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网络

2024-07-18

异质网络(精选十篇)

异质网络 篇1

大量低成本、具备短距离无线通信能力的智能设备的出现推动了移动机会网络[1]应用的迅速发展。例如,行驶在公路上带有智能设备的车辆自组成车载网络,实现交通事故预警和其他道路安全应用;各种配备蓝牙或Wi-Fi接口的手持电子设备,如MP3播放器、手机、PDA等自组成网络以实现数据共享或协作访问互联网;放置在动物身上的传感器组成移动传感器网络收集动物迁徙数据[2]等。机会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自组织网络,指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限制、节点的动态移动和网络连接频繁中断等原因造成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不存在完整链路,而利用节点移动带来的相遇机会实现网络通信的一种特殊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

在机会网络中,消息的传输依赖于节点移动所带来的相遇机会,通过不断的“存储-携带-转发”的通信策略将消息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因此,节点间的相遇机会对机会网络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4]。而在动态网络中,节点间的相遇机会与节点的移动性紧密相关,在不同的移动模型下,节点的相遇机会、相遇次数、相遇持续时间等呈现不同规律[5]。机会网络中现有的随机移动模型主要有随机路点移动模型[6](RWP)、随机行走移动模型[7](RW)、随机方向移动模型[8](RD)等。如何在现实的移动模型下,通过分析得出节点接触的规律,更好地利用节点间宝贵的接触机会,并且通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多的接触机会或更好的接触时长,为机会网络下的通信提供更好的保证,成为机会网络研究中的重要问题[9]。

节点移动的异质性主要是指节点不同的移动速率、移动方向、停留时间、运动时间等。本文抽象出RWP、RW及RD等移动模型的共同移动属性,提出一种新的统一化定义移动模型(Unified Defined Mobility Model,UDM),在UDM模型下,定义相遇率作为机会网络性能的评价指标,分析节点移动的异质性包括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移动时间及停留时间等属性不同的均值及极差对相遇率的影响,并进行曲线拟合,通过拟合公式,精确分析节点移动异质性对机会网络性能影响的规律性。

1 基本概念

1.1 节点移动异质性

在传统移动模型RWP,RW,RD中,抽象出节点的共有移动属性包括移动速率、移动方向、移动持续时间、停留时间等。不同的移动节点在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移动属性,称为节点移动的异质性。不失一般性,定义一个四元数组(v,θ,m,τ)来刻画节点的移动性,其中v表示节点移动速率,θ∈[0,2π]表示节点移动方向,m表示节点的移动持续时间,τ表示节点停留时间,并且满足v~U(vmin,vmax),θ~U(θmin,θmax),m~U(mmin,mmax)及τ~U(τmin,τmax),其中U表示均匀分布函数。用表示(v,θ,m,τ)的均值,(Δv,Δθ,Δm,Δτ)表示(v,θ,m,τ)的极差。根据均匀分布的定义,对于随机变量x~U(xmin,xmax),其中x∈(v,θ,m,τ)其概率密度函数:

则均值计算公式:

极差定义为:

1.2 相遇率

在机会网络中,节点间越多的相遇次数,说明网络的通信能力越好[10]。定义相遇率作为网络性能的一种评价参数。

定义1机会网络中有N个节点(n1,n2,…,nN),在[0,T]时间内,相遇率(β)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平均每个节点遇到其他节点的次数。

其中,

2 移动模型

移动模型描述的节点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决定节点怎样移动,是对节点移动方式的抽象[11]。移动机会网络的通信性能紧密地依赖于移动模型中节点的移动行为,移动模型及其参数的选择对网络通信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随机移动模型主要有随机路点移动模型(RWP)、随机行走移动模型(RW)、随机方向移动模型(RD)等。

在随机路点移动模型[12]中,节点在移动区域内随机选取起始点O和目的点D,然后按照随机选取速度v~U(vmin,vmax)从起始点O沿直线运动到目的点D,在目的点D选取停留时间τ~U(τmin,τmax),接着将本次的目的节点D作为下次移动的起始点O,如此反复,直至仿真结束。

随机行走移动模型[13]最初是用来模拟物理世界中微粒快速且不规则的随机运动,即布朗运动。节点随机选择移动时间m~U(mmin,mmax),在时间段m内随机地选择移动速度v和移动方向θ,当节点移动到场景边界的时候,采用反射定律返回场景中继续移动。每段移动时间结束,选择随机停留时间τ。重复上述过程,直至仿真结束。

在随机方向移动模型[14]中,节点在运动区域内随机选择一个起始点O,接着选择随机移动速度v和方向θ,然后按照选取的速度v和方向θ一直移动到区域的边界点D,随后停留一段时间τ。如此反复,直至仿真结束。

通过对上述三种传统随机移动模型的分析,提出一种统一化定义移动模型(Unified Defined Movement Model,UDM)。在UDM中,定义四元数组(v,θ,m,τ)刻画节点的移动模型。其运动过程如图1所示,定义如下:

①在运动区域内随机选取(x0,y0)作为节点的起始位置O。

②选择当前的移动模式(v,θ,m,τ),计算目的点D的位置(x,y):xi+1=xi+distance*cos(θ);yi+1=yi+distance*sin(θ)(i=1,2,3,…)。

③判断目的点D(xi+1,yi+1)是否在仿真区域内,若是,则节点以速度v移动到目的点D,并在D点停留一段时间τ;否则进入④。

④若目的点D在仿真区域外,则根据反射原理更新D的位置,并返回步骤③。

⑤用目的点D更新为节点新的起始点O。

⑥判断仿真是否结束。若仿真时间未结束,则返回②。UDM模型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可以通过参数设置模拟RWP、RW、RD等随机移动模型,如图2中所示,随着节点密度的变化,RWP、RW、RD与UDM显示出相近的相遇率,即在UDM移动模型下,机会网络可显示出近似于RWP、RW、RD等模型下的网络性能,所以认为UDM模型刻画了以上三种典型的随机移动模型。在所有的移动模型中,节点的移动速度都会在给定的速度区间(vmin,vmax)内随机取值,而由于节点的速度均匀分布在(vmin,vmax)内,所以扩大当前速度取值范围即增大速度极差,则节点的移动速度差异性越大,即可以认为增加了节点速度的异质性。同样的,增加移动方向、移动时间和停留时间的极差,也认为增加了节点移动方向、移动时间、停留时间等的异质性。下面,通过实验分析节点的异质性对机会网络性能的影响。图2所示为UDM与传统随机模型的比较。

3 实验与仿真

3.1 仿真场景设计

本节将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在UDM移动模型下,节点移动速度均值及极差、节点移动方向均值及极差、移动时间均值及极差、停留时间均值及极差对机会网络相遇率的影响,并通过MATLAB对实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合,用拟合数学公式能够近似表达节点异质性相遇率影响的规律。本文使用ONE(Opportunistic Network Environment)仿真工具[15],并且建立如表1的仿真场景模型。

3.2 曲线拟合评价指标

在对实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合过程中,为准确分析拟合的准确性,采用以下参数作为拟合效果的评价指标[16]。

①和方差[[17](SSE)

统计参数计算的是拟合数据和原始数据对应点的误差的平方和,公式如下;

②确定系数[1 8[18](R-Square)

通过数据的变化表征拟合的好坏,取值范围为[0,1]。R-Square越接近1,表明方程的变量对y的解释能力越强,这个模型对数据拟合的也越好。

③均方根[[19]](RMSE)

也叫回归系统的拟合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

④残差[20](Residuals)

在数理统计中,残差是指实际观察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

3.3 实验分析

首先,通过实验验证节点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移动时间、停留时间的均值及极差是否对相遇率有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移动方向的均值及极差、移动时间的极差、停留时间的极差均对相遇率无明显影响。

如图3(a)中所示,移动方向均值及极差的大小变化对相遇率影响不明显;图3(b)中显示随着移动时间极差的增大,相遇率无明显变化,但随着移动时间均值的增大,相遇率明显增加;图3(c)中显示随着停留时间极差的增大,相遇率无明显变化,但随着停留时间均值的增大,相遇率明显增加。

同时,速度均值、速度极差、移动时间均值、停留时间均值对相遇率的影响将在以下实验中通过曲线拟合工具进行详细分析。

实验一:速度均值对相遇率影响

在3.1节所建立的实验场景中,将停留时间区间设置为0,移动时间设置为10s,移动方向区间设置为[0,2π],将速度极差Δv设置为0,分析随着速度均值的变化对相遇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使用:

对实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当a=12.81,b=4.577,拟合效果如图4所示,此时SSE=2.406,R-square=0.9916,RMSE=0.3468。根据图4得出:

定理1在机会网络中,随着节点移动速度均值的增加,节点的相遇率增加,增长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终相遇率收敛于一个稳定值。

证明:由拟合公式可知,速度均值对相遇率的影响规律基本和的增长趋势相同,而此公式在(0,+∞)内,所以,所以β是单调递增函数。二次导数为,故,使得β″=0;当时,β'>0;当时,β″<0。即相遇率在增加速度加快,在增长速度减慢,且,即相遇率会收敛于一个稳定值。

实验二:速度极差对相遇率的影响。

在本实验中,将速度均值设为10m/s,移动方向设置为[0,2π],移动时间设置为10s,停留时间设置为0,分析随着速度极差的增大,相遇率的变化规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如图5所示。

使用:

对实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当p1=-1380,p2=3.015×e004,q1=-171.6,q2=3612时,拟合效果如图5所示,此时SSE=2.274,R-square=0.9371,RMSE=0.377。根据图5得出:

定理2在机会网络中,随着节点移动速度极差的增加,节点的相遇率减小,最终相遇率收敛于0。

证明:由拟合公式可知,相遇率与速度极差成反比,

,所以相遇率收敛于0。

实验三:移动时间均值对相遇率的影响

在本实验中,将移动速度区间设置为10m/s。

移动方向设置为[0,2π],停留时间设置为0,分析随着移动时间均值的增加,相遇率的变化规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如图6所示。

使用:

对实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当a=8.428,b=0.000162,c=-1.886,d=-0.519时,拟合效果如图6所示,此时SSE=0.04264,R-square=0.9783,RMSE=0.04867。根据图6,得出以下定理:

定理3在机会网络中,随着节点移动时间均值的增加,节点的相遇率增加,增长速度呈现减小趋势,最终相遇率收敛于一个稳定值。

证明:由于b=0.000162近似为0,所以,即,一次导数为,所以随着节点移动时间均值的增加,节点的相遇率呈现增长趋势。但是,说明相遇率的增长速度呈现减小趋势,并最终收敛于一个稳定值。

实验四:停留时间均值对相遇率的影响

在本实验中,将速度设置为10m/s,移动方向设置为[0,2π],移动时间区间设置为10s,分析随着移动时间均值的增加,相遇率的变化规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如图7所示。

使用:

对实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当p1=2.419×e004,q1=121.4,q2=2784时,拟合效果如图7所示,此时SSE=0.2661,R-square=0.9982,RMSE=0.1153。根据图7,得出:

定理4在机会网络中,随着节点停留时间均值的增加,节点的相遇率减小,最终相遇率收敛于0。

证明:由拟合公式可知,相遇率与停留时间均值成反比,,所以相遇率收敛于0。

4 结束语

本文在传统移动模型RWP、RW、RD的基础上,建立统一化定义移动模型(UDM),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模型能够刻画出以上三种经典移动模型。在UDM移动模型下,本文定义了相遇率作为机会网络通信性能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大量的实验仿真研究节点移动的异质性(包括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移动时间、停留时间不同的均值和期望)对相遇率的影响。并且,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节点移动的异质性对相遇率的影响,本文对实验结果进行曲线拟合,通过拟合公式分析得出结论。

翻译的异质与同构 篇2

翻译的异质与同构

文化异质性在“后”学时代得到充分张扬,而文化固有的同构性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语境下也得到凸显.过度彰显文化异质性的译文因其在译入语环境中的诠释困难导致无效翻译;而过度宣扬同构性的`译文因其对于译入语环境异质性的考虑不充分,盲目追寻忠实于原著的神话而演变成“改写”.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原作与译作是差异下的平等补充的关系,译文应充分考虑文化的同构异质性,在与原作、原语环境的同构基础上宣扬文化的异质性.

作 者:陈苏娟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重庆,400031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2(1)分类号:H315关键词:文化 异质同构 它者 平等补充

立足异质 融会古今 篇3

关键词中国文论;文论话语;话语重建;异质性;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3-0166-09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世纪末中华文化首次遭受到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起,长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被西方的一整套文论话语所控制。在“五四”“打倒孔家店”(传统文化)的口号声中,中国传统文论开始让位于西方文论;而建国后俄苏文论也开始进驻我们的文论阵地;到新时期(1980年后),各种新、旧西方文论则再次涌入。竞相要在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中占据一席之地。

针对中国文论界这一时弊,笔者在1995年提出中国文论“失语症”的论断,并明确提出要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因为这些问题“接触到了当前文学理论界的要害,因此引起了热烈的响应。一时间成了热门话题。学者们纷纷提出利用古文论以建立我国当代文论话语的各种可能性。”季羡林先生1996年在《文学评论》上撰文参与“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问题的讨论,他所强调的中国文论的世界性意义就是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立足点。1997年《文学评论》连续四期开辟“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化转换的讨论”专栏,许多著名学者包括J·希利斯,米勒、乐黛云、蔡钟翔、张少康等都参加了讨论。在同年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失语症”与中国文论话语重建问题同样成为了讨论的热点。后来,程勇评论道:“斯论一出,顿时激起轩然大波,学者们或支持或反对,或深入追思,或另辟思想阵地,成为世纪末文坛最抢眼的一道景观。”而在众多讨论中,“特别是关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命题更是引来了许多学人的响应。”

钱中文先生痛感“在当今世界上,还听不到我国当代文论的声音”,因此呼吁学界为了“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而努力。蔡钟翔先生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学的任务却远远没有完成”。陈洪、沈立岩认为,“虽然对文论‘失语’的程度与性质看法不尽相同,但大前提存在‘失语’现象还是无疑的。因此,重新建构文论话语系统,进而加入国际平等对话,是文论界同仁共同的课题。”王文宏指出,“中国的文论在经历了一次一次的尝试之后,终于开始回归自己,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情。”党圣元则认为,“重新建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实现文论话语的本土化”是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这一命题的学术文化思想方面的价值目标,“是置身于当前多元化文化学术思想氛围中的当代中国文论面对种种价值可能而所能做出的一种最具有文化理性精神、最能体现理论学术的自主性的价值抉择。”他指出,“在对历史与现实进行双向反思与观照的过程中,人们将不难达到如下之共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形成我们自己的既具有民族文化特点而又不隔绝于世界潮流的文论话语,是当前的文艺理论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下一个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方向。”胡宗健强调,“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批评理论在总体上近乎悲凉,它在操作中所使用的有效理论话语和有效理论概念,几乎都是西方的舶来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发展拷贝了一部浓缩的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因此,“为着走出西方文化霸权和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我们必须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而沈立岩在《再思“中国文论的话语重建”问题》一文中指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他倡导“所有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学者携手共赴。”徐珂也同意,“从当下来看,要努力造就一种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语境,形成一股创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思潮。”古风、章洁慧则提出,“在今天‘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从事文学理论的研究,必须要‘纵观古今,横览欧亚,撷华夏之古言,取英美之新说’,推陈出新,建构中国文论体系。”而在陈炎看来,“建立东方美学和中国文论之所以是必要的,是因为现有的西方美学和西方文论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由此他坦言:“同许多学者一样,笔者也认为建立东方美学和中国文论是必要的,但其必要性并不仅仅在于满足我们特有的民族情感,也不仅仅在于解释我们独特的审美活动。”程相占则倡导借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又称“轴心时代”)理论来思考“中国文论话语”及“重建”问题,他指出,从“精神性地领悟和价值取向上地认同”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文论话语之重建”完全可以等同于“中国审美精神的现代转化”。而赖大仁在对近十年来有关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述评中总结,尽管学界对“失语说”与“转换论”还存在一些争论,“但至少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肯定是个真问题,学术界围绕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进行探讨乃至争论(如上所说,由于学者们的理解认识不同,所提出的具体理论命题和使用的理论话语也可能各不相同),必定会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意义显然是不宜低估的。”黄曼君也在其主编的《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一书中单列一节讨论“中国当代文论‘失语’与‘话语重建’问题”,书中详细介绍了笔者关于文论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主要思想,在肯定笔者“较早批评中国文论‘失语’并提出‘话语重建’方略”之后,指出笔者把对西方文论给中国文论带来“不良”影响的反思“扩展到了整个当代甚至现代”。并认为“这其中也自然包含了对于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反省。”

二、什么是中国文论话语

在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这一命题的积极回应中,学术界开始了对中国传统的根本学术话语规则的注意和重视。许多学者深入思考了“什么是中国文论话语”这一问题,并致力于对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

(一)对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

李思屈的《中国诗学话语》(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首次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用知识论与价值论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国传统诗学的话语体系进行了系统清理和研究,他认为,在致思方式大体一致、知识背景大致相同的前提下,中国诗学从一种诗意的阐释和精神的创造过程中发展出了孔语、庄语、禅语三种价值内蕴各异的主干话语体系。该诗学话语体系萌芽于先秦时期,发端于

六朝时期,经唐、宋而形成了孔语、庄语、禅语竞相发展又彼此渗透的三维结构;至明清时期以虚实相生为特征的叙事学话语的出现,孔语、庄语、禅语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概念、范畴进一步丰富,诗意的阐释更加细腻,对当下普通的日常人伦和寻常生活的言说能力进一步加强,标志着中国诗学话语已经趋于成熟。李思屈指出,在这一形成、发展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孔语、庄语、禅语三种话语成分各以其不同的诗学话语特征进行着诗与思的对话,虽互为补充而又彼此消长,为中华民族开拓了各具特色的诗意空间,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并以不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充实了中国人的生命。

笔者与人合著的《中国古代文论话语》(巴蜀书社,2001)一书则从中外诗学、中外文学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人手,遴选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话语方式,在注重与“对话研究”和当代批评相结合的同时,更注重整理、现代阐释与创生三个过程的有机交融。我们首先对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关于语言问题,也即言意关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进行了清理,在与当代西方理论关于语言问题的对话中提取出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譬如以可能性言说可能性(以“立象以尽意”为代表)、以现成性反对现成性(以“正言若反”、“以言去言”或“随说随扫”为代表)、以现成性指向可能性(以“虚实相生”、“以少总多”、“诗眼”或言说之后的沉默等为代表)等;然后,我们对植根于中国具象思维沃土、因诗性智慧的滋养而得以发展、随历史的嬗递终至进入中国文论基元系统、规定着中国文论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文论诸范畴的精神内涵、为塑造中国的文化品格做出重大贡献的具有原创性的两个基本文论话语,即“以少总多”和“虚实相生”,从历史发展、本体阐释及中西诗学的双向熔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运用实际批评的范例说明了它们在中国文论话语重建中的现实意义。

张金梅的《“<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㈣从历史发生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角度,对“《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的关系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讨,揭示了作为中国文化话语的“《春秋》笔法”对中国文论的话语言说方式、意义建构方式和话语解读方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一种基本规则,“《春秋》笔法”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规范着中国文论的话语言说方式、意义生成方式和话语解读方式,譬如:作为中国文论话语的言说方式,赋与“尽而不污”相吻合;作为话语言说方式和话语解读方式,比、兴与“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相融通。而作为“《春秋》笔法”的重要特点,“尚简用晦”也被中国文学家和文论家们所延用继承——《春秋》之“简言以达旨”、“隐义以藏用”在“道一圣一文”的话语模式中逐渐成为中国文人公认并效法的权威学术话语。由此,“微而显”、“婉而成章”成了中国文论评论话语的两个“显话语”。

杨红旗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论》则从以意逆志命题论释史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其意义何在三个层次,梳理了以意逆志这一中国文论话语在汉语语境中诠释的历史状况。在他看来,历代论者以字词解释、思想阐发、历史研究、现实运用的不同诠释形式,形成了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等诠释方法与历史阶段,并在整体上形成了多重语义累积,多种方法有机统一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而语言变化、观念转变、学术转向与文化转型背景中的权威需求、传统转化是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形成、发展与转变的外在原因;以意逆志命题的汉语元命题特性则是其诠释史展开的内在原因。最后,杨红旗得出结论。从文学思想史视野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呈现了具有汉语文化与思想特质的学术话语的是以意逆志诠释学,其具有对话西方诠释学思想、言说中国传统诠释经验的话语能力;而从文论学术史视野看,以意逆志诠释学呈现了汉语意义拓展的学术方法,由此,以意逆志命题不仅实现了传统转化,它也成为现代语境中展开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有效途径。

由以上学界所做出的对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可以看出,所谓话语,就是学术规则,是一定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社会语境中约定俗成的语言和意义建构的法则。从微观上讲,它是日常交流中思维、表达、沟通与解读的基本规则,从宏观上讲,它是由意义建构方式所展开的知识创立与交流、传承的文化规则。规则不是体系。体系是从外向内的,试图包容万象的一种事后的理论构建;而规则是文化深层的东西,是文化生成的原生态的法则,它是有生成性和生命力的。所以说,中国文论话语就是受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及社会语境的影响而形成的意义生成和话语言说的学术规则。又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论长期以来受中国特有的文化规则主导,所以,我们今天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就是要返回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找回那些固有的具有民族性的意义生成和话语言说的文化规则。

(二)有哪些中国古代文论话语

李思屈在《中国诗学话语》中指出,在三维结构的中国诗学的主干话语体系中,“孔语”以有限性和启发性为主要特点;而老庄采用矛盾法和虚实法以排斥日常的理性思维和话语逻辑,进而形成“庄语”的“去知”、“去言”的基本特点;禅语的特点则为:一是自我否定、直至进入体悟,二是由实及虚、色空相见。但三者都有一种相同的基本言说方式,即虚实相生,正是这种文化规则影响了中国人基本的思维模式,并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及其理论的话语形式,因而成了中国文学艺术和中国文学艺术理论基本的言说方式。

笔者等人在《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中指出,作为极具生命力的两个文论元命题或者说文化规则,“以少总多”和“虚实相生”派生出很多的文论话语,比如与“以少总多”相关的重要范畴就有以尚象为特点的比兴、象征、隐秀及用典和以去累为特点的白描及空白等;而与“虚实相生”相关联的则是派生出的对道的特殊言说方式,包括孔语、庄语和禅语。另外,张金梅和杨红旗也提出了“《春秋》笔法”和以意逆志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一种基本规则,同时也是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文论话语。

而法国学者弗朗索瓦-于连(Francois Jul-lien)从希腊传统这一视角出发,在《迂回与进入》一书中审视了作为“他者”的中国文化传统。在他看来,“迂回”是中国人示意的一大嗜好,甚至“按字典的解释,被称作中国人者,转义是指过分追求烦琐的人”,但迂回作为进入的策略、效力以及展开视角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运用。又因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迂回与进入的曲折蜿蜒和隐喻深远,这种表达和言说方式常常通过中介来完成,譬如语言在庄子思想世界中之作为渡河之筏、捕鱼之筌、捉兔之蹄之用,但这时,“语言不是揭示‘道’,它注定要‘掩盖’道(在此,这种掩盖远不是有意的,而是一种先天的缺陷),它以其原则本身使我们错过了真实。话语的策略因此更加微妙,一种为绕过困难而对迂回方式的要求变得更加急迫,这一切都因为在

中国古代后期(特别是在名家的影响下),语言批评已经相当深入”。于连因此指出,中国文论话语与西方话语是不同的,“在希腊,话语有一个对象,人们努力以非命令的方式最大可能地贴近它;至于在中国则要求语‘缓’,言由于仅仅从容过而更加‘微妙’。而这个‘从容’很重要:因其迷糊的特征而进行内在的活动。”由此,迂回与进入作为一个基本文化规则,深刻影响了中国文论话语的言说方式,而这种话语的诗意品质深深地灌注在中国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

张隆溪在《诗无达诂》一文中指出,虽然“诗无达诂”是汉儒解经制造的理论根据,目的完全在于便利他们断章取义,给古代诗篇以符合儒家正统的解释;但“一旦承认诗的语言不能照字面直解,也就不可避免地为各种解释打开了缺口。”因此,在中国传统文论里,固然是文以载道、知人论世的儒家观念占居主导,但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对文学语言的复杂性和阐释差距的可能性都有充分的认识,它们也已经认识到文学作品的意义与读者体会之间密切的关系,而这一点也正是西方现代文学批评十分关注的。所以,从承认作品是开放性结构、承认对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的阐释的自由来看,“诗无达诂”显然是中国文论话语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个基本文化规则。

方志红的《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批>中的叙事思想及其价值》一文则通过介绍哈斯宝在评点中,对《新译红楼梦》“真/假”二元对立深层叙述结构的揭示,对“拉来推去”、“一语带过”等叙述笔法的探讨,以及用“史家臧否之法”来思考《新译红楼梦》不可靠叙述模式,最后指出,哈斯宝评点《新译红楼梦》蕴含了丰富的叙事思想与理论,而哈斯宝的叙事思想是中国叙事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叙事学的宝贵理论资源。

三、如何重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

十余年来,学术界在思考“什么是中国文论话语”这一问题,并致力于对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过程中,也对“如何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这一命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讨论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关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第二个阶段的讨论则主要集中于研究“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以及“中国文论的中国化”问题。

第一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

1996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标志文论界就“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进行集中讨论的开始。此次会上,与会专家对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必然性、难点与定位以及转换的可能与设想、实例与前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钱中文先生在回顾中国文论发展的历程后指出,“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将是我国文论发生重大转折的新时期,是进一步探索、普及、弘扬我国古代文论的新时期,也是融合多种文论传统,创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当代文论的新时期。”为此,他强调,要大力整理与继承古代文论遗产,使其成为一种自成理论形态、具有我国民族独创性的古代文论体系;要站在当代社会历史的高度,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我国古代文论融入当代文论中。会后,学界同仁积极参与讨论,纷纷撰文发表各自对于如何进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主张。

刘保忠、古风认为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转’,带着现代文论的问题,到古代文论的宝库中去寻找参照或答案”,“二是要‘换’,即用现代文论的观念和思想,对古代文论进行新的发现、开掘和阐释”,“中国古代文论的转换,即是向中国现代文论转换,即是现代化。”㈣张少康则认为,“古代文论本来应该成为建设当代文论的母体和本根,可是实际上它与当代文论仍然是两张皮。”因此,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学,必须使研究古代文论和研究当代文论的两支队伍紧密结合,以古代文论为母体和本根,“按照现实的需要对传统文论加以改造”,进而构建新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和创造我们自己的“话语”。蒋述卓也指出,“传统理论话语就是我们当代理论话语体系大厦的基石”,继承古代文论我们要做到:立足于当代的人文导向与人文关怀、立足于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继承与发扬、从继承思维方式和批评形式人手将古代文论融入到当代文学批评与文论中去。陈伯海坦言“不仅古文论需要现代转换,整个古代的学术传统、文化传统都需要转换”,而“转换”必须致力于传统的推陈出新,亦非限于在既定框架里的扩充、延伸,因此也就意味着改造、翻新。但“改造并非臆造,也不同于另起炉灶,所以事物固有的材质、性能自还有留存的余地。如何在‘似与不似之间’掌握一个合适的度,或许就是古文论现代转换能否成功的关键”。程勇则通过把古代文论研究分为解释型和创造型两种研究类型来说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古文论的创造性转换”只是解释型的,而没有真正做到“创造型”,因为“古文论仅仅提供了一些思想的材料,我们所要做的是将其做成真理”,所以“对古文论研究来说,现在最迫切的是要回到文化创造的思路上来,古文论研究者对当代文化状况的隔膜的状态不能再持续下去了。”童庆炳强调,“转换”的应该是现代视野中的古代文论,是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转化(也就是现代阐释)。因此,现代视野中的古文论研究在策略上应该坚持“三项原则”:历史优先原则,即有必要通过科学的考证和细致的分析尽可能接近古代文论原本的语境;“互为主体”的对话原则,即以中西和古今两个维度上的对话“激活”古代文论,从而达到彼此之间的“互补”、“互证”和“互释”;逻辑自洽原则,即讨论问题要做到形式上与辩证上的“自圆其说”。另外,罗宗强、陈良运、阮国华、杜书瀛、蔡钟翔、陆贵山、王元骥、梁道礼、李春青等人对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具体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这一时期,笔者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著作②,论述了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基本路径和方法。笔者主张:首先进行传统话语的发掘整理。使中国传统话语的言说方式和文化精神得以彰明;然后使之在当代的对话运用中实现其现代化的转型,最后在广取博收中实现话语的重建。而在整个研究中我们要明确贯穿“返回家园”的意识。即:1.返回语言之家,以找回中国固有的言说方式为目的;2.返回精神家园,以蕴含在中国传统言说方式中的意义生成方式为指归。此外,将传统文论话语在现实文学批评之中运用是“杂语共生”阶段之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使传统文论话语走向生活、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和必由之路。

第二个阶段:21世纪初至今。

进入21世纪后,文论界对“重建”的探讨开始更多地转向对如何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中国文论的中国化等问题的讨论。

首先是关于如何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的问题。

异质网络 篇4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在深圳某综合性大学共施测500名本科生, 通过整理分析, 剔除无效问卷, 共得到有效问卷463份, 问卷回收率为92.6%。其中男生240名 (51.8%) , 女生223名 (48.2%) ;独生子153名 (33.0%) , 非独生子310名 (67.0%) ;文科143名 (30.9%) , 理科275名 (59.4%) 。学生们的平均年龄为20.07±1.19。

(二) 研究方法

以选修课班级为单位, 同学们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场对问卷进行发放、核实和收回。

(三) 研究工具

1. 网络成瘾量表中文版

该量表由台湾学者陈淑惠等人编制, 共26个条目, 4点计分, 从“1”到“4”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量表分数越高表示网络成瘾的倾向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有研究者认为总分大于67分即可判定为网络成瘾[8]。

2. 外显自尊量表

该量表由Rosenberg编制, 共10个条目, 4级计分 (“1-很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 , 得分越高, 表明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

3. 条件自尊量表

由Paradise和Kernis编制, 共15个条目。测试竞争标准、事件结果、他人评价对自尊的影响, 分数越高代表自尊依赖性越高。本研究中,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

4. 不稳定自尊量表

该量表由Chabrol等编制, 4个条目, 4级计分 (“1-极不同意”到“4-非常同意”) , 分数越高, 说明自尊越不稳定。本研究中,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四)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

二、结果分析

(一)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情况

以网络成瘾总分67分为分界线, 大于67分判定为网络成瘾, 得出网络成瘾大学生71人, 网络成瘾率为15.3%。该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均分为54, 略高于平均值52分, 说明其整体的网络依赖程度较高。以网络成瘾总分为因变量, 以大学生性别、是否独生、专业为自变量对463份有效问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 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 (t=0.466, p=0.642>0.05) 、是否独生 (t=0.000, p=1.000>0.05) 、专业 (t=0.271, p=0.787>0.05) 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二) 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之间的相关

注:*代表p<0.05, **代表p<0.001

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相关分析显示, 条件自尊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外显自尊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不稳定自尊与网络成瘾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外显自尊与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 -0.37, 条件自尊与不稳定自尊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09。

(三) 网络成瘾高低分组对自尊异质性的差异分析

根据教育统计学上高低分组法计算试题区分度的原理, 将463名同学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从低到高排序, 将靠前的总分27%作为网络成瘾低分组, 将靠后的总分27%作为网络成瘾高分组。低分组的分界线是46分及以下, 共125人, 视为网络正常使用者 (男生:61人, 女生:64人) , 高分组的分界线是62分及以上, 共129人, 视为网络成瘾倾向者 (男生:67人, 女生:62人) 。分别计算网络成瘾低分组和高分组在自尊异质性上的得分均值和标准差, 并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 条件自尊, 外显自尊和不稳定自尊在网络成瘾高低分组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四) 自尊异质性与网络成瘾及其各维度的回归分析表

从上表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 外显自尊、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三者均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且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中, 外显自尊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而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5.3%, 略高于国内大学生网络成瘾率10%左右的报告, 原因可能与深圳本地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众所周知, 深圳是一座高度发展的创新性城市, 人们的吃穿住行都能与网络有一定联系, 比如订外卖、微信支付、查询公交等, 因此, 同学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为严重。此外, 本研究在网络成瘾的性别上并没有发现男女生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与以往男生的网络成瘾率大于女性有所不同, 以往研究者多认为男生对机器更感兴趣, 更容易网络游戏成瘾, 然而近年来, 女生在购物和聊天上所花费的时间逐步与男生在网络游戏上所花费精力相持平, 因此, 才可能会出现男女生网络成瘾率相似的情况。这也提示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关注性别在网络成瘾各类型间的差异研究。在文理科分类上, 研究也没有发现存在差异, 这与以往研究认为理科生网络成瘾率高于文科的研究也是不同, 但与顾海根等人的研究一致[4]。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早期时相比于文科生, 理科生有更多使用计算机的机会, 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文科生和理科生在计算机使用上已经没有了差异, 因此理科生网络成瘾率高于文科生的现象也就不存在了。此外, 在自尊异质性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中发现, 外显自尊与网络成瘾负相关, 而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与网络成瘾正相关, 这与以往的研究认为外显自尊是安全高自尊, 而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属于脆弱高自尊的结论相吻合。在回归分析中, 发现外显自尊、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均能进入回归方程, 且三者在网络成瘾高低分组中, 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这提示我们, 在对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中, 不仅要关注外显自尊对其的影响, 条件自尊和不稳定的自尊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摘要: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外显自尊、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量表对深圳某大学364名学生进行调查,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外显自尊显著正相关, 与条件自尊、不稳定自尊显著负相关。结论:自尊异质性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 并且安全高自尊 (外显自尊) 可以负向预测网络成瘾, 脆弱高自尊 (条件自尊、不稳定自尊) 可以正向预测网络成瘾。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自尊异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

[2]雷雳, 李宏利.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界定与测量[J].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 (1) :73-77.

[3]奚晓岚, 张曼如, 程灶火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 (5) :799-803.

[4]顾海根.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J].心理科学.2007, 30 (6) :1482-1483.

[5]游建雄.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与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2, 4 (31) :10-13.

[6]姚玉红, 郝清华, 刘格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性及防治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5, 28 (5) :475-477.

[7]金莹, 卢宁.自尊异质性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 20, 5:717-722.

异质环境条件下秃杉种群的更新 篇5

异质环境条件下秃杉种群的更新

对贵州雷公山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种群,采用常规的群落学野外调查方法,结合秃杉种群径级结构,用二元属性数据的β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秃杉种群更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①β多样性指数较好的反映光因子是形成秃杉群落环境异质性的.主要因子.②秃杉群落的更新受群落内部光因子的影响.③秃杉种群的更新是林窗更新.

作 者:李性苑 李东平LI Xing-yuan LI Dong-ping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刊 名:凯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年,卷(期): 27(3) 分类号:Q949.66+6 关键词:秃杉种群   种群结构   β多样性   更新  

异质化的中国 篇6

所以,每当我们想发言表达意见的时候,最好先厘清问题的内在逻辑,弄明白事情的ABC,否则,增添的只是非理性的杂音。尤其是关于中国经济的诸多现象,关于房价、通胀、就业、股市、外汇储备等等话题。

郭凯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年轻的经济学家,这有赖于他深厚的经济学背景——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他在把自己对现实心理性思考集结成《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

随着美国信用降级,中国持有的美债又成为舆论的焦点。中国海量的外汇储备一直备受关注。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呢?郭凯用了一个非常通俗的比方:一个荒岛上住了两位居民王二和罗宾逊。王二辛勤劳作,食粮大丰收,吃不完,又不会别的食粮加工手艺,也没有多余的地扩大生产,只有把食粮借给罗宾逊,这时王二就产生了自己的(外汇)储备。罗宾逊借了食粮,没去播种种地,要么自己吃了,要么证券化了——总之让借来的食粮“消费了”而不是进行“投资”,来年没有余食还给王二。最终的结果是:罗宾逊要么勒紧裤腰带还债,要么赖账;还有就是还一部分,赖一部分。而对于罗宾逊来说,他采取是的还一部分,赖一部分的做法。但王二的问题是,他每年都有余粮,如果不把多余的食粮借给罗宾逊,食粮只有继续烂在自己手里。所以,出借食粮,也就是外汇产生,是王二自己内在的原因——他的生产能力超过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需不足。

关于房价,这又是一个容易让大众情绪化的话题。在郭凯看来,把讨论住房问题的焦点集中于房价,以致最后讨论房地产政策的焦点也集中于房价,存在一定的误导作用。房价问题在根子上不仅仅是一个价格问题,更是一个供给和分配的问题。在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背景下,单纯的压低房价是不能解决合理分配的问题。普通老百姓关心价格无可厚非,但如果政策关心的也只是价格,那未必是真正解决问题了。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舆论的焦点还是一直落在房价上面。

郭凯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研究。正是因这看多了其他国家的例子,再回过头来关注中国时,他就有了一点不同的视角。在这位年轻的经济学家看来,异质化是悬在中国头上的一个巨大问号,这是他对于未来中国的焦虑所在。

“过去到现在,我们的认同是基于高速的增长,因此大多数人都怀有希望。但恰恰是高速的增长,让我们越来越异质,这就是一个悖论——我们的认同和疏离竟然是因为同一件事情。迟早有一天,单纯的增长将不能再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那时,就是挑战中国模式的时刻。”

年轻的经济学家没有给出答案,但顺着他的思维方式,答案了然于读者心中,那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绕不开的环节。高速增长的经济不可能化解一切问题,如果没有体制的保证,中国经济改革的内生动力将出现不足,而民粹主义的流行、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越来越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些都会轻松地扼杀中国经济的增长。经济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双管齐下,是中国走出异质化,重新达成共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

作者:郭凯

出版:中华工商业联合出版社

定价:39.9元

《红色茅台》

作者:钱文忠 袁仁国 李伯潭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98元

今年是茅台国营化60周年。茅台酒与中国革命有着深厚的渊源,茅台的成长历史与共和国的历史紧密联系的。

《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探索·发现》

作者:陆学艺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价:58元

本书涉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国内外先进经验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是国内这两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英国文学史》

作者:梁实秋

出版:新星出版社

定价:168元

这是梁实秋先生晚年力作。叙述了英国上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下至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进程和重要作家作品,并作出相对应的评价。

《中国人的美国梦》

编者:水光 王晴佳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2元

一位80年代留学美国的学者,为读者留下了一份翔实的历史记录,涉及那一代中国留美学生的喜怒哀乐。

《新叶村》

作者:李秋香 陈志华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98元

对异质分组教学的探索 篇7

所谓异质分组, 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 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 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 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 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

由于笔者近几年都担任高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 发现及格率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以我自己所教班级为例, 一个班的不及格人数往往在5到7人, 这对于一个40人的班集体来说是个不小的比例.笔者在一次优质课展示的听课过程中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启发, 在班级中展开了异质分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案例:

一次尝试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 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 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 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合作小组的人数, 一般建议4~6人.综合以上因素, 我将42名学生分成7个6人小组, 先将全班学生分为A、B、C、D四个级别, 每个层次的划分由老师通过笔试、非笔试、课堂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而确定.A级由优生组成;B级由较好的学生组成;C级由中等学生组成;D级由学习困难的学生组成.选出每组的组长, 讨论出奖惩制度, 以加分扣分来操作, 如:回答问题加一分, 单词听写全对加两分, 考试优秀加两分, 不及格的扣两分等.由此来调动每组的优生积极地帮助本组的后进生, 每半个月评比一次, 选出获胜组, 奖励学生一些作业本之类的小礼物, 或者是一张周末免作业卡.在我把规则跟学生们说明之后, 班上很是轰动了一阵, 这让我对于这项举措的成功率信心百倍.事实上我在以后的时间里经常听见这样的对话, “你怎么错了这么多单词啊?昨天不是帮你听写过的吗?”“等他把课堂作业写完了我们再出去玩, 万一他有不会的呢!”“你这次考了多少分啊?太好了, 总算及格了, 我们组这次不会被扣分了!”……快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到了第一次的评比时间, 结果在紧张的计算中出来了, 第一名的那组6个学生开心地拿到了周末免作业卡.

二次改进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半个月, 这次的评比不像前一次那么的令人激动, 很多同学看上去都已经知道了结果, 答案揭晓后有了这样的声音, “都是某某, 总考不及格, 听写不过关, 害得我们被扣分.”“不公平, 我们组的A从来都没及格过, 那组的B有时候还能及格呢, 我们又不是没帮助A, 可他还是没考及格.”……

我恍然大悟,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是这样的, 我忽略了学生在合作中付出的劳动,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同样是不及格, 30分和50分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同样是听写, 优生和差生的能力是不同的, 因而A同学的听写, 一次20个对5个, 另一次20个对10个是有区别的.于是我及时调整了加分规则, 设置了进步分, 那么学生的进步应该怎样衡量呢?当然是和他自己比, 战胜了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这样不仅对后进生是种鼓励, 对于中等生来说也有努力的目标, 自己的付出能够很现实的得到肯定, 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在努力的过程中, 不断地向优生靠近.对于优生来说, 不进则退, 组员的进步就是很好的激励作用, 他们也不再满足于现状了.

我还配合小组学习布置一些合作完成的作业, 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如听写单词句子、写英语小作文、表演对话、制作英文贺卡、编辑英语小报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使每位学生都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很快地,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劲头又重新被提了起来, 在以后的时间里, 每次的评比第一名不再总是某一个小组了, 渐渐地我发现后进生也不是那么差了, 课堂上的发言、平时的背书和听写情况有了好转, 到了学期结束, 班级的不及格人数由6人减少到2人, 并且这两名学生都考到了五十几分, 在最后一次总评时我设置了一、二、三等奖, 使大部分同学都拿到了奖, 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的表现以及本组的表现感到满意, 学生们开心地回去过暑假了, 在新学期到来的时候, 每个小组都铆足了劲, 开始了新一轮大比拼.

案例反思:

1.异质分组要尽量使每个小组的力量大致相当, 即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比例均等分配, 这样使得每个小组有平等竞争的智力基础.除了按学习成绩均等分配外还要兼顾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2.采用异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个体提供更多语言交流和实践的机会, 能够利用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进行互补教学, 培养合作能力,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异质分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陪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4.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承认, 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感到学须有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 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

5.积极互赖的组员关系是异质分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提高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基本前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同时又是互相学习、促进的过程.有利于优等生去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的发展, 同时也要照顾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 不仅要注意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小组学习过程的评价, 还要关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达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目的.

6.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语:

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探讨 篇8

2015年,我国社保支出超工资四成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社保支出除了利用财政资金弥补外,企业也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构成了企业的一项重大的成本费用支出。企业的社保支出各项缴费比例不同,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及生育保险支出的责任承担存在差别。

近年来,我国的社保政策不断调整,尤其是养老保险费政策调整得更为频繁,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及生育保险这五项保险政策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在我国,尽管企业的法定社会保险费率相同,但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责任与非国有企业承担的程度不同,对各项社会保险支出的重视程度差别较大。通常认为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受到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国有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很大的帮助,所以国有企业应该将部分利润用来补充社保,从而使社会资源实现更优化的配置。

通过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社保支出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差别并针对社保支出的不当支出提供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一、社保的概念及构成

(一)社保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面向国民依法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的统称,是运用经济手段来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促进人民福祉的制度安排的总称。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一般可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助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的资金收入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本文的社保指的是社会保险。

我国企业目前社保的缴费比例:企业为30.9%,个人为10%左右,合计超过个人工资的41%。我国的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的4.6倍。社保支出占员工支出比例过高,企业社保支出负担较重。

(二)社保的构成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在法律的强制下,通过面向全体国民或劳动者征收社会保险费来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面临疾病、伤残、年老以及死亡等风险时,为其提供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从而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的法定保险制度。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统称“五险”。按照《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社保缴费以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40%至300%为缴纳基数。

我国社保由单位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每个地区的规定不相同,都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五险”的缴费比例大致分别为:

单位:元

1. 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个人工资的19%和8%;

2. 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约10%和2%;

3. 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约0.8%和0.2%;

4. 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各在1%左右,完全由企业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

(三)企业社保支出的构成

企业的社保支出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但是,企业会以各种方式形成社保支出。根据企业社会保险支出列示的明细不同,本文统计的社会保险支出情况如下:

1. 养老保险支出包括:

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中的基本养老保险,短期薪酬中的养老保险及补充养老保险等支出。

2. 医疗保险支出包括:

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医疗互助金等支出。

3. 工伤保险支出包括:

社会保险中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金和工伤保险基金、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中的工伤保险等支出。

4. 失业保险支出包括:

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中的失业保险、离职后福利的失业保险,社会保险中的失业保险等支出。

5. 生育保险支出包括:

社会保险中的生育保险费、女员工生育保险、生育金等支出。

二、国有和非国有的社保支出的横向比较分析

笔者从CSMAR数据库中选取全部上市公司3 019家,剔除数据缺失的911家上市公司,对2 108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出企业2010~2014年的各项社会保险支出。其中国有企业为985家,非国有企业为1 123家。整理出企业的社会保险支出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各项社保支出均高于非国有企业的社保支出,国有企业的各项社保支出的保险支出均高于非国有企业,表明平均每家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支出大于非国有企业承担的支出。

1.国有企业各项社保支出占总支出的情况

国有企业社保支出项目中,医疗保险费和养老保险费支出占社保支出90%左右,养老保险在“五险”中占比最高。2014年,国有企业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的占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养老保险费用较2013年占比增加了27.2%,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的占比均下降了25.91%以上。从2005年至2012年,国家连续8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而2014年大幅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00%左右。受国家养老保险政策影响,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占比逐年增加,在2014年增幅最大。国有企业2010~2014年的各项社保支出占总之支出的情况如表2所示。

但是国有企业对员工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占社会保险支出的比例不到5%,不到养老保险费占比的10%,表明国有企业对员工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重视程度不够。

2.非国有企业各项社保支出占总支出的情况

从近五年的占比来看,一方面,非国有企业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占社保支出的比例在80%左右,其中养老保险占比在70%以上,非国有企业非常重视职工的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所占比例变动比较稳定。其中,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养老保险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占比分别保持在6%和2%左右。非国有企业2010~2014年的各项社保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情况如表3所示。

三、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的横向比较分析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企业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这四类保险。但是企业异质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支出仍存在差别。一方面,非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占比的差距大于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占比大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较重视职工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方面。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占比水平相当,但是两类企业的这三类保险存在未支付保险费用的企业,且这三险的占比较低,表明企业并不重视职工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障,且职工享受这三类的保险比较苛刻,比如:职工主动辞职不能领取失业金等。

四、国有和非国有的社保支出的趋势分析

笔者首先计算出各项社保支出的算术平均值,然后分析2010~2014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各项社保支出的变化趋势。

(一)国有企业社保支出的趋势分析

2014年国有企业的大部分社会保险都列示在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收益计划)明细项目下。2014年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急剧上升,上升幅度达到了715.72%。在2014年我国作出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决定,对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了重大调整,表明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支出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失业保险2014年的上涨幅度也达到了422.28%,国有企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变化较稳定,但是这四险占社保支出的比例较低,国有企业对这四险的重视程度基本不变。国有企业2010~2014年各项社保支出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二)非国有企业社保支出的趋势分析

2010~2014年五年内,非国有企业的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支出维持了小幅度的上涨趋势,医疗保险费和养老保险费在2013年和2014年持续上涨,但是养老保险费支出的上涨幅度明显小于国有企业养老保险支出的上涨幅度。非国有企业对各项社保支出的重视程度在近五年基本不变。非国有企业2010~2014年各项社保支出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三)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的趋势分析

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各项社保支出的变化情况图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支出基本稳定。但是2005年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养老保险费,使得企业的养老保险费支出变化幅度较大,但是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受国家养老保险政策影响的程度比较大。

国有企业受养老保险政策的影响较大的原因是我国社保基金存在缺口。如果由财政资金对社保基金缺口承担全部的弥补责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保缺口问题,但国有企业对养老基金出现的缺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国有企业欠了社保的账。社保制度建立20多年来,国有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盈利情况良好。但由于企业没有承担职工养老交费,企业成本费用不真实,利润情况也不真实。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的金额的绝对数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的差别,分析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各项社保支出的重视程度。

(一)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社保的重视程度

因为各项社保支出的缴费基数一致,按照上文各项社保支出的缴费比例可以算出各项社保支出之间的正常比重,如养老保险支出应该是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支出的20倍,但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各项社保支出间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比重,所以企业对各项社保支出有一定的偏向,我们能从中看出企业对各项社保支出的重视程度。

由表1、表2和图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极其重视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且其养老保险支出受政策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2014年的养老保险支出。由表1、表3和图2可以看出,非国有企业的社保支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养老保险,其对职工养老的保障重视程度高于国有企业,但是非国有企业对职工医疗保障的重视程度低于国有企业。

对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来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差别不大,但是两类企业对这三险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企业对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

(二)建议

社保基金的缺口是今年来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弥补缺口,国家一直在努力提高社保的缴费比率,企业承担的各项社保支出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抱怨社保负担过重。从上述的图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如养老保险政策,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支出。但是国有企业在承受需要更多承担国家养老基金缺口弥补责任时,大幅度提高养老保险支出,同时相应的减少了其他社会保险费用支出的占比。而对于非国有企业受到的政策压力较小,对各项社保支出的自主程度较高,在增加养老保险费用的同时没有减少其他社保支出项目的占比。所以,如果政策给企业过多的压力承担某一项社保支出责任,企业可能会降低在其他社保支出的增加幅度,影响职工原本该享有的更高的社会保障。所以建议国家不要再提高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另一方面,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如果继续提高企业的社保缴费比例,会抑制经济发展的活力,同时影响劳动就业。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缺口较大,但是企业对社会保险项目分配差距太大,企业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重视程度偏低,企业应该重视职工这三类保障的需求。企业应该综合平衡各项社会保险支出,以人为本,从职工需要的角度考虑各项社会保险支出的占比,这样才能够留住企业的优秀人才。比如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企业应该给予女员工的生育更高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万晴瑶.社保管理成本的国际经验[J].中国社会保障,2014,08:38-40.

[2]潘孝珍.社会保障资金的概念、过程与成本.[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13-18.

[3]彭海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分析[J].财经研究,2007,06:90-100.

[4]吴美芳.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承受能力分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3.

[5]李辉.国有企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意义与完善建议[J].商,2015,08:93.

浅议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 篇9

关键词:异质信念,行为金融,资产定价

一、异质信念的形成

异质信念 (heterogeneous beliefs) 是针对传统金融学中“同质预期”的概念上提出来的。传统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都是建立在“理性投资者的同质预期”这一前提假设之上的。这一假设暗含两层意思:首先, 投资者对影响证券价格的所有信息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其次投资者面对相同的信息, 对资产收益的未来预期能够做出一致而准确的判断 (张圣平, 2002) 。这一假设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是相比现实世界, 该假设显然是不准确的。目前, 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放宽经典的资产定价假设来解释异质信念的原因, 通过假设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 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信息劣势, 可能由于自信而不会从他人交易中获取信息, 基于这样一个基础, 已有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异质信念的产生进行了解释。

首先, Hirshleifer和Teoh (2003) 提出人是“有限注意”的, 现实也是如此。投资者可能仅注意到部分信息, 但是在市场中决策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注意”是一种稀缺资源, 对一些信息关注就会忽略其他的一些信息。而一个直观的而简单的说法是人只会依据自己注意的信息进行决策, 每个人注意的信息不同, 就必然会有在投资决策的判断上产生差异。此外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 发现人具有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度自信的倾向, 这也会导致他们忽略与自己判断不一致的信息。因而从有限注意来看, 不同投资者对同一资产的未来收益的判断也将产生偏差, 而不符合同质信念的要求。

其次, 投资者存在先验的异质性, 即投资者采取处理信息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而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先验决定的, 不同的方式, 将导致投资者对资产未来价值先验概率分布的判断产生差异。Harris和Raviv (1993) 指出即使信息能够同时被所有的投资者所获得, 并接被所有的人所注意, 这个信息仍然可能增加投资者的意见分歧程度。因为投资者处理信息的“黑箱”是由教育背景、个人经历、年龄、性别等决定的, 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黑箱”处理后, 仍有可能得到不一致的结果。

最后, 信息是渐进式流动的。Hong和Stein (1999) 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信息渐进式流动式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Hong和Stein (2007) 认为任何行业或公司的投资者都能分为专家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不同投资者处于市场的不同地理和专业位置, 被划分为不同的群体, 毫无疑问与股票价值相关的某些信息会更早的被一些投资者所获得, 假设这个消息是利空消息, 先得到消息的投资者对股价的估计会下降, 从而卖出股票, 而没有得到消息的投资者仍会维持原有的判断, 从而两部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就产生了, 对于同一资产的预期未来收益分布持有差别意见。

现有的一些文献还探讨了异质信念的长期存在性。对于该问题的探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 投资者的非理性或有限理性的判断会不会因为理性投资者的套利行为而消失, 从限制套利的角度解释非理性判断长期存在的原因——包括噪声交易风险和卖空限制。M il l er (19 7 7) , H on g和S tein (2 00 2) 认为严格卖空限制的存在可能使套利者无法利用资产价格的偏离而套利, 资产价格持续高于其基础价值。另一方面, 不通的错误信念能否在市场上长期共存。Coury和Sciubba从市场选择角度探讨了异质信念的共存。不完全市场为数量少于自然状态数量的市场, 那么不完全市场可能最终存在一系列信念, 具有错误信念的投资者能够存活下来并对价格产生影响, 长期存活的投资者没有必要拥有共同信念。

二、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

异质信念相关理论研究, 主要提出了两类模型:静态定价模型和动态定价模型。

1、异质信念静态定价模型

Mill er (19 97) 年最早开创性的提出了异质信念对股票收益影响的理论假说, 他认为未来的不确定性, 使投资者难以得到一致预期, 在存在卖空限制和异质信念情况下, 投资者对股票收益有不同的估计, 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的投资者将买进, 而悲观的投资者却无法充分表达和参与市场交易, 那么证券的价格将反映乐观投资者的意见, 使股票价格偏离真实价值而被高估。基于Miller的假说:异质信念与卖空限制导致了当前价格的高估, 投资者异质信念的程度越大, 股价容易被高估的程度就越高, 同样卖空限制越严格, 股票被高估的程度越严重。那么随着异质信念的解决, 股价将向内在价值回归, 即异质信念越大, 当期价格越容易被高估, 而与未来收益越低。

2、异质信念动态定价模型

动态模型主要探讨了初始意见分歧会导致股价高估, 但随着投资者学习和信息传播, 分歧水平改变, 股价的变化过程。Harrison和Kreps (1978) 在Miller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离散时间的动态模型从投资者异质信念和卖空限制对资产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模型中股票价格包含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由股票未来收入贴现现金流决定的股票本身的内在价值;第二部分是称为“再出售期权”的价值, 即投资者在股票内在价值以外还会考虑将来可能以更高价格卖给更乐观投资者的机会。所以只要本期乐观投资者认为下期能以更好的价格转卖给其他投资者, 他们就可以支付高于内在价值的溢价。投资者的这种意愿充分反映了投机动机, 而要获得持有资产赋予他们在未来高价出售资产的权利, 卖空限制是必须的。再出售期权可以看作以投资者的异质信念程度为标的的看涨期权, 因而这一部分价值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波动率是正相关的。Hong, Scheinkman和Xiong (2 0 0 6) 发现投资者异质信念差异越大, 再出售期权的价值也越大, 股票收益的波动性也越大。H o n g和S t e i n (2003) 从有限注意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基于异质信念的动态暴跌模型, 表明信念差异严重的市场, 股票的价格容易波动剧烈。

参考文献

[1]、Miller, E.Equilibrium with Divergence of Opinion.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9, 27-41.

[2]、Miller, E.Risk, Uncertainty, and Divergence of Option, Journal of Finance, 1977, 32, 1151-1168

[3]、Hong, H., &Stein, J.C.A Uni-fied Theory of Under reaction, Momentum Trading and overreaction in Asset Markets.Journal of Finance, 1999, 54 (6) , 2143-2184.

[4]、Harrison, M.&D.Kreps.Specu-lative Investor Behavior in a Stock Market with Heterogeneous Expectation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8, 92, 323-336.

[5]、Hong, H., Scheinkman, J., &Xiong, W.Asset Float and Speculative Bubbles.Journal of Finance, 2006, 61, 1073-1117

异质竞争型人才聚集模型 篇10

一、异质竞争型人才聚集模型

当两种异质的人才为了争夺有限的同一资源或市场而进行生存竞争时, 最常见的结局是竞争力较弱的人才被逐出市场, 竞争力较强的人才达到市场所容许的最大规模。

设有甲、乙两种人才, 当它们独自在一个市场中生存时, 人才数量的演变遵守Logistic规律。设x1 (t) , x2 (t) 为两种人才的数量;r1, r2是它们的固有增长率;N1, N2是它们的最大容量。于是对甲种人才有:

其中, 因子, 反映了由于甲对有限资源的消耗导致它本身增长的阻滞作用, 可解释为相对于 而言单位数量的甲消耗的供养甲的资源数量 (设资源总量为1) 。

当两种人才在同种行业或领域中生存时, 考察由于乙消耗同一种有限资源对甲的增长产生的影响, 可以合理地在因子中再减去一项, 该项与乙种人才数量X2 (相对N2而言) 成正比, 得到甲种人才聚集 过程中的增长方程为:

其中, σ1表示的意思是:单位数量乙 (相对于N2而言) 消耗的供给甲的资源, 是单位数量甲 (相对于而言) 消耗的供给甲的资源的σ1倍数。也就是说, 当σ1>1表示在消耗供养甲的资源中, 乙的消耗多于甲, 乙竞争能力强于甲。对于σ2也可以做出类似的解释。

类似地, 得到乙种人才在聚集过程中的增长方程为:

这样就可得到两种人才相互竞争的聚集模型为:

令公式 (4) 中的两个微分方程 (在生物学上称为动态复制系统) 均等于0,

得到四个平衡点:

二、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

根据Friedman (1991) 提出的方法, 动态复制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可由该系统的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 方程 (4) 的雅可比矩阵为:

判断模型稳定性的标准是:雅可比矩阵的迹 (设为P) 小于零, 行列式 (设为q) 大于0。将各平衡点的值代入, 就可得到在各平衡点下的p, q, 值。将上述4个平衡点, p, q的结果, 以及稳定条件列入表1。

根据表1和σ1、σ2的含义, 稳定的平衡点E1, E2, E3的意义解释如下:

(1) 当σ1<1, σ2>1时, 意味着在对供养甲的资源的竞争中乙弱于甲, σ2>1意味着在对供养乙的资源竞争中甲强于乙, 也就是说, 在竞夺有限的生存资源中, 于是, 乙种人才将被逐出该行业或领域, 甲种人才在聚集过程中趋向最大规模, 即x1 (t) , x2 (t) , 趋向平衡点E1 (N1, 0) ;

(2) 当σ1>1, σ2<1时, 与 (1) 正好相反, 即x1 (t) , x2 (t) , 趋向平衡点E2 (02N2) ;

(3) 当σ1<1, σ2<1时, 因为在竞争甲的资源中乙较弱, 在竞争乙的资源中甲较弱, 于是可以达到一个双方共存的稳定平衡点

(4) 当σ1>1, σ2>1时, E1, E2, E3, 是否是稳定的平衡点, 需根据初始条件确定, 这种情况在现实竞争中很少出现, 因为在竞争甲的资源中乙较强, 在竞争乙的资源中甲较强。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举例说明。把全国的娱乐业看是一个市场, 歌星们与影星们看成是两种异质的竞争性人才, 歌迷和影迷分别是他们的供养资源。假设歌星们为甲种人才, 影星们为乙种人才, 在竞争过程中, 他们分别向对方擅长的领域进军, 即歌星向影坛发展, 影星向歌坛发展, 这样就会为争取更多的“粉丝”而展开全面竞争。

如果歌星们在影坛赢得的“粉丝”越过了影星们在影坛方面赢得的“粉丝”, 同时, 歌星们在歌坛赢得的“粉丝”也超过影星们在歌坛赢得的“粉丝”, 那么, 影星们最终被逐出娱乐业而失去饭碗, 而歌星们达到市场对他们的最大容量, 这就相当于σ1<1, σ2>1的情况。

反之, 如果影星们在歌坛赢得的“粉丝”越过了歌星们在歌坛赢得的“粉丝”, 同时, 影星们在影坛赢得的“粉丝”也超过歌星们在影坛赢得的“粉丝”, 那么, 歌星们最终被逐出娱乐业而影星会一统天下, 影星们达到市场对他们的最大容量, 这相当于σ1>1, σ2<1的情况。

如果歌星们在歌坛赢得的“粉丝”比影星们在歌坛赢得多, 而影星们在影坛赢得的“粉丝”比歌星在影坛赢得的要多, 也就说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占有相对优势, 那么他们在娱乐业就会形成定的均势, 这就相当于σ1<1, σ2<1的情况。

如果他们各自在对方擅长的领域占有优势, 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占有优势, 这种情况从逻辑上说, 一般不会存在。这就相当于σ1>1, σ2>1的情况。

三、结论

对异质性人才的研究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 本文将占异质性人才绝大多数的异质依存型人才进行细化分析, 并分别建立数学模型, 求出其均衡点, 对均衡点进行了解释, 将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 并帮助对异质性人才更有效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毕德国:人力资本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2007

[2]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异质网络】相关文章:

异质网络结构的有效性06-02

异质06-11

异质产品06-18

异质合作07-09

异质材料09-08

异质性05-13

异质化05-25

临床异质性05-20

技术异质性06-22

投资异质性07-26

上一篇:造成管理下一篇: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