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建设

2024-08-04

名师工作室建设(精选十篇)

名师工作室建设 篇1

笔者于2011年12月25日在江西教师网创建名师工作室———化学教育工作室 (http://www.jxteacher.com/chemedu) , 并于2012年3月28日通过了“首批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站”认定。化学教育工作室于今年4月29日~5月17日开展了江西省中小学 (幼儿园) 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第二阶段选学名师网络研修活动 (研修专题———互联网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http://www.jxteacher.com/chemedu/column19282.html) , 共承担了全省647名高中化学教师网络研修, 受到了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江西教师网和选学本工作室研修教师的好评。因此, 笔者作为化学教育工作室的负责人在江西省中小学网络研修工作室指导教师暑期集中交流研修班 (第三期) 作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为主题的演讲。化学教育工作室于近期被评为优秀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 (地址:http://www.jxedu.gov.cn/zwgk/zwggjx/2012/11/20121119045639510.html) 。下面我结合建设名师工作室的体会谈谈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

一、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1. 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

首先在本校本学科教研组会议上宣传名师工作室的优势、工作室团队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然后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 最后择优选择8—10人为本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如果本校本学科教师比较少, 或者报名参加工作室团队的人数比较少, 可以面向全省召集工作室团队成员, 然后择优选择优秀教师成为本工作室团队成员。

2. 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

首先, 在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中, 工作室负责人一定要以身作则, 分工明确, 这样才能使得团队成员服从负责人的安排, 才能使得工作室团队成员有事可做。其次, 工作室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工作室团队成员召开工作室会议, 相互了解团队成员在工作室建设中的工作进展情况, 如果是面向全省召集的工作室团队成员, 可以通过网络召开集体视频或音频会议。

二、名师工作室资源的建设

1. 工作室的资源应尽量做到丰富、系统、原创

工作室的资源需要非常丰富、系统, 所以可以设置以下一些栏目:名师教案、快乐学案、精品课件、试卷中心、论文中心、视频中心, 在这些栏目中添加相应的优秀资源。工作室的资源要尽量多的原创, 因为我们是名师工作室, 非团队成员以外的教师希望看到别的网站上没有的资源, 这样才能够保持工作室的长效性, 才配得上名师工作室的称号。

2. 工作室的栏目设计应美观、大方

除了系统自带的栏目 (图片新闻、团队介绍、成果展示、研修日志、学习资源、学术交流、工作简报) , 我们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色适当地增加工作室的栏目, 但在增加工作室的栏目时一定要注意版面设计应以美观、大方为原则。

三、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应经常更新

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经常上传本校本学科各年级的试卷 (包括月考、期中、期末考试) , 还可以经常在工作室内发布平时教学的教学反思、优质课或示范课资源 (包括教案、学案、课件) 、评课、微课等来更新工作室。

1. 名师工作室的应用———网络研修

名师工作室除了可以展示自我, 结识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师精英, 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和服务本学科的教学之外, 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网络研修。网络研修以主题研修为主线, 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 依托学员群体智慧, 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 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共同体,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

2. 网路研修可以达到教学相长

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与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骨干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 促进学员教师专业发展, 同时, 导师和团队成员也会实现自我成长, 成为名师。

3. 网络研修是一种创新的教师培训模式

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篇2

根据《XX市职业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2013年工作计划》,为了更好的进行国家示范校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优秀教师梯队建设,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建设重点专业名师工作室数个,一、指导思想

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为原则以名师为引领以课程为纽带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创新优秀教育人才成长培养机制推进全市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从数控、机电、计算机、幼师 四个专业选聘优秀教师以技能竞赛项目 组建“名师工作室”制定和完善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激励名师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搭建有利于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使名师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示范、凝聚的核心、辐射的窗口。

三、名师工作室的性质:

名师工作室以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担任主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它以首席名师姓名或专业特色命名、吸

引同一领域骨干教师和文化课转岗教师参与组成,具备先进教育思想并以课题研究为重点、是教学相长的交流平台,名师工作室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促进其专业发展、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引领学科教学健康发展。

四、名师工作室的组建

数控专业建设名师工作室 4个,机电专业建设名师工作室5个,计算机专业建设名师工作室6个,幼师专业建设名师工作室3个,原则上要求每个工作室以名师姓名或者专业特色命名,工作室设名师主持一人,要求名师主持思想素质过硬,业务一流,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每个工作室选拔一名相同或相近业务骨干教师和两名文化课转岗教师参与学习研修,研修员要求工作积极,业务能力强,肯钻研,要求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法改革、论文编写、学术交流等,尽快成长尽快取得良好成绩。

五、工作室首席名师的职责

⑴主持“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确定本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拟定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案等,制订每学年工作计划,完成和任期工作总结。制订本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⑵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动研修员共同成长。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工作室研修员的理论学习及研讨,实行双向听课制度当好学科教学的示范者。每学年在校内进行1次以上公开教育教学展示,在名师论坛做1个专题讲座。组织

并参与工作室研修员的听课、评课活动指导研修员总结提炼教育教学的方法、经验、模式。⑶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坚持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解决办法。指导研修员确定研究课题或指导研修员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三年内完成1项以上科研课题。每学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研究论文1篇以上,任期结束时要有工作室成果汇编。⑷建立研修员档案,定时向主管部门总结汇报工作情况,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评估、考核和终结性考评。

六、名师工作室及各类人员职责

⑴建好一支团队。引领进入名师工作室的青年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名师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究、公开课讲评、观摩考察等形式对研修员进行培养。每个工作室在工作周期内应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骨干教师。⑵抓好一项研究。以首席名师的学术专长为基础以参研教师的共同志向、共同研究方向、共同研究愿望为依托确定并开展教育教学项目研究。任期内要完成立项课题的研究。⑶做好一次展示。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学术研究引领学科建设每年举办一次主题展示活动,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向全校辐射、示范。任期末要办好本室任期学术成果汇报展示活动。⑷出好一批成果。工作室教育

教学、教学研究、管理等成果应以论文、课题报告、专著等形式向外输出。在市级、省级技能大赛上优异成绩,力争进入过赛并取得较好成绩。⑸建好一个网页。依托学校教育信息中心网,建立名师工作室专栏,实现名师工作室教育教学经验成果共享,开展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在线研讨,在线解答本县教师的学科教学问题。⑹完成县学校交办的其他教学教研任务。

七、名师工作室名师及研修员的权利

名师及研修员有资格优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学习期间按正常工作量量化,成绩优秀的名师,优先评先树优,教学期间的研修活动按额外工作课时计入总工作量。

八、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与管理

1、名师工作室由专业部具体管理。

2、教导处协管,检查,考核。负责审查名师及研修员资格,负责落实经费,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为工作室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提供保障。

名师工作室建设之我见 篇3

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领跑,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旨在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平台,打造区域内高层次的教师团队,带动区域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的提升。名师工作室是优秀教师展示才能、开拓创新的平台,是研究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高地,是教师成长的高地。

二、如何组建名师工作室

(一)工作室首席名师(或主持人)内涵

首席名师是名师工作室的核心人物,是引领名师工作室团队开展工作的“引擎”。他(她)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整个名师工作室的灵魂。首席名师应该是名师中的名师,应该满足如下条件或者要求:

高尚的人格。著名教育家丰子凯认为,名师健全的人格应该是求真、至善、达美。名师的人格应该体现时代精神,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上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是集责任感、进取心、创造力、宽容心为一体的新型人格。

科学的教育思想。名师教育信念是名师在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名师总是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发展、自我教育意识开启、终身学习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合理的知识结构。泰勒曾说过,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人,比只具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名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层次组成的网络系统,其构成要素不仅包括教师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那些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辅助知识,如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知识,以及工具性知识,如方法论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等等。这些知识相互支撑、渗透和有机整合,构成了名师知识结构的多层复合性。这种知识结构是名师劳动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独特性的坚实基础和必备条件。

卓越的能力。名师的能力,是名师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能出色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观条件。首席名师的能力结构,还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

(二)名师工作室及首席名师的产生流程

首先,由省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制定发布成立名师工作室以及选拔首席名师相关文件通知,符合条件的在职教师自愿申报,上报有关表册与资料,逐级报批。其次,经领导和专家团审查、听取申报人的工作室工作设想与陈述,并进行综合评估和答辩,确立拟组建的名师工作室和工作室主持人。第三,由工作室首席名师招聘工作室的协作名师和研修人员,成立工作室并举行挂牌仪式。(见图示一)

(三)名师工作室的组织机构及章程制度

1. 构成

名师工作室由首席名师、专家顾问和协助名师以及研修人员几部分构成。它是以名师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非行政性工作机构,是同一学科领域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集教学、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教师合作发展共同体。(见图示二)

2. 职责

工作室的职责与工作任务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促进教学,优化和改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方法。②培养青年教师(研修人员),打造一支科(研)教(学)协同、创新强教的教师队伍。③产生一批成果,包括教学成果、竞赛成果、科研成果等。④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作用和社会辐射作用。

首席名师职责是:主持名师工作室工作,制定管理细则;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督促和指导研修人员制定个人研修计划,提交研修总结,并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和考评;当好教学示范者与指导者,对工作室学员进行全方位指导。

专家顾问和协助名师的职责是:为名师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撑与业务指导,为名师工作室开展各项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配合首席名师共同完成工作室各项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研修学员是名师工作室的学习者、研究者,是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对其要求是:树立良好的师德,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善于向名师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在名师的引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承担公开课任务,与工作室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同成长;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学年专业研修计划,做好各种研修活动记录;刻苦学习,努力提升教育科学素养,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理论水平。

3. 理念

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是工作室的灵魂。它是一面旗帜,指引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成长共同体,实现理念与行动的统一。

4. 章程制度

名师工作室的章程应明确规定其宗旨、职能、目标定位和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措施,包括听课评课交流活动的开展,课题研究规划,预期效果等等。

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包括会议制度、学研制度、培训和考核制度、经费制度等。主要是要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研修人员个人发展规划(三年);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考核标准的个人可以不再续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工作室学员的工作态度,保证工作室正常运转。

三、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

名师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教师发展为目标,围绕“课题研究——研修学员——学员所带实验班”三者开展工作。工作室将教师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团队文化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培训、合作与交流实现对教师内驱力的点燃、唤醒、激活,使他们克服职业倦怠,在反思中成长,不断为自己的事业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自我超越。

案例一:2013年10月,笔者有幸与来自全省各地的七位省骨干教师进入深圳外国语学校唐锐光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我们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名师,聆听了他们的科研讲座。有唐锐光老师的《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郭慧清老师的《元的思想》,康达军老师的《教学的艺术》,戴佳珉先生的《关于必修模块教学顺序的分析和思考》等等。还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与深圳实验中学进行了交流。我们的人生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数学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熏陶,教育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可以说,唐锐光名师工作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观景台,使我们七位弟子登高望远,顿时“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收获了教育生涯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极致美景。

——摘自笔者《我在深外跟岗学习结业典礼上的发言》

(一)课题开发

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科研与教学,其实就是理念与行动的两个方面。我们许多教师都是传授型、经验型教师,只有行动,为教而教,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持。这样的课堂难以取得深度与广度的突破,难以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质的飞跃。名师工作室从教育教学实践出发,把困惑点、疑难点作为主要研究点,采取“主题研讨”的研究策略,围绕课题确定不同时段的研讨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同读共研活动。

工作室主题研讨活动分四步:晾晒(个人的思想)——碰撞(彼此的思维)——沉淀(自己的思考)——构建(新的工作思路)。 同时鼓励读书和撰写读书笔记。由名师专家定期开设讲座,引导学员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学员边教学边思考、边实践边研究,在教学中研究,直至把教学当成研究的一部分,从而真正实现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的目的。

案例二:我们进入了唐锐光名师工作室,成为名师唐锐光的正式弟子。唐老师最令人折服的地方是他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思想。唐老师的哲学功底深厚,人文素养极高。他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技巧微不足道,技巧是数学的敌人。要通过数学思想引领教学,回归概念的本质,注重数学思想和策略的渗透。我们平时注重做,可是对于思考,大抵不够深刻,所以未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未能像他一样,站得高,看得远。唐老师说:一堂好课的核心是要有灵性。为了追求好的课堂,他花费的心思是同行们的几倍,因此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他的专题讲座《数学对话及其误区》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我们心中的许多困惑。至今唐老师仍然保持着备课、上课和创作的激情,难怪能收获那样多的灵感,写出那么多的文章,让我们深深佩服。

——摘自笔者《我在深外名师工作室的二十天随笔》

(二)同课异构

选定课题后,工作室学员一般要经历“同课异构,体验建构——诊断跟进,设计发展规划——连续干预,在改变自我中前行——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的研修过程。每个人既是课堂展示老师,又是评课专家;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这种课例研修,引导教师在课例比较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将优秀教师的经验直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大大促进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且群体互动的交流与研修,超越了结对子“一对一”的局限,有助于分享多人智慧,实现群体提升。

工作室学员通过同课异构不断探索智慧课堂的真谛,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收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由此促使学员实现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名师的转变。

案例三:2014年4月28-30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深圳红岭中学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深圳红岭中学优秀教师屠云松、江苏省数学名师潘建明两位老师上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同课异构示范课。屠老师的课堂充满青春、活泼、合作、互动的灵性,把听课者和学生带进了数学“欢乐谷”。而潘老师的课堂,则体现了设计的科学、提问的严谨、思维的灵动、点拨的精巧、成果分享的多维生成。两节课后,自己对数学教学设计的感悟又加深了许多,教改的思想再一次得到了有效的碰撞和点燃……

——摘自笔者《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感悟》

(三)成果辐射

工作室以名师引领为主,通过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公开课讲评、观摩考察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培训。鼓励学员撰写教学反思,并通过成果分享,获得同行认可与关注。建立学员成长电子档案,不断促进工作室发展及学员的专业成长。在工作周期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骨干教师,并定期招募新的成员。

工作室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论坛等形式向全校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展示工作室工作成果,引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同时,通过名师工作室网页,开展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在线研讨活动,实现成果和效应的辐射。名师工作室网站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四、结束语

名师工作室并不依靠行政指令完成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首席名师与学员之间,属于自我约束的师徒协作、帮扶关系,不存在上下级领导关系。名师工作室可以看作思想与理念的相互交融、碰撞,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社会性学术研究团体。其示范、培优作用和科研效果远远超过教研组或者备课组。

最好的教师不应该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发展自己,照亮更多的人,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名师工作室将通过名师引领和骨干凝聚,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学科甚至一所学校走上科研兴教的教育改革之路。

——摘自笔者《我在深外名师工作室的二十天随笔》

(二)同课异构

选定课题后,工作室学员一般要经历“同课异构,体验建构——诊断跟进,设计发展规划——连续干预,在改变自我中前行——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的研修过程。每个人既是课堂展示老师,又是评课专家;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这种课例研修,引导教师在课例比较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将优秀教师的经验直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大大促进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且群体互动的交流与研修,超越了结对子“一对一”的局限,有助于分享多人智慧,实现群体提升。

工作室学员通过同课异构不断探索智慧课堂的真谛,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收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由此促使学员实现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名师的转变。

案例三:2014年4月28-30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深圳红岭中学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深圳红岭中学优秀教师屠云松、江苏省数学名师潘建明两位老师上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同课异构示范课。屠老师的课堂充满青春、活泼、合作、互动的灵性,把听课者和学生带进了数学“欢乐谷”。而潘老师的课堂,则体现了设计的科学、提问的严谨、思维的灵动、点拨的精巧、成果分享的多维生成。两节课后,自己对数学教学设计的感悟又加深了许多,教改的思想再一次得到了有效的碰撞和点燃……

——摘自笔者《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感悟》

(三)成果辐射

工作室以名师引领为主,通过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公开课讲评、观摩考察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培训。鼓励学员撰写教学反思,并通过成果分享,获得同行认可与关注。建立学员成长电子档案,不断促进工作室发展及学员的专业成长。在工作周期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骨干教师,并定期招募新的成员。

工作室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论坛等形式向全校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展示工作室工作成果,引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同时,通过名师工作室网页,开展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在线研讨活动,实现成果和效应的辐射。名师工作室网站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四、结束语

名师工作室并不依靠行政指令完成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首席名师与学员之间,属于自我约束的师徒协作、帮扶关系,不存在上下级领导关系。名师工作室可以看作思想与理念的相互交融、碰撞,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社会性学术研究团体。其示范、培优作用和科研效果远远超过教研组或者备课组。

最好的教师不应该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发展自己,照亮更多的人,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名师工作室将通过名师引领和骨干凝聚,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学科甚至一所学校走上科研兴教的教育改革之路。

——摘自笔者《我在深外名师工作室的二十天随笔》

(二)同课异构

选定课题后,工作室学员一般要经历“同课异构,体验建构——诊断跟进,设计发展规划——连续干预,在改变自我中前行——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的研修过程。每个人既是课堂展示老师,又是评课专家;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这种课例研修,引导教师在课例比较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将优秀教师的经验直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大大促进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且群体互动的交流与研修,超越了结对子“一对一”的局限,有助于分享多人智慧,实现群体提升。

工作室学员通过同课异构不断探索智慧课堂的真谛,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收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由此促使学员实现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名师的转变。

案例三:2014年4月28-30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深圳红岭中学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深圳红岭中学优秀教师屠云松、江苏省数学名师潘建明两位老师上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同课异构示范课。屠老师的课堂充满青春、活泼、合作、互动的灵性,把听课者和学生带进了数学“欢乐谷”。而潘老师的课堂,则体现了设计的科学、提问的严谨、思维的灵动、点拨的精巧、成果分享的多维生成。两节课后,自己对数学教学设计的感悟又加深了许多,教改的思想再一次得到了有效的碰撞和点燃……

——摘自笔者《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感悟》

(三)成果辐射

工作室以名师引领为主,通过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公开课讲评、观摩考察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培训。鼓励学员撰写教学反思,并通过成果分享,获得同行认可与关注。建立学员成长电子档案,不断促进工作室发展及学员的专业成长。在工作周期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骨干教师,并定期招募新的成员。

工作室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论坛等形式向全校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展示工作室工作成果,引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同时,通过名师工作室网页,开展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在线研讨活动,实现成果和效应的辐射。名师工作室网站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四、结束语

名师工作室并不依靠行政指令完成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首席名师与学员之间,属于自我约束的师徒协作、帮扶关系,不存在上下级领导关系。名师工作室可以看作思想与理念的相互交融、碰撞,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社会性学术研究团体。其示范、培优作用和科研效果远远超过教研组或者备课组。

名师工作室建设 篇4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有专职教师近300名, 由于专业、经验和年龄差异, 彼此的特长、优势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见解不同。2012年, 学院基于快速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愿景组建名师工作室。在这一学习型组织模式设计中, 充分运用了20世纪4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来的群体动力理论, 以建“名师群”为雪球核心, 集聚青年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问题, 促进知识的生产和传递, 以创造出大于个体之和的群体动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群体成员间的吸引力——“建群”

学习型组织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彼得·圣吉提出的一项管理理念, 他认为在一个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 一个组织想要获得辨识问题、解决环境所提出问题的能力, 其本身就必须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考虑到学院名师工作室是按照专业化的科研方向搭建, 符合“职能型组织架构 (Functional structure) ”特点, 具有从专业化中取得的优越性 (1) , 在管理架构设计上借鉴项目管理的形式, 由学院职能部门学术科研处对三个名师工作室统一管理扎口, 工作室各自承担具体的教科研目标和工作职能。在职务设计中, 赋予专业带头人以项目管理者和学术领导的双重角色定位, 其他成员以单一课题为主线形成课题小组;在团队职级中, 根据科研项目贡献, 通过民主推选、专业带头人批准, 将团队成员分为校级名师、教学新秀、普通成员三级并与绩效挂钩。专业带头人除了在科研专业上对课题组提供建议外, 从管理层级上采取扁平化管理, 仅管辖各课题组长, 各课题组长拥有课题组内的管理权及资源分配权并向专业带头人负责。这一架构设计既保证了团队专业能力发挥, 又通过管理职责的分级授权对年轻教师进行复合型锻炼, 培养其大局观, 为培养师资梯队打基础。

2. 群体目标和任务的吸引力——“立标”

团队的发展是项目达标能力的关键, 而通过团队成员的学习互动, 促进团队每个个体能力的提升是团队工作机制的必要基础 (2) 。在群体学习中, 结合每一个个体的职业特征和工作目标, 制定适合团队进步和发展的共同愿景, 可以促进研究氛围的培养和形成, 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提升群体的内聚力。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三个工作室成立初期共有成员28名, 其中研究生7名, 高级技师9名。在目标设立上以技工教育一体化改革为切入点, 以强化教科研能力为主要任务, 通过对工作室成员的能力特长分析, 以科研项目管理的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研究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课堂锤炼、教学研讨、技能比武等方式使工作室成员在分工协作中产生共鸣, 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 也促进了教科研成果的显现, 充分激发了团队团结进取的动力和向心力。

3. 加入群体的威信——“树威”

若想发挥群体性学习组织在教师队伍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必须为之树立权威。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底到高分为5层——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会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而激励考核机制的着眼点就是通过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 以保障工作目标的实现。为保障名师工作室建设,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将教育资源、绩效资源 (职称、荣誉、奖励、晋升机会) 向名师工作室集中, 在硬件配备、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支持, 以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团队成员搭建提升和进步的平台, 以此来吸引、扩大、激励更多的教师向组织对标和聚积。

制定《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名师工作室考核办法》和《名师工作室教科研奖励制度》, 本着“目标考核、重在培养”的原则条目化考核工作室成员日常工作, 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 同时按照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工作, 通过团队接收或淘汰考核来迎合成员的“社会需要”;将名师工作室工作经费分为工作津贴、教科研经费、指导经费和奖励经费四部分, 将教科研成果与校内荣誉、社会荣誉和津贴发放挂钩, 不断激励工作室成员的“尊重需要”;将工作室成员的日常表现和目标完成与个人职业设计和发展紧密结合, 充分调动其主动钻研的积极性, 加速教科研成果显现, 满足成员“自我实现需要”。此外, 创造机会优先输送工作室成员到校外考察学习, 进一步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组织工作室成员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省市级教科研和技能竞赛, 获取锻炼和荣誉。以上一系列举措不仅充分调动了工作室科研的积极性, 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积极主动加入工作室, 扩大了团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达到“树威”的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建设强大的名师阵容和师资梯队不仅是职业技术院校优秀师资共享、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更是学校在日新月异的产业转型和社会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证。实践证明, 名师工作室建设是缩小职业技术院校师资水平差距、避免优秀教师流失、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的有效途径, 是“群体动力学”在职业技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有效体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 如何构筑更为科学合理的名师工作室管理、运行机制, 快速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成效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1. 强化过程管理, 以全程督导提升工作效能

全面关注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实施进度、方式方法和阶段性工作目标, 通过集体讨论、专家指导等方式对名师工作室在队伍建设、制度拟订、资金分配、教科研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 衡量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思路是否清晰、工作目标是否实际、工作载体是否有效, 帮助工作室发现问题并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使名师工作室的日常管理更加科学、教研活动更加有效, 工作室成员的素质提升更加全面。

2. 细化结对机制, 以量身定制提升帮带成效

充分评估年轻教师在学历基础、专业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工作年限和所在年级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科学分配名师资源, 避免年龄差较小的教师师徒结对, 避免同年级的教师师徒结对, 避免性情不合拍的教师师徒结对, 让师傅放下“面子”压力, 让徒弟放下心理负担, 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在专业技能、教学经验、技艺引领等方面的优势, 使其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工作得心应手, 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教学技能, 提升帮带效果。

3. 完善考评机制, 以多元模式激励师徒共进

将年轻教师在师徒结对一、两年中的业务收获作为对名师考核的重要标准, 通过教学成果 (课题、论文、获奖情况、学生成绩等) 评比量化衡量年轻教师的成长速度和学习效果, 对多方面成长迅速、帮带成果突出的师徒予以表彰。在师徒结对评价层面上, 不仅要关注显性效果 (获奖情况) , 同时要关注师徒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创造性开展工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对态度积极、相处和谐、收获明显的师徒予以表扬。此外, 要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模式, 以多角度、多层面充分反映师徒结对的工作内容和实效, 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激励名师和年轻教师继续努力、团结共进。

摘要: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下, 职业技术院校应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 通过优化师资培养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以“群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设“名师工作室”, 通过专业技能训练、教科研交流等方式充分挖掘“名师”潜力, 发挥名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引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加快了人才强校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群体动力学,名师工作室,实际运用

注释

11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名师工作室建设之我见 篇5

一、建立名师工作室的必要性

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领跑,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旨在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平台,打造区域内高层次的教师团队,带动区域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的提升。名师工作室是优秀教师展示才能、开拓创新的平台,是研究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高地,是教师成长的高地。

二、如何组建名师工作室

(一)工作室首席名师(或主持人)内涵

首席名师是名师工作室的核心人物,是引领名师工作室团队开展工作的“引擎”。他(她)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整个名师工作室的灵魂。首席名师应该是名师中的名师,应该满足如下条件或者要求:

高尚的人格。著名教育家丰子凯认为,名师健全的人格应该是求真、至善、达美。名师的人格应该体现时代精神,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上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是集责任感、进取心、创造力、宽容心为一体的新型人格。

科学的教育思想。名师教育信念是名师在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名师总是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发展、自我教育意识开启、终身学习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合理的知识结构。泰勒曾说过,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人,比只具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名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层次组成的网络系统,其构成要素不仅包括教师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那些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辅助知识,如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知识,以及工具性知识,如方法论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等等。这些知识相互支撑、渗透和有机整合,构成 了名师知识结构的多层复合性。这种知识结构是名师劳动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独特性的坚实基础和必备条件。

卓越的能力。名师的能力,是名师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能出色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观条件。首席名师的能力结构,还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

(二)名师工作室及首席名师的产生流程

首先,由省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制定发布成立名师工作室以及选拔首席名师相关文件通知,符合条件的在职教师自愿申报,上报有关表册与资料,逐级报批。其次,经领导和专家团审查、听取申报人的工作室工作设想与陈述,并进行综合评估和答辩,确立拟组建的名师工作室和工作室主持人。第三,由工作室首席名师招聘工作室的协作名师和研修人员,成立工作室并举行挂牌仪式。(见图示一)

(三)名师工作室的组织机构及章程制度

1. 构成

名师工作室由首席名师、专家顾问和协助名师以及研修人员几部分构成。它是以名师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非行政性工作机构,是同一学科领域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集教学、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教师合作发展共同体。(见图示二)2. 职责

工作室的职责与工作任务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促进教学,优化和改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方法。②培养青年教师(研修人员),打造一支科(研)教(学)协同、创新强教的教师队伍。③产生一批成果,包括教学成果、竞赛成果、科研成果等。④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作用和社会辐射作用。

首席名师职责是:主持名师工作室工作,制定管理细则;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督促和指导研修人员制定个人研修计划,提交研修总结,并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和考评;当好教学示范者与指导者,对工作室学员进行全方位指导。

专家顾问和协助名师的职责是:为名师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撑与业务指导,为名师工作室开展各项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配合首席名师共同完成工作室各项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研修学员是名师工作室的学习者、研究者,是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对其要求是:树立良好的师德,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善于向名师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在名师的引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承担公开课任务,与工作室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同成长;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学年专业研修计划,做好各种研修活动记录;刻苦学习,努力提升教育科学素养,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理论水平。

3.理念

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是工作室的灵魂。它是一面旗帜,指引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成长共同体,实现理念与行动的统一。

4.章程制度

名师工作室的章程应明确规定其宗旨、职能、目标定位和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措施,包括听课评课交流活动的开展,课题研究规划,预期效果等等。

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包括会议制度、学研制度、培训和考核制度、经费制度等。主要是要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研修人员个人发展规划(三年);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考核标准的个人可以不再续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工作室学员的工作态度,保证工作室正常运转。

三、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

名师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教师发展为目标,围绕“课题研究——研修学员——学员所带实验班”三者开展工作。工作室将教师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团队文化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培训、合作与交流实现对教师内驱力的点燃、唤醒、激活,使他们克服职业倦怠,在反思中成长,不断为自己的事业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自我超越。

案例一:2013年10月,笔者有幸与来自全省各地的七位省骨干教师进入深圳外国语学校唐锐光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我们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名师,聆听了他们的科研讲座。有唐锐光老师的《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郭慧清老师的《元的思想》,康达军老师的《教学的艺术》,戴佳珉先生的《关于必修模块教学顺序的分析和思考》等等。还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与深圳实验中学进行了交流。我们的人生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数学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熏陶,教育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可以说,唐锐光名师工作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观景台,使我们七位弟子登高望远,顿时“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收获了教育生涯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极致美景。

——摘自笔者《我在深外跟岗学习结业典礼上的发言》

(一)课题开发

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科研与教学,其实就是理念与行动的两个方面。我们许多教师都是传授型、经验型教师,只有行动,为教而教,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持。这样的课堂难以取得深度与广度的突破,难以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质的飞跃。名师工作室从教育教学实践出发,把困惑点、疑难点作为主要研究点,采取“主题研讨”的研究策略,围绕课题确定不同时段的研讨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同读共研活动。

工作室主题研讨活动分四步:晾晒(个人的思想)——碰撞(彼此的思维)——沉淀(自己的思考)——构建(新的工作思路)。同时鼓励读 书和撰写读书笔记。由名师专家定期开设讲座,引导学员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学员边教学边思考、边实践边研究,在教学中研究,直至把教学当成研究的一部分,从而真正实现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的目的。

案例二:我们进入了唐锐光名师工作室,成为名师唐锐光的正式弟子。唐老师最令人折服的地方是他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思想。唐老师的哲学功底深厚,人文素养极高。他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技巧微不足道,技巧是数学的敌人。要通过数学思想引领教学,回归概念的本质,注重数学思想和策略的渗透。我们平时注重做,可是对于思考,大抵不够深刻,所以未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未能像他一样,站得高,看得远。唐老师说:一堂好课的核心是要有灵性。为了追求好的课堂,他花费的心思是同行们的几倍,因此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他的专题讲座《数学对话及其误区》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我们心中的许多困惑。至今唐老师仍然保持着备课、上课和创作的激情,难怪能收获那样多的灵感,写出那么多的文章,让我们深深佩服。

——摘自笔者《我在深外名师工作室的二十天随笔》

(二)同课异构

选定课题后,工作室学员一般要经历“同课异构,体验建构——诊断跟进,设计发展规划——连续干预,在改变自我中前行——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的研修过程。每个人既是课堂展示老师,又是评课专家;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这种课例研修,引导教师在课例比较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将优秀教师的经验直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大大促进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且群体互动的交流与研修,超越了结对子“一对一”的局限,有助于分享多人智慧,实现群体提升。

工作室学员通过同课异构不断探索智慧课堂的真谛,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收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由此促使学员实现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名师的转变。

案例三:2014年4月28-30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深圳红岭中学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深圳红岭中学优秀教师屠 云松、江苏省数学名师潘建明两位老师上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同课异构示范课。屠老师的课堂充满青春、活泼、合作、互动的灵性,把听课者和学生带进了数学“欢乐谷”。而潘老师的课堂,则体现了设计的科学、提问的严谨、思维的灵动、点拨的精巧、成果分享的多维生成。两节课后,自己对数学教学设计的感悟又加深了许多,教改的思想再一次得到了有效的碰撞和点燃„„

——摘自笔者《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感悟》

(三)成果辐射

工作室以名师引领为主,通过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公开课讲评、观摩考察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培训。鼓励学员撰写教学反思,并通过成果分享,获得同行认可与关注。建立学员成长电子档案,不断促进工作室发展及学员的专业成长。在工作周期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骨干教师,并定期招募新的成员。

工作室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论坛等形式向全校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展示工作室工作成果,引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同时,通过名师工作室网页,开展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在线研讨活动,实现成果和效应的辐射。名师工作室网站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四、结束语

名师工作室并不依靠行政指令完成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首席名师与学员之间,属于自我约束的师徒协作、帮扶关系,不存在上下级领导关系。名师工作室可以看作思想与理念的相互交融、碰撞,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社会性学术研究团体。其示范、培优作用和科研效果远远超过教研组或者备课组。

建设高水平名师工作室之我思 篇6

当下,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教育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那么,是什么原因和力量让名师工作室有如此魅力呢?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名师工作室建设谈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名师工作室是什么

要了解名师工作室的魅力所在,首先要弄清楚名师工作室是什么。刘穿石认为:名师工作室是一个以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学习、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内凝聚、带动,向外辐射、示范,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团队组织。陈燕指出:名师工作室是名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当前为解决基层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名师资源辐射、专项课题研究等问题,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有固定参加人员,有明确活动内容的组织机构。从两位学者对名师工作室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名师工作室说白了,其实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即发展教师的专门组织。

二、为什么要建设名师工作室

了解了名师工作室的性质,接下来就应该追问为什么要建设名师工作室。对这个话题,我想应该从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和作用说起。名师工作室以名师领衔,用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重点研究学科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辐射效应、指导价值,凝聚名师更好地开发、积聚更多的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有利于搭建促进其他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平台,打造更高层次的教师团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育人能力的提升;第三,有利于拓宽教师的培养渠道,助推教师的专业建设,抵抗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平庸,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建设名师工作室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教师成长的有效平台,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杠杆。

三、怎样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是名师展示才华、开拓创新的平台,是研究教学改革、学科教研的高地,是教师成长、专业发展的载体。那么,怎样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名师工作室呢?

1.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运营模式

健全的制度是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基础,恰当的模式是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根本保障。因此,要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名师工作室,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创新运营模式。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科学制定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另一方面要规范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建设、管理等内容。创新运营模式,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作室建设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加大对名师专业研究方向和特点的研究,发挥好“引领、示范、带动、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激励机制,强化监督功能,优化评价体系,对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实施动态管理。

2. 制定发展规划,实施目标管理。

科学的发展规划是名师工作室有效运营的航向标,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名师工作室有效运营的罗盘舵。没有科学规划,名师工作室的运营就会盲目、偏离方向;没有明确目标,名师工作室的运营就会盲从、缺乏动力。

首先,工作室负责人要在建立之初就与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细化为每学期的工作计划,让每位成员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其次,工作室成员要从个人实际出发,依据工作室的活动计划,充分考虑个性特点、教学风格、科研能力等因素,结合个人具体的教学实践,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并从教育、教学、学习、科研等方面明确具体措施。再次,负责人要根据研究方向确定活动主题,定期进行集体研究,定期进行研修反馈,时时掌握工作室活动情况。

3. 强化梯队建设,打造优秀团队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终级目标是发展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优秀教师团队的打造上。要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师徒关系,形成帮扶梯队。要充分利用名师的榜样、示范,引领工作室成员研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新平台,帮助教师在各自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都有提升的空间和可能,逐步形成“新秀―能手―骨干―带头人―名师”的教师发展梯队。二是丰富活动形式,激发成员活力。要紧紧围绕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性的提升,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活跃工作室的组织生活,增强工作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动态调整人员,补充新鲜血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吸纳优秀的教师,对工作表现特别突出的要及时进行表彰。相反,对工作中不服从安排,不能完成任务的要及时进行解聘,以保证名师工作室工作的积极性。

4. 拓展培养渠道,提高发展质量

一是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工作室负责人要向成员推荐教育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位成员要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读书计划,每年完成一定的读书量和读书札记。二是加强教学经验交流。要定期集中开展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同时在集中时进行读书、教学感悟等各种研修的交流活动。三是开展教学专题研修。定期集中就各自对当前学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例研讨、评课沙龙等活动,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四是自主进行教学实践。组织开展工作室成员研讨课、交流课等活动,每位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至少要主动上一节公开课或观摩课,或主动开设一次专题讲座。五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成员可以围绕工作室负责人的课题,承担一个子课题研究,也可以在主持人的指导下自主立项课题进行研究,确保每年有一篇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六是外出观摩学习考察。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室成员外出培训、观摩、考察学习。

5. 浓厚学术氛围,提升科研能力

一是构建学术交流平台,服务教师发展。以名师工作室为窗口,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积极宣传、总结、传承、推广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科研成果;以名师工作室为基地,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中青年名师;以名师工作室为龙头,大胆探索工作室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素养。以学科教学知识为专业指导的着力点,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举办学术研讨活动,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如何保证名师工作室的高效运行

1. 培养目标上大小远近结合:力求工作室的总目标与工作室成员的个体目标、工作室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目标结构实现多元性,目标实施体现差异性。

2. 工作内容上学习实践结合:工作室负责人定期对成员进行理论专题培训、实践层面指导,工作室成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3. 工作管理上模糊精细结合:工作室成员的职责分工和过程管理要精细,确保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承担着平凡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工作室取得的业绩和荣誉要适当模糊些,这样才不会激发矛盾,不会使部分成员产生不良情绪。

4. 运行机制上刚性人文结合:工作室要有相对比较严格的制度,但工作时,需要灵活运用制度,做到刚性制度与人文化服务完美结合。

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将成为我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因此,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应努力突破固有思维定式,大胆改革创新,让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向往的成长乐园、幸福家园。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实验学校)

原型化方法下的名师工作室建设 篇7

一、原型化的开发方法及其优点

原型化方法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它是开发人员在获得一组基本的用户需求后,先快速地建立一定的应用系统“原型”,再由用户或开发人员不断加深对系统理解,在继续补充、完善这些需求和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最后完成对系统的定义。[2]

1. 原型化方法的基本开发策略

(1)识别需求。设计人员必须先确定用户的初始需求,可以通过调查和讨论等方法来了解用户需求,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2)开发原始模型。根据用户需求,工作人员设计的原始模型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应用系统的核心部分。原型工作人员应少而精。

(3)验证修改模型。请有关人员和用户对原始模型进行检查、评价和测试,对错误和不合适的地方进行迭代修正,以达到完善。

(4)交付用户,对模型进行应用、完善。原型化是一个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原始模型不断迭代更改、再组合系统其他部分(其他部分大多可以利用组合该模型)的过程。

2. 原型化方法的优点

原型化开发方法虽然表面上看来既耗时又“低效”,在实际工作中却行之有效且符合实际需要。这是因为:

(1)节约成本、经济有效。企业在开发软件过程中,可以从单个子系统开始逐步开发。

(2)适合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作为管理人员,不会一次就能构想出完全符合实际的需求模型;而作为设计研究人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弄清楚用户的要求,只有在原型的基础上不断细化和反复修改。

(3)发挥用户参与作用。运用原型化方法过程中要求用户介入,不仅可以体现用户意图,还可以同时锻炼出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用户工作人员。

(4)易于协调业务。原型化方法由于是从子系统开始开发的,同时由于其使用环境较简单,业务不仅得到精简,而且容易进行协调。[3]

二、名师工作室的产生及存在的问题

1. 名师工作室的产生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4]近年来,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各地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专业学习共同体,逐渐被我们学习利用,成为我国学校发展的重要模式。[5]作为本土化探索的一个结果,在我国出现了名师工作室这种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模式。

2. 名师工作室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说,名师工作室是实践共同体。温格(Wenger)认为,多个个体在长时间地追求共同的信念、为共同的事业奋斗中,就形成了实践共同体。[6]其中,共同愿景是名师工作室与传统层级型教师组织相区别的核心标志,与一个共同愿景相伴的人际互动的频率和自组织管理结构,三个一起构成了以知识转移为组织情境的名师工作室。[7]名师工作室的行动策略是: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的组织情境,培育共享文化场,创设知识转移的元情境(从物理、制度行为和精神三个层面进行培育);构建民主对话场,促进隐性知识的外化;生成影子学习场(师徒制),构建知识转移的基本路径;形成行动研究场,实现知识在创生中转移。[7]

3. 当前名师工作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科学方法运用不足。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往往停留在社会性学习层面上,方法比较烦琐,缺少科学的规划、统一的领导。

(2)创新知识重视不够。作为实践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多采用师徒制进行知识的转移,注重了知识的传承,忽略了平辈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发展创新。

(3)成才效率相对不高。名师工作室成员人数有限,广大教师参与学习机会少,最后成才的人数也较少。

三、原型化方法下名师工作室建设方略

为使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更有效,可以借鉴原型化方法,以整个教育工作系统为一个大的系统,把名师的工作方法当作原型;在名师的原型方法指导下,名师工作室成员不断学习实践;最后,把教学模型进行总结推广,使更多的教师得到学习提高。具体按以下步骤操作。

1. 明确教育需求

(1)明确教育总需求。用原型化方法设计原始模型,需要设计人员和用户先对整体要求有所了解。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从原型化方法的角度看,名师工作室成员是设计员,普通教师是用户。在整个教育工作系统中,存在着教育自身的目的、内容、组织、方法、原则等,是教育的总需求。不管是名师还是普通教师,必须首先学习把握这些教育方面的要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学习交流有关教育法规、课程标准等,使教师明确总要求。

(2)了解教育新要求。用原型化方法设计原始模型,还需要设计人员了解用户的新需求。在我国,儒家教育思想提倡教育服从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等特点,教师的新需求就是社会的新需要、教育的新需要。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名师要了解教育对教师的新需求,也就是要了解教育所面临的时代、地方特色,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方法,了解教育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2. 开发教学模型

(1)名师提出原始模型。用原型化方法,在明确用户需求后可以由设计人员设计出原始模型。从原型化方法的角度看,名师工作室可以由一到两名名师、若干名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学新手等组成。针对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教育问题,由名师提出设计方案,作为原始模型。各名师通过自身学习和实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特有的一套方法,这些方法能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他们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针对教育新要求,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作为原始模型。这些原始模型,既包含能体现教育特点的一般方法,又包含能体现名师自身优势的特色方法。

(2)成员修改模型。用原型化方法,设计的原始模型要进行讨论、修改。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名师设计出的原始模型,需由工作室成员共同探讨、论证,再进行修改完善。在探讨过程中,名师要对原始模型的设计原理、优点作出说明,对一些步骤进行操作演示,成员要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的修改意见也要说明其具体的理由、做法、注意事项等。通过层层理论论证、修改,名师工作室成员可以开发出一个完善的原始模型。

3. 实践验证模型

(1)成员实践模型。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在原始模型的方案完善之后,工作室成员要在名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实践。如果是一个全新的模型,由于名师对原始模型有更深的理解、把握,可以由名师上,且让更多的教师来听课、学习;如果是一个反馈良好、成熟的模型,由于新手通过学习,对原始模型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可以由新手尝试上,且让工作室其他成员听课;如果是一个反馈后作出修改的模型,由于教学骨干对进行原始模型的掌握在两者之间,可以让骨干上,且让包括工作室成员在内的一些教师听课。总之,要根据模型实践的难易度,扩大原始模型的学习实践面进行尝试实践。由于教学相长,名师的认识得到了提高,成员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也得到发展,能有力保证模型的最终推广。

(2)评价实践成果。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对于课堂实践的结果,不管是名师还是新手、骨干上的,都需要通过评价来判断教学模型的好坏。可由上课者先自评,再由成员互评,最后由名师进行总结。评价内容可针对模型实施的条件、重点、难点及效果、是否需要改进等。针对模型实施对象的不同,评价重点可分别为创新度、完善度、适宜度等。这样,通过不断实践,名师工作室成员设计的原始模型不仅能得到检验,并且最终能形成一个更完善的教学模型。

4. 运用完善模型

(1)推广教学模型。广大教师是教学模型的真正实践者。名师工作室开发的教学模型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可以向地方教育部门进行汇报、作进一步总结,并由教育部门把总结经验向地区推广,使教学模型真正得到推广运用,也能提高整个地区教师的教学能力。

(2)拓展教学模型。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开发出的教学模型要在推广实施中进行及时反馈、完善。地区教师在教学模型实施过程中,若发现新的问题和好的建议,可通过教育部门将其反馈给名师工作室,再由名师工作室成员对教学模型作新一轮的探讨、完善。

(3)加强运用管理。用原型化方法,要注意最后进行协调统合。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在教学模型总结推广过程中,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管理。有关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名师自己取得的成绩、成员取得的成绩,以及更多教师在工作室引领下取得成绩的多少,对名师进行考核、奖励;在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的同时,给名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使名师工作室的开发研究工作获得更大的成效。这样,通过明确需求、开发、实践和推广教学模型,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对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加强了管理,克服了工作室工作的盲目性,也避免工作室工作与教学工作成两条平行线,使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推进器;二是在工作室工作中,教学模型不断创新、巩固,名师和其他教师也能各取所需,均获得发展;三是推动地方教师对新教学模型的普遍掌握,扩大了教师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摘要:名师工作室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学习共同体,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但存在与教学工作脱节、缺乏创新性、成才人数少等问题。为解决名师工作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借用计算机软件设计方法中的原型化方法,即先创设一个原始模型,再不断求精。在教育工作中,可以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大系统,把名师的教学方法当作原型;在名师的原型方法指导下,名师工作室成员不断学习实践;把教学模型进行总结推广,使更多的教师得到学习提高。

关键词:原型化,名师工作室,原始模型,教师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广清.名师工作室效能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3(7):81.

[2]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信息管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5.

[3]王新庄.原型化开发方法实践及其评价[J].微计算机应用,1992,13(6):30-3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6-05-14].中国网.

[5]郑汉文,程可拉.论专业学习共同体[J].教育评论,2008(5):66.

[6]吴卫东.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工作[J].教育发展研究,2005(2):27.

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理性反思 篇8

一、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组织

纵观江苏教育, 基础教育已是全国闻名, 其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运行已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选拔机制、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有成熟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网站, 名师工作室已成为一种政府行为。而作为我国四大教育类型之一, 与基础教育并行的职业教育, 其名师工作室的建立由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职教科研机构牵头组织的占极少部分。已建立的绝大多数的职教名师工作室由学校自发组织, 工作室成员往往是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教师, 少数工作室聘请了行业企业的专家。这样, 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建立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 也制约着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功效以及名师的辐射作用。因此, 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还需要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职教科研机构牵头制定一套相应的申报、建设和考核制度, 规范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建立, 使其成为职业学校的一个品牌。

二、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定位

建立名师工作室的目标是什么?从已建成的名师工作室来看, 有目标定位于课题研究、论文发表;有目标定位于技能大赛;有目标定位于校企合作, 进行品牌开发的等等。诚然, 名师工作室建立的初衷是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带动和引领本校骨干教师的成长, 打造职业学校的品牌。笔者认为, 在建设过程中, 各个职业学校还需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特色, 明确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目标。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要定位于专业建设、教师发展、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技能大赛、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既要有长期的目标定位, 也要有短期的目标制定, 才能进行评价考核;教与研相结合, 技能教学要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 才能最终使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回到以学生为本位, 为职业教育服务。但从目前已建成的一些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来看, 不少名师工作室仅仅是一间办公室状态, 还没有具体的一个建设规划和建设成果, 名师工作室为“建”而存在。因此, 要真正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 打响名师工作室的声誉, 还需要在建设初期就做好目标定位,

三、“名师”如何确立?

名师工作室的建立一般由一名教学名师领衔, 由若干名骨干教师组成。名师, 顾名思义就是出名的老师, 即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优秀教师。这位教学名师应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 渊博的学科知识, 精湛的教学技艺, 深刻的教育思想, 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感人的人格魅力, 要在职业学校具有一定的示范、激励、凝聚、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 学校对名师的确定围绕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但是作为职业学校的名师, 笔者认为, 不能忽略名师在行业企业中的地位。职业学校的名师不仅是教育环境下的名师, 还应在行业企业里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以实现职业教育产教研的目的, 这是职业学校的“名师”与中小学“名师”的个性区别。

四、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效评价

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效评价核心应该是该工作室的标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使名师工作室能够规范、高效运作。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效评价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学校根据已出台的管理制度中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 名师工作室也要从目标任务的落实性方面进行自我评价。目前已经建立名师工作室的职业学校对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效评价主要集中在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公开课、大赛等方面, 这似乎与教研室的考核雷同。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团体, 除了注重科研能力, 要经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 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更应注重与企业密切结合, 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

总而言之, 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对职业学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优秀教师成长、打造职业学校品牌效应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何做有品质的、“名副其实”的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王猛名师工作室[EB/OL]http://lgjwx.czlgj.com/zyb/wm/defaultasp2010-7-10.

名师工作室建设 篇9

关于“团队”的理论最早可溯源到西方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我国学者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团队理论。教学团队的理论源于日本,我国最早关于“教学团队”的概念是基础教育教师在2003 年探索“协同教学”和教师合作教学时提出的。真正开始研究教学团队内涵及建设问题是在2007 年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并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首次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由3~5 名核心成员构成,围绕共同的团队目标开展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教师群体。团队活动一般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形成团队文化,围绕团队共同的愿景,构建结构合理、具有学习力、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完成项目的特色教学团队,进而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学校教学团队现状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是由4 所学校历时4 年整合而成,因历史和政策原因,学校近十年没能引进新教师,青年教师断层现象严重,教师平均年龄达42岁。学校的师资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双师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文化课教师占比偏大,专业教师不足,部分由文化课转为专业课的教师因知识结构限制,其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进入瓶颈期,缺乏提升空间。学校实行系部二级管理后,机电系、物流系、信息系和财会系四个主干专业建设显现发展不均衡现象。受教师引进区域性条件限制,提高专业教师比重,短期内学校层面无法实现。在现有师资条件下只能进行内部资源优化,加强团队建设,多举措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支能教会做的优秀教学团队。目前,4 个主干长线专业教学团队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2.1 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

学校现有教职工224 人,专任教师202 人,其中女教师115 人,占比56.93%,分散在4 个主干专业教学团队中自然呈现出女教师偏多的现象。以财会专业为例,9 名团队成员中仅有1 名男教师,最小的教师也33 岁,平均年龄41.7 岁,因女教师大多应付繁忙家务、孩子教育和繁重的工作,再也无心和无精力抽出时间提升职业教育能力、完成课题研究,团队整体教科研能力薄弱,团队负责人的学术研究等诸多能力不足,致使创建省品牌专业困难重重。

2.2 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少

学校前身是由普教转型而来的4 所学校整合形成,专业课教师少,不少文化课教师在短期培训后转岗。以物流教学团队为例,团队负责人由语文教师转岗,整个团队中没有一个专业教师是科班出身,都是中途转型,就是这个半路出家的团队,每年在省技能大赛中却屡创佳绩。

2.3 团队教科研能力薄弱

学校机电、物流、信息、财会4 个主干专业中,机电专业教学团队整体实力较强,由2 名市学科带头人、2 名市优青、2 名区学科带头人共6 位名优骨干教师组成,在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产品研发等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团队实力,但由于学校办学层次低、办学模式单一、实习就业对口难,致使每年该专业招生的生源质量不高且逐年下降,以至在每年的省市技能大赛中都没能凸显成绩。其他3 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名优骨干教师少,学历层次不高,双师型教师少等原因造成个人专业成长滞后,上进心不足,教科研动力缺乏,导致团队科研能力薄弱,团队成员无法形成自我效能感。

2.4 参与企业实践少

根据江苏省、南京市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5 个月,累计满1 个月计50 学时。专业课教师在职称评定、名优骨干教师评选时都需要提供下企业实践证明。而学校专业课教师实际下企业实践的时间较少,累计时长不足3 个月,平时评聘需要实践证明时找实训部门帮忙解决。每年国培、省培等各类培训较多,学校没有专门的针对外出培训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因科班出身专业教师少,每次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培训安排大多在暑期且时间长,已经出现教师不愿意参培现象。

3 以“工作室”为平台助推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教师个体与教学团队良性协同发展的必然之路。团队成员在周期内围绕某一共同的目标取长补短,在技能、教学、科研、各类大赛等多方面实施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共同的团队愿景,加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共生效应(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鼓励的社会心理现象)。教学团队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师的认知上形成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归属感和集体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总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看,“发展型”教师的自我实现愿望是强烈的,因此学校通过师资建设为教师提供平台,帮助教师实现从“生存型”“享受型”向“发展型”的教师转变。

教学团队的教科研水平、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责任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决定了团队的竞争力。团队带头人的水平决定本专业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学校4 个主干专业团队存在的问题,短期内提高师资水平与学校内涵发展,必须通过改变团队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来逐渐带动整个团队的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而学校由市学科带头人成立的名师工作室很好地将各专业带头人集聚在一起,在名师的带领下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带动他们一起成长,成长后的专业带头人可离开工作室,自建本专业的教学团队,最终形成本专业的特色教学团队。

3.1 名师工作室的团队目标

针对学校专业团队教科研能力薄弱问题,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以教师培养为基点,以信息化教学和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为着力点,在合作互动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打造区域内职业教育研究团队,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升工作室成员的研究水平。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周期内完成省市规划课题和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发课程资源,建设相关专业信息化课程,最终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

3.1.1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行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引领专业建设。工作室成员争做智慧型教师,成为学生的潜能唤醒者,教师成长的引领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和辐射的中心。

3.1.2 加强数字化课程建设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制定本专业培训标准,借助课题研究,积极开发数字化课程,研发实习产品。结合中职生学情开发课程资源,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建立数字课程资源库和网络空间学习平台。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变革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方式,“做中学、做中教”,促进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以信息化教学引领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变革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

3.1.3 建构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

以《行知文化引领下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为载体,从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等角度传承并创新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打造学校个性化行知课堂,培养“自强、自立、自信”的学生文化,孕育“爱满天下”的师德文化,构建“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文化,培育“三知融合”的课程文化,创新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使之校本化、活动化、课程化。

3.1.4 打造“核心互补式”优秀教学团队

以工作室为平台,以专业带头人和名优教师为工作室核心成员,以项目实施为载体,随时吸收工作室以外的成员进来,形成“核心互补式”优秀教学团队,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带头人,带动学校整个师资队伍建设。

3.2 工作室促进专业团队发展的措施

工作室定期交流学习,通过工作室成员间内部交流学习以及与区域外其他工作室的外部交流学习促进各成员专业发展。

3.2.1 读书并进

工作室主持人定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学习教学理论、课程标准和先进教改经验;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读书计划,在工作室网站交流读书心得。在阅读中,特别关注生本教育和职业教育类书籍及最新成果。

3.2.2 课题推进

工作室确定总课题,组织成员参与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每个成员承担子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按时优质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指导成员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反思教学细节,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探索,联系理论并加以提升,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

3.2.3 研讨渐进

工作室定期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带着研究问题,分配研究任务,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改革创新。举办主题沙龙活动,开展项目研究,收集教学问题案例,诊断课堂教学问题,研讨成员示范课及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工作室成员结合本人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各项教育教学比赛。

3.2.4 网络增进

建立“工作室”网站,进行开放式网络对话与切磋,不断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促进专业成长,使网站成为工作室每个教师的发展加油站、成果辐射源和研究生成站。

3.2.5 评价促进

建立“工作室”管理运行制度,制定“工作室”奖励细则,完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推进团队评价、项目评价。通过评价的系列改革,起到激励发展、指引发展的积极作用。

3.2.6 整体协进

将工作、学习、培训、研究一体化,实现培训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自主学习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自我反思与不断提升相结合,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相结合,“受培”与“带培”相结合。

4 结语

名师工作室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建设,可以组建相同学科的名师工作室,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跨区域组建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孵化器,是教学思想的集散地,是教学方法的交流所,是教学资源的快递中心,是教研与科研的结合体,是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学校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骨干、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助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工作室将以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为重点,团队协作、高端引领、整合资源,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名师团队。最终促进形成基于项目引领、大赛导向、产品研发、企业实践以及校企合作等主要形式的“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保障团队的良性发展,促进学校专业品牌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妮.高职院校专业“双带头型”教学团队基本范畴辨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55-58.

[2]刘晶.关于职业学校团队建设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3):58.

[3]张敏.财会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职教通讯,2015(33):34.

名师工作室建设 篇10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

在我国名师工作室起源于基础教育,借鉴了科技界和文艺界的“工作室”机制在教育界的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高校教师及团队培养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各类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功能地位、研修模式以及服务教师发展和团队建设也有不少报道[1,2,3,4,5],并逐渐延伸至中等职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名师工作室建设也是刚刚兴起,真正成熟的建设模式不多。如何结合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发挥名师工作室在教师培养中大重要作用,各地也进行了诸多尝试。

2014年开始,安徽省在前期遴选的省级教学名师的基础上引导高等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并将此类项目做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项目列入省级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旨在依托已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以上的教师成立工作室,发挥名师工作室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目前报道较少,通过知网数据库检索,与高职名师工作室相关文献很少。为此,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对教师的功能定位,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视域下就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出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1 高职教育对教师能力结构的要求

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提升阶段的今天,作为高职教育直接参与者高职教师能力的提升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如何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关键,究其高职教育特点对高职教师能力结构有一定要求,高职教师有着自身的职业特点。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为导向的,注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其“职业性”和“高等性”对高职教师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要达到“双师型”更高的要求。

1.1 专业能力的要求

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中包括其对自身职业的情感认知态度,能够胜任教师职位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及其他文化知识,以及在其教学中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和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有正确的认知。这些方面能力是高职教师所从事“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1.2 职业技能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具有专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其他类型教师不同的技能要求,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本行业发展的掌握能力,要有相应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2 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个性特征

高职教育的特点对高职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决定着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有着自身的个性特征,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其个性特征,合理利用名师工作室平台,选择合适路径培养“双师型”教师。

2.1 目标与功能的不同

普通教育的名师工作室目标与功能相对单一,主要是利用名师的引领作用,通过教育教学研究途径,带领年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一般大学的名师工作室,主要通过科研项目引导,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教育教学技能与水平的提升上,往往不作为其主要目标与功能。

要依据高职教育特点,合理定位高职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及其功能发挥的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人才培养又依托于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来实现,因此,高职名师工作室培养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是其目标之一。除此之外,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需要,名师工作室还要发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与技能培养、专业社会培训服务、校企合作科研技术服务等功能。

2.2 成员构成的不同

普通教育名师工作室多以学科课程为组建团队的边界,一般大学名师工作室多以学科或某一研究领域拔尖人才引领组建科研团队。

高等职也教育名师工作室则多以专业或专业群为边界组建,要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依据来组建团队,推动教学团队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各影响因子的建设和促进作用的发挥,并引领专业教学团队的自身建设。另外,高职教育名师工作室区别于其他类型名师工作室的特点,就是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要体现高职教育技能培养之特色。

3 我院名师工作室在中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路径设计

3.1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集聚青年教师,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托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吸纳并组建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开发特色教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积极引导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法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建立名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机制,增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操技能,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结合亳州地方中药医药行业的优势,引导教师到中医药企业参与实践锻炼,有效解决实践操作能力缺乏现实问题,促进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真正将名师工作室建成推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的平台。

3.2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发挥团队优势,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

通过以名师工作室平台,构建专业教学研究定期研讨机制,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中药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对准中医药行业岗位及岗位技能需求,研究制定校内外实验室、实训室(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指导实践教学。开展教学改革,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强化技能训练和过程性考核研究,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理论指导体系,将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专业发展和内涵建设的智囊团。

3.3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构建技能竞赛机制,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

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建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与学的竞赛机制,对接国家、省、市职业技能竞赛,形成各级竞赛的有机衔接。推行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四位一体”技能提升培养竞赛机制,着力培养技术技能过硬的优秀选手和优秀指导教师,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整体提升。积极研究影响区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现状,建立区域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的竞赛机制,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地方赛事,搭建“行业、企业、学校”提升技能的学习交流平台。

3.4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发挥团队科研优势,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面向生产、教学、服务一线,发挥名师工作室成员协同优势,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及产品研发;将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融入课程教学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实习实训设计及评价体系,形成贴近企业生产实践的教学体系。推动名师工作室整体科技服务与实践教学能力水平同步提高。

3.5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形成资源集聚效应,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积极挖掘名师工作室服务功能,集聚资源优势,将形成的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加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力度。利用资源优势和科技服务技术优势开展面向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和本校师生的专项服务,发挥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开展校际教师研修服务,参与社区共建,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便民服务,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4 我院名师工作室建设预期成效

围绕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目标,通过3~5年的建设,在团队能力提升方面,建成省级团队1个,完成结构合理的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药学专业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团队的构建,培养骨干青年教师3~5人,团队成员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能力大幅提升。特色专业和核心技能课程建设方面,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建成中药制药技术和药学2个特色专业,完成中药学、中药制药技术、药学、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四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和标准的构建,并完成中药学和中药制药技术2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技能竞赛教学机制的建立,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积极服务地方行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在名师工作室建设期内完成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课题2~3项,工作室成员年均发表论文1篇以上。

5 名师工作室在引领“双师型”团队建设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工作室”,是个有组织的团队,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发挥其在团队中促进和引领作用的关键。首先,要发挥主持人的第一责任人作用,根据确立的团队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具体实施方案。其次,在团队成员之间也要建立“老中青、传帮带”的互学互促提升机制。再次,建立常态化的名师工作室活动机制,定期安排主题活动。最后,充分发挥和挖掘各位成员的潜质,把每一位成员的特质挖掘好、提炼好、培育好、实现好[6],真正将名师工作室建设成“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迟恩宇.高职院校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7):74-76.

[2]张波,吴正勇.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8):49-50.

[3]邓秋萍.借名师之力助团队发展[J].江苏职业教育,2015(10):47-50.

[4]周苏豫.浅谈职教名师工作室的长效运行策略[J].职业教育,2015(24):3-5.

[5]彭红.浅析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的培养思路[J].大学教育,2014(12):69-70.

上一篇:质量控制岗位下一篇:技术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