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问题刍议

2024-05-18

网络安全问题刍议(精选十篇)

网络安全问题刍议 篇1

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网络安全就是指为实现电子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控性和可用性而采取的安全保护。空前开放的时代里,计算机网络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可是这种开放的、关联的、不均的和多样的特征,导致计算机网络易受病毒、网络黑客和蓄意破坏系统软件的侵害。对于威胁破坏网络安全的各种因素,我们当如何防卫它,成了攻坚的课题。

2 网络安全常用技术

保障网络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被动防御 (以“防火墙”技术为代表) ,其次是开放型网络安全保障技术 (如数据加密、用户授权等认可机制) 。

2.1 防火墙

防火墙就是用来阻挡外部不安全因素影响的内部网络屏障。它的特点是实用、简捷、透明度高。防火墙通过对内部网流出的IP包的检查、分析和过滤,可以对外部网络隐藏内部网络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对内屏蔽外部有安全隐患的网址,从而实现对内部网络的保护。

保障防火墙技术稳定实施的手段分为四种:电路级网关、应用级网关、网络级防火墙和规则检查防火墙。

(1) 电路及网管。电路级网关通过监视不受信任的主机和受信任的服务器之间握手信息来判断这次交流是否符合规定。在实际生活中,电路级网关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和其他应用级网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应用级网关。应用级网关首先审核数据包,在利用拷贝和传递的方式,使服务器和客户机“远离”不受信任的主机,即二者之间不再存在联系。应用级网关能够理解应用层上的协议,能够做复杂一些的访问控制,并做精细的注册和稽核。通常是在特殊的服务器上安装软件来实现的。

因为应用级网关能够理解应用层上的协议,所以能更好的控制,因此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安全的一种防火墙技术,但又因为实现方式的相对困难和应用级网关缺少“透明度”,所以在访问Internet时,用户会经常出现重复登录的问题。

(3) 网络防火墙。网络级防火墙就是一个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软件。该计算机流入流出的所有网络通信均要经过此防火墙。路由器就是一种传统的网络级防火墙,因其简单,所以不能判断问题所在。所以网络防火墙显的尤为重要,信息交流越来越复杂,它可以使流经它的接入状态、数据流的内容及相关信息受到监控。在众多的网络级防火墙之间,它们的差别最大的地方在于分配有效的IP地址用于传输流,这种网络级防火墙一般具有速度快、透明的特点。

(4) 规则检测防火墙。它是电路级网关、应用级网关和网络级防火墙的综合体。保障安全的方式是就是以上三种防火墙合在一起的样子。

2.2 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此技术与防火墙比较看,它灵活性更强,在开放的网络中更显得游刃有余。对用户授权访问控制主要保护一些静态化的信息,这种保护要有系统级别的支持,其所处运营环境需在操作系统中实现。

动态信息的保护靠数据加密完成。对动态数据的攻击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攻击,另一种是被动攻击。能被有效地检测出动向来的是主动攻击,因为它是不可避免的,而被动攻击无法检测,却可以避免受侵扰,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数据加密。数据加密的本质是一种算法,而这种算法就是以符号为基础的数据进行受“密钥”控制的变换。

2.3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指运用安全日志、行为状态、审计数据和其它信息进行检查,查出对计算机系统的入侵意图。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检测、响应、威慑、、损失评估、预测攻击和起诉支持。

入侵检测系统是指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系统。含括系统内外部的用户的非授权行为,是为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系统中出现不正常现象的一种设计与配置技术,是一种检测网络中出现违反安全的计算机入侵策略行为的技术。

2.4 防病毒技术

信息的交流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使其病毒变得更加复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威胁。防病毒软件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种。网络防病毒主要依靠网络防毒软件,一旦,该软件会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毒有侵害行为并会立即删除。单台PC上的防毒主要是靠单机防病毒软件,即对本地有关的资源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清除病毒。

2.5 安全队伍的管理建设

事物没有绝对的,这种法则在计算机领域也是适用的,网络系统中绝对的安全不存在,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方式,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运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尽最大努力去消灭一切不合法行为,尽可能地提升安全性。与此同时,规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条例,加速安全性建设,强化有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IP地址以前一直是某些管理人员所忽略的一种资源,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IP地址资源统一管理分配显得尤为重要。盗用IP资源的用户必须受到严厉惩罚,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从而保护广大网络用户的利益。

3 网络安全问题

近年,随着国家加大对宏观管理和力度的提升,及相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和丰富,和积极参与国际信息安全事务等因素,使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有了明显改善,可是,由于发展晚,体系规模的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仍旧困扰着正在积极、健康发展的中国的信息化产业。

(1) 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防护能力较弱。现今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影响到每一个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网站,例如中央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后,各级政府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网站。因为大多数网站在入侵监测、防火墙的设备、安全审计系统等方面的缺乏,使得信息安全隐患威胁着整个系统的安全。一则报道称,中国是在黑客攻击中受害最大的国家。

(2) 由于我国在基础信息产业方面的落后和匮乏,致使我国信息产业对国外的核心技术依赖性非常强,自主品牌与创新的产品,相比国外来讲缺口是相当的大,在众多缺口当中信息安全方面的自主创新产品,更是短缺的可怜。网管设备和软件的过渡使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网络安全性能,并埋下巨大安全隐患,所以被国内专家戏称“玻璃网”。自主技术的缺失使得我国的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

(3) 信息犯罪在我国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境外黑客和国内部分非法人士利用系统漏洞对我国信息网络进行攻击,例如传播病毒、非法盗用他人银行账号等。由于我国薄弱的经济基础,导致我国缺少在核心技术及安全产品的开发上资金支持。另外,我国国民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以及警惕性导致病毒大量感染计算机用户,并且病毒的重复感染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输出进行控制也是导致我国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不安全形势的因素之一。

4 解决措施

面对存在于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种种问题,先进的技术、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提高全民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警惕性。为确保每个人的信息安全,我们有必要采取多种防护设备,以此来提高网络的抵御危险的能力和实现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能力。

(2) 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我们要给予大力支持并加大投入放宽手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不再依靠国外安全信息产品。

(3) 营造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法规体系,严厉打击网络及信息犯罪。

(4)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研究和大力培养相关人才。

(5) 创造安全的国际环境。需要我国积极加入国际合作,通过消化信息安全管理的国际法规,加强信息安全。

5 结论

随着信息快速的发展,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必然会出现很多的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每次来临却又是新的,因此创新网络安全技术是重中之要,同时要不断完善和加强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来保障。最重要的是增加资金投入的比例,以此来推动,创新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率,进而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网络网络安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谢浩浩.计算机网络安全综述[J].科技广场, 2009, (11) .

[3]李建霞.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36) .

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问题刍议 篇2

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问题刍议

网络是为人类造福,还是给人类带来:?关键在于应用它的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态度.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既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需要,以及实现网络道德内化的需要.网络主体进行道德修养时,除了遵循道德修养的一般过程外,要特别注意把握权利与义务、律人与律己、目的`与手段、小节与大节的关系,以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和选择.

作 者:黄巧玲 作者单位: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浙江丽水,323000刊 名: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SHUI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4(1)分类号:B82-057关键词:网络社会 网络主体 道德修养

刍议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食;食品;问题;对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丰富食品供给的品种及数量的同时,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成为经济增长的副产品。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是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一项神圣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确保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下,使消费者用到安全的食品。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检测手册》中明确提出,国家公布的通过计量认证的即能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仅仅176家,占全国食品检测机构的3.13%,远远不能满足日常食品监管的需要。

从我国食品监督检测机构的分布情况看,在北京、上海、吉林、云南等地,食品监督检测机构分布较多,在我国发达地区对食品的监督检验检测水平也较完善,仅一个地区就有十几个监督检测机构,基础设施重复投资现象较为严重,而高精尖的监督检验检测设备无钱购置,缺乏互补性。即使是在同一个地区也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而省级、地市级食品监督检测机构设备相对先进,技术能力强,检测效率和水平相对较高,而县级检测机构设备老化,专业人才匮乏,直接导致开展的项目少,范围窄,检测水平低,检测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据,缺乏法定性和权威性。

食品监督检验检测机构按检测方向分类可以看出,现行的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部门有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不同监管部门的食品监督检测机构往往按照本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检测,造成检验结果比较独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共享和互补机制。重复检验检测造成了检验资源的浪费,也给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

二、完善食品监督检验工作是重点

检验检测作为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督检查的途径和手段,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升级和食品工业的革新,急需更加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包装、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技术,建立起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检测机构,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发展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目前,以《食品卫生法》为主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者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强调和重申了监督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具有一定的可操控性,但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建是仍待加强。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次法律体系建设,尽快纠正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按前监管法制体系,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到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消费食品安全监管中“无人管、无力管、无法管、不会管”等问题。

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食品声场企业入市门槛,制定食品质量市场准入标准,从源头上减少食品不安全隐患。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相互追溯的原则,建立食品生产、经营登记制度。在食品安全监管的任一环节,一经发现食品未能达到质量承诺和安全标准,生产、经营商家应立即将该食品下架退市并召回所销售的食品,实行行业自律。尽快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支撑,并通过建立警示制度,及时将食品安全问题的细细向社会公布。

三、“三抓”助推食品监督工作发展

1.抓源头,将食品质量安全第一道防线筑牢筑实。层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涉及食品生产的企业每年都向县质监部门签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和质量保证承诺书,公开承诺的内容包括: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使用回收原料、不滥用添加剂、不生产假冒伪劣食品、不超出限制销售范围、不违反预包装限制要求等保证食品安全措施,同时明确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并要求所有涉及食品生产的企业必须持证经营,实行严格的年审制度和定期培训制度。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一是严格做好发证的服务工作。要坚持不随意降低标准,不搞地方保护,不照顾人情,达不到准入条件的绝不允许准入,确保发证质量,确保市场准入工作的严肃性、有效性和公正性。二是严格强制检验,落实企业责任。凡是获得市场准入的企业,出厂食品必须强制检验,检验合格的才能加贴QS标识;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对不执行强制检验的,要作为不良记录记录在案;情节严重的,要采取停产整顿、强制召回、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手段予以严肃处理,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三是严格后续监管。后续监管是食品监管工作中需要特别加强的一个关键环节。

2.抓环节,专项整治工作贯穿整个流程。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巡查、回访、监督检查,强制检验,是专项整治检查的基本方式和监管措施。在专项整治期间,要加大对获证企业的整治检查力度,组织开展生产企业的整治检查,对生产企业原材料质量控制(包括进货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关键工序质量控制,不合格品控制,产品检验控制,销售记录、安全卫生基本条件都要有具体要求,并对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备案,委托加工备案等工作实施检查。小作坊监管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难点和重点,根据质检总局有关对小作坊状况再统计、再摸底,全面排查,将食品小作坊全部纳入监管的文件精神,对辖区内小作坊底数,已具备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作坊数量和名单要进一步清理核实,督促具备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对证照齐全,安全卫生基本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从业者有意愿提高生产条件的小作坊,要进行积极服务指导,督促其对基本安全卫生条件进行改造,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基本条件达到要求的与其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对有证无照或有照无证(即证照不齐的)或安全卫生基本条件达不到要求的食品生产加工者,按规定建议有关部门予以查处或取缔。

3.抓宣传,将食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县级及县级以上的质量监督部门要定期向企业、群众发放《购买食品认准QS标志》、《生活小常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宣传资料;定期设立食品安全咨询台和投诉台,为百姓排忧解难;定期在人员密集的广场展览、悬挂宣传牌,对群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开辟食品安全专栏,宣传政策、法规,开展警示教育,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氛围。

刍议企业网络营销问题 篇4

一、目前我国企业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问题

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 我国网络发展存在水平不高、覆盖面不广等问题。据第十九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网民数虽然增长速度较快, 但总量太少, 目前, 网民数量仅为14000万人。另外, 互联网覆盖面不够广, 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尚有许多公共场所如饭店、机场、车站等都没有供人们上网的地方, 而在一些乡镇等偏远的地区上网更是难上加难。

2、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阻碍网络营销广泛应用的重要问题之一, 也是企业和消费者在网络营销中最为担心的问题。安全主要包括各经济主体的资金账户安全和企业的商业秘密安全。这些危险使企业和消费者不能放开手脚从事网上交易。目前, 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相当落后而且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另外网络营销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健全, 因此网上交易的安全保证还存在诸多问题。

3、观念问题

在我国, 仍然有许多企业尚未意识到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的一部分, 与传统营销是互补的关系。有些企业把网络营销作为单独的营销方式, 有些企业是为了赶时髦才开展网络营销, 网站建好之后便不加理会, 完全变成了摆设。企业网站普遍存在诸如网站内容单调、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及时回复客户发出的信息等缺点。还有一些企业墨守着传统的营销模式, 看不到网络营销的光明前景, 网络竞争意识十分淡薄。总的来讲, 我国企业网络营销意识落后。

4、营销策略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网络营销的主要产品以电脑、软件、图书、音像制品等几种产品为主, 而面向大众的产品如服装、日用品等产品则相对较少。因此, 网络营销缺乏规模优势, 商品品种和数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另外, 许多企业仅将网络营销作为廉价的联系方式, 对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等营销活动未展开充分的利用, 营销方式单一, 网络利用率不高。

5、人才问题

由于因特网和网络营销都是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因而对于企业而言, 网络营销不仅是购买计算机上网那么简单, 还必须有进行网络营销的专门人才。特别是网络营销具有超越时空的运作特点, 使许多地方都缺乏既懂网络技术又懂营销知识的人才来处理网络营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才短缺已经成为阻碍网络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解决企业网络营销问题的办法

1、加强网络基础建设, 提高网络普及率

首先, 在网络建设方面,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特别是向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倾斜。因为对这些地区的网络建设投资多、见效慢, 一般企业并不愿意投资或多投资, 这时政府就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旦带动了这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政府投资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显现出来。其次, 应做好三网合一的工作。将传统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通过各种方式趋向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三网合一有利于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网络覆盖面, 逐步培养人们网上购物的习惯。

2、完善法律法规, 加快技术研发

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网络营销的安全问题:第一、尽快完善网络营销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和完善打击网络黑客、传播网络病毒、发布网上虚假广告、破坏网络设施的法律, 使网络成为一个安全的虚拟世界;协调国内和国际立法, 规范收集、加工、存储和再使用个人信息, 以保护个人数据信息方面的隐私权。第二、政府应该成立相关部门, 加快网络安全技术和支付技术的研发, 确保参与营销各方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全部活动。

3、改变网络营销观念

以下两个方面有助于改变我国企业落后的网络营销观念:第一, 企业要正确的认识网络营销, 理解网络营销, 把网络营销作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企业要不断地加强员工素质建设, 培养网络营销人才,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第二, 重视企业网站的建设。网页设计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展开, 不断丰富网站内容, 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快速回复顾客的信息。

4、改变营销策略

第一、实行有效的产品策略。应该加强实体产品的网上销售, 尽可能多地提供满足顾客个性化要求的服务与产品。第二、完善服务策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提供周到的信息服务;建立全方位的服务系统;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制订电子支付系统的安全措施。这些都有利于降低消费者购买风险。第三、运用合理的网上价格策略。如低价定价策略的使用、定制性定价策略、免费定价策略等;第四、网络营销渠道策略。如网络直销模式、网上间接销售渠道模式等。第五、网络促销策略。如网络广告方式、站点推广方式等。

5、重视人才培养

要解决我国企业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 政府应该在有关这一行业的相应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大投入和指导, 同时积极筹备和开展这方面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和实施工作;另一方面, 对现有的营销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结束语

网络营销在我国刚刚起步, 正处于初级阶段, 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企业网络营销会越来越完善, 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网络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网络发展问题、安全问题、观念问题、策略问题和人才问题等,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企业网络,营销,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褚福灵.网络营销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交通肇事罪逃逸问题刍议 篇5

摘要:近年来交通肇事犯罪高发,肇事逃逸问题也因其复杂性而颇有争议。本文认为应当注意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逃逸”与刑法意义的“逃逸”是两种本质不同的行为。不能违反“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既将逃逸作为责任认定的推定因素、又作为量刑加重情节。

关键词:交通肇事;刑事责任;逃逸

一、基本案例

11月20日5时左右,李某驾驶一辆轻型两厢小货车(驾驶车厢内坐3人,核定人数3人)在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上的快车道上行驶,听到货车右侧前部“嘭”的一声响声。李某猜想到可能是撞到什么东西,在继续行驶200米后停车下车查看,发现货车前部右大灯破损,保险杠部分破碎。李某回头查看没有发现路面有异常情况。李某为了避免招惹是非,就继续开车离开事发现场。事后查明:被害人王某在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上行走,后半蹲在快车道上捡手机,被李某驾驶的货车撞击当场死亡。在查明上述事实后,交警部门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指出:李某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逃离现场,负事故的主要责任;王某违反交通运输法规,负事故的次要责任。

二、分歧意见

关于李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以及适用哪一个量刑幅度,出现了如下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其理由在于:交通肇事罪要求行为人必须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其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必须有因果关系。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没有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反而完全是受害人王某的违章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规定:“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因此,李某的行为与受害人死亡的结果没有刑法上因果关系,不应负交通事故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该适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量刑幅度。其理由是:李某交通肇事后逃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种意见认为,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该适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量刑幅度。其理由是: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又根据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应当认定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并在法定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处刑。具体理由如下:

(一) 交通肇事罪是以行政违法、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其构成必须以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为前提,即行为人必须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否则不可能成为刑法的评价对象,构成交通肇事罪。

就本案而言,李某驾驶的货车没有存在超载以及超速行驶的违规行为,受害人王某的死亡结果主要是由于王某擅入禁止行人的路段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李某肇事后离开案发现场,应当认定存在“逃逸”行为。李某的逃逸行为是在事故发生后的行为,与本案交通事故的发生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李某不需要承担交通事故的责任。在这个角度上讲,第一种意见是正确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种意见忽视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0条的拟制性规定,即“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可见,如果当事人逃逸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推定其全部事故责任。故第一种认定意见存在错误。

(二)结合上述分析,本案中李某因为存在“逃逸”的违规行为被推定为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因受害人王某的行为在本事故中也存在过错行为,故交警部门认定李某在本事故中负主要责任。根据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条规定:“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2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李某的行为造成受害人王某死亡,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李某的行为便符合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构成交通肇事罪。第二种意见与第三种意见在李某的构罪方面达成共识,但对李某适用哪种量刑幅度上存在争议。争议的存在主要在于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理解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对《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理解笔者认为,李某的行为不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刑法规定。关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对此,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

(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逃逸”与刑法意义的“逃逸”是两种本质不同的行为。具体区别有:(1)依据不同。前者的依据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后者是刑法。(2)前提不同。前者可能没有违反刑法,后者以符合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构成为前提。(3)“逃避”的内容不同,前者“逃避”的内容是协助交警部门认定交通责任事故的义务,后者是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和救人的义务。就本案而言,李某的逃逸行为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逃逸”,不是刑法意义的“逃逸”。因为李某逃逸前的行为与事故的发生不具有因果关系,因而对于事故的发生不应承担责任。李某之所以承担全部事故责任在于其逃逸行为,即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0条规定由法律直接推定其承担全部事故责任。另外,李某逃逸之前的行为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构成,只是其逃逸的行为使其被推定对事故负全部责任,进而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构成。所以,李某的逃逸行为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逃逸”,不是刑法意义的“逃逸”。

(2)若按照第二种意见将李某的逃逸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在法定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处刑,则违反了“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所谓“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是指法律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进行两次及以上同一性质的否定性评价。就本案而言,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0条规定认定李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便已经对李某的行为进行了一次评价。该评价使得李某的行为符合了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构成。即这里的“逃逸”成为交通肇事罪对李某定罪的情节。如果认为李某的行为属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则意味着对李某的一个“逃逸”行为进行了两次否定性评价。所不同的是,前一次属于定罪性评价,后一次属于量刑性评价。这便违反了“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法律原则。可见,李某的“逃逸”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意义上的逃逸,不属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如果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便违反了“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法律原则。所以,李某的行为虽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只能适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量刑幅度,故第三种认定意见是正确的。

中国网络经济现状及问题与对策刍议 篇6

【关键词】网络经济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種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更高级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出现了。网络经济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而言,网络经济主要是指以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产业群体。广义而言,网络经济主要是指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网状运行行业构成的产业群体。[1]依艾瑞的观点,网络经济的主要细分行业为: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在线支付,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巨大的生命力和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不断地显露出来。

1.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现状

1.1中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网络应用行业呈快速增长势头。据2011年1月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3.75亿,用户人数年增长9319万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61亿,使用率提升至35.1%;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3.53亿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04亿,较2009年底增长3956万。同时,网络新闻,博客,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都有了大幅的扩大。

1.2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的普及率持续升高。2010年7月15日,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2011年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

1.3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2009年CNNIC报告显示,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最大,同时,旅游预订、网络炒股、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都不同程度的扩大。2011年1月19日,CNNIC指出,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则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而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也以较高年增长率,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

2. 中国网络经济存在的问题

2.1互联网的资源分布并不均匀,农村和西部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据2009年CNNIC报告显示,各省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大城市互联网发展水平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8个省和直辖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就是说,我国互联网的资源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而从全国消费者比例来看,西部和农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等原因,网络经济的农村和西部这两块大市场还未得到有效的开发。

2.2潜在购买力的目标受众面积不大。中国互联网经济存在覆盖面广,但针对性弱的特点。中国网民的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2]而在这个群体中绝大部分是学生,他们消费主要集中在搜索引擎、网络娱乐、交流沟通领域,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去促进商务交易的发展。而电子商务是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的广告宣传没达到理想的投放效果,虽点击率高,但潜在目标受众面积小。

2.3网络经济在技术层面的不安全因素困扰。2011年CNNIC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45.8%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21.8%。一些网络违法犯罪者,特别是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导致服务被暂时阻断,损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盗窃机密资料,给个人、国家及社会的合法利益造成极大的威胁。[3]这是影响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软件阻力,也直接导致了网络消费者对网络经济的不信任。这就需要互联网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来防止这种技术性的网络犯罪,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2.4网络经济在法制层面存在漏洞困扰。由于我国网络经济的法制环境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存在诸多法制漏洞,如:发布虚假、欺诈、违法网络信息;未经工商部门注册的无照经营店面;博客文章评论中植入的“垃圾广告”;网络版权保护不利;税收征收管理不力;虚拟财产转移及保护缺乏法律保障;网络犯罪。这成为影响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软件阻力。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为网络经济平稳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3.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对策

3.1政策层面的发展策略。网络经济的发展必须获得国家来自宏观层面的指导。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关于网络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明确其地位、职能、规范、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及其方法等。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是网络经济得以发展的刚性保障,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另外,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网络基础建设,缩小东西部、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基础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是发展网络经济的前提和平台。当年美国对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是其网络经济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今天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在东西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财力向西部和农村倾斜,加大西部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广度,大力发展高速宽带网,购置必要的硬件设备,提高这些地区上网的速度,降低上网费用,使全国形成均衡、高效、快捷的网络信息系统。

3.2技术层面的发展策略。国家应加大对信息、网络核心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力度。研发投入已被各国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投入”。而我国是个网络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外国进口的国家,不能提供国产的网络经济所需

要的关键软硬件产品及技术服务,如:计算机布技术中的芯片技术、软件技术中的操作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中的高速传输与交换技术等。而以信息为依托的网络经济对高科技的依赖性更强,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关键性产品,摆脱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性。这样可以提高我國产业核心的竞争力,提升网络经济产品、服务的价值,从根本上扭转目前我国网络产业技术落后,处于世界信息产业较低端的现状。另外,要提高技术防控,有效阻止黑客或病毒的袭击。通过提高技术防控来控制网络犯罪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计算机公司应该积极研发对软件进行保护的技术措施,如给软件加密、电子签名、抵御软件分析;对访问者身份进行鉴别的技术,验证访问者是否合法;对网络实施加设密码等。这样可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密,避免一些损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盗窃机密资料等危害个人、国家、社会的合法利益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 3法律层面的发展策略。由于网络经济法制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使我国网络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规范各行业行为,明确其进入、竞争、交易和退出规则,明确信息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使网络经济的运行规范化。网络经济安全体制建设还需对网络基础结构,企业认证标准、商业信用、网络支付、物流配送、交易税收等法律法规加以制定、补充、修改以及完善,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加大对通信网络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钓鱼网站等非法网站以及不良信息的防范、清查和打击力度,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在健全自身网络经济法规的同时,还应结合国际网络经济法则,一方面为我国网络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普遍适用的网络经济框架,为营造一个安全的国际网络经济大环境贡献力量。

3.4国际合作层面的对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每个经济体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所以,我国要积极开展多边的交流与合作。分析网络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在政策、技术、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优劣势,既可以找出一些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方法,也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注意国际网络经济的发展动向,积极开展商务交流与合作,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网路经济,必须融合到国际合作的大潮中,同时也要立足中国国情,综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科研水平以及人口素质结构等现实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经济发展道路,为世界经济交流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朝民主编.网络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第一版.

[2]CNNIC《第二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it.sohu.com/20080723/ n258335734.shtm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3]姜艳辉,傅国华.网络经济发展初探.科学与管理,2007,(5).

[4]王键伟,张乃侠,主编.网络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第一版.

[5]B2B网站新认证体系出台 2011-03-22 中国经济网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 03/22/9877070.html.

作者简介:李松吉(1961-),男,吉林和龙人,吉林艺术学院公共基础部,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理论。

网络安全问题刍议 篇7

1 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

根据2013年底国外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 虽然Windows 8.1自问世以来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但Windows 8和Windows 8.1这两个操作系统版本的总体市场份额却并没有迎来多大的提升。Windows、Mac OS X、Linu X三大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0.88%、7.56%、1.56%。其中Windows操作系统各个版本市场占有率Windows XP为31.22%, Windows Vista为3.57%, Windows7为46.64%, Windows8为6.66%, Windows老版本为2.79%。由此不难看出Windows XP在Windows各个版本中市场占有率仍然牢牢占据第二位。

2 操作系统安全性比较

Mac OS X全名为Mac OS X 10.7 Lion是苹果公司号称历史上推出的功能最佳的操作系统, 该系统把广受用户好评的系统因素与多数用户需要却还没有意识到的多个功能进行了有效整合, 苹果公司称该系统提供其主要竞争对手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无法匹敌的高安全性能。然而该系统问世以来安全性广受质疑, 俄罗斯一家反病毒公司曾经表示, 全球已经有近60万的苹果Mac电脑感染Flashback木马病毒。此消息一出, 苹果Mac OS X平台的安全性立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也是黑客病毒攻击的重点目标, 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的病毒花样翻新, 防不胜防, 各个版本的操作系统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感染机会, 相比较而言遭受病毒攻击的电脑Windows操作系统老版本感染程度高于新版本, 越老的版本遭受病毒入侵的机会越高, 安全性越需要引起重视。

Linu X操作系统由于使用者少, 代码开源, 任何的系统漏洞都会被民间高手, 或者是官方人员很快的发现。从漏洞的发现到补丁的放出, 时间相当短, 没有时间给病毒或者黑客作乱的机会。linux的权限管理很严格。病毒或者黑客想修改系统文件或者系统日志, 除非有管理员密码。所以就算中了病毒, 病毒的危害也非常的小。重要的系统文件都不会被破坏所以发现了病毒稍做处理就搞定了。还有就是linux系统的程序管理, linux安装程序, 基本都是利用程序管理软件, 从程序开发者官网上或者是相应的发行版社区直接下载安装。不会有被恶意篡改的软件被安装到使用者的电脑上, 安全性相对比较好。

3 Windows XP停止支持服务的网络安全问题

Windows XP操作系统自2001年5月英文版问世, 当月开始发售2001年9月中文版问世, 11月开始正式发售以来已经整整13年, 不可否认Windows XP操作系统13年间一直受到用户的追捧, 曾经牢牢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 2011年8月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Net Applications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7月份微软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已跌破50%, 达49.8%。尽管Windows XP仍然是Windows家族中份额最高的操作系统, 但是7月份份额的下滑意味着Windows XP已经失去了占据操作系统市场半壁江山的统治性地位。对于一些实用老爷机的Windows XP用户, 如何做好网络安全值得探讨。

(1) Microsoft停止Windows XP支持如果继续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 电脑虽然仍可工作, 但它可能更容易受到安全风险与病毒的攻击。此外, 由于更多软件和硬件制造商将改良产品以便与更多最新版本的Windows兼容, 因此, 大量应用和设备将无法在Windows XP中使用。

(2) 如果用户十分偏爱Windows XP系统, 不想更换, 或者嫌换别的系统麻烦, 那么你可以继续无限期的使用Windows XP系统, 直到你不想用为止。微软中国公司已联合腾讯、联想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正式公布“Windows XP用户支持行动”——“扎篱笆计划”。这一联合行动, 将为中国2亿XP用户提供包括“系统升级援助”、“XP系统安全主动防御”在内的系统性升级、安全保护措施。

(3) “扎篱笆加护”是微软、腾讯与联想3家世界级巨头公司经过多次讨论与研究而推出的, 其中包括微软恶意软件防护中心将联手腾讯电脑管家共同响应针对XP系统的安全威胁;腾讯、微软中国将基于联想覆盖全国、业界第一的电脑服务网络, 建立了2000余家遍布全国的为“XP救援服务站”, 该站点依靠腾讯电脑管家的安全技术和软件支持, 为XP用户免费提供系统重装和系统优化、系统及软硬件检测和升级指导、个人电脑的清洁保养等多项诊疗服务。此外奇虎3 6 0公司所属的3 6 0安全卫士, 也承诺:将永久为使用Windows XP的用户提供无限期的、永久的Windows-XP的漏洞补丁以及安全升级, 保证用户能永久使用Windows-XP

刍议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问题 篇8

一、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电气设备检修工作的展开。对于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检修, 目的在于有效的使用电力设备, 使其在长时间可以处于一个安全、高效工作的状态, 因为电气设备可以正常工作, 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而在检修电气设备时, 高压电气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高压电气试验才可以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做出最合理的的判断。一旦高压电气试验的工作没有安全保证, 那么必然会造成安全隐患, 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2有利于增加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电气设备进行高压电气试验进行检修, 从目前来看, 可以保证电力公司可以安全生产, 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从长远来看, 可以确保电力系统可以长期安全有效的工作, 产生长久的效益。如果我们在高压电气试验中没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就会导致电气设备损害, 进而导致电力系统无法运转, 给电力企业的名誉和经济上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降低自己在同行业中竞争力。所以, 进行高压电气试验可以保证电力企业可以不被受到伤害, 健康快速的发展下去。

3有利于增加公司内部凝聚力, 提升员工的工作水平。高压电气试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每一个环节都相互联系, 而且操作谨慎, 分工明确, 需要公司内部的每个部门能够积极的沟通配合, 只有这样, 才能做好这份工作。而且, 高压电气试验对试验员工来说, 即是工作又是挑战。他们只有积极锻炼自己的技能, 提升自身工作水平, 才能安全规范的完成这项工作。所以高压电气试验可以不断增加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沟通联系, 提升凝聚力, 另外还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水平。

二、高压电气试验的主要内容

1高压电气试验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绝缘预防性试验, 它是高压电气试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性预防试验, 可以有效的保证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掌握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 因为电力设备的绝缘性会随时间而逐渐减弱, 对于一些绝缘效果不好的设备, 通过检修可以及时地发现, 从而加以消除。这样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 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停电或者电气设备损坏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绝缘预防性试验一般分为“破坏性”和“非破坏性”试验两种。破坏性试验指的是试验过程中使用高电压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严格的考验。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的发现电气设备中的集中性缺陷, 并进行有效的消除, 但是这种试验本身就对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损害, 所以应该科学合理的使用。另一种是非破坏性试验, 通过较低的电压对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等进行各种特性参数的测量, 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而且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内部没有任何损害。

2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除了绝缘预防性试验外, 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也是高压电气试验中一种重要类型, 为了彰显它的重要性, 国家还专门制定了《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对其内容和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交接试验, 可以对电气设备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测试, 避免存有瑕疵的电气设备运用到电力系统中, 引发安全隐患。另外, 它还包括一些断路器回路电阻试验以及变压器电阻测试等, 这些试验都可以有效的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

三、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对策的分析论述

为了防患于未然, 需要定期地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 而高压电器实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 做好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各种安全的保护措施必须全力做到,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试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1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 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员工是试验中的具体工作者, 只有员工能够安全规范的操作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术培训, 电力企业要从员工的业务水平出发, 通过高压电器试验的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其专业的技能水平。只有员工具有高技能, 才能对高压电器试验的原理、电气设备结构和试验过程有详细的了解, 面对任何情况, 才能利用其科学规律和规范进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保证人身安全。另外, 企业要积极对员工进行安全宣讲和培训, 培养其安全意识。高压电气试验是一个非常谨慎且复杂的工作, 在具体的操作中对于预备性的辅助工作必须要做的非常到位才行, 这些辅助工作不仅有高压电气试验的技术方面需求, 还有安全操作方面的需要, 如果每个试验员工不能牢记于心, 就会埋下安全隐患, 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2建立健全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高压电气试验这样一个危险性较强的工作, 必须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而且要严格的执行。每进行一次高压电气试验以前, 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 做好辅助工作, 由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共同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试验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不安全行为要及时的制止, 加以批评改正。员工对领导层也是如此, 只有相互监督才能够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 进而保证电气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做好高压电气试验的过程安全控制。领导层要做好试验过程中危险点控制, 积极发动每位员工结合各自的工作经验, 提出试验过程中每一个危险点, 并集体讨论, 做出应对措施, 从而制定一套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流程。试验人员试验时要规范操作, 认真分析高压电气试验的全过程, 对于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危险点都必须有明确的签字进行确认, 杜绝不规范操作或粗心大意引发安全事故。只有关注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才能安全的控制高压电气试验的整个过程。

结语

要确保电力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 电气设备可以正常的工作, 就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必要的检修试验, 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如果有问题就必须对进行认真的分析, 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但是电气设备拥有很高的绝缘性能, 那么对其进行检修就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 一般采用高压电器实验对电气设备进行实验, 以保障其绝缘性能是否良好。如此看来, 在进行高压电器试验时, 如果处理不当或一些不规范操作都可能会引起人身安全问题以及电气设备的损毁。所以, 我们一定要加强高压电气试验的重视, 从主观、客观、安全、规范等多方面去理解和保证安全操作, 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刍议柞蚕蚕药的使用安全问题 篇9

1 柞蚕蚕药安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上部分正规蚕药不能办理批准文号

由于柞蚕生产是利用天然柞蚕场在野外放养, 受自然因子制约很大。蚕药既不同于兽药 (直接施于动物体) , 也不同于农药 (对作物施药) , 而是既对柞树、蚕体和野外危害柞蚕的蚕场害虫、病害等进行综合防治的一个农资产品。在柞蚕用药研制和生产过程中没有现成的药典可以参考, 加之蚕药属于兽药管理范畴, 市场销售的产品必须取得兽药批准文号, 但部分蚕药属于杀灭蚕场食蚕害虫的杀虫剂, 不直接应用于动物 (蚕) 本身, 因此农业部不受理该类型蚕药的审批, 而这些蚕药却起着保护柞蚕的重要作用[2]。例如:防止蚕场地面害虫螽斯的关键药剂, 可有效防治害蚕螽斯的发生, 防治效果在90%以上, 为柞蚕生产必备药剂, 每年可挽回蚕农经济损失五千万元以上。但就是这样的药剂, 被农业部认定为农药, 以不直接应用于柞蚕, 不属于兽药范畴等理由退回申请, 无法取得兽药批准文号, 这样就使得该产品不能以合法的身份在市场流通。

1.2 市场上部分蚕药品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

截止目前, 全国具有正规柞蚕用药生产经营资质的厂家只有辽宁凤凰蚕药厂一家, 但市面上却有不少非其出品的柞蚕用药。有些蚕药经营户唯利是图, 从违法商贩手里购得假冒伪劣蚕药, 通过集市等渠道进行销售。这样, 就为假冒伪劣蚕药流入市场提供机会和便利。蚕农购药时经营户极力向蚕农推荐利润高的假蚕药, 结果用药后蚕儿中毒, 防效也不佳。

1.3 蚕农缺乏安全用药意识

蚕农安全用药意识淡薄, 具体表现在:

1) 选购蚕药时, 只考虑防治效果, 不考虑毒性, 大多数蚕农仅知道蚕药有毒, 在他们看来治好病就是好药。

2) 自身安全保护意识差, 在施药、喷药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 如带手套、口罩、穿长袖裤等, 药械渗漏也不及时检修, 大部分施药者出现药液溅到手、脸等身体部位, 有的因喷雾器渗漏严重, 施药后身体背部及腿上全部被药液渗湿。在配药、喷药间歇中吸烟、喝水、吃东西的现象普遍存在。

3) 对人、畜健康保护意识差, 施过药的蚕场不做任何标志和告示。

4) 环保意识差, 将用过的蚕药包装物 (空瓶、袋) 随地丢弃, 剩余和用过的药液随处乱倒, 污染环境。

5) 蚕农缺乏对药物特性的了解, 用药后导致柞树短时间内无法养蚕。

6) 对药物的有效成分和含量不清楚, 很少有蚕农在购药时看清有效成分和含量。

1.4 蚕农蚕药使用方法不当

1.4.1 用药剂量偏高

每种蚕药都有规定的使用剂量, 一方面绝大部分蚕农片面认为规定剂量太低, 达不到防治效果而任意加大用药量;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不规范用药, 加剧了病虫的抗药性, 导致防效下降而再次提高用药量。用药量的提高导致药害时常发生, 据调查统计, 90%以上的蚕农都存在随意加大剂量的现象。

1.4.2 用药次数盲目增加

有些蚕农为防止自家蚕儿遭受病虫危害, 不按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用药, 而是盲目增加用药次数, 人为地增加防治成本。

1.4.3 不同种类蚕药盲目混配

有些蚕农为了减少劳动强度, 将几种蚕药盲目乱配混用, 1壶水里竟加3-4种蚕药, 结果防治效果不理想, 且极易造成药害。只有科学合理的配制蚕药, 才能增加防效, 降低成本, 但盲目乱配难免适得其反。

1.4.4 用药时间存在盲目性

有些蚕农不能正确掌握柞蚕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及防治规律, 从而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例如, 对于危害柞树的病虫害, 其防治最佳时期在低龄期或病害始见期[1], 当发现有病虫害危害症状时, 柞树害虫虫龄已高, 病害已开始流行, 此时用药已晚, 效果自然不太理想。而对于柞蚕的寄生病害, 柞蚕寄蝇病的防治关键时期在蚕老眠起后 (确保蚕在5龄盛食期内食药叶4-5天) [3,4], 这是因为春柞蚕2龄至5龄均能被寄蝇寄生, 3龄4龄寄生率为最高[3], 无论寄生早晚, 寄生于柞蚕体内的蝇蛆都要到柞蚕吐丝结茧时才能钻出包囊大量取食, 快速发育, 用药过早 (二眠起) 达不到防效, 且容易造成药害发生。

1.4.5 蚕药放置、保存不安全

有些蚕农将购置回来的蚕药随意放置, 危及人畜安全。比如将甲醛溶液当做饮料服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用完的蚕药由于保管不当, 导致药瓶爆裂或沉淀, 既污染环境又无法继续使用,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蚕药安全使用对策

2.1 针对蚕药市场问题, 监管部门要严格蚕药市场管理

针对柞蚕蚕药的特殊性, 建议兽药主管部门对新研制的蚕药产品发给临时推广批准文号, 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试验推广, 以保护柞蚕业这个古老而特殊的产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建议兽药监管部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务实的工作态度,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和GMP认证的要求, 对蚕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又要对蚕药市场监督整顿和行政执法, 加大蚕药市场的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假冒伪劣蚕药的违法行为, 对制假售假行为要严厉处罚, 取缔无证经营, 净化蚕药市场[5,6,7]。

2.2 针对蚕农安全用药意识薄弱问题, 加强蚕药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普及

蚕农是柞蚕生产的实施者, 也是蚕药的直接使用者。既要做到有效控制柞蚕病虫害的为害, 又要做到蚕药的安全使用,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蚕茧质量, 这就必须提高广大蚕农的科学文化素质, 增强环保、生态、安全意识, 在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和蚕药安全使用技术上下功夫。通过资料宣传、光碟播放、技术培训等方式, 使广大蚕农掌握病虫害防治及蚕药安全使用等相关知识, 形成自觉地、科学合理的使用蚕药的氛围。具体方法:一是蚕药生产企业每年春季根据当年的气候特点, 编写安全使用蚕药技术指导意见;二是利用蚕药经销处循环播放蚕药安全使用技术光碟;三是蚕业主管部门和蚕药生产企业在冬季组织起专家培训团, 结合国家实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利用蚕农闲暇时间进行柞蚕放养、柞蚕病虫害防治、科学安全使用蚕药等技术方面的培训[4]。

2.3 针对使用方法不当的问题, 蚕药生产企业加强对蚕农的引导与服务支撑

2.3.1 生产企业建立一支顾问式的销售队伍

销售业务员是处在企业市场的最前沿, 是企业和客户连接的纽带。由于柞蚕产业的特殊性, 业务员的作用就不单纯是开发市场、管理市场, 更重要的指导蚕农怎么用好本企业的蚕药产品。这就要求业务员既要懂得本企业生产的蚕药产品的特征、特性及作用机理, 更要了解柞蚕病害的病原、病症、发病机理以及虫害的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等。只有把病虫害和蚕药科学结合起来, 才能指导生产, 才能做好蚕农的顾问。与此同时, 业务员还要充分了解蚕农对本企业产品的意见, 把蚕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企业, 以便生产出更适合的产品。所以, 建立一支顾问式的蚕药销售队伍对柞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2.3.2 生产企业设置咨询热线

生产企业设立一部蚕药咨询热线电话, 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和认识问题, 更体现了把蚕农服务放在了重要位置。派一名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负责解答, 通过咨询电话对蚕农想要了解所购买的蚕药是否正规、如何科学使用以及病虫害病情诊断和开出药方等方面给予科学合理解答, 为蚕药安全科学使用提供保证。

2.3.3 蚕药生产企业提供必要的辅助养蚕用具, 保障蚕农用药安全

柞蚕生产是利用天然柞蚕场在野外放养, 施药的难度极大, 作为专业生产蚕药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生产的蚕药特性和作用机理, 适当配备一些简单的辅助物品。如:灭蚕蝇溶液适当配备小量杯;消毒药剂配备温度计、塑料手套;杀虫药剂配备简易的防护口罩、手套等。

3 结语

蚕药是一种特殊商品, 一方面可以控制柞蚕病虫害为害, 为柞蚕增产、稳产提供技术保证;另一方面, 假如使用不当, 蚕药就会造成各种安全问题。所以, 我们应重视蚕药的安全使用问题, 重视蚕药使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抓好生产过程中蚕药安全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而引导蚕民科学合理使用蚕药, 开展技术培训, 培养新型蚕农, 提高蚕农科学安全用药意识和用药水平, 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秦利.中国柞蚕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3:295-355.

[2]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兽药使用指南:化学品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1-9.

[3]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柞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84-593.

[4]倪振田, 季明刚.柞蚕专用灭蚕蝇溶液科学使用方法解析[J].北方蚕业, 2013, 34 (3) :33-35.

[5]徐志卫.整顿规范蚕药市场促进生产稳定发展[J].中国蚕业, 2007, 28 (2) :75-76.

[6]李清, 尚少华.蚕药的合理选购与使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0) :331, 335.

刍议如何应对我国化学品安全问题 篇10

若在使用、运输、储存过程中管理不当, 这些化学品会造成极大的公共安全问题, 而化学品安全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我国由于管理不善引发的化学品安全事故每年高达几百起, 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应对化学品安全问题成为了新的社会焦点。

1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概述

自上世纪末开始, 人们逐步地开始意识到化学品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造成的危害, 世界各国也纷纷采取措施, 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模式加强化学品规范管理。很多国家为了保护环境以及人们的健康, 针对化学品管理纷纷出台相应的法规、章程, 下面便针对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内容进行简要叙述。

(1)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1992年提出GHS制度, 即化学品分类及表计全修协调制度, 以此对全球范围中的化学品进行管制, 以此保护环境以及人类生命健康。作为第一个国际性规范性文件, 各国都开始逐步地依照GHS要求执行。至2008年, 各国化学品管理都要同GHS要求协调一致。

(2) 国际化学品法规发展中, 2007年6月1日由欧盟颁布实施的REACH法规同样具有深远意义。REACH法规主要针对欧盟范围内使用、生产、贸易的化学品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规范, 以此保证化学品影响范围内人体及环境的健康安全, 保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REACH的主要特点在于从政策上对化学品流通的整个产业链、生命周期进行全面性监管, 通过知识产权管理等措施, 将安全责任覆盖到整个生产销售链中。而在化学品使用过程中, 还要求下游用户对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估。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不断地加深, 而REACH法规的出台不仅仅会影响整个欧盟经济贸易, 还会对整个世界的贸易投资造成影响。

(3) 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第一个以立法提案的方式对其市场中具有化学毒性以及生态毒性化学品信息进行获取的国家。其立法提案是在现有的试验方法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其化学品安全性研究同欧盟化学品安全性研究具有差异。

(4) 2003年欧盟发布Ro HS指令, 主要对电子设备以及电气设备中所含有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害化学物质进行了限制。Ro HS指令的发布是全球绿色环保产品潮流爆发的初始, 很多国家纷纷开始效仿, 在国内颁布或着手准备类似法律法规。

总的来说, 国际发达国家在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基本完成了本国信息的整合, 并提出了较为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 针对化学品安全问题建立了统一、系统、全面的检测方法, 因而其安全评价体系相对较为完善, 配套的信息体系以及实验体系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2 现实问题分析

化学品应用在我国不断扩展, 化学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也逐渐开始注重安全监管工作, 因而化学品安全控制、监管等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但是同国际发达国家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相比, 我国监管技术以及监管体系仍具有一定差距。

我国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中, 并没有统一的技术法规要求, 因而常常会出现多头管理现象, 造成管理的分散、混乱, 由于各部委出发点不同, 因而政策法规以及法令的颁布具有差异性, 有时还会出现内容重叠现象, 无法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因而在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命安全保护上较为薄弱。

在化学品安全管理中, 我国的监管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 只有在管理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国际上发生了化学品安全问题后, 我国才会针对性地研究, 提出目标物质的评估、检测。因而我国化学品安全监管体系缺乏前沿性以及系统性, 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对化学品安全的要求。

我国化学品安全科研工作较为分散, 没有集中统一的研究机构专门从事化学品安全研究, 各个部门试验室主要对化学品针对本领域影响进行研究, 而高等院校则主要针对基础理论进行研究。虽然对化学品毒性评价、安全检测等技术我国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由于研究机构较为分散, 因此统一性以及创新性相对较差。例如, 我国化学安全研究领域中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试验室体系, 也没有标准统一的方法体系, 同时还缺乏专业的安全检测人员。

3 对策分析

化学品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我国应该在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主要包括:

首先是整合我国现有的化学品理化安全信息、健康和环境危害信息、化学品标准方面的信息, 形成统一的化学品安全信息数据库, 为实施化学品统一管理法规提供信息支撑平台。

其次是在比较研究欧盟REACH、联合国GHS、我国现有化学品管理政策的基础上,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化学品管理法规体系。

我国作为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国, 执行GHS将使得我国的化学品管理与世界接轨, 有利于促进我国化学品进出口贸易, 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化学品对人类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我国是轻纺、机电等产品的出口大国, 这些产品中均含有多种化学品 (如染料、添加剂等) , 欧盟REACH将对我国这些商品的出口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因此, 必须集成、研究发达国家及国际通用的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法规, 开展化学品政策比较研究, 整合国内外化学品标准, 构建我国化学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合格评定程序, 为我国化学品贸易和监管提供政策指引。

再者是加紧化学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 形成具有完善检测能力、达到国际水平、获得国际认可的化学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为执行GHS和REACH, 就必须进行化学品健康和环境危害指标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准备。因此, 要在全国建立化学品安全实验室检测网络, 为我国化学品安全监管、化学品高通量通关、化学品生态安全事件预测和预警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和检测能力方面的保障。

最后则需要全面联合各方力量, 从而保证化学品安全体系的建立更加系统、科学, 保证我国化学品技术平台向着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

在化学品生命周期中, 安全研究应当贯穿始终, 其终极目标是化学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而想要保证化学品的安全性则需要从基础理论、全程管理着手, 通过对技术、理论的研究, 结合生态安全检测、化学品安全检测等, 建立起完善的化学品安全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 环境领域、信息领域、生物领域以及人类健康领域均为化学品安全技术发展的新型领域, 针对化学品生命周期中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应当进行着重研究, 例如失踪技术研究、安全性质预测技术研究、安全性质评价技术研究和下游生态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等均为未来我国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发展内容。

参考文献

[1]赖垂明.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上一篇:桌面终端管理下一篇:烟草农业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