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2024-08-26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精选十篇)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篇1

随着经济逐年增长,服务贸易发展方向和结构也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主要向电子、建筑、金融等新兴服务行业进行扩张和渗透,即便如此,物流运输和旅游仍然占据主要地位。截止到2015年,物流服务贸易总额约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21.7%,是仅次于旅游(24.5%)的第二大服务贸易体。物流服务贸易是商品实物的主要支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商品贸易国家之一,大额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对物流服务贸易的巨大市场需求,物流服务贸易的增长规模仍有较大空间。

一、中国物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迅猛,逆差巨大

由于我国实物商品贸易总量十分庞大,这也为物流服务贸易提供了十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值得警惕的是,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近年来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增速有所减缓,2015年仅为1.1%,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实物商品贸易量萎缩所致。虽然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已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但就服务质量和效率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物流服务贸易逆差。实际上,长期以来中国物流服务贸易的逆差较大,这种差距从侧面说明我国物流服务对于实物商品贸易的基本功能还未得到完全释放,在同其他国家进行实物商品交易的过程中仍依赖于国外的物流服务公司,这种束缚和依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我国服务贸易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掣肘因素之一。

2、物流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

从以往的物流服务贸易逆差可以看出,中国物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引用国际上通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来测定、描述我国物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TC值越接近1表示竞争力水平越高,TC值等于1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TC值越接近-1表示竞争力水平越弱,TC值等于-1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TC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接近于平均水平。据国际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今,我国物流服务贸易的TC指数值主要在负值区域内低位徘徊,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不足。2015年TC指数值达到了-0464,已有不断向-1靠拢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加入WTO后,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竞争体系下,受国外先进物流公司压制,我国物流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无法有效提升。

二、中国物流服务贸易现状成因

1、物流服务企业服务能力弱

实物商品贸易主要依托物流服务贸易发展,特别是在“全球采购、全球制造”时代环境下,其发展的地域范围也将不断扩张,同时对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准确度要求也会不断提高,由此导致物流服务偏向于技术密集型方式发展。目前,中国物流服务公司的运营能力和运输装备仍然处于欠发达状态,特别是在远距离、实时性的信息沟通技术方面仍落后于国外公司,而且我国物流服务公司大多未能摆脱传统物流公司的发展模式,服务功能缺乏多样性,无法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所以大部分货源由实力较强的国外物流服务公司所掌握,进一步拉大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物流服务贸易的差距。

2、物流服务企业供给滞后

伴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实物商品贸易大国,其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将变得十分明显。就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运输形式来看,主要是以远洋运输和航空货运为主,这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物流服务企业与国外物流服务企业相比规模较小,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待完善,短时间内无法上升到拥有国际标准的物流服务体系,还难以满足实物商品贸易的需要,所以只能借助国外物流服务来弥补。

3、过度开放物流服务业

目前,我国物流服务业的开放度过高,虽然政府试图通过对外招商引资来壮大物流服务行业,但是由于我国物流服务行业整体实力较弱,所以无法与一些国际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抢占市场份额。虽然我国物流服务领域在加入WTO时所承诺的开放程度并不高,但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实际却超出了当初所承诺开放的程度。例如,在市场准入方面,国外物流公司和企业不断在中国设立各种各样的分支机构,试图以市场竞争的形式承接各种物流服务;在政策方面,部分国外物流服务公司享受着地方政府给予的优厚待遇,甚至有的待遇比本土企业还要好,主要表现在对国外物流公司不但没有收取歧视性税收,而且给予较多的税收优惠。

4、物流服务公司之间缺乏合作

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目前我国物流服务业内部已经出现了条块分割的局面。物流的主要职能分别归属于不同的行业部门,而且还受到各种行业协会的指导与监督,存在着较大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物流的各项程序流程产生了分割,导致各流程之间不同环节衔接产生间断现象,而且区域间物流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造成彼此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与支持,极大地削弱了我国物流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完善物流服务贸易体制的建议

1、通过政府引导优化外部环境

政府部门对物流服务贸易的支持和引导有助于使其获得长远发展,建议政府充分发挥市场指导优势扩大对物流服务贸易出口方面的有效支持,通过政策优惠手段给予物流服务贸易一个相对优良的外部发展环境。第一,优化物流服务贸易发展的外部运营环境,完善物流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想方设法改造目前的行业分割、监管多头的管理困境,通过构建一个统一管理部门来使物流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第二,逐步推进和完善中国目前物流服务贸易管理体系,使其尽快与WTO制定的规则接轨,在国际交往活动中充分展示中国物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勃勃生机,使中国由原来的国际物流服务贸易规则接受者转换为规则制定者,从而充分发挥中国在构建、维护国际物流市场体制和机制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主导的作用,以期最大限度地为我国物流服务贸易谋求更为有利的市场竞争和发展环境。

2、完善物流基础建设

根据前文所述,目前我国物流服务供给能力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实物商品贸易的有效需求。为此,中国唯有进一步夯实物流服务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就目前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必须要在进一步完善国际港口、国际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并改善我国物流服务贸易的资源配给结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发先进的物流服务贸易装备,增强运输载体,尤其是要加大对大型油轮和运输船的建设和运营能力,从而提升物流服务贸易的供应能力。

3、加强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实力

随着国际物流服务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加强,其对市场的控制力使其在国内市场中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局面,由于国内的物流服务公司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力量分散、能力有限等缺陷,无法满足规模经济所需的各种条件,根本无法同那些拥有悠久经营管理历史的国外物流服务公司抢夺订单和市场份额。所以,我国物流服务业应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核心,推动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首先,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形成一家规模巨大的大型物流服务贸易企业;其次,可以通过中小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型整合提升我国物流服务贸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最后,加强中小企业与大型物流服务集团之间的合作,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4、提高物流服务客户的整体水平

由于当前中国的物流服务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比较低下,还很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配套服务,服务短板凸显。所以,建议物流服务企业增强同学校、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双方可以充分交流技术、装备和行业发展动态等前沿信息,补足短板。此外,通过企业重组并购、国内外企业合资合作等形式加快先进管理方法、理念的复制和推广。目前,国内只能提供单一环节的物流服务,所以,今后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应更加注重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多元化联运为主要业务方式,综合各项服务优势,打造全流程生产链,实现由单一发展模式的物流服务运营向全方位发展的物流服务转变。

参考文献

[1]仲昇:我国物流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J].国际贸易,2016(3).

[2]陈秀莲: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一体化的现状、水平与发展前景[J].国际贸易问题,2012(8).

[3]赵延年:中国物流贸易竞争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27).

[4]刘运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

[5]闫晓霞、袁泽沛:关于我国物流贸易市场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

[6]杨任:物流贸易自由化趋势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7]曹晨曦、徐玲敏: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研究[J].经济师,2009(7).

全球化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篇2

一、全球化进程中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贸易与市场的全球化。各国的商品不仅在本国,而且在国外与本国及其他国家的竞争者进行竞争。这种竞争最初是在有形商品之间展开的,随着经济与贸易的不断发展,进而在无形商品之间展开。贸易的全球化首先是货物贸易的全球化,然后才是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其不同于货物贸易的独特趋势。

(一)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化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为710亿美元,而则高达13400亿美元,29年间增长了17.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不仅高于同期世界GDP的平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服务贸易的增长不但快,而且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约为20%,但在90年代则上升到25%左右。从各国国内的情况来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一直在60%以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全世界平均为63.5%,其中,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9%,中等收入国家为53%,低收入国家则达到37%。所有这三类国家服务业所占的份额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都增长了5~10个百分点(高文书,)。

(二)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特征。目前,国际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IT)产业,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心及发展的方向则是软性化的服务。如果我们考察服务业的分类目录,就会发现服务业是高新科技产业化的主要领域。在服务业的各子目录中,很多产业都是目前技术水平发展变化最快的行业。由于世界服务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金融、运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得世界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地高科技化,而且也使很多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服务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装,金融的电子化、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信业务的数字化都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趋势。

(三)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

世界服务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不平衡性也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地区间的非平衡性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联系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不平衡。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欧盟是世界上服务贸易额最大的地区,该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专业化强,与经济的拟和程度高,而且一直是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地区,其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占世界的比例一直在40%以上。亚洲地区仅次于欧盟,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位居第二,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在20%左右。而且,由于中国、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的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亚洲地区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是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地区。北美地区则恰恰相反,由于该地区国家少,虽然服务贸易总量不如亚洲,但由于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发达国家,经济与贸易发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篇3

【摘要】 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服务贸易发展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发展趋势

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目前,中国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首先,表现在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高上。2007年,我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比1978年的872.5亿元,增长了100倍还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979年的23.9%提高到2006年的39.4%。其次,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4890万人猛增到2006年底的24614万人,净增加从业人数19724万人,大大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平均每年增加439万个就业岗位的水平,充分体现了服务业就业弹性高的特点。

中国服务业的产业内部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科技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升级,像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

从长远来看,如果我国服务企业不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要合理规划和安排服务业发展的总量目标和结构目标,在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趋于合理,使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服务贸易发展的自由化趋势。商务部世贸司司长张向晨曾撰文指出,加入世贸组织前四年以来,中国认真履行了各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在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建筑、分销等在内的众多服务部门,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水平大幅提高。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62.5%,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程度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预计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和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的进一步履行,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大,中国服务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也给了中国服务业一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2.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化趋势。自从加入WTO以来,由于中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从1982年到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近16%,为全球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出口世界排名从第28位上升到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服务贸易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服务贸易的增长不但快,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四千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3.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方面。一些传统服务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所占比例则很低。从1996~2005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一直居于首位,到2005年,我国实现旅游出口293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近40%。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基础的一些新兴服务业则明显较弱。在我国服务贸易中,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而新兴服务业才刚刚开始发展,比重较小。

4.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特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金融、运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得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地高科技化,也使很多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服务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装。

5.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由于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中国对需要保护的行业和部门必须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如制定一些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行业标准;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的时候,优先考虑本国企业;对本国服务出口实行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耀中,张阳.国内服务业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篇4

贸易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贸易增长而出现的贸易运行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贸易结构的协调和优化以及贸易对社会再生产引导作用的深化等变化。服务贸易可以归纳为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信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等12 大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全球服务贸易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服务的可贸易性增强, 全球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服务贸易结构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新兴服务行业不断出现, 全球服务贸易内容日趋增多, 部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逐渐由传统的以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服务贸易 (运输、旅游) 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贸易 (信息、电信、金融、保险等, 即其他服务) 。

2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由以上分析可知, 中国的服务贸易呈高速发展趋势。到2007 年, 中国已超过意大利、取代法国, 成为世界第7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和第5大服务贸易进口国 (根据国家商务部网站整理而得) 。近年来, 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

2.2 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 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服务贸易中, 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所占比例很低, 并呈现下降趋势。我国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 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59.7%, 而新兴服务业所占比例较低。

(2) 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分布不均衡。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人力资本密集型, 而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 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

(3) 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管理滞后。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 现有立法未成体系。

3 我国针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3.1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努力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导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比重较小。因此, 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 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 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 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3.2 在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的同时,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产业升级

我国的服务贸易应实现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同时也要对那些处于萌芽状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加以适当保护, 使其尽快发展。我国可以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资、引入新的服务种类, 以填补国内服务领域的空白。

3.3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 要加强对现有服务贸易人员的业务培训, 让其尽快了解和熟悉相关规定及我国服务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积极筹建服务贸易专业, 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3.4 改革服务管理体制, 完善相关法律

我国应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 深化改革, 迅速建立服务贸易的科学管理体系, 确立服务行业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另外, 我国应加强有关国内服务业的立法工作。对于我国已经承诺开放的服务领域的现行立法, 应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进行全面审核和修改;对那些已经承诺开放但尚未立法的服务领域, 应按开放程度、开放时间进程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 避免立法上的无序现象。

参考文献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篇5

关键词:中美服务贸易;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之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度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业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已达70%,中等收入国家接近60%,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随着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间的服务交换规模也在日益扩大,20,世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3.3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Database、BEA Database和中国商务部网站。

相比1970年的不足710亿美元增长了45倍,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1/5。同时,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占比较大的国家在后危机时代较快地出现了复苏势头,其恢复速度快于依赖货物贸易的国家。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趋势已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服务业高度发达。2009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5.4%,表现出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强劲优势地位。另外,中国服务贸易也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年均增长0.6%,但由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品竞争力较弱,在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在整体服务贸易水平还是在部门结构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持续稳定,国民经济贡献度较高

服务业对美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大,以为例,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70.93%,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47%。自1984年开始,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可见,伴随美国服务业发展,其服务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的4 220.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 79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3%。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20间平均维持在28%左右,达到30%并维持了4年,由于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小幅上升,达到33%。就服务贸易出口额总体而言,美国呈现上升态势,仅2009年有小幅下降。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的2 56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 091.8亿美元,间扩大了1.99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达到15.4%,世界排名第一位。美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间平均维持在16%左右,仅1997年、20和在16%以下,其余均大于16%,2009年明显提高达到19.2%。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其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1 659.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 707.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2.23倍。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虽有小幅下降,但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达到11.9%,世界排名第一位。

(2)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中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小,以2009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中国GDP的42.6%,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3.2%。中国经济结构中,由于第一、二产业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致使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 8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5%,是美国年均增长率的4倍多。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间平均维持在10%以上,年下降为9.57%并保持到20,年和20再次下降,降为8.7%左右,2007—2009年又小幅上升并维持在9%左右。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而言,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仅有2009年相比20下降12.1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28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25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3.88%,世界排名第五位。然而,中国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仅是美国的1/4。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间由16.30%下降至11.91%,—2009年稍有上升维持在12%以上。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277.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582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7倍。虽然2009年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前十位国家中,中国是惟一与2008年相比没有出现下降的经济体(德国和英国进口额分别为255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排名第二、三位,美德英进口额同比均出现10%左右的降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为5%,世界排名第四位,但服务贸易总量只占到美国的1/3。

2.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各部门发展比较平衡

美国服务贸易自1971年起持续保持顺差状态。其中,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仅103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较高历史水平,增至902亿美元,间增长了7倍左右。20服务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为1 296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 048亿美元,进口1 296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9年服务贸易顺差额相比2008年虽下降了4%,仍达到1 384.2亿美元。

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出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运输和金融服务,其出口额各自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4.17%、17.63%、16.75%、15.65%和11.82%。同时,政府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通讯、建筑服务分别占比4.15%、3.18%、2.58%、2.09%、1.75%和0.24%,合计在15%以下。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服务,其进口额分别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25.27%、21.62%、13.91%和11.31%。同时,政府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讯服务分别占比9.64%、6.62%、5.01%、3.92%和2.09%,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建筑服务比重较小,分别是0.45%和0.16%。综合美国服务行业进出口所占比重,各个服务部门发展符合美国经济特点,没有出现比重极大的部门,即部门间发展未表现出严重失衡现象。同时,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部门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突出,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各部门发展有所失衡

中国服务贸易在1984—1995年间保持小额顺差,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自20开始逆差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显著。其中,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最高值95.5亿美元,2004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小幅缩小之势。但2008年和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15.6亿美元和296亿美元,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额比2007年增长51.9%,2009年比2008年增长56.1%。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和旅游,逆差额分别是230、106、97和40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旅游服务贸易占比第一,达到53.34%,自2004年之后呈现递减趋势。运输服务贸易占比第二,且在—2008年间占比逐年上升[1]。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贸易占比最小。可见,中国一直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差距较大。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呈现逐年缩减趋势,如旅游服务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咨询服务,2008年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12.33%。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是31.67%、22.75%和14.55%,合计70%左右。同时,咨询、保险与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占比8.52%、8.02%和6.49%,而建筑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占比2.75%和1.99%。通讯、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占比较小,合计为2%以下。综合中国服务行业进出口占比,部分行业占比极大,中国服务部门出口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3.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多元,涵盖多个经济体类型

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爱尔兰、法国、瑞士、中国和荷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出口市场,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55.19%。在前十大出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五席,包括英国、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荷兰,合计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7.77%。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百慕大、法国、墨西哥、瑞士、印度和爱尔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地,占美国服务总进口额的56.29%。在前十大进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四席,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合计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6.45%。事实上,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分别是美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欧盟是美国服务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2008年,欧盟27国进口美国服务项目占全美服务出口总额的37.3%。同时,欧盟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从欧盟进口服务的增长率也高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率。就地区性而言,西欧和中欧国家是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交易多集中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通讯服务。加拿大和日本是美国服务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比8.71%和7.84%。加拿大与美国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还是经济环境都有极大相似之处,因而加拿大不仅是美国服务输出的主要接受国,还是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体现尤为显著。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日益重视亚洲和环太平洋服务市场的拓展,韩国从1987年开始逐步成为美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的最大国家,同时,新加坡、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服务市场增速很快。据WTO统计,200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服务贸易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额为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综合看来,欧盟、加拿大、日本、瑞士、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在美国十大服务出口目标国之列,也是美国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国的一部分。可见,美国服务贸易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同时也包括墨西哥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市场多元化特点。

(2)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侧重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8年,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香港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东盟各国市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才有所提升。

香港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因素等特点,一直是中国服务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在旅游、运输、建筑服务和咨询服务方面体现尤其明显。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国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比60%左右,其中香港地区是旅游服务中的最大进出口市场。在运输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运输服务出口总额的33%。在建筑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东盟。此外,香港地区是中国咨询服务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咨询服务进口方面,香港地区和欧盟占据中国咨询服务市场50%的份额。近年来,伴随着东盟的日益强大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东盟不仅逐步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市场,而且逐步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伙伴,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服务市场增速较快。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欧盟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重要合作伙伴,在建筑、保险、咨询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方面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4.服务贸易体制法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健全

美国服务业长期保持的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密不可分,表现为美国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的法律法规。鉴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不能通过关税措施对服务贸易实施保护,所以一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规范对该国服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美国服务贸易管理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2]。其中,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的具体管理工作,如统计服务贸易数据、制定服务贸易政策等,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具体参与和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谈判和协调等事务。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大的谈判能力不仅能将有利于美国自身的贸易政策贯彻到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还能加强美国对服务贸易的执行与监督能力。第二,实现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相结合,在积极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能够快速针对服务进口及国外服务企业对国内服务业带来的损害采取多种救济措施。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美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以国会和联邦政府行政命令为主[3],包括了对外贸易综合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对各个服务部门立法的相关条款和针对部分行业专门规定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但是各州也会单独对服务贸易立法,如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法令就是由美国各州各自制定的[4]。此外,美国各州也会依据自身优势行业制定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如针对证券交易、企业产权等方面分别制定了《证券交易法》、《商标法》等。

(2)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配套的立法工作没有快速、全面展开,导致中国还未形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所以,改革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战略和政策主要由商务部通过服务贸易司具体制定和协调,隶属于商务部的服务贸易司还承担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双边及多边国际谈判等事务。但在实际中,以上大部分工作是由中央其它部委及地方政府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贸易整体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之间衔接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贸易管理效率,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二,多头管理现象导致中国对服务业的划分标准、统计口径等缺乏统一性,这与世界发达经济体间缺乏一致性,在贸易往来中易引发摩擦[5]。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中国 阿拉伯 贸易

1 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在地理位置上是在西亚,北非地区,现有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等12个西亚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较慢,多数国家经济结构不完善,多以石油、天然气、旅游以及农牧业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石油储藏丰富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分布较为集中。

2 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经济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中东地区的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地缘政治等因素给我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往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二十世纪中叶之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但是,由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不断,小规模军事战争时有发生,美国在该地区大力支持以色列使得以色列敢与整个阿拉伯世界为敌。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在美国的军事干预下虽然结束但留下了地缘冲突的祸根。2003年美国又入侵伊拉克,在颠覆萨达姆政权后新的伊拉克临时政府软弱无力,国内派别斗争不断,政治不稳社会动荡,不仅给地区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也影响了我国与该地区国家之间贸易的发展。

2.2 我国与阿拉伯地区国家的贸易规模依然偏低。在经过多年的磨合之后我国与阿拉伯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往来逐渐增多,双边贸易额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是由于我国阿拉伯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人口较少,市场容量也比较有限的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双边贸易额总量不是很大。我国与阿拉伯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不如美日欧等国家程度深。

2.3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虽然国际社会上比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在遇到本国经济特殊情况时还是有不少国家采取激进的贸易保护政策。相较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阿拉伯地区国家还是比较落后的,这就导致这些国家在同我国开展贸易时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发展而采取一定的保护政策。这就会给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2.4 贸易结构单一。在当前的双边贸易结构中,主要以石油为主。我国从这些阿拉伯国家大量进口原油,而阿拉伯地区国家从我国进口服装用具、机电产品、纺织品、食品等工业制成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的领域涉及不多。这与双边的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

3 提高双边贸易发展的一些措施

3.1 加强我国政府同阿拉伯地区国家间的政府交往,增进政治互信,发展双边的良好合作关系。政治格局的影响是很大的。双边政治关系发展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边经济的交流合作。友好的政治关系是双边经贸往来的基础。我国同阿拉伯地区国家不存在领土争端,尚无核心利益的冲突。只是该地区个别国家受某些大国的影响较大,再同我国建立关系时比较谨慎。因此我国要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好当前的大好时机,尽力去同这些国家建立密切友好的关系。政府要积极推动双边经济的合作交流,引导我国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去到这些国家投资。当地的基础设施等方面还不完善,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政府要采取一些鼓励性政策,用经济利益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

3.2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满足品质需求。要改变以往出口产品低附加值的情况。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日益紧缺,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喪失,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低。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技术品质去开拓市场。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挖掘当地市场需求特点,找准产品定位,提供优质产品。

3.3 发展多种贸易结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经过长期的努力,在工程合作、劳务承包、产业投资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所以,我国应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同阿拉伯国家进行工程合作,劳务合作,以及互相投资,以此来拉动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实现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贸易合作的全面推进。

3.4 尊重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在中东地区,人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并且处于对宗教的信仰,在对进口产品的选择上也有着图案与颜色的特殊要求,所以,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贸易的企业应该了解这一特殊情况,在进行产品出口时多加注意,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4 结束语

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国家关系日益密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高。现在正是好好把握历史机遇的时候,认真分析阿拉伯国家同我国在贸易往来中面临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努力使双边关系健康发展。在提升双边贸易规模的同时,也要切实优化贸易结构,积极顺应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孙俊萍.中阿经贸论坛与宁夏对外开放[J].回族研究,2010(04).

[2]安惠侯.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评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0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篇7

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加速化

进入21世纪以来, 世界服务贸易进入稳定增长期, 服务贸易的增长不但较快, 而且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从20世纪70、8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90年代25%左右, 21世纪初则达到33%。未来几年,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世界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这种快速增长势头, 服务业将代替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高科技化

目前, 国际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以新兴服务贸易部门为主的其他服务业蓬勃发展, 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新兴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服务贸易结构也日益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其中, 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强大动力。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认为, 在不久的未来, 在美国所有工作中, 80%以上将属于用知识来服务的工作。

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垄断化

尽管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较快, 但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主导甚至垄断地位。从更能体现服务贸易国际地位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量看, 自1980年以来,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一直居服务贸易出口前五名。2007年, 这五个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合计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7.2%, 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中仅有中国、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即使从服务贸易进口总量看, 发达国家也占据绝对垄断优势, 发展中国家仅有中国入围前十强。

4、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自由化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及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均已超过65%, 其服务贸易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达70%以上。发达国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贸易组织, 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 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WTO多哈回合谈判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谈判中服务贸易都成为主要议题, 这也充分说明,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已出现自由化的趋势。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一定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服务贸易长期逆差, 国际竞争力差

自1992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除个别年份) 后, 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逆差呈现逐步扩大趋势。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总体上看, 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如工业, 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 多数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滞后, 结构也欠合理。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发生了深刻变化, 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 与科技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目前, 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远洋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产业和部门, 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 尽管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速, 但目前这些行业规模偏小, 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3、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 其他一些行业对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从整体上看, 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 但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限制。

4、服务贸易立法不够健全

近年来, 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有较大改观, 现已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 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构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服务贸易广泛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相比, 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 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仍处于空白状态, 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 不符合国际运作惯例, 不仅立法层次低, 而且缺乏协调, 从而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5、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

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分布不均衡。现代服务业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 服务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力密集型转变过程。而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 尤其缺乏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部分地区的教育普及度不高使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人力资本, 造成潜在的人力资本浪费, 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我国的人力资本往往聚集在经济水平较高、教育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教育水平还较低的地区, 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出现了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三、我国应对国际服务贸易新趋势的对策

1、立足比较优势, 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在旅游、运输、国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比较优势。发展我国服务贸易, 应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首先, 企业要有创新精神, 通过对服务需求的分析及对服务市场的细分, 努力开拓新市场, 在新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其次, 企业要主动与竞争者竞争, 通过竞争提高自己的实力。最后, 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技术和经营理念, 提高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加强国际间服务部门的合作和交流。

2、健全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体系

应尽快完善服务贸易法律规章, 建立不同层次、内容齐备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强化相关司法工作, 同时应规范已有的部门规章, 减少相互冲突之处及其中漏洞;完善立法还应从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出发, 注意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制度相接轨。

3、在重视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扶持我国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传统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一些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服务部门, 也可发挥比较优势, 在亚洲邻国和非洲、拉美较落后的国家寻找机会, 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 我国的服务企业应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实现服务态度与服务理念的转变, 抓住对外开放机遇, 有效利用外资与外国先进技术, 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大企业实力, 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 培育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

4、扩大开放的同时注意适度保护

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可吸收大量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培育新的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水平, 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扩大我国的服务出口, 有利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但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总体水平低, 许多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同时,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完善过程中, 服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 服务企业竞争力弱, 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期内还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服务业进行竞争。所以, 只能在适当的贸易保护条件下, 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5、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要加快培养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工程管理咨询专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和工程承包商等, 要在大学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 有条件的院校、科研院所要积极筹建国际服务贸易专业, 加紧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 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 使其尽快熟悉国际贸易的规则及我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以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近年来,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趋势, 与此同时, 我国服务贸易虽取得迅速发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 我国应该顺应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潮流, 采取对策来应对国际服务贸易新变化, 以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趋势,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景.简述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 2007;1

[2]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 2006;1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篇8

一、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贸易发展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2年上半年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双边贸易总额为7.83亿美元, 同比增长24.84%, 其中,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出口7.24亿美元, 同比增长21.93%;中国从塔吉克斯坦进口5, 890万美元, 同比增长76.62%。在塔吉克斯坦与89个国家的双边贸易中, 中塔双边贸易占32%, 成为塔吉克斯坦大二大贸易伙伴国。

1992年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双边贸易总额仅有275万美元, 经过20年的发展, 中塔双边贸易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仅2012年上半年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双边贸易总额就实现了78, 300万美元, 是1992年全年中塔双边贸易总额的285倍。1992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出口总额仅有195万美元, 2012年上半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达到了72, 400万美元, 2012年上半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出口是1992年的371倍。1992年中国从塔吉克斯坦进口总额仅有28万美元, 2012年上半年中国从塔吉克斯坦的进口达到了5, 890万美元, 2012年上半年中国从塔吉克斯坦进口是1992年的210倍。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20年的双边贸易发展中,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贸易顺差共有15年, 贸易逆差仅有5年。20年来,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占双边贸易额的88%, 中国从塔吉克斯坦进口占双边贸易额的12%。自2005年以来,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双边贸易额突破了亿美元, 特别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3年双边贸易额保持在14亿美元, 尤其是2008年, 中塔双边贸易达到149, 993万美元, 创造了中塔双边贸易的最高记录, 是1992年275万美元的545倍。2008年中塔双边贸易额实现历史最高记录的主要原因在于,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大幅度增加的结果所致, 2008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147, 968万美元, 占中塔双边贸易额的98.7%。

目前,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机械设备、车辆等, 中国从塔吉克斯坦进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矿产品、棉花、铜及铜制品等。

二、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1992年至2011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额, 建立了以时间作为自变量, 以出口额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Y1=-31913.1+5632.14X,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额与时间之间存在着中度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0.68) ;在中塔出口额取值的变差中, 有46.5%是由时间所决定的 (判定系数R2=0.465) ;出口额与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Significance F=0.000936<α=0.05) ;时间是影响中国对塔吉克斯坦出口额的一个显著性因素 (t=3.95>t0.025=2.101) 。

根据1992年至2011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额, 建立了以时间作为自变量, 以出口额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Y1=-31913.1+5632.14X, 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 1992~2011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出口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误差区间为 (-1.54;2.35) 。由Y1=-31913.1+5632.14X, 对2012年至2031年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额进行了预测, 根据预测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出口额将在2015年突破10亿美元大关, 到2031年将接近20亿美元。

根据1992年至2011年中国从塔吉克斯坦的进口额, 建立了以时间作为自变量, 以进口额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Y2=-5199.79+881.4X,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从塔吉克斯坦的进口额与时间之间存在着中度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0.55) ;在中塔进口额取值的变差中, 有29.9%是由时间所决定的 (判定系数R2=0.299) ;进口额与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Significance F=0.012<α=0.05) ;时间是影响中国从塔吉克斯坦进口额的一个显著性因素 (t=2.77>t0.025=2.101) 。

根据1992年至2011年中国从塔吉克斯坦的进口额, 建立了以时间作为自变量, 以进口额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Y2=-5199.79+881.4X, 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 1992年至2011年中国从塔吉克斯坦进口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误差区间为 (-0.99;3.55) 。由Y2=-5199.79+881.4X, 对2012年至2031年中国从塔吉克斯坦的进口额进行了预测, 根据预测中国从塔吉克斯坦的进口额将在2020年突破2亿美元大关, 到2031年将接近3亿美元。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经济互补性强, 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政府同塔吉克斯坦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工业等领域达成了多项共识, 塔吉克斯坦积极吸引中国企业参与塔国电力、交通等大型项目的建设, 塔国与中国达成的经贸等领域的合作协议正在卓有成效的展开, 塔中两国的经济合作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欢迎中国企业到塔吉克斯坦投资。随着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经贸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及投资项目的顺利完成, 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塔两国双边贸易的广泛开展。

三、促进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贸易发展对策

1、消除贸易壁垒。

中国政府应大力发展与塔吉克斯坦政府经贸部门的联系, 争取对中国有利的经贸政策。通过中塔两国政府的交往, 消除影响双边经贸发展的壁垒, 改善中塔两国间交通、通讯、银行及金融等合作, 积极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框架, 把“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落到实处, 充分利用上合组织的平台, 进一步发展中塔两国经济合作, 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2、实现贸易多样化。

中塔两国的贸易主要依靠旅游贸易实现的, 途径相对单一, 规模发展制约性较强。对此, 应该在旅游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中国政府应积极组织和引导企业到塔国参观、洽谈, 搭建经贸合作的平台, 为企业发现商机, 促进中塔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利用中国商品在塔普遍受到欢迎的特点, 组织国内商业企业来塔直接参与批发和零售, 甚至发展中国商品城、中国产品商店等, 进一步促进中塔经贸合作。

3、加大援助。

中国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塔国的经济援助, 通过政府贷款等方式加强与塔国政府的经济合作, 以便为中国企业开拓塔国市场铺路搭桥。选择既能在塔国当地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又能带动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发展的援外项目, 利用援外政策带动中国长线产品进入塔国市场, 并通过项目合作带动中国成套设备和产品出口。

4、拓展经济合作领域。

进一步搞好现有中塔合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同时拓展对塔国经贸合作新的领域。如何提高中塔两国合资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水平, 使之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真正做好市场营销, 摆脱企业面临的困境, 同时使中方投入的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要努力促使中方合资单位重视在塔国项目, 要求中方执行单位从利用援款单纯提供设备和技术转为参与合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真正发挥中国企业的优势。

5、加大宣传。

国内企业对塔国的经济、贸易、人文、安全等方面的了解较少, 没有充分认识塔国存在的商业机会。中国政府应做好市场宣传、信息服务工作, 使企业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塔吉克斯坦;进一步加大对塔国的宣传工作力度, 继续办好TCDC、综合经济和一些专题培训班, 扩大对塔国政府和民间的友好交往, 举办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成就展览, 制作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俄文版宣传材料。通过扩大宣传, 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

摘要: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建交20周年以来, 在经贸、交通、电力、矿产开发等领域共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 双边贸易飞速发展。随着中塔经济的广泛开展, 积极开发中塔双边贸易及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关键词:中国,塔吉克斯坦,贸易

参考文献

[1]叶智鑫, 周丽华.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新疆财经, 2012.6.

[2]周丽华.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贸易及投资的汇率风险研究.新疆财经, 2012.4.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篇9

(一) 中巴贸易发展概述

中巴两国于1974年8月建交, 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35年中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加深。由于双方的贸易互补性很强, 贸易额从1974年的1 742万美元增长为2008年的484.97亿美元, 年均增长25.5%。进入新千年, 双边贸易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2008年双边的贸易额较2000年增长了16倍, 2004—2008年贸易额翻了两番 (见图1、2) 。

在贸易收支方面, 中国则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的位置, 甚至有时中国向巴西的出口总额不及两国的贸易逆差。数字显示, 2000年以后, 中国的逆差率基本在-0.5以下, 并在2003年达到最高, 即-1.74, 虽然之后几年逐渐缩小, 但总额依旧很大 (见下页表1)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国驻巴西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国驻巴西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二) 中巴双边贸易地位变化情况

自1974年建交, 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双方高层密集互访, 中国、巴西这两个全球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开创了“政热经热”的良好局面。在金融危机中, 中巴间的贸易额出现了反复, 但良好的双边贸易自动修复机制及完美的贸易互补性促使双方的贸易地位不降反升, 位于地球两端的两个大国贸易关系更为紧密。

数据来源:同图1、2

1. 中巴双边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中巴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 双边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巩固并有所提高, 但至今巴西一直未能成为中国前十位的贸易伙伴国。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各年统计数据

2003年, 巴西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第十一位贸易伙伴国。在2004年由于中印关系的改善, 双边贸易迅速升温, 中印贸易超出中巴贸易。2005年, 由于中国对能源, 尤其是石油资源的需求增加, 中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量大幅提高, 中国同沙特的总贸易量也在同年超出中巴贸易额。之后的三年, 随着中国对巴西进口的铁矿砂等资源量的快速增加, 中巴贸易又在2008年成为继俄罗斯和印度之后的第十一大贸易伙伴国。而中国对巴西的资源品巨大需求导致巴西从2003年开始基本位于中国进口来源地的前十位, 且各年在前十位中所占的比重均有所增长。

2. 中巴双边贸易在巴西对位贸易中的地位

中巴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也促使中国在巴西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近几年, 中国一直是巴西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出口市场。

资料来源: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经商社

2004年, 中国成为其第四大贸易伙伴国, 此后基本每两年跃升一位。2008年以364亿美元成为在巴西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其中, 从中国的进口额也位列第二位, 向中国的出口额位于第三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巴西同各国贸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受铁矿砂、石油以及飞机出口的推动, 中巴贸易在危机中逆流而上, 在2009年3月份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出口目标市场。4月份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国。1-8月份中巴双边贸易继续稳定发展, 中国成为巴西最大的出口目标市场以及第二大进口来源市场。

(三) 金融危机以来双边贸易关系的新变化

自金融危机爆发, 中国同巴西的贸易额便开始下滑 (2) 。2008年10月份以前, 双边贸易额同比增幅一直维持在86%以上, 其中, 5月份增长最为迅速, 同比增幅高达110.7%, 环比增幅为35.2%。受金融危机影响, 从10月份开始同比增幅及环比增幅开始大幅度下滑。10月份的同比增幅由上个月的94.0%下降为57.5%, 11月份继续下滑, 出现近几年的首次负值。而环比增幅则由9月份进入下降通道, 并在之后数月连续大幅下降, 12月份下降幅度高达31.0%。至同年11月份同比增幅开始出现负增长, 并一直维持在负值状态。而环比增幅在连续下降4个月并在2009年1月份出现最大一次降幅后连续几个月快速攀升, 即双边贸易关系从2009年伊始开始逐渐升温, 贸易额增加。但是截至9月份双边贸易额还没有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见图3、4)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 (地区) 总表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 (地区) 总表

而从贸易收支的角度来看, 危机暴发至今, 除2009年12月外, 中巴双边的贸易的差额延续着过去一贯的趋势, 即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位置。中国的逆差率在2009年的4月份出现了最高, 为-2.0, 此后, 中国的逆差率逐渐减少 (见图5)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 (地区) 总表

相对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变化而言, 中巴双边贸易额在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呈现负增长, 增长率为-13.9%, 而中巴双边贸易虽然也呈现负增长, 增长率为-7.3%, 幅度明显低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的增幅。另外, 中巴双边贸易相对于巴西同其他国家贸易下降额度而言, 幅度并不算太大。而且由于2009年来双边贸易的快速恢复, 在今年3月份, 中巴贸易额首次超过美国, 成为巴西最大的出口目的国。根据巴西发展工业外贸部统计, 2009年前四个月中巴贸易额达32亿美元, 也超过总额为28亿美元的美巴贸易 (1) 。

二、中巴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变化

中国从巴西进口的产品品类共1 400多种, 这些产品多为资源性产品及未进行深加工的产品, 主要有铁矿石、大豆、石油和食用植物油。以2004-2007年数据进行分析, 这四年中国从巴西总的进口量分别为86.7亿美元、99.9亿美元、129.2亿美元和183.3亿美元。铁矿砂的进口量最大, 4年的进口量分别是28.7、38.8、55.3和94.5亿美元, 其增速明显高于从巴西进口总量的增速, 其所占各年的比率也因此逐年提高。其中, 中国去年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进口的铁矿石占其总产的17.4%, 这个比例还在持续增长 (2) 。其他各类资源品的进口量也基本逐年提高, 但比率有所波动。除资源品外的其他各类产品不仅进口量很少, 而且各年波动幅度很大, 偶然性很强, 但大多涉及未进行深加工的产品。总体而言, 资源品进口比率呈现逐年稳定提高的趋势, 其他类产品进口量很少, 而且波动性很大。

与巴西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不同, 在2009年前4个月, 中国向巴西出口的产品4 000多种中基础产品仅占2.3%, 其余的97.7%都是工业品。而且相对于巴西向中国出口集中于一两种产品而言, 中国向巴西出口的各类产品出口额相对比较平均。以2007年为例, 纺织品的出口量最大, 出口额仅为8.64亿美元, 其他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产品包括服装、鞋类、钢材、塑料、焦炭和计算机。根据2007年中国商务年鉴统计的数据, 中国向巴西出口的各类产品中仅粮谷、水产品、茶叶等9种产品的出口额未超过1千万美元, 其他23种产品出口额均超过千万美元。位列前十的出口产品总出口额也仅为28.8亿美元, 占2007年总出口额的25.3%。各类产品的出口增长率较为稳定, 位列前十的出口产品有超过一半的产品在2004-2007年中增长率超过50%。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商务年鉴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商务年鉴

从中巴双边贸易产品的结构及其变化来看, 双边的贸易互补性很强。中国从巴西进口资源品的增长有助于分散战略性能源与资源进口的风险, 而中国向巴西出口产品多为中国有较大优势的工业制成品。

三、中巴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巴西作为拉美最大的国家, 以及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发展中的市场, 其巨大的消费需求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中国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巴同作为发展中大国, 在经贸领域存在着相同的发展诉求。而中国正在实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也预示着中巴双边贸易在世界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后将会有更快的增长。

(一) 传统贸易的带动作用依旧强劲并会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要素 (包括资本、劳动、土地等) 生产的产品。中巴传统贸易产品包括巴方出口的矿产等资源性产品和中国向巴方出口的机电类及纺织服装类产品在今后数年将依旧是双边贸易的主体。巴西向中国出口中多为资源性产品, 但是从比例来看, 也仅占中国总进口资源品中较小的一部分。近年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 对资源需求明显加大, 资源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源的利用效率将不会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资源的外向型需求将越来越大。巴西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有铁、铀、铝矾土、锰、石油、天然气、煤等。其中已探明的铁矿砂储量为650亿吨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铀矿、铝矾土和锰矿储量均居世界第三位。对于保证我国未来的资源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将成为中巴今后一段时间内双方贸易的基础, 由此带动整体的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 双边投资带动双边贸易发展

目前, 中巴双边投资额相对较少, 中国对巴西的投资目前仅涉及资源类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8年底, 中国在巴西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累计2.17亿美元, 仅占中国对拉美全部直接投资的0.7% (1) 。巴西对中国的投资也较少, 除2002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合资建立的ERJ145系列涡扇支线飞机总装生产线外, 近几年鲜有新的大型投资, 由于双方文化的差异巴方在中国的中小型投资总体不大, 截至2008年底, 巴西在华投资额为2.7亿美元 (2) , 仅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1.3%, 占中国利用外资的0.3%。这与中巴双边贸易发展程度相比, 中巴双边投资额明显较少, 双边投资发展水平低, 但反过来说明将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巴西作为拉美国家的领头羊, 南方共同市场 (Mercosur) 的重要成员, 1 180万平方公里, 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67%;人口总数约为2.46亿, 约占南美洲人口总数的65%。通过签订的一系列产品通过巴西可以进入拉美的其他国家, 从而绕开很多贸易壁垒, 尤其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 拉美各国加大对中国产品的贸易限制。同时面对金融危机, 欧美等国也加大了对中国的贸易保护, 通过巴西市场进而扩大同整个拉美出口贸易以及绕道巴西进入欧美的成为中国各大公司的不错选择。据巴西《圣保罗州报》报道, 除奇瑞汽车已正式在巴市场开展销售外, 中国两家自主汽车品牌比亚迪和江淮客车都已为近两年进军巴西市场制订出计划。除此之外, 两家中国卡车生产厂商也对巴西市场表示出兴趣, 还有不少大型合作项目正在建设或洽谈中, 如武汉钢铁集团在2009年7月1号宣布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投资兴建一年产量为500万吨钢材的钢厂, 总投资额高达40亿美元 (3) 。大型跨国企业投资、政府性投资贸易中心的建设, 以及贸易洽谈会的举行, 将进一步带动双边文化的交流, 促进彼此全面的贸易投资。

同时, 巴西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 随着新兴服务贸易的展开, 全球服务外包成为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双方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合作将成为可能, 这也为双边贸易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新兴技术性贸易使中巴双边贸易不仅在量上有大幅提升, 质上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四、政策建议

为克服现有双边贸易的局限性以及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不良影响, 促进双边贸易在今后数年内继续快速稳定的增长,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一) 进一步改善双边贸易关系, 积极推动双边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

重要的是加快启动中—巴双边“自由贸易区” (FTA) 可行性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开启中巴FTA谈判, 加快中巴经贸一体化进程, 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中巴贸易自由化。考虑到已签订的8个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同对方国家、地区贸易额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现阶段考虑同巴西更进一步经贸合作关系对两个发展中大国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自由贸易协定将是众多选择中较为合适的一种。

(二) 为解决大多数在巴投资的中小企业管理经验缺乏, 融资能力差以及风险意识淡薄。

在现有的经贸合作区建设经验基础上, 筹建在巴西的“境外经贸合作区”, 以方便中国企业对巴西的投资[3]。同时, 成立专门的中巴贸易保险公司, 以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在中巴经贸发展过程中, 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巴西经济不稳定[4]。定期向相关企业进行投资环境、项目介绍, 如巴方的采矿、冶炼和能源行业的, 以及巴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对彼此信息的了解是扩大贸易的前提条件, 通过经贸合作区的建设, 贸易洽谈会的开展等形式进一步促进双方企业对彼此的了解, 从而推动双边的经贸关系。

(三) 实行货币互换, 并在今后数年逐渐扩大互换货币的比例。

中巴双边贸易使用各自货币 (雷亚尔和人民币) 进行结算, 而不再依赖美元, 以避免由美元价值的波动带来双边贸易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陈楠, 伊西科.中国-巴西---贯穿发展世界的轴心[J].商务周刊, 2009, (14) :50-57.

[2]张兵, 任希丽.中美商品贸易结构的演变以及其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论坛, 2009, (秋季号) .

[3]周升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趋势与政策[J].东亚论文, 2009, (75) :12-15.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篇10

一、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的现状与特征

2004、2007、2009年, 中国分别与东盟十国签订《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 2010年起开始全面实施自贸协定,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1、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基本情况

首先, 从贸易总额来看, 近年来, 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 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额仅1.3亿美元, 到2010年则突破10亿美元, 2012年更是达到17.28亿美元, 2013年12月当月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额达到7.10亿美元。其次, 从贸易增速来看, 2005-2012年年均增长44.7%, 表明两国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值得指出的是, 中国与老挝间的贸易由于规模偏小且出现一种或者说几种商品占据较大份额的问题, 双边贸易增速波动幅度较大, 如2012年中国自老挝进口就出现同比下降的问题。

2、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的基本特征

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表现出两大特征。首先, 中国出口老挝的产品多为工业制成品。2013年12月, 电子、机械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两者分别占当月出口额的40.85%、20.99%;此外, 钢铁制品、车辆及其零配件则分别超过千万美元, 两者分别占当月出口额的2.11%、1.46%。其次, 老挝出口中国的产品多为各种原料, 并且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2013年12月, 木及木制品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占出口额的比重为48.15%;橡胶, 矿砂、矿渣及矿灰, 谷物出口额均超过千万美元, 分别占出口额总量的27.31%、11.92%、9.59%。

二、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 未来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将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贸易商品更加丰富等新的趋势。

1、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首先, 老挝为解决国内贸易逆差的问题, 推动贸易平衡, 将积极加大出口支持力度;此外, 老挝作为一个内陆国家, 其经济发展对外部支持需求力度将加大, 特别是一些技术性产品, 高端服务如设计等, 这将有效的扩大进口规模, 从而为扩大中老贸易提供了条件。其次, 从贸易政策与贸易环境来看, 中国与老挝均对双边贸易持积极态度, 并采取包括降低关税、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 优化交通运输环境等措施推动双边贸易发展。截止到2012年, 中国老挝双边贸易额、中国对老挝出口增速位居中国对东盟各国贸易首位。

2、贸易商品结构将发生变化

首先, 从老挝出口我国的商品来看, 随着老挝国内经济的发展, 以及老挝国家对原矿石出口的限制, 矿产品出口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此外, 老挝农产品出口我国的份额也有可能加大, 特别是咖啡、玉米、木薯等农产品优势逐渐显现, 未来农产品贸易将占据更大的份额, 而随着老挝国内加工能力的增强, 未来农产品加工贸易将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其次, 从我国出口老挝的商品来看, 随着老挝经济的发展, 其国内消费将不断升级, 这将进一步加大对汽车及其零部件、工业用品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而从我国的供给及产业发展态势来看, 我国参与老挝国内建设的力度将加大, 这将有效的推动服务等出口, 推动工业产品出口。

三、推动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稳步发展的思考

长远来看, 老挝市场还拥有较大的潜力, 在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增强的现实压力下, 国内企业可以积极把握老挝市场的机遇, 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具体而言, 要加大对老挝市场的调查与分析, 加强合作繁荣进出口贸易, 优化环境提高进出口贸易服务能力。

1、加大对老挝市场的调查与分析

首先, 要加大对老挝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分析力度。在国际贸易中, 贸易政策的变化会对进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如提高某一类产品的准入门槛将可能大幅度的削弱该产品的市场份额, 因此, 国内出口商必须积极研究老挝国内的贸易政策, 根据这些政策采取应对方案, 如在老挝国内设立分公司等, 以此规避贸易政策带来的影响, 促进出口贸易。其次, 要加大对老挝国内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力度。随着经济的发展, 老挝国内市场需求将日趋旺盛, 并且其消费也将不断升级, 在此背景下, 必须有针对性的展开市场调研, 分析不同类型商品的市场容量以及消费偏好, 设计出能够满足其市场需求的产品, 提高供需对接能力。

2、加强合作, 繁荣进出口贸易

首先, 要推动中老企业之间的合作。一方面, 国内企业要加强与下游老挝经销企业等企业间的合作, 充分利用其完善的经销网络推动产品销售, 提高销售能力;另一方面, 国内企业要与老挝国内的原料供应商、加工类企业合作, 在产品设计与研发、产品生产等领域展开合作, 发挥两者在各自领域的优势, 推动产品销售。其次, 要创新合作渠道, 积极利用展销会、产销对接会等推动产品信息交流, 此外, 还要创新性的建立互联网产品展示平台, 利用互联网信息更新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推动双方产销对接, 推动双边贸易发展。

3、优化环境, 提高进出口贸易服务能力

首先, 要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双边贸易。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云南与老挝陆地接壤的优势, 大力发展陆路交通并促进交通对接;另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湄公河等水路运输优势, 不断提高港口运输能力, 提升双边贸易物流运输能力。其次, 要进一步优化贸易政策环境, 双边要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 不断扩大零关税贸易商品的范围, 有效解除各种潜在的贸易壁垒, 特别是在贸易产品通关等方面要简化流程, 优化服务, 以此推动双边贸易发展。

摘要:中国与老挝两国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潜力较大, 未来双边贸易的产品将更加丰富, 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把握双边贸易带来的机遇, 必须加强市场调研, 强化双边合作, 优化贸易环境。

关键词:双边贸易,特征,趋势

参考文献

[1]唐志华.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合作的比较分析[J].中国商贸, 2013 (24) :133-134

上一篇:报账审核下一篇:新巴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