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策略

2024-09-07

中考体育策略(精选十篇)

中考体育策略 篇1

一、转变教学理念, 牢固树立大体育教学观,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应对中考体育考试奠定基础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学理念的变革。我们知道, 理念是一个人行动的动力源泉。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理念。尤其是在中考考试评价体系变革的背景下, 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总分, 并把平时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 也作为中考体育考试总成绩的一部分。在这一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来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 而学生则应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认真落实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通过体育学习, 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 确保在体育考试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比如, 在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教师给学生先做示范动作, 之后教师给学生强调几点注意事项, 比如起跳要用足力气, 双脚同时起跳, 着地前不分腿, 落地要平稳并向前倾等。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进行自主训练。这种教学理念, 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 但很难提升立定跳远的成绩, 更难于将成绩长期保持下去。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自制的立定跳远测量尺, 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自制, 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回家自制, 每次训练前为学生确立训练目标, 利用测量尺进行小组训练, 两个学生一组, 一个训练, 另一个监督, 之后相互交换角色进行体育训练。教师定期采集学生的训练成绩, 制作Excel数据图, 观察学生训练成绩的变化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矫正。这样教学, 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 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引入竞争机制, 搭建小组合作训练平台, 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训练成绩, 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型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 强调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 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提高了体育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应根据中考体育考试项目, 适时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合作学习平台,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 感悟体育训练的技能技巧, 提高学生在中考体育考试中的测试成绩, 同时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奠定基础。

比如, 在进行“1000米”的训练时, 教师根据学生人数给学生分成几个大组, 4人一小组。在训练时, 教师引入竞争机制, 组织学生进行4×1000米接力赛。每个组的成员之间自行商量对策, 谁来跑第一棒、最后一棒, 每一棒怎么跑等, 这些事情由学生自己研究决定。教师待学生商量好后,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训练, 学生很用力, 每个人跑得都很认真, 动作协调性也较好, 每个组员之间的配合得也不错, 收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通过这一比赛平台的设置, 教师通过转换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效果, 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 在提高训练成绩的同时,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综合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素养。

三、建立电子档案, 及时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动态管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应对策略

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很不稳定, 尤其是掷实心球、1000米等项目, 学生的成绩很不稳定。教师在进行各项考试的训练时, 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测试。此外, 教师要为学生的成绩建立电子档案, 对每次测试成绩都记入这个档案里, 定期分析数据, 实现动态管理, 发现成绩下滑现象, 及时找学生座谈, 了解最近的训练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心理和技术上的指导, 激励学生刻苦训练, 确保在每项体育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总之, 中考体育考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考核评价的又一新举措, 我们体育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 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确保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摘要: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初中体育教学考试评价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活动技能水平,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市将中考体育考试的项目定为“必考”和“选考”两类, 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这一考试和评价机制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初三学生的广泛关注。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应加大探索力度, 革新体育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方法, 在提高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中考体育考试,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中考体育策略 篇2

上衫中学 梁海燕

情感教学是一个新兴的课题,符合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的需要。通过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高,适合开展情感教学,但同时也发现体育教师和初中学生的情感交流比较少,造成了体育课堂教学的不健康发展。

新课标带动了教育改革,指引出了一个体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新的体育教学,更强调师生的互动、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强调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发展。情感教学的出现,是新课标下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现行的初中体育教材经过多次改革,选用的都是一些流行的体育项目和健身理论,饱含着韵律美、形态美及情趣美等诸多美感,更储藏着不少情感方的因素。而且体育课本身就是很强调行为美感的课程,对于情感教学的开展,相对其他课程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

一、情感教学的理性思考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是人的主观体验。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情绪,也包括审美、道德、认知、自我情感等等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生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辅助手段。

黑格尔说过:“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忽视情感的功能效用,他们把情感视为传授知识的“副产品”,学习活动的伴随现象。片面强调身体锻炼,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目前的初中学生,绝大多数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但是除此之外,对体育课上所接触的其他体育项目就缺乏热情。于是当课堂上安排学生们普遍欢迎的教学内容时,往往气氛过分活跃,很难控制;而当碰到其它不太受欢迎的教学内容时,又缺乏热情,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平常体育课上我问过许多学生,大多数中学生对于体育课是比较感兴趣的。情感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情感培养,首先要求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比较积极,就为情感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一个很稳固的基础。但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交流。分析其原因,我认为首先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不充分 或交流方式不恰当,与学生有隔阂;其次是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没有掌握学生的特性。

在如今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把体育课视为繁重的学业之外的一段娱乐时间,所以态度普遍都比较积极。但是很多教师却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堂上划出很大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使得“放羊”现象普遍起来。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可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不能算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意义上的体育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只对体育课的时间空间感兴趣,而不是体育课的内容和教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只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就能把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保持住,也不需要强调情感交流了,免得引起学生的不满。

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匮乏,虽然没有在课堂氛围上表现出来,但既然课堂结构本身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那再好的课堂氛围也是没有用的。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展情感教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已经在类似“放羊”的体育课上自由习惯了,不愿意再受任何约束,否则很容易与教师作对,进而引起恶性循环。

三、体育课中情感教学的操作

1、初中生符合情感教学的要求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很多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不管是课内课外,国内国外大事,甚至宇宙的奥秘、世界的未来等等,他们都有兴趣,付之以热情。同样他们在对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富有情感的。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同时它又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即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而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情感作为一种内动力,在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占着重要的地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负面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心是在学科还是在人?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是传统教学的一个缺陷。“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他的这句话等于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道一件事不如喜欢一件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课堂情感教学既是学生更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途径。

2、情感教学的操作模式

情感教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方法,而是在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拓展和延伸,其实在传统的教学方法里也有一些情感教学的影子,比如命令式的情感教学、表达式的情感教学等等,只不过这在传统体育教学理论中作为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而已。在被独立出来以后,这几种情感教学都被分别赋予了具体的定义。

1、命令式情感教学

命令式是产生一种一定要坚决执行的情感方式,属于这种情感教学的在体育课堂中主要是口令,它富有强烈的感召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和动作,都需要教师以命令的方式,让学生去执行和完成动作。如队列队形练习中的“立正”、“稍息”、“向左转”、“跑步走”等,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有时是多次重复,但使学生听而不烦,练而不厌,这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做到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情调昂扬,坚决果断。

2、表达式情感教学

表达式是指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述,引起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情感方式。语言是调动情感的重要因素,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达,一则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使学生喜欢教师,拉近两者间的距离:二则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体育课。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运用语言的音,气,词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练习时,应简洁明了幽默含蓄。例如,有一次上篮球课时,有几个学生偷懒坐在一旁观看,看我走过去就立刻站起来,我灵机一动马上说:“你们在看现场直播吗?”学生哄然大笑。我巧妙的运用幽默语言,给学生一个台阶,学生很快就再一次投入到练习中去,这样使体育课变得更富生气、更具艺术性。表达式情感教学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作为当代体育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技巧性,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喜欢学、善于学、学得好,使体育课变得更富生气、更具艺术魅力,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3、应激式情感教学

应激式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下所引起的情感方式。在体育课堂上,时常因受周围歼环境的影响,气候因素的变化,运动中的相互碰撞,做动作失误等,免不了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现象。在突如其来、意外的情况下,正是师生情感体验最深的关键时刻,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温暖,相 3 反学生会感到冷酷,失去学习信心。记得一次体育课,上课铃声响后,其他学生都已经排好队准备上课了。只有A学生还在一旁发呆没有来排队。我厉声喊到:“你在干什么?还不来排队!”随后他阴沉着脸走到了队伍中。在接下来的队列练习中我看到他还是有些心不在焉。心头慢慢冒起火来,真想劈头盖脸训他一顿。后来转念一想该不会是受其它同学欺负了吧?又吧怒火压了下去。在体育委员带领大家做徒手操的间隙,我把A学生叫到一边,关心的问到:“怎么,其他同学欺负你了?”他说:“没有。”“那你为什么脸阴沉着心情不好,而且上体课注意了不集中啊?”他说是上一堂课受到了班主任的批评。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我就开导他,老师批评错你了吗?他说没有。那老师批评你是为你好是不是?他说是的。那你不应该心情不好啊?而且你把上一堂课的情绪带到体育课上来也会影响到体育老师我的情绪的,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好了。我看他低着头默不作声,就说,“下去吧,下次注意了。”在下面的练习中我看他脸部表情慢慢舒展了,练习也比以前上课要积极和认真。所以体育教师应学会利用情感的教育方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积极投入练习之中。

4、调节式情感教学

调节式是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使之适应新要求的一种情感方式。调节式情感具有对人的行为活动显示出增力和减力的效能。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往往处于紧张的状态中,通过情感教育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一次800米考试,全班女学生只有一个人考合格了。我知道并不是她们实力不行,而是她们还没跑就紧张的要死,带着这样的情绪去跑,还没跑几步就已经累了,于是就停下来走了,那成绩可想而知肯定是不行的。只有补考了,在补考前,我对她们说,“这次我们降低要求了啊,只要你们跑完两圈也就是800米,坚持中途不停下来走,那么不管时间是多少都可以合格。”她们都拍手叫好。结果跑下来全都合格了,而且有几个达到了良好,时间要求和第一次一模一样。

5、稳定式情感教学

稳定式是指用一定的控制或约束方法,影响学生思维活动一种情感方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在锻炼的同时,思维也在活动,感知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很易出现波动性,如做动作畏缩不前,不规范等,此时教师除采用讲解和诱导外,更须利用些措施,稳定学生情绪。例如我班有一个女学生在小学跳山羊时侯摔过,之后她一直畏惧跳山羊。到现在上初 4 中这种畏惧感都没有克服。一次我上山羊分腿腾越课,轮到她时她就对我讲:“老师,我不想跳,我小学跳时摔过的。”我拒绝她说:“不用怕,你现在人已经长高了,力量也变大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跳过去的。”她见我一脸坚决,只有硬着头皮跳。但一跑到山羊前面时就“啊”一叫,根本就没敢跳起来。于是我就说:“这样,你先练习过背吧。”我帮她找了小个,中个,高个三个女生一起帮她练习。这样她比较轻松的跳过了小个和中个的女学生。这是我大声喊到:“很好,加油,还有最后一个。”在我的鼓励声中她越过了高个女生的背,稳稳的落地了。我对她说:“过背你可以了,相信跳山羊你一样可以的,你放心,老师会保护帮助你的。”她站在起跑线上想了想,开始助跑了,这次她起跳了,我看准时机,帮了她一把,终于她过去了。我继续鼓励她讲:“看见没有,你一定行的!”于是她又跳过了几次。我为她鼓掌,其他女学生也鼓起掌来,这时她笑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心态和动作,采取有效的稳定式情感教学,一定会使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收效更大。

综上所述,五种情感教学方法相互依存,才能够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对这几种情感教学方法的强化,传统的体育教学将会变得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课堂的教学氛围将会得到明显改善,松散的“放羊”模式将会被迅速淘汰。

当然,初中体育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开展,对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个挑战,包括知识的全面性,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等等,可能是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所不能同时具备的。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本身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中学体育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情感,而且要善于揭示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善于搜集社会中、生活中,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做好情感的渗透、升华、渲染和情感的激发。老师要把对自己的情感感受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知道了这些,老师就能够安排学生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练习起来有兴趣,始终在兴奋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得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尽量减少单调枯燥的练习,使练习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争性和新鲜感,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中考体育策略 篇3

【关键词】中考体育 200米跑 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1-01

一、近两年我校中考体育200米成绩分析

深圳市初三体育中考从2006年开始有必考短跑项目从50米→100米→200米转变,200米是一项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极限强度的力量性项目运动,考的是学生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对一般学生来说,在没有进行系统的课堂训练,是很难跑出好成绩来的。

二、我校初三体育200米教学训练策略

200米跑技术要求特别高,是一项要求全身配合,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强大的爆发力,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以及较好的心理能力是体育中考考出好成绩的必备条件。作为一名初三教师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学情结合起来,探索200米训练方法和手段,结合教学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200米训练效果。

(一)突出短距离速度练习,并重视速度与专项技术的衔接

1.突出起跑反应速度。主采用2种方法:一是多进行起跑反应练习。如蹲着、趴着在跑道上听哨声起跑,背向做各种练习听哨声转身起跑,俯卧双撑地听哨声双脚蹬地跑等。二采用蹲踞式单手或双手撑地听掌声起跑,或站立起单手撑地起跑练习。在2015中考体育考试实践中,站立起单手撑地起跑,学生反应快,也不易犯规抢跑。

2.加强20米、30米的起动速度。在起跑20米或30米后迅速将速度提高到最高点。但是,学生起跑身体就正直了,无法发挥加速能力,主要采用2种方法提高学生加速能力:一是跑过20米以后要求学生身体逐渐由前倾向正直转变。二是使用橡皮筋拉人做20米的加速跑练习,抬腿速率加快。。

3.提高跑速,步长、步频是关键。提高学生步长、步频训练手段有:一是弓箭步走、跑台阶、负重跑、拖轮胎跑等来提高跑时后蹬能力;实践中结合高抬腿跑、车轮跑、收腹肌跳,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用压腿、劈叉、内外摆腿、跨栏坐等方法和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从而提高步长。二是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采用的手段有:(1)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2)摆动腿快速、大幅度的做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3)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4.加强途中跑能力。主要采用2种方法:一是平时课堂训练要培养学生跑的节奏,最常用就是学生在正确的动作指导学生跑间隔跑,60米、100米、120米、150米,一般跑3-5组,间隔3分钟,用的强度是80%、85%、90%、95%、100%的速度,经过强化训练后学生的节奏就有明显的提高。二是提高学生速度耐力能力,就是把最快的速度保持到终点的能力。

5.冲刺跑练习。冲刺是关键,各项素质好的学生到最后冲刺是最快的。主要采用:最后10米的加速跑,身体由正直向前倾慢慢转变,到达终点一刹那身体刚好碰线。要求学生把终点延长10米冲刺,练习最好加速的能力。

(二)训练强度与密度的有效结合

一般控制强度的方法,以预计在最快时间为标准。如: 200米如果最好成绩男为26.3秒、女为32.2秒,训练时大部分跑次可控制在男27.2,女32.8左右为宜,这样能使学生在最好成绩标准下合理地分配体力。或者定时间跑,比如,200米定在男生最快28秒跑3-5次、最慢35秒跑3-5次,训练学生这种专项能力的跑。

(三)核心力量训练

力量是速度的核心,200米跑训练中要将它作为主要核心内容加以重视和训练。力量练习时必须注意短跑中反复多次快速用力的特点,重点发展快速力量。速度性力量主要通过克服自身体重或负小重量的快跑、跳跃练习来实现。在要求练习次数少的时候,负重要大,但速度不能降低,在要求速度时就必须减轻负重。一般我们是两周安排一次力量训练课。如负重快提踵、负重快直腿跳,负重深蹲跳、负重高抬腿等练习来发展学生的力量。

中考体育短跑教学的策略探析 篇4

一、中考体育短跑教学的内涵

“中考体育”是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之体育与健康测试(考察)的简称,在九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大都以中考体育项目为核心来实施教学,即考什么一教什么一练什么。短跑作为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其分值权重较大,当作为教材内容实施教学时,称之为“中考体育短跑教学”。学生短跑成绩的提高即速度的提升是相对较为漫长的渐进过程,所以,短跑教学的课时数安排较多,所有的课时即构成“短跑大单元”,在设计和构建此大单元的教学时,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前提下,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能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逐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速度素质,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二、中考体育短跑教学的特性

参与中考体育测试的对象是体能水平层次不齐的九年级学生,因体育测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其重要性对学生而言不言自明。这是由于“对象”、“目标”、“强化”等因素,也决定了中考体育短跑教学具有指向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

(一)指向性

参与中考体育测试的学生的目标明确:力争取得满分成绩(学生不想在体育考试上“失分”),之于短跑项目,考生也是全力以赴力求向满分的目标冲刺,即考生的目标指向:满分。各地中考体育短跑测试标准一般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当地学生的体能实际制定,体育教师以这测试标准(或者说满分标准)为指南和目标,有效实施教学。

(二)综合性

为了在相对短时间内,让学生的短跑成绩达到预期目标,无法回避所采取的手段会近似于“训练”,同时,必须考虑适宜的训练手段和运动负荷;另一方面,坚守是体育课堂而非训练场,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全体学生而非少数的运动员,所以,要思考教学和训练的有机结合,运用训练的一些原理和改良训练的手段,将训练教学化。

(三)复杂性

由于学生的运动水平参差不齐,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受到人数、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制约,为短跑教学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使其速度素质提高,是短跑教学的难点之一

三、探析中考体育短跑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教师技术原理的传授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切合

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认知水平和运动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其先“明理”,“知其所以然”,在随后的学练过程中,带着“理”去练,去体悟“理”。在实际教学中,要灌输这样的道理:在运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运动技术的规范和合理其成绩一定占优;而运动技术的学习,需要全体学生将教师所讲的要点,通过思考并配以自身的肢体练习,内化为适宜自己的个性化技术。考虑到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教师可简明讲解一些相关的技术原理或者借鉴物理学知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练,因为“明理”后的有效练习、成绩进步继而可获得愉悦和成功的体验。

案例(一):速度的公式,速度=频率×步幅,告知频率和步幅和什么相关,用什么手段可以提高频率和步幅以提高速度。组织教学时需考虑练习的密度和有效性,可用以下方法:7~10秒快速的高(半)抬腿、弓步快速剪绞,快速跑台阶、快速“跑格”等以发展频率;用以下方法:拉伸下肢的肌肉和韧带、跨步跳、单脚跳、放松大步跑等以发展步幅等。最终目标是:找到适宜自己的“快频与大步”。

案例(二):“大小腿紧密折叠摆动”,运用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可明晰:折叠紧可缩小摆动半径从而提高摆动速度。但是,教师不宜讲得过深过细,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学生不仅一头雾水,而且会导致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二)短跑技术教学的细化与粗放的结合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而非短跑运动员,应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差异性,应抓住其“主要矛盾”即有效提高速度的某些主要环节技术。相反,对于那些“次要的”不起主导作用的技术,无需投放过多时间,如摆臂技术和终点冲刺技术等。另外,对于那些运动能力强的优生,也不必对其技术上进行雕琢,让其保持习惯跑姿即可。

案例(一):站立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对于“各就位”起跑姿势,可以通过教师的定格示范和学生的互帮互学,学生结合教师的提示语“两腿能否蹬上力,地面对反作用力能否使你向前”加以自我体验;纠错时,教师点拨:脚前掌着地,前腿的膝盖投影点超过前脚脚尖等,通过以上细节的处理,让学生基本掌握正确的站立式起跑姿势;起跑后的加速跑,可以运用“信号法”、“限制法”等让学生避免过早抬上体和放大步幅,而致使加速无力。

案例(二):部分女生途中跑中,表现出大小腿折叠不够、“拖着跑”,小步幅等,对此,除了安排发展力量练习和原地、行进间折叠跑的技术练习之外,可指导学生相互观察练习者的正误对比示范—一观察者站在侧面(稍远的距离)观察思考示范学生的折叠紧密与否和步幅的关系,也可站在后面观察跑进的学生脚抬起的高度——抬得越低,步幅越小。

(三)短跑技术的强化与相关身体素质发展的融合

在训练短跑运动员时,通常采用以下手段改进和强化跑的技术:跑的专门练习;多种条件刺激下的不同姿势的反应起跑练习;惯性跑;上、下坡跑;组合跑等等,这些练习在改进跑的技术同时也在发展学生的反应、位移等速度素质。教学时,可借鉴和改良以上的手段和练习方式方法,以强化学生的短跑技术和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当面对几十位学生时,为了保证练习密度和教学效益,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多采用横队间隔或纵队鱼贯跑进的练习方式。在改进学生的短跑技术同时,更需关注学生快速力量素质的提高,力量素质是提高快速跑成绩的基础和保证。而在安排素质练习时,因力量训练器或橡皮带不适宜于体育课堂(人数多器材少的矛盾),如此要求教师采取变通和替代的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一般采用安排克服自身体重或双人对抗的力量练习。如:发展学生屈髋肌群力量的“悬垂举腿”;发展运动膝关节的大腿前群肌肉的力量一一一腿前伸,支撑腿做屈、伸练习(女生2人一组帮扶);发展学生大腿后侧肌群的双人对抗练习一一一人握住练习者的脚踝施以阻力,练习者做收小腿折叠前摆,双人的练习,既能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所以,只有学生的技术和素质和谐增进,其快速跑的水平才得以有效提高。

(四)教学氛围的渲染与学生身心疲劳的调和

鉴于中考体育短跑教学的特性,实际教学中会有较多的重复性练习或单一的练习方式,随之的运动负荷也会较以往加大许多,学生练习欲望降低、抵触心理增加,学生的身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感。为了分数,学生被动地或者迫于无奈地承受,其后果极可能对体育“敬而远之”,所以,实际教学中,应力求避免“简单”和“高压”,在渲染积极、竞争、愉悦的课堂氛围上多下功夫,其包括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构建、教师的激励与积极性评价、教师的身体力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游戏法和比赛法的适时运用等等,力求将不良刺激减到最低。在练习结束或课的结束部分,教师须点拨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过程,也是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体验“苦并快乐着”即运动后的身心放松和愉悦,享受因自己汗水和付出赢得速度提升的成功感。

兰州市中考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 篇5

据了解,今年我市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还是由必考项目、选考项目两部分组成。男生必考项目为:引体向上、1000米、足球运球三项;女生必考项目为:仰卧起坐、800米、足球运球。选考项目为:立定跳远、50米跑、掷实心球、跳绳、篮球运球、排球垫球;考生任选其中2个项目参加考试。市教育局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去年实施中考体育改革后,很多家长和考生对引体向上表示质疑,对此,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考体育项目完全符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中考体育测试的要求。去年我市中考体育在各县区分设了几个考点,考生集中进行考试,今年考试方法将保持稳定,同时,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在做好考试准备工作的同时要正常上体育课,不得停止,挤占教学大纲中的其他内容。各学校要开展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宣传及考生安全。另外,去年考试中有些社会不良人员发布虚假信息称:教育局要求考生和家长必须购买学生意外险。对此,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购买意外险完全自愿,教育部门也没有指定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对于有特异体质的学生,学校要提前了解备案,考生家长应主动上报,严禁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的学生参加活动。

据悉,根据中考体育评分标准,今年中考体育必考和选考的5项考试内容共计满分50分,每项10分。

浅谈体育中考“摇号” 篇6

摘要:2016 年 1 月 6 日,郑州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 2018 年起,郑州市初中应届毕业生中招体育考试项目由原来的“必考项目+考生自选项目”,改为“必考项目+摇号统考项目+考生自选项目”。并且自2016年起,中考体育总分值提升至70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郑州市采用这种中考体育考试制度的背景、原因以及对学生体质状况、对体育经济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多方面探究“摇号”体育中考制度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注意哪些问题,望对“摇号”制度体育中考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考体育;摇号;体质健康

前言

在我国现行的所有考试制度中,体育中考的实施是一个前所为有的创新,体育中考政策的制订和落实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促进作用,同时改善了体育学科在学校中的薄弱地位,也为我国能更好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体育学科考试在中考起步较晚,它的重要性和意义一直得不到人们认识。近年来,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层出不穷,但效果一直不明显。郑州市推出体育中考“摇号”制度,且体育总成绩提至70分,这将对体育中考制度的改革推向新的高度。本文从新制度的制订的背景、原因以及对学生体质状况、对体育经济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多方面探究“摇号”体育中考制度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注意哪些问题。

1、体育中考“摇号”制度制订的背景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 20 多年下滑的情况下,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数据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且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连续上升的势头。但由于之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数据跌落过低,小面积、小范围的积极回升依然不能达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标准。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体育锻炼在学习负担不断加大的青少年来说根本不会被完全重视。只有中考体育被纳入升学考试范围,不断提高中考体育的分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校、家长、学生的足够重视。

2、体育中考“摇号”制度将带来哪些影响

2.1 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中考“摇号”政策出台前,除了长跑是考生的必考项目之外,素质类和技能类中的小项均为考生自主选择,考什么、练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如今采用“摇号”的办法就是为了避免学生‘考什么、练什么,防止学生体育偏科。这将势必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带不同程度的影响。新政策下的学生由于考试项目的不确定而练习每一项可能“摇”到的项目,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更多,偏科现象相对减少。锻炼的时间和运动量在增加,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带来积极的效应。

2.2 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

将体育作为升学考试的一个必考项目,会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依赖于成为升学考试项目使学校体育提升地位,只能是权宜之计。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绝不是以主动迎合应试教育的方式所能实现的。发达国家在对待学生体育方面尤为重视,强制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技能。

2.3对体育市场经济的影响

新政策出台后,由于考试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及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多,学校、学生、家庭对学生体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类中考体育培训班纷纷成立,也为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带来了帮助。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市场经济的火热,各类中考体育的器材、服饰、训练教材等也随着人们对中考体育认识的增加而有针对性的研发创新和销售。

3、体育中考“摇号”制度下应注意哪些问题

3.1 提高认识,避免盲目性

中考体育“摇号”制度的制订和体育考试总分值的提升,势必改变学校、家庭、学生对中考体育的认识。因此,在新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能盲目的为提高分值而锻炼。应改变固有的思想认识,把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放在首位。有的学校和家庭在新制度下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监控不到位,导致不少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还有的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跟不上新制度的要求,训练和教学得不到相应的效果,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降低,影响学生的考试发挥。

3.2 学校体育应改革创新

中考体育考试制度的不断创新,是在学生锻炼时间、效果等得不到保障,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降的前提下开展的,究其原因就是学校体育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因此,新制度出台后学校体育应当积极反思,积极创新,在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加强指导和监督,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保证学校体育的效果。

3.3 科学锻炼,避免损伤

新政策出台后,学生练习项目多,训练的负荷相对增大,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运动损伤也相应出现。青少年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固然重要,但如何避免运动损伤、如何发挥运动锻炼的积极效应是每个学生、家长、老师应关注的重点。因此,在体育训练的同时如何科学的锻炼,如何有效的监督,如何有效的提高成绩的同时避免损伤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3.4 保证考试公平,做好安全保障

各种考试过程中,人们较关注考试公平、公正、公开,教育管理部门在制订新政策的同时也应对保证考试公平深作思考。制订严格的考试制度,创新监考设备,要求考务人员要各司其责,认真负责,公平公正,严禁狗私舞弊、弄虚作假。考试过程中也应合理安排考试項目的顺序和考试时间,积极做好安全保障措施,保证每一位考生都能发挥出相应的水平。

4、结论

体育中考“摇号”制度的制订是在通过体育考试,提醒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应当科学、积极、安全、有效,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体育中考的力度的不断加大,现如今,体育中考已然从少部分的试点地区而扩大到更广泛的区域,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也不断的在提升,并且体育所占总分数的分值还有可能继续增加。另外,体育中考的考试难度会不断增加,考试项目上会逐渐拓宽。凡此种种,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中考考试,提醒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重视学生的学校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督促和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雷文静.中考加试体育的现状及对策研巧[J].体育世界,2010(06):46.

[2]吴键.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代价将影响一生的[J].人民日报,2014(08):4.

浅谈有效提高中考体育成绩的策略 篇7

通常来讲, 文化课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都因为缺乏锻炼, 体能较差, 体育成绩也不理想, 而他们将面临的竞争又是最激烈的, 对这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而言, 中考体育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给他们带来极大的苦恼, 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了解除上述困惑, 帮助学生在不影响甚至促进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 轻松、高效地完成体育训练, 以便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这里, 我们着重就有关话题, 作一个解读和提示。

二、正确的认识

笔者凭借大量的教学实践及数十年的执教经验总结出:学生的体育成绩不好的主要症结绝对不是个体体质差异。最主要是在于学生对体育及其相关事项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要想有效地提高体育成绩, 首先是端正自己对体育及其相关事项的认识, 端正对体育的态度。

1. 对体育科目的正确认识

当今社会, 家长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 迫使现代中学生争分夺秒, 发愤苦读, 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文化课的考试与学习上。有大部分同学和家长甚至部分文化课教师在内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参加体育运动会耽误时间, 影响学习, 甚至是给孩子加重负担、带来疲劳以致阻碍智力发育等等。其实不然, 大量的研究与实践都证明, 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影响文化学习, 而且对文化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对体育提升速度的认识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 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合理的训练后, 体育成绩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 尤其是平时不锻炼、体育成绩很差的学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差, 体育成绩再怎么训练也好不了, 忽视甚至放弃了体育训练;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锻炼, 没有掌握规范的动作要领和理论知识, 因而导致发力不对、锻炼方法不当、缺乏意志力等。所以只要认识正确、找准原因、方法得当, 体育成绩是可以通过短期的合理训练得到大幅度提升的, 并非想象的那么缓慢或没有效果。

三、技术要领

体育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殊学科, 但部分学生只重视力量与体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技术与方法的学习是不可取的, 因为只有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动作技术要领, 才能将人的体能发挥到极致。各个体育项目有各个项目的技术要领, 这些都是经过人们经过长年不断实践累积总结出来, 并且是以相关科学原理为理论依据的, 往往包括发力点、速度、角度、出手时机、频率、呼吸等相关参数的把握与控制。娴熟的技术和正确的动作可以让人轻松并高质量地完成某个体育项目, 而生疏的技术和错误的动作不仅阻碍自身体能的正常发挥, 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损伤。所以要想提高某运动项目的成绩, 首先就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如动作共分几部分或几个阶段, 各个部分的标准动作是怎么样的, 该如何发力等等。

下面以立定跳远为例进一步展开分析: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预摆:两脚左右开立, 与肩同宽, 两臂前后摆动, 前摆时, 两腿伸直, 后摆时, 屈膝降低重心, 上体稍前倾, 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 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 上体稍前倾。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 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 向前上方跳起腾空, 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 腿蹬和手摆要协调, 空中展体要充分, 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落地缓冲:收腹举腿, 小腿往前伸, 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 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 曲腿前伸臂后摆, 落地后往前不往后。决定立定跳远成绩的自身条件有:身高腿长、起跳的蹬地速度、摆臂、腾空、落地缓冲等技术动作及练习者所穿的服装、鞋子,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蹬地速度。因此, 只有知道以上相关知识, 才能在平时的训练中找出自身的不足, 不断地改正自己的动作, 使训练的效果大大提高。

四、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一定要合理科学。在适量适度的原则上, 不能盲目训练, 不能光动身不动脑, 要学会分析, 找出自身的不足, 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练习中, 只有抓住力量与技术两个主要矛盾, 充分重视力量练习, 不断改进技术, 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不断提高成绩。

1. 要遵循适度适量原则

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运动量。有的学生急切希望能通过极短时间的训练把加试体育的项目成绩提高上去, 因而进行超负荷的训练, 这是不可取的。运动量的安排应遵循渐进性原则, 注意练习与休息的合理交替, 使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步上升, 再逐渐下降, 切不可负荷增加过快、过猛。往往这样会引起过度疲劳, 反而会因训练不当使体育成绩下降。每次的训练应在体能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次的训练, 这样的训练会使体育成绩迅速提高。

2. 要认真分析, 找出不足, “对症下药”

体育训练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技术的提升训练;其二是耐力与爆发力的针对性训练。技术训练的重点是根据理论知识不断规范运动时的动作, 并练习对发力点、速度、角度、出手时机、频率、呼吸等相关参数的把握与控制。通过反复训练使身体适应并协调该动作标准过程。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每次动作前后都要自己好好想想、总结一下, 而不要一味地力求练习的次数和多远多快。只有这样, 才能使训练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耐力和爆发力训练中, 耐力的训练主要是靠跑步来练习实现的, 爆发力的训练必须具有针对性, 找准发力部位, 通过该发力部位的训练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耐力与爆发力的训练相对来讲是一个比较刻苦的过程, 也是训练人意志力的一个过程。在确保针对性训练效果的基础上, 训练者可以通过不时变换训练的方式或场合来增添运动的趣味性。

五、合理的膳食搭配

在进行体育训练期间学生的饮食中的营养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及运动成绩。合理的膳食是提高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和防止疲劳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1. 三餐的分配和注意事项

运动前的一餐食物量不宜过多, 食物易于消化, 食物中应含有较多的糖、维生素和磷, 少量脂肪和纤维素;运动后的一餐食物量可多些, 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可多些;晚餐不宜过多, 也不宜吃难消化和刺激性大的食物, 以免影响睡眠。进食的时间必须与训练有一定的间隔, 运动结束后应休息30分钟以后再进食, 进食后1.5小时~2.5小时才可以进行剧烈运动。

2. 荤素合理搭配

训练中的学生比较适宜食用一些五谷杂粮、蔬菜、少量肉蛋类食物。五谷杂粮、蔬菜这些食物含有较多的糖、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大多为碱性, 肉、鱼、蛋、奶类食物多为酸性。肉、鱼、蛋类食物如果食用较多, 可使体内的酸度增加, 血中碱储备降低, 这对运动能力将产生不良影响。但也需补充, 因为肉、鱼、蛋等类食物含蛋白质、脂肪、硫磷、铁、钙等较高, 缺少这些食物就会使体能恢复较慢, 容易造成疲劳过度。

六、临场热身

运动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运动损伤, 有助于身心快速进入运动状态, 更能将你的潜能发挥到淋漓尽致。这是因为人的心理和生理从安静到运动状态, 需要一个准备适应的过程, 使人的注意力集中, 情绪高涨, 同时使血液循环逐步加快, 肌肉、关节、韧带的活动能力提高。

七、总结

综上所述, 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只要使学生能对体育及其相关事项形成客观正确并且全面的认识, 在心理上不抵触体育训练, 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 坚持以科学方式进行系统的训练, 平时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以及临场时的热身训练, 相信每位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大幅度提升。

摘要:体育在全国范围内作为初中升学考试的计分学科已十余年了, 近几年, 在不同的地区其分值还有增长的趋势。部分学生和家长把中考体育看成了“鸡肋”, 他们左右为难, 困扰极大。因此, 端正学生及家长的心态, 引导学生走出重训练不重理论、重体能不重技术、盲目训练不讲究方法等普遍存在的训练误区, 帮助学生在不影响甚至促进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 更有效地完成体育训练, 以便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心理认识,技术要领,科学训练

参考文献

[1]高言诚.营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中考体育策略 篇8

一、对学生

1. 目标训练法。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能力不同, 个体存在着差异, 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制定的目标要确实可行。建议在初三第二学期的体育课上把学生分成男女各两个小组, A组是已经能达到体育中考满分标准、训练比较积极的学生;B组是暂时还不能达标、训练比较懒散的学生。每次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他们一个训练的目标, 比如女生在训练50米时, A组跑要求在8.8秒之内完成, B组在9.2秒之内完成, 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要留下来重新跑。这样学生在训练时就有了目标和动力, 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训练的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2. 游戏渗透法。

体育中考设置的项目大多是周期性运动, 较为枯燥, 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易产生厌烦情绪,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不理想。初中生处在一个争强好胜的年龄阶段, 他们往往能在体育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多采用一些比赛和游戏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训练50米和篮球的绕杆运球等项目时可以进行分组接力赛,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训练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训练的成绩。另外, 还可以通过安排一些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 也能达到训练的效果。但是安排的比赛和游戏一定要有针对性, 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切忌场面热闹而毫无锻炼效果。

3. 激励训练法。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 体育教师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教师激励的最好时机, 同时也是学生获得愉悦身心的好机会, 教师的表扬, 同学的羡慕是他们以后训练的动力。在平时的训练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表扬学生, 鼓励学生, 激发他们的兴趣。尤其对于一些后进生, 教师不要吝啬对他们的鼓励, 尽量不要去责怪他们, 当他们取得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时都应该去表扬他们, 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要给他们以希望, 因为他们是提高满分率的关键。

4. 上课、训练形式多样法。

部分体育教师训练内容比较单调, 从初一到初三就是那么几个中考考试项目, 每节课都是训练课。在体育课上, 学生应有充分的运动感、放大的空间感、人际交流的自由感、运动技能提高的成就感、体育运动的满足感, 而现实与之相差甚远, 从而抑制了学生的体育动机, 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使其厌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训练成绩, 教师要把体育中考专项和学生兴趣相结合。比如:在训练50米时, 规定男生连续两次跑进7.8秒以内的, 就可以参加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 这样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了, 在训练时就不容易偷懒了, 而且学生在进行篮球等体育活动的同时也会提高的身体素质。平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上午的课间操和下午的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和体育中考有关的体育比赛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如此学生身体素质就会越来越来好, 为体育中考的高满分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对教师

1. 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每年的体育中考关系每个考生的命运,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是检验一所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时也是学校领导衡量体育教师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每个体育教师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要认真对待, 不折不扣地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 努力到达学校制定的目标, 把体育中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头等大事, 每一项工作都要积极主动。

2. 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初三体育与健康课, 保证每周有三课时, 不采取“应试教育”的方法———考什么, 练什么。保证学生每周两节体育课, 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每周一次体育课活动, 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体育教师绝不能把体育课作为“人情”送给其他教师, 尤其是在下雨天, 体育教师也应该安排学生在体育馆进行适当的身体素质练习。

3. 要重视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的的质量。

课间操要精心安排, 保证质量, 不允许任课老师随意拖课, 也不允许学生不出操, 课间操每天都有班主任监督。每周二到周四下午的课外体育锻炼要正常开展, 负责的教师要准时到位, 体育教师要和初三班主任做好协调工作, 共同抓好体育锻炼。毕业班在临近体育考试前要利用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进行适当的强化专项训练, 进行模拟体育中考,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临考能力, 针对考试内容, 采取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及时做好“补差”工作。同时在训练时一定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确保训练工作顺利进行。

4.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 从而激励学生的动机,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 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主动积极地锻炼。体育训练仅靠每周的三节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 在课外、家里进行自我练习。比如跳绳、仰卧起坐等一些项目就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自我锻炼, 不需要体育教师的现场指导和监督。学生养成了自我锻炼的习惯, 身体素质自然会得到提高, 同时也会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考体育策略 篇9

关键词:中考体育策略,心理压力,调控方法

中考体育自出台一直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备健康素质的人才;并通过体育中考引起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与重视, 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学生在体考时往往由于心理素质不好从而导致发挥不出正常水平, 因而影响升入理想高中。每年体育考试, 总会有部分考生临场发挥失常, 功专一篑。一般来讲, 考生大都存在怕考不出最好成绩的紧张状态。随即引起生理、心理等方面一系列不良反应, 导致生理功能失调, 影响了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发生这些异常心理状态, 其原因就是考前心理准备差。

那么, 在体育中考时, 学生怎样才能克服心理压力考出好成绩呢?由于考生的素质差异、心理素质、神经类型、技能、技战术水平和考试经验各不相同。所以, 中考体育考生考试前的心理活动不一样。

一、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 学习动机逐渐明确

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 初三年级学生开始意识到一些体育的社会意义, 初步把锻炼身体与社会需要和自身变化结合起来。同时, 由于体育成绩在中考中占50分比例, 体育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这必然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学习的动机也更明确。

(二) 自我意识的加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 使学生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生在活动中要求被承认, 反对不公平, 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同时, 由于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差异日益明显, 初三年级学生承认自己在某些项目或方面不及强者, 但又不服输。因此, 总想在其它的项目能超过对方。

(三) 性格的相对脆弱和对自己缺乏正确估计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从小养尊处优, 比较少有挫折经验。温室的生活造就了他们脆弱的性格, 且往往不能正确的评价, 看待自己。尤其是男生, 极容易在受挫后作出极端行为。

二、心理调控的方法

考生在压力过大, 情绪过分紧张, 超过适宜的紧张程度, 就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现象。要想使考生心理没有一点压力或紧张, 那是不可能的, 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个紧张或压力程度, 使其充分转化为考生的振作精神和激发其潜能。怎样才能减弱或消除不良心理现象?具体方法如下:

1.注意力转移法。使自己的思想力求“超脱”, 避免紧张气氛, 减少造成自己紧张的信息输入。如:看书、吃东西、与同伴开开玩笑等, 用以忘却那些令人烦恼的不良诱导的刺激。

2.自我暗示法。借助自己的语言, 通过想象, 按一定的模式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 把一些不利的影响消除掉, 使自己能在暗示中得到较好的成绩。

3.思维转移法。如果考生出现消极想法, 应使其立刻停止, 换一个方向进行思考。方法是以正面的积极的想法取而代之, 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练习, 如听音乐、和同伴讲笑话等。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冷漠型考生。

4.内心演练法。在考核前, 运用技术和身体练习所产生的感知, 有意识地在脑海中进行“放电影”, 重现过去最佳状态时的运动表象, 利用这种方法得到较好的成绩。

5.呼吸调控法。当情绪紧张激动时, 可以采用缓慢的腹式呼吸来达到放松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使考生的情绪得到放松, 紧张的思维得到缓解;当情绪低落时, 可以采用有力的长节奏的胸式呼吸, 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

6.音乐调节法。采用自己喜欢的轻松的愉快的熟悉的音乐, 调节考生的身体活动, 吸引考生的情绪变化, 转移过度兴奋和焦虑的心情, 让自己的情绪, 思维得到有利于考核的变化。

7.抖动法。全身放松, 特别是放松双肩和背部可以有效地减缓精神紧张。做法:站立, 两臂自然下垂, 做耸肩和左右转体摆动, 抖动双臂以及小步放松慢跑, 并结合深呼吸, 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8.排尿法。人一般遇到压力时会出现尿频的现象, 体育考试对一些考生是一种较大的压力, 很多学生会出现尿频的现象, 所以及时排尿, 排尿后会有一种轻松感觉, 使人心理和肌肉得到放松。

9.鼓励法。人是需要鼓励的, 特别是在对待受过伤的学生方面, 我们可以在平时多对他们进行鼓励, 让他们及早走出受伤的阴影, 在体育考试中能正常发挥。

10.拖后法。对于考试时来例假的女生, 可以在考试后半个月后组织一次补测, 专门针对这些学生。这样, 可以让她们能很好地进行体育考试, 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11.考前细节。

(1) 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要在考试前1-2个小时进行饮食, 饮食的类别上侧重于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备好充足的水, 不要担心因为饮食体力不支的现象, 所有考试是在半天考完 (大概1个上午或下午) , 切忌空腹与饱腹。 (白开水放点食盐就挺好) , 运动功能性饮料对成绩没有任何的帮助, 往年很多人走进“红牛饮料”误区, 其实心理上的激励大于实际意义。

(2) 遇到感冒如何应对。感冒会影响体育考试成绩, 防患的意义重大。如果感冒了要做足长时间的准备活动, 重度感冒建议申请延缓考试。

(3) 考试之前和当天需要注意的事项。

(1) 考试当天要轻装上阵, 没有心理包袱。

(2) 备好合适的鞋子与服装。

3带好充足的水, 饮食上注意简单, 切忌空腹和饱腹。

4现场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每一项前要保持身体的兴奋度。

5对考试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做到心中有底, 在有多次机会的项目中要先求稳再搏临场发挥好成绩。

(4) 考场现场休息, 不乱吃零食。到考点后学生较兴奋, 教师按选项分组为单位找一片树荫, 组织学生原地坐下休息, 一是可节省体力, 二是可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避免不良心理的产生。

(5) 带好准考证。准考证是学生考试的凭证, 无证不准参加考试。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准考证统一由老师保管, 临考前发放。

参考文献

[1]杨益民.中招体考生考前心理调查分析--以重庆市大渡口区为例[J]读与写:上, 下旬, 2014 (18) 。

[2]郭耿阳, 柳林.心理训练在体育中考的运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16 (3) :72-73。

[3]姚家新刘大庆.关于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 1995年第2期。

[4]费翠菊.浅析体育高考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J].中学时代, 2013 (20) :195-195。

[5]王冯颖.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07, 24。

[6]顾丹东, 顾丹青体育考生术科考试的心理训练与调控[J].教学与管理, 2007 (21) :61-62。

[7]蒋飞.体育考生心理素质的训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 (2) :109-110。

结合中考体育,上好初三体育课 篇10

目前, 党和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 理论上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质整体下降的问题, 并为此制定颁布了许多教育、体育法规, 以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初中升学还安排了中考体育测试的制度。

为此,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实施人———体育教师, 我们应该努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我们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 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传授给他们, 把我们对体育的理解, 对体育的信仰传承给学生, 培养他们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以及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从而让他们受益终生。

鉴于此, 笔者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以供大家探讨。

一、大力宣传体育法律法规, 从思想上引起领导、师生与家长的重视

定期、不定期的利用学校的广播、橱窗、网络等媒体宣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 从而在思想上引起领导、师生与家长的重视。

二、大力宣传当前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惊人现实, 强调体质健康对于学生的近、远期影响

2002年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青少年的体能素质下降、心肺功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 青少年肥胖人群大幅增加。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病症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 患病年龄提前了10到20年。2008年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相比2007年略有好转, 这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下滑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但整体水平仍令人担忧。尤其是在肺活量、肥胖率、近视率、速度、耐力、血压调节机能等人体基本素质上,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整体水平仍悬在不合格的边缘。

我们在宣传中考体育的同时, 要特别强调体育课对于指导学生训练的方法, 提高测试成绩的意义。特别是一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测试项目, 比如篮球运球绕竿, 足球绕竿射门, 排球一分钟垫球, 以及游泳、武术等项目, 不是几次体育课就能掌握的, 更不要说提高运动成绩了。 (参考文献[2])

同时, 每周保证学生三节体育课, 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 不仅能提高运动技术技能, 还能锻炼意志, 放松身心, 为文化课的学习效率提高提供了身心俱健的保证。

我们还要争取领导的支持, 从学校的整体利益, 学生的最后综合成绩着手, 从制度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禁止其他文化课老师抢占体育课。我们体育教师更要自尊自重, 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 绝不轻易让掉一节体育课。

五、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让体育课的

摘要:初三体育课经常被其他文化学科的老师挤占, 这是令人痛心的现实。加强对体育法律法规、青少年体质现状, 以及中考体育政策的宣传非常重要。有区别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初三体育,体育法规,体育中考,体育课

参考文献

[1]郑志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隐忧.兰州晨报[N].2010.03.3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考体育策略】相关文章:

初中中考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05-05

体育中考06-25

体育中考标准05-25

中考体育要求06-08

中考体育总结06-24

中考体育规则07-26

中考体育方案08-13

体育中考项目08-26

中考体育考试05-17

体育中考的致辞04-08

上一篇:会计报账下一篇:中国消费信贷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