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建设

2024-07-11

公民建设(精选十篇)

公民建设 篇1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五个重庆”,公民道德素质

一、什么是“五个重庆”以及其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外部联系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 GDP年均增长10%以上, 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变, 但是经济总量在全国仍然靠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现实, 让重庆人“坐不住”“睡不好”。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才是符合重庆的科学发展?经过市领导多次对东部发达地区进行调研、学习后, 2008年7月20日, “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 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首次在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浓墨重彩地提出, 成为重庆的战略决策。

“五个重庆”的提出为山城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同时也为三千万重庆市民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五个重庆”目标是要通过市民们自身的努力才能达成的。如果只有政府的行政行为和号召, 而市民们不去自觉地把“五个重庆”作为目标, 也是很难达到既定目标的。虽然近年来, 随着重庆的不断发展, 市民的道德素质得到长足进步, 但是我市公民道德建设还存在一些带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如一些人的规则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意识缺乏、善恶观念颠倒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 但与直辖市市民的应有道德水平相差甚远、与重庆优秀的人文精神不合拍, 影响到重庆的形象, 削弱了重庆的竞争软实力, 制约了构建和谐重庆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如果放任这些不和谐的苗头发展而不纠正, 很有可能影响主流, 拖慢“五个重庆”的建设。所以公民道德建设对建设“五个重庆”的作用是巨大的。要想建设好“五个重庆”就要先搞好公民道德建设。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

2001年9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它要求: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 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 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国当前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 我们要想建设好“五个重庆”也要按照此《纲要》来开展工作。

三、“五个重庆”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

(一) 公民道德建设与“宜居重庆”的关系

“宜居重庆”就是要让市民住得舒心、安心, 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适合居住的城市。首先“宜居”是要城市环境好, 如果一个城市市民的道德素质低下, 那城市面貌势必是脏、乱、差。中国作为人口大国, 每天人们消耗残留的废物数量巨大, 虽然有相关法律限制人们乱丢垃圾、废品, 但是监管也不可能处处都有, 如果公民道德素质低下, 必将随手乱扔垃圾, 无法想象一个垃圾随处都是的城市是宜居的。并且《纲要》里也提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由此可以看出倡导“保护环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 就会自觉地维护好环境, 保持洁净。城市的整洁是“宜居重庆”最基本的要求。其次, “宜居”城市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和谐的。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 儒家也提倡“以和为贵”。社会上的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 要交往, 必然有价值冲突。价值冲突的解决方式有两种:武力和商谈。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 武力解决冲突方式逐渐被削弱, 人们都期望可以和平商谈解决矛盾。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纲要》里也提出“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我们能做到凡事都能尊重人、理解人, 多站在对方立场上想就会少很多“武力冲突”, 多很多“和谐音符”。

(二) 公民道德建设与“畅通重庆”的关系

重庆以前由于受地形的影响, 道路狭窄, 以前重庆交通给人的印象就是“堵”。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交通道路的大力投入, 如重庆长江大桥引桥的开通, 朝天门大桥的开通, 南坪交通枢纽的改造等, 重庆交通“堵”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是在交通高峰时刻, “堵”还是会出现, 离“畅通重庆”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畅通重庆”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建成“半小时主城”, 实现交通管理“为民、畅通、安全、文明”目标, 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最畅通的城市之一。重庆交通“堵”的原因除了有地形、硬件原因, 更重要的还有人的原因。很多时候不遵守交通规则也会成为交通“堵”的源头, 甚至引发交通事故。比如, 行人乱穿马路, 司机为了不伤害到行人, 就会紧急刹车或者突然转到其他车道上, 就很容易引发追尾、撞车, 从而引发交通堵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把社会公德作为三个着力点之一。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交通规则也是在人们进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范畴之内。提高公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不仅仅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质, 也会促进“畅通重庆”的建设。重庆要建设成为西部最畅通的城市不只是要做好正在进行的硬件升级工作, 对公民道德素质提高这个“软件”的更新也是必要的。

(三) 公民道德建设与“森林重庆”的关系

建设“森林重庆”就是要把重庆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和谐的城市。从2008年8月19号召开的重庆森林工程大会上提出建设“森林口号”到2009年6月近一年的时间里, 全市森林工程累计完成建设任务744.7万亩, 占总体规划任务的35.2%。其中, 新造林499.6万亩, 改造低效林245.1万亩。按工程分, 完成城市森林工程31.3万亩, 农村森林工程655.2万亩, 通道森林工程15.5万亩, 水系森林工程13.9万亩, 长江两岸森林工程28.8万亩。在建国60年之际, 有网友通过软件看到新重庆感叹“重庆绿得惊人”。重庆的这些新面貌都让老百姓感到欣慰和充满希望, 但是光进行植树造林工作是不够的, 还需要提高公民保护绿化的意识和习惯。如果一个城市的公民社会公德意识低下, 政府一方面在植树造林, 另一方面马上就有人破坏, 那无异于“白费工夫”。所以公民道德建设在保护“森林重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纲要》里提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从《纲要》里可以看出, 好公民要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而保护环境正是建设“森林重庆”的要求。并且如果公民道德素质高, 不仅仅会自觉保护已经建立的“森林重庆”的成果, 并且还会主动投身到“森林重庆”的建设中:比如主动植树, 出门多乘公交车以减少碳排放量, 对周围的人宣传建设“森林重庆”等。这样“森林重庆”的目标就会更快地达成, 为整个山城人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也是达成“宜居重庆”的一个方面。

(四) 公民道德建设与“平安重庆”的关系

3月30日至31日, 我市召开“平安重庆”建设动员部署大会。会议提出, 到2012年, “平安重庆”建设主要指标要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 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城市, 为落实“314”总体部署, 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 提供坚实的社会安全保障。 (1) 公民的道德素质高低与社会的治安秩序有直接的关系。试想如果一个城市的市民道德素质低下, 到处都是脏话, 稍微有点冲突就打架, 甚至引发犯罪事件, 那还能叫“平安城市”吗?随着重庆的发展, 治安案件逐渐减少, 城市也越来越平安。虽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近几年来一直都保持在92%左右。但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会高标准来要求还有距离。我市每万人口发案数50.6起, 在西部排第二位。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并且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就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 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并且要求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很多人出现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在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下, 一部分人就铤而走险, 为了钱去犯罪, 损害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还有些人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 稍微影响到他的利益就大动干戈。这些都是影响建设“平安重庆”的行为, 所以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建立起一种让大家觉得为人民服务是最高快乐的价值观。并且在“平安重庆”建设动员部署大会上, 市委书记薄熙来介绍“建设‘平安重庆’不只是社会治安问题, 还涉及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居住安全, 是个很大的系统工程, 不是政法战线的‘独角戏’”。 (3) 如果所有的食品药品制造商, 开发商和建筑商都以“为人民服务”为终旨, 不干损人利己的事, 这些方面的事故就会大大减少, 甚至消除, 重庆就是真正的“平安重庆”了。

(五) 公民道德建设与“健康重庆”的关系

“健康重庆”是指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促进市民在体质、生理和心理等几方面健康发展, 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 使城市形成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和健康社会协调组合的有机体。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 更包括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上的完好状态。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 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如果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 长此以往就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一个公民的道德素质高就会更容易从大局上理解他所遇到的挫折, 并且理解他人的不对之处, 就能更好地积极地面对以后的生活。并且当一部分市民都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的时候, 他们就会向别人宣传积极健身的好处, 并且引导周围的人去健身。当其他人遇到挫折的时候, 他们也会正确地安慰, 开导对方, 形成一种“乘数效应”。重庆的市民也就会越来越“健康”了。并且作为城市管理者、生态环境建设者、卫生服务者等他们也是市民, 如果他们的道德素质高了, 全部都以“为人民服务”“爱人民”为办事原则, 重庆就会更快更好地朝着“健康重庆”的方向发展。

建设“五个重庆”是一项利于千秋的大工程, 虽然前景充满希望, 但是非朝夕之举, 前路还困难重重, 所以新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必须破除传统的思维模式, 开阔视野, 转变观念, 不要急功近利。建设“五个重庆”终究是人在进行“建设”, 如果继续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把重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问百答编写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问百答[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问百答编写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问百答[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2]王海鸣.伦理学原理 (第3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2]王海鸣.伦理学原理 (第3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公民道德建设: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 篇2

公民伦理也许是公民道德概念的更适合的形式,因为我们用这个词指称的必定是人们作为公民的相互间的态度与行为习惯。何谓公民伦理?是否可以说,公民伦理就是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可以相互提出的那些有效性要求,即每个人对于他人的恰当的尊重态度和出于这种态度的恰当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儒家伦理传统对于公民伦理的发展有何种影响:是与它根本冲突,还是既有冲突又有某种助益,抑或是――由于它把一个人同家人等等的关系与同陌生人的关系看作是根本同质的――从根本上解决并取消了公民伦理的问题?

作为说明这些问题的起点,我以为需要首先确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角色与作为公民的政治社会角色之间有何种关系。人们都会同意,一个人的种种日常生活的角色是他/她生来就自然地承担着的:一般地,一个人先是一个儿子/女儿,进而是一个男人/女人,一个丈夫/妻子,最后又可能是一个父亲/母亲;此外,他/她还可能是一个兄弟/姐妹,一个朋友、同事或邻居,等等。这些角色在一个人身上彼此交叠,其中每一种角色都处于一种特殊的关系之中,都确定着他/她的一种特别的身份。这些关系发生根源上的这种自然性质向来在法律中受到尊重,所以在东方与西方都普遍地被视为伦理的关系。这种自然性质一则在于这些关系是基于血缘或地缘关系的,二则在于它们包含着生命过程中自然的抚育与互助关系。由于这些关系而结成的是最为自然的生活共同体,其成员享有最多的共同生活,并且由于这种共同生活而具有最密切的感情联系。

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公民地位以及人们作为公民的相互关系则是通过社会的法律体系确定的。在一个法律的社会,家庭的成员之间同时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关系:血缘关系与作为公民的关系。不过在家庭中,由血缘关系确定的相互关系是基本的关系。法律总是首先肯定这些关系,并把这些关系所产生的自然义务变为法律。尽管与家庭财产的析分和继承密切相关的事务也是立法的对象,但是立法总是朝着巩固正常的家庭关系的方向,并且使法律的干预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一旦家庭成员之间作为公民的关系成为第一位的关系,这通常表明家庭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实际解体,这时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只能依照关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来解决。

公民关系的自然基础,是由兄弟关系引申与扩展的同邦人关系。在古代城市国家,同邦人也像家族的关系那样是一种感情的关系。但是由于它远不及家族关系的感情那样强烈,公民的关系从它在古代社会产生起就是一种建立于法律基础上的关系。近代以来,随着个人主体地位的提升和民族国家的共同生活日渐发达并衍生出许多新的平等自由的形式,同邦人的感情成为被抽象了的对陌生人的关系,稀薄得几不存在,公民间的关系更是渐渐成了无感情的政治与法律。所以公民是一个人在一法律的政治社会中的成员资格。现代民族国家的边界是一个法律的政治社会同其他社会相互分隔的界限。在今天的多数国家,一个人仅因出生而具有的国籍便使得他在法律上具有公民的资格。

交往关系在这两个水平上会显示很大区别。伦理的关系都是个别的、独特的关系。在每种关系中,关系对象都是一个同我们处于特殊关系中的单数的他者。每种关系都与其他关系不同:父子关系同母子关系不同,同兄弟/姐妹关系更不同。每种关系中这一方同另一方的关系也与另一方同这一方的关系不同,例如父亲同子女的关系与子女同父亲的关系不同,每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要求的也相互不同。同时,每种伦理的关系都是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直接的关系,并且要求个别的、直接的相互回应。由于这些性质,人们常常把这种交往关系视为私人事务。法律对于这类事务的干预必须小心地限制在非常有限的范围之内:仅当一方的合法利益违反意愿地受到另一方的非法侵害时,法律才能作出必要干预。另一方面,人们作为公民的相互关系则是一般的无差别的关系。在公共生活中,典型的交往关系是一个人同陌生人的关系:他/她面对的是同他/她没有感情关系、不具有直接的个别的相互回应性、因而对他/她而言没有差别的陌生人。所谓没有差别,是说他/她同这一个陌生人的关系和同那一个陌生人的关系没有差别。这种无差别性,使一个具体的交往对象失去个别性而显现为无差别的对象整体,即一般的、复数的他者。(参见廖申白、孙春晨主编,第82-83页)

时代呼唤企业公民建设 篇3

大力宣传企业公民建设意义

首先,企业公民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合格的企业公民必然会尊重员工的人权,保证员工的基本福利待遇,满足客户的要求,保证投资者的权益,从而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企业以及与企业有关系的群体之中。同时,合格的企业公民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动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办事。比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合格的企业公民会自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搞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路子,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企业公民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因为,合格的企业必然是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企业,如:遵守《宪法》、《劳动法》、《工会法》等,从而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民主法制的要求。合格企业公民在企业改制中必然会关心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尽可能为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并在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注意维护职工的利益,避免发生劳动争议,从而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要求。合格的企业公民必然是讲究诚信、一切为用户着想的企业,绝不会搞坑蒙骗等有损顾客利益的欺诈活动。合格企业公民必然会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法律规定,积极防止或治理污染问题,从而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

再次,企业公民建设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有的企业领导者认为,搞企业公民建设是企业分外的事,是只要企业作贡献。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认识。道理很简单,企业公民既有履行社会义务的责任,也有享受社会公民待遇的权利。就权利方面来讲,企业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包括财产权、经济主体决策权等。企业公民的建设,有利于推动企业公民权利的落实。比如:国有企业通过改制,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资本自由度。民营企业在资本运营,如银行贷款等方面也可以享有与国有经济相同的待遇。国家及有关部门也会尊重和维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让其享受作为企业公民所应有的公民待遇。

即使就企业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来讲,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企业建立能够实现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因为承担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可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据专家介绍,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对西方企业制度进行考察,在考察报告中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概括了五条,第五条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后来在讲特征时只有前四条,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二是有利于建立和谐企业。和谐企业的关键是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即投资者、经营者、员工之间的和睦相处。要实现这种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公平地处理好劳动关系。而企业公民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就包括依法处理好企业中的劳动关系这样的责任,如:保证员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不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保证员工有合理的住处和清洁的饮用水,不许歧视、污辱员工等等。做到了这些,就能够正确处理好劳动关系,使企业和谐发展。三是有利于吸引人才。如果企业成为合格或优秀的企业公民,就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上的人才就会主动找上门来。四是有利于赢得消费者信赖。企业按社会责任的要求遵守诚信原则,依据消费者要求努力打造合格的高质量产品,必然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从而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此外,企业如果能够成为合格的尤其是优秀企业公民,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信誉度,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建立科学的企业公民行为规范

据调查,八成受访企业认为政府部门有必要建立一套统一的“企业公民行为规范”。笔者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因为企业公民的行为是要靠国家的法律法规来明确的,如果缺乏明确的规范,企业公民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因此,在企业公民建设中,政府逐步出台一整套涉及环保、劳动安全、产品质量、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企业既能享受应有的企业公民权利,又不能避开社会责任、不敢逃避社会责任,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为了遏制煤矿企业不重视生产安全从而经常导致重大矿难的问题,应该建立并完善一套权威的法律法规,禁止这样的煤矿企业销售带血的煤炭。有了一套企业公民的行为规范,还要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环保组织、工会等社会群众团体的作用。通过这些社会机构和组织,及时对企业公民建设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估。凡是按照国家关于企业公民规范发展的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公民,就给予公开宣传表彰;凡是违背国家关于企业公民规范发展的企业,就给予公开披露;同时,对于侵犯企业公民权利的人和事也要予以公开批评,以便逐步形成“做优秀企业公民光荣”的社会氛围。

纳入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企业公民建设是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在企业管理的制度中既要求企业作为一个公民要遵纪守法,又要求企业员工作为一个公民要遵纪守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全体员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中,应该包括尊重人权等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这个理念不仅要求企业经营者要尊重普通员工的人权,而且包括企业要在产品经营销售等方面尊重客户和所在社区居民的人权。在整个企业的文明建设中,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这是企业文明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志。

党组织应在推动企业公民建设中发挥作用

企业公民建设既然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企业党组织就应该把推动企业公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列入工作日程,通过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关于企业公民建设的意识,提高党员和群众对企业公民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纳入党的先进性建设内容,努力把企业公民建设和企业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推进企业公民建设。

关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 篇4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几十年来忽视了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文化, 唯以“有之以为利”的“利”字, 制定民族教育方略, 淡化了“无之以为用”, 使整个社会精神领域出现极不乐观的现象, 贪、黑、黄毒难以根治。荀子说, “义”战胜“利”就是治世, 反之则是乱世。他倡议用义德的思想来治理由于“利”产生的乱世。当前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局面, 思想道德的防线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人们心理焦虑、精神负荷加重, 无良奸商的毒食品、毒工厂, 麻木不仁的见死不救, 恩将仇报的“救人反被讹”等极端事件频频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刺痛人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导致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多样化, 社会矛盾反过来又加剧了人际之间的不信任感, 如果任其恶性循环, 社会将陷入信任困境。当前, 各种民间和海外来的异教趁着国民精神领域的真空而悄然兴起, 动摇着国本。

建议:尽快扶植和建立本民族的精神灵魂框架, 优先将国粹的道德精神教育体系建立起来。

二、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全民参与、长效机制”的原则。积极借鉴我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 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 要坚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三、具体措施

要想取得成效, 就要针对目前道德教育的对象、环境、条件实施有效措施, 在引导、感化难度加大的情况下, 要开辟新思路、找到新办法, 更好地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增加人们的道德力量, 营造有德光荣、失德可耻的社会氛围, 应不断创新观念、形式、手段, 在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国家应坚持从顶层设计, 加快建立和扶植传统文化长效学习机制, 将“仁、义、礼、智、信”尽快展开, 全民性的推动道德教育。

首先, 健全法律法规, 将学习国粹的道德精神教育规范化。社会良好道德的养成, 需要每个人的内在自律, 也需要外在的力量约束。特别是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全社会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其次, 善于抓住重点人群, 事半功倍。一是“童”。道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应该从孩子会说话开始就有一个家庭诵读的氛围进行熏陶, 并坚持把道德教育融入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教育全过程, 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打下坚实的道德修养基础。笔者于近期对某大学图书馆进行了调研, 其中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图书367册, 随机借阅了几册, 发现几乎都是全新的, 无人翻看。从而可以看出如何推动大学生借阅相关书籍进行学习是关键。二是交由社区管理的人员, 这部分人素质参差不齐, 但是他们即参与社会管理又参加家庭建设, 在修德方面应该是重点管理人群。社区应该建立人人参与的机制, 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 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为社会道德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如公共场所的除冰雪、扫垃圾、关心独身老人等活动, 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同时提升了道德意识。另外, 笔者对已退休公务员中的党员进行了调研, 他们的党组织关系仍然在原工作单位, 按时缴纳党费, 但是长期不开展活动, 应该说这部分人的素质相对较高, 退休后多数是在家照看下一代, 如果能够带动起来, 对修德的贡献一定不小。三是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在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 习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品性言行社会影响较大, 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 所以应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和“慎独、慎言、慎权”的能力, 加强自我管理, 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第三、改进教育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针对不同人群, 将道德讲堂、道德论坛、道德模范评选等形式常态化, 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利用公众比较集中的场所如:站台、公交车厢内外、受众较多的电视时段等发布公益广告, 如:在电视黄金时段播出的公益广告中姚明的拒绝食用鲨鱼翅、常回家看看等;公交车厢中的24孝的宣传;施工围栏宣传的中国梦等。近期宣传的北京朝阳区图书馆进社区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形式。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传递正能量, 要言简意赅忌长篇大论;中央台的孔融让梨等连环画、动漫、微电影等手法可以进行形象化展示, 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氛围, 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第四, 注重实践。道德教育不应只是说教, 而应重在实践。应把道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 突出行为教育、习惯养成, 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在实践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 使凡人善举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充分发挥社区、党办的作用, 通过举办论坛等形式, 褒扬好人好事, 批评不良现象, 自觉修身律己、崇德向善。

公民道德建设 篇5

公民道德建设

一、单选

1、守法遵纪就是要求遵守()

A.社会主义法律

B.所属组织的法律

C.社会主义法律和所属组织的法律

D.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2、爱国守法主要是规范()的关系

A.公民和国家B.公民和组织C.公民和社会D.公民和公民

3、()是爱国规范的延伸,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A.诚信B.奉献C.自强D.守法

4、()主要是规范公民在公共场合、公共关系中的公共道德行为

A.团结友善B.明礼诚信C.敬业奉献D.爱国守法

5、()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

A.奉献B.自强C.敬业D.团结

6、()主要是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和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A.诚信B.奉献C.团结D.友善

7、()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反应,是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的标志

A.文明礼貌B.遵纪守法C.爱护公物D.助人为乐

8、有时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关系到人格、国格大事的是()

A.助人为乐B.保护环境C.遵纪守法D.文明礼貌

9、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遵纪守法D.保护环境

1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外、还有()

A.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B.办事公道、廉洁奉公

C.服务群众、公平公正

D.公平公正、廉洁奉公BDACD16-20、BCCBA11、()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A.男女平等B.尊老爱幼C.夫妻和睦D.邻里团结

12、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是()

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勤俭持家D.夫妻和睦

13、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社会公德D.爱国主义

14、()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A.爱国主义B.为人民服务C.集体主义D.社会公德

15、下列不属于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是()

A.爱祖国、爱人民B.爱劳动、爱科学

C.爱社会主义D.集体主义、社会公德

16、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是()

A.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B.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D.爱劳动、爱科学

17、“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凝练了()思想的基本要求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18、荣辱观是由()所决定的A.人生观、价值观

B.世界观、人生观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19、爱国主义和()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A.国际主义B.社会主义C.集体主义D.民族主义

20、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根本内容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拥护改革开放政策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1-

26、ACBAAD

D.热爱社会主义

2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课题是()

A.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B.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C.研究国内经济建设的新问题

D.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责任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D.维护国际和平

2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祖国B.服务人民C.诚实守法D.遵纪守法

24、()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

A.服务人民B.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D.艰苦奋斗

25、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

A.劳动B.知识C.人才D.创造

26、()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国家统一民族强盛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A.服务人民B.诚实守信C.遵纪守法D.团结互助

二、多选

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A.行为规范B.社会意识形态C.民间约定D.上层建筑

2、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依靠()等力量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政治信仰B.内心信念C.社会舆论D.传统习惯

3、法律是硬要求,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道德是软约束,具有()

A.感召力B.扩散力C.约束力D.引导力

4、从某种程度上讲,道德比法律更具有()1-

5、BDBCDADCDBC

A.普遍性B.亲近性C.群众性D.社会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性,靠得是()来实现

A.完善的市场体系B.完善的市场法制

C.市场主体良好的道德素质D.良好的社会道德水准

6、()是先进文化基本组成部分

A.优秀传统道德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C.优秀传统科学文化D.现代科学文化

7、先进的思想道德培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

A.前提条件B.保证因素C.重要内容D.中心环节

8、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的社会主义公民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9、在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思想中,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和()

A.明礼诚信B.团结友善C.勤俭自强D.敬业奉献

10、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坚持()

A.继承优良传统与宏扬时代精神相结合B.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C.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协调

D.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11、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有()

A.集体利益处于首要地位

B.尊重个人正当利益6-

10、BDCDABCDABCDABCD

C.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D.集体和个人利益并重

12、集体主义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主要分为以下层次:()

A.无私奉献的最高层次B.先公后私的普遍层次

C.义利兼顾的基础层次D.利益均衡的大众层次

1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和()

A.爱集体B.爱劳动C.爱科学D.爱社会主义

14、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A.献身于为人民服务

B.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C.献身于本职工作

D.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15、爱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

A.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1-

15、ABCABCBCDBDCD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道德

17、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

A.助人为乐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

18、职业道德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是爱岗敬业和()

A.诚实守信B.办事公道C.服务群众D.奉献社会

19、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和()

A.男女平等B.服务社区C.勤俭持家D.邻里团结

20、讲究(),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现代文明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A.文明B.礼仪C.礼节D.礼貌

21、文明礼貌应该做到()16-20、BCDABCDABCDACDBCD

A.卫生整洁、仪表文明B.仪态优美、举止文明

C.谈吐礼貌、语言文明D.遵守礼仪、行为文明

22、爱护公物的主要内容是()

A.爱护国家财产B.爱护国家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C.爱护集体利益D.爱护历史文物、保护古迹

23、保护环境是指保护自然环境,是维护人类的()的体现

A.生存利益B.共同利益C.长远利益D.区域利益

24、爱岗敬业需要做到()

A.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职业偏见

B.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C.热爱本职、扎实工作

D.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25、诚实守信是()21-

25、ABCDABDBCABCDABC

A.做人之本B.立事之基C.为政之根D.交往之德

26、奉献社会应做到()

A.要正确处理奉献与获得(索取)的关系

B.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C.要立足本职,尽职尽责

D.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7、要实现夫妻和睦,应做到要学会尊重对方、忠于爱情、矢志不渝和(A.要经常进行感情交流

B.要尽心培育子女

C.要相互履行义务

D.要反对轻率离婚

28、加强邻里团结,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着重要做到互尊()

A.互助B.互让C.互敬D.互谅

29、荣辱观是由(ABC)所决定的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道德观

30、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人为本”是()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1、服务人民()26-30、ABCDACDABDABCABC

A.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B.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

C.是人民对执政党的必然要求

D.要大处立意,小事着手

32、因为科学技术具有生产力功能和(),所以说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

A.创新功能B.认知功能C.生态调节功能D.社会变革功能

33、当今世界的竞争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归根到底则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就是()

A.生产力B.竞争力C.财富D.综合国力

34、()是崇尚科学所必须做到的A.尊重科学B.需要科学精神C.离不开科学教育D.必须反对愚昧无知

35、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内涵是()

A.劳动是一切的源泉

B.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

C.尊重劳动和创造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D.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判断

1、“以德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因此德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2、在道德建设的强大社会舆论推动下,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能自然成为市场主体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单一和简单()

4、先进的思想道德是整个文化的主要代表和重要标志,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5、当代世界普遍的道德危机是导致道德建设长期性的因素之一()

6、“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五爱”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核心和基本原则的体现()

7、劳动是人的本质()

8、爱科学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9、在今天,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上()

10、职业道德是所有公民在日常行为中都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11、社会公德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刻苦钻研、无私奉献、诚实守信()

13、在社会主义社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并不取决于他的职业,而取决于他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服务群众中“服务”的基本含义是提供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措施()

15、尊老爱幼是家庭关心的核心()

16、荣辱观是由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所决定的()

17、爱国主义和集团主义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8、在中国,“民本思想”是近代文明的产物()

19、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人才()

20、法律与记录,是人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

一、单选

5、CADBC6-

10、BDDCA11-

15、BDACD16-20、BCCBA21-

26、ACBAAD

二、多选

5、BDBCDADCDBC6-

10、BDCDABCDABCDABCD

15、ABCABCBCDBDCD16-20、BCDABCDABCDACDBCD

25、ABCDABDBCABCDABC 26-30、ABCDACDABDABCABC

35、ABDBCDABDBCDBCD

三、判断

1、错、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2、错、道德不可能解决所有得社会问题,在道德力量不能解决问题的地方,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通过法制手段来规范市场行为

3、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个人利益获得更多的实现机会,社会利益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这必然导致道德关系的复杂化

4、对、5、对、6、错、“五爱”是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7、对、8、对、9、对、10、错、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11、错、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基本行为准则应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2、错、应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3、对、14、对、15、错、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16、错、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17、错、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8、错、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即已存在,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体现

19、错、核心是尊重劳动

论宽容和公民社会建设 篇6

关键词:宽容;公民;社会;人权;和谐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394-01

一、宽容是公民社会的一种美德

宽容,在16、17世纪,西方新旧教矛盾尖锐,宗教宽容的态度与措施开始出现,伏尔泰将其赋予宗教信仰自由之意。今日人们理解的宽容通常有两种:作为“宽恕”的宽容和建立在差异性的宽容。本文所指的宽容是政治哲学语境,倾向于后一种。宽容是指一个人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利和知识,但是对于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也不进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这暗含三种假设:第一,宽容者对被宽容的对象持否定行评价;第二,他(她)有权力和能力否定该对象;第三,他(她)审慎的养殖这种权力的使用。别人的观点、利益、趣味、信仰、生活方式等与“我”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蕴含平等主体之间,双向的相互承认与尊重。宽容是现代社会的美德,社会文明进步和道德进步的基本标志就是宽容程度的不断提高,即明辨是非的基础上,惩罚应当适当从轻,以尽可能给当事人改过的机会,鼓励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的承认与尊重。我们倡导的是宽容,不是容忍或宽恕,容忍或宽恕代表的是世界的同一性,而宽容则以价值多元化为依据的理性、明智的生活态度和实践方式,承认世界的差异性,并尊重这种差异性。

二、寬容是公民社会内在价值的凝聚

公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它遵循的是自由交往和平等讨论,以达到相互理解和协调行动为目的,以实现物质利益和公民权利相对于国家的非政治领域。公民社会的价值或原则主要是保护公民的人权,在任何情况下,人权只能建立在这样的原则上,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差异是即成事实,宽容作为理念是一种价值取向,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必要性成为一个联系的中介,暗含了对生命价值的绝对肯定。

宽容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与尊重,每个人都应尊重他人权利,对他人权利的尊重,是自己权利得以实现的保障。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振聋发聩的话语是最好的表达。一个正常的公民社会对待权利与宽容时应当是这样的:第一,我不赞成你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努力理解这种生活方式,尽管我不用这中生活方式;第二,我不赞成你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尊重与承认你随意生活的自由,承认你有公开显示这种生活方式的权利;第三,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你和我过着不同的生活的理由,但是这些理由也许表示一种由于理解力有限而没有注意到的美;第四,我赞成所有的生活方式,只要它们并不明显的伤害第三者,总之,我不干涉一切类型的生活,以为他们是人类多样的和差异性的表现。

个人的理性能力存在局限,在了解真实和掌握信息方面,一概表现出不可避免的无知。再者更不可能为别人或个别机构所完全掌握。每一个人作为独立的自由存在都具有选择一己信仰、表达一己观点及赋予其人生意义的能力。自由的边界就是宽容的边界,随着自有内涵的扩张,宽容的边界也在放大。宽容由此而衍生出两个原则:第一,法律禁止的事不可宽容;第二,若能证明其言论与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不可予以宽容。在一定的界限内,宽容坏事是一件好事,但跨出这一步之后,进一步宽容坏事就不再是好事,二是一件坏事,一件几乎和被宽容的坏事一样严重的坏事。

三、宽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公民社会是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人们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因而这个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多元意味着差异,意味着对他者的尊重与承认,即宽容。宽容就和谐,作为一种信仰和理想,支撑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们一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和力量。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对社会发挥评判功能、教育功能,给和谐以肯定和倡导,鼓励一切和谐事物的发展,促进各种和谐因素的增长。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情,最终达到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善治。我们不能用暴力来制止犯罪,更不能用暴力来剥夺一个人谋生的机会活在道德上让一个人臭名远扬的方式,是不能弘扬的,这是公民社会建设的最大威胁。

四、宽容难度与限度

在一些问题的解决上,道德绝对论要求人们尽量缩小宽容的适用范围,把宽容变为不可宽容;而道德虚无主义则要求人们无限扩大宽容的运用尺度。知易行难,宽容那些不和自己价值的言行,势必增加自己的反感。我们越宽容自己在道德上反感的事情,宽容的难度就越大,而宽容的美德就越是凸显。人们的困难就在于,宽容的界限在哪?既要实现美德,但又不至于滑落到无道德的深渊。如果只宽容那些令我们不快,让我们不喜欢的事物,对其他事物则不宽容,这样,宽容就会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应急之物。但是如果我们将它视为一种道德理想,就如我们已发现的那样,它很不可靠,很难解说清楚。为了让宽容得以保持,我们必须反对任何对宽容构成威胁的东西。有人犯错误,若政府无权惩处,这样的错误必须不属于罪行;只有错误扰乱社会才属于犯罪:一旦错误引起狂热举动,便要扰乱社会;因此,人首先不成为狂热分子,才能得到宽容对待。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戴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哲学百科全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820.

[2]安娜.库茨拉底.论宽容和宽容的限度[J].第欧根尼.1998,2.

[3]保罗.利科.宽容的销蚀和不宽容的抵制[J].第欧根尼.1999,1.

从善治视域看我国公民社会建设 篇7

一、公民社会与善治的涵义

公民社会 (Civil Society) , 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一个分析范畴, 遵循自由交往和平等讨论, 以达成相互理解和协调行动为目的, 以实现物质利益和公民权利的、相对于国家的非政治领域。

善治 (Good Governance) , 可以直译为“良好的治理”, 概括地说,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公共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 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 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 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二、从善治看我国公民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公民社会组织“合法律性”困境

公民社会组织存在严重的合法律性问题:一方面, 占总数80%以上的公民社会组织属于“非法存在”;另一方面, 经过合法登记的公民社会组织也存在内部管理不善、财务混乱, 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从法律角度考察, 公民社会组织的合法律性困境, 直接地由执法部门的执法不能导致, 归根结底由立法不当产生。现行的公民社会组织法规体系严重缺乏实效, 处于正当性与合法律性均不足的困境中。

(二) 公民社会要求的“政府透明”难

研究机构公布“2010中国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 再次把社会公众的目光引向政府收支等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该“排行榜”显示, 省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透明度远不能令人满意。政府的不透明将直接影响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加深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 致使无法共同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

(三) 公民“责任意识”淡薄

中国社会从单位社会向个体社会的转型, 随之建立起来的公民社会更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作为公民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个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公民社会的建设。而今, 公民责任意识之淡薄令人揪心。

(四) 公民社会组织缺乏“法治”

公民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 公民社会同样需要法治, 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公民社会因其全面自由而产生的局限性。因为公民社会组织在政府和企业的作用非常大, 所以更加要对其加以规范。目前, 部分公民社会组织内部存在“自治性法规”,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 大部分组织缺乏切实有效、体系明确的法治, 甚至某些组织更存在“压制性法规”, 制约了公民社会的健康建设。

(五) 政府对公民的“回应力”不足

回应不及时导致提出的各种诉求不能快速高效地解决。以瓮安事件为例, 因对一名女子死因鉴定结果不满, 一些群众聚集到贵州省瓮安县政府和县公安局, 发生了围攻政府部门的事件, 从表面看这一事件是由于群众对女子死因鉴定结果不满引起, 但实际上是多年来群众的各种诉求得不到及时的回应与疏导而引发群众的不满。回应不透明导致垄断信息, 阻碍和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回应渠道的不畅通、不透明、缺乏权威, 就会为小道消息、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途径。

三、如何抓好公民社会建设

(一) 加强善治

善治治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凸现了国家与公民社会博弈关系建立的可行性, 在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形成了相互协作的良性互动关系, 在相互监势、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中共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由此可见, 加强善治能使公民社会更好地加入到国家管理之中, 进一步发展公民社会。

(二) 充分发展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人作为独立的个人而存在。商品生产与交换的顺利进行要求商品所有者个人是自由的、独立的, 能自主地走向市场, 自主地参与市场竞争。不仅个人获得了独立, 市场经济还通过明晰自由产权的制度来肯定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以及私人的合法利益不容侵犯。因此说, 市场经济必然造就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

(三) 重视儒家思想的回归

1. 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

公民的参与和交往活动是公民社会存在的基础。除了政治参与, 儒家还特别重视民间生活的参与, 发挥社会影响。弘扬儒家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对于促进当代公民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2. 自主意识与独立意识

公民社会最初的历史形态就是指城市居民组成的独立性、自治性社会。培育健康独立的公民人格是当代公民社会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面。没有人格独立, 就不可能有自主意识, 从而也就不可能实现公民社会的自治目标。

3. 批判意识与制衡意识

公民社会具有独立性, 它是国家与市场权力的有效制衡力量。批判立场, 能确立市民社会的独立性;也正是对公共权威的规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才能使市民社会自身的利益得以保障。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用巨大, 但正如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育还不规范一样, 中国的公民社会的发展也还不够成熟。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 善治需要公民社会的发展, 善治的发展又必然直接或间接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为了中国社会更好的发展, 在积极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 培育一个健全发达的公民社会, 就有了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摘要:改革开放造就了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也改变了中国旧的社会结构, 公民社会应运而生, 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不容忽视。与此同时, 善治理论的发展又为政府与公民社会及其组织处理关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模式。

关键词:公民社会,社会组织,善治,政府

参考文献

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篇8

一、政府和国家工作人员要在道德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欧美国家的社会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政府的力量, 另一部分是基层社会组织的力量, 各种自治组织、公益团体在慈善事业和基层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宗教完成了道德教化职能, 所以学校教育没有承担太多的道德教育职能, 而是侧重于公民教育。我国社会与欧美国家有着重要区别, 是政府主导的社会, 没有宗教传统, 自下而上的公益组织发育不健全。我国的社会结构决定我们的政府应该是全能型政府, 政府不仅要掌管经济等各项社会事务, 还要掌管人的精神世界, 承担道德教化职能。政府要改变工作作风, 树立诚信的形象, 树立公正、公平的形象, 树立法治政府的形象, 树立民主政府的形象。另外, 政府应该切实负起监管职能, 改变虚假广告泛滥大众传播媒介的局面;应该尽快建立分级制度, 降低电影电视中的黄色和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心灵的影响。公务员要成为道德楷模, 不论在工作、家庭还是社会, 都应该以道德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公务员的要求不应该只是守法, 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对公务员应该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对于政府的不诚信行为, 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公务员违反道德的行为应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如果政府和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在群众中树立起道德楷模的形象, 就会形成言与行割裂的局面, 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不会被群众接纳, 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二、充分发挥共产主义信仰在党员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

对于群众来说, 共产主义信仰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证实, 党员的先进性, 主要看其在道德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看其在家庭、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因此, 目前党应该完成一个重大转变, 就是将共产主义信仰落实到具体的道德行动。我们注重党员的政治素质, 重视干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但对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重视不足。我们有对党员的道德要求, 但太简炼, 标准太低, 应该制定全方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 尤其对于党员中的干部, 要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并落实到每个党员的行动中去。任何信仰都必须以道德为基础, 否则信仰将成为空中楼阁。道德建设最重要的力量是信仰, 要充分发挥共产主义信仰在党员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 我们拥有八千万党员, 这是一支强大的道德建设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在道德建设方面, 党必须发挥先锋队作用。

以思想道德为主题过组织生活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高党员思想道德水平的制胜法宝。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怎么提高?一方面是对党员严格要求,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 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我们党的思想工作有一个重大法宝, 就是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从建党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党员组织生活制度一直没有间断, 以党支部或者党小组为单位, 每周在一起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反思是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党员的必备课程, 党员的思想问题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解决的, 党员的思想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养成的。现在, 党的组织活动减少了, 很难看到基层支部坚持每周开组织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了。应该从现在开始, 党员每周坚持过组织生活。这种组织生活不是领导开会, 而是每个党员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生活的主题应该是思想道德,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准, 延伸到工作、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组织生活会应该以党支部或者党小组为单位, 每个党员平等地发表见解, 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生活会应该每周做, 坚持长期不间断, 即使出差, 也要到所在地的支部过组织生活。长期坚持, 自己反思, 大家批评帮助, 就能形成一个自省的氛围, 形成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形成一个互相监督的机制, 党员的道德水平就会提高。

三、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学校教育的专业性、系统性、长期性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力都是其他教育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德育必须占领学校教育这片阵地。我国传统文化认为, 德才兼备是圣人, 有德无才是君子, 有才无德是小人, 无德无才是愚人。圣人和君子是做人的目标, 小人最让人唾弃。愚人虽然没有道德, 但往往对社会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小人则不然, 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在德与才的关系上, 将德放在才的前面, 原因在于此, 将德育放在首位, 原因也在于此, 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但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德育的位置旁落的现象, 更有甚者, 考试结果张榜排名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提高成绩的法宝, 这种方法的受益者是少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其他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则一次次受到伤害, 造成大多数学生的消沉和学生之间的对立, 走向了德育的反面。国家办教育的原因是教育具有公益性, 德育是实现教育的公益性的重要方面, 忽视了德育, 国家办教育的目的就不能得到全部实现。应该改变学校教育以智育为中心的做法, 使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必须培养出品德合格、具有担当意识的人, 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应该严肃处理违反教师道德的行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反之亦然, 因此, 教师的道德水平应该比其他行业有更高的要求。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是比较高的, 但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满意的现象, 比如, 大学教师的剽窃、抄袭现象成为近些年来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涉及的人员不乏学术带头人和学校领导。对于有道德缺陷的教师, 应该严肃处理, 比较严重的, 应该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有人说司法不能腐败, 如果司法腐败了, 就失去了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实, 教师的不道德行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司法腐败的后果, 学校是道德的源头, 学校德育不尽其职, 则社会缺少道德;学校容纳了不道德行为, 就会污染学生的思想;源头被污染了, 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怎么提升?

四、充分发挥网络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增加而使得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陌生的情况下, 网络为人际交往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 网络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同时变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公共空间。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传播, 通过网络不仅在公民间达成了道德共识, 还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起到了道德监督的作用。道德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习俗和舆论监督, 网络使道德的舆论监督功能重新变成了现实。因此,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 通过建立网站、公民个人的博客、公共道德事件的发布和讨论、网上沟通等方式, 搭建传播、讨论、监督的平台, 使之成为推进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应该理性看待有人提出的人肉搜索立法问题, 慎重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不要混淆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 隐私权保护范围的扩大可能会影响道德的舆论监督职能的发挥。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个人利益至上、道德沦丧等不良现象开始出现, 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 本文从不同方面提出要加强我国道德建设, 要营造良好社会道德环境。

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9

一、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渐建立起了更多强调效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以强调个体、对自身利益的重视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动力的市场经济必须有成熟的法制、道德体系作为保障, 这样我们在实现资源配置更优和创造的物质财富更多的同时才不至于使竞争秩序变得混乱, 使人性在利益的追求中变得贪婪以至于将一切道德、信仰抛之脑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在思想和秩序上的混乱时期。我国市场伦理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缺失, 造成我们在短时间内培育起诚信合作的意识以及其他成熟的市场伦理来防止和规避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十分困难。尽管我们所要建立的是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设想完全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势来避免这些不足, 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二、选好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我们不能放任伦理失序、道德失范继续发展, 我们要加强新时期道德建设。我们首先要选好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 其中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就是有待于我们开发的一大笔资源。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大国, 儒家思想在我国公民思想灵魂深处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在我国公民中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人的思想深处, “德”历来是被放在首位的, 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对干部的要求是德才兼备, 考核的指标是德、能、勤、绩。中国人历来都厌恶缺德的人, 一个人如果在德方面有缺陷, 就会被周围的人所厌恶或避之不与其交往。由此可见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弟子规》就教育小学生:“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意思是说, 凡是说出的话, 首先要真实不虚, 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 都是不可以的。“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意思是说, 借别人的东西, 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 如果拖延不还, 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如果按时归还, 以后若有急用, 再借就不难了。类似的儒家思想很多, 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很好地利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人历史上是很讲规矩的,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却有好多中国人不讲规矩, 比如闯红灯、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等, 被外国人戏称“中国式”过马路。还有部分中国人办事不走正常渠道, 总习惯于找熟人、托人情,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 在这些人心目中根本没有规矩意识, 规矩对这些人毫无约束力。所以教育人们懂规矩, 守规矩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领导干部要守规矩就是抓住了当前干部教育的关键。这个规矩是什么?就是党规党法和宪法指导下的各项法律法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让干部在法律的框架下为国家工作, 为人民工作。让那些习惯于暗箱操作, 习惯于不按规矩出牌的人无容身之地。过去这些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不换脑子就换人”, 今后应该让他们明白:“不按规矩就换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 是我们培育公民道德思想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下, 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等思想扎根很深, 这是需要我们继续挖掘的第二笔宝贵资源。当今社会雷锋、郭明义式的助人为乐的人物层出不穷。央视近年评选的道德模范不知感动和教育了多少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每当出现自然灾害时, 全国各地各阶层自发捐款捐物的感人情景着实令人感动。我们应深入挖掘这笔宝贵资源, 使之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伦理道德理念是我们的第三笔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从外国学来了许多文明的理念。比如新加坡、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有些文明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公德意识、守法观念, 以及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方法, 都值得我们好好借鉴。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历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外国先进的道德理念, 我们一定要学习, 进而逐步提高我们公民的道德素养。

三、努力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发展

公民道德建设关乎国家政治的稳定, 关乎经济的稳步发展, 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乎全体公民是否能过上稳定有序、文明快乐、富有德行、感觉幸福的生活。因此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我们不要求所有人都成为传统儒家所追求的“圣人君子”, 也不奢望所有人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公无私, 但我们心里必须始终装着道德, 将希望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作为我们的积极追求。而且这种追求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 不随地吐痰, 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 过马路等到变成绿灯时再行, 酒后不开车, 办事文明排队, 将没拧紧的水龙头拧紧等等, 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逐渐养成习惯, 久而久之, 我们的公民素质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我们全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就自然而然提高了。我们富强、民主、文明、稳定、和谐的社会建设就一定成功了。

参考文献

[1]赵瑾.话说中国人之三教九流[J].北京出版社, 2008 (04) .

以栏目发展促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篇10

《道德法制民生》栏目每周一期, 自开播以来, 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高。该栏目自开办以来, 共播放“昌黎人自己的道德故事”93期, 宣传孝老敬亲、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数十个。

《道德法制民生》栏目通过对群众身边涌现出的道德建设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大规模宣传报道, 通过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宣传引导, 对引导群众、教育群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全县促进形成了浓厚的道德舆论氛围。目前, 全县孝敬友善、诚实勤俭的道德风尚日益浓厚, 一些孝敬模范, “好儿媳”、“好女儿”的事迹被广为传扬和效仿,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成为社会时尚。其中, 由该栏目报道并推出的王丽萍荣获“秦皇岛好人”称号, 李博亚获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候选人。昌黎县供销社离休老干部赵景玺, 离休不离岗, 主动承担供销社系统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职务, 通过到老干部家中走访, 和单位沟通, 一句句问候, 一次次协调, 赵景玺化解了老干部心中的疑虑和不满, 把他们的心凝聚到事业发展上来, 在他生前和逝世后, 《道德法制民生》栏目都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通过采访他的同事、家人、朋友, 把他积极向上的人生和高贵的道德品质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教育激励每一个人。通过栏目的宣传, 赵景玺获得了“首届感动昌黎人物”称号。

《道德法制民生》栏目之所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是与其具有的特点分不开的。

1) 《道德法制民生》栏目作为一档以普通百姓为主角的专题栏目, 始终坚持定位于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以与观众平等的身份、平和的态度、平齐的视角、平整的心绪, 把镜头、话筒对准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道德先进典型, 让一个个闪烁着道德光辉的普通百姓成为了电视的主角。我们宣传报道的先进典型几乎全部都是普通百姓和一线职工, 充分体现了电视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方向。《道德法制民生》栏目还从规范市民日常行为入手, 制作了“文明右转, 安全出行”, “交通乱象何时休”, “垃圾乱扔乱倒, 扔了文明, ‘倒’了形象”, “生活水平上台阶, 思想水平要跟进”等节目, 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不文明行为、乱扔垃圾、破坏公园公共设施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 教育广大市民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争做文明昌黎人, 《道德法制民生》栏目还制作了“走窗口, 看服务”系列报道, 通过走访银行、卫生、电信系统, 反映窗口单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对好的进行表扬, 对差的进行批评, 督促各行业增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2) 《道德法制民生》栏目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纪实性的摄制手法、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 真实展现每一个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 把沉重、敏感的道德话题用故事化、情节化、细节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既有生动鲜活的纪实性、可视性, 又有真人真事的启示性、示范性, 使观众在“听”故事、“看”情景的过程中有一种新鲜感、好奇感和愉悦感, 改变了以往生硬说教的道德教育方式, 比如, 我们拍摄的《托老院里的亲闺女》、《环卫工人的一天》都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3) 县级电视台最大的优势就是离本地信息源最近, 离本地受众群体最近。《道德法制民生》栏目在本地引起反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内容上立足于“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 其内容取材都是发生在本地, 许多题材观众都耳熟能详, 且能引起广泛议论的话题, 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贴近性, 让观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

4)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和该栏目品牌地位的逐步确立, 仅仅依靠观众提供宣传信息, 已经不能满足栏目宣传的需求。为此, 一方面, 我们通过开通栏目热线电话, 广泛征集节目信息;另一方面, 由县委宣传部协调各乡镇宣传部长定期提供和推荐公民道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由县委政法委协调公、检、法、司部门提供典型案例, 教育群众依法办事。通过这些举措, 搭建起广覆盖、立体化的信息传输网络, 极大地拓展了信息来源渠道, 使模范人物和典型故事的宣传素材源源不断。

5) 节目品位和质量是保持栏目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为适应观众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电视文化需要, 我们始终坚持对每一期节目进行“精耕细作”, 努力在县级电视台能力范围内打造最精制、最经典、最精品的电视节目, 为广大群众奉献喜闻乐见的视觉盛宴。

为办好该栏目, 促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下一步, 《道德法制民生》栏目将从四方面着手:

1) 是创新社会管理、引导社会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好大众传媒的舆论引领作用。通过大力选树和宣传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 用群众看得见、听得到的身边人、身边事影响群众, 促成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

2) 是发挥好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 必须树立群众观点, 找准舆论引导与群众情感需求的结合点。从最容易引起群众情感共鸣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入手, 以平民化的视角、故事化的评议、本土化的内容、人物化的情节, 充分挖掘蕴藏在草根百姓当中的真善美的东西, 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 在群众中引起广泛共鸣,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 是继续把镜头对准那些普普通通的人物群体:环卫工人, 120急救人员, 烈日下坚守工作的建筑工人, 通过他们扎扎实实的工作, 反映当今立足本职岗位, 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典型人物、典型事迹, 挖掘出老典型的新动向等, 通过他们的点点滴滴, 引导人们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走正路行善事做好人。

4) 是法制类报道向为民服务转变。法制类报道改变原来的单一侧重破案过程, 突出公安机关业绩报道, 向贴近群众生活, 引导人们遵纪守法, 提醒大家提高防范意识转变。

摘要:广播电视在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 首要工作就是做好宣传, 做为县一级的广播电视台受区域、资源的影响, 更应立足于本县, 大力宣传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让公民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因“善小”而不为, 长此以往, 才能让公民在言行道德上得到良好的熏陶, 在精神境界上发生质的飞跃。

关键词:栏目,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人民出版社, 2005.

[2]吕世辰.农村社会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3]丁俊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家乡的幸福桥下一篇: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