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生活

2024-07-07

农民生活(精选十篇)

农民生活 篇1

人们正身处一种狂躁与浮躁交杂的气氛之中, 熟知:国家之竞争, 归根结底正是文化之竞争!

试想:一个国家如果成为文化的沙漠, 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中国———这个拥有八九亿农民的泱泱大国, 现如今农民是主体。但是, 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这些人的业余生活是怎样的呢?

去了解农村生活, 和乡村的农民们打打交道, 可以发现, 无论是过去的艰苦岁月, 还是现在的小康生活, 农民们劳作之余的那点生活仍然十分苍白。

他们将大部分的精力与金钱用在打麻将、摆扑克、喝大酒等娱乐上, 他们没人想着静下心来, 将大把的时间用以读书。其实, 在他们家中能找到的或许只是孩子们上学时的课本, 更无从谈及藏书。他们宁可把多余的财力用于无用的花费, 也舍不得花钱去买书。或许在他们觉得, 最高的文化享受也无非是看看轻松的电视剧, 领略一番这些来自生活的游戏, 或许他们的本意只仅仅是打发掉除去田间劳作的多余时间。

中国———这个历代以一脉相承的耕读文明著称的泱泱大国, 现如今有多少人, 多少农民在读书?

诚然, 即使仍有一小部分农民始终还在为生计、温饱、生老病死、子女上学等等事宜忧心忡忡, 依旧在辛勤地劳作、打工, 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读书。这并不代表这部分农民缺乏求知的欲望。

有件事情在我的记忆中特别清晰, 这是父亲曾经讲给我们姐弟听的。建国初期, 农村设立了识字班、扫盲班。父亲因是师范毕业, 被聘为老师。于是每个晚上,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 几个村的村民在劳作之余, 聚在一间大队部的小土房子里, 信心满怀地汲取着文化知识。“文盲”的帽子就这样被那辈人硬生生地摘掉了, 许多人都因此使自己的一生受益无穷。

而现在, 可以说所有条件都较以前好了很多, 为何反而读书的人少了?

孟子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当前中国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农民们的生活意义不只是由物质条件所决定, 精神条件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农民生活调查问卷 篇2

您好!

我们是西南大学的学生,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农民生活主要是收入状况以及国家惠农政策状况,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请真实回答,我们将根据您的回答据以科学的分析研究,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请在最符合您情况的选择后选择,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

(1)您家有几口人?_______________口;(2)您家的主要劳动力有几口人?_______________口;

(3)您家的土地有多少亩?_______________亩;

(4)您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单选题)

A、依靠农业生产B、依靠基本工资C、依靠手工业制作D、外出务工E、其他

(5)您家有几人外出打工(单选题)

A、1人B、2人C、3人及以上

(6)您觉得打工与务农哪个挣的钱多(单选题)A、打工B、务农

(7)你家住房情况如何?A、仍住祖辈留下的老房屋B、自己盖的新楼房

C、住的拆迁后分配的房子D、自己在市、镇中心购买了房子

(8)你的家庭月总收入情况:

A,1000元以下B,1000元-2000元C,2000元-3000元D,3000元以上

(9)您家庭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是:A、小学及以下B、初中C、高中或中专D、大专E、大学F、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11)您对乡(镇)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工作是否感到满意?

A、很满意B、比较满意C、无所谓D、不满意E、很不满意F、不知道

(12)你愿意大学生到农村里做村官参加行政管理工作吗?

A,愿意B,不愿意

(13)请问您一天的工作时间为多长:A.少于八小时 B.八小时 C.十小时 D.十小时以上

(14)您家享受了免征农业税的政策吗? A.享受了B.未享受C.不知道D.说不清

(15)您家最近两年有没有获得农业补贴? A.获得 较多 B.获得 较少 C.未获得

(16)您是否了解政府的富民政策:

A、了解B、不了解

(17)您对自家当前住房条件是否满意

A、满意B、不太满意C、很不满意D.勉强维持

(18)您对今年粮价的看法:

A、基本合适B、偏低C、偏高

(19)您打算如何安排粮食种植面积:

A、想扩种,但无农田B、肯定扩种粮食C、增加经济作物生产

(20)您的家庭种主要种植何种作物:(填空)

----------

(21)你家是否有稳定的存款或者有较长时间的贷款、债务欠款?

A、有比较满意的存款B、都没有C、有一定数额的贷款、债务

(22)除盖房子和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外,您家里平均每人每月的基本生活费支出大约为 :

A、100元以下;B、100—200元;C、200—300元;D、300—400元;

E、400—500元;F、500—600元;G、600—700元;H、700元以上

(23)今年您家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是否增加

A、收入下降B、收入上升C、没有变化

(24)目前影响您家庭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是?

A、资金 B、技术 C、劳动力 D、农产品销售难;E、自身文化水平低或没有专业技能;F、外出打工等增加收入的机会少;G、其它因素

(25)你家每年经济支出最大的项目是 ?A、老人赡养费B、生活费用C、生产费用D、医疗费用

E、造房修房F、教育费用

(26)假如你的小孩已达到读大学的年龄,你更愿意选择以下哪个?

A,让小孩读大学,尽管费用不菲。

B,让小孩外出打工,早出来工作早多收入。

C,让小孩留在农村帮忙农活。

(27)你家当前医疗卫生保健方面是否有保障?

A、完全没有保障B、有部分保障,比如所在乡镇工厂会提供些保障

C、有保障D、不清楚

(28)乡村干部处在农村最基层,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您对村干部的看法: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

(29)土地承包政策是农村的基本政策之一,您对土地承包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30)您家中的农耕工具:

A、人力与牛耕B、农用机械,成本情况:_____

(31)您是否加入农机合作社等组织:

A、加入了B、没听说C、家庭状况好,不用加入

(32)您希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措施:

A、发展大棚蔬菜,壮大规模农业

B、招商引资办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扶持私营企业)

C、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D、农产品结构调整不仅要科技,还要资金支持

谢谢您的合作,祝您一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

农民富豪的“幸福生活” 篇3

秦大庆坐在白色奥迪A6中,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前方。掏烟、点火、打电话,他不会低头去看。如果没有电话打进,他一句话也不说。

现年45岁的秦大庆出生在高平市某镇一个农民家庭。

1999年,秦大庆以每年15万元的价格承包了一个村的集体煤矿。从2001年开始,全国出现能源紧缺,煤炭开始走俏,秦大庆搭上了这班车,银行账户数字扶摇直上,财富积累到了上千万元。

有了钱的秦大庆养成了很多消费习惯。比如,到高档场所消费,动辄上万元;比如随大流购房,据说,他在高平、晋城、太原、北京都有房产;比如旅游,国内的名胜他已经几乎全跑遍了,港澳、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和国家也去了不少趟;再比如买车,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等等。凡是现在流行的做法,他都尝试过。

不过,雷打不动地到煤矿凝视,才能令秦大庆获得最大满足。按照他的说法,这叫“充分享受钱带来的快感”。

一名矿工从矿井中走出来,吹着口哨朝着平房走过来。他全身都是黑色的,走到白色奥迪旁边,停下来,朝这辆车看了很长一段时间。

透过车窗,秦大庆注意到这个细节,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玉溪”牌香烟,抽出一根叼在嘴上,用一个一块钱的塑料打火机将烟点燃。随后,他哈哈大笑,拿出手机,熟练地拨了一串号码,驱车开往县城。

一夜之间冒出的大老板

2004年11月10日,高平市煤炭公司提供的材料表明,该市现有172座年产值6万吨以上的煤矿。煤炭公司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工作人员透露,在这172座煤矿中,除不到10家是市属企业外,其余的乡镇、村集体煤矿90%以上都被私人承包,成为老板们暴富的主要渠道。

私人承包煤矿的数量可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富豪的数量。

当地一位从事煤炭外运的人士表示,2001年,高平市场上的粉煤价格为40元/吨,块煤价格为170元/吨。而现在,粉煤价格上升到220元/吨,块煤上升到420元/吨。综合粉煤和块煤,煤炭的平均价格为270元/吨。

“除去70元的成本,现在一吨煤炭的纯利润应该在200元左右。”秦大庆的煤矿日产500吨,其一天的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一年的纯收入在3000万元左右。

根据2003年的数据计算,私人手中的原煤开采量累计应在700万吨左右,按照每吨煤炭200元的纯利润计算,当年私人获取的纯利润资金应该在14亿元左右。

在陈区镇,有村民证实,一个煤矿老板为了承包煤矿,许诺给村里的老百姓每人每年分4000元钱,而该村的人口在500人左右。最后老板成功承包,于是每年向村民支付200万元。

轿车房价代表的财富

高平,以“煤铁之乡”著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市煤田面积560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达30亿吨,铁矿储量约1.8亿吨。

表面看,这个城市十年来没有多少变化。十年以前,高平最繁华的商业街———古城路,到现在还是老样子,惟一的变化是路面比以前更破了。

不过,穿梭街头的轿车又昭显着这个城市的富有。捷达、桑塔纳2000、广州本田、丰田及奥迪随处可见,奔驰和宝马也屡见不鲜。

“两年以前,高平市的车牌还是晋E33×××,现在,已上升到晋E37×××。在增加的约4000部车辆中,奔驰有18辆,宝马有七八辆,奥迪1.8排量以上的车就有180多辆。”高平市交警队一位负责人说。

“房价的变化也是惊人的。”市委官员表示,前几年,高平市的房价一直都比较稳定,停留在400元~500元/平方米的阶段,但2003年,房价已经飙升到800~1100元/平方米左右,2004年以来房价继续上涨,已经高于2000元/平方米。

房价飙升与煤炭走俏有直接的关系,很多老板都到县城购房,结果造成了房价的飙升。这位官员还表示,高平价值超过100万元的房子也屡见不鲜,销售也非常乐观。

从大酒店到“洗浴中心”

九龙、煤海、友谊是高平最高档的三家酒店。

近两年来,秦大庆经常出入这些大酒店,每次来都要消费数千元。九龙饭店一位服务生说,在九龙饭店,中午和晚上几乎爆满,主顾大都是煤矿老板和当地官员,消费动辄数千元,上万元也是平常事。

2004年11月8日中午,九龙大酒店宾客满座。在秦大庆的酒桌上,四个人,十多个菜,其中有鲍鱼和鱼翅。酒过三巡,秦大庆用筷子扒拉了一下盘子中的鲍鱼,又放下,他只是喝酒。

最后,他要了一碗酸菜面条美美地吃起来。吃完抹抹嘴,大喊一声:“服务员,买单。”随即从包里掏出厚厚的一沓钱。喝得醉醺醺的秦大庆擤了一把鼻涕,狠狠地甩到地上,“走,咱们洗澡去。”

洗浴中心是新开的。房间是标准间,雪白的床铺、有线电视。在这个有着近8万城镇人口、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6270元的城市,这些设施仍是奢华的表现。

“煤炭紧张,跟我要的人不少。”秦大庆懒洋洋地躺在床上,点燃一支香烟,“以前我求爷爷告奶奶,到处装孙子,总想把煤炭卖出去,可就是没人要。现在……”整个下午就在洗浴中心的房间中度过。秦大庆的手机一直在响,他不停地接。

不时有服务生敲门,问要不要“特别服务”。

当地人介绍,这两年高平县城的洗浴中心、洗脚屋、歌舞厅、发廊大量出现,而靠煤炭发财的大小老板们正是主要的消费群。

“我伺候过好几个东家,几乎每个东家都有这样的嗜好。”一位煤矿老板的司机说,他的老板就经常出入各种色情场所。

关于金钱的两个故事

对于煤矿老板们的暴发心态,高平市某官员讲述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高平市马村镇一家煤矿老板和邻居发生矛盾,次日,老板的儿子开铲车将邻家屋子全部推倒。所幸邻居全家到亲戚家逛庙会,没有伤人。而当邻居到高平市告状时,老板的儿子开车拦截,甩出20万元摆平了此事。

另一故事的主角是陈区镇一位老板,当他开着一辆豪华车路过一家收费站时,被要求缴费5元,此人对收费站人员说,没看到我开什么车吗?谁敢向我收费。但工作人员不为所动,于是老板就给了一百元的大钞,拿到零钱过了收费站。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不一会,收费站人员惊讶地发现,这辆豪华车又开回来了,又是百元大钞……这辆豪华车来来回回不亦乐乎,直到收费站的零钱全部找完,这辆豪华车仍然堵在收费站口。

最后,收费站人员只好返还老板所交过路费,才息事宁人。

修庙热与“煤流感”

在煤矿老板圈内,另一种行为曾被视为改善地方形象。

陈区镇的老板们投资改造当地的开化寺;米山镇的老板投资修建廉颇庙;各地老板支持高平政府修建七佛寺等——一段时间来,高平流行修庙热。在开化寺,记者见到了捐资老板们的功德碑。

“个别领导信佛,老板们都投其所好。”一位身兼人大代表的高平官员曾几次在会议上提出,希望政府规范国有资源的开采,但都没有结果。

在一次动员会议上,秦大庆就为修建某寺庙捐了不少钱。他认为,这些钱是不得不花的,而另一种钱他花得并不情愿。

这另一种钱,指的是自愿拿出部分资金,分发给当地老百姓。

“开支太大了,但去年出现了‘煤流感’,不这样做就没法干了。”秦大庆说。

记者在高平市公安局了解到,所谓的“煤流感”,是指因煤炭价格的上扬,地方老百姓要求煤矿老板多给他们分一些利益。

就像流感一样,一个地方的老百姓争取到利益了,大家群起争取。坐拥资源的老百姓成了资源收益的局外人。

后来,各个老板就只好从自己的腰包中掏出一部分钱,以安抚当地老百姓。

“高平得红眼病的人很多,我有了钱,只能藏着掖着,等哪一天我干不下去了,就跑到别的地方去投资。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点亮农民幸福新生活 篇4

近年来, 万载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资金达2.64亿元, 用于万载县变电站和农网改造等电网建设, 全县已新建和改造城乡变压器1 602台, 已改造农户86 993户, 占农户的75.7%, 改造了原有的7座变电站, 新建了4座35 k V变电站, 新建了110 kV变电站1座和220 kV变电站1座, 从根本上改变了万载供电网络的落后面貌, 电网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机器转起来, 山村有盼头。远距县城50多千米的高村是个山区竹乡, 电网相对薄弱。农户居住过于分散, 使得台区供电半径过大、电力线路过长, 再加上强风、雷击、冰雹、雨雪天气多, 导致电网稳定性极差, 电力供应时续时断。网改之前, 山上的电说断就断, 许多竹制品加工机器基本成了摆设, 更别提加工产品了。为提高该乡的电网抗灾能力, 在农网改造升级过程中, 万载县供电公司投入500多万元, 完成了全乡的输变电建设工程。为保障乡镇的电源可靠供电, 又投入600万元建设了1座35 kV变电站。在高村街道的马路边, 笔者走进一家竹制品加工厂, 该厂的钟师傅告诉笔者:“5年前, 一到用电高峰期, 厂里的几台机器运行特别慢, 最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照明灯的正常启动。现在机器运作起来非常顺畅, 效率大大提高了, 农网改造升级就像一场及时雨, 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机器转了起来, 我们山里人也有了盼头!”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5

从古到今,农民都是占国家人数比例最多的。可以说在古代整个国家就是由农民来支撑的,失去了农民的支持无疑会失去国家的政权,所以古代才会有重农抑商的出现。从社会地位上,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位,农民排到了第二位,这就可以说明农民在国家中重要地位。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农民在中国中仍然是人数最多的,但在今天农民的生活状况却是在众多社会阶层中最差的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与城市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无论在生活,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都比城市人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农民所耕种的土地也变得越来越小。农民的生活也随之变得困难起来。

在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国家也对农民生活状况的一系列问题关注起来,其中在“三农”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废除了已经存在三千多年的农业税,使农民摆脱了农业税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这仅仅解决了农民问题的一小部分。缠绕在农民身上还有诸多的问题急待解决。

农民的生活低下可以说根本问题就是因为农民收入小。农民的收入来源可以说十分的小,如果农民不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就只有年末时从村集体取的分成,(前提是所在的那个村收入富裕)和把自家所种的农作物拿到市场上卖所取得的收入。农作物的收入可以说是农民的主要收入,但在现今市场上农作物的普遍价格都偏低,只有在大城市农作物才高小小,但大的利润都在向农民采购农作物的人的手上,农民所取得的利润却是非常的小,这就导致了农民收入低的原因。大多数农民一个月的收入都非常的小,大部分一个月有一百多就算不错了。

在享受医疗方面,农民可以说根本就负担不起由接受医疗所产生的费用,很多的农民都因为治不起病而被病魔煎熬,无论医疗体制怎样改革,农民仍然是治不起病,现在所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的医疗压力,但是这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根本就不能使农民完全放心地接受医疗。还有医疗设备方面,农村经济实力比较低下,医疗水平无法跟城市比,据山西某市对市内一个贫困县进行医疗方面的调查得知,县内只有一家县级医院,全县只有一辆救护车,比较破烂,已经不能开了,平时紧急救护时都是用计划生育流动车进行接送。当问到医院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时,院长回答说:最先进的没有了,电解质,生化分析仪还是坏的,这还是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这个不能用了,买的哪能买得起,这台器械目前是我们医院最先进的了,是去年卫生厅在我们县开扶贫工作会议时,厅长答应给的,六万八……在农村,不说没钱看病,即使有钱去看,也要到市内去看,县里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看病需要,国家应该落实农村医疗补贴款项是否到位,把资金放到真正有用的地方去。

当前,农民受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我国农民没有享受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体不同、教育条件的差异和高等教育招生规则的不同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教育承担着无可推卸责任。通过教育可以改善处境不利的群体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经济地位,埃及的第一任教育部长——享誉全球的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曾经提出“受教育的权利犹如喝水和呼吸一样不可剥夺”。然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口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受教育状况堪忧。国家应该认真分析、回顾我国农民受教育状况,给广大农民一个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

必要。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我认为,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主体工程。当前我国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必须抓住时机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将农村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商业保障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发挥最大的保障功能,从而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必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众所周知,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其构建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人们去解决。

一方面,剧增的农业市场风险、城乡社会结构趋于断裂的危险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失业两大难题同时逼近的危险,彰显了社会风范体系建立的迫切性,也对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实力的增强、行政理念的创新、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的历史机会。

扶余农民崇尚“低碳生活” 篇6

扶余的新农居不仅样式新颖,而且更注重节能环保,房屋墙体上粘贴了苯板等新型保温材料,“50墙”变成了“37墙”,这种新农居与老式瓦房相比,三间房子就节省了1万多块红砖。屋顶美观耐用的彩钢瓦取代了用泥土烧制的红瓦,保护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落地式大玻璃窗吸收阳光效果好,使屋里亮堂堂。不少农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不用电、不烧柴,农民不用进城就洗上了热水澡,经济实用还干净。太阳能的推广使用,满足了农民一年四季使用热水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生活需要。据测算,每台热水器每年吸收热量供应的生活热水,相当于214公斤标准煤、163立方米天然气、1748度电产生的热量,可节省费用近千元。

作为北方农村取暖用的火炕,如今在扶余县也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样式和构造。节能炕不再是用红砖搭建的了,而是用铁焊制的,它最大的优点是节能,一天烧三捆玉米秸秆,屋里平均温度达15℃,而且热的快,热的时间长,炕下和炕墙散发出的热量又温暖了屋子,不用再安装暖气了,还使房屋免去了烟熏火燎。“炕热屋子暖”这话一点也没错。扶余县的农民还把老式火炕进行改造,在炕沿下的炕墙内搭一条过烟火的通道,建起一面火墙。然后在外屋或屋外掏一个灶口,取暖时,只需把玉米秸秆或碎柴草填进去点燃,大约20分钟后,炕面上就热乎乎的,屋里的温度也有10℃。扶余县许多农民还对小锅炉进行改造,不再像以往那样,只烧煤炭,木板子,现在烧的是花生皮子,有不少农户用上了节能炉,这种炉子烧的用玉米秸秆制成的颗粒燃料,既用于生活取暖,又用于农业生产。取暖设备的更新换代,既使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又美化净化了村屯环境。

从《归园田居》看古代农民生活 篇7

“少无适俗韵”一诗中写到的“开荒南野际”。诗人刚从官场退下来, 虽没有如以前般的殷富, 但还是有一些家底的:有一个书童, 有一个开门的仆人, 还有心爱的小妾相伴。他虽也开荒, 但多为仆人所做。但是农民, 尤其是贫农, 却没有如此好命:他们没有厚实的家底, 更没有仆人, 他们必须得凭借自己的双手和体力, 起早贪黑的去“开荒”。不过从此诗的下文看, 农民虽累, 却仍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情趣在里面:“依依墟里烟”写出黄昏中家家炊烟绕梁的情景;“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更是以动写静, 突出了农村安详、平静的图景。这也许就是诗人想要隐居农村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世俗中交际的压力, 没有官场上尔虞我诈的黑暗。

但在安详、平静的生活中也掩藏着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天灾虫害便是其中之一。“野外罕人事”一诗中写到“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不独诗人有此担心, 农民亦有。虽然旬子早已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但人类毕竟不能控制自然现象, 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很有可能使整个村落颗粒无收、饿殍满地。即使桑麻已长, 土地已广, 但在天灾面前, 任何东西都是渺小的, 人还是只能屈从。同样的意境也可从“种豆南山下”一诗中看出。如“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有些学者把这归咎于陶渊明不懂农事之故。但除些之外, 天灾虫害同样可使“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与“开荒南野际”相呼应, 不仅写出了自己劳动至夜深的景况, 更是对农民生活的一种直白:艰辛、劳苦, 又不得温饱;付出的劳力与收获的成果不相匹配, 生活的重担与天灾的压迫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们却无力抵御, 只能“随遇而安”、“得过且过”, 用各种祭祀活动期盼来年的好收成。

压在农民肩膀上的重担只有天灾虫害吗?不, 还有人灾。诗人归隐之时, 正值东晋王朝走向没落之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互相争权夺利;军阀连年混战, 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苛捐杂税日益沉重;再加上东晋末年的天灾, 给社会特别是农村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诗人的家乡浔阳被“洗劫一空”, 人民“流离失所”。“久去山泽游”一诗即是诗人通过凭吊故墟, 真实地反映了战乱后农村残破的现实。“荒墟”一词既写出了诗人眼前的情景, 使诗人的心情由愉快而变得沉重。“徘徊丘陇间, 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 以今昔作对比, 构成了一幅伤心惨目的图画, “一世异朝市”更是点出了农民颠沛流离、漂泊无定的景况。现实的黑暗造成百姓的痛苦:农民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土地被土豪劣绅占为己有, 农民翘首盼望的庄稼被充作军饷和赋税, 使无家可归、无黍可食、无衣可穿。和平宁静的农村转眼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死殁无复条”。政治的腐败导致经济的萧条, 而经济的萧条导致农民的低贱的愿望被破坏殆尽, 怎能不引起农民战争?

读《乡土中国》,看农民工生活 篇8

《乡土中国》一书是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调查与理论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与西方社会比较的视角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许多特征进行概括和描述后写成的, 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重大问题。 费孝通在书中通过一篇篇小散文性质的文章阐释乡土社会的特征及乡土社会农民的生活状态。

费老开篇从乡土本色谈起, 认为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性的, “土”在乡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社会基层的农民和土地分不开, 他们从泥土里面讨生活, 种地是农民谋生的主要手段, 他们仿佛是附着在土地上的, 一代一代下去不太有变动, 世代定居是常态, 迁移是变态 (就算有时候迁移出去了也依然以种田为生, 保持着向田里讨生活的传统) , 从而指出乡土社会具有与泥土结合、不流动性和熟人社会这三个特点。 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彼此都非常熟悉, 非常亲密, 往往会产生信任, 由此乡土社会不需要法律, 也就没有法律。 乡土社会从人与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是孤立和有隔膜的, 这种孤立与有隔膜是以住在一起的居住社区即村庄为单位的, 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为议论视角的, 人们的活动范围具有地域限制, 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很少, 村民只以自己的村庄为活动范围, 于是形成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一个熟悉的社会, 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费老认为乡土社会的人并不是愚到连字都不认识, 而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没有用字的需要, 这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自身的社会经验有关系的。 从空间上看乡土社会的社会成员是处在面对面直接交往的社群中的, 他们是在熟人社会中长大的, 一个动作举止、神态往往会促进交流的顺利实现, 在这种空间环境下连语言都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从时间上看, 乡土社会的人们依靠自己的抽象能力与象征体系通过相互的经验传递、 经验学习来积累自己和别人的经验, 使其形成自己的经验知识, 然后通过语言传递给一代又一代, 于是当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 从年长人那里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本不需要文字。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事物丰富多彩、瞬息万变, 需要文字的交流与沟通。

费老在文章中提出了社会学及人类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差序格局。 他认为中国的基层社会关系格局与西方的社会格局是不同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以亲属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关系, 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这种格局里, 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社会关系网络, 按亲疏远近由内向外来扩展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离己心越远关系的亲密度越低, 关系越一般, 就如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出的一圈圈的波纹, 愈推愈远, 愈推愈稀。 在这种格局里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只要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就会发生联系。 这种关系格局具有一定的收缩能力, 随着中心势力的变化或大或小, 随着自身的需要而推广或缩小, 它注重伦理性的交往, 攀关系讲交情, 公私界限模糊, 具有相对性。 这种社会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特色社会格局, 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 费老在文章中指出, 团体格局靠的是公务的履行、义务的承担、行为规范的遵守等这些道德要素, 而在这种以自己作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社会关系网络中靠的主要是“克己复礼”和“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靠的是“孝悌忠信”和“仁”。

二、由《乡土中国》审视农民工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传统户籍制度的松动, 再加上耕地减少、农业效益差、剩余劳动力过多等原因而迫于生活的压力, 农民不得不摆脱乡土社会传统去适应现代社会, 有的甚至离开乡土社会, 大量向城市流动来从事非农产业, 继而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 这些乡土社会的来客猛然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乡土社会的生活环境, 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不适应性, 因此从现代社会与乡土社会的差异中找出农民工群体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与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从《乡土中国》一书的内容视角看, 笔者认为目前农民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经济适应低, 生活困难。

农民工群体经济收入不高, 从事着城里人不愿从事的又脏又累的工作, 大多在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行业领域, 例如服装纺织业、建筑业、制造业等, 工作不稳定且收入水平低, 消费结构单一, 多花在吃、穿这些生存需求层次上, 住宿条件差、环境简陋。

分析其原因不过是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的社会, 缺少文字、语言的社会环境基础, 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 没有专门的技术能力, 再加上农民工来自乡土社会, 自身拥有的是一些乡土社会谋生的文化, 缺乏在城市社会中谋生的文化与技术能力, 城市里那些靠知识靠技术且工作强度低、收入高的工作对农民工群体来说只能望之却步, 只能干那些城市人不愿干、不屑干的工作。

2.人际交往单一、封闭、被动。

农民工群体的交往圈子狭窄, 多是自己的一些亲属、邻里、朋友等群体, 特别愿意与那些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人交往, 如老乡或从其他地方来的农村人, 与城市人交往比较少, 即便有交往也是表层性的, 很少有感情上的交流, 仅仅依据业缘关系。 农民工在社会关系交往上还会呈现一种主动与被动并存的特点, 他们渴望与城市人交往, 但是很多时候城市人对这些乡土性的人抱着歧视不屑的态度, 不愿与他们交往, 给农民工的心理形成打击, 使他们产生自卑、无助、失落的感受, 进而回避与城市的交往。

原因何在? 从费老的《乡土社会》可以找到一些启发, 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 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以亲属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关系, 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社会关系网络, 按亲疏远近由内向外来扩展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农民工作为与乡土社会保持天然的联系, 在人际交往、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方面都带有乡土社会的特征, 这些内容在乡土社会可以发挥作用, 然而在进入城市社会后再以乡土社会那种人际交往方法是肯定不合适的, 出现很多的不适应性就在所难免。

3.权益受到侵害却无能为力。

农民工来到城市, 权益在许多方面受到无情的侵害:劳动时间长, 休息休假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工作环境恶劣, 工作安全系数低, 劳动工资不能及时拿到,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 许多农民工对自己具有哪些合法的权益都不知道, 遭遇了不法侵害也是能忍则忍,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对于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不会运用法律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更有很多的农民工按照血缘、地缘结成一团, 组成“老乡会”、“河南帮”、“安徽帮”等帮会, 通过一些不合法的行动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

费老在《乡土社会》中指出社会学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乡土社会与城市社会, 城市社会是因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 人们在团体格局中机械地结合起来。 这种类型的社会结构运行与发展需要“法”这种社会规则维持, 许多问题的应对需要走司法的诉讼程序;然而在乡土社会却截然不同, 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的社会, 人们在一种差序格局中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种类型的社会结构是靠“礼”维持它的运行与发展。 礼是一种道德, 是由“孝悌忠信仁”这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影响下人们自觉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 农民工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下, 受到的这种影响自然颇深, 认为在城市社会中这种道德和礼俗同样适用, 对于人们的口头约定坚信不疑。 然而, 在赚的钱拿不到、受到伤害没人管的时候才会明白原来乡土社会这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在城市根本不起作用, 而陷于一种权益受到侵害却无能为力的困境状态之中。

摘要:《乡土中国》是一部反映乡土社会基本状况的力作,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该书通过与西方社会的比较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许多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描述, 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重大问题。对这篇著作的思想进行一定的研究, 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土中国》,乡土社会,农民工生活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出版社, 2005.

社会保障让京郊农民生活更安 篇9

曾经的北京市昌平区北店村村民, 如今成为了北店嘉园社区的居民。昌平区通过推行改革, 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 也使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目前, 北店嘉园社区居民收入由三部分构成: (1) 股份分红收入; (2) 工资性收入; (3) 部分住宅楼出租收入。京郊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已连续4年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如今, 京郊的农民不仅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而且通过转移就业、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社会保障提升等各项政策和工程的落实, 农民也挣上了工资, 领上了分红, 收上了租金, 享受了社保, 收入水平越来越高, 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宽裕, 越来越踏实。

据了解, 2012年, 围绕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北京市从4个方面进一步调整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1)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2012年,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月330元提高到357.5元, 无保障老人福利养老金从每月250元提高到277.5元。截至2012年12月底, 北京市农村居民参保177.3万人, 参保率达到94%;领取养老金的农村居民28万人, 领取福利养老金的农村居民55万人。 (2) 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2012年6月起, 新农合全市最低人均筹资标准由520元提高至640元。截至2012年12月底, 全市参合人员267.4万人, 农业人口参合率达98.08%。将急性心肌梗死等6类疾病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畴, 重大疾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从去年的70%提高至今年的75%。 (3) 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2012年, 农村低保从月人均340元提高到380元。当前朝阳、海淀、丰台、顺义已实现低保标准城乡并轨, 达到月人均520元;通州区、大兴区高于农村最低低保标准, 分别为月人均416元、390元;其他郊区县均为月人均380元。全市共有农村低保户4.04万户 (6.74万人) 受益。 (4) 统一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2012年, 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均上调为家庭月人均收入740元 (2011年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442元) 。符合标准的低收入家庭可申请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以及临时救助。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致富有新招“两栖”生活鼓腰包 篇10

据了解,这些“两栖农民”人人多才多艺,多方面发展。他们既是种田能手又是务工健将,农忙时节回家耕田种地,农闲季节又回城里务工,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生产,信息灵,渠道畅,有利于了解市场信息。进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握自己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重点,收入稳定而有保障。

“两栖农民”的出现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为其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政府部门一方面应积极开展多项目、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朋友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技工”。同时,也要积极为广大农民创设就业岗位,做到岗位稳定,工资有保障如此,“两栖农民”的队伍才会不断壮大,农民朋友的家庭收入才会不断提高,也才能使广大农民朋友尽快走上小康之路。

上一篇:韩国礼仪教育下一篇: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