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中的技巧问题

2024-08-07

新闻采访中的技巧问题(精选十篇)

新闻采访中的技巧问题 篇1

一、新闻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提问抓不住重点

提问是新闻采访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新闻记者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且能获得更多更充足的信息, 从而顺利完成采访任务。但是目前的情况是, 许多新闻记者由于基础功不扎实, 且不具备新闻采访的实践经验, 因而其提出的问题往往过于肤浅, 流于表面, 导致新闻采访抓不住重点, 甚至偏离最初采访目标。还有部分新闻记者采访没有针对性, 提问时经常问一些宽泛问题, 如“你对这件事是怎么认为的?”“你的感想如何呢?”, 而忽略了部分采访者由于知识水平限制或者其他原因而不能很好的表达观点, 影响采访效果。

2. 采访准备不足

新闻采访工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需要事前准备采访资料和采访内容, 做好充足的准备, 否则容易影响采访的进程, 最终导致采访的失败。如果新闻记者采访准备工作不充足的话, 会影响到与采访对象的沟通和交流, 往往对方所谈的问题可能不是你擅长的领域, 而你的提问也不能切中要害, 从而使得被采访者失去兴趣, 不愿意多谈。一部分记者采访前由于未能对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 采访过程中带有个人情绪和感情偏颇, 也容易导致新闻事件的导向错误, 未能呈现真实、深入的新闻报道, 不仅对被采访者是不公正的, 在新闻真实性上也不能保证, 这也是新闻采访所不允许的。

二、新闻采访中的技巧运用

成功的新闻采访一定要经过前期细致的准备工作, 以便采访中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其中包括采访内容的准备, 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以及新闻政策的把握等, 除了这些前期准备, 新闻采访中技巧的运用也能帮我们迅速打开采访局面, 把握采访的节奏和进度, 使整个采访活动顺利进行。

1. 新闻采访过程中应结合实际, 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并用

新闻采访过程中, 新闻记者应根据具体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确定采访提纲, 尤其问题的设置应结合实际, 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的安排应合理, 对于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采访者, 提问应尽量以封闭式问题、具体性问题为主, 这样有利于采访者明确的回答问题, 把握事件真相;而对于某些深层次的话题和复杂性问题, 则可以适当多安排开放式问题, 给被采访者足够的空间, 提供更多信息内容。

笔者所供职的晚报社, 经常会跟一些普通市民, 社会中底层人民打交道, 提问时就要考虑到他们的理解力, 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沟通。如采访“衡水安平农民“走后门”偿了捐资助学心愿”这篇新闻稿, 由于报道对象是一名农民, 而且有些上了年纪, 因此采访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采访对象的特点, 采访中尽量细化问题, 挖掘事迹中的闪光点。

2. 注意沟通技巧, 学会换位思考

采访气氛僵硬是新闻采访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时候新闻记者与被采访者都是第一次见面, 彼此还不熟悉, 有些被采访者也存在着紧张, 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或者干脆不愿意交流的状态, 要想顺利完成采访任务还需要注意沟通上的技巧。语言是沟通的重要载体, 新闻采访不是展示记者口才的独角戏, 而是需要采访对象的配合, 建立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

由于报道的新闻事件不一定全都是正面新闻, 也有可能是负面新闻和批评报道, 这时候应考虑到采访对象很可能不愿意接受采访或者回避采访, 如衡水晚报深度报道“和平路占道经营乱象何时休?”, 采访对象包括违法占道的小摊小贩, 其中大部分摊主不愿意多谈, 并且不耐烦, 往往敷衍了事, 这时采访者应改变采访态度, 避免以强硬、质疑的硬性采访方式, 据了解, 衡水市区占道经营的摊贩多为农民、下岗失业人员, 属于弱势群体, 考虑到其生存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记者应换位思考, 从其生活问题切入, 以拉家常的方式获得想要了解的信息, 确保新闻采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原欣.浅析新闻的采访与编辑技巧[J].新闻传播.2013 (12) .272

[2]赵金江.新闻采访中沟通能力问题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 (08) .28-29

新闻采访技巧 篇2

新闻采访写作(2)是指中央电大新闻专业开设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第二学期,本学期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尹德刚和周胜编写的《当代新闻写作》一书。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系统了解和认识有关新闻报道与写作的基础知识,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消息、通讯等主要新闻体裁的基本写作技能,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训练,能够胜任一般的新闻采写工作。本课程的复习主要以教材为依据,各章复习要求及要点如下:

第一章

新闻报道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并掌握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定义,认识新闻的本源与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重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定义

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的概念与含义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观点内涵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新闻报道体裁

本章的复习要求:了解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重点掌握新闻报道体裁的基本类型,理解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复习要点包括: 消息的演变、消息的概念、消息的类型

深度报道的兴起、深度报道的概念、深度报道的类型 通讯的演变、通讯的概念、通讯的类型 新闻特写的演变与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

第三章

消息的基本构成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消息的基本构成成分,理解并掌握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的概念和作用,重点掌握消息各个构成部分的写作要求,通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闻报道作品和新闻写作的实践,掌握消息各个构成成分写作的基本技能。复习要点包括:

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

新闻标题的概念、作用、特点、种类和写作要求 消息头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导语的概念、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 新闻躯干的概念、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背景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结尾的概念、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

第四章

新闻结构形式

本章的复习要求:重点理解并掌握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理解并掌握时间顺序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自由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复习要点包括: 1.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2.时间顺序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3.悬念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4.并列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第五章

新闻主题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新闻主题的特性,重点理解并掌握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的原则,掌握深化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主题的概念 新闻主题的特性

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的原则 深化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

第六章

新闻材料

本章的复习要求:掌握新闻材料的概念及其与新闻事实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应从哪些方面鉴别新闻材料,重点掌握选择新闻材料的原则。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材料的概念 如何鉴别新闻材料 选择新闻材料的原则

新闻语言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新闻语言的概念,认识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认识新闻语言与“新闻腔”、与语言规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重点掌握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以及达到这些要求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语言的概念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准确、清晰、生动 新闻语言与“新闻腔”的区别

新闻语言与语言规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 如何使新闻语言准确 如何使新闻语言清晰 如何使新闻语言形象生动

第八章

各类新闻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并掌握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的概念与特点,能够正确判断不同新闻作品的体裁类别,能够正确分析新闻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成败之处。重点掌握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并能够按照写作要求采写这四类新闻报道。复习要点包括:

简明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动态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综合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述评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事件新闻的概念和写作要求 非事件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人物新闻的概念、特点、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 会议新闻的概念、类别和写作要求 社会新闻的概念、特点、类别及采写要求

第九章

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并掌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认识通讯的种类,重点理解并掌握通讯的几种基本表达方法、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通讯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的种类 通讯的叙述方法 通讯的描写方法 通讯的议论与抒情方法 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 通讯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方法

第十章

各类通讯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重点理解并掌握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特点和写作基本要求,并能够依此分析通讯作品的优劣之处,能够写作基本符合要求的通讯报道。复习要点包括:

1.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事件通讯的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工作通讯的内容、与工作总结的区别以及工作通讯的基本写作要求 风貌通讯的种类、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特色通讯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了解特色通讯的种类,认识新闻速写与新闻素描的不同特点,掌握大特写的特点、解释性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新闻特写、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的概念、含义、特点和写作要领。复习要点包括:

1.基本概念:新闻特写、新闻速写、新闻素描、深度报道、大特写、解释性报道、人物专访

2.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作要领

3.新闻速写、新闻素描的特点及其与新闻特写的联系与区别 深度报道的由来、不同报道方式和写作要领

大特写的特点

解释性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人物专访的特点和采写要领

第十二章

其他文体

本章的复习要求: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品特点和要求,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几种形式,掌握调查报告的特点、类别、写作要求和格式,认识调查报告写作中的“常见病”,掌握内参稿件的内容、意义、作用及写作要求。复习要点包括:

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品特点和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几种形式

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类别、写作要求和格式 调查报告写作中的“常见病”

内参稿件的概念、内容、意义、作用及写作要求

概念: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特殊的本质、规律、方法、途径以及新闻记者活动方式的应用科学。

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殊社会活动。

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本章内容共4小节,仅作参考,不作具体教学要求。课程考试不包括本章内容。

期末考试的有关说明: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统考方式,卷面满分为100分。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及所占分数比例如下: 1.填空题:10% 2.多项选择题:10% 3.名词解释:12% 4.简答题:24%

5.写作或作品分析题:44%

记者《==》采访对象 记者认识〈==〉新闻事实 两对矛盾。

地位 基础和前沿,属于应用新闻学。

第一章 新闻记者

一、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古代:唐代邸报、进奏院状

宋代小报,内探、省探、衙探

最早职业记者:16世纪威尼斯——威尼斯新闻,近代最早的报纸

二、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

《申报》 外勤记者——访事

梁启超 《清议报》“记者”出现

法国哈瓦斯社,法新社前身,世界第一家通讯社

中国民营通讯社,广州 骆侠挺

黄远生——报界奇才《忏悔录》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第一部专著

三、无产阶级记者的成长

第一个社会主义刊物,马克思和卢格《德法年鉴》

第一家马克思主义日报 《新莱茵报》

李大钊 瞿秋白 毛泽东 周恩来 瞿(《晨报》《时事新报》特派记者赴苏维埃,《俄乡纪程》《赤都心史》)

四、记者的基本任务

1、采写新闻(天职)

2、向领导机关和编辑部反映情况(内参)

3、群众工作 A通讯员工作 B了解群众要求和反映

C组稿约稿 D群众采访

五、记者的条件

黄远生:四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

邵飘萍:品性、知识与经验、身体健康

邹韬奋: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2、要有较强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修养和政策水平

3、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4、要有广博的知识

5、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6、要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第二章 采访的基本要求

一、采访的地位与作用

1、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向新闻报道的唯一桥梁。理解采访与新闻本源的关系。

2、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

3、采访是新闻事业存在的基础。

二、采访的性质

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特殊性在于

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

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社会性、个体性、独立性、平等性。

三、采访的基本要求

1、到事实发生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

2、面向群众,心贴群众,反映群众的创造、呼声和愿望,把采访的立足点真正移到群众方面来;

3、真实性;

4、快速及时;

5、独立思考、独立负责,不轻信;

6、依靠组织、依靠党委;

7、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平易近人;

8、讲究职业道德。

第三章 新闻的选择和捕捉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的事实的报道。

三要素:事实、新鲜、重要

二、新闻价值

新闻事实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它既不能被任意夸大,也不能被任意缩小。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选择和衡量事实的标准。

要素:及时、新意、重要、可读

新闻价值的三个时态和三种表现形式。

三、新闻敏感

是识别新闻的能力,是迅速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事实的能力。

1、政治洞察力——记者新闻敏感的基础。

2、判断某个事实、事件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的能力。

3、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关心的能力。

4、见微知著的能力。

5、在同类事实中或同一事件中判断哪个事实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的能力。

如何增强新闻敏感:

1、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趋势。

2、认真学习辩证法,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善于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

3、深入调研,熟悉基础情况。

4、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5、善于不断总结经验。

四、新闻线索

概念: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

获取新闻线索的几个方面:

1、党和方针、政策及党政要人讲话。直接线索、间接线索;主题线索和题材线索

2、来自会议信息、简报。

3、编辑部提示。

4、其它媒体的消息。

5、朋友网络。

五、采访设计的实施

预先安排和策划

重要性:明确任务,抓住重点;计划性,提高效率;掌握背景材料,心中有数。

内容:

1、明确报道思考;

2、落实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对象;

3、收集并分析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资料;

4、制定采访计划

第四章 访问

一、访问对象

1、以见报与否分:不见报对象并不是不重要

2、以时间来区分:临时性访问对象、经常性访问对象(通讯员)

3、获取新闻角度分:事实访问对象、意见访问对象

选择访问对象的标准:可靠性、代表性、权威性

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有利无害——肯定表扬; 有利有害——批评教育;

有害无利——揭露批评; 无害无利——中性态度。

对有害有利对象中首先提出批评的采访对象要做到:

1、保证每一个细节事实准确无误;

2、牢记人民内部矛盾;

3、不要孤军奋战;

4、倾听批评对象的申诉;

5、不一味批评,促进转化。

三、谈话艺术

1、迅速接近,顺利开头。找共同点、接近点。

2、迅速转入正题:要求明确、交底清楚。A交待采访目的;B交待记者的“底”C亮出自己的观点

3、提问

问题性质分:基本问题、关键问题、困难问题

提问方式分:正面提问、侧面提问、反问或激问、设问、追问

按回答要求分:开放性提问、闭合性提问

4、提问、倾听、观察、引导相结合5、谈话的气氛与节奏

第五章 观察

一、观察在采访中的作用

1、观察可以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保证新闻真实可靠,取信于人,发挥记者作为历史见证人的作用;

2、观察所得材料可以独立构成新闻;

3、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有助于提炼主题和深化主题;

4、有助于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

5、有助于记者体验采访对象的思想感情,有助于与采访对象的感情交流,使采访深入、顺畅;

6、有助于构思、写作;

7、有助于核实材料

二、主题观察、一般观察

主题观察:按照一定目的与要求而进行的观察;

一般观察:日常观察

三、冷静旁观与亲身体验

新闻采访与写作选择题

悬赏分:30助理 二级

最佳答案

记者约请一些人就同一主题而开的座谈会,属于(D.招待会访问)12.一场大型活动,有许多内容可以报道,许多人物需要去采访,而现场记者只有一人,这种情况宜采用(A.交叉采访)提炼主题,认识事实,需要从(D.事实入手)述评性消息写作是(A.以评为主)18.人物消息写作(D.相对人物通讯它更注重时效)19.“观念+例子”的新闻写作是记者(B.先入为主)20.消息写作“三重复”毛病是指同一内容重复于(D.标题、导语、主体)21.在叙事表意上,消息主体与导语的关系是(C.补充、引申关系)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2005学年第一学期新闻类新闻传播专业 《新闻采访与写作》(1)试卷(B卷)

题号

得分

积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计

评卷人

一、填空题(10分,每空格1分)

新闻采访的特点体现为、时间的限制性、、需要的广泛性、、活动的艰辛性。

2、提炼新闻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第一

;第二。

一。

4、真实性,即是指

。思想性,即

3、不准搞有偿新闻是

的基本内容之指。

5、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

6、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

。积分

二、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在各种采访形式中,被认为收效明显的是()

A、个别访问

B、开座谈会

C、参加新闻发布会

D、现场观察

2、记者获取新闻线索最主要的渠道也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应是()A、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

B、各种会议与简报 C、与受众和亲友的接触

D、其它新闻媒介的报道

3、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结晶是()

A、新闻报道

B、新闻敏感

C、新闻事实

D、新闻素材

4、经济报道的三难问题是()

A、记者难访、编辑难写,读者难读

B、记者难写、编辑难改,读者难读评卷人

C、记者难问、编辑难编,读者难读

D、记者难写、编辑难编,读者难看

5、比较人物通讯,专访的特点是()

A、针对性、代表性、时代性

B、针对性、代表性、适合性

C、针对性、代表性、形象性

D、形象性、时代性、适合性

积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采访计划、新闻线索

政治新闻

反面激

积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20,每题5分)

积分

五、论述题(20分)

经济报道要做到雅俗共赏,记者在采访写作中应当把握哪些具体的环节?请联系实 评卷人

1、社会新闻有哪些采访要求?

2、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简述改革会议新闻有何现实意义?

4、怎样认识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际,谈谈你的看法。

积分

六、实践题(20分)

根据平时的采访活动写一则采访笔记。

天津师范大学(高职)新闻专业升本科入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总要求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专、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高职)新闻专业 评卷人

专升本学生考试课程。

《新闻学概论》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三部分。考试内容深度与新闻传播学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相一致。

《新闻学概论》课程的考试总要求是: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应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新闻传播行为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一般概念、主要理论观点和行为原则。

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新闻采访行为的基本原则,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学会消息的一般写作方法,了解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程序,掌握标题制作和版面设计的基本要领,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

了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有代表性人物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活动,了解主要报刊的历史沿革和突出特点,了解新闻传播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观点,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经验。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新闻理论考核知识点

新闻

了解新闻的起源 了解新闻的定义及其特点 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理解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了解新闻价值、定义和构成要素 掌握新闻政策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内容 新闻事业

了解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理解新闻事业的性质和社会功能

了解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简史和基本特征 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简史和基本特征 新闻工作的政治规范

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和形成过程 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 掌握如何正确发挥新闻工作的指导作用

了解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基本含义 新闻工作的业务规范 了解新闻失实的原因以及表现 掌握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掌握如何防止新闻失实

理解如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了解一般的受众的心理 了解新闻工作者的修养要求

第二部分

新闻业务考核知识点

新闻采访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新闻采访的性质 理解新闻采访的特点 掌握采访与写作的辩证关系

理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了解新闻敏感的含义以及作用 了解新闻线索的含义

理解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基本的采访活动方式] 掌握访问的特点以及实现成功访问的条件

10、掌握观察的类型、作用与方法 新闻写作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了解新闻六要素的含义 理解对新闻主题的要求 了解消息的分类 掌握导语的类型

掌握消息的结构和“倒金字塔式” 了解通讯的类别

掌握通讯的结构 新闻编辑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编辑的含义以及工作性质 了解组稿、选稿与改稿的意义以及方法 掌握新闻标题的结构与分类 理解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掌握版面设计的语言符号和基本步骤 了解副刊、专栏、专刊的含义 理解广播新闻节目编辑的特殊要求 理解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基本要求 新闻评论基本理论与应用 理解新闻评论的地位与特点 掌握新闻评论的理论要求和方法 了解评论三要素的含义 了解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和结构 了解新闻评论的体裁 掌握短评的写作方法

理解广播评论的个性以及特殊形式 理解电视评论的特点与形式

第三部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核知识点

古代报纸

了解邸报、小报与京报的基本知识

鸦片战争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有代表性的中文近代报刊

2.了解外文报刊在华出版的概况

第三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掌握洪仁轩的新闻思想 了解王韬与《循环日报》 了解维新派的主要新闻宣传活动 了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在海外办报活动 掌握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孙中山与《中国日报》 了解《苏报》与“苏报案”

了解《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 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了解民国时期的知名记者及新闻活动

第五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了解第一批工人报道的创办 了解瞿秋白的新闻实践活动

第六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向导》等共产党机关报道的创办 了解早期的通讯社与广播电台的发展

第七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九一”记者节的由来 了解革命根据地中的新闻事业 了解《申报》改革与史量才被暗杀 了解《大公报》的发展历史 了解戈公振与《中国报学史》 了解邹韬奋与《生活》周刊 了解斯诺与《西行漫记》

了解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新华日报》对敌斗争的革命传统 掌握延安《解放日报》整风与新闻改革

第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新闻事业 了解《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论战 了解反“客里空”运动

新闻采访之提问中的语言技巧 篇3

一位普利策奖得主曾说:“人是没有能力保守秘密的”,而提问则是获得秘密的钥匙。一个熟练的记者常常由于提问巧妙得当,赢得了采访对象的信赖和配合,从而获得丰富的、可靠的事实及其材料。

下面是笔者在参阅新闻传播界的许多著作之后,总结出七种提问技巧。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记者面临采访对象的一种创意,一种策划,一种应变。只要新闻还在发展,新的采访技巧就会不断产生,产生在你我他的创造中。我们所希望的,是能给你一些灵感。

1.切中要害法

这种采访的目的是为了拿一些现成的结论去同采访对象查证核实,为了让对方对自己的观点作出某种评价而不是为你解难释疑;采访对象虽然不喜欢这次采访,但出于某种利益关系又不得不接见记者。例如,1969年9月,在利比亚发生了由卡扎菲一手操纵的“革命”,但实际上它不过是一次政变。著名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在访问卡扎菲时抛出了一串令卡扎菲难以回答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革命的?”“利比亚的事情如果是革命,怎么解释到处可以看见你的照片,甚至在过去的教堂里?”“你禁止了很多事情,为什么禁止不了个人崇拜?”“人民爱戴你,你为什么住在军营?”把这些问题串起来,简直是一篇对卡扎菲的讨伐檄文。而卡扎菲的或支吾或躲闪或辩解的回答,又无一不是这篇檄文的生动注脚。

2.追根究底法

深入追问,常常可以搞到细节,挖掘出意想不到的新闻价值。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在访问中就很善于运用追问法。当采访对象企图避开主题,扯到离题较远的话题时,他往往当机立断把他打断,甚至采访对象一句话尚未讲完,他就设法打断,拉回到点子上来。采访对象往往在这种步步紧逼的追问中措手不及而说出实话。

3.大智若愚法

记者在采访时不必摆出一副聪明伶俐、知识渊博的样子。事实上,有时充一下“傻子”并非坏事。科尼利厄斯·瑞安说,“愚笨是记者最大的财富。不要怕说‘我不懂’。人们一旦相信你对他们诚心诚意,他们乐于提供的帮助会使你吃惊。”如果采访对象语无伦次或是模糊不清,可以用自责的口吻来引导他:“对不起,可是我没听懂”;“我不太明白,你可以给我举个例子吗?”如果他还是讲不清楚,那就换个话题,试试从另一个角度把原来的问题提出来。不要让对方觉得,无论他怎么费劲也说不清自己的意见。

4.复句单问法

新闻采访中有一种“报酬递减率”:问题越长,回答越短。因为问话长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去无回。例如,曾有位记者固执地问乔治·马歇尔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马歇尔答道,“请你把刚才说的话再重复一遍行吗?”如果必须提一个复杂的问题,而对方看来迷惑不解,也决不要问,“你懂了吗?”而应该说:“我说清楚了吗?”提问尽量要简短,即使欠婉转。也就是说,如果提问是一个长长的复句,那么在提问时就不要连起来问,而要把它拆分成两个或三个问题,一次只问一个就可以了。

5.诱导问题法

这种提问的特点是记者提出一结论或建议,接着让采访对象自己去得出结论。以1980年4月11日美国记者罗德里克访问邓小平为例,他这样提问:“我(66岁),要和你(75岁)竞赛,到85岁才退休。”小平同志回答说:“你不能完全与我竞赛了,因为我计划80岁时退休。到了1985年,我已经81岁了,甚至到那时,我还不可能完全退休,可能还要当顾问。”就这样,记者通过诱问,得到了要采访的材料。

6.沉默如金法

在所有的采访技巧中,我们大都在关注有声语言的技巧,殊不知无声有时却胜有声。沉默不问,也可以作为一种采访技巧。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曾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你可以做的唯一最有意思的事就是:提一个巧妙的问题,在对方答复之后,停上它三、四秒钟,好像你还在等待他再说点什么。你说怪不怪?对方会觉得有点窘迫,于是谈出更多的东西。”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谈话家,就要做一个注意听话的人。

7.寓问于谈法

在采访过程中,用聊天的方式开篇可以说是打开访问局面的万能钥匙。常言说:“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你危襟正坐地进行采访,倒使被采访者产生了心理障碍,未必能收到“货真价实”的效果。

我们的谈话访问也应该注意在特定的场合用此技巧。只有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才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调动起其兴奋点,使他愿意同你继续交谈下去,而不会产生厌倦反感的情绪。

总的来说,采访的技巧和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可以拿来作为参考和借鉴,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采访。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布雷迪著.采访技巧[M].新华出版社,1986.

[2]戴尔·卡内基.人性的弱点[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3]艾丰著.新闻采访方法论[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王 洁(1984-),女,河北邯郸人,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华侨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

新闻采访中的主要问题与技巧 篇4

1 新闻采访工作的特点

新闻采访的主要目的是将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如实传播给受众。无论是世界焦点还是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情,新闻记者必须通过对新闻素材的探索和背后真实事件的挖掘,负责任地进行报道。

新闻采访是记者采集、挖掘客观新闻事实的调查活动,社会性质广泛,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两大特征。一篇完整的真实的新闻报道,需要经过采访、写作和编辑制作等多个环节,其中,最直接影响到新闻真实性的环节就是采访。记者只有首先通过采访,细致、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真实内容后,才能对新闻进行撰写和制作,并在报道中还原新闻事实。

2 新闻采访中善于提问的重要性

新闻报道需要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前提下,经过精心的撰稿与制作等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完成,而这一切的开始都需要有一个成功的采访。采访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因此,记者如何与采访对象进行真诚的交流互动,是采访中记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

著名记者柯天在《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一文中指出:“采访是新闻学最微妙而又最困难的技术。说起来并没有什么一定的格式,只可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3 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新闻记者在采访前,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没有做好充足的了解与准备,在采访过程中则很难做到围绕新闻主题,营造融洽的采访氛围。若是没做好准备工作就盲目地采访,不仅采访质量不高,还会在采访和报道中带有主观情绪,偏离事实真相,严重影响采访的真实性。带有目的性的采访活动才更有价值。

3.2 提问抓不住关键点:

在对新闻事件做足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掌握问题的关键点,有技巧的提问,也是很重要的。有些记者由于综合素质不高或者缺乏实际经验,抓不住提问重点,让采访对象很难回答。诸如: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么样想的?这样的问题没有特点,只是泛泛的问就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

4 新闻采访中的技巧运用

4.1 提前到达现场做好充分准备:

新闻采访的时效性与真实性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掌握全局,并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新闻记者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建立新闻热线和民众有奖参与等环节,及时获知发生新闻事件的时间与地点,并及时与现场人员沟通,了解事件的细节和过程,记者还能通过拓宽渠道及时掌握新闻素材,以此来提升新闻的时效性和价值。

4.2 端正采访动机:

新闻记者在采访之前应端正采访动机和态度。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客观和公正,记者不能带着个人情绪报道新闻事件。采访时,若记者带着吹捧的动机则可能只见成绩不见缺点,若是带有敌意则只能看到缺点而不见成绩,等等,这些带有明显动机的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必必须避免的。

4.3 重视对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非语言符号对于新闻采访来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优势。包括心理探求能力、对采访对象神态、手势、姿态、心态等可以展示内心情感的非语言符号。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但要准确理解采访对象的有声语言,还要观察采访对象的无声信号,并且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这种信号,它是用表情、手势、姿态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记者可从表情语、首语、手势语和体姿语等不同的非语言符号式加强对采访对象的沟通交流。在具体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掌握用目光和微笑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和沟通,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现场采访和交流中,构建与采访对象认知、理解、交流等的完美模式,实现记者对新闻线索的有效掌握。

5 结语

新闻采访是语言与沟通的艺术,它需要记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采访技巧,与采访对象建立互相信任的联系,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实现采访的目的,保证采访的质量。

摘要:采访环节是新闻工作者在搜集新闻素材、掌握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实现新闻报道的目的,就需要记者具备基本的新闻采访技巧。因此,本文主要对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采访技巧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技巧

参考文献

9月9日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篇5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以《新闻调查》《高端访问》《面对面》为例

一、《新闻调查》

(一)关键词:“责任”、“问题”、“调查”

1、“责任”是通过《新闻调查》这个平台来传达我们对我们国家的责任感。

2、“问题”指的是《新闻调查》承担的媒介责任是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

3、“调查”指的是我们的手段,我们接近的问题和报道的问题的一种方式。

(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96年~2000年):提出“从现实到理想”的“三步走战略”,口号“一定要升起来”。主题性调查——事件性调查——内幕调查,在以主题性报道为主的同时,也对多种类型的节目进行探索。

2、发展时期(2000年~2002年):探寻事件真相。

3、成熟阶段(2003年至今):调查性报道,解决了栏目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三)内容和制作的变化1、1996年、1997年: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2、2000年:探寻事实真相。

3、2003年: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

 为何提出这样一种口号?(调查节目的三个要件)

1、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和事件。

2、这样的行为和事件被掩盖。

3、记者独立展开的调查,而非他人的调查行为、结果。

(四)《新闻调查》选题的主要来源

1、观众来信、来电、来访、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可能性较小)

2、通讯员及固定“线人”。

3、自主策划。

4、内参资料。

5、各部委新闻办。

6、各地联动媒体信息通报。

7、互联网

8、报纸、电台等其他媒体。

(五)《新闻调查》选题标准

1、调查性。

调查性一方面是指事件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观众十分关注;另一方面调查性还特指选题具有调查的空间,必须要有等待揭示的真相。

2、故事性。

要求题材必须是充满悬念和冲突的事件,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是形成拉动力的主要元素,题材的故事性、张力如何直接决定节目的好坏。记者本人讲故事能力也很重要。

3、命运感。

必须要有人物,不能只有事不见人,必须关注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沉浮,并通过节目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一定程度的刻画,人是节目中最重要最深刻最活跃的元素,是一切节目的出发点,传播理想的最终归宿。

(六)《新闻调查》生产流程

七个流程:

海选—申报—前期调查与拍摄—后期制作—样片送审—节目播出—总结评价。

● 重要环节部分:

1、前前期调查:

为保证节目的真实深入,立项的选题在摄制组进行前期拍摄之前,往往都要先行调查取证。前前期调查主要有编导或者编导+策划或编导+记者以前编导+摄像等方式构成。一方面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确定哪些人可以在镜头前接受受访,选择调查方式和路径等。完成前前期调查后如发现节目难以进行拍摄,应向制片人提交书面报告。如可以拍摄,编导应拟定书面拍摄方案,提交制片人,策划案应该包括编导阐述、采访要点、拍摄日程、编辑结构、视听方案等内容,经策划会讨论制片人认可后进入拍摄阶段。

(1)编导+策划+记者+摄像(任二组合)

(2)编导拟定书面拍摄方案提交制片人。

(3)策划案应该包括编导阐述、采访要点、拍摄日程、编辑结构、视听方案。

(4)策划会通过后才能实施。

(5)事件来龙去脉,采访哪些人记者在什么地方说什么。

(6)选择方式和路径。

2、前期

(1)摄制组赴新闻事件发生地进行拍摄、采访。

(2)开机拍摄前,摄制组应该召开会议,就策划案的内容进行充分沟通,就调

查重点、影像化方案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

(3)拍摄期间,每天晚上总结拍摄情况及时调整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场记

工作。

3、剪辑(后期制作)

编导要组织起画面、声音和语言等元素,重建事件本身。

●新闻调查剪辑常用格式:

(1)片头:在开始曲中出片头,色彩稳重,旋律昂扬。

(2)精彩导视:精彩画面、同期声,不是内容提要,要求制造悬念,吸引观众。

(3)片名:标题尽量中立。

(4)演播室:主持人简单引入本期节目,1分钟以内导语或者交待播出由头或者

简单勾勒背景人或者预先提出的问题,但不做评论。

(5)现场出镜:画面、同期声、解说、偶尔配乐、悬念重重引人入胜。

(6)隔断:回合之间有固定的片花隔断,再现片名,让观众歇3秒钟。

(7)结尾演播室:不固定,视需要而定,简单总结1分钟左右或者报告事态最

新进展,可表明媒体立场或者提醒继续关注,但不下结论。

(8)结尾:出字幕。

(七)记者中心制

出镜记者是核心,记者在节目中的主导作用。记者要在整个摄制过程中引领整个创作组。包括人、财、物都由出镜记者负责。

(八)质疑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 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是倡导的方向,民是明显的外化标志,出镜记者任务是质疑者、交流者、见证者、验证者。不仅有采访,还要有发现,还要有亲身的体验,还要有细节有行动有物证,直接向观众证实或证伪。

(九)对记者特别要求:

1、质疑精神。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

2、平衡的意识。让事件的冲突双方和不同的利益集团有平等的发言机会。

3、平等的视角。对当事人而言以不同身份的人都要相同对待。

4、平静的心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感性。

(十)主持风格:王志、柴静、董倩

1、王志:

《新闻调查》节目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印象:冷静,沉着,饱经沧桑、睿智机敏。质疑的目光、探询的身姿、良好的文化修养。彰显《新闻调查》的深度、厚度的品质特征,一个半小

时可以提出88个问题。

●采访特点:

(1)全身心地投入。他总要探一个究竟,有意怀疑使对方要表白自己,可以调

动别人谈话的欲望,调动人家把心里话说出来。

(2)现场的控制力。不单是一个坐态、面目表情的从容,而是心态的从容。

(3)质疑是节目的灵魂。“我就想知道为什么?”这是王志面对每个采访者的态度。在传统新闻观念里,我们习惯发问,就是把问题准备好去问被采访

者,多年下来乏味,不代表着真诚。其次在社会观念的更迭中,透明度是

这个社会百姓所需要的观念,媒体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反映社会的透明

度,透明度形成观众的共鸣; 最后从质疑角度切入节目,并在节目中贯

穿始终,环环相扣,更符合观众心理,更让人相信节目的透明度和被采访

者说出真相,因此,王志的质疑成了一道风景线,成了节目的灵魂。

(4)告诉你吧,我不相信。你要我相信,你就要经得起挑剔。

(5)外科大夫式的采访。一层层揭下去展示给观众。

(6)互动式的提问。有一种问法常用沉默倾听,“接下来呢?”或者“是这样

吗?”问题接得非常累,互动式的提问比较多,还有背景式的提问、细节的提问、假设式提问、反面提问去探究对方心灵的精神,这样问效果很好,带着细节去提问就会还你一些情景。

(7)停顿、倾听。记者把控现场最好的手段。

2、董倩

(1)给对方的感觉是:觉得你配坐在她的面前。

印象:外型理智老练,以知识女性形象获得观众缘。

(2)把完整的新闻让给观众看。

在新闻画面前退后一步,把完整的新闻让给观众看,谦逊到位,一脸温柔,柔中带刚,提问准确。

(3)对弱者的同情。面对弱者,同情忧虑能打动观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情感流露同样构成一个主持人魅力的很重要的东西。眼睛赌注是公众的舆

论赌注是公正客观。

(4)朴素大方的采访风格。她总结一句话“让对方觉得你配坐在他面前”“不

管什么人,部长也好,普通百姓也好,所谓“配”就是让对方感到你懂我说的话”,不因为是高官就仰视,心态平和,要了解对方的处境要设身处

地地为对方着想。

●记者有一些基本素质要求:

敏锐的反应,对情景、场面、状态很敏锐的反应能力,机智的反应。社会

状态、社会现象的思考,接触人是一个点,通过点引起许多想法,对背景的注意,面上问题的思考。

3、柴静

● 印象:

央视杂志评价“清汤挂面,硬新闻下的柔性”。刚性新闻更刚性,不回避让人尴尬尖锐的问题。柔软时会让人有一种对人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同情,这种悲悯的东西秀重要,觉得与众不同。

● 采访特点:

(1)质问,咄咄逼人,问到死角。

(2)质疑中带有宽容。面对谎言要控制,给对方说话的权力。

(3)用心与尊重。前期介入跟对方拉近距离,如方言,面对残疾人等彩特殊的方法。如采访聋哑人,她就学哑语与其进行交流。

(4)介入式调查。

二、《面对面》

2003年初开播,正值得注意SARS时期,采访王屿山等人受到好评。

●节目定位:

用“人”解读新闻,见证历史。新闻是由人来构成、人来推动的,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我们试图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所以渴望了解新闻中的人——他们知道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所以需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印证。

三、《高端访问》

●口号: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

●以专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各界知名人士为基础的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访谈+小片)

● 栏目特点:

1、问题的高层次。

话题是百姓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情,但通过传统媒体难以了解问题的全貌,也就是说只知其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被访问人的权威性。

被访问人必须是该领域的专家或者是有独特见解的人。

3、回答的启发性和独特性。

《高端访问》需要对问题做全方位的阐述,回答要有启发性,能开拓观众的思维并有独特性,传统的回答还不如通过传统媒介去了解,观众希望接触到一些颇具新意的回答。

4、宣传口号风格:

“站在高端,领略人物风采;走进高端,聆听时代强音;面对高端,探究世界变幻;高端人物尽在《高端访问》。

● 水均益提问特点

1、通过迂回提问的方式,提出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不愿提、不想提、不敢提的方面是新闻眼。

2、通过追问的方式,循循善诱地将问题引向深处。

3、提名人童年生活、日常生活、个人一些问题活跃谈话气氛。

4、提出背景问题,充分运用材料。

英国传媒人人LYNNBABER对采访人建议:

★做好功课,做好充分准备与好奇心前往。

★就提出详尽的问题,去证明你对他所知甚详。

★也提醒他,你期待他以努力回答你的问题。

5、专业发问更贴近读者需要。

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概念,普通观众会觉得深奥难懂。这个时候,访问者从普通观众的视角将深奥的东西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6、换位思考。

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篇6

记者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这一环节很重要。要做好新闻报道,可以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访前,需要了解整个事件和人物的有关材料,了解事件的背景,初步掌握一些人物从事职业的常识,为采访做好准备。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

新闻作品要想生动还应注意细节,做到机智应变。现在的电视新闻采访主要分报道式、谈话式两种,其中谈话式的采访对记者的要求更高一些。记者在采访时必须善于挖掘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才能写出好的新闻。因此,采访时,记者的提问要具体,要根据采访的进展和当时的实际情况随时变换提问方式,要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找到被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并作为切入点,然后再逐步引导,进一步了解自己想得到的采访内容。当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后,经过筛选、分析、判断、提炼,思路才会逐渐清晰,主题才会明确,采写的作品才能内容充实、主题突出、详实而又具体、丰腴而又生动。

新闻采访要有针对性。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深入到采访对象所在的环境中去,和采访对象心心相映、打成一片。比如采访一位农民,记者千万别不要把他叫到乡镇办公室,而是要到他的家里或田间地头,和他唠唠家常,谈一些农民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消除与采访对象之间的隔阂,才能采到你所需要的东西。还有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的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

电视采访以人的活动为主体,记者必须善于做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疏导工作,告诉他接受电视采访的一些常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都会影响采访的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需要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求记者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采访气氛。

有一次,在县“人代”会之前要采访一位人大代表、环卫工人,他叫周甫魁。小周是个转业军人,不善言谈。于是,我们决定到他清运垃圾的地点对他进行采访,顺便拍摄一些现场的进行时画面。清运垃圾又脏又臭,可周甫魁一点都不怕脏累,和他聊天,他只是报以一笑。情急之下,记者随手拿起一位清洁工人的铁锹帮他往车上装垃圾。这时,他赶紧跑过来笑着说:这可不是你干的活。我也一笑:那你就陪我聊会儿天,帮我完成采访任务。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顺势就和他聊起了清运垃圾的事情……谈到工作,他的话匣子打开了……我也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新闻播出后,反响很好,我也深深地感觉到,即兴采访的语言技巧和气氛场合的把握对于一名电视记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被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有一年春播现场会,按照先前制定的采访计划,要采访一位农村干部,于是就把目标锁定在召开现场会的村支书王三红身上。可是会后,这位村支书就是不接受采访,因为他对于今年的种植结构调整不理解,而且这个人性格僵直,对所观种植模式颇有微词。无奈中,我只好定定神,然后撇开采访一事,和他聊起去年的收成,又以晚辈的姿态,向他咨询怎样安排种植才能让农民感兴趣。这样一来,他的抵触情绪消除了,很自信地给我讲起了今年的种植计划和安排,我顺势发挥记者循循善诱的特常,示意摄像开机,很圆满地得到了我想要的采访内容。由此可见,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化解,让采访在融洽的氛围中得以顺利进行。

总之,记者在采访中要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才能使采访获得成功,为下一步的新闻写作收集到丰富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篇7

1 新闻采访相关内容概述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工作主要包括新闻信息的确定、相关受访者的采访活动以及相关记录、对采访者的形态包括表情、形体和情感变化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新闻采访工作就是通过采访对受访者的内心过程进行重现, 并且结合事件实际对新闻信息进行整理和阐述的过程。个性化、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特点, 同时也是新闻采访工作价值的重要体现, 为了实现新闻采访工作的最大价值, 就必须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应用一定的采访技巧, 积极投入到新闻采访工作中, 确保新闻采访工作的重要价值。

2 当前新闻采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采访工作准备不够完备

采访工作准备不够完备是当前新闻采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也是实际采访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之一, 准备工作不到位, 就会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同时也影响了新闻采访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准备工作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没有对需要采访的人和事进行深入的了解, 对事件的过程了解不够全面, 从片面的角度开展相关采访, 影响了新闻采访的全面性。其次, 采访内容偏离主题也是由于准备工作不足导致的, 这会给被采访者留下极为不好的印象,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两者之间产生矛盾, 后果比较严重。

2.2 采访提问的水平不高

采访提问是推动整个采访过程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获取新闻信息、提升新闻质量的重要方法, 从某个角度说, 提问的水平直接关系到采访工作的水平。但是部分新闻采访记者由于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不够, 缺乏相应的采访经验,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提问的问题都比较肤浅, 没有对事件的核心内容进行明确, 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目的性, 甚至有些问题词不达意, 这些都无法满足有效新闻采访的要求。不注重场合、不注重采访礼仪等随意提问也是当前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新闻采访记者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强化自身的采访技巧。

3 采访技巧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3.1 做好新闻采访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是一项目的性、针对性很强的社会活动, 采访的目的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获取真实、有效和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充足的准备工作是新闻采访工作成功的关键, 也是挖掘更多有价值新闻信息的重要保证。做好新闻采访准备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 在正式开始新闻采访工作之前, 要对采访的内容、对象和相关事件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明确, 要对新闻事件的具体情况, 如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以及新闻内容等进行明确, 对新闻事件过程中牵扯到的相关理论政策等进行考究。其次, 要在充分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 明确最为合适的采访问题以及合理的提问方式。另外, 在采访过程中, 还要将新闻事件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密切的连接, 找到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入点, 以此来提升新闻信息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 对新闻采访对象的相关工作要特别的关注, 新闻采访对象的选择是根据新闻事件、新闻播报的对象来确定的, 对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要进行详细的了解, 尤其是在人物专访工作中, 要对专访对象的性格、人生经历和价值观念等进行了解, 对采访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做好新闻采访节奏的把控, 提升新闻采访工作的品质。

3.2 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

上文分析中提到, 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特点, 同时也是新闻价值体现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新闻采访的时效性, 要求新闻采访记者能够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 这样才能够确保获取的新闻信息是真实的、准确的。为了确保采访工作者能够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 采访记者要充分的利用周围的环境, 通过多种方式、多元化的渠道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 在初步确定新闻信息的基本情况后, 要进一步对事件的具体时间、经过以及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来了解, 确保采访到的内容更加的真实、充实。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要求新闻采访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 要随时对地的对身边的新闻线索进行留意, 提升新闻采访工作的价值。

3.3 掌握和运用采访提问的技巧

采访提问技巧的运用是保证新闻采访顺利进行的关键, 也是确保新闻采访价值的重要手段。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 采访记者要根据新闻的主题对提问的问题进行合理设置, 掌握和运用好问题提问的技巧。首先, 可以针对新闻事件进行正面的提问, 正面提问一定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新闻事件的关键内容是正面提问的重要依据, 在正面提问的时候, 问题角度的把握是极为关键的, 要控制好提问的“度”,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采访对象进行提问, 要对受访者给与足够的尊重。其次, 要注重采访提问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受访者需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对于不太情愿配合采访的受访者要尽量避免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 可以围绕着新闻主题进行迂回采访方式进行提问, 尽量避免给受访者产生唐突的感觉。提问的目的是要对受访者就新闻事件进行合理的引导, 要受访者说出采访记者想要达到的采访内容。

3.4 摆正心态

新闻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将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状态进行删除, 要以踏实、务实的心态开展新闻采访工作。在新闻采访工作中, 要做到不卑不亢, 通过语言、清晰的思路等与被受访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摆正心态, 以客观的立场和角度进行采访工作, 确保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新闻采访是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和新闻报道价值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当前新闻采访工作中存在着准备工作不足、提问方式不对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新闻采访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因此要从多个角度出发, 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准备工作, 掌握和运用采访提问技巧、摆正心态、快速到达新闻现场, 充分利用采访技巧提高新闻采访的时效性、真实性, 确保新闻采访的价值, 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加可靠、科学、有效、真实的基础和依据。

参考文献

[1]葛静虹.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7) :128, 20, 22.

[2]吴兵兵.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分析[J].科技传播, 2012 (8) :11, 9.

[3]崔继英.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探微[J].科技传播, 2012 (22) :26, 25.

[4]田丽.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J].新闻传播, 2013 (9) :86-288.

[5]熊云.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分析[J].新媒体研究, 2016 (3) :105-106.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篇8

一、采访前的提问准备工作

凡事不打无准备之仗。从接到新闻线索的那一刻起, 记者就要开始思考:该条新闻的价值在哪里, 采访的重点在哪里, 设计怎样的提问才能让当事人讲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等等。精彩的提问与回答往往相得益彰, 互为添彩。[1]抛不出强劲有力、直中要害的问题, 就收不到字字千金、精彩绝伦的回答。采前准备严格意义上属于“静态采访”范畴, 是记者在内心与采访对象进行问答模拟演练, 以便更好地理清采访思路, 找出采访重点, 从而顺利完成采访工作。

对于突发事件, 留给记者准备的时间往往很少, 一般需要利用赶往事件现场的途中时间来预先组织采访思路。到场之后, 要迅速调动视听感官, 快速汲取现场信息, 对预先设计的采访内容和方式进行迅速调整, 找到核心采访对象, 在不干扰其处理事务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采访。对于已发生的新闻, 记者的采访重点应放在事件当事人、责任人或责任管理部门等对象的选定和整个新闻报道如何保持情节性、连贯性、价值性或趣味性等等方面。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诸如教育、经济、环境等等公共社会民生问题, 记者往往要准备几天、几星期、几个月, 甚至更长。[2]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具有历史性、客观性、渐变性、地方性等等特点, 必须认真斟酌采访思路, 同时这些问题所涉及的采访对象以一些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为主, 他们平时工作较忙, 一般都需要提前一段时间进行预约和沟通, 他们往往也需要花一些时间对采访提纲中所提到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搜集, 整个采访准备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沟通和调整, 因而所持续的时间相对比较长。

二、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问题是记者架构新闻采访框架的基本要素, 而提问的有效性则决定着整个新闻报道的成败和水平。根据具体实践,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端正提问态度

新闻报道要求客观性, 不恰当的提问姿态、情绪、语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被采访者的心态、思路和语言表达, 容易造成采访失败、被采访者反感、回答不客观或避开问题而言他。而平和的语气, 有助于缓解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 增强其配合度。采访者一定要端正提问态度, 注意语气的和谐, 既要不卑不亢, 又要亲切自然, 在相互平等、尊重的氛围中进行交流。[3]

(二) 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 有利于激发被采访者的表达欲望, 适合用于一些善于言谈的群体。开放式提问对被采访者的限制很少, 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表达, 容易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细节, 或独具个性的观点。开放式提问一般用于采访的开头或结尾。

在采访开头, 运用开放式提问有助于记者从被采访者众多零碎的描述中获得有用的线索, 利用这些线索, 实施针对性提问, 获得与之相关的更细致的信息, 找到新闻爆料点和报道主题。例如, 在某火灾现场, 记者问现场处理人员:“现在里面情况怎么样”。这种开放式提问就能够为记者直接带来一些有用的回答, 如“火势已基本控制住了”、“暂时没有发现人员伤亡情况”等。

在采访结尾, 运用开放式提问有助于提炼新闻主题, 同时也有助于获得后期连续性报道所需的主题延伸方向。例如, 某阶段股市呈下跌态势, 记者在采访的最后问相关专家:“您对股市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持怎样的看法”, 专家则从不同的角度和因素对未来的走势进行可能性预测。这样, 一方面有利于提炼出本期的新闻主题:“股市喋喋不休, 未来路在何方”;另一方面专家判断未来走势时所言及的多个因素, 也可成为下一期股市话题的导入点。

(三) 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是引导或者限定回答者提供特定信息的一种提问方式, 有利于记者掌控新闻采访的节奏和方向, 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最想要的信息。[4]

例如, 针对房产税问题, 记者询问经济学家:“您认为征收政府房产税好在哪里, 不好在哪里”。

当然, 还可以将问题的封闭性再加强一下。例如, 采访某法治新闻中, 记者问犯罪嫌疑人:“这个事就是你做的吧”、“你后悔吗”等等, 将回答者的回复限制在极小甚至只有一种答案的范围内, 这种答案正是记者所需要的信息, 也是形成新闻报道效果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问答形式。

(四) 灵活变换提问方法

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环境, 应尝试不同的提问方法, 使提问更有效果。例如, 到某政府部门采访, 对普通工作人员和部门领导的提问, 在内容的设计上就应该进行区别, 以符合他们各自不同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再如, 对时政新闻和娱乐新闻的采访, 由于两者风格迥异, 前者适合严肃性较强的提问, 而后者则适合以增加趣味性为目的的提问。

灵活提问的最终目标是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需要在观察现场环境、分析人物心理、把握采访进程等方面的基础上, 进行及时调整, 使提问朝着有利于新闻生成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 认真倾听, 寻求有价值的信息, 灵活调整提问策略, 对细节进行挖掘, 把握好采访主题, 层层推进, 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根据采访对象的情绪、语气等判断其受访心理, 以此调整自身的采访态度、提问方法, 力求使采访对象感到放松、自然, 愿意分享信息和观点。当然, 当遭遇抵触情绪较强的采访对象时, 也不可一味强求, 应礼貌致歉后, 等待合适的机会和环境再做沟通采访。

摘要:成功的提问能够使新闻采访工作事半功倍。掌握必要的提问技巧, 对顺利开展和推进采访工作, 形成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采访之前的提问准备工作谈起, 进而分析在采访过程中应该采取的一些提问技巧, 以提升新闻采访的有效性和效率, 对采访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技巧

参考文献

[1]曹莉.提问是记者的天职——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117-121.

[2]张薇.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四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 (11) :59.

[3]王灵梅.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J].采写编, 2014 (2) :19.

广播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篇9

1 做好广播新闻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决定着新闻的质量,影响着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也是判断记者采访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记者在广播新闻采访中沟通技巧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采访之前的准备。采访前的准备主要包括对被采访事件的发生背景、主要经过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如果是人物类的采访则需要提前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比如主要经历、习惯、性格爱好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能够促进新闻采访更加顺利的进行和完成,也能使采访更有深度,从而达到提高采访质量的目的。比如意大利著名的女记者奥莉亚娜·法拉奇在对邓小平进行采访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大量阅读关于邓小平的相关资料,所以她才会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自信地说这是一次成功的采访。提前的充分准备使她能够做到不慌不乱,有条不紊地将想要了解的问题都提了出来,并且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如果没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则只能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缺少了对采访者的正确引导,这样做出来的新闻报道也不会生动,甚至缺乏统一的主题,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2 营造轻松协调的广播新闻采访氛围

广播新闻采访的目的是实现个体之间的有效信息的沟通,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营造出轻松、协调的关系氛围能够使采访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接触相互之间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也能够达到沟通的真实效果,从而加快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的进展,尤其是新闻采访的内容属于时政性质的情况时,良好沟通气氛的营造能够减少采访过程中内容的敏感度。有时候采访中的开篇语非常重要,它能够很快地确定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沟通气氛,对双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广播新闻采访中时刻注意被采访者的心理变化

广播新闻采访采取的基本上都是面对面的采访方式,有时也会因为被采访者的职业、经历、年龄等因素,采取其他的方式[2]。重要的是采访者在双方沟通的过程中注意被采访者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其沟通的态度、言语情绪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猜测,根据观察结果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交谈内容。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可以采取直奔主题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间接引导的方式,在采访过程中应始终注视被采访者的眼睛,给受访者一种耐心聆听的印象,还需要保持适当的微笑或进行适当的沟通内容的示范、激将,引导受访者讲述采访事件的具体信息和过程。有时可能会出现受访者紧张、不能正常进行采访的情况,这时记者可以通过转移话题,聊一些日常比较轻松的内容来降低对方的紧张感,比如聊聊天气、对方的兴趣爱好等都可以缓解采访紧张的气氛,使受访者敞开心扉,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

4 选择适当的采访提问方式

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新闻采访带着主观色彩,势必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从受众的收听效果来看也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根基[3]。在面对比较敏感的事件的采访时,提问的方式就会显得更重要,比如在“巨能钙产品含有双氧水”这一事件的新闻采访中,记者需要就这一问题采访一些药店,但是药店的受访者普遍会因为怕影响药店的声誉而拒绝采访,这时记者就需要先对受访者说明新闻采访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特点,对于当事人的权利也会进行合法的保护,当受访者了解了具体的采访形式之后自然就会配合记者的采访工作。其他的提问方式还有比如开门见山式、引导式、反问式等,具体提问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受访者的情绪和性格特点来选择,如果受访者表现得比较拘谨,就可以选择引导式的提问来使其得到沟通的启发,适当地缩小提问的范围,加强采访内容的针对性能够使采访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5 结语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信息被制造被传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这种媒体逐渐发展壮大,繁杂信息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媒体通过增加新闻数量和保证新闻质量来满足实际需求。在广播新闻采访工作中,记者不仅要精心准备提问内容,还应该时刻关注被采访者的情绪,调动起积极的沟通状态,提高自身对采访全局的掌控能力,这样才能采制出更多高质量的优秀新闻。

摘要:采访是新闻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而广播新闻采访则离不开沟通技巧的运用,沟通技巧的良好发挥能够提高广播新闻采访的质量,记者也能通过良好的沟通获得更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所以,广播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广播新闻节目,为人们传递高质量的新闻信息。

关键词:广播新闻,采访,沟通技巧

参考文献

[1]徐振宙.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探析[J].新闻传播,2014,(18):86-87.

[2]李峥.浅谈沟通技巧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A]//网友世界(2014)[C].2014.

论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篇10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的本质就是调查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提问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获得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但要从采访对象处了解最全面、最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巧妙地运用提问, 让采访对象自愿将所知道的信息说出来。这样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作者就谈谈新闻采访过程中常见的提问技巧。

一、采访前做足准备

新闻采访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 要顺利进行采访工作, 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和采访对象之间能够“和谐交流”, 要做到这一点, 新闻工作者必须在采访前就做足准备工作, 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1]例如, 在采访之前新闻工作者应该对采访对象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社会阅历等都有所了解, 这样在采访过程中就能很快拉近和采访对象的距离, 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采访氛围。此外, 在采访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也更容易找到采访话题, 找准问题的关键, 便于采访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为新闻报道奠定价值基础。

二、正确把握提问立场

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要正确把握提问立场, 必须要确保立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避免因为立场不对而对采访对象造成困扰, 影响采访效果。此外, 在采访过程中还必须具备平等意识, 尤其是在提问的时候, 在感情和言语的交流上都要做到平等。如果提问方式不合理, 阻碍采访的同时还可能受到采访对象或是他人的批评。如某位体育记者在运动会结束之后采访史冬鹏, 在提问的时候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再次输给刘翔你有什么想法?”[2]报道出来之后这个问题受到了很多人的严厉批评。很显然,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跟新闻采访者的职业素养背道而驰的, 不单单表现了鲜明的感情色彩, 也是对运动员的一种不尊重。

三、准确控制提问分寸

在新闻采访的时候新闻工作者要尤为注意提问的分寸, 包括提问的时间以及各种问题的分配, 将时间以及问题的分配控制在采访对象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例如,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 很多新闻工作者都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 深入到灾区采访, 给全国人民传递了很多信息和珍贵的影像资料, 呼吁全国人民都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大队伍中。但在这其中, 也有一些新闻工作者不能很好地控制提问分寸, 为了能够挖掘更多感人的信息, 忽略了灾区孩子的感受和心理承受力, 在医院多次提到“想爸爸妈妈吗?”这一类的问题, 弄得孩子痛哭不停, 给孩子内心造成更大的恐惧。这样的提问不仅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也是对灾区孩子的一种无形伤害。因此, 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要准确控制提问分寸。

四、把握启发和引导的时机

要更深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新闻工作者可以在提问过程中准确把握时机 (对时间和度的准确把握) , 对采访对象进行适当启发和引导。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采访对象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是不着边际, 偏离提问主题甚远。这个时候新闻工作者就可以找准时机适当插入一些问题, 将采访对象引回提问主题。也有一些采访对象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在一个问题上绕来绕去, 时间耽误了, 新闻工作者还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个时候新闻工作者就可以找准时机给予适当提示, 引导采访对象更深入地回答问题。

五、提问要具有逻辑性和灵活性

新闻工作者在提问的时候切忌不着边际、铺天盖地, 要根据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设计好提问, 这样就算在采访过程中被打断, 也能及时紧扣主题进行提问, 挖掘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信息。此外, 新闻工作者在提问的时候还必须要有灵活性。因为提问的时候新闻工作者和采访对象是面对面交流的, 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将采访对象引进采访主题, 确保谈话的顺利、有效。因此, 新闻工作者必须要用灵活的提问方式, 强化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 引导采访对象积极跟自己交流, 愿意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六、认真倾听, 尊重采访对象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 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新闻采访也一样。在采访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尊重采访对象, 而尊重采访对象最好的做法就是认真倾听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采访对象在讲话的时候, 新闻工作者就是倾听者, 如果表现得心不在焉, 那么采访对象就不会想将谈话进行到底。因此, 在采访对象讲话的时候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认真倾听, 还应该适当发问, 一来让采访对象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重视的。二来也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采访过程中掌握好的提问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新闻工作者, 必须要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 总结出有效的提问技巧, 这样才能确保采访过程中有效和顺利, 才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参考文献

[1]王贺秋.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探讨[J].科技传播, 2014 (05) :33.

上一篇:读者服务与人性化管理下一篇:植物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