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模式

2024-08-31

课外阅读指导模式(精选十篇)

课外阅读指导模式 篇1

一、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很多小学生都喜欢课外阅读, 但却多基于消遣与猎奇的目的, 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不利于学生获取与吸收有益的知识营养。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引导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阅读课外读物。

第一, 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课外读物非常丰富, 但却良莠不齐, 而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 鉴别能力低, 容易受消极、暴力等课外读物的不良影响。因此,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兴趣爱好,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动植物奇观》、《鲁滨逊漂流记》、《淘气包马小跳》等童话、寓言、科普、故事等多种类型的内容积极健康的国内外读物,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阅读量。

第二, 确定课外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后, 为确保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教师应在阅读前与学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以取得最佳阅读效果。课外阅读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数量、阅读时间等。由于课外阅读大多是在家中进行的, 而小学生的自觉性与自制力不强, 若缺乏监督, 就易使阅读计划流于形式。因此, 教师一方面可让学生每周提交一篇阅读体会, 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计划履行情况, 另一方面也可让家长协助督促, 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课外阅读计划。

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根据阅读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可以让学生重视阅读, 提高阅读的数量, 但在实际阅读中, 却易囫囵吞枣, 不懂得吸引与积累读物中的精华。因此, 教师在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中必须讲究阅读质量, 指导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以提高其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第一, 根据阅读内容, 采取灵活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有很多, 如朗读法、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速读法等。不同的读物, 体裁不同, 所采取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 采取灵活的阅读方法。如在阅读短小精干的散文、诗词时, 宜采用朗读法, 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与意境;在阅读科普、生活常识类读物时, 宜采取速读法, 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

第二, 善于思考, 勤于动笔。阅读贵在思考, 不经思考的课外阅读是被动而低效的。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边阅读边思考, 根据书名或文章题目猜想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 或思考文章的优秀之处, 以探索、质疑的精神去阅读,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鉴赏能力。此外,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精华, 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勤于动笔, 或将课外读物中的名言警句、精彩片断进行摘录, 或简要概括文章大意, 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了解与展示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 教师可开展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以避免课外阅读的空泛性, 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 提升阅读效率。

第一, 读书报告会。为了鼓励学生认真阅读, 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或情感体验, 教师应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读书报告会是一种学生集体交流的活动形式, 具体是指学生根据阅读计划中规定的阅读书目撰写读书笔记, 而教师则从中选择较为优秀的在课堂中选读, 然后再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畅谈各自的心得体会, 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二, 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故事会等活动大多属于有准备的活动, 而知识竞赛则属于临场表现的活动, 需要以丰富的知识量为基础, 更能了解学生的阅读成果。知识竞赛的形式应多样化, 既有个人赛, 也有小组赛, 确保让全体学生参与;知识竞赛的环节应多样化, 有抢答题、必答题、选择题、简答题等;知识竞争的内容应多样化, 包含语文、生物、地理、历史、生活、科学等多学科的内容, 且内容层次有深有浅, 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

课外指导阅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了解《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并能从鲁宾逊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的顽强与乐观精神。

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精读和泛读等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说话导入

师:同学们,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的确,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依靠学校教育、环境影响、家庭熏陶等诸多因素外,还必须从阅读中吸纳精神营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老师在与你们聊天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有部分同学却只喜爱读图而排斥阅读文字,有些同学虽然喜爱读书,却在鱼目混珠的书海中迷失了方向;还有些同学虽然读了不少书,却因为读书方法不当而收效甚微。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收获。

二、好书推荐

师:在我校的书香节里,给同学们推荐的一些课外阅读的书目。(课件出示)《爱的教育》、《唐诗三百首》、《东周列国故事》、《资治通鉴故事》、《岳飞传》、《杨家将演义》、《聊斋志异》、《格列佛游记》、《匹克威克外传》、《鲁滨逊漂流记》、《童年》、《希腊神话故事》、《爱丽斯漫游奇境记》、《十万个为什么》、《简爱》、《智慧背囊》、《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五(3)班的“坏小子”》、《夏洛的网》、《哈利波特》、《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爱心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柳林风声》、《读者》杂志、《世界名人传记》(少年版)„„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经典的好书,很适合我们阅读,我们可以从这些书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写作的方法。所以在玲琅满目的书店或者图书馆,我们就可以挑选这些书来阅读,而不要去选择那些充斥着暴力和黄色的书。(板书:读书有选择)在这些推荐的书目中,几乎都是小说,而且篇幅都不短,我们把它们叫做长篇小说。

据我所知,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是男孩子都迷上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我们今天就选《鲁滨逊漂流记》来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如何阅读长篇小说。

三、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指导读书方法

1、同学们,老师手上有几个版本的《鲁滨逊漂流记》这些都能在书店或者图书馆找到,那究竟我们要选择哪种版本呢?(简单说)

2、大家拿起这本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书的什么?(生答:封面)对了,一本书,我们首先接触的就是封面,那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3、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从作者入手,了解作者,对理解故事是有帮助的。有同学去了解过作者吗?(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你们已经读完了书,结合这个介绍说说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故事内容有什么关系吗?

3、读了书名,你想知道什么?

师:这是一部近十七万字的大部头的书,读完整本书再回答这些问题,同学们肯定等不及。现在,就有一个初步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就是读“译者前言”或者说“导读”和“目录”

4、(拿书示意)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前言和目录,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读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5、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说都了解了什么?

6、对了,通过读前言和目录,我们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那谁来说说呢?(生说)

7、这就告诉我们阅读一本长篇小说前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帮助自己对故事有个大致了解。下面我们共同走近这本书,跟随鲁滨逊去漂流,去探险,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板书:读)

8、在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这本书,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完的呢?我看到有些同学还在书上做了批注。一些喜欢的句段还用不同的符号划下来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同学已经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很不错!我们要向这些同学学习,读书时要边读边做批注,摘抄好词佳句,做笔记。(板书:记)下面,我们就选择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课件出示问题)

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

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这些都可以用专门的摘录本记下来。

9、讨论之后,我们对这本书就有了深入的理解。读有所感,读有所悟,我们就可以写写读后感。老师这里有一份我们最喜欢的杨红樱写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看看这篇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学生看)(师: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接着说说自己对书中某部分最有感触部分写写体会,可以是对书中人物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可以说说自己受到的教育)

四、总结阅读方法,激励广泛阅读

1.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点,一是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的阅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照这节课的阅读,回忆以前的阅读方法,你认为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应该运用哪些阅读方法呢?请用这些方法阅读其他关于探险的书籍:(课件出示)(世界名著青少年版)

《汤姆索亚历险记》

《八十天环游地球》

《绿野仙踪》

3.结束语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希望同学们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特别是文学名著,充实自己。

板书

有选择

读书

课外阅读指导模式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 指导 ; 学生 ; 课外阅读 ; 四种 ;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11-02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在小学生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让小学生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可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早已得到了人们的共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提高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積淀小学生的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鉴于此,本人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摸索出了四种切实可行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模式。

一、把课堂练习阅读的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本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是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等;接下来,再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最后是“精读”课文。这一步,是让学生领悟一些好句子所包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要将课文反复“精读”,“读出”课文的层次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过如此反复的训练,就逐步形成了上述固定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不失时机地向课外阅读拓展。小学生大都喜欢阅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优秀的课外阅读读物。本人就引导小学生把课堂上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优秀课外阅读读物上。如此一来,既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又能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对课堂教材阅读学习内容进行扩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一篇课文进行“初读”、“熟读”、“精读”之后,如何选择一些与此有关联的优秀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有益的补充,借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呢?

对此,本人进行了如下三种方式的尝试。

第一种方式是阅读教材中同名家有关联的名作、名著。比如:当学生学习了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就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著名诗人李白的其他诗词。这么做,一是借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二是能有效扩大其阅读量;三是能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家的其他与之有关联的作品,能全面把握这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加深对这位作家的作品的深层次的理解。

第二种方式是根据教材单元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之相关联的课外读物。比如说:某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些古代著名诗人的诗词,那就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再比如说,某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诸如“贺敬之”等几位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那就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还有,假如某单元的学习内容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的节选篇目,那就应该启发学生课外阅读四大名著。

第三种方式是根据教材单元的体裁不同说服学生课外阅读与之相同体裁的优秀课外读物。比如:某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记叙文,那就要说服学生课外阅读与之相关联的优秀记叙文。假如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全是说明文,那就应该说服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与之相关联的优秀的说明文。再假如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全是论说文,就应该说服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与之相关联的优秀的论说文。

三、确定阅读专题进行课外阅读

每年的寒暑假和每个星期的周六、周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专题阅读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专题阅读,有许多好处。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里,进行一些容量较大的专题阅读,学生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凭借语文文字的魅力,对阅读专题内容进行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这,不但扩大了阅读量,还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比如说,我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集中开展阅读中外名著专题活动;或者开展“经典阅读”专题阅读活动。因为,这些中外名著或经典书目里,处处体现着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新精神和人类的智慧,这能较好地让学生体验语文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再比如说:利用一些周末或其他节假日,开导学生集中进行诸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专题的课外阅读活动。因是体裁相同,文章内容、风格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度,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对同一体裁的文章集中阅读,相互参考、比较,体味这一体裁的写作要求和写作风格,然后,以作文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质量。

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在进行这类专题阅读时,对阅读的同一体裁的文章,进行深入的收集、分析、加工和运用。

这样的阅读活动,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四、以活动助推课外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常常抱怨:我们也经常引导、说服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可小学生们特别贪玩,真正进行课外阅读的寥寥无几。其实,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这个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这些小学语文教师。假如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系列活动,以活动助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其效果就会是另外一个天地。

谈课外阅读指导 篇4

课外阅读指导, 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书籍, 不但可以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 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丰富学生的词语,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高尔基曾说过, 教育孩子, 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书籍。他在叙述自己怎样学习的时候, 曾再三强调, 在他的童年时代, 书籍是怎样教育了他, 启发了他, 鼓舞了他。虽说那还是好书不多的时代, 但他认为差不多每一本书, 都告诉了他很多不知道和未曾见过的事物, 从中吸取到精神力量。教学实践也使我有这样的体会:凡是课外好书读得多的学生, 他的思想认识就比较正确, 知识领域就比较广阔,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就比较丰富, 懂得的事情比少读书或不读书的学生来得多。事实上, 儿童由于识字、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求知欲的日益增长, 他们也就很自然地阅读起大量的课外书籍来, 并且产生各种不同的后果。因此, 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意义是重大的。我过去对这点也认识不足,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 因而有的学生看的书比较凌乱, 有的学生很少看。更严重的是由于缺乏指导, 有些学生到小书摊上去租阅一些不好的小人书。这样学生就难免不受到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这是非常有害的。另外一种缺点, 就是我往往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 过多地向学生布置课外阅读的材料, 而又不加具体的指导。因此, 学生课外书籍是看多了, 但只是看看故事情节、看看图画, 时间花了很多, 却得不到多少教益, 反而造成儿童对学习不负责的后果。这些情况, 使我认识到, 一个教师应该认真严肃地对待儿童课外阅读的问题, 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他们进行阅读, 应该把这个工作当作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不看作是“额外”的或“附带”的工作。

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注意了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要以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政治方向、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为目的。这就要指导学生读好书。他们读过一本好的书籍, 书中难忘的人, 难忘的事, 将永远教育鼓舞着他们。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如坚决保卫食堂的安成香, 她从小就爱听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教育了她, 所以, 她为了公共财产, 能与地主做那样顽强的斗争。

在新社会里成长起来的学生, 是非观念是很强烈的, 他们在看电影、读故事书当中, 接触一个人物, 首先总是要问:这是好人, 还是坏人?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还是站在敌人那一边的?因此, 我们必须因势利导, 多介绍他们阅读革命的、优秀的作品, 从而培养他们成为敢想、敢说、敢做, 敢于破除迷信, 敢于革新创造, 敢于坚持真理, 为真理冲锋陷阵的人。我班学生在看过《永生的刘胡兰》《不死的王孝和》以及《董存瑞的故事》等书籍以后, 就能具体理解前一辈的共产党人, 是怎样为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他们读了《高玉宝》《鸡毛信》等书后, 就了解了我国劳动人民是经过怎样的艰苦斗争才得到翻身的;他们读了青年农业劳动模范的事迹后, 就知道了优秀的年轻一代如何以自己的实际劳动, 为农业生产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从这里, 我们清楚地看到了, 学生从课外阅读中, 是如何在接受丰富的政治思想教育。

第二,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材料限于篇幅, 一般只简单地叙述故事情节或整个故事中的一个部分, 如《战斗英雄董存瑞》这课, 课文只选其不顾自己生命爆破碉堡这一生动场面, 而对他整个的成长过程的了解, 就有赖于课外阅读来补充。我在这方面是随时注意的, 如教了《刘胡兰》就给学生读《永生的刘胡兰》《英勇不屈的赵一曼》《方志敏烈士》等;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这课, 就介绍学生读《真正的战士》;教了《长江大桥游记》后, 课外补充读《长江第一桥》……这样, 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为统一的整体, 不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教育。

讲完一课课文, 配合一定的课外读物, 对于语文知识的巩固、扩大, 丰富写作内容, 都有很大的好处。如学生读了课外书籍后, 就会运用课外书籍里的词语和写作方法。王××在写《入队》一篇作文时, 描写前一天夜晚的心理活动, 形象逼真:“‘日子怎么过得这么慢, 过得快一点吧!让我早一点戴上鲜艳美丽的红领巾吧!’我睡在床上自言自语地说。”

当然, 选择课外读物也绝不只限于与教材内容有联系的书籍。阅读的范围应该有所扩大, 而且一般都要比课内的长些、深些。如我教了《刘胡兰》这课后, 除了介绍学生读《永生的刘胡兰》外, 还让一些学生读了《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女游击队长》等书。这些课外书籍, 对于课堂知识的扩大、加深, 起着积极的作用。

课内阅读主要是靠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课外读物则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因此, 必须加强指导, 绝不能让他们囫囵吞枣。我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学生, 读了一些书, 能够背出很多人名、地名, 但书中主要写什么就搞不清。如果你问他。书中哪些人物好, 好在哪里?哪些人物坏, 坏在哪里?他常常讲不清楚。启发帮助学生独立掌握作品的内容, 是很细致很重要的工作。我班上汝××小朋友很爱看书, 也看得很认真很细致, 看了还能说出书里的主要情节和自己的体会。如她读了《英勇不屈的赵一曼》《女游击队长》等书后, 她说:“人活着, 最宝贵的是生命, 但赵一曼她们为了革命, 情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告诉我们, 活着不是为了自己, 而是为了大家。”她能达到这种理解程度, 离开教师的指导是不可能的。

第三, 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特征与知识基础, 介绍课外读物。今天的学生, 生活很丰富, 智力发展很快,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逐步增长, 求知欲越来越旺盛,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在课外阅读指导上, 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一年级时, 我让学生看些图画、童话等;到二年级, 我让学生看些革命故事及《小朋友》等杂志;到三年级, 我对他们的要求又提高一步, 让他们读浅显的通讯、特写、篇幅较长的儿童读物以及通俗的科学读物。读物只有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 才能使他们感到兴趣;如果过低地估计他们的能力和要求, 就会挫伤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当然, 估计过高, 要求过高, 也没有好处, 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我自己也认真地阅读了许多儿童读物, 以便比学生先一步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并受到感染。比如, 《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这本书, 我反复阅读了好几遍, 书里一幕幕的情景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 他们狰狞的毒辣的嘴脸, 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的罪恶, 使我从心底里迸发出怒火。卢志英烈士为了推翻黑暗反动统治做了坚贞不屈的斗争, 虽然牺牲了, 但他的英雄形象永远教育着我。他的十一岁的孩子卢大容, 也遭到敌人残酷的折磨。想想过去, 比比现在, 就更使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在我正在指导学生阅读这本书, 我相信, 我的学生一定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一定会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定会更积极地参加明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我着重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阅读方法, 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课外阅读, 主要由学生自觉进行, 因而就要注意具体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 我不单是说说书里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重点在哪里,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而且, 还和学生做有趣的谈话, 做表情的讲述, 精彩的片段我还做表情朗读。这样, 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热望。

详细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 我总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注意逐步提高。如我结合《卓娅又得了五分》这课, 详细指导学生阅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我要求学生反复看几遍, 我的指导也分几个步骤, 并按步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步, 我要学生弄清楚书里有些什么人, 主要谈些什么事, 以求对作品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步, 就要他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容。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卓娅小时候是怎样学习、怎样劳动的?卓娅最爱看一本什么书?卓娅被德国鬼子拷问的时候, 她表现得怎样?舒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这些问题里, 我要让学生看到卓娅和舒拉光辉的一生;第三步, 我要求学生能够细致地阅读, 找出作品里的重点段落和刻画英雄形象最深刻的词语, 并且学习用确切的语言, 来概括卓娅、舒拉的一生。这样的指导, 在思想教育上和语文知识上, 对学生都有很大帮助。有的书籍, 我在提示了主要内容以后, 就叫他们自己去阅读, 不做详细的指导, 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掌握作品的能力。

考查学生课外阅读, 这工作也是比较重要的。我常常这样想, 要衡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除了要检查学生读了多少书外, 还要随时检查他们在看的过程中有些什么问题, 从书里学到了些什么东西。这样, 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督促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根据了解的情况, 更好地进行指导。另外, 在必要时, 还可以做些测验, 以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情况。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

有些学生不爱看课外书籍, 我曾经问他们为什么不爱看, 有的说, 有很多地方看不懂;有的说, 没有书看;有的说, 课外书不好看。这可以说明,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和习惯, 是需要教师下一些工夫去培养的。我常常在学生读过一些书籍以后, 组织故事会、朗读会等, 叫他们把自己看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或把好的节、段朗读出来, 这对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课外阅读和课内识字、阅读、写作等教学活动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它们能够互相补充, 互相促进。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初步掌握表达思想的工具, 学会阅读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就能对过去学过的生字和词语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并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写作是学生独立运用语言的过程。因此, 我把这几方面的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在大力改进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 注意了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埒

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篇5

1、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字、词、句、篇入手,去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内容的,但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知识学习仅限于课堂是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阅读中学会阅读。

2、学会泛读和精读。

泛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精读,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或精彩片段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泛读是量的积累,同时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典范语言,增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对短小精悍的文章,对文章精彩片段的描写,要求学生精读,熟练成诵,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泛读。使读有重点,通过泛读扩大知识面,通过精读汲取精华。

3、学会使用工具书。

阅读文章、书籍,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内容上的障碍。教师要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各种工具书;指导学生根据需要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检索书目、筛选书籍、浏览目录、选择材料。通过查阅释疑,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读记结合。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接受信息是繁多的,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的进行摘抄记载,有重点地进行批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或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剪贴下来,储存进自己“采蜜集”中,丰富阅读积累。

5、读用结合。

科学指导课外阅读 篇6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提升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强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指导学生多开展课外阅读,强化阅读实践,促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现阶段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需求逐渐提升,书籍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很多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读物,比较随意,并且存在一定盲目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读书就是为了好玩,愿意读一些故事书、漫画等。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计划,缺乏目的性,课外阅读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好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对于阅读效果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行高效率的阅读,一些学生在阅读时是一目十行,一些学生是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看,还有些学生是自己喜欢哪部分就看哪部分,其实课外阅读的数量并不是关键,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掌握。

还有些教师和家长让孩子多阅读作文书,认为这是最好的课外阅读书籍,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因此很多教师和家长为学生选择作文书,让学生多阅读,摘抄好词好句,或者是背诵优秀的范文,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其学习积极性,阅读成为学生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读书。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要促进阅读效果的产生以及质量的提升就需要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作为前提和基础,包括良好的学校阅读环境、家庭阅读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阅读环境建设中,提高其积极性。对于学校阅读环境的构建,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节日活动等举办阅读活动,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

2.帮助小学生选阅读内容

此外,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科学进行阅读书籍的选择,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课外阅读书籍的选取需要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知识能力等相适应,在阅读任务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对学生每星期的阅读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书籍、相关的作家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课外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书籍的推荐可以是课堂上的延伸,例如学习完《七律·长征》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毛泽东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学题材的形式进行推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或作品,比如学习完《草原》这节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山雨》《桂林山水》《西湖中的“绿”》等教材内容,还可以推荐课外阅读,如《朱自清散文集》等。

3.举行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要使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得到提升,需要先让学生感兴趣,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平台,让学生发展自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评,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要使读书成为习惯,并促进效果的实现就需要定期进行书评,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形式让读书活动走进学生们的生活中,进行读书体会的展示,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进行阅读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介绍读书的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各抒己见,通过演讲、手抄报、故事会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其中。还可以组织各种竞赛,产生阅读刺激,通过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4.科学进行课外阅读评价

为了更好地使小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活动中应进行阅读评价,评判学生阅读的数量是否达标,根据事先为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明确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进行了解。然后需要对阅读的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编制读书报、片段朗诵等,对学生阅读内容以及表达能力进行考察,不能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是负担,应以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确定科学的目标以及措施,让学生主动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吸收大量的词汇,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结构学习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问题及现状,科学分析和研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环境,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提升。

如何指导课外阅读 篇7

一、激发阅读兴趣

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量小, 阅读能力差, 作文能力低, 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 要求语文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他们喜欢读书、爱读书, 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首先, 作为语文教师,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 组织安排一些文学实践活动。通过具体实践活动, 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量。教师还要让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 用“现身说法”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次, 培养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进行摘录, 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欣赏, 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制订阅读计划

每学期开学制订教学计划时, 把课内教学与课外通盘考虑, 制订一个统一的计划, 可避免放任自流, 使课外阅读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计划项目, 比如:本学期课外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课外阅读内容的分段安排;阅读指导的方式方法;阅读效果的展示;阅读的评比检查等。总之, 制订计划要做到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三、指导学生选好读物

古人云:“书富如入海, 百货皆有。人之精力, 不能兼收尽取, 但得其所欲求者尔。”当然, 也不能过于偏窄, 要精读与博采结合。因为“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因此, 老师要做好“导航员”的工作, 帮助学生精读慎读。

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会带给学生良好的教育和启迪;相反, 内容不健康、不科学的读物就会造成学生心灵上的伤害, 对今后的成长不利。因此, 一定要把握好方向性, 选择那些贴近大自然、贴近生活, 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又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读物。

四、介绍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要求和个人习惯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掌握最佳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 培养学生专注、刻苦、顽强的心理品质,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 指导学生先看一本书的内容提要、序言、后记、目录等, 使学生阅读时容易抓住重点。

2. 根据文体、结构内容不同进行分类再指导, 指导学生获得基本的方法。

如默读、深思、朗读、品味、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领略等。

3.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古人读书, “手不停批”“手自笔录”。读书笔记有多种形式, 应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行选择。主要有:批注、摘抄、札记、做卡片等方式。

总之, 在学生课外阅读中, 教师必须进行指导, 要有全盘计划, 做到读前辅导, 读时点拨, 读后检查, 让学生由最初的“牵着走”“沿着走”到放开手脚自己走, 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读书能力。

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篇8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只要学生一旦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兴趣, 就会全身心投入, 如饥似渴地阅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

1. 故事引路, 激发阅读兴趣

精彩有趣的故事能满足学生求知好学心理。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 精妙绝伦, 经常给孩子讲各种故事, 能满足他们需求, 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因此, 我经常选择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并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小故事, 给学生作生动地描述, 当学生听得入味时, 引导推荐他们自己去看。这时学生的看书热情高涨, 收获也很大。

2. 激励评价, 激发阅读热情

激励是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平时, 教师的赞赏、激励性的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鼓励作用。在课外阅读中, 合理地实施激励评价这一手段,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你推荐的这本书好极了!”“你讲的故事真精彩!”“你看的书真多!”……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阅读的信心。

此外, 设立奖项, 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手段。本班每月召开一次“读书汇报会”。汇报课外阅读的收获, 评选阅读中表现突出的同学, 分别冠以“荐书能手”“朗诵明星”等美称, 授予“小星星”“小红花”……张贴在光荣榜上, 我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榜上有名”, 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从中去体味成功阅读的乐趣。

事实证明, 看似不经意的激励评价, 却是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兴奋剂”。教师要正确地利用激励评价, 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指导课外阅读

1. 指导写好读书笔记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可以指导中高年级的学生练习写读书笔记。这样不但有助于巩固阅读成果, 体现读写结合, 并且有助于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一种是读书记录。中年级的学生做这种练习, 内容大体包括:书名、作者、主要内容、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延伸。要发挥语文课外阅读的积极作用, 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不仅要“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 让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初探 篇9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对于低年级 (1~2年级) 学生, 要求他们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等。对于课外阅读的量, 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这个目标难度虽然不大, 但对于识字不多, 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 如何引导他们完成这个阅读目标,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老师的任务并不轻松。

我认为, 低年级课外阅读在于老师的指导, 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使他们形成习惯, 感受阅读的乐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尽快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风气。我主要用下面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 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 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 认识的字也不多, 如果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 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老师要好好地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 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 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 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 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 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

1. 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 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 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晨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 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 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 而且老师要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这样耳濡目染, 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 慢慢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

2. 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 可以设置一些疑问, 这样, 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 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 它那么小, 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 这时我说, 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 我却故作神秘地说, 想要知道答案, 《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 此时孩子们读得可起劲了。

3. 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 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 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 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 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 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 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 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二、课内外相结合, 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 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 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 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地读, 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 让他们记得牢。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 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 来激发他们背诵。课堂上教学生读读, 画画, 还可以在书上写写你喜欢哪个人物或动物。另外, 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地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孩子们的书籍, 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 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 安排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 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读书馆, 班上的读书角, 营造读书氛围, 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在与同学、老师交流中, 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 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 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 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 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 就会自觉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三、及时评价, 用成果鼓励学生

任何人都希望对自己的作为有所认可, 小学生也是如此。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 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 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评价阅读效果, 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 也就是在活动中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作出及时、合理的评价, 使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 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是个难题, 只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找出符合这一时期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阅读指导方法, 这个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篇10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 也是阅读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应立足于学生, 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 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读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内容健康有益。小学生求知欲旺盛,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 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师要认真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 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同时, 要注意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 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

2.贴近学生生活。若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那么文章的语言就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 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语言表达,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读这类文章, 会感到十分亲切, 因为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心投入其中, 那么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 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 而且语言也可能被永远记住。

二、创造必备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是100万字,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因此, 为了让学生人人都想读书, 人人都有书读, 必须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

l.创设阅读环境。为了“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其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 如下做法值得提倡: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一部分可以从学校图书室借阅, 一部分可以由学生自带, 设专人保管, 互相交流阅读, 定期更换;也可以动员家长为学生设立家庭书柜, 定期陪同学生逛书店购买所需图书, 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家庭读书环境。

2.保证阅读时间。有了充足的书源, 如果学生没时间去读, 那么一切仍是空谈。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 每天可以布置半小时的“读书家庭作业”, 双休日阅读时间可以更长些;利用早晨和中午二十分钟的时间, 组织学生练读、练说, 可以读书、读报, 也可以上讲台说新闻、说读书心得, 相互交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又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阅读书报。

三、传授正确方法

多数学生都喜欢读课外书, 但往往只对故事情节有兴趣, 其他则走马观花地看看, 不懂得积累知识, 不懂得吸取写作技巧。这样阅读不仅没有收获, 而且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不仅爱读书, 而且会读书。为此,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阅读教学, 以教材为依托, 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精读法。即对书刊中的某些重点文段逐字逐句、精细地阅读,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基本手段。

2.略读法。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 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时期, 信息量大、变化大,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

3.关联阅读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 只有课外阅读的拓宽才能反其三, 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 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只要有相关的资料, 教师都应该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阅读, 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如学了《山行》, 可以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杜牧的其他古诗。

4.网络阅读法。利用网络辅助阅读, 学生便告别了一位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三个一”教学模式, 进入到了一个丰富多彩、形式各样、充满现代气息、自主开放的信息世界。学生在网上可获得大量丰富的、有科技性的知识资料, 对更好地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起到了其他教学模式无法取代的作用。如教学《西湖》一课后, 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到了优美的西湖风景图和描写西湖的佳句予以辅助, 给学生艺术美的享受。在网络阅读中, 学生兴趣浓厚, 学习气氛活跃, 主动性极强, 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5.对比阅读法。对比阅读法, 就是选几篇内容相同或相近而写法不同的文章, 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文章的内容相同或相近, 但篇章结构、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这样的对比阅读, 就好像带领学生进入到五光十色的商品展销会, 他们的好奇心被强烈地吸引着, 求知欲得到了满足。

6.互动阅读法。互动阅读法, 是学生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巩固了阅读成果。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发表不同意见, 开展必要的争论, 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理解特别深刻, 其效果是普通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四、做好读书笔记

为了加深记忆, 扩大积累, 课外阅读还要养成做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引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警句格言贮存进自己的摘抄本;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圈画批注自己的感想和观点;也可以把阅读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形成心得笔记;还可以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提出不同要求, 一般来说, 低中年级宜做“摘录笔记”和“提纲笔记”, 高年级可做“心得笔记”。

五、开展激趣活动

1.开展剪贴报活动。让学生把平时感兴趣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 做成剪贴报展示。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加强对阅读材料的印象, 拓宽知识面, 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展示阅读成果。所以这不但是一个积累材料的好方法, 还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手段。

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 课前三分钟, 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 让学生轮流上台汇报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既能增加词语的积累, 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

(2) 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通过举行比赛, 在班级掀起读书的热潮, 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促进学生展开大量阅读。

(3) 开展“读书交流会”。由学生经过自己筛选后, 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好书。学生为表现自己, 必定行动起来, 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这样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 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展示阅读成果

1.语文活动。每学期组织1~2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 活动主题可以是“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推荐一本好书”等。

2.课外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班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学期出两期以上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 内容反映阅读活动。

3.知识竞赛。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名著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成果展示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测, 也是学生之间读书经验的交流, 还可以保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持久兴趣。有的学生在展示中获得了肯定, 充满信心, 更热衷于这项活动;有的看见别人的故事复述得那么好, 便主动请教经验;还有的对别人的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 自己也找来读一读。

上一篇:小儿肛肠手术下一篇:人文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