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压技术

2024-07-16

稳压技术(精选七篇)

稳压技术 篇1

在丘陵地区, 茶园一般都建在山坡地上, 由于丘陵岗坡地落差大, 采用传统喷灌方式, 在不同层高上水压变化大, 在高处、远处喷水少;在低处、近处喷水多。因此, 在丘陵茶园采用传统喷灌方式, 喷灌质量差、效率低, 既浪费水, 也浪费较多的人力、财力。由于丘陵地区水资源缺乏, 需要采用先进的喷灌技术, 同时, 节省能源, 降低成本, 操作方便。分层稳压分区喷灌技术是丘陵地区茶园较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丘陵茶园分层稳压分区喷灌系统的组成

除水源外, 主要由水泵机组、过滤部件、管路、喷头、控制元件、压力调节和补偿、水压表等部分组成。控制元件包括电源柜 (变频电源) 、控制器、阀门、线路等。管路包括水泵进出水管、过滤及反清洗管道、干管、分干管、支管和竖管等。阀门包括电磁阀或手动闸阀、逆止阀、安全阀、气阀等。水泵机组有水泵和动力机等组成, 动力机一般采用电动机, 没有电源的地方用汽油机、柴油机。

2丘陵茶园分层稳压分区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丘陵茶园分层稳压分区喷灌技术不同于平地喷灌技术, 要充分考虑与平地喷灌的不同之处, 如喷灌强度、坡面上喷洒水量的变化、地形起伏和地块零散给管道布设带来的困难、地形高差导致管网压力多变给水泵选型带来的问题。丘陵茶园处于斜坡地带, 喷灌系统主要满足茶叶的需水要求, 水太少影响作物的生长, 水太多又产生地面径流等其它问题, 还要兼顾方便茶树施肥、喷药等。

规划设计要合理, 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条件, 充分利用当地水利资源和动力条件, 考虑经济效益, 才能在茶叶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1轮灌分区

2.1.1将整片茶园按实际地形、地貌、树型和灌溉要求来分区规划, 根据高低落差、区域位置、土壤含水率、输水远近、茶树大小、品种、降雨、日照、风向及其他气象条件等因素划分成若干区。

2.1.2轮灌分区要使整个灌区的管道的用量最少, 不仅要使管道总长度短, 而且管径要小, 同时要使管网的压力尽量均匀, 在管道起伏较大时应避免产生负压。

2.1.3轮灌区不要太大, 每个轮灌区, 喷头数量不能太多, 以减少潜在的隐患。在某个区增加喷头数量时, 系统管路和工程结构将发生变化, 在系统关闭时, 可能由于别的原因而产生破坏 (如水击) 。因此, 一般不推荐把系统做大, 除非系统安装有其他的保护设备 (如减压阀、进排气阀等) , 能避免一些潜在的危险。

2.1.4坡地轮灌分区, 一般不宜遵循平地上的喷头数目尽量一致的原则, 尤其是在坡度较陡时。因为坡地上各喷头的压力相差较大, 喷头数相近并不意味着喷灌系统的流量、压力平稳。而应根据具体地形, 通过压力、流量计算, 将距离水泵远的或喷头位置较高的轮灌区安排少一些喷头 (轮灌区的面积要小些) , 以保证必要的喷头工作压力;相反在距离水泵近或喷头位置较低的轮灌区宜安排较多喷头 (轮灌区的面积要大些) , 防止喷头超压运行, 使喷灌强度增加, 影响喷灌质量和喷头使用寿命。沿下坡方向, 轮灌区的面积可逐渐加大, 喷头逐渐增加。

2.1.5为了减少地面径流, 达到节水、节电、提高效率的效果, 系统配置能控制灌水时间的灌溉定时器, 即控制器, 控制各轮灌区的电磁阀, 以控制各轮灌区的喷灌时间和开启时刻。

2.1.6轮灌区入口使用有压力补偿性或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设备, 获取最佳的喷洒效果。安装在电磁阀上的压力调节器能调整轮灌区内的工作压力, 在适宜的工作压力条件下, 喷嘴最有可能获得有效的和均一的喷洒效果。

2.1.7条件允许时, 安装止溢阀避免侵蚀。确保止溢阀安装适当, 在地形高差变化的情况下, 当分区电磁阀关闭后, 可防止高处管道内的水从低处的喷头流出。这样就能减少对绿化面积或坡面周围作物的侵蚀。

2.2分层稳压、管道布设

2.2.1分层, 在轮灌区内, 按坡向高低落差大小、等高线稳压要求划分成若干喷灌层。喷灌层的分干管沿坡方布置, 支管沿等高线方向布置。

2.2.2入口位置设置, 在轮灌区内, 入口位置设置是关键。入口上部沿上坡方向各喷灌层的压力和流量逐渐减小;入口下部沿下坡方向各喷灌层的压力和流量逐渐增大。入口应设置在轮灌区的中部略偏上坡方向, 分干管应沿着坡向布置。入口位置过高, 下部喷灌层的压力和流量就太大;入口位置过低, 上部喷灌层的压力和流量就太小。因此, 支管的入口位置设置恰当, 就能兼顾喷灌顶层和底层的压力和流量, 使整个轮灌区的喷灌均匀度提高。

2.2.3分干管管径选择, 各喷灌层的分干管管径根据流量和压力要求分别计算、选择, 一般离轮灌区入口距离越远, 分干管管径越小。减小管径, 既能减小流量, 也能减小压力, 尤其是在轮灌区入口下方距离较远的层, 水压偏高, 通过逐层减小分干管的管径, 能有效减小入口下坡方向各喷灌层的压力、流量, 控制喷灌量。否则, 沿下坡方向各喷灌层的压力和流量越来越大。坡度较大时应增设节流阀、减压阀, 避免下层压力太高、流量过大的情况发生。

2.2.4支管布设, 每层设置数条支管, 支管应沿着等高线方向布置。假如支管沿着坡度方向进行不正确的安装, 将产生由于高差变化而引起压力的不均衡, 引起灌水均匀度的变化, 同时, 底部的高压区也会减少喷头和管路的使用寿命。

2.2.5支管选用。传统支管采用硬管, 埋在土中, 用“三通”接头与竖管连接, 并用混凝土加固, 中耕或采茶时, 经常发生硬塑料管被击穿、接头断裂现象, 漏水处不易发现, 造成管道水压降低, 严重时, 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支管可采用软橡胶管, 类似滴灌带, 布置在地表上, 配置软橡胶竖管、喷头插杆等, 竖管直接插进支管。中耕施肥时, 可将支管等移开。维护非常方便。

2.3喷头的选型和布设

2.3.1丘陵茶园喷灌多采用低压喷头 (近射程) 和中压喷头 (中射程) , 其中以旋转式的摇臂喷头应用得较多, 因此在PY1系列喷头中, 以PY130型, PY140型和PY150型喷头较为适用。因为这些喷头都属于中、近射程, 它们所消耗的能量较少, 喷水性能与茶园所要求的喷灌技术较适合, 喷灌质量较好。

2.3.2喷灌面上的水量分布要均匀。喷头组合形式与喷酒均匀度关系很密切, 喷头的组合形式很多, 但喷头组合喷酒均匀系数一般要求在80%以上。为保证在有风的情况下 (风速在3 m/s以下) 仍可得到较好的喷洒均匀度, 一般喷头设置间距常取1.0R左右, 支管设置间距取1.3R左右 (R为射程) 。

2.3.3喷灌强度要和土壤透水性能相适应, 即平均喷灌强度不应超过土壤的渗吸速度, 喷洒的雾化程度适中, 水滴直径在2 mm左右为宜, 避免对土壤和茶树幼嫩芽叶过强的冲击。

在喷头的布设时则要检验喷灌强度和均匀度是否满足要求, 当在坡地上进行喷灌时, 要特别注意要降低允许喷灌强度。

2.3.4在陡坡地上喷灌, 喷头向上喷洒时, 由于水舌尚未充分裂变分散, 就有可能冲到坡面体上, 使土坡受损, 甚至冲毁土坡, 因此, 在陡坡地 (坡度大于15°) , 有必要使用带扇形机构喷头, 使喷头只朝下坡方向喷洒, 以确保喷洒质量, 并避免水土流失。在喷头质量过关的情况下, 可将竖管朝下坡侧倾斜、与坡面垂直, 以确保喷洒质量。

2.3.5如层内各支管高低落差太大, 采用有内置压力补偿或压力调节器的喷头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因为适宜的工作压力被直接作用于各个喷头, 这样有利于消除压力大而产生的雾化、减少因风产生的飘逸、能提供一种最佳的水滴位移条件, 保护作物的生长。

2.4水泵的选型

作为水泵选型的依据是水泵的设计参数, 主要有设计流量与设计扬程。设计流量也就是轮灌区同时工作喷头的流量之和, 设计扬程为喷头压力、喷点几何扬程及各级管道水头损失之和。为了达到节能、安全地运行操作, 应该选取经常出现、具有代表性的工况 (即常现工况) 作为设计工况, 以最不利工况为校核工况。

在计算设计几何扬程时, 应取水源设计水位到设计典型喷点处喷头进口的高差。水源设计水位应为灌溉季节多年平均的水源水位, 设计典型喷点不应选在最远最高位置, 而应为灌溉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喷点。

水泵选好后, 应对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一是对灌区内位置最高、最远的喷点, 校核可能出现的最低喷头工作压力, 看其是否达到喷头设计允许工作压力范围的下限值;二是对位置最低、最近处的喷点, 校核可能出现的最高喷头工作压力, 看其是否超出喷头设计允许压力范围的上限。并校验电动机是否过载, 对照水泵的流量—汽蚀余量曲线, 校核水泵是否产生汽蚀。

如把最远最高的喷点作为水泵设计工况来计算, 结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不得不经常采取调节节流阀的措施来控制喷头压力, 而且水泵经常不在高效区运行, 增加了设备造价与运行费用。

各轮灌区面积等参数差异较大时, 应选用变频控制柜。

3丘陵茶园分层稳压分区喷灌技术的操作、应用

3.1喷灌要及时, 水量要适宜。要在旱象刚露头、茶园土壤刚缺水时开始喷灌。喷灌的水量不应超过茶树根系层内的土壤最大持水量。

3.2茶园喷灌系统应逐步做到与茶园根外追肥, 喷施农药和防除杂草相结合, 做到综合利用。喷施农药和除草剂后, 不要马上喷水。

3.3各喷灌系统的有关机械设备的部件, 运转情况, 要定期检查, 及时排除故障, 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3.4控制器喷灌时间设定时, 先试喷确定产生地面径流所需要的时间, 从而来设定每次的灌水时间。可设定不同的时间来控制各区的运行时间来避免过长喷灌所产生的地面径流。还可设定间歇喷灌, 把总的灌水时间分成若干个循环, 各循环之间留有足够时间让水渗入到土壤中, 避免产生地面径流。

3.5按时冲洗过滤系统, 确保系统工作压力、流量。

3.6经常检查轮灌区的水压表、减压阀, 确保轮灌区的工作压力符合规定要求。

稳压技术 篇2

1 核电站稳压器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核电站稳压器是立式圆柱结构的高温高压设备。该设备的具体制作参数与具体的使用情况有关——设计时, 需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设计不同的大小和内径。一般情况下, 稳压器设备的温度是360 ℃, 采用的是电加热的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内液相与气相处于饱和平衡状态, 在饱和状态下, 水的密度大约是蒸汽的6 倍, 当电加热式的设备开始工作的时候, 就会产生蒸汽, 使体积发生变化, 进而提升稳压器的压力, 使稳压器开始发挥作用;相反, 稳压器的压力就会下降。

2 核电站稳压器安全端的焊接方式

核电站稳压器安全端的焊接方式要严格按照核设备的等级和结构进行设计, 根据不同的情况,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焊接, 但要满足焊接质量要求。常用的安全端焊接方法有两种, 即对接式焊接和插入式焊接。这两种焊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焊接结构, 都能满足焊接质量要求, 使安全端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对于异种钢的焊接, 一般采用预先在低合金钢侧对焊隔离层的方式, 坡口形式一般根据接管厚度和直径来确定, 稳压器安全端主要采用单面坡口焊接方法。

3 核电站稳压器安全端的焊接材料选择

核电站稳压器作为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 其安全端焊接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必须满足焊接质量要求和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需要。基于此, 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母材类别和焊接工艺选择焊接材料。早期使用的焊接材料主要是不锈钢, 而目前主要选用的是膨胀系数介于奥氏体钢与铁素体钢之间的镍基焊材。镍基材料适用于高温高压和其他条件较为苛刻的工作环境。

4 安全端焊接工艺技术分析

核电站稳压器设备安全端焊接工艺主要有手工药皮焊条电弧焊 (SMAW) 、埋弧焊 (SAW) 和自动钨极氩弧焊 (GTAW) 三种。随着工艺技术的完善, 近年来, 自动钨极氩弧焊 (GTAW)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1 手工药皮焊条电弧焊 (SMAW) 工艺

SMAW焊接工艺较为灵活, 焊接可达性好, 不需要复杂的焊接设备, 但该工艺对焊接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采用不锈钢和镍基合金焊接材料时, 难以保证焊接质量, 加上该工艺的焊接效率较低, 因此目前一般不采用该工艺。

4.2 埋弧焊 (SAW) 工艺

SAW焊接工艺的焊接效率较高, 且对焊接设备的要求不高, 但该工艺稀释率高、热输入大, 不适合目前被广泛采用的镍基合金焊接材料。

4.3 自动钨极氩弧焊 (GTAW) 工艺

GTAW焊接工艺是一种在非消耗性电极与工作物之间产生热量的电弧焊接方式。目前, GTAW工艺被广泛应用, 主要特点有: (1) 采用高纯度焊缝方法, 氩气本身不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可以有效隔绝空气,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容易被控制; (2) 钨极电弧非常稳定, 其焊缝成形美观, 且稀释率低、焊接质量高, 适合使用不锈钢和镍基合金材料焊接; (3) 选用特定设备可以焊接窄间隙坡口, 有效提高了焊接效率。

GTAW工艺可以通过采用脉冲焊接方法对基值、峰值电流、脉冲频率及时间、焊接速度、提前或滞后送气时间和电流衰减时间等参数进行控制, 具有AVC自动控制功能。自动脉冲TIG焊可调参数较多, 能够精确地控制热输入以及熔池的形状和尺寸, 得到均匀、稳定的焊缝成形;在控制热输入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的熔深, 并保证侧壁熔合良好, 从而缩小焊接热影响区, 避免焊件变形, 保证焊接质量。要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就要加强过程控制, 在操作过程中, 尽量避免外部环境的影响。

采用GTAW工艺时, 应重视每一个操作环节, 避免由操作不当造成的质量不达标, 具体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1) 清洁待焊位置。在焊接过程中, 要加强对焊道间的清理, 避免焊缝中残留氧化物和夹杂物。 (2) 严格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 避免焊接接头过热。可以采用小焊接线能量和小截面焊接方法, 选用脉冲焊、分段焊等工艺, 保证层间温度符合要求。

在焊接中, 要根据产品的焊接要求和结构形式合理设计坡口, 这样才能保证焊接的顺利进行;保证焊接材料的质量, 因为焊接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焊接效果;针对产品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开发适用的焊接工艺, 进而全方位地保证焊接质量。

5 结束语

核电站稳压器设备安全端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着核电站稳压器的安全运行, 所以要确保其焊接质量。在选择焊接技术时, 既要了解焊接材料的特性, 又要做好焊接前的基本准备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焊接质量, 提高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

摘要:稳压器是核电站冷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设备, 直接影响着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而稳压器设备安全端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着稳压器的运行稳定性, 所以必须重视稳压器设备安全端的焊接质量。

关键词:核电站,稳压器设备,安全端,焊接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加平.核电站稳压器设备安全端焊接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5 (14) .

三端稳压器在宽域稳压电路中的应用 篇3

一、三端稳压器构建宽域稳压电路

三端稳压器具有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 适用电5~16V, 消耗电流小, 78、79系列三端稳压器有多种规格, 最大电流为1.5A。一般能满足一个较大规模的控制电路的要求。对它们进行不同的电路组合进行电压扩展, 就可以构建起100V以下各种特种能源的控制电源。

图1所示的电路, 适用于30V以下的太阳能或蓄电池电源, 最高输入电压可接近40V (40V是7824三端稳压器可承受的极限电压) 。

一个标称值为30V的太阳能光伏板, 其开路电压接近39V, 用图1所示的电路作为控制电源一般是妥当的。当输入电压从零开始上升时, 输出端电压随之上升。输入端电压上升至18.6V以上时, 输出端的电压稳定在15V不变。工程中通常使用的信号变送器、接近开关等一般使用24V直流电压, 而且对电压值的要求并不严格, 一般18~30V之间都能正常工作。15V的稳定电压用作分析判断和控制电路。其中的C11、C13、C15是稳压模块要求的最小匹配电容, 也是滤除高频干扰的必须电容。C12、C14、C16是低频滤波电容, 依负载大小而定, 本文标示的数值仅作参考。一般一百至几百μf, 前级应大于后级, 防止断电后电流逆向通过稳压模块。D11、D12是用于防止输入端断电时电流向VR1、VR2反流的补充措施。

图2所示的电路是在图1所示的稳压电路之前增加了由TR1、R1、R2、R3、J1、C27、VW1、VW2、组成的源极输出器。当输入电压从0上升至23V时, 15V端的输出电压上升到15V的稳定值, 24V端的电压升到18V以上, 控制电源满足了正常工作的条件。TR1如果选用IRF530场效应管, 由于它有2.7V的导通阀值, 与VW1 (41V) 稳压管配合, 将在源极得到最高接近39V的电压, 使后级的稳压器VR22 (7824) 始终处于安全工作电压之内。理论上, 图2所示的输入电压还可以更高, 但随着输入电压的升高, TR1的发热会更严重, 必须配备合适的散热片。电路中的R3和J1是为降低TR1的热量而设, 适用于工作电流较大或输入电压较高的场合。通过分析电路, 测得输入电压高于某一定值时, 使继电器触点J1断开, 由R3分担部分热量。对于一个标称电压56V的光伏太阳能板而言, 其开路电压将达到大约72V。当电压从0升至23V时, 太阳光线还很弱, 尚不能提供有效的工作能量。而这时, 其工作系统的控制器已经被激活。图2所示的电源能与这样的光伏板实现较好的配合。

在图2源极输出器的构成中, VW1决定该输出器的最高输出电压, R2用于防止VW1未击穿时的TR1栅极悬空, VW2防止TR1栅极电压超高, C27对VW1进行噪声滤波。

图3所示的电路是一个市售的开关电源与一个7815三端稳压器配合而构建的控制电源。开关电源的标称输入电压是交流100~240V, 标称输出电流是1.1A (或2.2A) 。按图3将输入电压的正极接开关电源的L端子, 输入电源的零线接N端子。再将N端子与输出端的零端子连接, 实现输入与输出共零。共零连接会使测量得到简化。当输入端电压从0升至27V时, 开关电源启动并具有24V200m A以上的负荷能力。当然, 低输入电压下达不到额定负荷能力。但作为控制电源, 此时提供的电流电压已经足够。经三端稳压器7815再次稳压, 获得理想的15V电压。对于标称电压60V以上的光伏太阳能板来说, 光伏板电压从0升至空载27V时, 其能量还很小, 这时激活控制器实施管理和控制一般是可行的。

开关电源的端子FG用于与市电的地线连接以消除强电工作状态下的感应静电和电磁辐射。在直流低电压条件下工作, 感应静电和电磁辐射很弱, 不对人身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该端子可不接线。该端子与机壳是连通的, 必要时可与大地连通, 以消除机壳任何可能的静电。

二、实例

图4展示了一例野外无人值守的太阳能光伏泵站的完整设计:采用单相交流50Hz220V电源的普通水泵, 利用太阳能光伏板提供的能量, 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基本配置是:9块太阳能光伏板按3串3并组合、1个逆变器、1个充电器、1组蓄电池、1个控制电源、1个标称R1的等效负载电阻、1个标称T1的输出12V3W的反馈变压器、1个以三端稳压器、集成运放、400电路为主搭建的管理控制器 (图4虚线框内的电路) 、工作开关及接触器。

每块光伏板最大功率点电压32V, 电流7.5A, 开路电压40.8V。

整个系统的控制电源采用图3所示的输出24V2.2A开关电源。该24V电源在管理控制器内经过VR1 (稳压块7815) 再次稳压后供分析判断管理电路使用。

其工作机理是, 当光伏板提供的电压越过控制电源的启动阀值后, 管理控制器得电, 接触器KM3以间断35s接通1s的循环往复探查太阳能光伏板的能量状况。若接连7次探查都符合启动条件, 便开始水泵启动程序:接触器KM1接通逆变器输入电源;KM2辅助触点接通使逆变器启动;KM2主触点接通将蓄电池电源接到逆变器, 使蓄电池与光伏电源并联供电以弥补启动时光伏板的供电不足。3s后KM2断开, 启动过程结束, 转入正常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光伏板供电不足, KM1自动断开, 管理控制器再次进入对光伏板能量的循环探查程序。

管理控制器由一个四运放集成电路LM324 (图上代号IC1) 和一个10进计数器CD4017 (图上代号IC2) 及其外围电路构成。由稳压块7815提供的15V供电, 其电流约10m A。

图4中IC1的1、2、3脚及其外围元件构成能量检测电路。在达到水泵启动条件之前, 检测F3端子上的电压;在水泵运行时检测反馈变压器从端子F1、F2输入的反馈电压。如果被检测的电压<设定值, 则表明光伏板能量不足, IC1的第1脚输出高电平;如果被测电压≥设定值, 表明光伏板能量足够, IC1的第1脚输出零电平。

IC1的5、6、7脚及外围电路构成振荡器。在达到水泵启动条件之前, 每隔35s第7脚产生一个1s的高电位探查脉冲, 使KM3接通1s, 将光伏电压加到管理控制器的F3端子。等效负荷R1接在F3端子和电位零点之间, R1上的电流与逆变器满负荷运行时的输入电流相等。端子F3呈现的电压是光伏板满载时的电压值。

IC1第7脚的探查脉冲还直接送到IC2的第13脚使CD4017计数器在探查脉冲跌落时进行“加1”计数;探查脉冲还通过R9和C10送到IC1的第13脚, 在脉冲跌落时触发由IC1的12、13、14脚及外围元件构成的“清零”电路, 使其14脚出现清零脉冲。

清零脉冲能否送到IC2的第15脚使IC2清零, 取决于能量检测电路。在水泵启动条件达到以前如果光伏板能量不足, IC1的第1脚为高电位, 则清零脉冲通过D11被送到IC2第15脚进行清零;如果光伏板能量足够, IC1第1脚电位为零, 第14脚输出的清零脉冲经过R23后被消除, 计数器的“加1”计数生效。

当计数器递加到“7”时, IC2第6脚由零翻转为高电位, 导致如下结果。

(1) 泵运行接触器KM1吸合。

(2) 触发由IC1的8、9、10脚及外围元件构成的单稳触发器, 使其输出在3s后由高电位翻为零, 从而使KM2吸通3s完成泵启动程序。

(3) 封锁探查脉冲使其保持零态。

IC2的“加1”计数从零递加到7 (也可设为其他数字) , 经过了大约4min的7次成功计数。基本可判定光伏板接受的阳光是连续的, 而不是乱云飞渡的云缝中透射的。

水泵启动后IC1第8脚保持的零态使IC1的第14脚输出高电位, 准备计数器清零。若F1、F2端子上的反馈电压足够, 则IC1的第1脚为零, 使IC1第14脚的高电位清零作用失效;若反馈电压不足, 则IC1第1脚为高电位, 导致计数器清零, 从而使泵的运转停止, 系统返回到光伏板能量探查状态。

本系统的充电器能适应更大的输入电压范围, 能保证蓄电池时刻处于电满状态。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 这里使用的手动开关、接触器等开关元件必须符合现场直流电压的要求。直流电路的断电较为困难, 一个交流开关元件, 如果耐受的额定交流电压为250V, 它可耐受的直流电压一般不超过30V。勉强地将交流开关部件用于直流电路很可能导致断电失败酿成事故。

三、结语

太阳能光伏板、风电及多种电池性电源的大量应用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为幅度变化大的低压电源构建管理、控制所需的稳压电源和配套的管理控制器已成我们的常遇课题。

本文中展示的电源模式和应用举例是一己之见, 实践中将面对更大的空间。可以通过更好的组合和创新使能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稳压技术 篇4

关键词: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技巧

1 引言

直流稳压电源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子产品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能够简单、快速、正确地设计一款实用的直流稳压电源, 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 本人结合江西省大学生电子制作现场赛, 探讨有关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电子制作现场赛使用的直流电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输出电压固定的直流稳压电源;另一类是输出电压可调的直流稳压电源。无论是哪一类直流稳压电源, 他们的稳压部分选用的都是三端集成稳压器来实现的。这种电源的设计所用器件较少, 成本低且组装方便、可靠性高。

2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电子制作现场赛使用的的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降压、整流、滤波、稳压、指示电路5个部分组成。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直流稳压电源的各部分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降压电路的设计

由于电子制作现场赛使用的直流电压是比较小的电压, 而日常我们使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 所以稳压电源的第一步就是要将高电压降为低电压。为了提高电源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降压部分采用降压变压器来实现。如何选择降压变压器?可以根据稳压器的输入电压, 确定降压变压器二次绕组电压的有效值;根据直流稳压电源的最大输出电流, 确定通过降压变压器二次绕组的电流和功率;根据降压变压器二次绕组的功率, 查出变压器的效率从而确定降压变压器原边的功率P。然后根据所确定的参数, 选择降压变压器。

2.2 整流电路的设计

整流电路的作用是把经过降压的交流电转变为脉动的直流电。一般选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它由四个整流二极管组成, 其作用是保证在变压器副边电压的整个周期内, 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 整流二极管的最大整流电流必须大于实际流过二极管的平均电流;整流二极管的最大反向工作电压必须大于二极管实际所承受的最大反向峰值电压。可以通过这两个参数来选择整流二极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的四个二极管 (D1~D4) 一般选用1N4007。

2.3 滤波电路的设计

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幅值变化很大, 不能直接使用。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作用, 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一个滤波电容, 使输出电压波形变得平滑, 脉动小。要实现较好的滤波效果, 需选择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

在电容充电时, 回路电阻为整流电路的内阻, 其数值很小, 故时间常数很小。电容放电时, 回路电阻为, 放电时间常数C通常远大于充电的时间常数, 因此滤波效果取决于放电时间。一般应使滤波电容的放电时间常数大于电容充电周期的3~5倍。对于桥式整流电路而言, 电容的充电周期等于交流电网周期的一半, 即C> (3~5) /2T。在滤波电路中, 电容的耐压值不能小于交流有效值的1.42倍, 容量与电流大小有一定比例关系。故在此选择一个2200μF的滤波电容。

2.4 稳压电路的设计

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 能使输出直流电压不受影响, 维持稳定的输出。在电子制作现场赛中, 通常选用三端集成稳压器来实现稳压部分的功能。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种类很多, 按输出电压类型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和可调式。如LM78xx、LM79xx为固定式 (型号中最后两位数字表示输出电压的稳压值) , LM317、LM337为可调式。按输出电压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电压输出和负电压输出。LM78xx、LM317输出正电压, LM79xx、LM337输出负电压。三端集成稳压器在使用时要安装散热片, 并保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最小压差要有2~3V, 最大压差一般不能超过40V。

2.4.1 固定式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典型固定式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案例:设计一个Uo=9V、I=800m A的直流稳压电源。

根据已知条件, 查看手册后, 三端集成稳压器可选用W7809, 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电容C2用于抵消输入线较长时的电感效应, 防止电路产生自激振荡。容量较小, 一般为0.33μF;电容C3用于消除输出电压中的高频噪声, 确保电路工作稳定。容量一般为0.1μF。

2.4.2 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典型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案例:设计一种输出电压在1.25~30V范围内连续可调的直流稳压电源。

由于输出电压为1.25~30V连续可调的正电压。查看手册后, 三端集成稳压器可选用LM317, 它是一种悬浮串联式调整稳压器, 外接两个电阻, 改变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 就可以得到连续可调的输出电压。输出的电压幅度在1.25~37 V之间可调, 输出电流可达1.5A。电路如图2所示。

只需要用极小的电流来调整1脚的电压, 便可在2脚得到比较大的电流输出, 并且电压比1脚高出恒定的1.25 V。还可以通过调节1脚的阻值改变输出电压, 当1脚的阻值增大时, 输出电压便会升高, 输出电压的表达式为:Uo=1.25 (1+R2/R1) 。式中Rl一般取120~240Ω, R2为精密电位器。

使用中间电压时, 应尽量从小电压往大电压调节, 避免高输入输出电压差引起LM317过热, 而降低电源使用寿命。

2.5 指示电路的设计

发光二极管LED、电阻R串联构成指示电路, 接在输出端, 作为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指示。

3 小结

总之,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是根据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性能指标要求, 确定降压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集成稳压器等元器件的性能参数, 合理地选择这些元器件。本文主要介绍了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各部分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简析直流稳压电源 篇5

直流开关稳压器的输入一般都是未稳压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的目的, 就是使开关稳压器仅当以正确的极性接上未稳压直流电源时才能工作。利用单向导通的器件可以实现电源的极性保护。

1.1极性保护直流开关稳压器的输入一般都是未稳压直流电源。由于操作失误或者意外情况会将其极性接错, 将损坏开关稳压电源。极性保护的目的, 就是使开关稳压器仅当以正确的极性接上未稳压直流电源时才能工作。利用单向导通的器件可以实现电源的极性保护。由于二极管D要流过开关稳压器的输入总电流因此这种电路应用在小功率的开关稳压器上比较合适。在较大功率的场合, 则把极性保护电路作为程序保护中的一个环节, 可以省去极性保护所需的大功率二极管, 功耗也将减小。为了操作方便, 便于识别极性正确与否, 二极管之后接指示灯。

1.2程序保护开关稳压电源的电路比较复杂, 基本上可以分为小功率的控制部分和大功的开关部分。开关晶体管则属大功率, 为保护开关晶体管在开启或关断电源时的安全, 必须先让调制器、放大器等小功率的控制电路工作。为此, 要保证正确的开机程序。开关稳压器的输入端一般接有小电感、大电容的输入滤波器在开机瞬间, 滤波电容器会流过。很大的浪涌电流, 这个浪涌电流可以为正常输入电流的数倍。这样大的浪涌电流会使普通电源开关的触点或继电器的触点熔化, 并使输入保险丝熔断。另外, 浪涌电流也会损害电容器, 使之寿命缩短, 近年来, 随着微机、中小型计算机的普及和航空航天数据通信, 交通邮电等事业的讯速发展, 以及为了各种自动化仪器、仪表和设备配套的需要, 当代对电源的需要不仅日益增大, 而且对电源的性能、效率、重量、尺寸和可靠性以及诸如程序控制、电源通/断、远距离操作和信息保护等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 传统的线性稳压电源无法实现, 和线性稳压电源相比, 开关稳压电源具有以下的一些优越性:

(1) 效率高

开关稳压电源的调整开关管工作在开关状态, 截止期间, 开关元件漏电流极小, 因此功率消耗小而效率高, 通常可达到80%-90%以上。功耗小使得机内温升亦低, 周围元件不会因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而损坏, 有利于提高整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传统的线性稳压电源的晶体管一直工作在放大区, 全部负载电流都通过调整管, 因而损耗大, 效率低, 一般只在50%左右, 功率等级也比较低。

(2) 稳压范围宽

从本质上说, 线性稳压电源的电压调整作用是靠调整管的“变阻”作用实现的, 因而调压范围小。开关稳压电源的电压调整作用是通过对直流电压进行脉宽调制而实现的, 因而线性控制区域大, 调压范围宽, 在交流电压变化较大时, 开关稳压电源仍能达到很好的稳压效果

2直流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

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特性指标和质量指标, 前者标识稳压电源的功能又称试用指标, 后者反映了稳压电源质量的优劣。

2.1特性指标

2.2输入电压及适用范围

2.3输出电压及输出电压调整范围

2.4额定输出电流 (指电源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电流) 以及过流保护电流值

(1) 电压调整率

负载电流I 0及温度T不变而输入电压U1变化时, 输出电压U0的相对变化量△U0/U0与输入电压变化量△U1之比值, 称为电压调整率, 即

(2) 稳压系数

稳压系数定义为负载不变时, 输出电压相对变化量和输入电压相对变化量之比, 即

式中, U1为稳压电路输入直流电压, 即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

(3) 负载调整率 (亦称电流调整率) 在交流电源额定电压条件下, 负载电流从零变化到最大时, 输出电压的最大相对变化量用百分数表示

(4) 输出电阻 (内阻)

当输入电压固定时, 输出电压变化量与负载电流变化量之比, 称为输出电阻, 即

其单位为欧。

(5) 最大纹波电压与纹波抑制比

叠加在输出电压上的交流分量的峰—峰值称为最大纹波电压△U, 一般为毫伏级。在电容滤波电路中, 负载电流越大, 纹波电压也越大。因此, 纹波电压应在额定输出电流情况下测出。

纹波抑制比SR定义为稳压电源输入纹波电压峰—峰值△U与输出纹波电压峰—峰值△U之比, 并取对数, 即

单位为分贝 (d B) 。在质量指标中第 (1) 、 (2) 项是描述输入交流电压变化对输出电压影响的技术指标, 第 (3) 、 (4) 项是描述负载变化对输出电压影响的技术指标, 第 (5) 项反映了稳压电源对其输入端引入的交流纹波电压的抑制能力。

摘要:直流稳压电源由于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 近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直流稳压电源高频化是其发展的方向, 高频化使开关电源小型化, 并使直流稳压电源进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 推动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本文主要以半桥变换电路为开关电源的主电路, 设计一台品质优良的直流开关稳压电源。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篇6

1 几种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方案比较

1.1 几种设计方案电路原理

方案1:采用模拟的分立元件, 利用纯硬件来实现功能, 通过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以及稳压电路, 实现稳压电源稳定输出±5 V、±12 V、±15 V并能可调输出0~30 V电压, 见图1所示。但由于模拟分立元件的分散性较大, 各电阻电容之间的影响较大, 因此所设计的指标不高、不符合设计要求、且使用的器件较多、连接复杂、灵活性差、功耗也大, 同时焊点和线路较多, 使成品的稳定性和精度受到影响[4]。

方案2:此方案采用传统的调整管方案, 主要特点在于使用一套双计数器完成系统的控制功能, 其中二进制计数器的输出经过D/A变换后去控制误差放大的基准电压, 以控制输出步进。十进制计数器通过译码后驱动数码管显示输出电压值, 为了使系统工作正常, 必须保证双计数器同步工作[5]。

方案3:此方案不同于方案1之处在于使用一套十进制计数器, 一方面完成电压的译码显示, 另一方面其输出作为EPROM的地址输入, 而由EPROM的输出经D/A变换后控制误差放大同步的问题, 但由于控制数据烧录在EPROM中, 使系统设计灵活性降低[6,7]。

方案4: 此方案采用51系列单片机作为整机的控制单元, 通过改变输入数字量来改变输出电压值, 从而使开关控制电源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间接地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为了能够使系统具备检测实际输出电压值的大小, 经过ADC0809进行模数转换, 间接用单片机实时对电压进行采样, 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单片机程控输出数字信号, 经过D/A转换器 (DA0830) 输出模拟量, 再经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使得输出电压达到稳压的目的。单片机系统还兼顾对恒压源进行实时监控, 输出电压经过电流/电压转变后, 通过A/D转换芯片, 实时把模拟量转化为数据量, 经单片机分析处理, 经过数据形式的反馈环节, 使电压更加稳定, 构成稳定的压控电压源。而且采用PWM控制的开关电源, 该电源具有高集成度、高性价比、最简外围电路、最佳性能指标、能构成高效率无工频变压器的隔离式开关电源等优点。而且在成本上与同等功率的线性稳压电源相当, 而电源效率显著提高, 体积和重量则大为减小[8,9]。

2 方案的比较与论证

(1) 输出模块

方案1采用线性调压电源, 以改变其基准电压的方式使输出不仅增加/减少, 这样不能不考虑整流滤波后的纹波对输出地影响, 此输出只能是用万用表量出。而方案2、方案3中使用运算放大器做前级的运算放大器, 由于运算放大器具有很大的电源电压抑制比, 可以减少输出端的纹波电压。在方案1中, 为抑制纹波而在线性调压电源输出端并联的大电容降低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这样输出的电压难以跟踪快变的输入, 方案4中的输出电压波形与D/A变换输出波形相同, 不仅可以输出直流电平, 而且只要预先生成波形的量化数据, 就可以产生多种波形输出, 使系统有一定驱动能力的信号源。

(2) 数控模块

方案1利用纯硬件来控制电压的输出, 其中最基本的电路原理分析, 需要计算负载的大小, 稳压管的选择有关, 方案2、方案3中采用中、小规模器件实现系统的数控部分, 使用的芯片很多, 造成电路内部接口信号繁琐, 中间相互关联多, 抗干扰能力差, 如方案1中的双计数器一旦出现计数不同步时, 会导致显示电压与输出电压不一致。在方案4中采用AT89C51单片机完成整个数控部分的功能, 同时, AT89C51作为一个智能化的可编程器件, 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10]。

(3) 控制模块

在该系统中, 采用具有D/A转换功能的PWM调节电路、斩波电路、阔流器和可调稳压管 (LM317) 去控制输出参考电压, 在利用A/D转换采样, 使输出更准确, 且纹波小, 电流亦可扩展, 容易保护电路。

(4) 显示模块

方案2、方案3中的显示输出地对电压的量化值直接进行译码显示输出, 显示值为D/A变换的输入量, 由于D/A变换与功率驱动电路引入的误差, 显示值与电源实际输出值之间可能出现较大偏差。方案4中采用A/D转换电路, 通过对输出电压的采样, 经过单片机的分析处理, 通过数据的反馈环节, 使电压更加稳定, 这样使得显示值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偏差减为最小。方案4采用4位数字电压表直接对输出电压采样并显示输出实际电压值, 一旦系统工作异常, 出现预制值与输出值偏差过大, 用户可以根据该信息予以处理, 还采用了键盘/显示器的查询时间, 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3 结束语

如前所述, 虽然方案3比前两者有许多优点, 但方案1、方案2对于完成设计要求并非不可行, 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具有优势, 之所以采用方案4, 一个很重要的考虑是系统使用了单片机, 使得进一步的功能扩展较为方便。

摘要:设计了“数控步进直流稳压电源”提出了人性化、高标准、低成本的要求, 以微控制器为核心, 设计一数字式直流电压控制系统, 系统由单片机、A/D转换器、D/A转换器组成。该系统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方便了功能的扩展。

关键词:单片机,D/A转换器,稳压电源,A/D转换器

参考文献

[1]赵新民.智能仪器设计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2]刘选忠, 杨拴科.实用电源技术手册—模块式电源分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刘和平, 严利平, 张学锋.TMS320LF240x DSP结构、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

[4]王顺棋.稳压电源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3.

[5]赵学泉, 张国华.电源电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5.

[6]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精选 (1994-1999)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7]何希才, 姜余祥.新型稳压电源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8]杨振江.A/D, D/A转换器接口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9]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8.

分析开关稳压电路的方法 篇7

1 开关稳压电路的分析方法

性能优良的开关稳压电路, 都是由启动电路、振荡电路、稳压取样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等这些电路组成的, 只要我们熟悉上述各部分电路的结构与特点, 一个一个去进行分析与研究, 就不难掌握一个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进而准确快速的把其维修好。根据本人的体会, 要分析一个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 该电路是如何启动的?开关稳压电路的启动元件有两个特点, 一是电阻元件的阻值大, 二是与电网电压有关。即电网电压整流滤波后 (约有300V) , 通过阻值很大的一个或两个电阻与稳压电路的启动端相连。

(2) 该电路的振荡电路 (元件) 在何处?有振荡正反馈元件吗?传统的开关稳压电路振荡正反馈元件的特点是, 通过开关变压器其中的一个绕组, 取出反馈信号, 送回振荡电路。但有的开关稳压电路是逻辑振荡, 电路的起振, 并不需要专门的正反馈绕组提供正反馈信号, 这一点是要引起注意的。

(3) 该电路工作时, 主要元件如集成电路, 其工作电压是如何提供的?任何集成电路、三极管等有源器件, 工作时都是需要供电的, 稳压电路的有源器件也不例外。开关稳压电路中集成电路的供电特点是, 一方面与启动元件有关, 另一方面又由专门的分立元件构成的稳压电路来提供。

(4) 该电路是如何对输出电压的变化进行取样与控制的?从取样的对象来看, 开关稳压电路要对负载电压的变化进行取样, 要对电网电压的变化进行取样。从取样的方式来看, 有直接取样与间接取样两种方式。对电网电压的取样一般采用直接取样, 这种电路的特点是与电网电压整流滤波电路有关联;对负载的取样如果是通过光耦器件与稳压主输出相关联的, 属于直接取样;如果是通过开关变压器其中的一个绕组来取样的, 属于间接取样。

(5) 该电路的过流、过压保护电路是如何工作的?过流保护一般是对稳压电路的开关管而言的, 其电路的特点是, 通过检测串联在开关管e极回路中的电阻上的压降来进行的。过压保护可分为电网过压保护与负载过压保护两种, 电网过压保护电路与电网电压整流滤波电路有关联, 负载过压保护一般与负载电压变化取样电路有关联。

(6) 该电路遥控开关机是如何进行控制的?彩色电视机遥控开关机的方式有多种, 目前最流行的方法是, 通过微处理器的开关机控制端子输出一个高低变化的电平, 控制光耦器的发光情况, 降低开关稳压电路的振荡频率, 从而降低开关稳压电路输出的电压来实现控制的。

逐一从上述几个方面去分析与研究, 要弄清楚一个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或检修稳压电路的故障, 就会变得容易。

2 超单片机芯开关稳压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TCL超单片机芯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稳压电路, 以最新研制的STR-W6856厚膜集成电路为核心, 构成性能优良的稳压电路。

该电路的优点是, 有过压、过流、过热保护功能;遥控关机通过降低开关电源振荡频率的方法来实现, 且开关管为场效应管, 开关电源本身消耗的功率大为降低;稳压取样直接对主输出电压进行取样, 通过光电耦合器件反馈回振荡电路中, 稳压控制灵敏度大大提高, 代表了目前彩电开关电源发展的主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STR—W6856为单列直播七脚封装, 其各引脚功能, 如表1所示。

由STR—W6856组成的稳压电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

2.1 电路的启动元件及启动过程

(1) 电路的启动元件是R803。 (2) 电路的启动过程。电网电压经全波整流、滤波后, 通过开关变压器T803的1、5脚, 加到IC801的1脚。同时电网电压经桥堆半波整流, 经过启动电阻R803串联分压, C813滤波后加到IC801的4脚, 电路开始启动。

2.2 电路的振荡元件及振荡过程

(1) 电路的振荡元件在IC801内部。 (2) 电路的振荡过程。IC801的4脚电压正常后, 其内部的脉冲振荡电路开始工作, 振荡产生的脉冲经内部的输出控制器处理后, 加到IC内部场效应开关管的栅极。场效应管工作于开关状态, T803次级感应出电压, 经整流、滤波, 二次稳压 (IC802、IC803) 后, 向各负载送电。由上述过程可见, 该稳压电路的振荡电路, 在IC801内自动完成, 不需要外部的绕组提供正反馈信号便能振荡, 请注意这一特点。

2.3 集成电路 (IC801) 的供电电路

电路启动后, T803的7-8脚感应的电压经D804整流、C816滤波, Q801、R809、D803稳压, D802隔离后, 送入IC801的4脚, 作为IC801的供电。而T802的9-7脚感应的电压, 经D808、C813后也送入IC801的4脚, 作为备用电源, 即Q801等稳压电路不工作时, IC801还可正常工作。

2.4 稳压取样与稳压控制过程

稳压控制是通过对主输出130V进行取样放大, 经光电耦合隔离, 控制IC801的6脚电流大小来实现的。当主输出130V电压上升时, 通过R834、R835、VR802串联分压后, Q822的b极电压将上升, 流过Q822的c极电流, 即光耦器IC802的2脚电流就会上升, IC802内发光二极管发光加强, 输出端3、4脚电流, 即IC801的6脚电流会上升, 经IC801内部进行调整, 使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减少, 输出电压便得到稳定。若主输出130V电压下降, 则变化情况相反。

2.5 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

(1) 电网电压过压保护。当电网电压上升过多, 整流滤波后超过300V时, 加到T803的1、5脚的电压会上升, T803的8、7脚感应的电压也会上升, 这个电压经R806、D804、C816整流滤波后, 一路加到Q802的e极, 一路经R807、VR801加到Q803的b极。Q803因b极电压上升而导通, 其c极电位下降, 这样Q 80 2将导通, Q 80 2导通后其c极电压经R804、D810隔离, 加到IC801的4脚, 当IC804的4脚电压高于其保护电压的上限值25V时, IC内的开关管将停止工作, 以实现电网过压保护。 (2) 过流保护。过流保护, 主要由IC801的5脚内外电路来共同完成。当流过T803的9脚的R812、D807、R811、D806、R813的电流过大时, 检测取样电阻R813上的压降会上升, 电压上升到一定值时, 其内部比较电路会让开关电源停止工作。 (3) 过热保护。温度过热检测保护电路置于IC801内, 当IC801的工作温度超过150℃时, 会让开关电源停止工作。

2.6 遥控开关机的工作原理

电视机正常使用时, T803的12、15脚感应的电压, 经D823整流、C832滤波, 由D824加到Q821的e极, e极电压约为10V;T803的10、13脚感应的电压经D825整流, C834滤波, 由R827、D834稳压加到Q820的b极, 由于D834的稳压值为9.1V, 故Q820、Q821都截止。

当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时, IC201的64为高电平, Q007饱和, Q824截止, Q823饱和, 光耦器IC802的2脚电流上升, 内部发光加强, 致使IC801的6脚电流上升许多, IC801内的振荡电路处于间歇振荡状态, 开关管导通时间大大下降。T803各次级绕组输出电压约为原来的1/10, 行场扫描电路停止工作, 电视机无光栅。

此时T803的15、12脚感应的电压, 经D823、C832、D824加到Q821的e极电压只有2V左右;而T803的10、13脚感应的电压, 经D825、C834后, 仍有13V左右, 经R827、D834稳压加到Q820的b, 电压为9.1V, 于是Q821、Q820导通, Q821的e极输出电压约为8V。这一电压被送微处理器电路, 继续向CPU供电, 让CPU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开关稳压电路中, 其它电路元件的作用如下。

IC801的7脚外的R818、C810、R814这些元件的参数, 可决定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时, 间歇振荡的周期, 改变这些元件的参数, 可以改变待机状态时T803各次级绕组输出电压的大小。

电路中, R802、D801、C808、C817等元件的作用是阻尼掉开关管截止期间, 在的1、5脚产生的感应脉冲, 使IC801的1脚电压不致过高, 保护IC801内的开关管。

通过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 分析一个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时, 只要按照正确的分析方法, 一个个电路来找, 一个个电路来分析研究, 最终都能弄懂其工作原理。这是分析开关稳压电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摘要:开关稳压电路由于其工作原理较为复杂, 电路形式多样, 老师在讲授、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 都会感到难度很大。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讲课体会, 针对这一问题, 谈谈分析开关稳压电路的方法, 并以TCL超单片机芯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稳压电路为例, 具体分析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稳压技术】相关文章:

冲击稳压破碎技术及机械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护上的介绍09-11

开关稳压07-24

稳压设备08-14

稳压电源04-27

直流稳压源06-14

稳压电源07-24

降压稳压电路09-13

开关稳压电源08-18

稳压电源设计06-12

稳压器设备07-04

上一篇:房地产工程的造价控制下一篇:平面展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