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工作

2024-08-09

职业卫生工作(精选十篇)

职业卫生工作 篇1

明确部门职责 形成监管合力

苏州市始终把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作为认真履行政府职责、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在落实当前工作的同时,着眼建立完善职业卫生长效监管机制。2005年以来,苏州市坚持职业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安监、卫生、人社、总工会等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会商协调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组织开展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检查等。2011年8月,苏州市根据职能调整,重新明确了各有关部门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确立了“依法监管、分工协作”的工作原则。目前,全市各级安监、卫生、人社、总工会等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开展监管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在工作谋划上加强联系,在应急处置上加强联动,在执法检查上加强联合,构建了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仅2012年,全市组织开展联合检查221次,检查重点企业615家次。

完善组织机构 提升监管能力

职业卫生监管机构职能调整后,苏州市积极完善各市(区)安全监管局职业卫生监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2012年,全市将设置职业卫生监管科室和配备专职监管人员列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作为年终重要考核项之一。截至7月底,苏州市级和6个市(区)安监部门成立了专职的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其他4个地区安监部门则成立了合署办公专业监管科室。全市现共有专职职业卫生监管人员54人,其中研究生7人、本科39人。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全市各级安监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岗位培训,提高职业卫生监管队伍素质,每年定期举办覆盖到全市乡镇(街道)一线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着重讲解职业卫生监管方面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与此同时,各市(区)监管部门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职业卫生监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和强化其业务素质和监管能力。

严格网上申报 掌握基本底数

职业病危害网上申报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之一,也是安监部门掌握职业卫生监管底数的重要手段。2010年以来,苏州市通过落实指标任务、定期通报、行政处罚等方式,全力推动企业职业病危害网上申报工作。全市各级安监部门积极深入企业一线,现场指导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网上申报,细致排查辖区内企业,督促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如实进行网上申报。截至7月底,全市共网上申报职业病危害企业4 000余家,涉及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106种,涉及从业人员158.97万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26.35万人。网上申报工作严格坚持量、质并行的基本原则,全市所辖各市(区)监管部门每年按照20%的比例,随机对企业的申报情况进行检查核对,既掌握了基本底数,又确保了申报质量。

加强监督执法 落实主体责任

根据市政府对职业病危害重点企业严控、严管总体要求,苏州市各级监管部门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抓好日常监管和专项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蓄意隐瞒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未落实职业病危害员工告知,未经申报违规使用正己烷、三氯乙烯等有毒有害物品,未开展职业病危害现场检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未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体检异常人员未进行复查、调岗、治疗等违法行为,一律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进行行政处罚,并形成典型案例邀请媒体曝光监督,形成对职业卫生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的高压态势。

通过监管执法,促进了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切实落实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2013年以来,全市各级安监部门共检查职业病危害企业2 768家次,下发检查意见书2 463份、整改通知书377份,责令停产整顿企业14家,依法提请关闭企业2家,对8家企业进行了总额76万的经济处罚。同时,向相关企业发送职业病危害防治告知书3 218份,要求企业加强相关员工职业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现场检测等工作,督促企业不断强化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突出监管重点 开展专项整治

近年来,根据全市职业病因素病发特点,苏州市突出有机溶剂、电焊烟尘这2个重点危害因素,每年筛选千家重点企业,定期集中开展有机溶剂、电焊烟尘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要求企业通过替代、通风、物理隔离等方式,实现职业卫生本质安全。2011年,全市通过开展企业有机溶剂使用情况“十查清”专项整治行动,初步掌握了各地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现状。2012年,突出开展有机溶剂、电焊烟尘“十检查,十整改”,完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做到“四个更加清楚”和“四个明显提升”。今年,苏州市继续强化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切实改善职业卫生各项条件,要求整治企业切实做到5个100%,即: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工作场所有机溶剂、电焊烟尘检测率,从事接触有机溶剂、电焊烟尘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率,有机溶剂、电焊烟尘岗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率均达到100%。

创新工作举措 突出源头管控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工作是从源头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手段。苏州市紧抓源头,创新工作举措,加快启动职业病前期预防工作,以期通过前期介入,确保实现职业病危害源头管控。

今年4月,苏州市政府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我市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相关工作的通知》(苏府[2013]73号),明确了全市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重点控制项目以及严格限制项目,决定从2013年7月1日起,全面对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前期干预管理。

5月中旬,苏州市安全监管局与市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局、监察局等部门召开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政府“三同时”文件精神,确定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部门间流程。今后,凡在苏州境内新设立工业企业,首先必须填写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报表,然后提交至属地安全监管局,企业承诺对预报表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安监部门根据预报表内容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前期控制工作进行分类指导。投资主管部门必须参考企业提供安监部门出具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意见,或无职业病危害的证明后才可核准该建设项目。住建部门将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纳入施工许可证发放审核参考条件。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企业须提供安监部门出具的设计专篇意见文件;职业病危害较重及一般的项目,企业须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报告书。

职业卫生工作汇报 篇2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尘肺病、职业中毒等职业危害,维护广大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镇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等法律法规,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等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劳动者的健康,维护了职工的权益,现将我镇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企业总体情况

我镇辖区内现有非煤矿山企业16家:工人150人、接触职业病危害60人;加油站9家:工人54人、接触职业病危害54人;木材加工11家:工人19人、接触职业病危害13人;水泥制品52家:工人250人、接触职业病危害104人。

我镇企业总数多、规模小、分布散、设备简陋、职业病接触人数多,而且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等条件限制,在职业卫生方面投入很有限,防范措施大多很落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了切实抓好我镇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城关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长颜松同志为组长,镇政法书记程洪波、副镇长骆光龙、况才俊、武装部长李亚军为副组长,安监站、国土所、村建所等镇直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关镇职业卫生工作组”,形成了政府主抓、职能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同时制定下发《城关镇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

标,对监管责任进行分工层层分解落实,为加强全镇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镇党委、政府不仅在2月15日、5月29日、7月16日、10月7日召开职业卫生专项工作会,对我镇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抓住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制定《城关镇2012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张贴标语、挂图、发放宣传资料以及组织相关部门深入重点企业向经营者和一线工人实地讲解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今年以来共计发放宣传资料850份,职业病防治法60份,宣传挂图230份,接受群众咨询4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

四、积极应对和防范职业卫生突发事件

镇党委、政府制订了《城关镇职业卫生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成立了以镇长颜松为组长;镇直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关镇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工作组,同时下边分设四个应急小组:派出所所长黄梼、罗远福为第一小组组长,负责对事故现场秩序的维持,并保证抢险救援工作能顺利进行;镇卫生院院长饶家先、民政办主任康宽能为第二小组组长,负责及时对事故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治和护送到医院进行医治;安监站站长何正榜、国土所长安远文为第三小组组长,负责参加事故现场救援以及事故调查,保证事故施救有序进行;党政办负责人罗勇、吴文来以及新农办主任熊世海为第四小组组长,负责保证抢险所需物资的输送和后勤保障等工作。通过各小组的分工协作,切实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的妥善的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五、加大木质家具制造等行业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根据市、县有关加强木质家具制造业职业危害监管的有关工作要求,城关镇人民政府于2012年7月16日召开“城关镇职业卫生专项工作调度会”对我镇木材加工等行业职业卫生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制定了《城关镇人民政府关于集中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高毒物质危害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安监站、工商所、卫生院等镇直相关职能部门对我镇辖区内11家木材加工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专项大检查,对存在隐患的6家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并根据隐患整改“五落实”的要求,责令企业对所存隐患进行整改,切实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权利。

六、积极督促企业完成职业危害申报工作

按照县安监局的工作要求和安排,我镇积极督促相关企业抓好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截止目前共有20家企业按照要求进行了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即金沙县忠兴水泥厂、金沙县闽兴页岩砖厂、金沙县城关镇江龙石粉厂、金沙县城关镇金合页岩砖厂、金沙县创新永固环保建材厂、金沙县一明石粉厂、金沙县塔山红砖厂、金沙县城关镇赵禄炳石粉厂、金沙县城关镇前胜村申家湾子石粉厂、金沙县袁桥村曹家湾修理厂。

七、抓好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试点工作

我镇安监站积极协助县安监局职业卫生股抓好金沙县汇丰建材

有限公司四号采石厂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通过会议培训、组织职工考试等形式具体落实,并组织了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监管人员14人进行了职业卫生知识测试。

八、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工作实际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和不足之处。一是部分企业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严重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漠视职业病防治。二是我镇企业规模小,工人流动性强,伸缩性大,淡旺季明显,企业防治不到位。三是工业基础弱,工艺装备不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相对滞后。四是对企业监测有待加强。五是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城关镇人民政府

职业卫生工作 篇3

1.中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分析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有着其明显特征。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对于开展好中职生德育教育,增强教育针对性、有效性和时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业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中职学生生源中相当一部分在应届初中生中学习成绩不高,对参加中考上普通高中走独木桥感到渺茫,提前学些专业技能、提早就业成为他们和家长的最佳选择;二是自卑心理相对较重。由于学习成绩的差距和社会上的偏见,使他们与走进普通高中的同龄学生相比,在心理上产生学不如人甚至低人一等、抬不起头的感觉; 三是自我约束意识相对不强。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可塑期、逆反心理较重的生理期,对于家庭、社会负面影响缺乏足够的判别、抵御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厌学,贪玩,易冲动,不愿接受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五是家庭背景较为复杂。大多数中职学生家庭背景较为复杂,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离异家庭子女在整个班级中最高时可达四分之一左右。有些学生家长,双方常年在外工作,很少过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些家长甚至不知道子女学的是什么专业,在哪个班,班主任是谁,更不要说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综合中职生上述思想行为特点,及时有效开展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和首位的管理教育,导正中职生人生航向,引导他们摒弃各种不良思想、心理和行为,才能真正实现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德才兼备有用人才。

2.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2.1净化学校人文环境

要着力加强学校风气建设,校领导、每一位老师都要真正模范带头,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坚决做到;要求学生不去做的,自己首先坚决不去做。要让学生在日常点滴的言传身教中,自觉接受正风的熏陶,催生学生思想行为上做好人、走正道、争先进的自觉性。

2.2加强入学教育

中职生和其他同龄在校学生一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良好扎实的入学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中职教育的起点上,而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正人生航向,更有益于激发广大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自觉端正勤奋向上的学习态度,纠正与其年龄、职业不相适应的不良意识和行为。新学期之初就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的办学设备,向学生介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组织历届优秀医疗卫生毕业生回校作典型报告,使学生感觉到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激发学生对学习医学专业课的兴趣。总之,学校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明白当今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

2.3要开展好经常性的德育教育活动

要加大对德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带动德育教育;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如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到街头为普通百姓宣传医疗健康知识,组织学习雷锋活动等。同时建立德育考评、监督和表彰机制,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争先。

2.4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疗观念

卫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要踏入到医疗服务行业中,因此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2]。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在树立正确人身观、价值观的同时,作为中职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并且加强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为实践奠定基础。

2.5加强心理干预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到十七八岁之间,正处于心理和人格的形成阶段,对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敢于挑战权威,以自我为中心。加之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绝大多数采取寄宿制,很多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需要独自处理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常以自己的想法作为衡量标准,有些学生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时仅靠课堂教学很难达到正确引导学生的目的。因此应加强对学生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措施,疏导学生情绪,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综上所述,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迫在眉睫,而且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扩展思路、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针对卫生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学生在掌握丰富医疗卫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养成崇高的品质,培养中职学生构建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鹏.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浅析[J].和谐校园,2012.12:106-107

[2]丁锡雯.试析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4.10:119

作者简介:

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篇4

1 职业病防治现状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 卫生部制定发布了17个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 修订职业卫生标准667项,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93项、职业病诊断标准97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42项, 同时还制定了大量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职业卫生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障条件有很大改善。进一步明确规定了监管部门的职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相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 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条款;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或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用人单位不得依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从非法用工到用工过程中的霸王条款, 从霸王条款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规范的用工合同, 表明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同时, 随着信息化速度的加快, 劳动者能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一方面, 劳动者可以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 促使用人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守法经营。

尘肺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发病率居高不下, 表明粉尘作业场所卫生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急慢性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行业集中趋势明显, 职业病病例数名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2007年, 全国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4 296例。其中, 尘肺病10963例, 占新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69%;急、慢性职业中毒分别为600和1638例。同时, 职业病发病工龄在缩短。李明刚等[3]研究表明, 对招远市1490名石材加工行业劳动者进行调查时发现, 平均工龄只有3.1 a, 且已检查出O+者314例, 检出率 21.74%。

2 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职业病防治, 重“红伤”轻“白伤”, 不制定辖区职业病防治规划, 不规定控制职业病发病率具体目标和措施。由于企业的数量、规模和效益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 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 招商引资, 简化企业的审批手续, 任意降低招商引资门槛。同时, 对各职能部门施加压力, 为部分企业充当保护伞, 增设所谓的“宁静休息日”。有的甚至规定到企业监督检查需要事先提出书面申请, 经批准方可实施, 极大影响了正常监督执法, 给用人单位不依法经营留有余地。

多部门监管, 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国家职业病防治监管体制混乱, 对职业卫生工作职能划分事权不统一, 造成管理无力。根据有关规定, 卫生部门不再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 不再履行管理职责;而安监部门又没有现场监管所必需的人员、设备和技术支撑体系, 无法履行职责, 这就使得职业病防治监管工作处于无人负责的无力状态。

各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审批建设项目时, 很少要求建设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王明阳[4]在对安徽省部分企业调查时发现, 受调查企业建设项目 89.9%未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87.5%的新建项目, 竣工时未经职业卫生验收便匆忙上马, 作业场所存在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不规范, 缺乏防治职业病的针对性, 使得企业逃避对职业病人的治疗和补偿责任, 难以保障劳动者权益。此外, 企业的不配合甚至破产倒闭使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个人被诊断职业病取证困难。由于一些企业设备简陋, 生产工艺落后, 不按规定提供规范的工作环境, 致使许多工人染上职业病。高额的医疗费用给职工和企业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一些企业也因此倒闭。同时, 务工人员缺乏防护教育和维权意识, 给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

目前,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存在多种形式, 有独立的职业病防治机构, 有建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的职业卫生科室, 也有建立在综合医院内的职业病临床科室, 还有设立在卫生监督部门内的职业卫生监督部门[5], 均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同时, 由于开展职业卫生工作难度较大, 从事公共卫生专业的技术人员不愿意从事职业卫生工作, 导致了职业病防治专业技术队伍有所萎缩。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纲要) (2005—2010) 》要求的“2010年我国每万名劳动者应拥用5名职业卫生师的标准”, 目前的差距还很大。即使职业卫生基础比较好的广东省现在平均每万名职业病危害人员还只拥有职业卫生技术人员2.18人, 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相关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健康监护工作达不到相关要求, 不能体现全部真实情况, 代表性较差。王明阳[4]对安徽省部分企业调查研究表明,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不高, 仅为62.1%, 合格率只有76.1%;对上岗前和离岗后职工健康检查几乎未开展;在岗期间有31.6%的劳动者未接受健康检查。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新的生产原料与产品层出不穷, 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检测检验标准以及标准的检验方法相对滞后, 无法满足目前检测的需要, 阻碍了职业病防治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3 几点建议

①政府重视, 加快职业卫生法治化进程, 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在依法经营的基础上进行, 建立领导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尽快制定职业病防治的地方性法规, 加强发改委和卫生部门之间在审批建设项目方面的协调配合, 明确卫生部门和安监部门的工作职责, 形成强有力的监管链。同时各级政府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并将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责任制, 切实承担起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要责任。②加强监管, 明确分工, 细化责任, 尽快理顺监管体制, 完善工作体系。明确职业卫生工作主管部门, 整合行政资源, 理顺职业卫生监管体制, 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责任, 提高监管效率, 建立事权专一、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工作机制, 纠正多头执法、管理混乱的局面。同时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现阶段职业病防治的相关政策、措施, 完善与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③加强机构建设, 完善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工作, 进一步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 加紧制定疾控机构职业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 确保每一县区有一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经常性工作, 同时加快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市场化进程。④加大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提倡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进行举报。倪建华等[6]对上海市三资企业作业场所开展健康促进试点后职业病防治法知晓率从61.6%上升到 98.4%;定期职业健康检查、使用防护用品、执行操作规程等职业习惯均在86%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相关内容的宣传, 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 转变工矿企业职业卫生重治轻防的错误工作模式, 让管理人员意识到健康促进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减少员工病、伤发生率, 降低医疗费用的投入等,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卫生监督部门要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他们是职业病防治的第一责任人, 明确其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的法定义务。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政府部门的行政作为能力, 推动和监督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贯彻落实, 健全职业维权举报制度, 建立统一的职工维权体系与机制, 切实保障企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利益。

关键词:职业卫生,防治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殷大奎.健康教育促进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8:103.

[2]杨功焕, 郑锡文.中国成年人死亡率、死亡结构及原因的探讨.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1:35-38.

[3]李明刚, 秦宏征, 李新太.石材加工行业职业危害调查.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3, 10 (5) :265-266.

[4]王明阳.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现况分析与对策.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8, 26 (2) :101-102.

[5]刘移民.对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的思考.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7, 25 (11) :697-698.

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篇5

2012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计划

为认真做好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发生,保障职工全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2012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计划。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公司根据机构和人事变化,在原基础上,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作如下调整:

组长:陈志江

成员:赵镔、陶源发、郑烨仙、陈晓群

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环科,由其具体负责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管。

二、工作目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落实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责任主体,督促公司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相关部署和具体要求。认真解决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有效工作,改善生产(工作)场所的作业环境,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具体工作

公司各单位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落实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

2、结合实际完善并落实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3、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害岗位职工按规定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司组织的职业危害防治相关教育、培训;

4、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时向员工客观、真实的告知职业危害情况;

5、按照相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安全健康检查机构对接害岗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结果在职业卫生公示栏中予以公布;

6、按照相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安全健康检测机构进行危害检测,检测结果在职业卫生公示栏中予以公布;

7、年内继续按要求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予以完善;

8、继续完善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监测报警装置的配置,并做好相关装备的维护保养;

9、制定重大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0、购置的职业健康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三证、一标志”)

11、按规定做好接害岗位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并认真做好记录。

四、失职问责

1、各部门负责人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广大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出发,把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作为本安全管理的重心,贯穿于组织生产全过程,在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深入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对职业卫生方面存在的隐患或不足认真排查治理,确保公司年内不发生职业危害事故;

2、各接害岗位和相关辅助部门的单位领导,要加大职业

卫生日常工作和现场检查力度,对存在的隐患或不足限期予以消除。对工作不作为、相互推诿、影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大局的单位和个人,公司将给予严厉处罚。

五、具体要求

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改善生产(工作)环境、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要端正思想、明确态度,充分认识抓好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奋斗目标。

2、各单位领导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职业卫生安全监管职责,确保职业卫生安全无事故;

3、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本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把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抓紧抓好。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各基层单位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形成职业卫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基层职业卫生现状与对策思考 篇6

【关键词】职业卫生;现状;对策

【中途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80-02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职业病危害严峻的形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自2000 年以来, 我国每年的职业病新发病人数居高不下[1],我国无论从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 还是死亡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2-3]。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4]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 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 亿元, 间接经济损失2000 亿元。职业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和谐的因素之一。深圳光明新区职业卫生工作采取抓关键环节、抓重点企业等一系列监管措施,有效控制了职业危害。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业企业迅速膨胀,随之带来的职业危害日益凸现:新区企业以五金、电子、塑胶、纸品印刷、家具和皮革制鞋为主,危害因素多样,以苯及苯系物、正己烷、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粉尘、噪声及氨气、酸等刺激性气体为主要危害因素。中小企业为主,技术工艺不发达、职业病防护措施不足或缺失、职业病防护意识淡薄、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滞后,职业病人时有发生。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基层职业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基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建国至今,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先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一直到1998年, 职业卫生工作由原劳动部门进行管理; 1998年机构改革后,原劳动部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划转至卫生行政部门[5];中央编办发[2003]15号文件精神,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属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而深圳却一直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职业卫生监管职能。但新修订《职业病防治法》明文规定执法主体是安监部门。因此,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不合法”,而法定的安监部门又尚未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责。法定执法主体的变更,导致职业卫生工作明显存在着监管脱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正常的职业病监管工作。势必出现职业卫生监管无所适从的局面,可能带来较多的行政和法律摩擦,严重的会引起法律争议和诉讼。

1.2 职业病防治监管队伍人力严重不足,履行监管服务职责力不从心。自《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来, 辖区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相对于监管服务对象,我区职业病防治监管队伍力量严重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 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目前辖区职业卫生监督员和技术服务员均面临人均数百家企业的监管技术服务任务,任务繁重,履行监管服务职责力不从心。

1.3 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形同虚设,“三同时”不能落實。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和审查,是最经济、有效的源头控制措施。然而,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目前职业卫生评价和审查的源头控制形同虚设。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未将职业卫生评价列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竣工验收条件;另一方面,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的主管部门没有纳入到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竣工验收的必备环节,获取不了建设项目相关信息,也就谈不上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审查,更谈不上“三同时” 的落实,但很多企业照旧开工投产。一些地方和单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降低招商引资门槛, 致使企业的立项、准入、监管过程把关不严, 大量未经职业危害评价审查的企业开工投产。

1.4 职业卫生信息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难以反映整体实际情况

1.4.1 职业病防治服务机构现状不能满足当前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目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力量不足,职业卫生技术覆盖面窄, 监测信息来源少。

1.4.2 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尚未建立理顺与之相适应的信息上报管理机制,社会监测机构的职业卫生监测信息尚未纳入监管部门统计上报渠道。数据资源残缺, 直接影响了职业卫生信息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导致职业卫生基本情况不清,基础数据不齐,致使卫生行政部门无法有效执法。

1.5 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严重缺位辖区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其职业卫生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投入不足、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不清、劳动过程防护缺乏、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被动、推拖。致使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社会责任严重缺位,突出表现在建设项目基本未经职业卫生评价和审查。职业病危害源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不能得到保障;许多作业岗位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职业病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因用人单位的经济文化水平有限,法制意识淡薄,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匮乏;供应商供应的有毒化学品标识不规范,成分不明,不能准确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目前缺少用于指导企业改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文件。因此,中小企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严重, 是职业病防治的难点。

2 思考与对策

石油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实践讨论 篇7

1 领导重视是基础, 落实到位是重点

重视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对于企业来讲是很重要的, 但要想突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就得从领导重视和落实到位两方面来抓。得到领导的重视是关键问题, 也是管理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石。只有领导高度重视, 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建立高素质的职业卫生检查和监督机制, 从而减少职业卫生事故的发生。领导高度重视才能全面掌握职业卫生的安全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从根本上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此外, 落实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一味强调领导重视, 而没有行动, 最终来讲也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并不能推动工作。因而, 必须贯彻国家政策, 运用扎实有效的措施到实际操作中, 从而获取实在的业绩和效果, 用其来突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2 思想是根本, 落实是效果, 要突出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要想突出职业卫生的重要性, 还得改变人们的根本性思想, 因而加强员工的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是刻不容缓的, 这是开展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重要措施。在教育培训中, 要以职工需求为目的, 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突出职业卫生监管的“实用性”, 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培训, 学习的动力。

企业要想改变职工对职业卫生的不积极态度, 还得从干部入手, 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 进而达到积极宣传监管工作的目的。此外, 他们积极利用网络, 电视媒体等传播媒介, 召开座谈会, 大力宣传, 让广大员工认清自己与本单位、本岗位要求标准间的差距, 让他们感到工作的压力, 坚定学习职业卫生的信心。另外, 企业还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对于职业卫生的管理制度以及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权益。

3 健全制度, 实施到位

当前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员工职防意识浅薄、防治检测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表露着卫生职责监管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缺陷, 没有起到作用。要想减免这样的现象出现, 企业必须得形成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制度来推进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发展。在制定相关制度时, 要以上位制度为基础, 应该从如何做、怎样做这些方面系统考虑, 要以制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为限度。为了实现职业卫生的规范管理, 企业还应建立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管理规定》等。

4 严格监管职业卫生工作, 做到管理到位, 突出职业卫生监管的实效性

严格监管对于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采油厂从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生产条件角度出发, 投资300多万元对58座泵站进行噪音处理, 对42个化验室进行层毒改造等并且其厂建立了严格的硫化油气井监管体系, 从强化员工培训、日常检测、劳动防护、现场施工、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针对性的制定方案。此外, 石油厂企业每年都会为尘毒, 噪声等岗位职工进行一次体检, 确保职工健康安全。

5 要做到以人为本, 防护到位, 要有职业安全管理的预见性

为了消除因职业卫生管理力度不够带来的隐患, 采油厂对于在岗职工的劳动防护用品上不敢有任何瑕疵, 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改换了劳保服的面料为防静电抗油拒水面料, 提高了劳保服的使用性, 安全性。此外, 专门建立了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对员工实行“一人一档制”, 还对野外作业人员及时发配防暑物资。

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是社会应尽的法律责任。不仅仅是石油行业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各行各业都应关心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企业应重视产品或服务对员工造成的危害, 并将职业卫生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让每个人在安全防护中都有一定的作用, 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 让职业卫生安全跨向一个新的征程。

摘要:当前国家对职业卫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 石油企业的职业卫生也得到高度重视。这就预示着石油企业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叙述了石油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管工作, 大致从领导重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安全监管和劳动保护五个层面来探究。

关键词: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宗玲, 张志芳, 张萌, 解思思.我国职业安全与卫生一体化立法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68-71+103.

[2]刘筱婕, 王静宇.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体制的变革、现状、问题与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4:34-36.

[3]谢禾, 方锦斌, 朱彩菊, 顾建栋.五省市化工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现状调研与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9, 03:134-139.

我国中小型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现状 篇8

1 中小型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

据卫生部通报,截止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尘肺病676 541例,职业中毒47 079例[3]。2010年新发职业病27 240例,其中尘肺病23 812例,急性职业中毒617例,慢性职业中毒1 417例,其他职业病1 394例。尘肺病和职业中毒占我国职业病构成的94.88%。超过半数的尘肺病例和70%以上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

1.1 中小型企业职工是职业病危害的主要群体

据统计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中小型企业雇佣了从40%~90%不等的劳动力,日本中小型企业的工人总数占全部劳动力的60%[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各类企业层出不穷。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90%以上[5],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显示,在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1.88%,近年来该比例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构成了中小型企业工人的主体,也成为遭受职业危害的主要群体[6]。近年来,出现在一些地区的尘肺村、中毒村等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都是外出务工人员在中小型企业工作得病后返乡或者返乡后出现相应症状所致[7,8]。

1.2 职业病谱以尘肺病和职业中毒为主

2010年职业病报告数据显示,职业病发病构成依次是尘肺病(87.42%)、职业中毒(7.47%)、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等疾病(4.82%)、职业性肿瘤(0.29%)[3]。94.21%的尘肺病例是煤工尘肺和矽肺。职业中毒中,慢性职业中毒占69.67%,急性职业中毒占30.33%。

1.3 职业性危害的分布特征

职业性危害从境外向境内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职业性危害转移现状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副产物。这就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中小型企业职业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域分布特点。

从行业分布上看,全国的职业病危害主要分布在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2010年新发职业病中,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的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 968例(51.28%)、2 575例(9.45%)和2 258例(8.29%),这3类行业报告的职业病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3]。尘肺病例和急性职业中毒主要分布在煤炭行业,慢性职业中毒则主要分布在轻工、冶金和电子等行业[3]。广西的职业病危害行业分布也与全国的分布特点相一致[9]。

从职业病危害因素上看,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分布最广、最常见的危害因素。据李建林[10]调查显示,86.56%的企业存在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民营企业等中小型企业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为严重,中小型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和监测合格率均较低。某地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仅为17.6%,合格率仅为30.6%。尘肺病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粉尘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24.42%的企业存在粉尘危害[10]。粉尘危害企业中以混合性粉尘为主,混合性粉尘易于被抽风设备抽走,使职业卫生监测时企业粉尘浓度合格率较高,但是粉尘检测点超标率却很高,这说明部分企业粉尘危害极其严重。

2 我国中小型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职业卫生投入不足

我国中小型企业由于实力大多较弱,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落后,劳动卫生条件差,职业卫生防护用品不足。甚至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通过各种不法途径游走于政府监管之外,规避承担职业卫生责任。这是造成职业卫生问题相对严重的根本原因。

2.2 职业卫生服务难以覆盖中小型企业

目前,我国职业卫生服务覆盖面约为20%(WHO估计我国为10%)[5],且仅限于少数的大型工业企业,在最需要得到职业卫生服务的中小企业、私人企业、作坊式和家庭式生产以及大量流动劳动力人群,仍得不到基本的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健康监护是劳动者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11]。职业健康监护是“三级预防”中的第二级预防,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做好第三级预防和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为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12]。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有关职业病防治法规已颁布实施10年,10年间职业健康监护的检查覆盖率逐步上升,但是中小型企业用工管理混乱,职业健康监护不落实的现象仍较为突出。中小企业法制意识相对较差,重经济效益,轻职业病防治,对职业卫生防护投入低,导致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普遍较差[13]。中小型企业普遍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没有按规定建立健康档案。据估算,我们国家的职业健康监护率只有10%左右[5]。调查还发现绝大多数企业以普通的入职检查代替上岗前检查,很少职工能获得离岗检查[12,14,15]。但是工人们由于存在对减薪和失业的担忧,往往不敢向企业主提出基本的职业卫生服务。这是未能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做好一级预防的原因,也是工人在患病初期未能及时发现的主要原因。

2.3 中小型企业一线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差,且流动性大难以获得规律的职业健康监护

中小型企业一线生产工人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一方面,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410,缺乏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16,17],缺少最基本的安全卫生知识,为图方便,常常不规范使用甚至不使用防护用品;另一方面,他们流动性大,接害比率高于固定工人[4],且因工作变换频繁,使他们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率均远低于固定工人[12]。

2.4 职业健康促进活动覆盖面不够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和职业人群健康促进活动起步较晚,成效不大[18]。当前的职业健康促进活动仍没有将最需要获得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中小企业一线生产工人作为主要受体纳入。

2.5 职业卫生监督率和监测率低

导致职业卫生监督率和监测率低的主要原因有:(1)当前,在企业建设项目立项中,并没有规定需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对立项的情况不能完全掌握,导致大部分建设项目根本未向卫生部门申请进行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就已经开工建设,没能实行真正的“三同时”,致使项目建成后留下严重的职业危害隐患。调查显示,卫生部门的监督率一直在50%左右,而预防性卫生监督率更低[19]。(2)工作场所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由企业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机构来实施。一些大型的、有良好职业卫生意识的企业会按要求定期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进行检测和健康检查。但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一些不守法的企业不去委托,而这些企业往往就是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3)由于地方经济保护主义的存在,为了发展经济,有些部门将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作为阻碍企业发展和影响投资的因素,干扰监督执法活动。

3 结论

职业卫生工作 篇9

2014年12月18-19日, 全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32个省级单位代表针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作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作了发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兆前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兆前在讲话中指出, 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各地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 尽快完成职能划转, 明确监管机构职责, 提升监管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二是要做好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 各地要根据总局要求, 选取职业病危害最突出的行业进行治理;三是要做好“十三五”职业病危害治理规划的制定工作;四是要做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工作。

各省级安全监管局分管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监管处室负责人, 总局有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负责人以及部分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

职业卫生工作 篇10

为了解这些干预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以某炸药厂为例, 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在促进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分析。

1 项目基本情况

某炸药厂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 为适应市场需求, 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优势, 于2004年对原三硝基甲苯 (TNT) 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 利用闲置的原硝化工房中的一半场地和设备, 建成了10万吨/年二硝基甲苯 (DNT) 的生产线。2007年为满足生产需要, 拟对另一半闲置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增加10万吨/年DNT生产能力。

2 方法

2.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对类比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以该厂2004年改造投产的10万吨DNT生产线为类比现场。

(2) 对类比现场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1) 毒物测定方法:毒物采样用QC-4防爆型大气采样器,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 (GBZ159-2004) 进行;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相应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GBZ/T160.29-2004;GBZ/T160.74-2004;GBZ/T160.42-2004) 进行。 (2) 噪声测定方法:噪声测定用TY-9600A型精密声级计, 按照《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WS/T69-1996) 进行。

2.2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 在项目试运行阶段, 对生产过程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

(2) 对生产现场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检测方法同前) 。

3 结果

3.1 干预前后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比较 (见表1)

针对预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从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防治专项经费、健康监护、应急救援、辅助卫生用室等6个方面提出了干预措施。项目投产后, 对这些措施的落实与改进情况进行了逐一调查。

3.2 干预前后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2、表3)

3.2.1 毒物的检测结果 从整体检测结果来看, 预评价时, 类比现场DNT的STEL合格率为80.0%, 控评检测时, DNT的STEL合格率为100.0%。对硝化工房的具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项目建成前后的NOX、MNT (硝基甲苯) 、DNT的STEL (短时间接触浓度) 均有所降低。

3.2.2 噪声的检测结果 (见表4)

4 讨论

职业病危害的产生, 往往是由于建设单位缺乏职业病防治意识, 在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忽视职业卫生防护要求, 没有配备应有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如通风、除尘、排毒等设施, 从而导致项目建成后存在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正是控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通过对XX企业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时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纵向比较可见, 经过干预, 各项防护措施都有了明显的改进, 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噪声、毒物的STEL合格率均有所提高。同时, 该结果也充分证实: (1) 我们通过预评价提出了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及防护设施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并通过专家组论证, 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2) 企业通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落实预评中提出的建议及补充措施, 使其无论在职业卫生管理还是危害防护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 在建设项目做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 是职业病防治工作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首要环节。

注:*P<0.05

参考文献

[1]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杨乐华.噪声叠加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5l, 8 (4) :243~244.

上一篇:高校人才管理工作下一篇:内部审计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