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人员

2024-07-15

警务人员(精选九篇)

警务人员 篇1

从1998年MIT提出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已经迈过了17年的光景, 社会公共安全是我国最早开展物联网试点示范应用的领域之一, 经过几年的摸索, 不论是在应用理论、体系构架、标准规范以及示范成果方面, 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 公安机关开展的物联网应用是在与“物物相连”概念最为接近的公安应用上寻找突破口, 如智能交通管理、警用武器装备管理、车牌识别和车辆电子标识等。但笔者认为, 这些方面的应用从本质上看, 在技术架构和功能上, 还只是传统行业信息化升级的概念包装而已, 并没有将物物相连、互联共享、智能应用完全融入系统建设, 实现最大化的警力解放。

针对人的管理是警务工作最为核心的应用, 利用技术手段对关注人员的社会活动进行动态感知和行为刻画, 将突破现有重点人员管控模式, 大大提升警务工作水平和效能, 将物联网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提升到新高度。基于大数据的网上活动人员特征刻画在互联网企业和商业活动中已经应用得非常成熟, 但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却还没有利用物联网在这方面取得有相关应用成效的成功案例。

本文不对基于人员个体的相关感知技术和识别技术进行讨论, 而是主要研究在相关感知技术成熟的条件下, 如何搭建最佳的物联网体系构架, 实现对社会人员的动态感知和监测, 为防范重点关注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预测和预警。

2 关注人员动态感知的可行性分析

针对关注人员的查控, 公安机关已经有了很多手段 (不包括技术侦查手段) , 如身份登记、核查录入、盘查、走访等传统方式, 但传统方式对于人的感知主要还是以简单的比对为主, 将被查人员与黑名单库进行比对, 出现吻合即报警的模式。这种模式提取的人的身份特征是以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为主, 没有其他的方式对人员进行确认, 因此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比较局限 (宾馆、洗浴、网吧等需要实名登记的场所) , 应用方式相对被动, 主动性不强, 类似“守株待兔”。

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增强, 犯罪模式的不断变化, 作案流动性增大, 高科技应用能力的提升, 采用传统方式的人员管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有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在大数据条件下, 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 人员管控模式将以大数据为支撑, 实现简单的人员数据比对碰撞模式向智能人员个体跟踪、智能模式识别的跨越, 真正做到“防范在先、预警在前”, 达到对关注对象的预知预判, 实现“预测警务” (Predictive policing) 的要求。

随着各类科技的飞速发展, 利用多传感手段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跟踪与分析已经变成可能。

(1) 前沿的个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断发展, 如远距离、高通量虹膜识别技术, 声纹特征个体识别技术, 动态人脸识别技术, 步态特征识别等, 正在逐步突破技术瓶颈, 走向成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对人员携带移动设备的监控和跟踪成为可能。另外, 各种基于个体识别的技术还在不断被发明, 如掌纹、静脉、步态等方式, 让更加精确掌控人员个体提供了条件。

(2) 从目前针对人员个体的识别设备来看, 视频、生物特征识别、射频读取、电子设备定位等前端设备, 有别于一般的物联网传感器单片机 (So C) , 处理存储能力和能耗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这些设备都具有稳定的电源支持和强大的处理和存储能力, 为数据的共享和交互奠定了基础。

(3) 从分布上讲, 基于人员感知的设备需要大范围部署, 且实时性、准确性要求很高, 而随着人们对社会安全感的不断提升, 人力成本的提高, 技防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政府、社会、企业、个人投入近年力度都很大, 这为在社会面实现对关注人员的动态信息采集提供了最为有利的基础条件。

虽然前端感知手段的发展日新月异, 但要实现有效的人员管控应用模式, 需要在手段的整合和后台数据的融合上下大功夫, 否则又将再次成为传统手段的延伸和扩大, 这就需要对物联网的架构进行根本的再造, 且这类应用的特点为架构的再造也提供了条件, 具备可行性。

3 适用于关注人员感知的物联网架构需求

3.1 现有体系架构的分析

现阶段, 我们通常将公安物联网技术架构说成“四层两支撑”, 四层即“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 两支撑即“安全、标准”, 如图1所示。从这种架构能够很好满足现有以传统信息化为特征的应用系统, 但随着更加广泛的物物相连, 此架构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传感器和控制器受控于后端平台, 自主能力不强, 后端平台成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和单点故障, 可靠性受影响;二是大量信息回传造成, 网络和平台的处理压力;三是信息传输和集中存储造成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四是大数据时代要求信息实时性强, 集中分发式的架构造成了中间环节过多, 过多中间环节延误了信息价值的产生, 一种更加直接的架构需要建立, 满足相关需求。

作个更加形象的比喻, 现有架构打通了毛细血管与心脏的主动脉, 但在毛细血管内部的微循环还没有建立起来, 局部自主性不强, 任何前端末梢的血液活动都需要回到心脏来完成, 降低了效率。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发现, 所有不同类型的信息处理和共享都需要回到后端系统来开展, 传感器与传感器之间的联系实质上是通过应用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后台数据共享来完成的, 而现阶段系统间信息共享要突破行政、网络、数据等多个层面的限制才能实现, 发挥大数据的效能变得异常困难。

3.2 新架构的需求

警务物联网架构需要满足如下特点, 才能最大限度的应用现有社会传感器资源:

(1) 任何传感器之间可互联:不同的前端感知设备要能够以通用的、开放的接口协议对上层应用提供服务, 如图2所示。如果不同厂家的产品只能够利用自家私有的、专用的协议对外提供服务, 那么要将这类产品融入到警务物联网的整体应用中是不太可能的。没有开放和共享, 要实现社会前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是不能够实现的。不论是谁建设的、谁家的产品, 必须要在统一的共享环境下应用, 才能够发挥整体合力。可喜的是, 在智能家居领域, 我们已经看到了如All Seen2等联盟, 开启了前端设备的共享共用探索之路, 这也是未来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感知设备建设的必经之路。

(2) 物与物相联形成开放的基础物联网络:具有开放的基础物联网络。基础物联网络是各个前端设备提供不同服务的基础, 目前基于IP协议的各类前端设备将成为传感器的主力军, 互联网正成为承载这些服务的最佳平台, 如何将不同网络的设备、不同用途的应用有效融合在一起, 将是综合应用社会传感资源的重要基础。

(3) 上层应用独立于基础物联网络和设备。上层应用不能受限于每一种或几种传感器, 应该具备随着需求的变化, 方便接入不同信息采集前端的能力;每种前端设备也要具备向不同应用提供不同服务的能力。只有实现了“设备无关性、网络无关性、应用无关性”后, 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时代才会到来。

原有的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变得扁平化、去中心化, 应用与设备站在新体系架构中处在“平等”地位, 通过物联总线相连, 通过物联网络支撑, 所有应用、设备、管理服务都挂接在物联总线上, 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共享。“应用即服务” (Aaa S) 、“设备即服务” (Daa S) 、“连接即服务 (Caa S) ”成为可能, 这种应用与设备松耦合架构, 为公安机关整合社会资源和各类传感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4 基于总线的物联网架构

4.1 构架特征

为实现基于关注人员的动态精确管控, 基于社会人员感知的物联网架构将具备更高的安全性、更大的包容性、更强的灵活性、更多的开放性。技术架构设计上, 需要考虑到如下的因素:

(1) 接入协议的标准化。借鉴ESB (企业服务总线) 实现不同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互联共享的方式, 最大的特点是不同应用能够以标准化的接口提供服务, 并可基于标准化传输方式 (Message) 、采用标准化协议进行调用。随着芯片处理能力的不断攀升, 在前端传感设备上提供标准化的物联服务将不存在问题, 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已建设备也可以通过协议转化网关实现。在协议方面, HTTP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联网协议, 对于设备而言, 简单的GET和POST就可以实现请求服务的目的, 只是在定义协议标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前端感知设备的内部存储容量和耗能问题, 需要对协议进行优化设计。

(2) 强大的扩展能力。扩展性有两个层面, 一是各类传感器接入物联总线更加开放和灵活, 不论是社区里的门卡控制设备还是地铁里的闸机读卡设备, 只要能够按照相关协议要求, 就能灵活挂接到警务物联网总线上, 进入物联体系, 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了, 这种强大的扩展能力为社会传感器资源的利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另外一端, 作为挂接在物联总线的应用而言, 服务器端需要在处理能力和存储方面具备强大的扩展能力, 同时, 软件在处理分配优化方面也需要具备灵活扩展的能力。因为前端的灵活接入必然给后端应用的硬件和软件带来压力, 具备弹性扩展能力的后台软硬件支撑环境对于业务的流畅开展和建设成本的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3) 更高等级的安全性。高开放性和高共享性必然带来安全性的降低, 但基于关注人员感知的警务物联网应用需要更好的安全性。物联网的安全隐患来自于两类, 一类是互联网固有的安全风险, 比如一些设备提供服务时没有用的端口没有关闭,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类端口进行拒绝服务攻击 (Do S) , 导致传感器停止工作。另一类是物联网传感器的自有风险, 如传感器设备的接入认证与访问控制, 对于计算机终端可以利用数字证书进行认证和控制, 但传感器设备由于其处理和存储能力的限制, 不具备这些措施, 就可能面临非法设备的接入和数据的篡改风险;一些敏感数据的传输上, 前端设备不具备非对称加密的能力, 可能导致数据被抓取泄密;一些黑客具备反向工程的能力, 导致RFID芯片被破解。所有这些风险都应该在架构设计的初期进行充分的考虑。

(4) 设备管理与服务发现。设备与应用的灵活接入导致了管理上的困难, 而且由于不论接入的是设备还是应用, 都是以服务的形式存在, 建立一套有效的服务发现和注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设备管理上应具备识别、遥弊非法接入设备的能力, 自动在线更新设备软件的能力 (OTA) , 远程控制能力, 定位故障设备的能力;服务发现方面, 需要建立类似Web Service管理中的“通用描述、发现与集成服务” (UDDI) 的功能, 每个服务具备一个惟一标识, 在服务管理中心进行注册, 以使各类物联应用和设备能够发现新的服务, 同时也有利于这些服务的管理和综合应用。

4.2 构架模型

我们将适用于社会关注人员感知的物联网系统定义为分布式总线型物联网架构 (Distributed IoT Busbaed Architecture, DIBA) , 如图3、图4所示。该架构分为“三层两纵”, 三层即设备接入层 (Device Access) 、总线服务层 (Service Bus) 、业务应用层 (Applications) , 两纵即信息安全管理 (Security) 和服务发现管理 (Services management) , 该结构将原有的四层机构进行了扁平化设计, 各类应用和前端传感器都在安全认证的条件下同等挂接到总线服务层上, 实现数据交互和服务共享, 以最为简洁的模式将不同厂商、不同业主、不同公安应用进行连接, 满足对社会人的动态感知和管控的需要。

(1) 设备接入层:该层负责外界特定信息的感知采集和数据通信接入。为此, 这里的设备是指具备通信能力, 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接入物联总线 (Service Bus) 的设备。这一层应该包含两个主要功能, 一个是设备感知、一个是接入通信。该构架中, 这个设备可以是身份证读取设备、生物个体特征提取设备、人脸抓取监控头、声纹采集设备, 每个设备必须要具备一个惟一标识 (UUID) , 这个标识可以是Mac地址或其他设备固有的信息, 最好是被存储在不可修改的存储介质中, 这个标识既可以用于设备认证和安全接入, 也可以用来作为登记服务的标识。同时, 该设备要支持通用协议的通信连接的功能, 目前, 物联网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类协议分别是HTTP/HTTPS, MQTT, Co A P (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 。在我们的参考架构模型中, 推荐使用MQTT协议作为人员动态感知的通信协议, HTTP协议作为备选, 因为这两个协议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使用简单, 且这两个协议在跨防火墙或NAT时更容易 (这点很重要, 因为业务应用从安全性考虑都要加装防火墙或进行地址转换) 。由于需要支持MQTT协议, 我们在物联总线中需要加入MQTT代理和设备库来支持该协议。当然, 采用推荐MQTT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物联网设备不仅需要上传信息, 同时应用中的控制信息也需要反向接入设备, 因此, 采用代理模式的MQTT双向信息的读取能力也是该框架看中的重要方面。

(2) 总线服务层:这层是该构架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该层直接决定了实现各类不同设备间、设备与应用间, 甚至应用与应用间的互联互通。这一层不仅要实现MQTT或HTTP服务的请求代理功能, 还可以实现不同设备间协议转换的功能, 如将基于HTTP的API接口转化为MQTT的消息进行传输, 因此, 这一层需要适配现有不同设备的通信协议, 并且需要将设备的标识 (UUID) 与使用该设备的业务应用进行服务匹配。另外, 这一层还要承担一项重要的安全职责, 就是实现设备和应用的安全认证及接入控制, 当该层收到设备或应用接入请求时, 该层将请求信息上传信息安全管理层, 根据设备标识和接入管理策略反馈接入信息, 最终由该层执行允许或拒绝资源的接入。对于该层而言, 不论设备还是应用, 它们都被识别为一种服务, 只要按照相关规则接入的对象, 就能够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服务, 即“接入即服务”。

(3) 业务应用层:用户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 从物联总线上获取不同设备的服务接口, 利用接入的数据搭建自己的数据处理应用系统。公安机关不同警种有着不同的对设备的应用需求, 不同地区的公安机关对于设备数据的使用也是不同的, 因此, 在该架构中, 没有直接定义应用系统的具体功能和承载能力, 只是把应用系统当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服务挂接在物联总线上, 每个应用系统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去建设处理逻辑和存储方式, 至于应用系统的具体架构是采用云架构、大数据Hadoop架构或其他技术, 该框架构不做具体要求和限制, 警务应用系统能够按照服务总线的模式, 便捷、安全的获取各类设备的接入信息, 也可以控制这些设备的动作。

(4) 信息安全管理:该架构中, 信息安全包含了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网络、数据和应用安全上, 与一般的IP网络防护手段类似, 这里不再赘述, 鉴于是物联网架构, 重点说明设备安全方面。设备的安全管理上, 该层能够通过不同设备代理的与不同协议的设备进行通信, 设备一般分为受控设备、半受控设备和不受控设备。对于受控设备而言, 设备管理服务器具备远程控制其软件和应用的能力, 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打开和关闭该设备或部分功能, 具备在线升级设备软件和系统的能力, 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这需要设备厂家完全支持该架构和协议;对于半受控设备, 设备管理服务器能够控制部分功能, 这是由设备厂商的开放性决定的;对于不受控设备, 一般是处理能力较弱的小传感器, 这类设备的接入一般通过网关代理的方式, 但这类设备的基本状态也是可以监控的, 通过控制网关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管理这些设备。同时, 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就是设备的访问控制, 该层将提供数字证书分发、接入认证、设备目录、权限访问控制策略等服务, 确保设备的合法合规接入。当然, 除了设备访问控制外, 接入的业务应用访问控制也需要该层完成, 因此该层横跨了三层。

(5) 服务发现管理:当设备或应用安全接入物联总线后, 信息安全服务将登录的相关信息传到服务发现管理层, 该层将对接入设备和应用发起服务注册和发现请求, 在应用层面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应用、应用与应用的匹配, 同时, 根据注册信息, 该层能够根据匹配列表协调多个设备与单个应用或一个设备向多个应用服务的问题。

5 应用参考场景

采用DIBA警务物联网模型后, 未来社会公共安全领域针对关注人员的智能应用将有效整合社会各类感知资源, 形成现有公安机关对人员管控的有益补充, 更加全面、及时的发现和预测潜在的风险, 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进出某城市的人员管控为例, 将现有公安信息网进行拓展和延伸, 在物理上实现对社会传感资源的联通, 物联总线构建在现有公安信息网上。人员的进入管控是反恐防控的第一道关卡, 需要解决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从哪里进出了该城市的问题。在进出道路卡口、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 开展人员的全面核录, 各类人员卡口、移动核查录入设备、人脸识别系统、电子侦控等手段能够全面、动态、实时捕捉进入人员各类信息, 这些设备按照DI BA模型挂接在物联总线上, 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 通过这些公安机关自建系统的服务, 公安机关各部门能够获取进出人员的个人信息、个人生物特征、进入的时间和地点、相关视频监控录像调用接口等。

公安机关信息中心将情报分析应用系统接入物联总线, 获取关于进出人员的异构海量数据, 与已有的宾馆住宿、银行办理业务、乘车、网吧上网等社会活动方面的信息融合后, 以“人员多元个体信息特征库”为基础, 即可实现智能盯控、轨迹识别和行为模式判别, 实现对人员的精确掌控。

刑侦部门通过物联总线将现有的违法犯罪分析系统使用物联网感知服务后, 即可将相关案件的嫌疑人信息与进出人员信息进行比对碰撞, 获取新的线索, 帮助案件开展倒查。

巡警部门可以在原有岗位勤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集成进出人员相关信息, 可以对比不同地点检查站卡口警力与实际进出人员数量, 分析预测出每个检查点、不同时间段的最佳警力配置。

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在新的物联网构架下完成的, 如果按照原有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一旦有新类型的信息接入, 原有系统需要做加大幅度的改动和调整, 不能够以最高效、最便捷的方式完成新服务的整合。这是新架构为业务应用带来的最大优势。

6 结束语

随着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安全感要求的不断提升, 对重点关注人员的管控越来越成为衡量公安机关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标准, 传统公安机关的面对面、人盯人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动态化、无单位化、互联网化的人员活动模式, 需要依靠科技手段进行提升, 而在公安机关自建信息获取手段不能保证全天候发现、追溯、跟踪关注人员的当下, 充分利用物联网感知手段, 引入社会传感资源是重要的解决途径。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挑战, 对人员感知物联网架构进行研究将为下一步警务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借鉴, 分布式总线型物联网架构 (DIBA) 是在充分分析公安机关业务应用需求和现状, 以社会上各类传感器以及未来针对人员个体识别技术发展的相关新设备为基础提出的, 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虽然, 要完全实现该构架, 不仅需要构架中相关服务和接口规范的完整定义, 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标准, 而且需要各类传感器厂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信息安全厂商的共同支持和响应, 但该框架的提出迈出了第一步, 也为解决应用需求提供了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Chayan Sarkar, Akshay Uttama Nambi S.N, R.Venkatesha Prasad, Abdur Rahim, A Scalabl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Towards Unifying Io T Applications, 2013

[2]WSO2, A Reference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ttp://wso2.com[Online]

[3]D.Guinard, V.Trifa, S.Karnouskos, P.Spiess, and D.Savio.Interacting with the soa-based internet of things:Discovery, query, selection, and on-demand provisioning of web services.Services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3 (3) :223-235, 2010.

[4]J.Hoebeke, G.Holderbeke, I.Moerman, M.Jacobsson, V.Prasad, N.C.WANGI, I.Niemegeers, and S.H.De Groot.Personal networkfederations.2006.

[5]M.Kovatsch, S.Mayer, and B.Ostermaier.Moving application logic from the firmware to the cloud:Towards the thin server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In Innovative Mobile and Internet Service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 (IMIS) , 2012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6]G.M.Lee and J.Y.Kim.The internet of things:A problem statement.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vergence (ICTC) , 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ges 517-518.IEEE, 2010.

[7]R.V.Prasad, C.Sarkar, V.S.Rao, A.R.Biswas, and I.Niemegeers.Opportunistic service provisioning in the future internet using cognitive service approximation.28th WWRF Meeting, Athens, Greece, 2012.

警务人员聘用合同 篇2

甲方:观风海第二小学

乙方:邓远昌

甲方因安全工作需要,决定聘用乙方担任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根据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及相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特签订本合同。

一、警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一)工作内容及值班制度

1、警务人员必须服从校方提出的安全保卫要求和门卫管理制度。警务人员应树立高度责任感,对学校安全保卫负责。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门房管理,对校内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巡查,认真做好防火、防盗,负责校内师生人身安全及学校财产安全。

2、警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作好值班记录。地点在校警务室值班。

(二)警务人员对学校大门开关、上课期间学生请假及外来人员、车辆处理的工作职责

1、警务人员开启校门的时间。开门时间:第一个开门时间早上7:00,第二个开门时间下午2:00;关门时间:第一个关门时间中午12:30,第二个关门时间下午:5:30.校门开启和关闭30分钟内须离开值班室大门外站立值勤,看护学生近出校门。

2、上课或课间休息时间,无特殊情况,不得让学生随便进出校门。若学生请假提前离校的,必须持有学校值周领导、值周班主任及该生班主任签字(三签字)的请假条并作好记录方可请假,否则一律不得放行。发现学生通过非正常途径离开学校应及时劝阻、教育,并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值周领导、值周班主任。

3、非学校师生不得进入学校。外来人员来访确需进入者,按要求填写好登记表后、指定场所,方可进入制定地点等候。警务人员应禁止任何外来车辆进入校内。

(三)警务人员对关闭大门后迟到的学生、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及学生上学放学时段的工作职责

1、警务人员对上课时间因迟到要进入校园的学生,必须在确认学生身份后才可进入,并做好登记工作。对骑车、溜车、穿拖鞋、染发、衣冠不整、穿奇装异服、带早餐、进入校园、通过绕道、攀爬围墙购买物品学生应及时加以制止,劝其立即纠正并通过班主任要求学生限时纠正。

2、在上学、放学时段,警务人员有责任维护好校门口环境秩序,禁止闲杂人员在校门口周围逗留大声喧哗。对在校园周边(50米内)聚众吵闹影响学校教育秩序、不听劝说者,有责任报告当地派出所住校警务人员,并协助派出所相关民警处理有关事情。禁止在校门口摆摊设点,禁止任何车辆在校门口候人及乱停乱放,保证校大门口的畅通无阻。校门口交通堵塞时,应及时疏导。发现学校门口学生之间打架斗殴现象及时阻止并及学校值周领导或值周班主任、无法劝阻、制止时应报当地派出所。

(四)警务人员夜间护校工作

警务人员在夜间要维护在校师生的安全、学校财产,认真履行24小时值班制职责。

二、警务人员的工作报酬

乙方按照甲方规定完成工作任务的,甲方必须按时足额支付乙方的工资报酬【每月壹仟(¥1000.00)元整】,不得克扣工资。

三、出现以下情形,甲方有权解聘合同,并通过合法途径追究相关责任

1、辱骂殴打教师学生造成恶劣影响。

2、工作失职造成学校师生人身安全事故、学校财产损失。

3、工作散漫、不负责任且屡教不改。

4、当班期间擅自离岗。

5、邀约他人在保安室酗酒、打牌。

6、警务人员应未认真完成学校交办的临时任务。

四、本合同聘用期为一年,乙方上岗合同期为一年,试用期一个月,在合同到期前15日,双方如愿意,应重新签订合同

五、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六、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另两份存档和上报乙方工资所用。本合同从签订之日生效。

甲方(公章):乙方(签字):

法人代表人(签字):

警务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篇3

关键词 警务人员 心肺复苏 情况调查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37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功能的紧急急救措施。以往研究表明,猝死一般以心源性居多[1],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往往发生在各种突发性灾害、交通事故以及家庭、公共场所和行走路途中。有统计表明,在我国院外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不到2%[2],而国外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院外复苏成功率达26%。为什么国内与国外院外复苏成功率有如此大的悬殊呢?针对发生在院外的心跳、呼吸骤停这种情况较常见,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和院前急救技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现实生活中每当各种突发性灾害和交通事故降临之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往往是警察,所以警察是现场实施紧急应急处理“第一人”[3],他们了解、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和院前急救技能的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对本市108名警务人员心肺复苏知识与急救技能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本市108名警务人员,其中男102例,女6例,其中本科15例,大专83例,中专以下10例。交警30例,刑警30例,派出所治安警察48例。工龄2~23年。

调查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部分内容为依据,自行设计了CPR问卷调查表,并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在设计问卷调查表的过程中,笔者先后得到了多位专家、学者对问卷调查表有关内容效度的指导和建议。CPR(心肺复苏)问卷调查表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工龄、学历、警种、是否接受过培训。②CPR技能的自我评定(10×10分,100分):判断意识丧失的方法、判断呼吸停止的方法、复苏时患者体位放置、开放气道以及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按压与通气的比例、复苏有效的判断、什么时候停止CPR。③当遇到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是否愿意施救。④是否认为有必要并且愿意接受心肺复苏的培训。⑤了解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途经(多选):如学校、电视、书籍、网络、专门的培训。⑥最希望通过哪些方式学习心肺复苏知识(多选):如讲课培训、相关书籍、电视教学、其他。⑦参加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希望得到的支持是(多选):如希望单位大力支持、希望能有时间、希望能有机会。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

结 果

被调查的108名警务人员中接受过心肺复苏知识和院前急救技能正规培训的例数为0。他们获取心肺复苏知识和院前急救技能的途径大多是通过非正规、系统的途径,如通过杂志、电影、电脑了解到的,或是参加驾驶执照培训时偶尔听过辅导,或是朋友、同事平时聊天听说的,其中通过杂志了解者6.48%,电影2.88%,电脑5.56%,培训0,其他1.85%。CPR技能自我评定得分仅为16.85±4.20。

有99.07%警察认为当遇到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愿意主动施救,有91.67%的警察认为有必要并且愿意接受心肺复苏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对获取心肺复苏知识的态度,认为迫切要求者占29.63%,积极者占62.04%,一般者占4.63%,消极者占3.7%。

讨 论

据报道[4],2007年北京市每150人中仅仅只有1人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和急救技能。另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接受过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培训的人员不足1000万[5]。然而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医护人员相对不足,特别是在基层乡村,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专业急救人员更显得微乎其微。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城市已开始试行警务人员的CPR培训。如北京市公安局在2007年就规定,把持有“红十字急救员证书”列为民警晋升警衔的条件之一[6]。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地方象北京市公安局那样重视院前急救工作,珍爱生命。

结合对我市警务人员心肺复苏知识调查情况,被调查的108名警务人员中接受过心肺复苏知识和院前急救技能正规培训的例数为0,CPR技能自我评定得分仅为16.85±4.20。分析其原因:①在我国各类警察院校没有开设心肺复苏知识课程;②日常警务工作繁忙、复杂没有时间、精力进行培训;③经费保障不足,缺乏足够人力、财力进行培训;④领导重视不够,民警自觉学习不够。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因此,第一在我国全民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急救技能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加强在校学生的义务教育,通过各类培训机构将心肺复苏知识和急救技能增设为必修内容;要充分挖掘和培养社会救护力量,积极鼓励和提倡“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行为;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特别注重对一些特殊群体如警察、消防员、导游,驾驶员、服务员等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急救技能的针对性教育和培训,因为他们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活动范围广,接触的人员多、数量大,所以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有可能成为紧急施救的“第一目击者”,并能通过他们对其周围的人群起到间接传播作用,从而达到有点到面,全面普及的效果。而且经过培训的这部分特殊群体既能发挥现场急救作用,又能弥补院前了目前我国院前急救体制的不完善和医疗卫生机构对院前急救多样化的不适应,从而缩短和弥补患者院前的无治疗期,减少了医患纠纷,扩充了急救资源,提高了急救成功率。

为此我院领导正在加紧与公安部门进行沟通与协商,希望能对本市一线工作的警务人员进行CPR知识与急救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本市警务人员的CPR知识水平和现场急救的技能,逐步形成“我会救人,人会救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要改变我国目前心肺复苏知识和急救技能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全民积极参与,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中华大地一定能形成“我會救人,人会救我”之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何新华,李春盛,许丽,等.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0):709-711.

2 黄子通.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措施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53-154.

3 李玉肖,陈实娥,朱琼,等.培训警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58.

4 姜葳.三大瓶颈妨碍急救培训普及三大瓶颈妨碍急救培训普及[N].北京晨报,2007-07-04.

5 李圳英.普及初级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0(12):374.

警务人员 篇4

一、社区警务的作用

社区警务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 二十世纪末成为盛行于各国的一种主流警务思潮和警务改革模式。它是在政府倡导和警察的积极参与指导下, 充分依靠社区力量和社区资源, 以调查、发现、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为基础, 预防、减少社区内犯罪, 增强公众安全感, 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的社会化治安战略思想及战术方法。它也是有效整合各种社会治安资源和力量的基础工程, 在社区发展和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 社区警务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依靠社区, 利用社区资源, 强化社区功能, 解决社区问题, 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稳定发展, 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1]当前, 影响社区治安稳定的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方面, 这些不稳定因素如不及时化解, 很可能演化为各种治安案件、治安事件、刑事案件等, 进而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只有“社会单位及其治安组织与政府、警察机构合作、互动, 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实现社会和谐”。

(二) 社区警务对预防犯罪作用明显

我们知道, 预防和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两大任务, 其中打击犯罪主要是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的主要工作, 预防犯罪则主要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的工要工作。如何预防犯罪, 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 即把预防犯罪的前沿阵地放在社区, 把预防犯罪的各项措施落实在社区, 充分依靠社区力量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效控制。否则, 如果警察把主要的警力、精力放在打击犯罪上, 忽视预防的重要作用, 不依靠社区去宣传、发动、指导社区和居民积极开展治安防范, 仅仅只抓住打击犯罪这一个点, 将会出现越打越多、越打越乱的情况, 最终将完全陷于被动局面。“社区工作做得好, 不仅可以扩大警方的情报网, 提高搜证的效率和质量, 更为重要的, 是社区工作在预防犯罪上所起的作用。防患于未然, 或遏止于初始, 既能减轻执法工作的压力, 更能减少市民遭受不幸, 有效地保障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二、西安市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社区警务室配备欠缺, 警力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2年底, 西安总人口为851.34万的居民小区4000多个, 但社区警务室目前共有566个, 农村中心警务室518个, 这根本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正常需求, 居民只能依靠小区物业及所在小区派出所的日常治安管理来维护小区治安。同时, 派出所警力欠缺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以笔者所属的长延堡派出所为例, 该所辖区人口23万, 面积10.5平方公里, 辖区内有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城南客运站等人流密集区域, 还有三个城中村, 但却仅仅有40余名民警, 警力严重不足, 而且派出所民警不仅要承担日常的警务活动, 还要承担破案、查处治安案件及重要活动、重大节庆的安全保卫等工作, 导致民警身心疲惫, 疲于应付, 无法提供足够警力保证社区警务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 个别公安机关的领导对社区警务工作不够重视, 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对社区警务建设投入不够, 导致社区民警对社区工作也存在挑拣、应付的情况, 这样就无法有效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警务功能也无法正常发挥。

(二) 民间力量参与社区警务建设机制不健全

社区警务是“指存在于警方与社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要旨是警察和社区居民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2]因此, 社区警务建设必须依靠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管理。如仅仅依靠公安机关自身力量则无法建立真正完善的社区警务机制, 也就难以真正实现对社会面的控制。面对社区警务中普遍存在的此类问题, 长延堡派出所民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让红袖章飘起来”措施, 即由派出所组成6支义务巡逻队, 共计有130余人参加的群防队员, 并在沿街门面、小旅馆以及公共场所发放红袖章2500余个, 旨在形成时时有人问、事事有人管的局面。但遗憾的是, 此项活动并未真正发挥作用, 笔者在小区并没有发现巡逻队、群防队员的身影, 红袖章也无影可寻, 仅仅能看到小区保安的日常巡逻。因此, 虽然制定了不错的民间参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 但在具体措施的执行上却仅仅流于形式, 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之意。同时, 有些社区和居民参与社区警务的意识不强, 认为治安问题就是公安机关的事情, 与己无关, 自己只要遵纪守法就万事大吉, 不能主动配合社区民警工作。这些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面深化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 民间力量参与社区警务建设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三) 社区警务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发案少, 秩序好, 社会稳定, 群众满意”是公安机关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的总体要求。但就公安机关自身而言,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打击、轻防范”的思想。以往的评价考核机制总是把发案率和破案率作为衡量警察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 把发案率的升降归结为警察工作是否有效的标准。实际上, 衡量社区警察的工作应当根据社区警务工作的实际从社区群众满意、公共场所秩序良好、群众安全感提升、警民关系密切、民警有无违法违纪现象等方面综合考虑。因此, 社会治安秩序是否良好应当成为考量社区警察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关于社区警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增强防范意识, 强化服务功能,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共同参与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的前提条件, 只有群众的防范意识增强, 积极性得以调动, 才有可能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因此, 派出所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时不能仅仅依靠一般号召, 而是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来说, 社区警察应本着因地制宜、安全可行的原则, 指导和帮助群众落实各种行之有效的治安防范措施和防范机制, 将日常的治安工作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 用实际行动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实现群众对社会治安由被动遵守到主动维护的转变, 使之成为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日常活动, 使群众自觉自愿维护社区安全, 参与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的建设。例如:社区警察可以在社区广泛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 鼓励邻里间的联系和彼此的关照防范, 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警民联系卡, 张贴安全提示单, 时刻提醒群众注意安全;组建小区信息员, 及时收集社区信息;举办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教授防范盗窃、抢劫、诈骗等的自我保护的措施;加强对物业公司安保人员的培训, 以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水平等等, 真正达到社区警察与居民的互动联系, 实现社区警务保社区平安的现实目的。

(二) 加强法制教育

自从2001年12月4日的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开始, 法制宣传日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家通过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使得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知道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利, 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区安全而言, 在目前社区安全服务社会化的条件下, 要使群众能够正确合法地开展社区安全防范工作, 必须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 使之明确自己在社区安全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 避免超越权限开展工作, 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影响社区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就要求民警在日常的治安工作中要加强对群众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 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警惕性和安全防范意识, 使他们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社区安全服务工作, 这是社区力量持续参与社区安全管理的保证。正是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和安全防范教育, 让社区居民知法、懂法, 对违法犯罪的特点规律和社区治安形势有个客观正确地认识, 并对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做出正确处置, 使社区警务落到实处, 实现社区安全服务的群众化和社会化, 真正实现社区安全稳定。

(三) 真正发挥社区警务的作用, 实现警民联手保平安

笔者认为, 可以以笔者所在小区社区警务取得的显著效果为例, 加强小区物业公司与派出所的联系, 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优势, 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社区警务资源, 实现社区安全服务的群众化, 但也要注意对群众进行积极引导, 以免再出现笔者在文章开头时所说的有措施却没效果的情况。通过社区警务这个警民联系平台, 可以把无偿的公共执法服务、义务性的群众自我防范与有偿的保安服务、物业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 立足社区、面向社会, 形成以“政府领导、警方主管和指导、社区组织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综合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同时, 实施社区警务还必须树立以社区为本的思想, 在日常的治安工作中要着眼于社区的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和共同问题, 通过各种措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从而建立起警察与社区居民间密切的伙伴关系, 尤其需要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的社会参与机制, 立足社区资源, 依托社区合作精神, 充分发挥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力量, 运用社区工作方法, 形成良好的社区治安秩序, 最终实现社区的稳健发展。

社区警务作为目前主流的警务思潮和警务改革模式, 在社区发展和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它开启了合作、互动的警察与社区关系,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 我们要积极、稳步地推进和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构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社区警务模式, 真正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 为促使社会治安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昭瑞.论社区警务的地位与作用[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 .

[2]赵可.国外警学研究集粹[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9:381.

警务人员反邪教标语 篇5

警务人员反邪教标语一

1、像远离毒一样远离邪教。

2、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

3、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反对迷信,拒绝邪教。

4、科学幸福你我他,抵制邪教靠大家。

5、崇尚科学,幸福人生;抵制邪教,和谐家园。

6、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拒绝一切邪教活动。

7、崇尚科学创文明,反对邪教齐努力。

8、相信科学,反对邪教,提高素质,促进和谐。

9、积极推广健身气功,针锋相对抵制邪教。

10、科学文明使人进步,迷信愚昧使人落后。

11、邪教迷惑人的心智,科学照亮人的前程。

12、反对邪教,保持大局稳定,推进科学发展。

13、全民行动起来,坚决反对邪教。

14、加强特色阵地建设,创建无邪教社区。

15、认清邪教危害,依法惩治犯罪,崇尚科学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警务人员反邪教标语二

1、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拒绝一切邪教活动。

2、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反对邪教。

3、彻底铲除邪教滋生土壤。

4、用科学真理战胜歪理邪说。

6、揭批邪教本质,弘扬科学精神。

7、关爱家庭,防范邪教。

8、反对邪教的斗争是长期的。

9、珍惜生命,反对邪教。

1、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

11、社区拒绝邪教,校园拒绝邪教,家庭拒绝邪教。、邪教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公敌。

17、拒绝邪教,珍爱生命。

19、坚决依法打击邪教活动。

2、摆脱邪教控制 创造美丽人生。

21、用真情唤醒被邪教迷惑的心灵。

22、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铲除邪教。

23、像远离毒一样远离邪教。

24、邪教迷惑人的心智,科学照亮人的前程。

25、邪教毒害你我他,反邪要靠千万家。

27、一天一个愿望,树立科学新风尚;一天一个梦想,拒绝邪教 防侵害;一天一个景象,和谐世界齐分享。

28、防范邪教侵害,铸造美好人生。

29、反对邪教让我们共同迎接美好生活。

32、邪教毒害患无穷,科学新风益一生。

33、崇尚科学,幸福人生;抵制邪教,和谐家园。

34、科学幸福你我他,抵制邪教靠大家。

35、邪教毒害人的灵魂,科学武装人的大脑。

38、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知书明礼,共建和谐。

42、崇尚科学创文明,反对邪教齐努力。

43、抵制邪教爱祖国,促进和谐谋发展。

44、科学文明使人进步,迷信愚昧使人落后。

45、学八荣,抵八耻,爱科学、反邪教,共建文明家园。

48、反对邪教勤学习,崇尚科学不迷信。

警务人员反邪教标语三

1、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知书明礼,共建和谐。

2、用科学真理战胜歪理邪说。

3、反对邪教让我们共同迎接美好生活。

4、珍惜生命,反对邪教。

5、用真情唤醒被邪教迷惑的心灵。

6、揭批邪教本质,弘扬科学精神。

7、关爱家庭,防范邪教。

8、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铲除邪教。

9、彻底铲除邪教滋生土壤。

10、科学幸福你我他,抵制邪教靠大家。

11、坚决依法打击邪教活动。

12、反对邪教勤学习,崇尚科学不迷信。

13、邪教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公敌。

14、像远离毒一样远离邪教。

15、崇尚科学,幸福人生;抵制邪教,和谐家园。

16、摆脱邪教控制创造美丽人生。

17、依法治国,严惩邪教。

18、学八荣,抵八耻,爱科学、反邪教,共建文明家园。

19、邪教迷惑人的心智,科学照亮人的前程。

20、崇尚科学创文明,反对邪教齐努力。

21、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反对邪教。

22、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拒绝一切邪教活动。

23、一天一个愿望,树立科学新风尚;一天一个梦想,拒绝邪教防侵害;一天一个景象,和谐世界齐分享。

24、反对邪教的斗争是长期的。

25、抵制邪教爱祖国,促进和谐谋发展。

26、拒绝邪教,珍爱生命。

27、邪教毒害你我他,反邪要靠千万家。

28、防范邪教侵害,铸造美好人生。

29、社区拒绝邪教,校园拒绝邪教,家庭拒绝邪教。

30、邪教毒害患无穷,科学新风益一生。

31、邪教毒害人的灵魂,科学武装人的大脑。

32、科学文明使人进步,迷信愚昧使人落后。

33、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

34、普及邪教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35、积极引导转移,正面推进,防止邪教组织成员出现反弹。

36、依法打击邪教巩固“创无”成果

37、铲除邪教土壤构建和谐社会

38、邪教迷惑人的心智科学照亮人的前程

39、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

40、铲除邪教,兴国安帮。

41、取缔邪教组织保持一方净土

42、提高生活品味,自觉抵制邪教侵蚀。

43、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抵制邪教歪理邪说

44、信邪教难保平安讲科学幸福永远

45、摆脱邪教控制再造美好人生。

46、搞好反邪教警示教育巩固无邪教校园创建成果

47、铲除邪教维护人权。

48、反对邪教,保持大局稳定,推进科学发展。

49、崇尚科学、文明生活,珍爱生命,反对邪教。

50、全民行动起来,反对邪教。

51、打造专属自己的淘宝旺铺

52、取缔邪教组织维护社会稳定

53、倡导科学文明勇当反邪先锋

54、校园拒绝邪教确保一方净土

55、邪教是人类公害邪教是社会毒瘤

56、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邪教

57、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标语

58、铲除邪教乾坤朗精神解脱天地宽

59、讲科学促发展反邪教反愚昧

60、用真情唤醒被邪教迷惑的心灵

61、抓好反邪警示教育挤压邪教活动空间

62、信邪教愚昧无知讲科学无尚光荣

63、自尊自爱自强反邪防邪拒邪

64、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铲除邪教构建和谐

65、相信邪教就是祸端的开始

66、崇尚科学千般好平安幸福吉星照

67、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构建和谐促进发展

68、信邪教害人害己讲科学利国利民

69、坚决取缔邪教组织努力建设平安家园

70、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基层反邪防线

71、坚决依法打击邪教活动。

72、装修店铺优化商品推广网站客服工作物流发货

73、抵制邪教渗透筑牢反邪防线

74、崇尚科学千般好平安幸福吉星照

75、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铲除邪教。

76、铲除邪教毒瘤倡导文明新风

77、加强宗教场所管理坚决抵制邪教渗透

78、反邪防邪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79、认清邪教本质提高抵御能力

80、依法打击邪教组织彻底铲除社会毒瘤

81、邪教危害你我他反邪防邪靠大家

82、反邪防邪人人有责

83、抵制邪教,构建和谐,从我做起。

84、像远离毒一样远离邪教

85、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86、讲科学知荣辱反邪教保平安

87、普及反邪知识增强防邪意识

88、履行公民义务举报邪教犯罪兑现奖励政策

89、自觉抵制邪教,维护社会稳定。

高铁警务机制研究 篇6

一、我国高铁治安特点

铁路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铁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来说, 个人认为铁路安全应该包括列车的安全、行驶线路的安全、车站内外的安全及列车人员的安全。高速铁路安全较其他安全相比有所不同, 具有突发性、高度关联性、更加复杂性。

所谓突发性, 即指事件的发生没有先前的经验和情报可供借鉴。这类安全事件大多发生于客运列车上。列车是铁路运行的主体, 当一列火车已处于高速运行状态时, 该列车是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由高速运行状态调整至静止状态的。所以, 当有安全事件在列车运行中发生时, 乘务组不可能将列车停下等待地方警察的处理。但一些伺机作案的犯罪分子则会利用列车的这个特点实施犯罪。

所谓高度关联性, 侧重于铁路行驶线路及线路周边设施的安全。铁路线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 不仅价值不菲, 而且有着联系不同地区的重要作用。所以, 铁路线路及其周边基础设施的安全关系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人员流动。我国在刚建国时曾发生过反革命分子在线路轨道上安放炸弹的事件, 而在今天, 高铁取得快速发展的时期, 威胁线路安全的则大多为不法分子盗取部分钢轨, 轨道的铁质零件以及线缆, 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我们不能小看任何可能威胁全局的隐患。

所谓更加复杂性, 是从警察对案件的处置方面讲。作为铁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站安全与列车人员的安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 车站与客运列车上的人口密度十分密集。这就导致了任何案件的发生解决起来都比较复杂。近期, 利用车站人多的特点发动血腥残暴的袭击, 杀害无辜群众以制造社会的恐慌已成为恐怖分子的惯用伎俩。在这种环境下, 密集的人口与拥挤的人群成为制约警察队案情处置的最重要因素。如何运用警力、携带何种警械、派遣何种警种, 如何尽量做到零误伤、避免引起公众的恐慌, 都是警方需要慎重考虑的。相反, 犯罪分子则会利用车站或列车上人口密集的特点, 在作案后利用人群隐蔽自己, 负隅顽抗时挟持无辜群众与警方对峙。对这些案件的防卫与控制都更加复杂。

高速铁路的治安特点决定了了铁路警察存在的必要性。铁路警察为维护社会治安, 社会公共财产及公民个人私有财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社会各界有目共睹。但是目前有很多因素制约了高铁警察警务效能的发挥, 无法满足高速铁路的治安需求。

二、制约高铁警务效能的主要因素

(一) 铁路警力不足

2009年铁路警察整体向公务员改制后, 铁路警务人员数量基本稳定, 该数量在几年前的铁路发展状态下是比较适宜的。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发展, 普通列车并未大幅度的减少, 新增开的高铁列车也需要安排大量警力, 但国家短期之内不会大规模地扩招铁路专门警务人员, 这就造成了铁路警力基本稳定与所需警力日趋扩大的矛盾。同时, 部分铁路公安局由于编制有限等原因, 不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队伍老龄化较严重。

(二) 工作职责不明确

与地方警察不同, 铁路警察分工不够细化, 职责也较为宽泛, 所需管理的事务多而杂乱。例如, 铁路警察不仅负责着对某些线路的巡视与管理, 必要时还需亲自动手修复威胁铁路安全的部分隐患。这对原本就警力紧张的铁路警察来说, 更是“雪上加霜”。

铁路警察的队伍是有限的, 一个警员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在面临各种突发状况时, 铁路警察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 进行合理的处置。然而大量且杂乱的工作限制了铁路警察的行为, 造成一种铁路警察该管的管, 不该管的也管的现状。已经到来的高铁时代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强烈的信号, 速度与效率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如何提高铁路警察的工作效率, 已经成为铁路警务发展的瓶颈。

(三) 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全球各行各业都逐渐认识到数据与信息所带来的巨大价值, 警察也不例外。以美国为例, 其Compstat模式是世界各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代表之一, 以主动降低犯罪发生因素为目的, 在及时准确收集情报信息、有效运用战略战术、快速进行人员和资源部署、严格实施追踪和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为与世界警务理论和实践全面接轨, 公安部于2003年提出了“情报系统主导警务”战略, 情报信息被提到了核心位置上。近几年中,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在我国上海, 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逐渐发展起来。因此, 正确认识情报信息在铁路警务发展中的作用, 是我们开展好铁路警务工作的前提。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铁路警察的情报信息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地方警察的情报信息尚不能做到互通有无。如何结合我国高铁发展的实际, 建立并健全新时期铁路警务内部的情报系统, 是铁路警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高铁警务机制设想

结合高铁治安特点和制约高铁警务效能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 现有的警务机制很难满足高速铁路的治安需求, 试从以下方面提出设想:

(一) 调整警力结构, 提高机动速度

1. 目前, 铁路警察编制有限, 短时间内大量增加警力不太现实, 可以参照国外铁路警察的人员组成模式来增强力量。

如英国铁路警察由正式警员、特别警员和文职警员组成[2]。特别警员和文职警员都不是正式警察, 不穿警服。特别警员是指利用业余时间协助正式警员进行社会管理的志愿者, 文职警员主要处理日常及专门性事务。参照这个模式, 我国铁路警察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招聘, 增加协警数量, 经培训后上岗, 协助正式警察的工作。另一方面, 可以聘请一些文员, 处理日常行政性事务, 把大量的警力从中释放出来, 投入一线工作。

2. 提高警力机动速度, 实现列车与车站的联防联控。

高速铁路列车速度提升了一个档次, 原有的可供地面警力反应机动的时间将大大缩短。面对这种形势, 铁路警察应改变原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 针对不同的反应时间与突发事件的危险等级, 制定更为详细周密的处置方案。车站警力与列车警力或列车乘务组人员之间要建立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在发生险情后, 双方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安全事件的风险评估并统一行动措施。如遇较为严重事件需车站警力进行处置时, 车站方面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计划制定、人员安排、行动规划与应急响应工作。只有准备的足够充分, 才能处理的足够安全。

(二) 明确工作职责, 好钢用在刀刃上

随着铁道部撤销, 铁路总公司成立, 铁路警察应与铁路总公司对相应的职责进行划分与明确, 对一些涉及铁路安全但应由铁路总公司负责的事物由直接管理转变为监督, 依靠行政处罚明确界限。将属于铁路总公司管辖的予以明确, 由铁路总公司雇佣专人负责, 对本该由铁路警察管的加强力量, 将分内的事干好干精。这样可大大节约与收缩警力, 保存下宝贵的机动警力, 用以处置突发事件。另外, 我国高铁线路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沿线的设备安全非常重要, 铁路警方应督促铁路总公司做好先进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高铁线路与普通铁路线路另一个不同点是其运行线路的封闭性要强于普通线路, 沿途设有高架桥、铁丝网等, 铁路警方还应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抽查, 不合格的责令铁路总公司派人予以修复。

(三) 改革警务运行机制, 开展警务合作

1. 由包乘制向巡乘制转变。

高铁突破了原有铁路客运列车在长途客运中运行时间长、速度慢的缺点。由于高铁的行驶速度快, 列车停靠的站较少, 运行时间大大缩短。另一方面, 高铁列车旅客较既有列车人数少、素质高, 多是希望通过金钱换取舒适并且节省时间, 有犯罪动机的很少。鉴于这种优势, 铁路警察没有必要在每辆高铁列车上安排警力, 安排的警力也没有必要由始发站跟车到终点站。铁路警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适时地安排或抽调列车上的警力。采取这种勤务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铁路警察人员不足所带来的压力, 最大限度地制约犯罪分子的不法行为, 维护我国高铁事业发展的安全。目前, 上海等铁路公安局已经开始试行巡乘制。[3]

2. 开展警务合作, 增强执法力量。

铁路警方应积极与地方派出所开展合作, 加强警力之间的协调, 将自己所管辖的范围明确, 解决“战线过长”的问题。铁路火车站派出所的设立, 大大减小了铁路警察在车站的工作压力, 铁路警察与地方派出所虽然不属于同一警种, 但都处于公安系统内, 双方应在实际工作中各自发挥自身的长处, 弥补不足, 增强执法的效力。在车站外, 面临“战线过长”困境的铁路警察应与沿线的地方派出所取得联系, 双方开展合作, 使当地派出所将本辖区内的线路纳入警力覆盖范围之内, 日常负巡逻警卫之责。在出现状况, 铁路警察短时间内无法赶到时, 由地方派出所出警进行及时处置。与此同时, 铁路警察可根据具体情况划分出警力所需较大的地方及区域线路, 以从较为安全且由地方派出所监管的区域节省出来的警力重新进行重点布置。这样不仅减小了铁路警察的工作压力,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近期, 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地方、铁路公安联合武装巡逻, 打破管辖界限、整合警力资源, 着力打造“全天候布警、全覆盖巡控、一体化运作”的警务模式。通过健全地方和铁路公安机关之间的联勤联动机制, 可以最大限度整合双方警力资源, 形成处置突发事件的优势兵力, 构建起多警种整体作战、交叉渗透的治安巡逻防控网络, 确保火车站及周边区域公共安全, 不断提升上海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与水平。

(四) 建立铁路公安情报信息网, 实施警务信息化

1. 建立先进的情报系统, 编织严密的铁路公安情报网。

“大数据”时代到来, 对公安警务信息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应对时代挑战, 公安机关的“大情报”平台战略体系正在积极建设。铁路公安作为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警种, 目前在信息搜索、情报平台建设方面非常薄弱。情报是铁路警务发展取得有效进展的前提。开展情报工作在我国公安发展中已是最基础的要求, 但我国铁路警方大多是依靠地方公安系统的情报网获取信息。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程序复杂、效率低下等劣势。同时, 铁路公安的情报信息并未被纳入“大情报”平台, 影响情报研判的准确性。所以, 突破警种壁垒, 编织严密的铁路公安情报网十分迫切, 不仅可以弥补以往铁路警方在情报方面的劣势, 同时可以与地方的公安情报系统进行情报共享, 信息交流, 加强我国公安情报工作整体的严密性, 有效打击犯罪,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 依靠高科技, 实施警务信息化作战。

新的时期, 铁路警察面对的敌人已不再是那些单纯依靠体力实施犯罪的不法分子。随着我国高铁发展, 恐怖分子很可能针对高铁及设施发动科技含量较高的犯罪。高科技犯罪具有隐蔽、高效、不易破案的特点, 犯罪分子可以在千里之外通过轻触键盘或语音指示对任一缺少防备的火车站实施电子入侵, 造成车站的混乱, 后果不堪设想。个人认为, 在高铁时代, 各高铁站的铁路警察应该具备开展信息化作战的能力, 建立信息化作战中心, 即使暂时没有受到电子入侵, 也可以率先运用信息化设备主动出击犯罪分子, 毙敌于千里之外。目前, 上海铁路公安局建立全国首个电子防入侵系统, 可以作为借鉴。

摘要:近几年,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迅猛发展, 快速、便捷的铁路客运网逐步建成。高速铁路具有突发性、高度关联性、更加复杂性等特点, 对铁路公安机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试通过分析制约高铁警务效能的因素, 提出高铁警务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高铁,铁路警察,警务机制

参考文献

[1]俞秋明.美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Compstat模式评析.经济研究导刊[J], 2013 (34) .

[2]黄冬.中英铁路警察比较研究.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2004 (01) .

警务人员 篇7

一、便民警务站对于基层法制建设的概述

1、警务站在基层法制建设工作中的要求

基层便民警务站作为重要的基层法制建设途径, 必须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因为警务站是与百姓生活基民紧密联系的, 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能够基础到社会最底部的相关法律问题, 能够反映出最广大人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权益诉求, 必须严格的规范好警务站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约束其严格按照工作要求, 认真履行治安保障与法律服务义务, 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所有警务人员要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基层法制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有权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中, 因此必须切实满足其相关的利益要求。除此之外, 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还需要贯穿在具体的实践环节, 在警务站的日常运行中, 要认真的倾听来访问者的相关意见和想法, 对于积极的法律思想要继续鼓励发展, 如果发现情绪过于激动, 存在潜在的不合理的想法, 必须予以及时的制止, 采取一种较为平和的方式对其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2) 切实履行警务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警务站的工作人员必须正确的对待自身工作, 树立起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自身的工作来改变当前我们国家基层法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而提升司法建设效率。要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 严格约束有关人员规范工作方式与方法, 积极的发现部分失责行为, 及时的予以纠正。我们在工作中要客观的对待服务对象, 从自身的职责立场出发为其在法律问题上提供有效的帮助, 减少其困惑, 使得其能够加深对于相关法律内容的理解与领会, 进而推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升。

(3) 加强作风建设, 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警务形象

作为国家推行基层法制建设的重要方式, 基层警务站体现的是国家基层司法建设的信心和决定, 代表着政府法律司法部门的行政形象, 因此有必要进行自身的工作素质与工作能力的提升工作, 要积极的开展高水平的法律服务活动, 耐心的对基层百姓的法律困惑进行解答和分析, 要有效的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 帮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

2、基层便民警务站对于基层法制建设工作的作用

基层便民警务站的设立是我们国家加大基层法制资源投入的重要标志之一, 便民警务站在一些交通联系不变地区作用和意义更加明显和突出, 它使得基层地区甚至是广大的山区人民群众都能够有效的接触到法律, 能够有机会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加强山区法律教育工作的推进, 例如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曾对所辖的基层便民警务站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如下的报道“山南地区泽当镇10个临时便民警务站自1月25日正式启动以来, 积极探索创新警务站工作模式, 在摸排熟悉辖区情况、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构筑维护稳定屏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泽当镇区乃东桥临时便民警务站帮助商户找回了走失的4岁女儿, 德吉小区临时便民警务站及时解决了一起群众求助, 教体桥临时便民警务站调解了辖区一起群众纠纷, 白日街临时便民警务站帮助泽当居委会健全了治保组织, 乃东桥临时便民警务站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等等, 赢得了辖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由此我们很容易看出, 便民警务站在一些偏远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为基层法制建设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参考信息。

3、基层法制建设基本原则

基层法制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其是一个涉及到诸多领域与方面的复杂性制度理论体系, 必须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的促进发展和完善, 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基层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不动摇,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而成功的实现预期的发展建设目标

(1) 坚持党的领导

要想推动基层法制建设工作的进步, 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导工作开展,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基层法制也必须在“依法治国”原则下进行科学的法制发展。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在进行基层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时候要积极的研究分析好具体情况, 有小的调动起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尤其的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积极的领导基层法制建设工作, 保障我们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保障有利于基层法制建设的相关管理工作的推进。

(2)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我们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基层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工作时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不动摇, 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 坚持群众路线, 进而有效的做大发展依靠群众, 发展为了群众,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权是当前我们国家进行一切工作所必须坚持不动摇的原则, 在进行基层法制建设时要积极的调动起广大的基层人民群众广泛的参与到立法建设实践中, 大范围的动员和组织基层群众开展民主法治实践, 不断的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水平, 促进法律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 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基层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 作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基层法制建设工作还是存在比较引人注目的问题和漏洞, 比如说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 执法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进而使得相关基层群众的政治以及经济权益得不到充足的理解、支持和保障, 严重挫伤了基层群众参与到社会法律管理的积极性, 阻碍了基层法制建设工作推进的步伐和效率。执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基层便民警务站等机构必须认真履行自身的重要职责, 并且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依法建制、以制治村, 把基层的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进而有效的解决好各类基层法制管理工作问题。

(4) 推动基层经济的发展

法律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关联的概念, 基层法制建设落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基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 造成一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经济建设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的保障, 而经济的发展也是基层法制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 要在发展诸多方面的基础上对法制建设工作进行完善与发展, 要利用法律的途径, 正确的处理基层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麻烦, 协调好各方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矛盾, 进而有效的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西藏自治区便民警务站目前在执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得到西藏自治区便民警务站在法制化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 笔者并没有采用任何媒体公布的数据, 而是做了三百份调查问卷, 几乎涵盖了包括拉萨市三分之二的便民警务站。总共收到有效问卷210份, 全部是不记名方式调查。通过对便民警务站工作民警的调查和回馈, 得出了目前西藏自治区便民警务站在法制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西藏自治区便民警务站工作的民警大多是男性, 年龄普遍偏轻, 文化程度大部分为本科, 掌握的法律专业知识较缺乏。

2、目前大多数在职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偏低, 认为在职民警尤其是西藏这个高寒地区待遇不高, 而且执法环境不是特别好。

3、在职警力不足, 所以辅警上岗的很多, 很多地区都是辅警当民警用的, 但是辅警整体的执法素质堪忧。

4、都参加过一些执法资格考试, 但几乎都流于形式, 只注重治安和刑事方面的法律, 其他的知之甚少。

5、大多数民警都能按照法律程序规定执法, 但也有少部分民警依然我行我素, 视程序为无物。

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的对策

在西藏自治区便民警务站法制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高和完善, 争取从公安民警工作中保证我们祖国稳固的西藏边境线, 保证我们祖国的稳定和发展:

1、适当招录女警, 达到一个男女比例的协调。性别比例的合适,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不至于公安系统成为一个男性化的系统, 应该让女性来影响公安执法, 使其更加的细腻和认真。

2、除了岗前培训之外, 应该适度增加在职民警的执法培训, 使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养成在业余时间浏览法律网站或者法律书籍的习惯,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和基础业务素质, 努力成为一个法律业务过关的合格的西藏民警。

3、应该适度提高西藏民警的待遇, 尤其是高原补贴, 以及针对高原地区损害身体状况的情况, 应该适度减少西藏自治区民警的工作年限, 防止退休就回家治病的状况普遍出现。另外, 还应保障西藏自治区民警的装备充足且良好, 有利于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4、适度增加警力的同时, 严格限制辅警的工作范围, 避免出现辅警当做民警用的状况出现。另外, 还要适度增加辅警的法制化培训, 提高其专业素质。

5、加强便民警务站民警的服务意识培训, 减少其特权思想, 培养其程序意识和依法工作的思路, 各便民警务站多配备一些法律书籍, 尤其是执法程序汇总等实用的法律书籍, 开展执法业务大赛等促进民警规范执法, 完美执法。。

四、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的大力支持, 农民的经济自主权以及政治利益诉求越来越多, 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对于自身的权利主张也越来越重视, 因此必须有效的建立了保障基层人民群众权利的司法制度, 保障人民参与社会管理, 主张自身权利能够真正的得以实现。因此国家有关立法机关、教育部门、司法部门等必须切实的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责, 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法制建设指导水平, 及时的发现基层法制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的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要对基层法制建设体系进行创新和发展, 提高司法效率, 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 努力打造和谐的基层法制建设氛围。推动国家基层法制建设目标的实现。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制体系作保障, 当前在我们国家尽管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是在一些方面仍然有待于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加大资源的投入, 不断的提升法制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为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发展结构的合理优化。尤其是对于西藏自治区这个特殊的地区来说, 国家对其法制化建设更加注重。西藏的稳定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 因此西藏自治区的法制化建设更显得重要。本文通过拉萨市便民警务站的执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来研究和探讨全区便民警务站的法制化建设状况及解决途径。这对整个西藏乃至全国的基层法制化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法制,创新与发展,便民警务站,便民利民

参考文献

[1]肖飞, 社区警务: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范式, ,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03期

[2]吴光芸;;协商民主:和谐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J];长白学刊;2007年01期

[3]肖飞;关于建设服务型警务的理论与思考[J];公安教育;2005年09期

浅析校园警务的立法价值 篇8

1 校园警务的目的性立法价值

当前我国校园安全问题相对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其一,校园社会化发展迅速,由于当前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体制也不断宽松,学校结构趋于社会化。学校流动人口的激增和周边服务业的发达使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其二,目前学校安全人员素质较低,力量孱弱,目前我国校园安全管理队伍主要由保卫处(科)的保卫人员组成,其他还包括外聘的保安、校卫队等人员。公安部门、教育部门及其内部职能部门都没有维护校园安全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基层执法机关也往往没有足够的人手和时间精力放到校园上,使校园与周边环境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这点上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无论是人员的学历水平、任职资格和条件、安全管理装备保障、任职保障、应急能力与实战能力的培训上都存在着诸多的缺失和不足。

虽然早在2005年辽宁就建立了与当下重庆类似的“准校园警察”的校园安保体系:就是警察并非全职在校,而仅仅是每天在学校重点时段工作4小时或以上。但是像“校园警务”或与之相关的“校园警察”,“校园警务机制”等概念并没有正式进入公众的视野。校园警务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基本属于一个全新的体系,还处在需要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法律是执行的灵魂,没有法律,执行将成为一具躯壳,既没有能力驱动自己,也没有能力保证行为的法律品性。校园安全是一个特殊环境中的特殊问题。中小学学生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安全需要保障。此外,高校校园安全也是这回治安的阿基里斯之踵,因此校园警务的立法已经成为必要。”[2]

2 校园警务的道德性立法价值

我国校园警务的道德性立法价值主要体现在该立法给社会带来的公正和效率上,即保证校园警务的立法在实体与程序上的公正性,在秩序和效率上的效率性。前者作为校园警务的道德性立法价值,决定着该立法的本质属性;后者总体上能让人感知显得比较具体,而成为该立法的外在道德性价值,决定着该立法的存在形态。

2.1 内在公正价值

内在公价值就是要求每个法律主体也就是学生、家长、老师、校警、专职保安、其他社会公众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自主地从事一定的活动。

其一,实体上的公正价值是指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在私立学校还是在公立学校,在幼儿园还是在各大高校,校园警察、安保等人员的配备要完善并且设备到位,交巡警要协助工作的参与。要充分地调动警力资源,实现偏远地区的安保措施到位,城乡资源配置一致。

其二,程序上的公正是指实现校园警务的运作程序应该基于公平正义的考量体现出程序的公正,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有力保障。要使校园警务活动的多方主体在法律的范围内按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开展相关活动。在校园警务运行的各个环节,让校园警务法律关系各方主体充分参与进来,突出保障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学生、家长对校园安保的知情权。

2.2 外在效率价值

效率价值就是要求以最小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成本,实现法律相关主体权利与义务的最佳分配,指引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构建理想的社会秩序。追求校园警务的效率价值,就是在建构完备校园警务法律秩序的基础上,实现校园警务活动的最大效益。

其一,就秩序而言,可建立以向校园派驻警察为核心的新型校园警务机制。校园警务是一种‘警察与居民共事型’警务模式,它强调通过授权和实行参与式管理来调动社区民众的积极性。这种警务模式以规范为向导,与社区公众共同找出和研究社区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容易激化的矛盾以及高校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前介入,超前进行综合治理,从而消灭隐患,预防违法犯罪及其他事件的发生,因此可称之为‘预防消化式’警务。社区警务通过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安全防范的认知,建立良性的人际互动关系,强化社区的归属感,创造社区精神等,来达到警民对社区的共建、共管、共防范的目的。从而实现警务工作民本化。”[3]校园警务是社区警务理论指导下,对社区警务战略的延伸和深化。社区警务及以之为内核的校园警务在现阶段是一项深入民心的警务勤务方式,也是现代警务的趋势即主流。”[4]应将校园警察的性质定位于人民警察的一个新的警种,与铁路、民航、海关缉私警察以及森林警察相同,具有警察的执法权力。只要是校园内发生的案件,校园警察都可以独立侦查。同时应当为校园警察任职、升迁、退休提供较高的待遇,如果校园警察成绩突出,可以到普通警察机关担任较高职务,从而为校园警察提供物质和制度上的保障。”[5]在建立校园警务的过程中或许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为了更多学生的安全利益,校园是不应该排斥警察的,校园治安需要警察,校园社区不应被社区警务边缘化,社区警务应当走进校园。

其二,就效益而言,主要是警察进驻学校,一个市有多少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要有多少警察来对付。如此分散大量的警力、精力和时间,就难以应对更大范围的社会治安案件的处理,难免“拆东墙,补西墙”。校园警务机制能否有效顾及各个学校的需要,这样大量的增加警员而增加的巨额费用,财政、纳税人员是否能够长期承担。校园警务不能只以校园为中心,应该让校园警察工作与社会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校园警务的原则是“预防为主,警民一体”。在具体操作模式设计上,应该突出因地制宜的特点。校园警务机制建设应是针对校园安保设置的一系列包括人防、物防和技防在内的全方位的防范措施。故在建设校园警务的过程中应不拘泥于一种模式的设想,可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考虑城乡差异,资源配置的不同,因地制宜地进行校园安保工作。在警力不充足的情况下,在发案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并不需要直接派驻校警进驻学校,可通过责任校警进行定期指导和排查等方式,减少甚至消除周边的不稳定因素,进化校园环境,从而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另外,按照学生年龄层次的不同需求,校园安保的重点也应不同,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校园安保力量防御外部暴力伤害;对于高年级的校园安全,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指导、法制知识的宣传,包括对学生进行应对不法侵入者的训练及防身术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卫能力和自卫意识。

还应采取高科技的手段,保证执法的迅速、及时、高效。随着现代治安、刑事案件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传统的仅仅依靠人防和机械防范已不能适应校园安保工作的需要,应对高科技条件下的校园安全,校园警察应增强现代意识,采取现代防卫手段,有效防卫新时期的校园伤害事件;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隐患,校园安保的重点应该放在校园周边,包括周边环境的整治、危险人员的排查、交通整治等综合治理。在这个过程中,公安、消防、交通、医疗、网络各相关部门应统筹规划、密切协作,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的结合,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学校在安全管理技防的成功经验,加大校园技术防范系统的投入力度,建立电视监控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防火自动报警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现代化。

综上所述,我国校园警务立法应凸显预防为主的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治理。通过专门单项立法之构建,对学生的安全给予切实的制度保障,引导家庭和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平安校园”。

摘要:从目的性和道德性两方面展开分析校园警务的立法价值。校园警务目的性立法价值是构建校园警务统一立法;校园警务道德性立法价值是保证校园警务活动在实体上与程序上的公正性,在秩序上和效益上的效率性。

关键词:校园警务,立法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谦.刍议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的立法价值[J].中国土地科学,2010,(9).

[2]宋远升,陈熙.解构与比较:校园警察制度及安全立法探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1).

[3]郑孟望,汤玉明,张宏.实施校园警务战略构建安全和谐校园[J].世纪桥2008,(10).

[4]陈永峰.浅谈校园暴力治理与社区警务之契合—校园安全危机问题研究[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移动警务应用平台技术研究 篇9

我国公安信息化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建设, 目前已建立了覆盖省、市、县公安局以及公安基层单位的公安信息网, 建设了公安专用光缆网和千兆IP网, 实现了数据、语音、图像“三网融合”, 开发了100多个信息系统, 广泛运用于指挥决策、打击防范、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 并在此基础上, 着手推进信息系统整合, 努力实现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

但由于缺乏移动应用的支撑, 公安民警在办理部分业务工作时存在一些不足:如出警时无法实时查询公安网数据, 无法现场完成接报案事件、人口信息等基础信息采集上报工作, 不能利用公安信息资源进行信息综合分析等。

为促进公安机关更加充分、全面地利用现有公安网络和信息资源, 进一步发挥现有公安业务应用系统的作用, 使得街面执勤民警能够安全并实时查询相关业务数据、采集警务基础信息, 在确保公安业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 方便民警日常警务工作, 更有效地开展执法、执勤工作, 并为市民群众提供现场办理的便利, 建设移动警备接入平台及应用系统已势在必行。

1、系统的总体架构

公安信息公网移动接入及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是公安信息移动应用的使用者, 所使用移动设备包括PDA、手机、车载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设备。

第二层是移动通信网络, 包括各种公共移动通信网络。

第三层是移动接入服务平台, 它负责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 同时移动终端的访问请求传递到应用服务平台。

第四层是放在移动接入区内的移动应用服务平台。

第五层是网络安全隔离层, 它使得公安信息网与移动接入区在任何一个时刻都不会直接相互连接, 在实现公安信息网和移动接入区隔离的同时, 还负责公安信息网和移动接入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转发。

第六层是放在公安信息网内的移动应用服务平台和移动数据同步模块。移动应用服务平台响应并处理来自移动接入平台的移动应用请求, 利用公安信息网内的应用系统、数据库、综合查询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 满足公安移动应用的需要。移动应用同步系统负责公安信息网与移动接入区的数据同步工作, 移动数据同步模块向外网移动应用数据库提供数据。

第七层是应用支撑平台, 它是面向应用程序的, 是为应用系统提供运行环境。应用支撑平台中的认证系统对用户提供统一认证, 实现一点登录全网漫游。在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处理时应通过应用支撑平台中的请求代理服务系统和公共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访。

第八层是系统运行环境, 包括计算机网络、主机、数据库、应用中间件环境, 它为公安信息公网移动接入及应用系统提供了物理上的保证。

图中左、右、中三部分分别为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它们始终贯穿于该图的各个层面。对各层面的访问操作、运行管理、开发设计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范, 保证和维护各个层次正常有序地工作。

2、技术方案

系统平台的建设采用Java EE作为软件开发平台, JBoss或WebLogic作为系统应用中间件、Oracle作为系统数据库软件系统, 部署于Unix或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中。

移动警务平台主要由移动终端和移动警务后台支撑系统组成, 利用短信、GSM、GPRS、CDMA、3G、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 与公安业务信息系统无缝连接, 实现移动信息查询、采集、业务审批、通知等功能。

从软件体系结构上看, 系统主要包括移动警务管理平台与移动终端2部分。

系统软件整体架构采用多层结构, 对应如图所示的左边第二列, 将用户界面、安全认证、业务逻辑、数据访问、数据存储、网络传输等功能分开, 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各层之间保持相对独立, 只要服务接口不变, 某一层发生变化时不会导致整个系统重写。移动终端上的软件系统也采用类似的分层结构, 如图右边所示。这种分层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

移动终端采用先进的技术, 使大多数移动设备均可连接到移动警务后台支撑系统, 查询、采集公安业务数据, 实现公安警务人员的移动办公。普通手机可以通过GSM短信形式查询公安警务信息, 智能手机和PDA可以通过在线实时查询、采集的方式应用。

3、系统业务模块

移动警务系统将打造一个全新的移动应用平台, 将无线通讯、有线通讯、信息网络、移动设备、目标定位、视频监控系统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对路面防控力量的综合指挥协调能力, 形成高效、快捷、统一、权威的指挥体系和多警种联动的应急反应机制, 实现点线面相结合, 各警种优势互补, 动态性的、立体型的警务运行模式。

公安系统业务众多, 拟需使用移动警务平台的项目也众多, 为了便于公安业务系统从PC平台上移植到移动智能终端上, 我们开发的移动警务系统采用业务配置技术, 可将现有的PC平台业务顺畅的移植到移动智能终端上。同时, 为了尽可能降低系统使用费用, 系统采用Dot.Net和J2EE技术, 让所有移动设备 (包括智能手机、PDA、笔记本等) 均可使用系统, 享受移动警务系统带来的便利。

根据移动警务应用平台的业务需求, 系统应实现以下主要业务模块:

3.1、移动警务短信应用平台

移动警务短信应用依托于移动安全终端系统、安全SIM、安全短信网关等技术, 利用安全SIM卡写卡器将包含公安业务功能的信息烧录入到安全SIM卡, 并装置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 从而完成短信群发、综合查询、系统功能设置等公安业务功能。移动安全终端系统可在普通手机上应用, 也可应用于PDA、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采用口令方式登陆公安业务菜单。

移动警务短信应用主要完成短信群发、综合查询、系统功能设置等功能。

3.2、移动综合查询系统 (实时在线模块)

移动警务实时在线查询功能, 采用智能手机和PDA, 通过GPRS/EDGE/CDMA/3G等无线通信技术, 查询公安网内的各类业务数据。实时在线查询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公安信息综合查询功能是公安机关移动警务平台的核心应用, 公安信息综合查询业务数据涵盖了车辆信息、驾驶人信息、交通违法信息、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交通事故、涉案人员、在逃人员、被盗抢车辆等公安部八大资源数据库的所有信息;对这些信息的些查询不是孤立的单项查询、而是按照人员查询、案/事件查询、物品查询、机构查询和地点查询等五要素关联规则进行的关联综合查询以及异地交叉查询。

3.3、交通违法接入平台

此功能模块是一套功能完善的交通违法处理系统, 系统与综查系统功能紧密结合, 路面执勤民警可以实时从后台系统获得本地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章等交通管理的详细信息及关联信息, 在完成交通违法移动纠章的同时, 可完成与其他有关数据库的自动比对, 对重点管控对象、犯罪在逃人员、盗抢车辆、盗抢枪支、假机动车牌证、逾期年审年检、超分驾驶人、交通违法未处理或超过三个月未缴纳罚款驾驶人、交通事故逃逸人员或涉案车辆等情况进行自动比对和报警。

3.4、交通违法业务处理系统

交通违法处理系统后台负责对终端输入的数据进行汇总, 除完成决定书编号生成、违法信息数据接收、信息录入数据库工作、文书管理、信息分析统计 (包含交巡警个人执法业务统计) 、提交逾期三个月未缴纳罚款驾驶人信息、提交超分驾驶人信息等功能外, 并将强制措施凭证信息镜像到公安外网镜像库中, 通过与指定缴费银行接口程序, 在交通违法当事人缴纳处罚费用后, 接收银行缴纳信息以备核销。

3.5、短信群呼与协查通报系统

短信群呼和协查通报功能利用手机短信, 在可实现信息加密的情况下完成协查通报、通知、通告、邮件到达等信息的群呼服务, 实现“推拉互动”的协查通报。协查与通报信息主要以“推”的形式主动分发给相关民警;民警也可以随时以“拉”的形式, 查找当前最新的协查与通报信息;并支持一人多组的分组管理功能和多级的分组控制功能。

4、系统安全体系

4.1、软硬件平台安全

软硬件平台安全通过公安信息系统公钥基础设施与授权管理体系以及本系统配置的密码算法及其硬件实现, 采用对密码资源的存储加密、对设备使用者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保证软硬件平台的安全。

4.2、网络设备安全

通过本系统配置的移动接入安全设备实现移动安全终端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通过数据加密机制保证传输数据的机密性。

4.3、移动接入安全

配置网关和网络防火墙, 实现用户终端设备身份认证和接入控制。

4.4、安全控制管理

采用证书管理、授权管理、密码管理、审计管理以及入侵检测管理与控制等安全机制, 实现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5、总结

移动警务应用平台将打造一个全新的移动应用平台, 将无线通讯、有线通讯、信息网络、移动设备、目标定位、视频监控系统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对路面防控力量的综合指挥协调能力, 形成高效、快捷、统一、权威的指挥体系和多警种联动的应急反应机制, 实现点线面相结合, 各警种优势互补, 动态性的、立体型的警务运行模式。同时, 借助于警务系统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实现公安系统内部全面的移动互联和综合业务解决方案, 解决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在移动状态下处理公安业务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职能, 进一步推进公安系统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公安信息公网移动接入及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小思下一篇:托卡塔与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