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2024-07-26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精选九篇)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篇1

制造业知识资源包含生产与研究开发两个层次的技术储备, 尤其以后者为典型, 其中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是核心。

国内外许多研究文献介绍了知识资源战略的特性和优点以及成为一家知识型现代企业所能带来的竞争优势。正如Leonard (1999) 描述的:“企业是财政机构也是知识机构。他们既是知识储藏库又是创造知识的源泉。”[1]如今, 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要想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企业必须有效地执行先进的知识资源战略进行技术创新[2]。创新是无形的, 追踪科技创新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 我们可以把创新的“副产品”-专利作为一个“气压计”, 运用专利来研究企业的知识资源战略[3][4]。

本文的研究集中在机械行业的范围内, 分析了机械行业外资企业在华的专利知识资源战略。

1 专利数据的收集

由于2004年和2007年是外资企业在华申请专利量较多的两年, 因此本文选取这两年内外资企业在我国申请专利的情况作为研究重点。研究的国别分别确定为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和荷兰。表1统计了这五个国家近几年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占所有外国在中国申请专利总数的百分比。可以看出, 这几个国家所申请的专利数已经超过了所有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总数的70%。

本文所选择的专利IPC (国际专利分类系统) 分类是以非电气机械和汽车这两大部门为指导的。之所以把电气机械部门排除出去是因为这个部门与电子行业联系太紧, 以此为方向会加大研究难度。权衡利弊之后, 本文选择了这样两个与人民生活最相关的部门。

数据来源:历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年报》

本文在IPC分类表中选择了如下分类:

B60:一般车辆。F01: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F02: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F16: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本文选择了中国专利信息中心 (www.cnpat.com.cn) 作为专利信息来源。经过最终的筛选, 本文一共得到了国外申请人申请的专利838条。后面的分析都是在这些专利样本的基础上进行的。

2 我国机械行业外资企业申请专利的趋势

本文对机械行业外资企业申请专利的总体趋势分析的重点是在专利申请人性质, 专利的实体类型和专利类型三个方面。在表2、表3和表4中, 本文分别统计了国外各类性质的申请人的数量分布、外资企业在华申请专利实体类型数量分布以及专利类型的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 在我国申请专利的国外申请人80%以上是外资企业。所以在后面的统计中, 本文就撇开了其他类型的申请人, 只考虑外资企业申请的专利。

就各实体类型而言, 关于装置的专利是最多的, 比其他类别的专利加起来还要多。其他四类:物质、设备、机器、系统数量相差不大。可见, 外资企业倾向于把对于大的机器、设备十分重要的装置申请专利。由于这些装置对于大型机器的重要性, 一旦对这些装置申请了专利, 对大型机器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同时也避免把创造性强的复杂大型机器的技术公开。

从专利类型的分布可以看出国外的申请人非常重视发明专利和PCT国际申请。这表明国外的技术创新水平较高, 因为PCT国际申请的专利必须是发明专利。

3 我国机械行业外资企业专利知识资源的特征分析

在本文统计的专利样本中, 涉及的外资企业一共有290家, 他们一共申请的专利有727项。研究这些外资企业所申请的专利在各IPC分类上的分布规律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1) 专利在企业中分布的集中程度。包括所有领域的专利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和单个领域中的专利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

(2) 企业申请的专利是集中在单个领域还是跨多个领域。

3.1 专利在企业中分布的集中程度

本文从分析各企业申请专利的总体集中程度开始。表5统计了专利样本中申请专利总数最多的10家企业在各领域申请专利的情况。

表中的统计数据显示了各企业申请的专利占专利总数的百分比, 以及各个企业在各领域申请的专利占该领域专利总数的百分比。为了分析集中程度, 本文设想了一个被称为集中度的参数 。这个参数是这样定义的:将各企业按照申请专利的总数排序, 并计算出每一家企业所申请的专利占专利总数的百分比。借鉴统计学中累计频数的方法, 从专利数最多的企业向专利数最少的企业累计。将专利数最多的前 的企业的累计百分比除以 得到的值称为集中度。实际上集中度反映的是申请专利数最多的前 的企业申请的专利在所有企业申请专利总数中的份额。

θ=i=1nΡiα% (1)

公式中的i表示企业申请专利数的排名, 这个排名可能是行业内申请专利数的排名, 也可以是专利申请总数的排名。如果企业样本总数用N表示的话, 公式中的n=N/α。本文在研究中取α=10。

根据公式 (1) , 计算总体集中度:前29家企业 (总共290家) 的累计百分比为54.05%。

θ总=54.05%÷10%=5.41

按照同样的思路, 本文分别对B60、F01、F02和F16的专利集中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每一个类别的分析中, 本文只考虑在这个类别上有专利的企业。各个类别所对应的企业和企业数目不尽相同。

B60:共涉及85家企业, 196项专利

θB60=42.35%÷10%=4.24

F01:共涉及56家企业, 143项专利

θF01=51.75%÷10%=5.18

F02:共涉及62家企业, 183项专利

θF02=51.91%÷10%=5.19

F16:共涉及145家企业, 205项专利

θF16=31.22%÷10%=3.12

以企业专利数的排名为横轴, 本文绘制了企业累计百分比分布曲线图 (图1) 。这簇曲线经历了由陡峭逐渐平缓的过程。前一段曲线很陡峭是因为排名在前的企业专利申请量大, 专利数量分布相对集中, 累计百分比增加较快。后一段曲线较平缓是因为排名在后的企业专利申请量小, 专利数量分布相对分散, 累计百分比增加缓慢。最直观地反映集中程度的是由陡转缓的那一点。如果这一点对应的累计百分比很高, 企业排名很靠前, 那么集中程度就很高;反之, 如果这一点对应的累计百分比很低, 企业排名很靠后, 或者说, 即使是在陡峭段, 曲线陡峭程度也不大, 那么集中程度就很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 θ能否很好地反映集中程度的大小与α的取值有很大关系。如果α取得过大, θ表现将会是曲线平滑段上分布情况, 谈不上什么集中了;反之, 如果α过小, θ反映的将会仅仅只是曲线陡峭段上的分布情况, 集中程度将会被高估。合适的α值应该尽量使θ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曲线由陡转缓的那一点。由图上看来, α取10是比较合适的。

从集中度的大小可以看到, 专利总数的集中度和F01、F02类的集中度是很高的, 10%的企业申请的专利就占了所有企业申请专利的50%以上。B60和F16类的集中度相对就低一点, 但是仍然达到3以上。总体来看, 机械行业外资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专利约有一半集中在少量大企业手里, 另外的一半则分散在数目较多中小型企业中。具体到F01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 F02 (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 这两个IPC分类, 外资企业申请的专利最为集中, 少数企业对行业形成绝对的控制。B60 (一般车辆) 和F16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这两个类别里, 少数企业虽然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 但是还不能对行业造成绝对的控制, 所以这两个领域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3.2 外资企业申请专利的IPC类别

在分析各个IPC类别的专利集中程度的时候, 本文发现各个类别所对应的企业和企业数目并不完全相同。这说明有些企业只在某一个或几个IPC分类上有专利, 并非所有企业在所有的IPC分类上都有专利。经过统计, 本文发现:

(1) 只在一个类别上有专利的企业共253家。B60对应58家, F01对应37家, F02对应42家, F16对应116家。

(2) 在两个类别上有专利的企业共27家。

(3) 在三个类别上有专利的企业共2家。

(4) 在四个类别上都有专利的企业共8家。

在四个类别上都申请了专利的企业申请的专利总数都排在前十位。纵观这8家企业, 基本上都是本文耳熟能详的大型企业。为了分析他们申请的专利在各个类别上的分布情况, 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本文计算了这8家企业在各类别上申请专利的总数, 计算出每家企业在每个类别上所占的百分比。同时本文还计算了这8家企业申请的专利总数, 进而计算了各家企业申请专利总数所占的百分比。利用这些数据, 本文绘制了表6。

本文设计了一个称为均匀度的参数 来表示个企业申请的专利在各领域的分布情况。 是由每个企业所占的最大份额比上最小份额所得的值。这个值越接近1, 分布越均匀。这样计算的8家企业的均匀度分别为 ( 的角标为企业代号) :

λ= (2) λ1=38.10÷19.23=1.98λ2=41.18÷5.95=6.92λ3=32.26÷1.19=27.11λ4=17.31÷3.23=5.36λ5=13.10÷3.85=3.40λ6=17.86÷1.92=9.30λ7=5.88÷3.23=1.82λ8=5.95÷1.92=3.10

按照λ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可以得到企业在各分类上的专利均匀程度的排列 (以表6中的代号表示企业) :均匀程度由大到小为7、1、8、5、4、2、6、3。为了更加直观地分析均匀程度, 本文绘制了图2。

从图中可以发现, 虽然企业7的λ值比企业1小, 企业8的λ值也比企业5和企业小, 但是它们申请专利的规模却不如企业1、企业5和企业4, 仅仅从 的值断言企业1、企业5和企业4的均匀程度不如企业7和企业8的话并不适合。于是本文利用企业申请专利的总数百分比来修正这个λ。修正后的参数成为相对均匀度, 用ψ 表示。本文定义:

ψ=λ (3)

根据公式 (3) 本文计算了每家企业的ψ值:

ψ1=7.30, ψ2=28.65, ψ7=35.01

ψ5=36.63, ψ4=51.48, ψ8=69.48

ψ6=113.72, ψ3=243.13

这个ψ值只在比较时起作用, 单独没有实际意义。从数据的变化本文可以发现相对均匀程度排序为1、2、7、5、4、8、6、3。企业2的排名变化最大, 由第六跃居成了第二, 企业7则由第一变成了第三。主要原因在于企业2申请专利的规模很大, 企业7申请专利的规模却小得多。申请专利的规模弥补了均匀度上的缺陷。再如企业5, λ值为3.4, 比企业7的1.82大很多, 但是修正以后, 两者的ψ就差不多了。考虑了企业申请专利总数百分比的相对均匀度ψ比单一的均匀度λ更能反映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外资企业中的那些特别大型的企业倾向于在我国机械行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投资。但是, 由于这些企业各自的历史原因形成的各自的技术优势不同, 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所投资的力度也不同。甚至有些企业在某些领域是处于劣势的。这在专利上的体现就是这些企业在各IPC类别上专利申请数目的分布极不均匀。

4 结论

知识资源战略中与企业知识创新联系最密切的是专利战略[5]。本文正是通过研究机械行业外资企业在华的专利申请情况来分析其知识资源战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了2004年和2007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荷兰的机械行业外资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数据, 主要对专利的申请人、实体类型作了统计和归纳, 最终得出了以下三点结论:

(1) 外资企业倾向于把改进机器、设备运行功能的重要装置申请专利。

(2) 外资企业申请的专利大多数是发明专利。同时也十分注重PCT国际申请。运用PCT国际申请, 申请人的一次申请可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专利权。

(3) 在一般机器或发动机和燃烧发动机这两种IPC分类的专利申请上, 外资企业的集中程度很高, 少数企业对行业形成绝对的控制。在一般车辆和工程元件或部件这两个IPC类别的专利申请上, 少数企业虽然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 但是还不能对行业形成绝对的控制, 所以这两个领域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总之, 外资企业的知识资源意识是很强烈的。他们懂得运用国际条约进行国际性技术垄断, 大型外资企业更是在一个领域占主导地位。虽然由于技术优势的不同, 单个外资企业在各领域的创新分布不均匀, 但是多家外资企业就筑成了一个领导创新方向的大网络, 这对国内企业是极其不利的。我国的企业应该树立起知识资源的观念, 在发明专利的申请上加大力度, 同时要懂得合理利用国际规则。专利既是一种保护, 也是一种公开。外资企业申请的专利越多, 公开的知识和技术也越多, 合理利用专利战略中的追随型战略和引进型传略, 可以使国内企业获得宝贵的知识财富。毕竟, 知识资源是在外源知识和内生知识相互作用中增长、发展的。

参考文献

[1]LEONARD D.Wellsprings of Knowledge:Building and Sustaining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Press, 1999.

[2]冯晓青.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专利战略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 2002, 19 (2) :8-12.

[3]殷醒民, 宫秀芬.论中国技术创新的“核心”产业[J].复旦大学学报, 2002, 1 (1) :30-38.

[4]张钢, 郭斌.技术、技术资源与技术能力[J].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7, 19 (111) :37-43.

药物专利申请战略 篇2

史克公司1993年在中国提出专利申请,要求保护一种制备罗格列酮马来酸盐或其溶剂化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提出了三项分案申请,并均获得专利权。在提出申请时,史克公司还不能确定罗格列酮马来酸盐是否可以被成功开发,因此最初提出的权利要求是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没有提出化合物专利保护。但这个专利申请于4年后进入实质审查时,史克公司已经基本确定了马来酸盐可以成功上市,因此在审查过程中将权利要求修改为化合物权利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个分案申请,从不同方面对罗格列酮马来酸盐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史克公司在申请帕罗西汀甲磺酸盐专利时,知道会有人抢先申请专利,但还是将其理化参数尽可能多地写入说明书中,当审查过程中其新颖性被质疑而无法获得物质专利时,史克又及时将权利要求改为一种新的结晶形式,使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第一,十分重视对专利文件的撰写,以保证在审查后获得最大范围的专利保护,而且可以根据情况变化修改其要求保护的主题。

第二,国外大企业在申请专利时,不仅对自己推向市场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专利保护,而且对于可能对自己产品构成威胁的类似产品,以及对已获专利产品的有益改进也及时申请专利保护,以保证绝对和长期垄断地位,而且申请专利及时。

第三,无论前景如何,只要申请了,国外企业都会认真撰写每一份申请,以便在审查中随时应对变化。新药专利网战略

葛兰素史克于1993年9月4日在中国申请了3件专利,均已授权,且在有效期内:

1)93119069.3专利,名称为“噻唑烷衍生物”,于1998年授权。该专利保护罗格列酮与马来酸反应制备的罗格列酮马来酸盐或其溶剂化物的方法。该专利虽然是方法专利,但“反应”一词涵盖了所有的反应,且1993年以后对方法专利的保护延及产品。

2)97122519.2专利(为93119069.3专利申请的分案),名称为“一种噻唑衍生物及其制药应用”,于2000年授权。该专利保护马来酸罗格列酮化合物及其防治高血糖症的用途。

3)97122520.6专利(为93119069.3专利申请的分案),名称为“含噻唑烷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法”,于2001年授权。该专利保护含马来酸罗格列酮盐或其互变异构体与药用载体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该药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混合”。

而此次葛兰素史克主动放弃的98805686.0专利,实质上是97122520.6专利的从属专利,而97122520.6专利又是97122519.2专利和93119069.3专利的从属专利。

这就是葛兰素史克在提供给《中国医药报》的书面材料中所说的:葛兰素史克“决定放弃的专利并不是保护文迪雅(马来酸罗格列酮)的专利,文迪雅的化合物专利和制备方法专利与此没有任何关联。”(摘自:“葛兰素史克放弃罗格列酮组合物专利”,方剑春,《中国医药报》2004年8月24日,B1版)。

虽然,葛兰素史克放弃98805686.0专利出于无奈,这与该专利存在明显缺陷有关。但是,如此动作,亦表明其胸有成竹,因为围绕罗格列酮的专利网早已布下。

除上述专利外,葛兰素史克在中国还申请有马来酸罗格列酮水合物的专利申请4件;马来酸罗格列酮多晶型物专利申请3件;罗格列酮与各类抗糖尿病药物组配的专利申请7件,其中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组配的有一件专利申请已授权,专利申请罗格列酮与磺酰脲、与促胰岛素分泌剂和α-葡糖苷酶抑制剂、与胰岛素促分泌剂和双胍等仍在审查程序中。

另外,葛兰素史克还就罗格列酮与各种酸形成的盐申请了8件专利,其中涉及盐酸盐的有4件申请,如盐酸罗格列酮、盐酸罗格列酮水合物及盐酸罗格列酮二水合物,而乙磺酸罗格列酮、延胡索罗格列酮、硝酸罗格列酮及甲磺酸罗格列酮各有1件。显而易见,葛兰素史克对盐酸罗格列酮的研究进行的较为顺利。

2-8mg包括了马来酸罗格列酮的最佳治疗范围。我国企业提出98805686.0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并逼使葛兰素史克放弃该专利,一旦该经过法定程序该专利放弃生效,就使葛兰素史克原本想延长马来酸罗格列酮专利保护期的打算落空。因为,97122520.6、97122519.2、93119069.3这3件专利的期届满日均为2013年9月4日;而此次被放弃的98805686.0专利的期限届满日是2018年6月2日。

出处:周和平《葛兰素史克的罗格列酮药物组合物专利案深入剖析》

在医药领域,被归类为产品发明的有:

1、化合物(活性化合物、制备活性化合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前药化合物、用作诊断剂的化合物等等)

2、组合物(各种中西药制剂、天然产物的非单体有效部位,诊断试剂等

3、方法发明:有化合物的制备工艺、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分析方法、化合物或组合物用于制药的用途等。

药物研发生产中未进行专利侵权分析的教训

2003年10月初,葛兰素史克分别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来了律师函,称该公司的新药——罗格列酮被海正集团侵权。12月9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又在《中国医药报》刊登专利声明称,专利号为ZL98805686.0的发明专利于2003年7月2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专利权人为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有限公司和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公司(隶属于葛兰素史克集团)。上述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覆盖所有含2-8mg5-噻唑烷-2,4-二酮(通用名:罗格列酮)及其所有药学上可接受形式的化合物的药物制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对于违犯上述专利法的专利侵权行为,专利权人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维护其合法利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接到律师函后,认真对此事进行核查,并暂缓了对罗格列酮的行政审批。不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不是处理专利问题的裁判单位,也不负责专利查询。浙江海正集团等企业是否侵权的裁定将由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局作出。

生产罗格列酮的主要成分有马来酸、盐酸、酒石酸等,据了解,海正集团已经为罗格列酮的研究开发投入了1000余万元,但葛兰素史克早在1998年6月2日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并将生产罗格列酮的全部药用化合物也申报了专利。如果侵权事实成立,浙江海正等十几家企业为此投入的近亿元研发费用无疑将化为乌有。

申明:

搜集案例的目的在于反映医药企业药物相关专利问题,所以案例不能做到与最新进展一致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如果大家发现错误之处或有更新的信息请发帖指正。

“创新修饰”的成功案例

企业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 篇3

专利信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几乎囊括了一切应用领域的技术成果,涉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战略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形势下,专利信息是各国发展经济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资源。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专利文献中包含了世界上95%的研发成果。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专利文献,不仅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还可以节省40%的研发经费。专利信息通常是指专利文献经过信息化处理后的信息源。企业利用好专利信息,不仅可避免重复研究,又可合理利用已公开的专利技术,提高研发效率,节省研发费用,而且可防止侵权和开展专利战略研究。

专利信息有如下特点:①统一的记载格式和标准的技术分类,有利于加强对专利技术的系统性理解。②科技进步促使新技术信息不断涌现,有利于对最新技术的跟踪。③全面、海量信息的技术领域,有利于了解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全面性。④“新”“广”“准”“细”“新”所包含的技术内容具有新颖性。“广”指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信息量大;“准”指提供的专利技术准确可靠;“细”指提供的技术信息内容系统详尽。据统计,有90多个国家、地区及组织以30多种文字出版专利信息文献,这些文献每年以150万件左右的数量递增,约占世界图书期刊年出版总量的1/4。专利文献信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海量的技术宝库,企业只要掌握运用专利信息的技能,将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2 专利战略研究

专利信息的检索一般应用于企业查新、专利侵权事务、确定专利有效性和了解一般技术方案等;专利信息的课题分析一般用于课题分析,指对技术的发展和法律状态进行分析、判断。检索和分析是企业对专利信息的浅层次运用,现代企业的专利工作不应只停留在对专利信息的检索上,而应上升至企业专利战略高层次研究。专利战略这一与企业总体规划密切相关的经营策略已受到企业管理人士的普遍关注,并开始被认为是企业未来竞争不可忽视的一件“利器”。企业专利战略活动包括树立专利意识,学习运用各种法律手段进行技术保护;专利信息的收集、检索、保存;专利信息分析,跟踪国际国内领域内技术的发展动态;专利战略制定与决策;专利技术研发、保护、转让、产业化等。企业实施专利战略,有利于强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活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日益深入,有效运用专利信息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同规模、产业的企业对专利信息应用的需求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可从以下4个方面从低到高排序(见图1)。

3 对策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只有1%的企业申请过专利,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陌生的,拥有专利的企业大多数也是只停留在申请和专利维持的管理阶段,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更是从未开展,极大地影响了专利信息的传播和利用。近几年,桂林市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不断深入,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增强。2008年桂林市专利申请量达1 055件,首次突破1 000件,是广西首个专利申请量超1.000件的地级市,其中职务发明517件,占申请总量的49%,企事业单位逐步成为桂林市专利申请的主力军。笔者认为桂林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

3.1 重视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

企业应从领导层面重视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将专利战略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成为企业创新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应落实工作机构和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应配备专职专利信息工作人员,建立专门机构。其他企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明确承担此项工作的机构和专职或兼职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主管和统筹此项工作。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公司所需要的信息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及分析,同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3.2 培养企业专利信息分析人员

专利信息集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和法律信息于一体,这对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这些人员要全面了解企业开发研究情况,了解具体研究工作内容,懂专利知识和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技能。企业应培养自己的专利信息分析人员,让他们系统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掌握专利文献的检索、分析技能。

3.3 善于利用已有的专利数据库资源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专利数据库,这些企业要善于利用专利数据库资源,特别是免费的数据库资源。近几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了对地方专利数据库建设的支持力度。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均建立起了全部领域专利数据库资源,一些城市也建立起专利数据库资源,此项工作大大地促进了专利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为地方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服务和数据支持。全部领域专利数据库包括1985年至今的中国专利全文图形文件;中国专利著录项目、摘要、权利要求、说明书全文等代码化数据文件;国外专利图形文件;国外著录项、摘要文件和中国专利法律状态数据。其附带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据更新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也建立了全部领域专利数据库资源(http://patent.gxipo.net/),提供了中国专利、国外及港澳台专利数据库资源检索,检索系统具有表格检索、逻辑检索、法律状态检索、专利信息浏览及输出功能,这对广西各中小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机遇,企业应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专利数据库资源,这必将有助于企业掌握最新的行业和技术动态,避免重复工作,有效规避专利侵权风险。

3.4 建立企业专题专利数据库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建立专题专利数据库,数据库的范围应涉及企业经营产品、准备或即将进入的领域范畴和竞争对手相关的信息。专题专利数据库的优点在于节约了大量检索时间,数据库的信息为企业而量身订制;缺点在于现代学科的交叉又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在设定专题数据库数据采集条件中,如果考虑不全面,可能造成数据漏检,从而造成数据库资源的缺失,可能会影响企业专利信息分析的结果。桂林市知识产权局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星辰科技公司建立了专题专利数据库,配置了专利检索及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并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门的检索技能和分析软件应用培训,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利用专利文献提供的新技术、新产品信息,通过对专利文献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对技术发展趋势、申请人状况、专利保护地域等战略要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该系统是企业分析、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

3.5 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专利信息服务机构

目前,一方面一些知识产权意识强烈的中小企业因自身缺乏相应的人才和条件无法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和战略研究,另一方面没有专门的机构面向中小企业为之开展专利信息服务,这成为困扰中小企业专利信息工作的两大难题。笔者认为,市级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作为政府科技中介服务部门,应担负起此项工作,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手段,打造服务品牌,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贴切、专业的专利信息与专利战略服务,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的战略目标,这是国家第一次将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起主导作用,我们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中介机构参与,中介机构与中小企业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研究服务的对接机制,切实提高桂林市企业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摘要:专利信息集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和法律信息于一体,对专利信息进行检索、统计、分析、整合的具有战略性特征的专利工作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专利分析,专利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建蓉.专利文献与信息[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2]林映州.企业专利信息运用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科技,2008 (1),

[3]张培锋.试论专利信息与企业专利战略[J].情报研究,2006(10).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篇4

[摘要]在开放经济下,资源共享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企业采用专利保护战略已成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进而开放性保护专利策略应运而生。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专利战略进行类别梳理,构建影响专利策略因素概念模型,并以特斯拉开放专利为例从概念模型入手,说明特斯拉选择开放性保护专利战略的原因及意义,得出网络经济模式下企业采用开放性保护专利战略成为企业发展必然选择的结论。

[关键词]开放性保护;专利战略;企业战略;特斯拉;网络经济

1问题提出

虽然利用知识产权赢得市场竞争先机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随着开放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企业间技术竞争也不只是隐藏技术创新专利那么简单,合作联盟、开放创新成为企业之间互惠互利的发展常态。在这种宏观大背景下企业在专利策略选择时会出现以下两难抉择。企业选择专利保护策略,是基于在国际贸易中拥有市场垄断权,有利于为专利拥有者开拓市场,创造经济利润,当市场份额具有规模效应时,便可取得专利权使用费。换言之企业拥有的专利越多,企业市场竞争力就越强。企业选择专利开放策略,是基于在技术创新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开放专利与竞争对手达成战略联盟,培养潜在客户,从而获得市场优势并最终主导行业标准。那么基于以上企业战略对专利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究竟企业如何选择自身专利策略,基于哪些影响因素才能正确做出开放或保护企业专利策略的选择。本文主要以特斯拉选择开放专利策略为例,重点研究了特斯拉基于自身企业战略选择开放专利这一策略的原因,以此供企业专利策略选择借鉴。

2企业战略对专利策略影响机制

无论企业选择开放或者保护专利策略都不是其最终目的,而是服务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影响企业正确做出专利开放或保护策略的因素很多,结合本文中单案例研究特斯拉专利开放策略的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的专利策略影响因素模型。基于以上影响专利策略制定的概念模型,结合本案例特斯拉开放专利策略影响因素,首先根据特斯拉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其是否需要资金与技术支持;其次分析特斯拉开放专利使竞争对手强大的同时对其自身地位的影响;最后基于特斯拉企业战略的选择分析其选择专利开放策略的原因。

3以特斯拉开放专利为例研究基于企业战略的专利策略选择

3.1特斯拉背景资料

在特斯拉成长的十多年里,最能引起外界轰动的事件为6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伦马斯克在微博上发布了图1专利策略概念模型一封公开信,宣布特斯拉将不会对任何出于善意目的使用其技术的人发起专利诉讼,换句话说将免费向全世界公开其所拥有的专利。那么马斯克选择开放专利这一策略绝不是一时兴起,下面就从企业专利策略选择的概念模型说明其选择开放专利这一策略选择影响因素与战略意义。

3.2特斯拉发展瓶颈

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发展史上幸存至今的大型制造商之一必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颠覆传统汽车行业必然非一己之力可以为之。截至20面临的发展瓶颈如下:一是资金匮乏。特斯拉建立超级充电站耗费资金巨大,其销售收入与前期投入成本不成比例,造成资金匮乏的尴尬局面。二是产品标准。特斯拉在欧洲及中国遭遇充电难的窘境,虽然利用特斯拉专用充电桩充电一小时可以充满,但其充电标准与中国不同,其大容量动力电池、大电流充电的既定模式正遭受巨大挑战,而XX不愿就充电标准作出任何退步。这也成为特斯拉制定以后企业战略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以上内外部环境显示特斯拉产品单一、市场份额小、发展缓慢这样的瓶颈。特斯拉即使作为电动汽车行业佼佼者,缺少联盟者和战略伙伴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成为阻碍其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此瓶颈成为特斯拉开放专利策略的重要前提条件。

3.3特斯拉开放专利对其市场地位的影响

特斯拉产品发展状况如下:特斯拉从一开始就瞄准高端汽车市场,从其第一款电动跑车Roadster的问世,就预示着特斯拉购买者“非富即贵”。所以随着公众对产品接受程度特斯拉整体产品发展策略发生急剧改变。于制定市场发展“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开发高端、高性能运动型电动汽车;第二步,收购汽车制造工厂,打造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完成规模化生产,打造属于自己的生产车间;第三步,生产价格能被普通大众接受的低成本经济型电动汽车。总结以上特斯拉完美的市场和产品发展定位战略,以及其产品独特的竞争优势,从企业战略角度考虑选择专利开放策略不会影响特斯拉市场垄断者的地位。又由于其掌握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专利,后来者也不会轻易居上,所以并不会威胁自身电动汽车行业的龙头地位。

3.4特斯拉产品未来市场饱和度及发展前景

特斯拉在欧美汽车销量较为客观的.原因与当地政府政策息息相关,其规定特斯拉电动汽车可以免费获得牌照,并且在部分地区还可以占用公交专用道。但在中国却没有享受到如此优惠的待遇,特斯拉不包括在政府提供优惠牌照政策的所有车型中。即使特斯拉在未进入中国之前就遭遇种种挫折,但是从整个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电动汽车占领整个汽车行业不到1%的市场份额,而随着未来社会对清洁能源的强大市场需求,电动汽车的未来市场绝对不可估量。可见特斯拉的真正并且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是电动汽车制造商,而是传统燃油汽车制造商。马斯克自己在特斯拉XX中提到:开放我们的专利技术无疑会推动大型汽车厂商跟进这一市场,然后利用它们强大的制造和营销能力在电动汽车销量上超越特斯拉。然而真正的事实是电动汽车行业占领市场份额极小,同质产品竞争者通过技术联盟不会超越特斯拉,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仍旧会被特斯拉占领。从此角度考虑特斯拉基于目前种种发展瓶颈,开放专利既不会影响其市场龙头地位,也会给特斯拉带来同行业联盟者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加之电动汽车行业市场份额极小,特斯拉发展前景不受竞争者进入的影响。

4结论

在开放经济模式下,专利策略选择不断多元化。本文试图从影响专利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战略角度研究企业专利策略的选择,另外是从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几个角度入手,结合特斯拉在中国及国际市场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以看出特斯拉开放专利策略是基于整体战略的必然选择。那么专利策略是应该保护、开放、抑或是形成战略联盟取决于企业战略的制定。正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苹果和IBM曾有过著名“标准之战”:苹果和IBM都各有自己的专利,基于苹果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其选择保护,而IBM基于横向一体化战略选择了开放专利。当然最后的结果是,IBM在平台竞争中战胜了苹果,但是它赢得了标准却失去了另一块“蛋糕”,整个PC市场被新晋竞争对手占领。所以开放还是封闭,本身并无优劣,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战略意义,无论是对特斯拉或是苹果,抑或是IBM或谷歌。

参考文献:

[1]黄静.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探讨[J].才智,(9).

[2]王柯.开放创新下的企业专利战略[J].法制与社会,(36):284-284.

企业专利战略研究 篇5

当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 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在繁复多变的国际市场竞争中, 把无形的知识产权和有形的商业利益结合起来;如何避开跨国公司利用专利战略构筑的行业壁垒, 以保留自己现有的生存空间, 进而赢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如何建立企业的专利城池, 让专利成为企业的致胜之剑和御敌之盾。这些已然成为我国企业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1 专利战略内涵及意义

1.1 专利战略内涵

专利是知识产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泛指专有的利益和权利。国内外学者对企业专利战略也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日本学者高桥明夫就认为:“专利战略是根据企业方针进行的战略性专利活动, 从战略上进行进攻和防卫, 充分发挥专利的各种作用”。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所谓专利战略, 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严峻挑战的环境下, 主动地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以及各种便利条件, 有效地保护自己, 并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 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 推进专利技术开发, 促进科技创新, 控制专利技术市场, 为取得专利竞争的优势, 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简言之, 企业专利战略, 就是围绕专利申请、保护、实施、管理等环节, 以专利战略理念为指导, 专利战略目标为牵引, 专利动态管理机制为保障, 贯穿专利情报分析, 灵活运用专利战术等共同构成的总体策略。

1.2 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意义

实施专利战略, 对于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推动企业竞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是市场竞争的主角。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 任何市场竞争的实质, 其实就是各自拥有的新发明、新技术, 就是拥有的核心专利权的竞争。目前, 全球500强企业几乎都在中国投资, 设立了研发机构千余家, 这充分印证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国际竞争已渗透到国内。企业要想具有市场竞争力, 要想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是否能生产出有自主专利权、具有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

(2) 有利于推进技术创新。企业通过实施专利战略, 可以看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而推进技术的不断创新。2005年, 我国专利申请拥有量为47.6万件, 主要集中在中药、软饮料、食品等领域, 而国外在华企业的专利申请则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2013年, 我国专利申请拥有量达到了237.7万件,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4.02件, 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规划设定的3.3件目标, 申请的专利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之中的21个技术领域中占据着一定优势。根据对国内外专利申请领域的分析, 企业可以判断出技术创新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和实施专利战略, 完成专利布局, 确保新产品合法稳定的地位, 企业就能抢占先机, 也提升了整个社会技术创新水平。

2 构建企业专利战略

2.1 企业专利战略存在的问题

相对欧美企业而言, 我国企业由于进入市场化时间相对较短, 对专利战略仍缺乏敏感洞察力, 没有将专利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相关联。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专利战略意识薄弱, 制定和运用专利战略战术能力有限。由于企业对专利战略的认识较晚, 对专利战略的概念相对模糊, 不能将专利提升到战略高度来看待。更不会利用专利战略战术为企业赢得效益和权益。企业缺乏专业的制定专利战略的管理人才, 企业决策层也缺乏可以正确执行和实施专利战略的能力。

(2) 自主创新意识薄弱, 一味追求经济利益。长期以来, 企业更多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的速度, 自主创新的增长永远赶不上效益增长的步伐。技术创新是企业专利战略的源动力, 没有技术创新, 就不可能产生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常常拼命追求经济利益, 却往往忽视了对企业的核心技术的研发, 专利及专利战略更是无从谈起。殊不知企业只是抓到一时的利, 却放弃了一世的利。

(3) 重有形成果、轻无形专利。很多企业认为, 专利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与企业的经营和市场似乎毫无关联。事实上, 专利与市场是紧密相联的, 申请一个专利就意味着企业占有这个专利技术的市场。但由于有些企业的确在技术创新上下了真功夫、花了大力气, 也形成了众多的科技成果, 却独独忽略了要对这些科技成果进行专利申请, 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一旦产生专利纠纷, 都将是致命打击, 企业多年经营就付之东流了。

2.2 构建企业专利战略

综上所述, 要构建企业专利战略, 首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决策层对专利战略的决策。

专利战略虽来源于企业战略, 但与企业战略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企业的竞争优势其实可以看成是由专利战略下产生的专利, 再由专利形成的具有竞争实力的创新产品, 加之企业的资源及管理所构成的。因此, 企业决策层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专利战略, 他们不仅仅是企业战略的决策者, 更应该是专利战略的决策者。企业决策层要真正做到明确专利战略的重要性, 首先, 能够对国内外市场发展方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 能够把握市场发展的瞬息万变, 才能为专利战略制定正确的方向;其次, 就要对专利战略和战术有深刻了解。专利战略战术千差万别, 要想灵活运用战略战术, 以达到企业不同目标, 就要首先了解专利战略及战术, 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百战不殆;再者, 企业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标准, 为决策层制定和执行专利战略提供制度和数据参考, 以确保他们在关键时刻, 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2) 培养能实施专业战略的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在专利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决策层制定的专利战略能否有效实施, 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首先, 专业人才只有具有基本专利知识, 熟知专利战略及战术, 才能在运用过程中深刻理解决策层的意图和想法;其次, 最好是具备理工科、法律等综合学科背景, 具有一定的专利工作经历, 这些有助于他们在专利战略运用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最后, 企业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激励专业人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提出专业建议, 为企业的专利保护做出专业反应, 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 确保企业专利战略的有效实施。

(3) 增强企业专利实施与转化

验证专利战略的决策与运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就是专利技术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专利技术是否可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首先, 企业要设立专利实施与转化专用资金, 并通过制定激励政策, 调动技术创新人员积极性, 鼓励他们将专利技术加以推广;其次, 加强对专利运用和实施的可行性研究。通过专利技术的推广运用效果, 企业可以及时调整未来的专利战略方向;最后, 将专利实施转化与企业科研项目, 企业及行业标准相结合。通过科研项目可以获得具有高质量的专利技术, 将这些专利技术结合进入企业及行业的标准中, 大力推广和实施, 就能产生多倍的连锁效应, 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 必须要建立和运用专利战略, 这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实。专利战略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企业必须拥有的重要战略, 是企业抢占市场、抗争对手的锋刀利剑, 是企业保护自我、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法宝。

参考文献

[1]何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2]杨铁军.企业专利工作实务手册[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

[3]张韵君.国内专利战略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9) :174-180.

[4]贾卫东.论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的构建[J].保定学院学报, 2010 (2) :51-53.

[5]何铁宝.企业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 (20) :16-17.

浅谈企业专利申请中专利战略的运用 篇6

一、是否申请专利的决策

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产生后, 处理的途径有申请专利、作为技术秘密与公开成果3种形式。一般来讲, 公开成果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战略手段才采用。通常面临的是申请专利与作为技术秘密保密的决策。从理论上讲, 申请专利与作为技术秘密保密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对于一个具体的创新成果来说, 究竟是申请专利还是作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 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下面就对上述3种方式的适用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1、申请专利

申请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获得专利权的唯一途径, 也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专利申请获得专利后, 企业就可以利用专利权的高度独占性, 开拓、控制和占领市场, 最终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可以说, 一个企业专利战略的成功与失败, 与其专利申请工作做得如何有很大关系。因此, 原则上讲企业对其创新成果只要具备专利性, 就应当考虑申请专利, 从而获得专利保护。

但是, 申请专利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合适的。撇开有些技术创新成果不在专利保护范围之内从而无法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专利保护不说, 申请专利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申请专利要缴纳费用, 获得专利权后每年仍要缴纳专利年费,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固定的开销;发明专利申请审批周期较长, 如果发明的经济寿命不长, 即使获得专利权, 经济利用价值也不大;申请专利成功后所获得的专利还受时间性、地域性限制。再有专利的申请意味着技术方案的公开, 这样容易导致竞争对手围绕该技术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去申请专利, 反过来对自己的专利形成包围圈。特别是如果专利申请文件公布后最终未获得专利权, 所受到的损失会更大。

因此, 企业是否申请专利得结合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 从技术、经济、法律、市场等方面的综合权衡后决策。一般地说, 如果某项创新成果具有专利性, 构成专利主题时, 在下列情况下应尽量申请专利:

(1) 从竞争角度考虑应申请专利的情形

(1) 技术比较复杂、竞争对手难以绕过去的比较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 如企业的基本发明。

(2) 通过申请专利能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成果, 如目前日本企业向我国大量申请稀土制品技术专利就是从遏制我国企业竞争的角度考虑的。

(3) 通过专利申请和确权能有效地防止竞争对手控制自己。

(4) 还如企业新成果是对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 那么有必要通过申请专利维持这一优势。

(2) 从技术开发难度的角度考虑应申请专利的情形

属于那些市场潜力较大但创造性较低的发明创造成果。这类成果由于创造性较低, 能比较容易地由他人开发出来, 应及时申请专利, 否则容易坐失商业机遇。

(3) 从法律利用角度考虑应申请专利的情况

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不在于自己利用, 而主要是实施专利有偿转让战略时, 有必要申请专利。另外, 考虑专利产品容易被他人仿制, 也有必要申请专利。

(40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应申请专利的情形

对那些市场应用前景好, 经济价值大的创新成果, 一般应申请专利。有些产品的研究、开发时间长, 耗资巨大, 显然也应申请专利。

企业一旦对其技术创新成果作出了申请专利的决策, 下一步就是组织好专利申请工作了。专利申请本身也具有一些策略性因素。例如, 向国外申请专利应在外国优先权期间进行。对于在本国暂不保护而外国保护的技术创新成果, 可以先在本国申请专利以取得申请日、申请号后再向国外申请, 以借助外国优先权获得多国专利保护。

2、作为技术秘密保密

技术秘密属于秘密的一种。在有些情况下, 只要企业能够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使技术创新成果不被泄露, 可以考虑采用技术秘密的方式加以保护。

(1) 明显不能适应专利保护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1) 技术创新成果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主题;

(2) 技术创新成果不具备专利性质, 尽管其商业价值可能较大。

(2) 虽然可以获得专利保护, 但专利保护风险大, 从技术、市场或经济方面分析, 申请专利可能对竞争对手有利, 或对自己并无多大益处。

(1) 竞争对手能够在研究专利说明后轻易绕过的技术创新成果;

(2) 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应用价值不大, 申请专利会公开发明创造内容, 而对自己并无经济利益方面的好处;

3、技术创新成果经济寿命周期短, 申请发明专利有可能出现等到授权时该技术成果已有更先进的替代技术出现的情况。

(1) 风险因素主要有:

(2) 企业技术秘密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后被他人泄露;

不排除别人也在研制同一技术, 在实行先申请原则的国家, 他人先申请专利取得专利权后, 将对本企业构成威胁。

因此, 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作为技术秘密保护应当谨慎从事。

二、申请时机的决策

申请时机之所以成为专利申请的一个战略因素, 是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专利确权上都实行先申请原则或者申请在先原则。我国有些企业在新产品上市几年后, 发现市场上有仿造品严重影响本企业经营时才想到去申请专利, 结果因为产品已被公开使用而丧失新颖性, 无法获得专利。这些教训是值得吸取的。

但是, 申请专利的时间也并不是说越早越好。过早申请也会存在一些缺陷。例如, 在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尚未成熟时申请专利, 可能会影响专利权的获得, 过早申请由于申请文件准备匆忙, 也可能影响专利申请的成功。

专利申请时机究竟以哪天为好, 应当根据企业某项特定的技术创新成果而定, 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是, 在确定适当的申请时机方面, 以下原则是值得重视的。

1、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目前的状况, 特别是研究相同发明创造的可能。如果竞争对手目前还无力研究出同样的成果, 那么不必急于申请, 待竞争对手准备研制但尚未研制出来时再申请专利。如果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同时有多家企业或者其他主体在进行研制, 那么应抢先申请。

2、应注意技术创新阶段的保密, 以免技术被人公开而丧失新颖性。

3、要考虑本企业基本发明与外围研究开发成果专利申请的协调, 防止单纯申请基本专利公开技术方案后让竞争对手多头开发外围专利技术, 反过来限制自己。

三、专利申请种类的选择

在我国可以申请专利的种类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三种专利形式各有其特点, 企业应根据自己发明创造的特点、结合这三种专利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当的专利申请种类。

就发明专利而言, 各国一般将其分为产品发明、方法发明、物质发明、应用发明、改进发明等。我国《专利法》确认的发明种类则有产品发明、方法发明、产品或方法发明的改进发明。产品发明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产品, 也可以是产品的一个部件。方法发明通常包括制造方法的发明、化学方法的发明、生物方法的发明, 将产品 (主要是物质) 用于新用途的方法发明。方法发明可以涉及全部过程, 也可只涉及其中某个步骤。

发明专利保护的特点是, 创造性程度要求高, 保护期较长, 审批周期较长, 申请费用较高。根据发明专利的这些特点, 在下述情况下应考虑申请发明专利:

1、涉及制造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将产品用于新用途的方法方面的发明创造;

2、重大的发明创造, 特别是创造性程度很高的发明创造, 开辟一个全新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 打破长期技术偏见的发明创造、取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发明创造;

3、无固定形状产品的发明创造;

(1) 希望给予较长保护期的发明创造, 如药品等。

实用新型和发明相比, 则有一些不同特点。实用新型涉及的只是产品, 而且这种产品必须是有一定固定形状的产品。如仪器、设备、日用品和其他器具。没有固定的形状结构的产品如气态、液态、颗粒状, 不能成为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对象。而以非立体的平面形态表现出来的产品和不可移动的产品, 尽管有一定的形状、构造, 也不受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比发明要短, 创造性程度要求也低一些, 并且审批程度比较简单, 申请费用也低一些。

外观设计实际上是对产品的外表所作的设计, 它必须与产品有关并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结为一体。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有相似的地方, 即都涉及产品的外部形状, 但外观设计仅此而已, 实用新型还涉及产品的内部构造, 具有一定的功能目的。外观设计侧重于保护具有美感的设计, 实用新型侧重于保护实用技术方案。可以说, 外观设计是物的美化上的创作, 实用新型是物的功能上的创作。根据外观设计专利这种特点, 如果准备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是一项有固定形状的产品的新设计, 应考虑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但当该产品也构成实用新型时, 也可以同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还应当说明的是, 在具体的申请实践中, 可以同时申请两种或两种以上专利保护形式, 以使各种专利申请形式取长补短。另外, 还可以利用我国专利法中国内优先权的规定, 实行申请专利种类的转换。

四、利申请国别的选择

到国外去申请专利是实施专利技术输出战略的重要前提, 也是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一般地说, 到国外申请专利取决于占领国际市场的需要。为正确地确定专利申请国, 应制定在国外专利确权的策略, 主要内容应包括:

1、有关国家专利制度状况

不同国家的专利制度状况对在国外申请专利有一定影响。例如, 某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性程度不高而市场前景大, 就可以到采用实用新型制度的国家或实行登记制的国家去申请专利。

2、拟在国外的活动计划

例如, 准备在哪些国家使用该项技术从事生产, 或输入专利产品并防止伪造品输出。

3、确定产品与技术领域

在国外生产、经营的产品应事先心中有数, 可以从产品的性质、技术寿命、市场范围、消费群体等方面进行评价。

4、确定申请国

从占领竞争对手市场的角度看, 开拓性的重要发明宜向多国申请专利。一般性的发明创造, 则依据产品被竞争对手利用的情况确定。例如, 竞争对手的所在国、产品工艺来源国应当重点考虑, 因为竞争对手往往是在其本国生产、销售产品, 控制了竞争对手所在国市场就能有力地遏制竞争对手。在产品工艺来源国则可以斩断竞争对手的“后路”, 使其无法利用专利技术制造产品。一般地说, 在产品生产方面与竞争的国家、重要进口国、技术交流国是需要重点考虑申请专利的国家。

企业专利战略及其制定 篇7

一、企业专利战略的作用及地位

专利作为集技术、经济、法律为一体的产物, 包含着丰富的市场信息和企业信息, 专利战略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是企业其他任何战略规划所不能替代的。应当明确的是, 企业专利战略作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子战略, 应服从、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 渗透着专利战略的运作。这是因为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看, 专利作为企业的一种独占资源,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所有特征要素。企业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的开发不仅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 同时其本身也构成了企业营销内容和打击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概言之, 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和保证, 是企业在占有与反占有、独占与反独占、控制与反控制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杀手锏, 是企业专利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 是现代企业整体战略中的核心经营战略和领导性战略。

如何有效地进行专利战略分析, 制定出符合自身竞争需要的专利战略, 已经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专利制度、专利技术及专利信息的固有特征, 充分利用专利战略分析工具, 是企业进行专利战略制定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企业专利战略的特征

企业专利战略除了具有企业战略的一般性特征, 如全局性、长远性等之外, 还因其与专利制度本身紧密相连而具有某些个别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系统性。

企业专利战略本身具有系统性, 它涉及管理机构、人员、信息、技术、市场、权益等诸多因素, 形成专利的信息加工体系、研究开发体系、职能保障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等四大体系。这些体系内部诸因素又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具有动态调节性。并且, 各体系之间在时间和组织上也相互联系密切, 并通过反馈机制进行动态调整, 以便如期实现企业的专利战略目标。

2. 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 也被称之为可操作性。即指专利战略不是一种仅仅停留于书面上的空泛理论, 而是一个可以运用到企业实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 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实实在在地创造利润、打开市场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

3. 合法性。

专利战略的合法性包括:一是它具有依法确认的特点, 即指企业专利战略的利用和制定必须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 法律规范是制定企业专利战略的行为规则;二是专利战略又受法律规范的保护。可以说, 企业专利的开发利用化配置, 是法律保护和专利战略运用的共同结果, 两者缺一不可。

4. 保密性。

由于企业专利战略与企业商业秘密直接相关, 如涉及到企业的经济和科技情报分析、市场预测、新产品动向以及企业在某一阶段的经营战略意图等等。这些信息一旦被企业的竞争对手所掌握, 将会对企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5. 技术性。

专利战略的技术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专利战略的制定具有技术性。一个战略的制定不能凭空想象, 要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学习, 并且接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科学的专利战略。二是由于专利战略来源于专利技术,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 专利战略和专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 有学者认为, “专利技术本身就是专利战略的客体”。

三、企业专利战略的原则

结合企业专利战略的特点, 企业在制定专利战略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重视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科学分析。

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在充分的专利文献检索和专利情报分析、市场调查、技术发展预测、产业分析等基础上, 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分析。这种分析, 一方面建立在对企业内部产品、技术、人才、经济实力等内部条件进行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 还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因为企业的赢利能力主要取决于竞争优势, 而竞争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在产业基本的竞争结构。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实施专利战略对竞争结构产生影响, 甚至改变某些规则, 进而赢得竞争优势。

2. 重视对专利情报的搜集与分析。

专利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它蕴藏着丰富的技术、市场、法律和战略情报。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 “世界上90~95%的发明创造首先在专利文献中出现, 善用专利信息, 将可节约60%的研发时间和40%的研发经费。”同时, 专利文献反映了发明创造的法律保护范围、竞争对手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发展动向, 能够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竞争和战略规划提供宝贵的决策依据。因此, 加强对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 注重专利战略管理, 将是企业加快创新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通过进行专利检索和综合分析, 企业可以了解世界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了解该技术受到法律保护的时间和地域范围, 从而帮助企业挖掘技术创新的空间和空白市场, 规避专利侵权风险, 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专利战略。

3. 充分发挥和利用专利制度。

虽然专利保护是有时间性的, 但那些失效专利 (尤其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 仍然具有很大的技术利用价值, 可以被公众合法免费利用, 进行低成本复制。专利文献中的法律状态信息可以直接揭示专利是否有效, 对企业的技术仿制、风险规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 专利的保护也具有地域性。通过查询专利的同族信息, 可以了解专利技术的地域保护范围, 在合法的区域内免费利用他人的先进技术。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在申请、管理专利时, 要充分了解专利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尤其是在对自己的核心技术申请专利时, 要形成“拟申请—申请—授权”的链条, 避免核心技术失去保护, 并在需要进入的新地域提前进行专利申请和布控。

4. 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

随着企业间知识产权方面竞争的日趋激烈, 专利战略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专利战略必须服务于企业战略, 必须反映企业战略目标并适应于当前的发展阶段。同时, 专利战略的发展还必须要克服“专利信息赤字”。要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专利分析及专利战略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另外, 在企业级别的研发竞争中, 专利组合作为技术水平总体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特定技术领域竞争对手分析的重要内容。企业的专利组合, 正如各种技术组合一样, 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各种技术资源和制定相关发展战略。

5. 具备必要的人员及物质技术条件。

安徽专利战略问题研究 篇8

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拥有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1],安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安徽,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依靠制定专利战略来指导并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1 制定专利战略与安徽经济发展的关系

1.1 专利战略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壁垒的作用日益下降,国内与国际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科技竞争中,技术创新、专利的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活动[2]。

专利战略是专利战略的主体结合自身优势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专利情报及其有关信息的搜集和研究,获得有关技术发展情报、市场竞争情报、法律信息等,预测相关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并获得知识产权,以赢得竞争能力和优势,赢得知识产权竞争乃至整个市场竞争主动权,谋取更大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在专利方面进行的总体性谋略[3]。它是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专利战略,有利于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活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培育核心技术竞争力。

从两者的定义中即可看出,专利战略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无论是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阶段,还是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及其商业化阶段,专利战略无不发挥着重要而具体的作用,通过制定专利战略可以指导技术创新的方向,保护技术创新成果,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1.2 国内外专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已全面展开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贸易中,以技术、产品领先,并辅之以专利保护的销售方式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焦点及国际产业竞争中的杀手锏。各国上至政府下至企业都意识到,作为一种新的收入来源和竞争武器,专利才是在竞争白热化的国际贸易中最应充分加以利用的资产。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专利制度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广泛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专利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跨国公司争夺国际市场、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在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经济、科技和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得到空前提升的今天,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就如同没有军队保护自己的人民一样,必将遭受空前的劫难,为此朱镕基总理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随着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实施,要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加快专利审批速度,通过提高我国原始性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增强我国科技、经济的竞争能力。”[4]正是基于此,国家知识产权局着手实施“专利战略推进工程”,开展了专利试点城市工作,至此,全国各地区和省、市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1.3 安徽制定专利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国内外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态势下,安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百舸争流,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面对日益增强的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更加激烈的区域和市场竞争,立足自身实际情况以创新的举措来加快发展。随着我国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安徽迎来了中部崛起、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国家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虽然安徽具有紧邻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以及长江黄金水道穿流而过的优越区位优势,是与长三角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也是长三角地区联系广大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但想要抓住机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握住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推进创新型安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全省“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经济目标,就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5],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依靠专利战略来寻找技术创新的方向,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展开,保护技术创新的成果,加速技术创新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真正使安徽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目前,安徽各级领导都已经意识到要实现科技兴省,知识产权和专利战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省的知识产权工作已经全面铺开。近年来,安徽各地市的知识产权局纷纷成立,省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也揭牌运营,蚌埠、淮北、合肥三市相继建立了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安徽的全国专利试点城市和全国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的建设活动也都在积极推进中,全省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也已处于筹划起草阶段,各项专利获取、保护和转化工作均得到大力支持[6],安徽制定并实施专利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且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

2 安徽省专利战略的制定

2.1 专利战略的层次

专利战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级专利战略,主要是为国家制定内外政策服务的,其中以美国的“特别301条款”,最为著名。二是行业专利战略,主要是围绕着某个行业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的,其涉外性较强。三是企业专利战略,它的研究和实施基本上是围绕着某家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应如何面对市场而进行的[7]。三个层次专利战略的对象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安徽省针对行业和企业制定专利战略的思路。

2.2 安徽制定专利战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2.1 确定专利战略目标

专利战略本质上是指运用专利及专利制度的特性和功能去寻求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战略。其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市场,也就是说,专利战略的目标就是如何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垄断市场。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专利战略的研究中必需明确,专利战略中所述及的好技术,好产品的评价标准,不在于其技术的高低、投资的大小、制造的难易程度,而在于其市场开发、获利、保护的前景,避免陷入一味追求专利中高科技含量的泥沼。

2.2.2 收集并分析专利数据

制定专利战略的关键是专利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专利信息分析,是指在预先设定问题的指引下,通过对专利文献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进行解读,以找到对相关问题的解答的一种情报分析。专利文献资料是对全世界公开的,这是专利制度在赋予专利权人垄断权利的同时所规定其必须遵循的法则,这为我们提供了站上巨人肩膀看世界的机会,也使我们的后发优势成为可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造信息,90%以上首先都是通过专利文献反映出来的,在研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运用专利文献,不仅能提高研发的起点,而且能节约40%的研发经费和60%的研发时间。以下就详细说明通过分析专利信息、制定专利战略来指导全省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般步骤:

1)从宏观角度收集并分析全省专利信息,掌握技术创新概况,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要制定本省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就必须先掌握全省技术创新的整体情况,这可从全省专利情况的总体分析结果中获得。首先要分析全省专利的总体情况,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按照国际专利分类表的IPC分类号,查询出安徽从A部到H部共八大部22个分部逐年的专利申请总体情况,然后细分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以及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情况,另外再查询出相应的专利授权数量和法律状态,以及相应的申请人和发明人的情况,通过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后,根据数据结果绘制表格和图形,就可以分析出安徽专利的总体申请、授权的数量、授权比例情况、专利质量情况、专利构成情况、逐年发展趋势、有效和失效专利情况以及各类专利分布领域情况等,这能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本省技术创新的总体情况,例如:可了解安徽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能力水平、技术创新较有优势的领域、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情况和转化情况等,可据此初步锁定几大技术创新的重点行业,并能根据专利的法律状态建立预警机制等。

2)从微观角度收集分析专利信息,寻找技术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并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起点。主要是通过对本省专利中IPC活跃大类和小类的统计分析,获得本省技术创新的活跃领域,找出重点行业的具体技术优势和突破口(相应的原始数据收集和分类整理与前述类似),由此可掌握安徽省在“861”计划中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目前各自的技术创新实力,并针对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例如: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

3)从宏微观角度将全省的专利情况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为安徽优势技术产品及重点产业的发展制定专利战略。在充分掌握了全省的技术创新和专利情况之后,就要对目标市场或是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和专利情况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分析,接着还要对“敌我”双方的专利情况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包括各个行业的专利情况对比分析以及各行业重点技术领域专利情况的对比分析,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利战略,选择出适宜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而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为企业技术引进的决策提出方向性、策略性意见,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专利战略的时候,除了主要依据专利数据分析的结果外,还要注意结合对许多非专利信息的分析,例如国家政策、市场环境、资源情况等等,必须综合考虑多方影响因素后才能确保专利战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安徽在制定行业专利战略时就应当着重分析“861”计划中八大产业的专利情况。

2.2.3 专利战略选择

通过对“敌我”双方专利情况的比较分析,我们已经可以掌握双方各自技术的优劣势所在,也就能以此为依据,寻找出技术和市场的突破口,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并实施各行业及各企业的专利战略。具体的专利战略类型及国际上的主要做法如下:

专利战略是一种竞争战略,一般分为进攻型和防御型两种。进攻型专利战略是指战略主体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它包括基本专利战略、专利网战略、专利出售战略、专利回输战略、产品出口专利先行战略等。防御型专利战略和进攻型专利战略是相对而言的,是指战略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其他主体的专利战略进攻或竞争对手的专利对企业经营活动构成妨碍时,采取的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的策略。它包括取消对方专利战略文献公开战略、交差许可战略、失效和无效专利使用战略、绕开专利使用战略、基本专利终了战略[3]。当然专利战略的防御型和进攻型只是相对的,进攻中也蕴含着防御,防御中又包含了进攻,两者互为一体,在实际运作中互为运用,并且随着竞争过程实力的变化而互为转化,究竟采取何种专利战略方式取决于战略主体自身的技术经济实力和发展需要。

为了在国际合作和经营中规避风险,我们需要掌握目前跨国公司在运用知识产权上的主要做法,以便应对:一是“生意未做,权利先行”。为在市场竞争中夺得先机,在对外贸易或出口时,事先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为进入该国市场打头阵。二是“抓住时机,抢占先机”。掌握被进入国的经济结构和科技政策,有针对性提交申请,有的放矢,见缝插针,抢占先机。三是“前期放任,后期制止”。对目标国家的仿制盗版初期放任自由,一旦形成市场,规模壮大了,再行追究,高额索要专利费用和版权使用费。四是“制定标准,强化垄断”。采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策略。谋求更强的市场垄断力量,更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

3 安徽在制定专利战略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3.1 意识问题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以及主要企业的负责人要从思想上重视专利,并成立专门的小组或部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各方,这是安徽专利战略得以顺利制定并实施的前提。同时要积极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让更广大的企业负责人、技术研究人员深刻认识到实施专利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其对专利和专利战略存在的认识误区。

3.2 方针问题

安徽在制定专利战略中应注重制定明确的主攻战略方针。从时间上来说,应该在10年之内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就实施专利战略的领域而言,应是先易后难,分批进行;就实施专利战略的目标市场和区域而言,也应有所区别,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进攻、防御和混合型专利战略,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一旦条件具备,就应及时实施相应的专利战略,以取得技术制高权。

3.3 人员配置问题

为保证专利战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专利战略研究小组最少应由下列四种人员构成。一是具有决策资格的政府或企业领导。其任务是协调各方关系,指挥工作的开展,做出决策决定。二是专利事务专家。他主要负责检索、分析专利文献,完成对专利战略研究所需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分析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等。三是工程技术专家。他主要是判断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产品在工艺、生产角度上的可行性,判断其技术内涵同目前已有技术相比的先进程度,及其对自身产品和技术开发的影响。四是销售专家。他主要是对专利产品的市场占有现状及前景走向做出判断。

3.4 信息传播问题

必须加紧构建面向本地区社会大众的知识产权网站和面向重点行业的知识产权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链接要尽量全面,数据库最好是经过整理的二次数据库,从而全面提高全省各界对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和专利文献的研究和利用水平。其中特别要注意纠正目前在利用专利文献方面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即:国内专利文献用得多,国外文献用得少;单篇专利文献用得多,系统收集并建立专利文献数据库的少;用于专利技术开发的多,对专利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并指导企业经营决策的少),用好专利信息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同时还应考虑在网上开展SDI定题服务,以帮助不同用户解决其特定问题,大大增强安徽省的决策咨询服务。

3.5 人才问题

安徽只有拥有一批既懂得专利法和相关法律,又懂得市场经济和科技的专利人才,才能较高水平的制定并运用专利战略,实现经济的腾飞。因此,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培养或引进专利人才,为我所用,才能保证并推进全省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徽要真正发挥好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这就需要依靠专利信息的分析结果来寻找安徽技术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竞争对手及目标市场的整体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专利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并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才能顺利完成全省“十一五”规划中的各项经济指标,迎来安徽经济的新腾飞。

参考文献

[1]柯涛.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6.

[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0.

[3]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68,80.

[4]朱镕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2-01-09.

[5]2008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N].安徽日报,2008-02-15.

[6]安徽省知识产权局.信息公开目录[EB/OL].http://www.ahzwgk.gov.cn/xxgkweb/unit.aspx-unit=OA088&xxfl-id=0804.

我国专利发展战略探析 篇9

一、实施专利战略的重要意义

1. 专利本身旨在鼓励技术创新, 提高综合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遭遇过国外的技术壁垒, 可见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贸易, 专利都将起重大作用。目前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率较低, 其中部分可以很快产品化并取得垄断利润, 但只有不断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保持领先地位, 专利申请量中大部分技术即使不能马上产品化, 其形成的技术与法律保护网也能使企业在该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和相对的垄断地位。

2.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离不开专利战略。

专利战略具备了攻防功能和激励人才资源的功能, 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 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总战略, 处于企业发展总战略的枢纽 (或核心) 地位。实施专利战略, 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专利技术, 或吸引专利许可和转让;另一方面可以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 激励更多更新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

3. 知识经济、技术创新与专利发展紧密联系。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以专利为主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数量已成为衡量一国行业科技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1957年, 索罗推算, 人均经济产量的增加, 其中90%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专利对技术创新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目前专利发展战略中存在许多不足

1. 我国专利纠纷接踵而至。

加入WTO以后,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同时, 国外的许多跨国公司也悄然进驻中国市场而“兵临城下”, 专利市场的竞争拉开序幕, 关税壁垒不复存在, 技术壁垒的实质就是专利。而专利实际上是产品的最后一道护栏, 一旦构成侵权, 就要遭到赔偿和贸易制裁的报复。

2. 专利战略意识有待于加强。

国内很多企业既不重视开发、申请专利技术和运用知识产权去赢得市场, 也不重视保护别人的知识产权。并且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多数行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国外引进, 在技术引进过程中, 又偏重引进技术的使用, 忽视对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3. 我国专利管理机构普遍不健全, 缺乏专利管理相应制度。

特别是在经济、科技、外贸等领域的管理中, 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重成果、重论文、轻专利、轻转化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专利技术市场的保护也不够重视, 各种成果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三、我国发展专利战略政策建议

1. 加强知识产权内容的宣传教育, 增强人们的专利意识。

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国民的专利意识, 这是构建有效专利制度的重要一环, 首先, 要把专利知识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结合, 将专利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纳入到普法教育规划中。其次, 作为专利技术的创造者和第一保护者, 科技人员身处科技活动的第一线, 要加强他们对专利知识的宣传教育。再次, 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加大对专利工作的宣传报导力度。

2. 从高科技入手, 构筑我国的专利战略。

专利是保障高科技安全的有效武器, 就目前而言, 面对世界专利战略的研究发展, 我国应着眼于高科技领域, 一方面集中我国高新技术阶层的专家, 制定出我国在高新技术工作中运用专利战略的规划, 另一方面对现有基本技术科研成果, 经过筛选, 由国家统一申请国际专利, 以争取保护、占领现有和潜在的国际市场。专利战略详细可以分为国家专利战略, 区域专利战略和企业专利战略。不同层次专利战略要多层次筑建, 多层次实施。

3. 加大R&D经费投入力度, 开展产、学、研联合, 提高创新效率。

我国R&D活动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因此仍然有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的空间。要转变思想, 优化融资环境, 增加投入, 运用综合的办法, 建立起企业投入为主体, 政府投入为主导,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入的多元化投资保障体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捷径。企业通过委托开发、引进技术或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等方式,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政府可以出资定期为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设立一个平台, 让企业和科研人员一同商讨和提出研究项目, 以解决实际问题。

4. 把技术引进中专利战略研究运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 世界新技术95%以上都以专利形式进行公布, 而在引进或出口的技术中同样都以专利的形式出现, 我国在对世界各国进行技贸活动中必须予以充分的认识。一方面在技术引进中, 对外方提出的专利都必须进行专利文献的检查研究, 同时对其技术的可行性、先进性进行反复的调查论证, 防止过期无效的专利技术引入国内;另一方面要对引进的技术加强创新研究, 并将其成果及时申请专利, 不断地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在专利保护中造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依赖相互牵制的专利战略。另外, 对我国出口国外的技术, 也必须检索出口国的专利法律状态, 以做到互不侵权。

摘要:运用专利战略, 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实施专利战略的重要意义, 描述了我国目前专利发展的不足, 最后对发展专利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专利,专利战略

参考文献

[1]苟 骅:技术壁垒使我国年损失500亿美元运用专利战略迫在眉睫, 南方日报, 2002.3.28

[2]南亚娟:我国企业专利战略及对策研究[J].企业管理, 200 (58)

上一篇:服务创新营销能力下一篇:地铁盾构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