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2024-07-19

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精选九篇)

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篇1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方肌,肌骨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 男性37例, 女性21例, 年龄18~45岁, 平均34岁, 单侧57例, 双侧1例;骨折类型:头下型13例, 经颈型29例, 基底型9例, 头颈型7例;新鲜骨折54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5d, 陈旧性骨折4例, 其中1例长达86d。

1.2 手术方法

患者侧俯卧位, 患侧在上, 取后侧Kochors切口, 将患肢内旋, 确认股方肌后完整分离, 于其止点股骨转子间嵴处凿下4cm×2cm×1cm骨块, 以温盐水纱布包裹保护, 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 复位后以3枚空心钉固定 (早期应用加压螺丝钉) , 此时并不加压。于股骨颈后方凿出4cm×2cm×1cm骨块大小骨槽, 将骨块嵌入后, 再加压固定, 此时嵌入的骨块牢固, 股骨颈后方的骨缺损可取大转子松质骨植入, 以利骨折愈合。

1.3 结果

随访3~8年, 优良:关节屈伸正常, 无跛行及疼痛50例;一般:关节活动范围0°~90°, 轻度跛行负重时不适6例;较差:关节活动范围0°~60°, 半强直状态1例;失败1例。

2 讨论

2.1 股方肌解剖

股方肌起始于坐骨结节, 肌束横行向外止于股骨转子间嵴, 血供为旋股内侧动脉供应, 血运充足, 因此, 旋转后血运不致受阻。

2.2 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和塌陷问题

股骨颈骨折后, 产生不同程度的股骨头缺血, Barnes和GardenvⅢ、Ⅳ型的股骨颈骨折晚期坏死塌陷者可达27%, 而且女多于男[2]。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者, 晚期未必坏死。股骨颈骨折时位于外上头颈交界处的外上骨骺动脉常遭受损伤, 导致外上方负重区的头部发生缺血坏死塌陷。虽然骨折后股骨头外上方部位的缺血区也可得到不同程度的侧支代偿, 但是血运和骨质的完全修复在此区域是最迟的。早期的解剖复位和内固定也能保护残留的血管对股骨头的血供。由于股骨颈骨折后的血管损伤和股骨头内骨质的缺血坏死能减低间充质细胞的活动性, 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反复造成股骨头内细微骨折与修复二者间的平衡紊乱, 必然影响股骨头内缺血区的恢复, 并延长其修复时间。Fros提出这种看法, 可以说明缺血区坏死与晚期3~17年以后头部塌陷的关系, 也能解释同位素观察早期血运良好, 而晚期仍发展为坏死塌陷结果的原因。在股骨头修复过程中, 早期的新骨是一种未成熟的骨组织, 机械强度较差。修复能力越强塌陷率越高而且快, 缺血坏死和塌陷实际上是骨折后股骨头骨质变化的2种形式。

2.3 股方肌骨瓣植入的治疗作用

股骨颈骨折后, 头部缺血坏死常发生在1~3年内, 同时骨不连发生率较高, 文献中曾报道过许多办法:如早期手术加压固定、内固定加腓骨条植入、血管束植入、松质骨充填加内固定、游离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植入加内固定等, 均有效果。我们应用股方肌骨瓣植入、空心钉加压固定, 经多年随访, 效果满意。同时, 对一些陈旧骨折不愈合甚至股骨头已有轻度坏死者愈合率高, 股骨头坏死也有一定好转。

2.4 手术注意事项

术中必须明确分离, 勿将上下孑孓肌误认为股方肌。凿下的骨瓣要足够大, 且血运良好, 有滴血现象。本组失败的1例, 因只单纯凿下骨皮质, 术中即无血运, 结果造成骨不连, 二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凿下的骨瓣与设计的骨槽应大小适合, 在嵌入之后再加压固定, 可避免另以内固定物固定骨瓣而影响血运。

2.5 与其他手术对比

股方肌骨瓣因有良好的血运, 较单纯植骨或单纯固定的愈合率明显提高。因此骨瓣为肌骨瓣, 游离后可抗一定的牵张力, 而带血管蒂的髂骨瓣游离后, 绝对不能牵拉, 以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导致血栓形成致骨瓣无血运, 同时, 游离股方肌肌骨瓣只需普通手术器械即可, 操作方便,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2.6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平卧, 患肢穿矫正鞋于功能位, 3d后锻炼四头肌, 1个月内避免屈髋, 防止骨瓣脱出, 2个月左右摄X线片, 显示有骨痂生长即可离床扶拐活动, 3个月后可逐渐负重, 1年后可取内固定物。

2.7 关于负重的问题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及护理 篇2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治疗;护理

股骨颈骨折为骨科比较常见的骨折疾病,此疾病中老年患者多发,这和其年龄增长后骨质疏松表现比较严重有一定关系,患者多受到外力之后发生骨折疾病1—3。此疾病治疗现今多应用手术切开发复位和保守措施进行治疗,而内收型骨折或有移位者,则牵引后行内固定术4—6。该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使用牵引术治疗老年此疾病患者,需给予其进行护理方面的干预,其可促进患者康复,现将对患者实施护理的措施报道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方法与结果 所有患者住院之后立即给予其进行牵引治疗,疾病严重的患者给予其进行3—5d牵引之后对其进行切开复位治疗,3个月后出院,随访观察,疗效满意。

1.2 鳞纹钉内固定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确。正确的体位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严禁侧卧、患肢内收、外旋、盘腿坐,以防鳞纹钉移位。

1.3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带血管骨瓣移植术后”,4周内禁止病人坐起,以防骨瓣、血管蒂落。伤口置负压引流管的患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以及时发现出血的速度及量,为治疗提供依据。

2 护理措施

2.1 牵引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对患者进行牵引时应注意调节牵引的角度和进行牵引的力量,保持一个直线状态下进行牵引,并检查其是否有影响力量的情况,对患者进行牵引的原理是利用患者的体重对牵引形成一个对抗的力量,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故力量、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应予以调解7。初期进行牵引操作时可用患者体重的1/7的力量进行牵引治疗8—10,患者骨折复位之后再进行牵引时可调整至1/10的体重进行牵引。在进行牵引时护士应定期对其两腿的长度进行测量,再根据情况来进行力量的调节。进行牵引治疗时还应注意对其固定应牢靠,并在患者骨骼突起的部位垫上保护棉,避免牵引仪器对患者的其他组织有压迫,从而影响患者的血运情况,定期对其末端血运等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患者的情况。另外还应对其腓总神经情况进行检查。在进行牵引之前应告知患者此治疗措施的注意事项,如果出现牵引松动、不牢靠等情况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给予调整。患者需要进行移动时应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之下进行移动。给予患者进行牵引期间患者不可进行负重、侧卧、盘腿等情况,避免对患者骨折有所影响。

2.2 保持患者功能位置 保持患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或使用特制外展鞋,以防内收至脱位加重。

2.3 疼痛的护理 如患者的疼痛非常剧烈,应给予其止痛药物以缓解,并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形式缓解患者的疼痛,可让家属和其进行聊天,听其喜欢的音乐等。尽量不要移动患者,初期可对患者进行冰敷治疗以改善其血运情况,之后可以给予患者进行热敷或理疗治疗。

2.4 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感:尊重、理解、关爱,病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等心理表现,故应给以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让患者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对治疗有充足的信心。并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对患者进行关怀,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部分患者因怀疑生命问题的延续而恐惧,是不是不行了等等,这时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啰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要主动接近病人,帮助他们挂号,取药、取送化验标本,热情接待,解除孤独感。对住院卧床的老年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使其能做些轻微的活动,放松肌肉,消除紧张情绪。鼓励和赞扬自尊心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收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通過护士与病人的交谈使病人感受到在医院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增强他们对医院的信赖,解除焦虑,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11

2.5 预防并发症

2.5.1 预防骨针针孔感染 患者的针孔应定期给予消毒处理,因其需要长期治疗,故预防其发生感染非常关键。可每日应用酒精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如出现红肿等表现时给予积极地抗感染治疗,避免并发感染发生。

2.5.2 预防血栓形成 由于患肢制动、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应密切观察下肢肿胀,疼痛,观察皮肤的温度、颜色及末梢血运的情况,注意抬高患肢,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面20—30cm,以利于静脉回流;患肢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液淤滞,鼓励患者加强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屈伸运动,以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

2.5.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老年男性患者常并存前列腺肥大,容易引起尿潴留,易使细菌繁殖生长,前列腺液减少,可降低尿道抗菌能力。女性患者更年期后雌激素减少,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病变,阴道pH值相对升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证足够尿量,对泌尿系有自然冲洗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对留置导尿的操作要规范,尿袋应低于膀胱位置,防止逆行感染。

2.5.4 以防肺部感染 鼓励患者扩胸、深呼吸、有效咳嗽以增进肺功能,及时添加衣服避免感冒,禁止吸烟,保持口腔卫生,清洁口腔每天1—2次,加强病房管理,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周紫外线消毒病房一次,每天给予扶起,扣背以促进排痰,必要时给予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超声雾化以防肺部感染。

2.5.5 预防褥疮 牵引患者由于长期仰卧,肩胛部、骶尾部、足跟骨突部位容易发生褥疮,防止局部过度受压,保护骨突部位要采用海绵、软垫分垫臀部、肩胛部,下肢骨突部位。要保持床单的平整、干净,皮肤的清洁卫生,若发现污染及时更换、清洗。应根据患者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供给,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褥疮。

2.5.6 预防便秘 长期卧床由于活动量减少容易出现厌食,胃肠活动减少,加之不习惯在床上排便,易出现便秘,应及早养成定时床上排便的习惯,鼓励患者多饮水,嘱患者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干豆及粗粮类食物,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训练患者腹式呼吸,腹部按摩、热敷,增加腹肌肌力和胃肠蠕动以防便秘。

2.6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此疾病治疗的关键,需要患者给予积极的配合,故前期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要求其积极地配合治疗,完成每日的功能锻炼任务。患者进行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可以避免其肌肉出现萎缩的情况发生,避免其關节出现僵硬等并发疾病。进行锻炼应适可而止,不可超过负荷量,进行锻炼的幅度可逐渐加大12

3 体 会

此疾病治疗的时间比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地进行卧床休息,故其情绪易于出现烦躁,也易于出现并发症,但只要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做好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方面的宣教,让其保存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心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避免出现并发症,早日骨折痊愈。

参考文献

[1] 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6.

[2] 蒋冬梅.整体护理程序与操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4.

[3] 田子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2(7):25.

[4] 陈琼生.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人的康复训练与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05,3(5):63.

[5] 梁秋霞.健康教育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中国伤残医学,2009,17(1):91.

[6] 甘金盘.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全科护理,2010,8(5):26.

[7] 王春燕.针对性健康教育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中国伤残医学,2012,20(2):83.

[8] 时华凤.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家庭干预.全科护理,2008,6(35):36.

[9] 王爱仪,黄敏仪.对7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56.

[10] 郭永惠.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体会.中国卫生产业,2011,(33):53.

[11] 李君.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围术期康复护理.全科护理,2012,10(12):36.

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篇3

1 病因

国外常将年龄在18~55岁无骨质疏松且骨骼发育成熟的人群称之为青壮年[3],但国内至今尚无统一标准。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主要致伤因素为高能量损伤,比如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等,而导致骨折不愈合及坏死的主要因素与骨折复位的质量及手术时间密切相关[2]。此外,新兵入伍时训练强度过大也会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

2 诊断

青壮年患者多有明显的外伤史或高强度运动史,症状多为髋部疼痛、腹股沟韧带中点压痛及大转子明显的叩击痛,髋关节活动障碍、屈髋屈膝被动体位、下肢外旋畸形,而确诊依赖于髋部X线检查及CT、MRI检查以防止漏诊部分不明显的骨折。有报道称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CT能早期发现隐匿性疲劳性骨折[4],同时也有报道称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约占9%,但初诊漏诊率却达到50%[5]。

3 分型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为高能量剪切力所伤,骨折块移位更倾向于垂直方向移位、骨折后稳定性较差且以基底型骨折常见[3]。常用的分型方法有Garden分型和Pauwells分型。根据损伤机制,大部分学者认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更倾向于Pauwells分型,该分型可以提示致伤能量的大小、骨折的应力传导方向且有助于预测维持复位的难度[6]。PauwellsⅠ型骨折的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小于30°,Ⅱ型的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30°~50°,Ⅲ型的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大于50°。其中I型最稳定,Ⅲ型最不稳定在青壮年也最多见,其致伤能量最大,内植物固定骨折端后发现内植物承受的垂直剪切力最大,容易导致内植物折断、骨折延迟愈合、骨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后果[6]。

4 治疗

青壮年髋关节功能要求高,活动量大,术后功能重建十分重要,为此除恢复肢体负重功能外,还需早期解剖复位及坚强的内固定,使得骨折一期愈合,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但最佳手术时间、采用闭合复位还是切开复位、是否行关节囊切开减压术等对日后功能重建的影响至今尚存争议[6]。有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股骨颈骨折后早期(6~8 h内)手术能够减少股骨头坏死及晚期塌陷的风险[7]。现在大多数学者强调早期甚至急诊复位固定,以尽早重建和恢复股骨头血运。Davidowitch等[6]建议如果致伤能量大且骨折移位明显,则应尽早手术复位固定(最好安排在12 h内手术或者至少安排在次日第一台手术)。

4.1 复位

复位分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两种。有研究表明,Garden I级解剖复位可使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已破坏的血运得以重建,骨质得以爬行替代,利于骨折愈合和减少骨坏死的发生[8]。骨折复位不良的患者骨折不愈合率达到67%[9],但是对于采用闭合复位还是切开复位的效果,至今尚无定论。

4.2 关节囊内减压

有数据显示关节囊内正常压力为0~20 mm Hg[10],血管内正常压力为40~80 mm Hg[11]。基本细动脉压力比如肌肉细动脉耐受的关节囊内压力为80 mm Hg[12],骨折后关节囊内积血超过20 m L时,囊内压力显著增高,当达到平均动脉压的3/4(约58 mm Hg)时股骨头血供就会丧失,认为囊内压升高是造成无移位性骨折患者股骨头坏死的病因[13,14]。Holmberg等[11]对9例非移位性股骨颈骨折后骨坏死患者行关节囊内压力测试,发现所有的关节囊内压力均超过80 mm Hg。考虑手术时切开关节囊减压风险小、操作简便、时间短,对预防股骨头坏死可能更有意义,因此建议常规使用[6]。

4.3 血运重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致伤能量大,骨折移位明显、血运受损严重,对移位明显的骨折,有2/3的股骨头处于缺血状态[9],尽管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但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缺血坏死率仍较高。目前重建血运的方法很多,但是疗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在骨折两断端复位固定时联合带血管蒂骨瓣或者肌骨瓣移植一期重建股骨头血供,可以明显改善局部血供、加速骨质爬行替代、促进骨折愈合,又可填充粉碎骨折所形成的骨缺损,增加稳定性。带旋髂动脉分支和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骨瓣植入骨折部位有利于骨折愈合,缩短骨质爬行替代的时间[15];同时临床多应用缝匠肌、股方肌、臀中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等肌骨瓣移植,其解剖位置相对恒定,整个手术只需在一个术野下操作,较带血管蒂骨瓣移植而言肌骨瓣移植手术成功率相对较高,也不必担心术后血管栓塞的问题,但远期同样存在部分肌肉纤维化和血供中止的风险[16]。

4.4 内固定

4.4.1 AO空心加压螺钉

空心螺钉可以降低骨内压,利于股骨头血运重建,且3枚空心钉呈倒品字形固定具有较高的抗剪抗弯抗旋转作用[17]。空心拉力螺钉产生动力加压和轴向压力,保证骨折断端接触和坚强固定,有利于血管生成和骨质爬行替代。3枚空心钉每枚都有其特殊的力学作用,远端螺钉位于压力骨小梁区,有抗压应力作用且钉体与股骨干纵轴呈30°方向,紧贴股骨矩置入,与髋关节负重力线平行;另外一枚螺钉位于张力侧骨小梁内,有抗张应力作用;中间螺钉位于松质骨内,有抗旋转作用。无论正或倒三角置入,如果保证每枚螺钉置入最佳位置且构成的三角形外三角大于内三角,则能起到良好的内固定作用[17]。但有研究证实,3枚AO空心螺钉固定PauwellsⅢ型骨折由于生物性能差所导致的内固定失败率非常高,因此不推荐使用于此类型骨折[18]。而对于入钉深度,当螺钉尖端达到关节面下0.5~1cm处的软骨下骨质区域时,骨质量相对较高,能够增强螺钉的把持力,但小于0.5 cm时易发生螺钉切出。有文献报道,螺钉尖端应固定于股骨头软骨下0.7 cm才能避免在X线中显示空心钉并未切出,而实际上螺钉已经切出[19]。

4.4.2 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系统

DHS在滑动式固定钉板系统中应用较多,由于主钉在套筒内滑动,可保持骨折端接触加压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螺钉与钢板共同起到支撑作用,对维持颈干角更有利于骨折解剖复位、促进骨折愈合,但生物力学检测发现DHS抗旋转性能较差,压力侧过度压缩反应和张力侧过度分离移位趋势增加复位固定失败的风险[20]。因此,对于此类骨折可以采用DHS联合1枚松质骨防旋螺钉固定骨折端,效果可能较单一螺钉固定更好,且解剖复位后可优先考虑使用钉板内固定系统[18]。对于PauwellsⅢ型骨折、基底部骨折以及合并股骨干上端骨折可优先考虑采用DHS加1枚松质骨防旋螺钉内固定治疗。

4.4.3改良髓内钉

由于DHS抗旋转性能较差,因此有人设计改良髓内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其固定可以较好的使压力侧骨折嵌插反应,张力侧良好的抗分离反应,是较为良好的内固定物[20]。但是手术创伤大,有引起骨折再次移位的风险,故多应用于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

4.4.4 空心钉锁定板系统

由厦门大博颖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空心钉锁定板系统是在原来3枚空心钉倒品字形固定股骨颈骨折的基础上,将3枚空心钉尾端与1锁定板相互锁定并与股骨大转子相贴服,然后在锁定板下端增加1枚尾钉与股骨近端固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骨折的固定,尤其对PauwellsⅢ型骨折常规3枚AO空心钉无法牢固固定时可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内固定方法。

4.4.5 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系统

由课题组最新设计而成的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在常规DHS基础上改进而成。主钉中空结构,其侧壁上存在扇叶状窗口,在保证生物力学可靠的同时,使股骨颈关节囊内压髓内压得以显著降低,减轻骨髓水肿和排除坏死组织,解除供应股骨头营养动脉痉挛,明显的增加静脉回流和新生血管形成,在窗口内植骨、干细胞、生长因子等优化骨折局部微环境而促进骨折愈合,主钉上方加1枚防旋钉使固定更牢靠。

4.4.6 关节置换术

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篇4

【摘要】随着我国快步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病人迅速上升。交通和建筑的发展。意外伤害事故明显增加,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大量上升。而基层卫生院目前基本上无术中透视设备。DHS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金标准,作者在基层卫生院无透视条件下应用此技术24例。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大转子下2.5CM处,维持15度前倾角用DHS定位器打入导针,感到阻力后停止进针,再与术前X片测量进针的深度比较相一致,即可钻入组合绞刀,钻入主针道,而后用探针探查主针骨道四周均为骨性组织,表示主针可正确置入,置入DHS系统后活动髋关节无卡锁怔,骨折端稳定。本技术的应用操作简单,易掌握,效果可靠可广泛在无透视条件的基层卫生院开展。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DHS.无透视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045-02

自2004年至2008年9月,笔者在基层卫生院应用“无透视DHS下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4例,均取的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在42-――81岁之间。左侧11例,右侧13例。顺转子间骨折20例,反转子间骨折4例,均为新鲜骨折。为严重伴发损伤。手术时间为伤后6---72小时。

1.2 手术方式;连硬外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用偏枕垫高,使身体与手术台呈30°角。取改良的Watson――Jones入路自股骨大转子上2cm向下经股骨大转子后侧1/3下行股骨外侧切口。根据股骨转子骨折波及范围向下延伸纵行切口,切开阔筋膜张肌和股外侧肌,切开骨膜,自股骨大转子向内向前钝性分离,显露股骨前外侧骨皮质股骨转子间骨折线近端。由助手持足踝部牵引,外展,内旋,术者直视下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达解剖复位。

1.3 进针方法:骨折复位后,根据DHS确定与定位器一致的角度130°或135°,与股骨大转子顶点下2.5cm处进针,在定位器稳妥并保持股骨颈前倾角时钻入带刻度针定位导针,通过骨折断端至股骨头下进针感有阻力时停止进针,测量进针深度并与X线上股骨大转子下2.5cm至股骨头下距离基本相等,此为DHS主钉长度,用组合绞刀沿定位导针钻入主钉长度的深度,此时用探针探查所钻骨道四周应均为骨性组织,攻丝后拧入DHS主钉,置入DHS钢板、螺钉固定股骨,拧入DHS尾钉并加压,活动髋关节见骨折稳定,缝合切口,手术时间平均40分钟,出血100ml以内。

2结果

本组24例,术中组合绞刀钻入股骨颈后用探针探及骨道四周均为骨性组织22例,顺利置入DHS,2例术中谈及股骨颈后壁缺损,调整定位器前倾角,重新导入定位导针,用组合绞刀钻入股骨头颈部,用探索针探查股骨道深部四周均为骨性组织,顺利置入DHS。置入DHS后活动患肢,股骨转子间骨折端稳定性不强,于股骨大转子下置入一枚防旋钉,骨折端获得良好稳定性。术后随访一例骨折端不稳定,因未加防旋钉,年龄82岁,骨质疏松,发生髋?确?畸形型愈合,二例发生延迟愈合。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本组19例发生在60岁以上。骨折类型复杂,多呈粉碎性,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有骨牵引,鹅头钉、DHS|伽玛钉技术等。非手术治疗虽然也可以达到骨愈合,但由于长期卧床,护理困难,且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形成、心脑肺栓塞、死亡等并发症,且难以达到满意复位和牢靠固定,遗留有不同程度骨折畸形愈合,髋?确?等问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以使患者早日下地活动,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内固定材料,鹅头钉目前已基本不用,伽玛钉技术中透视下进行,基层卫生院基本上无术中透视条件,DHS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手术方法[1]它使用了较高强度的套筒钢板结构,结构稳固,且具有动力于静力性加压作用的特点。DHS操作简便、准确、用时少[2]。本组患者的所有手术时间不到1小时,手术切口小,出血少(《100》)。对于DSH固定后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不良的病例,增加一枚防旋拉力螺钉,不需要额外扩大切口和增加暴露范围,并且使骨折获得了良好的稳定性,减少局部旋转.,负重后,骨折不易再移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早期活动,减少了关节功碍的并发症。

手术操作注意点;术中定位针的打入必须注意股骨颈前的倾角,才能不穿破股骨颈的皮质。定位针DHS主钉应尽量一次打入成功,多次打入会降低钉对骨质的把持力和影响股骨头颈的血运。应用无透视下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效果可靠,为基层卫生院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了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尹成忠,蔡员华,任健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评价。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4):275

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 男23例, 女3例。年龄最大43岁, 最小17岁, 平均3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 高处坠落伤4例, 塌方砸伤4例, 电动车摔伤1例。骨折类型:按骨折程度Gardon分型Ⅲ型8例, Ⅳ型18例。按骨折部位分型, 头下型8例, 经颈型13例, 颈中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36d。病人入院后即行骨牵引, 牵引时间依受伤至入院时间而定, 陈旧性骨折适当延长牵引时间。

1.2 手术方法

手术通常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 取髂―股前外侧切口与Smith-Petersen切口类同, 改进的是切口的中段应凸向耻骨联合方向, 达到腹股沟韧带中点处止。先做髂嵴部皮肤切口, 采用逆行法显露旋髂深血管。在髂前上棘内侧2㎝处向深部及上部解剖, 逐层切开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切开腹横筋膜, 牵开腹膜在脂肪层显露旋髂深血管, 游离时应适当保留血管束周围的软组织, 以免损伤血管。分离接近位于髂前上棘稍内侧的股外侧皮神经时, 小心勿伤及。旋髂深动脉在距髂前上棘上方内侧约6㎝处, 有多根穿支进入髂骨, 仔细辨认肌支与骨支, 结扎进入腹肌的肌支, 保留进入髂骨内板的2~4支骨支, 在该处凿取约6㎝×2㎝×1.5㎝的全层髂骨块, 取下的骨块可见到鲜血流出, 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保护待用。

暴露并切开关节囊, 显露骨折处, 对抗牵引下用骨撬轻轻撬拨, 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对陈旧性骨折, 切除骨折间隙内的纤维疤痕组织, 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在大粗隆下方1~2㎝处向股骨颈通过骨折线至股骨头先钻入两枚骨圆针, 方向应稍靠近股骨颈的后方。同样骨折要求达到解剖复位。在股骨颈前方垂直并跨越骨折线凿一个6㎝×2㎝×1.5㎝的骨槽。从腹股沟韧带下方, 沿髂腰肌表面打通一隧道, 将保护待用的骨块自隧道引至股骨头颈开槽处, 由于取下的髂骨块有一定的弧度, 为能使骨块与股骨颈的骨槽紧密接触, 需用咬骨钳咬除骨块外侧面的一部分骨皮质, 造成一个平整的松质骨外露的新鲜创面, 使其与骨槽底部紧密结合。将一端插入股骨头骨槽, 再将其余部分嵌插骨槽内, 骨槽的上端应深入到股骨头内最少1㎝, 轻轻锤击使骨块固定牢固。若骨块嵌插不牢固, 可用细克氏针 (或骨圆针) 从大粗隆下方钻入并贯穿植入的髂骨块, 使嵌入的骨块更加稳定。在打隧道和移植骨块时, 要注意勿伤及骨神经, 避免血管扭曲、受压。缝合关节囊时不可对血管束造成压迫, 术后常规伤口负压引流24~48h。患肢持续骨牵引3周, 行单髋石膏外固定, 伤口处开窗, 3周去石膏, 穿防旋T字鞋, 7周床上伸、屈髋关节功能锻炼, 10周持拐床边活动, 12周不负重持拐户外活动。

2 结果

术后病人切口均甲级愈合, 3周后解除牵引出院。术后定期拍片复查, 2~3个月即见骨折线模糊, 4~7个月达骨折愈合可弃拐行走, 24例随访2~8年, 另2例失访。除1例股骨头负重区变扁, 密度略增高, 下蹲时髋关节只能屈曲至90°, 在劳累或上下楼梯时患髋轻度压痛外, 其余病人自述无疼痛, 4例病人阴雨天局部不适, 无跛行, 髋关节活动度屈伸在120°以上。X线检查:无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无变形。

3 讨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质致密坚硬, 不易发生骨折, 若发生骨折必为强大暴力所致, 故软组织损伤重, 骨折后移位明显, 局部血循环破坏严重, 骨折不愈合率及坏死发生率高, 并发症亦较老年人多。据Pratzmmon报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经内固定治疗后骨不愈合率为10%~50%, 而青壮年人则高达59%, 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老年人平均为25%, 青壮年则高达42%~86%, 国内谭远超报道98例股骨头坏死率为45%, Taylor1979年首次报道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皮瓣移植术。1980年国内黄恭康对旋髂深血管做了解剖研究, 并应用于临床, 局部血液循环被破坏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有报道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20%~30%, 骨不愈合发生率为15%[1], 从88年开始, 全部采用带血管蒂的髂骨块移位术, 在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牢固的基础上用带血运的骨块一期植骨,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和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其主要机理是, (1) 通过植骨沟通了骨折端两侧成骨活动的桥梁, 再以爬行替代方式修复坏死的骨小梁; (2) 带血管蒂的骨块为缺血的股骨头和骨折端提供了新的血液来源, 重建了骨折处的血液循环, 既改善了骨折处及股骨头的血供, 清除了头部坏死骨质, 又促进了骨折的修复[2], 降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它同时具有以下优点; (1) 血管解剖位置恒定, 管径粗, 从髂前上棘部位解剖易找到血管, 再沿髂棘内侧向血管远端仔细解剖, 保留内板上的骨膜和少许肌肉, 可避免损伤骨支, 对辨认清除进入腹肌的肌支可以结扎, 血管的走行离骨折部位较远, 不易在发生骨折的同时被损伤; (2) 血管变异少, 外径粗, 术中易辨认和解剖, 不必常规显露股动脉和旋髂深动脉的起始部, 不必常规切断腹股沟韧带, 血管蒂有足够的长度达8~10㎝[3], 可以从远端根据所需血管蒂长度向近端解剖, 从而减少手术创伤; (3) 进入髂骨的营养支较多, 血供丰富, 术中可见骨块出血活跃。

对切断的腹肌与腹股沟韧带要予以缝合,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打隧道时要避免损伤骨神经, 隧道宽度以能避免血管蒂挤压与扭曲为度, 在骨块嵌入骨槽前要确认血管蒂无扭曲或受压。术中能见到凿下来的髂骨块出血活跃, 表明旋髂深动脉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植骨块, 此种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块转位移植, 不需吻合血管, 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摘要: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髂骨块转位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本院自1988~2010年以来应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6例的临床资料, 分析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26例病人除2例失访外其余24例病人自述无疼痛、无跛行, 髋关节活动度屈伸在120°以上, X线检查无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无变形。结论 带血管蒂旋髂深动脉髂骨块转位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重建了骨折处的血液循环, 促进了骨折的修复, 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便于在基层开展。

关键词:旋髂深动脉,股骨颈骨折,转位移植,髂骨块

参考文献

[1]陆裕朴, 胥少汀, 葛宝丰, 等.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1523.

[2]关景明, 白波, 余楠生.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7 (11) :182.

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 男性29例, 女性8例;左侧26例, 右侧11例;年龄29~52岁, 平均46.5岁;其中头下型28例, 经颈型9例;按Garden分型, Ⅲ型12例, Ⅳ型25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 硬膜外麻醉。取患髋外侧切口, 长8~10cm, 于股骨颈前外侧T型切开关节囊, 显露骨折, 直视下外展、内旋、牵引复位骨折。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 由大粗隆下经骨折端至股骨头按AO内固定技术, 用3枚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骨折端。于股骨颈前外侧开一大小约3cm×1.5cm×1cm的横跨骨折端的骨槽, 其骨槽近端以不破坏股骨头关节面软骨为准, 使骨槽尽量向股骨头延伸。取同侧带臀中肌前缘部分肌束蒂的大粗隆骨瓣大小约3cm×1.5cm×1cm, 骨瓣断面的松质骨上可见到活跃性出血。将其移植于骨槽内并嵌紧, 将肌蒂缝合两针在关节囊上, 骨块不作另外固定, 缝合关节囊 (见图1、2) 。冲洗手术切口, 逐层缝合, 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穿丁字鞋3周, 3个月后扶拐下床活动, 术后X线见骨折线模糊后开始负重, 一般在术后4~6个月。

2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为3~5年, 平均3.5年 (附典型病例见图3) 。术后摄片复查, 解剖对位33例, 4例前倾角变小, 全部病例无骨肌瓣脱出。36例骨折愈合, 1例由于负重过早, 螺钉松动致骨折不愈合, 半年后股骨头坏死。其中2例在术后1~2年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例能恢复术前体力劳动, 2例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1例行走时疼痛, 但生活能自理。2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生活自理。1例负重过早致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较差, 不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组骨折近期愈合率为97.2%, 出院2年内股骨头坏死率为8.1%, 优良率为89.1%。

3 讨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质十分坚硬, 骨折多为强大暴力所致, 常合并有关节囊邻近组织损伤, 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不连, 临床治疗十分困难, 易造成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积水潭医院资料表明[l], 骨折无移位型 (GardenⅠ、Ⅱ型) , 愈合率100%, 股骨头坏死率6.3%;骨折移位型 (GardenⅢ、Ⅳ型) , 愈合率10%, 头坏死率30%~40%。

患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如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均尽快完善手术准备, 争取3d进行手术。关节囊内股骨颈骨折发生后, 出血及凝血块会增加关节囊内压力, 妨碍静脉回流, 产生所谓“填塞效应”, 对股骨头颈的血运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尽快手术, 切开骨折复位, 可减轻关节囊内压力, 有利于扭曲受压与痉挛的血管尽早恢复, 可以减少骨折并发症发生, 对缓解股骨头、颈血运进一步损害有一定的益处。骨折复位一定要达到解剖复位, 特别应注意股骨矩的对位。力求Garden复位指数正位160°, 侧位180°。术后半年内患髋作不负重功能锻炼, 即使骨折已愈合, 如过早负重, 仍会发生晚期股骨头坏死、塌陷, 本组即发生1例。

臀中肌起于髂翼外面, 止于股骨大转子。臀上动脉沿臀中、小肌之间前进, 其分支营养臀中肌。同时臀中肌有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肌支供血。大转子部血运丰富, 带血管蒂的大转子骨瓣具有预防和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2]。因为臀中肌宽大, 取其前1/3肌束术后不太影响髋关节功能。肌蒂长度足够, 转位容易, 骨瓣不破坏股骨干的稳定性。采用外侧切口, 解剖清晰, 入路容易, 创伤小, 骨折固定和臀中肌骨瓣切取方便, 且在同一切口内完成, 由于骨块是顺行切取及移植, 因此肌瓣不会扭转, 而且施术相对简便,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AO学会研制应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空心加压螺纹钉直径小, 对骨及髓内血管网的再损伤小, 螺纹深而螺距宽, 咬合力强, 使得骨折端紧密地对合, 有一定的自动加压作用。螺纹钉是钻孔拧入而非过去三刃钉的锤入, 这些避免了骨折端的分离。3枚加压螺钉固定能有效控制股骨头的旋转。同时采用臀中肌蒂骨瓣移植, 以促进骨内动脉系统的重建, 可使骨折愈合率明显提高, 减少股骨头坏死率。

摘要:目的 观察臀中肌蒂骨瓣移植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臀中肌蒂骨瓣移植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7例。结果 随访3~5年, 骨折愈合率97.2%, 股骨头坏死率8.1%, 优良率89.1%。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小, 能提高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 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臀中肌蒂骨瓣,内固定

参考文献

[1]陆裕朴.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637.

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篇7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 男23例, 女9例;年龄19~48岁, 平均34岁。头下型7例, 头颈型25例。按Garden分类:Ⅱ型5例, Ⅲ型20例, Ⅳ7例。缝匠肌肌蒂髂骨瓣24例, 股方肌肌骨瓣8例。

2治疗方法术前均行患

肢胫骨结节牵引1~2周, 以缝匠肌肌蒂骼骨瓣移植为例。取S-P切口, 先游离缝匠肌肌蒂骼骨瓣4 cm×2.5 cm×1.5 cm, 髂嵴浅面疏松结缔组织及筋膜和缝匠肌表面筋膜 都 要保留在肌骨瓣上。再切开髋关节囊, 显露骨折部, 清除血肿, 复位骨折部, 在大粗隆下方2.5~3 cm处, 分别向股骨头方向拧入2枚空心加压螺钉, 在股骨颈前下方凿一纵行骨糟, 跨越骨折线, 一般为4 cm×2.5 cm×1.5 cm, 再将缝匠肌肌蒂髂骨瓣转位嵌于骨槽内, 稍加捶击后可嵌紧。术后皮牵引外展中立位6~8周, 3个月后扶拐不负重行走, 定期随访X线片。

3结果

3.1 疗效评定

优:髋关节活动正常, 行走无疼痛;良:髋关节伸屈活动范围900~1200, 行走时有疼痛感;可:髋关节 伸屈活动范围690~890, 活动时有疼痛, 但生活可自理;差:髋关节 伸屈活动范围<600, 双拐行走, 生活不能自理[1]。

3.2 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4年。29例骨折愈合;1例术后2年发生股骨头坏死, 改行病灶清除表面转换术;另2例发生骨折不愈合, 3年后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髋关节功能:优19例, 良9例, 可3例, 差1例。

4讨论

4.1 手术入路与术式选择

手术入路和术式选择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应选择患者痛苦小, 手术创伤小, 操作简便, 有直接血供, 所取之供肌骨瓣组织不影响原有解剖功能;②所有患者均摄髋关节和骨盆的正位和侧位片, 需充分评价股骨颈, 受伤的肢体应该内旋到至少中立位, 从而使股骨颈更好地排列以清楚显影, 这一点评价移位或隐性骨折很重要;③在侧位X线片上股骨头向后倾倒和后方粉碎骨折均易辨认, 必要时结合MRI或CT三维成像, 可以基本了解股骨颈缺损区域;④如果股骨颈后方空虚、塌陷, 骨折缺损区域存在, 应选择后外侧切口;⑤术式一般选择股方肌肌骨瓣移植;⑥股骨颈前方有缺损区域应选择S-P切口, 术式选择缝匠肌肌蒂骨瓣移植。

本组有8例股方肌肌骨瓣移植, 其中有1例股骨头坏死, 另1例骨折未愈合。因此我们认为可能与加重破坏后外侧关节囊血运有关。前方入路操作简便, 手术损伤小, 对关节囊血破坏少, 前方入路肌骨瓣移植优于后方入路[2]。

4.2 手术时机选择

如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均尽快完善手术准备, 争取1周内进行手术。本组有15例均在1周内手术, 术后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并发症。关节囊内股骨颈骨折发生后, 关节囊内出血及凝血块会增加关节囊内压力, 妨碍关节囊静脉回流, 产生所谓“填塞效应”, 对股骨头颈的血运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尽快手术可以减少骨折并发症发生, 对缓解股骨头、颈血运进一步损害有一定的益处。

4.3 肌骨瓣移植的作用

肌骨瓣移植有利于改善股骨头颈的血运, 使骨折后的股骨头颈尽快重建血供。骨瓣层内有较多活力细胞, 其本身又是松质骨, 因而成骨能力较强, 能促进骨折区域的血管化和成骨能力, 有利于骨折本身连接, 填补骨缺损区域, 增强结构上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林阳, 刘磊.带蒂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实用骨科杂志, 2005, 11 (4) :365.

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 例, 男22 例, 女6 例;年龄20~55 岁, 平均35 岁。骨折类型:头下型13 例, 经颈型15 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 例, 高处坠落伤8 例, 跌伤5 例, 其他损伤3 例。骨折按Garden分型, Ⅲ型11 例, Ⅳ型15 例, Ⅰ、Ⅱ型保守治疗不当再移位2 例。手术时间:除2 例再移位患者外其余均在伤后6~24 h内手术。入院后患肢外展30°、中立位持续骨牵引。积极术前准备,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快手术。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平卧位, 患髋垫薄枕。患肢内旋位牵引, 使骨折解剖复位, 骨折复位后, 将2~3枚导针分别置于股骨颈的压力侧和张力侧, 自股骨大粗隆下1.5 cm向股骨头方向钻入, 直至股骨头软骨下1.0 cm。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导针位置及复位情况, 沿导针用空心钻钻孔, 丝锥攻丝, 拧入长短合适的空心加压螺钉。然后将患者翻身, 健侧卧位, 取Gibson切口长约15 cm, 逐层切开, 显露并确认股方肌, 保护坐骨神经, 游离股方肌至股骨大粗隆后侧的止点, 在其周围用电钻钻孔后骨刀凿取大小约5.0 cm×1.5 cm×1.5 cm的骨块, 制成股方肌肌蒂骨瓣。沿股骨颈纵轴方向切开关节囊, 显露骨折部位并检查损伤情况, 开凿骨槽约5.0 cm×1.5 cm×1.5 cm大小, 开槽时应深达股骨头内1 cm左右, 且大小要与肌骨瓣相吻合, 使肌骨瓣所提供的血供可以跨过骨折线, 促进骨折愈合和股骨头的再血管化。将股方肌肌蒂骨瓣在无扭转、无张力的情况下嵌入骨槽内, 用1枚松质骨螺钉固定, 活动髋关节检查骨折复位和固定情况, 无异常后冲洗伤口, 逐层缝合。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常规穿“丁”字鞋固定, 抗炎、补液、抗血栓治疗, 24~48 h后拔除引流管, 早期即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术后4周在床上进行髋关节屈伸锻炼, 3个月内不负重, 定期拍X线片复查, 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具体下地及负重时间。

2 结 果

28 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5~5年, 平均3.5年。1 例因保守治疗不当而延期手术的Ⅱ型骨折患者未愈合, 骨折愈合率96.6%;2 例Ⅳ型骨折因损伤程度严重1年后发生股骨头坏死, 坏死率7%。其余患者功能恢复满意, 且无内固定松动及骨折再移位的现象发生。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2。

3 讨 论

3.1 内固定的方式、方法

目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3]其优点在于对骨折断端的有效加压作用以及螺钉在股骨颈内三角形分布的结构强度, 其3枚螺钉可与骨组织结构共同构成一个立体的檩架构型, 符合生物力学的原则, 有较高的抗剪、抗弯、抗扭转力[4], 承载力可达3400N。然而内固定材料在股骨头内所占的体积对股骨头的血运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除非高能量暴力所致的GardenⅢ型、Ⅳ型骨折应尽量选用2枚螺钉固定, 酌情选用3枚螺钉固定[5]。另外, GardenⅢ型、Ⅳ型骨折损伤严重, 都伴有不同程度前后侧的骨皮质缺损, 即使3枚螺钉固定也难以保证骨折近端的爬行替代作用, 致使股骨头长时间处于缺血的状态, 坏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因此, 对GardenⅢ、Ⅳ型有明显移位的骨折或者Ⅰ、Ⅱ型保守治疗不当再移位的骨折单纯内固定效果不理想, 临床上已经较少单独采用。

3.2 股方肌肌骨瓣的解剖生理和优点

影响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因素主要是骨折后股骨头的血供受到了破坏, 且难以有效重建。因此, 骨折后在正确复位和坚强固定的基础上, 血供的有效重建是治疗的关键[6]。1962年, Judet首次报道使用带股方肌肌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不连接, 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广泛使用[7]。股方肌肌骨瓣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基础:a) 股方肌无腱性部分, 血供良好, 有臀上、下动脉及旋股内侧动脉等多动脉供血;b) 股骨颈骨折常常有向前的成角, 复位后在后方多有较大的间隙, 而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股骨粗隆间嵴, 骨瓣转移后肌蒂不会扭曲或过紧[8];c) 股方肌在髋部活动稳定中起辅助作用, 凿取肌骨瓣转移对髋部功能活动没有明显影响, 而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转移术不仅手术创伤相对较大, 破坏了股骨头、颈前方的血供, 而且切除髂前上棘还影响美观。另外, 术后卧床时间长容易形成腹壁疝等并发症。c) 经后方入路, 可从容处理骨折后方的骨碎片, 且骨瓣转移后嵌入骨折端和股骨头内1 cm左右, 起到了填充和支撑作用, 加强了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保持股骨颈的相对长度, 降低了术后跛行的发生率[9]。因此, 股方肌肌骨瓣是股骨颈骨折理想的肌骨瓣供区。

3.3 手术时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大多数是因为高能量暴力所致, 骨折后骨折面出血形成关节囊内积血, 导致囊内压力在伤后12~24 h内逐渐增高, 当关节囊内压力大于舒张压时, 股骨头内血流将明显减慢, 就会产生“填塞效应”, 甚至造成骨细胞的缺血坏死[10]。目前, 国内外学者多主张早期手术 (6~12 h内进行手术) , 有学者报道195 例股骨颈骨折24 h内手术者, 骨折愈合率为80%, 2 d后手术者骨折愈合率不到50%[11]。本组除2 例再移位患者延期手术其中1 例骨折不愈合外其余均在伤后6~24 h内手术, 骨折愈合率为96.6%。另外, 有学者认为骨内压增高也是导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关键因素。早期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后, 空心螺钉正好成为骨内压力释放的通道, 对股骨头内部起到了引流减压的作用, 有利于血运的重建, 从而也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率。

3.4 术后注意事项

无论采取什么手术方式, 适宜而正确的术后处理是整个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0]。术后应予“丁”字鞋固定患肢于轻度外展中立位, 患肢内收可导致骨折断端的张应力和剪切力增大, 极易造成内固定的松动及骨折端的分离。另外, 术后3~6个月下床开始不负重的功能锻炼结合全身的营养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股方肌肌骨瓣移植后, 可直接改善股骨头内的血供, 同时切开关节囊与颈部开窗减轻了囊内压和骨内压, 从而最大限度的恢复和重建了股骨头内的血供, 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减少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概率[12]。因此, 笔者认为, 股方肌肌骨瓣移植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移位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股方肌肌骨瓣移植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有明显移位的青壮年股骨颈移位骨折行股方肌肌骨瓣移植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 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均获1.55年随访, 平均3.5年。骨折愈合率96.6%, 坏死率7%。结论 股方肌肌骨瓣移植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方肌肌骨瓣,空心螺钉,股骨颈移位骨折

参考文献

[1]刘粤, 张长青, 孟炜.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多元相关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 8 (7) :617-621.

[2]冯传汉, 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51.

[3]Brary TJ.Femoral neck fracture fixation:clinicaldecision making[J].Clin Orthop, 1997 (339) :20.

[4]陈家禄, 吴秀芝, 彭昊, 等.股骨颈骨折四种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998, 15 (4) :333.

[5]张亚非, 庞贵根, 张霞.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 18 (2) :85.

[6]孙建华, 张庆胜, 张新虎, 等.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加带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23 (8) :676.

[7]周震涛, 董启榕, 徐又佳, 等.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肌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肌颈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4) :334-335.

[8]戴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88, 3 (4) :238.

[9]Shah AK, Eissler J, Radomisli T.Algorithms for the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J].Clin Orthp, 2002 (399) :28.

[10]Maruenda JI, Barrios C, Gomar-sancho F.Intracapsular hip pressure after femoral neckfracture[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7 (340) :172-180.

[11]张海波.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及带股方肌肌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18例报告[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 16 (3) :210.

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9例, 其中男性31例, 女性18例;年龄22~45岁, 平均34.7岁;所有病例均为新鲜单侧股骨颈骨折, 交通事故40例, 坠落伤9例, 入院后行皮牵引, 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切开减压完成手术, 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48h。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 取仰卧位, 改良smith peterson切口, 保护股外侧皮神经, 分离保护缝匠肌起始部所连接髂骨, 切取骨瓣约4cm×2cm×2cm大小全层髂骨, 提起髂骨瓣向远侧分离6cm, 检查骨瓣血运良好后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肌骨瓣备用, 切断股直肌起始点向下翻转, 显露关节囊, 沿股骨颈方向切开关节囊, 显露骨折端, 清除骨折间纤维组织, 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于股骨大粗隆斜坡下沿股骨颈上下两侧各打入一枚导针, C型X线机证实位置满意后钻孔, 攻丝打入钛质空心加压螺钉, 沿股骨颈长轴凿一骨槽跨越骨折线至头下, 要注意避开空心加压螺钉, 避免其稳定性受到破坏, 修整带蒂骨瓣, 将骨瓣嵌入骨槽内, 并拧入一枚钛质松质骨螺钉固定, 注意保持骨瓣肌蒂不受扭转, 影响血供, 关节囊不勉强缝合以免影响植骨瓣血运。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皮牵引制动, 早期曲髋及膝关节锻炼, 每2~3个月复查摄片一次, 根据骨痂生长情况, 逐渐负重行走。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关节功能按hrriy评分标准定[1]功能47分, 疼痛44分, 关节活动5分, 畸形4分, 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 80~90为良, 70~79为可, 低于70分为差。

2.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49例获随访, 时间18~66个月, 平均40个月, 无1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按上述标准评定, 本组优43例, 良4例, 差2例。优良率95.9%。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应尽早地实施手术已是大家共识。大量研究表明, 股骨颈的愈合率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固定强度和固定方式有关,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可以列为股骨颈骨折优先选择方法之一[2]。螺钉的中空结构有利于避免骨内高压, 能缓解疼痛, 增加骨愈合。带血管的活骨瓣移植能为股骨颈骨折后头颈提供代偿血运, 活骨块的移植有多种方式, 虽然很多学者比较几种带瓣移植后发现骨方肌蒂骨瓣或旋髂深血管带蒂骨瓣疗效均优于缝匠肌肌骨瓣[3], 但缝匠肌前路切开, 不破坏后方血运, 手术损伤少, 操作简单, 易于推行, 且骨瓣具有血供可靠, 肌蒂长, 同切口下完成全部手术等优越性, 已广泛应用于股骨头缺血坏死并取得良好的结果[4]。青壮年骨折错位严重, 骨折复位后多有缺损植入髂骨具有固定作用, 加上髂骨为松质骨, 富含有成骨作用红骨髓, 诱导成骨作用, 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积极作用。股骨颈开槽降低了骨内压, 降低血液循环应力, 为新生骨生长提供良好环境[5]。

总之, 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早期进行带蒂缝匠肌骨瓣植入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骨折, 只要求操作规范, 术后积极行功能锻炼, 就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49例青壮年股骨颈新鲜骨折早期行带缝匠肌蒂骨瓣加空心钉固定。结果 49例股骨颈骨折术后均能很好的愈合, 无1例股骨头坏死。结论 带缝匠肌蒂骨瓣移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 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缝匠肌蒂髂骨瓣,青壮年

参考文献

[1]毛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764-765.

[2]玉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65.

[3]肖永安.缝匠肌肌蒂移植术治疗陈旧性股骨头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3, 8 (3) :255.

[4]陈日江, 吴福春, 卢照应..缝匠肌及阔筋膜化肌蒂髋骨治疗中青年陈旧性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4) :7.

上一篇:金融理论研究下一篇:钢丝绳芯胶带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