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024-09-05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精选十篇)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篇1

一、借助网络, 自主提高

如今网络日趋发达, 在校校通、班班通的大背景下, 教师上网浏览、博览群书已经成为现实。首先, 要提倡教师经常性地上网学习, 以此来达到自主提高素质的目的;其次, 应充分完成网络学习任务, 狠抓过程管理, 针对学习内容, 以“周”或“月”为时间段, 以提纲式、问题化、小步走的形式, 对教师提出阶段性的提高目标和要求, 引领教师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通过目标性的积少成多的网络学习来达到提高;再次, 要有检验环节——针对学习进行讨论, 以说代写, 检验学习过程, 以写代记;检查掌握能力;最后, 将其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中。

二、下放书籍, 平时提高

许多学校的图书使用率并不高, 图书室、阅览室往往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为了能让教师随时都能“充电”, 应该把常用的图书搬到教师办公室、教研组, 就像“班级图书角”那样, 这样教师看起来就方便、便捷;另外, 要根据教师业务需求征订一些杂志, 充实到教师办公地点, 这样教师就能随时翻阅, 促使教师在平时不经意中提高自身素质。

三、定期学习, 集体提高

按照国家规定严控学生在校时间, 属于教师的时间就会多一些, 教师定期集中学习也就成为可能。学校应该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一两次汇报式提高演讲, 可以任意抽取几名教师进行“学习”汇报, 以此来检验教师的学习情况, 要求教师把这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写成一篇论文进行汇报, 并标明所引用论据的出处, 以此来考证教师学习的真实性;每个月开展一两次小型教师论坛, 针对学习中的困惑、典型教学课例展开讨论, 在学习中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课题, 加以研究, 并进行反复论证, 再拿到课堂中进行实践, 再论证, 这样教师提高就快;每周进行一两次听、评课活动, 进行业务性的取长补短, 促进教学相长。

四、外派教师, 培训提高

外派教师学习培训至关重要, 是教师开阔眼界, 提高自身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外出学习大都是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 层次高、理念新, 所以对教师最有影响力, 最有借鉴作用。因此, 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师外出培训工作, 并对外出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或要求其回来后上传下达;或要求写成有价值的专业汇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以此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受益之目的。

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篇2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全体教师都德育工作者的优势和作用。

谦虚谨慎,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以传播知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职业,应具有谦虚谨慎的道德风范。谦虚谨慎才能使人们不断探求,不断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要以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尊重知识,尊重学生,不图虚名,不图私利,永不自满。

现代教育是以发挥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科学教育,以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当今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每个教师都应明确自己身负的责任。只有率先垂范,才能完成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才能树立起教师的光辉形象,使教育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如何提升教师能力

营造学习氛围。我们应该提倡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教师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通过学习获得提升和奖励。

培养主人翁意识。我们要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建章立制让教师思想意识得到强化,通过无私奉献的精神弘扬,让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注重团队意识。教师队伍是一个整体,学校是一个团队,教师需要团结才能有战斗力和凝聚力,集体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要具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

注重教育培训。教师应该注重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有助于他们的业务能力提升,在思想理论方面,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责质。

建立考评机制。教师的日常表现应该与绩效挂钩,要有一个完整、规范、科学的考评机制,通过这种考评机制,我们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能够有所作为。

如何正确全面提高和培养的教师素质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说法。崇高而美好的师德,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保证。学校通过经常性的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自觉做到认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心扑在教学上,刻苦钻研,精心培育,无怨无悔。

加强师德建设,要用“一学”“二树”“三总结”“四改变”的方式进行。“一学”即定时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等,将师德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中。“二树”即有意识地培养典型,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榜样。“三总结”就是总结师德工作经验。

对教职工的任职实行师德“一票否决”,这一做法已成为我校每月对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改变”即通过学习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改进教风,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大科研力度,抓好课改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努力引导教师具有多角度、多层面、辩证思维的工作方法。

完善考查专任教师的课改理论掌握情况的方法;搭建平台,让教师在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中,激发“自我发展”的愿望,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怎样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良好的专业素质,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对学科内容灵活、深刻的领会对于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每位教师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学科内容知识。广阔的知识面。一个好的老师不会把自己仅仅局限的自己的专业方面。

同时还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那句话“你要教给别人一瓢水,首先你自己得有一桶水”。作为老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扩大知识容量。一个博学的老师总是更容易受到学生的爱戴的。

较强的演示,示范能力。好的老师要通过演示教授让学生懂得而不是仅限于自己知道什么。不管老师用了什么教学设计,用了什么多媒体工具的帮助,采用了什么课外活动,能让学生理解并应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和学生沟通的素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建立在良好的沟通的基础上的。作为老师应该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和学生交往。只有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才能消除对教师的敬畏和疏远而产生亲切感。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篇3

一、借助网络,自主提高

如今网络日趋发达,在校校通、班班通的大背景下,教师上网浏览、博览群书已经成为现实。首先,要提倡教师经常性地上网学习,以此来达到自主提高素质的目的;其次,应充分完成网络学习任务,狠抓过程管理,针对学习内容,以“周”或“月”为时间段,以提纲式、问题化、小步走的形式,对教师提出阶段性的提高目标和要求,引领教师循序渐进点滴积累,通过目标性的积少成多的网络学习来达到提高;再次,要有检验环节——针对学习进行讨论,以说代写,检验学习过程,以写代记;检查掌握能力;最后,将其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中。

二、下放书籍,平时提高

许多学校的图书使用率并不高,图书室、阅览室往往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为了能让教师随时都能“充电”,应该把常用的图书搬到教师办公室、教研组,就像“班级图书角”那样,这样教师看起来就方便、便捷;另外,要根据教师业务需求征订一些杂志,充实到教师办公地点,这样教师就能随时翻阅,促使教师在平时不经意中提高自身素质。

三、定期学习,集体提高

按照国家规定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属于教师的时间就会多一些,教师定期集中学习也就成为可能。学校应该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一两次汇报式提高演讲,可以任意抽取几名教师进行“学习”汇报,以此来检验教师的学习情况,要求教师把这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写成一篇论文进行汇报,并标明所引用论据的出处,以此来考证教师学习的真实性;每个月开展一两次小型教师论坛,针对学习中的困惑、典型教学课例展开讨论,在学习中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课题,加以研究,并进行反复论证,再拿到课堂中进行实践,再论证,这样教师提高就快;每周进行一两次听、评课活动,进行业务性的取长补短,促进教学相长。

四、外派教师,培训提高

外派教师学习培训至关重要,是教师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外出学习大都是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层次高、理念新,所以对教师最有影响力,最有借鉴作用。因此,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师外出培训工作,并对外出学习教师提出要求,或要求其回来后上传下达;或要求写成有价值的专业汇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以此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受益之目的。

教师提高的途径很多,只要学校重视,方法得力,教师自身素质定会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同时,教师一定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 篇4

一、教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教学设计, 应变课堂的能力等. 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实践是提高技能的必由之路, 在实践中不断充电, 不断提高. 这样就能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有“法”. 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达到完美的境地, 如何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这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了, 教学水平也就提高了, 学生也就能乐学, 易学了.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以来, 新标准无论在课程理念上还是课程框架与课程内容上变化之大都是以往所不能企及的. 反观大学数学教育, 虽然各高校也在积极进行改革, 包括建设精品课程等, 但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几十年来基本没有变化. 通过几年的实验, 教师逐步接受了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等. 而且在教学实践中, 也逐步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是, 和以前的义务教材相比较, 新课程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新知识, 如“古典概型”、“二分法”以及一些新的数学思想方法, 不少教师可能在以前掌握得不透彻或者大学学习阶段没重视, 所以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 把握不好.

教师教育类数学专业课程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同步, 特别是高等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对滞后, 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一方面, 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增多; 另一方面又有些地方出现了“裂痕与脱节”. 这种不和谐的现象若得不到扭转, 势必会对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形成障碍, 也会影响到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在这种现状下, 急需探索解决对策, 对教师教育类数学专业课程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衔接进行改革与探索, 也要注重职后培训, 努力做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 以适应高中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道德素养的提升策略

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这种修养既包括学识方面, 也包括道德方面.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如果自身修养欠缺, 何谈对学生进行更高的要求. 要造就良好的师德,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的行为就如同一面镜子, 时刻影响着学生的习惯养成, 因此师德如何就显得非常重要, 师德是执教者的魂, 是耕耘者的根, 只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 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塑造学生.

数学教师相对于其他科老师而言, 知识面要更广, 要多读书, 多思考, 勤练笔, 要让自己显得比较渊博, 比较有涵养. 同时, 数学教师还应在道德方面作出表率, 为学生率先垂范,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时事素养的提升策略

当代高中数学教师应有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 与时俱进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如果总是墨守成规, 不知变通, 那么他势必会被社会所抛弃, 当然他会被学生所抛弃.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很快, 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对身边的真善美、假恶丑要有着清醒的认识, 并能从中提升做人的道理, 传授给学生.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应该具有先见之识, 走在时代的前列.

四、科研素养的提升策略

知识型、经验型教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科研, 善于思考, 勤于思考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跨入高素质教师行列关键的一步. 新课改理念是这样要求我们教师的: 为课程改革服务, 就要求我们教师将主要精力聚焦到课堂教学领域, 去研究、去实践、去构建生命化、生活化、主体化、互动化的课堂; 为课程服务, 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反思意识, 不断地超越自我, 使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 为课程服务, 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意识, 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去教, 努力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各种.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包括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文化与数学哲学修养等.以下着重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牛海清.高中数学教师素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2]李红婷.课改新视域:数学史走进新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9) :51-54.

[3]傅琳.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篇5

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担负着培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天职。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更是基础教育的生力军,这批队伍专业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为学生今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关系到整个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关注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要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为重点,积极创设学校广大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优良氛围。同时要探索教师终身学习的考核办法;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面向全员,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以自学反思为主,指导评估为辅,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

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每一名教师应遵守的基本准则,教师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职业要求,教师职业精神则代表教学工作者对生活、对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此焕发的超越岗位条件、超越薪水的人性价值之光。

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学校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二是抓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以及教师誓词等方面学习。同时,学校要结合实际具体细化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要求,对照要求,反思、查摆、整改存在的师德问题,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奠定思想基础。三是抓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要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评议导向机制”、强化“情况通报制度”,以此加强师德建设与监督力度,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树立师德典型,激发师德情感,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在教师中形成热爱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的氛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抓活动载体,加强实践体验。学校坚持开展以“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静下心来教书,做‘三品’教师(为人讲品德、为师讲品位、为事讲品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教师努力塑造职业精神。

3、更新教育观念,创优阅读范式,提升理论素养。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必须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全过程。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

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引领教师不断的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如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理念素养的提升呢?笔者认为,阅读是最有效的办法。

阅读丰厚理念,理念引领提升。阅读,可以不断丰富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学校要在如何读,怎样读上下功夫,持续增强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阅读,有意识地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将其转化为教学效益。一是典型引领。教师的身边有很多爱读书的典型,发掘这些典型并适当放大,让每个教师从羡慕到仿效,做到以典型带动全员阅读。同时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激励教师阅读,调动教师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浓厚的教育理论的阅读氛围。二是问题引领。为增强理论学习的实用性,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有效对接,学校可定期征集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每月确定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引领教师广泛阅读教育书籍、上网学习,把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解答问题的先进理论整理出来,点明推荐理由及对问题的思考等,并在教师间组织交流学习。教师学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意识增强,理论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三是制度促阅读。学校规定教师分组或个人定期要阅读的教育著作和相关书籍,并做好“摘要+反思+建议”的读书笔记,定期收集进行编印和交流,将教师的合理化建议纳入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并将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这样做可以加强经典理论书籍的专题阅读、定向阅读,提高阅读质量,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

4、重视校本培训,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

提升综合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这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1)在校本培训中丰富全员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全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需要。学校要常态化地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说课和集体备课,即每位教师授课前都要进行说课;授课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教师要集体备课。二是开展教学反馈活动,即采用填写反馈表格、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形式,听取其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三是开展评选优质课活动,即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上一定数量的公开课,然后在这些公开课中评选优质课,以督促每位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四是开展编拟试卷和举行质量分析活动,即在适当的时间内要求教师编拟一份科学的试卷,在学生考后进行系统地情况分析。五是开展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娴熟地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落后教学手段,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六是开展综合读书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综合性地读各种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等,以此促进教师综合文化素质提高。

(2)构建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即可使用校内资源,也可利用校外资源,做到互为交流,共同发展。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可以“走出去”,通过调研形式,丰富实践经验,从他人手中积累大量新鲜的感性材料,并把这些感性材料与自己的教育实践互为渗透,有机结合,以丰富校本培训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请进来”,把教育名家、专家和优秀的教师请到学校讲课。用他们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有效地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杂症”,用新思路、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经验去影响我们的教师。第三,加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读书、上网、科研等方式构建自我发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方式的多元化,还要求学校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制定培训规划目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凸现培训的独特个性。一是注重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可根据教师状况,制定出培养计划,让骨干教师去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二是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学校要以“着重基础、突出教法、引入科研”为原则,引导组织青年教师共同听课、上课、评课,并写好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使其对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总结、探索,促进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三是以“师徒结对子”的形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可根据学科组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新教师确定一位指导教师,规定师傅与徒弟的义务与责任。互相之间要听课、评课、交流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确保新教师一年成为合格教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我,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3)全面落实校本培训内容 一是注重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育新理念培训。学校可以规定校本培训教师学习书目并落实考核。通过学习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

二是重视新课程培训。新课程培训应作校本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抓实抓好。可以通过定期的集中理论学习、学科教研活动等渠道进行培训,极大的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能力。

三是强化师德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教师敬业爱岗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组织教师参加师德报告会、师德演讲比赛等,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四是加强班主任培训。学校领导要重视班主任工作的培训,通过班主任沙龙、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五是落实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学校要建立以教导处、教科室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教师人人参与的教研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教研组每周确定一个课题,定期进行教研讨论交流,学习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上课技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六是定期开展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除了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主办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外,学校在校内还要充分发挥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作用。七是重视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培训。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学校要建立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网络信息收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撰写等方面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以此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八是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九是重视教师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让教师通过电视、电脑去学习和接收现代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保证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与时俱进。

(4)坚持研训结合,落实校本培训“教、研、修”一体化。一是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开拓广大老师的知识视野。

二是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督促、激励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即:每一位老师每学期要阅读一本教育专著,走近一个名师,执教一节校级公开课,研究一个教育教学课题,撰写一篇教育论文,制作一个教学课件,将这“六个一”列入教师综合性考核当中。三是建设骨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学校可结合上级安排的“名师工程”、“新竹工程”等,建立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档案,培养和使用并重,不断提高他们的带动辐射能力。

四是以课例为载体,积极开展“教、研、修”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在教师个体层面,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和执教公开课的节数,通过不断的听评课,潜移默化的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同时学校可以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与研讨等活动,落实“备——说——讲(听)——评——讲(听)”各个环节,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五是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学校要坚持以校为本,由问题到课题的科研之路,教师在教学行动中由问题出发,在行动中进行教学研究的科研思路,针对性强,教师容易操作,对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实验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创新管理模式,激励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关键是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科学有效的激励是学校领导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构建激励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激励方式方法,尽量满足教师适当合理的需要,持续激发教师积极工作动机,驱动引导教师个体自我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一是思想激励促成长。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的保证,有管理格言说:“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所以思想工作是一种激励。二是考核评价激励促成长。学校要建立健全一系列考核评价制度,内容包括教师的德、识、能、绩、勤,坚持形成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相结合,过程考评和内容考评相结合。使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工作规范化,领导有章可依,教师有章可行,也为教师进行自我诊断性评价以及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经常性评价提供依据,从而成为一种激励力量。

三是目标激励促成长。学校设置或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首先要制订好本校目标规划,然后分解目标到部门、到教师个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每个教师中形成“达标在心中,争创靠行动”的氛围。从而极大地激励教师实现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

四是事业激励促成长。事业心强的人,都是把社会对本职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的主观需要,把自己的精力融化在事业中,从而产生强烈的义务感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是期求获得日常工作中的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专业成果感和探索新生事物创造感。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一是激励教研组开展教学课题研究,做到每组有课题,激励教师研究出成果;二是激励教师在三个“上”(功夫化在备课上、本事显在课堂上、效果在学生身上)方面下功夫;三是在激励培养青年教师上用好五个字:即“带”(老带新)、“竞”(开展各种竞赛)、“压”(压担子)、“树”(树立榜样)、“推”(推上领导岗位)。

五是榜样激励促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最主要的是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行为作榜样。六是物质激励促成长。正确运用物质激励是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强大动力,学校在物质激励方面一是要关心每个教师的职称,为他们在职评前工作出成绩,评优、评先进等方面创造条件,二是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创设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三是通过教师30%奖励性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教师在工作上干出成绩。

七是情感激励促成长。情感激励就是对教师重视“感情投资”,热情关怀,动之以情,通情达理,注重营造祥和的心理氛围,使教师获得亲热感,温暖感,从而对领导产生信任感,敬佩感,激起工作积极性。八是民主激励促成长。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6、开展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科研,可以分析出来“困”与“不足”的具体状况和成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同时教育科研过程本身也是农村小学教

师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过程,在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之后,自己的教育科研素质才能得到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才能“更上一层楼”。

一是要鼓励农村小学教师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是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基本途径。

二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农村小学教师只要勤学不厌,勤思不怠,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学校要加强教育科研制度的建设。以制度来促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进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构建“自修-反思”培训模式,经过“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总结—成果展示”等几个基本环节的工作,使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五是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有意识地让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参与课题的研究,树立“科研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科研”的理念,通过科研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如何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篇6

关键词:体育素质;体育教师;提高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51-01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师范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少地区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广博的知识体系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体育教师既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艺,又要对相邻学科有广深的涉足和了解;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才能不被改革大潮所淘汰。为此,综合型的体育教师应努力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识底蕴,掌握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体育课讲的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体育教师只有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此触类旁通,使学生逐渐对个体育运动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三、综合能力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只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其次,体育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才。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体育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趣,发展体育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育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体育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对体育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体育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无论你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

一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基本学会,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本质上来说体育教学当然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锻炼的方法等,只不过由传统的教师包教,改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其次,学得愉快就是说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是充满兴趣的。

这里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热闹的场面,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二是单纯的兴趣观。学习的有趣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应有机结合,毕竟体育课不仅仅是玩,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问题。

四、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假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教师性格偏执,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教师心理失衡,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会使学生感情冷漠。

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认为,教育的成功归功到底决定于教师,而不是决定于教科书和方法。

总之,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 杨 征.论当代教师的素养[J].高教研究,2006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篇7

社会在不断进步, 学生也在不断地发展, 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行也在不断要求中职教育积极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今天我国倡导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所以,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学校的重心, 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树立新型的职业观念,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 以就业为主要目标, 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个大集体, 将提升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工作, 树立符合这个社会发展的新型观念。教师的教学不能脱离这个社会最根本的目标, 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 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重点突出课堂教学, 将理论变为实践, 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树立终身学习目标,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中职学校发展如同雨后春笋, 其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 所以, 中职教师自身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应当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特点建构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 敢于探索新型的教学技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 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 比如, 在中职化工专业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比如, 在学习《化工生产单元操作》时, 本课内容以操作为主, 教师也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的操作工具都带上, 课堂上将每一个实验操作都做给学生看, 这时就需要用到多媒体课件, 通过教材和配套的多媒体课件、电子粉笔、动画以及相关题库等结合起来进行展示。针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实验内容, 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寻找更多的实验操作展示, 让学生加深理解。

(二) 贴近学生, 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贴近学生是教学的主轴心, 要提高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性特征,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班级学生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对后进生而言, 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要点即可, 比如, 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 在学习会计基础部分内容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会计职能, 再比如,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最基本报表的用途和性质。这些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而对于中等生来讲, 就需要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扩展知识范围, 比如, 在编写会计分录的时候, 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借贷必相等”, 后进生可能在编写方面会有一些困难, 但是中等生必须在熟练掌握编写过程之后还能够延伸一些比较复杂的会计分录, 例如, 存货、货币资金以及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情况, 这也是财会的重点内容。深化知识是给优秀生准备的, 深化知识要求优等生能够将整个会计知识都游刃有余地结合起来, 在算“税率”的时候, 不仅能够知道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层次的税率, 还应当正确地计算应交税费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真实业务操作中去。

三、以创新教学方法为根本, 提高课堂效率

一个专业素质高的教师也一定能创造出高效率的课堂, 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正是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 例如, 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采用多媒体等方式呈现。例如, 在电工教学过程中, 在进行化工工艺课程讲解时, 本部分内容讲解了很多有关化工工艺生产的过程, 教师要想将过程讲解清楚实属不易, 很多工艺的流程图、流程原理以及设备结构仅仅通过课本图片及描述是很难解释清楚的, 无法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但是多媒体的运用, 让整个化工工艺的展示都更为直接和具体,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 能够将局部和整体的知识进行有机地结合, 突破化工工艺学习中的重难点。

总而言之,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培养出强弟子, 要强化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 强化中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保证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师,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颂阳.中职学校项目教学有效性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3.

[2]王镇龙, 王辉.刍议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J].职业教育:中旬刊, 2013 (12) :21-24.

[3]林克松.工作场学习与专业化革新[D].西南大学, 2014.

如何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篇8

关键词:体育教育,岗位,学习,科研,创新

那么如何提升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 吃苦耐劳的精神, 全面独立的教学能力, 拥有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会听课,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示范这六方面的能力。

一、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加强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是体育教育发展中对各项运动的科学解析, 归类, 整理, 综合下对体育领域创造的的宝贵财富。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运动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解剖学, 运动营养学, 学校体育学, 各大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理论知识和场地器材规格等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上述内容在大学时虽然都学过但是仅仅是理论, 没有真正的与实践相结合, 如今踏上工作岗位如何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总结升华, 同时加强自主学习和提升显得十分重要。

二、坚持吃苦耐劳精神。一线体育教师们调侃, 体育教师是拿国家的钱锻炼身体。要想当一名体育教师要经历刻苦的训练, 阳光的蹂躏, 忍受身体的伤痛, 再经过专业学习最后踏上工作岗位还要坚守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 夏日炎热的酷暑中, 这一切都需要有一颗吃苦耐劳的坚毅之心。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体现自身价值除了上好课, 还需要进行体育运动训练, 当别人都下班时, 你还要在操场上训练学生, 要想出运动成绩训练中要不断专研, 总结, 反思再到实践, 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要用心的观察。在日常教学中课余训练中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坚韧, 勇敢, 拼搏, 团结协作精神。

三、掌握全面独立的教学能力。一名体育教师要有坚实的教学实践基本功, 能全面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技巧, 灵活应对课堂突发情况。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 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 无论你教法多好, 教态多么美丽动人, 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 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一堂课上完后, 学生学会了什么, 有多少人基本学会, 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本质上来说体育教学当然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锻炼的方法等, 只不过由传统的教师包教, 改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其次, 学得愉快就是说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 应该是愉快的, 是充满兴趣的。这里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热闹的场面, 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二是单纯的兴趣观。学习的有趣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应有机结合, 毕竟体育课不仅仅是玩, 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问题。

四、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许多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平时都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 教学训练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谈起教学、训练方面的体会更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可是让他们写文章却很难, 像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因此如何写好论文也就成了他们难解的心结, 这一弱点在经验交流、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时尤其明显, 大大影响了工作情绪, 导致部分骨干体育教师心灰意冷, 失去信心, 也直接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因此写好体育论文显得尤其重要。体育教师要写好论文我认为应做到经常读一些教育专著, 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提升教育理念, 写作时才能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合适的理论依据;多读专业理论, 提高专业知识, 跟上课改的步伐, 经常摘抄、体会别人的新教学理念, 以备后用;学会捕捉论文的素材, 像这样的素材可以来源于课堂, 参加培训、观摩各种优质课、公开课产生的的观点;以及对社会上、教育上的热点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总之体育教师要学会观察, 善于积累就能写出好文章。当今, 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 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 从小的方面来说, 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工作生活质量, 是必须面对, 无法回避。“千里之堤, 始于足下。”我们的体育教师要从现在做起, 用读书来丰富自己, 用教书来丰满生活, 用写作来发展自我, 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五、学会听课。听好一节课体育课和室内课比起来有自己的特点, 尤其是体育的组织教学要比室内课的复杂,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肢体动作, 因此, 在听体育课时要注重观察, 观察的内容主要有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练习动作、教师的教学表现等。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很重要, 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跳高教学时, 采用向心式的橡皮筋拉线就比分开数个场地要好, 这样便于教师观察和指导, 又如, 圆形队的组织形式可以让教师的位置距离学生做到均等。队伍的调动, 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 课前教学设计中就把队伍调动的因素考虑进去, 不要做无谓的调动, 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和练习, 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如果学生的练习收到了成效, 也就证明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学生身体的反应, 可以显示教师对教学运动负荷的预计和安排, 如果学生过于疲劳, 那么学生的运动负荷就显得大了。对于教师的观察, 首先要观察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 比如口令、基本队列动作、教师的表情、情绪、着装等, 其次, 看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中是否能够对课堂的安排灵活自如, 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还要听教师的授课语言, 能不能准确而精要的表述教学内容, 教学指导是否让学生迅速理解。授课教师的言行举止, 也需要观察一下, 目的是看教师在授课中如何来发挥自己自身的特点和长处, 评估教师激发和感染学生的能力。第三, 看教师的教学机智, 每一节课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 看教师是怎样处理的。最后, 要边听边综合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看采取了什么样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六、巩固体育教师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示范能力。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有很大的区别, 除了讲授知识与运动技术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直观教学, 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 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标准的示范动作, 保证了技术动作标准、优美、自然, 这样的示范动作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体育教师不因年龄和兴趣爱好, 荒废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 要不断提高自己示范的准确性, 巩固提高自己身体素质, 更好的完成动作示范。

在社会知识化, 人才专业化的今天, 社会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有知识, 有道德, 还要有创新, 能科研, 懂如何教学。所以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007.

[2]李飞腾.当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报, 2003.

[3]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 2008.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施有效教学 篇9

1. 思想道德素养

我们必须热爱学生, 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行为只有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教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取决于他与学生的“关系”, 越来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他的课乃至喜欢他这个人, 只有心灵才能呼唤心灵, 只有人格才能赢得人格。

所以着眼于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必须: (1) 着眼于教师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培养会生活的人, 进行“如何做教师”“做怎样的教师”的教育; (2) 关注教师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 (3) 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 关注教师的幸福人生, 引导教师走向幸福; (4) 关注师德培训。

2. 人文素养

要着眼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1) 人文知识—反思性知识, 个人风格, 形成性格气质。

(2) 人文态度—爱, 热情, 意志, 幸福感, 德行。

(3) 人文精神—人性, 理性, 超越性;自我觉醒, 人格魅力, 现代学生观, 法律意识。

(4) 人文化教育力—落实于教师的行为上, 用动态的方式体现出来。

3. 教育理论素养

(1) 认真解读课改理论, 提升“眼高”境界, 重在反思实践, 让观念转换为理念, 让理念转换为素养, 让理论在教师头脑中生根。

(2) 重在行为体现, 成为有“根”的教师, 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人、有“个性”的人、有“主见”的人。

4. 科学文化素养

(1) 对照新课程、教材内容, 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储备。知道缺什么, 缺在哪里, 缺多少。

(2) 在解读、吃透教材上“始于足下”, 备好“第一遍课”。

(3) 让教师订立“文化营养套餐”, 用相对长的一个阶段让教师读一系列书, 拓宽、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既有深入的开掘、延伸, 也有面上的拓展。

5. 教学素养

(1) 锤炼教学基本功, 做合格教师。

(2)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以学定教, 以教促学, 设计出有效的学习活动, 并关注引导。

(3) 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4) 教学后的反思:关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落实程度及效果;寻找自己的最大收获—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找出自己最大的遗憾与不足, 以求得下次“不二过”;勤于笔头, 写出率真的、有价值的成长故事和反思案例。

二、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1. 有效提高必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 以知识和技能学习为本位, 每节课都要落实“基础知识回归”。

(2) 必修课也要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 讲授法依然是很重要的教学方式, 但讲授不再是单纯追求知识结论, 而是教师生命体验的“结晶”。

2. 有效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 提前备课:在上必修课时就将选修课教材、教师用书发给教师, 用较长时间让教师悉心探索教材。

(2) 集体备课, 共同研讨教材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探索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 以从容的时间让教师读与教材密切关联的书, 从而以通透的知识储备驾驭教材, 产生深入浅出的教学效益。

3. 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期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1)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探究时应注意: (1) 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 于“不疑处”读出“疑”来; (2) 理性地分析教材内容, 以体现高中教学应有的“厚度”; (3) 既然安排了一定的探究活动, 就务必达到相应的深度, 力避“浅尝辄止”; (4) 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渗透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尽可能把握住一切有利的“契机” (许多探究性学习往往在“再坚持一下、再追究一下、再引申一下”之中) ; (5) 尽可能“放权”给学生。

(2) 要坚定地体现选修课教材学科整合的特点, 在教学中构建“开放的课堂”。

(3) 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

(4) 实现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 创设民主平等、师生对话的教育教学情境。

提升信息素养成就教师专业发展 篇10

一、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主要指对计算机和网络基础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软件使用和网络操作水平等。传统教学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在教师的掌控下,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方式。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是教师运用所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解决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的能力。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已经启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总体目标和任务明确指出:“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 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和技术变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要顺应信息时代技术的变化,形成新的结合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而且还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把课程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将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自己所任学科,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提升教学水平。

三、信息技术应用情感提速教师专业发展

上一篇:高职高专英语写作下一篇:商检徇私舞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