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服务资源框架

2024-09-03

Web服务资源框架(精选六篇)

Web服务资源框架 篇1

电子商务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 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而动态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 它的特点是软件应该按照商务的过程而造型, 设计成可重用的和柔性的自件。基于传统技术构建的商务环境, 存在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参与者没有使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或体系构架作为彼此服务联系的方法, 缺乏统一的商业发布和发现机制, 使得相互间的信息交换和合作变得非常困难;第二是对于系统本身来说, 也存在着开发周期长、重构性差、升级维护困难等缺点。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而Web服务技术、特别是具有面向服务架构的Web服务的出现, 为实现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提供了有效途经。本文以Web服务为基础, 构建了一个基于Web Service面向服务的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 并对其主要技术进行了阐述。

1 面向服务架构 (SOA) 和Web Service

2.1 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 面向服务架构)

SOA 是设计和构建松散耦合软件解决方案的方法, 能够以程序化的可访问软件服务形式公开业务功能, 以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已发布和可发现的接口来使用这些服务。所以, SOA 的关键是“服务”的概念, 其中每一个应用都被当作一个服务来调用和管理。W3C 将服务定义为:服务提供者完成一组工作, 为服务使用者交付所需的最终结果。最终结果通常是使用者的状态发生变化, 但也可能是提供者的状态改变, 或者双方都产生变化。在某种程度上SOA是一种在计算环境中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离散逻辑单元 (服务) 的模型。

SOA 结构中有的三种角色, 如图1 所示。服务提供者 ( Service Provider) 发布自己的服务, 并且对使用自身服务的请求进行响应;服务代理 (Service Broker) 注册已经发布的服务提供者, 对其进行分类, 并提供搜索服务;服务请求者 (Service Requester) 利用服务代理查找所需的服务, 然后使用该服务。SOA 体系结构中的组件必须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角色。在这些角色之间使用了发布、查找和绑定操作。发布 (Publish) 使服务提供者可以向服务代理注册自己的功能及访问接口;查找 (Find) 使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代理查找特定种类的服务;绑定 (Bind) 使服务请求者能够真正使用服务提供者。

1.2 Web Service及其层次结构

Web服务是新一代的Web应用, 他结合了面向组件方法和Web技术的优势, 他们是自包含的, 可以描述自己提供的服务, 也可以在网络中发布、定位和调用模块化应用。Web 服务提供的功能既可以比较简单, 也可以包含非常复杂的商业逻辑。当Web 服务部署以后, 其他应用就可以发现和请求这些服务。Web Service的关键技术服务如图2 所示。

在结构上, Web 服务是以服务为中心的, 它代表了SOA 的一种实现, 并且是其最流行的一种实现。另外, 因为只在SOA 中的组件相互之间必须能够进行交互, 才能进行SOA中的三种操作, 所以在Web 服务的实现中使用了一些标准技术, 包括服务描述 (UDDI、WSDL) 、通讯协议 (HTTP、SOAP) 以及数据格式 (XML) 等。Web Service的模型可以分为五层: 传输层、消息层、描述层、保证层、组合层, 如图3所示。

1.2.1 传输层

Web Service是通过网络基础措施进行传递消息和发送数据, 以实现与服务请求者交互的目的。所以定义了Web服务间传送数据的核心通信机制, 包括但并不局限于HTTP、HTTPS和SMTP。

1.2.2 消息层

描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格式。XML (Extensible Market Language) 是一种用来描述数据的标准元语言, 用XML 来表示操作和数据是Web 服务的一个关键所在, 使不同系统能够无缝地进行通信和共享数据。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分散或分布式环境中交换信息的简单协议, 是一个基于XML 的通信协议, 能够很轻松地透过防火墙。

1.2.3 描述层

主要提供服务的接口描述信息和服务部署信息等。WSDL 是包括Microsoft 和IBM在内的一些主要业务伙伴所支持的一个XML 标准, 通过定义一个标准的XML 语法, 可以描述Web 服务的细节, 进而描述Web 服务的行为。利用它可以告诉其他应用程序:

(1) 如何发现一个特殊的Web 服务。

(2) 如何与一个Web 服务进行通信 (采用SOAP) 。

(3) 如何自动产生代理代码来表示一个Web服务。

UDDI 是由Microsoft、Ariba、IBM 和其他一些公司形成的一个工程, 该工程所解决的就是如何发现Web 服务, 以及如何使Web 服务得以发现的问题。UDDI 所代表的是Universal Description、Discovery、Integration (通用描述、发现、集成) 。目前, 它正成为客户应用程序发现Web 服务和发布自己Web 服务的标准。

(4) 保证层

处理有关Web Services调用的安全性以及协调事务, 并保证Web Services消息的可靠传输。Security是安全Web Services的基本构件, 支持Kerberos, X509等安全模型。目前该层实现技术发展还不完善。

(5) 组合层

Web Services应用企业集成模型的最上层是组合层。由于一个业务流程通常需要通过多个Web Services相互之间的协作来完成。组合层将多个Web Services联合起来。按照业务流程的逻辑顺序依次进行调用, 完成系统的目标。组合的标准可以参考BPEL4WS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For Web Services) , 这是2002 年8月由IBM、 BEA、Microsoft等共同提出的面向服务的工作流程标准, Web Services的层次结构如图3所示。

1.3 基于Web Service的SOA特点

基于Web 服务的面向服务的架构具有如下特点:

(1) 跨防火墙的通信 Web 服务用基于SOAP 的XML文档再通过HTTP、FTP 和SMTP 等常用通信方式交换数据。因此, 基于Web 服务技术的网间通信, 可轻易地实现跨平台。任何支持HTTP与XML这两项技术的设备都可以访问Web服务, 任何Web服务可以与其他Web服务交互。

(2) 松散耦合 Web服务彼此是松散耦合的, 连接中的任何一方均可更改执行机制, 却不影响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而且, 当Web服务更新时, 调用服务的客户端随即得到更新。

(3) 易实现性 许多厂商包括IBM和Microsoft 提供大量的免费工具来快速生成和部署Web服务。同时, 现有的JavaBean和COM组件很容易转向以Web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可较简便地将采用不同语言的应用程序集成起来。

(4) 软件与数据一并重用 Web 服务在允许重用代码的同时, 可以重用代码背后的数据。

以上这些特点, 能大大扩展Web 服务的功能, 真正地实现互操作, 并且可以利用松耦合的模式来使用和扩展各种数据和服务资源, 动态地绑定不同的服务来完成特定的功能, 使我们在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研究与开发过程中为已经出现的和预计将来可能出现的很多问题找到了一个接近完美的解决方法。

2 基于Web Service面向服务的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

2.1 传统的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

电子商务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从浏览静态网页、使用交互式的网上表格、进行企业对客户 (B2C) 、企业对企业 (B2B) 的商务, 到开发动态电子商务。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企业还是停留在静态式的Web和简单的电子商务应用阶段。早先出现的EDI、应用服务器、EAI 等电子商务技术都是基于复杂的应用连接, 即需要通过程序代码来连接用户、电子商务应用和其它信息系统。传统的电子商务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由于传统的电子商务体系结构都不具备良好的集成能力, 都无法有效地解决因电子商务流程发生更改而触发的大额费用, 也无法有效地解决各类用户的定制需求。所以, 动态电子商务的创建和实施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方案。动态电子商务是着重于B2B的综合性和基础设施而组成的一代电子商务, 通过调节因特网标准和通用基础设施, 为内部和外部企业创造最佳效益。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如图5所示。为了实现动态电子商务, 企业可在自己的业务流程与数个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大量的B2B 交互应用, 任一方的业务应用可通过双方达成的交互/集成协议与另一方的相关应用进行直接交互。由于这种应用集成十分复杂,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只适用于特定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的核心应用进程。

这种结构下的动态电子商务体系结构, 各个部分相对独立, 操作简单方便;但也存在一些投资大、数据共享性差、系统升级及信息交流不方便、不支持远程的设计开发等缺点。

2.2 基于Web Service面向服务的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

基于Web 服务的动态电子商务提供了应用的自主性, 即应用可以自动地、即时地搜索Internet上不同商业实体的相关应用。通过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基于Web 服务面向服务的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架构如图5 所示。

在基于Web 服务面向服务的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中, 每个Web 服务的软件资源可以视为一个颗粒软件组件。使用Web 服务颗粒软件组件作为构建模块, 可以建立分布式的应用程序, 装配各种电子商务程序。一个Web服务能接收请求以完成一系列特定任务, 并使用开放的通信标准来响应这个请求以确保互操作性。Web 服务本身也可能就是Web 服务的集成体。基于Web 服务面向服务的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具有以下基本原则:

(1) 软件资源的集成必须是松耦合形式;

(2) 软件资源的服务接口必须公开发布且可访问;

(3) 程序间的消息传递应遵守开放Internet 标准;

(4) 通过整合核心商业进程与外部软件组件/资源来构建应用;

(5) 软件组件资源的丰富应提高核心商业进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6) 可重用的外部软件资源应为服务消费者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7) 软件可作为服务销售。

该框架具有以下特点。

(1) 容易实现

这一点是由Web 服务的特点决定的。由于Microsoft、SUN、IBM等公司的大力推广, 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免费工具来快速生成和部署Web 服务, 而且能将已有的系统很容易地转向以Web 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我们在Microsoft Windows.NET Framework下实现了原型。Windows.NET Framework是用于构建和运行下一代软件应用程序的Windows组件。它支持20多种不同的编程语言;能管理许多与开发软件有关的插入工作;能比较方便地构建、部署和管理安全、可靠且高性能的应用程序。利用Windows.NET 框架提供的WinForm、WebForm、XML Web Services、ASP.NET、ADO.NET等技术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部分相关功能。

(2) 轻松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集成

Web 服务一旦发布, 就能够被需要用到这个服务的应用找到, 并根据它所提供的说明使用它提供的服务。

(3) 实现了与开发语言无关、与操作系统无关

由于采用HTTP 与XML 通信, 就没有了特定语言和特定操作系统的限制。可以实现为使用任何语言开发的位于任何平台下的应用提供服务。

3 结论

动态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 而Web 服务是其核心技术。本文给出了基于Web Service面向服务的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 与传统的电子商务应用框架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系统使用Web 服务作为其框架的标准。XML、SOAP 、WSDL 、UDDI 技术是Web 服务的基石, 它们为Web 服务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不依赖于任何语言和平台的应用, 从而促进了动态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电子商务可以高效地整合企业的价值链, 从而赋予企业更多的灵活性、生产力和创造力。企业只有建立动态的电子商务系统才能顺应市场的瞬息万变, 把握市场机遇, 从而为商务集成带来巨大商机。

摘要:Web服务是新一代电子商务和企业应用集成 (EAI) 解决方案的核心和关键, 而动态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Web Services面向服务为动态电子商务业务流程提供了一致的信息交换与集成框架, 从而支持着企业交易伙伴之间更为复杂的Web交互与商务协作。讨论了面向服务架构和Web服务及相关协议规范, 最后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面向服务的电子商务应用框架。

关键词:Web服务,SOA,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框架

参考文献

[1]SOAP version1.2, W3C working draft, 2002

[2]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 (WSDL) version1.2, W3Cworking draft.http://www.w3.org/TR/2002/WD2wsdl12220020709, 2002207209

[3]UDDI version2.04API specification UDDI published specification, UDDI.org.http://uddi.org/pubs/ProgrammersAPI2V2.042Pub-lished220020719.pdf, 2002

[4]陈廷斌, 吴伟.基于J2EE的Web服务动态电子商务整合设计与实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9:749—755

[5]Zhu Juanying, Yang Bingzhi.Article Title, Research paper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 all over the world, United Nations Trade and De-velopment Board.2003

[6]Arsanjani L, Hailpern B, Martin J, et al.Web Services Promises and Compromises.March2003Queue, Volume1Issue1.

[7]Anzbock R, Dustdar S, Gall H.Software Configuration, Distribu-tion, and Deployment of Web Services.SEKE July2002Italy.

人力资源服务框架协议 篇2

甲方:福建省建设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甲方)乙方:(简称乙方)

为规范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工作,以合作共赢、互利互惠为宗旨,共同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签订本框架协议。

一、甲方按照人力资源服务业工作特点,大力开发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需求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并按照国家和我省人事人才政策规定,现提供以下服务产品,供乙方选择使用。

1、就业信息发布:fjjzrc.com(968777.cn)官网发布;50×300cm超大LED滚动发布;大型专场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发布等形式。

2、就业推荐:免费为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服务。

3、人事代理: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登记、人才引进和调动、人事档案管理等。

4、户籍、计生管理:根据政策为代理人员办理进榕户口准入;出具户籍证明、计生证明;提供购房及结婚所需户籍材料等。

5、职称评审:为代理人员办理初、中、高级职称确认、评审和咨询服务。

6、职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企业专项培训;岗位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考前辅导;实务培训等)。

7、成人教育:成人函授及网络教育大专、专升本等。

8、职业技能鉴定:建设行业电焊工、管道工鉴定等。

9、人才竞价:建筑单位竞价邀请中高级人才。

10、劳务派遣:为用工单位派遣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人员,发放工资、办理五险一金等。

11、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服务,包括企业网站、OA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业务系统的定制开发;企业网络建设及维护;提供各类相关设备(如

各类安防产品、电脑、打印机、办公设备、耗材等)。

12、其他信息交流和服务。

二、甲方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涉及价格管理部门定价的按其规定收费标准执行,其余服务收费依市场经济由甲、乙双方商定。

三、甲方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均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遇国家政策调整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导致服务产品变更及调整的,以变更及调整后的服务产品为准。

四、乙方根据需要灵活选择甲方提供服务产品,并保证提交相应材料合法、真实有效,如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甲方可以不再提供相关服务,且相关责任由乙方承担。

五、为确保甲乙双方依法诚信经营,双方可就特定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另订协议。

六、本框架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决定。签订本协议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修改、废止的,按新的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七、本协议有效期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八、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

联系电话:968777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0号联系地址:

QQ:279842973QQ:

EMAIL:279842973@qq.comEMAIL:

经办人:经办人: 甲方(公章):福建省建设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公章):

Web服务资源框架 篇3

FIX协议是适用于实时证券、金融电子交易的数据通信标准, 其最初是作为一项支持美国市场股本交易的协议而产生, 目前已发展为支持国际交易和更多交易类型的事实行业标准协议。

F I X消息是一系列由标准代码S O H (0x001) 作为定界符分隔的<标志>=<数值>字段。标志代表预先定义的字段名称的整数。例如, 35=A指一条注册消息, 35=6指意向表示, 3 5=D则代表一个单独的新命令等等。每种类型的消息在消息体内都有一组预先确定的必选字段和可选字段, 而用户也可以自定义消息字段。以下是一个FIX消息范例:

范例说明了从A发送到B的意向表示消息, 它表示了按照25.00元的价格购买1000股赛马实业股票的意向。

2. 面向服务的股本交易系统框架

2.1 体系结构概述

面向服务的股本交易系统框架为基于FIX的股本交易提供了一个平台, 该平台提供了下列功能:

1) 保持专用的FIX连接;

2) 动态填加新的端点并配置现有的端点;

3) 将消息沿路径发送到相应的服务并按照业务逻辑处理消息;

4) 增加新的服务和功能;

5) 为业务处理提供可靠性与交易正确性的保证。

·提供故障恢复、审核与监控能力。

图1显示了系统框架的概况, 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

1) 服务实施为服务调用和消息路径选择提供了核心功能;

2) 工作流程管理提供了将流程逻辑具体规定为服务组合的各种工具, 并将工作流程编译成为一组消息路径选择规则, 该组规则可以由服务执行组件予以使用;

3) 基于状态的交易管理根据业务目标的状态图模型保证了业务目标的交易正确性;

4) 服务监控提供了查看服务执行状态、以及处理故障情况的各种工具;

5) 服务配置提供了动态增加和重新配置服务端点的各种工具。

下面详细论述服务实施、服务调用、消息路径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2.2 服务实施

服务实施组件包含了一组服务, 一项服务说明由其接口定义、物理实施和服务之间的绑定构成。为了在系统边界范围内实现服务通信的高效率, 并为现有的、基于FIX的交易系统提供最大限度的互用性, 将各项服务划分为两种类型:内部服务和接口服务。

内部服务完成一个业务逻辑的功能。内部服务只同其他内部服务或接口服务相互作用, 并且不同系统边界以外的客户通讯, 所有内部服务都以预先确定的内部消息格式请求和发布消息。

接口服务负责同其他系统与客户的通讯, 系统目前提供了三种类型的接口服务:执行F I X协议并同基于F I X的客户端通讯的F I X端点;实现基于Web服务的客户端同系统通讯的Web接口服务;用户通过Web浏览器以手动方式同系统交互的基于GUI接口服务。

接口服务将输入的要求转换成内部消息格式, 并将要求发送到相应的内部服务。此外, 接口服务还将反馈消息转换成相应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接口和遗留系统兼容的格式, 并将其发送到目标处, 服务实施组件说明见图2所示:

2.3 SOAP消息

一条SOAP消息定义确定了在服务提供者和请求者之间交换的消息的抽象类型。在系统中, 一条消息就是一个遵循预先确定模式的SOAP文档, SOAP消息头部包括消息所属业务程序的类型、服务名称、操作名称、源服务与目标服务的端口类型以及与路径选择相关的可选消息。

SOAP包体包括交易消息, 遵循FIX协议消息字段定义, 并且每一条消息都有一个时间戳和一个用于控制交易的独特交易ID号。

2.4 端点寻址

每一项服务都有一个逻辑地址和一个物理地址, 从逻辑上说, 一项服务是通过其名称予以识别, 并通过其服务类型说明特征, 服务类型具体规定了服务所支持的操作组。每一项操作都有一个或多个端口, 这些端口同消息通讯的端点相对应。一个端口在服务范围内是由一个独特的名称予以识别, 在系统中的每一项服务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发送和接收消息的端点。因此, 一个端点是由相应的服务名称、服务类型、端口名称、以及端口类型唯一确定。

一个逻辑端点可以被映射到执行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端点上。逻辑上唯一的服务可以对应于几个物理配置的软件代理, 这样, 可以对消息进行负载平衡以提高系统性能。从逻辑服务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在图3的服务映射表中予以具体规定:

2.5 服务调用

各条消息以异步的方式传送到目的地, 由于消息数量众多, 框架中利用交易消息队列予以实现, 消息队列是用于发送和接收消息的信道。服务调用组件负责从队列当中接收输入消息。根据头部中的逻辑地址信息, 服务调用可以找出目标端点的实际地址, 即所要调用的程序集和方法名称, 然后调用方法, 以处理消息, 具体描述参见算法2.1:

2.6 消息路径选择

为了将输出消息发送到对应的目标服务队列上, 需要建立路径选择表, 表内的每一项都具体规定了一个路径选择规则。在路径选择表内的各项规则属于五元组<类型、来源、谓词、目标、更新>。

算法2.2显示了路径选择逻辑。对于每一条输出消息, 路由器在路径选择表中查找出其类型项目同消息标题中的“类型”字段相匹配的所有项目, 以及源字段同标题中的目标地址相匹配的所有项目。然后在标题上对每一个相匹配项目的谓词进行评定。如果结果是真的, 那么路由器会将标题内的目标地址更新为目标, 将源地址更新为源, 并在标题上执行更新。然后将消息发送到目标。

要发送消息, 首先在服务映射表中找出实际地址。如果有不止一项物理服务可用, 则路由器会根据负荷平衡运算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服务。在某些情况下, 必须将一条消息多点传送至几个不同的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 目标字段包含了服务组别的名称, 它包括了所有目的地的逻辑地址。

金融服务要求交易数据的高度正确性, 框架在服务级别上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在服务级别, 每一项服务都可以被视为一项交易, 系统采用了基于时间戳和快照的方法保证交易正确性。设定每一条消息都有一个独特的ID号和时间戳, 只有具有较新时间戳的消息才可以提交到数据库中。因此, 不一致和重复的消息可以被终止, 没有得到处理的消息不能从输入队列中删除, 未提交的的消息就不会丢失。

3 实施和结果

本文采用微软Windows 2003和.NET建立了基于FIX和服务的金融交易系统。如图4所示, 系统包含表示层、接口服务层、内部服务层、以及数据库层。表示层是基于Web的用户接口集合, 可以使客户对系统配置进行手动管理, 并执行交易;接口服务层包括一组Web服务接口以便客户端与系统自动交互, 另外, 接口服务层包含了数百计的FIX端点同数以千计的客户连接。

在实施过程中, 其中一项挑战就是如何实现高效的消息传递和消息转换,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消息转换代价, 消息是通过消息队列、以其原本的格式直接传递, 但是, 当消息通过一项接口服务时, 它需要被转换成一种可兼容的格式, 大多数情况下, 被转换成XML文档, .NET提供了几种处理XML文档的方法, 一种选择是使用DOM, 但是, DOM的操作效率很低, 具体实施过程中, 本文使用了定制的对象模型和序列化/分析方法处理FIX消息。

4 结论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一个基于SOA的高性能股本交易系统框架, 该框架支持基于FIX协议的交易系统之间交互, 同时支持Web服务标准, 系统允许灵活配置和添加各项服务, 系统提供了保证交易正确性、可靠性和容错性的技术。当然, 系统的消息发送路径选择算法相对简单, 目前也仅支持股本交易, 这些工作可以在将来框架中扩展。

参考文献

[1]K.P.Birman, R.van Renesse, W.Vogels.Adding high availability and autonomic behavior to web services[J].In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ICSE2004) , 2004:17-26.

[2]曾海泉.证券交易系统接口协议研究[J].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 2006:1-93.

Web服务资源框架 篇4

关键词:教材管理系统,浏览器/服务器,框架体系,数据库服务器。

一、导言

自1999年以来, 随着高校规模扩招的进行, 在校学生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 从原来的几千到过万, 甚至是几万。到2013年, 高校发展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建设时代, 各种先进的管理体制、信息化技术不断地被引入到高职院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二、现状分析

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 教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也是非常复杂的一环。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 一方面因开设专业不同, 课程不同;另一方面, 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 因来源不同, 课程也不同, 就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来说, 同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 也因学生基础不同, 分为对口班, 普高班, 单招班。另外, 教材管理还涉及学校教学计划制定, 毕竟教材是跟教学计划紧密联系的, 学生专业不同、来源不同, 即便是开设相同的课程, 选用的教材也可能不同, 各种各样情况, 造成高职院校教材种类繁杂。我院仅2015年春季的教材征订品种就多达600余个。

高校的教材管理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 对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过去的教材管理中, 主要利用Excel统计各院部教材征订、使用情况, 统计汇总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录, 并且难以及时发现纠正, 核对费劲。而目前已有的一些主流教材管理系统没有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 不能满足学校教材管理的要求。因此从学校实际出发, 系统分析教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详细设计各环节的具体流程, 设计开发囊括教材管理中如教材选定、发放、结算等全环节的管理系统, 势在必行。

三、系统设计

3.1框架体系设计

通常在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 由于客户机本身还需要安装运行多种软件, 这就限制了系统服务的使用。本系统摆脱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进而采用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它保留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全部优点且改进了其不足。很好的避免了“胖客户机”的出现, 十分易于实现不同类型网络的互连。使用过程中, 只需在web服务器上安装应用程序以减轻客户机的负担, 客户机只要安装浏览器就可以完成操作, 并由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的处理。本系统因数据处理量较大, 采用了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结构, 如图1所示。

3.2功能模块描述

教材管理系统按使用人员不同分为学校教材管理员、院部教材管理员、教研主任、任课教师、学生这几个模块。同时, 实行上级功能嵌套下级功能, 上级功能模块可查看下级功能模块所有功能。功能模块如图2。

1、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主要功能为查询, 分为学期教材查询, 教材单价查询, 教材价格汇总等功能。

2、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包含教材征订, 教材查询。教材征订有时间限制, 指教师可在特定的时间内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征订教材;教材查询没有时间限制, 可以随时查阅教材清单, 选择合适的教辅教材, 也可以通过教材查询功能查询学院各专业各学期教材选用情况。

3、教研主任模块。

教研主任模块主要功能为教材审核和汇总功能, 教研主任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 审核各任课教师教材征订的合理性, 同时对教材做出评价, 并汇总本专业各任课教师的教材征订的数量、类别等信息。

4、院部管理员模块。

负责本院部教材审核, 教材汇总, 查阅本院部历年各专业各学期的教材征订情况。

5、学校教材管理员模块。

学校管理员是系统的主要操作者和使用者, 负责各院部教材的审核、征订、发放、结算等工作。本模块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书费管理。实现对各院部学生应补、应退书费的计算, 和对缴费状态标记为已交/未交的学生名单进行汇总、查询、增加、删除等管理。

(2) 教材圈订。通过对各出版社新出版教材的整理, 圈定本学年教师可选用教材, 实现教师本学期教材管理中征订的圈订管理。

(3) 教材发放。对各院部、各专业的征订教材进行清点以及师生用书进行发放管理。

(4) 库存管理。对各院部、各专业库存教材进行查询、统计、汇总,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操作。

(5) 账目管理。对各专业征订、发放教材数目、账目进行录入、核对、分类汇总等。

3.3数据库设计

本教材管理系统采用的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SQL SERVER 2008。它具有强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 可以组织管理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 并将它们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 能够在不改动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对数据库文件加密, 能自如控制存储在各种设备上的数据, 从移动设备、桌面系统到大型服务器。

就我校系统来说,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结果, 定义了用户表, 教材表, 院部表, 专业表, 教材入库表, 教材出库表, 教材发放表, 教材结算表, 教材零售表, 教师教材领用表等数十张数据表, 通过对数据表以及表中数据的操作来实现系统设计的功能。其中的关键数据表如下:

(1) 用户表 (User_table)

用户表用来记录所有使用教材管理系统的用户的有关信息, 创建了用户名、密码、真实姓名、校园卡号、用户类型字段, 其中, 用户类型分为:学校管理员、院部管理员、教研主任、教师、学生。

用户表结构如表1。

(2) 教材表 (Textbook_table)

教材表用来记录所选定教材的详细信息, 创建了ISBN号、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版次、数量、单价等字段, 学校教材管理员可对表内字段进行增减、修改操作。结构如下表2。

四、创新点

本系统在给予系统管理员最高操作权限的同时, 也给予了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自主权, 他们可以使用自己的账号直接从系统中查询相关情况。

教师通过查看库存、选定教材等直接参与到教材管理工作中, 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各学期书籍使用和教材费用花费情况, 客观上提高了学校教材管理的透明度, 有利于促进教材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采用基于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结构技术开发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可与现有的教学管理系统共享数据服务器, 实现院部、专业、学生等信息维护, 教材征订发放, 库存、账目管理等功能, 系统流程化操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达到系统开发的初衷, 通过使用得到了教材管理员以及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黄智, 基于ASP.Net技术的高校教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1407。

[2]周丽莉、狄巨星、李耀辉、宋淑彩, 基于B/S结构的高校教材管理系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502。

[3]叶青、夏利民、潘泽强, 基于Web的教材选购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03。

[4]丁立明, 基于网络的高校教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903。

[5]洪晓斌 (刘法贵教授指导) , 基于.net技术的教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01212。

Web服务资源框架 篇5

关键词:数据流挖掘,Web,网站,资源服务,数据预处理

0引言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用户对Web的信息访问量、信息共享量、信息交换量日益增大。如何从大量的Web数据中挖掘出有效、有用、有价值的信息, 日益成为数据流挖掘的要务。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1,2,3]一般只针对静态数据, 还未全面涉及动态数据;而数据流的挖掘属于动态挖掘, 要充分考虑数据流的实效性和动态性、数据流内在分布及算法限制。目前, 数据流挖掘[4,5]主要是先利用数据挖掘的基础知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然后利用数据流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类、概要数据存储等处理。也就是说, 数据流挖掘技术是数据挖掘的一个分支。

Web资源服务是针对不同用户上网搜索资源和访问资源的需求, 对大量用户需求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分析、研究与整合, 实现用户各类资源的多类型服务, 如个性化服务、热点服务、推送服务、安全服务等。

挖掘Web数据要从2个方面考虑:一方面针对离线数据, 即从已有的Web服务器日志记录中提取离线数据, 利用Web挖掘技术进行过滤处理, 精炼提取出Web样本库, 为后面的挖掘提供参考, 并对一些异常数据进行独立点分析, 建立异常数据库样本;另一方面针对在线数据流, 即利用数据流连续、实效和量大的特点, 进行数据流挖掘的技术处理。Web数据挖掘完成以后, 要根据用户资源访问请求生成资源服务界面, 提供给用户所需的资源。

笔者构建了一套Web数据流挖掘系统。该系统综合了Web数据流的特点及特殊性, 主要利用关联、聚类、分类等算法[6,7,8,9]对Web数据流进行处理;将Web数据流挖掘技术应用到网站中, 进行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的挖掘, 探讨网站的热点、安全、服务、资源等问题, 并进行推广, 从而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有用资源和价值资源, 更好、更快、更捷、更多地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提高网站的信息资源访问量和网站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Web信息资源服务。

1Web数据流挖掘系统框架设计

该Web数据流挖掘系统由数据层、挖掘层、应用层组成, 如图1所示。数据层主要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挖掘层利用数据层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分类, 然后再采用不同的挖掘算法进行挖掘, 实现各类库的建设。应用层主要是在各类库的基础上,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 利用资源决策树提供各类服务资源, 提高网站的利用率, 以达到优化网站的目的。

下面以商丘师范学院校园网为挖掘对象, 具体说明Web数据流挖掘的工作流程。

(1) 数据流查找、存储和分析处理

数据流查找:数据流挖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合适的数据流。只有找到合适的数据流, 才能使挖掘的结果更有效、更有用地服务于用户。数据流的来源主要是用户的访问日志, 首先从商丘师范学院网站用户访问的Web文档中获取日志记录等信息, 采用数据挖掘算法进行预处理, 删除无用、冗余的信息, 然后建立静态日志文件数据库。接下来根据用户访问的数据流信息, 采用数据流模型过滤策略来比对、净化、筛选、整理出有效的数据源。

数据流存储:数据流具有连续性、瞬时性、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有效地存储数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概要数据结构能够保留数据流的统计特征, 是一种有效的数据流压缩技术。因此, 采用概要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有效存储, 从而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取、更新、扫描和处理。

数据流分析处理:从概要数据库中抽样出数据进行分析, 抽样到的数据代表所有挖掘的数据。如何抽取不断更新的数据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利用滑动窗口技术对抽样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结果与样本库中的数据比对后存储到样本库中, 对出现的异常数据可建立异常数据库。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抽样、处理和比对后, 样本库中的数据质量会越来越高。

(2) 数据流预处理算法的选取

挖掘数据流是一种长期、动态的过程, 需要根据数据流的特性选取数据流预处理算法。数据流预处理算法是针对不同的数据流模型设计的算法, 具有近似性、自适应性的特点, 需要选择时效性好、稳定、内存消耗和计算高效的算法。本文根据滑动窗口技术、多窗口技术和衰减因子对抽取的数据流进行抽取, 结合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及阈值方法对抽取的数据流进行分类, 经验证该算法正确有效。如果出现异常数据, 则需要进行原因分析, 并将异常数据放入异常数据库中。

(3) 数据流处理过程

对于在线数据流, 一般先对数据流进行分类、关联和聚类处理, 然后实现数据流样本库的及时更新。具体做法是通过在线变化的数据流实现分类, 利用分类器实现多种数据分类, 按照数据流分类处理算法设定有用数据阈值, 这样每当获取一定量的数据后就建立一个分类模型, 给出算法阈值, 对数据进行处理, 并将处理之后的数据放入样本库中;利用增量算法不断处理来自数据流的新数据, 从而修改样本库模型。对于样本库的处理还要涉及到样本的抽样, 如果要处理的样本库数据量很大, 就需要用更少的样本获得更好的精度, 所以分类的精度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对于分类算法处理之后的样本库, 利用聚类、增量聚类和关联分析算法继续处理样本库的数据, 实现相同数据的聚类和相关数据的关联, 聚类和关联之后的数据资源通过资源服务系统实现服务。

2Web资源服务的实现

Web资源服务的实现是根据用户请求和网站的需求, 实现Web数据流挖掘结果的具体应用, 从而更有效地体现Web数据流的价值, 使网站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Web资源服务的实现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用户根据友好的人机用户界面接口向构建的Web数据流挖掘系统提出请求, 系统按照内部建好的各类数据对请求数据进行分类、整合, 在用户请求信息条件的限定下, 在网站内重构一些数据资源, 从而为用户提供热点网站、热点资源等个性化服务;同时利用推送服务, 为用户定制一份属于自己的网站。

基于Web数据流挖掘的资源服务实现还需要考虑用户方面的一些信息, 如用户注册、资源访问权限、资源请求权限等。

3结语

采用Web数据流挖掘技术, 可很好地生成和调用Web资源整合服务, 更有效地实现站点资源的发现、分类、共享等服务。介绍的基于Web数据流挖掘的资源服务实现架构可根据网站的各种信息及网络资源, 全面考虑资源的有效服务, 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并为网站资源提供了一个数据交流和有效应用的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流挖掘资源服务平台在商丘师范校园网的应用, 已经实现了原有网站资源重构、用户服务和网站安全等问题。但由于挖掘的时间比较短, 样本库中的数据比较少, 网站服务还不是很全面。随着网站访问量的日益增加以及样本库数据的不断完善, 该系统能够更好地体现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ARASU A, BABCOCK, BABU S, et a1.Stream:theStanford Stream Data Manager[J].IEEE DataEngineering Bulletin, 2003, 26 (1) :19-26.

[2]HENZINGER M R, RAGHAVAN P, RAJAGOPALAN S.Computing on Data Streams[EB/OL].[2010-04-02].http://www.hpl.hp.com/techreports/Compaq-DEC/SRC-TN-1998-011.pdf.

[3]金澈清, 钱卫宁, 周傲英.流数据分析与管理综述[J].软件学报, 2004, 15 (8) :1172-1181.

[4]PAPADI MITRIOU S, SUN J, FALOUTSOS C.Streaming Pattern Discovery in Multiple Ti me-Series[C]//Proceedings of the 31st VLDB Conference, 2005, Trondhei m:697-708.

[5]GABER M M, ZASLAVSKY A, KRISHNASWAMYS.Mining Data Streams:A Review[EB/OL].[2010-04-02].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80.798&rep=rep1&type=pdf.

[6]AGGARWAL C C, HAN Jiawei, WANG Jianyong, et al.A Framework for Clustering Evolving DataStreams[C]//Proceedings of the 29th VLDBConference, 2003, Berlin:81-92.

[7]AGGARWAL C C, HAN Jiawei, WANG Jianyong, et al.A Framework for Projected Clustering of HighDi mensional Data Streams[C]//Proceedings of the30th VLDB Conference, 2004, Toronto:852-863.

[8]GIANNELLA C, HAN Jiawei, PEI Jian, et al.Mining Frequent Patterns in Data Streams at MultipleTi me Granularities[M]//KARGUPTA H, JOSHI A, SIVAKUMAR K, et al.Next Generation DataMining.Cambridge:MIT Press, 2003:191-212.

Web服务资源框架 篇6

1 基于WEB的未来网络的安全分析

1.1 基于WEB资源的未来网络定义

未来网络的关键技术就是目标资源虚拟化,涵盖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等应用领域。将网络的链路层、设备等基础设施抽象为虚拟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组成虚拟网络,在一个硬件设备上提供多个隔离网络的虚拟网络,使得网络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重新配置,从而实现网络的智能控制。

所谓WEB资源未来网络就是在未来网络的应用层引入WEB资源架构,将未来网络底层的环境抽象为资源,然后利用WEB技术抽象网络高层,从而实现WEB搜索等服务。使用WEB服务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对未来网络的应用层进行功能分解,使得WEB服务进行重组,降低开发成本。随着新的应用、协议不断产生,由于产品的服务集成度过高,所以,使得安全产品所需要应对的安全威胁也持续增加,使得WEB资源未来网络的安全服务得不到保障。

1.2 基于WEB未来网络安全的架构研究

WEB资源未来网络的架构特点继承了未来网络架构的特点,具有开放的接口、模块重构,虚拟化、可编程化等,有更安全性的防护体系和高效率的安全机制。但现存的网络由于缺少安全性的设计,一直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在未来网络的设计体系中,安全性将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由于未来网络具有以上特点,所以,使得互联网需要更高等级的智能控制和管理能力,其安全防护需要更高等级、更有力的防护。然而,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互联网行业最为重要的一项。而对未来网络安全的研究更为重要,包括安全架构、安全服务、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在安全架构方面,遵循接口的开放、模块重用的架构原则。由于未来网络中的底层网络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未来网络就是将底层的物理网络进行融合,与云计算的服务设施等进行构造,所以,使得未来网络的安全架构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在多个平台广泛使用。

2 基于WEB的未来网络安全的设计方式

2.1 基于WEB未来网络安全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网络的发展依旧是以业务为主导,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行业来说,对互联网安全的研究依旧是行业的关注热点。未来对网络的研究主要是实现网络功能的虚拟化,使得网络总体可以灵活进行管理和控制。但是,由于网络核心设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安全,不要因为一个安全问题而牺牲掉业务优势。新的网络架构一定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而网络安全需要在后期不断优化完成。因此,在进行未来网络安全研究时,要以安全为主要的服务。网络安全是互联网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与其他服务没有很大的差别,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在采取创新服务时必须要采取符合未来网络架构特征的安全架构。安全本身就是服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与服务有了更高的配合度,才能使业务的性能得到改善,增加用户的体验度。未来网络的安全发展存在很多优势,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2.2 基于WEB未来网络安全的架构模式

网络架构中不能在清晰定义的状况下研究安全机制,所以,可以利用网络架构的创新性来分析安全架构,并在保持未来网络架构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发展与提升。而就网络架构的持续创新和安全、服务、需求三者之间的权衡问题来说,不仅需要安全专家与网络架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更需要从未来网络架构的基本服务入手,按照其主要特征进行架构设计,制定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对于所有的网络来说,访问的权限限制都是最为关键的安全服务,因此,在未来网络架构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将可信网络加入未来网络架构中作为基层的安全控制是可行的。其目的就是利用未来网络架构的特性,实现安全服务的重组。其重组方法分为两种,即功能资源抽象和重组演进架构。功能资源抽象就是利用虚拟化的基础对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抽象和重组,使得在虚拟安全设备中也同样适用。重组演进架构是指对封装在安全设备中的功能进行分解、合并,并进行计算,通过服务编制而调用,进一步实现安全服务的开放,以低成本、可定制的安全机制来开发新的安全防护能力。

2.3 利用网关拒绝服务进行安全服务重组

在WEB资源未来网络安全中的网关拒绝服务攻击进行安全服务重组事项。在未来网络架构中采取SDS的核心服务优势突显,因为在WEB资源的未来网络架构中对服务进行重组定义,并为其终端设备和网关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对网关的拒绝服务攻击来说,通过资源协调与控制层的安全、管理和应用层的服务进行完美融合,借助于检测、分布执行来实现网关和终端设备的Dos服务。在基于WEB资源的网络架构中,通过统一的开放资源,利用重组技术获取组合服务,来保证服务的完整性,但是对于安全等级较高的需求来说仍然不够。

2.4 在服务选择中加入完整的供应链模型进行网络安全架构

在基于WEB资源的未来网络设施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满足较高层次的安全服务系统,就需要在服务选择中引入完整的供应链模型。在安全服务的重组中加入相关的流程和算法。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第一,在设计初期,就对各组件节点的供应商进行筛选和评估,通过各个服务组件间的拓扑关系调整设计方案;第二,对层次化的服务组合借助供应链进行建模,提出基于供应商可信度的组合服务指标的评估;第三,建立供应商的可信度评估模型,组合服务供应链的加入使得获取的漏洞信息更加可靠。将信任和信誉度纳入可信度的评测,是供应商提高服务水平选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然而云计算的出现,使得服务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基于信任生成树使云计算环境中服务节点的可信度达到一定级别,使具有相似功能属性的云服务组织成云服务集合,将恶意、虚假的服务排除在信任生成树之外,使服务组合在可信场景中进行,并利用基于信息熵的度量策略来对服务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评估。

3 结语

当代的互联网发展正处于白热化状态,然后网络安全是保障网络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网络飞速发展的必备因素。通过对WEB资源在未来网络中的架构及其安全服务的研究,得出安全服务重组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不同的安全服务重组架构,对当前的WEB资源未来网络安全服务进行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网络安全的运行等级,为我国WEB资源的未来网络发展提供资源和参考价值。尤其是在服务创新层面,使得安全服务提供持续的创新能力,不断改进安全服务需求,保障用户的用网安全,对其以后网络资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新林.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2]刘海清.基于WEB分布式网络管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Web服务资源框架】相关文章:

Web服务资源08-12

网络服务资源框架05-30

资源服务模型06-01

数字资源服务04-30

智慧整合服务资源05-04

公共服务资源05-21

资源型服务07-02

资源服务社会07-16

人力资源服务创新07-13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07-13

上一篇:更正声明下一篇:循环经济发展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