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评价

2024-09-10

高校档案评价(精选十篇)

高校档案评价 篇1

1.1 高校档案网站的现状

目前档案网站已经在我国的高校内大概率普及, 并且大多数都能够满足基本的档案管理功能, 然而细看之下, 在数量之下并没有相应的质量保证, 各种各样的问题仍然突出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 高校档案网站数据交流比较困难。由于档案网站的热潮是一个时期的同时涌现, 在建立的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都是在借鉴国外先进档案网站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使得编码混乱, 模式也是种类繁多, 在某种程度上给高校之间档案的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 高校档案网站的内容匮乏重形式主义。部分高校在建立档案网站之初由于资金以及技术的局限性, 对于档案网站的框架只是简单的建立而没有丰富框架内容, 使得档案的信息比较匮乏, 给将来档案网站的升级带来了技术隐患。

总体上说, 高校档案网站的现状是能够满足基本的功能, 但同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表现在规范和标准的混乱以及基础框架的过于单薄两个方面。

1.2 高校档案网站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首先, 有利于促进高校档案网站标准的提升。评价体系的建立会直接使得相应的评价标准的形成从而使得高校档案网站的发展更有基础, 同时也应该主要到评价体系和相应评价标准的动态关系。评价体系会指出网站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网站的进一步发展也反作用于评价体系的提升, 从而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的效果。

第二, 有利于社会信息化的交流。高校档案涉及的人群具有一定特殊性, 一是数量多, 二是高等学历的人才多, 这使得这部分档案的管理更加具有社会性, 同时也具有着特殊的社会作用。

2 高校档案网站评价体系的原则

2.1 保证数量的管理有效原则

由档案网站的内容决定其涉及的方面甚广, 因此随之相关评价指标也数目繁多。具体上来说无论是从网站框架、网站的编码方式等更为深层的方面都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一个优秀的高校档案网站的评价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数量的评价方面, 也就是说, 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不仅包括评价指标从表面到深层的覆盖也要保证内容的广泛性。

同时也要注意, 繁多的评价指标是否有助于合理的管理, 即是合理性。具体体现在合理的分类方面, 对于内容广泛的指标在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隐藏着分类的合理性, 这包括评价内容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从网站的基础内容入手不仅从网站的功能的角度进行评价还可以对于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判。

2.2 因地制宜原则

高校档案网站作为档案网站建设的一个分支有其独自的特征, 具体就是要根据高校环境下的定位。这一点可以用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来解释。高校档案网站的评价指标与档案网站有一定的普遍性联系, 例如都会满足功能的综合性以及目标一致性等相关原则, 但是也要有一个具体的准确定位。

2.3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在高校环境下的档案网站从时间轴的角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从过去来讲, 能够帮助档案网站找出问题并且加以解决;从正在进行的过程来讲, 能够维护保持网站的正常运行并保证日常问题的发现与评估;从将来的发展来讲, 可以有导向性的作用, 来维护网站的正常运作与发展。

3 高校档案档案网站评价的指标

3.1 普通档案网站评价体系的指标说明

首先是完备性。由于档案网站的信息容量大的特点使得完备性的标准不只是要求数量上还表现在质量的方面。具体的来讲, 档案网站不仅要在信息资源上做到缺漏方面的最小化, 对于资源的分类也要做到全面而有序, 同时后者是极容易忽视的一点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其次是安全性。“档案”的隐形定义也说明了其私人性和隐秘性。而档案网络的建立常会伴有档案在网络上泄露的安全隐患, 这种私人性和安全隐患的冲突时的评价体系中的安全方面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第三是时效性。信息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在于时间上的有效性。档案作为信息中的一种这种特性也不可以忽视。信息的及时更新是针对此项的有效措施, 因此具体的评价体系应该以最后更新信息的时间作为评判标准。

3.2 高校档案网站评价体系的指标说明

第一, 信息方面。这是档案管理比较普遍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在静态方面缺少不了在宏观方面的完备性、安全性以及时效性。但是高校环境下的更有其更为具体的一面。管理角度的部门信息, 其指标是部门的分工明确细化;中介角度的时效信息, 主要指标是准确及时的传达有效信息以方便数据统计手机;底层角度的大量资源信心, 指标是资源的分类以及更新情况, 这方面的可操作性比较强。

第二, 服务方面。如果说静态更可以说明“高校档案网站”的“高校档案”方面, 那么动态更多的表达“网站”的方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网站也脱离不了高校档案的特性。首先一个标准是基本功能的是否满足, 受到网站使用人群的限制功能标准主要体现在查、插、删、改以及帮五个方面;除此之外另一个标准是基本功能之外的拓展功能的完善性与有效性, 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添加更加有助于提高效率打分功能, 也要保证没有华而不实而浪费资源的功能。

4 高校档案网站的建设建议

4.1 丰富资源, 表现自身特色

高校环境下的资源库应该在参照教育部与国家档案部门的基础之上对于库管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扩充, 根据具体情况的实际结合, 可以选择性的将部分资源档案进行有权限条件的公开以便于用户的方便使用。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特色性的建设。对于高校环境下的档案网站建设来讲, 有必要从这一条途径来扩大信息的丰富度, 根据本校的特色研究项目与重点研究项目相结合的特色, 对于数据库进行质与量上的扩充。从另一个方面有助于重点学科带动弱势学科的发展, 最终得到综合学科的特色发展。

4.2 巩固实用, 注重用户体验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 实用性是主要的方面。网站界面的设计的易用性以及搜索引擎的稳定性都是实用性方面的内容。界面设计包括是否便于用户的查找以及相应功能的拓展是否全面;而搜索引擎的稳定性则要求复合式的检索并且搜索数据既包括页面数据也包括网站数据。另外, 用户体验很大程度上也在于交互性的方面。建立有效的网站反馈机制可以有效的促进用户与管理员之间的交互, 具体来讲建立反馈意见的邮箱、在相关主页上举行在线问答的活动等都是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措施。

4.3 加强交流, 促进特色“移植”

由于现在大部分的高校档案网站仍在初步建设完善的阶段, 加强学校之间特色资源的交流也是促进建设的有效措施。高校之间可以将有特色的部分拿出交流来换取共同的进步。

5 结语

有相关档案学的学者指出互联网的标准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 这体现在档案网站的管理上正是如此。高校档案网站的评价体系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产物, 与普通的网站建设有着普遍性的联系。但是由于高校环境下无论是使用人群还是内容的覆盖, 其特殊性也不可以忽视, 这方面也是最值得强调的一点。信息的全面性与合理性的统一、功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都是未来高校档案网站的评价体系的导向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颜海.档案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档案管理, 2003年01期.

档案袋评价 篇2

1、“档案袋评价”方式灵活性很强,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来做针对性的设计。

2、“档案袋评价”的内容设置具备丰富性、系统性、全面性、灵活性和很强的综合性。

3、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开发了家长的教育资源,加强师生、生生、家校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老师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并且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给予有效地指导。

5、让学生拥有了自我评价、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评价的主体,并能在评价中养成反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6、档案袋也是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档案袋记录着学生作文的进步,也记录着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对学生自己会有所成就感。

虽然这样,但是在我平时的作文教学评价中没有使用“档案袋评价”法,因为我认为其存在这样一些不足:

1、投入的工作量和时间太强。我们所处的学校是包班级上课,加上早读课一周就是三十节课时,还有其它工作需要完成,这样就明显感觉到如果用“档案袋评价”法,精力和时间就不够支出。

2、我们的学生和家长还有更多的不具备评价的能力,如果实施会存在很大的困难。

高校档案评价 篇3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 灰色聚类挖掘 综合评价

在挖掘数据过程中主要是从大型的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中不断的发现,同时将其潜在信息或者知识提取出来,它的基本目的是对分析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探索各个数据间存在的关联性,发现被人们所忽略掉的要素,上述所述的信息对于趋势与决策行为的预测是非常有利的。数据实际挖掘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从数据库事务中查找出关联性原则。而聚类分析方式又是数据库挖掘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还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个分支。本文首先分析了灰色聚类挖掘算法,其次采用实例对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综合评价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1、灰色聚类挖掘算法

这里所说的综合评价,实质上指的是对诸多属性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对象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综合评价的方法非常多,不过由于它们的实际出发点都不相同,并且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优点与缺点,因此,当发生综合评价问题时,人们经常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对于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也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在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综合评价中,人们比较重视的是教学档案管理具有的综合评价等级,所以,笔者认为,采用灰色聚类挖掘算法较为合适。

数据挖掘处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数据挖掘算法,其主要是通过灰色聚类挖掘算法及在数据仓库中所提取的数据进行的,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该组织中存在的个体类型,同时它还能准确的判断出一个个体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哪一类。灰色聚类实质上就是把聚类对象对于各项聚类指标,根据几种灰类进行分类,从而准确的判断出这一聚类对象具体属于哪一类。应将各种需要进行综合评价的个体作为聚类对象,将各项评价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及时有效的处理好各个个体指标的原始数据,然后对各个灰类区间进一步确定,并且提出白化权函数以及白化权系数,最后一步是将个体属于某一灰类的灰色聚类系数矩阵全面的计算,以此得出这一个体属于的灰类,从而获取到不同样本的实际灰类和评价等级结果。将需要预测的样本和数据仓库中已经分类的模式间进行全面的比较,得出这两者间的实际距离,这样就能够获悉到此样本与哪种模式相近,然后根据该模式的整体情况对其结果进行预测,进而获取到待识别样本的分类等级。

2、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综合评价实例

结合评价的实际目的,将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利用、保管以及統计这六方面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得讨论更加的方便,本文主要通过七个教学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情况,有机的结合了专家评分及自我评分,计算出平均分数,获取到的评分结果原始数据。

有效的处理原始数据矩阵,使其趋于标准化,然后通过灰色聚类算法,结合Matlab程序将最后的结果计算出来,具有较好综合评价结果的是院系1、院系4以及院系5;中等水平的是院系2和院系3;综合评价结果最差的是院系6与院系7。从最后计算出的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院系1、院系4、院系5的教学档案管理水平较好;院系2和院系3的教学档案管理水平一般;而院系6与院系7的教学档案管理水平是最差的。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得出好、中、差的聚类中心,数据仓库的分类模式就此形成。从待评价样本的预测方面考虑,带预测样本应与数据仓库中已经分类的模式进行全面的比较,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判断出此样本与哪种模式更相近,最终获取到待识别样本的分类等级。本文主要对灰色聚类数据挖掘在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一番论述,可以明显的看出,其可以采取聚类的方式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发现教学档案管理的类型,其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指导意义。作为高校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围绕着科学评估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通过对教学档案管理各项程序进行加工后的教学档案,不仅使其呈现出了清楚的编目、使用简便以及内容丰富等优势特点,而且还将该系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全面的反映了出来,我们应全面的利用其具有的优势,以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档案的功能作用才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建设的最终目的才会得以实现。不过,在应用灰色聚类挖掘评价方式时应对三方面的事项加以考虑,一方面,评价的因素不能过多,不然,评价者难以对全部评价因素进行全面的理解,最终使得所获取的数据不具备高质量;另一方面,参加评价的对象不能过多,不然重复的操作以及繁重的负担将使得评价者反感行为的发生;此外,评价先导工作必须完善。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的论述还不是很全面,希望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参考文献:

[1]吴正霞,周怡.教学评估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02期

[2]彭韶霜.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07年14期

[3]底红艳.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晋图学刊

高校档案分层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篇4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1. 指标要素来源分析。

如果说资源、技术与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三驾马车, 这三匹马一组一辕, 分前中后三组来拉, 那么档案建设对象的层次不同, 这三驾马车排序也不同。高层建设对象, 这三驾马车的排序依次是服务、技术、资源。高层建设对象的基础稳固、技术保障有力、准确定位才能提升水平, 因此应坚持服务的导向性, 让服务领航, 技术发力。中层建设对象, 三驾马车的排序是技术、服务、资源, 中层对象资源基础扎实, 技术却相对薄弱, 技术薄弱必然使服务水平受限, 因此应坚持技术的导向性, 在技术优先发展基础上, 夯实基础, 提升服务。低层建设对象, 往往只具备少量档案资源, 进行资源建设是关键, 因此应坚持资源的导向性, 资源基础较为扎实后, 才能逐步向技术型和服务型转型。基于上述分析论证, 得出分层管理的总体思路:针对高层建设对象坚持服务管理的导向性、对中层建设对象坚持技术的导向性、对低层建设对象则坚持资源的导向性。从这样一条主线出发, 得出资源指、技术、服务三个一级指标要素。

2. 指标要素的兼容性分析。

无论高校档案建设对象处于哪个层次, 实施哪种管理策略, 坚持何种管理导向, 都不意味着资源、技术与服务三要素之间存在排他性, 三要素缺一不可。资源、技术、服务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三条主线, 三条都要抓, 但这三条主线之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不同的建设阶段, 要牵出其中那条红线重点抓, 同时兼顾其次, 这才是资源、技术、服务三要素之间的应有关系。资源是基础, 是档案建设的根基;技术是保障, 是档案建设的持久动力;服务是亮点, 是档案工作的创新源泉。三要素相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分层的权重各不相同, 但都占有权重比例, 三要素之间具有兼容性。通过评价, 可以清晰得出它们之间的权重差异及重要性排序, 从而证明管理策略选择的科学性。

二、高校档案分层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 资源指标。

(1) 丰富性, 指资源种类的多样性以及数量优势, 重点监测馆藏数量、结构、比例等方面的信息, 旨在对馆藏案卷及文件数量达到哪一项规定标准、馆藏资源在结构与比例分配上的协调程度作出评价。如常规性业务材料与特色馆藏的结构与比例、原生性档案资源与高质量汇编材料的结构与比例、纸质材料与新型介质材料的结构与比例等, 都属于丰富性指标的评价范畴。 (2) 完整性。质量的完整性与功能的完整性, 馆藏资源是否符合归档工作各项要求, 完全符合则视为质量上完整, 欠缺则视为质量的不完整, 如同一个事由的所有档案信息应该齐全完整。功能的完整性指从馆藏资源的角度去判断其服务质量与服务效果, 包括馆藏资源对服务对象及其服务要求的满足程度;馆藏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对功能拓展的价值等。 (3) 可用性。指档案资源价值的实现, 是对资源的可用性评价, 从价值、质量两方面衡量。价值方面, 经过严格规范的价值鉴定环节, 档案资源确有保存价值, 并经实践证明利用率高;质量方面, 纸质档案均符合归档文件质量要求;电子档案符合图片、元数据等质量要求并及时转换保存载体。 (4) 可持续性。档案价值的可持续发挥评价, 监测档案保管、电子文件载体转换等保障工作的执行力度。保管方面, 无论是何种载体档案, 原件的保管严格按照档案保管技术要求执行, 实现原件在保管期限内可持续利用。电子文件转换严格执行电子文件保存保管的相关规定, 定期检查, 防御与修复相结合。

2. 技术指标。

(1) 安全性。安全性评价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一要考虑到技术的更新频度, 任何技术都有生命周期, 如IT设备的技术淘汰周期只有短短三到五年, 纳入应用层面的某项技术在项目上马时是否充分考虑到其生命周期及后期的安全迁移问题, 属于安全性指标的评价范围;二要考虑到技术的成熟程度, 最先进的技术由于缺乏实践的检验和精雕细琢, 往往是最不可靠、最不安全的, 采用先进技术的风险远远大于采用成熟技术, 技术的成熟程度及行业使用评价应成为技术选择时的衡量要素[2]17。 (2) 准确性。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到档案领域时要针对行业特点及其应用环境, 一项技术模式必须能够经得起各项行业技术标准的严格检测, 才是可行的, 才能够确保技术的准确性。例如, 数字档案长久保管的文件格式准确、文件存储介质规范及文件交换元数据标准;传统档案数字化的格式规范和技术参数符合准确性评价标准等。 (3) 有效性。指档案的可读性以及安全防御功能。数字档案对生成环境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确保数字档案在环境变化时可读、在不同平台上生成的数字档案可以共享, 才真实地具有了技术的有效性保障。另外, 技术还必须具备安全防御功能, 如果一项技术的设计和功能的实现都是安全的, 但设计却不包括应对潜在威胁的合适功能, 那么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安全性保障, 对于潜在威胁而言, 实现的是一种无效的安全功能。为了实现安全性的全面保障, 必须进行有效性评价, 确保技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具有抵御已识别风险的安全功能。 (4) 交互性。指档案信息系统具有人机交互性。从这个角度出发, 对技术人才和技术能力也提出了要求, 杜绝技术和使用的断裂。

3. 服务指标。

(1) 主动性, 主动服务, 是针对服务态度的评价。档案利用服务的主动性与服务热情会直接影响服务效果, 档案服务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意识的提升。主动服务, 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用服务态度的同一性应对不同服务对象、服务需求, 并力求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适配性。指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策略的选择与服务对象及具体服务需求相匹配。对服务对象进行分层, 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服务策略分层, 提高服务的匹配度, 提高服务效率。例如高校档案的几个重要受众群体:学生、校内管理人员、教职工、社会人员, 每一类群体利用内容的指向性较强, 需求的类别也较为固定, 进行分层服务具有可操作性, 应尽量在资源建设与资源整合阶段对后期的分层服务有所兼顾。 (3) 网络化。指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均体现出网络化发展趋势。从服务内容的角度, 网络化服务要根据服务需求状况对馆藏资源进行整合;从服务方式的角度, 网络化服务要具备提供网络服务的技术、人才、平台。对馆藏资源的整合状况、网络化服务的技术支持、网络化服务的人才资源储备, 这些均是构成网络化服务的必备要素[3]19。 (4) 社会化。指资源的共享性、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和拓展性。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依附性强、服务对象单一、功能拓展动力不足, 其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均会受到影响, 高校档案工作上到一定水平之后势必遭遇瓶颈。高校档案工作若要取得突破, 还得着力面向需求刺激求解, 以开放化为方向的资源共享模式是高校档案化解发展困境的可行之举。开放化循环会引起下列变化:角色定位的社会化、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功能拓展的必要性、不断释放的利用需求, 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会将高校档案工作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高校档案工作得益于开放化发展思路的同时, 社会化也向高校档案部门提出下列建设需求:档案管理开发工作具有相应的标准性与统一性、档案数字平台的互联互通与共享性、访问权限认定的合理设计等, 这些都将成为对档案建设对象的考核点。

对高校档案分层管理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概念, 可以对管理目标、方法、效果中的任何一项进行评价, 本文对管理策略的科学性进行评价, 但只是提出了一个多指标的评价体系, 尚未进行量化分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还应包括不同指标对不同层次建设对象的权重分配, 笔者将继续进行量化研究, 完善评价体系。

摘要:根据高校档案分层管理思路:对高层建设对象坚持服务导向性、中层建设对象坚持技术导向性、低层建设对象坚持资源导向性。文章以资源、技术、服务为主线, 构建高校档案分层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分析。

关键词:高校档案,分层管理,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海静.谈高校档案分层管理模式的构建[J].档案与建设, 2014 (1) .

[2]张照余.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要素[J].浙江档案, 2007 (9) .

档案评价理论 篇5

摘要在我国,通常把高考、中考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水平的评价标准。如今就业压力增大,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不少学生、家长和学校过度重视考试分数,认为只有一个好的学业成绩才能保障学生的未来。而传统的只看考试分数的评价方法,更是为“唯分数论”的论调推波助澜,导致各种辅导班,学习班盛嚣尘上。学生学习时间增长,但学业成绩却没有较大的提高。这样的现象使得不少学者开始思考引进新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用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方面的表现和校外实践的结果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指标。档案评价作为一种质性评价,具有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和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特点,是一种比较适合学习教学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档案评价学业评价标准教学评价

【前言】

档案袋评价应用于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档案袋是学习的记录,主要包括学生的作品以及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反省。这些材料由学生与工作组成员一起来收集,集中反映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1

在档案袋评价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档案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档案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2

【主题】

1.档案评价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onvism)和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是档案袋评价法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性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多元智能理论支持八种“智能”独立存在: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3基于上述两种理论,档案评价法教师可通过学生自我收集记录的学习过程中的资料和结果,全方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这体现了自主性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特点。

2.档案袋的制作

2.1档案袋的内容

档案袋的内容构成会因其应用领域、应用目的以及应用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一个相对完整和规范的档案袋应由以下六部分构成:

2.1.1前言——对学习档案的一个总体说明和提示,具体阐明档案袋中材料的种类、收集方法等。

2.1.2目录——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各部分学习材料的关系,并配有页码。

2.1.3内容——包括核心内容和选择性内容两部分。核心内容是指每个学生档案袋中必须包含的内容,它为自评及他评提供基础性的信息,如“实验设计方案”等;选择性内容是指是学生选择的,最能反映学生自己学习情况的材料,如“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等。

2.1.4时间——收录到档案袋中的每一份材料都应注明日期,以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取得的进步情况。

2.1.5反思——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所进行的自省,如“学习心得”等。

2.1.6交流——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的一些信息。4

2.2档案袋的制作过程

2.2.1制作过程型档案袋,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分析。凡是能体现学生成长进步的材料均可收集,这包括道德、知识、成果展示等领域。

2.2.2制作成果型档案袋,表明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中成就的深度与广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分肯定和适当引导,教师的肯定能够增进师生情感,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家长的赞许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力求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评价氛围。

2.2.3将能反映被评价者进步情况的作品、测验卷、家长信、学习心得,反省材料的收集等。要有显示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有利于学生在激励和反思中进步成长。

2.2.4留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思的空间。5

总之,档案评价袋让学生自己收集能体现自己在学习上所付出的努力的一切资料,包括传统评价中不予考虑的各种材料(如学生自己制作的化学分子模型,演讲比赛的录音,社会实践的视频等),以多种方式描述学生成长过程的各自特点,反映了学生的完整面貌。而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的过程也使学习评价有更多的自主积极性。

3.档案评价的特点

3.1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档案袋评价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同,它的评价对象虽然仍是学生,但是评价者却由教师这一单一的评价主体转变成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这样一个多元的评价主体群,其中学生本身既是评价对象,同时也是评价者。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较之单一评价主体的评价会更透彻、更全面、更客观。

3.2 评价对象的自主性

档案袋的建立,档案袋中材料的收集、编排和保存都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制定。由此可见,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在这种评价方式中享有很强的自主性。由于学生是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统一体,他们要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结果做出评判,因此,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等能力,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

3.3 评价材料内容与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档案袋中的材料一般包括素材型材料(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原始性材料)、反思型材料(自评材料)和交流型材料(他评材料)三种。

53.4 评价方法灵活化

标准化测验通常采用的是书面闭卷的形式,客观题坚持答案唯一,主观题要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以尽量减少评分方面的主观误差,学生用笔答的方式解答试卷上的试题,一张试卷定高低。档案袋评价不需要编制标准化试题,不需要学生参加闭卷考试,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就完成了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查。学生可以笔记,可以口述;可以自我反思,可以互相交流;可以在课外完成,也可以上网查资料;还允许学生对自己不满意的作品不断改进,进行二次评价、三次评价。

3.5评价目的更为全面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重在检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数成为确定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唯一依据。这种评价只能了解学生在学习完成后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无从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档案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反映,它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而是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状的了解,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它对学生的心理、智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努力方向等都可以进行记录,因而与纸笔测验相比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4.档案评价的评价方法

档案评价法避免了老师一人评价学生的弊端,允许学生,家长,同学都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当中。档案评价的具体方法有:

4.1讨论会

教师和学生召开会议来研讨档案袋内容。在会议前,教师先阅读档案袋内容。档案袋的框架和类别将决定讨论会内容。教师是档案袋的主要读者,可以利用题目、核对表等作为评定工具。最后断定通过与否。在讨论会上,对于学生更有帮助的是教师和他人关于档案袋优缺点、学习应提高的地方等反馈意见。学生可以利用反馈帮助自己制定以后的专业发展目标。

4.2面谈法

评价档案袋的一个普遍的方法是个人与个人或小组间的成员交谈。在规定时间内,制作者提供主要证据,这些证据能说明档案袋主要要素。如果是一个基于标准的档案袋,学生应准备列出每个标准是怎样得到满足的。准备谈话很容易,学生应检查他们的档案袋,熟悉不同组成成分的位置和内容。典型的交谈问题包括:你从学习计划当中得到了什么?你的档案袋展示了哪些有关学习的东西?你怎样展示某某标准或目标达到了?哪些地方或科目你需要继续改进?

4.3书面评价法

它要求学生本人概括档案袋内容或分析文件观点或过程。这种方法承认一个人具有反思性,让一个人用独特的个人的方式认识自己的境况。这种方法属于自我评价,鼓励书面表达和反思,可与上述方法结合起来用。

4.4 出题目

表现性档案袋的评价方法之一是出题目评分评价各项活动或领域。在教育评价中,题目是验证被评价者达到标准和表现方面得分的手段。应用最经常的题目是整体的和分析的。前者通常伴有能力标签,后者针对不同种类应用相同能力标签。题目被应用于评价不同方面的学习效果。有了题目就可以方便地评分。利用题目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运用了合适的学习策略、操作策略。题目也便于教师评价教学是否达到了预设目标。6

5.档案评价的局限性

尽管前面在档案评价的特点中列出了档案评价法的许多优势,但是,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5.1以应试教育为主、高考为指向标的教育目标仍对一部分人的教育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导致“偏离正轨”的档案袋评价法难以施行。7

5.2长时期(如一学年)对学生学习作品进行收集、保存和管理是很有困难的工作。这种传统手工档案的收集方式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作品的相互交流。

5.3档案袋的制作一方面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完成作品并进行心得体会的写作,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理、保存、评述和反馈。

5.4档案袋中所收集的学生学习信息是全方面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时,不同的评价者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导致评价者的评价结果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降低了评价的信度。另一方面档案袋评价很难确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因为收集的内容可能不同),不同档案袋之间的可比性较差,这样就很难确定作品之间的具体差异,随之也就降低了评价的信度。8

6.档案评价的发展

档案评价由于其对时间操作能提供实证的优点,使之渐渐被人们用于学习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中员工工作绩效评价等各种评价中。但资料收集和储存的困难,大的工作量和评价的主观性制约着档案评价的发展。这要求档案评价的运用着要不断创新或与其他评价方法相结合,避免档案评价的弊端,使其自主性和全面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语】

档案评价是一种比较具有素质教育特点的评价方法,现在考试成绩很好,但在平时基本上不与人交流,班级活动几乎不参加的学生也不少。而许多学习成绩一般,但其他操作或社交能力很优秀的学生却没有得到重视。而档案评价就可以加入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全面也更公平。

但是档案评价在保证客观性方面的确有些困难。这就要求评价者在事先就制定评价计划,各项任务所占权重,最好能有几个评价者独立地对同一个学生做出评价,在综合各个评价者的意见。至于档案评价的收集、整理、存储比较困难的问题,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管理,年龄较小的可以由家长代为管理,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徐芬,赵德成.档案袋评价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与实

关于档案袋及档案袋评价的研究综述 篇6

【关键词】档案袋 档案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10-02

一、档案袋(portfolio)

关于档案袋的定义,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随着档案袋的广泛应用,其定义也逐渐由简单到复杂。

Meyer,Schuman and Angello(1990) 认为档案袋是有目的地收集学生的作品,并在所选择的领域中最大限度的向同学和其他人展示学生的努力、进步或者成就:(1)学生参与选择档案袋内容,(2)选择的标准,(3)评定成绩的标准,(4)学生自我反思的依据。

Porter和Cleland认为:档案袋是学习者学习成果的汇集,主要包括学生作品及作品反思。作品反思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扩展所学知识,并且可以使读者对学习者及其学习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Arter﹠Spandel(1993) 认为一份学生记录袋就是“一个学生作业和表现的专业收容库,可以告诉你关于这个学生的努力、进步或学业成绩的经历”,它涉及一个或者更多的学科领域。

在这些定义中,每位学者所给出的解释都具有合理性,正如对档案袋有详细研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比尔·约翰(Bill Johnson)所说, “如果要求五个不同的教师给档案袋下定义,你很可能会得到五种不同的答案——其中每一个都是没有“错”的。它们通常是与特定情景或使用它的学校联系在一起的。”

国内关于档案袋的定义主要是借鉴国外的,其中关于“portfolio”的译名有很多种,主要有:档案袋、成长记录袋、历程档案袋等。徐芬、赵德成(2002) 认为档案袋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可见,档案袋的英文名称只有一个“portfolio”,但其涵义却多种多样,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看在结合具体的情景时适合不适合之分。

二、档案袋的类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研究者因为对档案袋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就出现了对档案袋不同的分类方法。

国外学者对档案袋的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格莱德勒,以档案袋的不同功能为标准,把档案袋分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以及课堂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理想型。比尔·约翰逊把档案袋分为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

国内学者对档案袋的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徐芬(2001) 把档案袋分为过程型、目标型、展示型和评估型。姚玉龙(2004) 认为,档案袋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课堂型以及理想型。目前主要推崇的是理想型。包括作品创作过程的证明,学生的系列作品,学生的自我反思记录,他人的评价等。

学者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档案袋进行分类,说明档案袋的应用是灵活多变的。同时,不同的分类也为教育工作者根据不同目的设计和应用档案袋提供了参考及借鉴。本研究主要想采用过程+评估型档案袋对幼儿绘画能力进行评价,这种档案袋和展示型、文件型等类型的档案袋不同,它包括对幼儿绘画作品本身产生过程的记载以及对作品的反思两个方面。

三、档案袋评价

关于“portfolio assessment”的译名也很多,主要有“成长记录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定”这几种,本文采用了“档案袋评价”这一名称。

彭俊英(2002) 认为,档案袋评价,是指收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典型的表现记录,以儿童的现实表现作为判断儿童学习质量的依据的评价方法。杨小玲,陈梅香(2005) 认为,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是指在某过程中为达到某个目的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有组织呈现,通过这些资料或者材料,可以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个人的成长经历。宋凤芝(2007) 认为,“档案袋评价”就是以档案袋为依据对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一种客观综合的评价。

四、档案袋评价的作用

档案袋评价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广泛运用,近些年又在幼儿教育中普遍被使用,研究者认为主要是档案袋评价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吸引着广大学者和实践者去研究和使用。

国内学者在阐述档案袋评价的作用时比较典型的观点有:姚玉龙(2004) 认为,档案袋评价的作用非常大,主要体现在:(1)学生是主体;(2)教师由“主宰者”变成“主导者”;(3)档案袋便于了解和尊重学生;(4)档案袋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5)档案袋评价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他强调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使记录的材料真实、典型、客观;(6)档案袋评价淡化了终结性评价;(7)有利于师生共同创新。

施章清(2004) 通过传统评价法与档案袋评价法的比较从而凸显档案袋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具体为:(1)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学生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它通过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注重通过有目的的收集学生作品,展现学生的努力、进步与成就,使学生体验到自身的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判断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获得显著提高。(2)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学生评价内容的系统化。它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做出评价,既包括对课程学习状况的测验,也包括对具体问题情境处理的评价;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又包括学生本人及其同学、家长的评价(3)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学生评价形式的人性化。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更好地发展;评价内容不仅仅考察知识和技能,还综合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4)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学生评价主体的自主化。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家长等。

研究者比较赞同彭俊英老师的观点,彭俊英(2002)指出,“档案袋评价能够:(1)真实、全面、动态地评价儿童,反映儿童千姿百态的个性;(2)让儿童体验成功,并提高其自我反思能力;(3)为教师教育决策服务;(4)有利于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

五、檔案袋评价的实际运用效果

档案袋评价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具有非常丰富的功能,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王春燕,刘媚通过调查发现现实中幼儿档案袋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创建目的不明确;评价内容不全面(多是美工作品);评价主体缺乏多元性(教师一人当家);评价过程缺乏高效性;评价的标准化程度低。

通过有关档案袋及档案袋评价的相关研究的综述,为研究者进行本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合理正确的使用档案袋评价敲响警钟。

参考文献:

[1]【美】Richard J﹒Stiggins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 译.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358页

[2]Elizabeth F.Shores& Cathy Grace著,何厘琪译.幼儿学习档案袋——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赵德成,徐芬.成长记录袋在幼儿评价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2,(5)

[4]彭俊英.档案袋评定——一种新型的幼儿园教育评价方法[J].山东教育,2002,(33)

[5]姚玉龙.从质性课程评价谈档案袋评定,甘肃教育理论探索,2004(2)

[6]杨小玲,陈梅香.档案袋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

[7]转引自胡中锋.学生“档案袋”的新内涵与类型[J].现代教育论丛,2007,(3)

高校档案评价 篇7

一、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绩效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追求较优的绩效,虽不是最终的目的,但却是档案管理过程中所需达到的重要目标。绩效考核的结果是薪酬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健全、科学地评价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职工升迁、淘汰和奖励的重要依据,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1)增加工作人员成就感和自豪感;(2)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3)建立工作人员工作表现评价的量化标准。

二、高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评价的参考标准建立

根据高校档案工作的特点,拟将高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评价内容分为基本工作和考勤两个部分。不同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删减内容,并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对不同内容进行赋分。

其中,结合高校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基本工作包括:(1)基本业务技能:档案工作可分为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等六个环节。档案工作人员做好这六项基本业务的同时,要加强对实体档案的日常管理,如库房管理、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保管等。(2)现代化工作能力:档案电子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习和掌握档案数字化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机APP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及日常工作中网络管理的维护,以便更方便、更便捷地保管和提供利用。(3)个人综合能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学历、年龄、职称、培训、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

考勤包括:迟到与早退计入考勤不合格,每月记录各工作人员的迟到和早退率,即迟到/早退天数与总工作天数(去除请假)的比值。迟到和早退2小时以上按照旷工处理。

本研究中,高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评价主要采用赋分形式。鉴于高校档案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赋分人可包括上级领导、教职工、学生及同事。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教职工、学生及同事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代表,或采用随机抽样取均值的方式进行赋分。

三、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熵权系数评价

1. 熵权系数建模。

设某高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为n个,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有m人,m个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对应n个指标的指标值构成评价矩阵为[8]217[9]74:

式中:rij为第i个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第j个指标值。对于评价矩阵中的某个指标rj,信息熵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

第j个指标值的熵值为:

第j个指标的客观权重为:

易见,,本研究也考虑档案部门上级领导的主观意见,将上级领导的主观权重与指标数据的客观权重与指标数据的客观权重(j=1,2,3,…,n)相互结合可得的综合指标权重为:

记矩阵R中每列最优值为,对该评价矩阵中的不同指标作归一化处理,的大小因为评价指标性质的不同而有差异。评价指标值分为两类:越大指标越优,即收益性指标;越小指标越优,即损失性指标。整理得:

各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综合评价系数熵权评价值可表示为:

根据所计算的每个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的熵权评价值对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根据模型的原理,熵权评价值越大,则可认为该工作人员综合表现越优;反之,则工作表现越差。

2. 实例分析。

以福建某农业职业院校2016年4月份档案部门12个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为例。为该校选取的评价指标包括上级领导赋分、教职工赋分、学生赋分、同事赋分和迟到早退率5个指标,由于12位工作人员均未出现旷工现象,故旷工率不作考虑。

根据熵权系数模型原理,不难发现,实例中的5个指标中,上级领导赋分、教职工赋分、学生赋分、同事赋分为收益性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好;迟到早退率为损失性指标,即指标值越小越好。迟到早退率由上级领导根据迟到/早退对工作的影响程度及性质对该项指标扣分(满分为100),采用扣分后的指标值参与熵权系数评价模型的计算。

依据熵权系数评价模型计算可得上级领导赋分、教职工赋分、学生赋分、同事赋分和迟到早退率客观权重分别为0.245,0.087,0.334,0.116和0.218。上级领导对该5项指标赋予的主观权重分别为0.4,0.2,0.1,0.1和0.2。不同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熵权系数评价值如图2所示。依据计算原理可知,不同工作人员综合表现从优到劣依次为:工作人员7、工作人员8、工作人员9、工作人员5、工作人员1、工作人员3、工作人员10、工作人员6、工作人员12、工作人员2、工作人员11、工作人员4。从表1中的指标值来看,工作人员7上级领导赋分值最高,迟到旷工率最低,且教职工赋分、学生赋分、同事赋分处于较优水平,综合表现最优。可见,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具备较高的吻合度。

从本研究中的实例分析可看出,利用熵权系数评价模型进行高效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照顾了多种不同的评价指标和参考标准,使得考核结果更为系统、全面。熵权系数模型在计算过程中,将上级领导的主观权重与实得数据的客观权重有机结合,避免了单独使用上级领导主观决策的片面性,所得结果科学、可靠,具备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淑云.档案人员专业化趋势与绩效考核系统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1).

[2]王琼.浅议企业绩效考核与档案管理工作[J].云南档案,2013(10).

[3]陈钧浩.对机关档案工作绩效考核的思考[J].兰台内外,2012(4).

[4]王秀琴.浅谈绩效考核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7).

[5]张晓娴.试论绩效考核体系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J].山西档案,2014(5).

[6]张莉莉.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在会计工作评价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4(4).

[7]宋效中,张祎.行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基于财务比率的熵权主成分分析[J].经济问题,2011(6).

[8]李灿,张凤荣,朱泰峰,奉婷,安萍莉.基于熵权TO 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关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5).

高校档案评价 篇8

一、传统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校档案管理评价是一种典型的KPI评价, 从档案的KPI绩效考评方法上看, KPI绩效考评法又被称为“关键业绩考评法”, 是对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关键因素进行设置、选择、计算及分析的量化管理过程。在KPI绩效评价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

1. 档案管理KPI绩效评价目标精细化不够。

当前KPI绩效考评的目标过大、过全、太笼统, 没有实现精细化考核。主要表现为:一些高校档案只注重档案的收集与归档, 将档案的收集率、分类编目的正确率、档案的阅读量列为KPI指标。而由于档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档案工作是一种受人为主观意识影响较强的工作, 单纯的KPI制度, 使得档案管理人员产生了“唯指标、非计件不做”等问题。最终, 档案管理人员只对KPI指标负责, 而不是报着对档案事业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例如: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KPI分值, 对“收集难度大”的档案将会主动放弃, 将有限的精力用于“收集难度小”的档案上, 虽然数量上提高了, 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档案资源的浪费, 无法做到“应收尽收”。在档案的利用方面, 档案管理部门一味地追求档案的“利用率”, 而对档案的利用效果, 以及在档案利用提供服务的质量方面没有进行考核评价, 使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为了完成“利用率”的绩效目标, 弄虚作假, 人为拉拢高校教师进行档案“利用”, 从而实现“凑数”的目的, 而对于档案利用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严格监督。

2. 档案管理KPI绩效评价主体单一。

在档案管理KPI指标制定的过程中, 通常是由学校上层领导制定出某个KPI指标, 然后付诸实施。在考评的过程中, 通常也是由高校档案部门的领导和其他同事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打分”。对档案管理KPI指标的考评过程中, 没有将档案资料的提供者、档案利用者评价、自我评估等因素考虑进去, KPI指标显示出一定的狭隘性。由于考评主体的单一, 加之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得在考评过程中, 档案管理人员的“合格率”通常全部为100%, 无法拉开考评的档次, KPI绩效考评“形同虚设”。作为档案管理工作, 每一个关键的环节, 都会影响到档案的质量, 由于无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 也使得KPI考评法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岗位适用性较为有限。

3. 档案管理KPI绩效评价过程的“终结性”特征明显。

高校档案的KPI绩效评价是一种典型的终结性评价。即:以年终考评分数为准, 在年终考评过程中, 由领导和同事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打分”, 以档案管理人员所得的分数作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等评价等级的依据。这种终结性的评价, 忽视了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 片面性明显。有些档案管理人员, 即使平时工作表现的不好, 也有可能在年终评价时获得“高分”。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KPI与360度评价结合的措施

针对当前高校档案评价中存在的“KPI绩效评价目标精细化不够、评价主体单一、‘终结性’特征明显”等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积极加以改进。不但要注重评价的“关键性”, 更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 不但要注重“数量”评价, 更要注重“质量”评价, 不但要注重“终结性”评价, 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有必要将KPI“关键指标考核”与360度“全面考核”相结合, 从而摒弃高校传统档案管理的弊端,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评价效能。

1. 利用KPI与360度评价结合, 提高高校档案评价目标的精细化水平。

为了更好地实现360度考核与KPI考核的结合, 笔者以戴维·麦克利兰的“胜任力”理论为支撑, 使绩效指标选择更加科学合理。戴维·麦克利兰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 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 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胜任力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维要素。

通过“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使得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评价更加客观、具体、全面, 进一步保证档案形成的充分性和归档完整性, 有效地提高档案的服务水平, 为教育教学、学校管理、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的支撑, 促进档案成果的现实转化, 有效地促进高校与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合作, 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效能。

2. 利用KPI与360度评价结合, 推进档案管理KPI绩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档案管理部门“一个人的事”, 而是需要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要确立以高校档案部门为主体, 其他职能部门配合的高校档案管理体制[2]110。360度与KPI结合, 即是将360度的全面性与KPI的关键业绩指标相关联, 协调各方力量, 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评价。高校档案工作的评价过程中, 也不能仅仅以档案部门领导和同事的意见为基准, 而是应该广泛调动起广大档案使用者、资料提供者的积极性, 共同参与档案工作的评价。最终形成“制度上相互关联, 信息上相互沟通, 服务上相互协调”三位一体的有机评价系统。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 要积极进行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建立档案管理部门与高校其它部门的会议沟通、定期汇报、联席等机制, 对每个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使每个档案管理人员了解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原因, 从而有针一对性地加以改进。

3. 利用KPI与360度评价结合, 实现档案评价过程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3]47。要将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 不但要注重档案工作的结果, 更要注重档案工作的过程。积极建立绩效档案, 开展个人和集体绩效改进计划。对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绩效资料进行收集、记录, 提供绩效考评的事实依据。绩效档案的内容可以包含:“工作业绩考核、工作表现评估、绩效改进计划、档案使用者与资源提供者反馈意见、档案管理人员因工作或其他行为受到的表扬和批评情况”等内容。通过建立档案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档案, 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程跟踪”, 最终将形成性评价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评价的主线。

总之, 高校档案是其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中的重要工具, 是对各项工作中有价值资料的有效记录。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是当今高校档案发展的历史所趋[4]53。从档案管理与评价效能看, 原有的KPI评价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要求我们对档案评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当前, 高校档案评价中存在着“KPI绩效评价目标精细化不够、评价主体单一、‘终结性’特征明显”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 只有利用KPI与360度评价结合, 提高高校档案评价目标的精细化水平、推进档案管理KPI绩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档案评价过程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的评价, 才能够更好地增强高校档案评价工作效能。

摘要:高校档案是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中的重要工具, 是高校各项工作中对有价值资源的有效记录。本文分析了传统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胜任力”理论, 提出了高校档案管理中KPI与360度评价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档案评价,KPI与360度,胜任力,评价

参考文献

[1]杨洁.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科技视界, 2013 (11) .

[2]尹晶华.改革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方案及展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0) .

[3]李冰.关于建立高校学习档案评价机制的研究[J].兰台世界, 2013 (8) .

档案网站评价体系研究 篇9

档案网站评价的原则主要有三项:一是利用原则。通过对档案网站的评价, 可以了解档案部门的最新信息及其质量等情况, 从而为用户提供信息取舍的判断, 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 以最快的速度, 帮助用户选择或直接为其提供最有针对性的信息, 使用户在利用网站时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二是方便原则。评价应尽量简化, 指标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 努力做到方便性原则。三是科学性原则。评价的方法、手段应当符合实际, 同时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要能从各个方面反映档案网站的情况, 但又要注意不能重复和出现等价指标。对于档案网站评价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 内容评价。

网站以服务用户为根本出发点, 它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是重要的服务资源, 是网站的生命力所在, 因此内容是一个网站的生命。可从以下几方面对档案网站进行评价:

(1) 全面性。

档案网站管理的全面性是指管理内容和管理对象的覆盖面。所以要特别考虑档案网站的收录范围是否全面、广泛;所收的信息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是否既有文字信息又有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是否包括世界范围内主要语言文字信息;是否提供原始文献, 又提供资源链接;相关索引是否既提供一次文献又提供二次文献;是否包含多种形式的电子文献;所收的信息是否限制在某一时间范围内。

(2) 权威性。

档案网站的建立者是政府机构还是私人;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可信、可靠、准确;对资料是否标明来源;是否有网站创立单位或网站管理人的联系方式;是否有网站访问人数统计;本网站的信息是否有被其他站点摘引、链接或推荐过。

(3) 准确性。

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客观;信息是否核实过;信息的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或语法拼写错误;信息是否简洁明了;图像、声音等信息是否与本网站内容相匹配。

(4) 实用性。

信息是否针对普通大众还是专业人员;是否面向大多数用户;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符合大众需要;是否经常让目标读者提出反馈信息;是否对读者提出的信息给予及时的答复;是否对读者提出的有用建议予以采纳。

(5) 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网站内容从发布、传递、接收到进入利用的时间间隔及效率, 是衡量内容价值的重要参数, 可以通过信息的更换频率或信息分布的日期或信息的有效期来判定。信息是否定期更新;信息是否始终能保持最新状态;是否标明信息更新日期;对新增信息或重大新闻是否有突出标记;是否结合社会热点推出特别专题报道。

(6) 独特性。

本信息是否独一无二;该网站资源是否能从其他信息源中获取;与同类资源相比, 是否有其特色或创新之处。

(7) 稳定性。

是否标明网站建立机构成立的时间或者网站的建立时间;自网站建立后, 资源提供是否持续、稳定;网站是否有专人维护;网址是否经常变化;变化时是否作出通知;网页是否稳定;性能是否可靠;是否被用户长期信赖。

2. 操作使用评价。操作使用是否方便、快捷是评价因特网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

(1) 链接。

链接是网站内部信息之间以及网站之间联系的纽带, 是网站中用途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技术。链接可以使存在于不同服务器上的文件互相连接, 使用户能够快捷地从一个网站跳到另一个网站, 方便信息的查找和传播。可从三个方面评价网站的链接情况:①链接的正确性。网站的维护人员应定期的检查网站链接的信息是否有变动;如有变动, 是否对其进行更新。②链接的方便性。是否提供方便的链接控制功能;是否在具有前后连续顺序的文件里提供必要的链接, 使用户得知自己所在的页面是属于一份较大文件的一部分;是否同时标明此页、上一页与下一页文件的标题或内容梗概。③链接提示。是否有链接提示;提示信息是静态文本信息还是动态文本信息;是否仅链接文本信息;是否有链接图像、表格、动画等多种页面。

(2) 导航。

导航元素是否齐备, 质量如何 (常见的导航元素包括导航条、下拉菜单、目录、索引、网站地图、网站指南等) ;三种主要的导航系统是否齐备, 效果如何 (整体导航系统、局部导航系统与语境导航系统) ;是否方便用户对信息的查找。

(3) 检索。

检索方式单一还是多样, 是否既可分类浏览查找又可直接输入检索词查找;是否提供全文检索;是否提供题名、关键词等多种途径检索;是否提供高级查询方式;检索速度是否快捷;检索内容是否全面。

(4) 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是否友好, 是否有使用指南、导言等帮助信息;帮助信息是否清晰、方便查阅, 有无帮助性的错误信息;是否设有专门的功能帮助键;进退是否快捷, 每个网页是否设有直接返回本部分资源起始页或网站主页的功能;信息是否可以打印、下载。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 应该能够让毫无上网经验或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人也很容易到网上查询信息。

3. 设计评价。

(1) 结构。网站的结构是否体现本网站的特色;网站设计是否简洁清晰;是否第一眼就能吸引用户的眼球;网站的信息是否条理清楚;重要内容是否位置醒目。 (2) 版面。版面设计是否美观、新颖;整体搭配是否和谐;每个网页的设计是否具有一致性。 (3) 文字。文字的大小、字体、间距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文字上的错误。 (4) 图片。图片所占面积是否适当;图片是否具有吸引力;图片是否起到宣传的作用。 (5) 交互性。是否提供多种交互界面;是否可以容易的达到相互交互的目的。 (6) 视觉设计。视觉效果是否适合用户的审美需求。

4. 安全评价。

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信息资源, 使其不受意外的或蓄意的破坏、更改和泄露, 包括暂时不能使用;目的是保证网络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网站对用户应当是安全的;网站自身的安全也是提供稳定服务的保证。主要考虑软硬件环境是否良好;是否存在人为安全隐患;有无防治病毒的措施等。

5. 其他评价。

某些具有权威性的期刊专栏、评论团体、站点对一些网站的评价, 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网站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上指标, 对网站进行测评, 从而分析用户对档案网站的需求以及档案网站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断改进网站, 从而在信息社会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黄如花.网络信息组织:模式与评价[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11 (1) .

[2]周梅群.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之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04 (2) .

[3]王晓丽.基于专业类网站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 2002 (10) .

[4]黄奇.Internet上网站资源的评价[J].情报科学, 2000, 18 (4) .

[5]张新民.网站信息架构的评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 (3) .

如何评价科技档案的价值 篇10

科技档案具有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利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它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科技档案的第一价值、现实价值都是科技档案在本单位发挥的价值或者作用, 形成、产生科技档案就是首先要发挥它的第一价值和现实价值。科技档案是直接来源于科技文件, 科技文件包括现行科技文件、半现行科技文件和非现行科技文件。科技档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直接来源于现行的科技文件。现行的科技文件是在科技、生产活动中正在使用或正在形成, 处于运动变化状态和运转、承办过程, 正在记录和指导现行的科技生产活动。在此, 科技文件所具有的作用只是对本单位或形成者具有现实的价值或第一价值。而跟随时间的发展, 现行的科技文件在实现现行作用后, 第一价值就会逐渐淡化, 第二价值即对社会其他利用者的价值就会慢慢增强, 科技档案的第二价值、历史价值就会发挥作用。

科技档案是科技、生产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产物。它记载着科技、生产活动的内容、过程、准确数据和各种经验, 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科技成果, 科技档案这种原始记录性、知识性等属性, 使其具有真实凭证和现实参考功用。科技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它使跟随着科技、生产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形成、产生、发展, 它的形成是根据科技、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而有规律的形成的, 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意编写或攥写的。这正是科技档案凭证价值的体现。我们的社会已经是一个法制发展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们在遇到问题时都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科技、生产活动领域中, 有时也会发生人与人之间, 单位与单位之间, 地区之间, 甚至时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的争夺。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 科技档案就成为我们最有利的凭证, 拥有完整的、准确的、系统的科技档案就拥有了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的有效佐证。当然, 科技档案的凭证价值也在其他领域中发挥着有力的无可辩驳的凭证价值。科技档案还存储着大量有用的准确的知识情报, 在科技、生产活动它发挥着重要的情报价值。科技档案能够提供准确的情报信息为科技、生产活动利用。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再研究、再发展, 不断创新, 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向更广阔更深远的领域来进行研究, 促使其不断向前发展。他们的研究需要以前人研究的准确数据作为其基础, 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情报、获得有用信息, 促进其研究的发展并取得研究的成功。

(二) 从信息学的角度评价科技档案的价值

科技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它直接记叙了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的整个过程、经验和成果, 它所储备的是在科技、生产活动中直接产生和形成的原生信息。因此, 我们在评价科技档案的价值时就不能忽视从科技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的角度去评价它。

从信息学的角度, 我们知道评价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利用者的工作范围、性质、目的和个人素质。有价值的信息是在特定的问题和状态中被利用并有效发挥其功能的信息, 是实现某种目标所需要的知识, 是进行决策和选择所必需的资料。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具备有及时性、准确性、综合性、获取简易性、经济性等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 有价值的信息所具备的条件也就是科技档案作为有价值的信息所要具备的条件。我们在评价科技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的价值时, 有以下几个依据:1.科技档案信息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2.科技档案信息的可信赖程度高;3.科技档案信息具有综合性;4.科技档案信息容易获取 (即不是用特殊的手段或极少数人才能获取) ;5.科技档案信息的费用与目标吻合。

从上面五点我们可以说评价科技档案的价值主要是要从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及时性、综合性、经济性、准确性和易获取性来具体的分析。

科技档案是直接来源于科技文件, 是对科技、生产活动的历史的真实记录。科技档案工作者通过对科技文件的收集、整理、鉴定等鉴定科技档案价值的具体工作, 对科技文件信息进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把科技文件中具有历史保存价值的文件留存下来, 并对其进行价值鉴定, 确定其保存价值, 划分其保管期限, 送进档案室或者档案馆保管, 使科技档案的现实信息转变为有待开发利用的潜在信息。当我们要利用具体信息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到档案室或档案馆去立即查找包含有这些信息的科技档案, 这样既为我们节省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科技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是比较及时的。例如我们要利用某种信息, 这种信息在科技档案中可以找到, 在其他的期刊或书籍中也有,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我们没有科技档案, 我们就要去图书馆或资料馆甚至要到书店去找这些科技信息, 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和金钱, 不利于我们的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如果我们有了科技档案的话, 就可以直接利用科技档案, 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达到预期的效果, 完成预期工作。

科技档案信息是科技、生产活动的各种数据、观点、结构、经验、成果等的集合体。它完整地包含了某一具体项目的形式和内容, 包括了该项目的全过程和成果, 构成了反映该项科技生产活动的文件资料的整体, 综合了该项目的各个时期的进度和发展, 它的内容既有科技、生产活动种产生的科技图纸、科研成果展示图等科技文件, 也有关于科技、生产活动的其他文书文件, 这些都是为科技、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服务的, 都属于科技档案的范围。所以说科技档案信息是具有综合性的, 它综合了这种具体的科技信息也综合有关科技信息的文书信息。

信息有用性评价标准中的经济性原则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从保存科技档案的经济因素, 一是科技档案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因素。首先, 科技档案是保存在本单位的档案室或移交到国家档案馆, 对全部档案进行集中保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它的成本经济因素是很小的。保存科技档案的基本要求是室内清洁, 防火防潮, 室内恒温恒湿, 还有些干燥剂等基本设备, 成本相对低, 保存效果好。其次, 从科技档案创造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分析, 科技档案的价值既可以为本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产生科技文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本单位的科技、生产活动服务, 促进科技、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促进本单位科技、生产活动事业的发展。科技档案是保存备查的科技文件, 是为本单位在日后的科技、生产活动中提供查找、查阅、借鉴的, 为科技、生产活动提供经验、信息和某项科研活动已研究出来的成果, 为当前科技、生产活动提供便利, 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科技档案也在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利用, 为他们创造经济效益。科技档案是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利用的, 任何利用者都可以利用科技档案, 科技档案在送入档案馆以后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档案馆查找相关的科技档案, 从中人们得到前人的成果、经验、信息, 是自己的工作获得更大的进步,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科技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它是在科技、生产活动中直接形成的, 是对科技、生产活动的最真实的记录, 是对科技、生产活动各种数据、信息最准确的记录。科技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主要有提供科技档案阅览、科技档案外借、提供档案复制件、出具科技档案证明、办理函调科技档案业务、出版公布科技档案、陈列展览科技档案、出版科技档案目录、建立科技档案目录中心、提供咨询服务、提供计算机检索科技档案服务等方式, 利用者要获得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 获取的途径方便、简单、经济实惠。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获取途径的角度来说都是方便利用者利用科技档案信息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校档案评价】相关文章:

高校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评价体系研究09-10

高校数字档案05-27

高校科研档案05-22

高校实物档案06-06

高校档案工作06-11

高校声像档案06-25

高校会计档案06-25

高校档案网站07-19

高校业务档案08-09

高校基建档案09-14

上一篇:油画基础教学下一篇:聚合物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