不准确。男主人杨某为初中文化水平,女主人李某为中专文化水平,均没有受过专业的市场营销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先前也没有开店的经验,完全靠一些基本常识和盲目地模仿市场上的普遍基本经营方法。(2)小店新开张,缺乏知名度。小店开张才3个月,宣传工作做的不够到位。在前期宣传的过程中,店主曾印制了1000份传单在城区人流聚集区分发,但收效甚微。经过了解我们发现:传单的设计档次太低,32开大小,图片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主题不够突出;在分发过程中,市场定位意识模糊,宣传缺乏针对性。(3)资金缺乏,融资困难。两位店主均为农民的后代,家境并不富裕,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先前打工的积蓄和亲戚朋友们的借款。据我们了解,像这样的个体户要想取得银行贷款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店里的流动资金十分有限。

2.3 机遇(O)

潜在市场供需缺口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涉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娱乐服务行业发展日趋完善,尤其是县城附近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美甲已成为广大爱美女性的时尚追求。在涉县,美甲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方兴未艾,尚未形成规模。

2.4 威胁(T)

(1)租金成本较高,且面临上涨压力,店面利用不充分。小店占地八十余平米,但真正作为营业区的面积只有约30平米,利用率较低,由于地处城区附近的黄金地带,租金每月为3000元左右,而且还在不断上涨,再加上房屋水电费、相关税费以及其他费用,每月成本大约4000元。(2)竞争对手。目前,城区及周边地区已有几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而且美甲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可能还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加入。这些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都对该店的经营造成一定威胁。

3 SWOT战略

根据上述条件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经过讨论,我们得出SWOT战略分析,如下所示。

3.1 S+O=L(杠杆效益)的战略选择

(1)在商业街以及附近居民小区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目标人群。(2)加强对附近娱乐行业从业人员的宣传,争取与其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上门宣传,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3)继续保持质优价廉的优势,稳定老顾客,并利用老顾客发展新顾客,以此扩大市场。

3.2 W+O=C(抑制性)的战略选择

(1)经营者要加强营销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经营水平,创新营销策略,如差别化营销策略、动态营销策略等,不拘一格,积极拓展市场。(2)在附近小区内实行上门服务,与顾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知名度。(3)积极利用网络及人际关系进行宣传,准确定位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3 S+T=V(脆弱性)的战略选择

(1)增强创新能力,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降低成本,节约开支。(2)提高技术,以服务质量赢得竞争。(3)树立自己的品牌,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抓住时机率先占领市场。

3.4 W+T=P(问题型)的战略选择

(1)加强内部管理,精打细算,减少开支,应对困境。(2)必要时可将店面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部分租出去,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增加收入。(3)寻求外力帮助,努力申请小额贷款,摆脱困局。

4 政策建议

古语云:“窥一斑而见全豹。”甲克宠美甲店的在经营中所反映的问题具有一般的代表性,很多个体工商户在经营过程中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政府应加强对个体经济的支持和扶植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个体经济市场秩序,提供适当的优惠的经济政策和税收减免,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加强对个体经营者的培训和教育,通过一定的形式,如定期举办市场营销管理专业知识讲座或者分发專业知识手册,使个体经营者掌握一定的营销管理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市场意识。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缓解个体经营者资金不足的困境,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世经,曾国安,陈乙.市场营销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于立宏,章毛平.营销创新[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3]冯朝霞.新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战略讨论[J].河南高等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05(5).

[4]马文峰.论企业发展中的营销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8(8):62-64.

个体商户 篇7

一、如何正确理解“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内涵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当一个行政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的行政法律规范时, 而这不同的法律规范又是由不同的行政机关负责执行的, 这些行政机关均享有行政处罚权, 就会出现重复处罚的现象。我国现行行政处罚法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前身是古罗马法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来约束和限制政处罚权可能出现的膨胀而导致对公民权利的侵害, 目的就是防止在适用行政处罚时出现处罚过量而导致处罚的不公平, 是在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一般准则。

(二) 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分析

理论界关于一事不再罚至少有下列解释:“指个人或组织的某一违法行为, 只能依法给予一次处罚, 不能处罚两次或多次”;“同一行政机关 (含共同行为机关) 对于同一违法行为只能实施一次处罚, 不得重复处罚”;“对行政相对人的一个违法事实只作一次行政处罚, 已作过行政处罚的, 不应再施处罚”;“行政相对人的一个行为违反一种行政法规范时只能由一个行政机关作出一次处罚”等。[1]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 “一事不再罚”原则主要是针对行政违法主体的一个行政违法行为, 如果其实施了两个及两个以上行政违法行为, 就不适应此原则。“一事”是指同一个违法行为, 而非一类违法行为。例如, 某宾馆使用了不合格的消防产品, 在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行政处罚后又实施了同一性质的违法行为, 则前后两次违法行为虽属于同一类, 但不是同一违法行为, 所以不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对这两次违法行为分别进行处罚。

第二, 《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第一款对行政处罚的行政相对人作出了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消防行政处罚行政相对人同样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例如, 一家网吧和一家餐馆使用了同批次同品种的不合格消防产品, 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不是同一个行政违法主体,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对网吧和餐馆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行为分别作出罚款等行政处罚, 这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

第三, 不同种类的处罚可以同时进行。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 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 责令停产停业, 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 拘留。《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可以解释为 (一) 无论同一违反行为是否触犯了多个法律法规, 只能给予一次罚款的处理。 (二) 除罚款以外, 行政违法主体如果违反了两个及两个以上法律规范可以给予除了罚款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

第四, 已构成犯罪的行政违法行为既要受到行政处罚, 又要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 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 行政机关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 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 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 行政机关己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 应当折抵相应罚金。”对于同种类型的行政处罚和刑罚, 如罚款与罚金、行政拘留与有期徒刑, 采用刑罚吸收行政处罚的原则, 即罚款的数额折抵相应的罚金数额, 拘留的时间可以折抵有期徒刑的时间;对于不同种类型的行政处罚和刑罚, 如没收违法所得与有期徒刑, 采用叠加适用的原则, 实行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并罚。

二、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监管中设立“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必要性

(一) 构建消防治理体系的需要

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于依法履行职责, 提高执法服务质量。消防行政处罚, 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违法责任主体实施的行政处罚, 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三停 (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和停产停业) 、责令改正和拘留。对使用领域消防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必须符合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有关规定。“一事不再罚”是实现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之前, 执法中最常见的重复罚款和多头罚款现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端恶劣的影响, 还增加了履行消防监督检查职责的阻力。设立“一事不再罚”原则, 减小了消防监督管理难度, 提升消防执法公信力, 构建消防治理体系。

(二) 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需要

现代法治国家要求, 在实现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这一目标的前提下行政权应当尽可能缩小而非扩张, 让公民权利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行政法的本质就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法。[2]这种平衡体现在分配行政处罚处罚量时, 要体现公平的精神。对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的严格监管同样要体现公平的法治精神, 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行为应当给予一定的制裁, 但制裁是保障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本身, 执法者不应该有不罚不解恨之心态, 避免因过度的处罚而损害被罚者的正当合法权益和幸福。另外, 在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处罚后, 行政相对人有相信自己不会再因同一事实和理由再受行政处罚的合理期待。[3]国家工商总局对外公布, 截至2015年年底, 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81亿人, 2008年以来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每年增速保持在10%至15%。作为一种自主经营的经济单位, 个体工商户所从事的行业大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创造就业、提供低价产品和缴纳税收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对于这一群体因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受到行政处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应该受到应有的关注。

(三) 保障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的监管活动高效的需要

在当前新旧火灾隐患相互交织、亡人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下, 对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监管的目的就是为了严密防止因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而造成的火灾隐患。设立“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目的还在于使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的监管活动具有较高的效率。有效率的行政处罚意味着投入较少的行政成本, 而能够较好地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 达到处罚的目的。对违法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进行了适当的行政处罚后, 没有必要增加更多的行政成本。在对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过程当中确立“一事不再罚”的理念则能减小行政管理难增加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一事不再罚”原则在针对个体工商户监管中的冲突

由于制定各项法律法规的历史背景不同, 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一致或者冲突的情况。在对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的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中, 将行政相对人描述为个人、单位和场所, 而没有使用《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描述。例如在执法中遇到的“个体工商户”应划归“个人”还是“单位”, 《消防法》没有明确的规定, 一些司法解释也并不清晰, 而“场所”这一称谓对由“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场所应划归“个人”还是“单位”予以了回避, 为消防执法带来了不便。

(一) 个体工商户构成单位的解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第七条规定将“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定义为“单位”, 公安部法制司《对个体旅店业等是否属“单位”的请示的答复》 (公法[1992]12号) 答复中指出:“系指所有经营这些行业的单位, 包括国家经营的、中外合资的、集体经营的和个体经营的。”由此, 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场所可以解释为“单位”, 对个体工商户进行消防行政处罚时对场所实施罚款或者停产停业的处罚, 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 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二) 个体工商户构成个人的解说

依据《民法通则》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个体工商户的法律性质是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 以个人或家庭的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六条规定:“在诉讼中, 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由此, 个体工商户与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同, 它是公民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九十七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 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由此, 在消防行政处罚中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与解释, “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场所在进入处罚程序以后, 被处罚人只能是该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中登记的经营者, 不得给予该个体工商户两次以上的罚款。

(三) 区分不同情况

针对个体工商户究竟是属于公民还是组织的问题, 全国人大法工委的解释是区分不同情况:“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个体户自己经营、规模不大, 又没有雇工, 这样的个体户应当按公民对待。如果经营规模较大, 雇工七人以上的, 这样的个体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就成为个体经济组织, 应当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待。”[4]单纯看这条司法解释, 雇工7人以上, 可以按照对单位的处理方式实行“双罚”。雇工6人以下或者没有雇工, 就要以个人进行定性处罚。但是这条解释没有规定其中的人数是否包含“临时从业人员”。

四、“一事不再罚”原则在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监管中的解决

消防行政法规不可能对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监管甚至所有消防执法行为的每个具体方面都规定得细致人微, 行政法律规范永远也不可能赶上社会发展的每个变化。解决“一事不再罚”原则在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监管中的冲突, 根本在于加强对立法的修补。需要健全消防立法, 避免模糊性条文的适用, 增强可操作性。在今后更新针对“个体工商户”这一群体的消防产品监管的相关法规时可以参考行政法比例原则中的均衡性规定进行。

比例原则的均衡性规定要求采取的行政处罚不能大大超过行政违法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 应该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之内, 即合理的控制行政责任与行政处罚的比例。有的个体工商户雇佣了许多员工, 甚至超过100人, 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 但只要没有注册公司, 在统计意义上他或她就依旧是个体工商户, 从一些专业市场上的“大户”, 如服饰市场、建材市场、家具市场、水产市场、邮币卡市场、茶叶市场等上, 都可以看到经营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个体工商户”, 有的甚至早已有“前店后工厂”, 已经形成企业的稳定规模国;有的个体工商户为纯粹的自然人的小规模经营行为, 如洗衣店、小餐馆、小卖部等, 人数少、资金小、利润薄。不同规模的场所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有着明显的区别,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过度侵害不是说对违法者分配处罚量越多就越好, 罚款金额不应超出行政处罚的合理范围。

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体工商户条例》对从业人员的数量未做限制, 那么“雇工7人以上”不再适合作为区分的节点。笔者认为, 可以参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4]71号) 要求, 营业税起征点提高至30000元的做法, 出台不同月销售额的个体工商户的罚款数额标准。将个体工商户视为“经营者”, 月销售额30000元及其以上的个体工商户按照对单位的处理方式对场所实施罚款或者停产停业的处罚, 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月销售额30000元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只以个人进行定性处罚。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消防执法行为中的重要原则, 深入理解“一事不再罚”原则有利于其更有效的贯彻实施, 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应松年、马怀德.行政处罚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年, 第133-134页.

[2]袁森庚.从法理层面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认识[J].江苏社会科学, 2003年, 第2期:第164至168页.

[3]杨艳.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11年.第18页.

个体商户 篇8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自2016年11月1日起, 我省全面实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 将个体工商户登记时依次申请, 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以下称“登记机关”) 核发营业执照、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 改为一次申请、由登记机关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以下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的营业执照。该营业执照具有原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功能和效力, 税务部门不再另行发放税务登记证;原需要使用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相关事务的, 一律改为使用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办理, 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中介机构等均要予以认可。

二、改革前后的过渡衔接

(一) 我省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的适用对象为个体工商户 (含港澳居民、台湾居民、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 。

(二) 自2016年11月1日起, 个体工商户申请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换发营业执照的, 由登记机关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并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

(三) 个体工商户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后, 无需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 其他涉税事项仍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四) 2016年11月1日前成立的个体工商户申请变更登记或者申请换照的, 无需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交回原税务登记证;对于已领取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个体工商户, 向登记机关提交原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供比对, 在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第9—17位为主体标识码, 使用原组织机构代码) 的营业执照后, 原组织机构代码证自然失效。

(五) 已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且在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项的个体工商户申请注销登记的, 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税务机关出具的《清税证明》。

(六) 个体工商户办理登记所需登记申请文书规范和提交材料规范, 可登录本级登记机关门户网站下载, 也可在登记机关窗口免费领取。个体工商户开业、变更和换证均无须交费。

(七) 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不设过渡期。2016年11月1日前成立的个体工商户, 在2016年11月1日之后未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暂未取得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 其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继续有效。各地登记机关为个体工商户换领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提供便利。

特此通告。

个体商户 篇9

1 个体商户贷款的基本特点

个体商户贷款是个人贷款中的一种业务, 为了规范个体商户贷款营销和管理办法, 深度剖析眉山市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基本特点是当务之急。

1.1 业务起步晚, 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眉山农村信用社的个体商户信用贷款从2008年开始运行, 主要服务于眉山市各城乡个体工商户。眉山市农村信用社个体商户贷款解决了个体工商户融资难的问题, 但是在贷款信用评级以及后期贷款收回方面都还有待更完善的政策进行约束。并存在着个体工商户贷款较少, 业务范围较小等问题。

1.2 不良贷款率低, 偿还情况良好

眉山市农村信用社开设个体商户贷款的目的是满足微小企业于个体商户的资金需求, 是一项便民的举措, 由于政策的制定以及金额在5万至10万的贷款区间限制, 所以贷户偿还风险较小。从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业务开设以来, 以5级分类为标准, 个体商户的不良贷款总金额为47万元, 占个体商户贷款金额1.09%, 其中不良贷款无法偿还的全部是金额为10万的贷款, 个体商户不良贷款占总的不良贷款的0.32%。

1.3 统一的贷款实施办法

各地区农村信用社个体商户贷款管理办法均由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统一颁布个体商户贷款实施办法, 实行当地农村信用社管理本地区商户贷款, 联合社统一管理地方性农村信用社的方法进行贷款管理。例如, 信用贷款额度为5~10万元之间, 贷款跟人需出示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原件, 并由本人亲自办理等。

1.4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眉山市信用联社开展个体商户贷款业务, 其目的是为个体商户提供经营所需的资金, 眉山市各地区都在进行新型经济建设, 例如仁寿县从2008年至今, 个体商户贷款总额约4.33亿元, 起到了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2 农村信用社个体商户信用贷款风险的产生

农村信用联社自2008年开展个体商户信用贷款业务以来, 有力倡导了眉山市“守信为荣, 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 促进城乡信用生态环境建设;增加服务品种, 增强金融服务功能, 提高了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地位, 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风险点。

2.1 个体商户经营行为的不确定性

个体工商户评级授信贷款是以信用方式发放的贷款, 比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金额大, 贷款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加之部分个体工商户以租用铺面经营, 当其经营存在一定风险的时候, 个体商户会出现搬迁经营地址、举家外出等故意逃避债务的行为, 可能给信贷资金造成一定的风险。

2.2 个体工商户以虚假资料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部分个体商户为了获得信用社贷款, 采取借用其他人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房产证、土地证等相关证件, 量身制作贷款人需要贷款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房产证、土地证, 从而骗取信用社的贷款。该行为可能导致在个体工商户逾期付款时, 农村信用社凭借虚假的资料无法取得相应的房产以及土地等抵押物, 导致无法收回应收的账款。

2.3 以其他个体商户名义进行借款

部分个体商户本人有正常的经营场地、真实的个体商户营业执照、房产证、土地证, 而某些实际需要用款人却没有足够的执照进行个体商户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 由需要用款人或实际借款人与信用社职工进行交涉, 农村信用社找第三方个体商户进行贷款, 第三方个体商户将取得的贷款转至实际用款人的账户, 并以相应的利息作为条件, 当实际用款人出现风险, 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时, 承贷人就不再履行还款义务, 由此而引发风险。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4 内部员工与个体工商户勾结, 骗取金融机构贷款资金

个别客户经理无视信用社规章制度, 与一些不法分子勾结, 短期租用门市经营个体商户, 贷款资料由客户经理编造骗取贷款后, 与客户经理共同分配, 个体商户在后期还款过程中无法联系, 导致在贷款本息核对中遇到难题, 风险隐藏较深。

2.5 部分客户经理不执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个体商户的贷款管理办法均由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统一颁布, 其中对等级评判标准具有严格的要求, 而眉山市农村信用社部分客户经理由于感情、利益等原因, 未公平、公正的进行信用评级, 使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不真实、不准确的违规行为, 导致贷款发放存在风险。

3 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3.1 加强员工素质培训

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增强员工的业务工作能力的培训, 二是提高员工思想觉悟的培训。

对于增强员工的业务工作能力方面, 各单位应加强对客户经理以及职工的业务培训, 在每年的培训经费中抽出一部分用于培训个体商户信用贷款实施办法细则, 掌握个体工商户评级授信贷款的条件和标准。使员工在业务进行中熟练掌握评级标准, 做出合理的贷款信用度评估。

对于提高员工思想觉悟方面, 强化客户经理对个体工商户评级授信贷款的调查责任意识, 切实加强员工思想教育, 严明纪律。同时也要重视员工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的教育, 让员工树立正确的观念, 不断提高道德水准。

3.2 强化对个体商户评级授信工作

评级授信工作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色彩, 要使评级授信工作顺利开展, 不仅需要业务人员的专业评判, 还应将当地政府、居委会干部、个协及有影响处事公正的个体商户代表纳入到信用社的评定小组, 做到调查和评定分离。主要的方法有:一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渠道了解借款人及家庭的个人信用状况。二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了解借款人的经营年限和范围, 加强资产、负债情况的调查, 应将个体商户的经营年限、规模、家庭资产负债情况细化做为个体商户评级授信的重要标准, 并做为信贷档案保管。三是客户经理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 深入实际调查了解个体商户经营状况、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的真实性, 防止借款人采用虚假资料骗取信用社的贷款。

3.3 加强个体商户贷款期间的控制与追踪力度

在贷款期间, 严格管理个体商户的贷款信息, 定期对商户的预留资料进行检查与追踪, 贷款信息有所变化的商户, 要及时进行修正, 做到真实信息与银行信息相一致。不仅如此, 制定合理的惩罚措施, 对个体商户的贷款未及时偿付利息, 经过催促依然不缴款的商户, 进行适当的罚款, 达到警示作用。

3.4 强化对个体商户贷款的贷后检查和回收

个体商户前期贷款工作结束后, 各单位应定期组织人员对发放的个体商户贷款进行贷后检查, 必要时可采取换人进行贷后检查, 及时了解借款户的经营状况, 以防范化整为零和顶名贷款的发生。只有做到检查到位、落实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才能有效防范风险, 支持全民创业,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天麟.不可忽视对个体工商户贷款管理[J].农村金融, 1987, (2) :29-30.

[2]李常青.个体工商户贷款逾期原因浅析[J].中国农村金融, 1998, (10) :35-35.

[3]刘兴华, 李学军.个体工商户贷款问题初探[J].农林辩证法, 1985, (1) :26-30.

[4]廖云红, 覃冰.我区个体工商户贷款问题的探讨廖[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2, (2) :34-37.

[5]徐力.谈谈对个体工商户贷款问题[J].金融研究, 1983, (6) :19.

个体商户 篇10

1.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 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24000元/年 (2000元/月) 。

2.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

3.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在工资薪金总额2%、14%、2.5%的标准内据实扣除。

4.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的部分, 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5.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的5‰。

·税前扣除各标准开始执行时间有区别

上述第一条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执行, 第二、三、四、五条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以前年度颁布的相关文件作了相应的修改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税发[1997]43号) 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九条根据上述规定作相应修改;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条:“个体工商户拨缴的工会经费、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在工资薪金总额2%、14%、2.5%的标准内据实扣除。”同时对条文的顺序作相应调整。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 (财税[2000]91号) 附件1第六条第 (一) 、 (二) 、 (五) 、 (六) 、 (七) 项根据上述规定作相应修改。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通知》 (财税[2006]44号) 停止执行。

上一篇:DEM数字高程模型下一篇:转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