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教学

2024-05-29

中职教育教学(精选十篇)

中职教育教学 篇1

一、养成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受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素质等的影响,不少中职生在中小学阶段因没能较好地接受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思想道德教育,从而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貌等习惯。突出问题如下:

1. 在生活习惯上,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习惯,一部分新生不能保证每天早晨洗面刷牙,绝大部分学生不想或者不会铺装叠被子、扫地,大部分学生不想穿校服、运动鞋,少部分学生的发型不符规定,一半学生不想戴校卡,少部分学生有抽烟喝酒、赌博的陋习,而且屡教不改,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劳动观念、勤俭节约意识,表现为扫地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洗衣服时水龙头可以开很长时间或者不关,离教室、宿舍不关门窗、水电等。

2. 在学习习惯上,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迟到、旷课、早退、睡懒觉、玩手机、看小说等不好的学习习惯常常可见,原因可能是大部分的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中职学校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

3. 在文明礼貌习惯上,存在很多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随地乱吐痰、乱丢垃圾及就餐不排队的问题,一些学生还存在顶撞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问题,甚至说脏话、举止不文明等。

4.“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突出,法制观念、社会公德意识差,抵抗诱惑的能力差,一部分学生干什么事只想自己,自我意识强,不考虑别人,甚至沉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加强养成教育,唱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之歌

要使孩子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必须加强养成教育。

1. 从新生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身边抓起。

大部分新生刚入校,有很多不良习惯,如刚入校不重视不狠抓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势必会增加以后的德育工作难度,势必会影响教学等其他工作的开展,因此每天在到校、到课、仪表、课堂、行为礼貌、卫生等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是必需的,如,要尊重别人,必须使用礼貌用语,不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要认真值日;宿舍里,衣物摆放整齐,地面整洁干净;餐厅内,学生就餐有序,不拥挤和浪费。学校和老师要及时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如班级一天一次评比,一周一次小结,一月一次汇总,学校期末表彰“优秀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使中职生在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要有明确的要求、规范、制度。

(1)学校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要整理好内务、搞好值日工作、按时上课积极出操、文明礼貌、勤俭节约、遵守社会公德、爱护校园环境等。

(2)要矫正、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必须靠制度、靠规范。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规章制度来强化管理,如《学生手册》、《学生下厂实习规章制度》、《教师实习指导规范》、《教师岗位制度细则》。

3. 以身作则。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严格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即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老师首先要做到不迟到,要求学生着装礼仪要得体,老师首先不能穿的不得体,要求学生注意文明礼貌,老师首先不能不文明礼貌等。同时设立教师行为习惯意见箱,让全校师生提建议改变教师的行为习惯,每年让全校师生参与学校评选“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这样不仅会激励教师,而且会感染学生。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家庭总是吵闹不休,有的家庭总是麻将声不断,有的家庭总是烟雾缭绕,势必会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要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自己首先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

(3)学校在“养成教育”活动中要积极发挥作用,家长应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 持之以恒,重在到位。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不能纸上谈兵或者搞形式主义,加上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须到位、持之以恒,该如何做呢?

(1)讲到位。“讲到位”就是针对学生思想的具体实际,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给学生讲清楚应该怎样做,不能做什么。

利用早操时间经常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经常讲、经常抓,学生才有可能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发现问题随时讲。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一些不良现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随时发现随时教育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严重问题专题讲。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校要专门召开大会专题讲。如学生打架闹事,得知后及时召开大会进行强调和严肃处理,因问题具体,要讲到位,要达到预期的效果。

(2)训练到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要让学生在参与具体实践活动中,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和管理。学校要坚持把学生行为的习惯训练渗透在学校的每一项活动之中,把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作为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比如每天早上值周学生、值周老师要站在教学楼大门口检查学生是否戴校卡、是否穿校服等;课间操做到队列整齐、动作规范。对这些活动的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根基,是德育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和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加强中职生养成教育,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抓,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潘满库.养成教育要抓好几个环节.中国教育报, 2008-11-27 (9) .

[2]彭湘雯.高职高专学生行为习惯的心理分析及养成教育探讨.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8 (7) .

中职教育论文:中职教育之我见 篇2

关键词:中职教育;看法;对策

有人认为中职教育是没有前途的,原因有:

(1)从教育基本功能上看,培养人活动、偏重培养一技之长的中职教育,忽视了人的思想道德培养,一味强调与社会接轨,仅是将人当成一种工具来培养,制约了人的发展。

(2)在我国,它的实际作用是为九年义务教育失败者提供一个无可奈何的去处。多办一所职业学校,就少办一所监狱,但教师不是狱警,也做不了这个活,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不是职业学校的教师?依我看,他如果当过中职教师就知道,中职学生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悲观,其中不乏优秀者。他们有的成为创业之星,有的成为行业领军人物。说中职忽略人的思想道德培养,就更加不符合实际。中职教师每天都在做思想工作。他们付出,如果照你这么说,又算什么呢?

其实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在义务教育中成为“成功者”,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我比较赞成德国职业教育研究者的说法。人的思维分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传统教育“成功者”,大多是理性思维(左脑发达)的人,大约占人类20%左右。而大多数人为形象思维即右脑发达的人,所以,传统的教育体系筛选后,留下来这部分学生,我们不能放弃,他们也有继续学习的权利。

在我看来,既然国家要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范畴,就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义务教育结束阶段把学生分流,即普高和中职,让所有学生尽其所能去谋求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本事。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上普高,那么上不去怎么办?直接就业不是明智之举,只有先有了一技之长,才会顺利找到工作,找到自己的出路,同时也弥补了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缺口,因此,依我看,中职教育前景是光明的,大有希望的!

改变中职教育的现状我个人觉得:

(1)要政府不仅口头重视,更要落实行动。出台实质性政策,限制企业使用没有技术廉价劳动力;鼓励学生到中职学校上学,提高中职毕业生待遇。这几年国家已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如,减免学费,鼓励中职生到大学深造等。

(2)中职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习设备建设,改变现今传统教育观念,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实际技能,只有这样,中职教育才有出路!

而且,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弊端了,即造成了大批失业者。而且也不见得高校一扩招就会使大多数学生放弃中职而选择普高。目前学生中确实有一批人根本就不想学习,更不愿意学习。对于这样的学生,年龄偏小,推向社会,社会不认可,普高又不愿意念,也跟不上,怎么办?只能选择中职学校去学一技之长,比起念了三年高中,毕业后仍旧找不到工作,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他们要容易就业得多。家长也考虑到这一点,考大学毕竟不是唯一的出路。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如,今年国家有699万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家长们选择则理智得多!

中职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家正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特点去选择学校就读。就现实来说,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大多仍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生产企业之间有一定的鸿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地域和培养方式等方面都由政府统筹,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等都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尽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原因可能是不少家长未能对中等职业学校持正确认识。不少家长,甚至社会上都认为只有考不上普高的人才念中职,这是误区。因此中职教育任重而道远。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存在即是合理。

社会是多元的。每个人、每类学校存在都有它的价值和社会意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经过改革和提高,中职会前途美好。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得更有意义!

中职教育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中职英语;课堂练习

一、前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职英语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要,中职英语作为一种知识对人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知识作为一种国家的软实力,成为国际竞争的综合竞争力。而中职英语这是作为人类需要学习的一门学科,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与意义。然而,中职英语的任务型教学法对中专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任务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于传统死板。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教师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读中职英语单词和默写中职英语单词的方式。主要是以老师教读讲解为主,这种方式过于传统死板,没有根据中职英语教学对于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这就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中职英语的兴趣。

2、教学过于严肃。中职英语教学本身就让中专学生对于中职英语教材学习有了压力,再加上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严肃,这在无形之中就给学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中职英语任务型教学就是需要一种愉悦的教学环境,可是请进教学过于严肃,就无法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实施。教学课堂氛围太严肃,无法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带动课堂活跃的氛围,从而无法提高中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完善。

3、老师缺乏专业性。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缺乏专业性,这也使得他们不肯抛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个不停,而学生只有听讲的份儿,缺乏与老师的交流。长此以往,很多弊端就显现了出来,比如,容易形成僵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会降低学生对探求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不利于英语课堂的优化教学。

三、影响中职英语听说能力教学的相关因素

在我国,不仅是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太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很多教师觉得身为英语老师,把自己的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好了,各司其职。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专业性太强,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全面发展。把英语当成一门专业学科,并没有想到把英语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学生和老师的功利性太强,并没有考虑到学习英语和教育的本质,最后就影响中职英语听说能力教学发展。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内涵和价值

1、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内涵。所谓的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指根据教学提纲制定一定的任务,并且通过参与、交流、学习、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且,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把完成任务作为第一性,并且通过任务完成的结果来进行评价,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任务型教学法待进一步完善。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2、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因为中职英语学习过程中,会运用到非常具有难度的口语,这就可以很好地培养中专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尤其是通过中职英语听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从而锻炼中专学生的中職英语学习思维。通过对于中职英语的学习,有些是非常困难的一些口语,可以让中专学生更加具有耐心和细心,让他们更加拥有缜密的思维模式,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职英语教材致力于培养与发展中专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综合发展。

五、探索發散性思维在中职英语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中职英语老师可以不仅仅利用读写的中职英语教学方式,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这些网络资源来改变中职英语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中职英语老师对于中职英语教学教材的理解,还可以更好的促进中专学生对于中职英语教学教材的学习兴趣。中职英语任务型教学中与情景教学应用相契合,利用同学讲说的方式来进一步创新中职英语教学方式,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和老师对于新的中职英语教材教学的理解,从而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方式的进步。

2、培养活跃的教学氛围。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中职英语老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用有奖问答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中职英语老师在中职英语教学教材教学过程中,要表现出友善的态度,不仅要把中专学生当作自己的学生。

3、培养专业的中职教师。教学成果的好坏,关键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创新教学,老师是否专业。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教师创新教学方案,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外教学方案进行改进。课堂上,教师不仅仅只是学生的老师,还要用友善而又严肃的态度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课堂之外,教师要通过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通过有效的解决问题来不断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情况。同时,这种任务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当然,在任务型教学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提出解决对策,这样也可以为更好地促进中职英语教学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渝江.教学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2] 庞国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中职教育教学 篇4

关键词:中职美术,学前专业,创新教育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 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中职美术实施创新教育, 在改变原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要融入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 重视中职美术教育

美术从小学阶段到初中再到中职学校, 一直是作为副科存在的, 有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美术课, 虽然下发了美术教材, 但是没有专职任课教师, 以至于很多中职学生的绘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几乎为零!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屡见不鲜。因此在中职教育阶段首先要转变先前旧的教育理念, 正视美术的地位。美术与语文、数学、英语一样, 没有主副之分。美术教育培养的是一个人的审美能力, 一个人的品位, 一个人的动手绘画、操作能力。尤其是中职学前专业, 培养的学生是要求多才多艺, 要求学生掌握乐器、舞蹈、声乐、绘画等专业技能, 美术教育作为其中重要一项,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以后求职应聘的时候, 连一件自己的作品都拿不出手, 那面试肯定会失败。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愿意学, 这样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老师在台上讲解半天, 下面学生昏昏欲睡, 课堂教学没有效果。

(一) 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生本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 而中职美术教育有很大的部分需要动手操作才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在学前教育的美术课上, 第一单元从最简单的平面、透视知识开始讲起, 并且讲述素描的内容。在讲解这部分的时候, 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平面与透视的关系、区别。可以分组竞赛, 教师在学生讲完之后, 顺势导出素描的概念, 并且让学生画出平面、透视在素描中的体现。通过让学生讲、动手画, 比单纯老师讲解要印象深刻得多。

(二)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或者没有, 或者就是美术老师让学生自己随便乱画, 没有耐心认真指导学生。在中职阶段, 美术教育作为同等重要的课程, 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比如在讲解中外名画的时候, 可以利用幻灯片, 播放中外名画的照片, 让学生说出不同, 并且说出自己认为哪个美, 为什么。比如讲解中外名画, 国外的油画人像、国内的仕女图可以做个很好的比较;讲解图案与色彩的知识时, 可以带领学生去公园、风景区、著名旅游景区等地, 实地观察, 实地绘画, 回归生活,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力。

(三) 重视手工课,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前教育的美术课不仅仅是停留在笔上纸上绘画、拆剪、粘贴、折叠组合等方式创造出不同的模型, 可以利用网络, 寻找折纸视频, 让学生认识到折纸的魅力;可以找到剪纸的不同流派, 一把刀裁剪出美丽的图案;在手工课上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 做坏了、做错了都没关系, 要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份独特的魅力享受。

(四) 增强有效沟通,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中职学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带有一种自卑感, 一方面是因为成绩不好, 来到了中职学校;另一方面是来自学习的压力, 让一些学生感到害怕, 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多与学生沟通,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教学简笔画的时候, 一开始的时候, 很多学生会画得很丑, 会难为情, 不愿意给同学看, 更不愿让老师看到。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说:“这个很棒, 很有想法。”“这么画你是怎么想到的, 我怎么没有想到。”或者在一开始便不设限, 让学生自由发挥, 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逐渐打开心扉。对一些比较腼腆害羞的学生需要教师特殊对待一下, 可以让他们上台演讲, 也可以让他们轮流做课代表, 带领其他人绘画等。要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他们的想法, 发现什么问题, 及时解决,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中职的美术教育, 不单单只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美术教育的实施, 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洁宁.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4 (3) :37-39.

中职教育教学 篇5

语文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更应该顺应这一趋势,将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质作为本学科改革发展的目标。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科学有效地为相关行业及劳动力市场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基于此,中职语文教学不能仅仅狭隘地定义在如何解决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效结合上,还应该考虑中职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创业的需要,凸显职教特色,侧重职业素质的养成。

一、中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导向,为了让中职生毕业后可以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学校和企业往往会不遗余力地谋求中职生技术技能的发展,而忽略了中职生素质的发展。然而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各大企业不仅要求中职毕业生拥有相关的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这也就要求中职学校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

而综观现在中职生的现状,普遍存在着职业道德素质缺失、心理素质差、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职业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中职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后,缺乏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例如,上班迟到,无故旷工,工作拖沓,上班时间擅自离岗或者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散漫随性,等等;另外,从很多企业的反馈情况来看,中职生缺乏诚信品质,与多家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在劳动合同内任意辞职,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缺乏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追求与能力不符的待遇。中职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意志力不坚定,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自我感觉良好,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逃避;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容易与人产生矛盾和冲突。专业素质不足体现在中职生在就业中往往缺乏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知识储备不够,没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找不到更新知识结构的途径和能力,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二、中职语文教学对职业素质发展的作用

国家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将中职语文课程的性质概括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和各类专业中职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中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中职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语文除具有极强的工具性,还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为中职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这些对中职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的养成都大有裨益,主要体现在:

1.语文课的道德内容教学,能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语文学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职生的道德产生影响,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对于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要求都不会消失,它会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境界。培养中职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可以由此逐渐提高中职生的道德素质。

2.语文课的文化知识教学,能培养中职生良好的文化素质。

每个专业领域的发展,靠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只有具备了文化基础,才可以使中职生在专业领域里不断进步,适应随时变化的就业市场和职业转换以及职业发展。文化知识的欠缺会导致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变通能力变弱,这样的中职生面对变化的市场结构和工作环境就无从应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可以夯实中职生的文化基础,为他们的终身教育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动力,进而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3.语文课的正反典型形象教育,能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语文教材选编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对中职生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在选择课文的时候,编者往往将一些正面的形象作为学习的榜样,鼓励、激励中职生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与此同时,也会选择一些反面的例子,让中职生学会辨析,学会改变,从侧面影响中职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不断成长、成熟,以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强化心理素质。

4.语文课阅读、写作、口语等教学,能培养中职生良好的业务素质。

中职生的语文教学就是在初中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对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他们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职教育教学 篇6

1 校企合作的困局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经过几年的规模扩张之后, 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也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在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还有许多困惑、许多难题需要破解。

1.1 教学设备设施无法与行业企业相匹配

由于办学投资主体单一, 学校的办学经费总显不足, 教学设备设施无法与行业企业相匹配。尤其是中职学校, 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 产业结构升级, 行业企业的技术设备更新换代不断加快, 学校的实训场地和设施设备很难跟上生产企业的步伐, 无法适应现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2 校企合作: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由于政策、制度、理念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行业、企业缺乏积极性, 往往呈现出学校一头热的状况, 学校和企业难以融入产业链、技术链、人才培养链。

1.3 学校教育的是“学生”, 企业需要的是“员工”, 差距很大

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工作, 企业认为他们要找施工员, 带学生实习应考虑报酬, 而报酬多少无法确定, 也就是说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需求定位差距较大。

根据我们校企合作调研提供的资料表明, 由学校提供资金、场地、人力资源的校企合作, 企业的愿意度为87%, 由企业提供资金、场地、人力资源的愿意度为46%, 从调研数据统计表明, 校企合作真是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建筑公司缺乏合作积极性, 怎样让学生在校所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怎样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是我们这次调研的方向, 也是我们通过调研需要破解的难题。

2 校企合作模式浅析

校企合作是一种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在企业实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调研, 我们可以将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种。

2.1 学校引入企业模式

就是通过校企合作, 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 (或前校后厂、前厂后校) , 在校内就可以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人员场地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的缺乏, 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但这种模式似乎更适用于培养制造业和加工业学生的职业学校, 对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职能学生的建筑专业类学校不太可行。

2.2 订单式合作模式

订单式合作模式针对性强, 更能突出职业技能教育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 就业率高, 就业稳定性好。这种合作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 学校较被动, 招生人数、招生时间, 甚至学生的实习安排完全依赖企业的项目需要, 学校缺少主动权。

3 重庆合川职教中心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

紧跟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一方面更新、完善现有的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 另一方面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同时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力度, 营造建筑工程生产性及仿真实训环境, 建成配套设施完善、工位充足, 集教学、“双证制”培训、技术服务与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

3.1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本专业拟定了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本专业已先后与23家建筑企业签订示范校建设校企合作协议、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学生顶岗实习协议40份, 为学生见习实习、教师企业实践、挂职锻炼提供保障。到目前为止, 与重庆教育建设集团签订了“三点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订单培养协议, 订单培养人员40名, 2014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近256名学生已全部输送到建筑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建立了10家深度合作企业档案, 与重庆市合川区建设工程质检所、重庆六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 合作企业数量达标率100%。新建重庆市合川区建设工程质检所和重庆将军建司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制定了建筑专业部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和校企合作活动方案。

3.2 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现有21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不能完全满足建筑专业所有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 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新建重庆市合川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校外实训基地, 新建重庆金源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新建重庆将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仕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签订共享施工设备和施工现场的协议, 使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成为学生预就业、企业教师工作站的场地, 满足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需求, 顶岗实习学生签约率达98%。

3.3 校企合作, 共同参与课改, 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 实习与就业同步。专业部以行业专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主持研讨的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 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完成, 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 课程实施过程以“三点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

本专业部目前已组建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 聘请了本行业 (企业) 的专家、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等为委员会成员, 聘请的校外专家共有8人。通过组织企业专家访谈会, 按岗位群分类, 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 共同确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材开发;通过与企业合作, 我们更加了解了企业在用人方面的技能要求和综合能力要求, 企业为学校提供了社会急缺的人才方向, 为开设新课程提供了依据。

3.4 校企合作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 实现专业教师技能水平质的飞跃

为满足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们与企业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 促进了专业教师的企业工作实践经验, 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安排了21名教师在“企业教师工作站”参与实践培训。

培养了专业带头人2名, 骨干教师9人, 双师型教师21人, 制定了21份个人发展规划, 建立了21份个人档案;参加国培3人、第二专业学习10人、在职研究生1人, 开展了11次培训, 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这个平台, 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91.3%。通过1年建设, 使专业教师达25人, 初步建成了一支“上得讲台、下得工地”,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总之,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校企合作是保证重庆合川职教中心“三点循环、工学交替”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作为政府主导推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是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通过校企合作, 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为学生到企业实践提供条件;通过校企合作, 可以更好地引企入校, 学生在校即可实现到企业的实训实践活动, 努力开创学校示范校教育改革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梦卿.中国教育报.2013.

中职教育教学 篇7

因为, 经济全球化后, 社会职业岗位的外延及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 它要求员工不仅要提高岗位职业技能, 更要能应变、生存和发展, 注重整个职业生涯。这样, 它对教育的要求就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为天资不同、条件各异的学生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潜能的机会和途径。

2004年, 为适应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我校又恢复招生。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都排在了教学计划中。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这些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改进。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训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 应坚持基础知识、岗位入门技能与职业专精训练相结合,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提高其实践能力, 这样基础课教学就应以服务技能教学为主。为此我们成立了以《语文》教学改革为龙头的基础课程教改小组, 提出了模块教学的设想。

一、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 初步进行语文课程的整体优化

现在中职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 (第四版) , 属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 上下册, 14个单元, 68课。分散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或戏剧、应用文和文言文等。当然主要任务也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相关语文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观察力、思索力、想象力、理解力和鉴赏力, 使中职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从而能说会写。

我校承担2004、2005年语文教学任务的均为外聘教师, 教学按部就班, 两册分两个学期讲完。而学生第二个学期起就得学习专业理论课, 进行课程实习, 学习的内容加上基础课多达十几门, 学生既要学好基础课, 更要学好专业理论课, 还要搞好实习, 因而不堪重负, 哪一方面都不能做到专精。在2005级化工专业的教学中, 我们指导教师吸取2004级的教学经验, 在基础课课时上进行了压缩, 在语文方面, 指导教师在《语文》下册教学中改进教法, 每单元精讲一课, 其他辅导学生学习或指导学生自学, 并打乱章节秩序提前讲授文言文和古诗词单元, 以利学生记诵。并且在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这样初步实现了课程的整体优化,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们没有对两册内容进行系统分类, 在上册讲过的知识, 到下册又重复讲授, 知识显得零碎、不系统, 为此我们将模块教学的设想运用到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

二、因材施教, 打破章节, 按类组合模块

为适应中职学校教学特点, 服务技能教学, 2006、2007年我们教改小组按专业不同对基础性学科进行不同程度地学时压缩, 其中《语文》压缩为一个学期。我们引导任课教师总结2004、2005两级教学经验, 首先对两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分类, 将知识归类组合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应用文、文言文模块。在记叙文模块中再根据散文、小说、戏剧分类讲授, 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学时。

三、采用不同教法抖开模块, 各个击破

将课程组合成不同模块后, 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实施。用一个学期将68课不同性质的课文全部讲完是不可能的, 重在示范和学法指导。在教学中, 我们教革小组指导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 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实施教学。

1. 分类法、对比法、多媒体教学法拉开模块教学序幕。

记叙文模块教学:两册《语文》中记叙文所占篇幅最多, 主要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认识记叙文文体特点, 学会写作各类记叙文。在教学实践中, 指导教师根据记叙文的写作对象不同将上下册第一单元的散文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类, 并精选优秀文章对比讲解。同时精选两册中小说、戏剧单元的内容穿插其中, 讲清一般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联系, 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文章并自己对比、体味其区别。精讲完有关散文后, 采用多媒体播放电视散文, 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热情, 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为巩固教学成果, 根据教材写作要求, 指导学生写作以上四类记叙文, 基础好的让其尝试写作散文或小说, 以此培养学生积极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的能力和习惯。最后, 通过优秀习作讲评, 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使语文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个模块, 可帮助学生将初高中以前所学记叙文、文学知识重新进行归纳、整理, 以拓宽视野, 给学生留下实践的空间, 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基本文学素养, 从而体悟语文教学的真谛。

2. 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入手进行说明文模块教学。

两册中的第二单元为说明文, 首先引导学生系统复习说明文基础知识, 强调说明文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非认认真真练习不可。因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几乎处处要用到说明文。练习说明文可以为写作别类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从而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打下基础, 因为几乎所有教科书都是说明文。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说明事物的一般顺序, 能够辨识、运用常用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学习、阅读两册书中的第二单元的说明文, 并要求学生写一两篇说明文, 以此比较不同说明方法的特点, 体味不同说明方法对说清事物特征的作用。这样也能体现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学的宗旨。

3. 从议论文写作方法入手实施议论文模块教学。

本模块主要采用案例法精讲两册中有代表性的议论文, 要求学生掌握议论文的特点和一般论证方法。配合教学内容组织辩论会、演讲赛等, 加深对议论文文体的理解, 开拓学生视野, 发散思维。最后要求学生结合时事和实际写作议论文, 并配合习作讲评使其真正掌握议论文, 并会运用议论文体为自己服务。

4. 以记诵法为主组织诗歌模块教学。

为什么提出以记诵为主呢?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 因而我们教改小组认为不论何类诗歌, 都应要求学生记诵为先, 琅琅上口的诗歌在记诵时, 既可了解其音韵美的一面, 也可体味读者的感情所寄。

当然在此模块要引导学生梳理初高中学习的诗歌知识, 并且不同时代、国别的诗歌教学方法和对学生要求也应不同。其中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通过重点讲授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提高诗歌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要求学生记诵;古代诗词教会学生品评鉴赏方法, 要求学生熟读会背, 提高其古文化素养。

5. 从丰富语言知识角度组织文言文教学, 培养其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本模块精选古典名篇进行精讲, 其余的指导学生阅读,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古文语言知识, 会翻译浅易的文言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文化内蕴, 喜爱古文化。

以上几个模块的教学,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方法, 为应用文模块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采用多种方法收束模块———应用文模块教学

两册书中都在第六单元安排了应用文, 文种不同, 作用也不同。从知识实用性角度考虑, 再联系学生长远的职业生涯, 我们认为不论必修课、选修课和阅读课都应与社会实际结合, 讲清这些应用文种的一般写作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和应用能力。

首先, 共性的知识系统讲。如应用文的分类、一般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技巧, 分清不同种类的应用文及其应用范围。

其次, 不同文种采用不同教法。如用案例法讲解上册第六单元的几种文种, 交代其在生活、工作中的实用性。其中, 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常用事务公文, 计划、总结重点讲, 并教会学生写作这类文章。启事讲清其分类及其写作方法。申请书、求职信讲清适用场合和写作格式;用实战法讲解下册第26课, 让学生演讲《我有一个梦》, 并结合此稿评讲议论文模块学生自己写作的演讲稿, 讲清演讲稿与演讲关系及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联系实际讲解第24课, 与时事新闻联系, 让学生了解一般新闻常识, 学会一般新闻稿件主要是消息的写作, 了解新闻写作的一般结构技巧, 并会阅读、辨识、赏析报刊新闻稿件。

此模块实际是对以上几个模块的总结, 因为不同的应用文写作时要使用不同的文体,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而在此模块教学时要考虑到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与渗透;有的使用记叙, 回忆往事, 引起读信人的共鸣, 拉近两人的感情;有的使用说明, 向读信人介绍某物或某地等, 使读信人如亲睹某物或有身临其境之感等。但不论如何, 还要讲清应用文与一般性文章写作的区别, 如应用文写作时要遵守约定俗成的固定格式, 要能正确使用一些习惯用语等, 而一般性文章在写作时文无定法, 没有太多的要求, 但也要考虑文体特点。这样就收束了整个语文教学模块, 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

中职教育教学 篇8

1 现有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

1.1 教学内容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雷同

以卫生类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学应用基础》为例, 该教材共七章。内容分别为:集合、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排列与组合、概率初步。与该教材第一版比较, 删除了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章节。但与同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依然能发现两者在内容体系上是基本一致的, 只是在内容的深度及难度上有所不同, 可以看作是一本降低难度的高中教材。虽然在对知识的讲授中加入

色, 更多地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以及想象力、综合能力、创造力的发挥, 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 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 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 针对医药专业的学生, 编写《医药应用文》辅助主体教材。

让我们的语文课“死”去“活”来, 让语文课这棵常青树在职教的沃土上焕发它应有的生机, 是我们每一位职教语文教师的使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了与卫生工作相关的一些例题和小知识, 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本教材的构架。

1.2 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近年来, 中职学校对数学课程教学重视程度普遍降低, 同时中职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在降低。在对某中职学校的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 82% (41人) 的学生表示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或无所谓, 其余9名学生表示学习数学有意义, 但原因是在职业类高考中需要考数学。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为“觉得数学太难、学不懂”、“觉得学了没用”。这说明了我们现有的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需求有严重的脱节现象。

1.3 教学的效果普遍较差

对该校一年级8个班学生的期末数学试卷加以统计, 卷面分数到达60分 (百分制) 的只占21%。在对该校准备参加实习 (距离数学课程结束还有18个月时间) 的50名学生 (由5个班

育。对职教语文教学问题的探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鲜花的路, 愿我们的职教教师采撷到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 (第五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3]陈婵.对高职语文教材编写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4, 9:126~127.

级抽出) 的调查中能够完整回忆起一年级数学课本章节的为1人, 这表明, 中职数学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这一点上基本是完全没有效果的。

1.4 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仍以该卫生类中职学校为例, 该校每周数学教学课时为2学时。学生在一次数学课后, 经过1周的遗忘, 到第二次课时能回忆前一课内容的学生寥寥无几。在基础课程普遍受到压缩的情况下, 这种现象绝非特例。

2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困境, 根源在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脱节

1859年,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命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学生情况与普通高中都有明显不同, 很难想象这2种教育体系中使用的教材竟然有众多雷同之处。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特色, 显然是造成中职数学教学困境的根本原因。

普通高中的数学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其教学目标可归纳为2点:一是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数学知识的基础。二是通过数学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方法和素质上为大学的学习做准备。故而高中的数学学习显然是一种为打基础的学习, 其教学内容的选择重在全面、基础。而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 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虽然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直到现在仍有争论, 但实用性显然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首要指导思想。然而数学的特点决定其对生产生活的推动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高等数学对其他学科的理论指导中。高中数学打基础的特性决定我们要从高中数学中寻找实用性无异于缘木求鱼。

3 初等实用数学知识应成为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

虽然现代数学更多的是从理论上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出指导。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大量初等数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显然应该成为中职数学的课程内容, 而这些知识即使在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中也是可以找到的。

以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2个章节教学的效果为例。集合论与排列组合在现行卫生类中职教材中分列第一章与第六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对排列组合的兴趣远大于集合论。从知识的重要性上讲,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2], 而排列组合只是概率论的预备知识。但学生普遍反映排列组合能够帮助解决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集合论虽然简单但看不出有什么用处。学生不是不想学数学, 而是要学适合他们的数学, 亦即实用数学。

4 实用数学能否为中职学生所接受

在此将所谓实用数学界定为, 与数学相关的, 能实际指导我们生产生活的那些数学的分支科目, 这样的数学除了排列组合外, 还有概率论、运筹学、对策论等。这其中不乏大学课程中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蒉蒉蒉欢迎订阅2009年《

的科目。这些科目是否能够成为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呢?

4.1 实践证明多数人都能理解他所适应的那部分知识

连最基本的二次方程都搞不懂的中职生是否能够学习那些高深的实用数学呢?让中职生学习这些知识, 是否不切实际, 类似于让六岁儿童学习微积分?但认知取向的代表人物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过程》一书中已做了明确的回答:“例如微积分, 人们肯定能够使六岁儿童了解极限的观念, 其正确途径就是让儿童领会微积分中的基本观念。[3]”显然, 无论中职生的基础有多差, 我们依然有办法让中职生理解实用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思想。同时能使学生利用这些思想去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4.2 实践证明多数人都能在数学中获益

事实上, 让完全没有数学基础的人学习运筹、概率等实用数学早有先例。在我国刚刚建国时期, 为了提高普通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 就曾经向完全没有文化基础的工人传授过与他们工作相关的实用数学知识,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现在, 在数学向大众推广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大量用趣味浅显语言介绍数学知识的书籍。数学完全是能够为所有人所接受的。

5 中职实用数学教学的原则

5.1 中职生学习实用数学的作用是开阔眼界

诚然, 上面所列举的科目都足以让人在其中探求终生。但这些科目的最初发展无疑是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得来的。例如, 概率论源于对赌博的研究;运筹学源于对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的思考。了解这些知识, 对中职生开阔眼界, 理解事物的原理是有积极作用的。而在向中职生教授这些知识时, 也以介绍这些知识的起源及基本思想为首, 我们的目的是将知识介绍给学生, 使他们知道“有一扇门是可以进入的”。

5.2 中职生学习实用数学的过程是开放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对知识的接受, 是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而成的。对中职生进行实用数学的教学, 并非要求他们能够利用这些理论解决多少实际的问题, 只是使他们了解解决某一种问题可以利用某一种知识的原理, 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深入探究或放弃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当他们面对某一实际问题时, 则可以正确地选择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6 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职教育必然会向着精细化、实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笔者相信, 在这一过程中基础课亦会逐渐向实用化、开放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而最终与高中数学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形成很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张华, 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胡作玄.数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中职教育教学 篇9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地位,有效教学,途径

一、中职语文的教育地位

中职语文在中职课程中称为文化基础课,因此兼有打文化基础和促职业能力提升的双重重任。所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更要突出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性功能,使语文课成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立足课本,放眼社会,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始于明确其目的和任务。而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目的虽明确,却因操作不当或操作困难,使教育行为偏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狭隘,做法简单

体现在教师方面,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文的知识性而忽视其“文可以载道”的特点。体现在教学上,是只重教授“鱼”,而不重教授“渔”;另一种是紧抓语文的人文性进行不必要的架空分析,而忽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忽略了我们中职学校这个具体环境,忽略了我们中职学生这个具体对象。体现在学生方面,一种是受基础教育影响,只学书本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养成;另一种是多少年的语文就那样,新的专业更具吸引力。

(二)学生基础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学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当,字、词、句、段积累少,书写错字多,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缺少应有的培养。因而直接制约其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模式僵化,教学低效

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不管文体如何,内容如何,教师板着面孔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字、词、篇章,总结主题,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情感、能力目标可有可无。组织的自主探究交流,往往有探究的程序、形式,但是没有真正的问题意识,学生对问题没有质疑,缺乏深度思考,探究有形无实。那么,针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我们可采取哪些对策呢?

三、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

1. 突出实用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读、写、听、说和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是很实用的。特别是与人文明、礼貌、有序的交流与交谈,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2. 贴近日常生活,提升学习兴趣

贴近日常生活,把语文学习生活化,是最能提升学习兴趣的。教学中,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谈及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会提高兴趣,增加热情。布置作业,也尽可能联系生活,让他们觉得生活中确实需要。另外,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 重视课外阅读,发展自主学习

广泛阅读是提高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指导中职生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班级自建“图书角”,教师指导阅读,写读书心得,开展读书交流会,不仅会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视野,激发思维,还会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修养,形成良性循环。

(二)开放教学方式

为了使课后与课堂结合起来,使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突破老师单一讲解,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未知的精彩,使语文教学方式开放化、灵活化,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1. 实践活动式教学

就是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性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感受,去学习。在教学中多安排语文实践课,如访谈、演讲、朗诵、制作读书卡、课本剧表演等。

2. 合作探究式教学

师生合作探究,即教师利用教材做载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怀疑精神、求证精神,进行“礼贤下士”的谈话,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以期撞击出新的思想火花;生生合作探究,就是把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组内进行一个话题的探究。包括课堂讨论,课后小组主题活动。总之,就是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三)革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指挥棒,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都受其影响。对中职语文的检验,其评价标准应根据中职实际情况,不仅体现在期中期末,还必须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关注心理引导,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深意、意境的文学作品去感染,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陶冶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处事做人的评价,应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可针对具体的内容或活动做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评价,长期坚持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其社会意义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随着社会对职业人才要求的提高,中职语文教育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培养出高素质的中职生。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2]宇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能力

一、中职教育阶段是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职语文在其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职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将学习者培养成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健康发展的人,使他们既具备人格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健康素质、职业素质、审美素质等综合素质,又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诚然,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赖各种教育力量共同构建,但是,语文教育必须以其特有的魅力义不容辭地承担起自己的份内任务,并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扎根于人的培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带着一种教书育人的自觉,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去创造性地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培养人文品质,让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自己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求知的浓厚兴趣,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和所学所得所有为社会服务。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知识和智力“完全可以为邪恶势力服务”。这就给我们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严肃课题。在中职学校,由于它的职业技术性,绝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课、技能课,但专业课、技能课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操作技能,而很少涉及“做人”的教育;加之思想品德教育相对薄弱,有的甚至没有开设思想品德方面的课程,这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伟大性格,教学生“做人”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语文教育的肩上。对此,中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服务社会的使命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语文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其50年的教学生涯中,诚恳地做人,诚恳地教人。整整半个世纪,她始终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教学生“做人”作为根本,将语言教育、语文知识和思想锻炼、情感熏陶、人格培育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教文纳入育人”这个大目标,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语文成为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实践学科,让偏重技能的学习者为语文喝彩

中职与普通高中同属一个教育层次,但有别于普通高中。中职与高职同是职业教育类,但与高职相比,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既要达到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又不与普通高中盲目攀比;既要与高职语文教学要求相衔接,又不任意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如何把握好中职语文教学的这个“度”,让中职语文教学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层面上突出其实用性、实践性,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项特殊任务。

从科学技术维度讲,语文科学是教育科学,是思维科学,蕴藏着强大的科学精神。语文又是关于语言方面的工具学科,它具有语言“功利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视语文“工具性”、“功利性”的一面,让语文成为学生实用的工具,能很好地应用于学习、工作实践,更要倚重语文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去学会理性地探究事物发展规律,思考现实问题,进行是非判断,提升审美情趣。

语文是人文学科,是富涵人文精神、人文性的课程。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作为哲学名词的“终极”,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和最高境界。而“文人精神”多指文化人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一种精神状态。人文精神不等同于“文人精神”,二者有本质区别。为了防止中职语文教学的失衡与异化,必须摆脱“人文性”的偏见与误解。一要防止将“文人精神”取代人文精神,二要防止把人文精神曲解为“伦理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的人往往过于偏重思想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忽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甚至牵强附会,任意上纲上线,别扭矫情,大煞语文教学风景。同时,还要防止以非理性精神取代人文精神。理性精神以科学化为基础,非理性精神以情感、意识为核心。非理性精神有其合理存在、需要呵护的一面,但终不能替代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并非就是弘扬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永远是人类精神的核心,也是语文教育科学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三、中职语文教学应特别加强言语实践、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训练

中职语文修订版教材构建起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主体的语文实践为基点、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前后贯穿、具有自学辅导特征和有利于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新体系,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单元比例大致为5:2:1,改变了以往语文教材只有单纯的阅读教学的“老面孔”,让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占有相应的位置,而且让三者相对独立,又彼此照应,相互促进,这无疑有助于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益。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就业压力逐渐加大,这些都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挑战。要改变目前“唯理性的语文教育”的倾向,强调积极自主的学习姿态,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和谐地结合起来,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思维的训练落实到言语的实践中,重视点点滴滴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心灵对话的过程。师生解读文本是师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学的多边活动是多元反复对话,既是师生的对话,又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师生与家长、专业人员的对话。对话应该是心声的交流,是积极自主的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职生的“对话”普遍存在“失语”现象,即个体内心封闭,有话不说,有情不抒,有感不发,甚至为了迎合世俗而课后说谎话、假话、脏话。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放飞师生心灵,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对话的优化,提升对话质量与教学效果,让思考非线性,言说无拘束,使“言为心声”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nlc202309082248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将所见所闻所感作创新的语言运用行为。它是学习者极具个性和富有创造的思考,也是沟通思想、传达意义的途径,更是学习者在观察、感受基础上进行思想的活动方式。写作者既是学习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写作,也是为社会其他成员写作。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按以下层次训练:首先观察感受文,侧重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切身感受;其次阅读感悟文,侧重自己对文本审读欣赏的信息筛选与悟性;最后是虚拟想象文,侧重对未来的推测与假想。通过三类文章的训练以达到基本写作能力的形成,让写作者的个性得到张扬,吐出心中的苦与乐。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实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写作训练,使之能“召之能写,写之必成”。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口语交际即听说的教学与实践。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受传统教育和旧有模式的影响,语言教学往往重读写轻听说,甚至有人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听说能力与生俱来,不经训练也可无师自通。这种理念与全面素质教育相悖,与职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极不协调。中职毕业生除少数甚至个别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绝大多数学生要直接走向社会,面对应聘、求职找工作的现实。这时,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十分有用。善于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者,十之八九会胜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事实上,听说是先于读写的最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最能促进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和发展;听说能力是用得最频繁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听说最能促进人的信息意识、参与意识、情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迅速提高思维灵敏度、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言语能力等整体素质。

除依赖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外,尤其要注意以日常说话方式为主,要求学生多听广播、常复述文本,鼓励他们大胆走上讲台,即席发言、演讲或参与社会采访等活动。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材料的搜集,借鉴外语口语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听说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把听说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上,是势在必然,是责任使然。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呼唤与思考还在继续,仅以此文抛砖引玉,愿与同行共同探讨,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中职语文教育质量,使每一位中职生的语文能力与时俱进,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职教育教学】相关文章:

中职服装教育05-08

法中职教育05-15

中职技工教育05-30

农村中职教育07-02

中职创新教育07-08

中职秘书教育07-25

医学中职教育08-10

中职历史教育08-17

中职化学教育08-21

中职教育教学论文05-12

上一篇:大学生读书活动下一篇: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