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高级评审

2024-07-28

职称高级评审(精选六篇)

职称高级评审 篇1

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开始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以此作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依据。职称评审制度的建立, 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 为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 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发展进步,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为了让职称评审工作更加的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和专业队伍发展的需要, 已经对它的评审办法和具体操作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但是仍然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弊端。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高等院校, 在国家的教育科研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公正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 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 高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合理性是很重要的。

1 高校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行高校的职称评审机制本身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 在极大地促进高校师资力量的全面发展之外, 同时也伴生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处理不当, 会影响机制的健康发展。

1.1 聘用岗位指数的限制

现行的职称聘任制度, 是按照高校的编制数和一定的高级、中级、初级的比例, 规定该单位应该有多少高级职称岗位数、多少中级职称岗位数、多少初级职称岗位数, 有多少个岗位指标就推荐多少个人员, 资格评完之后, 再按照岗位数额实行聘任, 兑现职称待遇, 不能超岗位指标聘任。一方面因为现在许多的高校的编制仍然是七、八年前, 甚至是十多年前核定的, 所以过去的编制数早已经不能适应现在高校的发展需要, 出现了岗位指标紧张的现象;另一方面, 由于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普遍为硕士研究生以上, 因此, 初级职称岗位就失去了设置的意义, 造成了高级职称岗位紧张, 而初级职称岗位闲置的状况。

1.2 地方高校评审条件统一要求的限制

每个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专业, 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目标也不尽相同, 对教师的要求也就各有侧重, 理工科会更看重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项目, 文管及其他学科高校会看重论文的发表, 一般高校会对教学能力更侧重一些, 这样全省统一的论文和科研要求就不能体现出差异化的要求, 评审权利不下放也不利于各学校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

1.3 人情因素导致评审结果有失公正

目前学科组的专家均为本校人员, 且成员组成相对固定, 在职称评审中, 不管是基层单位初评、推荐到高评会, 还是最终的领导拍板, 这些环节都需要进行民主投票, 那么一些评判者将自己的私人恩怨放入其中, 不能客观的进行投票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 在这种情况下, 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反而变成平时人际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了。此外, 因为申报职称的高校教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很尽心尽力, 虽然评审组都是专家, 也可能会出现由于申报者的研究领域独特而不知所云的情况, 此时便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更不能对申报者的学术水平作出合理的评价, 增加了盲目评价的机会。

1.4 聘任制度不够完善

现在许多高校实行聘任制度的原则表面上都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 但一般只要聘任期内没什么大错, 都会被续聘到本岗位的最低档次。这种聘任制度不符合职改的初衷, 容易形成“一劳永逸”的局面。在职称评聘过程中, 人们都很重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 在取得任职资格并被聘任前, 工作都很认真努力, 积极创新, 一旦聘任职务兑现待遇后, 就会变得消极怠慢, 讨价还价, 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非常不利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的提升。

1.5 行政人员参加职称评审产生的影响

高校行政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学校教学, 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而在高校行政领导岗位有限的情况下,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待遇, 这类人员不得不选择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写论文、做科研会分散很多精力, 从而影响了行政事务的效率, 同时也会占用教师的专业技术岗位指标, 两类人员对这样的现状都十分不满意。

2 解决问题的建议

2.1 政府机关应在控制学校编制数及专业技术人员总体数量和质量的框架下进行权利下放, 给地方高校更大的自主权, 由各学校制定自己的评审政策, 确定自己学校各级别的岗位数量, 自己评审, 评审及聘任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做到不超岗位总量、不降低评审水平。

2.2 学科评审组成员采取本校加外聘的方式, 打破系统限制, 最大限度地将系统外的本行业专家吸纳进来;应该先把隐藏掉申报人员个人信息的申报者研究领域的相关信息告知学科组专家, 让学科组可以在评审前进行详细的了解、思考和准备, 等到学科组正式评审的时候,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指点优劣, 做出科学的评价。另外, 改革投票方式, 加大评审监督力度也是增加高校评审公正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职称评审中, 评委们的票都应该是公正的、客观的、不受外界影响的, 为了方便监督, 也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应该采用记名投票方式。

2.3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管理, 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改变过去工作消极, 不思进取的状态, 实行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 任期届满, 不能采取过去无过错就可以续聘的做法, 要真正的根据在职期间的表现来决定到底是续聘、缓聘, 还是低聘、解聘。对于那些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把其调离本专业技术岗位, 相应的待遇也要取消。要更加的重视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和实际能力, 不能只是拼“身份”、“资历”, 聘任人员岗位发生了变动, 那其工资待遇也应该随之进行调整, 真正的建立一种合理化、科学化的职称评审制度。让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共存, 让个人的业绩和个人的待遇挂钩, 彻底的打破过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终身制、大锅饭现象, 做到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 就享受相应的待遇。这种动态管理的方式, 可以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可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精神, 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4 各学校可以参照公务员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务晋升制度, 让这类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行政事务当中去, 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也减轻了专业技术岗位紧缺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马金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6-25.

[2]杜丹.关于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11-10.

[3]单坚.高校职称评聘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0-10.

高级职称评审 篇2

一、服务对象:

在非国有单位、采用新的管理体制的国有单位、人事代理单位、无主管上级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外省市驻陕办事机构等单位中工作并在县以上各级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了人事关系代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基本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努力工作,身体健康。

业务条件:

1、年限:

①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8年以上(后取中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单位考核合格,可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此条件只适用于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②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后取大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单位考核合格,可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③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后取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单位考核合格,可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④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受聘担任中级职务4年以上,单位考核合格,可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⑤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受聘担任中级职务2年以上,单位考核合格,可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2、论文:任现职期内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过至少二篇本专业论文。

3、取得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符合外语免试条件的提供外语免试表;

4、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符合计算机免试条件的提供计算机免试表。

5、申报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规定学时。

6、高级职称答辩操作规则

①评分标准:各高评会办事机构可根据本专业评审的具体要求制定评分标准(包括评审材料评分标准与现场答辩评分标准),并报省职改办核准。评审材料评分标准应涵盖学术论文、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业务能力、社会效益等内容。现场答辩评分标准应涵盖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答题准确性等内容。

②答辩时间:评审答辩应在评审材料打分后,无记名投票前进行。可由本执行评审委员会完成,也可由专业(学科)答辩组单独完成。

③答辩命题:答辩组专家按照国家相应《试行条例》和《评审条件》要求,本着便于直接交流,有利于考核答辩者业绩能力、学术水平的原则进行命题。题目需涵盖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等内容,应区分正、副高级分别拟定。答辩命题采取匿名方式,答辩题目由专家组密封后交由工作人员统一保管。

④现场答辩步骤:

第一步:情况简介:答辩者简述本专业学科发展最新动态,本人任现职期间专业技术工作成绩及论文的主要学术观点;

第二步:回答命题:答辩人员应在答辩前十分钟从本专业(学科)组处随机抽取4道题目,其中专业基础题2道、业务实践题2道,各选其中1道进行回答(实行考评结合的系列此步可免)。

第三步:专家提问:专业(学科)组成员根据答辩人的业绩材料、专业论文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进行自由提问。

第四步:专家组打分、计分。

三、高级职称评审上报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三份;《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简表》一式二十份;

2、主管单位审核推荐函1份;(同时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汇总表》1份)

3、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公示证明1份;

4、申报人参加工作时的合格学历证书和最高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5、申报人现有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6、申报人《聘约》原件及复印件1份;

7、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获奖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证书及经济、社会效益等主要业绩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8、申报人外语统考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或免试证明材料;

9、申报人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或免试证明材料;

10、继续教育培训证;

11、申报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12、申报人二寸近期红色背景证件照4张;(评审表贴3张,另交1张)

13、申报人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著作原件;

14、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份;

15、委托函一份(档案不在陕西省人才中心代理的人员提供,由档案所在地出具并加盖公章,注明被委托人姓名、身份证号、学历、工作单位、委托意向等信息)。

四、办理时限:

每年7-8月份下发文件,9-10月份上报材料,11月份组织评审会,次年4-5月份发证、材料归档或退还材料。

五、评审收费标准: 高级:400元/人

六、依据政策法规:依据当年评审文件

依据陕西省人事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规则》的通知(陕人发[2001]69号)、《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发[2005]56号)、《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补充规定(试行)》(陕人发[2003]71号)文件规定执行;

高级职称评审答辩操作规则依据陕西省人事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答辩操作规则(试行)的通知》(陕人发[2008]209号)文件规定执行;

各专业评审要求依据本专业当年评审文件规定执行。

七、办理程序:

职称高级评审 篇3

人员范围方面,主要将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范围限定为从国(境)外、区外全职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并有国(境)外高校、专业科研机构或企业3年以上工作经历,且在所研究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取得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港澳台及持有永久居留证的外籍来桂创新创业人士,与广西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已在广西工作一年以上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明确规定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以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人员,不纳入适用人员范围。

申报条件方面放宽了资历条件,明确申报人不受原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级别及资历年限限制,可破格、越级、无职称申报;不作外语计算机考试要求;不作继续教育要求等。

申报程序方面,明确个人申报、单位推荐及管理部门审核的要求,遵循简政放权、谁用人谁负责的基本思路,充分尊重单位用人自主权和系列对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把握的权利,通过程序上的设计将“急需紧缺人才”的认定推荐权利交由单位、行业把握。

与一般评审程序不同的是,通过直接评审程序申报的,除了个人外,单位也需要参加评审答辩。《通知》试行使用期限为下发之日起3年。

《通知》对原有政策进行细化明确,扩大适用范围,对急需紧缺的国内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采取直接认定的方式,以专业技术能力水平评价为核心,打破了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资历条件的限制,充分发挥了职称政策在服务重点区域人才引进中的作用,使原来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政策扩大覆盖到全区。

职称高级评审 篇4

之前的职称培训中,有部分内容经与广东省评定中心核实后,纠正如下:

* 通过考试获得中级职称的可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

如果您通过了一级注册计量师、中级质量师、中级经济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则在取得考试合格证书三年后可申请评审副高级职称。

评审副高级职称必要条件为:

1、职称英语A级;

2、继续教育学时;

3、计算机模块考试通过5门;

4、论文3篇;

如果您已报名了本的职称英语考试,请勿忘记3月30日这个考试的大日子。

并且记得带上您的身份证、准考证。

准考证的打印时间是本周,即3月25日-3月29日。

预祝各位,旗开得胜,顺利通过考试!

过半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 篇5

教师成为最受职称之“累”的职业

哪些职业最受职称评审之“累”?调查中“教师”排在首位,73.2%的人选择此项。紧随其后的是“医生”(64.6%)。接下来还有:学者(41.4%)、工程师(37.5%)、作家(34.2%)、技术人员(32.1%)、媒体从业者(26.5%)等。

厦门市某重点中学初三语文教师刘飞(化名)最近瘦了不少,为了参评“中一职称”,他已经“奋战”了半个多月。

“评审团到底怎么衡量我们的水平?通过论文还是看谁把教案抄得更工整?”刘飞现在只能把疑问搁在一边,老老实实准备。活生生的教训摆在眼前:有个历史老师,教课的班中考成绩每年都是第一名。可他的职称评审就没过关,因为论文不够,学校一点办法都没有。

调查中,76.5%的人意识到目前职称的最大问题是,职称评审制度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74.2%的人指出,职称评审造成寻租、作假、腐败现象严重;65.7%的人表示,名额分配中潜规则重重、拉关系等现象层出不穷。

职称评审甚至催生了一个“论文代理”产业:承诺可以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甚至可以代写论文,这些都是明码标价。一家论文代理公司负责人徐某表示,如果是普通杂志,发表费用600~1000元。但现在杂志版面都排到12月了,要着急发,只能多交钱,一篇加急费是400~500元,保证发出来。“我们是和杂志社长期合作的,省级的、国家级的都有,核心期刊也有。”徐某强调,“肯定查不出来。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做,从来没有被查出问题。”每天都有很多老师、医生、国家机关人员找过来,他们都是需要评职称的。以中小学老师最多,大学教师主要联系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对愈演愈烈的论文代理现象,一些高校已有所应对。广东商学院董福荣教授告诉记者,广东不少高校都列出了自己认可刊物的名单,一般都比较有公信力。还有一些杂志则上了“黑名单”,不管评什么职称,看到这些杂志就不会通过,因为肯定是花钱买来的。“堵住花钱发论文的路子,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职称评定表面上会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示,但这仅仅是形式而已,实质上是教育行政部门把持着评审的全过程,或者说教育的行政权力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不可避免就会产生寻租和腐败。”

“如果按照现在的体制,林巧

稚都评不上教授职称”

董教授说,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课题基本上被有权、有名的人垄断了。特别是一些重大招标课题和各个省里的课题,有的是因人而设,有的是没有任何前期成果也没有科学论证,就能拿到课题。而职称评审和各种课题是互为因果的——评上职称就意味着有权力可以寻租,能寻租就能搞到课题,搞课题又是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困难的还不是出成果,而是找不到关系。除非科研成果特别突出的那几个人。长期以来,这种现象已经让人们感到司空见惯。”他说。

调查中63.3%的人表示,人们为职称耗尽心力,不利于出真正的成果。

“如果按照现在的体制,林巧稚都评不上教授职称,因为她也没发表几篇文章。可如果整天操心职称,她也做不成名医。”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说,大家都很反感这种职称评定。“医生又要做临床又要做研究,怎么可能呢?现在全职去做研究时间都不够,明显削弱了医生的功能。”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学术咨询中心主任甄源泰指出,职称评审原本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分工合作的管理工程,如今变成“一锅粥”。由政府主导评议,为体现“社会公平”,势必突破用人单位的界限,将鉴定工作标准作大范围的、甚至是跨行业的横向比较。这样一来,诸如学历、学位、外语水平、权威报刊发表的论文等容易被统一标准的“硬指标”,就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单位业绩、实际能力、工作态度等不好统一标准的“软指标”,自然挤不上职称评议的台面。

64.2%的人赞同“职称评定

应该真正体现业务能力”

调查中,43.7%的人希望职称评审不要“一刀切”,应从各行业的专业特点改革职称评定体制;54.8%的人表示,职称评审不要行政化色彩太浓,不要和岗位、待遇等挂钩。

“大家都挤破头去评职称,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评上才能聘上,工资才会跟着上。很多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职称都是基本条件。”刘飞说。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春波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职称问题,必须反思几个最基本的、也是常识性的问题:建立职称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现行职称制度设计的根本缺陷是什么?他指出,问题不在于指标,指标只是评价工具。如果少了现在的这些指标,换一些“德能勤绩”,职称评定会更腐败。甄源泰指出,职称问题不完全是评价标准的问题。一个负责任的、有经济压力的用人单位,必然会用客观标准来要求人才。而现在一些国企等用人单位,没有要用能人的压力,变成了想给谁就给谁,这跟市场基本规律不相符。

“为了职称评定,浪费了多少本应全心投人工作的精力啊?”刘飞说,现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住房等福利待遇完全同职称挂钩,跟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毫无关系,这无疑会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职称,已成中国之‘累’。我希望取消职称评审制度,重新建立一套社会和业内都认可的职称评价标准,真正使职称反映实际能力。”

甄源泰却表示,每个人都有社会身份,根据社会身份分配各种利益,职称是社会身份的主要标准。在这一点没有改变之前,职称就不可能取消。因为这是对整个社会体制的一种适应。单单废除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以局部改革来完善职称管理体制,完全行不通。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 篇6

第一条 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关于江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6〕19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指对通过参加岗位竞聘,拟聘为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职务人选进行品德、知识和专业水平的综合评价,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必须在核定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确保评审质量。

第五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按人事隶属关系和职称层级实行分级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负责全省正高级教师、省直单位高中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负责所辖区内高中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第六条 学校根据人社部门核定的教师岗位空缺数量和工作需要,公布拟聘岗位数及竞聘条件,并制定竞聘工作方案,竞聘工作方案须经学校全体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教师(含改革前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教师)对照竞聘条件,按照规定程序向聘用学校提出申请竞聘。

第八条 学校成立以同行专家和一线教师为主的推荐委员会(一般不少于7人),通过多种方式,对参加竞争教师的师德、能力、业绩、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提出推荐意见。

第九条 学校根据推荐委员会的推荐意见,集体研究等额确定推荐人选,并在学校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十条 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查实无问题的推荐人员,在改革前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可由学校直接聘用;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须参加评审,其职称申报材料按单位隶属关系报相应的主管部门和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逐级审查后,送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

设区市正高级教师由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择优排序推荐。

第十一条 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根据要求受理申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制定评审工作方案。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职称评审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中级教师职称评审经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根据需要组建中小学正高级、高级、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委员应由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长期在中小学一线任教、教育教学能力突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同行专家组成。

第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应采取材料评议与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相结合的方式对推荐人选进行综合评价,实行差额评审,通过投票表决,确定评审通过人员。

第十四条 评审通过人员名单按职称层级由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 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查实无问题的评审通过人员,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核确认,其中正高级教师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备案;中级教师由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确认。

第十六条 考核认定按《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办法》(赣人社发〔2013〕30号)执行,在学校有相应教师岗位空缺的前提下进行。二、三级教师职称全部实行考核认定。

第十七条 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可参照本办法组织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上一篇:乳腺增生伴癌变下一篇:储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