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置换术

2024-07-30

股骨头置换术(精选十篇)

股骨头置换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于我院住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36例病人, 男11例, 女25例, 年龄68岁~90岁, 平均73岁;全部病人均经CT或X线片确立诊断, 新鲜骨折34例, 陈旧骨折2例;走路不小心摔倒32例, 被撞倒摔伤4例;左侧20例, 右侧16例。本组病例不同程度的存在一种或多种疾病, 其中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30例, 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5例,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合并糖尿病17例。

1.2 手术方法

病人侧俯卧位, 患肢在上, 患髋屈曲45°, 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 行侧方10 cm~20 cm切口, 显露髋关节前侧, 显露关节囊, 将关节囊切开, 推开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 充分显露股骨头、颈及基底部, 一次性行股骨颈截骨, 取出股骨头及碎骨块, 如果股骨距粉碎或缺损, 骨水泥重建股骨距, 扩大髓腔, 下肢牵引至正常体位, 将与之匹配的假体柄插入髓腔, 注入骨水泥, 安装假体头, 复位人工股骨头, 安放负压引流, 逐层缝合, 彻底止血, 关闭创面。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访视

术前1 d访视病人。老年病人听力差, 沟通难度较大, 大多因疼痛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对手术感到焦虑、恐惧, 护士要做到语言通俗易懂, 与病人及其家属交谈, 耐心解释、开导安慰, 慢慢消除他们的顾虑和紧张、焦虑的情绪, 并说明手术的效果, 令其正确看待与主动配合手术。

除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外, 手术室护士还要仔细阅读病人临床资料, 充分了解病人各重要脏器如心、肺、肝、肾等的功能状况, 评估其耐受手术的状况, 能提前制定相应的抢救措施, 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2.1.2 器械及物品准备

常规备人工髋关节置换配套器械, 人工关节假体 (厂家器械术前1 d消毒备用) , 中心吸引装置、高频电刀、电锯、摆锯、电钻、吸引器、骨水泥及其他常规手术器械物品。遵医嘱备血。

2.2 巡回护士配合

老年病人入室要仔细核对, 做好陪护、解释工作, 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为确保输液畅通, 合理予20号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连接三通, 注明时间, 以便术中使用, 输液过程中随时观察以防止漏液。进行体位管理, 引导病人健侧卧位, 固定好体位, 避免病人于术中发生体位改变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固定体位时在易受压部位放置小软垫, 协助麻醉师顺利进行麻醉操作[2]。本组病人多合并内科疾病, 术中常规接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 预防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发现异常的情况及时汇报, 并随时准备抢救。对合并糖尿病的病人, 手术刺激可引起血糖升高, 诱发高渗性昏迷或导致严重感染, 应监控血糖变化, 要求术中至少监测血糖3次以上, 发现血糖异常升高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准确并及时给药, 认真核对, 确保病人术中安全。手术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各种管道通畅, 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注意密切观察受压肢体皮肤的情况, 避免皮肤、血管、神经受压而引起相应的并发症, 术中保持身后布单干燥、平整。由于手术创伤大, 术野较深, 长时间暴露在外,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注意保护, 控制参观人数, 减少不必要的走动, 以免造成污染, 保证手术顺利地进行。仔细留意手术进展, 详细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每一项内容, 手术结束后标记并接好引流管。

2.3 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方法, 严格预防发生感染, 因该类手术一旦发生感染就可能会使手术失败。熟悉手术的每个步骤和各类配套器械的使用方法, 掌握所用器械的特性, 尚需配备急救器械, 切忌因器械准备不齐而影响手术成功进行。依手术步骤将器械整齐有序地摆放, 暂未用到的器械用无菌巾覆盖, 避免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使用中的器械及时擦去血迹。术中保持手术台的干燥和清洁, 术野清晰, 仔细管理台上所用物品, 不能因清点物品时不清而延长手术时间。

器械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常规切皮, 分离肌肉, 连接中心吸引装置及高频电刀, 显露髋关节囊后及时传递拉勾、咬骨钳、骨剥离器, 暴露股骨头颈部, 摆锯截断股骨颈, 递血管钳、电刀止血, 取出股骨头及碎骨块, 如果股骨距粉碎或缺损, 骨水泥重建股骨距, 及时清理术野多余的骨水泥, 以免磨损、损伤接触面, 根据医生需求掌握合适的骨水泥开瓶时间, 达到最佳使用效果。传递髋臼锉和髓腔扩大时逐次从小到大, 逐号扩髓冲洗, 提示手术医生所用器械号码, 及时把清理的组织放入弯盘。放置引流后, 用0号可吸收缝线依次缝合。整个配合过程要求动作准确、敏捷, 尽量使手术时间缩短, 把手术质量提上去。

3 结果

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 通过术前访视病人, 正确选择并准备齐全特殊物品, 术中熟练、密切配合, 手术均顺利进行。病人生命体征稳定, 术后安返病房, 达到满意的手术及护理效果。

4 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改善髋关节功能和病人生活质量[3]。对于接受这类手术的老年病人而言, 因其外伤后大多情绪焦虑、痛苦, 更需要护士的关怀, 且大多数病人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术中更易出现并发症而需要更严密的术中监护。这就对手术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无菌要求非常严格[4], 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是术中护理重中之重。所以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减免手术感染的机会。对手术器械严格灭菌, 术中早期遵医嘱静脉输注抗生素, 术中活动肢体时不污染到手术野, 这些措施行之有效, 可有效预防感染。

病人行全身麻醉后保护性反射消失, 护士应注意保护气管导管, 防止病人发生体位改变导致呼吸受限、管路滑出, 术中要随时观察并保持体位良好, 避免因体位未固定好发生移位而造成严重后果。

本组手术创伤大, 难度高, 出血量较多[5], 要求参与手术的所有人员各尽其责, 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手术室护士必须有责任感, 充分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掌握老年人的临床特点, 掌握术程中注意事项及护理观察要点, 还要熟悉每种器械的管理使用, 配备急救物品和药品。

总之, 手术室护士术前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 熟悉手术的每个步骤, 掌握每一步的配合要点, 操作技能娴熟, 术中配合迅速准确, 密切观察, 做好预防性措施, 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并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手术及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方法]护理方面予完善的术前准备, 科学、合理、熟练的术中配合。[结果]经密切配合, 手术均顺利进行, 达到满意的护理结果。[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 术中科学的护理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老年人,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左才红, 陶忠亮, 黄照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0, 29 (1) :49-51.

[2]刘海云.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5) :116.

[3]Keating JF, Grant A, Masson M, et 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reduction and fixation,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healthy older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6, 88 (2) :249-260.

[4]侯喜君, 张连清, 李玉强, 等.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5 (9) :700-702.

骨骨头置换病人的护理查房 篇2

病情介绍

患者XXX,女,84 岁,已婚,以“跌倒致髋部疼痛,活动障碍1 天”为主诉 于2011 年7 月18 日11:50 入院。缘于入院前一天,患者不慎跌倒致做髋部疼痛、畸形、活动障碍。无肢体麻木,无头晕、头痛、昏迷,无胸闷、呼吸困难,无腹 胀腹痛,无大小便失禁。急诊于我院,x 线片示“左股骨颈骨折”,门诊拟“左 股骨颈骨折”收住入院。发病的体重无明显下降,精神尚可,饮食正常,大小便 正常。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无禁忌征于2011 年7 月21 日在全麻+腰硬联合麻醉下行 “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于13:00 返回病房,神智清楚,伤口无渗血,伤口橡 胶管引流夹闭,引流液呈红色,留置导尿通畅,持续镇痛泵镇痛。给予安赛玛平喘及美士灵等抗感染常规治疗,骨肽、松梅乐等常规促进骨生长药物,控制血糖、血压的药物,控制冠心病的药物,病情控制良好。现给予二级护理低盐糖尿病膳 食。专科检查示脊柱侧弯畸形,各棘盘及棘突常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左下肢屈 曲外旋畸形,做髋部稍肿胀,左腹股沟中点下方压痛明显,左下肢活动障碍,较 对侧缩短约1cm 左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左下肢皮肤感觉无明显减退,双上肢及右下 肢检查未见异常。

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P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I1:

1、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杜冷丁、曲马多等。

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

暴剧烈,不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3、如治疗、护理必须移动病人,应事先向病人说明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在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体位,争取一次性完成。

4、和病人及家属解释说明伤口疼痛于术后1-3天剧烈,并逐日递减缓解。O1:患者现无疼痛等不适现象。P2:肢体活动障碍——与手术有关

I2:

1、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协助大小便,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协助翻身,做好个人卫生,勤更衣。

2、安全护理:为患者安装保护性床栏,走道设置扶手,地面清洁干燥,呼叫器及常用物品放于伸手可及的地方。

3、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作肌肉收缩锻炼,下肢按摩,以防深静脉栓塞。

O2:患者患肢可适当活动。

P3:应激的心理反应(恐惧、焦虑、忧郁等)--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I3:

1、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波动,通过谈心、聊天,进行思想工作和心理护理。

2、与患者建立互相信赖的护患关系,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和安慰工作,稳定患者情绪。

3、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的成功案例,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O3:患者能够适应环境,积极配合治疗。P4: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疾病有关

I4:

1、从生活上关心体贴病人,以理解宽容的态度主动与病人交往,了解生活所需,尽量满足病人要求,并引导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及时给病人整理床单位,更换被褥及衣服,使病人整洁舒适。

3、为病人做好口腔、皮肤的清洁护理,使病人整洁舒适。

4、鼓励协助病人功能锻炼和生活训练,使其早日恢复自主能力。O4: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良好。

P5:潜在并发症:

1、压疮

2、感染

3、下肢深静脉血栓

4、便秘

5、股骨头置换有脱位的可能

I5:

1、①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可借助骨科专用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皮肤压疮。②每2-3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可使用气垫使骨突处悬空,并于翻身时按摩骨突部位。③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无褶皱,保持皮肤干燥。

2、①采取合适的体位:病情允许时,应采取半坐或斜坡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伤口渗液积聚而发生感染;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伤口平面,以防止引流液逆流而引起感染。②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消毒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③保持引流

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挤压和滑脱,以免引流不畅而发生伤口内感染。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鼓励患者远端关节自主活动,指导向心性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指导病人多饮水,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多吃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

5、①术后搬动要小心,保持外展、内旋、伸直位。患肢外展中立位牵引1~2周,防止内收、外旋以免脱位。②不要盘腿坐,要双足着地,双膝分开。③不要只转身脚不动,要双足随身体一起转动。④不要弯身到腰以下,而应该用一个长杆的器具代替。

O5:患者住院期间无并发症的出现。

出院指导

必须使用拐杖至无疼痛及跛行时,方可弃拐。最好终身使用单手杖,减少术侧关节的磨损,尤其是外出旅行或长距离行走时。

注意预防并及时控制感染。对拔牙、扁桃体摘除、查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术或治疗措施,都应及时预防,防止细菌血运传播造成关节感染。避免重体力活动及参加诸如奔跑、跳迪斯科等需要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

避免在不平整、湿滑的地面行走。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74—01

人工關节置换是骨科领域的先进技术,近年来对手术方法的讨论,各种并发症防治的报导屡见不鲜。除手术中严格进行无菌技术外,术后正确护理极为重要。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对16例患者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精心护理,术后无1例出现并发症,出院后随防生活均能自理,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9~81岁,平均65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例,股骨头置换11例,右侧7例,左侧9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手术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16例患者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取得满意效果。

2 术前护理

术前准备及护理:①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②术前检查: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胸片、X线,血常规、肝、肾功等,根据情况备血。③术前皮肤准备:术前1天用肥皂水清洗手术局部皮肤,剃掉该区汗毛。④胃肠道准备:术前12小时起停止饮食。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卧位排尿、排便,以免术后发生尿潴留和便秘。使用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以保证稳妥,并避免患侧髋部过度移动。⑤体位指导: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止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体位,应避免侧卧,取平卧或半卧位,患肢下垫软枕外展30°并保持中立,两腿间放置软枕。⑥术前晚及术晨准备: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保证睡眠充足。根据医嘱术前约30分钟静滴抗生素。患者留置尿管并交代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⑦患者离开病区后为其铺好麻醉床,准备好心电监测仪、吸氧装置。

3 术后护理

①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立即给予去枕平卧位,心电监测及氧气吸入,24h内每1h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1次,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②密切观察患者患肢血循环情况及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活动、末梢循环及伤口渗血情况,要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③密切观察伤口引流管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及引流液倒流。一般情况下术后48~72h或术后引流量小于30ml,即可拔除引流管。④术后镇痛:遵医嘱使用镇痛泵或者使止痛药物。术后镇痛技术合理使用以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患者康复。也能减轻心血管负担,可减轻肠麻痹、恶心、呕吐等内脏反应,从而避免由于怕痛怕动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栓形成,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⑤饮食指导:合理安排饮食,供给足够热量,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以增强患者体质,抵抗力及修复能力。

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4.1 脂肪栓塞:是术后早期并发症,①术后48h-72h加强病情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体温、呼吸、脉搏、皮肤出血点;体温可达38°-40°,呼吸120-200次/分,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出血点一般分布在颈、肩、胸、腹的皮肤或在睑结膜出现.②预防性用药;低分子右旋酐,激素。

4.2 感染:术后可能出现伤口局部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应指导病人作肺功能锻炼,做好会阴部护理,术前备皮应避免损伤皮肤,切口敷料保持干燥,引流通畅,及早拔除引流管、尿管.鼓励咳嗽排痰、雾化吸入、拍背。有效抗菌素是预防的关键,并注意体温变化及疼痛症状。

4.3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全身并发症。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①术中保持合适体位,避免患肢长时间髋关节内收位,操作轻柔,减少出血,保持充足血容量。术后最后不用止血剂。②术后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防止髋部、腹股沟部出血肿胀,减少局部压迫。③术后早期开始逆肢体方向按摩,避免在患肢输液,如术后及时指导患者做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尤其是让患者主动做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④术后遵医嘱使用预防血栓的药物。

4.4 人工髋关节脱位:术后1-3周脱位可能性大,取平卧位,患肢下垫1个软枕以抬高患肢,两腿之间放以梯形枕,保持患肢外展30°并保持中立位是防止脱位关键,使用便盆时避免患髋内收、外旋动作。术后6周屈髋不能超过90°一周内不主张翻身,不宜久坐,6周内限坐30min,特别是平卧到坐位易产生曲屈内收内旋的联合动作应给予保护。

4.5 压疮;术后患者因为害怕患肢和伤口疼痛而不活动肢体,骨突部位持续受压容易引起压疮,所以术后应按医嘱使用镇痛剂,缓解患者疼痛,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健康宣教,骨突部位衬软垫并按时按摩。

4.6 术后康复护理:⑴术后2~3天疼痛缓解后,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⑵术后4~7天用PCM练习30-60min/次,每天2次,30-50°,以恢复肌肉力量,增加髋关节活动度。

5 出院康复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进行功能锻炼重要性,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术后6周内做到“6不要”即不要交叉双腿,不要患侧卧位,健侧卧时双腿间要垫枕,不要坐软沙发及矮橙,不要弯腰屈髋拾东西,不要屈膝而坐,坐时身躯不要前倾 。2~3个月内以平卧和半卧位为主,屈髋角度<90°,坐位时间<45min。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并告诉患者如果出现肢体肿胀、肢体位置异常或感觉髋关节脱臼,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时应及时来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46-250

[2] 罗凯燕,喻姣花,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26-134。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体会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股骨颈等处骨折需要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0例, 上述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最小为54岁, 最大为76岁, 平均年龄为 (62.1±7.5) 岁;文化程度:小学毕业5例, 中学及中专毕业18例, 大学毕业7例。对照组患者30例, 男15例, 女15例, 年龄最小为53岁, 最大为75岁, 平均年龄为 (61.7±6.2) 岁;文化程度:小学毕业6例, 中学及中专毕业19例, 大学毕业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1) 术前教育。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原因, 根据产生的不良情绪对患者进行缓解和疏导, 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术前让患者了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相关知识, 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麻醉方法、术前注意事项等。 (2) 术后教育。对患者术后体位摆放急性指导, 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 术后从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为患者术后制定功能锻炼计划,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对患者术后生活自理内容进行指导, 达到生活自理状态[1,2]。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及关节僵硬;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自设问卷调查表, 调查患者及家属胡护理的满意情况, 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关节僵硬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5±4) d,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 (20±3) d,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为29例, 护理满意度为96.7%,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为21例, 护理满意度为7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有导致股骨上端容易骨折, 如为股骨颈骨折, 患者多需要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主要适用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患者股骨颈头下骨折患者, 且骨折愈合困难者, 或者为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者股骨颈已经被吸收的患者等。由于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老年人器官和组织功能处于衰退阶段, 机体抵抗力较低, 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所以,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通过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能够改变过去重视手术而不重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错误观念, 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最大程度的发挥患肢功能[3,4]。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中,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沟通交流, 可以有效的建立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提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淑英, 刘俊莲.骨折病人术后康复指导方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2C) :509-510.

[2]刘兆芳.骨折病人的心理反应探讨及术前心理干预[J].医药与保健, 2010, 18 (4) :152-153

[3]陈珍红, 王跃军.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5) :223.

股骨头置换术 篇5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前后;护理;研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6-0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此种手术难度大,危险性大,我院从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老年外傷性股骨颈骨折及老年病理性股骨头坏死共8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根据本人多年临床护理经验,针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前及术后实施有效整体护理,现研究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举一实例)

患者,盖秀广,男,年龄,79岁,于2012年6月16日18:30入院,主因“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部固定性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口服静点用药及针灸理疗效果不佳,”骨科以股骨头坏死收住院。患者一般状态差,消瘦体质,左髋部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查体:T:36.2℃,P:78次/分,R:21次/分,BP:160/95mmHg,左髋关节X线平片示:左股骨头密度不均,骨质疏松,股骨头重度塌陷,化验WBC:12×10^9/L,Hb:90g/L,血糖:5.7mmol/L,心电图示及术前五项均正常。根据X线平片和患者临床症状拟定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为病人创造舒适住院环境,减少孤独感,老年人情绪不稳定,意志消沉,生活需要协助,对手术是否成功产生悲观恐惧心理,担心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针对老年人共有的心理特点,护士需耐心讲解手术重要性必要性及康复知识,取得患者信任,护士关心爱护病人,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以良好的心态积极接受及配合手术治疗。

2.2术前准备术前晨晚间护理,老年人体质低下,预防受凉,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保持18-20C,相对湿度保持50-70%,清洁皮肤卫生,术野备皮,备皮范围:肋缘至膝关节,前后过正中线,剃阴毛。留置导尿,采血标本送检,根据化验结果备同型血。

2.3功能训练术后需要卧床,膈肌麻痹,痰液不易咳出,肺部分泌物增加,气体交换及通气量下降,指导练习深呼吸,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轻叩背部,以利气流振动,痰液咳出,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前练习床上定时排便,以防便秘,减轻病人痛苦。

3术后护理

3.1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一次,直至平稳为止。静点用药治疗,必要时输同型血800-1000ml,给予低流量O21-2L/分吸入,去枕平卧六小时,暂禁食水,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患肢外展中立位,减轻切口张力。术后由家属陪伴,让老年人感觉到亲人的关心与照顾,保持乐观心情,分散注意力,减轻切口疼痛。

3.2尿管及切口引流管护理尿袋及切口引流袋妥善固定,保持管道通畅,尿袋及引流袋每日无菌更换,尿管每周无菌更换一次,每1-2h夹闭及开放尿管,帮助恢复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无特殊情况2-3天可拔除尿管。准确记录24h切口引流液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流速。若引流液颜色为鲜红色及时通知医生。手术暴露广,创伤性大,术后渗血,渗液较多,必要时改换负压引流器,吸关节腔积血,积液,以利软组织对假体包裹,避免切口感染,术后引流量<50ml/24h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3.3饮食护理麻醉清醒后六小时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易消化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有利切口愈合,根据老年机体状况增加适量蔬菜、水果以防便秘。

3.4预防褥疮褥疮是此种手术最常见并发症,需要定时更换体位,按摩身体受压骨隆突部位,老年人皮肤薄弱,床铺应平整、清洁、柔软,每2h用50%红花或7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术后24h给予轴线翻身,患侧肢体在上,臀部垫软枕,必要时铺气垫床。

3.5观察患肢血运情况术后观察患肢脚趾末端血运、皮温、色泽、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早期由家属在床上被动做足背伸屈肌等长舒缩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鼓励患者1-2W下床活动,使用推行式助行器以防滑倒,护士要帮助老年人增加勇气,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每日循序渐进功能锻炼,3-4W康复出院。

3.6出院指导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注意饮食调护,3个月内避免下蹲,6个月后来院复查。

3.7随访调查98%以上患者无假体松动、无下沉、无断裂等现象,老年人生活能自理,能从事轻体力劳动,手术效果非常良好。

参考文献

[1]杨丽凤.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1):148-149.

[2]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5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20例均为2004年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 男8例, 女12例;年龄50~92岁, 平均72岁。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密切观察全身和局部病情, 骨折多数为老年患者, 除原发病外多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患, 术后行心电监护, 观察生命体征, 15~30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 平稳后改为4h测1次, 吸氧, 去枕平卧6h, 头偏向一侧。并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等情况, 有无异常感觉和脂肪栓塞等迹象。

2.2 保持正确体位

患肢足背部抬高15~20°以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 患肢制动, 保持足尖朝上, 置外展30°、中立位, 并穿“丁”字鞋[1], 避免人工股骨头脱出。切忌患肢内收、外旋, 两大腿之间可垫软枕, 放置便盆时切忌抬臀过高。

2.3 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

保持尿管通畅, 每4小时放尿1次, 并记录尿量, 如尿量少于50m L/h, 应考虑补液不足, 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4 局部伤口护理

应注意伤口处敷料的渗血、渗液情况, 渗血、渗液较多时应及时更换, 保持切口干燥, 患肢局部出现红、肿、热、痛, 提示伤口感染, 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2.5 引流管护理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 严格无菌操作, 及时倾倒引流液, 防止引流液倒流。全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液较多,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还要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6 加强基础护理

因病人年龄较大, 体质较差, 手术创伤大, 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适当补充维生素B、C, 增加营养。鼓励并指导患者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卧床期间, 骨突处放置软枕, 每2小时翻身1次 (注意翻身动作要协调一致, 托起整个髋部, 以免发生脱位) , 按摩受压骨突处, 并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清洁, 预防褥疮。

2.7 指导功能锻炼

(1) 术日麻醉消失后即开始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曲、背伸锻炼及深呼吸运动等。并给予被动腿部肌肉按摩,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预防血栓形成。

(2) 术后第1~3天, 患者由于害怕疼痛和担心早期活动会对髋关节不利, 往往使肢体处于僵硬状态, 对功能锻炼存在恐惧心理。护士应向患者说明移动肢体不会伤害患者的髋关节, 而肌肉痉挛和自发的自我保护状态会使肌肉处于缺氧状态, 增加肌肉痉挛程度, 加重疼痛[2]。因此, 在给予有效止痛后, 可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和下肢水肿情况抬高患肢15°, 鼓励其早期床上活动或帮助其被动活动。督促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的屈曲、背伸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 每2~3小时1次, 每次15~30下, 次数由少到多, 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同时指导患者放松肌肉、活动关节、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并帮助拍背排痰, 但运动量不宜过大。

(3) 术后第3~4天, 伤口引流管拔除后, 床头可摇至30°左右, 一般不超过45°。主要指导患者行髋关节、膝关节的主动屈伸, 必要时辅以被动锻炼, 逐渐过渡到主动锻炼。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过猛, 并保持患肢脚尖朝上, 避免内旋或外旋。

(4) 术后第4~5天, 床头可摇至40~70°, 指导患者行患肢的外展内收、外展, 一般不超过15°, 内收不超过身体中线, 锻炼过程中防止肢体过度内旋或外旋。

(5) 步行练习:术后第5~7天, 骨水泥固定患者多数在医生指导下借助拐杖或助行器下床站立并逐渐行走, 但患肢暂不负重, 站立和行走时间由少到多, 以患者不劳累为宜。生物固定, 一般2周后下床。

(6) 术后2周, 进行坐位到站位的练习。患者先移至健侧床旁, 健腿先离床使足部着地, 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腿离床, 并使足部着地, 再扶习步器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3周即可扶拐下地, 患肢部分负重, 4周开始步行。必须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2.8 并发症的预防

高龄肥胖的患者, 卧床期间, 不可忽视并发症的发生, 除骶尾部长期受压易出现褥疮外, 穿防旋鞋的足跟部易破溃,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加强并发症的预防, 同时要预防便秘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下床活动时防止摔倒。

参考文献

[1]吕式媛.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2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4例, 男11例, 女3例;年龄57~84岁, 中位年龄67岁;合并冠心病6例, 高血压5例, 糖尿病3例;交通伤10例, 陈旧性骨折2例, 跌伤新鲜骨折2例。

1.2 方法

参照X线片选择与原来股骨头大小相匹配的人工股骨头。术后引导患者良好的心态, 积极配合护理, 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并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 预防并发症。

2 结 果

术后14例患者功能恢复, 效果满意, 均未发生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随访10个月, 均行走活动自如, 并能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

3 护理措施

3.1 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3d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吸氧,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尤其在术后24d内, 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各1次, 并注意患者意识的观察, 发现意外立即通知医师, 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观察创口渗血情况

术后放置引流管, 持续24~72h负压引流, 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滑脱, 保持引流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 定期更换创口敷料, 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并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温度、趾端活动等情况。

3.3 体位的护理

患者回病房应专人护送, 术后为减缓关节囊张力, 避免关节囊缝合口撕裂脱位, 应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 为确保正确体位, 可侧卧时双腿间夹一软枕, 必要时穿丁字鞋。严禁患者俯卧位。

3.4 功能锻炼

术后的康复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肢肌力锻炼, 髋关节活动度和恢复及步态训练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康复的关键, 应在护士的精心指导下完成。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 结合被动按摩, 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减轻创口肿胀, 避免血栓性静脉炎;术后第3天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 开始进行主动伸膝练习, 练习股四头肌和臀肌的收缩和舒张, 预防肌肉萎缩;术后3~7d, 协助患者做屈髋练习, 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活动量, 但避免屈髋时髋关节外旋或外展;4周内睡觉时不要向患侧卧位, 1~2周后可协助下床, 指导患者下床时先移至健侧床边, 健肢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 患肢外展, 屈髋<45°, 可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并使足部着地, 再拄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术后2~3周下床扶拐进行行走锻炼, 行走时先迈健肢, 再迈患肢, 注意安全, 不要摔倒[1]。

3.5 饮食护理

供给营养支持是增加患者免疫力和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术后初期应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多食水果、蔬菜等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防止便秘。后期应进高热量、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 以促进骨与创口愈合及组织修复。

3.6 预防术后并发症

(1) 肺部感染:术后患者长期卧床, 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 肺活量下降, 再加上术后疼痛, 易发生坠积性肺炎, 因此, 应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鼓励患者早坐起、早活动, 做深呼吸, 进行有效咳嗽、排痰, 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 静脉血栓:由于患者多属高龄、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术后卧床又可使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 被动体位时间长, 易引起深静脉血栓。术后应严密观察肢体是否肿胀, 皮肤温度情况, 定时按摩腿部肌肉,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活动锻炼。 (3) 压疮:腰背部、足跟部等容易受压部位垫海绵, 保持松软, 臀部垫气圈以避免或减少摩擦强度[2], 并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 预防压疮的发生。 (4) 其他: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防尿路感染和泌尿结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积极应用改善心、脑功能的药物;糖尿病患者术后严密监测血糖, 并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应做好出院指导, 功能锻炼需家属协助配合进行, 术后6周不要交叉双腿, 不侧卧于手术侧, 不坐低沙发或低凳子, 坐椅子时不要将身体前倾, 更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在髂关节内收, 内旋位时起身站立, 保持坐式时间<12h, 上楼梯时先健肢, 后患肢, 下楼梯时相反。避免增加髋关节负荷的运动, 保持起居、饮食规律, 出院后定期复诊, 如有异常随诊。

参考文献

[1]吕厚山, 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9 (3) :155.

股骨头置换术 篇8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主要是股骨头下到股骨颈基底范围内的骨折, 在骨折中的发生率为3.58%, 在中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一般多采用手术干预, 如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 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没有统一性, 而其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1]。本文以从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随机抽取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 分析其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中, 男12例, 女18例;年龄23~76岁, 平均 (64.2±5.4) 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为8例, 摔伤者15例, 高空坠伤4例, 砸伤3例;骨折类型:头下型为14例, 基底型13例, 经颈型3例。观察组中, 男14例, 女16例;年龄21~75岁, 平均 (61.5±4.7) 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为6例, 摔伤者17例, 高空坠伤5例, 砸伤2例;骨折类型:头下型为16例, 基底型11例, 经颈型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前采用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侧俯卧位, 将患肢向上, 保持患侧髋关节屈曲45°, 通过前侧方做切口, 保存大转子。将臀中肌离断后充分显露关节囊, 将关节囊切开后朝两侧翻开, 将股骨颈基底处的关节囊做推移, 以充分暴露股骨头、股骨颈与股骨颈基底部分。旋转患侧肢体, 对骨折情况做全面探查, 让髋臼中股骨头骨折端得到有效暴露。通过取出器置入到股骨头位置, 从髓臼中拉出股骨头, 离断圆韧带后将股骨头有效取出, 并且测量其股骨头直径情况, 与术前摄片做综合分析, 而后选择合适的股骨头假体, 做好假体修整, 清除不必要的股骨颈部分, 将假体植入, 对股骨头大小、位置做对应确定, 最后做清创缝合。观察组运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其麻醉操作与对照组一致, 设置对应切口, 将关节囊切除后暴露髋关节囊与脱位股骨头组织, 将髋后方剩余关节囊与滑膜做对应清除, 通过髋臼凿将股骨头有效取出, 置入人工髋臼假体, 确定其植入位置后做清创缝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并发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长等。治疗疗效通过Harris评分判定, 满分为100分, 90分以上为优, 80~89分为良, 80~79分为可, 70分以内为差[2];术后并发症集中观察感染、脱位与下肢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长比较

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长上,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在治疗优良率上, 观察组为90.00%, 对照组为66.67%,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9.345, *P=0.025<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 观察组为3.33%, 对照组为23.33%,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表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5.1923, *P=0.0227<0.05。

3 讨论

老年人属于股骨颈骨折的高发人群, 如果采用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处理, 容易发生骨折难以愈合以及股骨头坏死等情况, 同时复位较难, 骨折区域的血供情况较差。采用保守治疗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 容易发生压疮或者坠积性肺炎等情况, 影响患者健康恢复效果。因此采用关节置换术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 可以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关节置换术可以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髋关节置换术两种, 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运用在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重度摔伤、髋关节骨折以及炎性关节炎患者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一般适合在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以及头下型的老年骨折患者中应用。临床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临床疗效, 患者自身的活动能力较好, 同时晚期髋臼侵蚀、翻修与疼痛情况较少。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地提升治疗优良率, 提升恢复效果, 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但是该方式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更多, 术后住院时间较长, 恢复较为缓慢, 由此会带来更高的治疗费用。但从治疗效果而言, 具有一定的优势[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对而言会有更高的手术治疗风险, 特别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 其合并症较多, 各脏器功能相对较弱, 手术的耐受力相对较差, 因此手术操作前要做好全面的检查与相关准备, 做好血糖、血压以及其它合并症的控制, 同时术后要做好并发症预防, 进而保证治疗效果。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对而言, 创伤更小, 出血量较少, 手术时间短, 手术风险相对较低, 但是存在较为显著的术后并发症问题, 容易发生股骨头脱位、髋臼磨损、感染、静脉血栓等情况。因此对于手术治疗而言, 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 并做好对应的手术效果期待[4]。

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主要是要解决股骨头血供问题, 如果存在血供异常则会导致骨不连与股骨头坏死等。采用内固定治疗会造成骨折端的加压效应, 提升骨折端的稳定性, 有效地保证与恢复局部组织血供, 但是这种加压效果对于青年患者而言会有更显著的效果, 如果属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加压效果欠佳。因此, 通过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会导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产生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以及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而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则相对具有治疗优势。因此, 各种治疗手段具有其优点与缺点, 需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从而确保患者治疗耐受力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立, 曹燕明, 林建浩, 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6) :494-496.

[2]阿布力孜·伊力尼牙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用, 2014, 8 (3) :33-34.

[3]郭新明, 郭庆华, 孙习勇, 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 2015, 55 (24) :81-82.

股骨头置换术 篇9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生率上升,老年人身体情况差,非手术治疗和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容易并发股骨骨折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因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从2000年2月~2006年2月我院收治了136例经颈型和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置换术,现就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做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136例。其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55~90岁,平均73岁。新鲜骨折116例,陈旧性骨折20例。车祸伤42例,跌伤9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36例。按骨折部位分类:头下型86例,经颈型50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健侧卧位,136例病人均采用后外侧切口[1],5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骨水泥固定40例,非骨水泥固定16例;8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骨水泥固定58例,非骨水泥固定22例。术后采取患肢中立位外展15°,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48 h内拔除引流条,3 d后半卧位,2~3周后扶拐杖非负重锻炼,骨水泥组3周后下地负重行走,非骨水泥组术后3个月负重锻炼。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失血量的比较。

2 结果

股骨头置换术组较全髋置换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股骨头置换术组与全髋置换术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早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股骨头置换术组有2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髋关节后脱位;全髋关节置换组3例并发髋关节后脱位,见附表。

附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失血量的比较

注:覮与人工全髋置换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本组病例随访1~6年,平均3年,按Harris[2]评分标准,根据疼痛、关节活动度、行走功能三方面进行评定,全髋关节置换组评分为(92.3±5.3)分,股骨头置换组评分为(75.3±6.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有3例出现股骨假体下沉,1例髋臼磨损,均再次行全髋翻修术[3]。全髋置换组有3例出现假体后脱位,给予腰麻后复位,皮肤牵引2周后未再脱位。

3 讨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特别是有移位的经颈型和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复位困难,局部血运差,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随着现代骨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有比较成功的经验,能较快缓解疼痛,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5],减少因股骨颈骨折非手术治疗需要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心肺功能不全、骨量丢失等,故排除手术禁忌后均应积极手术行髋关节置换术。

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高风险性手术,病人多为老年人,全身合并症多,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等,全身多器官功能下降,因此术前要做好必要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治疗合并症,控制血糖在10 mmol/L,血压在正常范围,充分的术前准备,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及骨量丢失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应证是:股骨头粉碎性骨折65岁以上老年人,近年来年龄成下降趋势;头下型或GardenⅢ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复位失败;多种原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过去认为,60~70岁是最合适年龄,近10年来,其适应证已扩大到高龄和年轻患者[7]。

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后,由于假体与髋臼直接磨损,5年后髋臼软骨几乎磨损殆尽,中心型脱位、假体下沉、腹股沟及其大腿疼痛常常需要再次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但是由于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相对少,因此年龄在80岁以上且伤前活动能力低、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者,仍然采用股骨头置换术。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关节功能优良率远远高于股骨头置换术,因此只要身体相对健康,对关节功能要求高,活动量大的病人应该首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使之能够尽快缓解疼痛,早期锻炼,减少骨量丢失,避免股骨颈骨折的严重并发症。

摘要: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0年2月~2006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136例55岁以上股骨颈头下型或经颈型骨折病例,5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结果2组病人经过1~6年,平均3年的随访,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中远期的并发症和再手术率高,而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于高龄身体情况差的患者,而人工全髋置换术适于体质较好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假体

参考文献

[1]GLASSMAN AH.Exposure for revision:total hip replacement[J].Clinorthop,2004,420:39-47.

[2]HARRIS WH.Tranumatic arthristis of hip after disb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ment by mokl arthroplasty.An end 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J].J Bone Jiont Surg(Am),1969,1-42.

[3]CHALLAGHEN JJ,SALVATI EA,PELLICI PM,et al.Results of revision for mechanical failure after cemented total hip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1985,67:1074-1085.

[4]杨述华,邱贵兴,主编.关节置换外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7-99.[4]YANG SH,QIU GX,editor in chief.Jiont Replacement Surgery[M].Beijing:Q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5:37-99.Chinese

[5]PEI FX,BIN S.Atrifical jiont replacement for hip fracturein the applic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2003,19-649.Chinese

[6]DALKDORF PG,BANAS MP,HICKS DG.Rate of degeneration of hunan acetabular cartilarage after hemiarthroplasty[J].J Bone Jiont Surg Am),1995,77-877.

[7]SU MH,ZHAO HJ,WANG J.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elderly[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7,17(22):2790-2792.Chinese

股骨头置换术 篇10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体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43-02

股骨骨折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尤其是股骨颈骨折[1],伤后一般以被动卧位为主, 正确的体位是防止骨折端移位、骨质疏松、畸形愈合、褥疮, 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护理措施[2] , 据报道骨折后有 91.67% 患者不知道应采取什么体位[3]本文主要讨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 护士协助病人体位变换和移动的方法, 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我科从 2012年01月一2013年06月 共收治股骨骨折病人 84例, 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考虑个人喜好, 给予舒适、安全的体位护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012年01月至2013年06月 在骨科病房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人 84例, 均为 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其中男 34例,女 50例; 年龄 60岁—82岁, 平均 72.2岁。新鲜股骨颈骨折 62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8例, 股骨头缺血坏死14例。跌伤 66例,高处坠落伤 8例, 车祸伤 10例。术前合并心肺疾病 16例, 脑血管病后遗症 6例, 糖尿病 10例。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口 60例,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切口 24例。术后切口均行负压引流。

2 术后体位护理

2.1 平卧位

此体位骸尾部及患肢足跟最易发生压疮, 骨折初期(1周内) 90% 病人认为在臀下垫薄枕比垫气圈更舒适, 病人疼痛减轻后可给予气圈, 足跟垫小棉圈, 防止骨突部长期受压。抬高患肢 15°—20°,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 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踝关节背屈90度功能位。注意大腿下方不能悬空, 以免引起骨折部位疼痛加剧。牵引治疗的病人, 保持牵引装置功能有效, 牵引线与患肢轴线一致。定期用健侧下肢抬臀, 亦可防止髋部肌肉长期受压, 保持健肢肌力。

2.2 健侧侧卧位

由于患侧卧位时, 自身的体重对患处所施加的压力, 可使骨折端再移位及疼痛加重。因此, 临床上采用健侧侧卧位的方法: 先健侧下肢弯曲, 在两腿间放置一枕头, 根据病人胖瘦和骨折类型选择厚薄适当的枕头, 病人一手牵拉对侧上方的吊环, 护士一手扶住病人的腰臀部, 一手扶住骨折远端的肢体, 协助病人翻身, 避免触碰骨折处 10cm 以内范围, 动作缓慢、轻柔, 防止患肢扭曲、成角, 禁止内收、内旋, 以免引起神经、肌肉、血管的损伤及骨折端移位。患肢勿压过重被物。

2.3 半坐卧位及坐位

此体位适用于合并胸部外伤、心肺疾患的病人。臀部应尽量向后抵在靠背架的下端, 在腰背部垫一薄枕以维持其正常的前凸曲线, 胭窝垫一软枕以防膝过伸并增大支撑面, 足底顶沙袋以保持足部功能位。坐位时的体重落在坐骨及股骨上, 一般骨折内固定术后 1周, 可给予床上坐起, 膝下垫以软枕, 以增加舒适度。 手术结束搬动病人过床时, 将整个髋关节托起, 同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不能单纯牵拉抬动患肢, 避免髋关节外旋、内收。

2.4 放置便盆时体位

护士站在病人的患侧, 先嘱病人将健腿弯曲, 稍分开, 病人的双手拉住骨科床上方的拉环, 护士一手协助托起患侧的臀部, 一手将便器轻轻送入。送入时不能拖、拉、拽, 以免便器的边缘擦伤皮肤, 诱发感染及褥疮。平卧位下嘱其健侧下肢屈曲, 双手肘部支撑, 用力将臀部抬高,离床短暂; 或利用牵引床上的拉手向上抬。定时用双手插入骶尾部按摩。

2.5 站立、行走的体位

术后首次下地及负重的时间受假体类型、手术操作和病人体力恢复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正确的站立方法是全足站立, 患肢稍外展。避免内收及外旋动作; 不能用足尖站立; 全足站立髋部肌肉可以保持不活动, 手术部位承受力会减少, 有利于行走。让病人适应站立后, 方能扶双拐患肢不负重行走。本组下地时间为 4 d-21d, 开始为不负重行走, 逐渐过渡为部分负重行走, 3个月后可完全负重。

2.6 卧床期间体位变换

体位变换是为了防止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压疮和失用综合征等。实行安全和必要的协助, 使病人的痛苦和不安减至最低程度。完全侧卧位: 协助者徒手支撑病人的肘关节和膝关节两个点, 在数秒钟内将病人从仰卧位改变为完全侧卧位。半侧卧位: 按上述方法协助病人改变体位为半侧卧位后, 以 1个枕头垫于身后支撑病人身体。注意勿卧患侧, 术后 2个月—3个月 方可允许向患侧侧卧。

3 术后体位防范措施

术后病人的患肢必须保持外展中立位,以防止置换的股骨头脱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病人的体位护理十分重要,要切实做到“三防”,即一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枕; 二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做患侧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 30度中立位; 三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保持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靠近患肢而过度内收。术后第 1天上身抬起 45度, 第7天—第10天上身抬起不超过 90度。为了进行创面的消毒,避免切口部位受压和褥疮形成,而采取侧卧位时,可用外展枕固定双下肢。外展枕使用是为了预防人工股骨头手术后的脱臼, 另外在病人床单上,再纵铺上浴巾或治疗单,两名护士协助将浴巾与病人一起翻身,变换体位更为有利。为减少术后并发症,防止肌肉的失用性萎缩,病人除进行髋关节的功能锻炼外,全身各关节需要进行功能锻炼,做好上下肢各关节的肌肉训练,为今后的移动动作做准备。护理人员要向病人讲解体位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鼓励并指导协助病人术后早期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和踝关节、足趾的屈伸运动。嘱病人卧位时只能平卧或半卧,并且 3个月内避免侧卧(患侧); 6周内忌屈曲、内收及内旋, 不能将两腿在膝部交叉放置(跷二郎腿,忌下蹲); 6周-8周 后可下床, 适当负重。

4 结果

通过对 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采取了及时有效的体位护理, 同时切实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无一例因体位护理不当而造成的并发症发生, 均康复出院。

5 讨论

正确的入院评包括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需求、性格、皮肤状态、营养状况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等进行评估,做到个性化的护理。消除顾虑, 让其理解正确体位在疾病康复全程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经常检查并及时纠正。对其充分的用物准备, 选择多功能骨科床, 加厚的床垫、无伤痕的便器、大小和充气适度的气圈(现已不主张用气圈), 小棉圈及布朗氏架等。疼痛是影响骨折患者心境的主要因素, 减轻疼痛是获得病人对治疗、护理体位配合的前提, 告知其疼痛持续时间约为伤后 3d 左右, 卧床大约时间, 治疗护理的知情权等, 使其积极配合。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体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但一般老年人感觉及反应比较迟钝, 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有时还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4] 。特别是在强迫体位时, 要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状况, 灵活掌握, 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以爱心和理解的态度, 对待病人,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另外, 护理人员必须具体指导并帮助病人活动, 要勤观察, 以便及时纠正病人不正确的卧位及姿势, 否则易导致并发症发生[5] 。

參考文献:

[1]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3.

[2] 赵阳立. 骨科临床护理学[ M].北京: 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7: 224.

[3] 谢小娟, 宁宁. 早期体位护理和康复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J].华西医学, 2004,19(1):35-36.

[4]张明, 计惠民, 田淑芬,等.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 2011理,15( 8):29.

上一篇:项目评价的历史下一篇:液化天然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