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2024-07-20

小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精选十篇)

小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1

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 围绕学生素质提高进行教学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互动交流、合作等教与学的方式, 实现学生长知识、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谈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我们知道, 传统 (应试教育) 条件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体现的是“精讲多练”, 此时教师的角色是“总指挥”, 学生需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指挥棒”进行学习, 否则学生就会落伍, 就会出现问题。新时期的素质教育, 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围着学生转, 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学生学习的“桥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和学习的方法技巧, 而且还要和学生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同时, 组织和控制好小学英语的教学课堂, 把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 给学生一个和谐、有效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小学英语素质教育要结合现实生活

有一次, 上英语课前的间隙, 笔者无意间得知有一位学生过生日。于是, 在上课时, 笔者改变了原先的设计备课。“今天, 是你们中一位同学的生日, 老师想跟他说一声Happy birthday!”学生们先是面面相觑, 随之出现了欢呼声。看到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 于是笔者就跟学生说:“我们大家一起来为他祝福吧。”于是, “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you”在教室响起。伴着生日祝福歌声的结束, 笔者对以前学习的单词进行考察复习。问学生:“过生日你们能够想到什么?”学生就说:“生日蛋糕、生日礼物、生日蜡烛、生日面……”笔者看同学们说得差不多了, 就把话题接过来让同学到黑板上说一下、写一下, 顺势复习了“cake、present、candle、noodle”这些单词, 同学们学得兴趣盎然。于是,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开始了。由于笔者引导适当, 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这节课虽说还是那个“45分钟”, 但是笔者和学生 (过后和学生聊起来) 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这节课, 虽然是一个即兴的教学设计, 但笔者感觉这是一堂高效的优质课。因为这节课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真实情感的交流和思维活动的有效碰撞, 也是师生之间语言交流上的自然流露, 所以说“水到渠成”的有效课堂就成了。

有了那次“共同过生日”的体验后, 笔者以后的课堂教学就经常出现诸如创设模拟打电话、市场购物等教学情境, 让学生们扮演其中角色, 让学生更真实自然地在情景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 进而掌握英语的用语和语言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小学英语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小学英语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新时期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都有自己独特个性, 加上学习的基础、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外, 还要考虑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过易, 学生都能够接受, 但是教学的效果会不理想, 达不到教学训练之目的;过难, 一部分学优生能够过关, 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 很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为此, 教师设计的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 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有所收获”,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领会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四、小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分层次教学

我们知道, 当前的素质教育不是培育“精英”的教育, 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的教育。为此,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对学生的理解, 运用当前较为成熟的“分层次”教学法, 让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首先把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 然后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进行“对号入座”“量身定做”教学内容。笔者在英语对话的教学中, 对优等生要求能够结合教材, 根据当堂教学的内容, 让他们现场对话表演改编和拓展教材上的“对话”内容, 增强学优生的“现场实战”演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 要求学生对教材上的“对话”进行课堂背诵表演就可以了;对于中等学生, 要求他们对教材上的“对话”内容稍加改编并进行课堂现场表演,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在这个过程中, 即使学生表演有所差错, 作为教师也不应该“消极地”对学生进行批评, 更不要“恶语中伤”, 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是采取激励性评价机制。即使错了, 教师也要在表扬中对学生进行纠错, 而不是“一竿子打到底”, 让学生自我感觉一无是处。

素质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 篇2

在素质教育由研讨转入实施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校体育这一重要部分的现象。这不利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的体育教学体会,与同行商榷。

1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开始了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以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2美国布切尔主编的体育理论中写到:体育的目标是追求人对于集体的适应力,作为社会一员的适应力。例如:“合作精神、宽容、大方、公正而又有高尚道德的人。”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3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感受到体育教学不仅是健身,更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开发人的智力。

1.3.1动作练习中,如长距离跑,使学生感到十分疲惫,这时教师通过鼓励,让学生克服困难。这样无形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1.3.2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在竞赛中,运动员们你争我抢,顽强拼搏。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竞争意识和一种勇往直前的的精神。

1.3.3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有它的对抗性。在对抗中,除了肢体的外在对抗,更有内在的智慧较量。例如:球类运动中,要求人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预测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对于人参加多变的社会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1重视个性发展。传统教育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教学军事化,出现了大批教官式的体育教师。忽视了在体育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一大批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中小学存在着教材单一,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教案几堂课,一个教材许多年级的情况。而在基层,由于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许多学校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尝试:体育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体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上体育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跳橡皮筋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教师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种跳法,课上,由体育委员组织,教师指导。先比赛一种跳法(如:小马过河)。然后,逐个分组表演(“啄木鸟”、“东方红”等)。教师启发,是不是可以把两种跳法结合起来跳,学生兴致很高,试验,效果很好。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几个学生一组,尝试自己跳出新花样。课后,要求学生可以组合成多种跳法,这样,既使学生动体,又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2重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这一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功能,进行学科渗透,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2.3在普及中提高。一些学校中为了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抓住了一些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结果是,比赛成绩还可以,达标考试项项红的问题。其实,体育竞技的本体就是在普及中提高,如果普及搞好了,那么提高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标一直以来是中小学校体育的重点,以前,仅仅通过体育课的练习,很难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本上提高,达标率也一直居低不高,我通过组织全校性的冬季向征性长跑(3~5年级)的方法,一个学期下来,全校的达标率由原来的87%提高到100%,而且达标优秀率也由原来20%提高到了45%。由此可见抓普及是当前学校体育的一项重点。

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1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自由练习,学生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甚至于回到原有的“放羊式”的教学当中去。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在许多的练习方法上还有问题,如果放之任之,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在一定范围内还将发挥作用。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学生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应从最基本的语文课堂入手。为此,我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1]。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充分认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能性。

1.必要性: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基础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否落实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的高低。

2.迫切性: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也关系到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因此,迫切需要会生存、会关心的一代新人。

二、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1.思想道德的培养。义务教材从方便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方面进行编写,除了选入一些写老一辈革命家、英雄人物、古今中外科学家、歌颂祖国等思想性较强的文章外,还对原教材作了调整,并更新补充了一些体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内容,并安排了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其美妙的意境。这些新教材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无论从时间上还是语言环境上与儿童都很接近,更容易被接受,更有利于与世纪、与世界接轨。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思想性强的课文,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实现义道统一。

2.语文能力的培养。义务教材的编排充分地利用了课文潜在的语文基本训练因素,体现为理解性训练、结果性训练、运用性训练,形成纵横交错、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体系。现行义务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体现把训练重点落实到每组教材的教学中,围绕训练重点按组编排,注意训练重点之间的联系和过度,使训练环环相扣,扎实有效。如课文《大森林的主人》讲雨后翻船,猎人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冷”“饿”“累”的困难,作者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要求学生思考: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像猎人一样还是像作者一样?或者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猎人说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会拿来用。”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有依赖思想,不存在侥幸心理,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胜利一定属于强者,属于聪明人。

3.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不是教学,而是教学生学。”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尤为重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于教师,语文教师更应该明确课文不是一段一段地讲完,而是引导学生一层一层逐步由浅入深地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己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练由不懂到懂,由不正确到正确,由不熟练到熟练,指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实践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在反复训练中,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优化课堂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效益、效应。

1.加大教学容量,在第一课时找效率。针对大部分教师本应在预习中解决的浏览课文内容,解决语言障碍放在第一课时,存在时间浪费多、密度小的问题,我们加快了由语言文字到主要内容到思想内容的节奏,原则上一节课讲完。这样加大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第一课时开始要效率。

2.要在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出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必须完成“来回趟”的教学,如果只注重“由语言文字到主要内容到思想内容”的教学,忽视由“思想内容到主要内容到语言文字”的教学,这种教学不仅在结构上不完整,而且没有完成“讲读课例”的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完善“来回趟”的教学结构,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出效果。

四、运用正确的课堂评价,使“教”“学”得到辩证统一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过程。素质教育必须重视教学的情感因素,使师生特别是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快、思想活跃,教师必须充分把握智与情感结合起来,形成学中以情促智、以智增情、情智并茂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言一行要注意优化课堂气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评价这一手段,及时肯定及时表扬。当后进生正确地答出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其他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有独创性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富有启发性的评价,促进他们不断地钻研,充分挖掘潜能,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涉及教学思想、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改革[2]。语文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要为文,先做人”这个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是语文教学的终结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徐志强.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网络转载.

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 篇4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之一。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国外有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因此, 要落实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 就是重结论, 轻过程,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 改革数学教学, 其基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 掌握学习方法上。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重视过程教学,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 还要做到因时施教。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 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 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以他的长处促使改变他的短处, 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目前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学等教改试验, 以各自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这几种教改试验, 都注意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课程改革历来是教学改革的热点。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培养人才的蓝图。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 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并强调两者相辅相成, 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 这应视为一大改革。小学数学活动课程, 有自身的特点,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以培养兴趣为灵魂, 以发展技能为目的。

议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5

摘要本文在理解素质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再次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方法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1996年4月日颁发的《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说明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政府行为,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同时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意义理解:素质教育

1.1 内涵

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教育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下面我们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1)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江苏省小学素质教育教育研讨会)

(2)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杨银付,1996)

(3)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要义有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十让学生主动发展。(柳斌,1996)

(4)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挖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刘明,1992)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无论文字上怎样表述,都应当将思维的焦点聚集在人的素质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问题上。简言之,怎样的教育才能促进人的素质完善与发展。

1.2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根据目前学界的研究,总的概括起来,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全体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相对立的,它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是互相交织、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全面性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三方面的素质应当全面发展,具体到教学活动而言,既要重“认知过程”的教育,又要重“情感过程”的熏陶和冶炼;其二: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人生打基础或做准备的教育”,所以,受教育者素质培养的基础性和整体必须受到特别重视。

(3)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对待学生最基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科研成果、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老师的“灌输”是很难提高的。脑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潜能就是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个人身上有待开发的金矿脉”。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里最充分地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才能。

(5)素质教育的开放性。我们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大部分是课堂教学,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课本,从而形成了封闭的教育空间和单一的信息来源渠道,因此,也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封闭性”。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空间,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向

在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同时,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培养,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原则。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再次探讨:

2.1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思想观念转变

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然而,目前还没有哪一所学校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我们学生“减负”的文件可谓是数不胜数。探究原因有多方面的缘由,但我们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非常不足,对“应试教育”的危害性认识也很不够,教育思想观念上还没有“转轨”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个前提。

第一,教师们应充分认识到“应试教育”的直接表现和结果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第二,教师们要明确在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体的、全面的。素质教育不但强调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一定水平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语文来学会做人,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陶冶学生真善美的情操等等。

2.2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教学方法改变

在语文课堂上要应实现开放性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时代育人”为宗旨,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UNESCO提交了题为《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的报告,我国将其译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份报告认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如下表所示:

2.3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重视个性的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个性化教育是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普遍性的指导思想,个性具有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或复制性。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培养和形成个性是孕育和引发创造力,形成开拓进取品质的原动力和心理基础。而创造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直接动力。

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包括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都要适应于受学生的不同情况与层次,让他们在每一次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归属感,真正体验快乐的学习。

2.4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评价标准的改革

目前,很多学校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依然是以考分的高低作为唯一的依据。这种一元化的教育看似公平,实则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②(1)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力,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2)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人人拥有一片希望的蓝天。(3)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4)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学生的问题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发展的积极评价观。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关系我们民族的振兴,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尤为显得重要。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坚持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探索教学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并为培养新世纪的建设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析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 教学改革

小学素质教育就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形成完整的认知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改革要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中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转变理念,开展素质教育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方式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重视死记硬背,忽视情感渗透,重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对问题解决方式与思维的锻炼,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小学数学中的本末倒置现象,这样教学理念和方式下的学生虽然在知识考核上能够取得好成绩,但是从能力素养上来看,与当今的社会发展并不适应。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改革就应该以教学理念的转变为首,积极在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从理论变为实践。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学目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应试、升学,素质教育对全面发展认识的更深入、更具体,这里所说的全面是指“德、智、体”的全方位发展,而不是指学生在文化知识的成绩上实现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都能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真正转变这种观念,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转变方式,开展习惯教育

1.学会正确“听”课方式。在这里的听不单单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听清楚、听明白,不但要对老师的讲授、同学的问答等内容听清楚,还要在听清楚之后给出自己的点评,这样的过程就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师一个赞许的手势、眼神或者是一句简单的话语都会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对于任何学生的表现都要以积极鼓励的方式进行点评,在鼓励之后,教师才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就会受到巨大的鼓励而积极努力学习。

2.养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考方式过于死板和僵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明显不足,在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就要引领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度,不但学生知识的基础内容,还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比如,在学习有关圆形知识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实际操作的方式锻炼学生思维,让学生把圆形进行各种方向的对折,对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全部折痕都相较于一个点,这时教师就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这点就称为圆心。

3.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一种“说”的习惯,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主要针对的是应用题的理解的解答,在应用题中的语言都非常精简,这样就需要学生对于语言表达方式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让其认识精确语言的理解方式,从而提高对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理解能力。

三、转变方法,知识结合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能力素养的养成对其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中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了要讲授教材内容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让知识结合能力共同发展,这样才是符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对于当代教师而言,教育学生不单单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具有适应社会而生活的能力,就是要做到“授人以渔”,那么对于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数学教学而而言,教师可以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第一,严格训练。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并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掌握问题的解决方式。第二,认真指导。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找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理解,要产生好奇心理,对所有疑问都要提出来并想办法解决。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素质教育的实现就客观上要求教师要改革小学课堂,不但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本文就从三个方面对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这一论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还望对实际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艾方容.语文教学大变革[N].北京日报.2000.

[2]胡书琴.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挖掘教材中创造性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0.

小学作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篇7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作文,作文教学

小学生唯有具备了基本的写作能力, 才能适应个人生活和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之所需。在小学作文教学之中, 在要求学生学会写条理清晰的文章的基础上, 还应当引入情感教育, 让其文章具备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将情感体现在小学生作文之中, 已成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尊重学生, 赞赏他们的优点

尊重赞赏, 就是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尊重他们的人格, 进而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 越发的敬重教师。老师尊重学生, 就是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体罚学生, 不羞辱学生, 更不冷落学生, 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理解。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发展自己, 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在课堂上, 教师做到“目中有人”, 积极地关注学生。同时还要赞赏每一位学生, 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 赞赏他们微小的进步及学习中质疑精神。课堂上, 一句“你真行”、“你真棒”, 使学生更加自信, 学习兴趣高涨, 课堂气氛融洽、和谐自由。在这种尊重理解的氛围里, 学生的身心会得到熏陶, 他们学会了尊重、学会了理解、更学会了赞赏。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友爱。

二、宽容理解, 建立师生的情感

宽容理解, 既是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关键, 也是联系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纽带。教师面对学生, 必须要真情付出, 宽容爱护学生, 公平对待学生, 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待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 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 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相信他们的潜力, 切实地帮助他们。在课堂上, 如果有深、难的问题, 交给成绩好的学生回答, 培养他们深入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之, 一些较容易的题目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解决, 有了进步就多鼓励, 多表扬。不能只凭学习成绩, 自己的好恶来对待学生, 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那些有缺陷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关怀和照顾,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使之心理更健康。

三、创设情境,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 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 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 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 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 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 并要求做好记录, 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 只有改革开放, 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 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 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 对小学生来说, 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 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 就越利于加工, 思维就越活跃, 就越具有创造性, 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 笔者首先要做的是, 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 爱水, 爱名胜古迹; 爱父母, 爱老师, 爱周围的人; 爱植物, 爱动物, 爱小物件; 爱看书, 爱收集, 爱手工制作; 还有爱种植, 爱采摘, 爱参观访问……正是由于这些爱, 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 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 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奶奶家的门前有块空地, 地里种着许多土豆。今天天气非常晴朗, 碧空万里无云, 奶奶说我们去挖土豆吧! 来到地里, 奶奶拿着铁锹挖土豆, 我拿着盆子拾土豆。那土豆有的是圆的, 像个小皮球; 有的是扁的, 象鸭蛋, 有的大有的小, 大的有我的几个拳头大, 小的只有我小拇指小。不一会儿我们就挖了一大堆, 在太阳的照射下, 土豆笑的乐呵呵的, 好像对我说: “这个世界真美呀, 我们又能上人们的餐桌为人们做贡献了。”

五、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

如今,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空间。电脑网络集中了文字、声音及图像等多种载体, 是一种立体化形式十分强的传播方式, 其信息量之大以及知识面之宽是传统意义上的印刷方式所无法企及的。所以, 运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开展小学生作文教学, 能够很好地丰富小学生的情感, 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从而更加情真意切地投入到写作之中。比如, 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好春日里的景物, 笔者尝试运用多媒体网络之优势, 向其展示出一幅春天的生动画面: 小河开始解冻、小草正在发芽、百花竞相绽放……以上景象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教学情境当中, 切实调动起其丰富的情感, 从而唤起了小学生千方百计想将自己所看到的各类景物告知他人的欲望, 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激发出小学生群体的写作积极性。在此过程中, 笔者综合应用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多种媒体集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 从而全面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其在一种虚拟但又真实的空间之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的感受。

小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8

要通过观摩和实践,发挥小学生上好体育课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加强体育竞赛活动项目的观摩与欣赏,让孩子们体会运动过程中的美感与力量,培养新一代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 探索促进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民族传统优秀体育项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发和拓展新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体育教学的优势,在扎实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工夫下在开拓创新方面。在此要特别注意,必须强化传统体育教学的民族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结合,包括先进的体育器材装备的使用。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修养,必须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因为体育器材最终要靠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实践运用,没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教学效果不会很好,特别是小学阶段,教师对孩子们的引导与鼓励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在完成基础训练的同时也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潜在优势,在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给予特定的重点培育,根据每一个学生体能的差距,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但这需要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指导学生。因为对于小学体育来说,激发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更重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为基础,重点培养有体育潜力的学生,做到以点带面,扶优扶强,最终提高全体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体育运动水平。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体育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高效, 优质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在体育训练活动中获得快乐, 使学生的体育技能有更大的进步,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有利于减轻学习压力。在体育运动实践中产生一种来自内心愉悦的感受,不需要强制就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多增设一些符合实际的体育比赛氛围, 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二、培养学生强化身体素质的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 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 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教学应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整个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体育技能教学外,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是提高自身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按时锻炼的自觉性。在强化自我锻炼习惯养成的同时,对体育训练的时间和运动强度不做硬性规定,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循序渐进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及时指导,培养学生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学生主动积极以参与锻炼,使自身素质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这对学生今后的体育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孩子们在未来的成长中终生受益。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逐步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养成参与运动的良好习惯,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自觉的运动的意识。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孩子们提高更广阔的学习与实践机会, 让体育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教师可随时把孩子们引入国家级体育比赛的“现场”。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增强科技含量。对于受条件限制的体育活动项目,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课件把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反复演示,有重点地作进一步讲评。现代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交叉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实际情况,呈现出教学多元化的局面,有效提高边远地区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辅助的体育教学方法,通过动态化演示等多种手段,比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一些体育科目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国内外体育事情直观搬上讲台,把重要的体育信息和相关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 有效丰富体育知识的时代发展内涵。设计制作新的教学课件,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把体育课程教学与学习兴趣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通过教学课件促进学生对现代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 增加提高体育技能的实时学习机会。

四、教师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体育教师,无论掌握的体育技术多么全面,综合素质始终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客观的影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总是希望教师给予更详细的解答,对此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对每一项目详细讲解, 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只做简单回答,这样会给孩子们造成误解,所以教师不可偏颇, 要以爱心和责任心赢得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教学态度和亲和力及其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孩子们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师要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师德,不断扩大自我的知识面,使体育教学过程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体育教师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开拓信息渠道,逐步丰富体育方面的新知识,有创新能力, 用富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热爱体育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小学数学素质与数学教学 篇9

1.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1) 数学素质, 是指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使学生能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 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简捷、准确地表达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并培养学生忠诚、坚定、自信、严谨、求实的品格等。

(2) 数学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形成数学能力, 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这与基础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的素质教育内容是吻合的。因此, 数学教学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教学素质, 其教学活动就是数学素质教育。但由于过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 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 轻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轻视了社会实践及应用, 因而使数学素质教育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 削弱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而, 在数学教学中纠正这些做法, 才能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2.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

所谓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 也称数学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想倾向, 它一方面是人们的哲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又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一些数学知识, 而应该是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结构, 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自觉的数学意识, 逐渐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思想方法和基础知识都属于数学知识的范畴, 教科书的每章每节及每一道习题的解答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 它们共同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 数学思想方法以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为其形成展示的载体, 在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无处不以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指南。教学中要以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为背景,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观念不同于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石, 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以数学思想教学为途径, 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是数学教学中一个讨论的热点。

首先, 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 注意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 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 要将基础知识讲精、讲透、讲活, 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其次,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 是数学的基本观点, 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 它具有主导地位, 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

4. 以开发非智力因素为契机, 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会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历史以及教材中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勇于求知、勇于追求、勇于创造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个性品质, 使学生学会做事。数学是一门理论体系严谨的科学, 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品质对于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十分重要, 而且这种品质能保持和延伸到其他领域并发挥作用。

(3)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形成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观点的形成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任务, 数学处处充满美学因素, 如图形的对称美、整体美、数式、方程的和谐美、函数的统一美、数学方法的奇异美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教学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的存在, 经过长期培养,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的美学素质。

解析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建议

所谓的审美能力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 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渐形成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多元化的今天, 在教学大纲中也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列入其中。所以说,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以最有效的方式促使学生树立一定的审美观念,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发现这个世界是创造美的世界, 发展学生的个性, 促使学生全面性的发展。

一、审美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当中, 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美感。虽然说他们就像是固有的细胞一直存在着, 但是即便是存在着还是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他们的美。所以说,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就应该运用美学原理教育学生发现美、观察美、创造美的能力, 才能够更好地看待世界、创造这个世界。而且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 小学教育不在单纯的要求学生掌握知识, 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小学教育教学当中, 教师一定要通过有效地教学方法, 在提高学生品德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知识和审美的意识看待这个世界, 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身观和世界观,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进行审美教育, 不仅是小学教学大纲中的任务, 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任务。这必然会成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之一, 所以说,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 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教育中必然有美的存在, 只有这样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教学内容会涉及到很多种版本的文体、会涉及到很多样的艺术形象、比如一些比较优美的句子, 比如说一些比较有意境的佳话等, 都是值得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但是因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太差、生活阅历太低, 对于这些比较优美的句子、文章等理解的还不够深入。所以说, 面对这种情况, 首先要创新教学模式, 运用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文字的阅读中感受生活中的美, 形成鉴赏美的能力。

在进行教材讲解的时候, 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意境。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 一定要创立一定的情景模式。

例如,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 在《白杨》一文中,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这句话不仅仅只是说出了白杨的特点和白杨的美感, 而且也表达出了他们父亲的内心想法。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将其主人公内心的那种对生活不畏惧、不退缩的坚韧所表现出来, 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动力的那种阳光表现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懂得生活的美感, 生活是积极向上的, 是美不胜收的, 是希望所环绕的。

三、将小学语文教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 对于语文来说更是如此。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语文。

例如,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夕照》一文当中, 就很好地表现出了生活中的场景。“太阳被裹上橘黄色, 没有了刺眼的光芒, 稳稳地站在那排的树梢上, 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 给砖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 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 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显, 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 它和我们一样调皮!”难道说这样的文字不美吗?要我说, 简直美极了, 美不胜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反复进行阅读, 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作者眼中所描述的夕阳, 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可以让学生就着夕阳这一话题, 自己回家创作。当学生们亲眼目睹夕阳的时候, 一定会被它的温柔、妩媚所征服, 这就是生活中的美, 这就是语文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美。

还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当中所应用的现代教育手段, 它能够以其强大的信息量, 丰富的信息内容, 直观有效的信息展现方式, 深深的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所以说, 在小学审美教育教学当中, 一定要结合关于自然界美好的文章, 从而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到相关的歌曲和图片, 制作相对应的flash,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文章所描述出来的景色和事物、能够真正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对自然产生一定的赞美之情。

就春夏秋冬的景色, 制作出一组四季的美景图, 从而更好地体会语文的美感, 生活的美感。

四、将古诗词和语文教育结合在一起

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的内容。将古诗词的内容和审美观念结合在一起,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效地提升学校的审美教育。

例如, 《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这样简短的这句话就呈现给我们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这难道不是小学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美感吗?这首诗歌使用夸张又自然的手法, 新奇又真实的理念, 从而掀起了整片诗歌的热浪,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丰富多彩。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还有很多优美的诗歌, 教师可以将其拿出来, 然后分享给学生, 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好感, 从而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内涵,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 一定要将审美教育和文章结合在一起, 和自然结合在一起, 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和古代的诗词歌赋结合在一起, 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生活的美,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晓南.美育的实施为何步履维艰——关于中小学美育理论和实践几个问题的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6) .

上一篇:广泛耐药性结核下一篇:练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