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2024-09-10

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精选十篇)

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篇1

1.利用成功感受, 唤起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变化, 对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成功第一时间给予认可和鼓励, 这里也包括对体育学科综合知识的获得。学生在活动中有了成功的感受, 就会极大地树立起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对学习有更高的目标, 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一旦拥有对体育学习的信心, 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体育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

2.营造良好的氛围, 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创设情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想象, 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充分准备, 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教学实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更新, 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体育技能得以掌握。可以把音乐课的歌曲和舞蹈引入体育课堂, 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3.利用各种游戏, 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演生出来的, 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同时, 游戏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 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把各种体育项目融入游戏当中,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既得到了锻炼, 又获得了体育知识与技能, 并且还培养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在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中获得乐趣。

小学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 篇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一方面,体育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形式。另一方面,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并且能够体现极强的实践性。但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太多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的积极性不高,运动能力不强。针对以上情况,从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出发,对兴趣的构建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兴趣;构建

我国的心理学家曾表示,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奋进心,间接的影响课程质量。从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来说,教师应当是风趣、幽默的。教学形式应适合小学生的特点,以丰富的活动内容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实现兴趣构建的目的。

一、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

1.小学生参加体育课的态度。小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态度。试想一下,如果能够以积极的、踊跃的心来期待课程的开始,那么学生也会尽最大努力去配合教师,将体育课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反之,体育课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要比高年级学生积极,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也是极其浓厚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活跃,对课外体育的喜爱程度自然也是极深的。但高年级学生的性格大多都相对稳定,他们认为体育课活动意义不大。第二,高年级要面临小升初,课业压力比较大。他们需要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考试内容上。因此对体育课的兴趣泛泛。

2.体育技术、技能问题。体育技术、技能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的效率上。一般情况下,体育课中教师会教给学生许多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参与的主动性。但也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能够将一节课的内容基本掌握或者是完全掌握。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花费业余的时间来加强体育锻炼。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去重复旧的内容,学生则认为他们已经学习过此项内容,教师的反复是没有必要的,进而丧失了对体育内容的兴趣。

3.场地设施与器材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体育场地的大小以及器材的种类、规模等等都会影响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场地越大,越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运动自由。反之,则会打消学生的兴趣。其次,如果学校能够多引入一些教学器材,令学生们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他们自然会更乐于参与到其中。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看漫画、打游戏、网络电视。因此,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已经成为了吸引学生眼球的必要因素。

二、小学生体育课兴趣构建的主要措施

1.语言情境的构设,激发学生兴趣。情境的构设方式不仅可以在一些主科课程中使用,体育课同样适用。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将学生们集合在一起,以活动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创设情境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运用语言的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将话语变得相对简练,用精准的几个词或者是一句话将活动内容阐述出来。在说明翻斗游戏时,教师可以利用“团结一致抱成团、双双靠牢需谨记、看谁翻得圆又圆”的方式来形象的说明动作要领,使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好。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两组为一个比拼队伍。前一组先念口诀,后一组来做翻斗游戏。通过来回反复的方式来达到竞技的目的。最后,教师为每组同学进行评分,以他们之间的牢靠性、要领的掌握程度等等来选出一个最终获胜者,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另外,教师也可以以此来为学生分析道理,说明:就像翻斗游戏一样,只有组内互相支持、相互团结才能够获取成功。在游戏中如此,在学习上依然如此。第二,在创设情境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先为他们准备一些服装道具,以“蛙跳”的方式来练习立定跳远。当学生都变成一个个小青蛙时,则会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将每位学生跳跃的距离进行累加,通过核算总数的方式来达到锻炼和学习的目的。

2.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增添趣味性。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是当前体育课程中的发展趋势,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为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出一些基本的改动。例如:在“夹沙包”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找到一个立足点,将沙包放在脚下能够灵活移动的位置。接着,向前抛出,令一位学生用脚接住。这样的游戏活动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弹跳性与身体的配合程度,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再如:教师也要在游戏选择前征求学生的意见,令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令学生写出他们心中最想要进行的游戏,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取票数最多的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像制定服装、选取器材等等。而在游戏的导入环节,教师既可以通过自身示范的方法来完成,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他们演示一些动图,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最后,在游戏体验和评价阶段,我们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将学生们分别当成小鹿、小羊、小马、狮子、老虎等等,在“动物园”内展开接力赛跑活动,看哪一组最先达到终点并用时最短。教师也不是就某位学生的名字进行点评,而是以他们服装标识中所象征的动物类型来评价,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3.抓住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方式中比较可行的一种。首先,教师要将本班学生的基本特点都掌握清除。例如:谁的冲刺力比较强;谁的弹跳性较高;哪位同学的反应速度较快;哪些学生的平衡性较好等等。根据以上特点来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对于短跑速度快的同学,教师可以令他在足球运动中充当先锋;对于平衡性、反应力好的同学,可以令他去打软排;而对于弹跳性较高的学生,则要使他在跳远比拼中充当重要成员,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其次,教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有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加油”就会激发学生的奋进心,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队列队形活动中,如果该名学生表现的相对突出,手臂摇摆的角度和步伐都相对一致,教师可以请他到台上进行示范,为其他同学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于学生心理的分析,教师可以在私底下多与他们进行交谈,询问学生平时的爱好和特长等等。他们也会从心底里更加爱戴老师,使课堂的参与度更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对影响小学生体育课程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二,从创设情境模式、分析学生心理、举办相关游戏等三个角度出发,对兴趣的构建方式进行阐述。从而得出: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要从学校、教师、自身等三个角度入手。在学校方面,要对体育的练习场地进行整合和规划,多购入一些器材。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来看,应该转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分析学生特征和心理,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要设置学习情境,加入游戏来激发兴趣,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刘莉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依果觉乡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梁明月.北京市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

[2]李秀梅.潍坊市峡山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马露.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控制性动机及自主性动机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张璐.长春市市区小学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5]高有人.荆州市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开展现状研究[D].长江大学,.

小学体育课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体育课;兴趣;培养;情境;心理;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58-01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的话,上课时候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因此,对于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多年在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来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而他们特有的活泼、好奇心理又使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投入极大的注意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和所学新课的内容,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在教学投掷中,可用“玩”纸飞机的方法,使学生轻松自如地体会到挥臂动作自然、快速、连贯、协调是投得远的关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这时,教师一边让学生模仿,一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这就创造了一种热烈而活泼的氛围,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二、教法学法有新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区别对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练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创造热烈的体育氛围。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避免了动作练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使学生增添了其乐无穷的新鲜感,从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爱好体育活动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常常要产生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适时进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心理就能够健康地发展,而且对体育课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三、优美示范动作提高兴趣

上小学低年级体育课,作动作示范要符合儿童的特点,要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使他们容易接受,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讲解示范过程中,教师可将一些复杂的动作技术编成口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小兔跳就像小兔跳,青蛙跳就像青蛙跳。为了增强效果,可以制作一些教具模型,做一些小动物头饰发给学生,然后再做练习,小学生活泼好奇,练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

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常常要产生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适时进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心理就能够健康地发展,而且对体育课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取得进步时。会产生“我的动作很优美,老师会表扬”的想法,和等待、希望得到赞扬、合理评价的情感性心理需要。此时体育教师若适当给予成绩的肯定,对这名学生将会是巨大的鼓励。对待学生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都应该做到认真分析和对待,要及时给予合理评价并做出适当的赞扬,同时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情感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就会更加努力去学习。例如,学生在本次课中锻炼比以前更加认真,动作学习得更好,体育教师都应该及时肯定他的成绩,或者邀请该学生当场示范,学生的自尊性心理就得到满足,从此更加自觉地练习。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认真训练及进步不重视,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恶体育课的现象;或者是教师只重视优生而对差生不闻不问,也会让差生产生“教师看不起我”、我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等想法,形成了心理障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我会独立完成这个动作”、“我不要别人帮助”等独立性、创造性的心理需要。对于所教的动作,学生总是希望自己的动作出类拔萃。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点“自由”空间,让学生有发挥、表现、创造的机会。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心理需要常常是隐蔽的,需要教师观察了解才能发现和掌握。在施教过程中,要注意教育艺术的运用,更要把握好学生心理需要适时施行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让学生创造体验成功满足感,提高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每次上体育课,我都有意培养一名小体育组织者,即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由培养一个慢慢变成六个,由六个慢慢发展变成全班都是“小体育教师”。这样让整个体育课堂都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强了。整队的时候,“小体育教师”要检查队员们的穿着。队员们必须按照体育课要求穿戴;而且要严格遵守体育课的队列要求:队伍整齐、报数宏亮、队列的精神面貌要好。如发现不遵守要求的队员,“小体育教师”要及时提醒并严格要求。这样,“小体育教师”在要求别人的同时更会注重自己的言行举动,更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既提高了自己的体育素质,又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指挥能力。培养小体育组织者的方法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进而养成锻炼习惯。

体育课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4

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的尤为明显, 例如, 有的学生天生好动, 活泼开朗;有的娴静不爱动……针对学生们的这些个性差异, 教师应该对学生采取多方面的说服教育, 利用课上、课下时间进行, 必要时协同各科任教师, 甚至家长来全方面的进行, 让学生对身体健康有一个全新的注释, 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从其本身深刻意识到为社会做贡献没有强健有力的身体做保证, 就失去了其更多地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 使学生逐渐地产生一种想具有健康体魄的愿望, 教师循序渐进地, 因势利导地利用多种方式对他们晓这以理, 动之以情, 肯定能产生意想不到地效果。在此前提下, 教师教得卖劲, 学生学得起劲, 学生们掌握运动技能、技巧的欲望愈强, 那么, 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同时, 教师用自己博大的胸怀, 严谨的教风对学生们进行耳濡目染, 住任何机会对其全方面的进行熏陶。学生们从体育这门学科汲取的不仅是体育技能、技巧, 具有健康的体魄, 而且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当学生出现过失时, 体育教师更应平等地善待学生, 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训、教训, 要全方位地摸查实际情况, 因人而宜, 采取多种手段, 方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这样教师的威信也就应运而生, 而且愈来愈高, 我们体育教学的目的肯定就能达到。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之处甚多, 其区别主要在于, 室内课较多, 学生活动情况明显, 对此, 教师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身体特点, 对学生的活动做好安排, 尤其是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可塑性极强的这些特点教师应准备好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游戏, 使学生能在游戏中既学到技能、技巧, 锻炼了身体, 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

兴趣是学生乐学、爱学和追求的心理倾向, 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 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 可见,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 学生的实际, 精心地设计组织教法。如在讲授篮球挡拆过人技巧时, 先将学生分成三至四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 具体如下:二人进攻, 一人或二人防守, 攻方二人相互配合, 一人由前方推进, 另一人看准时机上前挡住防守人, 待本队队员运球过防守人后, 向后撤步接球准备投篮, 传球队员迅速向篮下跑动, 准备接第二传或抢篮板球。投篮不中或被对方抢断, 则攻防位置互换。将此配合融入于游戏中, 既提高了运动技能, 又激发了学生兴趣。

新授课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启发、引导, 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课知识的动作要领, 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思维, 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 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 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 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和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 来抓住重点, 引出关键问题, 使学生能分清主次, 最后教师再运用近问和远问的相互配合, 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提出问题, 不仅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公平竞争、彼此交流的活动过程, 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 使学生厌学, 因此, 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 在前滚翻练习时, 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习等方法, 在练习期间, 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 在这种欢乐有趣的练习氛围中, 教学活动轻松愉快, 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爱好得到了发展, 兴趣得到了培养。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论文 篇5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不断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在教学实践,可以采用设置疑问、形式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收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课堂教学设置疑问

小学生好动、好问、好探研、求知欲望特别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大脑,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课堂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

在课的一开始就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亲身体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如低年级的立定跳远教学,“如何才能跳跃过报纸?”、“怎样才能跳得最远?”、“怎样才能落得轻巧?”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好得多了。

二、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学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走,模仿不同的人物的走等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的教学任务,又如换物赛跑游戏,不是千篇 一律的重复,而是对每次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加上最快完成的队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活动及展现自己的才能,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才能,这样学生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目内容。

三、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教学改革,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争课程的安排,突出“体育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课的设置过程中,可根椐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不同的标准,学生可自由选择地练习,如“跳高”教学,教师采用橡皮筋代替了不同高度的横杆,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也高了。人们都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过去体育教学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呢?这也就是体育课堂枯燥的原因。当今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篇6

关键词:体育;兴趣;教学

一、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体育老师大多数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教学的学习与训练, 受专业的熏陶,形成了体育教师特有的专业气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体育教师铿锵的声音、风趣的谈吐、健壮的体魄等军人一样的精神风貌,不仅使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而且使学生具体生动地看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的热情和兴趣。

二、增强体育教学的游戏性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趣味性,创造热烈的体育氛围。如在投掷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比赛射纸飞机,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投掷训练。使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体现。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避免了动作练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设置情境,创新方法

多年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學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这种枯燥、单调、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遏制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因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亟待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适应小学生成长的需要。

1.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

(1)口诀歌谣创设情境: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出发,把技术动作要领编写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谣口诀,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学生兴趣盎然,尽快掌握动作要领。

(2)模仿动作创设情境:把自然界中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如鱼游、鸟飞、蛙跳、兔蹦以及人物的举止形态等。

(3)声像工具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当我们学习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时,有条件时常常观看技术电影及录相,学生直接感受、分析动作要领,从而事半功倍。

2.情境运用的巧用时机

(1)准备阶段运用。小学生活泼好动,而且有极强的好奇心极善形象思维,他们见到某种事物,便会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甚至手舞足蹈。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以无声模仿操为主,如教师说“春天来了,小树长高了”,学生可做提踵练习,也可做伸展运动。在教师预设的情境教学中,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基本部分运用。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预设①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

①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如教正面投掷垒球时,提示学生想一想“鞭子抽打动物”一瞬那间疾速准确的举动,使学生产生思维联想,从而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②作为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的手段:通过角色模仿和情境的过程活动,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如高抬腿跑时,让学生想一想上坡骑自行车时的腿部动作。这一情境的创设吸引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③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创设“开火车”“划龙船”“安全转移”等。使教学环节、教材之间的衔接紧密和转换迅速,避免无意义的时间耗损而采取的组织措施。另外,还可以创设边转换边放松的调节性的情境活动。

(3)结束部分运用。为了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如在课结束时,可采用闭目入静放松法,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在万里晴空之中自由飞翔,从而达到快速放松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方法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体育的兴趣,而且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切实达到了学生在愉快中锻炼、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7

小学生们都喜欢游戏,玩球,进行各种跑,跳等比赛活动,体育课就是为了满足大家这种活动心愿的。谁在体育课上能够认真,积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练习活动,有刻苦锻炼,不怕困难的精神表现,他的身体一定会更灵活,动作更协调;他的跑,跳等各种活动能力一定会提高得很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强,而且不容易得病。一句话,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成健康的身体。

一、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的原因

1. 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许多学生对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厌学心理。

2. 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的简单。

“教学末见乐处,我不学”,可见任何一门课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厌学行为。

3. 自身的身体素质。

由于身体素质不好,接受能力差,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要求完成锻炼任务和最基本要求,就难以领略体育课学习中各种练习的乐趣,也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自信心丧失,导致体育兴趣的降低。

4. 教师的自身因素。

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或缺乏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讲解和准确优美轻巧熟练的示范动,或教师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原因,使学生认为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而且会影响其他文化课的学习。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就被这样给泯灭了。

二、如何激发、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学生个个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精力旺盛,他们大都喜欢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明星、体育健将有着强烈的崇拜感,喜欢模仿体育明星的形象,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因此,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增加体育教学的“磁性”以吸引学生。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是效仿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统一思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学生真心佩服。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且还要练,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像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

2. 创设课堂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体育课重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动起来,形成运动习惯;而不要把动作技能、技巧放在教学首位。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示范和讲解只能作为练习者学习的参考。在教学中需要设置问题情境,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想象思维空间,以便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所以在教学中遵循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生动活泼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氛围,把体育课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

我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采用竞赛性,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办法,学生就会很快失去兴趣。如果组织他们进行小组竞赛的方式,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同时,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增高。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更强的吸引力。如在跳跃练习中,将其设计成到“森林公园”游玩这一情境,在“森林公园”里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并为同学们准备好动物头饰,将垫子形容成“小河”,在“河”面上画上小鱼。这样的场地布置,在课的开始时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练习时,根据“游玩”这一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练习的快乐,并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游玩中掌握运动技能。

3. 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例如:一堂蓝球课,即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

4. 正确地运用激励语言。

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随之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如在进行鱼跃前滚翻技术教学时,可把动作要领编成“两脚蹬地身腾空,好似小兔向前蹦,两臂撑垫伸变屈,低头团身快滚动”的顺口溜,启发学生联想小兔蹦跳时的动作形象。

5.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低年级教学,多是教师“手把手”的教学生,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也就根本不可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有效作为,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等,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换言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是把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的地位落到了实处。

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8

一、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等存在不同,其表现欲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相对平稳、有分寸。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反而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通过自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起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再加上教师适时地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三、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适当安排场地、器材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奏,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需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老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如在体操练习时,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动作完美所引起审美的情绪。此外,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如各种球赛、艺术体操、健美操比赛、开幕式、闭幕式等,这些也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意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五、注意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要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法手段(对比法、比赛、游戏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练习方法,都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如教学韵律操时可以手持圈、球、绳等轻器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篇9

一、分析影响体育课兴趣的原因

体育本身就是一个源于游戏的学科。体育课的游戏性, 本应成为学生的喜爱和追逐的根本原因。但是, 令人费解的是, 许多学生在上了一段体育课后, 就表现出对体育活动的“厌倦”, 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明显, 越是女生越明显。

1. 预想与效果之间的差异

小时候, 学生把体育课理解成一种欢乐的“玩”, 然而,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体育还会不断产生各种“预想”。这些“预想”来自于五花八门的竞技体育和色彩斑斓的娱乐体育, 而现实中的体育课却是教育, 会有一些比较“规范”的要求, 当他们总要面对相对单一的体育教学, 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尽兴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时, 再加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较为贫乏,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这种“预想”和“效果”之间的落差, 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时间久了, 学生会对体育课有抵触情绪。

2. 学生自身技能和身体的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效果会立即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 而且学生之间的技能是要相互配合运用的。因此成绩好的学生有自豪感, 容易在一起玩, 同时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宠爱;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受歧视, 在技能的配合体育比赛中容易受到排斥, 自信心容易受到伤害, 这样会造成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障碍。另外, 一些学生因自身原因而产生的一些尴尬, 比如让胖学生示范技巧, 矮学生示范摸高, 瘦学生示范投郑, 女同学示范跨栏等, 使这些学生逐渐有了恐惧心理, 因此, 借口请假或推三躲四, 拒绝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配合, 甚至逃避上体育课。

3. 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对待学生课堂失误教师首先应该保持冷静, 克制自己的情绪, 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思考对策, 变被动为主动。体育教师要容忍学生犯错误, 不要过于苛刻, 总以粗暴和严厉的形象出现, 那么学生对教师的反感会迁移到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 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几点做法

1. 利用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兴趣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 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是积极性的核心。在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 讲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 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 启发和引导他们,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

2. 利用注意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注意规律, 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 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 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 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 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 把学生从被动注意引导到主动注意上来。在教学中, 还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例如:教学生“前滚翻”时, 可通过提示学生低头、团身、抱腿等口令, 引起学生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合理分配的注意, 使之取得好的效果。

3. 利用教材内容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

常言道:教学改革要深入, 改到深处是课程。一本好的体育教材, 不但能够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 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特点, 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 具有浓厚的兴趣性教材内容, 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兴趣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 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 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中学体育教材中, 若如能涉及学生所学过的数、理、化、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用教学的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 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 服务于目标, 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 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力, 使其自觉参与主动投入, 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 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5. 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要求在关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 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已的特长优势,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才能更有力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 发展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生才学得生动活泼, 学习主动性才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 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篇10

一、把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偏好转化为学习兴趣

其实, 体育课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学生每天埋头在书本课堂之上, 体育课便成了一个丰富的舞台。体育学习不但有益于学生活泼、健康的性格养成, 而且还能强身健体。有的学生喜欢玩儿, 喜欢运动, 所以也喜欢上体育课, 可是这种学习兴趣很容易被一些外界因素所抹杀。比如, 室外温度过低或者一些体育设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时候, 就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明上体育课的好处, 当他们懂得了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之后, 学生就会说服自己, 增强意志, 克服困难上体育课。

任何时候, 积极地探索都比被动地输入使学生产生的兴趣更大, 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段, 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在上体育课前, 我们要把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给学生讲清, 还要让学生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 让他们懂得, 体育课并不是单纯地上课, 而是为将来积累财富。学生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 就会自觉地端正学习态度, 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对一项活动有无兴趣, 决定了他们是否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如果学生对一项活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那么不用教师督促和诱导他们就能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 哪怕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他们也会鼓足勇气去克服。反之, 如果学生对一项活动兴趣索然, 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无精打采, 很容易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厌倦心理。

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是对一项活动持久地注视的能力,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才能有效地掌握好学习的内容, 在注意力中, 分为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这两种情况。被动注意是在学生的无意中产生的, 比如, 学生很容易对一只飞过的蝴蝶注意, 也很容易对精彩的电视连戏剧注意, 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极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被动注意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本能反应。

而主动注意就不一样了, 主动注意是学生受某种意志力的支配所引起的注意, 带有主观能动性, 是学生下意识的反应。比如, 学生本来对跳远这个项目不感兴趣, 可是, 由于达标测验中会考到这方面的内容才不得不好好学习、认真听讲。主动注意需要学生用意志力支配才能实现。

上体育课时,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两种注意情况, 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既要运用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被动注意, 又要给学生讲明上体育课的必要性, 激发学生的主动注意。只有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持久地喜欢上体育课。

三、培养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假如一堂课死气沉沉, 就很难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结果只能是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差。

体育课不能仅仅是枯燥乏味地讲解, 然后就要求学生一遍遍枯燥地练习, 那样的话, 很容易抹杀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现在, 电视上有很多涉及体育的节目内容, 很多学生对上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 这样, 教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体育节目来讲解课堂内容, 比如, 一般男生都比较迷恋NBA, 在讲解篮球的时候, 可以引入他们感兴趣的明星, 以及他们的打球方法, 这样的教授方式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还能引起他们的讨论和积极的参与。

体育课和其他的科目一样, 也可以适当地采取室内教学, 在室内教学的时候, 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在更加具体、丰富的讲解中获得更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 更专业到位的技巧传授。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要时时刻刻明白学生在想什么, 怎么样讲解才能更利于他们学习和接受,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他们欢迎的, 了解了学生的喜好之后, 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区域集团化下一篇:中国工笔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