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分析

2024-07-03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分析(精选十篇)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分析 篇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入手点

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中, 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应对教学观念及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其次应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最后应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1. 教学观念及内容的更新。

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积累, 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应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根据现今提倡的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开发培养。在现今的应试教育中, 留给学生一点创新思维的空间, 使得学生不再是考试的机器, 而是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个体,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应试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应进行更新,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中注入新的活力。通常的数学教学内容只局限于课本, 很少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 即使一些例题结合了生活情境, 但也不生动, 使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得不到联想。因此应更新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让数学知识能联系实际, 在数学课堂中注重将数学知识与一些生活现象、常识相联系, 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2.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通常都有着高大的形象, 教师的权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更强调的不是教师的权威性, 而是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使得学生在尊敬教师的同时, 能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这种关系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思考而不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使得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创新性能力。

3.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有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让学生能乐于上课, 乐于学习, 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 才能在课堂的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不仅在于一些课堂形式的改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中得到启发。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结合上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入手点, 对具体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行详细的阐述。

1.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有着促进作用。进行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 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情景中, 进行自我的思考, 在教学中进行循循善诱而不是直接将问题与答案一同抛出。在课堂中可以针对一些数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课堂情景的创设, 给学生出一些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从易到难地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 可以拿出具体的事物做例子而不只是画出图形, 在学生对这些几何问题进行解答时, 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是把数学知识局限于书本当中。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最常用的课堂情境创设方法是利用问题进行创设, 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只一种, 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 可以充分开阔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能交流自己的想法, 取长补短, 进行创新性地学习。而这种互相学习的方式是在同龄人之间, 学生能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 发现自己的问题, 在同学的帮助下得到启发。所谓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发现自己的问题, 进行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能知道为什么, 还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主动去探究答案的来源并从不同成员的思考角度方法中得到启发。特别是在小学的高年级中, 当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方法时, 彼此发现自己在思考问题中的不足, 相互启发下得到解决方法, 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整个思考的过程中, 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实行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的好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这类探究性的问题特别多, 可以让学生独自完成探究性题目也可以使用合作的形式完成。例如, 在学习一些较难的应用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前后桌进行讨论, 一起探究问题;而对一些教简单的问题, 则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但在数学教学中选取探究性问题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使用趣味性的题目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鸡兔同笼的问题。甚至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数学智力性的小游戏。

4. 利用多媒体技术。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 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事物, 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加深学生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一些抽象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问题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 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视频, 让学生学习不同几何图形的展开图形, 使得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事物进行联想, 最后创新地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篇2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能力,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趣味性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进行趣味性的数学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地探究和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中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使他们的数学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大胆探索,运用已有的知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探究、分析,获得新的知识体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他们在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发展,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让学生进行大胆探索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重点内容给他们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使他们积极思考,有效掌握探究内容。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进入了学校教育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把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直观的图片和动态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多媒体具有丰富多彩的素材,有效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究知识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导入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效果,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自然地进入学习中;在进行知识的重难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知识只是生搬硬套,不能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以人为本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运用有效的方法探究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要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提高探究的效率。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四、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对教学方式的改变就成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呢?这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将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分析,根据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简单的谈一下应该怎样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才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小學数学教学的问题

1.课堂的氛围不活跃

小学生仍旧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即使是在课堂中他们也不能够克制好自己,总是出现一系列的小动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老师就会通过批评的方式制止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就会对性格产生影响。由于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如果学生不能够跟上进度,想要一节课都学到东西就很难。在这样的情况影响下,课堂气氛就会由原来的乱,变成现在的死气沉沉。如果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起来也开始丧失动力。

2.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仅仅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讲解,根本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学生能够领会教材中的知识,但是也不能够充分地理解其中的实际意义。在学校长期应试模式的影响之下,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思维都没有发生改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弱,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的不利的。

3.教学模式太过单一

单一的教学模式一直影响着学生和老师的学习。有时候老师不能够纠正自己的思维,认为学生与自己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样的情况会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被动,在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很难得到提高。当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之后,就开始出现学不懂的知识。由于数学是学习中的逻辑思维学科,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不扎实,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4.情境使用不恰当

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方法。但是,有的老师不能够充分理解什么是情境教学,设计不出合理的情境。如果老师设计的情境无法与教学方面的结合,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而且还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老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整堂课都在使用情境,这样不仅对教学起不到促进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二、实现创新教学的具体策略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会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掌握知识。由于数学的学科特征,小学生如果理解不了数学内容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

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之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就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主要意义。老师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在课上举行知识竞赛。当学生能够在竞赛中不断地思考,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且可以激发起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掌握的也更加的牢固。

2.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现在社会的发展要求的是实践性人才而不是应试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老师要结合生活中的知识讲解。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内容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也知道怎样处理。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当学生能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都蕴含着生活,就会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欢学习数学。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将生活中的事物引进到教学中来讲解,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3.使用多种方式教学

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思维的特点,老师想要保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就要找到不同的事物吸引他们。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游戏、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转换中能够理解知识之后,就会逐渐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进而开始喜欢数学这门科学。

4.改进情境教学的方法

情境教学是教学创新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他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较好的学习系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情境教学。

老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方式的时候,要先设定好教学的目标,避免在授课的过程中受到学生的引导而因其目标的偏移。在结合情境的时候,引领学生充分理解情境中问题,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领会程度,运用创新思维来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结合生活中的知识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教材中的深刻含义。当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之后,其整体素质也就随之提高。笔者相信,在创新教学方式的不断推进之下,学生一定能够体会到学习之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周.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 2015(40).

[2]刘瑞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赤子》, 2015(08).

[3]刘滟羽.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创新分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2(11).

[4]胡培刚.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06).

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篇4

目前, 大多数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这主要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在教学活动中, 教育主体将所授内容强行施加给教育对象. 在这一教育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加之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殊性, 最终毁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以真正的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相统一的数学爱好者. 因此, 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就变得十分必要. 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充分发挥其主导者的作用. 同时, 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终实现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增加、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增强, 为随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固的理论基础与情感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首先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现有的知识水平, 要结合学生目前已经掌握的知识, 同时结合其生活经验, 创造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 不断加深学习, 以真正实现具体教学知识的深度掌握;其次, 相关教学工作者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中, 要注意将所授内容与学生的具体实践生活密切联系.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 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空间与图形章节教学中, 主要涉及了角的度量、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两个重点单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设置与学生现有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对直线、线段、射线、垂线、平行线、角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梯形. 在对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基本知识掌握后,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 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制作图形模型, 加深对所学作图方法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 结合周围的生活实例, 思考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转换关系以及深入体会各种相关图形在相互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以实现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最后, 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 在开展学生间的探究合作活动学习, 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更是在合作交流中, 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内容

1. 开展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被广泛的引入到小学教学课堂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采用该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 在小组内, 学生要彼此加强讨论、研究、探讨等活动;同时, 必要的竞赛、抢答、辩论环节也不能忽视. 通过两种模式的融会贯通, 最终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实现在合作中交流、在竞争中进步的教学理念.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教学主导者的作用, 对活动环节中出现的模糊性问题和疑难问题要及时的给予帮助.

2. 多媒体参与教学

在现代化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 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 小学数学统计知识教学方面, 该数学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绘制纵向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看懂这两种统计图. 但是, 教师绘制图形过程中, 不能避免的出现效率低和灵活度差的问题. 此时,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则有效避免了该弊端. 多媒体以动态的形式精确的向学生展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图, 不仅实现了学生利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教学目标,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统计观念.

3. 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与教师作用的高效发挥, 是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关键. 因此, 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十分迫切. 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课程标准的关键, 其明确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所教授知识要有精准的理解, 同时也要对新课程改革方针领导下的教育观与教学方法有正确的理解.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引领下,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小学数学知识为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打好坚定的基础. 要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相关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 学习新课标理念的相关要求, 在“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理念要求下, 彻底改变原有的灌输式的被动教学方法. 其次, 教师应该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理论学习, 在“合作学习”教学原则的约束下, 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素质教育者.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涉及方方面面, 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要协调好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中介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 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逻辑推理思维的培养、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实现学生在感受数学学习魅力的同时, 更好的利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06) .

[2]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 (中) .2011 (03) .

[3]张学礼.在数学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09 (03) .

[4]李娴.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方法浅探[J].新课程导学.2015 (34) .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篇5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解题思路保守,不重视记录

数学教学中,思维模式保守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大敌。而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这种保守的思维模式却一直占据着主流,比如固定的解题套路、千篇一律的题海战术等,都不利于学生灵活主动地去创造。另外,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各异,所以要注意保持记录的好习惯,但实际上,学生们往往忽略这些,甚至懒于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突发的灵感及时记录,因此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不自信现象明显,害怕出错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自信的现象,他们对于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也渴望被老师认可,但是由于怕出错引起老师和同学的笑话,所以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导致数学问题研究不深入,创新意识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影响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心中的胆怯情绪,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愉悦的学习之中。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保持好奇心,引导创造性活动

好奇心是人探究未知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趋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解决一些问题,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引导小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面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新颖独特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二)发展想象力,提高发散性思维

数学是一项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在严密的逻辑思维背后,想象力和创新力也不容忽视,且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拓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尽情的去想象,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之逐渐朝着集中性思维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及时排除心理定势及消极性的心理暗示,比如在学习完“米、分米、厘米”以及“直线、线段和射线”等概念后,教师不妨挖掘教材中的一切可比较的因素,让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比较认识,可以到操场上实际测量篮球场和跑道的长和宽,也可以用卷尺或步伐进行测量,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知比较测量所得数据的准确性,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捕捉灵感,学会举一反三

灵感是一种思维能力,是在不断实践和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瞬间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路,是一种质的飞跃,它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捕捉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于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要变换角度或者通过对比等方法去引导学生的数学灵感,让学生感受到解题的挑战和乐趣,并能举一反三,不断进行对比和联系,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全面灵活的运用数学技能,越过常规逻辑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比如这道题“将下列分数3/

5、7/

8、1/

9、2/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从题中可以看出,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将个分数的分母进行通分比较,则显得比较麻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另辟蹊径,从同分子分数的角度出发,将这几个分数化简为具有相同分子的形式,然后再进行判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会恍然大悟,找出了更加简便的比较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四)认识教与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学习放到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权利,怀疑知识正确性的权利,以及阐述自己独到见解的权利,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作为教师,还要在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欣赏认可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人,做到不偏爱优等生,不歧视学困生,用对学生的热爱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克服太过单调的死记硬背,例如在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作业内容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应该适当配置一题多解的问题,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或者让学生把一道应用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改变条件,从一步应用题变为多步的发散性应用题,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创新分析 篇6

一、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引发学生好奇心

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相比较高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新奇好玩的事物,尤其喜爱游戏。游戏可以说伴随着每一位孩子长大,儿童爱玩爱闹是天性,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将难懂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有趣的游戏相结合,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我在教学生《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节时,在完成了理论认知后,我让学生们玩积木,搭建一座城堡。同时在他们一边搭积木时一边提问:“城堡的柱子是什么形状?”学生们边玩积木边抢着回答:“城堡的柱子是圆柱形。”我接着再问:“尖尖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窗户又是什么形状?”学生接着回答:“尖尖的房顶是三角形,窗户是正方形。”最后我要学生们搭完城堡后记录下自己用到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画出来,然后互相交换解说。一堂课下来,学生们玩得很开心,回答的也很认真,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够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圆柱体等常见图形的名称,并了解了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是应试教育无法办到的。

二、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也要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人都具有创新潜能,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具体的学习情景。在这种学习情景的感染下,学生能够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紧密相关,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努力去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老师则作为教学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加深印象、方便学生理解,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了超市人们购物的情景,让学生也置身于购物情景中。这样一来,学生在认识人民币时有了具体的生活背景,有利于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更切身体会到了“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更有同学提出了以后要帮助父母去超市采购日常生活用品,而不是自己坐在手推车里拿零食。由此可见,生动具体的学习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

三、在操作中学习数学,鼓励自主参与

陶行知先生说:“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对于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单凭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只能看和听,他们容易感到厌倦、疲劳、看不懂、记不住,学习效果可见一斑。但是动手操作则不同,这更加符合他们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再写一写、画一画、拼一拼、比一比、做一做等,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感知抽象的知识正逐渐具体化,同时也使自己手脑的协调作用、共同发展。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意识自然也提高了,进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有余数除法”一节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9颗糖果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的糖果数必须一样多,那么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放多少个盒子?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九种方法:(1)每盒放一颗,9÷1=9(盒);(2)每盒放3颗,9÷3=3(盒);每盒放9颗,9÷9=1(盒);(4)每盒放2颗,9÷2=4(盒)多1(颗);(5)每盒放4颗,9÷4=2(盒)多1(颗);(6)每盒放6颗,9÷6=1(盒)多3(颗);(7)每盒放7颗,9÷7=1(盒)多2(颗);(8)每盒放5颗,9÷5=1(盒)多4(颗);(9)每盒放8颗,9÷8=1(盒)多1(颗)。接着引导学生将以上方法分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可以分为“正好分完”和“有剩余”两类。这时我再指出,正好分完的算式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除法计算方式,而有剩余的那种算式则是我们马上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并且余下的数叫“余数”。在接下来的讲课中,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点。这种运用已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思考迁移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四、在合作中学习数学,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交流,甚至争辩,让大家各抒己见,尽量提供更多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如《小学数学 》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指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更为简便”,我出了一道题:“9+9+8+9+9”,并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最为简便。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了两种方法:(1)9*4+5;(2)9*5-1。而第二种方法更加具有创造性,同学们说:“可以将5个数字里面的8也看做9,就有5个9,得数多了1要减去”。学生在已学到的计算方法里,通过交流讨论,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简便计算方法,既鞏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创新了思维,自己找到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的新方法,也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共同交流讨论,共同进步,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综上,创新教学是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掌握数学的方法规律,形成创新的数学思维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一些发挥空间,多一些的思考时间,多一些机会来表现自己,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多一些些的表扬,少一点点的批评,学生就会多一些些信心,多一些些成功,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分析 篇7

数学一直是中小学教学当中的基础性学科, 在整个的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地位。随着我国现阶段教育工作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持续性深入, 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学生学习能力, 成为当前各科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本文就在新课标背景下, 如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以期更好的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 具体措施如下。

1. 巧设悬念。

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对相关问题和难点进行巧妙的设计, 通过悬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 教授“平面中存在n个点, 将任意两点进行连接形成一条线段, 请问在平面内总共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在这一问题中, 教师可以先对问题提出假设, 如:假如毕业10年后大家进行聚会, 见面时每两人进行一次握手, 请问一共可握多少次手?然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操作, 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趣味性, 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 即是指在学生的求知心理与数学教材内容之间, 人为的创造一种不协调的环境, 并通过不同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引入到同问题相关的情境当中去, 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例如, 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两个相关的问题, 即: (1) 某城市正在积极的发展农业经济, 其目标是将2013年的无公害蔬菜产量较2011年翻一番, 则2012年和2013年的无公害蔬菜的年产量的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2) 一块四周宽度相等的带草坪的花坛, 其长度为20m, 宽度为17m, 若在花坛的中央建设一个面积为154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坪, 则其草坪的宽度为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性的解决, 并列出相应的方程式。然后, 学生通过比对所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自己编写“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并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讨论。例如“一次项常数、系数是否存在限制?”“二次项系数值为什么不等于零?”等等, 然后让学生自己编写几组一元二次方程式, 从而有效的培养和强化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发散性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积极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

1. 积极转变数学教学的模式。

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将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逐步的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数学教学模式转变, 深入贯彻“关爱唱主角、说教当配角、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新原则。同时, 要加强合作学习的程度, 根据合作学习的相关要求, 将学生作为中小学数学合作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明确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的定位, 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数学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和能力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 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不断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 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自主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知识, 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中有效的开展。同时, 中小学数学教师还要积极的采取相应措施对教学资源进行扩充, 并对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革和优化, 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性学习的成效。

2. 大力调整数学教学的方法。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积极的运用“迁移”方法, 使学生能够通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方法对新的数学知识加以分析和掌握, 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例子”在其中的作用。通过引导, 让学生自主的将所学过的一些内容、方法、解题思路、技巧等类似的知识同新知识进行对比, 并找出新旧知识在内容、方法、技巧上的共同点,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迁移”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 在加深对原有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同时, 培养学生同中见异、刻意求新的能力。

例如, 在进行“圆面积”的知识点的学习中,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其同已学过的“扇形面积”相联系, 利用拼凑切割的方法自行对圆面积的相应计算公式进行推导,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两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进行“圆柱体积”的公式的学习时, 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启发和诱导, 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发散性思维的学习模式, 进而提高和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3. 加强开放性教学。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开放性教学, 来不断提升学生在发散性思维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创新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能, 更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变通性。在开放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开放题型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引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 所选择的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还要留有相应的余地, 从而让学生能够就一个问题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 通过不同的方法加以分析和探索, 以便于激发不同能力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 在进行“调查本校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这一开放型问题时, 教师在设置相关要求和标准时, 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索。在引导学生确定调查的方法和途径时, 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 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的充分讨论, 让学生能够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不同想法, 经过实际验证, 整合成自己的调查方法, 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有效性进行充分的讨论,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样本所获得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同的, 并通过小组讨论其中的解释和所能得出的判断。这样一来, 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和检验的方式对课题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吸收信息、整合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从而综合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兴趣性和创新性的培养。通过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优化改革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养成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习惯, 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数学学科的思考、学习和科研, 为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活动积学储智, 从而有效的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摘要:目前,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基本完成了新课程改革, 各教学科目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上均进行了新的改革和编排, 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新课标的实施, 给中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也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在新课标背景下, 就如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以期更好的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 (教研版) , 2013, (01) .

[2]张钱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语数外学习 (数学教育) , 2013, (03) .

[3]米慧莲.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13, (02) .

[4]王会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祖国 (建设版) , 2013, (02) .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8

一、创新是学习数学的新的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小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常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为什么”, 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到好奇时, 不惜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探究竟, 那是孩子们探索的“天性”, 是一种求知“欲望”。小学生学习数学更需要自主探索, 不断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要创造研究探索的氛围, 开展各种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发现数学, 创造数学。“不会创新, 就没有进步”。在教学中, 除了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之外, 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 学生相互倾听、解释、思考、交流, 让学生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 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作为老师, 我们只需要适时点拨、评价就可以了。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摘几条《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目标的阐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的第三条要求是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数学思考的第三条要求是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能力, 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要求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我在听课时发现不少学生善于独立思考、自由表 达, 敢于质问权威 (有的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不一致时, 跟老师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是常有的) , 作为平等的一员主动参与学习, 课堂变得活起来, 充满生命活力, 学生兴致勃勃、情趣盎然。

三、创新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合作学习是分组学习的深化, 其倡导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分组很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 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简单的讲解, 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四、创新师生关系

由于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 教学内容比较多, 教学任务比较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给学生传授知识, 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 教师的形象是严肃的, 学生觉得数学学科是枯燥的。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定要改变这种状态, 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 教师放下身段, 和学生做朋友,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创新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 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应试教育阶段, 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方式, 比较片面, 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尊重学生, 坚持平等的原则,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 这个评价模式可以是成体系发展的, 尽量规避单一的评价方式, 尽量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而言, 学生一旦“学会”, 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 就会强化学习动机, 从而更喜欢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比如我在讲“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出示:蜗牛4分钟可爬行7米, 蜘蛛3分钟行驶5米。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当提出想比较两种动物谁跑得比较快, 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循环小数的问题时, 学生出于好奇心自己依靠课本这位“老师”找到答案。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时, 出示课件, 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计算不同图形的菜地的面积,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的权利,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七、联系生活, 让学生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造条件, 重视从学生出发, 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 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又可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我在讲“圆的周长”时, 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设计圆形的牛栏, 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篱笆的总长度。又如: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 50张可以购买团体票 , 每张8元 , 我们班一共有45人 , 该如何购票? 学生通过计算、思考得出多种解法, 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践探究 篇9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反观如今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 教师习惯性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材内容讲解,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角色只局限于被动接受学习和听讲学习. 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 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和程度很大. 然而, 这种单一教学模式,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使得师生之间形成的不是理想的教育过程中的关系, 而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而且, 数学是一门偏理论和思维的学科, 枯燥的讲解很难将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数学难学”的错误观念, 使得小学生丧失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应用于小学课堂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的是, 创新教学能全面地改善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及时地变换教学模式. 在小学低年级中, 创新教学的应用要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玩的心理, 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更趋向于直观事物的表达.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色彩丰富的图画、动漫形象、玩具吸引. 因此, 教师在创新教学的活动中, 要利用这一特点, 将学生喜爱的这些元素糅合到教具的制作中. 在小学高年级创新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目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于知识体系已经有了系统全面的认知, 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年级同学有了很大提升.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着重于锻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深化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创新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 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特点, 设计合适的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特有的个性, 合适的教具设计能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 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 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简单的加减乘除时, 我会先用彩色纸板制作出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公式“1 + 1 = ”、“3 + 6 = ”等彩色卡片, 随着我一张张卡片的展示, 学生能快速的反应, 答出正确的答案.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跳跃活泼的色彩十分敏感, 我采用这种彩色卡片教学, 学生能很快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

(二) 在合作学习中,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教学的课堂上, 游戏、活动的开设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 巧妙地设计游戏的流程, 就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活跃度. 例如, 我在教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数的加减运算时, 我会采用小组合作法, 在课前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在教授完课程内容后布置一定的习题量. 然后让小组间两两进行比赛, 比组员全体完成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这样游戏式的小比赛中,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地得到提高. 而且分组竞争合作更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潜能,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团结能力. 数学的课堂也不会仅局限于枯燥的数学式和定义的教学, 而是变得丰富多彩.

(三)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流行———多媒体教学

创新教学, 自然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现如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的教育中也是越来越流行了. 因此, 教师要懂得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课件科学的结合. 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在多媒体的教学中, 我们要融入大量的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资料, 这能使学生们充分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调动学生们的各个感官, 使学习的乐趣达到高峰. 例如我在教小学四年级上册 《认识不同的线———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过程中, 就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具体向学生展示线段、 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区别时, 我在课件中插入了三张图片表现了他们的特性———分别是 “笔直无尽的道路”、“手电筒的光线”和“棉签”. 学生通过这些图片能十分直观的看到三者之间的差异, 在脑海中下意识的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我还在课件的后面插入了一些当堂练习, 使得学生能趁着知识的新鲜度和热度, 能得到及时的应用和巩固.

结语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在合理恰当的课堂活动的开展中, 让学生们能在合作学习中, 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教学还要求教师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将新的教学手法科学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任何学习的举措总结下来, 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也是教师创新教学法实施的目的. 希望通过创新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学生能在小学数学学习这一重要关键时期, 抓住学习的良机, 掌握适合自身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中最基础的一个学习阶段, 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合理地变换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 注意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塑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正确认识, 避免学生走入学习的误区.本文总结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探讨创新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余东.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小学数学参考期刊, 2004, (12) .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研究 篇10

一、教学导入

小学生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形象性特点,但缺少逻辑性和专注度.一般情况下,6~12岁儿童对接受新事物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这种积极性是难以持续的,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效注意力的时间更短,所以教学导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接受效果.因此,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灵活有趣的教学导入对于数学教学创新意义重大.例如,通过简单形象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使学生进入高度专注的学习状态,不但提高了对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还在欢快的氛围中对“无限”“循环”等数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对接下来新的知识内容的接受奠定了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段的不同灵活采用课堂导入.对于低年龄段学生可以用小游戏、小故事导入,对于稍高年龄段学生则可以用生活化的情境和探索性问题导入.比如在六年级“百分数”内容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就显得不切实际,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可以采用生活化问题探究的方法进行导入,例如可以让学生收集零食的包装袋,在包装袋上找出“营养成分表”,大部分的零食包装袋上都有蛋白质、脂肪、能量等成分的比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营养成分表中的信息,然后具体解释这些表格中百分数的含义,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概念的时候有了喜闻乐见的实物作为参照,就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同时,通过生活化情境作为教学导入,也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以模仿基础下的再创造为主,而且想象力丰富、发展较为快速.但其抽象性和概念性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利用形象化、生活化、模拟化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达到简化理解、加深印象的良好学习效果.比如间隔排列的教学案例:

师:下面老师还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你们能不能排出男女生相互间隔排列的队形呢?(师请4个男生和4个女生上台玩游戏,学生很快就排出来,气氛活跃)

队形: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师:这样的队形是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吗?这样太简单了,老师想增加点儿难度,提点儿要求.(师出示队形要求:①男女同学一一间隔排列成一排;②男同学的左右两边都必须有女同学.学生兴趣高涨,气氛非常活跃,出现了抢位置的现象、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有一个男生发现自己没有符合要求的位置,站在队列一边,现场的同学都已经发现问题).

队形:女男女男女男女(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队列符合老师的要求吗?他怎么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同学们能不能帮这位同学想想办法?

生:增加1个女生.

生:让他回座位,减少1个男生.

师:我们可以通过增加1个女同学或减少1个男同学来使这个队列符合老师的要求.为了使这个男同学不离开我们这个队列,我们还是采取增加1个女同学的办法.谁愿意上来?(师再请1个女生上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队列,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女生比男生多1人.

生:两边都是女生.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仔细,发现了这种排列的很多特点.是不是像这样(指着队列)两端物体相同的一一间隔排列里面都有这样的特点呢?下面老师再带大家一起到课本里去看一看.

这种形象化、具体化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将数学知识原理与日常生活生取得联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联系思考能力,而且也可以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直观反映教学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方式远远超越了之前任何一个时期.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数形结合、趣味性强等特点,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方法丰富性.例如“统计”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把学校附近某一点的车流状况录制下来,将真实场景带入课堂,在课堂上播放录像,让学生收集统计汽车、客车、电动车等各类车辆的流量信息,学生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由此激发起求知欲和主动投入学习的激情.

三、开放型课堂

传统的封闭性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单向的知识讲解和传授,往往成为教师“垄断”的课堂,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提高.课程改革提出了“开放型课堂”的要求.开放的课堂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样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够不断地提升.构建开放性课堂,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小组内部的沟通与探讨来对知识点或者问题进行学习、了解与探究.教师应当以组织者和引导着的姿态倡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来,培养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图形的认识”内容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刚刚学过的这几种形状呢?或者是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在单独提问或者思考时,学生会因为害羞而耻于回答问题,或者由于思考不够全面而漏掉一些情况,而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被调动起来,会让他们变得更为踊跃,而在回答问题时也会综合比较集体意见而变得更加全面合理.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发生各类的问题,这里也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和解惑.

此外,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启发诱导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由单向的讲解与传输变成师生互动,从而营造出学生自觉学习的心理模式,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裁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平移到右边与斜边重合,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学生自主探究,使得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立足课堂教学现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全面创新,并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营造开放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利用各种方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并在教学相长中逐步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小学数学通过对数的认识和运用来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应用能力,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教学创新的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一直处于小学教学的核心地位.研究小学创新教学,就要突破传统固定的教育模式,加强创新性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总结出一些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蒋丽娟.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华章,2012(17).

[2]李敏,丁军.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2).

上一篇:电网故障元件下一篇:程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