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种子

2024-07-11

洋种子(精选四篇)

洋种子 篇1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纷纷抢占国内市场。目前, 全国有49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 包括独资、合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各种类型。

目前, “洋种子”已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几乎涉及所有的蔬菜品种。除蔬菜外, “洋种子”开始全面进入中国的大豆、玉米、小麦、花卉等领域, 并逐渐形成垄断之势, “洋品种”蔬菜依仗其在品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优势, 占据市场80%以上利润。

业界更担心, 一旦外资控制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 可能会对农业安全造成威胁。而且, 外资垄断种子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逐步显现, 国内种业正面临全线失守、全军覆没的险境

事情真是这样吗?

洋种子完成布局

民以食为天, 食以种为先。“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反过来讲, 一粒种子也可以击垮一个产业, 甚至危及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作物品种的改良提质、更新换代更是如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 未来国际粮食总产增长的20%依靠面积的增加, 80%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 而单产的60%—80%又来源于良种的科技进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美国孟山都、法国利马格兰、瑞士先正达等陆续在我国东部地区设立办事处。由于种子对当地气候、土壤有一定适应性, 外资种业加紧实施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本土化策略。1998年以色列海泽拉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在山东寿光建立实验站, 试验、培育蔬菜新品种。

2000年, 我国种业市场对外开放, 美国杜邦、美国圣尼斯、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等外资种业集团趁机大举抢滩中国市场。

目前, 在我国最大蔬菜基地——山东寿光, 60%到80%的蔬菜种的是洋种子, 寿光地区农民每年向国外种子公司支付6亿元人民币购买洋种子。

寿光是中国种子行业的缩影。除蔬菜外, “洋种子”正积极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尤其在玉米种子方面, 美国先锋公司的“先玉335”2006年推广面积仅26万亩, 2009年迅猛增加到1900多万亩, 几乎占到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10%, 并已在我国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基本完成了布局。

继“先玉335”后, 先锋公司还计划推出“先玉696”、“先玉508”等一系列品种, 预计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 在水稻制种方面, 一些国外公司在水稻主产区与有实力的国内科研单位合作, 开展水稻育种研究, 意图采取迂回战术, 涉足我国水稻种子市场。

根据中国法律, 外资种子企业在中国经营种子业务必须成立合资公司, 如果经营大田作物, 外资不得控股。如果说率先进入寿光的先正达在蔬菜、农化、农药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话, 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则在生物技术 (含常规育种与转基因技术) 领域具有同行难以撼动的地位。

1996年, 孟山都将第一代保铃棉技术引入中国, 并将该技术授权给美国岱字棉公司。随后, 岱字棉公司分别在河北省、安徽省建立起两家合资企业, 为中国农民提供抗虫棉种子。两家合资企业中方均为最大股东, 孟山都并不直接参与种子的经营。

2001年3月, 孟山都与中国种子集团合资成立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 开始在中国推广迪卡品牌的玉米及向日葵杂交种子。孟山都与中国种子集团分别占49%和51%股份。

2005年和2007年, 孟山都公司分别在全球范围内合并了美国圣尼斯蔬菜种子公司和美国岱字棉公司。目前, 孟山都在中国经营的业务包括:杂交玉米种子、抗虫棉及抗虫棉杂交种子、蔬菜种子 (杂交) 和农化产品。

美国杜邦集团下属先锋公司进入中国比孟山都晚两年, 在中国只经营玉米种子业务。目前, 该公司在中国分别与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登海先锋、敦种先锋, 先锋公司均占49%股份。先锋公司中国区总裁透露, 先锋目前在中国生产和销售7个品种的玉米种子。按播种面积算, 市场占有率估计在全国接近6%。

土种子为何败北

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西稻田村农民董汉元家的蔬菜大棚里, 董汉元指着地里一垄垄的茄子说, 以前种国内品种, 冬天不爱坐果, 产量低, 现在乡亲们都种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 产量每亩地比国产品种高1000斤左右。

优质种子给农民带来实惠本是好事, 然而, 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外资对我国种业的冲击也开始不断显现。在控制我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 外资大幅提高种子价格, 甚至出现了“1克种子1克金”的天价种子, 使农民饱尝国外高价种子苦果。

例如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的“189”番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 每克的价格都在100元以上, 但由于市场已被国外公司垄断, 农民只能被迫接受。

在营销方式上, 国外种子公司也有一套模式, 先以较低价格, 甚至免费让菜农种植, 获得成功后, 再向菜农高价出售, 而且一旦出现病害, 菜农还要付高价从国外公司购买相应的药水与疫苗。2009年7月, 寿光市番茄曾暴发黄化曲叶病毒, 这种病害暴发后, 国内种子企业没有一家能拿出抗病毒品种, 而国外公司在9月份就及时拿出了抗病毒的种苗。这种抗病毒种苗价格一开始为每株0.42元, 但随着农民用种量的扩大, 很快上涨至每株0.87元。

山东寿光蔬菜协会人士介绍说, 多数情况下, 国外蔬菜种子的蔬菜产量比同类国内蔬菜种子的蔬菜产量要高出约20%, 售价也比国内品种高出约20%, 而且抗病虫害能力也强于国内种子。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 也是种子需求大国, 每年有125亿公斤的种子需求量, 但国内种业公司仅仅能满足45亿公斤的需求, 每年还有约80亿公斤种子需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同时, 国内种子企业却生产不出好种子。

统计显示, 中国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大约有8700多家, 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而真正实现产业化运作的更不足80家, 这些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国种子企业小而散, 最大的种企销售收入不到总体市值的3%, 我国种子企业前20强的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美国孟山都。

原因何在?一个明显对比是, 国际上前十位种企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超过150多亿美元, 占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种子市场, 仅前三家企业就占一半的份额。而从国内比较大的五家种企上市公司丰乐种业、登海种业、敦煌种业、隆平高科) 和万向德农来看, 最新统计显示, 2009年这五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共才40亿元。与国际大型种子企业无法抗衡。

对种企而言, 良种研发能力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但从以上五家上市公司年报看, 2009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仅4400万元, 但孟山都2008年的研发投入高达9.8亿美元, 是这五家上市公司总体的152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国家将对农民增加良种补贴, 强调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 但如何将政策利好变成动力和利润, 将是对国内种业的大考验。

目前, 我国种业多以产销为主, 拥有科研能力的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 科研经费平均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1%, 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而国际种子公司普遍在科研和技术创新上投入重金, 其科研经费投入一般为年销售额的8%~12%。

国内的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现状普遍是“多、小、散”, 多数科研院所实力不强, 成果转化不畅。而且国内的种子公司大多是一卖了之, 而国外种子公司不但卖种子还卖技术, 售后服务及时到位, 农民很满意, 国内种业的现状在逼着农民去买国外种子。

还应看到,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以粮为纲, 而育种力量也一直集中在粮食作物上, 蔬菜、水果、花卉种子与国外差距很大, 尤其是蔬菜种子市场主要由国外种子唱主角。如西红柿的进口种子占到50%以上, 长茄国外品种占比超过80%, 而无刺小黄瓜绝大部分是进口种子。

而且, 国内的种子产业, 长期处于“一流的种子、二流的加工、三流的包装、四流的价格”的状态, 即使再好的新种子, 其价格也只能比一些老品种略高而已。而国外种子都有高水平的加工和包装, 种子都要经过精选、分级、包衣、包装, 不少种子还是论“粒”卖。

以甜椒为例, 国外种子公司生产1粒种子的成本只有1分钱左右, 但在中国市场要卖1元钱, 比黄金还要贵。

此外, “一个省平均年审100个水稻品种还不够, 甚至要达到150甚至200多个。全国各地都在抢审农作物品种, 审定数量够多了, 但真正算得上新品种的却非常少。审定品种如此之多, 并不是因为中国的育种能力大幅度提升, 主要还是品种审定制度上存在严重缺陷, 国外一个品种审定需要经过两个环节, 第一个叫DUS测验, 第二个叫VCU测定, 而中国省略了DUS环节, 从而导致市场上新瓶装老酒、老瓶装新酒等侵权现象频繁出现。按理说, 新品种审定推广能够增产, 但目前广东水稻平均单产仅有385公斤/亩, 比2000年还减少了35公斤/亩。

从遗传生物学分析, 这些审定的水稻品种并不是创新优良品种, 只是一些新品系的组合。品种审定的缺陷让种子企业不愿对育种创新加大投入。

质劣导致价低。韩国进口的白玉萝卜种子400元/斤仍供不应求, 国产萝卜种仅4元/斤, 却无人问津;国外引进的杂交芥蓝种子300元/斤, 而国内自繁的芥蓝种低至30元/斤也无人买。

如何评说洋种子

为了迅速占领中国种子市场, 外资还把目光瞄准了具有种质资源、生产设备、营销网络的优质民族种子企业, 不断加大并购我国种子企业力度。

目前, 我国一些种子产业的“排头兵”企业已纷纷被外资并购, 2002年末, 美国先锋公司公司与我国最大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成立了合资公司, 拉开了外资并购我民族种业的序幕。2006年, 先锋公司与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种业——先锋海外有限公司。

先锋公司下一步可能与辽宁东亚种业、川农高科种业合作, 消除其在东北、西南地区的竞争对手, 完成在我国玉米种业科研、生产和市场营销布局。

作为我国水稻种子市场排名第一的湖南隆平高科, 也已进入外资的并购视野。目前, 世界排名第四的法国利马格兰种子公司通过旗下VHK公司, 与湖南隆平高科第一大股东长沙新大新集团合作, 成立长沙新大新威迈农业有限公司。利马格兰公司的真实意图就是通过新大新旗下的湖南隆平高科, 涉足中国水稻种子市场。

我民族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后, 名义上是中方控股, 但核心技术、高层管理人员等都掌握在外资手中, 合资企业实际由外资操控。

专家表示, 外资在完成并购“排头兵”企业后, 我种子产业中小企业在外资挤压下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难以与外资抗衡。种子是农业之母, 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 挤压了我民族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 使我民族企业生存艰难, 一些民族企业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

那么, 外资公司会控制中国种业吗?

对此, 铁岭先锋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书库坚决否认, 跨国公司间还存在强大的市场竞争, 公司经营的目标在于利润, 与政治无关。况且, 跨国公司的先进经营理念将引领和促进中国种业的现代化、产业化, 而提供的优质产品会使中国农民受益。

“中国种子企业刚开始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但只有竞争才能使国内种子企业成长。”孙书库说, 这种情况类似于家电、通讯等行业, 国内的品牌完全可以由此成长起来。“当前中国还需要与跨国企业合作, 毕竟他们进行了数十年的科研储备。”

关键是能否通过引进、合作来实现自主技术的提升, 进而研发出更多的优秀植物新品种。

比如, 通过与美国先锋公司合作与竞争, 山东登海种业保持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竞争力。近年来, 登海种业育出了10多个超级玉米新品种, 平均亩产达1000公斤以上, 其中“超试1号”将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提高到1402.86公斤/亩, 比原纪录提高了306.57公斤。抗倒伏、抗病毒、单粒播、节约肥水等优良品质使得该系列新品种市场前景看好。

此外, 政府的导向意图也非常明显。从2008年开始, 农业部开始逐步停止推广国家审定品种近400个, 此举被业内认为是“良种驱逐劣种”的最直接表现, 将有利于选用良种, 净化种子市场, 减少市场供给和种子的价格压力。

今年两会上,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 在中国日渐重视粮食安全, 而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 开发良种成为确保农业丰产的重要手段。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认为, 农业安全对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要, 种子安全是农业安全的根本, 如果不能掌握种子先进技术, 农业发展就会陷入被动。一粒种子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中国要解决“米袋子”和“菜篮子”的问题就必须在科技上形成优势。

10年前, 美国第一大种子公司孟山都, 利用我国的大豆种子分析研制出的抗病高产优质转基因大豆, 在巴西和阿根廷被大量种植, 掌控了当地的种子市场, 而这两个国家农业发展便受制于人并且农民要以更高价格去购买大豆种子。

洋种子加速扩张 我国不会限制外资 篇2

7月20日,一位接近调查组的消息人士透露:“调查报告还在起草中,大多数参与调研人士的建议并不是要限制外资种业企业的发展,而是要求加强对其监管,尤其是要对有垄断行为的国际种业企业实行产品最高限价等措施。”

“洋种子”加速扩张

此次调查发现,许多国际种业企业依托其资金、研发、核心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等优势,通过并购和合营等方式在加快向我国种业渗透,从新品种研发、繁育到种子生产、销售等方面加快本土化过程,甚至通过在我国建立试验站、示范基地,加快争夺国内种业人才,占据我国种业市场的高端。

“有些国际种子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后,先以较低的价格向农民推销种子,或者免费让农民试种,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我国农业发展对这些跨国公司的依赖。”上述消息人士称。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迅速占领我国种子市场,许多外资或国际种业企业把目光瞄准了国内具有种质资源、生产设备和营销网络的种业企业,加大并购力度。该人士说,许多国内种业企业的排头兵被国际种业企业并购后,名义上是中方控股,但核心技术、高层管理人员都掌握在外资手中,实际上是由外资控制。

据了解,美国先锋公司在我国推广“先玉335”的过程中,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联系粮库、饲料厂和玉米加工厂,甚至与部分饲料厂和淀粉厂联合试验,引导玉米消费企业认识这种新品种玉米的优势。

“反观我国本土的种业企业,争夺国际种业市场的能力却显得不是很给力,甚至在国内种业市场都节节败退。”一位参与调研的人士对本报说。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外资企业凭借其优势不断挤压我国种业企业的国内市场空间,加大其竞争压力和生存发展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对国际种业企业的依赖和跨国企业对我国种子市场、种业企业乃至农业的控制,影响我国种业乃至农业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截止到2010年底,在我国注册的外资种子企业已经超过了70家,主要从事蔬菜和花卉业务,占据了市场高端并形成了较强的控制态势,而其业务领域也正在向大田作物延伸。

“许多洋种子的引进,在总体上改善了种子的生产性能、农产品的市场表现和农业的经济效益,但有些地方盲目追求洋种子的引进,忽视了国内育种和对洋种子的本土化改造。”上述消息人士称。

这也导致了国内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在品种和功能上的趋同,侵蚀了本土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与特色,甚至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使农产品种质资源的优势趋于弱化。

此外,部分“洋种子”出现长期变异的可能性和抗逆性尚不能完全确定。一位长期从事种业研究的专家担忧地表示,一旦因环境变化出现长期变异或抗逆性问题,由此形成的负面影响和破坏作用将会迅速放大,形成对民生、环境和社会稳定的严重负面影响。

不会限制外资

面对外资种业公司咄咄逼人的态势,有一部分业内人士主张对其加以限制。但上述参与调研的人士却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如果我国种业企业乃至相关农资企业不能提供或不能有竞争力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又不让国际种业企业向我国农民提供了这些种子,等于强求我国农民乃至农业无条件地分享我国种业落后的苦果,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该人士称,如果就此实行面向我国种业的“关门保护”政策,无异于否定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落后、不思进取,甚至是对我国种业落后掩耳盗铃的态度。

对于是否应该采取用行政手段加强市场整合、淘汰中小种业企业、扶持大企业的路子,上述消息人士表示,如果我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培育出能与国际种业巨头抗衡的大型种业企业,当然是个好事,但却不现实。

“如果采取行政手段,将把与之形成竞争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淘汰出局,很可能加快国际种业企业并购国内种业企业的进程,无偿、快捷地帮助国际种业企业做了长期想做而又难以做到的事,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帮他们干净利落地清理了中国国内种业市场。”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上述参与调研的人士也表示认同:只要我们客观地分析一下国内种业市场的现状就不难发现,国内大型种业企业在接受外资并购方面,往往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对于大型国际种业企业来说,整合国内5家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比整合国内5000家小企业容易得多。”

事实上,即使在种业寡头垄断较强的美国,仍然活跃着不少种业小公司,这些小公司凭借其地缘、人缘等优势获得农民的信任,在难以对研发技术进行专利保护的常规种子经营领域,发挥了大企业难以替代的种业作用。

“况且,只有支持政策得当,现在的中小种业企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种业龙头企业,调查组成员建议要结合国家完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加强对中小种业企业的支持。”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据他介绍,大多数参与调研的人士认为不应该限制外资种业企业的发展,“不能指望关起国门,堵塞国际种业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通道。”调查组认为,应加强种业市场的监管,积极利用国际种业企业对国内种业市场理念更新、技术进步等正面带动效应,加快探索种业市场的反垄断措施,有效抑制种业市场垄断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上述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调查组成员普遍认为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对有垄断行为的种业企业实行产品最高限价。

多部委密集调研

事实上,中央部委对“洋种子”的调查一直没有停止过。

据悉,今年4月,农业部、科技部、卫生部和环保部四部委联合清查转基因,其中就包括外资种业企业在我国推广的“先玉335”。事情的导火索是,坊间称山西、吉林等地老鼠变少、母猪流产等种种异常现象与其吃过的“先玉335”有关,当时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先玉335”很有可能是一个转基因品种。

此后的6、7月,农业部安排了全国各省(市、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转基因执法检查。按照农业部的安排,各省(市、区)自查之后,在8、9月农业部将组织转基因督查组,对各省进行抽查,并计划将抽查结果予以通报。

在7月18日召开的“2011生物技术作物经济与环境影响报告会”上,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大 透露,“农业部、环保部等五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多个省份对此事进行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

黄大 还说,“3种转基因水稻、玉米2009年获得安全证书,但并不代表就能进行商业化种植。现在只是说明它们是安全的,还需要做品种审定和申请销售许可,然后才能大规模种植,这个过程或许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然而,农业部虽从未批准任何转基因主粮作物商业化,任何人传布或种植转基因主粮作物都是违法的,但中国农科院种业专家佟屏亚曾在6月30日农业部举行的转基因技术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农田里早已经大片地种植转基因作物了,有“违规商业化”玉米,也有转基因水稻。

工厂化育种有望打败洋种子 篇3

育种这一块我们一直拼不过其他育种大国, 有了 (分子育种) 这样的知识基础, 我们就有望把洋种子赶出国门了。从1988年就开始搞番茄研究开始, 早在2003年赴荷兰留学之际, 我就注意到国外开始分子育种, 也就是根据已知的基因, 有目标性的进行杂交, 从而大大缩短育种年限。而彼时国内最常用的育种方式, 还是最传统、最漫长的杂交选育。

享有这项知识产权, 我们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分子育种, 这对于番茄新品种的选育, 将会是革命性的。获得了基因组序列后, 具备优良性状的番茄植株可以通过无性繁殖, 实现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 这样既能够防止品种退化, 又能够提升品种品质。有了这样的技术后, 中国育种市场就可以和国外育种大国抗衡, 培育出最优良的新品种, 彻底把洋种子打败。

洋种子 篇4

赵亚夫的开心是有原因的。近年来,我们日常吃的蔬菜中像包菜、青花菜、芥蓝、番茄、黄瓜等,多数是洋种子,本土蔬菜种子日渐稀少,不少品种已经消失或濒临绝种。“不是危言耸听,现在中国人的菜篮子已挎在外国人手里了。”赵亚夫说。

据了解,洋蔬菜种子主要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和日本,有关部门粗略统计,品种超过200种。洋种子何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占领中国市场?因为这些种子种出的蔬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兴化市陈堡镇被称为苏中番茄第一镇。绿松果蔬稻谷合作社今年种了100亩番茄,合作社社长姚长松说起试种的日本硬果番茄、美国粉王番茄,称5月份刚采摘完,效益非常好,可惜当时只种了10亩。“准备10月份扩种到30亩,估计全镇能种500亩。”他说,国外的种子论粒卖,一粒就要2毛到5毛钱;国内的论克卖,一袋5克、3000粒左右,只要30元。但洋种子种出来的番茄果型好、品质好、抗病性好,产量也要比国内品种高20%,卖到市场上价格也高,一般每斤能高2毛钱。“洋种子虽然贵,但与种植效益一比,就算不上什么了。”

洋种子种出来的蔬菜产量高、效益好,大量引进洋品种不是好事么?

“一些外国公司鬼得很呢,哪会白白让我们占便宜?”赵亚夫告诉记者,所有的外国蔬菜种子,都是杂交一代种,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采用了“断代技术”,只能种一茬;自己留种再种时,就会出现严重退化。如果想继续种,就只能购买外国种子——“而定价权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的,供货权也在他们手里,问题就很严重了。”

这种局面,已引起农业一线许多有识之士的警觉。泰兴市新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根新介绍,全镇有1万亩蔬菜,镇里通过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工厂化育苗基地,成功推广果蔬种植新技术,有选择性地引进了荷兰西红柿、阿联酋牛角椒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大龙紫茄等9大类21个蔬菜新品种。“其中洋种子只占30%左右。4000亩茄子中,有1500亩是洋种子;2000亩西红柿中,有1000亩是洋种子,有荷兰明泽81号、欧盾等。”刘根新说,“洋种子好是好,但还是要搭配好,不能一哄而上都引进洋种子。高档品种多了,会形成滞销。再说,毕竟种子权在别人手里,哪天外国人要是继续提价,我们只能哑巴吃黄连。其实,国内的很多蔬菜品种也很好,像全镇种植的大椒,没有引进一个洋品牌,种的大都是我们省自己培育的苏椒5号。”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羊杏平说,就目前江苏省蔬菜种植情况看,高档品种中,国外种子占60%;普通大规模种植的蔬菜品种中,国外种子占20%。改变国产蔬菜倚重洋种子格局的惟一途径,是在育种技术上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只有实现自主研发上的突破,才能有力地与外企对抗。“我们正在奋起直追,已经培育出一批能够抗衡洋种子的新品种。像这几年我省普遍推广的茄子品种,就有省农科院培育的苏崎系列,产量和效益一点不比外国的差,甚至超过外国品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洋种子】相关文章:

《种子法律法规》教学大纲-种子模块08-05

六年级描写种子的作文600字:奇怪的种子07-03

晚稻种子04-14

苜蓿种子06-17

玉米种子07-08

花生种子07-13

种子技术07-19

油菜种子07-24

种子鉴别08-15

西瓜种子09-11

上一篇:失业保险替代率分析下一篇:领导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