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

2024-06-23

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精选十篇)

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 篇1

1 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动向,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社会的方方面面正悄然地发生变化;信息爆炸与信息高速公路令世界变小。搜集、整理、比较、筛选有关装饰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和动态,使我们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变为可能。每年的各类展览会和博览会,使我们很直观的了解和搜集到最新的业内信息,各种专业报刊和网上信息,又成为我们了解最新业内动态的便捷途径。

1.1 建立技术储备档案。

对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按化工、建材、纺织、五金等大类分别存档;又在大类中进行细分,如化工中的防火、防水、防腐材料,木材、钢材、块材等的粘合剂,各部内外墙的涂饰材料,各种木材、钢材的涂饰材料等分门别类地造册存档。便于日后检索和查找。并不断地对档案进行更新换代,使之完善。

1.2 推广与应用新技术及其成果。

率先开发应用网络管理系统和CAD辅助设计,使我们受益匪浅;而进一步加强网络化管理的深度,提高微机的自动化水平,又成为我们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推进行业进步要从推广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入手,对已掌握的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等方面的产品和技术,要优先利用;从前期谈判就向业主介绍和推荐,设计时积极采用,从而形成企业优势。在这里还应看到,推广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在一定的时段或一定的经济环境中,这种推广与应用可能有阻力或不被业主认可,但这只是暂时现象,纵观时代的进步,优胜劣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方面谁走在前面,谁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赢得市场。

1.3 推广技术的更新改造。

现代装饰技术较之传统装饰技术,已不可同日而语,不同的材料、工艺、设备,必然导致技术的变革和更新改造。纳米技术的出现可预见的是会对涂料工业注入新的活力,出现划时代的新型涂料产品,那么与之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也会出现变化。微机内存配置的提高,新的管理和设计软件的开发应用,无疑会使管理与设计上一个新台阶,会使工作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加工设备的更新改造,数控设备的应用,使半成品和加工件的质量和材料利用率得到提高。抱残守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相信装饰技术的更新与改造的周期会越来越短,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1.4 培训相关人员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我们经过试验或比较得出有关数据和操作经验,然后编制作业指导书,将使用的工具、施工工艺、技术要点、检验与验收标准列入其中,下发相关的部门和操作人员;使管理、操作和检验人员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要点。在实际操作中,由工艺员和技术员进行指导,以点带面的逐步展开,这种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快捷而又行之有效的。

2 制定科技人员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对技术质量管理的制定修订提出建设性意见

技术人员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人才专业结构的合理组合已成为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的侧重点。就装饰企业而言,设计与施工是两个重要的一线部门,所要求的技术人员的标准相对较高,专业设置既全面又要有所侧重;而企业的网络管理和开发则需要相当水平的专业人才,那么管理层的人员配置又需要管理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综合素质越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大,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人才发展规划是根据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规划而制定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下,有计划、有侧重地逐步招聘,培养和合理使用人才,并不断地更新知识;实施进程不会是一年两年,是要不断调整、平衡、优化,使企业的人才资源配置合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阀。

企业的技术质量管理,是企业逐年发展过程中所积累、总结、完善而形成的制度或措施,它通过内部和外部条件的转化和提高而逐渐完善。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是要经过长期的修正、补充和检验的。因此,技术质量的控制是否有效,成为是否修订现阶段措施的基本条件;基于此点来衡量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将会得出正确的判断,无效或失效就要修订或改进;相反,则要巩固与加强管理力度,使企业发展。

2.1 参加或主持企业重大技术会议,解决技术疑难问题。

解决技术疑难问题,是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这类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而造成无谓的浪费或经济损失。针对不同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比如专业或技术要求较高的单位工程,对其消防、屏蔽、抗静电、温湿度、超静除尘、强弱电、声学、隔音等,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形成合理可行的方案;对质量通病的预防,如大面积的铺贴石材、地砖,或是大面积的纸面石膏板吊顶,针对容易出现的地面空鼓、不平或吊顶不平与开裂,分析缺陷成因,制定相对应的施工方案与技术要点,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和检查,使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对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经过分析找出原因,然后进行小范围试验,问题解决后,写成作业指导书进行推广。技术疑难问题会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采用,而逐渐出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留尾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自己解决不了可以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2.2 参与合同评审,对合同中涉及的技术能力把关。

专业或技术要求较高的单位工程,在合同评审中会经常出现,对其技术可行性评审论证后,确定自己的技术能力范围;对一些专业的单项工程或作业进行分承包,进而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和要求。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图纸设计抽查,对已竣工的图纸设计分为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并将量化的统计结果发放至每一设计人。审批由于业主、现场或设计需要的设计变更,汇总不同的变更原因,找出设计失误,同样是提高设计质量的又一手段。

2.3 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

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其科学合理和严密可行的要求很高,不同的环境、条件、技术含量和工期要求,以及不同的地区、季节等因素,都是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的依据。稍有疏漏将会出现失误,从而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已成为企业招投标与施工准备的重要运作环节。因此,其编制的科学合理和严密可行,是能够指导施工得到审批的必备条件。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下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因此,对于施工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就十分必要了,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怎样,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何;质量评定纪录,质量保证资料等是否齐备,通过经常性的检查而得到监督和修订,从而保证施工顺利展开,质量得到保证。各人自检、班组互检,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的检验模式与班组长、质检员、项目经理和公司品管员的检验模式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公司品管人员进行全过程跟踪,直到不合格得到纠正。通过有效的检查和奖罚,使操作人员真正懂得了“不是干了活就有工资,而是干好了才有工资,干坏了不但挣不到钱还要赔偿物料损失。”使管理人员懂得了不但工程要按期交付,质量要好,技术资料还要完备,否则也要受到处罚;这种机制从另一方面扭转了传统的意识和价值观,使检查达到了目的。

2.4 审查交付工程的竣工资料。

审查交付工程的竣工资料是对工程可追溯性的保证,一旦出现问题,可根据资料进行追查分析,找出原因,明确责任方或责任人,使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另一方面也是工程决算的实际依据,是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竣工图审查技术管理措施资料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洽商记录,设计变更通知,施工日志,单项、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记录、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验收记录,消防验收记录等)。质量保证资料审查(各种产品的合格证或试验,检测报告等)。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将完备的工程竣工资料存档保管。组织编写及审批企业的有关技术标准。界定有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定额的使用,作为外部受控文件;编制企业标准、规范(各工序、工艺、材料的作业指导书);编制企业的标准图集。上述工作是以标准和规范等使企业的生产、技术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产品质量的保障。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一定要随着时代而发展,不断地改进完善管理方式和内容是技术管理的长久任务。通过技术管理使科技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的意识和价值观以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得到升华,使企业取得技术进步和发展,是技术管理的目的。技术管理的工作目标制定和实施,要求创新和发展;为企业管理规范化、技术标准化、生产工业化和经营规模化创造条件,完成和实现品牌战略目标。

摘要:技术管理的控制点和有效性是衡量企业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准,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对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的要点进行分析。

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 篇2

陈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001班)

摘要:当前企业竞争不仅表现在综合实力、企业资质、工程服务等方面,更表现在企业文化竞争之中。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我省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本文通过对企业活动、企业学习、企业项目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营造良好企业文化的建议。

关键字:企业活动;企业学习;企业项目

21世纪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是现代企业文化。而建筑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将受到更大的竞争压力,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必将更趋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建筑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把企业文化向纵深处发展,才能适应入世以来多元化竞争的建筑市场要求,才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针对当前我省建筑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为创建具有建筑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出一些建议。以“企业活动”为载体,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1.1 利用宣传媒体,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的宣传媒体大体包括企业的内部刊物、电视台、网站、黑板报、宣传橱窗和标语牌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主要载体,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引航员与推手,是企业广大员工的忠实代言人,是构成企业软实力——文化力的要素之一。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宣传媒体起着积极的通达上下、沟通内外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品牌形象传播的一个重要舞台。通过“环宇期刊、环宇网站、环宇黑板报、环宇橱窗”等媒体树立企业形象。

1.2 选树典型人物,增强主人翁意识

企业典型人物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的优秀代表;是无数默默无闻员工点点滴滴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组织力量的缩影,是企业文化的枢纽。企业典型人物把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和热。他们是企业文化的伟大实践者,为员工树立楷模,并成为员工争相效仿的对象。企业典型人物也绝不是超凡脱俗的人,他们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是企业平凡的典型。学习典型人物,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1.3 组织户外拓展,增强团队凝聚力

合作效益是指不同主体通过相互合作而产生的超出单个主体所能创造价值的总和的那部分效益,即“1+1>2”的情况出现。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户外拓展训练、企业团体活动,让企业员工在活动中感受团队的力量,不断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真正做到使“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团队,爱岗位”,“视集体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使员工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2以“企业学习”为途径,让企业文化与时俱进

2.1 组建“环宇图书中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公司可以组建“环宇图书中心”,为员工学习带来方便,用图书来引领学习氛围,提供图书及阅读的环境;通过“环宇图书中心”把图书推荐给同事们,提高同事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图书馆藏书的使用率。我们公司是工程公司,对我们员工而言需要具备相当多的专业知识。比如工程技术类、成本管理类、项目管理类、质量管理类、材料管理类、设备管理类、安全管理类、进度管理类、QC小组活动资料、质量管理体系资料、招投标资料、企业管理类、财务管理类、法律法规类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些图书与我们的工作相关,员工通过学习,不仅增长专业知识,为个人发展奠定基础,还能提高业务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2.2 打造“环宇大讲堂,增强员工竞争力

国内、外许多优秀企业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学院,比如海尔大学,华为大学,阿里巴巴学院等,通过企业大学的建立,将公司的宝贵经验直接传输给了企业的员工,使之成为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公司应该建立“环宇大讲堂”,在讲堂中,把企业的知识进行传播。使老员工具有更多的创造题材,让新员工更快地掌握业务知识,尽快地投入工作、产生效益,弥补目前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缺陷。大讲堂可以提供专业培训模块,比如施工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测量技术、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管理流程等。培训的内容为公司收集整理的案例以及本文提及的其它企业知识。公司领导、业务骨干担任讲师,把最能代表公司实力的知识传播出去。

2.3 创建“网络环宇,传播环宇文化

“网络环宇”的存储功能可以轻松地对知识进行积累,平台能快捷地对积累的知识进行分享。员工根据需求进行阅读或者下载,为员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材料。通过“网络环宇”平台的共享,避免不同部门、不同项目部、不同个人进行重复的创造,浪费公司人力资源。如果我们的工作在已有成果上进行改进,将取得更好的成果。在工地上,项目之间的交流并

不是很密切,各自在编写着各自的方案。但是,有很多方案都是相通的,如果拿来借鉴参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以更改,能为各项目部节约很多时间;尤其是已完大项目、特殊工艺的经验总结拿来推广学习,还能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公司经济效益。以“企业项目”为基础,让企业文化扎根基层

3.1 打造形象工程,塑造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企业形象工程、样板工程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与评价,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通过各种实践、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吸纳、招收优秀人才,在招聘时可以有优中选优的优势;亦可激励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形象好,员工会为在企业上岗而感到自豪,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比如,在视觉识别上,建筑企业可将公司名称、标识标志在企业日常办公用品、交通工具、施工场所、工装等视觉载体上,并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着色、统一标识;在行为识别上,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统一员工行为;在理念识别上,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

3.2 营造项目部文化,激发员工热情

项目部是各类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础场所,是建筑企业的基层,亦是建筑企业的“窗口”。项目部文化是一种具有建筑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社会诚信及道德伦理的文化现象,它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注重项目部工地文化的建设。例如增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工地配备电视机、建立娱乐室、设置报栏,营造良好的项目部氛围;在工程中开展“青年突击手”、“技术能手”竞赛,树立学习典型等活动;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竞赛活动,按竞赛标准进行月、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实施奖罚手段;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安全化,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真正使企业文化植入员工心中。

3.3 注重项目与集团交流,营造基层文化氛围

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文化交流,更多的是基层项目部、基层工地的文化交流。注重建筑企业与项目的交流,才能使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内部,项目部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离开项目部这一因素,去建立企业文化。建筑企业大多是由多个项目组成的,由于项目数量较多、间隔距离较远、项目流动性较大等特点,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这就需要我们建筑企业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注重项目与集团的交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去引导和协调项目部文化,营造良好的基层企业文化氛围。

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合同管理

当前,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支柱,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不言而喻。建筑业的有序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合同、合同管理和索赔在我国工程管理界,特别是在建筑企业受到普遍重视,其原因是,我国建筑业正面临市场经济和与国际接轨的挑战。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经济。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要加强建筑市场法制建设,健全建筑市场法制体系,从而保证建筑市场依法有序地正常运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加强对工程合同的法律调整和管理,贯彻落实《合同法》及有关法规和推行建设工程类合同示范文本等。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属于买方市场,竞争激烈,工程合同价格中包含的利润逐步减少,合同风险加大,合同条件苛刻。企业必须通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来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而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才能避免亏损,取得工程盈利。

一、合同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

1.合同确定了工程实施和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

(1)工期。包括工程的总工期、工程开始、结束的具体日期以及工程中的一些主要活动的持续时间,它们是由合同协议书、总工期计划、双方一致同意的进度计划规定。

(2)工程质量 、规模和范围。详细而具体的质量、技术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建筑面积、项目要达到的生产能力、建筑材料、设计、施工等。它们由合同条件、图纸、规范、工程量清单等定义。

(3)价格。包括工程总价格、各分项工程的单价和总价等,它们由中标函、合同协议书等定义。

2.合同是双方责任、利益和权力的纽带

(1)承包方的期望是。尽可能多的取得工程利润,增加收益,降低成本。

(2)业主方的期望是。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完成尽可能多、质量尽可能高的工程。

由于双方的期望不一致,将导致工程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并造成工程实施和管理中双方行为的不一致、不协调和矛盾。合同双方常常都从各自利益出发考虑和分析问题,采用一些策略、手段和措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互为条件的,这一切又必然影响和损害对方利益,妨碍工程顺利实施。合同是调节这种关系的主要手段。双方都可以利用合同来保护自身的利益,限制和制约双方。所以合同应该体现双方经济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如果不能保持这种均势,则导致合同一方的失败,甚至整个工程的失败。

3.合同是工程过程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

工程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合同,都必须按合同办事,双方的行为主要靠合同来约束,所以,工程管理以合同为核心。在市 场 经 济中,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在合同所定义的经济活动中,合同限定和调节着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作为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工程纠纷问题首先都要按合同解决,合同具有法律上的最高优先地位。合同 一 经 签订,只要合同合法,则成为一个法律文件。双方按合同内容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享有相应的法律权利,都必须用合同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单方撕毁合同,则必须接受经济的、甚至法律的处罚。除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外,合同当事人不能摆脱这种法律约束力。

4.合同体系是决定项目管理机制的重要因素

业主通过合同分解和委托项目任务,实施对项目的控制。所以一个项目的合同体系反映了同时也决定了项目的管理机制。合同将工程所涉及到的生产、材料和设备供应、运输、各专业设计和施工的分工协作关系联系起来,协调并统一工程各参加者的行为。

5.合同是工程过程中双方解决争端的依据

由于合同双方利益的不一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争端是难免的,争端是经济利益冲突的表现,常常起因于双方对合同理解的不一致、合同实施环境的变化、一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合同等。

二、我国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现状

1.我国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合同实施的法律环境恶劣

人们不习惯用法律手段和合同措施解决问题。合同签订和实施问题很多,合同管理的成效不显著,水平也很难提高。

2.我国目前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合同双方地位不平等,合同约束力不强

由于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业主在合同中经常提出苛刻的合同条件,而承包商迫于生计,只能接受这样的合同条件。在工程中,承包商处于被动地位,常常为了搞好关系,而不能严格认真地执行合同,不敢向业主提出合理的索赔要求。在合同的签 订和执行过程中,双方的非理性行为恶化着工程承包市场环境。

3.我国目前工程管理整体水平低,合同管理效果不显著

无论业主、承包商、甚至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水平都很低,合同意识薄弱,缺乏合同管理人才,很难严格履行合同,通常合同双方都 有违约行为。因此在我国推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十分困难。

4.建筑市场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建筑业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挑战,更多的外国工程设计和承包商将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凭借强大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将对国内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国内竞争更加激烈,这也使我们必须加强合同管理,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由此可见,合同意识的淡薄、合同管理水平低仍是我国建设工程中的普遍现象。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工程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产生严重的损害。由此看来,就需要我国建筑企业强化合同管理,使得建筑市场法律化、规范化,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得我国建筑市场走向高效、科学、规范之路。

三、强化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对策

1.加强合同管理意识,普及合同管理知识,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合同意识,重视合同管理,要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合同的重要性,强调按合同要求施工,而不仅仅是按图施工。合同管理不仅是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合同涉及面广,整个管理层,特别是企业负责人,都应有合同管理的观念和意识,营造一个人人都重视合同管理的氛围,强化全员合同管理意识,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2.建立合同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网络

目前不少建筑企业合同管理比较随意,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也没有专人管理。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因此,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

3.培养高素质合同管理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模式

(1)要重视选人,要选调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合同管理队伍。

(2)要加强理论学习。经常组织在职培训,组织专题学习和讨论,学习《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千问题的解释》等。鼓励合同管理人员参加法律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考试及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3)要创造同业交流的渠道,引导同业交流。真知灼见往往在交流中产生,可以适当组织业余活动,建立有效交流渠道,以达到互相促进、互补不足的目的。

(4)要以机制激励人。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建立完善岗位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机制激励人。

(5)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造就人。实践培养是关键,应该把合同管理与项目管理结合起来,把合同管理人员放到施工项目部去从事合同管理的具体工作,在工作中实践合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完善能力结构。

4.建立、健全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在合同管理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的规章 制度和可操作的作业制度,用制度堵塞漏洞,规范管理。

四、结论

由于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我国的建筑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建筑企业要提高承包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必须提高合同管理与索赔水平。

目前主要应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二,深化建设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增强合同与索赔意识。

第四,要逐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合同管理和索赔专家。

第五,全面学习研究国际先进的合同管理与索赔的组织结构、方法、措施、手段和经验,重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立更为科学的,包括合同管理与索赔职能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

参考文献:

[1]王兆俊: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知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减军昌:季小弟等译.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应用指南(FJDIC第四版,1988年).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1.

[3]成 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 篇4

国际上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集中在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6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经过了近30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和创造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业管理办法,总结了许多成功经验。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施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筑行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广西建工集团晟力建筑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是广西屈指可数几家同时拥有建筑幕墙、建筑装饰施工、设计一级(甲级)资质的专业承包公司之一。施工总承包与专业承包公司在技术管理方面,即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谈谈该公司在技术管理方面的一些特点。

1 以ISO 9001:2000质量体系为纲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等理念已深深地扎根于企业,任何产品都要经受市场无情的考验。“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用合格的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有可能不断地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实践证明,只有那些真正重视质量的企业,才拥有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只有那些不断改善质量的企业,才能经受得住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专业承包公司规模虽比总承包公司小,但涉及技术管理的部门并不少。例如,广西建工集团晟力建筑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有总工办、设计室、经营部、铝窗、幕墙项目部、装饰装修项目部、项目管理部等多个部门。在公司内部如何通过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协调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呢?该公司的做法是贯彻ISO 9001:2000质量体系,利用其保证技术管理到位,确保工程质量。ISO 9001:2000质量体系强调要素管理,突出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质量保证体系作用。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有章可循地进行施工质量管理。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应用现代质量检验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等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以保证项目的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是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及其产品的质量,即通过施工使工程满足业主(顾客)需要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要求,包括在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示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综合。其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由施工形成的建筑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6个方面。我国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关于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与质量有关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因此,质量管理就是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和实现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广西建工集团晟力建筑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质量目标:①合同履约率达100%;②工程设计项目圆满完成率达100%;③单位工程竣工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④顾客满意度为80%,投诉为零;⑤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合格批率为90%。根据此目标,公司将其逐一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具体项目,技术部门有了明确的技术管理目标。然后,根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对各分解目标进行检查,督促技术人员的技术管理工作。因为,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所以,施工质量控制是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对施工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系统过程。由于施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而施工项目进展过程中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则是永恒的,因此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对项目目标进行动态控制。

经过几年的实践,该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明显加强,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幕墙、装修施工通病明显减少,数年未收到业主投诉,顾客满意度连年达到90%以上。

2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通过多年的发展,广西建工集团晟力建筑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制度。技术管理是指在正式施工作业活动前进行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熟悉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查,进行工程项目划分和编号,细化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人员、机具的配置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绘制各种施工详图(例如测量放线图、大样图及配筋、配板、配线图表等),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等。

技术管理制度是指导技术管理工作的准绳,是科学、有效地开展公司各项技术工作的重要保证。公司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图纸预审、会审制度;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制度;③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更确认管理制度;⑤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报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3 强化项目管理

项目是公司效益的来源,也是公司技术管理的重点。通过项目责任承包,分配向项目倾斜,将公司的优秀技术人才吸引到项目中来,增强项目的技术力量。项目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项目的组织管理。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派有不同的项目经理、技术主管和项目管理人员;②项目的质量管理;③项目的成本管理;④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由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因此按照项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没有明确目标的建设工程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4 着重推进技术创新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是所有优秀企业的文化核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所谓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价值。没有技术创新,企业所从事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就会缺乏发展动力。企业最终会失去竞争力,无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广西建工集团晟力建筑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一直注重技术创新工作,在技术创新方面下足工夫。譬如:①技术服务观念创新。设计部以往都是一味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铝门窗、幕墙,从不过问铝材的规格型号,时常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在,同是设计一项铝门窗、幕墙工程,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结合不同规格型号的铝材,设计部门设计出几套方案供客户选择,既为客户节省开支,又为企业赚到效益,达到客户、公司双赢的效果;②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公司在区内首先引进支点式幕墙制作与安装。支点式幕墙因明亮大方、气派而深受客户喜爱,成为近几年公司的拳头产品,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5 培养人才开创公司的未来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幕墙、装饰市场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作为一个专业承包公司,对员工的培养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落伍。建筑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近几年,广西建工集团晟力建筑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通过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建设部、国家幕墙协会、装饰协会、知名院校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及各类大型建材博览会、展览会等方式,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通过培训,员工不仅基本素质大为提高,而且还充分了解了国内外建筑幕墙、装饰施工、设计方面的前沿发展情况及先进理念。目前,公司的技术人员配置完全符合国家建筑幕墙、建筑装饰施工、设计一级(甲级)资质新标准要求,并且在广西建筑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例如,2008年广西建工集团晟力建筑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参建的钦州保税局综合楼工程荣获“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6 结语

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日常事务很多,也很繁琐。其中有2点至关重要:一是全员培训,做好人才储备。员工有才干、能办事,这样的企业才有前途。二是按章办事。企业不仅要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制度,而且贯彻制度要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技术管理工作才能科学、有序地进行,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文章介绍了建筑幕墙装饰专业承包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建筑幕墙,装饰专业,承包企业,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生产管理 篇5

第一节 计划管理

一、计划管理的内容、特点和工作体系

(一)计划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建筑企业的计划是知道企业全体成员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行动纲领,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管理是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工作,它根据对现状的认识,确定未来一端时间内应达到的目标,并组织事实。通过计划管理,对企业的施工和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平衡、协调、组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二)计划的必要性与特点

1. 计划的必要性

⑴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⑵独特建筑施工与生产、经营特点的要求;

⑶提高生产效率、合理使用资源的要求;

⑷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2. 计划的特点

⑴被动性;

⑵多变性;

⑶不均衡性;

⑷项目计划的长期性。

(三)计划管理工作体系

管理环节的划分:编制 执行

各环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编制:⑴计划指标的确定;

⑵计划的平衡;

⑶计划的时间安排。

执行:⑴计划的下达;

⑵计划的实施;

⑶执行过程中的调度。

检查、核算:

⑴日常的检查核算;

⑵定期的检查;

⑶完成后的检查核算。

分析评价:

⑴日常的分析评价;

⑵定期的分析评价;

⑶完成后的分析评价。

二、建筑企业的计划体系

(一)计划的分类

企业计划的分类:

按时间分:中长期计划(2~5年,5年以上);年度、季度计划;作业计划(月、旬、日计划)。

按计划对象分:企业各级计划;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群体、单位工程、分部工程)。

按计划内容分:经营计划(贡献性计划【如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等计划】、竞争性计划【如经营方向、市场开拓等计划】、利益性计划【如税后利润、职工福利等计划】、支持性计划【如技术、智力等开发计划】);

专业性管理计划(如日常生产、技术、材料、劳动、机械、成本、财务等计划)

(二)各种计划的内在联系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分析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管理

0 引言

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现场管理,它是建筑业行业管理的一个窗口,是建筑企业形象的体现,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最基层、最基本的管理。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建筑业企业,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施工质量的优劣、文明施工的好坏,与项目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建筑企业把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来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理顺企业与项目的利益关系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认真研究市场,把企业项目管理纳入战略发展规划的范畴,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好企业内所有的工程项目,实现全局和整体绩效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项目绩效的最优,从而提高企业综合 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2 优化项目部的组织机构

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前沿和先锋,施工企业的信誉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由项目部体现。完善项目部的组织机构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项目工程质量的高低,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益又体现了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因此,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完善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必须按照“精干管理层、优化劳务层、减少管理跨度、降低项目成本”的原则,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开;同时,项目部各职能部门既要健全也不能臃肿,更不能为减少开支而对技术人员进行压缩使一人多职,这样容易导致技术人员因工作忙乱而造成工作失误,致使工程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对施工项目管理的失败。因此,要坚持按项目目标设岗,由岗定编,按编制设置人员,使组织机构精干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部的整体管理效率提高,才能使项目部在代表施工企业履行合同时为企业增效创益。

3 优化项目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是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加强项目管理的重点之一是优化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首先,应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对其认真研究,精心编制生产要素计划,使其能够满足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需要,并能保证及时到位。其次,应按照管理水平与工程需要相适应、技术力量与工程需要相适应、机械设备与工程需要相适应、自有资金实力与工程需要相适应的标准进行。第三,要完善人才考核体系,建立企业人才库,制定骨干员工培养计划,建立人才选拔机制,组建一个精干、高效、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项目管理团队。团结、凝聚、精干、高效的企业项目管理团队是实施企业项目管理的原动力,是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最大化的核心和关键,为此,要加强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其重点是项目经理的培养,遵循“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的原则,既注重业务素质,又注重思想素质,保持适度竞争。第四,要实行材料采购、专业分包、劳务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诚实守信、实力强、价格低、服务好、易协调的供应商和分承包商,加强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应本着“诚信”、“多赢”的原则在设计、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专业分包商、专业劳务队伍中结成动态联盟,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间的联合,促使企业间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运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 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所谓成本控制体系,是指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人人参与其中的成本管理网络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担负着一定的成本管理内容。建筑企业要对项目部设定总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部要将部分成本控制目标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相应的部门甚至到班组。明确责任人和奖罚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度,按时间段或工程节点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这是成本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成本控制体系应根据工程的进展和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不断加大力度,为此,还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项目成本控制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要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材料、设备和管理费用的开支等更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材料占了工程成本的60%左右,必须要有严密的材料管理制度。材料管理要从采购抓起,大宗材料由公司材料部门统一供应为好,减少采购风险,也要做到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合同签订前,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避免个人说了算,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其他如收料、保管、发料等环节必须责任到人,做到账物相符,台账清楚,特别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在采购材料上一定要有效益意识,不可盲目。要根据季节、任务特点采购所需材料。不可沉淀太多,以免造成积压。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机械,外租设备要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分别采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要制定设备维修和油料消耗定额,并按月或根据部位及完成工作量进行考核。建立各项保养的完好,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努力降低机械使用成本。非生产性费用的开支可伸缩性很大,必须从严从紧控制。可以根据工程量的大小,确定合理比例,总量控制,分项考核。项目管理班子的搭建应是精干高效,避免人浮于事,以减少工资总额的开支。办公费用、交通工具、差旅费等开支,必须厉行节约,可采取包干的形式,节资超前,业务费用开支遵循必要和从严原则,建立严格的审批、报销制度,规定权限不得突破。财务要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并实施监督。

5 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是激励员工,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确保企业活力的根本保证。要突出公正、公平、合理,收益与奉献挂钩,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和贡献大小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拉开差距,兼顾公平。分析、定位每个岗位的价值奉献。当前要特别注意挖掘技术岗位、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岗位的工作价值,给予其合理的薪酬定位。运用激励机制实施考核奖罚。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人、激励人和管理人,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按规章制度办事,使员工各负其责,以此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6 强化风险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面临的风险,归结起来四大类:市场风险、产品风险、人才风险、财务风险。①市场风险:竞争激烈,报价失策合同条款的损失,市场占有率的丢失等。②产品风险:不能按期交工,质量存在问题,发生安全事故等。③人才风险: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骨干员工的流失,人才结构不合理等。④财务风险:现金流断裂,财务杠杆选择不当,偿债风险,工程款追讨等。加强风险控制的前提是要把握市场脉络,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与预警、防范机制,增强风险识别能力、预控能力和处置能力。

7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建筑装饰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视野 篇7

对建筑装饰企业来说,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 健全和完善其财务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有益于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效的财政管理体制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所以建筑装饰企业要想获得大的发展, 应在注重提高其装饰业务质量水平的同时, 还要注重其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 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提高企业的效益, 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 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可以使企业有效应对装饰成本价格的上涨。近些年, 受国内各种消费指数的影响, 目前用于装饰的各种资源类原材料涨价迅猛, 导致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投入加大, 所以需要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其成本投入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应对其装饰成本价格的上涨。

(3) 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房地产事业的繁荣在促进建筑装饰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进一步加剧了建筑装饰行业的竞争, 在竞争中求生存, 已成为当今所有建筑装饰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可有效降低其在竞争中成本的投入, 进而大大提升企业竞争力。

(4) 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为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从而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2 当前建筑装饰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装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需要有一套合理科学的制度作为支撑, 但是当前的建筑装饰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还不是太成熟, 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剖析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 对进一步完善建筑装饰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不少建筑装饰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并且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严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再加上企业的管理思想落后, 使其企业的管理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经营上, 而忽略其财务的科学管理, 大部分建筑装饰企业在其财务管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资金管理不严格、账务工作管理不善、资金周转速度慢等问题, 研究发现, 企业采用的管理方法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导致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

(2) 财务管理控制能力差。当前我国的建筑装饰企业多采用项目经理财务管理制度, 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下, 建筑装饰公司的财务管理相关方案的决策仅由项目经理负责。很显然, 这种体制决定了建筑装饰企业不可能对其施工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财务监管, 因为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对资金投入的控制, 往往忽略对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存货以及固定资产等资产的管理控制, 从而导致企业资产的严重浪费。显然建筑装饰企业的财务管理因其不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其控制能力薄弱, 进而严重制约企业的全面发展。

(3) 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现阶段, 我国的建筑装饰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多为金字塔式的财务管理机构体系, 即财务管理机构多设置在中间层, 不能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沟通, 进而严重阻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4) 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建筑装饰企业在资金管理上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首先, 合同的签订问题所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其次, 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意识不够强以至于对资金的管理问题不够重视;再次, 企业施工的工程款不能按时到账, 严重制约了企业资金的流通速度;最后, 企业的资金管理过于分散, 管理效率低下, 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投入。这些因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出现的问题, 致使企业的资金管理现状比较混乱, 非常不利于建筑装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3 改善筑装饰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有效措施

结合目前国内建筑装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 以及笔者自身多年的财务管理经验, 本文认为有效地实现国内建筑装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一批专业化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因而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要求,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实施, 对建筑装饰企业来说, 其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应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 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的职业技能;其次, 要具有建筑装饰行业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及强烈的企业资金管理意识;最后, 在财务管理上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建筑装饰行业的财务管理者只有具备上述素质, 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对企业资金管理的职能作用, 进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 加强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首先, 作为建筑装饰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切实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 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并依靠那些专业化的高素质财务管理者来建立一套全面的财务监控体系;其次, 企业管理者还应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通过观念的更新来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增强建筑装饰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力, 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 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在传统管理知识的基础上, 吸收新的管理知识并能将其及时地融入财务管理的工作中。要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指标来看待。

(3) 健全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筑装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 对于已经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切实保证其能得到彻底的执行;其次, 要科学地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定要做到奖惩分明。再次, 明确建筑装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责任, 财务管理目标的明确是做好企业财务工作的基础, 也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前提条件。

(4) 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和审计制度。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重要一环, 规范化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对完善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以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可有效保障企业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实施, 进而保证企业实现有序的经营生产。需要明确的一点是, 企业内部审计结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因此在实施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 要切实保证企业内各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与审计制度的规范来进一步提高建筑装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4 结论

建筑装饰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其成果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所以建筑装饰企业一定要格外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 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经华.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路径思考——基于新经济环境视角[J].财政监督, 2008 (8) .

[2]肖芳林, 仇俊林.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9 (4) .

[3]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建筑装饰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轻工标准与质量, 2002 (2) .

[4]王佳飞.建筑装饰工程实行成本管理之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2) .

浅析建筑企业技术管理的要点 篇8

建筑业的技术管理相对其他行业技术管理有其特殊性,那就是负有既要对施工还要对设计这两方面的技术管理责任,又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较长,故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尤为重要。因此,技术管理的控制点和有效性是衡量企业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准,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

1 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动向,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社会的方方面面正悄然地发生变化;信息爆炸与信息高速公路令世界变小。搜集、整理、比较、筛选有关建筑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和动态,使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变为可能。每年的各类展览会和博览会,能很直观的了解和搜集到最新的业内信息,各种专业报刊和网上信息,成为了解最新业内动态的便捷途径。

2 建立技术储备档案

对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按土建、电气、安装、空调、智能化等大类分别存档;再在大类中进行细分,如土建中的防火、防水、防腐材料,各部内外墙的涂饰材料,各种木材、钢材的涂饰材料等分门别类地造册存档。便于日后检索和查找,并不断地对档案进行更新换代,使之完善。

3 推广与应用新技术及其成果

率先开发应用网络管理系统和CAD辅助设计,使工程管理人员受益匪浅;而进一步加强网络化管理的深度,提高微机的自动化水平,又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行业进步要从推广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入手,对已掌握的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等方面的产品和技术,要优先利用。前期谈判时,就向业主介绍和推荐,设计时积极采用。在这里还应看到,推广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在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环保、节能材料的大环境下,环保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纵观时代的进步,优胜劣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方面谁走在前面,谁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赢得市场。

4 推广技术的更新改造

现代建筑技术管理较之传统技术管理,已不可同日而语,不同的材料、工艺、设备,必然导致技术的变革和更新改造。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出现会对建筑企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如果一种新型产品出现在施工应用中,那么与之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也会发生变化。微机内存配置的提高,新的管理和设计软件的开发应用,无疑会使管理与设计上一个新台阶,会使工作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加工设备的更新改造,使半成品和加工件的质量和材料利用率得到提高。抱残守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应该相信技术管理的更新与改造的周期会越来越短,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5 培训相关人员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经过试验或比较得出有关数据和操作经验,然后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将使用的工具、施工工艺、技术要点、检验与验收标准列入其中,下发到相关的部门和操作人员;使管理、操作和检验人员很快熟悉自己的工作要点。在实际操作中,由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以点带面的逐步展开,这种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快捷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6 制订科技人员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对技术质量管理的制定修订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下,有计划、有侧重地逐步招聘,培养与合理使用人才,并不断地更新知识;实施进程不会是一年两年,是要不断调整、平衡、优化,使企业的人才资源配置合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企业的技术质量管理,是企业逐年发展过程中所积累、总结、完善而形成的制度或措施,它通过内部和外部条件的转化和提高而逐渐完善。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是要经过长期的修正、补充和检验的。因此,技术质量的控制是否有效,成为是否修订现阶段措施的基本条件;基于此点来衡量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将会得出正确的判断,无效或失效就要修订或改进;相反,则要巩固与加强管理力度,使企业发展。

7 参加或主持企业重大技术会议,解决技术疑难问题

解决技术疑难问题,是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这类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而造成无谓的浪费或经济损失。针对不同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对较大的技术措施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形成合理可行的方案;对质量通病的预防,如装饰大面积的抹灰,针对容易出现的地面空鼓、不平或吊顶不平与开裂,分析缺陷成因,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与技术要点,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和检查,使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对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经过分析找出原因,然后进行小范围试验,问题解决后,写成技术交底或企业内部施工工艺进行推广。

8 参与合同评审,对合同中涉及的技术能力把关

对重要工程的设计评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图纸设计是否满足建设方的各方面要求,是否符合国家规范;2)图纸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又有先进性,总体风格及效果;3)图纸设计的规范性,完整性和保证程度;4)图纸设计材料的购置能力,施工的可行性。

能够满足以上要求,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对设计的质量进行抽查与评定,审批设计更改。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图纸设计抽查,对已竣工的图纸设计分为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并将量化的统计结果发放至每一位设计人员。审批由于业主、现场或设计需要的设计变更,汇总不同的变更原因,找出设计失误,同样是提高设计质量的又一手段。

9 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

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其科学合理和严密可行的要求很高,不同的环境、条件、技术含量和工期要求,以及不同的地区、季节等因素,都是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的依据。稍有疏漏将会出现失误,从而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已成为企业招投标与施工准备的重要运作环节。因此,其编制的科学合理和严密可行,是能够指导施工得到审批的必备条件。

1 0 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

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下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因此,对于施工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就十分必要了,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怎样,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何,质量评定记录,质量保证资料等是否齐备,通过经常性的检查而得到监督和修订,从而保证施工顺利展开,质量得到保证。

各人自检、班组互检,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的检验模式与班组长、质检员、项目经理和公司评管员的检验模式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订措施解决问题;公司评管人员进行全过程跟踪,直到不合格得到纠正。通过有效的检查和奖罚,使操作人员真正懂得了“不是干了活就有工资,而是干好了有工资,干坏了不但挣不到钱还要赔偿物料损失”。使管理人员懂得了不但工程要按期交付,质量要好,而且技术资料还要完备,否则要受到处罚;这种机制从另一方面扭转了传统的意识和价值观,使检查达到了目的。

1 1 审查交付工程的竣工资料

审查交付工程的竣工资料是对工程可追溯性的保证,一旦出现问题,可根据资料进行追查分析,找出原因,明确责任方或责任人,使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另一方面也是工程决算的实际依据,是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1 2 竣工图审查

技术管理措施资料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洽商记录,设计变更通知,施工日志,单项、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记录,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验收记录,消防验收记录等)。质量保证资料审查(各种产品的合格证或试验检测报告等)。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将完备的工程竣工资料存档保管。

组织编写及审批企业的有关技术标准。

界定有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定额的使用,作为外部受控文件;

编制企业标准、规范(各工序、工艺、材料的作业指导书),编制企业的标准图集。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设计 篇9

建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设计, 不仅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本身、相关配套制度设计, 还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体系的健全、相关实施工具的选择等内容。首先, 必须通过对该公司的背景资料的了解、实地调研分析, 搞好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次,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框架;最后, 设计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总架构, 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设计、主要表格设计、成本管理办法设计和资金管理办法设计等主要内容。其中,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设计是关键和重心。预算目的、范围、模式等是基本规定, 表格设计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配套措施, 后续管理是指运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操作平台, 指全面预算管理的技术支持。建筑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整体逻辑关系, 如图1所示。

二、我国建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设计

其一,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设计。建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包括基本规定、预算组织体系、预算体系、预算循环等内容。基本规定主要界定设计该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模式和预算期及编制期等内容;预算组织体系主要界定如何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机构, 以便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体系主要指预算分类, 如何编制预算业务流程问题;预算循环主要包括编制与审批、执行与控制、反馈与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内容。

其二, 全面预算体系的设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主要指经营、财务、投资、战略等全方位的计划。一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括生产经营预算、销售广告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 现金预算, 目标利润预算, 战略预算等内容。根据我国建筑企业的业务内容和建筑行业特征, 笔者设计了我国建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如图2) , 并阐述了分类预算之间的关系。 (1)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按照公司预算涉及的业务活动领域分类, 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三大类, 具体划分见图2。业务预算,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预算、完成工作量预算、人工费预算、材料费预算、机械费预算、其他直接费用预算、间接费用预算、分包单位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主要涉及收入、成本、费用及业务量方面的预算。财务预算, 是关于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 包括现金预算、预算会计报表 (总预算) 等, 与制造业一致。资本支出预算,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资本投资预算等。 (2) 界定分类预算之间的关系。首先, 根据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 在建、拟建、拟签工程分析, 企业施工能力, 国家宏观政策及外部市场的预测分析, 编制长期战略规划。并以此为依据, 进而确定本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预算和本年度的资本支出预算。其次, 根据主营业务收入预算, 确定其他各项业务预算, 并汇总出现金预算。主营业务收入预算是整个全面预算编制的起点,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司各项目的完成工作量预算、确定各下属单位的完成业务量预算、确定企业总部机关的管理费用预算及其他相关费用预算。再根据各项目部完成工作量预算来确定人工费预算、材料费用预算、机械费预算、其他直接费用预算、间接费用预算、分包单位成本预算等, 从而汇总出整个工程成本预算。在日常业务预算 (短期) 和资本支出预算 (长期) 的基础上, 汇总出现金预算。最后, 编制总预算。在主营业务收入预算、工程成本预算、其他成本预算等的基础上, 编制总预算, 即预计利润表及股东权益变动表、预计资产负债表。

其三, 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流程的设计。企业应坚持“上下结合、分级管理”的原则来编制全面预算, 笔者设计了预算编制流程, 见图3。

参考文献

[1]侯龙文、侯岩、何瑛:《现代全面预算管理》,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2]王璞:《财务管理咨询实务》, 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李定安、孟祥霞:《成本会计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国家经贸委:《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版。

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建筑企业,成本,利润

建筑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纷繁复杂,生产周期长,产品不可逆性,收款期限不确定性,在承接工程项目时,都需要垫付大量的工程款,工程项目按照施工环节来分解实施,不同环节材料物资需求剂量不同。这就加大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复杂性;同时,建筑企业所涉及的会计核算也比其他的企业复杂得多;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承包机制不够完善,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存在不足,低水平的财务管理水平制约着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虽然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内容相对单一,单位项目负责人往往侧重于成本、费用和质量等考核,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相关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职能均不能充分体现。不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经济迅速发展。

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结合当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及其特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指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下,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规划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进行计划、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的管理活动。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1 涉及面广

企业所有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相关。财务管理遍布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都在如何合理使用资金、节约成本支出、提高资金周转率上,接受财务管理的指导、监督和约束。

1.2 渗透性强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是由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遍布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

1.3 关联度高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要生存,必须能够收大于支、按期还债。收入增加必将会带来成本、费用的增加,这些表现为资金收支,从而在财务上进行体现,相关的财务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财务管理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2 目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当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意识和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有待加强。没有对财务管理足够重视,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管理上,没有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单位会计人员水平素质有待于提高,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监管及内控不够全面有力;企业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存货占用大量资金,应收账款资金周转缓慢,导致资金不足或资金闲置。降低了建筑企业运营水平,无法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工程结算工作的滞后,确认收入的依据不充分,都将导致应收账款不实,长期未清理的应收账款和大量的预付分包工程款长期挂账,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性。

2.2 缺乏合理的预算成本控制

很多建筑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并不够合理,编制预算后,仅作为生产计划的参照,同时对期间费用的控制较为敏感,但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控制不严,无法实现预算的真正作用。因此,建筑企业的结算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受到质疑,有时出现利润不增反降甚至是亏损的反常现象。有些建筑企业仅重视投资项目的资金支出,却没有关注资金占用,未能从实际上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客观上导致了资金使用率的降低和资源的浪费。

2.3 财务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往往只按企业领导要求办事;有些企业原始凭证控制不严,一些发票、收据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但可以报销入账;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收入和结算成本上,不按照会计准则,而是随意地进行确认。这些都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地按照财会法规、财经制度规定,独立进行财务核算,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财务仅仅体现了记账职能,没有体现其监督职能。

3 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建筑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预算作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1)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指标的合理运用,学会用指标和图表来分析财务状况。把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发挥到最大,使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建筑业务和财务管理相辅相成。

2)以资金管理功能为核心,全面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资金预算管理是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为在事前进行安排和计划,保证资金有序流动,使得企业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最终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建筑企业风险与一般企业不同,这种特殊性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前应明确长期发展目标,确保企业能够应付日常资金需求和满足长远资金计划,据此编制预算,从而使资金预算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刚性过大可能会给预算管理带来风险,为了使企业的预算能够经得住市场的考验,制定预算指标时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弹性。通过预算管理,发挥各级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能作用,对预算期内的全部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盈利和财务状况,逐级填制全部预算,分级实施控制并考核,使财务管理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证。

3)以成本控制功能为重点,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推行目标管理制度,是建立成本控制组织体系,专人负责,分层分项进行控制,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项目管理成本的分类为依据进行财务管理。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包括人工费管理及结算制度,限额领料制度,物质盘点和实物计量制度,机械管理及租赁结算办法,费用开支办法、成本考核与奖罚制度,工程验工报量制度等。a.人工费的控制:主要通过总量控制、单价控制、定额控制和工资控制。b.材料费的控制:实行“量价分离”原则,即采购环节应严格实行招投标制,使用环节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应实行计划管理,按指标进行控制,材料应有收、发、领、退等账本记录。c.机械费的控制:加强机械设备使用台班计划管理,减少闲置。项目成本核算制应坚持实际形象进度,实际产值,实际成本“同步”的原则。即划清内部承包合同范围以内的成本与承包合同以外的成本界限,划清已完工程成本与未完施工成本的界限,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

4)强化财务人员从业队伍的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定期学习,不但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熟悉建筑企业业务从而有助于控制管理,提供建议。通过定期考核,企业可对出色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这样的选拔得到的社会价值感将对财务人员产生激励作用,从而会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要求按照财务法规制度设置原始账簿,坚持从业原则,依法履行岗位责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财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应树立现代理财观念、风险观念、负债经营观念、盈利观念、效率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注重无形资产观念和法制观念,使其解决问题时能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信息反馈作用,解决咨询作用,管理中心作用。

4 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加大,市场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企业项目利润空间相对减少。财务管理工作是处理企业资金运作的专业工作,是建筑企业在激励竞争中提升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传统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现代财务管理在建筑业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建筑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闻佳凤,李天.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100-101.

[2]李秀华,孙秋梅,张铁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33(3):65-67.

[3]陈文俊.企业财务的风险雷达预警管理[J].求索,2005(3):21-23.

上一篇:环境艺术空间规划设计下一篇:α2巨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