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财经法规

2024-07-11

中职会计财经法规(精选十篇)

中职会计财经法规 篇1

一、当前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重技能轻理论, 为考证而学习

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较而言, 中职学生的发展方向比较明确, 主要是成为技术型人才, 学习的目的性比较强, 普遍存在重视机能、技术方面的学习而忽略理论学习的情况。中职的学生大部分热衷于为考取各种技能证书而准备, 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学习上,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了日后能够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虽然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 如果仅仅是为了考证而学习, 那么就失去了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真正深意。《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包含了许多与财经相关的法规条文以及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是培养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 能够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敬业爱岗、守法合规的会计从业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因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些条文和法规, 理论性比较强, 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强, 比较零散, 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基础本来就相对比较弱, 在形象思维方面的能力比较强, 但是抽象思维方面显得稍有不足, 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比较缺乏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因此, 中职学生在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时候会比较吃力, 难以了解各项法规条文的逻辑和理论支撑。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很容易产生退缩的心理, 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在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上, 这样的恶性循环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三) 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气氛沉闷

在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教学上, 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 学生听为主, 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味讲, 把知识点填鸭式地往学生身上灌, 一节课下来, 学生真正能够听进去的东西很少, 教学质量不高, 而且还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激发不起学生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兴趣。

二、创新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式

(一)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只是一种讨论的问题方式, 而现代案例教学法则是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兴起, 因此人们也往往称之为“哈佛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针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多的情况,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化“虚”为“实”, 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放在具体的案例中去,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法规条文。比如说在讲到《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中的内容中, 我们可以举一个案例, 两名应届毕业生同时竞聘一个会计岗位, 并最终进入了终面阶段, 单位在这两名应届毕业生中二选一, 难以取舍。最后单位的财务经理提出了一个问题, 恰好单位的出纳休假两个月, 他问这两名应届毕业生谁愿意在担任会计的同时兼任出纳两个月, 其中一名应届生答应了, 另外一名应届生没答应, 那么最后谁会被这个单位录取?通过这个案例, 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加深对《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中关于不相容的职务岗位的理解。

(二)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认知与情感之中, 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中, 在教与学之中, 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实物的演示或者是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 把他们巧妙结合的教学方法。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可以说是最好的老师。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中, 通过创立情境模式, 能够提高学生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比如,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情境教学, 在讲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内容时, 可以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以后交的税多, 还是少?大部分同学可能第一反应就是选择交的少, 教师可以意味深长地说一句:“看来以后你们都不想拿高一点的工资”, 很多学生就会开始疑惑为什么, 可见, 通过这个问题, 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教师也能很自然地引入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章节内容, 介绍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等相关问题了, 课堂的最后, 教师也可以以情境分析结束课堂, 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你将来的工资有5000块钱, 那么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吗?如果要交, 那又需要交多少钱, 让学生能够立即学以致用, 加深对个人所得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 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 顾名思义, 就是将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记忆的方法, 也可以称之为联想记忆法。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数字记忆、汉字辨别、概念记忆中。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学习中, 不难发现, 有很多知识点比较相似, 如“罚款”和“罚金”, “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 学生学起来容易把这些知识点混淆, 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记的方法记下来, 虽然这种方法能够起一定的记忆作用, 但是也容易忘记, 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记忆法的方式, 指导学生把这些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联想记忆, 比如在区分“罚款”和“罚金”的时候, 就可以先把“款”和“金”拎出来, “款”让人联想到钞票, 而“金”让人联想到黄金, 钞票和黄金孰轻孰重, 当然是黄金, 这样一来, 学生很容易就记住“罚金”比“罚款”的惩罚重一些。

(四) 课外实习训练

中职教育的目标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社会输送技术性人才, 因此, 学习的目的相较而言更实在, 因此在进行理论学习的时候, 学校和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 努力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让学生在真枪实弹的会计岗位中参与实际工作。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会给学生讲解记账凭证的相关内容, 告诉学生空白记账凭证应该如何填制, 但是, 无论讲解得多么详细, 学生听得多认真, 笔记做得多好, 都不如在实际工作中自己操作一次, 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践、实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结论

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对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但是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 内容较庞杂, 章节与章节间的联系不紧密, 学生学起来容易感觉枯燥与晦涩难懂,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为了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很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对比记忆法以及课外实习训练等创新型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讲授,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 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提高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质量, 让学生日后能够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职格证书, 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敬业爱岗、守法合规的高素质会计从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覃煜.关于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 2012 (03) :165.

[2]黄立荣, 刘柏炎.加强中职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 2009 (08) :28.

[3]马存礼, 马学英.略谈几种记忆方法[J].太原科技, 1999 (04) :40.

中职会计财经法规 篇2

【关键词】中职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七环节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113-03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会计从业人员。凡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熟知并遵守的法律规范与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学生取得会计上岗证以及胜任会计工作必须学好的课程。本文探讨在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应用七环节学习法,以满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一、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现状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涉及面广,涵盖会计、法律、金融、税收等多方面知识;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内容枯燥,多数是法律条文;该课程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题目多变,要求精准记忆,理解到位。

当前,中职学生大多文化素质比较低,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差、学习信心不足、理解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差的问题,同时会计专业中职生学习目标比较单一,就是“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所以他们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的三门课程。

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难度与学生学习障碍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进行教学改进。

二、七环节学习法的特点

七环节学习法包括预习、听讲、标注、堂练、背诵、课后练、复习七个学习环节,其具有以下特点:

1.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根据第一个记忆周期为5分钟的规律,七环节学习法通过堂练来巩固记忆。

根据第二个记忆周期为30分钟的规律,七环节学习法通过课后背诵,减少42%遗忘,保持记忆。

根据第三个记忆周期为12小时、第四个记忆周期为1天的规律,七环节学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减少66%遗忘,保持记忆。

根据第五个记忆周期为2天的规律,七环节学习法通过课前背诵,减少72%遗忘,保持记忆。

根据第六个记忆周期为4天、第七个记忆周期为7天的规律,七环节学习法通过每节结束的复习,减少75%遗忘,保持记忆。

根据第八个记忆周期为15天的规律,七环节学习法通过每章结束的复习,减少79%遗忘,获得长久记忆。

2.七环节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七环节学习法的预习、听讲、标注、堂练、背诵、课后练、复习七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其中课堂讲解也以学生为主,多以设疑与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定义,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总结,让学生找出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等等。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兴趣。

3.实施七环节学习法教师必须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引导、鼓励与监督。中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毅力都很差,七环节学习法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与监督。比如预习,如果教师不经常检查,学生就会偷懒,必须在上课前复习前一节内容后就要随机抽查预习的内容,比如提问“这一节要学什么内容”、“这一节什么是重点”、“什么名词不理解”等,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不得不在课前做好预习。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帮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七个环节的学习步骤。

4.堂练是把知识点考题化。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解各知识点时学生能听明白,但很快就忘了,或者记得有关知识,但不懂得运用知识来答题。七环节学习法通过给各知识点编配典型例题,让学生在课堂听讲后马上做题,拉近课堂与考证的距离。

5.七环节学习法中的复习是分四阶段的多次复习。七环节学习法中的复习是要求学生进行每次课后复习,每章结束复习,五章结束后总复习,考前复习的四阶段复习。多阶段的复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减少遗忘,提高学习效率。

6.七环节学习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坚持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的七个环节的学习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标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动手能力;通过拓展做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应试能力。

三、七环节学习法的实施

根据七环节学习法中的预习、听讲、标注、堂练、背诵、课后练、复习七个学习环节,本文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一章第一节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1.预习。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找重点,即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这期间有个身份的假设,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老师,老师会怎样出题,把这些找出来,就是重点;第二,找知识盲点,从教学实践看,有些很常见的名词,教师估计不到学生不理解,所以讲解时往往容易忽略。教师在上课时先提问检查,让学生提出预习时不明白的名词与句子,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盲点,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比如,第一章第一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与鼓励下,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有: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指什么、人大是什么、什么是规范等。

2.听讲。学生必须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教师对课本知识的精讲,去粗取精,提炼升华,突出考点,并且按照思维规律和内容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比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3个层次,每一层次分别由谁制定,每个层次包含什么,这就是第一章第一节的主要思路,非常清晰。教师的讲解与归纳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并记住各知识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标注。英国学者Yong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因做笔记的方法改变,利用文字与颜色的技巧合用,大大增加了记忆力。借鉴于此,教会学生用标注的方式在课本做笔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理解的颜色或符号,把预习时、听讲时发现的或复习时发现的重点标注出来,方便后续的复习,记忆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4.堂练。教师给每一个知识点都编配相应的典型题目,在讲解一个知识点后,由学生先快速做配题,然后教师再讲解。用做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知识点。比如关于会计法律制度的定义配以下例题:

[例题·判断题]会计法律制度,是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答案]错误

[解析]因为会计法律制度是调整各种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而不是调整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5.背诵。教师组织学生在每节课结束前和下节课开始时,把这节(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背诵出来。可采取集体回答或个别提问的方式。这是根据遗忘规律,在学生准备要遗忘时重温一遍,巩固记忆。

6.课后练。分个人作业与集体作业。

个人作业强调的是独立盲做、标注错题、消灭错题。要求学生在不对照书本与标准答案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课后的同步练习,然后对照标准答案,把错题标注出来,便于以后加强复习,要求对每一道错题相应的知识点重新精读,获得正确的认知。目的是完成基本的练习量,以练促学,减少错题,牢固掌握课堂宣讲的知识。

集体作业的关键是拓展做题。分学习小组,要求合作编写个人作业的拓展题,即根据个人作业的题目编出几道变化了的题,举一反三。并在学习组之间开展竞赛,比赛编出拓展题的数量与正确率。比如第一章第一节课后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是( )

A.《会计法》B.《总会计师条例》C.《企业会计准则》D.《企业会计制度》

学生从此题拓展出以下题目: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根据《立法法》,( )效力最高。

A.会计法律B.会计行政法规C.会计部门规章D.会计规范性文件

第二题:【单项选择题】根据《立法法》,( )效力最低

A.会计法律B.会计行政法规C.会计部门规章D.会计规范性文件

第三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法律的是( )

A.《会计法》B.《总会计师条例》C.《注册会计师法》D.《刑法》

第四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行政法规的是( )

A.《会计法》B.《总会计师条例》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D.《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第五题:【判断题】《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均属于会计规范性文件。

学习小组通过诸如以上的拓展做题,达到了全方位掌握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学习目标。

7.复习。要求学生进行每次课后复习、每章结束后复习、五章结束后总复习、考前复习等四阶段复习。前三个阶段的复习要求将书先读厚再读薄,多次重温每一个知识点,寻找新的问题、新的理解,然后总结归纳,盖上书把重点想出来。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就是把书读薄,牢记精要部分。

四、实施七环节学习法的效果

1.预习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本,初步找出重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通过预习,并将预习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让教师的讲解更有的放矢。

2.认真听讲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课堂讲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总结重点,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信心与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标注课本,突出重点、考点。标注课本使重点、考点一目了然,方便学生复习与记忆;学生自创标注方法,培养了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自我摸索学习方法的学习能力。

4.堂练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提高运用知识的答题能力。同学们在听讲后,及时地做题,一是加强了记忆,符合记忆规律的要求;二是及时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提高了答题能力。

5.背诵巩固了记忆,也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组织学生在每节课结束前与下节课开始时,把这节(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背诵出来。这是在学生即将遗忘时,通过背诵去巩固记忆。而且当学生将重点内容背诵出来后所收获的成就感对学生是一种直接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增强学习的信心。

6.课后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课后练中的个人作业,要求做错题的标记,并找回相关的知识点重新精读,扫除知识盲点,加强理解与记忆;开展集体竞赛,拓展做题,举一反三,起到巩固知识、增加做题量、提高应试的应变能力。

7.多阶段的复习增强了学生记忆。预习、听讲、标注、堂练、背诵、课后练、复习七环节的学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让学生克服了遗忘,牢固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试通过率。

五、实施七环节学习法应注意事项

1.学生认可是实施七环节学习法的基础。七环节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学生认识、接受该方法,感受此方法的好处,坚持按七环节学习法来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才能使此方法产生效果,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该课程的知识,才能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证通过率。

2.教师的引导、鼓励与监督是实施七环节学习法的关键。实施七环节学习法能否起到应有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鼓励与监督。七环节学习法是一个多步骤的学习方法,重复、细致,需要学生有耐心、有信心、有决心,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鼓励与监督。

3.持之以恒是实施七环节学习法的保证。在中职学校,尤其需要教师在整个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授课期间持之以恒地引导、鼓励、监督学生实施七环节学习法,才能确保学生学习不松懈,按步骤地将知识印到脑海,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考试中、实际工作中。师生双方的持之以恒是实施七环节学习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广西会计学会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3]蒋小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职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3)

[4]暨剑英.论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方法[J].林区教学,2015(1)

【作者简介】杨爱华(1968— ),女,广西梧州人,广西梧州商贸学校教务科副科长,高级讲师。

中职会计财经法规 篇3

由于上述原因, 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 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在教学中实施案例法, 可以让学生学得愉快,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 让受教育者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 以及相互讨论与辩论的方式, 提高学生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他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是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活动, 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相对于一般的课堂讲授,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知识的准备上、课堂的组织上, 教学过程的控制上花费更多的精力。笔者通过利用具有启发意义的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 以对案例的具体事实和问题的讨论为基础, 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来探讨案例中存在的深层次的、复杂的法规和道德问题, 从而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高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案例准备

案例教学主要依赖案例材料, 因而准备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案例材料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 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会计的法律和道德领域, 正面的或负面的事件层出不穷, 这些生动鲜明的事例成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但是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缺乏分析案例的能力。因此, 必须选择适合于他们通过钻研能够理解和分析的案例, 只有案例的难度与学生相适宜, 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针对中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案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简单案例。即只包含一、两个知识点的案例。每次上课时, 可以由一名学生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讲述一个案例, 或教师提出一个简单案例。如“将长期从事会计教学的会计学博士任命为财务处长是否妥当?”或“没有结清债务的原始凭证可不可以销毁?”等。这些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会计实务训练中所体验到的与会计核算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来回答。其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实训的感性认识, 通过日积月累, 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是专题案例分析, 即包含一个基本问题的案例。尽量选择学生在会计实训中能够接触到的案例, 例如“财政部门对某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时发现的问题”, 或“哪些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或“某企业会计主管离职时拒不移交其保管的账簿、凭证和报表的行为违反来哪些法律规定?或将受到怎样的处罚?”等。这些问题都汇集了某一基本问题的多个知识点, 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 有话可说, 有问题可提。

以上两类案例难度由易到难, 但总体来说都是中职学生能接受的程度。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案例层次,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组织

1. 课堂讨论

在案例课堂教学前,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案例事实与信息。课堂讨论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都可以采用。它的特点是不拘人数、自由灵活。具体而言, 可采用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形式。课堂讨论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论对错, 只要有观点、有看法就可以表达出来。倡导辩论、批评和争论。同时, 在讨论、辩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尽量融入情景中以当事人的责任感看待案例中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课堂讨论中要善于引导, 把主角让给学生的同时, 应充分发挥配角作用, 对学生发言予以提示发问, 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 讨论的课堂气氛力求越活跃越好。教师应积极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发言, 并尽量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深入争论, 以促进学生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的理解。

2. 点评

在课堂讨论中, 许多学者提倡案例的解决不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对案例问题的解决应当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并对供选方案进行优劣评估。教师对案例不能进行简单的对与错判断。但是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大都为是非标准的判断, 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因此教师在点评时只能给出标准答案及其依据。笔者在讨论结束时要求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写成书面报告。通过阅读报告来组织点评和讨论, 集思广益, 使每个学生受到启发, 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成绩考核

尽管多数案例具有标准或唯一的答案, 但考核时也不能按标准搞“一刀切”, 而应从学生分析步骤的恰当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过程的逻辑性、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检查评定成绩。因此, 保证学生发言讨论机会均等的情况下, 鼓励开拓思维, 勇于创新, 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适当注意考核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具有标准答案的案例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为什么票据上二月要写成‘零贰月’?”笔者对提出此类问题的学生一般给予积极肯定, 同时将问题交给全班来讨论, 给出合理解释的学生均受了鼓励。学生们均表示这样一来, 年月日的写法就理解得更为充分了。

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 也曾出现过一些问题。

案例教学, 强调自学和互学, 不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保姆式的知识喂养, 应该注重形成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中去, 而学生也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独来独往的学习习惯, 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然而在实际的学习中, 学生并没有彻底地做到这一点, 往往是学生们不敢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缺少必要的沟通, 导致在案例教学中常常出现冷场的局面。笔者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 提示学生们去查阅相关章节, 然后回答问题;学生们开始拿着书本回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进步, 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开展问题案例讨论时, 很多学生不敢说, 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表达出来, 不要一开始就追求答案的全面完整。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出零碎的答案, 笔者再鼓励他们整理成完整的答案。有时候案例讨论变成了几个同学的辩论会, 没有考虑其他同学。致使, 有些同学的注意力开始分散。通过提问的方式, 笔者将注意力分散的同学拉回讨论, 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总之,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上, 案例教学法的采用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题教学中, 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法难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运用案例教学法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效果,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杨小英.案例教学与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2]张景贵.经济管理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研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

[3]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7) :22~23.

[4]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中职会计财经法规 篇4

第三节 会计工作的细则

【教材版本】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分析、理解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的重要性,清楚会计人员工作交接操作程序;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理解会计及记账本位币的相关概念及规定。【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的重要性;明确会计核算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清楚会计人员工作交接操作程序;理解会计及记账本位币相关概念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使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案例,运用工作中常见的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和财务人员常见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最后点评并总结,以培养学生依法从事会计工作的意识与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上次课我们学习会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上次课的内容。提问: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适用范围?

2、怎么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我们已经了解了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那么,是不是取得从业资格以后我们就可以高枕无悠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会计工作中注意的事项。

二、新授课(约75分钟)

第二节 会计工作的管理 教师介绍:

六、会计工作注意事项

1、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执法或者执业的公正性,对可能影响其公正执法或者执业的人员实行职务回避和业务回避的一种制度。学生了解:

1、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2、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3、直系亲属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1)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的基础和源泉,它是亲属关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当然需要回避。

(2)直系血亲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法律上讲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生于同一祖先,有自然联系的亲属,如祖父母、父母、子女等;第二种是指本来没有自然的或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法律上确定其地位与血亲相等,如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是亲属关系中最为紧密的关系之一,也应当列入回避范围。

(3)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旁系血亲是指源于同一祖先的非直系的血亲。所谓三代,就是从自身往上或者往下数三代以内,除了直系血亲以外的血亲,就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与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所谓近姻亲,主要是指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配偶及儿女配偶的父母。因为三代以内套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在亲属中也是比较亲密的关系,所以也需要回避。

2、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会计人员工作交接,是指会计人员因故不能工作时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的一种工作程序。办理工作交接是会计人员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没有办清交接手续不得调动或者离职

(1)、交接的范围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且需要接替或代理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负责人必须指定有关人员接替或者代理并办理交接手续。(2)、交接的程序

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时,要有专人负责监交。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3)、交接人员的责任

交接人员的责任划分以办妥交接手续的时间为界,移交人对移交前自己经办且已经移交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即便接替人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存在问题,如事后发现,仍应由原移交人负责,原移交人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经移交而推脱责任。

(4)、监交规定及责任界定

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负责监交; 会计机构负责人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 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要在移交清册上签名盖章; 接管人员不得擅自另立账簿,以保证会计记录前后衔接,内容完整。

(5)、移交后的责任界定

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事后发现,仍应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责任;接替人员不对移交过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法律上的责任。

案例分析1:(完成前次课案例分析中的遗留问题)

案例回顾:

大发公司2004年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作出了精减内设机构等决定,将会计科撤并到企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企管办”),同时任命企管办主任刘某兼任会计主管人员。会计科撤并到企管办后,会计工作分工如下:原会计科会计继续担任会计;原企管办工作人员、刘某的女儿担任出纳工作。企管办主任刘某自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文秘工作,为了使刘某尽快胜任会计主管人员岗位,企业同意刘某半脱产参加会计培训班,并参加200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提问:刘某女儿担任出纳工作是否符合规定。

回答:根据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案例分析2:(学生讨论完成)相关资料:

2006年2月,刚刚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李伟,被公司从办公室调到财务科担任出纳,公司原出纳张琳调到销售科。李伟与张琳在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后,因会计科长在外地出差,遂制定财务科一名会计负责监交工作。在办理交接中,李伟发现存在“白条顶库”问题,随电话向会计科长汇报,会计科长指示李伟先办理完交接手续,并责承李伟接管出纳工作后。再对“白条顶库”问题逐个查清处理。随后,李伟、张琳及监交人在移交清册上签字并盖章。

讨论: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李伟与张琳办理会计工作交接中是否有不符合规定之处,简要说明理由。

1、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

李伟与张琳办理会计工作交接中有不符合规定之处。首先,监交人不符合规定,制度规定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其次,对交接中发现的“白条抵库”问题处理不正确。制度规定接替人员发现“白条抵库”现象时,移交人员应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

第三节 会计工作的细则

一、会计核算

1、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含义

会计核算是指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式,将各单位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内容转换成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2)、基本原则

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教师介绍:

2、会计核算的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各种备用金等。其中,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存款是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的简称,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备用金是企业财会部门为了便于日常零星开支(如差旅费、零星采购等)的需要,预付给企业内部各单位或职工个人备用的款项。

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

债务——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

义务,即负债。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

等。

(4)、资本、基金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

益中的投入资本。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和费用的概念我们已经学过,这里不再重复。(复习提问)

支出——指的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的费用。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成本指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提供劳务的企业而言,成本指的是劳务成本。(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3、会计

(1)、概念

会计——会计上将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时段,分段进行结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分段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以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称为会计 教师解释概念:

会计,是以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核算经营成果的时间界限。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的经营和业务活动,总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如果等到单位的经营和业务活动全部结束后,才核算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既不利于单位外部利益关系方了解单位的经营情况,也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会计上就将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时段,分段进行结算,分段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分段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学生看书完成:(2)、我国相关规定

我国是以公历为会计,即以每年公历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每一会计还可以按照公历日期具体划分为半、季度和月度。

4、记账本位币

(1)、概念

记账本位币——是指日常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用以计量的货币 教师说明: 概念中包含的内容:

一、会计核算原则上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我国境内具有广泛的流通性。因此,《会计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我国境内各单位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单位的一切经济业务事项一律通过人民币进行会计核算反映。

二、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增多,对外贸易与合作发展迅速,人民币以外的其他币种在一些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中明显增多,有的占据了支付的主导地位,如果要求这些单位平时的每笔外币核算业务都折算为人民币计算,不仅影响其经济业务往来,而且也会加大会计工作量。因此,《会计法》作出了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规定。体现了适应性原则。

三、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以人民币反映。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记账本位币的单位,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当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一定的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以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阅读和使用,也便于税务、工商等部门通过财务会计报告计算应交税款和进行工商年检。这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和人民生活的客观要求,也是一国主权的体现。

(2)、我国相关规定

三、课堂小结(约3分钟)

1、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

2、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四、作业(约8分钟)

案例分析:

1、某校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张某参加某公司招聘面试。招聘人员问他:你会不会做假账?怕不怕担责任?学生张某求职心切,回答说:作假账不难,我可以学;我学习过《会计法》,《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我不怕承担责任。最后张某落选。

请分析:张某的回答有什么不妥? 2、2006年4月,某市财政局派出检查组对市属某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检查中了解到某国有企业原会计科长因已到退休年龄,由该厂厂长的女婿王某接任会计科长,王某系会计专业本科毕业,且从事会计工作已5年,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由会计科长王某的表妹担任出纳工作。

请分析:该企业会计人员的选用是否合法?

3、地龙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2006年12月,公司召开董事会,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某认为:财务会计报告专业性很强,我也看不懂,以前我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字盖章只是履行程序而已,意义不大,从今以后公司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一律改由公司总会计师李某一人把关,由其签字盖章后就可以对外报出。

请分析:胡某的决定有无法律依据?

4、某单位工会干事谭某受命到商店购买了单价为100元的篮球四个,谭某示意售货员刘某开具数量为2个、单价为200元、总金额为400元的假发票并到单位报销。李某交给单位2个篮球,拿回家2个篮球。

浅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 篇5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 思考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会计岗位的入门“门槛”。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其中的重要科目,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中专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学生要想从事会计职业,那就必须要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针对当前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要积极地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质量。

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的作用认识不清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会计基础》《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而在这其中,会计基础和电算化属于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每位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掌握这两部分内容也是担任会计职位的基本前提。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误解。很多学生只是将《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当作一个应付考试的内容,为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不得已来学习这门学科。而一旦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将《职业道德与法律》抛于脑后,甚至完全遗忘了这门学科。而且,这门学科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很多学生也对此提不起兴趣。众多学生认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只是考会计从业资格证需要,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没有公司会检查职业道德与法律,他们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而真正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是牢固的会计基础知识和熟练的电算化操作。

(二)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大多还是采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单调,整个课堂显得没有活力。而且课程内容大多是法律条文、法律规定、职业道德规范,这些内容都说些理论性的知识,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三)师资力量调配不合理

中专院校会计专业存在这教学结构的缺陷,主要是缺乏专业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讲课教师。很多学校片面的认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是纯理论性的课程,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低,很多非会计专业的教师也能教这门课程,因此,就让很多金融专业的教师代教《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更多的专业教师,完善职校会计专业教师结构。

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探索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统考科目,内容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让课堂气氛变得充满活力是教师应该探索的课题。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统治”地位,这样的教学很难得到学生的共鸣。

(一)以案例教学为主

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一课程内容都是与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其内容比较单调,也很抽象,而利用这案例教学法这一模式恰好能够通过具体的某个真实案例,让学生体会其中,了解到这些法律法规的真正内涵。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就要精心准备案例,教师在宣讲某一会计理论或法律规范时,要准备适当的案例,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又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探索趣味性的案例,是我们应该择优选择的,通过案例细化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二)以多媒体教学为辅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内容量比较大,而且内容都比较抽象,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众多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且多媒体不再仅仅是传统的黑板粉笔,它能够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震撼的感受,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得教材中那些枯燥无味的法律法规变得生动有趣了,不但能够节省教师的上课时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将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思考

由于《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很多教师也只是将这门课程当成一门备考科目来进行教学,并没有从这门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出发。实际上,《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学生以后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需具备的行业基础。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合法与非法的界限,要在合法的条件下,尽全力的维护公司和个人的利益。作为会计人员,要有职业素养,要能够抵制住金钱的诱惑,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用强大的正能量来抵制住各种利益的诱惑。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内容,这些法律法规为什么会出台?其现实作用是什么?具体的规定又是什么?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够真正的学好《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程,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锦荣.对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探讨[J],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11).

[2]王伽.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6).

[3]伍金庭.高职高专《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3).

中职财经专业学生现状浅析 篇6

1 中职财经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目的

中职学校学生的主要来源是中考无望的初中生, 他们学习成绩很差考不上高中, 不到打工的年龄, 家境又不是很富裕 (“富二代”的话, 可能出国或走其他的门路了) , 所以就选择了中职。究其具体原因, 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 家长“逼迫”学生来中职学校学习

在课下与学生的交谈中, 我发现中职在校生大约有70%是属于这种情况。这主要是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 来为孩子做出的无奈选择。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进一步了解到,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所处的工作岗位、阅历、对社会的认知程度等的不同, 其实他们的出发点也不完全一样。

1.1.1 务实型的

这种类型的家长, 大多受教育程度较高, 工作也比较好,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他们深知自己孩子的成绩, 升学这种事对学生来说已属于奢望, 但是孩子的本质又没有变坏, 再加上年龄还小, 就业尚早, 还有可塑性, 所以家长就选择上中职学校。之所以选择财经专业, 主要是从就业上来考虑的, 因为财经专业主要学习的是会计, 将来可以凭借家长的社会关系在社会上谋到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由于家长的积极态度, 所以这一部分学生相对来讲, 学习主动性较高, 老师也比较喜欢, 管理难度不大, 也是各类技能大赛后备选手。

1.1.2 务虚型的

这种类型的家长, 文化程度不高, 孩子成长的周围环境又差, 自认为社会关系“良好” (其实不然) , 他们本身对孩子的要求不切实际, 平时忙于各种应酬, 无暇顾及孩子。所以导致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差, 品质也差, 而家长又熟视无睹, 反正孩子小, 在家没人管, 就业没人要, 随便找个中职学校再去上学吧, 权当“托儿所”了。加上这类孩子生活上娇生惯养, 吃不得苦, 无疑财经专业是最佳选择。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类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和能力估计过高, 单方面为孩子设计了一条永远到达不了的“星光大道”, 第一步考取会计证, 然后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 第二步考取会计师, 最后取得注册会计师和税务师证书, 到事务所或大企业任高管。简直天方夜谭, 最后孩子只有退学, 彻底了却了家长的心愿。这部分孩子, 文化课基础很差, 学习非常困难, 而且也没有自觉性, 课堂纪律松散, 有时候, 正常的课堂教学都很难进行, 搞得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很是头疼, 管理难度特别大。

上述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都属于家长一厢情愿, 而对于学生来讲, 都是被动的执行, 本身他们又不喜欢学习, 教学与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1.2 学生“自愿”来中职学校学习

站在一部分初中“学困生”的角度, 这不失为一种无奈而又明智的选择。初中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用“颜面扫地”这个词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成绩的下降、老师的冷落、同学关系的疏远、家长的抱怨使他们无地自容, 相同的境遇, 又把这群孩子聚在一起, 抽烟、喝酒、谈恋爱、打架、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结果, 初中不到毕业时间就被老师以各种理由劝退了。看着周围昔日的同学有的升入高中, 有的甚至出国留学, 而自己无所事事, 没办法, 为了“面子”, 也可能别的什么, 找所中职学校再把自己的学业进行下去, 加上自己又不想吃苦、同学的介绍、中职学校的宣传, 财经专业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一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到中职学校来学习财经专业, 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他们看上了中职学校宽松的学习环境, 再也不用学习“数学”、“英语”这些学也学不会的文化课了, “会计”这个专业也让他们充满了神秘感。有一次, 一个学生当面给我说, 不上中学就是因为不愿学习文化课, 他的话不只是他自己的心声, 其实代表了他们这个群体。正是由于这部分学生, 使得我们的文化课教学简直没办法进行, 也正是他们的文化基础差, 理解能力差, 也使得我们的专业课教学进行的也不顺利。

这就是我们中职财经专业的生源, 除此以外, 一些在职又没有与自己现从事工作相应学历的人员也是我们的生源之一。但是由于大学的扩招, 初中学生的减少, 使得中职学校的招生也变得相当困难, 其实, 不光中职, 高职现在招生也不乐观, 2011年山东高职录取分数线降到180分, 尽管如此学生也不买账, 几乎没有报考高职的。所以, 中职学校现在招生已没有什么门槛可言, 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上。

2 中职财经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

没有门槛招进来的学生, 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 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他们在初中养成的上述种种毛病, 都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 比如:上课迟到、早退、说话、在课堂上吃东西、抽烟、彻夜上网、喝酒、打架等等, 举不胜举。所有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到学习,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学的 (教学大纲规定必开的课程) 不想学, 如英语课、数学课等;二是想学的学不会, 如会计等专业课。所以, 中职学校组织教学的难度, 可想而知;中职老师工作的难度, 可以想象。

3 中职财经专业在校学生的就业取向

尽管中职财经专业的学生存在上述种种不是, 但家长和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那就是通过三年的学习, 让孩子学到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取相关的诸如“会计证”等证书, 将来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工作, 养活自己。所以中职学生的就业起点较低, 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定位也相对准确, 另外, 中职学生尽管文化基础差, 但有一个优点, 那就是更喜欢动手, 只要老师引导正确, 培养一个具有一定技能的一线合格技术工人, 还是可以的。这几年, 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 一大批大型超市、物流商贸企业等相继开业运营, 将需要大批的诸如收银员、会计、仓管等一线工作人员, 这为中职财经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所以, 可以这样说:我们能为每一个想学习财经专业的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能为每一个不挑剔的学生找到一份工作。

中职会计财经法规 篇7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高职会计专业为培养学生掌握规范会计活动的财经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会计法律问题的能力, 培养具有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而专门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法律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标是满足企业会计职业岗位的需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 使学生较全面了解会计法律制度、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规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达到提升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和毕业后在大中小型企业从事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审计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教学为培养既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会计专业学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 近年来该课程教学也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 教学内容仅仅为考证服务。虽然该课程为会计证考试的必考课程, 但是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为学生参加会计证考试服务, 更重要的是应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会计职业素质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 通过遗传、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综合作用并通过一定学习、实践和体悟形成的从事会计职业应该具有的包括身体、心理、知识、能力、品德、性情、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在内的基本品质。第二, 教学方法不具有灵活性。该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重视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和阐述, 不重视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第三, 考核方式有待合理化。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试卷为主进行考核, 这种机械的考核方式, 容易将学生导向成背书的机器, 最终导致学生厌恶学习, 缺乏创新能力。本着以培养会计职业素质为目的, 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 探索符合会计专业特色的课程建设之路。

2 高职会计专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高职会计专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要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 打破以往该课程仅为考会计证服务的教学理念, 依据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设计适合会计专业特色的教学单元, 使学生学到的财经法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应遵循的会计职业道德, 能够满足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另外, 还要结合会计证的考试大纲, 为学生参加会计证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建议, 高职会计专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课时为48学时, 教学内容、参考课时、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设计如下: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10学时, 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掌握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明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相关职责, 了解会计工作违法的法律责任。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手段。

第二章《结算法律制度》, 10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支付结算的法律制度, 了解《票据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知识, 熟悉支付结算的法律制度, 能运用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和结算方式进行操作。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手段。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20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掌握流转税、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了解各税种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纳税期限、地点要求, 掌握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知识。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手段。

第四章《财政法规制度》, 4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预算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内容, 掌握预算、决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的基本知识, 能正确编制、执行预算, 参与政府采购, 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手段。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 4学时, 要求学生理解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主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手段。

3 高职会计专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高职会计专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应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展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法规条文, 理论性极强, 如果采用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 采取单向式的知识灌输, 教师代替学生思维, 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 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枯燥无味, 课堂气氛势必沉闷, 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结合,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高职会计专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信息化教学应遵循“一带两平台”的设计理念, 一带指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模拟情景或PK赛、课后反思的互动性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文科类课程由教师满堂灌, 缺乏学生互动的传统教学模式。两平台指利用教师大学城课程空间平台 (网址http://www.worlduc.com/SpaceShow/Index.aspx?uid=8158) 和课程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信息化课程改革。文科类课程大部分无法使用电脑机房上课, 一方面可以采取带领学生分组课前利用宿舍电脑或图书馆电脑自学大学城空间教学资源, 课堂中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放送大学城重要课程资源, 课后分组在大学城提交作业的模式展开。另一方面, 可以利用目前学生都有手机的优势, 进行课堂微信签到、微信投票、精彩画面、精彩视频微信推送等方式展开。

高职会计专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还应当采取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一方面, 要求教师必须熟悉会计法律制度, 并重视实践运用, 多采用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强化对法律法规的理解, 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倡导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理解法律法规的同时,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另外,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应将知识传授与道德养成相结合,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踏实的良好品格与职业道德。

4 高职会计专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考核体系设计

高职会计专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要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和专业技术标准为基础的考核体系, 建议在该课程教学中分章节考核评分, 考核的具体内容及分值权重如下。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考核学生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 以及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会计监督的体系、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工作违法的法律责任等知识的理解, 采用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 占20%的权重。

第二章《结算法律制度》, 考核学生掌握结算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 以及对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现金管理的基本要求、各类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及管理、各种票据的使用等知识的理解, 采用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 占20%的权重。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考核学生掌握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 以及对增值税的计算、消费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税收征管的程序等知识的理解, 采用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 占40%的权重。

第四章《财政法规制度》, 考核学生掌握财政法规制度的基本情况, 以及对预算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知识的理解, 采用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 占10%的权重。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 考核学生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情况, 以及对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联系和区别、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等知识的理解, 采用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 占10%的权重。

参考文献

[1]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2:36.

[2]曾昭坤.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应用[J].财经界 (学术) , 2010, (16) :190.

中职会计财经法规 篇8

其一, 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气氛沉闷。《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内容涉及会计法律条文、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等理论性知识, 在教学上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方法相对单一。如果授课教师责任心不强, 备课不充分, 照本宣科, 就很容易陷入“填鸭式”的教学困境。由于教学内容和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师生间缺少互动易导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使学生感觉内容枯燥乏味, 学习热情随之降低。

其二, 教材体系建设落后, 教学辅助资料匮乏。《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历年更新多种版本, 但就体系结构和内容组织而言变化不大, 质量上乘的教材不多。除教材外, 市面上基本只有考试辅导书和习题库, 尚未见配套的教育读本和相关教学音、视频资料等, 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对相关法律条文的深层次理解掌握以及知识面的拓展。干巴巴的法律条文听起来枯燥乏味, 要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和规范的认识并提高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辅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相关典型案例无疑是最佳选择, 但目前这类专门的教学辅助资料却极端匮乏。

其三, 重“考证”轻“理解”, 以应考为教学目标。现代人的功利思想使得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单一而短视, 就是为了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围绕“考不考”和“怎么考”展开, 忽视了对相关法律条文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为了在短期内提高考试通过率, 教师围绕如何应考组织教学, 于是课堂变成“习题课”, 课堂任务变成“划重点”和“背重点”, 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课上不听, 在从业资格考试前的两三个星期突击复习。

如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使学生既能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所必需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知识, 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又能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其职业道德素养, 为今后走上会计职业道路奠定良好基础, 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三点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一, 积极实践案例式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案例式教学是本课程的最佳选择, 但也应该注意, 不同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在会计法律制度相关内容教学中, 可以会计工作中常见的事例、问题和有关违法案件为引导, 引领学生去分析和体会会计法规的精神实质, 从而培养学生懂法守法的自觉意识。在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中, 可以通过对一些典型企业违反税收征收管理条例的案例进行讲解, 来强化学生记忆税收征管的要求与责任。在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教学中, 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违背职业道德的案例来加深其对会计职业道德、道德与法律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 认真推进教材体系建设, 丰富教学资源。优质教材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院校要针对现有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行业技术专家、教学专家和骨干教师等认真进行研究总结, 对现有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 使其体系更加科学、结构更加优化、内容更具有吸引性, 从而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 还应推进课程相关配套资源的建设, 如案例库、习题库、音视频资料库、模拟训练系统等, 使教学资源在形式上多元化, 在教学手段上多样化,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主动进行学习。特别是要加紧建立涉及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库, 最好为多媒体形式, 现实案例对学生内心的触动远比课本上枯燥乏味的法规条文来得强烈, 对于帮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同法规, 尊重法规, 使法规意识融入内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职会计财经法规 篇9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3日

近几年, 由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 使得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 报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也逐年增加。不论对于哪一类考生来说,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都是必考的。而这门课相对来说是非常枯燥的, 理论性很强, 又要考核实际应用, 加之近几年考试难度逐年增加, 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 导致考试通过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首先从近几年笔者从事中职学生《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 由于从2010年开始, 江苏省全面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上机考试的形式, 财经法规考试就由150道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以及判断题组成。总体来讲, 考点多, 题量大, 考试难度增加。教材的内容也较以前有所增加。结合中专生的学制和考试时间, 这门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紧张且难以调节。

其次, 财经法规课程内容可以结合案例来教学, 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在将来的会计工作中能够遵纪守法, 这才是学习这门课的真正意义。但由于学生要参加会计证的考试,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赶进度的状态中。有些内容无法进一步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这样一学期下来, 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非常疲惫。

再次, 由于时间紧、内容多, 任课教师所带班级也比较多, 教学中很难有精力照顾到每个学生, 而有些学生学习自主性差, 对这门课兴趣不大, 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被落下来。平心而论, 这当中的有些学生如果能够再抓得紧一点, 还是有希望通过考试的。

以上几点是笔者作为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的比较挠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困难,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分析学生, 总结经验, 归纳了以下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 在每学期第一次财经法规课上为学生介绍从事会计工作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考取会计上岗证对今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上岗证) , 从而引出财经法规这门课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在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明确将来的职业发展轨迹和要求,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第二, 教育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财经法规这门课能否提高学习效率, 知识点掌握扎实, 好的学习态度是决定性因素。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是由于笔者在成教教学中也为社会人员培训财经法规课程, 通过观察发现, 与在校生相比, 参加社会培训人员往往都是已经参加工作, 不仅工作时间紧, 相当一部分还有家庭负担, 但上岗证考试通过率却比学校在校生要高一些。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由于社会已工作人员了解现在工作的竞争激烈以及职业要求, 所以他们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 可以说不管课上课下, 与在校生相比, 学习态度更加认真, 基础理论知识也更扎实, 考试通过率自然就高。结合财经法规这门课的特点, 不难得出以上的结论。

第三,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学科理论性很强, 这就要求学生每次课后要配合所学内容进行大量的知识要点记忆, 这往往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最感到厌倦的事情。那么, 如何让学生克服惰性, 有效地督促其进行记忆复习, 笔者有以下几点心得:

1、动员全体同学, 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的力量。每次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复习内容, 下次上课进行全班默写, 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为了提高效率, 每次默写前, 先由每组的组长就本次课所学的内容, 对小组内每个同学先进行检查背诵, 并进行打分记录。这样, 就在课上默写前先进行一遍预热准备, 那么课上默写情况会理想得多。同时, 课上默写不及格的同学先由课代表统一组织进行重默, 重默依旧不及格或不配合课代表工作的同学再由教师来监督背诵。

2、将每次默写的成绩记录在册, 并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 以引起同学对每次默写成绩的重视, 更加努力学习。

3、教会学生识记知识点的窍门, 切勿死记硬背。其实在财经法规学习过程中, 知识点的记忆量是非常多的, 也很是让学生烦恼。比如说,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都由哪些规章制度组成, 总结起来一共有20多个与会计相关的法律规章, 而这部分几乎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也无有效的记忆方法, 只能靠多记忆才行。但就总体而言, 财经法规当中很多知识点是可以采用联想记忆和结合实际进行理解的。如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会计人员内部牵制制度中规定: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管理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和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就是这个几乎每年必考的考点, 很多学生经常掌握不准确。那么, 在课上讲到这部分内容时, 我就帮助学生结合会计工作实际进行分析:我国会计工作管理实行钱账分管, 同学们都知道出纳员是专门从事与货币资金打交道的工作, 于是引导同学, 既然出纳与货币资金打交道, 那如果他同时又从事收入、支出等账目的登记, 或者同时从事会计档案保管工作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思考后回答道, 可能出纳员会利用职务之便用抽换、涂改会计档案等手段进行贪污舞弊。分析到这里, 同学就自然理解出纳员为什么不能同时兼管这几项工作, 也就无需死记硬背就能牢牢掌握这部分知识了。

第四, 班主任的积极配合。有过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班主任在班级里有着极高的权威性。班主任越是重视的事情, 学生才会更加的重视。所以, 班主任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重视起来, 会对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且由于任课老师负担重, 就更需要班主任的支持。那么, 班主任如何配合任课老师提高财经法规教学的有效性呢?对此,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作为任课教师, 每次的默写或者考试成绩均认真记录并交由班主任审阅, 班主任配合任课教师对成绩经常不理想的同学查找原因并进行教育,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班主任可以利用自习课, 抽出一小部分时间, 视情况对全班同学或者个别同学进行抽背, 以此作为对任课老师课堂教学及练习默写的有力补充。

第五, 引入案例教学法, 并将案例改编成小品, 使枯燥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财经法规里有的法律规章是很枯燥难懂的, 那么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 在课上利用多媒体, 给同学一些紧扣考纲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同时, 摘录与同学们工作生活非常贴近的案例, 组织一些有表演才华的同学, 改编成小品, 在课堂上表演给同学门看, 并对小品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这样一来, 同学们可以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 效果很好, 如果课上时间有限, 可以引入到班团活动中。

经过近几年担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任课教师, 笔者更加意识到, 要想提高该门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使更多的同学能掌握扎实的财经法规知识, 不仅需要任课教师本人的努力, 更需要发挥班主任的力量以及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

摘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必考的科目, 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 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对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讲述采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学间互助的方法, 辅之以班主任的配合等教学策略, 提升学科教学效果, 从而使学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中职会计财经法规 篇10

【关键词】课改 教证 法规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32-01

会计证考证制度已经经历了十年的课改,从2005年3月至今财政部颁发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 十年的课改从免试到连考的完善彻底改变了课堂中填鸭式教学方式,无纸化教学是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教师与考生同步课堂的一种模式。无纸化教学已经成为会计证考试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法课改中按照“目标导向明确化、教证思路清晰化”的思路进行教学,使法规课中会计职业道德、税法、财政学、票据法的法规要素构成了一条主线动态平衡的完整的教学系统,现将法规课课改十年的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思路体系作如下的归纳和总结。

一、从免考到连考解点线

在这十年,会计证考证经历第一阶段2005年3月1日; 2010年1月1日;2012年7月;2013年7月1日;共进行了4次改革,改革内容如下:原规定六个专业:会计学、会计电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科目。时间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2012年7月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免试规定。同时规定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后可保留两次。目前三科通过才有效果,而不像往年一样能够保留成绩。

二、从笔试到无纸化解整合

2005年1月法规教材内容只包括四个章节会计法、票据法、税法、会计职业道德,到2009年10月增加了财政学。从笔试的考试时间两个半小时,题型是单项、多项、判断、简答题四个内容,2009年考试题库采用“全省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题库”,考试时间2个半小时,评卷系统上传到省上统一改卷。到2013年7月“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题库”,各科考试时间为1小时。

通过四个阶段的会计证考证改革就如不可抵挡的“沙尘暴”,考证生大部考证中存在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接受的是应式教育,因此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管理和银行结算账户的分类的题型,简单的题型都无法进行知识点的分析,然而笔试的考试优势完全被计算机的操作屏幕所取代。在班级考生中根据学习基础分为三类进行互动教学,对多项题选题易错的20%的考生,可先让他们四人互学,对简单的判断题都存在问题的30%的考生,可以让他们先独立思考,然后选内容进行回答,对单项题选题比较准确的50%的考生,可以通过无忧卡资源来准确的掌握所学的概念、原理、政策、法规、条例以及‘该怎样回答 的道理去进行解答,找准了在题海战术的平台上学会考试的迎战实力。

三、从“教学”到“教证”解疑惑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十年的法规课课改采取“以解知识点为突破,以寻找规律为目的”的教学原则,解疑惑教学的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学习,课改前考一门法规课教学上只反映了教师以讲为主的积弊,课改后教学的和谐已有了“此时无证胜有证”的教学外教证。课堂教学第一环节达到了“知识活力+自学”学习氛围,教师并不是简单的告知客观题在教材第几章知识,或者是粗略地纠正几个 错误的问题,也不是简单地给予某一套题型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引导考生学会分析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如:财政收入收缴方式缴款人将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者‘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两个账户,又结合专用存款账户中不得支取现金‘财政预算外资金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分析‘预算外的要求。教学的第二环节是“基础知识+互动”的学习;以无忧卡练习为主线的讲解做到法对题清,如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的内容要以“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相符”进行说明。这样以法规题融会贯通了考题知识。又如税法的构成要素主要 有11点 ,选择“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三个基本要素的记忆。把多个问题的疑难的知识集合起来进行分组争论,对问题进行各抒己见的解答,这样能够达到师生互动拓展知识的学习效果。

十年课改教学带教考,十年课改教证带教学,让教育方式与教育手段的从根本上得到了针对性的转变,让考生踏踏实实的学好专业技能课和掌握专业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创新性教学成为会计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建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试指导》,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2]姜正川.《中国名校高效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第3版, 2012年4月版

[3]赵学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作者简介:

上一篇:铁路货运作业劳动下一篇:政府新闻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