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协调

2024-08-07

市场协调(精选十篇)

市场协调 篇1

一、资本市场均衡化

目前, 资本市场经营模式不符合现今经济发展状况, 甚至还落后于货币市场, 导致我国资本市场上债券、股票市场所占比重失衡。银行间接融资是我国融资体系中的主要方式, 而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保证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不仅能帮助资本市场的发展, 促进金融体系各机构间的协调运行, 且使金融市场在交易效率和资源配置上都有显著提高。资本市场若想获得更大的发展:一把握资本市场运行规律, 建立完整的适合本市场的运行机制, 对信息提供量及监督管理提高重视, 将公司上市评判标准制定在:年度业绩、潜在能力、企业整体水平上,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优势集聚优秀企业加盟, 扩大证!市场的实力;二进行金融改革, 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给融资者创造出良好、完善的资本结构环境, 扩大金融产品的服务范围, 延伸风险投资的层次化, 提供更多选择空间给投资者;三要加快债券市场的进程, 由于债券市场在资本市场上有一定地位, 因此创建灵活的债券市场、扩大其范围和规模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发展战略, 即能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稳定又能增加投资选择;四对发债企业的条件要严格审核, 完善债券市场制度、加强对融资者和投资者的监管, 为合格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五要合理利用评级机构和审计机构等市场中介机构来强化对市场的制约, 以升级债券市场的融资水平, 构建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

二、实行债券市场统一化

根据组织形式, 债券市场可分为:场内交易, 主要指交易所的债券市场;场外交易指银行间的债券市场。虽然在产品交易和参与主体上两个证券市场有相似之处, 但也有不同处:一是收益效率不同。在交易规模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要比交易所的庞大很多, 且两者差距还在扩大。据国外经验分析, 债券产品更具稳定性与股票相比风险更小, 而当存款货币银行与两个债券市场分别合作时, 监管机构的处理政策也有所改变。常规上, 我国只对银行类金融机构与股票市场的直接交易有严格要求, 但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债券市场间的交易上几乎没有约束。因此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要实现资金连接和市场交易, 必须通过债券市场进行, 由此债券市场对这两个市场交易进行协助、贯穿, 具有更大发展优势;二是交易主体不同。由于交易主体不同, 使得银行间和交易所两债券市场不能相互借鉴、渗透, 资金流动性受到影响, 导致债券定价出现多重化。因此, 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要实现和谐发展, 其前提是对债券市场实行统一化。

三、推动利率市场化

金融机构同业间的短期借贷利率是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代表, 且实现了市场化, 但与银行存贷款利率相比就逊色些。又因资金的供求情况不全由利率的高低来体现, 所以资本市场在定价时就缺少一定的依据, 造成产品价位变化不断出现市场过度化, 对资本市场发展不利;又由于资金本身价值并不能由资金的现有价格真实的表现出来, 所以它不能决定资金的流动方向, 否则会造成资金在短时间内大量流通, 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定性将受到严重打击。推动利率市场化, 把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联系起来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有利于两个市场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同时, 放宽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约束力, 使基准利率突显化, 让资本市场可以看到资金的真实供求情况。

四、扩大投资主体同一化

怎样才能使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协调发展?这需要将投资者的权利、责任、利益进行有机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使资金在流入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中得到灵活运用,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实现交易工具定价的合理性, 两个市场交易时在价格上可以进行协商;要扩大这两个市场投资主体的同一性, 应扶持货币市场让更多的基金注入使它发挥短期融资的特色, 吸引证券公司加盟实现流动性的管理;给予信用较好的企业优惠政策, 使其能进入货币市场, 同时个人对货币市场进行单独投资得到可行;适当鼓励其他企业或机构投资者, 让他们既能进入货币市场又能加入资本市场。对于银行类的企业或金融机构, 他们的资本市场投资应在有序、规划、稳步、循序渐进中进行, 达到投资主体同一化, 实现最终目标。

五、跨市场产品加大化

实现投资主体同一化, 是以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和谐发展为前提的, 而这两个市场间的媒介就是横跨多个市场的金融产品, 投资者可以利用媒介的关系实现两个市场间资金的流通。现今分业管理和分业经营的体制已在实行, 但在我国金融体制并未对其放松警惕, 即使银行各理财产品已经相应推出并且符合跨市场产品的条件, 但对这些产品监审局仍旧保持审视态度不会轻易放行。对于2010年之前的银信合作, 虽然当时它在理财市场上占有过主导地位, 但其风险较大, 7月份被强制叫停后已无回天之力。分析国外市场经验可得出, 我国应大力发展跨市场产品, 制定相关计划, 研究各类基金引入方法, 创新出适合两个市场的媒介产品来吸引更多投资者, 使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真正实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泽尔达.货币市场应与资本市场均衡发展[J].中国金融家, 2009 (9) :49-50.

农资市场征地协调会议纪要 篇2

一、为保障县农资大市场项目建设用地。会议同意征收位于公路西侧7公里处,镇村委会村小组原碾米场附近土地约50亩(具体面积以县国土部门实际测量为准)。

二、征地工作由镇人民政府牵头。县国土局、供销社全力配合,县国土局要依法依规办理征地、报批等手续,现场勘测确定四至界址、土地类型及面积,签订好征地合同。

三、征地价格。征地工作经费参照县工业园征地标准执行。

四、为后续发展预留空间。会议明确在保障50亩农资大市场项目用地的基础上,尽量一次性多征土地。

五、县城乡建设局要做好该地块的总体规划。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县公路、供电、电信部门要大力支持配合该项目建设。

如何协调销售与市场的步调 篇3

一直以来,企业都面临一個挑战,那就是如何让销售人员与市场人员有效合作。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Mercer Human Resources)主管销售效率业务的格罗斯曼(Steve Grossman)指出,“这個问题存在了几十年之久都没有得到解决,真是令人惊讶。现在有了一些软件,情况稍有改善。不过大部分B2B企业还是没有使这两個团队的人很好地配合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问题。”

销售和市场必须在两個层面保持一致。一种是低层面的合作,即市场人员给销售人员提供用于对外分发、为潜在客户提供指导的辅助资料。

格罗斯曼说,第二個配合的层面包含了市场人员为了树立品牌及吸引客户进行洽谈而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括从名录上、网站访客中、各种活动中、会议中及广告中收集销售线索。

搞清楚何为地盘之争

但是,误解和部门地盘保护主义的倾向是双方合作路上的巨大绊脚石。格罗斯曼总结说,“销售人员不理解市场人员,市场人员不理解销售人员,双方总是互相指责。销售副总裁与市场副总裁必须合作无间,给其他人做榜样。他们必须相互理解。”

在协调两個部门方面做得好的企业会定期让销售和市场人员到彼此的部门轮岗。轮岗对于他们之间的协同运作非常重要。格罗斯曼反对重组。“组织变革帮不上什么忙,这是一种逃避的做法。有的公司会试图通过组织重组来让销售与市场两個部门团结起来,但这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是一個涉及企业文化和领导力的问题。”

适当的培训能帮上忙。培训市场人员了解销售流程是怎么一回事,让他们明白市场部可以在流程中的哪一环节发挥最大作用,这是关键。让市场人员与销售人员一起出去拜访客户,“让他们(指市场人员)试着站在他们(指销售人员)的立场(去看问题),”格罗斯曼说。

还有一些比较不错的软件也能帮上忙。格罗斯曼说SAVO能帮助销售代表拿到最好的营销资料,使他们能对之进行定制化改动,它还能提供反馈评估。

公司规模可能也是一個问题。“跟10人团队相比,你想把100人团队里的销售和市场人员协调在一起可能就要更困难一些。”

Acumen Management Group的执行合伙人索森(Ken Thomson)指出他的客户们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就是销售与市场之间缺乏通力合作。他用一個简单的测试就能看出一個公司是否存在这個问题。“我们逐個地问销售人员,‘你的价值诉求是什么?’然后记下他们的答案,如果答案各异或模糊不清,就说明营销和销售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如果答案都是一样的,就说明他们协调得很好。”

索森同样认为部门之间各自为营的做法是罪魁祸首。“市场部门负责扩大品牌知名度并创造销售线索。销售与市场需要携手合作,尤其在社会化媒体方面。价值诉求和市场营销信息必须统一,并在销售过程中得到检验。”

索森认为市场人员应定期参加销售拜访、推介,并参观各交易展。“如果市场部请顾客来做焦点小组座谈,销售人员也应到场。”聪明的市场部会专门请销售人员来做焦点小组座谈,因为销售人员能详细告诉他们哪些做法真正有效。定期举行这类活动比专门的培训还要重要。

现代的CRM软件也在发挥作用。“现在大多数CRM软件都有促销及其他营销功能,”索森说。他建议由市场部门做CRM软件的所有人。“市场部门更擅长做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并且能找出高质量的销售线索,让销售代表们去跟进和完成。”为了评估销售线索的质量,销售人员和市场人员不得不进行合作。

不过,索森又指出,很多CRM系统依然为销售部所有。“销售代表可能没有把销售线索的信息添加到CRM系统中,并跟进它。他们不跟进,线索就会断掉。他们没有做线索管理工作。而市场人员应该知道一场展会或促销会产生了多少销售线索,它们中哪些是A级,哪些是B级,哪些又是C级,然后去一一进行追踪。”

采用精心制订的解决方案

和格罗斯曼一样,索森也说市场与销售两個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不因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公司面对的市场很小或只是一個垂直的特殊市场,让这两個部门团结起来是最容易的。规模较小的公司有优势,因为他们的流程没那么复杂。格罗斯曼说,“这個问题对较小的公司来说也更重要,因为他们的营销预算更少。如果两個部门不能保持步调一致,生意就会跑掉。”

不过,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样一個规律:成功的企业在促使市场和销售两個部门保持协作方面表现不错,而落后及居中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行。索森列举了卡特彼勒(Caterpillar)和强生两家公司为这方面的榜样。他和格罗期曼不一样,他认为组织结构的设置是有帮助的。“我建议企业只设一個高级副总裁同时管理销售与市场两個部门,而不是分设两個,这位副总裁直接向CEO汇报就行了。”

索森认为在薪酬或预算上做文章,能加强两個部门之间的合作。“你可以根据销售的成功率来确定给市场部的预算。你也可以给市场人员分红,但是市场部的预算应该根据最后成功实现的销售额来定。而企业的老做法是,如果销售额下滑了,市场部再制订出一套方案就可以了。”预算可以按部门来分配,也可以由公司统一制订,这主要看各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

管理顾问们会建议市场与销售两個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大公司在这件事情上会举步维艰,而一些较小的企业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迫不得已。

网上数据监控公司可视技术(Visible Technologies)为企业提供用以监控和分析社会媒体的软件及服务,它能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对他们及他们的竞争对手的看法。

可视技术负责市场的副总裁德加布里埃尔(Debbie DeGabrielle)说,“2005年,我们公司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得以成立,现在我们所处的市场正高速发展。业内的竞争非常激烈。有197家公司的业务和我们的业务有重合,所以我们不能失误或是步人后尘。”

德加布里埃尔领导着一個八人市场团队。而可视技术主管销售团队的副总裁法瑞斯(Geoff Farris)管理着15名销售人员:四個客户经理分布在美国,三個在英国(负责向全球讲英语国家的销售),四個负责向诸如扬?罗比凯广告公司(Young&Rubicam)这样的代理商销售,三個坐阵于公司,负责评估销售线索的有效性,展示产品,帮助一线销售人员收集信息。

德加布里埃尔说,“法瑞斯和我每天要沟通好多次,我们非常清楚大家要实现的目标。我知道他要达到的指标是多少,我也知道他需要什么才能完成这個指标。我们建立了一個‘通道’,帮助他顺利达到目标。”法瑞斯同时说,“我们常常沟通。我们相信德加布里埃尔会给我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销售线索。”

在可视技术,销售与市场两個部门在多個层面进行互动。市场人员会去参加交易展,布置展台,和销售代表一起与来往的人群交流。他们还会参加每周一次的销售会议。“现场销售代表可以向德加布里埃尔或任一市场人员寻求帮助,”法瑞斯说,“他们可以说,‘这里有個营销机会’或‘我需要帮助建立行业资源。’”

市场人员直接与销售代表合作打造专门针对各行业的营销计划。“这是一种合作性的、公开的对话,”德加布里埃尔说,“大家要么是在做售前支持,要么就是在做销售。我们市场部的人做的就是售前支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能带动销售。”

德加布里埃尔说,市场人员都很清楚什么是好的销售线索,不愿在一般的销售线索上浪费时间。“在我曾经呆过的一些企业,有更多的人手去评估销售线索是否优良,我们只需要把线索交给他们就是。但是在(可视科技)这里不行,我们不会浪费市场人员的时间。”市场人员可以使用从可视技术网站上下载的各种资料,用数字化方式来完成大量与销售线索有关的品质认证工作。

可视科技用自己的工具来实现对自身品牌的网上跟踪。如果有人在寻找对社会化媒体进行监控的工具,市场人员就会立即联系对方,并询问可否安排公司的现场销售人员上门登门拜访。其他线索会交给公司里的内部销售代表,由他们确认其资格,如果存在真正的销售机会,这些线索就会通过Salesforce软件系统分发到现场销售代表手中,他们将有一到两天的时间去做出反应。市场人员会完成所有的数据录入工作。

德加布里埃尔和法瑞斯的职业经历都很丰富。德加布里埃曾做过销售,他常在客户活动上做演讲,并登门拜访客户。“我对法瑞斯说,‘给我几個客户,我可能做出让你大吃一惊的业绩’,”她开玩笑说。法瑞斯曾在公司成立之初担任同时负责销售和市场的副总裁,所以他对市场方面的事务也很熟悉。

德加布里埃尔说因为公司并没有堆积如山的资料,所以要使市场营销资料满足销售代表的需要就比较简单。她接着指出,“这個市场变化得很快,所以我们也得跟着快速变化。我们非常敏捷。如果营销资料已经使用过一年以上,我们就会扔掉它。”法瑞斯对此表示认同,“资料很容易找到。”

当公司用新资料对销售代表进行过培训后,他们的工作表现会更加出色。要培训他们有时并不容易,因为他们总在忙于穿梭在不同的客户中间。法瑞斯承认,“有时候他们不能来参加培训,但是也会共享最佳实践以及成功的经验。”

把合作作为制度定下来

培训和合作都是借助智能手机来完成。法瑞斯说,“五年前我们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些。销售代表们只会花10%的时间在办公室,所以他们需要移动技术的支持。他们善于利用技术,他们在一天24小时内几乎随时都能与人保持联系。”

当公司开始增长,这种做法还行得通吗?“在某個时候,我们可能不得不使合作机制制度化。”德加布里埃尔说。

Affiliated公司专门向中等规模的企业销售CRM软件、IT基础架构、托管服务、应用开发及咨询服务,这些企业大部分都位于俄亥俄州。公司总裁莫兰(Mike Moran)领导着一個四人市场团队,他还同时参与销售工作。销售团队则由一個销售经理和四個销售代表组成。

2011年第一季度,公司失去了两個大客户。莫兰立刻与销售和市场两個团队一起商议,希望能借助头脑风暴想出办法弥补失去的生意。Affiliated打造了一系列针对CRM最佳实践的在线研讨会。现有客户都被邀请来参加,而销售和市场人员则被要求去邀请潜在客户。

市场人员负责拟定信息,销售人员负责事先打电话去提醒受邀企业来参加活动,并确定他们各自的兴趣,以便对研讨会推介内容做出调整。会后,销售代表还要继续跟进拜访。Affiliated的咨询师指导了在线研讨会的完成。最后,团队的努力有了回报:在600家受邀企业中,有100家报名参加,有60家出席了会议。公司成功“抓”到了两個新的大客户,取代了之前丢掉的客户。

莫兰说,在Affiliated,这种形式的紧密合作是公司的一贯做法。销售代表可能提出与新营销资料有关的创意,因为他们经常接触到新的资源。另外,销售代表会在营销活动开始之前先行拜访客户,以激起对方的兴趣并对活动内容做出相应调整。

公司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研究 篇4

一、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于公司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 公司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银行信贷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存在相关关系。如Edward S.Lim, John G.Gallo 与Peggy E.Swanson (1998) 利用1988—1993年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分析显示, 国际债券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存在双向因果关系。Richard G.Anderson, Dennis L.Hoffman 与Robert H.Rasche (1998) 利用1955—1998 年美国的数据建立VEC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债券存量与联邦利率、CPI、实际GDP、实际货币余额M1之间存在线性关系。Christopher 和Anil (1999) 认为, 日本20 世纪80年代放松金融管制, 扩大了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范围, 债务结构与债券的代理成本这一变量有关, 而债券融资比例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 银行贷款融资比例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LI Chenggang等 (2011) 运用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所2001年1月—2010年3月的公司债券数据,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结果表明, 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对公司债券收益率分布具有较强的预期作用, 并对公司债券的定价有显著的跨市场效应。

国内学者对于公司债券市场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不同研究角度发现, 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其它因素之间存在协调发展的关系。如胡定东 (1998) 等分析指出, 股票的资源配置功能是有限的, 企业债券市场应该在我国企业融资格局中发挥主渠道作用。王国刚 (2003) 对比了欧美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在资本市场的地位, 指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远落后于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马建春 (2005) 考察了美国、德国和日本债券市场的演进过程和特征, 指出企业制度的变革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 金融制度和企业制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协调关系。邝梅 (2008) 等选取我国1986—2006年的公司债券和宏观经济变量数据, 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 银行信贷市场并不抑制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而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影响不显著, 经济增长率会影响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综上, 公司债券的发展与经济中其他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公司债券与经济发展深度、金融市场完善程度以及证券化率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研究中虽然有所涉及, 但未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通过构建公司债券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深度, 金融发展指数和证券化率四个经济指标, 建立VAR模型, 计量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宏观层面指出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模型的构建

(一) 建立VAR模型

1980年Sims首次提出向量自回归模型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VAR) 。这种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 它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 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 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 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

VAR模型的表达式为:

yt=A1y+…+ANytIN+Bxt+εt

其中, yt是内生变量向量, xt是外生变量向量, A1, …, AN和B是待估的系数矩阵, εt 是误差向量。误差变量之间允许相关, 但是这些误差变量不存在自相关, 与内生变量也不相关。在VAR内, 每个方程的最佳估计为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VAR对于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变量系统是有效的预测模型, 同时可以用于分析不同类型的随机误差对系统变量的动态影响。

(二)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本文结合影响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因素及当前的研究进展, 选取以下四项指标:

1.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指标 (GS) :GS=公司债券余额/国内生产总值。该指标反映了公司债券余额相对国内市场总值的比重, 用以衡量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公司债券余额数据来源于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网站, 美国GDP数据来源于《2012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2.经济发展深度 (DS) :DS=第三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根据现实经验, 一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能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对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越大, 而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深化经济发展水平。预期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数据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3.金融发展指数 (JR) :JR=广义货币M2/国内生产总值。麦金农 (Mckinnon) 认为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最能够反映一国金融深化程度。其中, M2包括流通中的现金, 活期存款, 旅行支票, 其他支票存款, 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结余和储蓄存款。预期金融市场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正相关作用。数据源于美国《2012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4.证券化率 (ZQ) :ZQ=股票市价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根据融资优序理论, 公司一般采取的融资顺序是: (1) 内部集资; (2) 发行公司债券; (3) 发行股票。因此, 预期证券化率与公司债券发展指标负相关。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考虑实际的数据可获得性, 美国的数据为1980—2010年年度数据。由于指标以比率表示, 以上数据均取名义值。

(三) 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

1.变量平稳性检验。

对上述四个变量GS, DS, JR和ZQ作差分处理, 以GS1t , DS1t, JR1t, ZQ1t分别表示其一阶差分序列。即:GS1t = GSt – GSt-1, DS1t= DSt -DSt-1, JR1t= JRt -JRt-1, ZQ1t= ZQt -ZQt-1。VAR模型必须建立在变量平稳或具有协整关系基础上, 因此, 对变量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

说明:检验以上序列时均含常数项和趋势项;检验为MacKinnon (1996) 单边检验方法, 结论是依据5%的显著性水平。

2.模型滞后期的选择。

由于时间序列GS1t, DS1t, JR1t, ZQ1t 为平稳序列, 因此, 可以直接建立四者的VAR模型而不用进行协整检验。确定模型滞后期的结果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 最优的滞后期应该为滞后1期, 因此, 建立以GS1t, DS1t, JR1t, ZQ1t为系统的四元结构VAR (1) 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滞后期K=1的VAR (1) 模型如下:

三、计量分析

(一) 模型稳定性检验

VAR模型平稳的充分条件是特征方程|Φ (L) -λI|=0不存在大于或等于1的特征根。从图1可以看出, 模型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均在单位圆内, 说明所建立的VAR (1) 模型是稳定的。对残差检验的结果显示, 在5%的显著水平下, 方程回归残差符合多元正态分布, 残差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现象。

(二) 模型的参数估计

估计的结果如下:

1.滞后一期的公司债券发展水平一阶差分GS1对GS1的影响作用为正效应, 表明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自强化作用;滞后一期的第三产业比重一阶差分DS1对GS1的影响作用为负效应, 这与预期相反;滞后一期的金融发展指数一阶差分JR1与GS1正相关, 表明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助于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滞后一期的证券化率一阶差分ZQ1与DS1负相关, 但影响系数较小, 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2.滞后一期的GS1与DS1负相关, 而滞后一期的GS1对JR1的影响作用为正, 表明公司债券市场具有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滞后一期的GS1对ZQ1的影响作用为负效应, 且系数为-5.339, 公司债券市场具有显著地抑制股票市场发展的作用。

3.滞后一期的DS1和滞后一期的ZQ1对GS1, DS1和JR1的影响作用均为负效应, 对ZQ1的作用为正效应;滞后一期的JR1对四个变量GS1, DS1, JR1和ZQ1的影响作用都为正, 表明金融市场具有自我强化作用, 且对于公司债券市场, 第三产业发展以及股票市场均具有促进作用。

(三) 格兰杰因果性检验

从表3可知, 在10%的置信水平下, JR1构成GS1的格兰杰原因;而在5%置信水平下, ZQ1构成GS1的格兰杰原因, DS1不是GS1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 公司债券的发展依赖于金融市场的完善和股票市场的发展, 而公司债券的发展不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

(四) 脉冲响应函数

基于建立的VAR (1) 模型, 得出DS1, JR1及ZQ1一个单位的正冲击对GS1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如下:

在上图中, 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 以年为单位, 样本期为12年。纵轴表示GS1的变化, 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 代表GS1对DS1, JR1或ZQ1冲击的反应。从图中可以看出, GS1对DS1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反应较小, 第一期为0, 第二期达到正的最高点, 第三期转为负的最低点, 之后慢慢减弱;GS1对JR1的反应为正, 第一期为0, 第二期达到最大值0.0051, 之后迅速下降到0.0026, 然后慢慢减弱;与之相反, GS1对ZQ1的反应为负, 第一期为0, 第二期达到负的最低点, 为-0.0050, 第三期为-0.0031, 最后减弱。这说明, 短期内, JR1, ZQ1对GS1的影响较大, 且方向相反, 金融市场完善对于公司债券具有正面的影响作用, 股票市场对于公司债券具有负面作用, 即股票市场抑制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冲击对公司债券的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选取美国1980—2010年的年度数据, 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显示, 公司债券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较弱, 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首先, 与预期结果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司债券发展的影响为负效应, 但是这种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本文中经济发展水平是以第三产业的比重来衡量的, 而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主要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公司, 因此, 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司债券发展的影响为负效应。但是, 随着第三产业的公司选择以公司债券为融资方式, 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司债券发展的影响产生一定正效应, 总的影响可能如计量结果显示并不明显, 因此可以忽略。当然, 经济总量的增加将会加大公司通过公司债券进行融资的需求。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1.9万亿元, 位居世界第二,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 比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45.3%略低,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还不能与我国当前经济总量相适应。

其次, 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对公司债券的影响具有显著正效应。虽然以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表示的金融发展指数显示, 2000—2008年我国金融发展指数平均值为1.53, 远高于美国0.54的同期值, 但考虑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中储蓄占比较大这一事实, 如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2年发布的《我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 在我国家庭金融资产中, 银行存款和现金比例超过75%, 我国金融市场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这一指标并不能反映我国金融市场完善程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金融市场仍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 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当前, 我国公司直接融资以股票融资为主, 而且局限于上市公司, 这限制了一些公司的直接融资渠道。因此, 协调发展股票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 破解限制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障碍, 对于扩大公司的融资渠道, 完善其融资结构, 解决当前我国公司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公司以债券进行直接融资。

应当指出, 虽然美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完善, 公司债券市场也具有代表性, 但是本文模型仅考虑美国的数据, 以上结论未能反映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普遍性事实。另外, 结合中国金融市场以及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 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Edward S.Lim, John G.Gallo, Peggy E.Swan-s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Bond Marketsand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Financial Analysis, 1998, 7 (2) .

[2]Richard G.Anderson, Dennis L.Hoffman, RobertH.Rasche.A Vector Error-Correction Forecasting Model ofthe US Economy[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002, 24 (4) .

[3]Christopher W, Anderson Anil K.Makhija.Deregu-lation, Disintermediation and Agency Costs of Debt:Eevi-dence From Japa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9, 51 (2) .

[4]LI Chenggang, TIAN Yixiang, LUO Cong.The Cross-market Effects of Stock Market System Risk Factors on theCorporate Bond Pricing: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PanelData Model[J].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011, 7 (4) .

[5]胡定东, 谢安峰.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之我见[J].金融研究, 1998 (8) .

[6]王国刚.发展企业债券市场[J].经济管理, 2003 (9) .

[7]马建春.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美国、德国、日本的考察与借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工业品市场经理,如何培样协调能力 篇5

对于工业品准市场经理而言,叶敦明认为:营销意识重于方法和工具,协调能力优先于市场策划和管理能力。不少市场经理新手,嘴里高嚷着实用、管用的口号,一门心思学工具和方法,抱着一股速学成才的投机心态。殊不知,营销本身不是段子,它是一种看待客户价值的哲学观,也是一种经营客户、经营人生的思维体系。正如人生没有捷径,营销必须从根子上学,而营销意识就是这个根子。

协调,是市场经理的基本工作方式。好的市场经理,要学诸葛亮,市场做的成功时,会把功劳体面地让给他人,自己笑看云卷云舒,收获一份人际融洽、一份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协调,对于能力超强、喜欢独来独往的市场经理而言,需要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叶敦明建议,即使你是一头狼,也得先把尾巴夹起来,披上羊皮,快快乐乐地与群羊共舞。然后呢,你就要琢磨如何带领他们战胜一群狼。想做头狼,就得如此。

1、协调即以灵魂为中心,就是抓魂

启明星市场经理第一期学员马兰,如是写道,

而且,她还给出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方式。狭义地理解,协调就是对内部单元特质(人)的理解,方能因材施教。广义地理解呢,协调就是对外部单元(即部门、组织等),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有了理解,就要有行动。她认为:制定流程并设置管控,才能把软性的协调工作,变成一个生态融洽、活力四射的高效组织行为。

尽管马兰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工业品市场营销,可她一直都在踏踏实实地干。而且,人性的经营,每个有心人都会是高手。她提出的“灵魂”二字,就是一种很实在的做法。叶敦明认为,纲举目张是协调的大手笔,它的确需要洞察事务的内在,紧紧抓住事物之魂。以心换心是协调的春风化雨,以帮助别人成事的心态,协调就能成大事。

2、协调,是达己达人,是人性的经营

这是启明星市场经理第一期学员张瑜洁的理解。她从洞察人性、商务礼仪、换位思考开始说起,然后,也提到了对内、对外的流程,好的流程成就高效率。最后,人格魅力(诚信,赢得互信)、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共赢的局面,是协调能力达到至高至远境界的一种内外在标志。

先做人,再做事。若是从人性善的一面去理解,还真是这么回事。做人,是态度、价值观和使命感,是大道;做事,是专业、方法、技巧,谓之器。道器之分,孔子已经说的很透了。

市场协调 篇6

关键词:写字楼物业;供需总量;结构均衡;容积率

为把握写字楼物业市场从而建立良好的写字楼物业市场环境,特别是土地市场环境,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在这个前提下,使土地资源实现最大的资产价值。了解写字楼物业市场供需,进而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使写字楼物业市场平稳运行,防止楼市动荡造成风险。保证贷款安全、降低金融风险,防止金融危机。为宏观调控写字楼物业市场提供参考依据。

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概述

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的内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把握。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所谓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指的是写字楼物业市场总供给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的情况下,全社会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的总量,分实物总量和价值总量,由写字楼物业市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的供给量之和构成。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和某一价格水平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一地区和品种的写字楼物业市场商品量。这里写字楼物业市场的供给量是指特定地区的市场供给。

土地的供给可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自然供给也被称为大地的物理供给或实物供给,是指自然界为人类所提供的天然土地,也就是地球供给人类的土地相对固定数量。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经过人类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土地的供给,所以,土地经济供给是可变的,也是一种有效供给。土地供应总量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远期的,而且有短期的,远期总量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短期总量是土地供应年度计划;不仅有增量的,而且有存量的,增量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主要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计划,存量是已有的建设用地;不仅有总体总量,而且有结构总量,总体总量是每个时期能够进入市场的总量,结构总量是不同用途土地的总量;不仅有政府掌握的供应总量,而且有企业掌握的土地总量,政府掌握的供应总量是政府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土地总量,企业掌握的土地总量是企业可以将这些投放到市场的总量。城市政府只有充分了解不同总量的意义和联系,才能制定相关的政策控制土地进入土地市场的总量。

房屋的供给分短期供给与长期供给。房屋的供给是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可供出售的房屋的数量总和,由新建房屋和以前年度积累的存量房屋构成。它的供给在短期内相对于需求的变化往往是滞后的,缺乏弹性的;长期供给是有弹性的。房屋短期供给与长期供给的关系以出租普通住宅为例进行说明。市场对普通住宅的需求决定普通住宅出租市场上的租金水平,而租金、实际市场利率水平和折旧率一起决定普通住宅市场价格,普通住宅价格的高低决定开发商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开发商新建普通住宅的数量,即房屋的增量。

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的特性:一级市场的垄断性;土地供给的刚性;滞后性和风险性;时期性。

影响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总量变化、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价格因素、开发成本、政策导向因素、对未来的预期、利润机制、竞争机制。

写字楼物业市场需求概述

写字楼物业市场需求的内涵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写字楼物业市场的消费者在市场上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写字楼物业市场量。

对土地的需求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在非农业用地的需求中,城镇用地需求是主要的部分,对城镇土地的需求是一引致需求。土地在写字楼物业市场经济中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是因为人们需要住宅、厂房、办公场所等。

房屋的需求可以分为对城镇居住用房的需求和对城镇非居住用房的需求。城镇居住用房是供人们生活居住用的所有房屋,包括住宅、公寓、别墅等,其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购买力和价格水平相适应的住宅购买量。对居住房屋来说,由于普通住宅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居住需要的,其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相对来说,为满足高收入阶层的高档物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则较小。非居住用房是供生产、经营、办公用的一切房屋总称,对该种物业的需求与人们对该种物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是相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并不是体现在总量上,而是体现在结构上,社会总需求增加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类型物业的需求都会增加。

写字楼物业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1、写字楼物业市场的总量均衡

供给与需求的初始均衡。研究写字楼物业市场供需运动是以非均衡理论为基础的,由于写字楼物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是动态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所以,供需双方的均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非均衡则是绝对的、常见的,但其趋势是均衡的。

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均衡,是指写字楼物业市--场商品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开发商所愿意供给的总量与购买者所愿意需求的总量正好相等。

需求与供给变动及其市场均衡。竞争性房屋生产者和消费者愿意出售和购买数量的多少是随着他们接受和支付的价格水平的波动而变化的,但价格以外的其他变量也对供给和需求产生作用。这些变量因素的变化将使供给和需求发生不平衡,使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从一个均衡点移动到另一个均衡点。

2、写字楼物业市场的结构均衡

写字楼物业市场的结构是指写字楼物业市场业内部各类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也被称为写字楼物业市场业内部结构。从市场角度可分为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简称写字楼物业市场供需结构。

(1)写字楼物业市场的供给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开发商面市的各类物业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其总量包括一定时期内开发商被批准预售、正在施工的期房和已竣工待售的现房。

计算各类物业市场供给的绝对量公式为:

Si=Ai+Bi+地的供给总量公式:

土地供应总面积=各类用Ci+Ei

式中:Ai为当期开工(房屋封顶)被批准预售的建筑面积;Bi为往期开工,当期未竣工仍在预售的施工面积;Ci为当期竣工的待售面积(含待出租面积);Ei为往期积累的待售存量面积(含待出租面积)。i为1,2,3,4分别表示住宅、商业用房、工业用房和其他用房类别。

则可粗算出土房总建筑面积(∑Si)/各类用房加权平均容积率(R)

式中:各类用房建筑面积,可根据各类用房的标准、要求或定额进行预测;容积率,依据城镇规划部门的要求确定。而

R=∑WiRi

其中:Ri为各类物业的容积率,i为1,2,3,4分别表示住宅、商业用房、工业用房和其他用房类别

或者 土地供应总面积=∑(Si/Ri)

计算一定时期某类物业供给量占物业总供给量的权重公式为:

Wi=Si/∑Si

其中:Wi为某类物业供给量权重;Si为某类物业供给量;∑Si为各类物业供给总量。

(2)写字楼物业市场的需求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写字楼物业市场的各类消费者在特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愿意购买的各类物业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写字楼物业市场需求的结构可大致用一定时期内各类物业销售量在物业销售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计算某类物业的近似需求量公式:

Di=Ui+Li

式中:Di为某类物业需求量;Ui为当期开工并已预售或预租的数量;Li为现房销售或出租量。

一定时期某类物业市场需求量占物业市场总需求量的比重的计算公式:

Qi=Di/∑Di

其中:Qi为某类物业需求量比重;Si为某类物业需求量;∑Si为各类物业需求总量。

写字楼物业市场供需结构的特征:地域性、动态性、供给结构的隐藏性、需求结构的外显性、市场内部结构的替代性。

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房地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从宏观上对房地产业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促进房地产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与整体优化,实现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活动。

1、房地产业总量调控目标

房地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确定。房地产业可用它的增加值、增加值增长率、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表示房地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国外一些经济学家测算,房地产业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之比为1:0.7(或1.4:1),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10%左右较为合理。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额度的确定。当房地产投资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不足10%,占当年GDP不足5%时,市场感觉投资不足;当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15%、GDP的5%时,市场感觉是房地产产品供过于求,空置逐年增多。由此可以推断,我国房地产投资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10%-15%,占当年GDP的比重5%,或略高一些可能是房地产投资的合理比重。

写字楼投资增长的确定。写字楼投资占房地产投资的多少,写字楼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趋势是一致的且高度相关,写字楼投资与GDP也高度相关。

2、写字楼物业市场业的宏观调控途径与措施

调控写字楼物业市场业总量的实施途径为:当写字楼物业市场业内部供求平衡而写字楼物业市场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时,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应同时调控;当写字楼物业市场业内部供求不平衡,同时写字楼物业市场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也不协调时,视具体情况在写字楼物业市场内,或调控供给总量,或调控需求总量,或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同时调控。

写字楼物业市场业总量调控实施方式主要有市场机制自行调节和政府干预两种方式。当供求关系极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协调时,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当供求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不平衡时、产业发展仍处于协调状态时,应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为主。

结束语

做好电力市场与智能电网的协调发展 篇7

2006年, IBM首次提出了智能电网的解决方案, 从此, 智能电网就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其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在高速发展后会对电力市场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分析发展后的智能电网与电力市场的关系能够有效的提高智能电网与电力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下一步智能电网和电力市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智能电网简介

所谓智能电网, 就是电网的智能化, 也被称为“电网2.0”,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 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的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 2006年美国IBM首先提出了智能电网的解决方案, 使智能电网的实现成为可能, 其后美国政府推行的智能电网建设, 其三是中国提出“互动电网”, 其是指建立在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 以智能电网技术为基础, 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 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 实现电力、电讯、电视、远程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等的多用途开发, 这一互动电网主要解决了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的能源体系, 特别提高集能源大成的传统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 逐步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创新能源利用体系, 同时要建造消费者和生产者互动的精巧、智慧和专家服务化的能源运转体系。

2 智能电网与电力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世界各国推广使用智能电网的目的各不相同, 有的是为了保障本国电力供应, 有些是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 还有就是降低居民用电成本方面进行考虑, 但是由于各国电力建设的进度不同, 致使各国的智能电网发展特点也不近相同, 从而造成与之对应的电力市场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集中体现在市场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家需要面临改变原有的电力市场结构推进市场的建设和市场相对较为成熟的国家如何做好完善电力市场的管理和创新机制, 从而推进提高用户的可选范围、扩大新能源的建设和充分利用需求侧资源和缓解市场力等, 同时, 各国的电力市场都面临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和能源危机的重大挑战, 大力推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和并网。从长远来看, 电力工业应发展成为一个安全、经济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在不久的将来, 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端所占的比重, 主要通过使用大规模集成入网和大量小范围分布式入网两种方式, 在用户端, 通过采用智能家居、电气化交通和大量的储能设备的使用, 从原有的用户只用电改变为用户用、供电双向互动, 而以上这些功能都需要一种新型的输配电网作为平台, 这就是智能电网发展的目的。

2.1 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要实现以上所述的智能电网需要在以数字化应用、自动化技术等方面为基础上进行开发。智能电网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互动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 智能电网与电力市场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电力市场是智能电网的用户端, 电力市场通过开放用户选择权, 其开放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智能电网的供电及配电模式, 智能电网会在用户的需求下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 电力市场提供了一系列规则和制度, 为市场主体选择更经济的运行方式建立了保障机制, 并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市场各主体的行为, 实现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价值。综上所述, 电力市场是实现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基础, 并通过用户的选择来带动智能电网的发展, 总之, 电力市场是能够保障智能电网具有发展动力的重要手段。从相反来讲, 智能电网对于电力市场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需要电网具有充足的电力可供运行, 现今的电网采用的是集中大电源流向固定可预测负荷设计的, 因此无法适应未来智能电网所要求的用户发、用电的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增加了对于电网建设及运行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 例如, 现今国家大力推广的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就由于电网无法解决其并网发电的技术性难题从而导致迟迟无法并网运行, 致使投入巨资兴建的风力发电设备发出的电力白白浪费, 而分布式光伏发电也面临这一窘境。未来的电力系统运行具有无法先期进行预测从而导致无法做出相应的计划, 同时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也导致电网面临着各种影响因素从而降低了电网的抗干扰能力, 导致电力系统难以精确计划和执行系统运行计划, 并且由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机组利用率较低, 导致发电容量裕度会有较大的波动, 所以, 电力系统在安全性和充裕性两方面都遭受到了较大的困难。

在不久的将来, 电力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而电力市场放开对于用户发电的限制会造成大量的, 通过采用智能电网这一供电平台, 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智能电网还能够通过分布在整个系统的传感器将电网运行的数据汇总到一起, 为调度管理人员提供各个监测节点监测到的自然环境、空间地理以及能源供需等方面的内容。为公司调度和系统优化运行提供第一手的数据。

2.2 智能电网推动电力市场进行改革

电网作为电力市场的基础, 其进行智能电网改革必然会推动与之匹配的电力市场进行系统化改革,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 其对于改革的推动力也越来越大, 通过用户的参与, 将电力电网的改革转变为整个社会性的改革, 从而为电力市场改革注入更多的动力, 而智能电网为用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使用户更加坚定地支持电力市场的改革, 同时智能电网的推进将会改变现有的产业链结构, 使电力工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更加密切。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稳步推进, 其将会促使电力市场向用户侧方向进行发展, 将会逐步改变原有的单一供电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 同时代表着绿色、低碳、环保的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加快将会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 从原来的单一追求利益为发展环保经济。而电力市场将会呈现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构建多范围、宽领域的能源、信息交流平台, 将会可能为市场主体、智能家居公司等各类参与者创造新的收益来源和方式, 不断形成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3 电力市场发展的新高度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 其对应电力市场的基础支撑作用也会越来越强, 这回将电力市场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将会使电力市场的规模、资源配置以及市场机制等都得到加强, 随着用户逐渐转变为对系统供电而具有发电公司的能力, 将会推进电力系统的竞争。

4 结束语

随着智能电网逐步取代原有的电网系统, 旧的电力市场也需要通过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智能电网带来的新的业务模式, 文章通过对智能电网和电力市场的关系进行讨论, 从而更好的使智能电网和电力市场之间相互适应, 从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越.浅谈电力市场中智能电网的应用[J].中国外资, 2012, 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协调 篇8

一、利益协调的基本原则

利益协调是指国家为了解决利益矛盾和利益纷争而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在进行利益协调时, 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原则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十七大正式将这“四个尊重”写入党章, 更加凸显了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因此, 在利益协调的过程中, 惟有做到这四个尊重, 才能真正减少社会利益协调对社会的震动, 营造一种健康氛围, 真正保护好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原动力, 和谐社会才有活力。

2. 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是人类共同的理想, 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某些法律和制度, 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 只要它们不正义, 就必须改造或废除。”因此, 政府在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出台政策改革时, 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人文关怀, 才能保证社会利益的流向平衡, 杜绝不公正现象导致的利益过度分化, 将利益差距控制在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社会大多数成员能够认同的限度内, 尽量使社会绝大多数人受益, 而不是承受改革的代价和阵痛。

3. 弱势群体适度保护原则

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 即使是在机会、权利、规则都平等的大前提下, 依然会有收入上的差距。换句话说, 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仅有公平公正的原则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坚持弱势群体适度保护的原则, 以确保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 真正做到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人民群众。但是, 我们也必须明白, 不能对弱势群体进行过分的保护, 过分的保护容易导致惰性和依赖性, 不利于人民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我们在对弱势群体进行适度保护的同时, 必须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一味外在的“输血”变成内在的自我“造血”。

二、利益协调的制度安排

利益协调的基本原则还必须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表现出来。

1. 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

利益表达是指社会利益主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实现自己利益要求的行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不断边缘化, 必然导致他们社会挫折感的增强, 而社会挫折感就会促使他们积极寻求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机会和渠道。当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得不到满足时, 他们就必然寻求非制度化的表达, 结果暴力或冷漠就成为他们宣泄不满的基本方式。为此, 政府必须健全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让人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 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让不同阶层的人们参与进来, 从而使他们的利益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健全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使基层组织和普通民众获得更好的议事决策机会和渠道;完善社会协调对话制度, 促成民众向各级政府进行合理的利益表达。

2. 合适的利益调节机制

利益调节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及相关政策来调整利益分配格局, 以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公平感, 从而为不同所有制、地区、行业的社会成员参与平等竞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税收是国家调节利益的最重要手段和工具。一是国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 调节过高收入, 扶助低收入者。二是要加强税收监管, 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逃税者严加惩处, 加大打击力度。三是要完善慈善捐赠制度, 鼓励高收入者对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3. 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

所谓利益约束, 就是指通过法律和道德对人们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法律和道德是利益需求和利益行为的调节器和控制器。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形式。国家应加强法制建设, 强化对利益进行有效的约束, 引导人们以合法的方式获取利益, 坚决杜绝利益取得过程当中的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偷税、逃税等非法手段, 减少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此外, 道德是引导利益主体确定合理利益目标, 选择利益行为的内在约束力量。国家应加强道德建设, 约束和规范人们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行为, 引导人们合理选择利益目标, 自觉调整利益需求, 科学地选择利益行为,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

4. 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机制是指国家对其全体成员, 特别是对暂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遭受灾祸的社会成员, 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待方面提供的帮助、照顾、保护和保证。社会保障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讲, 要通过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提高保障水平。政府要通过收入的保障性分配措施, 做到全民低保, 给低收入人群合理的利益补偿;通过建立各种社会保险制度, 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通过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和福利体系, 向处于无收入来源或极度贫困之中的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救济;在农村地区推行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完善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 加大地方和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 将广大农民纳入社会安全网中。

参考文献

构建宏观调控与市场导向的协调机制 篇9

显然,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理论上必须科学定位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构建宏观调控与市场导向的协调机制, 实现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和功能互补。

一、“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种限制, 而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有效配置到最佳状态。宏观调控是指由于市场调节的内在功能缺陷或局限性而存在着“市场失灵”, 需要国家采取一定的手段来进行的宏观调控。这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办不了的事情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从而保证宏观经济目标顺利实现。正是由于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 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就成为必然。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 存在着功能缺陷和不足。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 市场经济的作用仍在不断扩大, 市场失灵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市场经济中的调节机制不能促使微观经济提高效率, 具体表现为:第一, 市场不能满足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公共产品是指它的供给能为大家所利用而不需要花费额外成本。公共产品在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由于公共品无利或少利, 很少有人自愿提供, 因而难以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供求平衡, 需要政府实行宏观调控, 有计划地安排和提供。第二,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问题。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厂商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厂商的外部影响, 外部效应包括外部经济与不经济。外部经济是指某些经济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可以提高别的某些当事人的效益;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些经济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降低了别的某些当事人的效益。由此可见, 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对其它当事人产生效应或负效应。由于企业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存在差异, 外部效应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来表现, 市场机制调节对外部效应无能为力, 往往导致产生诸如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 甚至阻碍能为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事业的发展。第三, 市场垄断的存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存在着使厂商及其资源无法自由进出行业市场的障碍, 会造成市场垄断的存在, 使得垄断企业可以凭借其优势地位操纵市场和价格, 获取垄断利润。垄断会造成社会的效率损失、阻碍技术进步和创新。若在这种市场下, 就会导致只有少数企业供给商品, 而如果它按经济上有效率的水平来生产, 其利益就会受损。若按垄断价格出售商品就会导致低效率, 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最优配置。第四, 市场机制不能保障公平的收入分配。由于不同要素所有者所拥有的要素数量和质量不同, 竞争机会不均等, 他们的收入必然会差距很大, 出现分配的不公平。对市场分配不公平不加限制, 会导致两极分化, 不仅会降低市场效率, 还会引发社会矛盾。市场经济以其效率价值高于伦理价值的原则, 加大了社会平等、公平伦理制度建立的成本。在市场失灵, 调节机制不能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情况下, 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二是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在经济周期的作用下, 国民经济仅靠市场来调节, 尤如“野马狂奔”。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 一旦面临突如袭来的经济危机、股市崩溃、投机泡沫、金融危机时, 给予国民经济的打击就可能是致命的。这种不稳定性有时也表现为重复出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 或消费和投资不平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大萧条和当前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是长期执行自由主义政策, 任经济自行发展的恶果。我国经济正面临国际经济金融动荡的严峻考验, 但是, 在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条件下,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一旦国内外市场上有些风吹草动, 市场调节机制可能失灵的情况下, 如果政府又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 就有可能引起国民经济发展的较大波动。目前, 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呈现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 4万亿投资计划使投资的增长加快, 但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要同时转动才能使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若投资单方面过度增长, 在出口面临压力的情况下, 必然导致生产过剩, 接下来就会导致对投资收益率的悲观预期, 伴随大量失业的经济衰退就会随之而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失灵问题会不断影响市场效率的发挥, 引起宏观经济的波动, 这不能不使我们表示强烈的关注。面临日趋激烈、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 单靠市场作用是不行的,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尤为必要。

(二) 宏观调控能够减小市场价格调节引发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任何社会化生产都必须按照社会需要的一定比例来分配社会劳动、优化资源配置,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当然也不例外。然而,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使经济主体多元化和经济决策分散化, 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根据价格的波动作出决策, 这样, 必然造成经济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一是市场信号有可能失真。不能有效地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使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二是即使市场信号不失真, 个别生产者和经营者, 也不可能了解全部市场情况和其他经济主体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 其决策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自发性和盲目性。三是市场上价格的波动, 只能反映商品供求的短期动态, 而不可能准确反映供求的长期动态, 分散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市场信号作出的决策也就难免带有盲目性。此外, 市场信号具有滞后性, 即从市场价格的变动到信号反馈到生产者, 再到生产者作决策, 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隔, 也会造成微观决策的盲目性。四是市场调节属于事后调节, 尽管它可以通过自身机制的作用来纠正已出现的偏差和失衡, 但它无法预防偏差和失衡的发生。市场调节所引发的经济活动的自发性的盲目性, 必然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由于市场价格调节存在上述自发性和盲目性, 需要宏观调控的制约与缓解。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 政府实行了临时价格管制并出台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九大措施, 使市场价格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得以有效缓解。

(三) 宏观调控能够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竞争的结果会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是积极效应,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 是消极效应, 即容易在不同程度上带来经济秩序的某种紊乱现象。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他们受局部利益驱动, 其市场活动容易和社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 使竞争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甚至发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活动。例如, 假冒商标、商业贿赂、欺行霸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以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这些不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还会导致市场紊乱, 妨碍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消极后果。在这种情况下, 单靠市场经济的自身的功能不能解决问题。2008年9月婴幼儿奶粉事件政府的果断处置, 以及对2009年2月糖脂宁胶囊假药致死人命案件的重拳出击, 都体现了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

二、“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

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向人们揭示了“市场失灵”的种种可能性, 也提醒人们应注意避免造成“政府失灵”。用政府干预全局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践证明是很不成功的。

(一)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一是政府的过度干预, 即超出了所需要的范围和力度, 不仅没有弥补市场功能之不足, 相反, 却形成了对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限制, 引起经济关系的扭曲, 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政府的无效干预, 即干预的范围和力度不够, 或干预的方式与目标选择不合理, 从而不足以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不能够使市场的功能按照干预的目标正常地发挥作用。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和合理调控的实践看, “政府失灵”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

(二) 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

一是信息的不完全性。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有效干预取决于对市场信息的全面和准确地把握, 但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动性, 使这种对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严格要求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从而政府的经济决策往往不得不在信息不完备的条件下做出, 因而也就不能充分保证真正地反映和满足市场迅速发展的状况和需要。二是利益取向的非中心。政府干预应超越短期利益和集团利益的制约, 而着眼于全社会长远发展的目标, 在这一方面政府应具有相应的优势。但实际上, 政府仍不能体现完全的中性原则, 主要原因是, 政府只是社会利益集团实力平衡的产物, 而且其自身也受到现实利益关系的约束, 因而不能避免使经济运行完全摆脱政治化的倾向。三是政府系统存在低效率, 政府系统的运行往往是通过行政力量推动, 公共部门则普遍是缺乏市场竞争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 制定和执行政府干预政策的官员及管理者不可能具备私人企业相同的直接经济利益动机, 因而缺乏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 容易造成浪费和无效。四是决策的随意性。由于存在上述一些制约, 再加上主观对于客观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 因此, 在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很难避免不确定性。政府干预的时机、形式、力度和效果如果做不到合理地准确地把握, 或合理地有效地评价与监督, 则可能在克服市场作用自身的盲目性的同时, 出现政府干预的随意性, 给经济运行带来另一种不稳定因素。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不利。新任总统奥巴马表示, 他的振兴计划的一大要素, 就是要加强对金融业的管制, 以鼓励银行、评级机构和房贷经纪, 以更负责任的行为办事, 以及确保他们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因此,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政府干预在注意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 又必须警惕酿成“政府失灵”, 做到政府干预的合理性、适度性和有效性, 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均衡发展。同时, 要使经济有活力和效率,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使一切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 适应市场供求变化, 体现平等竞争的原则。因为商品生产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形成的驱动力和市场竞争形成的强制力, 使市场机制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 所以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上述分析可概括为一句话:“政府失灵”需要市场机制来弥补。

三、双手效应: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统一

现代市场经济都是有政府宏观调控的, 同样, 有效的宏观调控又都是建立在市场运行基础之上的, 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结合构成现代经济发展的依托和保证, 换句话说, “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是现代经济稳定增长和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表现为一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一)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

自从亚当·斯密以后, 放任的自由市场理论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占主导地位。以1929年西方经济大危机和随后的罗斯福新政为标志, 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理论上也诞生了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 并从各个方面总结提出了一整套政府对经济运行实行宏观管理和干预的经济思想, 其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观点对于以往的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补充与发展, 也最引人注目。到了七十年代以后, 以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起因, 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在通胀率很高、而经济增长又停滞不前的情况下, 根据凯恩斯理论制定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失灵了, 于是主张市场调节的芝加哥学派开始打破凯恩斯学派在美国经济界的垄断地位。到了八十年代后期, 英美经济再次转入停滞甚至衰退, 尤其到了九十年代, 由于中产阶级大批银行存款, 投入共同基金, 货币供应量 (不含共同基金) 已经与经济活动水平脱节, 迫使联邦储备委员会放弃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宏观运行检测指标。目前,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又推出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救市措施与方案, 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再次抬头。这就是说,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政府从来都不是无所作为的。即使在古典的自由竞争时期, 政府对经济发展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其中某些作用方式事实上可以看作是现代市场条件下政府宏观管理方式的历史渊源。一般来说, 在古典自由竞争时期, 国家是执行“守夜人”的职能, 即为市场经济的充分自由发展而创造和维护一个稳定的内外政治经济环境, 不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此经常和如此广泛地介入经济活动。事实上, 对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归根结底不在于是否有政府的干预, 而在于政府干预的程度和范围。

(二) 从逻辑的角度分析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应该是有机统一的。市场有缺陷, 但资源配置仍要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也并非完美无缺, 但经济运行同样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政府和没有市场的经济都是一巴掌拍不响的经济。因此,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 市场是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维护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中心内容, 所谓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就是政府干预机制 (看得见的手) 与市场机制 (看不见的手) 内在的合乎逻辑的统一。因此, 政府干预的作用绝不是要弱化市场的作用, 更不是取代市场的作用, 而是为市场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秩序。我们应该彻底纠正传统市场经济体制中“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信条, 现在应该是:“管得最合适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对政府干预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在认识上的深化, 人们经历了从过去“市场失灵”而对政府干预寄于很大的希望, 又转向由“政府失灵”而更多地寄希望于市场调节的变化。这种认识上的摇摆, 使更为理性的人们提出了在现代经济中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都有缺陷, 也都不可缺少的论点, 进而提出, 能由市场调节的应交给市场去发挥作用, 政府干预, 只能做到那些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干预和调控应以市场为基础, 并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 实行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动态统一。

摘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正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的过程中, 因此, 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 实现政府对经济的有效调控并构建宏观调控与市场导向的协调机制, 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论证了在现代经济中, 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都有缺陷但又缺一不可。进而提出, 能由市场调节的应交给市场去发挥作用, 政府干预只能做那些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政府干预和调节应以市场为基础。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善迈.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谢自强.政府干预理论与政府经济职能[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市场协调 篇10

市场营销是指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 通过市场使潜在交换转换为现实交换活动, 从而使消费者和商品生产者都实现自己要求的活动。

所谓物流是指通过有效的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 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物流的任务涉及原料及最终产品从起点到最终使用点或消费点的实体移动的规划与执行, 并在取得一定利润的前提下, 满足顾客的需求。

企业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即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客户, 这与现代营销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使得物流与市场营销两个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能够共同服务于客户价值的实现。因此, 市场营销和企业物流的协调关系成了企业关注的重点。

2 “4Ps”理论在物流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市场营销是由“创造需求”和“需求满足”组成的, 过去的市场营销理论, 是以创造需求为主要对象, 需求满足是后续处理的补助性活动。因为物流活动也可以作为补助性的后续处理活动来认识, 所以, 物流也是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庆应义大学的充辉氏在“战略性市场营销理论”中的观点认为:市场营销达到调整需求功能手段的完成, 所依靠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物流。物流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了市场营销活动的另一半, 在市场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将企业为满足目标市场需要的“可控制的因数”概括为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分销 (Place) 和促销 (Promotion) 这4个基本变数, 即4P。我们可以从4p营销组合的角度来综合考察企业物流与营销的协调运作。

(1) 物流对产品策略的影响。

新产品开发能否成功推向市场, 除了本身的因素外, 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充足的货源且成本合理的原材料。一个符合实际又有生命力的产品开发策略, 是不能独立于物流活动之外的。在扩大产品生产线时, 应当充分考虑新增产品线的组合状况及平均销售规模以及物流成本的影响;在确定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包装时, 必须要考虑物流的可行性与物流费用, 需要市场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物流部门互相配合协作;在进行产品包装决策, 处理与产品包装相关的问题时, 需注意包装的规格、标准等既要达到保护产品质量和促销功能, 又要符合降低物流成本、方便产品运输的要求。

(2) 物流对价格策略的影响。

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运输费等物流费用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市场营销部门必须要估计到为顾客提供不同服务水平与物流费用之间的增减变化, 制定出最佳的定价决策。物流系统研究对市场营销的主要影响反映在成本削减上, 据营销专家估算, 物流成本降低潜力比任何市场营销环节要大得多。

(3) 物流对分销策略的影响。

物流服务的渠道选择是客户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 客户一般喜好较近的物流提供商, 这样可以提供极大的便利性, 更能降低成本。有效的物流配送使分销渠道更有竞争力, 使产品更有吸引力;库存点的增减、一定场所出入库商品数的增减、输送、通讯、订货处理或仓库装卸、在库水准的变动等, 都对销售服务产生影响。

3 企业物流应导入“4Rs”组合

市场发展趋势表明, 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关键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双赢的关系。据此, 美国学者舒尔兹 (Don E. Schultz) 提出了以竞争为导向的“4Rs”营销新理论。此理论阐述了四个全新的营销要素:关联 (relevancy) 、反应 (respond) 、关系 (relation) 和回报 (return) 。其内涵是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营销模式, 运用某些有效方式与客户建立关联, 及时、快速、有效地对客户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做出反应, 促使企业与客户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 而作为回报-为客户创造了价值, 为企业带来了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 实现了企业营销的个性化和优势化, 在竞争中求发展。“4Rs”组合理论着眼于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与双赢, 如果把企业物流和客户看作是无限次博弈的双方, 那么最优解, 即双方效益最大化 (win-win) 的策略应该是长期之合作, 而“4Rs”正是此思想的最好诠释。下面对“4Rs”物流营销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阐述。

3.1 与客户建立关联

“4Rs”营销策略的基础-认识客户, 建立关联。企业物流可采取以下方式与客户建立关联。

(1) 与客户本体建立关联, 为客户提供从业务分析、流程设计到物流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以客户为导向, 围绕客户实际需求, 结合服务特性, 进一步掌握客户实际需求。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目标的基础上, 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物流方案设计, 与客户之间建立一种互动、互求、互需的关联, 实现成本节约和服务效率的最佳组合, 以求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2) 与服务需求建立关联。

针对客户的特点和要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这样可以赢得市场进而更有效地巩固和吸引客户。

3.2 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对客户的渴望和需求, 企业要做出及时的答复和反应, 要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做出有效的反应, 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快速反应能力关系企业物流能否及时有效地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只有做到快速反应, 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企业物流要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树立快速反应和回应客户需求的营销理念, 这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最有效手段。②通过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提供物流信息的增值服务进而提高其反应速度。这样提高了在可能的最短时间内完成物流作业, 并尽快地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的能力。

3.3 运用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4Rs”策略组合的核心部分。美国营销协会对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 的定义是:一种为了同客户和其他重要的“企业利益分享者”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手段。单从客户角度来说, 是一种找出高价值的客户和潜在客户并通过人性化的关怀建立“家庭式”的密切关系, 从而推动营销的手段。这一营销策略是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虑企业物流营销活动, 认为企业物流营销是一个与客户、竞争者、客户的客户、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

从与客户的关系营销方面来说, 企业物流在开发有潜力客户的同时, 更要注重现有客户的维持, 寻求与客户建立长期而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共同发展, 达到“双赢”。这一营销策略突破了传统的交易营销即仅仅与客户进行简单的物流买卖, 双方追求的是各自短期利益的最大化的营销。这要求企业物流应该非常重视对客户的识别, 找到最适合本企业利益的客户并保持与这些客户的长期而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3.4 注重回报

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一方面, 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 回报是维持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因此, 营销目标必须注重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回报。这些理论对企业物流系统也同样适用。“回报”兼容了成本和双赢两方面的内容。一个能长期介入客户企业经营的企业物流系统由于良好的服务质量和较低的成本会给客户带来莫大益处而被客户长期挽留。由于实实在在的成本下降和客户竞争力增强, 客户会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来回报企业物流系统更好的服务。这样, 企业为客户提供价值和追求回报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客观上达到的是一种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玲玲.试论物流管理在市场营销系统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7) .

[2]李涤非.协调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J].经济管理论坛 (中国科技信息) , 2005, (17) .

[3]奚祥英.市场营销中物流资源开发与配置[J].企业经济 (营销研究) , 2001, (7) .

[4]李敏.物流与企业市场营销能力[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4) .

[5]李艳丽.物流与营销一体化研究[J].企业经济, 2004, (1) .

上一篇:特殊的圣诞礼物下一篇: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