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采购研究

2024-06-03

装备采购研究(精选八篇)

装备采购研究 篇1

一、现行邀请招标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竞争力度不够

由于采用邀请招标采购方式可以不发布公开招标信息, 只有收到邀请的单位才是合格的投标人, 这就使得邀请招标过程中人为操作的可能性增大, 如果没有严格的采购程序约束, 再缺少规范的采购行为自律和监督, 邀请招标采购方式的程序和方法就有可能被某些暗箱操作行为所利用。

2、有可能受到误会和曲解

邀请招标的招标信息只局限于被邀请的投标人之间, 而且邀请谁从表面上看是军队采购部门说了算, 再加之承包商如对这种采购方式和具体程序不是十分熟悉和了解, 就有可能片面的认为邀请招标是军队采购部门在“暗箱操作”, 即使最后的评标结果是公正的也会引起一些不良猜想, 导致一部分承包商对邀请招标这种采购方式产生误会和曲解, 从而对军队武器装备采购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3、价格标底难以测算

测算研制、采购装备招标标底的法规依据为《国防科研项目计价管理办法》、《军品价格管理办法》, 其定价模式为成本加利润的审价定价模式。现行规定按照军工企业的完全成本作为个别定价成本, 成本越高、利润越高。一方面军方不大可能对参加装备投标的多家企业的成本都了解清楚;另一方面投标企业的定价成本一般都是不相同的。因此, 招标价格标底难以测算, 目前这种“事后定价”的机制运用到装备招标的“事前价格标底测算”中, 显然是不合适的。

4、存在合谋高价围标的可能

由于参加邀请招标的承包商数量较少, 因此就存在承包商合谋高价围标的可能, 这就容易造成市场行为失效, 影响装备采购效益。

二、拍卖理论与装备招标采购

目前我军大力推进装备竞争性采购, 原有的成本加利润的审价定价方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要求, 迫切需要研究与装备竞争性采购相适应的定价方法。

拍卖是指用竞价方式买卖动产或不动产, 其实质是一种商品交换和市场行为。武器装备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在装备采购中所广泛使用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竞争性采购方式都可以视为特殊的或者变形的拍卖形式。由于采购行为本身是市场行为, 采购过程中涉及到的市场交易制度与拍卖机制有很多相同之处, 因此, 对拍卖行为的研究能够为我军装备竞争性采购定价提供有益借鉴。

拍卖作为一种古老的价格形成机制, 历史悠久。一般认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V IC K ER Y在1961年发表的《拍卖与公开投标》开创了从博弈论角度研究拍卖行为的先河。

如今, 拍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市场交易方式。外军高度重视和正在普遍采用反拍卖技术来提高采购效率。美国国防部于2000年开始尝试采用在线拍卖的方式采购物质、装备, 海军首先通过在线拍卖方式购置船舰部件。之后, 陆军用拍卖方式采购IBM手提电脑, 节省了大约40%的开支。从那以后, 美军拍卖方式采购扩展到了购置爱国者导弹部件。2000年8月, 空军也加入这一行列。我国从2000年首次应用反 (采购) 拍卖成功完成采购以来, 应用逐步增加。

三、基于组合拍卖的定价机制

1、模型假设

假设要拍卖采购k个不可分的异质物品, K是这些拍卖品的集合, S哿K为一种拍卖物品组合, ci (S) 为供应商i对物品组合S的估值。对于供应商的估值做以下假设:对任意的两种物品组合S和T, 如果S奂T, 那么:

即拍卖品组合中包含的物品数目越多, 那么供应商对物品组合的估值就越高。

对于任意两个组合S和T, 如果有ci (S) +ci (T) 燮ci (S∪T) +ci (S∩T) , 那么拍卖品对于供应商i来说具有互补性, 即供应商i再获得一个物品所增加的效用随着其已经获得的物品数目的增加而增加。特别地, 如果S∩T=准, 那么:

2、采购组合拍卖

以采购为目的的拍卖被称为采购拍卖, 或逆向拍卖 (反向拍卖) 。如果要一次性出售 (采购) 拍卖多种不同质物品, 而且对于投标者而言, 这些物品之间存在互补性, 即某些物品的价值 (供应成本) 随着投标者得到另外某些物品而升高 (降低) 。这样, 拍卖者往往要将某些不同种类的物品, 组成各种允许投标组合绑定在一起拍卖 (采购) , 或者让投标者自己任意选择感兴趣的物品组合并对该组合投标, 这样的出售拍卖形式被称为组合拍卖, 相应的采购拍卖形式就是采购组合拍卖。

采购组合拍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为:所采购的产品有多个供应商可以提供;所采购的物品数量或金额大, 对供应商有足够吸收, 以保证有较多供应商参与拍卖, 随着拍卖的不断进行, 价格不断降低;采购方能确定拍卖的标准及规则;采购的物品是多种不同质的。

实行招标采购的装备具有两家以上装备承制单位参与竞标, 金额在300万元以上, 并以军方为主导。因此, 将不同质的装备进行招标采购可以采用采购组合拍卖的方式进行。

3、采购组合拍卖机制

研究组合拍卖与研究基本拍卖机制一样, 必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方面:竞标、分配、支付额以及策略。与分配问题相关的一个问题常被称为竞胜标问题, 最佳分配是所有分配中最优的, 而竞胜标问题则是如何找到最佳分配。在装备竞争性采购中, 就是要通过最优组合拍卖机制的实施, 使装备价格逐渐显露出来, 在达到竞争均衡的基础上实现标的最佳分配。

假设在一项军事装备采购中, 有N个潜在的竞争投标装备承制单位, 以xi (s) 表示装备承制单位i投标物品组合的中标概率, 以ε表示拍卖的最小投标增量;装备承制单位i通过中标物品组合s获得的利润为:

其中, p (s) 为军方对装备承制单位的支付, 即装备采购价格;军方通过拍卖采购物品组合s所获得的净军事效用为:

其中, v (s) 为物品组合s对于军方的效用, λ为军方在拍卖采购中社会福利的损失率。

基于组合拍卖理论的装备招标采购定价机制为:装备承制单位i在拍卖的第t轮对物品组合s的价格投标为pit (s) , 对于物品组合s, 军方在第t轮所获得的净军事效用要大于或等于t-1轮所获得的净军事效用, 至少大于ε。装备承制单位获胜确定规则:军方作为采购拍卖者, 在每一轮拍卖之后要依据实现其净军事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计算暂时获胜者, 当拍卖结束时, 该轮的暂时获胜者就是最终的获胜者。效用更新规则:在拍卖的第t轮, 至少有一个装备承制单位能提供对于物品组合s等于或大于当前军方要求的净军事效用。最佳近似投标策略:此策略下, 装备承制单位对当前能使其净利润最大化的物品组合进行投标。拍卖结束规则:在军方所需采购物品均得到采购,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结束, 一是所有投标者在连续两轮投标中, 都给出了相同的投标, 二是所有投标者都是获胜者。

4、基于组合拍卖的招标采购定价流程

当整个采购拍卖结束时, 竞争达到一种均衡, 此时的价格就是军方支付给装备承制单位的价格, 也就是装备采购价格。此时, 军方净军事效用和装备承制单位净利润分别为:

其中, k为一个分配方式, K为所有分配方式的集合。

基于组合拍卖理论的装备招标采购定价机制的实施过程就是装备采购价格的确定过程。以组合拍卖动态机制模型为基础, 建立装备招标采购组合拍卖的优化模型, 可以说是建立装备采购的定价模型, 其目标是实现军方采购净军事效用和装备承制单位净利润之和的最大化, 其数学模型为:

通过分析得出:此拍卖机制能使每一轮分配结果趋于优化, 最终实现系统效用最大化, 当拍卖增量ε趋近于0时, 结果就是最优解, 继而确定装备采购的价格。

基于组合拍卖理论的装备招标采购定价流程为:拍卖准备, 军方召集装备相关承制单位, 发布拍卖公告;开始拍卖, 装备承制单位进行组合投标;开始竞标, 军方求解竞胜标问题;进行投标分析, 军方通知装备承制单位获胜的投标;判断是否满足拍卖结束条件, 如满足拍卖结束条件, 拍卖停止, 确定装备采购价格, 如不满足, 军方按照效用更新规则确定新叫价, 回到第二步, 这样进行反复竞标, 直到满足拍卖条件时结束。

5、案例分析

假设要采购A、B两种装备, A∩B=准, 企业甲能具有生产A装备的能力, 企业乙能具有生产B装备的能力, 企业丙能同时具有生产A、B装备的能力。邀请这三家企业对A、B装备进行投标, 企业甲、乙、丙的成本分别为25.3、26.4、51.8。军方采购A、B装备获得的军事效用都为22, 社会福利损失率为0.01。表1、表2分别为ε=1和ε=0.5时基于组合拍卖理论的装备招标采购各轮次投标和获胜分配情况, 每轮次获胜者都是考虑军方采购效用最大化得出的。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 拍卖增量大时, 最后的分配结果可能不是最优解。当拍卖增量变小时, 拍卖轮次增加了, 但实现了系统效用的最大化。通过采用基于组合拍卖理论的装备招标采购机制, 当拍卖增量ε趋近于0时, 能在结束时得到系统的最优解, 继而确定装备采购的价格。

四、结语

基于组合拍卖理论的装备招标采购定价机制, 可以将装备采购拍卖物品的价格逐渐显露, 在拍卖结束时, 军方能够在确保系统效用最大化的情况下, 让装备承制单位以合理的价格支付, 确定装备采购价格。其具有招标采购的公开性, 比价采购的参照性和动态性, 议价采购的灵活性, 集合了各种传统采购方式的优点。其优势突出体现在能有效规范采购, 防止暗箱操作;能克服装备价格标底难测算的困难;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极大地缩短采购时间, 提高采购效率, 降低采购成本。

摘要:本文介绍了装备招标采购的方式及过程, 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军邀请招标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基于组合拍卖理论的装备招标采购定价机制, 从而实现军方采购净军事效用和承包商净利润之和的最大化, 为装备招标采购定价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

关键词:装配招票采购,组合拍卖,定价机制,军事效用

参考文献

[1]刘宝平、黄杰:基于拍卖理论的装备招标采购定价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31 (3) .

公安机关装备采购的内部控制 篇2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担负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物的大流动,犯罪的动态化、智能化特征日趋明显,职业犯罪、高科技犯罪不断增多,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公安机关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装备即是战斗力,近年来公安机关不断加强装备上的投入,以增强公安队伍的实战能力。自2007年以来,为全面贯彻《公安部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强警的决定精神》,切实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强力推进“三基”工程的建设、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走科技强警之路已势在必行。从2007年至2010年,肃南县公安局已由装备投入经费占经费总支出的7%上升至15%。装备采购的涉及范围除办公设备外还包括指挥通信装备、侦查技术装备、执法执勤装备、反恐装备以及其他各类装备。近年来新增项目包括监控系能、酒精检测仪、移动图像车、测速仪及与系统配套使用的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对讲机和单警装备等。对于这些装备的采购, 财政部门给予了足额的经费保障,但如何能使财政资金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公安机关在装备采购环节运用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无论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进行采购经济业务活动,采购业务环节多,涉及面广,如不设置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得以切实有效的落实,将极易产生漏洞。

近年来公安装备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作为一个人口只有近四万人的县级公安机关,资金量已达每年180余万元。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必须在采购过程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对单位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及各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提高采购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降低成本和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产及项目的安全、完整性,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采购业务运用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

通过控制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业务流程的关键风险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分工控制制度,即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主要包括:请购部门不得同时担负采购职务;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采购不能同时兼任;采购人与付款人相分离;采购人与验收人分离,采购、存储、使用人不担任记录人等;付款申请、审批与执行相分离;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2、授权审批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审批人员对销售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明确审批人员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采购金额超过一定数额或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进行专家可行性论证,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未经授权人员不得经办采购与付款业务。

3、监督检查控制制度。即建立一个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相互牵制的监督体系,通过对采购、付款等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及完善。

4、内部审计控制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有其重要性。内部审计对整个采购业务流程的合规、合理及有效进行的独立评价, 确定是否贯彻既定的政策和程序, 是否遵循建立的标准, 是否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以及是否达到单位的目标。它为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依据,能间接或直接纠正内部控制的偏差,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进行再控制。

三、公安机关装备采购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需要由预算、采购、收货、财会等几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通过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将采购业务中的预算、采购、验收、付款等工作的授权审批相分离开来,使请购人、审批人、采购员、验收员、使用人、记账员、出纳等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各司其职,同时建立以采购立项、招标、经济合同、结算凭证、入库单据为载体的控制系统,以进一步增强采购、审批、验收、付款几个风险关键盘点的控制。肃南县公安局的采购业务具体流程如下:

1、请购申请

机关各业务部门及基层所按照请购制度,根据需求书面提出采购申请,并明确采购物品的类别、质量等级、规格、数量、相关要求和标准及到货时间等,报分管领导审核,经审批后再报后勤装备部门,列入采购计划。

2、采购申报

如需求单位申请的是一般办公设备,则后勤装备部门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编制、调整集中采购和预算计划,报政府采购中心由采购中心采用公开招标。对于反恐、刑侦、行动技术、网侦、交通等方面的特殊装备需求,则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谈判,通过政府采购,财务、后勤装备、纪委、业务部门进行竞争性谈判,由供货单位对所需装备进行报价,通过竞价,最终由集体决策确定中标单位。

3、签订采购合同

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由后勤装备部门与协议供货商签订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合同,加盖单位公章,并加盖单位财务印章。合同文本一式三联,由采购单位、供货商、财政局留存,单位将留存联送财务审查并作为行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制度的原始凭证入账。如需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可签订补充协议,但补充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百分之十。

4、验收

当采购的装备运送到指定地点后,由请购部门及后勤装备部门进行验收,由后勤装备人员对物品进行实物计量、订单核对,由业务请购部门负责装备现场安装、调试及技术质量等事项的验收。

5、付款

经验收后,后勤采购人员将发票送至财务部门申请付款。财务部门对请购申请单、采购合同、验收单、发票等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合法性进行审核,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向供货单位结算货款,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对于特殊装备还需预留质保金,待期满后予以支付。

四、采购业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及建议

1、明确验收方式,不相容岗位应相分离。为了达到控制目的,验收入库的职能必须由独立于请购、采购和财会部门的人员来承担。而后勤部门作为采购人不适合担任验收工作,而业务部门作为请购人也不是最合适的验收主体,应由第三方验收采购的装备比较合适。如装备类验收时应由审计部门介入和上述两方共同验收;如为工程类装备(如监控设施等),可由有资质的并且具备专业知识的第三方进行验收,如评测中心、监理公司等。

2、重视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将内审监督贯穿于整个采购业务环节中。通过采购业务的事前分析与评价和事后稽核、检查和监督评价,对采购业务的正确性、合理性起到把关、验收的作用。

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研究 篇3

一、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 丰富和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理论。目前世界各国有关知识产权资产都是在无形资产框架下确认, 但由于一直以来无形资产的计价在理论与实践中难以突破有形资产计价的原理, 使得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被经济学界公认为是资产管理和资产评估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 收益法是最主流的方法;但收益法的关键在于准确预测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的未来净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对于武器装备这种缺乏市场环境的商品, 难以通过市场预测其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对于此类知识产权价值如何进行评估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该问题的研究同样有助于解决类似不能明确预测给企业带来净现金流量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问题。

(2) 丰富和完善装备采办理论和装备价格理论。目前的装备采办理论主要关注的是装备有形部分的采办, 装备价格理论也主要研究的是装备有形部分的价格。对于知识产权如何进行采办, 装备价格中如何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 还研究较少。通过对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研究, 明确装备采办中哪些知识产权应该进行价值评估, 以及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应该如何进行价值评估, 为装备采办和定价提供参考, 将进一步完善装备采办理论与装备价格理论。

2、实践意义

(1) 促进国防知识产权的产生。知识产权的创造需要巨大的智力和物力投入, 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 需要获得更加优越的价值补偿。企业开发知识产权的动力就是要获取超额收益。我们在装备采办时对知识产权的价值不予认可或只按照成本认定其价值, 使得知识产权的价值得不到合理的认可, 相关开发人员和企业积极性遭受打击。装备研制单位为了回避风险, 将不会自筹资金进行知识产权的开发。在利用财政资金进行知识产权开发时, 产权开发单位为了获取更高的回报, 往往想方设法将无形的知识产权转化为军方认可的有形成本项目, 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硬件设备, 不仅造成了浪费, 还影响了装备的战技性能, 甚至威胁到装备质量。

通过对装备采购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 对知识产权价值的客观存在性予以认可, 给知识产权开发单位投资提供补偿, 对创新性劳动成果给予奖励, 使开发单位直接通过知识产权获得必要的补偿和合理的收益, 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

(2) 促进国防知识产权的转移。我国装备科研、购置、维修分段管理, 大多数装备承研、承制与承修单位分属不同部门, 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由于不承认知识产权价值的客观存在性, 知识产权的转移不付费, 知识产权所有单位不愿将核心知识产权提供给使用单位。有些科研单位自己建立工厂进行生产, 造成重复建设, 不利于协作分工, 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也难以保证装备质量。在修理装备时, 由于没有详细图纸等技术秘密资料, 不得不高价送回知识产权所有单位修理或采取逆向工程等方法进行探索修理, 这大大增加了修理成本, 影响了修理质量。

此外, 技术创新并不是全面地使用全新技术, 还包括成熟技术系统化和集成化, 并以此改造现有武器装备或集成一种更富创新性的系统。当今时代, 民用科技突飞猛进, 其中很多可以转化为军用, 企业自身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储备。如果不对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 对应用已有知识产权和引进商用知识产权予以适当补偿, 则企业将不会运用这些知识产权, 多走弯路, 阻碍技术创新。

通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为知识产权的转移提供定价参考, 给予知识产权出让方应有的补偿和奖励, 可以为知识产权转移扫清障碍, 提高装备质量和采购效益。

(3) 促进国防知识产权的应用。在目前的军品价格形成机制下, 由于知识产权不计价, 不仅知识产权拥有单位不愿意转让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使用单位也不愿意应用知识产权。因为采用知识产权后往往使其生产成本降低, 获得的利润减少。对知识产权的价值予以合理评价, 使其计入军品的生产成本, 将会使知识产权的使用方利润增加, 也会促进其采用知识产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国防知识产权的有偿使用费方面。

美国在1979年就率先提出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战略。《联邦采办条例》和《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明确规范了对知识产权使用费的管理, 实行了一种改良的让权政策, 即在多数情况下, 政府投资合同所产生的技术发明的专利所有权归承包商, 政府享有为政府目的的免费使用权, 而且对专利技术成果的商品化拥有充分的调控权。对技术资料的管理中规定, 承包商在履行装备采购合同时, 政府可以获取的技术资料包括在合同项目研究开发中首次产生的技术资料, 以及承包商拥有并用于合同项目研究开发的技术资料。英国国防部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政策法律《国防部知识产权指南》中指出, 知识产权需要付费时应有正式的许可协议才可得到许可, 该许可应当包括以下几点:“对当事人的确认、被许可的技术和权利、许可使用的范围和区域限制、再许可的规定、支付费用和计算方式、许可的期限、是否在许可期满时结算该许可等”。澳大利亚2003年版的国防知识产权政策———“发展和维持国防能力”中包括了6项原则和21项支持战略。其中的货币价值原则中明确指出:“国防部将确保不会为拥有或许可知识产权支付两次钱”。

在国内, 蒋康铭等最早进行国防知识产权研究, 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国防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基本框架、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我国保护国防知识产权的对策与建议。张代平等通过对美国装备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 认为我国应该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装备采购立法工作中统筹考虑, 加强各级装备部门对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与监督, 规范装备知识产权的奖酬制度, 激发技术创新活力。黄朝峰等 (2008) 对装备动员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研究, 认为知识产权的授权价格影响不同单位参与装备动员的积极性。

在国防知识产权使用费、补偿费研究方面, 赵天武等在研究报告中对电子设备采办合同中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的使用管理政策进行了研究, 认为知识产权的“二次付费”是客观存在的, 少量的“二次付费”有利于鼓励创新、成果顺畅地转化及稳定人才。杨颖珂、曾立 (2008) 对民营经济参与装备动员知识产权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 认为对于民营经济中没有国家投资背景的专利成果如果应用于装备动员领域, 不存在“二次付费”的问题, 应该予以全面补偿;对于具有政府投资背景的知识产权, 其补偿与否以及补偿的程度取决于研发合同中的规定条款。

陈润生、曾勇 (2005) 在研究军工知识产权价值中建议对国防专利的价值评估时把国防专利成本费用加上该专利的获利能力一起计算, 即采用成本—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军工技术秘密的价值评估, 一般采用收益法, 但在成本资料便于收集时也可采用成本—收益法;军工著作权价值最好采用收益法;用收益法评估知识商标权是可行的。张蓓 (2009) 对船舶行业国防技术秘密知识产权价值进行了研究, 仅罗列了相关公式, 并没有说明适用范围。严钰霆、尚晓 (2011) 对国防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进行探析, 也只是介绍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有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及收益途径, 并没有结合军队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从以上研究现状可以看出, 关于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相关研究已初步开展, 但有待深入。

三、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的基本思路

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遵循一般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原理。在购置一项资产时, 理性的买方会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 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高于所购置资产在未来能带来的回报, 即收益额;第二, 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高于市场上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的现行市价;第三, 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重新开发或购置该资产的现行成本。第一条原则体现了价值评估时的收益原则, 第二、三条体现了替代原则。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途径的价值评估方法正是基于以上三条原则而制定的。

在出售一项资产时, 理性的卖方会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 所愿意接受的价格不会低于成本;第二, 所愿意接受的价格不会低于市场上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的现行市价;第三, 所愿意接受的价格应符合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

因此, 市场价格是价值的最佳体现。收益是价值的上限, 成本是价值的下限。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市场价格趋向于成本, 可采用成本评估价值。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环境下, 市场价格趋向于需求价格即收益, 可采用收益评估价值。一般情况下, 市场价格处于成本与收益之间, 趋向于获取行业平均利润率, 可综合成本、收益、平均利润率和平均收益分成率等指标来评估价值。

1、市场法在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市场法是资产评估中的首选方法。但由于知识产权的垄断特性, 在市场中很难找到类似的参照物。因此, 一般知识产权评估很难应用市场法。但在某些情况下, 具备应用条件时也可以应用。例如, 对于军民两用的知识产权, 如果其在民品市场上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价格, 在应用于军品时, 也可以参照该市场价格进行价值评估, 这是基于无套利原则确定的。此外, 可以根据市场法的原理, 进一步拓展。市场法的原理是运用替代原则, 购买者购入一项资产的价格不会超过市场上具有同样效用的资产的价格。因此, 我们在市场上寻找参照物时, 不一定选择结构和功能都相似的同类资产作为参照物, 而只需要找到一项资产或资产组合, 使其效用与被评估资产相同, 则可据此评估资产价值。

知识产权一般无法单独发挥效用, 需要与硬件结合形成装备才能生成战斗力。例如, 采用一种制导技术, 可使导弹的命中率精度提高一倍。现评估该制导技术的价值。设一枚未使用该制导技术的导弹成本为50万元, 一枚使用了该制导技术的导弹成本为60万元, 则两枚未使用该制导技术的导弹其效能与一枚使用了该制导技术的导弹相同。使用该技术导弹的需求量为100枚, 则该技术的价值为: (50*2-60) *100=4000万元。

2、收益法在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收益法是评估知识产权方法中能够直接体现知识产权效用的方法, 也是一般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装备采购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的效用是提高国防安全水平, 很难转化为经济效益。因此, 收益法在装备采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使用中受到了限制。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应用, 例如, 如果知识产权的作用是降低成本, 我们称之为成本节约型知识产权, 则这种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益容易确定, 其经济收益就是成本的降低额。例如采用某项技术后, 使每枚某型导弹的制造成本降低了10万元, 预计该型导弹的需求量为100枚, 则该项技术的价值为1000万元。

专利与技术秘密价值评估中, 最常用的是收益分成率模型 (Licensor’s Share of Licensee’s Profit) 。该方法体现着这样一个利润分享的基本原则:实施转让专利资产所产生的利润, 由当事双方共享。在专利的许可实践中, 常采用固定许可费率的形式向专利许可人支付专利许可费。因此, 在装备采购中获取知识产权许可时, 我们只要确定专利的许可费率, 也可以根据装备的销售收入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

收益分成率模型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折现率;Rt———指利用被评估的专利资产第t年可得的预期年收益;α———利润分成率。

在收益分成率法中, 最为关键的参数是专利或技术秘密的分成率。如果仅仅以定价为目的, 而不需评估专利的总价值, 只要确定分成率即可。如果能确定专利分成率, 则在装备定价时可以直接按此分成率定价, 即可实现专利价值评估的目的。

目前利润分成率多参考国际惯例及统计数据, 由评估师根据经验分析来确定。国内外技术转让中确定利润分成率的依据主要有“三分法”和“四分法”等几种形式。“三分法”认为企业所获利润是资金、营业能力、技术这三个因素综合的结果, 技术创造的利益是由技术本身状况和企业状况来决定, 一般应占总收益的1/3左右。“四分法”认为企业所获利润是由资金、组织、劳动和技术这四个因素综合的成果, 因而技术创造的利益应占总收益的25%左右,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对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的价格进行分析后, 认为利润分成率在16%~27%较为合理。综合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的情况, 利润分成率在15%~30%较为合理。

军品是按成本加成定价的, 利润是定价成本的5%。按此利润率, 则成本分成率在0.75%~1.5%之间。但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调整:一是军品定价采取的是“保本微利”原则, 军品的利润率较低, 而一般创新产品利润率较高, 应按行业平均创新产品利润率予以调整;二是利润基数的确定应以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准, 如一项飞机发动机的专利, 应以发动机成本计算利润, 而不是以整个飞机的成本计算;三是利润分成率。根据价值影响因素, 综合专家意见予以调整。

3、成本法在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成本法是用重置成本去评估资产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成本是重置成本, 而不是历史成本。因此, 成本法的理论依据不是成本价值论或要素价值论, 而是基于替代原则, 理性的投资者不会用高于重置成本的价格去购买一项资产。在装备采购涉及的知识产权中, 如果其创造过程没有太多的创新性和偶然性, 其重新创造的成本比较容易确定的情况下, 则可以采用重置成本法去评估其价值, 如一般的军用软件。软件的开发可以看作是具有一定竞争性, 其开发的社会平均工作量是较容易确定的, 重置成本可以计算。在计算重置成本时, 应以社会平均劳动率来计算重置成本, COCO模型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软件中包含的创新部分, 可以参照专利评估方法解决。专利不适宜采用成本法。因为法律赋予了其排他权。即使他人通过自己努力研发出了已获专利的技术, 也要经专利人许可才可以使用该技术, 并交纳许可费。因此, 专利的重置成本是无穷大的。专有技术可以通过逆向工程破解, 逆向工程的成本就是重置成本, 但往往该成本也很难确定。

四、存在的困难与政策建议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问题本身就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难题, 至今仍未得到很好解决。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与一般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比, 由于其经济收益很难确定, 更增加了评估难度。美军等由于科研生产一体化,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需求不是很多, 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较少, 可借鉴的方法很少, 因此难度相当大。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价值评估是一项实务性非常强的工作, 一般的资产评估工作也是在边实践边总结,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装备采购中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也不能等到理论上完全突破后再开展, 应尽快付诸实践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 建议尽快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试点

研究制定各方法的实施程序、方法步骤以及各步骤的输入输出, 确定试点方式, 制定试点方案, 指导后续的试点工作。选取一定数量装备承制单位作为试点单位, 指导试点单位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 针对各类型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根据试用结果, 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并收集试点单位的反馈信息, 进行方法的适用性改进, 并进一步分析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对装备采购价格的影响。根据试点经验, 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规范, 包括价值评估原则、程序和标准, 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具体应用程序以及相关表格、文档等, 规范装备采购中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

2、设立装备采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业机构

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涉及法律、技术、经济、军事和科技管理等多方面知识, 没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很难搞好的, 必须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或对现有评估机构进行培训使其具备资质才能完成相应工作。评估机构应按照国家、军队有关法律法规和评估准则的要求, 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知识产权评估工作, 不得违规执业或出具虚假评估报告。同时, 有实力的评估机构应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知识产权评估发展的评估方法及参数的获取途径, 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开拓知识产权评估服务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领域, 使评估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知识产权的发展和装备的技术创新。

3、尽快研究制定相关管理法规

相关主管部门应完善现有的监管规章条例, 运用科学手段加强对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活动监督管理, 严格规范评估活动中各有关主体的行为, 科学引导知识产权占有单位合理运用评估结果;建立评估机构诚信档案, 对利用评估活动弄虚作假行为要严肃查处, 认真纠正, 对违法违规执业的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严厉处罚。

4、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是科学、客观地获得评估参数的必由之路。中评协已经成功推出了机电产品价格信息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 为评估师开展相关评估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科学的数据来源参考。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也很有必要建立本行业的基础数据库。加快评估参数、交易信息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是促进装备采购中价值评估科学规范发展的重要手段。考虑到数据库建设开发周期长、专业要求高及投入使用后业内广泛受益等特点, 建议在开展数据库建设工作时可以以国防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为主导, 建设系统、专业、操作性强的基础数据库平台。

摘要:随着装备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 装备采购时对知识产权如何付费成为一个焦点问题, 解决此问题的前提是进行价值评估。本文分析了开展装备采购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意义, 阐述了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在装备采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思路, 指出了开展装备采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装备采购研究 篇4

关键词:装备采购,机制,合谋寻租,防范

消防装备采购是消防部队使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 运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寻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 获取部队灭火救援所需装备和服务的行为。作为一种政府采购的行为, 消防装备政府招标采购制度通过购买、付款、验收使用的三者分离, 构成一种权力制衡的机制, 从而保证消防装备采购行为的公开、公正、公平和高效, 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然而,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管理水平的落后, 采购“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严重利益不一致, 以及采购过程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相关利益主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合谋, 制造投标人“不同质性”, 对其他投标人进行“歧视”, 使其他投标人在招标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达到寻租目的, 造成与制度设计的初衷有一定的差距, 已经成为消防装备建设发展中的障碍。

1消防装备采购合谋寻租行为分析

采购是从管理到采购执行、付款、验收、使用整个过程, 形成一条贯穿整个采购过程的多重委托代理链。多重的代理关系以及信息的不对称, 合谋寻租行为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1) 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寻租

消防装备采购是一项“阳光工程”, 但在实际过程中, 就采购制度本身来说, 是一种公开的、透明的制度, 但是, 个别单位在推行这种制度过程中, 短时间内难以从原来的采购方式中完全摆脱出来, 加之一些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影响, 使“明制度”变成了“暗制度”, 免不了某些不法供应商通过向相关部门的采购业务人员行贿和串通等方式进行“暗箱操作”, 将部队资源作为寻租的工具, 谋取个人私利, 少数领导以言代法。如一些部门在招标采购过程中, 虽然招标程序较为公开, 但是对评标、定标的程序不够严格, 特别是在一些大的项目采购过程中, 掺和了少数行政领导的意志, 人为影响了采购活动的客观公正性。个别部门甚至出现评委与供应商相互勾结作弊的现象, 造成政府和部队的业务经费的浪费和产品的质量问题, 最终影响部队战斗力水平。

(2) 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寻租

部队采购采取的“以价定论”的采购方式, 引起供应商相互合谋。随着采购工作的不断开展, 厂家渐渐意识到进行恶性竞争, 从长期来看极为不利于自己生产和发展。于是, 一些供应商 (厂家) 挖空心思钻政策制度方面的漏洞, 表面互相争标, 暗地联手操纵竞标, 出现厂家之间相互串通抬高采购底价, 争标后平分获利, 轮流坐庄的新问题, 严重破坏了部队采购制度的活力, 使部队采购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发挥出来。

2消防装备采购合谋寻租根源分析

(1) 信息不对称是采购代理方和供应商采取合谋先决条件

对于供应商来说, 无论采购方采取何种战略, 合谋总是有利的, 是一个“占优战略”。对采购代理方来说, 合谋也为其最优选择。因为他只是部队装备采购的代理者, 不是政府采购资金的所有者, 合谋造成的财政资金的流失或无效率导致的“成本”是由政府承担的, 而他们从设租中却获得好处。于是, 委托方 (部队) 与采购代理方之间的追求信息不对称, 以及委托方与供应商之间的实力状况信息不对称被利用, 他们容易置政府和部队利益于不顾,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 采购模式多样化造成采购管理监控乏力

由于消防装备采购经费的来源是各级政府财政拨款, 不仅造成部队在采购模式的选择上没有主动权, 而且经费来源的多样化造成采购模式多样化。结果是消防部队在采购市场上无法突显规模采购的谈判优势, 是装备竞争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且没有规模采购, 生产厂家也无法在生产、设计和营销方面体现个性服务, 分散采购使得合谋寻租行为在不同部队采购信息中无法有效曝光。违规行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监控职能缺位, 合谋寻租风险成本低。

(3) 采购标准不科学促使供应商合谋制造“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由于经费来自地方政府财政拨款, 在装备采购过程中, 部队主动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政府部门作为经费的出资方, 在采购标准的认定上, 主要是在符合最低技术参数的基础上, 以价格最低为选择标准, 与部队的采购标准不一致, 选择价格低、承诺多的供应商, 从而一方面造成为了获取订单, 供应商之间竞相降低供应价格, 不切实际地做出种种承诺, 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消防装备产品市场恶意竞争, 一些大型生产企业无法拿到相应的订单, 市场上装备产品“鱼龙混杂”;另一方面, 供应商以较低价位中标后, 为了谋求盈利或避免亏损, 就纷纷从质量上“作文章”。而目前消防装备的3C认证制度仅仅是各个厂家的生产资质认定, 只说明该厂家能够进入行业生产市场, 但对厂家生产过程的质量没有随机检测的规定。在缺乏相应监督机制的状况下, 消防装备采购就有可能出现质差价廉的物品, 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发挥。

3消防装备采购合谋寻租防范机制措施

(1) 创新消防装备采购模式

装备采购方式选择主要取决于项目特点, 要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 应依法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 即有些项目不适合招标, 千万不能盲目的随大流。

由于目前消防装备采购无论是采取何种形式, 从内涵分析, 仍是不完整的采购行为, 仅仅选择购买装备的行为, 存在没有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标, 缺乏对装备研制及生产的监督, 黑箱操作等种种缺陷, 为此, 需要对消防装备采购制度进行创新, 提高装备采购决策的科学性。

任何一种管理行为或者经济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一定的机制约束下的结果, 同理, 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由于未来消防装备采购有着技术含量高, 价格昂贵, 采购过程周期长, 程序复杂等特点, 我们认为适合采取全寿命集中采购模式, 创新消防装备采购制度。实行全寿命集中采购, 由于采购数量巨大, 对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有利于充分实现规模效益, 有利于发挥部队在采购中的主动决策权, 成为装备采购价格的制定者, 可有效控制采购费用。同时, 有助于部队装备管理部门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全寿命集中采购要求管理部门必须明确责任目标, 全面以实现“战技”性能为基础, 推进消防车辆技术创新和设计人性化, 满足部队实战性能技术需求, 提高或控制装备质量;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装备的费用效能监控, 以提高装备管理效率和经费效益为目标, 实现装备费用优化控制。

(2) 创新装备生产资质认证制度, 推动产业重组, 从源头阻止合谋寻租

目前装备采购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装备市场准入门槛过低等因素, 造成车辆改装小企业恶意竞争, 搅乱市场秩序。为此, 部队装备管理部门要从装备研制环节注入实战技术需求, 通过提高技术参数、性能和行业标准, 推动生产企业资质认证制度创新。

一方面, 严格规范行业进入制度, 要从企业生产规模、技术创新力量、合同履行信誉和售后维修保障等级等方面进行审定, 进行企业资质甄别筛选, 吸纳有实力进行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大的企业进入消防装备市场, 借助市场力量推动消防装备行业企业之间的重组, 以竞争提高行业规模效应, 形成规模生产、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型企业是以技术创新获取合理利润, 不仅有实力承担技术创新风险, 而且注重长期的经济效益, 合作搏弈动机级小, 不愿意冒风险通过合谋和夸大承诺, 来获取短期利润;另一方面, 创新招标标准, 使装备从设计开始就能够处于先进水平, 要求投标人选择配置最佳的、更多功能、更好档次的产品竞标来满足部队实战需求, 从而引导投标人不单纯以价格为竞争手段, 而是在技术水平、质量、服务等多方面展开竞争。同时也避免了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通过对某些具体技术参数的设置来达到倾向性购买的目的, 推动更多有实力的生产企业主动进行消防装备自主研发和参与市场竞争, 也保证了招标工作的“三公”。

(3) 实行信息揭示制度, 预防合谋寻租

实行信息揭示制度就是以全面公开吸引更多投标者竞争, 以严格保密阻断合谋信息的沟通, 预防合谋寻租。

首先, 全面公开是指要通过各种媒介公开采购信息, 形成信息通畅的采购市场, 细化内容, 包括采购物品、技术参数、数量及性能等方面要求, 增加车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 以吸引更多的投标者。入围的投标人数量越多, 通过提高竞争性, 增大围标、串标的操作难度, 使供应商在竞标中市场化的成本加大, 合谋寻租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且竞争者越多, 相互监督的力度越大,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委托人的监督成本。这样部队装备购买方就可以得到的价格更低;当投标者无穷多时, 买者所得价格就越接近部队实际预期成本。

其次, 严格保密就是严防采购代理方向供应商透漏招标关键信息。合谋寻租的关键是他们之间有着对等的信息。诸如招标的底价、相应的利益分配等等。所以, 必须加强招标关键信息保密工作, 如同“囚徒困境”博弈封锁双方招供信息, 也有助于投标人都处于公平竞争地位。

(4) 设计合理的职业晋升通道, 激励采购代理方和供应商不愿合谋

通过职业晋升激励机制的设计, 促进采购代理方与委托人的利益相容, 形成一致目标。装备采购人员参与合谋寻租与否, 完全取决于寻租的效用是否大于不寻租的效用。如果寻租为其带来的效用大于不寻租时的效用, 装备采办官员就可能选择寻租, 否则, 其会拒绝寻租。部队主要是要通过增加采购人员期望效用的现值以抑制其合谋寻租的可能。在当前金字塔形结构的部队晋升制度下, 装备采购业务人员基于升迁有限而产生“仕途不济、金钱补足”的思想, 极易导致设租行为。因此, 应建立完善的岗位资格认证制度, 即由专门的资格认证委员会, 按照制定的知识结构、能力评估、等级资格、权利范围、晋升程序等专业标准, 对采购人员进行等级考核认证, 颁发相应资格证书, 实行持证上岗, 并按照一定的级别档次, 由部队授予相应采购权权限。通过这种技术岗位认证制度, 为德才兼备的装备采购业务人员提供更多升迁通道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以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形成良性的正向刺激效应, 以未来前途期望效用减少合谋寻租动机。

(5) 加强监督惩罚机制, 约束采购代理方和供应商不敢参与合谋

监督惩罚机制主要是一个事后事件的防范, 是一个次优的选择, 但仍然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

首先, 完善监督惩罚机制, 加大对采购代理方和供应商惩罚力度, 加大其合谋寻租风险。一方面, 不仅减少采购代理方合谋收益的现值, 会身败名裂, 前程尽毁, 使其迫于制裁压力, 理性地减少或取消合谋寻租行为;另一方面, 通过建立供应商的长期监督考核机制, 提高供应商合谋寻租活动的曝光率, 可以视其情节轻重, 采取公开记载违纪情况信息, 限制其在一定的年限内不准进入消防装备采购市场, 或列入“黑名单”, 吊销其生产资质证书等处罚手段, 避免“一次考核、终身受用”的等级现象的出现, 增大其合谋寻租成本, 以削弱合谋动机, 从一个方面减少寻租产生的机会, 进而保证采购活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其次, 建立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 (1) , 提高监督效率。供应商的监督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及时的。要提高监督力度, 需要更多信息。仅仅依靠监督者采取审查、稽核等手段去获取, 则监督成本很高。同时由于产权原因, 监督者缺乏内在的监督动力。而投标人具有监督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以阻止合谋、摆脱困境的强烈内在动力。通过规定不参与合谋的投标人举报、监督其他招标人合谋寻租, 则给予大于其放弃合谋保留收益的奖励补偿, 调动他们举报、监督积极性, 则可以降低收集信息的难度, 同时增加信息准确度, 对合谋者将具有很强震慑力, 还不会大幅度提高监督成本。因此, 应完善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 通过供应商申诉制度, 在一定程度有助于克服武断决议, 大大减少装备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决策性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 保障竞争的充分展开, 形成“双赢”的局面。

(6) 提高装备采购作业标准化、程序标准化, 从过程中防范合谋寻租

首先, 采购过程必须完整连续, 环节缺一不可。例如, 不能认为一旦确定了中标人, 采购工作就结束了, 还包括合同签定与履行、合同验收、资金结算、效果评估等环节;还必须及时向装备使用单位和财政部门反馈采购信息。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忽略。为此, 每一个环节之间如何联系, 要有标准、规范、简捷的流程, 如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如何衔接和配合, 信息怎样流动, 明确各流程内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范围;每一个环节内的活动如何进行, 也必须程式化、标准化。如统一招标单据, 指定一致的单据格式;公开统一招标公告、通知、标书、招标文件及条款格式;规定公开招标的步骤和程序。其他采购方式也应详细制定采购程序, 采购人员严格按每一程序、依照自己权限范围逐项完成。

其次, 完善装备采购预算编制。采购预算是编制财政预算的重要部分, 是财政预算的完善和补充。装备采购预算的编制不仅可以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而且为采购范围和标准提供了资金上的依据。装备采购预算一经确定, 原则上一般不做大的修改和调整, 以维护采购预算的严肃性, 而且整个预算编制程序要简单易行, 便于实施。

参考文献

[1]韦孟康, 汪夏明.寻租行为的博弈[J].施工企业管理, 2007 (12) :93.

[2]郑秋汉, 周建文.军队采购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物流科技, 2008, 27 (110) :39-40.

[3]张红岩, 张文杰.招标采购中串谋预防方法的博弈分析[J].物流技术, 2007, 26 (4) :22-25.

[4]牛惊雷, 李修柏.消防装备采购合谋寻租防范措施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0 (7) :40-43.

[5]赵文华.从信息论的角度研究代理中控制串谋行为的方法[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2000 (9) :24-26.

[6]伍学进, 金琳.军事装备招标采购的障碍与对策[J].军事经济研究, 2007 (7) :29-32.

装备采购研究 篇5

装备采购是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军现行装备采购体制还存在着组织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降低了我军装备采购的竞争性,阻碍了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制约了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1]。因此,加快装备采购组织机构改革,建立和完善以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为主要方式的市场机制,成为当前我军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四个机制”中,竞争机制是核心。所以,为了确保武器装备采购竞争的有序、公平、公正,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装备采购全过程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装备采购评价指标体系。

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装备采购组织机构在一定期间内的采购活动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2]。进行绩效评价是对采购组织机构的采购活动进行检查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装备采购质量,加强装备采购管理,完善装备采购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有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中,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也很难对现有组织体系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因此,笔者引入熵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的装备采购绩效评价方法,为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也为装备采购组织改革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的核心在于衡量装备采购工作的绩效。绩效评价的指标是衡量装备采购绩效的尺度,是绩效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果绩效评价制度缺少相关指标体系的支持,也就失去了衡量的基础。

要想全面、综合、准确地评价装备采购组织变革的绩效,就必须把一系列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指标进行系统地组合,形成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在研究现有装备采购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采购过程绩效指标、财务状况绩效指标、内部管理绩效指标、用户反馈指标等4类指标。

(一)采购过程绩效指标

采购过程是装备采购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评价的重点。根据装备采购工作的具体内容,可将采购过程绩效指标分为质量、效益和效率3 个指标。

1.质量指标[3]。装备质量是否合乎部队要求是军队作战和训练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装备采购的首要考虑的因素。

2.效益指标[4],是指装备采购完成了什么工作,这些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3.效率指标,是反映装备采购工作是如何完成的指标。

(二)财务状况绩效指标

财务状况绩效指标[5],主要用来评价采购机构在装备采购活动中的财务情况。财务状况绩效指标包括采购成本、采购费用率和采购资金节约率3个指标。

1.采购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采购机构为完成相应采购任务支出的成本类费用总量。在采购活动中,交易成本总是客观存在的。采购成本不仅仅包括采购价格,而且包括物资从采购到使用过程中或生命周期结束后所发生的一切支出。

2.采购费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采购费用占同期采购总金额的比率。

采购费用率=采购费用/采购总金额*100%

3.采购资金节约率,是指采购资金节约金额占采购总金额的比率,它能更准确地反映完成采购任务时的资金节约情况。

采购资金节约率=采购资金节约金额/采购总金额*100%

(三)内部管理绩效指标

内部管理是指装备采购工作的内部管理活动,内部管理服务于装备采购工作,内部管理的水平又影响着装备采购工作。内部管理绩效指标包括人员能力、组织结构、组织运行和发展潜力4个指标。

1.人员能力指标,是指衡量装备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指标。

2.组织结构指标,是指从组织结构设置的合理性衡量组织绩效。

3.组织运行指标,是指衡量装备采购工作日常管理情况的指标。

4.发展潜力指标,是指体现一个单位发展潜力情况的指标。

(四)用户反馈指标

用户反馈指标,是指衡量用户对装备采购工作的反映的指标。包括上级满意度、部队满意度和相关方满意度3个指标。

1.上级满意度指标,主要是指信息上报及时率、质量合格率以及任务完成率等方面。

2.部队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装备适用满意度和技术服务满意度等。

3.相关方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承制方满意度和协作方满意度等。

要全面、正确衡量装备采购组织绩效,就必须选择多种绩效指标,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科学的指标体系将对装备采购组织绩效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衡量,做到既统观全局,又重点突出。以上4类13项指标构成了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如图1所示)。

二、基于熵权的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方法

在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中,设P={P1,P2,…,Pn}为被评价对象集,Z={Z1,Z2,…,Zm}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m个分指标,结合被评价对象的定性和定量指标数据得到原始数据的评价矩阵R′:

undefined

其中,r′ij代表第i个被评价对象的第j个分指标值(i=1,2,…,n;j=1,2,…,n)。

(一)指标的标准化[6]

将各评价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两种。

对于正向指标,rij=r′ij/rjmax (2)

对于负向指标,rij=rjmin/r′ij (3)

定义其标准化值,undefined,由此得到数据的标准化矩阵P。

(二)熵权的计算

按照熵的构建思想,人们在评估决策中所获得信息的多少,是评估精度和可靠性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采用熵来度量所获得的原始数据提供的有用信息量。

定义1:评价指标的熵。

在有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对象的评估问题中,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Hj定义为: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并假定:当pij=0时,pijlnpij=0。

定义2:评价指标的熵权。在本评价问题中,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权wj定义为:

undefined

四、应用实例

笔者以某军区的四个装备采购部门为研究对象,运用上述熵权法,对四个部门的采购绩效进行评价。在组织绩效评价中,首先由专家组对各单位的定性指标进行评定,每项指标实行10分制,由专家对各部门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取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各部门指标的评定值。表1中给出了各部门指标的评定值。

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中的定量指标包括采购成本、采购费用率和采购资金节约率等三个指标,计算结果见表2。

结合表1和表2中的实际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具体的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在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利用四个装备采购部门的原始数据对各部门进行总的绩效评价,最终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C部门评价结果最好,B部门和D部门其次,A部门相对较差。从结果可以看出,基于熵权的绩效评价方法能够利用各部门在指标间的差异进行权重的确定,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客观、有效进行绩效评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结束语

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差距,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整个装备采购工作的运行效率。

对装备采购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关键在于指标的选择是否有代表性、指标权重是否合理,评价方法是否科学,这有待于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研究、完善和充实,以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基于熵权的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方法,能够给装备采购组织改革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也为装备采购组织改革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摘要:装备采购组织体系改革的实际,建立装备采购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现有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的不足,建立了基于熵权的装备采购绩效评价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对我军某军区的四个采购部门进行组织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组织绩效评价方法能够有效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为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也为装备采购组织改革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熵权,装备采购,组织,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张雁.关于改革装备采购体制的思考[J].国防技术基础.2004(5):7-12

[2]尚闯兵.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初探[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5):62-63

[3]柴亚光,刘奕.军队物资采购供应商绩效评估新探[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6):64-65

[4]黄萍.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与选取[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71-75

[5]张士彬.电信企业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通信技术.2004(2):46-48

装备采购研究 篇6

在制造业中, 对于客户化程度较高的重型装备产品, 一些核心部件由于采购周期较长, 而客户要求的交货周期较短, 为了响应客户的需求, 经常需要提前安排生产。在市场稳定的环境下, 企业先行依据市场预测而非订单进行生产, 可立即交付产品, 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库存水平和销售风险。为了减少库存成本和销售风险, 企业也可以完全按订单生产, 但如果交付时间较长则会失去客户。实际的企业往往都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寻找平衡, 制造企业在获得可能的客户需求或达成意向协议时, 就开始安排生产计划, 并在适当的时候下达采购和生产指令, 尽管这种提前采购存在潜在风险, 但同时也为满足客户较短的交货期提供了可能。

提前采购和提前生产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需求、生产和采购周期的不确定性[1], Midler (1969) 最早考虑了集成供应链的随机特性。Tapiero和Soliman (1972) 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解决了需求不确定条件下, 供应链多产品运输、多区域生产和跨时库存规划问题[2]。Cohen和Lee (1988) 提出了一个随机优化供应链模型, 它包括原材料控制、生产控制、库存控制和配送控制4个子模型[3]。Eynan和Rosenblatt (1995) [4]、Hariga (1998) [5]等人认为在订单确认之前提前组装产品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肖勇波 (2007) 等人进一步考虑了未来订单确定后的产能的不确定性, 研究了提前组装而降低的生产能力不足风险和延迟组装而降低的库存风险之间的平衡[6]。黄焜等 (2011) 研究了在客户订单不确定条件下, 制造企业何时向供应商下达零部件订单最优, 以及供应商的最优生产决策问题[7]。本文针对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特点, 基于客户需求意向进行提前采购决策研究, 即寻找企业作出提前采购决定的成就条件及决策依据。

2 问题描述

制造企业有备货生产和按订单生产两种基本的生产运作方式。备货生产方式, 也称存货型生产, 是指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来制订生产计划, 在接到用户订单之前生产产品。备货生产方式适用于产品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并可预见, 需要量较大的情况。生产过程管理的重点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确定合理的成品库存, 必须按“量”组织生产过程环节的衔接与平衡。在备货生产方式下, 企业要实现产品的零库存, 就必须很好地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按订单生产 (make-to-order) 指的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的需求量和交货期来进行生产安排, 其宗旨在于降低库存, 没有任何库存, 有订单才安排生产, 无订单则调整生产。

但在实际的企业实践中, 完全的备货生产和按订单生产都较为少见, 因为这两种基本生产方式都需要严格的前提条件才能避免其缺陷。备货生产必须依赖于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才能保证合理的库存水平, 而按订单生产需要企业具有极为高效的供应链, 才能提高其生产效率和降低缺货成本。当企业无法达到这些条件时, 往往需要参照多类信息, 来做出生产安排。

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在签订销售订单前, 销售人员就已开始和潜在客户进行接触, 积极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 经过销售人员的不断跟踪推销, 最终完成销售过程。在企业的实践中, 依据已签订的销售合同为依据安排生产最为稳妥, 但由于重型装备制造企业零部件采购及产品组装周期较长, 尤其对于那些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关键部件, 供应商的生产和物流环节都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客户较短的交付时间需求, 基本上是使用已提前准备的成品来满足签订的合同需求, 这个时点的生产和采购是为了补足库存而开展的。但是, 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往往需要保持较高的库存水平, 但同时也无法消除市场需求发生波动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为此, 有研究者提出可以利用销售过程的信息, 在获取了客户需求意向时, 就开始进行提前采购和组装。但提前采购和生产, 有可能面临着客户延迟订货甚至不把订单交给企业的风险。因此, 必须寻找客户需求意向信息与提前采购生产的关联关系。

3 模型建立与分析

3.1 模型假设

为此考虑一个单一部件的采购过程, 在t0时刻, 制造企业获得一个客户需求意向, 可能的需求量设为D, 假设其对应的部件需求也为D, 当前其库存量为I0。在经过t时间后, 客户和企业最终签订了一个包括交货期和采购数量两个变量的合同, 或者客户需求意向最终未转化为订单。设企业最终签订合同的概率为α。制造企业需要做两个阶段的决策:一是在t0时刻, 决策是否要进行提前采购, 这里不考虑与供应商的协调问题, 一旦下单采购, 则无法取消, 且假设供应商对于关键部件的供应不是连续过程, 而是一个离散过程, 即一个订单中需求的部件会在同一个时间点到达, 部件采购周期 (Lt) 是可以确定的。二是在t1时刻客户的需求量 (D) 是可以确定具体的量。假设客户的交货期与企业生产周期一致, 只需就订单的交货数量做出决策, 开始组装生产并按期交货。

在t0时刻, 如果制造企业做出提前采购的决策, 则提前采购的数量Q可以表达为:

我们假设企业当前的需求量大于库存水平, 则采购 (D-I0) 单位的部件量, 如果企业当前的需求量小于库存量, 则使用库存来满足未来可能的订单, 无需进行提前采购决策。

在t1时刻, 制造企业可以确定客户的需求是否能够成为有效的订单, 如果最终签订销售合同, 则实际的需求量为假设的数量D。如果制造企业在t0时刻做出不提前采购的决策, 而在t1时刻才做出采购决策。由于D≤I0时, 不需采购, 完全可以用库存予以满足, 没有讨论的必要。下面只讨论D>I0的情况, 即库存量不能满足需求量的情况。

3.2 模型建立

模型考察时间段 (t+Lt) 内的风险决策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 企业试图在获得客户需求意向时, 便进行是否进行提前采购的决策。这里用E (1) 表示提前采购决策的缺货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期望值, 用E (2) 表示不提前采购决策的缺货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期望值, 假设决策者属于风险中性, 如果E (1)

3.2.1 提前采购的成本期望

(1) 当t0时刻提前采购, t1时刻签订了订单。

在整个 (t+lt) 周期内的库存成本为:

式中, k为单位时间单位部件的库存成本。

当企业采购提前期大于从客户需求意向到订单完成的时间周期时, 则提前采购部件会在订单签订之后到达, 因此可以立即投入生产, 而不产生部件库存 (不考虑生产环节的在产品库存成本, 下同) ;但当采购提前期小于从客户需求意向到订单完成的时间周期时, 提前采购采购的部件已到达企业而客户订单尚未签订, 不能被投入生产, 则会产生额外的部件库存成本。

在整个周期内的缺货成本为:

式中, h为单位时间单位部件的缺货成本。

当采购提前期大于从客户需求意向到订单完成的时间周期时, 则采购的部件会在销售订单签订之后到达, 在订单签订时不能进行生产, 就会产生缺货成本;但当采购提前期小于从客户需求意向到订单完成的时间周期时, 采购部件到达时, 还未签订合同, 当合同签订时则可被立即投入生产, 所以缺货成本为0。

(2) 当t0时刻提前采购, t1时刻未签订订单。

在整个 (t+Lt) 周期内的库存成本为:

由于在t1时刻未签订订单, 提前采购的部件将产生库存成本。

在整个周期内的缺货成本为:

由于在t1时刻未签订订单, 企业没有可以履行的合同, 也就没有投入生产, 不存在缺货成本。

(3) 提前采购的成本期望。

代入 (1) 、 (2) 、 (3) 、 (4) 式, 求得:

3.2.2 未提前采购的成本期望

(1) 当t0时刻未提前采购, t1时刻签订了订单。

在整个周期内的库存成本为:

在整个周期内的缺货成本为:

(2) 当t0时刻未提前采购, t1时刻未签订订单

在整个周期内的库存成本为:

在整个周期内的缺货成本为:

(3) 未提前采购的期望成本为:

3.2.3 提前采购和未提前采购的期望成本的比较

比较提前采购和未提前采购的期望成本, 按风险中性原则, 令:E (1)

依据以上模型计算:

则满足E (1)

假设I0, Lt=t则上述条件可简化为:

即当某一客户的需求意向转化为实际订单的概率大于单位存货成本与单位存货成本和单位缺货成本之和之比时, 企业应该选择依据客户的需求意向未确定订单来提前进行采购。

4 策略制定

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对于一些关键和核心部件的采购相对谨慎, 首先这些部件往往在最终产品的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 占用较大的资金, 过高的存货会形成库存成本的上升。但同时它们的采购又需要较长的周期, 如果在确定完订单再开始采购, 在客户需要的时间内不能交货而丧失订单, 提前采购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当然提前采购也面临着风险, 如何能有效测度这一风险成为策略制定的关键。

4.1 追踪销售信息直接决定了提前采购可能性

当前多数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在无法实现完全按订单生产的情况下, 往往都依据企业基于历史数据和需求预测来指导采购, 其结果是要么库存太大产生了很大的库存积压成本, 要么不提前采购或提前采购量不足满足不了客户需求造成丢单和市场占有率降低的风险和损失。传统的决策模式或者过度考虑丢单风险或市场占有率降低的风险时, 必然会加大库存量。而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单位产品材料成本货值都较大, 采购周期、生产周期、安装调试交货周期均较长, 存货周转率较低, 决策不当容易引发财务危机;或者过度考虑存货占用成本而不进行提前采购, 又会导致市场占有率萎缩甚至被挤出市场的风险。

实质上, 对于重大装备制造企业, 客户群是有限的。在形成真正的销售合同之前, 销售人员会对客户进行许多跟踪监测。早期判断客户转成订单的概率α可能很低,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销售人员判定能否转成订单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能依据这些信息, 利用从客户需求意向转为订单的概率可以帮助决策是否需要进行提前采购。这样α越大, 则式 (6) 越容易得到满足, 即从客户需求意向转为订单的概率越大, 企业越趋于进行提前采购的策略。

通常在某一时间段里, 企业的采购周期Lt、生产周期 (忽略或并入计算至Lt) 是可预知并相对固定的, 单位提前采购成本k和单位缺货成本h也可以合理地测算出来, 依据销售部门不断收集回来的客户需求意向信息估算出转成订单的概率α以及所需要的时间t (可将形成订单后客户需要的交货期也一并计入t) 需求数量D和企业库存I0, 代入式 (5) 便可计算出是否需要提前采购的判定值。根据计算结果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4.2 单位存货成本和单位缺货成本的相对大小直接影响策略制定

提前采购的决策直接受到单位存货成本和单位缺货成本的影响, 可以观察一下极端的情况, 当k远远大于h时, 即单位存货成本远远大于单位缺货成本时, 缺货是有利的, 而存货是不利的。即k/ (k+h) →1, 式 (6) 将难以成立, 则决策趋于选择在订单确定后再进行采购。

而当h远远大于k时, 即单位缺货成本远远大于单位存货成本时, k/ (k+h) →0, 式 (6) 将容易成立, 则决策趋于选择进行提前采购。

4.3 如果能够有效地压缩部件采购提前期, 采购将更趋于在订单确定之后进行

通过式 (5) 可以看出, 当Lt降低时, 式 (5) 趋于无法满足, 即如果制造企业能够通过控制采购商从而压缩采购提前期, 则制造企业更趋于在订单确定之后进行采购决策, 降低自己的风险;但当制造企业无法有效控制供应商, 而压缩采购提前期时, 则制造企业趋于在订单确定之前就进行采购决策。

该模型还能为企业压缩采购周期Lt提供改善目标值。根据式 (5) , 当企业能够不断压缩采购周期并使之低于某一数值 (天数) 时, 企业不仅能减轻库存成本的压力, 也使企业更易做出提前采购的决定并降低风险。

4.4 客户需求意向发生变化的风险防范

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依据该模型的结算结果进行提前采购的决策并付诸实施后, 可能存在的风险是:

(1) 客户的需求意向可能因某种原因取消需求或者客户虽未取消需求但因制造企业营销失败 (如企业投标未中标) 。

(2) 客户的需求意向转化为销售订单时间延长。

出现这样的情况, 将会增加单一客户、单一订单的库存成本。发生这种情形时, 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可以将该库存转作其他后续客户提前采购决策时的I0来化解积压的风险。

当企业针对多个用户、多个需求意向进行组合决策、连续决策时, 组合的客户需求意向转化为订单概率偏差和时间偏差进行更有效的修正。组合决策风险会更加降低。

5 结语

重型装备制造中的核心部件往往需要较长的采购周期, 为了缩短客户的交货期, 需要在需求未完全确定前判断是否可以提前采购。但提前采购面临着客户需求意向发生变化的风险, 针对这种不确定性, 本文研究客户需求意向转化为销售订单的概率、时间、采购周期、库存成本、缺货成本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计算的模型, 为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提前采购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为防范客户需求意向发生变化的风险提出了一些建议。

摘要:在重型装备制造企业, 一些核心部件由于采购周期较长, 客户需要的交货周期较短, 无法按销售订单进行采购。企业往往通过客户需求预测来实施提前采购, 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采购风险和库存成本。本文提出了基于客户需求意向的提前采购策略, 当从销售部门获取的客户需求意向可以通过一定的概率转化为实际订单时, 依据这一客户需求意向进行提前采购就是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重型装备制造,不确定需求,提前采购,供应链

参考文献

[1]J L Midler.A Stochastic Multi-period Multimode Transportation Model[J].Transportation Science, 1969, 3 (1) :8-29.

[2]C S Tapiero, M A Soliman.Multi-commodities Transportation Schedules Over Time[J].Networks, 1972, 2 (4) :311-327.

[3]M A Cohen, T H Ho, et al.Measuring Imputed Cost in the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upply Chain[J].Management Science, 2003, 49 (12) :1653-1670.

[4]A Eynan, M J Rosenblatt.Assemble to Order and Assemble in Advance in a Single-Period Stochastic Environment[J].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1995, 42 (5) :861-872.

[5]M Hariga.A Single-Period, Multi-Echelon Stochastic Model under a Mix of Assemble to Order and Assemble in Advance Policies[J].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1998, 45 (6) :599-614.

[6]肖勇波, 陈剑, 吴鹏.产能和需求不确定情形下ATO系统最优库存和生产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7, 15 (5) :56-64.

装备采购研究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国家铁路十二五规划中,全国铁路的客运量由2010年的16.8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40亿人, 货运量由2010年的36.3亿吨增长到2015的55亿吨,五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38.1%和51.5%。由此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铁路部门每年用于轨道交通装备的采购金额不低于1000亿人民币。据统计,外购物料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成本70%以上,外购物料已成为影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外购物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1.概述

1.1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内部资源情况和外部环境状况,以认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掌握物料消耗规律为基础,采用科学的预算和预测方法,对计划期内的物料采购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能够最好地满足内部需求的过程。采购计划主要是指采购的数量、时间和方式。

1.2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及其外购物料的特殊性。

1.2.1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品买方的特殊性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主要是出售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的运营公司以及国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其中中国铁路总公司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最大的客户。虽然近些年各地方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无论是从其产品的数量和产品的价值来说,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还是相差甚远。中国铁路总公司会定期采购大量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满足铁路总公司的需求也就是各个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

1.2.2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外购物料的特殊性中国对轨道交通的安全极为重视,导致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对于外购物料的采购标准要高于一般制造业的行业标准,他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如果一个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产品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很有可能就会因此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配件供应商准入门槛较高,不易进入,导致整个配件厂商供应的产能有限,经常会出现由于配件生产厂的产能问题延误组装厂生产进度。

2.外购物料采购计划制定的依据

采购计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采购计划的制定者具有丰富的采购经验、生产经验、产品开发经验等复合知识,还要具有能与销售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多部门沟通的能力。外购物料的采购计划主要是依据以下几条:

2.1销售部门的销售订单数量。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一般都是在接到订单后才会按订单要求进行生产,销售部门的订单数量直接决定着公司的生产作业计划,外购物料的采购计划又是根据公司的生产作业计划而制定的,销售部门的订单数量是外购件采购数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2.2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

生产部门在接到销售部门的订单后,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制定公司的生产作业计划。采购部门依据公司生产计划合理组织外购物料到货,使公司生产顺利进行,生产作业计划是外购件采购的直接依据。

2.3工艺部门的公司产品工艺定额信息。

公司的工艺部门会对公司产品进行分析整理,出具公司每个产品外购物料的采购清单和采购数量,这样采购部门才能确定外购物料的品种和数量,它是制定采购计划的基础。

2.4公司的库存情况。

合理的库存可以避免采购过程中的风险,使公司的生产能顺利进行。在采购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库存过低很容易导致公司的生产停顿下来,而过多的库存会使公司资金运转的效率变低,使资金流通变慢。合理的库存结构也是制定采购计划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外购物料采购计划的制定

3.1.在制定采购计划之前首先要进行采购调查。采购调查是由价值分析、物料调查、供应商调查三部分组成。这一部分工作是制定采购计划的准备工作。

价值分析就是将所购物料所体现的功能和其成本作比较,力求寻找到成本更低的替代品,从而获得更大的投入产出比。

物料调查就是要了解物料的用途,物料的可替代性,企业对物料的需求,物料的供应情况,物料的价格等情况。

供应商调查,对供应商的调查不只是对其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调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必须通过中铁认证中心的CRCC认证,并能出具由铁路验收室签发的合格证才能够使用,如不具备以上资质就无法成为公司的供应商,这也是轨道交通装备零件制造的一个特点。

3.2采购计划的编制的步骤和方法。

3.2.1根据公司的生产计划和工艺部门的工艺定额信息大体确定外购物料的种类和数量。例如公司有ABC三种产品,产品A的生产计划数量是2,产品B的生产计划数量为1,产品C的生产计划数量为3,产品ABC的外购物料清单由物料a、物料b、物料c …等物料组成,根据以下表格计算出理论上应生产所需的物料种类和数量。

3.2.2对每项物料进行具体分析,进行采购调查并进行核实在确定完需用量后,采购计划编制人员需要核实每项物料的基本属性。包括物料产品规格、物料的用途、替代品、包装方式、 采购周期、物料的金额、物料供应商的供应情况。在对物料的分析过程中,采购人员应对每项物料的供应周期和金额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对所有的物料进行通过ABC分类法进行分类。 所谓ABC分类法就是讲物料分为ABC三种大类。A类物料是指将占有公司总采购支出的60%~70%,但却只占总库存品项数的10%~15%。因为A类物料的价值较高,它的库存应保持在最低水平,对它进行严格的库存管理。但必须经常检查它的库存,以避免可能发生的缺货。

C类物料与A类物料正好相反,这类物料通常只占企业支出的10%~15%,却占库存品项总数的60%~70%。为了节约精力和成本,库存水平可以保持在高水平,对物料的控制程度保持在低水平。B类物料是处于A类物料和C类物料之间,该项物料的支出和库存品项比例通常在20%~30%,在库存水平管理和控制程度两方面,B类物料处于A类和C类之间。

这是对采购物料信息收集和整理的一个过程,它是制定采购计划的基础环节,为下一步中库存数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3.2.3核对库存,确定订货数量在需用量确定以后,核对公司现有的库存数量,由以下公式就确定了订货的数量。

订货数量=需用量+预计库存-实际库存

在这个公式中,预计库存是唯一一个可变的数量,而这个数量的确定正是由上一步中物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决定的。采购计划人员对每项外购物料的预计库存应设立两个指标,即库存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库存的最低值称为安全库存,最高值称为最高存储量。预计库存不能低于安全库存,库存过低的会有供应短缺的风险,预计库存如果高于最高存储量,资金利用的效率会降低,并且会有物料积压的风险。在这里采购计划编制人员特别要对A类物料严格把控,因为A类物料资金占用较大,库存水平较B类和C类低,容易因为库存水平较低造成供应风险。在确定好预计库存的区间后,采购计划编制人员还应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经济订货批量(EOQ)。

其中EOQ为经济订货批量,C为单位订货成本,D为期内需求数量,P为单位产品采购成本,i为成本持有率(包括库存的财务及实物成本,表示为产品库存平均价值的百分比)。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就可以大体确定了每项物料的订货数量。待计算后采购计划人员再根据实际情况(最小订货批量,包装情况、供应商库存情况等)确定每项物料的订货数量。

3.2.4根据生产计划形成采购计划在确定完采购数量以后, 根据公司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外购物料的到货日期和运输方式,汇总形成采购计划。

4.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中生产制造过程中对物料需求的分析,对外购物料进行ABC分类方法,从而设计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采购计划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在保证供应,加速资金周转,降低采购成本方面或具一定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目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中生产制造过程中对物料需求的分析,对外购物料进行ABC分类方法,从而设计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采购计划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在保证供应,加速资金周转,降低采购成本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装备采购研究 篇8

【本刊讯】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于2015年1月4日上午正式上线运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出席网站上线仪式。

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开设有装备采购需求、政策法规、民参军指导、采购公告、集中采购、企业名录、产品技术、装备知识、服务指南等栏目, 面向社会公众、民营企业、军队装备采购部门、军工集团等用户全面开放, 可实现军队装备采购需求信息发布、企业产品和技术信息推送、军地需求对接、信息动态监测等功能。

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开通上线, 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了全新的信息平台, 对加快推进装备采购体制机制改革、破除装备采购信息壁垒、大力推行竞争性采购、不断提高装备采购质量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电工电子教学的改革下一篇:内分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