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措施

2024-07-02

规范措施(精选十篇)

规范措施 篇1

强化安全监理理念

今年以来, 东莞市农机安全监理所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讨论活动, 在全所干部职工中进一步强化了农机安全监理理念。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领导班子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 制定活动方案, 扎实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期间, 分别召开了领导班子座谈会、专题组织生活会, 开展了“解放思想大家谈”活动、撰写学习体会文章等。在调研阶段, 为理清全市农机安全及推广方面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 市农机安全监理所还到一些镇区进行调查研究, 探索东莞农机事业发展的良策。

通过学习讨论活动, 全所上下更好地树立起了安全发展、以人为本、依法监理理念。首先对于安全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要求全所干部职工要以安全作为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 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 促进安全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 高度重视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加强安全管理, 致力于改善农机安全生产状况, 走安全发展之路。其次, 更好地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要求监理人员全面领会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 进一步强化民本意识,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想农民所想, 急农民所急, 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 搞好安全管理和服务。三是强化依法监理理念。要求全体农机监理人员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素质, 做到用制度管人, 用制度管事。今年, 监理所还进一步健全了单位内部管理架构, 调整机构设置, 经编办同意, 将原技术股变更为法规股, 以更好地履行市监理所农机安全执法职责。

有序开展农机安全专项行动

今年以来, 东莞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按省农业厅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布署专项行动要求, 动员全市农机安全管理有关机构人员, 全力以赴投入到专项行动中。

1月4日, 东莞市召开了由各镇区农办、农技中心负责人参加的全市农机安全大检查工作会议, 传达省厅文件精神, 明确了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农机安全工作大检查的目标任务。成立了农机安全工作检查组, 在各镇区自查自纠的同时, 检查组分别到部分镇区进行抽查, 促进镇区农机安全自查工作的开展。5月13日, 召开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及农机安全责任书签订会议, 布置东莞市农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市农业局与农机安全监理所组成专项行动督查组, 对部分镇区开展了专项督查工作。同时, 监理所一名分管领导代表农业局参加了市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小组, 先后到东坑、寮步、大朗、大岭山、黄江等镇区开展安全生产督查行动。5月1 4日, 监理所一名分管领导带领监理员到清溪镇, 与镇安监、交警、农办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 对拖拉机无牌无证、无证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开展整治行动, 镇电视台及时报道, 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近1 0名没有登记的拖拉机机主主动联系监理所, 再次到该镇进行拖拉机登记工作。6月2 4日, 监理所1 6名监理员到茶山镇, 配合镇农办开展拖拉机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查处违章事件2 5起, 实施处罚10人。

安全生产月期间, 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加大力度, 深入乡村场院和农机作业场所进行检查, 对拖拉机载人、无证驾驶和拼装、改装等违章现象实施整治, 有效遏制农机安全事故。六月份, 东莞出现了历史少有的频密大范围降水天气, 给外勤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但全体监理人员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 而是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实行长短线结合, 大雨天抓间隙跑短途, 天气转晴跑长线。监理人员下乡近200人次, 先后到石碣、桥头、企石等1 1个镇区, 共检查各类机 (车) 425台次。警告教育违章机手52人次, 向机手发放《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农机管理条例》等安全宣传资料6 0 0多套 (份) 。

根据省安监局、公安厅、交通厅、农业厅《关于开展拖拉机、低速汽车和三轮汽车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的要求, 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协助市农业局会同安监局等部门研究制订了相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并以四局名义联合发文至镇区相应部门。同时, 监理所以贯彻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 在强化机主机手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 主动联系镇 (区) 有关部门, 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活动, 先后到清溪、寮步、麻涌、万江等镇 (区) , 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合执法, 重点对无证驾驶、无牌行驶等违法行为实施处罚。通过联合执法行动, 对机主机手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提升了农机监理队伍形象, 维护了农机安全监理执法的严肃性。

实施拖拉机牌证管理

城市地名规范措施 篇2

以《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城市地名管理的前瞻性、规范性、延续性和科学性,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从源头上把好地名命名、更名关,优化城市地名环境,提高城市地名文化内涵和品位,规范和美化城市形象,方便群众生活,有利于对外开放、互相沟通,适应信息时代,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继承与创新并举。做到创新与继承的有机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地名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我市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二)因地制宜。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已经命名的地名不搞一刀切,推翻重来。对能够反映当地特色和群众已经熟知的地名,一般不作变更,以保持地名的特色和相对稳定性,方便群众社会交往。

(三)局部与整体相衔接。每个地名区块根据各自的思想内涵和外在特征,确定不同的地名采词。通过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体现地名方位特征。同时地名在结构上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城市街道按规模、交通地位等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层次,并通过地名通名表现出来。通过地名层次化、序列化建设,控制随意命名等混乱现象,加强地名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三、规范地名通名

(一)规范地名用字。

均应按照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书写,各类地名名称。不用自造字、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地名的汉字字形,以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

(二)规范地名通名。

1道路通名层次。

市道路通名层次分为大道、街(路)巷三级。

大道—路面宽度在45米以上的城市主干道称大道。

街(路)路面宽度10-45米的城市主、次干道称街、路。

大体按照道路的性质和功能划分,市道路通名层次确定。交通性道路称“路”生活性道路称“街”

巷—路面宽度在10米以下的城市街道称“巷”

2城市居民生活区通名层次。

有较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小区(新村)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相对独立集中的住宅区;

公寓—高层住宅楼或多栋占地面积较小的住宅群;

花)园、花)苑—花草林木面积较大的住宅区;

花园、草坪面积大于建筑占地面积的高级住宅区。别墅—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

3城市绿地通名层次。

绿化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公(游)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有娱乐设施,供市民休闲的大型公共场所;

作度假旅游使用,度假村—位于城区外围或风景区。占地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有较完善设施的大型旅游场所。

4城市大型建筑物通名层次。

大厦(楼)10层(含10层)以上建筑或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高层建筑物或大型楼宇;

尚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硬化地,广场—除地面建筑物占地面积外。供市民聚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场所;

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具有商务、办公、娱乐等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筑群。城—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

四、地名更名、命名程序

(一)住宅区、高层建筑的命名、更名程序。

1建设单位向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附立项批复一份、总平面图两份、商铺分布图两份、楼层户室分布表两份)

2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审核。

3市地名委员会批复。

(二)道路、广场、桥梁等公益设施的命名、更名程序。

1建设单位向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附立项批复一份、总平面图两份)

2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审核。

3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将审核意见报市政府并反馈申报单位。

4市地名委员会批复。

(三)公告。

由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一公告,地名经批准后。公告费用由申报单位承担。

(四)说明。

1居民区、高层建筑名称的更名。申报单位事前应征得业主委员会或产权单位同意。

2市区路、街、巷、桥梁、广场名称的更名。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向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

五、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落实工作职责及要求,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贯彻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省地名管理办法》召开动员大会。为顺利开展城市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调查摸底阶段。

掌握情况,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全市城区范围内已形成未命名的所有道、路、街、巷、建筑物、居民地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向市地名委员会提出申请。

(三)征求意见阶段。

按照全市地名规划和地名法规对需要命名道、路、街、巷、建筑物、居民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申请。召开听证会,进行公示。

(四)审批公告阶段。

由市地名委员会下发命名批复,将拟命名的道、路、街、巷、建筑物、居民地等呈报市政府审批。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公告。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确保城市地名规范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市政府办公室、市民政局负责人为副组长,市史志办、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为成员单位的市规范城市地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具体指导工作。

(二)经费保障。市财政列支5万元作为规范城市地名管理工作专项经费。

(三)部门配合。市城市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相关部门的职责是

负责市地名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指导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的地名管理工作;承办市政府审批的地名命名和更名事项;审核本市各类地名的命名和更名申报,市民政局(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公布标准地名;负责全市地名标志的制作、设置、管理。

及时到地名办申报住宅区名称,并把地名标志的设置列入工程竣工验收的一项内容;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房屋买卖、房屋产权变更、产权证发放及办理各房地产开发单位房屋预售许可证时,所涉及的地名必须以地名办公室发放的门(幢)牌证为准;确定风景点名称时,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对辖区范围的新建道路、桥梁和公共设施的名称、拟将命名、更名方案提供给市地名办;检查、督促房屋开发商执行地名管理有关规定。必须按规定申报批准,使用经批准的标准地名。

市交通局:协助做好长途汽车站、码头、公路桥等名称命(更)名。同时做好标志的设置和管理;做好省道、县道沿线有关乡镇、村地名标志的设置。

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地名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用于地名标志的设置、更换和维修。

市公安局:户籍管理工作中。办理户籍登记以及变更名、户籍地址时,凭门牌证制发居民身份证和更换户口册,使门牌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化。

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证发放及土地出让、划拨时。所涉及到地名或地址的必须以市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地名或地名办公室核发的地名使用批准书》及《门牌证》为准。

市史志办:负责提供有关地名的相关资料。为地名命名提供依据。

三大措施规范产权交易市场 篇3

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12月6日表示,国有资本的“有退有进”迫 切需要规范发展中的中国产权交易市场。

在天津召开的“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与产权市场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李荣融说,当前中 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正处于关键时期,国有资本将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 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它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将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这就对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他认为,这种需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产权的有序流转。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必然涉及 拍卖、收购、兼并、投资参股、债权转股权等多种形式的产权交易和流转,需要一个信息公 开、操作规范的产权交易平台。

二是形成产权流转的引导和评价机制。通过产权市场的交易活动,可以反映国家政策倾 向,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通过产权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客观评价和 反映国有产权的盈利能力与市场价值,促进企业国有产权的合理流转。

盈余管理的动机及规范措施 篇4

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年的历史, 但其概念在学术界仍有着诸多不同的见解, 尚未达成共识。Davidson et al. (1987) 把盈余管理定义为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 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使财务报告的盈余达到期望的水平的过程;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 (1989) 认为盈余管理其实是“信息披露管理”, 管理层通过有目的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 以达到获取个人私利的目的;Burgstahler and Emas (1998) 认为, 盈余管理包括了能够影响盈余的行为的大部分, 从正常的经营、投资和融资行为到能够影响盈余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纯粹的记账行为。

本文采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如下: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通过有目的去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法规或采取其他方法来调整或控制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盈余信息, 以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或最大化地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的行为。

2 盈余管理的动机

2.1 管理者自身利益动机

由于管理者与企业之间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 以及经济主体的自自利的本性和信息不对称等诱发了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实行绩效工资机制, 即把管理者的工资、奖金或升迁机会与企业的业绩挂钩, 这种机制加强了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管理者往往想方设法去美化和修饰财务报告上的一些数据, 使得财务报告所呈现出来的业绩看起来更“完美”, 这样业绩“提高了”管理者的报酬自然也就提高了。

此外, 管理者为了美化与自己的任职期间挂钩的业绩, 也常常进行盈余管理。大量的研究表明, 大部分新上任的管理者会对公司进行一次“大洗澡”, 即注销部分资产、清理资产负债表以减少所有者权益从而提高公司未来预期的盈利能力, 这样新上任的管理者既可以把公司业绩不好的责任推卸给其前任, 同时又可以为自己带来良好的信用和预期。Godfrey et al. (2003) 指出新上任的经理有动机操纵盈余, 他们在职位变更的当年, 更有可能减低报表盈余, 使一些重要的财务报表数据看起来不太乐观, 相反, 职位变更后的一年, 管理者们开始想方设法增加报表的盈余, 传递他们经营良好的信息。

2.2 平滑收益,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稳定导致收益出现较大波动时, 管理者就有了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美国通用电器公司 (GE) 就是一个成功运用盈余管理的案例, 在1983~1993年, 在其他公司受商业周期的影响, 收益出现不稳定时, 通用公司却保持了相当平稳的利润,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GE利用重组费用 (包括离退休人员和裁减人员的安置费用、经济补偿金和生活补助费等) 进行了盈余管理来消除收益的不稳定, 即若GE出售一家公司获得收益时, 通常会用差不多等额的重组费用来冲销这笔收益, 使其利润保持平稳状态, 这样会给公司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树立良好的形象, 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http://www.doc88.com/p-592324788685.html.

2.3 税收动机

这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比较熟悉和常见的动机, 管理者经常采用盈余管理手段进行避税, 甚至偷税、漏税。比如一些跨地区或跨国经营的企业, 其母子甚至孙公司不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国家, 且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税收政策, 企业为了避税, 采取转移利润或进行关联方交易等手段, 把利润转移到享受更低税负的地区或国家。此外, 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 也会诱发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税收动机不一定全是为了降低盈利、减轻税负, 也有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为的是提高盈利, 增加税收支出。比如大部分国营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经营业绩良好的形象, 往往进行盈余管理去虚增利润, 这样必然也会引起税收的增加, 但这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负担反而会使其得到绩优公司的美名, 同时对管理者的政治前途和声望也大有裨益。

2.4 股票发行和上市以及筹资方面的动机

由于证券法对公司上市在财务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公司上市提出的一个要求是: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净利润累计超过3000万元。但对于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来说, 他们很难甚至无法做到发行前三年连续盈利, 因此为了达到要求以获得上市和发行股票的资格, 企业往往通过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 使经过粉饰后的盈余达到规定的要求;同时, 这样的操作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股票定价水平, 以最大限度地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有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企业采用类似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还有维持上市资格、防止企业股票停盘、增发股票或配售股票以及炒作股票等。

2.5 政治成本动因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公司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 公司一旦招致严厉的政治限制, 就会影响正常的经营。一般情况下, 大型企业更加关注政治成本, 故其管理者常常进行盈余管理。Watts and Zimmerman (1978) 指出, 大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减少其报表上收益的会计政策, 因为较低的盈利水平有利于减轻他们来自政治方面的一些管制, 以减低其政治成本, 且企业的规模越大, 其管理者选择能够减低当前盈利水平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动机就越大。此外, 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具有政治敏感性和由于政治成本施加的压力而转移财富的动机, 因为“树大”更易“招风”。

3 盈余管理的规范措施

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能会给公司的治理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 也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等, 但它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所以我们对盈余管理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既不要完全的杜绝和制止, 也不要推崇, 而应该致力于完善政策、制度, 以给予正确的引导。

3.1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方法

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往往存在规定的模糊和不明确的地方, 不免存在很多漏洞, 这给盈余管理这一机会主义行为创造了条件。管理层往往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合理利用会计准则的规定, 选择及变更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另外, 管理者故意曲解或未准确地理解会计准则以及执行力度不够等也促使了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因此, 会计准则的制订应与时俱进, 同时也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修订和补充。另外, 还应进一步加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尽量缩小会计政策和方法可供选择的范围, 从而从源头上减少盈余管理的行为。

3.2 优化管理者绩效考核制度

将管理者的工资与奖金挂钩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 这样的考核制度诱导管理者为了谋取更多的个人私利而进行盈余管理。管理者通过调整或变动会计政策、改变会计方法等手段来实现他们短期的利润指标, 而不考虑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这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相违背的。优化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要建立长短期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 将管理者的薪金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相联系;其次是在管理者绩效考核制度中引进股票价格、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指标, 将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与企业业绩相联系, 引导企业管理者做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经济决策;最后, 逐步推广股票期权计划, 将管理者的收入与股东利益建立联系以削弱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3.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管理人员的一种制度安排, 其实质是对相关责任、权利、利益的安排, 大量的研究表明, 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企业的治理结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较完善的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相对较少, 如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度较健全, 设立了外部独立董事的公司在一定程度能够抑制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 我国大部分公司设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外部独立董事等机构实际上形同虚设, 整个公司其实由内部人员控制着。由于管理层管理和控制着公司的会计人员, 因此也就控制了整个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对外提供经过粉饰的财务报告和虚假的会计信息, 从而使报表使用者不能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要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使各机构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还要充分发挥各机构间的相互制衡作用, 以此减少管理层盈余管理的行为。

3.4 加强对盈余管理的外部监督

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是最主要的两种外部监督途径。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从企业披露的信息这方面入手进行监督,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结果就是通过一些会计信息体现的, 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等就是通过企业披露的信息来对其进行评价和价值评估的, 故这些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含量对报表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 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并严惩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公司, 给报表使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使用环境。与此同时, 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对减少虚假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首先要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对自身的要求, 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不与公司的管理层勾结进行舞弊, 减低信息的质量。其次, 注册会计师应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以更好的监督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和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3.5 健全企业上市和股票发行制度

我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完善, 企业上市和股票发行制度还存在缺陷, 这给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对此, 首先应当健全规范企业上市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一套完整和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如增加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 通过增量考核指标可以缩小操纵空间, 加大操纵难度, 减少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其次应引导股票发行制度向着更加市场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在其信息被充分披露的情况下, 可以适度放松对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限制;再次是对配股条件不应只是单一的硬性规定, 而应改为多维的动态控制规定;最后, 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进行修改, 使管理者不会因为为了避免处罚而进行盈余管理。

4 结语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和会计造假不同, 后两者是不合法的, 而盈余管理被普遍认为是合法的, 它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良好的盈余管理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积极的影响, 如企业通过“利润平稳化”手段传递内部信息, 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但是盈余管理更多的是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等报表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一旦投资者发现企业欺骗了他们, 就会对企业失去信任, 这会使企业的声誉受损等。

因此, 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应学习大禹治水的策略, 不是堵塞而是疏通, 即要引导企业进行正确的盈余管理。一方面, 要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手段;另一方面, 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建立有效的股东利益保护机制, 减少盈余管理的动机。此外, 还要加强外部的审计监督, 提高审计执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审计工作人员应公正, 对自己和企业负责任。我们要充分发挥盈余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积极作用, 杜绝消极影响,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

摘要:盈余管理在企业中已普遍存在,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盈余管理对企业来说存在有利的一面, 但更多的是给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概念和动机进行认识的基础上, 对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规范措施

参考文献

[1]Khaled Aljifri.Measurement and Motivations ofEarnings Management:A Critical Perspective[J].Journalof Accounting Business&Management 14 (2007) .

[2]刘红.盈余管理研究[J].现代会计, 2012 (2) .

[3]李宝智.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方法措施研究[J].理论研究, 2012 (2) .

[4]孙荣军.盈余管理手段及其动机分析[J].管理视野, 2012 (2) (下)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措施 篇5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 《规范》),更好地落实教育局的通知精神和工作要求,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特制定牙科中学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规范》内容,形成学习宣传《规范》的浓厚氛围。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从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领导、制定目标。

学校成立学习贯彻《规范》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由校长统一领导、其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努力使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形成师德建设的合力,提高教育形象。

我们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学习《规范》,促进我校广大教师自觉按《规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使我校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强的教书育人的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

三、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措施

1、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规范》,印发有关学习材料。把学习《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内容之一,推动师德教育活动的规范化、常规化。

2、利用板报、橱窗大力宣传《规范》的内容。宣传我校优秀教师典型,展现优秀教师风采。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提高思想认识,交流学习心得。

4、组织广大教师结合新规范的要求,组织广大教师对照反思,进行自评和互评,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签订师德承诺书。

5、积极开展尊师爱生、扶贫救助活动。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培养教师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规范农机补贴审计管理的措施研究 篇6

关键词:审计;农机补贴;监督;农机质量;违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7-0090-03

2014年国家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简化了操作流程,进一步加强对购机申请和购机核实2个环节的管理,同时明确了补贴资金的拨付受益对象。辽宁省废除了原来差价购机、补贴资金由省级财政拨付各结算经销商的操作方式,全部实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补贴更透明。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审计思路也要随之转变。以往那种看着农机局、盯着经销商,延伸审计被人牵着鼻子走,挨村挨户大排查,以量取胜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覆盖面越来越大、资金额度和购机事项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机购置补贴操作流程,从管理审计的角度切入剖析规范农机补贴审计管理的措施,对规范农机补贴工作有重要意义。

1 辨别购机申请

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辨别购机申请的真伪尤为重要。通常来讲,审计人员通过核实村委会介绍信、购机申请、购机者身份证明等材料的常规手段,来分析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购买意愿,不易辩识主观上的违规套补、转销、代买等行为。

在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在前期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布局和自然地理状况,利用采集到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系统后台电子数据,建立以各乡镇名称、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粮食产量、机具品目和获得补贴金额为主的多维数据库,通过“逆规律”查询了解农机购置补贴的真实情况。

2 研究产品目录

所谓产品目录,是指每年经过国家审核批准,纳入各省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所有产品目录。它按照机具大类、小类、品目进行排列和索引,一般对每種机具都标有主要配置及参数、中央补贴额(选配附件不予补贴)、生产企业、机具型号等详细信息。然而,产品目录的要求不确切、不严密,给那些缺乏信誉的经销商有了可乘之机,借机销售降低配置和质量低劣的农机产品,使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产品目录还有其它可以研究的切入角度,如产品需求分析。支农惠农的国补资金很有可能会转向其它行业,并伴随出现大量的冒顶名等问题。在对多个年度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进行审计时,可以适当关注各年度产品目录内容的增减变化,分析产品需求状况,判断购机事项的合理性,找准下手的方向。

3 监督受理经办

部分农机主管部门对农机购置补贴的经办管理比较松懈,导致为已购机的农户补办农机购置补贴手续,逆程序核定、拨付“探头”补贴的情况比较普遍。为此,可以从财政部门入手,获取各批补贴资金的报账申请和对应明细附表,将农机部门申报兑付和财政部门实际兑付数额进行对比,按执行进度进行分析,排查暂未达到财政部门抽查比例标准及资金尚未拨付的补贴申请批次。另外,还可以从农机部门入手,通过经办人员的计算机获取操作日志文件,重点筛查农机购置补贴申请录入时间在法定工作日之外或农业生产工作期(耕种季)之后的记录。如果发现成批录入的情况,就可以认为存在疑点。

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办理环节上,对补贴对象进行公示非常重要。公示环节一旦失效,就难以发挥其公开、公平、公正的公众监督效力。除网上公示之外,其它公示渠道也很重要。目前,各乡镇都在办公场所大厅内悬挂电子显示屏或液晶电视,滚动播放各类公示信息,除显示农机购置补贴对象外,还显示天气预报、粮食直补发放通知、计划生育管理要求等各类杂项信息,很难保证农机购置补贴对象的法定公示期,使得农民群众无法及时获悉相关情况。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因此农机购置补贴的申报受理和经办审批工作比较集中,工作强度大。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农机主管部门更应该强化业务的经办管理,开展警示教育,杜绝权利寻租,积极出台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中间经办环节,避免村官或掮客从中作梗。

4 规范产品经销

政府对购置农机给予补贴,本质上属于农机购销市场行为之外的附带事项。农民能否得到实惠与农机产品的经销是否规范直接相关。从农机供应商方面来看,有许多需要核实和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机供应商是否具备资质条件,并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关规定和纪律要求,守法经营、诚信服务;是否倒卖农机购置补贴指标或补贴机具;有无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无以降低或减少产品配置、搭配销售等方式变相涨价的行为;有无虚开发票;同一产品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销售给享受补贴农民的价格是否不享受补贴的价格等。

农机供应商作为农机购置补贴形成链条中的重要参与者,大多非常熟悉相关政策规定及各类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导致其违规手法变得越发隐蔽。

审计过程中还经常会遇到找不到经销商、经销商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资料不完整等情况。如有必要,可以适当寻求工商管理或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多方收集证据资料,对违规经销商进行严肃处理。

5 杜绝违法补贴

中央财政每年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投入数额在10 a间增长了306倍,扶持力度非常大,因此其中的利益空间也是非常巨大。许多不法分子获取农机购置补贴的手法千奇百怪,并且不断花样翻新,其中程度最严重、性质最恶劣行为是农机主管部门与农机生产企业及经销商相互勾结,编造虚假农户购机资料骗取或套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

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执行的是特惠制而不是普惠制,因此补贴相关条件有一定的限制。这种农民需求与国家补贴产品之间的失衡,间接导致农机系统内部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因此,必须进一步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进行审计,通过外部监管手段来整治农机系统内部的不良行为。

对购机真实性进行审计,可执行以下审计程序:检查经销商的运单、供货单、销售台账和销售发票,合并制成供货表;将对应的农机购置补贴申请材料中登记的机具型号、产品编号、生产厂家、技术参数、购买日期等相关信息,与供货表进行比对,确认二者记载内容是否相符;取得农机供应商的会计账簿、凭证、银行账户或银行卡对账单等相关资料,对大额交易记录进行抽样检查;找当事人进行询问、做笔录,多方调查了解。

6 确认资金支付

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基层财政部门应主动参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具体实施工作,在补贴资金使用管理、补贴对象和补贴产品及经销商确定、农民实际购机情况核实等方面,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乡级财政部门应对农民实际购机情况进行核实,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督,核查其销售台账,并按照不低于购机农户10%的比例,对农民申请与确定、公示、经销商资质条件等情况进行核查。省级财政部门应督促和指导基层财政部门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工作。

不少县、乡财政部门由于投入到农民实际购机情况抽查核实上的人力太少,很难做到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拨付到位,经常出现一拖再拖或者未达到核实标准就拨付资金的情况。因而,审计人员应当把财政部门是否能够及时、足额拨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作为审计重点,排查到户后回拨、银行结算方配合造假、设立虚假账户、骗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等问题。同时,审计人员还应把财政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内容,获取财政部门的申请结算购机补贴资金报告及附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供货方出具购机发票复印件、入户抽查核实记录及附表、各批次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拨付结算明细表等相关资料,按照重要性审计原则,根据结算批次进行审查。

7 核查产品质量

农机产品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高低,而且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在监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对农机产品的质量进行核查十分必要。

目前农机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安全性不强、工艺性差、售后服务不完善、说明书不规范。针对农机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应当在工作中力求有的放矢,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考虑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深度。具体来说,首先,要确定入户核查的农机产品范围;其次,要设计核查中采用的工作方法;再次,明确产品质量核查的主要内容。其主要包括:相关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贯彻的情况;耕整机等是否安装安全防护装置,防护装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安全标识是否到位;农田作业机生产企业是否整机出厂销售;配套挂车生产企业是否具备相关资质;产品使用说明书、三包凭证是否齐全;产品售后服务是否及时到位。

8 完善惠民政策

补贴政策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也拉动了更快的发展,但在某些具体细节上仍有不足之处。例如,国家政策规定:“享受补贴的农机具两年内不得转让”。而耕地用拖拉机大多在低档位不间断作业,主要零部件使用2 a后需要全部更换,农民在无力承担这笔费用的情况下,只能使机具闲置起来。另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制定时还应考虑与其它农业政策规定的呼应和衔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国家农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关联度。总体来看,农机补贴政策尚有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空间,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助其改进无善。

参考文献

[1] 佚名.农机补贴手续再简化[J].农民文摘,2014(4):1.

[2] 张雪.农机补贴十年:运行机制与操作方式渐变[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2):F0002.

[3] 周安意,李强勇.农机购置补贴监管作法及完善措施[J].湖南农机,2013(6):12-13.

规范客运站经营行为措施研究 篇7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逃避交纳站务费。有些直达班车, 中途随意停车候客、喊客, 对客运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2. 出租车抢拉客源。

一些出租车经营者经常将出租车停放在客运总站门前及周边地段, 随意抢客、拉客、组客,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客运秩序。

3. 公交客运的经营行为不够规范。

一是由于城市公共客运稽查人员的编制不足, 监督不力。从业人员工资较低, 乘务员岗位临时替班、司乘人员衣着不整、语言不够文明、乘务员不报站名、收款不“唱收唱付”等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不及时足额向经营者结算运费, 将其挪作他用, 少数客运站拖欠经营者运费长达几年。一些经营者向运管部门直言:如果不出站揽客, 连油钱也赚不到。三是不按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 巧立名目向经营者和旅客加收各种额外费用。四是不公平排班、售票, 搞内外不同、亲疏有别, 把客源配置作为搞不正当交易的筹码, , 甚至默许不少无牌无证“黑车”隐匿与客运站经营客运。这些行为既严重违反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规定, 又严重侵害了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也从根本上损害了客运站自身和广大旅客的利益。

二、管理措施及建议

1. 查处与整顿并举。

第一, 查处非法站点, 扶持合法站点, 达到持证率达100%。第二, 查处超标准、超范围收费行为, 达到客运代理费的征收标准、征收范围与客运站级别及信誉等级挂钩。第三, 查处拖欠运费, 压票压款行为, 达到按月足额及时结算运费。第四, 查处歧视性排班行为, 达到公正、公平排班, 不接纳非法营运车辆进站经营。第五, 查处站内不规范管理行为, 达到所有客运站挂牌经营, 服务项目和服务功能与站级相适应。对出现重大违规经营行为的客运站, 除降低其信誉等级外, 还要采取暂停下拨站场补助资金, 暂停新批进站车辆, 暂停审批客运线路等措施加以制约和惩戒。

2. 理顺客运站的产权关系, 实行站运分离。

打破地区封锁, 建立统一开放的客运市场。站运分离后, 客运站能统一管理出入车辆, 向所有客运经营者提供公平的服务, 如组织配载, 合理安排班次, 以减少运力浪费等。促进“车归站、人归点”管理目标的实现, 促进行业风气好转。

首先,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要提高思想认识, 应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 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经营理念, 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积极支持站运分离, 积极推动客运站体制改革。

其次, 要明确投资主体, 明晰产权。凡是有客附费投资兴建的车站必须理顺产权关系, 明确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是国家投资建站的代理者和资产所有者。改变国家建站资金与企业资产混淆, 产权不明, 事实上有企业无偿投入为有偿投入, 客运站经营者应承担经营风险, 负投资的偿还责任。还要按照“谁投资, 谁收益”原则, 国家建站资金所获收益, 由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收回, 再投入站场建设, 滚动发展。

第三, 对目前多家投资兴建, 但产权不清的客运站进行资产评估划分, 成立站务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合股经营, 按股分红, 这是现有客运站实现站运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

3. 统一规范售票。

由市运政管理部门派员分别进驻市地客运站, 及时查处外县市客运直达班车及出租车在中途停车候客、喊客、组客的违规经营行为;两地客运站的站务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逐步改善客运站的服务条件和候车环境, 对过往并在本站载客的班线客车, 按规定及时收取站务费, 堵塞站务费流失的渠道, 使其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客运集散地。

4. 依法规范出租汽车的客运经营行为。

在广泛宣传有关法规的同时, 逐步加大稽查力度, 对发生在市客运总站, 及本市辖区内出租汽车违规经营的行为, 予以集中整治和严厉查处, 绝不能使其扰乱客运市场秩序的非法活动形成气候。

5. 进一步树立城市公交行业的良好形象。

市运政管理部门应切实担负起对公交公司日常客运的监管职能。实行源泉化行业监管, 按“三优、三化”的行业服务标准, 严格规范公交公司驾乘人员的举止言行。另外, 由市运政管理部门加大对公交公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从严把关的前提下, 对经考试合格者予以发放从业资格证。教育引导从业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彻底杜绝以往那种着装不整、语言不美、态度粗暴、野蛮驾驶的不良行为, 做到持证上岗、文明待客, 以诚信优质的工作成果逐步彰显城市公交客运的时代风貌。

6. 充分发挥停车站亭的客运服务功能。

建议市规划部门规划好现有停车站亭绿化带及“港湾式”停车位的设计落实工作;对已建成的市区停车站亭, 应责成运政管理部门适时安装客运班车时刻表和客运线路运行图;协调民政部门多方筹集资金, 在停车站亭内安装候车座椅, 以便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候车出行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

7. 加大部门间协调与配合, 成立综合执法机构。

为进一步从体制及管理机制上规范出租汽车管理, 确保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有序、健康的发展, 成立后的出租汽车综合执法机构, 具体负责市辖区内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管工作以及专项整顿、打击不规范经营行为。

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措施 篇8

1 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监督存在信任危机

首先, 虚假信息多, 准确性无法核实。其次, 网络的自我规制、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再次, 人们在网络上缺乏真实感。我们与别人的交流是通过冷冰冰的机器进行的。最后, 网络监督常用的信息获取工具———“人肉搜索”被滥用现象严重。这一工具增强了网络监督的实力和规模, 但它的滥用同时造成了人们对网络上信息的怀疑, 降低了网络监督的信任度。

1.2 缺乏法律规范成网络反腐的硬伤

“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己就会消失;而单单为了使我们不致坠下泥坑和悬崖而作的防范, 就不应称为限制”。在这个意义上, 洛克认为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是统一的。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 但也很有可能出现诬告和诽谤等不好的现象, 有时候也存在举报不实的情况。这就需要规范网络的法律法规, 避免网络监督不力而带来的不良影响的传播。网络反腐缺乏法律规范, 如果任其发展, 也就相当于在网上任何人都会失去自由, 这违背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降低了网络反腐的实效和信任力。

1.3 网络监督反腐的权力有限

网络只是一种平台, 一个工具, 网络监督归根到底是“草根”监督, 参与的网民大多是普通民众, 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去进行深入调查。要使这种监督有成效, 需要有关部门的实际措施。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主动回应、及时介入, 网络监督仍然只能成为网民的自娱自乐、网络媒体的自说自话。

1.4 信息垄断的出现, 网络监督成了少部分人的特权

计算机的普及掩盖了一个事实:有关网络技术和管理的专门知识仍然掌握在少数精英手里。托夫勒指出:“各个高技术国家的政府所面临的一种潜在的可怕威胁来自于国民分裂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瘠者两部分。”在获取和支配信息方面的能力的差异, 导致为数不多的人获得了信息的垄断权。这样网络监督很容易受少数人的控制, 成了他们的特权。表面上信息对人人平等, 实际上少数人控制着多数人, 这是网络监督面临的很大问题。

2 网络监督的主要措施

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监督方式, 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倡导这种舆论监督方式, 认清网络监督的优劣势, 兴利除弊, 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监督对反腐的作用。主要措施有:

2.1 完善网络监督的法律法规

网络监督不是断章取义、不是捕风捉影, 更不是建立在不良动机下的诽谤诬陷和宣泄。网络监督必须受到传统舆论监督的原则、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现实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与保护。在这些层面中, 法律法规是最重要的层次。法律在各个社会领域和各种社会关系的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 是社会运行的最主要的调控器, 大到整个国家和社会各阶级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经济政治文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小到公民间的相互关系都主要由法律来进行调整。

2.2 调整政府内部工作模式, 为网络反腐寻找制度上的出口

为网络监督寻找制度化出口是现在很多人的共识和期待。《中共株洲市纪委、株洲市监察局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成为全国首个网络反腐文件。之后一个月, 一系列办法的出台成功地塑造了网络反腐与纪检监察制度的对接模式。“株洲模式”让人看到了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对接的可能性和现实中政府为此所做的努力与尝试。这是规范网络监督, 发挥其长久有效作用的很重要的途径。

2.3 加强对网民的监管, 实行网络有限实名制

有些网友认为正是匿名制的存在使网络拥有了自己的魅力。在此, 我不否认匿名制使很多担心遭受报复的人站出来, 帮助我们寻找腐败分子的犯罪痕迹。但是, 匿名的同时造成了很多诽谤、诬陷。对于这一现象, 国家可以在保密局设立电子档案馆, 输入网民的真实身份。正常情况下是完全保密的, 任何人不能通过任何途径获得网民的真实信息。只有在网上流传的言论存在恶意诋毁、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下, 由安全局或者是保密局的人查阅。这样的有限实名, 对网民的言论是有限的制约, 国家对档案的保密也使网民解除了因说实话遭到报复的担忧。国家便可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网民的监管, 既为民众的诉求、信息的自由流动提供充足的空间, 又阻止不良言论、惩治网上言论犯罪者。

3 总结

互联网正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 网络成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地和聚散场所。公民逐渐将自己的监督权与网络结合, 网络监督不断壮大。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督形式已是不可阻挡。虽然反腐希望不能只寄托在网络上, 而应该通过制度建设、技术支持, 形成有效的预防腐败的机制, 但是网络监督的实效在实践中有所体现。网络反腐在揭发、查处官员腐败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府应完善规范网络监督, 使网络反腐成为反腐体系中的又一道屏障, 让腐败无处可藏, 让官员不能腐败, 不敢腐败。

摘要:在分析网络监督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措施, 促进网络监督的发展, 推动国家反腐工作的进行。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 篇9

关键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形势,对策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确立以来, 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特别是近几年雾霾情况越来越重, 污染物的整治已然迫在眉睫。危险废物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危害。面对这些危险废物, 我们要利用多种手段加以治理, 杜绝其产生的污染和危害。

1 危险废物管理的特点

危险废物, 顾名思义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一方面, 它具有废物的属性, 也就是说, 在生产后产生的物质往往属于无用之物, 同时, 这些废物极易产生污染, 而且是二次污染, 也就是说, 产生污染后, 不良的后果不一定会立即的显现出来, 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滞后性。这种污染的危害往往更加严重,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容易产生很大的危害。同时, 这些危险废物也具有资源的属性, 生产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往往可以加以二次利用, 取得额外的效益。最重要的是, 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下办事, 进行包含管理、技术和过程的三维管理。

2 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危险废物管理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在管理方面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危险废物的基础数据不翔实等, 亟待我们解决。

2.1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管理逐步的重视起来, 但在法律法规的约束方面仍旧不完善, 容易产生问题。我们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为例, 该《名录》收录的危险废物有限, 没有将固体废物收录进来, 少了一个很大的方面, 使得管理固体危险废物时产生问题。同时, 该《名录》对一些危险废物的界定过于的严格, 有的可以二次利用的资源和副产品是否应该列入其中还是有待商榷的。例如抽提或清洗环节产生的废溶剂、机械维修过程更换下的废机油等完全可作为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2.2 危险废物的基础数据不够详实

目前, 在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便是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与危险废物的实际产生量有很大的出入, 甚至出现造假的现象。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个是环保部门的环评编制不够规范, 造成个别企业的概念不清, 同时, 部分企业为降低处置的费用, 危险废物的申报量不准确, 与实际有很大出入。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危险废物的数据有出入, 对其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2.3 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不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众多企业的污染物产生种类和产生量与日俱增, 这就对相关企业处理危险废物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部分企业的基础设施明显不足, 处置污染废物的能力不够, 水平不高, 造成了危险废物处置不力的结果。

3 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对策及建议

3.1 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紧完善和完备法律和法规体系, 对《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进行完善, 加入固体危险废物的名录, 同时, 要修改相应的危险废物标准, 将可利用的资源和副产品剔除其中, 加以利用, 争取更多的效益。同时, 要出台另外的法律法规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加以规范, 保证合理合法。

3.2 开展危险废物的摸底调查

由于利益的驱使和监管了不力, 很多企业的危险废物不能够准确的申报, 造成数据出现问题不利于监管部门的有效查处, 所以, 我们要积极开展危险废物的摸底调查, 将危险废物的准确数量、种类摸清, 对于后续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环保部门要对企业的申报信息仔细的进行核实, 查阅企业的环评文件以及相关的材料, 证明其真实性。最后, 要通过开展重点污染行业的危险废物调查, 建立数据库, 方便日后的工作。

3.3 提升企业危险废物的管理水平

企业处理危险废物的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了危险废物的危害程度, 相关企业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切实落实好各项防污染的措施, 减少环境事故的发生。同时, 企业要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监察制度, 从源头上阻断危险废物的产生, 企业还应当建立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档案, 以便后续的工作处理。最后, 相关企业要积极加强处理危险废物的能力,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4 结语

危险废物有其特点, 面对目前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突出的问题, 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 及时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 将危险废物的危害从源头上控制, 为我国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琪, 黄启飞, 闫大海, 李丽.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3, 01:1-5.

[2]陈国云, 龚爱红.基层环保面临的危险废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 04:27-29.

规范措施 篇10

一是强化农机维修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政务信息、网络等载体, 广泛宣传农机维修管理的法律法规, 增强农机修配经营户自觉守法经营意识。

二是强化农机维修市场巡查力度。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检查组, 对邳州市内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监督检查。

三是积极开展“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经营、诚信服务, 增强农机维修人员合法经营的主动性, 引导农机维修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上一篇:汉字文化下一篇:妇女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