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科生

2024-06-11

医学专科生(精选十篇)

医学专科生 篇1

一、《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实践

我们在学习医学统计学初期、接触基本概念和原理时, 可以尽量将这些概念与原理用通俗、形象、稍微夸张的生活实例联系起来, 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对比和剖析, 让看似艰深枯燥的概念原理变得有血有肉、亲近可人, 让逻辑思维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学生的脑海。

(一) 教学案例之一。

讲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平均数时, 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为什么平均数有3种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 为什么不只是小学数学里学过的平均数 (算术均数) 就行了, 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理解集中趋势和平均数的内涵, 不理解这个前提, 很多同学就对后面要讲的3种平均数公式、符号、适用条件等内容就失去了兴趣, 或者勉强听下去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某地报道该地人均月收入为5000元, 当地百姓都质疑, 互相打听多数人实际只有1000、2000元月收入, 怎么就变成5000元了呢?原来当地有一些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他们的收入非常高, 就把当地总收入抬高了, 一平均就使月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了, 所以这5000元就是指的是小学数学里学过的平均数, 也就是算术均数的概念, 但是这个数值不能反映人们的实际感觉, 不能反映大多数人的月收入情况, 统计学里面讲的平均数指的就是大多数人所在的水平, 也就是大多数人集中的位置的数值才是平均数, 所以不是简单绝对平均就可以的,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同类型资料选用的平均数是不一样的。这样用来源于生活的但经过加工夸张的例子讲解以后, 同学们会会心一笑, 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对集中趋势和平均数的概念有深刻形象的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 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教学案例之二。

学习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时, 许多同学对于“小概率思想”和假设检验的结论方式不能理解, 小概率思想是指小概率事件 (P≤0.01或P≤0.05) 在一次试验或一次抽样中基本上不会发生, 即认为概率P=0, 可以跟同学们讲这样的故事:某先生走路途中被绊倒, 起来一看, 绊倒他的竟然是一块金砖, 他欣喜若狂, 赶快打电话给妻子报告, 妻子会说:不可能, 你被一块金砖绊倒的可能性为0。被金子绊倒的可能性确实微乎其微, 是个小概率事件, 而你走一次路被绊倒的可能性就更小, 就可以直接说这个事情 (走路被金砖绊倒) 不可能发生, 即P=0, 这个就是小概率思想。但是你不能太绝对, 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 下结论要委婉, 妻子的结论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正确的, 但是在某些时候可能是错误的, 像这位先生就真的发生了这个事, 所以要委婉地下结论:可以认为……尚不能认为……。

(三) 教学案例之三。

在解释“同质”和“变异”的概念时, 可以强调“大同小异”, 可以沿用生物学里的“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同质”就类似”遗传”的意思, 如“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来会打洞”, 这样用“遗传相似”的概念来解释“同质”, 指的就是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一致或大体一致, 而变异也像生物学里“变异”类似, 每个生物体都是有差异的,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在认真解释的基础上再如此用通俗形象的俚语来类比解释抽象的概念, 效果很好。

(四) 教学案例之四。

在讲解“极差 (R) ”时, 其公式是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我们可以联想到比赛时评委打分, 都会“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 再将剩下的分数平均, 这样可以避免两个极端值的影响, 或以姚明或潘长江的特殊身高会影响到其所在队伍的平均身高值这样的例子来说明R不太稳定、较少应用的特征。

(五) 教学案例之五。

在讲解一些指标的计算公式时, 有时用基本公式, 有时要用加权法、频数表法公式, 可以用商店里八宝粥原料的价钱的制定为例来解释, 八宝粥由好几种价格不一的食材混合起来, 八宝粥原料的定价过程就是加权法的原理, 这样同学们就会很容易理解。

二、《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体会

许多学生在一接触到医学统计学时都会很不适应, 它重在逻辑思维, 与其他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科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截然不同, 许多同学都反映医学统计学枯燥、艰深、难于理解, 令他们无所适从, 以致早早失去学习兴趣, 作为老师, 应该要降低学科“门槛”, 在初期刚接触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应用大量通俗、幽默的生活实例和语言来进行转化, 避免其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让医学统计学贴近生活, 而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摘不到的星辰”。

其实, 统计学本就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 人们从生活、卫生工作中发现了统计学的原理和规律, 再应用统计学来探究生活中的规律, 我们医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也不应将其游离于生活以外。医学统计学不只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 将日常生活事例融入到学习之中, 以开放、轻松、欢乐的心态来教、学医学统计学,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应该是一个更健康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顾相伶.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企业家天地, 2011, 36 (7) :67~68

[2].吴笑雪.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 2009, 22 (5) :24~25

医学专科生自荐信 篇2

尊敬的领导: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自荐材料!我叫汪强,是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届临床医学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在大学的前两年中,我学习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相关课程。通过两年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对医学这个神圣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理论学习,在校期间,还加强了技能方面的锻炼,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两年来,除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活动,多次参加社区医疗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我的团结、友爱、互助的品质。学习之余,我还做了一些学生兼职:校园主管、推销员、餐饮服务员等。这些工作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的社会生存和人际交往能力,使我敢于面对新的挑战,很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工作,并能很好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当然,医学是一门终身学习的科学,目前所学的知识还很肤浅,但我会继续努力,去适时的完善和更新我的知识。恕冒昧,如果我能成为贵医院的一员,我定当用我的热情和能力投入到我的工作当中去。请相信:你们所要实现的正是我想要达到的!

此致

敬礼

自荐人:汪强

医学专科生 篇3

【关键词】护理专科生;就业心理;指导探析

在医学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由于高校不断扩招,从2004年起高校毕业生呈逐年递增之势,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60万人。同样,医学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也以每年10%-50%的速度增加, 2010 年医科专业毕业生有119万,是继2009年后第二个超百万毕业生的年头[1]。并且政府部门机构精简、事业单位下岗分流,导致人才需求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式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医学专科生自然也不例外。

一、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指导不足

从整个社会就业趋势来看,目前我国就业高校中就业指导主要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主目的,以就业指导为核心,以对就业形式的规划、就业政策的落实、就业技巧方面的解释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导带动就业为主要内容。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讲座等为主要形式。就业指导人员以“指导者”的形象出现,从而达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的目的。但是这样的就业指导会让毕业生产生迷茫,这种就业指导模式大部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就业指导层面。解决的仅仅是少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这其中依旧有很多不足,需要加以协调和沟通。

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重点。

第一,就业者要有好的心态。不能一味的以静态的眼光看待就业问题。要符合客观实际,在医学专科生这样的受教育的前提下,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准备,不能盲目的认为第一次的实际工作经历就是终生的,要把它当成一个过程——一种选择能力、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要经历和调整的发展过程。第二,调整和配合。在进行就业指导活动时, 过于强调指导者的作用,将被指导者放在被动的角色上,不利于被指导者的成长、择业技能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如果能通过就业指导,调动被指导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我分析、自我决定的能力,从护理专科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必然会有所改善。第三,调整课程结构。现今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具体操作时理论性的内容过多,且相对理想化。对于社会的现实需要以及就业者将要面对的压力考虑甚少,这样必然会导致脱离实际,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指导者要适时结合当下的社会需求,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加入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实际操作内容。这样,一来可以缓解就业者就业前的心理压力,二来也会增强他们就业前的信心。

二、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指导具体分析规划

多数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或者大城市的多数二甲医院一般都将招聘医师的最低学历要求定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因此,这些医院的医师岗位往往把医学护理专科生拒之门外。这对部分就业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问题的突出也会愈加明显,还有就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迅速,各类医学院逐年扩招,医师岗位却有限,这就造成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而这些处于稍低一层的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压力自然不言而喻了。

本文认为,应该以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医学护理专科生就业心理指导的基本原则就是教育者对其进行就业心理指导的总思想,有如下几点:

1.高校就业指导要切实地变指导为辅导,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搜集、认知能力和面临选择时的自我决定能力为重心

高校就业指导要切实地变指导为辅导,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搜集、认知能力和面临选择时的自我决定能力为重心。从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上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搜集、认知能力和自我决定能力对大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当前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情况来看,大量的人力物力被用在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上,如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网站、就业指导讲座等等,但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地获取、鉴别和吸收信息以及如何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学生刚刚迈入职业领域,其以后发展的路还很长,会面临许多的“岔路”,需要做出抉择,显然,学校和老师是不能时刻在其左右,帮助其抉择的。根本的解决之道就在于变就业“指导”、提供建议为就业“辅导”、切实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使学生获得“在了解和估计自己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和确定选择来驾驭自己生活的自我决定能力”。[2]

2.学以致用——毕业生应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本文认为,毕业后从事自己本专业工作可以很好的调动毕业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医学护理毕业生的能力,达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效果,实现专业对口就业。不管是对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还是对社会的贡献都是最大化的。并且在此基础上,突出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价值(如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立足于长远,寻求使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以实现个体和职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深入基层,立足于本

在我国,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亟需医学职业护理人才,医学护理毕业生可以参加西部计划中的“支医专项行动”;可以到中小咨询公司当“健康咨询师”;可以开办私人诊所等等,这些都是与医学密切相关的职业。相反的,医学专科生不能将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作为就业的唯一选择地区,而应当多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甚至“老、少、边、穷”地区就业,这些地区更有用武之地。进而缓解了基层医疗护理的紧缺也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更大程度上让毕业生了解到社会的多层次需求。增加医学护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热情,从而学会在工作中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完善医学护理毕业生的服务就业体系

医学院校在明确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同时,还要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出学生就业“人人有职”的要求。从完善学生就业工作制度入手,明确毕业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学生就业职责,制定相关就业奖励政策。因为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与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学院的教学质量,所以广大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在医学行业中影响力,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要千方百计为学生联系就业,采取走出去拓展人才市场,把握就业行情;请进来办专场招聘会,积极推销学生[3];这都是需要指导老师去完善去服务的一系列的就业工作。最后,学校还要重视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对就业受挫同学的帮助和引导,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就业心理障碍问题的发生[4]

综上所述,医学护理就业与社会的各方各面都是息息相关的,它们相辅相成。医学护理毕业生的就业如能很好的解决那么在调解劳动就业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解决目前我国护理就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国民素质,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坚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认真分析预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根据劳动就业市场的需求确定适当的发展规模,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中等职业教育就业领域。

参考文献

[1]蘭峻.医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4):733.

[2]张向葵,暴占光.国外自我决定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5(9).

[3]孟令涛,梁慧敏,赵峰,等.医学生就业率低下的成因及改变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4):45.

[4]俞林伟.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的内在制约因素与对策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5):357.

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健商状况比较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别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一、二年级中抽取1个大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大学生872名, 回收调查问卷855份, 回收率98.1%, 有效问卷788份, 有效率为92.2%, 其中医学生386名, 一年级210名 (男生110名, 女生100名) , 二年级176名 (男生95名, 女生81名) ;非医学生402名, 一年级190名 (男生92名, 女生98名) , 二年级212名 (男生105名, 女生107名) 。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9.5岁。

1.2 方法

采用谢华真[2]教授的健商问卷调查表, 其中包含“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生活技能”5个因子, 每个因子分4个部分, 每部分5道题, 每题提供7个备选答案项, 分别记0~6分。每部分分数相加除以3即为该部分的健商分数, 各因子的4个部分健商分数总和除以4即为该因子的健商分数, 5个因子的健商分数总和除以5即为受试者总健商分数, 各部分、各因子和总的健商分数满分均为10分。调查时间安排在2011年6月份, 为在校生学习的下学期期末。调查人员经严格培训, 统一指导语, 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 问卷当场发放, 当场回收, 不记姓名。

1.3 统计学处理

编码后, 将调查数据全部录入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 然后再导入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前进行正态检验。2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整体健商及各维度健商水平比较

由表1可见, 二年级医学生的总健商及健康知识、生活方式2个维度的健商水平高于非医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注:*P<0.05, **P<0.01。

2.2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整体健商水平比较

由表2可见, 二年级医学男、女生总体健商水平均高于非医学生及一年级医学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年级不同专业男生整体健商水平均低于同年级相应专业女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注:与同年级医学女生比较, *P<0.05;与同年级非医学女生比较, △P<0.05。

3 讨论

健商是著名医学博士谢华真教授于21世纪初首创的一个人类健康的全新理念[1], 他认为健商包括五大要素, 即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和生活技能, 并针对这些要素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查问卷, 以用于对个体健商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指导。为能准确获得在校专科生的健商状况, 本次调查选择在6月初进行, 此时在校一、二年级学生基本已系统学完整个学年的课程, 紧张的期末复习备考阶段尚未开始, 学生情绪稳定, 较能配合问卷的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 一年级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的总健商及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二年级, 在总健商和“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维度上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前者高于后者。究其原因, 可能是一年级医学生在第一学年主要是以基础医学课程为主, 接触到的健康相关知识较少且不够系统, 对健康的理性认识还比较欠缺。在二年级, 医学生已经学到了很多专业课以及相关医学学科的知识, 健康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一定拓展, 二年级医学男、女生的总健商均显著高于一年级的结果亦说明了这一点, 但二年级医专生在“自我保健”、“精神状态”、“生活技能”3个健商维度上与非医学专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高年级医专生在自我健康管理、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宇文发[3]也认为, 医学生的健康知识并不一定比相同学历的其他学科的学生掌握得更好[3]。医专生的健康教育应特别注重心理和精神健康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4]。

本次调查还对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男、女生的总健商分别进行了比较, 发现医学与非医学专科生在一年级男、女生的总健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而在二年级男生总健商均显著低于女生, 可能与两性的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影响的不同程度有关。相关报道显示, 在校大学生的吸烟率、酗酒率、网络成瘾率[5]男生均明显高于女生, 不规律吃早餐或不吃早餐者男生高于女生[6]。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还应考虑到性别、外在环境等多种因素, 以多种形式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谢华真, 石仁.健商HQ[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2-4.

[2]谢华真.健商HQ—健康高于财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1:12.

[3]宇文发.医学生健商缺失与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4) :629-630.

[4]唐冰心, 王晓燕, 史黎青, 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及建议[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7) :608.

[5]姚应水, 高尘, 周访华, 等.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0) :844-846.

医学专科生 篇5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

八、录取原则: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成绩为依据,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衡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浅析医学本科生择业心态 篇6

[关键词] 医学生;择业;心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8-01

1 就业现状

1.1 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持续降低 自1999年起高等医学院校持续增加招生人数,而且中国的医学院校较多部分院校新开办医学专业,使得医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医院和医疗机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学生的需求也是有限的。综上两个因素造成了人才供需之间的失衡,使就業率持续走低。

1.2 新增岗位不足,对能力的要求逐步增高 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各医疗体系得到完善。由于医学是一个特殊职业,它具有很多特殊性,如:学习时限较长;需要理论实践结合;在职时间很长,退休时间相对较晚;流动性较小。虽然现在部分基层医院提供大量岗位,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使得医学本科生难以接受,而大部分三级医院学历及业务能力要求极为严格。

1.3 医疗环境让人望而却步 由于近年医患关系不断紧张,使得部分学生放弃继续医学之旅。

2 心态分析

就目前的就业环境,医学本科生的择业矛盾十分突出。医学本科生的需求量与就业人数和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的矛盾、岗位要求与医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学生期望值与现实间的矛盾、医疗环境与收入之间的等一系列矛盾,严重影响本科医学生择业心态,就近年医学生毕业去向大致可以分为:考研、考公务员、临床医师规范性培养、直接工作。与以前医学生的去向相比直接工作的人数明显降低,只是这种现象发生的基本因素为:就目前三级医院招生的要求来看大多需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进入三级医院工作是大多学生所期望的,所以学生而言考研已经是一种趋势,有人认考研可以提高就业质量[1];而部分学生会选择考公务员[2],这种现象也变得比较普遍,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医学生平时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对其他专业的技能了解掌握较少从事其他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其次现在医疗环境紧张且医生工作相对较累风险也高,而相比公务员而言其工作环境相对较为舒适,公务员被部分人看作铁饭碗;还有部分人会选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虽然考研和规培都是为了继续学习,而选择规培的同学与考研的同学有着不同的心态。第一部分同学对考研不抱太大希望毕竟现在考研人数不断攀升,考研难度上升在不能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便选择规范化培训。第二部分同学对规培有自己的认识,他们认为在未来的竞争中会占据优势,因为他们能更多地接触临床,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术以及学会怎么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不至于在将来的重大医疗过程中无论潜意识上还是实训技能操作上显得缺乏信心和勇气[3]在临床方面显然规培生优于研究生,另外就是近几年出现的考研热以及各大医学院校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招生,在几年以后研究生的市场会不会像现在的本科生一样呢?所以学得扎实的技术丰富的经验才是永不过时的;其次就是部分学生会选择直接工作这部分学生主要考虑到家庭经济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孙红艳,等.当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态调查.医学教育探索,2009,8(4):107-109.

[2] 戴树根.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心态调查及研究[J].理论界,2005(2).

口腔医学专科生的就业与去向 篇7

那么口腔医学专科生难就业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暂时不就业又有哪些去向呢?

一、口腔医学专科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口腔医学专科生基础知识底子薄弱:

虽然不能用高考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 但是确实存在多数专科生学习能力弱, 基础知识差的问题。而用人单位先入为主, 招聘时对应聘者最先了解的多数是学历, 认为专科生知识功底较弱, 将来在工作中接收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可能也较差。

2、口腔医学专科生的教育时间短、质量差:

口腔医学专科生的大学时间为3年, 而本科生的大学时间为5年。这就使得原本五年的课程需要专科生在三年的时间内学习完毕, 所以专科生的教材内容难度降低、缩短对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时间, 因而教学的质量相较于本科生有所降低。

3、高校的扩招造成找工作难:

高校每年都在扩招, 从原来的一部分能上大学到现在基本都能上大学, 医学院校也紧跟扩招的步伐, 但是这种扩招过快特别是对本科生的扩招, 使得人才市场中供大于求, 本科生本身学历还高于专科生, 因此造成专科生特别难就业。

4、口腔医学专科生找工作时心理较自卑:

口腔医学专科生由于在学校期间学习时间短、知识底子薄弱, 学历不如本科生和研究生, 在学习期间有些学生对未来产生无助感, 学习的时候心不在焉、自暴自弃, 在找工作的时候难免也会有自卑心理、对自己不自信, 因此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

5、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过高:

虽然口腔医学专科生知道就业困难, 但是在找工作时难免会有心理落差, 在投简历和应聘时还是希望能去公立医院和高端口腔诊所, 而忽视一些起点稍低的社区医院和小规模的口腔诊所, 因此容易应聘失败更加有挫败感[2]。

二、解决口腔医学专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就业去向

1、提高口腔医学专科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既然高考已经过去, 在崭新的大学环境中, 应该多增加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机会, 多开设幕课教学、开展口腔知识竞赛、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学习为同学讲课, 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并且能够自己主动学习, 发现不会的问题自己主动查阅和探索,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虽然这一过程可能漫长, 但长此以往坚持下去, 学生必将受益匪浅。

2、提高专科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学习知识量和基础方面, 专科生多数拼不过本科生和研究生, 因此我们为了解决专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从动手能力方面入手, 提高专科生动手操作的应用实践能力[3]。增加口腔医学专科生来医院课间实习的次数和时间, 适当延长最后一年的实习期, 使我们培养出的口腔医学专科生能够在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

3、鼓励专科学生升本:

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掌握升本考试的知识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给学生。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应当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争取在升本考试中取得成功, 为将来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提高学历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开找工作的高峰。

4、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适当降低就业时对工作的高标准, 不能好高骛远:

在日常教学中, 应该经常组织已经毕业并且成功就业的学生与在校学生多做交流, 准备充分后派学生出去与同等学历的其他院校学生进行技能竞赛, 进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4]。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的同时, 要降低对未来工作的标准, 努力做到先就业再择业, 在工作岗位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

5、应聘时要开拓视野, 学校也应当联系已经就业的校友帮助就业:

口腔医学专科生在应聘的道路上虽然艰难重重, 但是也要克服万难[5]。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 而要主动去工作单位毛遂自荐, 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展现给招聘者。作为学校, 也应该多联系好的实习点, 让学生在实习后有机会留在实习医院。辅导员老师也应该多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 为在校学生提供招聘信息。

摘要: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工作岗位越来越人满为患, 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专科生就成了求职者中的弱势群体。本文对口腔医学专科生的难就业原因进行分析, 总结了专科学生就业以及去向问题。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科,就业,去向

参考文献

[1]刘媛, 谭博.专科生教育面临的就业形势与对策.[J]今传媒, 2010, 10:154-155

[2]赵海琳, 何村兰.围绕“三基”发展医学专科生教育, 培养基层实用型卫生人才.[J]求医问药, 2012, 10 (2) :239

[3]周珊羽, 邵龙泉, 孙挺等.口腔实习生操作技能培养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5) :1071-1073

[4]唐骏.浅谈思想教育对医学专科生就业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10:13

医学专科生 篇8

1 病理学教材存在的问题

1.1

医学专科《病理学》教学使用的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绝大部分沿用医学本科教材, 医学本科5年学习的内容要求医学专科3年完成, 无疑就是医学本科学习的“压缩饼干”。

1.2

理论教学时间和实验教学时间比例不当, 实验课教学时间安排较少, 加之考核时对病理切片的观察、分析涉及较少, 从而导致学生认为实验课不重要, 对实验课不够重视。

1.3

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 仅仅获得病理改变的感性认识, 对于第一次接触疾病的专科学生而言, 让其把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起来有一定困难, 从而感到理论与实践脱节。

1.4

病理学内容较抽象, 加之传统实验课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乏味、兴趣不高, 进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2 青年教师上好病理课应采取的措施

2.1 完善知识体系,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2.1.1

青年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应该熟悉与病理学交叉的其他基础学科, 如:组织学、解剖学等, 使之融会贯通, 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更能“知新”。另外, 年轻教师还应该注重沉淀非专业知识, 提高人文素质, 加强医学人文知识, 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2]。

2.1.2

年轻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 上课前应该认真备课, 突出重点,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做到难易有度, 课后应随堂听课, 尤其是听资深教师的理论课和实验课[3]。通过听课总结经验、虚心请教、博采众长, 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教学经验。

2.1.3

病理学的教学重点是病理变化, 而病理实验课注重对大体标本及切片的观察, 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 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故病理实验课是提高理论教学效果的保障。在教学时间上, 理论课时间应相应减少, 增加实验操作课时, 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4]。

2.2 改革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效率

2.2.1 引入对比教学法, 减低学生学习难度。

病理学内容复杂、抽象, 相似、相近内容较多, 学习记忆起来相对困难。如果把近似内容通过归纳总结对比授课, 可以使授课内容简洁、直观, 易于理解、记忆, 降低学习难度。如:4种类型缺氧血气指标及皮肤黏膜的变化, 见表1。

注:↑:升高;↓:下降;N:正常。

2.2.2 引入病例分析法, 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病例分析是将临床的典型病例经过筛选应用于基础医学的教学当中, 可以让学生对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消化与应用[5]。在病理实验课中引入病例分析,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以病例和教学内容为中心, 不断启发学生, 而学生围绕病例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思考。例如:患者, 女, 42岁, 左乳房发现肿物3个月, 开始为蚕豆大小, 近半个月肿物生长加快。体查:左乳房外上象限有一质硬肿块, 大小为3 cm×3 cm×3 cm, 边界不清, 活动度差。肿物表面皮肤呈橘皮样, 乳头内陷, 左腋窝可扪及蚕豆大的硬质淋巴结2个。请问患者乳房肿块可能是什么性质的病变, 围绕这一病例, 要求学生说出诊断依据, 逐渐导出良、恶性肿瘤的病变特征、乳腺癌的的诊断依据及其主要病理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乳腺癌常规需进行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 (ER) 和癌基因C-erbB-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病例分析的引入, 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培养其运用理论知识结合试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引入PBL教学法, 增加师生互动, 提高学生主动性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指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以“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之栓塞”为例, 在授课之前将脂肪栓塞的患者病历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先对相关病理知识做复习或预习, 了解病例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5~8人,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学习方案;每人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整理后初步得出结论;由小组代表发言, 阐明本组的观点, 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疑问, 全体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病例分析结果, 教师根据不同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对学生的疑问做统一讲解。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 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点拨总结知识结构, 为学生创造出“课开始, 情趣生;课进行, 情趣浓;课结束, 情趣存”的愉快课堂教学情景[6]。

2.2.4 改革教学考核方法,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传统的病理学考核方式和手段形式单一, 多以卷面考核为主。应在考核方式上打破传统单一的卷面考试, 引入病理切片及病例分析, 以病理切片观察为载体, 围绕病理切片的“制作、使用、诊断”进行考核[4];把纯理论考核变为理论和实践考核相结合, 可有效提高病理课教学效率。

总之, 青年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 授课时优良教学方式的融入, 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效果, 对病理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

参考文献

[1]唐澄波.病理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2.

[2]钟震亚, 李梅秀, 韩素云, 等.年轻教师应注重沉淀非专业素质来提高教学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 29 (1) :102.

[3]巫静娴, 赵涌, 王娅兰.年轻教师如何提高病理教学质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0 (12) :1450.

[4]邹进.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6 (3) :71-73.

[5]杨晓玲, 姜怡邓, 李桂忠, 等.浅析病例分析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12, 33 (1) :17.

医学专科生 篇9

1 认识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医学分为三个学科, 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而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涉及内容广泛, 与临床医学相比, 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如工作贯穿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对象侧重与健康人群, 研究中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临床医生, 不仅仅要求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 精于医术, 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 尤其是当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临床医学人才, 对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先决条件。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疾病预防意识,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向家人、朋友宣传应用,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 同时为进入临床为患者服务奠定基础。

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 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象、生动、贴切的表达方式, 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准确, 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而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 表现形式灵活, 适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充分利用互联网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 如环境污染的经典事例, 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自然灾害与健康等, 触目惊心的画面信息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教学内容充实而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信息量大、可高度共享、迅速搜索、快速传播等特点, 成为教师利用国内外广泛资源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 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拓宽知识面, 进行学科交叉及渗透的重要方法。有益于教师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进一步学习, 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在教学方法上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潜能。其方法是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对预防医学中的一些问题, 如食物中毒、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等, 进行小组研究讨论。对于在研究讨论中发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他们的研究结果, 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该教学方法具有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主动探索, 发现问题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特征, 并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4 密切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各种动手能力

《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始终贯穿以人群健康和个体保健以及“预防为主“的观念, 因此在教学要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环境变化的加剧, 生活方式的改变, 自2003年非典爆发以来, 诸多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接踵而来, 如猪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及H1N1甲型流感等等, 加之全球范围的频发地震, 如2008年的震惊世界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人群健康和预防为主的观念, 并把这些观念应用现实生活中, 教学效果的考核不必要仅仅停留在卷面分数上, 如考核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糖尿病病人的食谱编制;食物中毒爆发的调查与治疗;地震等自然在害的预防与自我防护和救助;或制定传染病如甲流的防治措施及效果考核等。都可以加强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应用,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预防医学》教学中, 要贯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更要与时俱进, 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面向基层和社区,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吴建军, 吕嘉春.浅谈顺应时势[J].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与实践.

[2]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 (5) :1219-1220.

医学专科生 篇10

一新形势下医学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与价值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医学人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现了热潮。人文科学强调以人为主体, 尊重人的价值, 关心人的利益。素养, 是由训练和实践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知识教育不同, 不是多开几门人文知识课程, 增加几节课时, 就是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属于精神培养范畴, 是个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所持的一种态度。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是一个探讨医学源流、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群。包括医学史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事法律法规、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礼仪、管理学基础、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等。必须把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与医学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交叉学科课程纳入到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医学教育的教学计划之中, 并持续跟进医学人文素养实践性教育与反思, 实施完整的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相结合的无缝对接教育。

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探讨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 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由此可见,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医学教育, 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凸显人文关怀精神, 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必由之路。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的培养要求, 对医学生的考核也主要是采用量化的指标来评价。

1. 制订新型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明确目标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评价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和医疗实践操作水平, 是高中时期应试教育的继续延伸, 而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没有硬性的规定, 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处在“失之过软、失之过宽”的自由状态。这种评价标准极其片面, 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更不符合培养富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的需要。

2. 充分利用多个课堂, 发挥多支队伍的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20%~25%, 相比之下, 国内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8%左右,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课程设置较少, 不能满足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要求。因此, 我国医学院校有必要适当增设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时数。另外, 从现有的8%人文社科类课程来看, 其内容单调, 基本上以“两课”为主, 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史纲要、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而与医学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医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却没有被纳入医学必修课的体系中, 最多作为选修课或者自学课。因此, 应优化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的结构, 不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医学人文素养课, 而且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也要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不只是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师的责任, 也是全体教师的责任;不仅在课堂上要融合, 在课外也要融入, 通过管理、服务和环境进行医学人文修养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更应把医学专业教育是否结合人文精神教育作为评估专业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广大专业课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培养自身的人文情怀, 在医学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比如, 在解剖学的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 在中医理论经典的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在各种实用操作技巧的教学中渗透对操作对象——人的人文关怀与敬畏心,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可以传授医学人文精神等。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 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如微博、微信和QQ群等工具、渠道加强对“90后”大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素养的渗透与引导。

3. 加强医学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人文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和礼仪的修养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指的是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校园的环境面貌, 是校园文化的硬件。要加强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 包括各种建筑的设计, 自然景观、人文艺术景点的布局, 即使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 都要融入人文精神文化的内涵, 彰显人文情怀, 使学生能够随时受到人文精神的启迪, 随处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如在校园及公共场所设计医学泰斗李时珍、孙思邈和张仲景等医学名人的塑像, 南丁格尔誓言和希波克拉底誓言“石书”, 古代名医简介的画廊、名医名言警句及清新隽永的人生格言等, 用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来装扮特色校园。二是构建充满爱意、医者仁心的大学校园。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构建充满爱意的大学校园, 应该弘扬仁爱的思想、实施爱心教育、营造爱的氛围与提倡爱的管理, 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人性之爱。让医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学会关爱人、理解人、帮助人, 一手接爱, 一手传爱, 爱心才源源不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中医药文化艺术节和“5·12”护士节等, 使学生在热烈的医学艺术活动中感受医学人文素养。同时紧扣新医改热点问题、医疗战线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 开展各种人文知识讲座、报告会, 如邀请最美护士回母校做专题报告, 举办护士礼仪大赛、医疗器械制作大赛、辨药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这对大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株洲是神龙氏陵寝地, 学校将神农炎帝勤劳、探索和奉献的精神研究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切入点。

4. 引导医学院校学生积极临场实践

医学人文知识要转化为医学人文精神, 需要内化的过程。因此, 还要鼓励和引导医学生积极投入社会生活,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大环境中接受锤炼, 体验人文精神的意义和道德的力量, 培养社会责任感, 培养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以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在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应用外,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等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 激发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教师还可以将教学案例融入实习中, 从帮助安慰患者角度出发, 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纪念馆、学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革命英雄人物的献身精神,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组织学生参加医疗下乡、扶贫、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义诊以及献身医疗事业的实践活动, 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学职业品质, 将医学人文教育活动内化为医学人文精神, 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加强医学生朋辈教育和典型示范引领教育, 如“5·12”汶川大地震后, 我校学生杨腾武, 两度奔赴灾区去抗震救灾、救死扶伤, 2008年获得感动株洲人物, 让学弟学妹们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生命的可贵, 更让他们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服务病患, 实现价值, 极大地提升了医学生们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上一篇:识别和防治冠心病下一篇:DCS与JDT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