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2024-08-10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精选十篇)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篇1

近年来, 我国经济改革持续深入, 农业工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核心工作, 针对农业方面的制度性变革持续深入, 农业产业化, 农业资源的重新整合已经持续推进, 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我国农业已经逐步地从自给自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城乡发展二元化的状况已经得到一定改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 农业企业规模小, 产品附加值低, 无序竞争等状况依然十分严重, 本文试图用商业模式理论对农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核心竞争力、目标市场选择, 产业链定位和市场定位, 分销渠道, 伙伴关系, 客户关系等要素进行分析, 以其探索出适合中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模式。

二、相关定义解释

商业模式的理论概念最早出自于IT经济中, 后来这一模型被逐步地引入到对普通企业的分析过程中。从现阶段来说, 关于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虽然数量众多, 但这个理论体系还没有进入成熟阶段, 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没有构成, 现有商业模式模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只能对某种类型的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还缺乏对全体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但是, 商业模式理论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有效的企业运营行为。

国内外专家对商业模式有不同的理解。OSTER-WALDER提出了九要素模型, 具体包括:核心能力、资源配置、价值主张、分销渠道、目标顾客、伙伴关系、客户关系、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九要素。OSTER-WALDER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企业应该如何确定目标顾客群, 以及为这一特定群体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2、如何获取为了创造或生产这一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能力与资源;3、如何将产品或服务传递给目标顾客, 如何通过顾客搜集对产品或服务的意见与建议;4、如何确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及收益。九要素模型对于企业的核心战略有清晰的描述。本文以九要素模型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农业企业进行分析。

三、农业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 不同的企业进行不同的资源配置组合, 构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组合, 本文对农业现有的商业模式核心资源的创新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希望能对农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一) 以双汇为代表的全产业链控制型农业企业。

全产业链控制型是目前发展最为普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具体是指以农业品加工, 营销企业为龙头, 或者围绕几个重点环节进行控制, 往往有自身的目标客户, 品牌主张, 通过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 进行一体化经营。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利用闲散的农业资源, 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中比较盛行。在实际运行中, 公司企业联合基地, 基地联合农户, 公司企业直接面对分散农户, 进行分工协作。

双汇从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包装商业等各环节对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 始终将重点放在屠宰业和肉制品加工业这两大主业上, 先做大主业, 再做相关上下游产业。养殖环节、饲料环节是采用产业链外包的模式, 养殖环节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为主, 与各个村镇的养猪专业户签订合同, 按照一定标准统一收猪。

这种模式让双汇有效的盘活了养殖业市场现有的资产, 激活了低效的农民养殖环节, 双汇通过自建屠宰环节和销售环节, 通过屠宰环节实现了产业链的增值, 通过销售环节掌控了市场, 从而掌控了整个产业链, 实现了农业基础资源, 农民和土地价值到价格的有效转化。这种模式, 分别在核心能力, 资源配置, 分销渠道, 目标市场等方面相对于之前的肉制品企业进行了创新。能够实现生猪的规模化和低成本运营。

这种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以产业链中进行有效和公平的利益分配。从上游环节来看, 养殖户的生产率偏低, 而且多以散户的形式出现, 没有统一的组织, 所以缺乏对下游的议价能力, 在产业链的利益分配环节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很难获得满意的收益, 当猪肉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这种矛盾还不明显, 当猪肉市场稳定下来甚至下滑的时候, 利益分配的矛盾就会被激化, 瘦肉精事件就是典型的代表。上游为了保障自身利益, 不合规定地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也降低了产品质量。最后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受损。不少企业也针对这个进行的优化。比如白家食品公司, 伊赛牛肉, 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进行运营, 原材料的供给由公司进行监管, 农户以人力土地投入经营, 和公司以合资的模式进行经营, 但是核心问题仍没有解决, 如果市场下行, 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的公司势必会以牺牲农户的利益来保障自身利益, 上游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则上游的生产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二) 专业细分市场+农户的专业市场带动型模式。

专业农业市场以追求农业规模经济, 促进农产品的专业化和集中化生产, 满足流通的需求为目的。比如陕西洛川的苹果交易市场, 浙江舟山额水产品交易市场, 江西赣州的脐橙批发市场, 黑龙江的牡丹江木耳批发市场, 重庆的生猪交易市场, 云南昆明的花卉批发市场等等。农业专业市场是有形的市场, 即为某一类农产品提供交易的场所。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业市场改革的深化, 农业市场细分势必成为一种趋势。专业市场带动模式指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 围绕当地产业优势, 通过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产品市场, 特别是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拓宽商品流通渠道, 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 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扩大经营规模, 形成产业优势, 节省交易成本, 提高运销效率和经济效益。这种模式的问题是主要适用于粮食, 小额农副产品销售等买方市场比较明显和水果、花卉、水产等季节性, 时效性较强, 受市场约束较大的行业。尤其是我国的基本土地政策属于包产到户, 起码在现阶段, 农业资源的组织还处于无序化状态, 这种专业市场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自由发展很容易演变成同质化竞争, 由于农业资源还处于分散化状态, 而且往往是基于政府指导, 农业市场的建立是基于政绩工程, 这种同质化竞争有可能会一直重复下去。

四、建议

通过上文的理论和案例分析可见, 虽然近几年农业经营的蓬勃发展, 不断从纵深方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在带动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完善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仍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农业经营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宏观农业资源配置和微观农业企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 逐步放开农业核心资源的政策性监管, 实现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农业政策的放开及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产品市场交易逐步扩大, 原来自然、半自然经济状况下的农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但是, 由于目前农业资源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所以发展农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农业商业模式发展的核心之一是延长产业链,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提升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 节省交易费用, 其实质就是农业的市场化农业商品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出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以单个农户为基础的小农经济, 组织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让小农经济演变成现代化农业经济必须释放农业基础资源, 我国只有农业人力资源是相对自由流动到工业中, 其他资源受政府而非市场控制, 整体产业资源配置相对低效。

(二) 推动农业金融发展, 政府向民资、外资放开农业相关金融市场。

在计划经济时期, 资金资源高度集中于重工业发展, 这种政策导向使得农村几乎没有资金积累, 失去了自我发展能力, 逐渐发展成了固化的工农差别。随着国内金融企业的持续市场化, 资源自由流动, 更会偏向于回报率高的工业和服务业领域, 农业收益较低, 会导致资金、土地、技术和高素质劳动力的持续流出。随着农业改革的持续进行, 农业为追求更高的发展, 势必会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省级, 对资金的需求会逐步增加。

在现今的农村金融体制下, 农业所面对的金融市场极为狭窄, 单个农户只能从农信社获得小额艾宽, 农业产业对外资和私人资本的开放程度不够是约束农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因此放松国内农业企业的金融资本准入门槛, 是进一步发展农业企业的条件之一。

(三) 打破农业资源以行政区域划分的状态, 推动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其规模和实力直接影响到产业化经营的成效和农民的实际收益。我国农业企业长期以来受地方政府控制比较严重, 体现出整体农业资源分散、农业企业规模偏小、重复竞争的状态。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直接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偏高, 从而不具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而且农产品加工转化层次较低, 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者较多, 而从事精深加工者较少。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 由此导致产业链条短, 产品附加值低, 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低, 绝大多数不符合国际标准, 产品的商品性和出口创汇能力很低。因而难以与国外产品多元化, 智能化的大规模的现代农业企业竞争。

(四) 鼓励农业企业进入全球农业产业链, 进行农业资源配置。

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 短期内, 我国农业市场需求不会激增到支持我国农业企业进行大规模投入的市场状况, 另外, 除了农业运营资源的配置问题外, 国内农业企业的技术研发, 市场运营, 内部管理距离国外先进的农业企业也有一定差距, 另外, 低成本与大规模生产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企业的重要竞争力。能否把这种模式移植到农业生产, 农业企业通过参与全球农业产业链分工, 形成自己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 也是农业发展可以采用的途径之一。

摘要:随着国内农业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和农业产品供给的增加, 我国农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为了改变这个现状, 需要对农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农业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精准地选择目标市场, 农业产业链中的所有成员都要进行重新定位。国内政府、企业和农民都针对上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 近年来一部分企业推动农业产业链一体化, 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的产品附加值和比较效益。但是, 现有的模式改进已经到达瓶颈期, 本文立足我国实际, 从中国本土环境要素出发, 对农业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进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农业企业经营发展模式。

关键词:农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戴媛媛.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复旦大学, 2009.

农业企业创新能力调查问卷 篇2

1.企业名称:所在地:

企业的主经营范围联系方式:

2.企业的注册资本:()

A.10万元以下 B.10~50万元 C.50~100万元 D.100~500万元 E.500万元以上

3.企业的注册年限()

A.0~2年B.3~5年C.6~10年D.10年以上

4.企业的机构类型()

A.私人企业B.国有企业C.其他企业

5.企业现有的职工人数()

6.贵企业是否有独立的技术(产品)的研发部门()A.有B.没有

7.贵企业技术人员有()人。其中有中专学历的()人,大专学历的有()本科学历的有()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得有()人,科技人员()人,管理人员()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需要太准确,估计个大概人数即可】

8.贵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主要途径是()

A.外购B.租赁 C.独立研发 D.外购后自主改进

9.贵企业主要研发形式是()

A.自主研发 B.合作研发 C.委托外单位研发 D.其他形式

10.贵企业每年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总投入是()万元,占总企业总收入的比重是()%。其中企业自筹金占()%,外借资金占()%,政府补贴占()%。

11.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希望得到政府的哪些支持?请予以文字说明: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基因 篇3

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性

1.产品的生命性。农产品作为农业的产出物主要是动植物的生理器官,如根茎叶花果,皮毛蛋奶肉等。正是由于农产品的生命性,农业高新技术产品也是有机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根据其生产的阶段性不同,可能是技术成果、生产资料、加工产品、最终消费品,但它与一般农产品最大区别是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品质好、产出多,对自然的依赖性降低,生产的方式和专业化程度提高,但生命性不是减弱,而是加强。其产品生命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应用生物工程技术从动植物生命体本身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改造着传统农业产业和企业。

2.系统的生命性。从农业的本质和生产特点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生产经营是以农业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效率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必须依赖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是以农业生命系统为基础,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手段,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充分汲取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建立的企业生命系统。

3.技术的生命性。以生物技术为特质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仅体现着现代人类对生命体和自然环境的认识、研究、开发、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且体现着现代人类对生命体和自然环境的高级能动关系。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通过生命体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打破物种之间遗传物质转移交换的天然屏障,将某种特性的基因植入生物体内,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获得人们所需性状的新品种。

4.企业的生命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性表现在:①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系统是可以改造和调控的。它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适应性改造与创新。②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是企业生命延续成为可能。如果企业经过若干次的业务退出与进入的更替,能顺利地进入到更有发展潜力的业务中去,即使经营性质、管理团队、经营理念也许与以前相比面目全非。企业却仍然为社会公众所认可,仍然能存活下来。③持久鲜明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延续的灵魂。

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特征

1.特殊的成长环境。这不仅是因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对象——有机生命体的成长,必须要有与自己相适应的农业自然生态环境,如土壤、水、空气、阳光、温度、生产者、分解者、无机环境等。更为重要的是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转化、推广、示范,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产业技术创新环境,这就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区或科技园。农业示范区不仅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营造了科技创新、研发、转化、示范、推广的技术环境条件,也营造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集聚、产业连接、产业集群的产业环境。同时,还提供了繁荣的市场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生态环境和政府的软硬件管理服务环境。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高新区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沃土,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家成长的摇篮,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离不开农业高新区特殊的成长环境。

2.缓慢的成长速度。原因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从产业的特点上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技术开发难、生产周期长、经营风险大、起步的经济性差,而且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制约。从市场背景上看,由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相对滞后的市场环境,农业高新技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信息不对称,农民不仅经济水平低,而且文化素质差,即使有科技意识的冲动,但需求行动也非常谨慎。因此,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开拓,必须走示范创新之路,这无疑会加长企业市场开拓周期。再从企业本身来看,由于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起步晚、数量少、规模小,制度发育不全,管理水平低,企业缺乏支撑成长的精神、行动、外力、文化和环境。

3.多重的成长阻力。由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受生命体成长和企业技术经济成长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生命体成长和企业成长的多重上限约束。诸如生命体生长的自然规律、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规律、高技术产品供求规律、成长的经济规律和管理规律制约。在企业中多重的成长阻力具体表现在:强烈的自然环境影响、超常的高技术风险、明显的产出技术约束、有限的人力资源、不足的资本成长、低迷的市场需求、缺失的企业战略、下降的企业灵活性、无为的管理控制力、不清的产权制度、不明的产业政策等障碍。

4.质朴的成长源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动态非线性巨系统,它的成长过程是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相结合的过程,如果成长没有改变企业各种资源的生产效率,而仅仅是生产数量或企业规模的扩大,那么这种成长就纯属肥胖,甚至有些部分还属于早期肿瘤。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是在核心成长力作用下的增值和质变过程。企业的生存、成长与企业的大小即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源泉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新技术所引发的企业规模成长;二是资本扩张所导致的企业组织和制度变迁;三是科学管理所产生的企业内部未利用资源的有效配置;四是业务扩展所形成的多元化成长经营。学者们公认:规模经济、制度经济、资源经济、多元化经济是企业成长的经济特质。通俗的经济理论解读了质朴的成长源泉。

5.无限的成长潜力。从农业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农业高新技术不仅代表着农业科技发展的潮流,也引领着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虽然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示范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是,人类从来没有因艰难而放弃对农业科技进步的追求。层出不穷的农业高新技术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动力,由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无限性,会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成长空间。

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基因

生命信息论告诉我们:信息是生命遗传变异的本质。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及其随后对其作用机理的了解,使人们对生命的信息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人们认识到,生命的诸多现象都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关。DNA恰好具有两种作用:作为生物信息的载体,一方面,它包含有关于生命结构的基本描述,它的表达产生出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另一方面,作为基因复制的模板,它可以产生出一份与自己完全相同的拷贝,传递给下一代。过去人们谈论生命本质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于生命“活性”根源,强调生命体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因为是这种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导致了生命活性的表现。然而,如果没有信息的指导,生命的代谢很快就会停止。例如不同的生物体可能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代谢,但每种生物都能有序地产生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物质。牛吃青草产的是牛奶,羊吃青草产的是羊奶,绝不会发生牛产羊奶或羊产牛奶的事情,除非人们对牛或羊作遗传工程上的处理。为什么会这样呢?遗传密码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这是由不同生物所含遗传信息不同所导致的结果。因此,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并没有本质的差异,都是由物质、能量、信息构成,物质、能量决定了生命体的活性、成长性,而信息决定了生命体的目的性、结果性。

在多姿多彩的企业世界内,成功的企业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企业跟生命体一样,也有生命周期,但企业的成长绝非与生命体完全雷同。小企业的成长会典型地呈现出一个弱势企业的成长路径——先是“寄生”于大企业,随后与大企业“共生”,最后超越“寄生”与“共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经营天地。对于弱小企业来说,经营的每一步都遭遇到成长上限,为了延续生命,不得不在依附中集聚实力,在弱小中暗自长大,直到水到渠成的那一天。大企业的成长看似容易,实则艰难。说它容易,是因为它已积累了成长的本钱;说它艰难,是因为它易患大企业病,如注重于形式,拘泥于传统,高傲自大,闭关自守,创新精神减退,灵活性丧失,应变力下降等。正如美国管理学大师爱迪思研究,随着企业的长大,企业的灵活性在下降,而可控性在增强,这一情形就像成年人没有婴儿那么灵活,但可控性要比婴儿强。尽管大企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但同样它必须建立在企业生命平台的基础上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也不例外,它是一个具有特殊成长环境、多重成长阻力、成长相对缓慢、成长潜力巨大的动态非线性巨系统,它的成长过程受生命体成长和企业技术经济成长规律的双重作用,是一个由小长大,由弱变强,由低级到高级、由无序到有序、由量变到质变的价值积累和素质飞跃过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本质是以生命环境为基础,以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经营管理为手段,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的生命成长系统。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遗传密码、成长基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不仅是对企业生命的延续,更是对企业生命的超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不仅是企业生命状态的变更,更是企业生命质量的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是在创业、成长、成功、快乐、竞争、矛盾、磨练、烦恼、痛苦、危机、失败中获得新生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动力在不同的企业成长阶段。也许是技术创新、知识的累积、资源的整合、有效的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的扩张、联合兼并、上市融资;也许是经营管理的提升、组织结构的变更、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但大多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生命基因就是它不同阶段的核心成长力——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

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识别 篇4

进入21世纪, 世界人口持续快速增长、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物质投入放缓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掀起了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农业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也成为当代世界尤其是农业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农业科技企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杜邦先锋公司、先正达公司和孟山都公司是世界上位居前三位的农业科技企业。杜邦先锋公司在全球种业的市场占有率达43%以上, 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 其玉米种子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超过20%;先正达公司在2007年的全球销售额超过92亿美元;作为全球农业技术的领先者, 孟山都公司的生物技术产品占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的90%以上。这些农业科技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 利用其科技经济实力和先发优势, 掌握农业高科技的制高点, 形成了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在转基因作物种植上, 美国种植面积最大, 2006年, 美国转基因品种中大豆占89%, 棉花占83%, 玉米占61%。2005年, 世界十强种业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种子经营额的44%, 全球15家棉花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棉花进出口贸易额的85%-90% (黄纲, 2006) 。

在中国, 未来10到20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农业科技企业是农业发展的先锋, 是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但是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所固有的高风险性以及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 难以发挥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彭林魁, 2005, 顾丽敏和安同良, 2002) 。因此, 开展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切, 而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研究问题是:在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时, 面临哪些主要的风险因素?

2 研究设计

2.1 指标设计

根据李晓峰 (2005) 的48因素风险指标体系, 本文剔除了与农业科技企业不符合的因素指标, 增加、修改了部分指标, 构建了10大类风险因素 (政策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生产因素、财务因素、营销因素、管理因素和人力资源因素) 的43个子因素。

第一, 将“政策因素”中的子因素分别归为“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 剔除了“知识产权保护”。因为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公共物品”性质, 除工业生产资料产品、动植物良种和某些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可以形成专利技术外, 其它农业技术都是在大田操作, 消费上、应用上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很容易也很快被无偿采用和模仿。

第二, 增加了“自然因素”的两个子因素, 即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和农业生产的区域性。与其他企业的生产相比, 农业生产具有双重性:除了人类有目的的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 农业生产是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自然生产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使得农业生产经营要经受一种特殊的基本风险, 即自然风险。农业技术作用的对象是生物有机体, 有机体生长受土壤、气候、地域、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非常明显, 具有生命周期性和地域差异性。同时, 农业技术应用也会受到地域限制, 新产品能否具有稳定的性状, 能否尽可能地满足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 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 “技术因素”中增加了“研究周期”子因素。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 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有较长的周期性。较长的研究周期会增加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

第四, 将“市场因素”和“管理因素”调整为“市场因素”、“营销因素”、“管理因素”和“人力资源因素”。在“人力资源因素”中增加了“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和“人力资源的素质”子因素。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 重研究轻开发的弊端, 造成了其研发实践能力较差, 难以满足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科研人才的缺乏, 必然会造成技术创新项目实施过程阻力较大, 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 提高技术创新的投资成本。

对各个指标的评分采用0至10分, 标准为:无影响者评0分;影响作用弱者评分 (0, 3];影响作用一般者评分 (3, 6];影响作用明显者评分 (6, 8];影响作用突出者评分 (8, 10]。

2.2 量表的修正及发展

本文的初始量表和指标是在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得出的, 为了避免量表及其指标出现遗漏和个人理解偏颇, 需要针对量表和研究目的进行预试和访谈, 进一步增加模型及调研量表的合理性。

首先, 邀请了本专业的硕士、博士同学进行预试, 精炼了每个题项的提问方式, 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便于受试者准确理解问题的含义。在此基础上, 对4位高校的专家和4位农业科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征求修改意见。他们从各自专业领域和实践经验对初始量表提出了修改建议。综合这些建议, 本文修改了部分题项的表达方式。最后, 根据简练原则, 形成了正式调研问卷。

2.3 数据收集及初步处理

研究对象的选择:为了获得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调研数据, 本文从广东省农业企业中选择了研究对象。由于目前国家及广东省没有对农业科技企业有统一的认定标准, 所以在选择调研对象时, 本文借鉴了有关农业科技企业的标准和条件, 以及广东省的《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管理办法》 (2003年1月) , 确定了选择农业科技企业的标准:即企业的技术领域或产品范围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安全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村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种子种苗技术等;企业每年用于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经费, 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3%以上;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应占30%以上。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采用了函寄、面访、留置问卷等方式。为了增加问卷回收率, 联系了有关企业的主管部门, 请他们协作联系企业的管理者等相关人员, 在征得同意后, 调研人员再将问卷送到其手中。为了保障问卷调查的可靠性, 在问卷上声明本次问卷调查为自由调查方式, 填写结果仅用于学术研究, 并负责保密。主管部门领导的协助, 大大提高了有关参与调研的积极性, 本次调研共发送问卷150份, 回收92份, 回收率为61.3%。

问卷的整理:问卷回收后, 首先对问卷进行了检查, 删除了20份数据缺失过多或有明显逻辑错误的问卷, 最终获得有效问卷72份。然后, 将问卷编码录入数据库中。最后, 对部分缺失数据, 用平均值替代。

3 实证结果

3.1 量表的信度分析

量表的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如果多次重复测量的结果都接近, 则可以认为测量的信度很高。本研究以Cronbach α系数作为判断标准, 根据其内部结构的一致性程度, 对量表整体和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 即调查表中的问题之间是否测量的是同一个概念。用SPSS13.0计算得到相关的Cronbach α系数, 过程维—风险维评价表和风险因素指标表的Cronbach α分别为0.957和0.964。根据多数学者的观点, 任何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9以上, 则该量表的信度甚佳。所以, 检验结果说明量表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3.2 风险识别

风险因素的评价结果见表1。从表中看出, 除了企业生产规模、新产品对现有设备与工艺的调整、引进设备工艺困难程度、竞争对手实力和竞争对手数量子因素外, 其余因素平均得分都在7分以上。部分因素“技术先进程度、科研人员实力、新产品质量性能、企业资金实力、企业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的素质和企业家素质”平均得分在8分以上。从t检验结果看, “竞争对手数量”的得分无异于6分, 表明该因素对技术创新只有一般影响, 其余因素都有明显或突出影响。

注:a:t检验值为双侧检验值。原假设为H0:μ=μ0, 备择假设H1:μ≠μ0。括号内为检验时的μ0。*、**、***分别为0.10、0.05和0.01水平上显著。

政策因素中, 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制约程度、以及产业政策或法律的影响程度的平均得分都在7分以上, 统计结果显示, 两个得分显著高于6分。进一步的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 两个指标的平均得分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两个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所以, 对农业科技企业而言, 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对创新项目的支持程度、产业政策的政策导向和法律的有关最新规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十分重要。

经济因素中, 宏观经济形势变动、以及引进技术或进口产品的冲击程度平均得分都在7分以上, 统计结果显示, 两个得分显著高于6分。进一步的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 两个子因素的平均得分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两个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所以, 在技术创新的中, 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发展, 以及国际相关技术和产品先进程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较为突出。

在自然因素方面, “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和“农业生产的区域性”两个子因素方面有着明显影响。并且进一步的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 “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的平均得分7.79分在统计上显著高于“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的7.07分。这说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以及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在技术创新整个过程中都有一定影响。

技术因素中, 技术先进程度和科研人员实力的平均得分高于8分, 技术复杂性和难度等指标得分也在7分以上。统计结果显示, 科研人员实力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8分, 技术先进程度无异于8分, 其他子因素显著高于6分。可以看出, 在技术因素方面, 对技术创新影响最大的是科研人员实力, 其次是技术先进程度。所以, 农业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 科研人员实力和技术先进程度的影响较大。

生产因素中, 新产品质量性能的平均得分为8分, 新产品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的在7分以上, 企业生产规模、新产品对现有设备与工艺的调整和引进设备工艺困难程度的在6分以上。统计结果显示, 新产品质量性能的得分无异于8分, 其他子因素显著高于6分。说明这些子因素对技术创新都有明显影响。进一步的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 “新产品质量性能”、“新产品生产成本”和“新产品生产周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子因素。可以看出, 在生产因素中, 这三个子因素对技术创新有最重要的影响。

财务因素中, 企业资金实力的得分高于8分, 其他子因素均高于7分。统计结果显示, 企业资金实力无异于8分, 其他子因素均显著高于6分。进一步的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 企业资金实力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子因素。可以看出, 在财务因素中, 企业的资金实力的影响最为重要。

市场因素中, 竞争对手实力和竞争对手数量的得分小于7分, 潜在市场容量大小、农户和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消费者需求变动和企业的信誉与知名度的得分均高于7分。统计结果显示, 除了竞争对手数量的得分无异于6分外, 其余子因素的均显著高于6分。进一步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潜在市场容量大小”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子因素, “农户和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其他指标。说明在市场因素中, 对技术创新影响最大的是潜在市场容量大小和农户、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所以, 农业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 市场容量大小和农户、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有较大影响。

营销因素中, 企业营销能力的得分高于8分, 企业的信誉与知名度和新产品价格高于7分。统计结果显示, 企业营销能力的得分无异于8分, 但是显著高于“企业的信誉与知名度”和“新产品价格”的得分。说明营销因素中, 企业的营销能力对技术创新影响最大。

管理因素中, 企业内外部协调能力、了解市场信息的准确程度、项目管理者素质、风险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和高层支持力度都在7分以上, 统计结果显示, 这些子因素都显著高于6分, 并且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这些子因素在管理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影响。所以, 在技术创新的整个阶段, 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不容忽视。

人力资源因素中, 人力资源的素质、企业家素质的得分高于8分, 技术开发人员的待遇和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高于7分。统计结果显示, 企业家素质得分显著高于8分, 人力资源的素质无异于8分, 而技术开发人员的待遇和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显著高于6分。进一步统计结果显示, 人力资源的素质和企业家素质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子因素。说明在人力资源中, 人力资源和企业家的素质的影响最重要。综上所述, 上述风险因素对技术创新都有显著影响, 但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由此回答了本文提出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活动, 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言有较强的地域性、极大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较长的创新周期。通过对广东省农业科技企业的调研, 本文得到结论:政策因素、技术因素等10类风险因素对技术创新的显著影响, 并且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

根据实证结论, 本文认为农业科技企业需要具备多种知识和能力来防范在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风险。

(1) 应该做好信息情报收集工作、具备快速应变能力, 防范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和引进技术或进口产品的冲击带来风险。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发展, 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对技术创新阶段进行合理布局, 合理调整技术创新活动, 尽可能使企业技术创新的生产阶段和市场阶段处于宏观经济发展的繁荣期。其次, 要准确把握国际相关技术和产品先进程度, 在技术创新上要有一定的先进性。

(2) 根据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来降低风险。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可以采用自主创新方式;对于经济实力一般的中小型企业, 采用合作创新方式;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小企业, 采用模仿创新方式。

(3) 提高企业内外部协调能力、相关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素质, 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尤其是企业一定要从“质”上提高人员的水平, 注重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培养, 注重培养企业家良好的市场意识和强烈的创新精神。

(4) 农业科技企业应该具备有较高素质的科研人员、把握产品和技术的先进性, 降低在研究开发阶段技术创新失败的比率;做好新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 增强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市场预测能力和企业营销能力, 完成新产品的市场销售。

摘要: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活动。为了对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构建了10大类43个风险因素指标, 通过对广东省农业科技企业的调研, 运用t统计检验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10类风险因素对技术创新都有影响, 但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识别

参考文献

[1]彭林魁.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06

[2]顾丽敏, 安同良.WTO框架下中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J].经济纵横, 2002 (10) :41-44.

[3]黄钢.农业科技企业价值链创新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08.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篇5

企业与项目应按照创新基金申请须知的要求准备材料,包括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意见与名单;然后把这些材料送交推荐单位,由推荐单位填写推荐意见;最后按要求装订成册,邮寄到创新基金管理中心。

问:申请创新基金的项目应该具备什么基本条件?

答:申请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较高,创新性较强,技术水平至少处于国内领先。

(2)必须是以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和盈利为目的,产品或服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望形成新兴产业。

(3)创新基金本年度重点支持范围是《2008年度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中所列的项目。

问:申请创新基金的企业应该具备什么基本条件?

答:申请创新基金的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

(1)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申请支持的项目必须在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规定的范围内。

(3)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

(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高新技术详见重点说明)。

(5)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营业收入的5%。当年注册的新办企业不受此款限制。

(6)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问:企业申报创新基金前首先应学习那些文件?

答:企业要学习以下文件,并按规定执行:

《2008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申请须知》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工作规范》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工作规范》

《2008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家评审工作规范》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服务机构工作指引》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专家评审工作规范》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合同签订和管理工作规范》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

问:申请创新基金的企业如何正确使用年度指南?

答:科技部为了发布创新基金支持各领域的年度重点,每年度编制指南。企业在申请创新基金前,应首先认真阅读这本指南:

(1)首先应认真阅读指南的前言,明确本年度创新基金指南编写的原则、年度支持的重点方向等重要内容。

(2)根据本年度申请须知规定,未列入本年度指南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支持。企业在申报项目前,应明确了解该项目是否属于本年度支持的范围。

(3)明确申请项目是否属于当年度创新基金不支持的项目(注意各领域小前言或相关条目中黑体字注释),如果是属于不支持的项目,则不要申报。

(4)明确申请项目是否属于当年度创新基金专题评审的项目,符合条件的项目应按照规定时间申报(以收到项目申请材料的邮戳日期为准)。具体受理时间关注国家网站或省里网站。

(5)明确是否为限定申请“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项目(在项目具体条款后括号中标明)。

问: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申请创新基金应注意什么?

答: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申请创新基金时要注意:

(1)首先要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申请创新基金时必须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应报送转制后企业的财务报表(注册不满一年的企业要附验资报告),不再报原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问:创新基金对企业申请项目数额有何规定?

答: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申请须知》的规定:

1、在同一年度内,同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指一项技术或产品)。企业要特别注意,申报时不要将几个项目组合在一起申报。

2、经受理审查确定为不受理的项目,修改补充后可在当年受理截止期(详见指南或申请须知)前再申请一次;经立项审查确定为不立项的项目,当年不得再次申请,申请企业也不能再申请其它项目。

3、已获得创新基金支持的企业,必须在已立项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新项目。验收基本合格的项目,承担企业当年不得申请新项目;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承担企业原则上三年内不得申请新项目。

问:创新基金有几种支持方式?

答:创新基金有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详见本年度申请须知)和资本金注入三种支持方式。企业应在详细明确创新基金有关规定后,根据其项目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支持方式。

问:如何理解“项目起始时间”、“项目计划完成时间”和“本执行期内计划投资额”?

答: “项目起始时间”是指本项目申请基金支持的时间,即企业提出申请的时间,此时间应与申请书封面的填报日期一致。例如2008年5月提出申请,其项目起始时间为2008年5月,申请书封面的填报日期也为2008年5月。

“计划完成时间”是指基金支持该项目的完成时间。也是 “可行性研究报告总论”中所列项目各项目标达到验收的时间。申请无偿资助的项目,计划完成时间只能为项目申请时间后的24个月。例如2008年5月提出申请,项目计划完成时间为2010年5月,项目计划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均按此时间点进行测算。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其项目计划完成时间为项目申请时间后的12个月至36个月间。

问:推荐单位的职责是什么?

答:推荐单位具有以下职责:

(1)负责培训所辖地区或本部门所属企业,使其熟悉申请创新基金的有关规定。

(2)调查、了解所辖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及相关项目的情况,并有计划的组织企业申报。

(3)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

形式审查:根据创新基金的规定,审查企业申报的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完整。申请项目是否符合创新基金文件规定(如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是否在支持范围内等等)

内容审查:申报文件中数据是否正确、合理。

问:申请创新基金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何要求?

答: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申报当年成立的企业,应报送注册验资报告及其附件、申请前一个月的财务报表(不要求审计),财务报表各页须加盖申请企业的印章。

(2)申报当年前一年度成立的企业,应报送申报前一年度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和相应的审计报告,以及申报当年申请前一个月的财务报表(不要求审计),所有财务报表各页必须加盖申请企业的印章,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必须加盖审计机构印章。

(3)申报当年前一年度之前成立的企业,应报送申报前两个年度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和相应的审计报告,以及申报当年申请前一个月的财务报表(不要求审计),所有财务报表各页必须加盖申报企业的印章,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必须加盖审计机构印章。

(4)上述申请前一个月的财务报表的会计期间应当是从年初(1月1日)至申请前一个月的月末,具体是指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应当是当年1月1日的财务数据,而不是某月月初的财务数据。

(5)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要求五份中至少有一份原件,其它可以是复印件。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印鉴要清晰。

(6)企业在报送的财务报表上不得做任何涂改,如发现有涂改问题,将视该报表无效。

问:在项目填报中,可以将WORD中的内容直接复制到网络系统中吗?

答:在项目填报过程中,最好不要将word文档的内容直接复制进去,word文件中许多格式由于浏览器不能解析会造成大量乱码;因此,请将word中的内容通过记事本(notepad)转换后,再拷贝进入申报系统。

问:申报材料中的图、表、公式、特殊字符等怎么进行输入?

答:申报材料中的图、表、公式、特殊字符等的输入,请整体转换为图片后进行插入;如果插入图片时显示超时错误,请在您的IE—工具—internet选项中,删除cookies、删除文件以及清除临时文件即可。

问:企业可以打印申报材料么?

答:可以。不过为了保证打印版和电子版信息一致性,企业只能打印申报信息核对版,正式申报版由服务机构打印。

问:服务机构如何退回企业注册信息?

答:企业注册信息已经发送到服务机构,服务机构还没有将其提交时,服务机构可进入“企业注册认证”栏目,点击相应企业名称,在“认证结论”处,选择“不符合要求,中止注册”,并发送。企业信息返回到初始状态,需重新进行注册流程。

问:服务机构在处理“企业信息管理”中删除未认证的注册企业,与“中止认证”发回企业,有何不同?

答:服务机构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删除未认证的注册企业,是将该企业的信息删除,但企业帐户和密码依然有效,企业需重新进行注册信息的填写;“中止认证”发回企业,是将企业信息返回到初始状态,企业可自主更改注册信息和服务机构。

问:企业注册后,没有提交服务机构,再次进入系统为什么找不到对应的服务机构?

答:用企业的用户名和密码第一次进入在线系统的“修改注册信息表”,所在区域默认为“北京市”。同样,在未提交服务机构前,进入“修改注册信息表”后,所在区域都是“北京市”,企业注意选择。

问:注册后,用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为什么“申报新项目”和“申报项目维护”灰色显示且不能操作

答:这个现象表示服务机构已经接收到企业的注册信息,正在处理中,尚未初级激活。在服务机构初级激活后,企业即可操作该项。

问:为什么不能填入日期?

答:在线系统的日期输入是由在线申报系统的“日期控件”完成。点击需要输入日期的方框,会弹出一个日期的小窗口,在其中选择确定的日期即可(一定要精确到天)

问:营业执照副本可以吗?

答:所要求提交的注册资料(如:营业执照)正、副本均可

法人变更,是不是需要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

法人变更,营业执照肯定要用变更后的。股东变更,需要附加股东会决议。

问:如何变更企业注册信息?

答:变更企业信息分以下情况处理:

1.在企业尚未递交到服务机构前,企业信息可以用企业的用户名和密码直接登陆修改。

2.企业已经递交到服务机构,在服务机构尚未递交到基金管理中心前,企业信息变更需即时联系服务机构,让服务机构进行修改。

3.如果服务机构已经对企业初级激活,并已提交到了基金管理中心,企业需等待最终激活。最终激活后企业的“修改信息表”栏目再次被激活,企业可以用“修改信息表”功能来重新修改企业注册信息,然后,将更改的注册信息再次打印,递交服务机构再次认证,并激活,再将注册材料再次邮寄到基金管理中心。

问:股份制企业,自然人股东过多,在填写申请材料时空间不够,怎么办?

答:可以选择部分股本大的股东填写,其余可以省略。

问:在填写基本财务数据时,出现了NULL错误,怎么办?

答:在填入数据的时候不要将数据中的逗号“,”写入。

问:为什么在线填写生成PDF后出现较多空行出来?

答:这是由于在线系统不能识别word文档中的特殊格式造成的,解决办法可以将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记事本中,消除word格式标志,再从记事本复制粘贴到在线系统中。

问:填了初始化项目,结果维护的时候企业基本信息还是空的?

答:项目初始化是对项目的数据格式初始化,如果企业基本信息为空,请在“申请项目维护”中“企业概况”栏目重新填写

问:服务机构打印的项目材料封面上有些有推荐单位名称,而有些又没有,怎么回事

答:项目在服务机构认证过程中选择推荐单位后,打印的PDF文件就会出现推荐单位名称

问:如何让图片不超出边框

答:请将图片的宽度不要超过600象素即可

问:如何在离线系统中粘贴图片和表格?

答:目前离线系统尚不支持插入图片和表格,请于在线系统中插入图片和表格

问:项目提交给服务机构以后还能修改吗?

答:在线系统采用交互式修改,企业在递交到服务机构后,可以对项目进行修改,同时,服务机构也可以帮助企业对申报材料进行修订。但是,在服务机构对企业的附件进行认证并提交到推荐单位后,企业和服务机构均不能修改项目申报资料。如有需要修改的,在推荐单位递交到管理中心前,可由推荐单位返回服务机构

问:为什么将文档粘贴进网报系统的时候会出现很多乱码?

答:在线申报系统不能识别word文档中的特殊字符造成的,请用记事本转换(将word中的内容复制粘贴到记事本,再由记事本复制粘贴到在线申报系统)

问: “打印项目信息”的时候说“生成PDF文件失败”

答:请检查

1、填写的内容是否有不规范的格式,建议采用将word文档的资料复制粘贴涛记事本中,再从记事本中复制粘贴到在线申报系统中。

2、图片过大。剪切图片到合适大小重新插入。

3、填写的信息不完整。

4、是否用复制粘贴的方式直接插入过图片。

问:填写某些数字化摘要时为什么后面的内容会覆盖前面的内容?

答:一般来说,出现这个问题,先把已经填写的复制到记事本中,备用,再把已填入的记录删除,然后按照以下顺序重新粘贴进入在线系统:

1、填入索引信息,保存。

2、进入数字化摘要,一次性填完所有内容,保存。

3、返回,保存。

4、输入下一条记录。

在填写数字化摘要时出现:Function Module 数据库模块, Program Module hibernate组件(db.jar), Error Description 数据库操作出错 add PrjAttach Object error

主要是因为数字化摘要中的数字太多,超出了限制,请摘要内容,重新输入

问:申报材料中的特殊公式怎么填到网报系统?

答:如果申报材料中有较多的特殊公式,再填入申报系统时可考虑以下办法:

1、将公式转化为小图片,说明清楚,插入到在线系统。

2、如果该章节论述的内容不多,可以考虑将该章节内容全部转换成图片,直接插入。

问:表格该如何转换成图片?

答:表格转换成图片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在word里复制表格,粘贴到绘图软件(比如画笔)中,保存为图片文件。也可以用“屏幕抓图程序”抓图。也可以在EXCEL里制作表格,按shift键,在“编辑”菜单里复制成图片,粘贴到绘图软件保存。

问:如何插入图片?

答:在可视化编辑状态,点插入图片按钮,然后在弹出的图像属性窗口中点“浏览服务器”,点“浏览”按钮浏览本地图片,输入图片的文字描述(中间不要有空格),点“确定”。

问:点插入图片按钮,出现错误提示怎么办?

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有可能是网络速度慢造成,也有可能是由于防火墙造成的。请关闭公司局域网防火墙,XP系统需要同时关闭内置防火墙。采用win2000或XP,不要用win98,采用IE6.0。关闭“上网助手”之类的软件。

问:数字化摘要怎么保存不了?

答:一般是由于字数超过限制(50字,包括标点),或者格式不正确,比如日期中带汉字,数字中含逗号,汉字造成的。

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辨析 篇6

我国目前经济飞速发展,会计改革正在进行中,对于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研究具有实际目的与意义。对于是否建立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问题,目前,会计理论界正在探讨之中,绝大多数人认为,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根据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我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制定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实行专业化核算,还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也十分赞同这种观点。对于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研究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学界也进行了界定,具体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不尽相同,为该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首先从所规范的具体目标、适用范围、可操作性的强弱以及在会计规范中的层次四个方面,可以系统地分析并研究出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笔者认为,虽然新《企业会计制度》中包含了許多会计准则的内容,但二者仍是有区别的,会计准则在会计规范中的层次要高于会计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可操作性较差,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会计制度的稳定性较差,可操作性较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其次,我们对新旧会计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得知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原因,即我国多数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与会计制度相关的制度缺乏灵活性,由此而形成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局面,所以,制定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完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研究。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从辨证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与任何事物一样,既有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也有其变迁的理论动因与现实动因。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们要对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历史进行回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农业会计制度以及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逐渐规范。“萌芽阶段的农业会计制度”是与一般会计制度交织在一起的,并未形成独立的内容体系,也未出现“农业会计制度”的专门术语;“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农业会计制度”虽然没有制定颁布专业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但由于此时全国已经建立许多国有农场,而且此时在全国经济建设中,农业生产的地位举足轻重,农业合作社经济发展很快,所以在这一时期,财政部于1950年制定、发布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1961年11月又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示范会计制度》,1962年2月党中央有发出了《关于改变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在“农业会计制度的逐渐规范”阶段,我国已经于1992年1 2月22日制定颁布了专门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用于对农业活动会计核算进行规范。

有关中外会计制度比较研究。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进行,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也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制度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对于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运行现状与问题,大部分还是要通过案例分析来获得结论。首先我们要分析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运行现状,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系统地研究重建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包括农业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完全适用性以及1992年所颁布《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滞后性。

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研究。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性质、设计对象与任务、影响因素、设计原则都是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具体思路可以很广泛,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以及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企业具有其相应性质特点。最后,从会计假定、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也可以对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进行研究,并相应完善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保障措施。

(作者单位:长春市房产委托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篇7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0世纪初期,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其定义为“企业家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后经过新熊彼特主义, 20世纪80年代技术创新理论发展到实用性、综合性、系统性的阶段, 开始对创新问题中的协同性进行研究, 分析、归纳自熊彼特以来的各种创新理论, 提出了准确的创新定义。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国家基金会的专题报告中, 将企业的创新行为、技术创新的实现、R&D系统等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社会生产中, 提出了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国内关于技术创新绩效概念的研究, 是由清华大学的高建[1]在《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有关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官建成等[2]通过回归分析法, 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12个变量, 归纳出的主要因素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相关产业的政策、对创新作用的认同、与相关机构的技术合作、工作人员素质、外资引进情况、创新策略等。张晓芳[3]采用BP神经网络法, 并以福建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对其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时, 将评价指标分为技术创新研发绩效指标、技术创新商业绩效指标、技术创新管理绩效指标等3个一级指标, 14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

综上所述, 国内外关于企业技术创新与创新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针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且研究仅停留在绩效管理层面[4], 难以从理论上指导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管理工作。笔者选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 对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定量分析, 为提高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2 基于熵值法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2.1 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熵是信息论中测定不确定性的量, 信息量越大, 不确定性就越小, 熵也越小。反之, 信息量越小, 不确定性就越大, 熵也越大。熵值法就是用指标熵值来确定权重[5]。一般地, 将评价对象集记为{Ai} (i=1, 2, …, m) , 将评价指标集记为{Xj} (j=1, 2, …, n) , 用xij表示第i个方案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熵值法的基本计算步骤:

1) 对xij进行正向化处理, 求出第j个指标的第i个方案所占的比例pij:

2) 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3) 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gj:gj=1-ej (j=1, 2, …, n) ;

4) 计算第j个指标的权重wj:。

2.2 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数列所构成的曲线与标准 (理想) 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接近程度, 曲线越接近, 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 反之就越小。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由其自身与标准对象的接近次序决定[6], 其计算过程如下。

1) 设比较序列:

2) 选取每个指标的最佳值x0 (k) , 组成参考序:X0=[x0 (1) , x0 (2) , …, x0 (n) ];

3) 各数据序列无量纲化处理:

4) 计算差序列:△i (k) =|x'0 (k) -x'i (k) |, △i=[△i (1) , △i (2) , …, △i (n) ], i=1, 2, …, m;

5) 计算极大差M与极小差m:M=max max△i (k) , m=min min△i (k) ;

6)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ε∈ (0, 1) , k=1, 2, …, n;i=1, 2, …, m;

7) 计算加权灰色关联度:。

通过公式求出加权关联度[7], 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 从而得出评价对象的优劣情况。

3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农业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文章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分别基于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分析这三个因素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技术创新投入要素是指投入到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金、设备、技术等所有东西, 它是技术创新产出的基础。近年来,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已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但相比其他行业, 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收益还不是很高。技术创新管理是指企业为提高技术创新收益, 控制和协调技术创新因素的行为。现阶段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和重视力度普遍不高, 对于农业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管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在分析和讨论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过程中, 对于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创新产出是指具体的专利技术、新的工艺或者新的产品以及新产品的销售情况等。技术创新产出是评价技术创新绩效的一项关键指标, 能够有效地反应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4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 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技术创新投入绩效指标、技术创新管理绩效指标、技术创新产出绩效指标3个部分组成, 同时将这3部分指标进行细化, 又可以将创新绩效指标具体划分为18个指标。这3部分相结合就构成了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见图1。

5 实例分析

选取能够代表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整体水平的5家农业企业进行分析, 分别为乐姆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傲龙农业有限公司、龙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远方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分别以A、B、C、D、E代替) 。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图1的18项指标给这5个企业进行打分, 结果汇总见表1。通过计算加权灰色关联度对这5家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找出技术创新绩效相对较高的企业。通过分析权重, 对这18个影响因素进行排序, 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出相应的对策。

根据表1的数据, 参照熵权值算法, 得各指标权重为:w= (0.110, 0.087, 0.024, 0.051, 0.055, 0.154, 0.051, 0.036, 0.028, 0.032, 0.036, 0.051, 0.017, 0.055, 0.055, 0.042, 0.051, 0.067) 。

由表1得出各指标的最佳值作为参考数列:X0=[10, 10, 9, 10, 10, 10, 9, 9, 8, 9, 9, 9, 8, 9, 10, 10, 9, 9]。对表1各指标数据进行规范处理后, 求得各指标与参考数列各最佳值的关联系数r0i (k) (i=1, 2, …, 5;k=1, 2, …, 18) , 再由公式计算这5个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绩效的灰色关联度为:R0i= (0.667 2, 0.558 9, 0.715 2, 0.544 3, 0.527 7) , 从结果分析可知, C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相比其他企业较高。

通过加权灰色关联度可以求出C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相对其他4家农业企业较高, 这与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因此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对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权重求出指标的贡献率大小。分析可知, 对于这5家农业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中的技术研发经费比率、技术研发设备投入率的贡献率和产学研合作水平的贡献率较大;技术创新管理绩效指标中的创新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和创新机制完善率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在技术创新产出绩效指标中的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的贡献率相对较大。通过计算得出准则层中, 技术创新投入权重为0.481, 技术创新管理的权重为0.234, 技术创新产出的权重为0.287。从中不难看出, 近年来农业企业已努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 但对技术创新管理的作用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 技术创新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 从总体上来说, 这5家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还不是很高, 技术创新产出有待进一步提高。

6 结论与建议

文章通过构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5家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排序, 得出这5家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总体水平, 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和相应权重, 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为提高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提供一些思路。

1) 提高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识, 树立技术创新理念。技术创新理念关系到农业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 同时关系到技术创新投入、管理以及其他创新指标。因此黑龙江省农业企业要树立一种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关键的创新理念, 谨记技术创新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证。

2) 加大对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企业技术研发经费, 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目前, 先进的研发设备和生产技术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优先占领市场的先决条件, 因此, 要加大农业企业的资金、设备投入, 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加强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建设, 农业企业应克服自身弱点, 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引进机制, 建立适应于农业企业的人才培训机制, 加强与科研机构以及学校的合作, 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技术创新绩效, 从而实现农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3) 提高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企业要谨记即使在资金、技术等其他资源的投入完全相同时, 技术创新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这就是技术创新管理的作用。黑龙江省农业企业应注重管理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确定科学的技术创新战略,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而推动农业企业的顺利发展。农业企业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 相互监督, 相互促进,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 同时完善科研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 提高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决策水平, 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3]张晓芳.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0.

[4]张赤东.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调查:特征、倾向与对策[J].科研管理, 2013, 34 (02) :10-18.

[5]叶义成, 柯丽华, 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

[6]刘思峰, 谢乃明.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篇8

从企业资源观出发,技术创新模式反映了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协调,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所涉及的内部资源在组合、配置方式及其结构上是不同的[7]。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与协调中,研发和营销活动之间的整合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8]。现有研究表明,研发和营销整合程度高低对绩效的影响会受外部条件的影响[9,10]。那么,在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下,农业科技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对绩效的影响有什么差异呢? 或者说,当农业科技企业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时,如何整合企业内部的关键资源,以使创新绩效达到最大化? 因此,本研究探索不同技术创新模式对内部资源整合的要求,着重从实证层面考察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模式如何影响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冀求为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文献回顾与理论解释

1. 1 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7],或者说企业内部各个环节活动之间资源协调与结合的方式与途径[4]。技术创新中涉及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组合、配置方式及其结构上的差异就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11,12,13]。通常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有3种模式: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

在现实条件下,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时,主要是基于自身的资源和技术能力的考虑。人、财、物资源充足且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适合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技术能力不足但资金充裕的企业可以选择合作创新模式,实现与合作主体间的资源共享;而当企业资源和能力都较为欠缺时则可以选择投入较小、对创新能力要求较低的模仿创新模式。这3种创新模式表现出来的创新风险有所不同: 自主创新模式企业独自开发,时间长、不确定性大,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大[14]; 合作创新模式利用外部力量和创新资源,可以分散创新风险,但由于有多个创新主体参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与成本,容易在人员、技术和设备的交互类型以及合作产出的分配方案等方面有分歧,存在一定的合作风险[15,16]; 而模仿创新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率先创新的经验和市场,研发和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但存在融合和二次创新的附加风险[17]。

1. 2 内部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稀缺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资源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18,19,20]。该理论强调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的战略地位,企业利用内部资源“使之产生效益或影响市场供求”[21]。但是单纯拥有资源的企业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必需借助资源整合才可增加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实现企业长期创新绩效的发展[22,23]。整合资源可以加强企业创新系统中创新要素的高效生产与流动,优化创新资源运用的效率[24],并通过各种互补资源之间的复杂互动形成能力[25],最终有利于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绩效。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将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合理地安排在从基础性研究到商业化的各个阶段,以保证具有效率和持续的技术创新。

内部资源整合作为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研究中需要对其进行维度划分[26,27,28]。沿用前人的划分,本研究将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分为信息分享、共同参与、关系协调这3个方面: 信息分享是指企业内部准确、可信、及时分享信息的程度; 共同参与是指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一个职能部门对另外一个职能部门所负责任务的参与程度; 关系协调是指不同部门之间的员工保持有效协作联系的程度。

充分准确的信息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证。整合由不同职能部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极为重要[29]。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是企业创新活动必须重点掌握的,研发部门拥有充分的技术信息,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创新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结合市场信息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30]。有效的市场信息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产品方案和产品应用领域,减少新产品的市场风险,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同时通过技术信息的分享充分了解产品特性,促进营销计划的实施。

在关系协调方面,通过及时的关系协调可以解决企业内部合作的分歧,有助于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有利于团队任务的完成。Swink和Song[31]研究指出,部门分离、目标不一以及文化差异会阻碍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良好的关系协调可以使各部门之间达成一致,增强资源整合的意愿,加快资源的流动和分享,从而产生一股惊人的力量,刺激全新能力的产生[32,33]。

在共同参与方面,Krohmer等[34]证实了在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中企业各部门员工共同参与对绩效的正向影响明显。主导创新过程的人将不仅仅是研发人员,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力和贡献显著增大。富有创造性的各部门员工相互协作、一起开发新点子,可以在收集数据、信息处理、方案结果的评价及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方面产生更多且灵活有效的想法[35]。较高的整合程度会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36,37]。

然而,资源整合和绩效的正向影响关系会受到一些权变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有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同样从整合中获利[9],过度的整合可能对产品创新绩效有负面影响[38]。Leenders和Wierenga[9]提出新产品资源投入水平和企业战略范围都会影响整合的效果。吴家喜和吴贵生[10]证明了产品创新程度不同,企业内部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也不同。有学者通过建立模型证实企业优势资源及其资源整合方式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39]。

1. 3 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下内部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

不同创新模式对企业内部资源的要求不同,因而内部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不一样,所以,在不同创新模式下,内部资源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会存在差异。

自主创新模式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源来源于企业内部,对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要求较高,因此内部资源整合程度越高,可以保证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降低创新风险,从而带来较高的创新绩效[40]。从资源投入和技术能力来说,自主创新模式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要求很高,企业需将大量资金投资于研发,并且需要拥有一支基础研究力量强、有实力的科研队伍。如果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较高,那么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便可以对各类创新资源进行有效地甄选、应用和重组[41]。通过研发和营销部门之间有效的信息流通和信息交流,企业可以利用内部的技术基础实现某种新的核心技术要素,并获得必需的市场环境信息,如原材料的可获得性和顾客的偏好等;部门间的关系协调可以保证创新目标的统一,充分发挥全员的创新能动性,避免因分歧而阻碍创新的进行; 同时,跨部门的协作可以消除组织中的各种边界和障碍,保持组织柔性,同步开发新产品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自主创新企业的创新风险很大,但是通过整合资源,可以在研发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以使创新成果迅速被市场所接受,从而在保证创新效率的同时获得高额利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技术和市场风险,提高了创新绩效。

在合作创新模式中,内部资源整合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战略性地位下降,外部资源的运用和整合在创新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由此带来的创新绩效可能会有所减弱[42]。企业的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外部,企业自身的技术资源投入较少,这可以让企业节约设置专门研发机构的费用,降低研发风险。进行合作创新的企业能够利用资金优势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究的技术、成果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技术、人才、信息等不足的问题,加速企业的技术积累。但由于不同主体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特征不一样,对待创新风险的态度、对创新的收益期望存在差异,因此为保证创新绩效,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和时间来维系与联盟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43]。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水平,并与之建立较完善的合作制度,注重与合作组织成员的交流互动,与其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战略性整合[44]。

模仿创新企业在获得外部技术资源后仍需要投入大量的内部资源对原有的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改进或重新设计,内部资源整合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绩效有较大影响。这种模式可以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可为赶超先进的农业科技企业带来“后发优势”。但是模仿创新不是单纯的购买技术或模仿产品、工艺,而是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45,46]。企业进行模仿创新要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既投入一定的研发力量,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进和开发,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利用市场观察力和预测能力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较好地判断技术商业化的潜力,努力在工艺改进、质量控制、市场 营销等方 面形成自 己的特色[47],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点上,增加商业化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模式需要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投入较多的内部资源,而合作创新更多地关注与合作联盟关系的维系,所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模式下内部资源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会相对较大。

2 数据与调查

2. 1 农业科技企业背景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构思、研究开发、中试( 示范) 、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链条,涉及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等[48,49,50,51]。那么,对农业科技企业而言,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研发与营销资源的投入与整合。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1]。例如在研发方面,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具有较长的研究开发周期、较强的地域性、较强的公共性产品的特性[52]; 在营销方面,需要采用示范推广方式向农户 ( 消费者) 推广新产品 ( 新技术) ,存在技术创新的先进性与农户水平的滞后性的矛盾[53]。农业科技企业具有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但缺乏市场优势,要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实现科技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化,提高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挖掘和提升售后服务能力、销售网络和营销能力、市场研究与开拓能力等[53,54]。技术创新通过加强企业研发、生产、市场等部门的协作,能够提高现有资源和新引进资源的利用率[55]。研发与营销资源整合是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的一部分,也是农业科技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农业科技企业研发和营销资源整合。

2. 2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调研过程历经4个月,以广东、广西、浙江、江苏、福建等各地的农业科技企业为调研对象。为提高调查质量和保证问卷回收率,问卷的发放主要采用直接面访的方式。直接面访是由几名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通过现场发放量表、当场填写、立即收回的方式,调查人员需要介绍问卷的主要信息,对受访者在填写问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回答和解释并及时检查问卷,尽可能确保问卷填写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为企业研发部门、营销部门或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之所以选择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研,是因为他们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整体状况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较熟悉,能较为准确地回答问卷所提出的问题。

本研究共回收323份问卷,剔除包含缺失值的问卷,得到31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7% 。有效问卷是企业与本研究对象一致的农业科技企业,且公司在过去3年内有新产品 ( 新工艺) 的研发,能用于数据分析的问卷。在314个有效样本中,从所属行业看,包括畜牧业、饲料业、种植业等; 从公司成立时间看,76. 8% 的企业成立3年以上; 从企业规模看,51. 3% 是20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 按照企业所有制性质对样本进行分析,民营企业占80% ,国有独资及控股公司占11. 1%, “三资”企业占5. 4% ,集体企业占3. 5% ; 从创新模式看,将近60% 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33. 1% 的企业选取合作创新模式,进行模仿创新的企业只有7. 6% ; 从研发投入看,35. 9% 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投入的比例超过3% ,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反而较大。

2. 3 测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量表均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形式,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7分代表“非常同意”,要求被调查者在1 ~ 7中选出1个符合其公司情况的数字。最终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发和营销整合及企业绩效的量表,第二部分是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技术创新模式、公司总人数、公司成立年数等信息。其中,技术创新模式使用定类尺度,分为3种: 自主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把企业总人数作为企业规模的衡量标准。对测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3 实证分析

3. 1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对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测量模型显示了良好的适配度 ( χ2/ df = 2. 866, GFI =0. 908,NFI = 0. 943,IFI = 0. 962,RFI = 0. 929,CFI= 0. 962,RMSEA = 0. 077) 。

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α系数作为检验标准,用来观察问卷各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经计算,研发和营销整合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 959,企业绩效的Cronbach’sα为0. 847,说明调研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另外,对问卷中每个一阶潜变量的信度分别检验,信息分享量表、关系协调量表、共同参与量表 的Cronbach’sα系数分 别为0. 910,0. 942,0. 910。由于信度系数均大于0. 8,因此,总体上该评价体系的内在信度是比较理想的。

效度检验主要检验各共同因子下各测量变量间的收敛效度以及因子之间的区别效度。用因子分析的载荷值来判断收敛效度,通常认为,因子载荷值越大 ( 通常为0. 5以上) 表示收敛效度越高。由表2可知各个观测变量在相应潜变量上的标准化载荷系数都超过了0. 70,因子载荷T值的区间为11. 658至22. 482,且均在P < 0. 001水平上显著。,3个一阶潜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也都超过了0. 80,因子载荷T值均在P < 0. 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各指标对一阶因子、一阶因子对二阶因子具有较强的解释性。此外,各一阶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 ( AverageVariance Extracted, AVE ) 均大于0. 5, 组合信度( Composite Reliability,CR) 均大于0. 8,说明量表有较充分的收敛效度。进一步评估了潜变量的区分效度,各一阶潜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各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 ( AVE) 的平方根,表明各一阶潜变量 间有足够 的区分度[56]。具体如表3所示。

注: 1) ***表示显著性的概率值小于 0. 001; 2)a表示 Fixed parameter

注: 对角线下方为各潜变量的相关系数,对角线上为 AVE 的平方根

3. 2 因子分析

本研究所使用研发和营销整合问卷的测量变量的公共因子已经确定,分别为信息分享、关系协调和共同参与。对11个测量变量进行KMO检验,结果KMO检验值达到0. 934,并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3 503. 959,其显著性水平 ( sig.值) 达到0. 000,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限定抽取公共因子法进行因子分析时,输入的因子数量为3,通过这3个因子来分析问卷测量变量的效度。这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3. 867% ,说明这3个因子对11个测量变量具有83. 867% 的解释能力。

对农业科技企业绩效变量进行KMO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达到0. 774,并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542. 313,其显著性水平 ( sig.值) 达到0. 000,表明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对农业科技企业绩效进行因子分析时,采用限定抽取公共因子法,输入因子数量为1,结果表明,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8. 696% ,即这个因子包含了这4个测量变量68. 696% 的信息。

3. 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使用AMOS 17. 0软件对研发和营销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结构模型检验,得出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标如表4所示。

可见,研发和营销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结构模型拟合情况比较理想。具体的路径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注: 1) ***表示显著性的概率值小于 0. 001; 2)a表示 Fixed parameter

由整合→企业绩效的估计值是β1= 0. 534、p <0. 01,证明研发和营销整合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表明研发和营销整合程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研发和营销整合程度越低,企业绩效越差。研发和营销整合是企业绩效的提高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研发和营销整合能够将市场信息传达给研发部门,使得企业能够迅速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或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另一方面,研发和营销整合能够将技术信息传达给营销部门,使得企业可以在营销方案中突出核心技术,与现有市场产品进行区分,增加收益,或者营销部门帮助研发部门寻找新技术的应用方法,从而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成本,相对增加企业绩效。

3. 4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方差分析只能分析不同群体对某个 ( 或某类)变量的认知水平差异,对不同变量之间的效应差异分析却无能为力,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弥补方差分析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本研究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来分析不同技术创新模式对研发和营销整合和企业绩效关系影响的差异。温忠麟等[57]指出,有关潜变量的调节效应模型,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如下: 先将分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 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

技术创新模式可分为3类: 自主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和模仿创新模式,对3类样本分别作路径检验,比较路径系数和T值发现,和总样本模型一样,3个分类样本模型中,研发和营销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显著; 同时,从路径系数的差异看,模仿创新模式样本模型中,研发和营销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自主创新模式样本模型,影响最小的是合作创新模式样本模型。但差异是否显著,尚需要进行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分组结构方程分析比较结果如表6所示。表6是分组回归分析无限制模型和限制模型的比较,从表中可知,对模型所有结构方程系数限制为相等后,卡方值改变量的临界比率P = 0. 018 < 0. 05,卡方值改变量显著;再对具体拟合指标作进一步检验,NFI、IFI变动较大 ( △NFI = 0. 10,△IFI = 0. 011) ,即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下研发和营销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模仿创新模式样本模型下研发和营销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 ( β = 0. 625,p < 0. 05) ,自主创新模式 ( β = 0. 593,p < 0. 001) 比合作创新模式 ( β = 0. 389,p < 0. 01) 的影响更为显著。

注: * 表示显著性的概率值小于 0. 05,**表示显著性的概率值小于0. 01,***表示显著性的概率值小于 0. 001

4 研究结论

本文在资源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探讨3种技术创新模式基于内部资源的要求,利用314家农业科技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下内部资源整合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农业科技企业研发和营销整合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并且,在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3种不同模式下,研发和营销整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 当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2种模式时,研发和营销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相对较大,并且显著高于合作创新模式的影响。

研究结论从理论上为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下资源整合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提供了实证证据,证实了自主创新模式和模仿创新模式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研发和营销,此时内部资源整合对技术创新成功较为重要,所以内部资源整合程度高,企业绩效则较高; 在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与合作联盟的关系维持上,而对进行内部创新所需的内部资源整合关注和投入较少,因此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并不大。

本研究对中国农业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还具有如下的实践意义:

第一,研发和营销整合是农业科技企业提高绩效的重要因素。企业在进行创新过程中应关注研发和营销整合,帮助企业提升销售能力、盈利能力等,提高企业绩效。通过研发和营销整合,农业科技企业可以尽快接受市场信息,及时发现农户或消费者需求,促进新产品 ( 新工艺) 的研发生产,增加相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 如农机跨地区作业) ,克服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可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研发和营销部门之间的整合,如规定两部门每隔一段时间把各自掌握到的信息与对方分享交流,并把两部门各自的工作进度和遇到的困难等告知对方,寻求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立各种交流平台,加强两部门工作之间的互动。

第二,基于资源观提供了一个区分3种技术创新模式的视角。不同技术创新模式涉及到的创新资源的组合、配置方式不同,是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可以用来解释它们对内部创新资源要求的区别。农业科技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模式通常要考虑资金、技术能力及企业对市场的领先战略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结合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技术创新模式,继而可根据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创新资源管理。对于较为依赖内部研发活动的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模式,企业应充分重视和加强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并注意人力资源的分配、组织环境的设计,以及创新过程的计划和结构。企业管理者应该运用权变的观点,使创新的性质和组织特征相匹配,以更好地实现创新管理的内部协调。

第三,进行合作创新的企业应更加关注合作伙伴的选择及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研发活动实现对技术能力的获取、传递和整合,以弥补企业内部技术资源不足或者技术资源的结构性缺陷,并与之建立较完善的合作制度,注重与合作组织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和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相互之间的战略性整合。但是,企业外部资源利用与内部研发活动对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绩效的提升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因此,在合作创新这样基于外部资源运用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实施中,仍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以提高其自身的吸收能力和研发成果的实施。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篇9

(一)龙头企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也呈现出增长快、势头猛、后劲足的良好势头。现今,全市共有以加工、专业市场和流通为主带动发展为代表的产业组织269个,其中晋江市本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农业生产示范基地38家,泉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拥有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14家。截至2013年底,42家晋江市级龙头企业实现产值99.85亿元,带动省内外农户28.56万户,带动农民增收14.93亿元。

(二)技术创新现状

近几年来,晋江市越发重视科技创新,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倡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2013年,晋江市共获得了5项科技成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见表1),19项科技成果获泉州市科学技术奖和1项泉州市政府企业创新奖(见下页表2)。

二、晋江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及成因分析

(一)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通过调查,70%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认为进行技术创新的最大瓶颈是资金不足且融资困难。在42家农业龙头企业中,企业研发经费年投入高于500万的只有8家,最高的达到1 600万元,有5家企业年研发投入不足100万,大部分的企业年研发经费投入额少于50万,甚至有部分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为0。

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为2% ,企业方可维持生存,只有占到5%的企业在市场才有竞争力[1]。而通过调查发现,晋江市农业龙头企业中有23家企业研发经费占企业年销售额不足2%,有19家企业不足1%。另一方面,晋江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活动的投入经费强度偏低最高不超过2%。

(二)技术创新人才短缺

截至2013年,晋江市农业企业从业人员共有42 592人,然而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仅1 316人,比例约为3.09%。虽然每个企业平均拥有高级技术人员约31人,但事实上,分布极不均衡。另外,研究员主要为有R&D部门的企业所有,这些企业技术员与总员工人数的平均比例为4.2%。而在晋江全部企业中,总技术员与总员工数的平均比例为2.3%。

(三)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欠缺

在调查中,26%的人认为市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重要动力,25%的人认为企业自发的创新意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20%的人认为主要动力来自竞争对手,19%的人认为社会创新环境和舆论更重要,10%认为政府支持更重要。通过与企业人员的访谈以及资料查询,可以发现晋江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不管是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缺少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四)现存科技管理体制的制约

目前晋江市的科技管理体制被分割为条块状,农业龙头企业与高校、国家科研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被切断,“产、学、研”三者脱节,科技创新研究工作分散、小型为主,研究目标短期化,研究过程粗放化,阻碍了企业创新的转变。

三、推进晋江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技术创新资金来源或预留资金

资金不足是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关于农业龙头企业创新资金的筹集,虽然向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但仍有其他渠道,如建立起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准备金制度,而这些垫底资金可以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农业龙头企业在盈利的情况下,可以预留出一部分资金,根据依据企业的运营实际状态,在一定的幅度内行微调,吸收民间的闲散资金等[2]。

(二)推进人才激励体制建设

首先,应扩大创新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创新人才。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人才的培养。其次,须形成合理、科学的人才流动制度。在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工作正常稳定进行的前提下,改变以往死板、固定的人员岗位设定。

(三)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紧盯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并管理信息。推动晋江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第一,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是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基础。第二,通过培训,提高员工技能,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第三,利用现代的通讯手段,建立网上技术市场。

(四)改变现存科技管理体制,安排信用担保资金

针对目前的科技管理体制被分割为条块状,农业龙头企业与高校、国家科研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被切断的情况,政府可以着手改善条块严格分割的体制,也可以设置一定的资金专门作为农业龙头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突破现有科技管理体制的制约,再加上政府安排担保资金的强大支持,晋江市的民营农业龙头企业既有效缓解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在技术的质量上和有效应用上迈上了一个台阶。

(五)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建议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带领下,构建一个为农业龙头企业服务的平台,建立统一为农业龙头企业服务的政府管理机构,可以提供产业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并且可以提供相应的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服务、技术支持和技术创新服务、相关的政策服务,以及必要的财政支持和协助,是一个不按部门、行业、所有制分类的机构。

摘要:通过对晋江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当前晋江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因素及其缘由。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晋江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晋江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晋江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奇榕,翁伯琦,黄华弟.增强福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策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4):50-54.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体系研究 篇10

然而,同样在较为传统的农业中,农业高科技企业也迅速蓬勃发展,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但当前,农业高科技人才紧缺,同时又存在很大的流动风险。这种流动性不仅有行业间的流动,更为重要的是行业外的流动。据统计,在全国的农业院校中有关数字显示,全国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3060.5万人,其中农林专业技术人员仅80.4万人。全国每万亩土地仅有0.8个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亩森林仅有0.53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为万分之一,而发达国家是万分之三十到万分之四十。

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分类

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多结构多层次的人才。以下主要是根据职能的不同对人才来进行分类。

(一) 生产类人才

主要是指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中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人员,也就是工作在生产流水线上的人员。这些人员熟练掌握简单的生产技术,占企业人数的80%以上。

(二) 技术类人才

即科研人才,主要指从事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高级技术类人员。这些人才掌握高端的技术技能,定期或长期从事某个项目的研发,占企业人数的10%左右。

(三) 销售类人才

指主要从事销售高新技术农业企业产品的人员。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市场信息、销售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农机销售人才、农药化肥销售人才,在销售的同时还要带给消费者技术指导等。

(四) 管理类人才

指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人事、行政、财务和生产等方面管理的人员。农业企业有其独特的市场行情、国家政策、产品特征等,使得农业企业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欠缺,在投资决策、生产决策等方面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

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特点

(一) 生产类人才

由于生产人员平时工作量大,技术含量要求低,工作时间不稳定,工作任务单调。所以企业雇用的生产人才普遍年龄比较小,文化素质较低,农民工占大多数。对于这部分人才,相对来说,需求层次较低,物质需求远远大于精神需求。工作主要出于生计,没有一定的职业规划和技术技能。如果进行培训,相比外聘来说会花费较大的成本。所以,对于这部分人才,物质激励的作用应大于精神激励。不用花很大的精力和成本去考核业绩制定相对复杂的激励机制。

(二) 技术类人才

高科技技术企业的技术人才是整个企业的主要竞争力。他们一般从事高端领域的技术研究,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第一,独立性强。高科技企业中的高科技人才往往个性鲜明独立性强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他们多数喜欢自学,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和工作能力。第二,挑战性强。他们是乐于挑战他人,更乐于挑战自我,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他们常常不满足于现状,总是设定更高的目标,通过不断地个人努力逐步去实现它。第三,他们又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动机,乐于研究与开发,是科研成果和科技发明的创造者。第四,高科技人才具有很强的成就动机,渴望成就,追求成功.他们常常把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看作人生的重要目标和重大乐趣,个人前途、研究成果是其考虑得最多的因素。

(三) 销售类人才

销售人才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要掌握好产品的用法和特性。由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高科技性,使得对此类销售人才的知识要求大大提高。再加上普通农业大学培养出来的农业销售人才往往毕业后转入其他行业,此类人才相对来说比较稀少,农业高新技术的销售人才就有其独特的特点。

第一,专业知识强,具有一定水平的农业高科技知识;第二,要了解、熟悉并满足顾客的需求。营销实践告诉我们:销售人员如果没有可靠原信息源,就没有成功的销售市场.顾客所需就是最好的信息源,销售的先决条件是先要研究顾客在想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如果不了解,就主动去问顾客,回答对方的问题,搜集到与生意有关的信息;第三,千方百计维持老用户。销售人员在争取新用户同时,要采取“保老拓新”,以诚为上的原则,诚实是推销之本。一定要重视信誉投资,顾客一般都是很感性的,你投之以桃,他报之以李;第四,熟悉和掌握同行竞争者的情况,包括产品的品质、价格、包装、服务、广告及梢售途径等各方面情况,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加以分析、对比,看到本企业的优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悄售策略。

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激励体系的建立

(一) 薪酬制度激励

高新技术企业为科研人员确定薪酬应考虑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科研人员薪酬体系应对外具有竞争性以便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为了保持高科技企业在行业中薪资体系的竞争性, 企业薪资部门应了解业界相近企业在薪资方面的数据, 以调整企业的薪资政策。

第二个原则是对内具有公平性, 科研人员薪酬体系只有做到对内公平, 才能留住他们并使他们长期保持高昂的热情, 积极主动地工作,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第三个原则是要结合高科技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 只有结合高科技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 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科研人员也才愿意长期留在企业, 在企业目标实现的同时, 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二) 职业生涯激励

高科技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目的就是帮助科研人员提高在各个需求层次的满足度, 使他们的需要满足模式从金字塔形向梯形过度最终接近矩形, 这样既能使科研人员的低层次物质需要逐步提高, 又能使他们的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高级需要得到提高。通过职业生涯管理, 努力为科研人员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以此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自我价值, 以便凝聚并留住他们, 又能使科研人员了解自身长处和短处, 养成对环境和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的习惯, 使科研人员合理计划, 分配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任务, 提高技能。由此高科技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不仅应符合科研人员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应立足于他们的高级需要, 即立足于友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真正了解他们在个人发展上想要什么, 协调其制定目标, 并帮助其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这样就会激起科研人员强烈的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力量, 进而形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三) 培训激励

高科技企业科研人员培训是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完善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而对科研人员进行系统的训练, 更新知识, 提高思想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行为。针对科研人员的工作特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培训。

1. 鼓励科研人员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有利于提高科研工作的进程,有利于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科研成果往往都是在试验中取得的,在农业技术研究方面更是如此。由于受农业作物成长周期的限制,在每季要大量的培养多种品种。这就要求科研人员有着极强的创新意识,逆向思维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科研成果产生的几率,缩短科研成果研究时间。

2. 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幻想。

应当鼓励科研人员去幻想, 要培养科研人员敢于幻想的精神, 并鼓励他们做更多的实际工作, 完善和实现他们的幻想, 帮助他们在众多的幻想中, 选择其中可行的方案进行深入分析, 并创造条件去实现这些幻想。

3. 掌握创新方法, 提高创新能力。

企业不仅要树立科研人员创新的意识和信心, 还要培养科研人员创新的思维能力, 普及创新的科学方法。各级领导要让科研人员主动去想, 主动去干, 主动去挖掘、捕捉、寻找创新点。鼓励科研人员的独立性, 让科研人员独立思考, 自主参与, 敢于发表独到见解, 敢于和善于质疑。能在别人不敏感之处敏感, 能深入提出若干个“为什么”。支持科研人员的实干性, 只要想到的, 就要去努力做到。

(四) 企业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中,培养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和团队精神,对企业文化的认可。通过培训,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认同企业经营理念,学习公司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参照制度工作。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感情,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形成整个企业和谐的工作氛围,降低核心员工的流失率。

摘要:目前, 农业高新技术人才急缺以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激励体系的有效运转, 可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企业在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激励机制时, 应结合农业高新技术人才特点和借鉴国内高新技术企业激励制度, 可采用薪酬制度激励、职业生涯激励、培训激励、企业文化激励等激励措施, 建立相应地人力激励机制, 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景坤, 胡永政.对高科技企业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模式的新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 2005, (8) .

[2]陈志钢.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与激励机制[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1, (8) .

[3]许贵庆, 周雪琴.科技人员分配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 2000, (5) .

[4]杨丹萍.刍议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激励[J].生产力研究, 2001, (6) .

[5]张娜, 窦胜利.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J].东北大学学报, 2002, (4) .

[6]孙理军, 聂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人员的激励机制[J].科研管理, 2002, (7) .

上一篇:静电爆炸事故下一篇:叔丁基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