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

2024-08-17

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精选十篇)

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修养

教师教学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教师, 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 简练、清晰、准确是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注重锤炼语言, 除具备教师语言的基本素质外, 还要追求语言的艺术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 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加强自己的语言艺术修养呢?

一.语言要有理有序, 逻辑严密

俗话说, 有物讲理, 理清楚;无物讲理, 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言之成理, 论之有据, 以理服人, 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 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 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 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在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 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 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 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 确定怎样开头, 怎样过渡, 哪些应该先讲, 哪些应该后讲, 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 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 思路井然有序, 讲解就会条理清晰, 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二.语言要富于启迪, 引发思考

语文课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 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 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 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 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深入浅出, 多用疑问句提问, 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 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 探求新知识, 掌握新内容。

三.语言要激发兴趣, 妙趣横生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 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 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 饶有情趣, 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化枯燥为风趣,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受其感染, 受其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 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引发学习兴趣, 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 改善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的心智, 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 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 活而不乱, 严而不死。

四.语言要热情洋溢, 声情并茂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富于激情, 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 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 真正做到理中蕴情, 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 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 做到情动于衷, 形诸于外, 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 以形象为手段, 以美育为突破口, 以情感为纽带, 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五.语言要抑扬顿挫, 张弛结合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切忌平铺直叙, 平淡无奇, 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 长短结合, 疏密相间, 快慢适宜, 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 时缓时急, 抑扬顿挫, 错落有致, 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 和谐动听, 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 精神饱满, 兴趣盎然, 津津有味, 其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 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师语言修养的方法(最终版) 篇2

1、多读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者观看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在课堂上我们可

以旁征博引里面的经典语言,经典故事或者经典动作等,这样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2、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我们教师的语言也应该“三思而后说”。因为只有思

维清晰的人,其语言表达才可能流畅贯通,才能真正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

3、幽默诙谐、风趣高雅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因此我们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发现、积累生活中的幽默素材,增加储备。在课堂上灵活的穿插幽默的格言、警句、故事等,创建和谐民主课堂。

如何提高政治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 篇3

一、政治教师为什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

传授学生知识,无疑要借助语言。一个教师如果在给学生上课时,说话口齿清楚,谈吐自如,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学生定会被教师不同寻常的语言艺术所感染,自然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也就顺理成章地爱上你这个老师的课。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整天板着脸,面无表情地走进课堂,总是用一种语调讲课,即使满腹经纶,学生也会发腻。所以说,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艺术是职业的要求。就《经济生活》来说,理论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科学准确,用语规范

政治课本身理论性比较强,且术语较多,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是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这要求我们对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准确。

2.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延长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就是指教师在描述某种事物、某个动作、表情时,描绘得绘声绘色,使学生展开想象,将某种形象在头脑中反映出来进入情境,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抽象的道理,直观具体。

3.节奏和谐,抑扬顿挫

語言的速度快慢、力度大小、语调升降等都是形成教学节奏的基本因素,处理好教学语言的表达,会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首先,恰当控制语速,快慢适宜。当学生精力不集中,精神松弛时语速应放慢;分析重点难点时,语速放慢;一般材料的学习,语速可加快。

4.语言简洁,突出个性

作为政治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和培养学生人格品德的双重任务,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技能,从而更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

5.奔放豪迈,激情洋溢

豪放的语言是教师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师豪放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这种心境会形成一种背景,在这种心境中愉快地接受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问题在于,要让儿童感到教师这些人之常情当中,包含着正直,有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用豪放的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情感,以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效果。

6.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说话人用表情、手势、动作、眼神等来传递信息,诉之于人的视觉的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相伴随共同完成表情达意的语言。教师在上课时伴着有声语言的音容笑貌,动作表情都属于体态语言。

总之,在《经济生活》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可将枯燥、单调、难以记忆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浅显化、形象化。

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 篇4

那么是不是有了优美的音色和标准的语音, 就算是有了良好的语言素质了呢?我认为, 这只是节目主持人基本的职业素质, 良好的语言素质还包括良好的语言状况、得体的谈吐内容和较强的语言表现力, 这就需要节目主持人掌握大量、丰富的词汇来准确地表情达意。

节目主持人要想提高语言艺术修养,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规范语言, 提升美感

当主持人节目刚刚兴起时, 曾有一种说法模糊了人们的视听, 他们认为主持人的语言“越不像播音越好”、“有些地方口音更亲切”。在这一错误观念的误导下,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语音标准立刻出现大幅度下降, 含混的口齿、夹杂着方言方音的普通话、港台的腔调, 都大摇大摆地、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广播, 走上了电视。

唐山电视台有一档生活服务节目叫《马太太持家》, 是以主持人为核心的人物化、个性化的栏目。他们将主持人定位为一位生活在唐山的普通主妇, 她有着科学的生活理念、丰富的生活经验, 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 引导观众建立科学的持家观、掌握科学的持家方法。唐山是一座方言城市, 在语言表达上有着许多只有本地人才能听懂的方言土语, 而唐山电视台并非上星台, 电视发射信号也只能覆盖唐山本地。在这种情况下, 有人认为《马太太持家》节目的语言, 如果夹杂一些地方土语是很正常的事。但我认为, 《马太太持家》既然不是方言节目, 就应该使用规范化的语言, 大众传播具有面向社会、公之于众的公开性, 它既有传播的功能, 又有引导的责任, 这一点决定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不应是生活口语的原生态, 甚至是任意而为, 而必须是规范化的艺术口语,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是毫不含糊的。

二、注重知识积累, 提高文化品味

良好的文化素质是节目主持人智慧的源泉、魅力的根本, 是节目主持人职业生命旺盛持久、青春永驻的秘密所在。同时, 主持人又是文化传播者, 主持人语言应该是职业的文化语言, 这就要求主持人的语言能够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高层次的文化品味, 这是一个优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的基本特征。选择文化品味较高、内涵较丰富的语句对于提高语言的文化品味相当重要。如果能够在节目中适时恰当的引入一些成语典故、诗词名句, 会使语言文雅有品味, 使节目内容生动饱满。上面提到的《马太太持家》节目, 总体的语言风格以口语为主, 但我也会根据不同的选题, 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比如:当节目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习俗时, 我就会引用几句老百姓们熟悉的古典诗句来开场或串接, 这样既增加节目的文化品位, 又贴近节目内容。

语言的文化品味还体现在语句的编排上。语言组合的不同, 不但决定着语义的不同, 也决定着是否生动有趣, 决定着语言的文体色彩和风格, 这些都是语言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节目内容的多元化, 节目主持人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这就要求主持人多读、多看、多听、多记。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从知识的涵养中汲取养料, 才能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左右逢源、丰富生动。

三、形成语言风格, 增强艺术魅力

我们在强调主持人语言艺术共性的同时, 更强调主持人语言的艺术个性。一些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总能以他们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厚积薄发的功底和深入浅出的技巧, 或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或画龙点睛略加点评、或连缀穿插自如得体、或机敏反应机智贴切, 语流畅达颇具风采。这是伴随节目主持人的成长而逐渐形成的, 是主持人成熟的标志。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一个探索积累、锤炼升华的过程, 不仅要运用书本知识, 还要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渗透其中, 这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 是主持人与受众沟通的心桥。

作为媒体向大众进行传播的中介人物, 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中最具亲和力的传播者。主持人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 爱好应该多种多样。比如:《马太太持家》中的“马太太”在屏幕上是一个勤劳、乐观、能干的主妇, 她会做饭、善理财、孝敬老人教育孩子样样都行, 要想在屏幕上表现的得自如可信, 生活中的“马太太”就必须做个有心人, 她应该对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都要敏感。银行调息了, 她要想到这和家庭理财有什么关系;孩子们放假了, 她要想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拥有怎样不同的假期生活, 在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中, 她应该总结出独家的生活窍门……只有这样, “马太太”的形象才会饱满生动。另外, 主持人虽然还不能称为艺术家, 但其中却有许多与艺术相通的地方。从其承担的大众传播角色来看, 他是个新闻工作者;从其所要掌握的语言艺术来看, 他又应该是一个艺术家。

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 篇5

课堂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和载体,是一种行业性的特殊的交际语言,是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水平。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教师教学语言的最佳表达。如果在课堂上,你准备的教案再好,没有好的表达形式也无济于事。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把握了哪些教学语言的特征,选择怎样的最佳语言表达方式,才算达到了在教学语言的修养方面达到的标准呢?我以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备以下特点:规范性、艺术性、启发性等。

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也就是要求教师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为教学本身起着一种语言教学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感训练。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准确、规范,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

在语音方面,要求教师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要善于运用语音、语调、节奏等语言技巧,使讲授富有吸引力。在遣词造句和“语风”方面,要符合 普通话的规则和现代汉语的习惯,力求高度有效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尽量显示出一种“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为学生喜闻乐听。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人们常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就是指教师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严肃认真;既要活泼风趣又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要取得这样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的艺术,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远处的东西近处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再现教材的内容。

首先,要生动形象。如果在语文教学时,尽量使用各种方法,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描人状物有声有色,背景逼真动人,就能化“闻”为“见”产生“视堂效应”,强化认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永远处于活跃状态。

其次是幽默风趣。幽默性的语言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具有极高的精神愉悦感,是“智慧的微笑”,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缩短师生情感的距离,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开启学生智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再次,语言要含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要问到疑处,点要点到妙处,恰如其分,隽永耐嚼,以婉转的语言来烘托或暗示,让学生有所思,进而有所得。

三、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语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各种分析器官协同活动。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必须考虑:怎样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渴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用什么样的启示才能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可见,启发之中大有学问。

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 篇6

一、教师语言要准确清晰,有科学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含混不清,很容易导致思维的混乱,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样的语言才能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心田。

二、教师语言要文明健康,有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是符合教育教学原则的职业语言,不同于其他的社会用语。语言表达的示范作用则是“师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对教师有崇敬感和信任感,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影响、感染着学生。如果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

三、教师语言要生动含蓄,有启发性

1.中肯

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所说的话必须说到点子上,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最想知道的事情,教师讲到了,回答了,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含蓄

教师在说话时,不要一语道破“天机”,而要用委婉的语言来暗示和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而有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3.诱发

美国教育学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用锤打的冰冷的生铁。”

如果教师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启发性,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趣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拥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

总之,教师优美的语言是点燃学生智慧明灯的火炬,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走向和谐教学艺术殿堂的途径。作为教育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语言修养,并不断使教师的语言具有时代性,紧跟时代节拍,做合格的新型人民教师。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辽县渭津镇中心小学校)

谈谈体育教师的语言修养 篇7

体育课堂有其特殊性, 它往往设在室外,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到声音洪亮, 字正腔圆。在体育教学中做重复练习时, 洪亮的声音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振奋精神。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提高声音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便于控制教学场面, 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其次, 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规范、准确。一方面要发音准确。另一方面, 要做到语言准确、清晰、规范, 要求选词用语注重概念的确定性, 不能使用表意含糊、模棱两可甚至讹误疏缺的语言, 切忌出现将“跨栏”说成“跳栏”, 将蹬距式起跑口令“各就位”喊成“各就各位”等不准确的说法, 否则, 将会贻笑大方, 且让学生无所适从, 不辨是非。

二、条理清楚, 逻辑性强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教师对教学内容、动作要领的准确讲述是学生理解、掌握技术要领的关键。体育技术动作往往是由一个或多个技术动作组成,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讲述技巧和能力。那种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言之有理、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讲述, 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 否则, 将会影响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理解。

三、形象生动, 富有感情

体育教师要想改变人们印象中“五大三粗的山东大汉”的形象, 必须在语言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情上下功夫。首先,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准确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 而不能用一些生活用语来代替。如果在课堂上满是拉家常的“大白话”, 势必在某种程度上削弱教学语言的庄重性。其次, 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讲解也会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第三, 教学中教师一个恰当的比喻往往能解开多个孤立的表象, 建立起恰当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借助联想进而深入理解技术动作原理。此外, 教师富有情感的鼓励、关心的话语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自信心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语言简练, 巧用口诀

体育教学原则之一是“精讲多练”。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需要把握情感基调, 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 如进行欢快的游戏, 宜用叠词、短语、儿歌、儿化韵等, 给学生以轻松、活泼之感, 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教师言简意赅、突出重点的概括性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这点上, 短小精悍、押韵顺口的体育口诀大有用处, 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牢、用得上, 这样教师的讲解自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姿态语言, 笛音准确

体育教学有其特点,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 特别是第一次亮相, 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心理定势”, 而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个体魄强壮、体形匀称、姿势正确、动作优美、精力充沛、着装整洁的体育教师, 会感染学生, 赢得学生由衷的敬佩和赞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其本身就是一种身体语言, 它与有声语言的有机结合, 使得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 再经过自身的练习, 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 提高动作质量。

其次, 教师还要注意正确地发布口令, 使用口笛、声音有效地传达命令、引起注意、指挥节奏、调整运动强度、鼓励学习情绪。一般来讲, 口令、口笛要做到声音洪亮清脆、短促有力, 高低强弱泾渭分明, 尤其是喊口令时还要富有激情, 做到口令和口笛相互补充, 合理使用,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用语文明, 风趣幽默

文明、礼貌用语是对学生的尊重, 同时也反映出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它能协调师生关系, 增强师生感情, 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对待学生, 体育教师应有平易近人的态度文明、礼貌用语, 消除学生的畏惧感。

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总是生硬地说教, 枯燥地讲解, 再加上一副毫无表情的冷面孔, 当然是不受欢迎的。教师如能经常在课堂上不失进机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 肯定能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也能感受到语言美, 如沐春风, 如品香茗, 学得愉快而有实效, 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的追求。

摘要:语言修养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它可以折射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然而很多体育老师常常会认为良好的语言修养基本上是语文老师的事, 跟体育老师沾不上边。其实不然, 要想真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把体育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乐园”, 体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 篇8

一.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语文教学语言, 是指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 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品格中所使用的语言。语文教学语言既具有教学语言的普遍特征, 又有它不同于别的阶段教学、别的学科教学的语言特点。总的来说, 我们可以把教学语言的特点大致分为科学性和艺术性两大类;而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正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 是指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符合语文知识的规律。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是语文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首先,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文教师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同时, “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表情达意, 是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根本标志。”其次,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清晰、有条理。第三,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练、有逻辑。

2.艺术性

所谓艺术性, 是指语文教学语言在反映语言规律和传递思想感情时的美感。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是语文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的保障。

首先, 语文教学语言要有形象性。形象化的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二, 语文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第三, 语文教学语言要有情感性。人的全面发展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注重与学生沟通心灵、交流情感, 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第四, 语文教学语言要有新颖性。教学语言, 特别是语文教学语言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语言的功能

要运用好教学语言这一重要工具, 必须先清楚地知道其功能。语文教学语言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授知识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语文知识, 包括表述文字的音、形、意, 讲解词和短语的意思、基本用法, 阐释句子、文章的内部结构、蕴义, 以及说明语言的基本规律等等。所有这些, 都需要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一方面, 语文知识需要通过语言表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 语文知识需要通过语言阐释让学生理解。

2.辅助教学

教师通过语言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思路、维持课堂秩序、掌控教学进程等辅助教学功能, 使得教学顺利开展, 达到预期目标。第一, 教学语言是教师为学生指明一条学习道路并指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的重要工具。第二, 教学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并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这里主要包括指令性语言、警示语言、唤醒语言等。第三,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

3.表达情感

语文教学中, 富有情感是对教师施教的一个基本要求, 而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就是语言。首先, 合理地运用教学语言能够准确地传递教材本身蕴含的情感。其次, 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能够表达教师自身丰富的情感。老师表露出的情感往往会深深地、持久地影响儿童的心灵, 有的甚至能留下终身的印记。

4.施行教化

语文教学除了有传授语文知识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化”, 即指对学生品德、个性发展等方面施加影响;而大多数的时候, 这些教化都是通过老师的教学语言来实现的。第一, 老师通过语言阐述来明晰“道理”,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二, 老师通过语言训导来昭示“规范”, 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明示社会生活的规则。第三, 老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的言行, 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语言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 把握原则

1. 规范性原则。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是指教师在教学时规范地使用语言, 包括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首先, 教学语言要使用标准地普通话。其次, 教学语言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第三, 老师要尽量避免使用口头禅。规范化语言要求干净利落, 不含杂质。

2. 逻辑性原则。

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指表述明确, 说明、推理和论证翔实充分、有理有据, 思维合乎逻辑。教学语言要有理、有序、严密。语文教师应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表达上做到有先有后、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不可杂乱无章、东拉西扯。

3. 审美性原则。

对教学语言艺术性特点相对应, 语文教师加强教学语言修养应遵循审美性原则。教学语言是一种具有美学基础的语言形式。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知识、学到本领;反之, 不具备美感的语言往往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 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 适宜性原则。

语文教学语言应当追求适宜性, 即要做到适合学生、适合教学情境、适合教材内容等。首先, 教学语言要适合教学学生。其次, 教学语言要适合教学情境。第三, 教学语言要与教材内容相适应。

(二) 掌握技巧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修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使用语言的技巧,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的巧妙技能和方法。

第一, 要掌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语言技巧。一个精彩的开场白能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巧妙地设置悬念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激情。

第二, 要掌握启发和引导学生正确思维的教学语言技巧。语文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发挥语言的正确指向作用, 使用相应的“战术”去赢得学生, 使之跟随老师的步伐。

第三, 要掌握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语言技巧。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与学生从情感上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和蔼的语气能让学生的心灵很自然地贴近老师;温暖的字眼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润滑剂;热情洋溢的讲演能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情绪……语文教师应熟练使用教学语言技巧与学生交流情感, 打动学生, 熏陶学生, 增强教学效果。

第四, 要熟练掌握儿童化的语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儿童有不同的语言习惯, 老师如果不熟悉该阶段儿童的语言习惯就难以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 响亮、富有韵律的语言往往更能得到他们的认同, 老师不妨多用此类语言和学生对话, 保证有效交流, 确保教学实效。

(三) 提高自身语言修养

首先, 要不断加强思想修养, 塑造高尚人格。语言是直接反应思想认识的工具, 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是语言水平的基石。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学习、认真自我反省、强化磨炼意志、努力修养性情, 使自己逐渐形成高尚的思想和情操。唯有在思想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才能为语言修养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 要熟悉语言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语言规律。打好语言基础就必须从说文解字、熟悉语法、明晰语言规则开始,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牢固地掌握语言规律, 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运用好工具书不仅是学生的功课, 更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修课。

第三, 要不断积累, 丰富词汇库。语文教师应当抓住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每个机会, 学习、积累词汇, 不间断地充实自己的词汇量。只有词汇量足够大, 教师的语言才足够丰富, 且足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使教学活动保持流畅、高效。

第四, 要多多接受文学的熏陶, 提升文化修养。文学其实就是思想的语言形态, 文学的熏陶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修养很有帮助。语文教师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 而应当尽量地扩大知识面, 充分涉猎文学领域, 感受文学的气息, 领略文学, 在文学的熏陶下获得文化修养的提升。

(四)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语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样, 实践也是完善真理的唯一途径。语文教师改进教学语言肯定离不了教学实践, 唯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 教学语言修养才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要不断反思, 在经验和教训中成长。语文教师要善于反思, 从经验中提炼出自己教学语言的精华, 从教训中获取“免疫力”, 使之后的教学工作不再出现同样的失误。在反思中不断获得成长的能量, 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提升教学语言修养的重要途径。二要不断学习, 从学生那里汲取养分。“教学相长”, 意味着学生往往给教师很多启发和帮助。“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些都告诉我们的老师要虚心向学生学习。三要不断磨炼, 在反复实践中获得提升。教学语言修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的, 必须要坚持不懈, 反复锤炼, 反复实践。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磨炼, 不断追求, 在提升教学语言修养的艰辛道路上完善自我, 实现超越。

浅谈教师的语言文化修养 篇9

一、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教师语言的教育意义首先要求教师语言本身健康、文明、乐观。绝不允许粗俗、低级, 不正确的语言出现。课堂上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在学习《劝学》时, 可以幽默地引出一位老者, 头发花白, 眼中充满泪花给他的小孙子讲述他年少时没认真读书, 以至于一生波折、辛酸最后后悔已晚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还有遗憾, 从而告诉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和专心致志做事。这样会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教师做到为人师表, 语言有很重要的示范性。少年儿童对自己的老师有很强的崇敬感和信任感。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围绕在学生的周围。教师伟大和蔼的行为是学生的榜样。那么教师严肃深情的语言就是有效的行动和无形的楷模。教师语言的榜样性必定对学生有很强的影响, 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教师不能用方言土话来教学, 即使说得再好也是不规范的语言。教师的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上都必须准确、扎实, 否则普通话不规范也会影响学生。学生模仿能力很强, 不仅跟老师学文化知识, 也跟老师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好正确的语言, 才能培养学生准确、生动的语言能力。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教师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的语言面向的是广大的学生, 所有的人都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 更何况顽皮好动的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也很脆弱,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爱护他们, 表扬他们, 时时处处尊重他们, 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四、教师的语言在一定情况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幼小心灵的塑造上是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每一个心灵都需要用不同的语言去启发、去激励。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采用不同的语言去教育培养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

五、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美感

初中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探究 篇10

那么, 中学语文教师在语言方面应注意哪些方面的修养呢?以教师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教育实践内容来看, 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语言要注重规范、简约

孔子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首先, 语文教师要讲好课, 必须要讲规范的普通话。因为在学生眼里, 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 其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仿的。如果教师上课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读音准确清晰, 语调抑扬顿挫, 必然会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 如果使用方言、土语教学, 那么即使妙语连珠, 也会使学生听起来吃力乏味。其次, 要使用正确、周密的语言。“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的表达不准确, 就不能传达出文章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甚至还会产生歧义, 传递给学生错误的信息。古人云:“大道至简。”清代郑板桥有诗:“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何为“简约”?《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简明, 节俭。简约, 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 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 寓丰富于简单之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程教学, 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啰唆, 口头语太多, 就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也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简约的教学语言, 即教学语言干净利落, 不绕弯子, 与中心无关的话不说, 已说过的话不随意重复, 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这样既节约时间, 又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二、组织语言要有技巧

教学组织语言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掌握教学组织语言的要求和特点以及运用技巧, 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 恰当运用, 要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学全过程有条不紊, 并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语言分为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过渡语和结束语。教师首先要明确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技巧。导入语要求新颖活泼、短小精悍。有人把设计导入语总结为下列要诀:名言警句, 群情振奋;故事谜语, 趣味猛增;对比悬殊, 令人吃惊;点将开篇, 活跃气氛;新闻奇事, 娓娓动听;切身利益, 人人关心。恰当的导入语,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语要重点突出, 要具体生动, 让学生易于理解。提问要有启发性、及时性, 提问必须明确。选择恰当的过渡方式和结束方式, 能使课堂教学形成有机整体。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组织语言技巧, 还要掌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管理语言的技巧。合理恰当运用思想教育和管理语言技巧, 有助于教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约束自己的行为, 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思想管理和教育的语言分为说服语、激励语、表扬语、批评语。教师采用说服语时, 或正确说服或进行劝导, 说服目的要明确, 以情动人。激励语多用于鼓励学生克服挫折和困难, 恢复信心, 勇往直前。教师采用激励语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或鼓励或嘉勉。表扬和批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最常用到的, 教师在运用表扬时要客观公正。批评学生时要选择恰当方式, 或直接批评或间接批评, 做到硬话软说, 严话宽说。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中学语文教师要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这一点是由中学语文课程本身特点决定的。中学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要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不断提高中文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如果没有较多地阅读文学作品, 缺乏对文学的兴趣, 缺乏文学感知力与悟性, 只是照本宣科, 没有激情地讲授课文, 这样的语言, 学生怎能听得有味呢?当然, 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还要不断积累其他学科知识, 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 使语言内容丰富生动, 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上一篇:园林构建下一篇:平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