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超声检查

2024-09-04

胃肠超声检查(精选八篇)

胃肠超声检查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6岁。胃癌患者19例,胃肠溃疡患者23例,胃炎患者22例,胃间质瘤患者16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所有患者检查前必须排除各种禁忌证(如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扩张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患者需禁饮食7~8 h。首先需要开水冲泡胃肠超声助显剂,并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糊状液体,冷却备用。超声检查需在患者服下超声助显剂后立即进行(小儿口服用量为300~400 ml,成人口服用量为600~800 ml)。检查过程中,患者体位以平卧位、右侧卧位为主,半坐位和左侧位为辅,按胃在上腹部的体表投影,做连续完整的扫面检查,检查顺序依次为食道下段、贲门、胃底部、胃体(大弯及小弯侧)、胃角部、胃窦部、幽门、十二指肠球部。仔细观察胃解剖轮廓、胃黏膜连续性、胃壁层次结构,胃周围毗邻脏器等,观察并详细记录胃黏膜增厚或胃溃疡和胃黏膜厚度、形态大小、位置、深度、胃十二指肠周围情况(如无肿大淋巴结或包块)、周围胃壁(或肠壁)的厚度及层次等。需要注意的是:检查过程中应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及扫查切面;注意保持图像和切面的完整性;患者同时接受医生的胃镜等检查,以此形成对比诊断方法[1]。

2 结果

通过对120例胃肠彩超声造影检查符合率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估分析,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胃壁各层的回声,胃内病变部位的形态、大小、深度,以及腹腔大血管周围淋巴结等情况。超声造影对胃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4.2%(16/19),对胃肠溃疡的诊断符合率为95.7%(22/23),对胃炎的诊断符合率为90.9%(20/22),对胃间质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

胃肠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表现主要为:(1)正常胃肠:超声助显剂顺利通过,贲门形态规则,胃腔充盈良好,胃蠕动正常,胃壁结构清晰,幽门开放正常,十二指肠充盈良好。(2)胃癌:胃壁层次破坏、紊乱,胃壁异常增厚,形成肿块或溃疡,黏膜下层中断,周围黏膜表面高低水平,胃蠕动僵硬,胃腔狭窄等。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胃癌病变及有无淋巴等情况。(3)胃肠溃疡:局部胃壁出现水肿,低回声增厚,黏膜层出现中断窥破的现象,有大小不一的凹陷,凹陷周围胃壁层次不清楚,底部较平整,且局部蠕动消失。周围增厚胃壁层次较清晰,需同溃疡型胃癌鉴别。(4)胃炎又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a.急性胃炎:胃壁层次基本清晰,出现对称性水肿增厚,回声变化不一致,厚度>8 mm,其中胃窦部比较明显,黏膜皱襞明显粗大,但增厚胃壁层次清晰,黏膜层次结构紊乱,表面回声有连续有断续,且见浅小凹陷并附稍强回声光斑。b.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壁不均匀,胃壁五层不够清晰,各层胃壁薄厚不均,且黏膜回声减弱,肌层偏厚,胃蠕动较弱缓慢,皱襞小,张力低。c.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壁五层能够清晰看见,局部胃壁轻度增厚,在正常范围内,胃壁黏膜毛糙、模糊不清,且不均匀,表面有浅小凹陷及强回声光斑附着,皱襞可粗大,胃蠕动良好[2]。

3 讨论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超声造影检查在胃肠疾病的检查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胃肠道内存在大量的气体,是超生检查的重要障碍,为了解除这种障碍,使用超声助显剂能够很好的排除胃腔内积气对声波的影响,在造影剂充盈良好的情况下,能够清晰显示胃腔的完整形态,结构,清楚的呈现胃壁的厚度、层次结构,显示病变的大小、位置、回声等;并且增加了对胃肠溃疡、淋巴转移情况,肿瘤生长方式及侵润深度的判断;另外还可以分辨出增厚的胃壁和黏膜皱襞,可以动态的观察胃壁蠕动的情况等。因此利用超声造影能够清楚地检查出胃肠溃疡、胃炎及胃癌等疾病。超声造影对胃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4.2%(16/19),对胃肠溃疡的诊断符合率为95.7%(22/23),对胃炎的诊断符合率为90.9%(20/22),对胃间质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并具有各种胃肠疾病的声像图表现。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具有灵活性、无害、方便等优点,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而且老幼患者都比较容易接受。另外,对于一些不愿意或者不能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来说,胃肠超声造影检查不失为一种方便有效的诊断检查方法,解决了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目前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大医院,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且费用相对于其他检查方法的费用较低,因此,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来说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是一种方便快捷、准确、廉价,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的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广泛的适用于胃肠疾病的大规模检查,对于胃肠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胃肠超声造影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取得病理学标本、体态肥胖者图像显示不够清晰等,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医学超声检查技术,加强超声医师的专业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寇铁虹.胃肠超声造影在临床诊断的应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3):106-107.

科学地看待胃肠超声 篇2

健康报2004年11月1日,《胃肠超声空白领域的探索者》一文报道了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特检科主任陆文明医生与湖州东亚胃肠超声研究所共同编著《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的事迹,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的震动,使那些一直以来对胃肠超声不了解并持怀疑态度的人们,看到了一个被视为禁区的胃肠超声已在浙江湖州市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湖州地区三级医院到乡镇卫生院都已将胃肠超声作为常规检查,并已用于体检。但此技术却被很多小医院、小诊所利用,成了欺骗人民群众,捞取钱财的手段。因此有必要让大家分清“李逵”与“李鬼”之间的区别。

一、有没有专门检查胃肠的超声机器?

根据《中国医药报》报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李建国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一种所谓的专门用于胃肠检查的超声仪器,也就是所谓的“高价引进X国大型胃肠彩色超声诊断仪”的广告宣传。实际上他们使用的是一种被淘汰的伪彩色编程的灰阶超声设备。其实胃肠超声诊断只需用普通的B超机器就可,当然使用的B超机器质量越好,分辨率越高,诊断的准确率当然也高。

二、胃镜、X光与胃肠超声的优缺点

任何检查方法都存在缺点,根据健康报2006年11月10日的报道:“在上海召开的中日早期胃肠肿瘤及消化病进展国际探讨会”上的专家们认为,中日胃癌人群发病率均为十万分之四十左右,日本的早期胃癌发现率和手术率均已超过50%,中国该两项数据则均低于5%,而且即使在世界早期胃癌研究最先进的日本,胃镜医生也存在漏诊率,在“做胃镜经验超过10年的消化科医生漏诊率为10%不到10年经验的医生漏诊率达到20%,而在中国,早期胃癌的漏诊率还要更高。”

虽然胃肠超声无法想象胃镜那么直观,也无法进行病理切片,但胃肠超声却没有胃镜,x线会产生的创伤性,并且没有胃镜会产生的交叉感染,而且弥补了胃镜、X线不能显示胃壁内病变,以及难以判断病变的浸润范围和程度,不能判断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界限的不足。

由于早期胃癌是完全无症状的,因此患者不可能去做胃镜检查。当出现症状去做检查胃镜检查时,常常已到了中晚期了。而通过超声检查,是能够发现早期癌的。

根据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年来统计资料:应用胃肠超声对急性胃炎、0.2cm以上的胃溃疡等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已达到了96.2%,胃平滑肌瘤的诊断符合率已达到了94.6%,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已达到68.4%

2006年4月,湖州东亚胃肠超声研究所应邀去《中国癌症基金会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之一的河北省涉县进行普查。湖州东亚胃肠超声研究所委派超声医生一名,胃镜委派一组8人,每天分别同时进行双盲检测。经过三天普查,在154个农民中都诊断出胃癌5名,两者结果完全相符。其中2人于2005年胃镜检查于未发现异常。

事实上胃镜、X光与胃肠超声都有优缺点,认为某种检查方法就是标准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三、有回声和无回声助显剂的区别

国内外不少学者用水、果汁和中药类水剂应用于胃肠超声,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水和水剂是无回声的,而胃肠溃疡和胃肠癌也是低(无)回声的,无回声之间必定无法产生明显的比差,因此诊断率低下和误诊是不可避免的。

而有回声的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能迅速充填胃肠腔,在声像图上产生一种均匀分布的较强回声的界面类似实质性组织(肝脏、肾脏、胰腺)的回声,同时清除了胃腔内气体、黏液的干扰,使胃肠壁与肝、胆、脾、胰之间产生明显的对比效应,清楚地显示胃壁的层次和结构,使胃肠腔产生了最佳的声学造影效果(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27页)。从而彻底改变了中药类水剂在胃肠助显时的不佳状况,更改变了水和水剂在胃内只停留三分钟的不足。

胃肠超声检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胃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活检证实, 且准备行手术治疗, 其中男47例, 女37例, 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 (46.5±7.2) 岁。病变部位:胃底部11例, 贲门部26例, 胃体部10例, 窦体部分累及19例, 胃窦部1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消瘦、上腹饱胀与隐痛、食欲下降、黑便、贫血与腹部包块。患者无上消化道活动性大出血与穿孔等检查禁忌证, 均可进食。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与分期, 术后进行病理证实与分期。

1.2 方法

使用胃肠超声造影剂 (浙江湖州东亚医药用品有限公司) , 患者禁饮4 h, 禁食8 h, 将50 g胃肠超声造影剂加入500 ml热水中搅拌成均匀糊状液体, 冷却后口服, 患者2~5min后进行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采用GE公司的E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3.5~12 MHz, 患者取左侧卧位、仰卧位、右侧卧位, 依次对贲门、胃底、胃体的大小弯处、胃窦、十二指肠、胃周及远处淋巴结、肝脏、胰腺等腹腔及盆腔脏器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患者胃癌的大小、形态、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观察肿瘤是否导致胃肠道异常与胃腔狭窄。依据超声图像诊断胃癌的TNM分期。

1.3 胃癌TNM分期判断标准

正常胃壁结构可清晰显示出五层回声, 由内向外依次为强-弱-强-弱-强, 分别为胃腔与黏膜表层的界面回声、黏膜肌层与黏膜固有层的界面回声、黏膜下层与黏膜肌层的界面回声、固有肌层回声、浆膜外组织与浆膜层的回声。胃癌TNM分期中, T表示胃壁肿瘤浸润深度, N表示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 M表示远处转移情况。依据UICC/AJCC关于胃癌TNM分期判断标准:T1:肿瘤侵及黏膜层、黏膜肌层与黏膜下层, 导致结构消失;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导致结构异常;T3:肿瘤穿透浆膜层但未侵犯到达相邻器官或脏层腹膜;T4:肿瘤穿透浆膜层且到达相邻器官。N0:未出现淋巴结的转移;N1:呈现1~6个淋巴结出现转移;N2:呈现7~15个淋巴结出现转移;N3:16个或更多淋巴结出现转移。M0:未出现远处转移;M1:出现远处转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 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胃肠充盈造影T分期与病理T分期比较

T分期总准确率为73.8%, 其中T1为60.9%, T2为62.5%, T3为79.2%, T4为90.5%。详见表1。

2.2 超声胃肠充盈造影N分期与病理N分期比较

N分期总准确率为81.0%, 其中N0为88.0%, N1为

2.3 超声胃肠充盈造影M分期与病理M分期比较

M分期总准确率为91.7%, 其中M0为96.4%, M1为82.1%。详见表3。

3 讨论

TNM分期, 即胃部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远处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故术前对患者的TNM分期进行准确判断对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患者预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与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3]。目前判断TNM分期主要通过MRI、CT、胃镜检查, 在临床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但存在价格较高、患者痛苦、检查角度受限、重复性较差等缺陷[4]。与传统的经腹超声检查相比, 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的优势在于通过口服造影剂使患者胃肠充盈, 形成高回声区, 与胃壁形成的回声形成明显对比[5]。造影剂中的中药可除去胃内的气体黏液, 避免混响效应、后壁回声增强等伪像的干扰, 改善超声的环境, 可观察到胃壁的5层结构与判断胃壁肿瘤浸润深度[6]。

本研究中, 胃癌T分期中T1、T2期的准确率较低, T3与T4期的准确率高, 可能与病灶小、浸润程度较浅、形态与结构变化不明显有关, 观察黏膜下层的高回声带不甚满意, 病灶炎症难以分辨胃壁各层组织的回声有关, 故区分T1与T2期的关键是在于正确判断黏膜下层的高回声带的完整性;淋巴结转移为胃癌的主要转移手段, 也是影响患者手术方式、预后的重要方面。胃癌N分期中N0期的准确率高, 可能与较小的淋巴结易转移, 超声对于直径较小的淋巴结不易检出, 尤其是胃体大弯侧与胃底部较深位置较小的淋巴结更难检出。较大的淋巴结不易转移, 当患者合并有胃部炎症时, 可导致胃周淋巴结肿大, 难以鉴别。胃癌M分期中M0、M1期的准确率均较高, 可能与超声胃肠充盈造影对腹腔实质性的脏器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有关。

综上所述, 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对胃癌TNM分期具有准确度较高、重复检查性较好、较为经济、无痛无创等优点, 故建议将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作为筛查胃癌与术前评估TNM分期的常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海云, 曾广绥, 高传江, 等.口服胃窗声学造影剂超声检查对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11 (8) :1453-1454.

[2]陈万青, 张思维, 郑荣寿, 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7年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 2011, 20 (3) :162.

[3]马懿, 卢漫, 蔡志清, 等.应用胃充盈超声检查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9 (4) :63-66.

[4]王莉.超声诊断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0, 22 (5) :337-338.

[5]徐国良, 高晓燕, 单宏波, 等.超声内镜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

胃肠超声检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行胃肠超声造影和胃镜检查的85例患者, 其中男性39例, 女性46例, 年龄16~80岁, 中位年龄51.4岁。

1.2 方法:

仪器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0~3.5) MHz, 超声造影剂采用湖州东亚医药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口服速溶型胃肠超声助显剂。患者检查前禁食禁水8~12 h, 排除急性胃扩张、肠梗阻、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穿孔、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等禁忌证。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用开水冲泡, 用量约500~600 ml, 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糊状液体, 冷却后口服。患者体位分别取平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 辅以坐位。超声扫查顺序于剑突下依次从贲门、胃底部、胃体部、胃角切迹、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做连续扫查, 重点观察胃贲门、胃小弯、胃角、胃幽门管和十二指肠球部, 注意胃壁层次结构、黏膜连续性, 发现病灶仔细观察形态大小、部位、深度, 局部胃壁层次, 胃蠕动及局部造影剂充盈等情况, 同时对腹膜后淋巴结进行观察;并作好记录, 存储于超声工作站中。本组患者均行胃镜检查, 对疑似恶性病变的患者, 胃镜下活检取材做病理检查, 并将病理结果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及声像图特征:

胃肠超声造影检出慢性胃炎60例, 超声声像图显示胃壁层次清晰, 局部胃壁 (胃角及胃窦部多见) 黏膜稍水肿, 皱襞略肿胀增厚, 呈低回声 (见图1)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0例, 超声声像图显示局部胃壁或十二指肠球壁水肿增厚呈低回声, 黏膜表面出现深浅不一的凹陷, 凹陷表面附着强回声斑, 强回声斑不随造影剂移动, 周围增厚胃壁层次较清晰 (见图2) 。胃癌8例, 超声声像图特征胃壁层次破坏、紊乱, 黏膜下层中断, 胃壁局部异常增厚、隆起, 形成肿块或溃疡, 周围黏膜表面高低不平, 不对称, 蠕动僵硬, 部分伴胃腔狭窄 (见图3) , 2例腹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 由于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胃癌病变累及胃壁层次及有无淋巴转移情况, 对进展期胃癌尤其是黏膜下胃癌优于胃镜及X线钡透。胃息肉2例, 超声声像图特征胃壁层次清晰, 于胃窦部见一低回声小肿块, 边界清, 自黏膜面向胃腔内隆起, 表面尚光滑, 随胃蠕动而移动但不消失 (见图4) 。胃间质瘤1例, 超声声像图显示胃小弯侧胃壁实质性低回声肿块, 起自胃黏膜下, 向胃腔内突起, 内回声均匀, 黏膜面完整, 周围胃壁层次清楚。

2.2 胃肠超声造影与胃镜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见表1。

本组85例患者经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超声造影与胃镜病理检查符合率约90%。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慢性胃炎的符合率达93% (56/60) , 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符合率80% (8/10) , 诊断胃癌的符合率达75% (6/8) , 胃间质瘤的符合率100% (1/1) , 胃息肉的符合率100% (2/2) , 胃下垂的符合率100% (4/4) 。本研究说明超声造影在诊断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中的准确率较为理想。

3 讨论

口服速溶型助显剂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苦、简便有效的胃肠超声检查方法, 患者口服超声助显剂后在胃肠道内形成均匀的点状中等回声, 减少了胃肠道超声伪像, 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胃壁病变的范围、程度、肿物大小、生长方式、内部结构, 而且可以观察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通过动态观察对胃肠的功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有效的评估[2]。

对诊断胃下垂及黏膜面无破损的胃壁间肿瘤和腔外型肿瘤, 了解肿瘤向腔外生长情况具有独到之处, 弥补了胃镜检查的不足[3]。与X线钡餐、胃镜相比, 胃肠超声造影虽具有一定优越性,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有时易将良性肿瘤误诊为胃癌, 较小的肿瘤易漏诊, 肥胖、胃肠胀气患者也会影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4], 因此胃肠超声造影应与胃镜互为补充, 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

综上所述,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十二指肠疾病检查中具有无放射性损伤, 无痛苦, 重复性好, 易于接受, 是传统胃肠检查方法胃镜及X线钡餐的良好补充[5], 可以及时提供早期无症状期患者的信息, 是胃十二指肠疾病普查首选的检查方法, 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晓华, 陆文明.急性胃炎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 6 (4) :378-379.

[2]王国仁, 程一真.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Imaging finding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atypical perilunar dislocatione Liu Wenyin, Ma Yongqiang, Meng Xianp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yi County, Shandong 273300, China声诊断杂志, 2005, 6 (3) :223-224.

[3]翟真真, 张丽艳.胃肠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中诊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 2013, 30 (4) :324-325.

[4]丁涛.超声在诊断胃癌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6) :677-696.

胃肠穿孔的超声诊断价值 篇5

关键词:胃肠超声检查,穿孔,超声

胃肠穿孔及时、准确地诊断, 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影响极大。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发展, 超声在胃肠道穿孔的诊断方面已日趋成熟, 逐渐成为诊断胃肠穿孔的主要方法之一, 越来越引起影像诊断及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现将我院2008年7月~2009年8月运用超声检查并经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急性胃肠穿孔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和总结, 探讨超声对急性胃肠穿孔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09年8月收住的经超声诊断并经X线及手术证实的胃肠穿孔患者 32例, 男19例, 女13例, 年龄19~73 (平均48) 岁。本组患者均为外科急症, 以急性腹部剧痛来我院就诊。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Philips 5500及东芝6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11MHz, 受检者依次取仰卧位和左、右侧卧位、半坐位, 使用低频探头常规扫查腹部各脏器, 探查腹腔脏器间隙、小网膜囊、十二指肠周围及盆腔有无积液及杂乱回声团块, 有无肠壁连续性中断, 有无游离气体多重反射等。再换用高频探头扫查, 重点观察膈下肝前、脾前缘有无游离气体多重反射, 可疑部位肠壁的连续性等。

1.3 穿孔部位、原因

胃穿孔15例 (溃疡穿孔13例, 胃癌穿孔2例) , 十二指肠穿孔11例 (溃疡穿孔9例, 外伤穿孔2例) , 空回肠结肠穿孔4例 (空回肠穿孔3例, 结肠穿孔1例, 均为外伤) , 阑尾穿孔2例 (急性阑尾炎继发穿孔) 。

2 结果

声像图特征: (1) 腹腔游离气体:见附图。声像图特点为等距横纹状多次反射带状强回声。根据气体密度低, 比重远远轻于腹腔内容物, 选择腹膜腔最高处仔细观察。最常见部位为肝前间隙、脾前间隙, 其他位置有胃前方、胃小网膜囊、右肾周以及穿孔周围等。为进一步明确是否是游离气体, 固定探头位置不变, 嘱患者缓慢改变体位或振动探头可见到腹腔游离气体移出原部位。 (2) 腹腔积液:声像图特点为不规则无回声区, 多见于肝肾间隙、脾肾间隙、小网膜囊、右髂窝、盆腔等部位。 (3) 非均质回声团块:穿孔部位有时可见网膜包裹形成的非均质回声团块, 周围多有暗区。张明宏等[1]报道, 消化道穿孔时, 会出现大网膜的异常集聚征象, 在内脏穿孔时具有特征性。 (4) 穿孔部位肠壁连续性中断, 可见多线样气体强回声自肠腔内延续至肠腔外, 以及胃肠内容物自肠腔内流入腹腔, 此为穿孔直接征象。

3 讨论

急性胃肠穿孔最主要的原因是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急性阑尾炎, 有时也发生于恶性肿瘤、手术后或外伤患者[2], 以往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病史, 典型的症状、体征, 再加上立位腹X线平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诊断缺乏准确性及直观性, 且有约20%的患者穿孔后可无气腹表现[3], 传统的诊断方法由于许多患者不具备典型的游离气体表现而延误诊断, 加之穿孔位置多变和出现急性腹部疼痛的疾病较多, 因此需进行超声检查, 以协助临床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对胃肠穿孔诊断的最主要征象为腹腔游离气体, 次要征象为腹腔积液和腹部包块。而胃肠壁连续性中断及气体、液体自缺口流出, 做为穿孔的直接声像图表现, 一旦发现, 可确诊胃肠道穿孔。本组32例患者均诊断为游离气体, 因超声对游离气体显示极为敏感, 尤其近些年使用高频探头更是大大提高了近场分辨率, 可清晰显示腹壁和腹膜结构, 对腹腔游离气体的敏感性远高于低频探头。检查的重要部位在上腹部及肝脾与横膈之间, 此时须与肺底气体区别。胃后壁穿孔的气体首先出现在小网膜囊, 同时伴有小网膜囊积液[2], 胃及十二指肠后壁穿孔较易漏诊。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属腹膜后脏器, 穿孔的气体多出现在右肾周, 此组病例中2例外伤后十二指肠穿孔皆属腹膜后段穿孔, 于右肾周见大量气体强回声。另外穿孔周围也可以看见少量气体, 这一特点可以帮助影像医生及临床医生对穿孔的部位进行判断。超声对腹腔积液的检出率为100%, 但由于胃肠穿孔后内容物流入腹腔, 并刺激大、小网膜后分泌出炎性渗出物, 故超声上不能显示典型的无回声暗区, 多伴有密集强光点, 易误认为是肠内容物, 此时应延时仔细观察, 并适当降低机器增益或改变体位观察液体是否向低位运动, 还可以嘱患者深呼吸, 通过液体和肠管是否同步运动判断。另外, 超声检查还可发现因穿孔内容物刺激导致网膜增厚、聚集而形成的非均质包块及穿孔部位的连续性中断, 同时可排除其他脏器病变, 有鉴别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 超声诊断急性胃肠穿孔较X线及临床体征检查更为灵敏、准确,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无创伤, 且可重复检查, 现已作为急性胃肠穿孔诊断的首选方法。若能结合X线腹平片或CT等腹部其他检查, 则更有助于提高胃肠穿孔的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明宏, 芦志刚, 李广浩, 等.大网膜异常集聚的超声表现及其在内脏穿孔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 19 (5) :368-370.

[2]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057.

胃肠超声检查 篇6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超声药物透入,胃肠功能恢复

术后肛门排气是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主要指征, 是患者恢复术后进食功能, 顺利渡过手术期的关键。腹部手术后超声药物透入起效快, 疗程短, 对患者无创伤, 不良反应小, 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同时也减轻了术后腹胀的发生率。2010年7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60例, 在综合治疗及基础护理下配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 以促进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胃肠道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中男48例, 女32例;年龄20~78岁, 中位年龄56岁。对照组中男51例, 女29例;年龄21~76岁, 中位年龄57岁。2组均采用全身麻醉, 其手术资料见表1。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主要材料和设备

超声电导仪, 超声电导凝胶贴片 (NAVA-01TD) , 胃肠宁片, 超声电导耦合片, 黏合扣等。

1.3 方法

试验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方法:超声电导仪探头去掉超声电导凝胶贴片背面的防贴纸, 将贴片金属膜固定于治疗发射头的凹槽内, 固定药片及治疗头于降结肠处的皮肤表面, 避开刀口处及胶布, 固定时需注意治疗头紧贴皮肤, 可用黏合扣固定, 固定后接通电源, 启动治疗仪, 每次治疗30min, 在取下治疗头后再将药片保留40min, 每天2次。对照组不使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 其他治疗和护理干预同试验组。

1.4 观测指标

(1) 肛门排气时间:记录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 (2) 腹胀情况:根据腹围变化及患者的自觉症状, 将腹胀分为轻度:腹围增大≤2cm, 患者可忍受, 无需任何处理;重度:腹围增大≥2cm, 患者无法忍受, 需药物或插入肛管等方法解决。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 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术前禁食, 肠道准备使胃肠道分泌减少, 而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手术牵拉、术中肠道暴露时间过长、热量散发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表现为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 使肛门排气时间过长。

本结果显示, 腹部手术后超声药物透入有利于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和减少腹胀。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是通过超声波的微振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软组织的方法, 是一种新兴的经皮给药方法[1]。本文试验组患者采用超声电导凝药技术将胃肠宁透入胃肠道, 其目的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 在局部形成药物高浓度区, 胃肠道促进胃液体和固体排空的作用, 能提高血浆的胃动力水平, 增强胃、十二指肠电活动作用, 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紊乱, 促进肛门排气, 减轻腹胀。

参考文献

超声对胃肠道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2例胃肠道急腹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69岁。所有患者均因为突发剧烈腹痛,并且伴有呕吐以及恶心等症状前来医院就诊。

1.2 方法:

采用GE LOGIQ P5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62例患者实行检查操作。选用3.5 MHz的扇形低频探头和10 MHz线阵高频探头。在进行超声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其受检部位的充分暴露,并且采用常规的方式对其脾、胰、肾以及肝、胆等部位进行检查。然后,用3.5MHZ的低频探头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对其胃肠道情况与有无腹腔积气、积液等进行观察[2],发现胃肠道异常再用10MHZ高频探头仔细观察其内部结构。

2 结果

对62例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者29例,胃、十二指肠穿孔8例,肠梗阻17例、肠套叠6例。通过病理检查与手术检查证实诊断符合者58例,诊断符合率93.5%。见表1。

3 讨论

目前,急腹症中胃肠道疾病仍然是急诊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由于其具有发病急与病情发展快等特点。所以,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做出明确的诊断,这对疾病的有效治疗与患者生命的及时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以往,对胃肠道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时,通常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体征以及X射线的检查结果,然而一旦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那么X射线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的,这样就会出现误诊,影响到患者的及时救治。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也凭借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创伤,并能够重复检查等优势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胃肠道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超声技术对胃肠道急腹症患者进行检查,可以做出早期、准确的诊断,从而对患者今后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常见的胃肠道急腹症的超声表现上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对其进行一一介绍。

3.1 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超声表现:

当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发生穿孔以后,患者胃肠道内的气、液由穿孔部位外溢,因此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穿孔的间接征象:①腹腔内游离气体征,在肝脾前表面与腹壁和膈肌间隙、穿孔周围甚至整个腹腔内可见气体回声,其表现宽窄不一的“彗星尾”样强回声,使其后方的组织结构显示不清。②腹腔内积液征,穿孔后胃及十二指肠内液体不断向腹腔溢出,先积存于穿孔周围、右肝下间隙,随着渗液的增多,渗液可流向肝肾及脾肾间隙,两侧结肠旁沟以及盆腔,也可积存于左膈下脾周围和小网膜囊。在上述位置仔细扫查可见少量的条带状液性暗区,因积液内混有胃肠内容物,故无回声中可见漂浮于液体间的点状、絮状及条状无回声[3]。所以,超声发现的间接征象可作为判断空腔脏器穿孔的有效依据,并且将其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来对胃肠穿孔进行诊断。

3.2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声音表现为阑尾轻度肿大、壁增厚,直径>7 mm,壁厚>2.5 mm其横切面呈现出“靶环”征。假如患者的阑尾腔中含有气体或者是粪石等物质的时候,可以在其低回声内探及到团块状的强回声光团,同时还会伴有或者不伴有声影。坏疽性阑尾和急性化脓性阑尾则表现为阑尾显著增粗管壁僵硬,腔内积脓,光点分布不均匀,阑尾周边能够发现少量液性暗区包绕。如果是坏疽性阑尾炎时还会出现管壁层次不清,厚薄不均。阑尾穿孔形成脓肿,阑尾管腔变小或者消失,周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和网膜组织炎症浸润成的不均匀回声增强。

3.3 肠梗阻的超声表现:

对于肠梗阻患者而言,超声检查在其梗阻以上的部位探及到一些扩张的肠管,这些肠管的内径通常都会>3 cm。对其肠管内部进行探查,可以发现气体的强回声、肠内容物的杂乱回声以及液性无回声。在发生扩张的肠管内,能够看到“键盘”征以及“鱼刺”征的改变,而患者的肠蠕动出现增强、减弱,或者是消失等症状,还会表现出逆蠕动[4,5]。与此同时,此类患者还会并发腹腔积液以及肠间积液。

3.4 肠套叠的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在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探及到异常的团状回声,横切面表现为“同心圆”征,在其长轴切面表现为“套筒样”。经过反复、多次的探查,发现这些征象并不会发生改变,由此就可以判断此患者患有肠套叠。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且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胃肠道急腹症类型做出了明确的诊断,诊断符合率高达93.5%。这也为其可靠、有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效避免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胃肠道急腹症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合理应用超声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其无创、操作便捷、安全可靠以及可重复等优势,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及有效的救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胃肠道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田素美,沈静.成人非外伤性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6):268.

[2]叶丽,陈震.超声检查在普外科急腹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4):128.

[3]王光霞.腹部外科超声诊断图谱[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王菊霞,丁杰,蒋胜利.二维超声对儿科急腹症诊断的临床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99.

胃肠超声检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62例, 为2010年2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 男性38例, 女性24例, 年龄35~68岁, 平均年龄 (47.2±9.6) 岁, 所有患者均有5~20年的乙型肝炎病史, 62例均行胃镜检查和口服胃肠超声造影检查, 两种检查间隔之间低于3 d, 胃底静脉曲张的胃镜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定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3], 根据曲张静脉的直径进行分级:轻度:直径<3 mm;中度:直径3~6 mm;重度:直径>6 mm。所有患者均能排除近期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和门静脉栓塞, 均无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及栓塞治疗史, 均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1.2 方法

以胃镜检查的结果作为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标准, 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的声像图, 计算胃肠超声造影对位的静脉曲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胃镜设备采用 (GIF-Q 260) 上消化道电子内镜, 超声设备采用 (Philips i U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低频凸阵探头频率为3.5 MHz, 口服超声造影剂选用郑州碧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胃B超快速显像液。患者禁食水8~10 h, 次日上午空腹检查, 将胃B超快速显像液10 m L兑入500m L温开水中, 混匀后口服将胃腔充盈, 检查体位以仰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 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坐位和左侧卧位。将探头置于左侧季肋区, 向左后方旋转扫查, 二维超声观察胃底部胃壁, 重点观察胃黏膜的回声, 尤其观察黏膜有无局部隆起和增厚, 辅以彩色和频谱多普勒扫查, 测量曲张静脉的内径和血流速度, 对所有需要记录的数据均连续进行3次测量, 记录其平均值。

2 结果

在胃腔高回声造影剂形成的对比界面下, 62例患者胃壁结构显示清楚, 32例患者经胃肠超声造影诊断为胃底静脉曲张, 表现为胃底部黏膜呈波浪状, 向胃腔不规则隆起, 胃壁厚度较正常增加, 内部回声减弱, 结构紊乱, 扩张的胃底静脉表现为黏膜下短棒状、迂曲的管状、细条状及囊状无回声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 二维超声测定扩张静脉直径为3.2~21.6 mm, 频谱多普勒测定扩张静脉内血液流速为8.9~18.1 cm/s。

62例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 证实39例患者存在胃底静脉曲张, 其中轻度、中度、重度静脉曲张分别为9例、22例和8例, 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性为82.1%, 特异性为100%, 阳性预测值为100%, 阴性预测值为76.7%, 胃肠超声造影对本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 见附表。

3 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常见的并发症, 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约5%~33%的患者并发胃底的静脉曲张, 其破裂出血发生率低于食管静脉曲张, 但一旦发生, 往往伴有大量的出血, 病情严重, 短时间产生休克甚至死亡, 其病死率约为45%左右[4]。因此, 胃底静脉曲张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对改善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胃镜是诊断门静脉胃底静脉曲张的黄金标准, 也是消化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 可直观的观察胃黏膜表面的情况, 但对于胃壁的深层次结构无法显示, 并且门静脉高压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采用胃镜检查还有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不宜反复检查。由于受到胃肠气体的影响, 多年来超声对于胃肠道的检查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来我国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较快, 超声学者逐渐尝试不同的方法改善胃肠道超声图像, 口服超声造影剂在超声诊断胃肠道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造影剂充盈胃腔后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静脉曲张逐渐在临床推广, 对于静脉曲张的范围和曲张血管内血流速度均能够准确判断。国内朱秀玲等[5]采用速溶超声助显剂充盈胃腔, 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底静脉曲张, 以胃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达到80.5%, 准确率达到89.9%, 能清楚显示扩张静脉的范围和程度。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安全无痛苦, 不存在交叉感染, 无需X线辐射, 且检查费用低, 医患双方均容易接受[6]。超声造影剂分为无回声型和增强型两类, 无回声型主要是指水和市售的饮料等, 由于其对比度差, 易产生后方回声增强等伪像, 并且在胃内排空较快, 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7,8]。本研究采用均匀型回声增强的糊状造影剂, 剂型类似食品, 口感较好, 患者检查的依从性好, 胃腔充盈造影剂后呈现均匀的较强回声, 于胃内的病变形成良好的对比, 比无回声型造影剂更能够清楚衬托出胃黏膜及病变的图像, 并减少了伪像的产生。并且糊状造影剂可在胃内停留40 min左右, 充裕的检查时间有利于对胃部的病变和胃肠的蠕动情况详细观察。本研究采用口服胃肠造影超声检查, 对32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明确了诊断, 敏感性达到82.1%, 在胃腔内高回声造影剂的衬托下, 低回声的胃壁和无回声的曲张静脉得以清晰显示, 以胃镜检查结果作为确诊依据, 胃肠超声造影对于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性为82.1%, 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为100%, 阴性预测值为77.6%, 本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达88.7%, 7例假阴性病例均为胃底静脉小范围轻度扩张, 难以在同一超声扫查切面清晰显示, 造成超声造影检查的漏诊。

综上所述, 胃肠超声造影安全无痛苦、操作简便, 具有可重复性, 特别适用于不宜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 在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6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别进行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 以胃镜检查的结果作为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标准, 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的声像图, 计算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胃底静脉曲张胃肠超声表现:胃底部黏膜呈波浪状, 向胃腔不规则隆起, 胃壁厚度较正常增加, 扩张的胃底静脉表现为黏膜下短棒状、迂曲的管状、细条状及囊状无回声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 39例患者经胃镜确定为胃底静脉曲张, 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性为82.1%, 特异性为100%, 阳性预测值为100%, 阴性预测值为76.7%, 诊断准确率为88.7%。结论 胃肠超声造影安全无痛苦、操作简便, 具有可重复性, 在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超声造影,胃镜检查,胃底静脉曲张

参考文献

[1]Fimoqnari FL, Violi F.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liver cirrhosis[J].Intern Emerq Med, 2008, 3 (3) :213-218

[2]孙英, 王传英, 李秀清.超声造影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4) :712-714.

[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2003年)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 (3) :149-151.

[4]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学组.消化道静脉曲张及血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2009年)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0, 27 (1) :1-4.

[5]朱秀玲, 马琳, 王均, 等.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 2012, 17 (6) :363-365.

[6]翟真真, 张丽艳, 吴战军.胃肠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中诊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 2013, 30 (4) :324-325.

[7]高兴, 谢景来.口服均匀有回声型造影剂的胃肠超声造影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 2013, 34 (7) :1094-1096.

上一篇:文学人类学下一篇: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