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信息化技术

2024-05-23

现代汽车信息化技术(精选十篇)

现代汽车信息化技术 篇1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汽车故障检测,必要性,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汽车故障检测人员, 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就应在汽车故障检测过程中切实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才能确保汽车故障得到及时有效的排除。基于此,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分析汽车故障检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 不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的汽车在性能、能耗、环保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而这主要是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汽车的电路和油路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传统的汽车故障检测主要讲究“听、看、闻、摸”和维修人员的经验, 且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和边缘性, 加上积累经验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 特别是现代汽车故障检测所用的电子设备种类的不断增加, 控制系统也越来越来复杂, 并且趋向于智能化、模块化, 因而在汽车故障检测中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检测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汽车故障检测中应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例如在故障检测中加强电脑故障仪的应用, 就能从传统的人工检测实现信息技术检测的转变, 既能有助于故障检测效率的提升, 又能提高故障检测的效率, 进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 在汽车故障检测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具有强烈的必要性。

2 汽车故障检测中如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几点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对汽车故障检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汽车维修人员, 应如何在汽车故障检测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 提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2.1 基于信息技术的仪器设备在汽车故障检测中的运用

在汽车故障检测过程中, 除了采取人工的方式进行基本的诊断外, 还应采取基于信息技术的仪器设备加强汽车故障的诊断, 常见的诊断设备主要有随车检测和专用检测设备进行诊断。在采用随车检测设备进行诊断时, 主要是利用汽车中基于微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功能对汽车的故障进行检测和诊断, 但其只能将本系统中的线路和装置发生的故障诊断出来。而采用专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和诊断, 例如汽车专用诊断仪器具有检测迅速、诊断到位的特点, 对检测成效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于这些仪器设备中加强了大量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传感器出现故障时, 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在控制单元中存储相对的故障信息, 在维修时可以通过诊断仪读取控制单元中存储的故障信息, 对于快速、准确诊断故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汽车故障检测中运用故障树分析法的几点浅见

在汽车故障检测中运用故障树分析法主要是利用故障树图纸, 图纸中应将检查故障的维修顺序和检查与维修要点等标注在流程图之上, 从而对检修状态进行直接观察, 且操作便利。尤其是能有效的表达事件的因果关系, 将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明确的指出, 为故障的诊断提供坚实的依据。例如在对汽车制动信号灯故障检测时, 就能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加强对其的检测。

但是在应用之前, 必须对汽车制动信号灯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 汽车制动灯开关的触点就会闭合, 此时期电源就会接通, 从而点亮制动灯, 而制动灯的熄灭则刚好相反, 当驾驶员松下制动踏板时, 汽车制动灯开关的触点就会断开, 此时期电源就会断开, 从而熄灭制动灯。但是在制动过程中, 偶尔会出现制动灯不能正常点亮或者始终长亮或者亮度不一、忽暗忽明, 甚至不亮。这些故障的检测就能采用故障树分析法进行处理。以制动灯不能正常点亮为例进行故障树的建立, 因此, 在这一故障之中, 故障事件就是制动灯不能正常点亮, 导致这一故障出现的原因主要较多, 主要有导线接触不良、制动灯开关损坏、制动灯灯泡损害、熔丝断裂, 有时单独的出现、有时同时出现, 但前者比后者出现的记录表要大, 因此通过逐一排查, 就能找出导致制动灯不能正常点亮的症结所在, 从而根据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排除故障, 达到修复的目的。

2.3 基于信息技术的尾气分析仪在汽车故障检测中的运用

根据对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进行分析的结果, 可以得知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以及发动机的性能是否出现问题。尾气分析仪通过对在运行情况不同的发动机产生的尾气进行分析检测, 以判断发动机是否出现故障。尾气分析所要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点火正时、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以及混合气的空燃比等等。如果点火系统差或者是混合气过稀失火, 则氧和碳氢化合物的读数会高出正常值;如果发动机在工作室, 混合气很浓, 则氧和二氧化碳的读数会低于正常值。通过尾气分析仪对发动机在不同的运转情况下所产生的尾气进行分析, 以此为故障诊断提供有效数据。

结语

综上所述, 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汽车故障检测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汽车维修人员, 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在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汽车故障检测中应用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采取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开展汽车故障检测工作, 从而更好地促进汽车故障检测成效的提升, 以最大化的确保故障得到有效的排除。

参考文献

[1]刘峰.汽车故障自动检测与维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08.

[2]江鲁安, 张朝晖, 张晓豫.浅谈虚拟技术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1 (11) :116-117.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 篇2

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

第一章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

1.1汽车安全技术的概述

汽车发展的历史就是汽车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历史,而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1.1.1交通事故的定义

我国定义道路交通事故为:“凡车辆、人员在特定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的行为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的交通事件。”有车辆参与是定义交通事故的前提条件,确保汽车安全是减少事故的主要环节。

1.1.2 汽车安全的概述

(1)汽车安全是伴随着汽车的发明而出现的,是汽车发明的必然产物。

1769年世界上第一起汽车安全事故发生。1858年英国开始实施世界上最早的道路交通法。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2)汽车安全主要取决于车、人和交通环境三大要素。

首先汽车的可靠性要高、安全性能要好;

其次参与交通行为的人员要掌握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法规; 此外交通环境(道路、交通设施、法规管理)的好坏和完善与否,对确保汽车安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汽车安全性的分类:

一般按照交通事故发生的前后加以分类: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尽量减少交通事故和司乘人员直接受害程度,保证司乘人员和行人的安全,这种安全称为被动安全,也称为冲突安全。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前采取安全措施,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种安全称为主动安全,也称为预防安全。1.2汽车安全法规

汽车安全法规,经不断修订或追加项目,变得越来越严格和完善了。在美国,1966年起由运输部DOT和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主管联邦动车安全法规FMVSS的制订和监督实施。FMVSS分为三个系列100系列为预防事故发生,200系列为碰撞过程中的乘员保护或减少伤害,300系列为减少事故后的灾害。作为整车碰撞最终试验的法规标准主要有u三项指标:汽车乘员碰撞保护(FMVSS..208),防止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伤害(FMVSS..204):汽车碰撞时燃油泄漏(FMVSS..301),这些法规均要求整车以48.3km/h的车速正面碰撞固定壁,然后进行各种测量分析。美国执行FMVSS使得汽车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20(约一万人),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继美国的FMVSS之后,欧共体、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相应公布了自己的法规。欧洲各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实施各自的车辆法规及其

汽车型式认证。二战后,欧洲各国为消除贸易上的障碍,大力推行法规的国际 化。制订了作为统一法规的EEC指令和ECE法规。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法规由各国任意自选,没有强制力。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指令则作为成员国统一的法规,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日本制订了道路运输车安全标准和新型汽车审查标准,后来也不断参照FMVSS和ECE进行修改和补充。1968年由澳大利亚运输咨询委员会ATAC的各分委会制订了澳大利亚设计法规ADR。加拿大汽车安全标准CMVSS基本上与黄国FMVSS相同是关于车辆及车辆零件安全的法令。我国继1989年制定的GB/T11551-89“汽车乘员碰撞保护”、GB/11557-89“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11553-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这些标准基本上与美国法规相近,要求的标准也一样。预计在几年后,在不断开展汽车碰撞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亦将形成自己的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系统,那时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性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1.3汽车安全性的现状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近年来我国各 种机动车的保有量增加很快,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也不断增加,从1985年到1994年的10年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27和60,1995年已达到了272000起和71000多人,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必须有效地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为此各汽车厂家都极其重视在现在汽车上设置各种主动安全装置和被动安全装置。

1.4汽车安全技术的分类及涉及的领域

汽车安全技术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技术(aetive salty technology)和被动安全技术(passivesaftytechnology)。1.4.1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根据 “汽车理论”和 “汽车设计”的概念,所谓主动安全技术就是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时,对汽车的内、外部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主动预防、避免或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以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俗话说的防患于未然。1.4.2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是指在车辆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通过车内的保护系统来有效地保护驾乘人员尽量减少损伤的程度,包括对车上员和乘车下行人的保护。1.4.3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领域

主动安全中的事故安全技术{事故前}的车距自动报警、电控悬袈、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车辆操作稳定系统、自动变速器、车胎气压报警系统;预防安全技术{正常行驶时}中的车况、路况监测、改善驾驶视野、提高车辆被认视性、灯照防眩晕、驾驶员注意力监测、自动导航等。

被动安全技术中碰撞安全技术{事故当时}安全气囊、安全带、行人保护、吸能车体;抑制安全技术{事故后}减轻二次伤害、阻燃构件、自动报警、安全门锁、汽车“黑匣子”等。

第二章 汽车上常用的安全技术

2.1 主动安全技术

2.1.1距离警示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驾驶员可以 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的时间间隔。汽车行驶时,系统探

测到本车与前面的汽车时间间隔低于本车的设定值时,会在前挡风玻璃发出警示,同时发出警示声。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这个系统将会自动刹车。

2.1.2行驶中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警报系统

由于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增加了长时间驾驶的机会,驾驶人员极易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整个车辆事故的50%。该系统能够记录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情况并向注意力分散的驾驶员发出警示,避免或减少因疲劳驾驶导致事故的发生。该系统使用仪表板处安装的小型摄像机及夜间红外扫描装置,监视驾驶员的脸部表情。通过微机处理来判断驾驶员是否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当驾驶员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会发出警报。

2.1.3视觉增强系统

为使驾驶员在雨、雾天仍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国外一些大的汽车公司研制出一种视觉增强系统。该系统能迅速去除风挡玻璃上的雨水雾气。典型的结构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除水防护薄膜,使水膜不易形成;第二种是日本三菱汽车公司采用的一种斥水玻璃,使水珠快速结成大水滴流走;第三种是日本制造商利用超声波技术使吸附在风挡玻璃上的水膜雾化消散。

2.1.4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

轮胎气压过低时,会使汽车的行驶性能变坏,加速轮胎磨损,甚至造成车辆倾翻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车辆上装有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当轮胎气压低于某一定值时,该系统报警,以便驾驶人员采取一定措施,确保行车安全。为 了减少轮胎气压过低对安全行驶的影响,英国哈蒙雷塑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自动吸气的轮胎。其内部填充一种能自动吸气的泡沫塑料,吸气特性取决于所受压力。轮胎受的压力越大,吸人气体越多;当压力减小时,它又释放出一部分气体,始终保持一定压力。

2.1.5自动巡航系统

普通的巡航系统是汽车行驶到一 定速度时,启动巡航系统,汽车会保持一定的速度自动前进,不用再踩油门。但当遇到情况时,驾驶员必须踩制动以防事故发生。因此,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制动。采取制动后巡航系统自动失去功能,必须重新加速后重新设定巡航速度。自动巡航系统则具有高度智能化功能,能自动调整车速。巡航时速最低可达32 km/h,利用携带的GPS系统会时时提醒自动巡航系统近1 km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物体。自动巡航系统接收到信息后判断出最佳的车速,待确认无潜在危机后,又会恢复到较快的巡航速度。

2.1.6偏离行驶路线警报系统

由于某种原因,车辆稍微偏离行车路线,而驾驶员又没有注意修正时,该系统发出警报,直到车辆回到原来的路线为止。日本三菱

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采用车载摄像机识别道路中间白线的方法,即当车辆偏离白线或偏离白线较多时,该系统报警。汽车报警后,驾驶员仍没有使车辆回到原来路线时,该系统便自动地使车辆回到原来路线。2.1.7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

它是一种先进的集成系统,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控制器通过微电脑的控制运算,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以获得车辆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达到最佳,保持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的平稳性和快速转弯时的可控性,减少颠簸和转向时离心力造成的冲撞。2.1.8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英文全称是ElectricBrakeforce Distribution,缩写为EBD)。为了防止汽车制动时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EBD系统可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制动以前轮为基准要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必须被调整时,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液压系统,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的分布。因此,重踩制动在ABS动作启动之前,EBD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2.1.9电子制动辅助系统

电子制动辅助系统(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Brake Assist,缩写为EBA)。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驾驶员往往缺乏果断,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EBA就是为此设计的,它的功能与ABS相似。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踩踏的速度和力度大小,以此判断驾驶员此次制动的意图。如果属于非常紧急的制动,EBA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强的制动力,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制动力快速产生,减小制动距离;而对于正常情况的制动,EBA则会通过判断不予启动ABS。通常情况下,EBA的响应速度都会远远快于驾驶员。这对缩短制动距离增加行车安全性非常有利,因此,对于脚力较差的女性及高龄驾驶员避让紧急危险的制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当今汽车安全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发展方向。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除以上所述外,还有很多,如远红外线夜视系统轮胎防爆安全气阀、防爆(扎)轮胎、高位制动灯、防滑差速锁、超声波清洗雨滴后视镜、驾驶员酒精浓度检测仪,等等。

2.2 被动安全技术

2.2.1安全带

安全带是50年代开始作为选装件装备汽车的,但直到现在,它仍然是最基本的乘员保护装置。它的作用在于能够在正面碰撞、后面碰撞、有角度碰撞以及翻车事故发生时防止乘员从座位上甩出,帮助乘员减少受伤的风险。现在,在安全带的设计过程中引入了许多先进技术,从而使今天的工程师能够根据车辆的构型对安全带系统进行设计。安全带系统的重要部分──安全带收缩装置总成──可以根据车辆的设计而有不同的变型。安全带收缩装置的首要目的是发生碰撞或强烈制动的过程中将安全带锁紧在恰当的位置,在不使用安全带时贮存安全带。根据车辆的设计,还可以增加一些附加的功能,以增强性能或提高便利性。例如紧急锁紧装置,一正常的驾驶过程中,膝/肩部安全带的紧急锁紧式伸缩装置允许安全带随着乘员一起移动,从而使安全带的使用能够紧贴合身,而且舒适。当车辆快速减速时,伸缩卷筒锁止,从而使卷绕在卷筒上的安全带也锁止。还有一些车辆的伸缩装置采用“抓钳”装置来抓住安全带。2.2.2 智能安全气囊

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气囊所具有的部件和功能外,它所配备的气体发生器都是多级的,具有更多的传感系统,可以自动地感测到乘员的体重大小、乘员的身材高矮、乘员的坐姿、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离安全气囊模块的距离)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以此来确定安全气囊打开时采取的不同充气级别,避免乘员被爆炸的气囊击伤,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2.2.3汽车 “黑匣子”

该系统与飞机黑匣子相似。它可监视和记录车辆碰撞前后的瞬间以及行车途中各种传感器信号的变化情况,以便准确分析故障的成因。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汽车黑匣子可以记录事故发生前后车辆和驾驶环节等方面的信息,并能再现故障的全部过程。

2.2.4事故自动呼救系统

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确位置,车辆事故的状态,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测出车内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能测出车内是否有人,以争取尽早地、更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以获得及时救援。2.2.5紧急门锁释放装置

其功能有:当碰撞传感器确认已发生碰撞时,系统将立即自动地释放门锁,使车门能迅速打开。2.2.6防撞型安全转向柱想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由于车身前部的变形,转向盘连同转向柱将一起向驾驶员方向移动,此时驾驶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前冲击,驾驶员胸部会因撞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上而受到严重伤害。防撞型安全转向柱除了能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传递转向扭矩外,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向柱的中间轴可以伸缩、弯曲或断开,达到隔绝一次碰撞影响的目的。2.2.7防撞吸能车厢

为了减少驾驶室在事故中的变形,保证车内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通过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以及增加乘员车厢材料尺寸,从而获得汽车中部刚性车身结构。采用中间有泡沫填充物的夹层钢板等。2.2.8安全头枕

在追尾碰撞事故中,即使车速较低,被撞车内的驾乘者会因车辆突然向前加速而引起头部剧烈后仰,造成颈部和背部损伤。安全头枕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防止驾乘者因头部后仰过度而受到伤害。

被动安全技术是对事故发生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被动安全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除以上所述外,还有一些比较简单和基本的被动安全技术,如汽车灭火器材的配备、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的应用以及汽车的无棱(尖)角设计等都属于被动安全的范围。

第三章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但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而且仅仅依靠某一项技术已很难使汽车整体安全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驾驶汽车,确保行车安全。另外要不断完善各项单一技术本身还要搞好各项单一技术之间的协同这一点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第一项工作的最终成败即汽车安全技术应朝着和减少事故影响的目的。所以今后的汽车安全技术是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的。(1)集成化

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进行融合,会得到更好的安全保护效果。在2000 年世界汽车年会上, 德尔福公司推出了“ 集成安全系统(ISS)”。该系统涵盖了汽车上所有的主要子系统, 由50 种不同的技术组成,包括现有的、不久将推出的以及未来将要推出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集成于一体,协同发挥作用,达到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操纵方面的不足,等到相关技术如智能汽车操纵性能设计和人机工程设计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就可进一步推动汽车安全智能化。有人预测,未来的汽车会成为各种尖端电子技术的载体,或者说21 世纪的汽车是移动的电脑平台,智能制动、智能减速和智能转向将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基本特点。(2)智能化

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安全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加快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安全技术装置将出现在现代车辆上这些智能装置将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自动协助或自行控制。(3)系统化

将汽车、道路、人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让三者相互协调,达到各自性能的最佳匹配,才能实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机械特性及道路设施和交通法规之间的最优协调,才能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微处理机、软件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集成化技术、车载网络系统、光导纤维传导技术、声纳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更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不仅能将过去在军事及航天领域的雷达、声纳(超声波)、远红外线、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汽车,而且能将声学、光学、电磁学、光电感应、指纹识别等领域的新技术运用到汽车上更能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结 论

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应用电子技术使车辆实现的高度智能化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质的跃变的主要因素。美国70年代提出的试验安全车ESV(Experiment Safety Vehicle)、日本90年代提出的高级安全车ASV(Advanced Safety Vehicle)虽然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提高汽车安全性的代表作,但它们都是未来的安全汽车的雏形。

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对于包括汽车安全技术在内的汽车工业重大课题都是在高度计划和有序的状态下展开的,并且制定了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在国家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产、学、研的联合,投入相当的力量逐步付诸实施,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而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车流的加大,再加上人口众多,交通问题会更加突出。对此,我国虽然采取了许多相应措施,但在加强汽车自身安全性能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的交通安全状况,还会随着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安全技术的实用化、商品化,使刚刚兴起的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受到极大冲击,尤其在汽车业群雄逐鹿的今天,作为即将面临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中国汽车工业,必须对此做出有力回应。顺应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是势在必行的。

致 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王瑜老师的悉心指导。王瑜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其中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导师严谨求实和一丝不苟的学风、扎实勤勉和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并将鞭策我在未来的工作中锐意进取、奋发努力。导师的指导将使我终生受益.,在此向王瑜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然后还要感谢五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汽车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好友们、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现代汽车信息化技术 篇3

关键词:汽车电控技术;发展趋势;维修策略

0 引言

由于汽车电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现代汽车的维修策略提供了改革的时机,彻底改变了其维修技术的现状,开创了现代汽车维修中的全新概念。由于汽车电控技术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人们车辆出行的安全性。为了更好的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需要对汽车维修理念进行优化与改进,汽车维修技术在得到汽车电控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维修质量,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

1 汽车电控技术的概况

1.1 汽车电控技术的主要内容

汽车电控技术主要是由电子控制中枢、传感器以及控制程序等相关软件组成的,其主要分为六类,包括:电动汽车技术、车身电子安全控制技术、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底盘电子控制技术、智能汽车、交通技术以及整车控制技术。

目前,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以及地盘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与完善。另外,整车控制技术包括网络总线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平台。这项技术可以对汽车整体线路的连接进行简化,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汽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方便对故障进行诊断,从而可以对整个结构进行优化与整合[1]。

1.2 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情况

汽车电控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其逐渐朝着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其中集成化的发展主要包括:在嵌入式系统以及局域网控制的发展过程中,汽车电控系统的集成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的综合控制方面,主要是将牵引力控制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以及制动防抱死系统等结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便确保汽车的驱使性能控制在最佳水平。其智能化发展主要指的是通过对自适应系统、神经网络控制以及模糊控制等方式的引入,来促进汽车的发展。根据驾驶人员的目标资源,通过全球定位获取途中的天气、车流量、交通拥挤等各种情况,从而为驾驶人员自动筛选出最佳线路。

同时,智能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会加快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另外,其网络化发展指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汽车中的层次化系统结构以及各种控制方式的进一步研发,使得电控设备与零件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汽车的车载电子网络系统以及数据通信等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从而对汽车的电子网络要求越来越高。

2 现代汽车的维修策略

2.1 提高维修人员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汽车领域中,主要以汽车电控技术为主的相关技术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并且其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从而使得现代化的汽车结构越来越复杂,其科学技术的含量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在汽车维修的时候,其主要采用的是智能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诊断设备,有效的提高了维修效率。但是在这种诊断与维修的情况下,需要以先进的汽车技术以及高素质的维修技术人员为前提条件。

因此,需要加强对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不仅需要提高维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维修知识,还需要确保维修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并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能够了解有关英文的维修材料,通过互联网技术查询汽车的维修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或者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维修企业还需要在内部组织各种交流会以及培训活动,不断的更新维修观念,掌握好维修的新知识以及技能,以便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汽车维修工作,提供更优质的维修服务[2]。

2.2 在诊断过程中,重视维修数据的应用与检索

在信息化的时代下,各个领域均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汽车行业从汽车的结构到控制技术等环节均逐渐实现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汽车的新品牌、新技术以及装备等层出不穷。维修技术人员无法对其所有的维修数据进行整理,并将其记录在大脑中。维修技术人员在技术、知识以及经验的积累方面逐渐体现出其局限性的缺陷。

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汽车维修的互联网络,通过网络对其维修数据进行整理与收集,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上网解答疑难问题或者上网培训等方式来有效的解决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维修技术人员需要重视对维修数据的应用与检索工作,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数据的查阅技能,这些技能是维修人员必须要掌握的[3]。

2.3 加强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

现代汽车的维修逐渐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发展,在诊断故障的时候,通常会应用到四轮定位仪、汽车传统示波器、解码器等相关诊断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汽车维修的效率,使得汽车维修逐渐从一门手艺转变为一种技术。因此,维修人员在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的时候,需要加强对诊断仪器设备的运用,以便有效的提高汽车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提高维修的质量与效率。

3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电控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与应用,从而有效的促进其维修技术的革新,通过充分应用各种技术与设备,使得汽车维修效率逐渐提高,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有效的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坚.汽车电控新技术的发展与对维修行业的要求[J].装备制造技术,2010,14(2):15-16.

[2]杨沿平.我国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2011,16(8):56.

现代汽车机电技术研究 篇4

一、汽车机电控制系统简介

第一, 单独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在应用过程当中对空间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所以有着一定局限性, 无法适用于所有汽车[1]。当代绝大多数的汽车不再使用这一控制系统。这一系统明显的特征是使用单个ECU, 因此系统独立性较为突出, 同集中控制对比来说功能较少不过更加简单。

第二, 集中控制系统。该系统受汽车制造行企业的青睐, 有效弥补传统控制系统当中的很多缺陷。集中控制系统是把全部系统集中到一起实现控制, 借助一个ECU实现指令的发布, 完成不同系统的控制[2]。具体而言能应用在以下领域。首先是发动机。该系统可以发动机全部活动, 包括启动点火、故障自测、气体排放以及故障预警等不同的内容。其次是传动系统。这一系统涉车辆速度以及车辆防滑等内容, 借助于集中控制能够统一实现这些功能的控制, 从而改进运行的效率。再次是行驶。把行驶以及制动等环节的控制集合到一块, 在行驶过程当中能够集中对控速装置、防抱装置以及转向系统等实现调控。最后是安全预警。车辆安全可以说是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3]。车辆安全内容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即各类仪表的故障预警、车辆停放安全、车内防撞措施以及车辆照明检测等。

二、现代汽车机电技术发展趋势

第一, 重视安全以及环保技术。在安全环节, 除了人们熟悉的安全气囊、防抱制动系统以及牵引力控制等之外, 还着眼于故障自动诊断、雷达防撞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日本丰田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安全交通工具计划。该系统可以使用无线电发射接收装置, 将前面障碍物的状况告知驾驶员。要是驾驶员没有反映, 这一系统会接管制动装置。这一系统在夜间环境、高速公路以及有雾环境当中效果显著[4]。节能以及环保是汽车几点技术的重要课题。为适应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 汽车工业日益进入到多元化的能源时代。当前很多国家都在研发酒精、甲醇、天然气以及甲烷等为燃料的汽车, 同时也在研制电动汽车。当前已有部分国家禁止非环保汽车的生产销售。一些国家通过绿色贸易对汽车机电技术的开发设计提出更高的标准。

第二, 重视汽车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人类在汽车驾驶过程当中, 容易因为驾驶技术以及外界因素影响出现驾驶环节的失误, 从而诱发驾驶危险, 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汽车机电技术研发人员着手研究汽车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技术, 由汽车自主判断行驶速度合理与否、车车间距安全与否等, 并限制修正驾驶人员不正确的驾驶行为。要想实现这一切无法离开机电技术, 所以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是该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 汽车在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当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也就导致人们花在汽车上的时间势必会越来越多, 所以当代汽车具备的功能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具体要求。在汽车未来发展过程当中, 需要加入生活服务功能, 例如休息功能以及沐浴功能等, 并在汽车当中设置独立功能分区。为满足办公要求, 还应当提供人性化服务。

第三, 未来汽车是一个移动的家。当前统计显示, 人们在汽车当中>30%的时间眼望窗外, 所以将来需要根据用途不同以及房主要求, 把汽车分隔成起居室、卧室、浴室以及厨房等, 精心进行布置和装修, 添置现代化的家电用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 汽车通讯功能不再局限于听广播以及车载电话通话, 同时还可以显示信息以及日程表, 阅读或者是发送邮件, 收看股市行情以及天气预报, 还能够访问互联网。人们可以在车内使用办公室当中的一切, 比如电话号码、数据库、通讯录、笔记本、约会记录、参考资料、计算器还有各项银行业务等。首先是汽车的内饰更为机电化。未来轿车以及载货汽车车厢当中会安装连接互联网的线路, 同时提供更多空间安装计算机。其次是轿车导航系统。这一系统有着卫星通讯以及磁盘技术, 能够借助于音频指示以及视频来显示道路图, 为驾驶员驾驶提供可靠的方向指示。再次是进入多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 给汽车AV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新汽车多媒体逐渐出现。歌乐公司同微软公联合, 使用windows系统, 联合使用汽车音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语音识别技术, 开发世界最早的车载统, 实现车载多媒体的飞跃发展。

综上所述, 汽车制造技术虽然已经非常成熟, 不过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缺点, 特别是环保、人性化以及安全等方面还无法有效满足人们需求。所以汽车生产企业要想保持发展势头, 就需要不断创新汽车机电技术, 借助于完善技术来丰富汽车功能, 从而持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塞迪顾问公司.中国汽车机电市场潜力持续释放[J].机电行业参考, 2015, 10 (5) :3-4.

[2]孙康慧, 张少杰.中国汽车机电产业发展动力及趋势[J].商场现代化, 2014, 6 (4) :343-344.

[3]谢少芳.现代机电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4, 11 (7) :53-56.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展(共) 篇5

邱卓丹

(广西工学院汽车工程系,广西柳州545006)

摘 要: 根据最新资料提出了满足现代汽车安全要求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并就现代汽车安全前沿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系统

中图分类号: U461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51 – 0

4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的社会问题。因此对汽车安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使得以汽车安全为主题的技术竞争更加激烈。

1现代汽车安全新概念

被动安全防护装置是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安全防护装置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程度以及汽车损坏程度。过去,汽车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即只在特定的时间提供特定环境下的保护且绝大部分针对碰撞状态,而现代汽车设计师们考虑更多的是主动安全设计。现代汽车的高新技术使汽车能够自己“思考”并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

事故发生。表1 列出了为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而在汽车上所采取的全新技术。

图--------

2现代汽车主被动安全前沿技术扫描

211巡航控制系统[5 ]

巡航控制系统也称为恒速控制系统、定速控制系统或车速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当汽车在良好的道路或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驶时,驾驶员只要按一下设定开关,巡航控制系统就能准确地使汽车按照目标车速(40km/ h 以上)恒速行驶而无须踩加速踏板,从而减轻驾驶疲劳,使高速行驶的车辆更安全、更平稳。该系统由速度控制模块PCM、真空控制伺服系统及操纵机构组成。它由操纵机构输入控制指令,根据行驶阻力的变化通过速度控制模块及真空伺服系统反馈并调整发动机节气门工作状态,从而达到调整和稳定车速的目的。未来的巡航控制系统将与动机电喷控制系统及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实现联动控制或复合控制,并配置追踪行驶控制系统以实现最佳的适时加速、减速,确保行驶更安全。

212福特Eyecar 技术[3 ]

Eyecar 技术通过采用眼位传感器测定驾驶员的眼睛位置,然后通过使用电动座椅自动将不同身材的驾驶员的眼睛调到同一高度,以保证提供一个对路面和周围车道的无阻碍视野和最好的视见度;同时通过电机自动调整转向盘、制动跳板、加速踏板、地板和中央控制台的高度,以构成自适应的驾驶环境。这一技术完全发展了行车安全的概念。

213福特Camcar 技术[3 ]

采用多个微型摄像机系统(包括前向摄像机系统、侧置后视摄像机系统、车后全景摄像机系统、night3.[2 ]付百学.集成安全系统(ISS)[J ].世界汽车,2001(8):15-16、20.[3 ]龚铁.福特汽车安全新技术扫描[J ].世界汽车,2001(2):1942.[5 ]汪立亮,徐寅生,杨生超.现代汽车电子巡航控制系统(CCS)原理与检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6 ]孙雄.汽车GPS 导航的现状及发展[J ].上海汽车,2001 ,(5):248.[8 ]周小川,林平.汽车爱好者手册[M].成都:四种辞书出版社,2000.[9 ]徐振东,祖国发.2000 年汽车工业十大先进技术[J ].汽车文摘,2002 ,(6):114.[12 ]高全均.电子制动系统及其扩展功能[J ].上海汽车,2001 ,(11):110.[14 ]董素荣,姜丁,杨生辉,李建军.汽车轮胎气压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J ].世界汽车,2000 ,(2):1520.[16 ]黄宁军.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新发展[J ].汽车科技,2001 ,(3):1723.[18 ]王遂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检修[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Development of Modern Auto Safetydan

(Dept.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China)

小议现代汽车维修中传统诊断技术 篇6

关键词:汽车 传统诊断技术 应用

汽车诊断是指在不解体(或仅拆卸个别小件)的情况下,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的作业。汽车诊断方法有传统诊断方法和仪器诊断方法两种。

传统诊断方法也称为人工直观诊断法,是通过原地或道路试验,凭借维修人员的经验(有时也借助简单工具),通过观察来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和故障的方法。该方法机动灵活、投资少,但速度慢、准确性差(这主要取决于维修人员的经验),不能给出定量数据。其主要方法有:“看”、“闻”、“听”、“试”、“摸”、“测”、“问”。

仪器診断方法,是用专用仪器设备(解码器、示波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通过原地或道路试验,由仪器输出的数据来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和故障的方法。该方法速度快、准确性高,有些仪器还可打印存储数据、自动分析判断,但投资大,对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高。

以下举例说明传统故障诊断法在现代汽车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一、通过“看”诊断故障

实例1:一辆捷达GTX在行驶过程中动力不足,加速缓慢,排气管有“突、突”声,偶而会出现发动机熄火现象。

用V.A.G1552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读出故障码16486,其含义表示空气流量计信号太弱。通过读取数据,对空气流量计数据进行分析,进气量较规定值小,说明进气管某处可能存在漏气。可仔细检查各接头部位,无漏气现象。一般导致空气流量计信号太弱的原因主要有空气流量计损坏、线路有故障、进气管漏气及空气滤清器堵塞等。通过前面的检查,后两项没有问题,故障还是在元件本身。拆下空气流量计检查,发现有一小片塑料挡住了格栅。将其取掉后装复空气流量计,用V.A.G1552查询,无故障码,读取进气量数据也正常。试车检查,故障现象消失。

若按传统故障诊断方法,由故障现象即可判断是混合气过浓,则应先检查进气系统是否堵塞,再检查供油系统是否正常,那么在检查进气系统时就已能确定故障,而无须费时费力地用V.A.G1552读码、调取数据。

实例2:一辆雪铁龙轿车左前轮不升也不降,而其他三轮均正常。检查发现该车左前空气弹簧减振器排气阀线断开,接通线路后,左前轮恢复正常。

在看的过程应该仔细地看,认真地看,分析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这样才能起到“看”的效果。

二、利用“闻”诊断故障

实例:一辆桑塔纳2000GSi轿车,怠速不稳,且急加速抖动严重。通过对排放气体气味(有生油味)的分析,判断是高压线有时断火,更换后,故障排除。

“闻”在维修中比其他手段用得相对较少,但并不是说它不重要,运用恰当,在故障判断时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对发动机的排放气体的“闻”,可以判断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对离合器、制动器处的“闻”,可以判断离合器是否打滑、制动器是否拖滞。

三、利用“听”来诊断故障

实例:桑塔纳2000GSi,发动机运转时,踩离合器踏板,有“沙沙”声,并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加大。

根据故障现象,首先检查并更换了离合器分离轴承,然后将曲轴后端支承变速器一轴的小轴承加润滑脂,并且检查了轴承滚针运动状况,均未见异常。装好变速器后,响声没有变化。进一步听,发现离合器分泵活塞杆处声音较大。考虑可能是配件质量问题,又连续更换了两个品牌的分离轴承,效果还是不明显。再次试车中发现,刚踩下离合器踏板时,响声瞬间没有,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经认真分析,在刚踩下离合器踏板时,由于一轴与飞轮转速接近,一轴前轴承相对静止,所以响声不明显。随着一轴转速下降到完全静止,此时轴承随发动机转速上升,所以响声越来越大。将此处轴承更换后,响声消失。

“听”,对机械故障的诊断尤其重要,且无须成本。如发动机异响的诊断,若采用发动机异响诊断仪,成本昂贵。“听”,首先要弄清故障的部位,分清响声的类型,况且现在的故障中,最多的就是机械故障,所以说“听功”是维修人员的基本功。如果找不准故障部位,维修中就会走许多弯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通过“问”判断故障

实例1:一辆奔驰560ES轿车,不易起动。经询问,得知是在更换火花塞后才出现的故障。拆检火花塞,发现其间隙与原火花塞的不同,更正后,故障排除。

实例2:一辆林肯大陆轿车,加速性能很差,经询问驾驶员得知,是在更换火花塞出现的。拆下火花塞观其型号也符合要求,断定其点火顺序搞错,更正后,故障排除。

驾驶员对自己驾驶的车辆情况最了解,是判断故障的第一手资料。此方法掌握的好,可以极大地提高维修效率,节约费用。

五、通过“摸”判断故障

实例1:一辆桑塔纳2000 GSi轿车行驶向左跑偏。到厂报修后,维修人员即通过手摸,感觉左后轮毂温度明显较其它轮毂高,判断是左后轮制动器拖滞。经对左后轮制动器进一步检查发现,是活塞不回位造成的。

实例2:一辆宝来1.6轿车,动力明显下降。到厂报修后,维修人员即通过手摸,感觉三缸火花塞温度明显较其它的低,判断是三缸火花塞不工作。经检查发现三缸火花塞绝缘损坏。更换后,故障排除。

在空调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等的检修中,利用“摸”来判断故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通过“试” 诊断故障

“试”有这么几个含义,一是模拟故障(一般为隐形故障)发生的条件来判断故障;二是用完好的新件或备件替换怀疑有故障的零部件,确认原先的判断;三是通过反复试车,用排除法来判断故障;四是通过试车,确认故障排除。

如,一辆车的机油警告灯在正常行驶中点亮,反映机油压力过低。如果用手头现有的机油压力传感器替换原传感器后,故障消失,则就证明故障是由传感器损坏引起的。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的用来检测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油道、线路甚至电脑的时间和精力。

七、通过“测”诊断故障

“测”是指用简单的仪表、仪器(如万用表、正时灯、试灯等)来检测电气系统的线路、元器件的技术状况的方法。如,线路、线圈是否搭铁、短路、断路,均可非常简便地通过“测”得知。它是汽车故障诊断中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

虽然,现代汽车上装备的电控系统愈来愈多,在汽车维修中,采用仪器诊断已成为故障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是,也不应该忽略传统诊断方法的应用,传统诊断方法在现代汽车故障诊断中有仪器诊断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在有些方面,仪器诊断法还不能完全代替传统诊断方法。

浅析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篇7

保护环境与节约燃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事件, 以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排放的废气对大气污染构成严重影响, 如CO2引起温室效应;HC在阳光的作用下与NOX进行光化学反应, 形成一种毒性较大的光化学烟雾。因此汽车的废气排放控制受到各国政府、汽车制造商的进一步重视。

二、汽车排放控制解决的问题

汽车运行时, 废气排放主要由排气管产生, 包括CO、HC、CO2、NOX等气体;对于柴油机而言, 还包括颗粒物排放。CO、HC、CO2等气体含量较少且便于处理, 废气排放控制主要解决汽车NOX和颗粒物的排放。故本文主要介绍由排气管产生的NOX和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

三、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现代汽车废气排放控制策略从技术角度分为三大方面:降低燃油消耗和燃烧优化、排放废气的处理和排放性能的监测, 其对应技术如下所述。

1. 降低燃油消耗和燃烧优化

降低燃油消耗和燃烧优化可以降低汽车的使用费用、减少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节省石油资源;同时降低了汽车的废气排放, 其具体实现方法如下所述。

(1) 汽车外型优化, 减轻车身质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主要受到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 减小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汽车外形优化可以有效降低空气阻力系数CD值, 从而减小空气阻力。减轻车身质量则是减小滚动阻力的重要途径。但随着质量的降低, 汽车的安全性下降, 因此需综合考虑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2) 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的热损失和机械损耗占燃油化学能的65%左右, 故提高发动机效能对降低燃油消耗、减小废气排放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如下:

第一,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CRFIS)

柴油机运行时转速很高, 喷油器每次喷油时间很短, 高压油管内各处压力随时间、位置不同而变化;当喷油器针阀落座完成主喷后, 高压油管内的压力波动可能会引起“二次喷射”现象, 造成喷油不均匀问题, 增加了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针对上述问题, CRFIS对柴油机的喷油时刻和喷油过程进行控制,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柴油机共轨直接或间接形成恒定高压预喷射燃油, 然后将其送至带有高速电磁开关阀的对应喷油器内, 高速电磁开关阀的开启、关闭实现喷油过程的开始、结束。ECU (电控单元) 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输出功率控制高速电磁开关阀的开闭和开启时间, 从而间接控制喷油时刻和喷油过程。

CRFIS的特点:第一, CRFIS柴油机高压油管内喷射压力的形成与喷射过程完全分开, 喷射压力大小与发动机转速无关, 避免了“二次喷射”现象;第二, CRFIS柴油机的每次喷射量由喷射压力和高速电磁开关阀开启时间决定, ECU精确控制喷射过程, 解决了“喷油不均匀”问题。

第二, 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 (HCCI)

HCCI是将点燃式内燃机和压燃式内燃机有机结合的一项技术, 可有效减小汽车碳烟和NOX排放。其基本原理是:HCCI发动机与传统的点燃式内燃机类似, 将比例非常均匀的燃油和空气进行预先混合, 然后注入气缸内;传统的点燃式内燃机通过火花塞点燃混合气, 而HCCI发动机的点火过程则与压燃式内燃机类似, 通过活塞压缩混合气, 使之温度升高至一定温度后自行点燃。

HCCI的特点:第一, HCCI发动机无扩散燃烧过程, 避免气缸内形成局部高温和浓混合气, 有效降低了碳烟和的排放;第二, HCCI发动机保留了压燃式内燃机高热效率的特点, 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第三, 涡轮增压技术 (Turbocharger)

涡轮增压技术利用发动机排放废气的惯性力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 涡轮带动同轴的叶轮, 旋转的叶轮压送经过空气滤清器的空气, 使其增压并进入气缸。伴随着空气量增加, 循环供油量相应增加, 达到了增加功率的目的。

其特点:第一, 在不增加发动机排量的基础上, 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和功率;第二, 涡轮增压技术利用废气排放动能对新鲜空气增压, 回收了部分能量, 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第四, 燃料分层喷射技术 (FSI)

FSI不像传统发动机那样将燃油注入进气歧管, 而是将燃油直接注入气缸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FSI利用电子芯片计算分析并精确控制注入气缸中的燃油喷射量, 获得具有理论空燃比的混合气体, 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其特点:第一, FSI发动机完成一次工作循环有两次喷油过程, 对应的喷油时刻分别为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末端;第二, FS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不同, 有分层注油和均匀注油两种注油模式, 其对应的发动机工况分别是低速、中速工况和高速高负荷工况;第三, FSI发动机与传统发动机相比, 其动态响应好, 输出扭矩和功率可以同时被提高, 燃油消耗降低, 废气排放减小。

(3) 动力传动系的优化。传动系的档位增多, 增加了选着合适档位使发动机处于经济工作状况的机会。按照这种思路, 档数无限的无级变速器在任何条件下都提供了使发动机在最经济工况下工作的可能性。若发动机能始终维持较高的机械效率, 无级变速器将显著地提高燃油经济性, 减小废气排放。

2. 排放废气的处理

对排放的废气进行后续处理属于机外处理方法。其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颗粒过滤器和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四项内容。对应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SCR) 。SCR是一项处理废气中NOX的工艺。其基本原理是:NOX浓度传感器检测废气中NOX的浓度, ECU根据测量结果向废气中注入适量的氨、尿素等含氮化合物, 两者反应生成N2和H2O。其特点:第一, ECU根据废气中NOX浓度控制氨、尿素等含氮化合物的注入量。若注入量过少, NOX不能处理完全;若注入量过多, 未参加反应的含氮化合物进入空气中污染空气。因此SCR需要高灵敏度的NOX浓度传感器和高精度的含氮化合物喷射装置;第二, SCR对温度较敏感, 其还原效率易受燃油硫含量及废气中颗粒物含量的影响。

(2) 废气再循环技术 (EGR) 。EGR是将少量排放废气送回气缸, 与未燃烧的混合气再混合并进行再次燃烧的技术。该技术可有效降低废气中NOX含量, 其原因如下:第一, EGR增加了混合气体中H2O、CO2等三原子分子的含量, 混合气的热容量增大, 燃烧过程中最高温度降低, 废气中NOX含量从而下降;第二, EGR对混合气具有稀释作用, 混合气中氧气含量降低, 减小了NOX生成的机会;第三, EGR使混合气中惰性气体含量增加, 惰性气体会延缓燃烧过程, 燃烧室的压力形成过程变慢, 排放废气的NOX含量降低。

(3) 颗粒过滤器 (DPF) 。对于柴油机, 使其颗粒物排放满足排放法规的技术是DPF。DPF位于发动机废气排放管处, 当废气通过时, DPF收集和存储废气中颗粒物, 从而降低颗粒物的含量。DPF关键技术是过滤材料和过滤体再生, 其作用效率受颗粒物生成速率、废气排放温度、燃油硫含量及排气管道处背压的影响。

(4)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DOC) 。DOC以铂 (Pt) 、钯 (Pd) 等贵金属为催化剂, 使颗粒物中有机物SOF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和H2O, 通过减小SOF含量达到降低废气中颗粒物含量的目的。其作用原理和三元催化转换器催化氧化HC和CO原理类似。

3. 排放性能的监测 (OBD)

新车运行时, 废气排放指标一般符合要求。但在使用过程中, 随着车辆的老化和损坏, 其排放指标可能不再符合汽车排放要求。OBD从发动机运行开始, 便监督与排放控制有关的零部件状态;一旦发动机废气排放超标, OBD便会在仪表盘中发出警示, 提醒驾驶员做出相应反应。然而OBD系统并非对汽车的废气排放进行实时测量, 而是当发动机失火、催化转化器储氧能力下降以及氧传感器劣化后, 通过监测某些相关参数的变化, 推测汽车排放将会超标, 从而发出警告信号。

四、结论

节能、环保是当今世界发展主题, 对于现代汽车, 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既是其顺应时代潮流的必须, 也是其前进发展的方向。汽油机具有废气排放量少、低热效率的特点, 低热效率是制约汽油机继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唯有提高热效率, 汽油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与汽油机相比, 柴油机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但废气中颗粒物含量远远高于汽油机;在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 颗粒物排放无疑是阻碍柴油机大范围推广的主要因素。

因此, 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优点完美结合, 使发动机具有热效率高且排放量少的技术必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普及, 同时也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

摘要:本文从降低燃油消耗和燃烧优化、废气处理、排放监测三个技术角度介绍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同时简要阐述了各排放控制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最后总结出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排放控制,燃油消耗,废气处理,排放监测,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董敬庄志常思勤:汽车拖拉机发动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

[2]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3

[3]翁荣伟:浅谈柴油机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硅谷, 2009

[4]Prof.Bengt Johansson.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the future of IC engin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 2007

现代汽车新材料与技术 篇8

渗浸陶瓷活塞环在低于300℃的工作条件下, 采用B、N、Si 3种元素, 利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P-CVD) 在Cr基活塞环表面生成一层30~70μm的双向扩散的微晶体与网络结构并存的氮化硼-氮化硅 (BN-Si3N) 金属复合陶瓷层, Fe、A l、C r为快速扩散物质, 可形成BN、Si3N与Fe、Cr的相互扩散, 活塞环的铬层厚度仅增加3~8μm, 不影响涂层质量和工件的装配精度。常温下导热系数提高42%, 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指数规律变化, 从而降低活塞环的工作温度, 减少变形, 提高气密性。通过提高活塞环表面硬度、耐磨性、导热性、韧性和降低金属表面的摩擦因数, 提高了活塞环使用寿命, 降低了发动机油耗。该材料具有金属和陶瓷的性质, 为特种功能材料, 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 实现陶瓷材料和金属基体间双向扩散, 见图1。国内外同类技术是用火焰喷涂法或高温等离子喷涂法向金属表面喷涂陶瓷粉, 其不足是陶瓷、金属两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过大而易发生镀层脱落, 尤其是应用在发动机上则更易发生。此外, 喷涂时的高温陶瓷粉粒会引起金属表面局部过热, 损坏基体材料。

(2) 在小于300℃的工作环境下实现了金属和陶瓷两种性质截然不同材料的表面复合, 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工作温度—般高于500℃。采用低温P-CVD技术, 必须在“低温等离子体”状态下。因此, 工艺控制很重要, 利用薄膜物理的专业知识, 采用一步法可实现小于300℃的工作环境要求。

(3) 金属复合陶瓷为网络与超微粒并存。超微粒子 (最大直径为0.8μm) 随机分布于网络之中, 使材料既有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又具有高的韧性、低的粗糙度, 并可降低材料的摩擦因数。

采用“BN-Si N薄膜陶瓷强化金属表面技术”, 室温下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比铬的导热系数增加42.68%, 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函数规律增加, 而铬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增加而下降。

渗浸陶瓷活塞环 (铬基) 主要技术指标:表面硬度HV0.1=950~1 300;渗浸层深度X j c r=3 0~7 0μm;表面增厚3~8μm;导热系数 (室温) 18~24.55 W/m·K;摩擦因数f=0.062~0.088。

渗浸陶瓷工艺过程如下。

(1) 将工件装入渗陶炉中抽真空, 以防止工件表面被氧化, 保证被激活的气相物质的流动和扩散, 使气相物质吸附在工件表面。

(2) 加热衬底 (小于300℃) 。在低温P-CVD工艺中, 化学反应的分子激活主要由高频电场进行不断补充, 但工作温度对薄膜生成、薄膜性质和化学反应等影响较大。

(3) 按一定比例通入氮气、硅烷、硼烷, 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的等离子体状态中, 通过对流扩散至工件表面, 并吸附和发生反应形成陶瓷薄膜。这些具有较大能量的陶瓷物质与基体金属发生双向扩散, 最终形成金属陶瓷复合层。

(4) 在炉内上、下极板间加高频电压, 以产生等离子体状态及不断补充气相分子的激活能量, 从而保证气相分子较好地扩散并附着在工件表面, 发生反应生成陶瓷物质后, 仍有足够的能量使陶瓷物质向金属基体扩散。

(5) Fe、Al、Cr是快速扩散物质, 受激活后易扩散。Cr基金属受陶瓷物质的撞击后被激活而与陶瓷相互扩散, 最终形成金属陶瓷复合层。

为分析使用镀铬活塞环、喷钼活塞环、镀铬渗陶活塞环、喷钼渗陶活塞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以初步确定活塞环的优劣, 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进行了G6135柴油机使用不同活塞环性能对比试验, 试验效果分析见表1。

1 000 h耐久试验表明, 镀铬渗陶活塞环与表面经过激光淬火的气缸套经过近500 h的磨合试验, 活塞环开口间隙仅增加0.01 mm。按NJ/Z—85《缸套活塞环快速磨损试验方法》规定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渗陶活塞环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与普通活塞环相比, 耐磨性提高9.6%。

2 碳纤维增强材料和陶瓷碳素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材料 (CFRP) 和陶瓷碳素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 减轻了整车质量, 方便复杂形状的成形制造, 提高了车辆性能, 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保时捷CARRERA GT是保时捷跑车系列中首次完全采用碳纤维增强材料的承载式车身, 碳纤维增强材料形式多样, CARRERA GT采用了如下4种。

(1) 采用碳纤维增强塑料蒙皮和铝合金蜂窝夹层结构, 用于主承载式车身等高负荷部位。

(2) 采用相同的预成形材料, 包覆数张碳素片状材料, 在压力锅中加以处理。用于后翼子板。

(3) 将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剂、引发剂、交联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内脱模剂和着色剂等混合成树脂糊浸渍短切纤维粗纱, 并在两面用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包覆起来形成的片状模压料, 按制品尺寸、形状、厚度等要求裁剪下料, 然后将多层片材叠合后放入金属模具中加热、加压成形制品, 称为片状塑料模压法 (SMC) 。其特点是成形效率高、制品表面光洁、尺寸稳定性好, 适于大批量生产。用于车身后保护板。

(4) 将纤维增强材料铺放在闭模的模腔内, 用压力将树脂胶液注入模腔, 浸透纤维增强材料, 然后固化, 脱模成型制品, 称为树脂传输模制法 (RTM) 。特点是成型压力低;闭模操作, 不污染环境;制品两面光洁;能成型复杂形状的大型制品;研发时间短, 适于产品更新。应用于侧向面板等轻负荷的外覆盖件。

此外, 也有在车身下纵梁等承受强扭曲应力的部位采用单方向性的碳片状材料。以碳纤维增强塑料为中心的复合材料几乎都能用在CARRERA GT车身与底盘上。

2 0 0 5款9 11 Tu r b o S跑车采用了陶瓷复合材料制造的制动器 (PCCB:PORSCHE Carbon Ceramic Brake) , 见图2。其内部通风陶瓷碟盘直径为380 mm, 前轮与后轮尺寸相同。前轮制动器采用了六活塞单块固定卡钳, 制动效果明显好于911 Tubro使用的四活塞卡钳。复合陶瓷制动盘比普通的金属制动盘轻50%左右, 从而减轻了非簧载质量, 增强了减振器的响应以及车辆的响应。

奔驰CL 55 AMG跑车中引入超高性能陶制制动系统, 采用碳素纤维增强型陶制材料制成的新一代前制动盘比传统的由铸铁制成的制动盘片约轻60%, 每个制动盘的质量减轻6 kg, 有效地减轻了非簧载质量, 提高了车辆空气动力性, 转向也更精确, 响应性更好。另外, 轻质材料有利于悬架系统正常运行。高速行车紧急制动时, 在车前轴约产生1 492 k N的制动力, 使制动距离大大缩短。新材料的温度适用范围也有较大优势, 其适用温度最高可达1 400℃, 为车辆高速行车紧急制动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 陶制制动盘有较低的温度膨胀率, 在制动器高温时, 能有效地减少振动和噪声。新的抗腐蚀陶制制动盘使用寿命长, 可高达30万km, 同时维修率也较低。采用新材料的通风盘不仅反应敏感, 而且制动距离短, 奔驰CL 55 AMG中八活塞制动钳也有助于提高跑车的加速性。在这些制动钳的设计中, 专门选用了纤维增强型制动盘。另外, 制动防抱死系统、制动助力系统和电子稳定程序也适用于新型制动系统。

为实现车辆的轻量化与低质心, 要降低曲轴的质心, 而必须减小离合器直径。CARRERA GT陶瓷-碳材料离合器 (PCCC:PORSCHE Carbon Ceramic Clutch) 将两片离合器盘夹紧的后挡板 (共有3块后挡板, 其中间一块的两面都设有衬垫, 见图3) 衬垫采用与PCCB (保时捷陶瓷复合材料制造的制动器) 相同的材质, 离合器直径仅为169 mm, 而911 Turbo为240 mm, 这样不仅降低了发动机的搭载位置, 而且质量减轻到接近原来的1/2, 其质量为3.5 kg, 而911Turbo为7 kg, 使用寿命是迄今跑车用碳材料离合器的10倍。PCCC在23 000 r/min极高转速下具有1 000N·m的转矩, 耐热性高达1 400℃, 能充分考虑到变速器等其他组件耐热性的安全系数等边界条件。

汽车制造商一直在研制质量更轻、强度更高的新材料, 宝马的非金属材料应用技术在业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1998年的Z1概念车采用了塑料车身, 2002年的Z22车不仅有碳纤维增强塑料的车身, 还包括电子操纵的制动和转向系统。其车身采用铝合金骨架, 上面覆盖碳纤维增强塑料, 整备质量只有1 100 kg, 比传统钢车身的宝马528i减轻了1/3, 百公里油耗仅为5.88 L。碳纤维增强塑料技术不仅减轻了车身质量, 还将车身结构件的数量从80个减少到20个, 从而大大减少了加工费用。宝马公司碳纤维车身已于2005年批量生产。

3 纳米材料与技术

纳米技术将会带来一场技术革命, 从而引起21世纪又一场产业革命。纳米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 并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 各国科学家都在进行加紧研究。

(1) 采用纳米技术开发的“智能催化剂”

日本大发汽车公司在确保车用发动机后处理装置尾气催化转化器的高效净化性能的同时, 采用纳米技术使贵重金属催化剂的使用量与原来相比减少了70%。这种车用汽油机的新型催化剂由于采用纳米材

料而具有“自再生”的功能, 所以又称为智能催化剂, 并且应用在超低排放车 (ULEV) 及2002年日本市场销售的微型轿车上。

目前, 为普及“超低排放车”而采用三效催化转化器。降低三效催化转化器中催化剂 (钯、铑、铂) 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车辆制造成本。但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及使用时间的增加, 催化剂的性能呈下降趋势。因此, 为了保证催化剂的净化能力, 一般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增加贵重金属量。新型智能催化剂采用纳米技术, 对催化剂从原子水平进行控制, 在排放气体的氧化、还原循环反应中, 保持催化剂本身的性能, 见图4。

智能催化剂应用最新的纳米技术, 在“钙钛矿型晶体”结构中从原子尺度上配置贵重金属钯、铑、铂, 以实现催化净化性能, 钙钛矿 (provskite) 这种特殊的陶瓷晶体结构, 当加入金属钯、铑、铂等超微粒子后, 具有“自再生功能”。

(2) 纳米润滑剂

纳米润滑剂采用纳米技术改善原润滑油分子结构, 其分子非常微小, 是针对金属表面, 而不是润滑油本身;不对任何润滑油添加剂、处理剂、稳定剂、发动机增润剂或减摩剂等产生作用, 只是在零件金属表面自动形成纯烃类单原子厚的一层保护膜。由于这些极微小的烃类分子间的相互吸附作用, 能完全充填金属表面的微孔, 这些如液态的小滚珠, 最大可能地减少金属与金属间微孔的摩擦。与高级润滑油或固态添加剂相比, 其极压可增加3~4倍, 磨损面减少16倍。减少了摩擦磨损, 降低耗能, 寿命提高, 且无任何副作用。在大型公交车上试用纳米润滑剂, 在汽车均未作任何调整的条件下, 经严格测试, 其中一辆柴油大客车100 km油耗由原来的15 L降至12.14 L, 耗油量下降了19%。且运行状况明显改善, 机械噪声明显降低, 润滑油节省50%, 排放污染物大大下降,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这种全新概念的单分子纳米润滑技术, 将给磨损部件的设计与性能带来深刻的变革。

(3) 纳米塑料

纳米塑料是指无机填充物以纳米尺寸分散在有机聚合物基体中形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塑料中用作纳米无机相材料的蒙脱土 (MMT) 是一种层状硅酸盐, 其结构片层为纳米尺度, 包含3个亚层, 在2个硅氧四面体亚层中间夹含1个铝氧八面体亚层, 亚层之间通过共用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 结合极其牢固。有机蒙脱土能进一步与单体或聚合物熔体反应, 在单体聚合或聚合物熔体混合的过程中, 剥离为纳米尺度的结构片层, 均匀分散到聚合物基体中, 从而形成纳米塑料。

由于聚合物基体与蒙脱土片层的良好结合, 通过控制纳米硅酸盐片层的平面取向, 纳米塑料制品表现出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很好的气体阻隔性。例如, 尼龙6纳米复合材料的氧气透过率与纯尼龙6相比降低了一半, 水蒸气的透过率降低了1/3。纳米塑料呈现出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 强度高、耐热性好、密度较低。同时纳米粒子尺寸小于可见光波的长度, 纳米塑料显示出良好的透明度和较高的光泽度。部分材料的耐磨性是黄铜的27倍、钢铁的7倍。此外, 一些纳米塑料还具有阻燃自熄性能。纳米塑料熔体强度高, 结晶速度快, 熔体粘度低, 因此其注塑、挤出和吹塑的加工性能优良。尤其是挤出级、注塑级纳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解决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的世界性难题。

纳米塑料具有良好的性能组合、简单的加工工艺和低廉的价格, 在各种高性能管材、汽车及机械零部件、电子电气部件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结束语

未来汽车设计更注重减轻车辆质量、改善燃料经济性、降低车辆制造成本。汽车新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对汽车工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渗浸陶瓷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碳素复合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与技术在国外高档次轿车上已开始应用, 随着其质量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成本的降低, 将逐渐在各种档次的汽车上得到普及应用。我国应加大在该方向上的研发和技术引进力度, 以改进国产汽车的质量, 提高在国际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现代汽车渗漏故障与控制技术 篇9

1 汽车渗漏故障原因

(1) 车辆使用因素和维修操作不当引起的。因为地理区域的影响, 气候变化无常造成车辆行驶路况不好, 或者是由于汽车燃油的标号不当, 品质含水过多都会引起发动机产生故障。发动机机油性能较差, 出现等级低下增加了发动机的磨损。导致发动机拉缸或者是变速器液品质较差直接腐蚀内部部件。驾驶人操纵不当与车辆的故障产生有很大关系, 驾驶人员不按规定操纵车辆、违规驾驶车辆、不定期对汽车进行保养, 都会造成汽车损坏和故障频发, 定期正确的维护是保证汽车减少故障产生的重要措施。

(2) 汽车产品质量、材质或工艺不佳、结构设计存在问题都会引发故障。由于汽车装配高速不当, 衬垫出现破损和位移紧固螺母拧力不均、零部件接合表面挠曲变形、滑丝松旷脱落、润滑油油面过高或加错油品、壳体破损, 这些都会引发汽车的故障。

(3) 汽车的技术状况和工作性能达不到要求。汽车在使用中随着里程的增加, 会导致汽车出现机械磨损、化学腐蚀及变形, 改变了原有的尺寸和零件间隙, 长期载荷造成汽车的电子产品因长时间工作而老化等。另外, 汽车因生产工艺和使用方式等差异, 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渗漏故障, 而汽车技术状况将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变化, 其安全性将逐渐或迅速地下降, 给汽车机件带来先天性不良, 以致造成换挡冲击引起发动机经常水温过高。

2 汽车渗漏故障的检测方法

当发现系统连结处有油迹时, 此处可能有渗漏点, 用汽油清洗干净, 然后起动车加大油门看有没有渗漏;可向系统充入10-25kg压力氮气, 在系统各部位涂上肥皂水, 检查是否有气泡生成;使用不含卤素物质的石油气, 点燃检漏灯, 手拿空气管靠近系统可能渗漏处, 火焰颜色变为紫蓝色, 即表明此处有泄露;利用系统内外气压差以数字或声音或电子信号的方式表达检漏结果;采用差压式泄漏检测方法, 在检测装置的控制电箱中安装标准器, 这里的标准器称为基准压力室, 在测量阶段开始后, 用基准压力室的压力与被测工件内腔的压力作比较, 通过压力差就可以检测出来。

3 现代汽车渗漏控制技术

(1) 源头控制。随着汽车的使用, 由于部件的老化和松动难免发生一些渗漏故障。因此, 在维修过程中为了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渗漏故障发生, 要从设计角度考虑气密封性及可靠性, 容易积液的凹坑应改成易于疏通液体的形状。现有管接头采用平面密封方式较好。

(2) 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 在维修时要选择原厂正品的配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动机密封性能, 选择一些质量好的﹑合适的密封件。只要合理地选择密封材料, 注意密封维护的若干问题, 汽车发动机“三漏”现象就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

(3) 使用专用密封垫。曲轴前后大多采用骨架式橡胶油封, 安装时若无标注指示的, 应将油封内径较小的唇口处面向发动机内安装;气缸衬垫通常采用复合式垫片的较多, 即在石棉层中间又另加一层金属内层, 以提高缸垫的耐“冲毁”性。气缸衬垫的安装应朝向缸体, 而铝合金缸体的气缸采用铜皮包石棉的方法制成;曲轴侧边的密封通常采用软术或竹片, 填加时应用专用铳子将石棉绳砸实以防漏油。

(4) 合理使用密封胶。密封胶是现代汽车发动机维修中出现的新型密封材料, 它的出现为提高密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汽车发动机通常使用的是非粘结型密封胶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的粘稠状液态物质, 在零件接合面上涂抹后能充分填充到接合表面的凹陷与缝隙中去, 发动机各密封衬垫装时, 不可使用旧密封衬垫, 当衬垫与机件表面的出现微观不平度相吻合都应更换新衬垫, 否则会出现渗漏现象。另外在装新衬垫之前, 应保证零件的接合表面清洁无翘曲, 连接螺孔处应加以修正, 发动机的密封垫决不可任意堆放使其弯曲和重叠。

4 预防车辆漏油措施

(1) 检查衬垫。汽车零部件之间的衬垫起着防漏密封作用, 若在安装上不符合技术规范, 不但起不到密封防漏作用, 还会引发发生事故。

(2) 紧固螺母。对用多个螺栓连接的接合面不要一次拧到位, 应分几次拧紧, 避免零件变形而影响密封性。对重要接合面的螺栓应按规定的次序和拧紧力矩拧紧。螺母过松不紧衬垫会渗漏, 过紧又会使周围金属凸起引起漏油, 油底壳放或回松脱落容易造成机油流失, 继而发生一些机损事故。

(3) 避免堵塞。汽车的箱壳内温度升高, 油气排放不出去, 使箱壳内润滑油消耗增加, 通气系统堵塞增加了活塞的运动阻力, 使箱壳内外气压差增大引起密封薄弱处漏油, 因此需对车辆进行定期疏通、清洗。

(4) 密封接头。所有堵油螺塞机油压力传感器的螺纹接头在安装时均应涂密封胶, 但是对于软木板衬垫不宜涂密封胶, 否则极易损坏进排气歧管垫。涂密封胶时应按均匀涂布, 如果出现断胶现象会出现渗漏, 单独用密封胶密封两机件表面时, 最大缝隙应≤0.2mm, 否则就会出现连接自动变速器油底壳的接口处漏油。车用联管螺母经常拆装, 容易滑丝断扣而松脱, 会引起渗油, 及时更换联管螺母, 用研磨法解决其锥面密封, 使螺母压紧而解决密封。

随着汽车使用里程的增加, 需对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进行检查和维修, 并严格按照维修操作步骤进行,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维修事项, 确保汽车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文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2]张振西.发动机电控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李铁军.现代汽车渗漏故障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4]曹晓光.汽车使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5]岩佐阎.桑塔纳系列轿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浅析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发展 篇10

1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发展的特征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中使用了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比如, 采用轻质材料铝、镁合金、钒合金和钦合金等制造车轴、车架等, 可提高汽车钢板的韧性和改善冲压性能。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诞生, 零部件整体更换成为了主要的修理方式。虽然现代汽车依然以机械技术为主, 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已出现了电脑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此外,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自动变速箱、动力转向系统、车载上网系统、车载导航系统, 机、电、液一体化装置都已成为了很多汽车的标准配置。新制造技术引发了汽车维修技术的变革,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已发展为以机、电、液一体化为核心的综合检测诊断技术。

2 限制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因素

2.1 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低、观念落后

在人们的传统的观念中, 汽车维修是体力活、脏活和累活, 属于“黑领”职业。传统汽车的构成简单, 对维修人员的要求不高, 因此, 传统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在汽车中被大量采用, 汽车从简单的机械结构逐渐转变为高科技设备。传统的维修人员在维修中凭借个人经验寻找故障部位, 并通过手工操作维修机械。这种方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的维修要求, 因此, 维修人员的维修观念必须向机、电、液一体化的现代维修转变, 必须认识到现代汽车检测技术和诊断技术是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核心。

据统计, 在我国汽车维修业从业人员中, 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了38%, 中专文化程度的占到了10%.在全部从业人员中, 技术管理人员占到了25%, 高级技工只占到了10%, 而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占到了40%.此外, 接受过培训的管理人员与维修工人总数不到总人数的20%, 汽车维修人员高等级技能人才的比例较低。为了使汽车维修技术水平与汽车制造水平相适应, 汽车维修业应吸纳一批优秀的与汽车行业有关的大学生进入汽车维修行业, 并加大行业培训力度, 提高行业培训水平, 严格分类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2 汽车维修检测设备难以满足要求

汽车检测维修设备行业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发展水平与汽车制造业有明显的差距。检测维修设备落后阻碍了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随着汽车产量的迅速增长, 慢慢推动了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发展。传统的汽车维修未成为独立的产业, 只有一些简单的检测诊断仪器和维修设备, 只能满足一些简单的维修需求。目前, 汽车维修设备功能单一、精度较低、高科技设备少, 多功能设备性能不可靠、自动化水平低、品种不齐全, 特别是在汽车电脑自动诊断设备方面, 现有设备与实际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

3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汽车故障判断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 一系列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智能技术不仅仅使汽车结构变得复杂, 还使汽车故障判断变得更简单。汽车中的新技术集中在“ECU”控制、判断和存储体系中。这为汽车故障判断提供了有利条件, 所有故障都会生成代码并储存在ECU中, 只要通过解码设备解析障碍代码, 即可快速找出汽车故障的位置, 并为汽车故障处理提供解决方案, 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设备可直接显示故障位置。

3.2 检查维修工具的快速发展

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的发展使汽车维修工具由传统“机具”向高新技术设备转变, 汽车维修工具的独立发展为汽车维修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在维修设备中的大量使用推动了维修工具的发展。电脑动平衡机器设备、汽车志用示波器气测试仪、汽车专业解码器等已被广泛应用在了汽车维修中。

3.3 维修人才专业化

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各种培训机构和高校现在已大量开设汽车维修课程, 为汽车维修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除了学习学校的专业教学课程外, 汽车维修人员还要借助各类技术培训、网上培训, 不断更新自身的维修方式、方法。

3.4 汽车维修管理方式专业化

汽车维修管理已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迈进。通过计算机管理汽车维修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到大中型汽车维修企业之中。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会逐渐提高, 一些企业已将云存储和大数据等现代数据分析手段运用到了管理系统中, 更好地实现了数据储存、分析,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志斌, 罗洛.关于汽车发电机维修技术的几点思考[J].汽车和科技, 2007 (2) :129-137.

上一篇:急倾斜综采工作面下一篇: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