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改

2024-08-07

初中英语课改(精选十篇)

初中英语课改 篇1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改编的初中英语教材, 不可否认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 但其中不少章节只是将美国教材的内容稍做改动, 甚至是直接搬过来的。无疑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

初一的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自制力使自己对毫不熟悉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又怎么进行任务型教学, 让学生对比萨饼进行各种调查呢?如果教师将其变为中国的饺子或面条, 不就显得通俗易懂了吗?同时, 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教师仅领学生纸上谈兵, 又怎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学得牢固呢?因此, 我认为, 就教材内容而言, 本套教材的某些章节只适合大中城市等各方面都比较发达的地区, 而不适应于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因此, “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 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 有其一定的创新度, 这也是它价值之所在。毕竟课文里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较少,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 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这一切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 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 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

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是英语新课改的又一大障碍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纳入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小学毕业, 英语知识目标要达到以下标准:

(1) 语音: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了解单词有重音;语音清楚, 语调自然。 (2) 词汇:学习本级话题范围内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3) 语法: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4) 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5) 话题: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目等。以上五个方面的知识目标实际上是将大纲中规定的很大一部分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放到了小学阶段。 ”

的确, 目前初中已经实行了新课改, 而小学真正实行课改的却没有几所, 特别是农村小学就更不用说了。这就使好几级学生出现了 “课改真空”。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 双方已经脱节;加上许多人认为, 小学英语学好与否没有关系, 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从头开始学。因此, 以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 几乎没有一个农村学生小学毕业时能达到上述标准。这也就将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 使小学英语教育形同虚设。可见, 初中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他们承受着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学生家长、学生以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少学生升初中时英语水平几乎为零, 而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 话题范围广, 且初中开设的科目众多, 各科的压力大, 时间紧。因此, 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 教师精力又有限。如果家长配合不好, 学生往往会落伍, 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如此一来,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岂不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 不少单词拼写难

“新目标英语”初一阶段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达到的水平在这里又无法实现, 因而学生上初一后, 仅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 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 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 别说对于初一的学生, 就是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 也有个别词打开课本时不认得或写不出的。

新课改的实施应多听一听下面基层教师的心声。新课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 不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地区的角度看问题, 不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乃至更多表面的或潜在的问题与矛盾, 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因此, 就目前而言, 没有几个基层的教师, 也没有几所基层学校的领导敢将新课改的步子迈得大一些快一些。英语新课改要想取得本质上的全面的成功, 要想真正获得全体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 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初中英语新课改也是如此。一方面, 课改方向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另一方面, 课改实践中必然又呈现出新问题。最近几年的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变化。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改,障碍分析

参考文献

[1]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国校外教育 (基教版) 。

初中英语课改反思 篇2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秋学期我们学校初一英语校均分达到了128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幅攀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日常教学工作脚踏实地的回报,是我们遵循新课改精神与时俱进的成效。下面回顾一下通过一年多以来,学习新课改后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所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教学音标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音标教学。

我们认为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即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其次,用1-2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开口关。同时,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然后是分散教学,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以达到在教学中进一步分散巩固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并进一步对学习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词汇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乡镇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们做了以下几点:

1、重示范。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确定学生大都听清,模仿正确后,再出示单词卡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

2、重情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3、重以新引旧。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如:pen----pencil-----pencil-box,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等等。

4、重运用。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如:七年级上册Unit3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带全家照来学校,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单词与句型。

三、设计好课堂任务

新课改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任务的设计也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1、任务要真实。既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又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如教授七年级Birthdayparty,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某同学生日要举行一个晚会,邀请各位同学参加,你是接受还是拒绝,用英语又如何表示?

2、任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并由高级任务跨入初级任务的循环,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

3、要注意任务的合作性。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合作,每一个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都担当各自不同的角色,都需要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但是日常操作中,热热闹闹的课堂存在明显不足,那就是尖子生包办或主宰现象严重,能力较弱的学生将练习机会拱手相让,合作流于形式。这一点,我们很想请教在座的各位专家,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四、组织阅读教学

新课改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教育家沃得说过:“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鼓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细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

1、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

3、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五、进行听力教学

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新目标英语》设计了大量的听说材料,而现在这些听力材料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1、首先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听”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说”是表达,是“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增强听的能力,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2、接着进行听写训练。有意识地安排听写一些音相近的单词,一些含有同化、强弱读、连读、失去爆破或包含否定的句子,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3、注重听读训练。即听完一两遍录音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跟读。学生在跟读时,仔细揣摩句子的重读、弱读、失爆规则从而掌握一些朗读技巧。

初中英语课改教学心得浅析 篇3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改

一、在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

情境式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新兴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下面我来看看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来实施情境式教学:

1、利用图画,创设情景。如教《新目标》八年级下M2 Unit 2 No one knew who I was.时,挂上这一课的挂图,指导学生对这一挂图的人物进行描述,进而对自己好朋友的描述,怎样认识,怎样建立友谊,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音乐渲染,创设情境。《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The Blue Danuble”,这时学生被轻松优雅的乐曲所吸引,会唱的学生还跟着节奏轻轻的哼了起来,之后我说: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 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 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有些知道的学生就说Strauss.接着教师问: Where did he come from?知道的同学争先恐后的回答,然后再播放几首曲子,问他们是属于那种类型的音乐,西方的还是传统的,各种类型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将学生进入了新的课程的学习。

3、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以新鲜感。经常反复使用即使是好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也将失去了它固有的魅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开放式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学习热情。如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同义解释、情景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句式、对话或是情景等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反复操练并学会使用。例如library一词,可以通过图片来呈现,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引入。又如教句子,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部分内容,像I want to(be/do)……这一句型,学生可以造出不同的内容来。如:

I want to be a doctor/teacher/scientist…….

I want to go toBeijingtomorrow.…… 学生通过思考与众不同的句子内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点燃了学习的热情。

二、重视师生关系,激活课堂气氛

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教师在教学中,要借用表情、眼神、嗓音等非语言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友爱。每个学生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但学生间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适成许多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

竞赛是激发强化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常常举行一些小型的英语知识竞赛,如英语单词个人赛、英语单词小组赛、查字典比赛、英语故事比赛等。这些竞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学生较容易获得成功。学生的成就动机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强化,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作业评语与课堂用语是英语教学的两个要素

教师使用课堂用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知识点和书面表达的掌握程度则要通过作业来练习和检验。教师多使用作业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课堂用语转眼即逝,而作业评语却能长久保存。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逐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在批改作业时所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可以说,评语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方式。学生阅读作业评语是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因为教师在评语中所使用的语言是有实际内容的,即对某个学生及其作业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分析或评价,所以很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或效仿。作业评语所使用的语言应该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学的单词、短语、句型、时态、语态、语气或篇章结构等,也可以用即将接触的语言。这不仅可以评价作业,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语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活动能够真正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与主动探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英语,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谢玲.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9)

浅谈初中英语课改 篇4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我看来,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进行学习、思考,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而调动积极性的关键是兴趣。营造这种气氛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使学生“买你的账”。初中学生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总喜欢尝试把学到的语言知识随时用于对话、叙述和表演,甚至是平时与老师或同学之间的开玩笑、打闹之中。对此,我在授课时力求语言精炼、准确、流利、风趣,并不断穿插一些抑扬顿挫的语调、时快时慢的语速、忽高忽低的手势及喜怒哀乐的表情。努力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在活动的设计中,要注重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与生活来学习,要在经验的范围内发现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注重选择有可能引起新经验的知识点;如教学打电话(make a telephone call)、购物(go shopping)、问路(ask the way)、就餐(have a meal)、看病(see the doctor)等,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表演,把对话式的课文模拟得更接近于实际生活,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课堂被激活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部分在小学已经对英语失去兴趣的学生,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尝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把教材的内容知识变成真实的情景去说、讲、演、唱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英语,说英语。这样才会真正让他们放弃原来的想法,产生信心。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情景,注重教学情趣化,给学生以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向着目标不断前进。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幻灯、挂图、简笔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达到感知———理解———体验——共鸣——吸收——灵活运用的课堂教学目的。在教look like与look the same时,启发学生从班上学生当中,找出和我长得相像的学生来跟我对比,学生在笑声中深刻记住了这些知识。

三、加强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

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上和课后不同的任务。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操练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课后如抄写,背单词、背课文,默写课文,编写短文,编写对话。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特别是教材总体把握要准确、清楚。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不要把学生当成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待点燃的火把。新课改变教师的“满堂灌”为学生的“满堂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变主体为主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四、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我们在备课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老师自己备,同时也可要求学生参与。如我们在准备教具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尽可能做到自己手里有什么,学生手中有什么。在教0~10的数字时,我也是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电话号码、门牌号、邮编等卡片。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唱一首英语歌,营造一下英语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是否成功地导入新课直接关系到这堂课能否顺利进行。很多老师都是通过值日报告来导入,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一方面训练其他学生的听力。这种方法虽然好,但每天如此的话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如果教师能增加一些新花样,变换一下方式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保持集中,如可以进行小竞赛、讲故事、做游戏等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游戏、不断变换花样进行语言项目的操练、利用学生英语基础上的差距让学生互助,不仅可以给后进学生信心,也能使基础好的同学产生优越感。

五、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不断地在教学中渗透启发式教学,去除学生长期养成的上课只带耳朵进教室,只等教师公布答案的习惯。养成预习、提问题、课后整理笔记的习惯。

六、要活化教材,学以致用

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动态地处理教材———即动态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从而借助教材这个载体及时地、科学地把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把教材的内容知识变成真实的情景去说、讲、演、唱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英语,说英语。同时,不要局限教材内容的编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识系统化,进行整体教学。如可以把一个单元有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教。

初中英语课改教学心得 篇5

信宏杰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个争论就是:这套教材到底适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部分教师认为这套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知识内容切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当前英语习惯的纯正英语。而部分教师则认为这套英语教材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因为这套英语教材要有六年的小学英语基础学生才能开始学习。而我们的小学生大部分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祢补。再者,这套教材词汇量多,对于没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在教学进度上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争论的最后,各位英语教师达成一致的看法:新课程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更要加强教学反思,要把教学反思落到细处、实处,注意课堂知识的构建,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课改谈谈个人体会:

一、新课改,新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将会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变化。

1、新的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评价机制 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二、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形势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方面的具体问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有的缘于教学观念,有的缘于教学能力,有的缘于教学条件。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教学手段的不合理。

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但是,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总之,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目标的不当定位,致使教师教学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教学内容泛化 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第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情境设置应该自然的,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第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学所穿的一件“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形式化 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第一,“对话”变成“问答”。可以说,新课程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自式教学的超越。但实践上,却有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实际上,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第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当前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4教学手段不合理 表现为现代教育技术不用或滥用。农村学校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进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倾向。非但计算机辅助教学未能跟上,就连原有的幻灯、录音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在多媒体课堂,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有的课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我们发现,在课堂上明明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像、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

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亟待研究。

2、从学生学习状态中反映的问题

初中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在学校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一节课中毫无反应的学生有近20%,似听非学的也有近20%,只听不写的有约40%,只有10%-20%的学生脸上有积极参与的神色。从这样的情况粗略地估计,40%的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态度原因,另有40%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方法原因,这样的学习状态令人忧虑是不言而喻的。

学习心理负担重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近70%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学生不仅因为数量而负担重,也是因为对学习内容不大感兴趣,而导致的学习心理负担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不能较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来源与价值;课堂教学、作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单调枯燥;家长和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和逆反心理。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了解不够,也缺少该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采用简单的教化去面对有着纷繁原因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抵触,早恋、出走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家庭教育辅导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没有很好地与“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我市初中课程改革的艰巨与困难,思考并寻求对策是责无旁贷的,本人建议: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的另一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2、改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那么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学会反思和创新;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3、正确看待“差生”

不少老师会抱怨班上的“差生”太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对“差生”的厌恶。这是一种可怕的误区。要正确对待差生,教师对待差生重要的是要有两个心。一是爱心,每一个差生都有其闪光之点,可爱之处,只有你用心去爱,具备了爱心,才会真正地关心差生,努力地转化差生;二是耐心,差生的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艰难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抓,坚持不懈地抓,才能收到实效。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实践与反思,充分证实适时的体态语言评价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激励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与应用英语进行焦急的创新激情,同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重视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反思即研究,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途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教学反思的自觉性也及到了明显地加深,但不可否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假反思”的现象,要把教学反思做真、做实。首先,教学反思应符合新课程要求,尤其是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为依据,组织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也要对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法的反思,处理好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其次,教学反思重点应在学生学习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没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没有?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没有?学生的情感意志得到了培养没有?第三,教学反思的形式应灵活多样,“说”和“写”是两种有效方式。“说”:说成功经验,说不足之处,说问题与困惑。引起大家的共鸣,思维碰撞,产生火花,问题会渐渐明朗,思路会渐趋清晰。“写”:写教学案例,写教学日志,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故事,写研究报告,提升个人理性经验,也让同伴共享反思成果。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课改的一些体会 篇6

一、实施新课改遇到的问题

关于新课改的进程和总体目标,大部分教师都已了解。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存在一些困难。

1.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成果应用者变为研究者,由原来课堂上的主角变成了多重身份的人——导演+演员+观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开始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这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很不适应,他们都表示不能顺利转变自己的角色。

2.上课时间紧张。由于课堂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课堂,学生的活动量增加了,教师的讲课时间就相应变少了。 很多教师感觉上课时间非常紧张,很多知识讲不完,总想下课也占用学生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3.教材变化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从形式、结构、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教师感觉比较陌生,还需要从头学,对新教材有些排斥,这些势必会影响新课改的推广。

4.家长对英语教学认识不到位。很多家长对英语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他们主要认为学英语没用,每天除了上课说点英语,其余时间说英语的学生很少。没有说英语的氛围导致学生不爱学,很多教师付出很多心血,但收效不大。

5.资金限制。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缺少一些教学设施。有的学校虽然有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教师却不能熟练使用,缺乏学习机会。

二、改进策略

当然,新课改的实施也出现了可喜的现象。部分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转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也在积极探讨,寻找一些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法。

1.认真钻研,吃透教材。新课改教材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都很多。教师应首先备好课,抓出单元重点、难点及主要的交际语言,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应该学到哪些知识,并尽力去完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材做适当的修改或补充。不必要求学生每题必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题量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使之有选择性地学,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很轻松。

2.尽快转变角色。在课上,教师要尽快地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只有教师适应了,学生才能很快融入课堂。当学生由原来的“观众”转变成了“演员”,他们会有一种自豪感,感到上课不再单调,自己也不再是局外人了。当然,教师不应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因为简单的一个动作或一句话,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有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也能从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上感到宽心与自信,当教师与学生真正互动时,课堂将会变得更精彩。

3.多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教师应该多参加各类教学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多吸收新知识、新理念,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取长补短。要积极运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施来协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如果学校缺少这些设施,教师可以自制简单实用的教具,自制幻灯片,编写与课程有关的游戏、儿歌、故事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英语并学会它,最终学以致用。教师只要用心,一定可以把課上活了。

初中英语课改 篇7

一、博弈论及其思想

博弈论来自英文game theory, 又称对策论, 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海撒尼 (Harsanyi) 认为, 博弈论是关于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论。即它是关于社会局势中理性行为的理论, 其中每个局中人对自己行动的选择必须以他对其他局中人将如何反应的判断为基础。奥曼 (Aumann) 将博弈论称为“相互有影响的决策论”。而国外不少与博弈论有关的教材, 如Drew Fundenberg与Jean Tirole合著的Game Theory, 则未给出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论中决策主体在做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策略, 他总会趋利避害, 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最经典的分析法是囚徒困境, 它描述了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理性人, 在决策时如何以自己最大利益为目标, 却无法实现最大利益或较大利益, 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 从而陷入自己设置的困境之中。囚徒困境是这样描述的:警察对两个犯罪嫌疑人进行隔离审讯, 检察官认为他们犯有某项罪行, 但又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的罪行。如果两个嫌疑犯中至少有一个供认犯罪, 就能确定罪名成立。为了获得所需的口供, 警察将两人分别关押以防止他们串供, 并分别向两个嫌疑人指出两条路:承认和不承认犯罪。如果两个人都不承认, 由于检察官没有足够的证据, 他们将以犯小案件处理, 分别判刑1个月;如果其中一个人承认, 而另一个人不承认, 则承认罪行者将得到立功宽大处理, 不判刑而释放, 而不承认者将受到严惩, 面临12个月的监禁;如果两个人都承认, 则两个人都将被判刑, 每人各判6个月监禁。在博弈中, 二人会两害相权取其轻, 选择坦白罪行, 于是都被判处6个月监禁。因为出于人的理性行为选择, 认罪是最为合理和合算的决定。这个案例说明, 以短期利益为目标可能会导致对大家都不利的结局, 亦即双方都采取最优策略时, 可能使整个决策系统处于较劣的状态。而目前西部农村的英语课程改革就处于一种囚徒困境博弈的状态。

二、英语课程改革中学校的博弈

现行教育体制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还是围绕中考展开, 所以学生的中考成绩和重点高中录取率是各个学校相互评比、相互竞争的主要指标之一。英语新课程改革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能力, 但并不能保证学生在英语考试中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而英语考试成绩的下降则往往导致学生中考成绩和考上重点中学人数的下降。以学校A和学校B为例, 两个学校选择是否实施改革的结果可以表示如下。

无论是学校A还是学校B可能都会这样想:如果自己学校积极实施英语课程改革, 而对方学校仍然沿袭以前的教育模式, 那么自己学生的英语成绩有可能比不过对方学校。而学生英语成绩的下降则意味着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受到影响, 考上重点中学的人数也可能下降。因此, 出于稳妥的考虑, 许多学校都会从保证学生的英语成绩出发, 沿袭以前的教学模式。

三、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博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是英语课程改革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除去学校是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这一因素, 如果教师积极主动进行英语课程改革, 就需要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1. 理论学习方面

一方面, 教师本身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英语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 主要是用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状况, 然而许多老师对这些理论的了解和学习却不尽人意。以合作学习为例, 作者随机对甘肃省32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 (分别来自天水、定西、酒泉、甘南、临夏和武威) 做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 70%以上的人并不了解合作学习及其本质, 26人很少与同事一起备课, 4人从未与同事一起备课, 而只有2人经常与同事一起备课。调查还显示, 只有2名教师尝试过与同事一起进行合作教学, 另外30名教师很少有或几乎没有与同事合作教学的想法。另一方面, 由于经费短缺, 许多教师都没有机会接受面向新教材的培训, 教学活动的交流非常少, 再加上本身听力及口语能力更弱, 因此, 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很难得到贯彻。所以要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 教师首先就需要在繁重的教学之余抽出时间和精力学习这些理论。

2. 教学硬件和教学实施方面

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 教育投入不足, 导致学校在硬件方面的建设也是差强人意。有效实施英语课程改革对硬件方面的建设要求很高, 但这对经费本来就不充足的西部地区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殷刚魁和赵登明对甘肃省958名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显示, 有44.5%学生选择了偶尔使用语音室, 50.2%的学生选择了几乎不用语音室, 45.1%的学生选择了偶尔使用课件, 而51.1%的学生选择了几乎不用。主要原因就是许多农村中学都没有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辅助设备, “一支粉笔一本书, 外加一台录音机”, 往往是许多农村英语教学真实的写照。积极实施英语新课程改革就意味着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自己想方设法开发课程资源, 根据现有的条件制作教具及其他教辅用具。

3. 班级人数方面

英语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开展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小组活动来完成任务, 但班级人数太多无疑是进行小组活动的一大阻碍。一般来说, 农村中学的班级平均人数都在五六十人以上, 有的班级甚至到达八十多人, 面对如此多的小组, 教师很难保证每个小组都按要求开展活动。寻阳老师的一项调查也表明, 65%的教师认为开展小组活动是浪费时间, 认为教学改革只是做给别人看的, 根本不适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 英语教师还需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教师如果想做好英语新课程改革就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对教学进行反思, 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及时调整。

假设教师A进行英语课程改革, 而教师B依然沿用自己熟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两人最后取得的结果不外乎以下几种: (1) 教师A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优于教师B所带班级; (2) 教师A和教师B所教班级英语成绩相差不大; (3) 教师A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不如教师B所带班级。与教师B相比, 教师A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出现第一种结果, 教师A会有一种满足感, 因为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有所收获, 而且改革的信心也会大增;但第二和第三种情况则是教师A不想看到的结果, 因为第二和第三种情况都会让教师A感到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收获不成正比, 继而放弃在课程改革方面的尝试。此外, 由于目前许多中学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还主要依赖学生的考试成绩, 所以面对如此多的不可知因素, 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 教师A也必然不会贸然进行英语课程改革。

以上论述表明, 由于教育观念、资源信息以及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农村地区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博弈困境在短期内是难以避免的。只有将课程新理念与实际教学融合, 将应试成绩和素质教育两者兼顾, 改革单纯依靠学生考试成绩评价老师、评价学校的局面, 才能真正地突破英语课程改革的博弈困境, 从而稳步推进中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何耀慧.从博弈论的视角看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缓慢的原因.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 .

[2]李斌辉.博弈论视野中的新课程改革.教育发展研究, 2009 (Z2) .

[3]寻阳.影响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的因素及对策.继续教育研究, 2008 (1) .

[4]汪贤裕, 肖玉明.博弈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5]殷刚魁, 赵登明.西部中学生英语课程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分析——以甘肃省为例.课程·教材·教法, 2007 (5) .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初中英语课改 篇8

在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 在新的环境下, 我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就我的一堂英语课和大家分享一下教改的好处以及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些收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 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 成为课堂的主人,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我这节课要讲的是定语从句, 我知道初中生对音乐都很感兴趣, 都有着强烈的爱好。我就利用这一特点, 对这节课采用了新的教法和教学设计。我选择一些优美动听, 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插入到教学中来, 欢快的英语歌曲和枯燥的定语从句联系在一起, 并且运用了新课改的探究式教学, 对定语从句进行教学, 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 进行合作学习,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首先播放歌曲, 伴着歌声导入新课, 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 并且打破以往的灌输式教学, 易于歌唱, 学生就会跟着哼唱起来, 这首英文歌里面含有很多我们即将要学的定语从句, 我会先把先行词拿掉, 让学生边听边填空, 不仅锻炼了听力, 还把他们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 这就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原来听歌也能学习啊, 通过自己的听写模式, 就把这节课的重点掌握了, 并且一点不感觉紧张压力, 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下一步是核对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 先让学生自我肯定, 然后互相讨论, 加强学习欲望, 然后一鼓作气, 一起哼唱这首歌曲, 并试着翻译, 然后对比中英文翻译, 再看定语从句翻译的语法规则。For I know you are taking the sunshine that has brghtened our path for a while.Come and sit by my side if you love me.Do not hasten to bid me adieu.But just remember the Red River Valley, and the cowboy who loved you so true.Just remember the Red River Valley, and the cowboy who loved you so true.学生通过填词翻译注意到了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则, 然后继续探究学习, 引导的关系词有哪些以及它们的作用。最后是伴着歌声引发思考, 检验教学效果。在前面一堂课的教学领悟, 学生已经对定语从句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是教师需要把握的一个新起点, 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 得到自我肯定, 生成知识技能。

初中作文学生互评互改模式初探 篇9

关键词:初中作文,批改困惑,互评互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件令人头痛的事, 而批改作文更是“痛中之痛”。如 何轻松高 效地完成 这项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采用学生互评互改模式,通过“改”,可以促进学生的“学”,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一、初中作文批改的困惑

学生作文中错字、别字、病句随处可见,教师采用泛批的模式,达不到提高的效果;可细批,花许多精力让文章“满篇见红”,一发回学生手中,他们看完分数和评语, 作文就被放到桌底下了。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又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是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采用学生互评互改模式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自我 修改和相互修改,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批改 过程中, 笔者主要采用先由教师传授评改知识,然后学生个人评改,再到小组互评的循环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评改的主人。

第一步,教师范评,传授知识。要 让学生参 与到作文评改中,除了告诉他们自评的重要性,还要传授评改知识。首先,教师详评学生的作文,从选材、结构、主题、语言等方面详细地写总评,针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欣赏旁评。其次,在讲评时可选一好一差两篇文章投影到屏幕上,并将拟好的评语提纲式地列在屏幕上,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学习教师如何批改作文。

第二步,个人评改,积累经验。传授评改知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勇当小老师,初次评改可让学生相互讨论, 或参考一些评改范文,但要认真负责,签上评改人姓名。学生初次评改作文大多是画出一些好词好句,总评也大多是写“内容具体”“写得不错”“内容简单”等,也有少数学生会写上旁批,有“紧扣主题”“文中所举事例贴近生活”“语言生动”等可喜评语。

第三步,小组评改,上台总评。学 生个人评 改水平参差不齐,可抓好典型,分小组评改,引导学生树立评改榜样。具体做法如下:分组后,选定其中写作基 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并把名单打印出来,以“我能行”做正标题,“第一批评改作文小组成员”为副标题,粘贴上墙, 要求各小组总结本组作文情况,评选出本组评改之星。名字贴上墙,给学生任务,教师的信任激发了他们的热情。总评方面,教师可以让小组从优美语段、选材角度、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等方面举例进行点 评,准备好之 后再由小 组长逐一 上讲台总 评。其他学生也会因兴奋和好奇而听得更认 真。过后在班上展示优秀的评改作文,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第四步,激发潜力,争做“老师”。有了榜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和上进心。进入第三次作文评改环节,到互评互改的实质阶段,再让全班每个人都交换评改。可采用“一帮一”的方式,让写作和评改好的学生指导评改基础较差的学生。班里有一个学生这样说:“老师,我很佩服能上台发言的同学,我也想像他们能写能改能说。”经过第三环节的互评互改,相互切磋,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批改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这时,教师从评改有进步的学生中重新挑选组员和组长,把他们的名字贴上墙, 这些激励的做法让学生对写作文和改作文的兴趣更高了。

三、互评互改促进学生写作

学生成了作文批改的主体,他们亲自体验、赏析、辨别,从而培养了写作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阅 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一)作文书写速度提升。学生互评节省了 教师批改时间,加快了作文信息的反馈,也有更多时间来进行作文训练。学生训练多了,评改多了,写作速度 也加快了。

(二)写作水平整体提高。学生在互评互改 中阅读别人的文章,拓展选材范围,学会了分析判断,进而取长补短。很多学生从评改作文这一活动中感悟到:学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他们在写作上更有研究 劲头了, 为了得到同学给予美的批文,他们在用词构思方面都下了工夫。

(三)注重阅读和摘录。学生在评改中得到 成功的满足感,更激发他们的动力,为了让写作内容新颖,他们跑阅览室更频繁了,还有了专门的笔记,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和语段。

消除初中政治教学课改中几点误区 篇10

第一、没有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单一的将课堂上把老师的主导地位完全让位于学生, 老师由主导地位变成了单一的主持人的角色, 教师成了导演而学生成了演员。老师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情景预览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所收获, 而追求的是单一的学生的活跃与学生参与的热闹。

第二、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 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很多人认为新教学课改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形式应该多样, 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 这就使得我们的老师千方百计地调节课堂气氛, 使用多种教学形式。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观摩课时, 往往采取情景模拟、故事、小品表演、歌曲、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 一节课下来, 热热闹闹、气氛活跃, 但主题却越来越偏, 教学目标完成的效果不好。初中政治课成了学生的耍耍课, 放松课。

第三、课改目标走向了极端。政治学科原来是繁难、偏旧、重知识理论、轻情感态度, 老师教条条, 学生背条条, 让人感觉枯燥, 新课改将这个目标改成了侧重情感而轻知识。以至于很多课堂没有任何知识的传授。老师也没有归纳与总结。强调了一面, 而完全放弃了另一面。

第四、滥用多媒体。多媒体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以形象、生动、直观体现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多媒体是否应用的越多就越好呢?一部分老师认为, 鼠标代替粉笔, 大屏代替黑板, 就是在搞新课程。于是就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 教师把相关内容的图片视频轰炸式地推给学生, 可以说学生看得是目不暇接, 但到底感受了、思考了没有呢?我想效果是不尽人意的。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第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条件理念 (目标理念提出的基础) 。第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目标理念 (核心) 。第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方法理念 (实现目标理念关键) 。思想品德课程的三个理念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完整的体系, 三者缺一不可。对以上在初中政治课改当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存在这四种误区的原因都是没有真正领悟课改精神而出现的, 是课改追求形式的典型。这四种问题大大影响了课改的初衷和目标, 这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该消除这四种情况, 让我们的课改不是流于表面形式而是真正的落实在课堂当中。让我们的初中政治课改课堂能真正的体现课改精神。所以笔者认为初中政治教师在实施课改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教师应该吃透课改精神, 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老师不仅关注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还得把握住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老师不仅是主持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 给以学生适时的启发和必要的引导。

第二、课堂所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都是为了完成某个主题而设计, 不是单一的为了吸引学生而设计的。我觉得政治课堂内容的丰韵才是政治教学的追求, 而不是单一的活动堆砌。所以政治课活动形式多样是必要的, 不能为了追求活动而追求活动, 而更应该是内容的充实。否则, 课堂就显得苍白没有任何深度。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力和知识, 初中政治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课堂中都应该有所体现。三大目标中比较偏重体验情感态度价值的目标, 但是同样也有知识能力的要求, 很多教改的课堂中教师缺乏对课堂的知识的归纳与总结, 笔者认为课改仍然有知识的要求, 并且教师应该给以总结。否则容易出现课上热闹, 课后什么都没有, 初中生仍然需要将课堂内容内化, 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和自己的价值产生共鸣。让教材内容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达到政治课的目的。

第四、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但不能让多媒体冲淡课堂, 更不能让课堂成为仅仅是多媒体的展示, 学生的观看。多媒体不管多么先进也是一种教学手段, 也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 应该注重的是课件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统一, 课堂最终应该回到老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启发, 学生思考, 探究得出结论, 学到内容, 完成教学目标的轨道上来。而不是老师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单一的记笔记, 新鞋走老路的填鸭式教学。如果老师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记笔记或者没有思考课件内容对学生进行狂轰乱炸, 这样的课堂也不是教改课堂, 更不是成功的教改课堂, 这是违背新课改教学理念的, 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在者, 如果任课教师将每一个问题的结论和观点都清晰地列入课件, 那么不管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 想法有多么不同, 最终结果都是要回到教师课件所给的答案, 那学生自主探究不就成了走过场了吗?这将大大打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在以后的讨论中学生便会等课件显示的正确答案, 而收敛自己的想法。倒不如拿一两份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展示, 把时间让给学生来体会、来谈谈感受, 让所学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以上就是笔者在近几年初中政治课改中的一点认识, 相信如果政治教师都能认识消除前面几种误区, 那么我们的初中课改应该能落实得更好, 从而课改的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课改成绩显著, 但误区不少。弄清这些误区的表现形式, 采取相应的措施, 消除误区, 课改才能走上改革的正规。

上一篇:会计研究范式下一篇:电机设计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