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

2024-08-07

幼儿德育(精选十篇)

幼儿德育 篇1

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我国幼儿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而德育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 应该充分受到重视, 发挥德育的作用, 帮助幼儿在幼儿园获得成长[2]。本人结合工作, 分别从早、巧、妙三个方面分析了进行幼儿德育的工作要点, 主要内容如下:

1.把握教学时期, 幼儿德育要“早”

传统的幼儿教育缺乏时间规范, 教师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幼儿心理成长尚未达到成熟水平, 进行德育不能促进幼儿的成长。这种现状决定我国幼儿教学必须把握教学时间, 幼儿德育要“早”。“早”的概念主要指从幼儿入学的时间和行为上尽早接触德育, 从而养成良好习惯。具体内容包括:

(1) 教师做好幼儿德育要“早”的准备。教师从幼儿入学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形成文明的行为,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当幼儿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时, 从家庭成长转入到学校成长, 具备高效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做好幼儿德育要“早”的准备。

(2) 幼儿德育过程要制订教学时间规划。教师应针对幼儿的成长特点, 从入学开始就制订相应的时间规划, 从而让幼儿的德育有时间保证, 也让幼儿从入学就养成按照德育要求学习的习惯。

(3) 帮助幼儿形成按德育思想活动的习惯。幼儿德育要在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就进行规范引导和学习, 这有利于幼儿在意识上形成赞同感。当然, 在德育时要注意运用科学的德育方法。

2.改善教学方法, 幼儿德育要“巧”

幼儿德育只有结合良好的教学方法, 才能在实际中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由于幼儿不成熟的特征, 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方法对幼儿的影响, 要从“巧”中让幼儿快乐地成长, 具体内容如下:

(1) 幼儿德育要实现“生活化”。“生活化”能够让幼儿融入到学习环境中, 在成长过程中自主地养成良好习惯。“生活化”要求教师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 采取符合幼儿思考实际的方法进行教育, 让幼儿切身感受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从而在意识中形成德育的概念。

(2) 幼儿德育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化”。幼儿德育要将幼儿作为整个活动的核心, 围绕幼儿展开一切活动。并且, “主体化”要求幼儿在德育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只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 应以调动幼儿参与德育活动为主, 让幼儿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

(3) 幼儿德育要“系统化”。德育比专业知识教学更难, 这与德育的特点有关。幼儿德育要“系统化”地进行, 保证幼儿能够获得全面的成长。这要求教师应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 有计划地设计教学内容, 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德育知识。

3. 结合幼儿的成长环境, 幼儿德育要“妙”

学校和教师应主动地分析幼儿的成长特点, 根据幼儿的成长环境提高教学方法与技巧。“妙”要求幼儿德育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

(1) 以鼓励为主, 促进幼儿的成长。在幼儿成长中, 鼓励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通过多渠道来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行为, 例如, 用“小红花”和“小星星”作为奖品来奖励表现优秀的幼儿, 这种心理上的鼓励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有着重要的作用。

(2) 采取家庭和学校联合教育的方法。家校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德育, 家长和教师也能形成优势互补, 极大地提高幼儿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3) 合理地设置教育目标, 及时更正幼儿错误。幼儿德育要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设定教育目标。当学生发生错误时, 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教育, 帮助其成长。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幼儿德育必须抓住幼儿的成长特点, 采取有计划和有特色的教学办法, 提高幼儿德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黎春花.试论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版) , 2007 (Z1) .

幼儿德育工作“八化”-德育 篇2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或多或少都沾有娇气任性、胆小怕事、惟我独尊等小毛病。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从幼儿抓起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幼儿的观念、品德行为的形成离不开直观和模仿等特点,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幼儿思想发展的特点、规律,采取生动、形象、有趣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切忌要求过高,空洞说教。根据这几年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我认为要增强幼儿德育工作实效性就必须做到“八化”,即现代化、规范化、系列化、生活化、具体化、幼儿化、经常化、网络化。

一、德育理念现代化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高速发展,德育工作必须面对开放、多元、动态的现实世界。只有树立起现代化的德育工作理念,我们的工作才有针对性,才会有实效。邓小平曾强调指出“办学要从小学抓起,从娃娃抓起。”为此,在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生互动;构筑交往平台,促进幼儿互动;搭建心灵桥梁,促进家长和幼儿的互动;走出学校课堂,搞好幼儿与社会互动。

二、德育制度规范化

规范化的德育制度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保障。我们必须结合幼儿教学实际情况,认真听取各方面建议,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体现制度的规范化。如出台《德育量化考核细则》、《幼儿礼仪常规》、《班级卫生管理制度》、《幼儿一日量化评比制度》、《寝室管理制度》、《幼儿奖励条例》等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使幼儿德育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规范幼儿的行为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三、德育目标系列化

在幼儿园,主要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基本的道德观念,如尊敬父母、老师和长辈,不打架,不骂人,爱清洁,认识国旗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应从小处入手,贴近幼儿,注重实效,体现育人的层次性,让德育目标深入每个孩子心中,从而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标。为此,在制定德育工作目标时,我们要体现近、小、实、亲和系列化的原则,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事实也证明,只有用目标来指导过程,幼儿德育工作才能有序进行,有的放矢,而避免过去那种“水到便开渠”的无序化状态。

四、德育内容生活化

孩子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我们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和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改变说教式的空洞理论,让幼儿走进生活,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成为幼儿德育的主要载体。如培养孩子的孝心,我们可利用“母亲节”组织幼儿“夸妈妈”活动。事前要求幼儿了解妈妈的工作及成绩,通过观察妈妈上、下班所做的事情,让孩子亲自感受到妈妈的辛劳、妈妈对他们的爱。然后再组织开展称赞自己的妈妈活动,通过孩子们把自己妈妈在工作、生活中的事情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由此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德育形式具体化

幼儿的观念、品德行为的形成离不开直观和模仿,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构成具体的榜样感染力能引起幼儿共鸣和相应的情感,使他们在模仿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价值观念。为此,我们可利用榜样对幼儿进行教育,把抽象的道德认识具体化、形象化。如通过一些情景游戏、讲小英雄故事等营造氛围来感染和熏陶幼儿的情感,以此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幼儿的心灵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德。

六、德育途径幼儿化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加的双向活动过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活动。德育幼儿化,就是德育工作让幼儿参加、处处考虑幼儿的需要,通过自治、自愿、自律,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德育幼儿化要突出一个“导”字,开展各种活动,发扬民主树新风,为幼儿办好实事,引导和疏导幼儿积极向上。如,组织开展个人卫生评比活动、节日书画展览、体操比赛、拔河比赛、亲子活动等,充分发挥德育过程中孩子的主体作用,积极营创助人为乐、互相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风气。

七、德育活动经常化

德育经常化,就是要全面贯彻教学方针,对幼儿经常性地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如:经常进行家庭访问,随时掌握幼儿的思想动态,使幼儿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思想情况、学习表现,并且定期举行幼儿家长会议,沟通情况、提出要求;经常组织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附近乡镇、农村进行参观访问;经常进行常规检查和阶段性检查,准确地考查幼儿行为表现,分别以讲究卫生、遵规守纪、礼貌待人、尊敬长辈、动手能力等项计分,并将每条内容进行量化,便于检查,每日一评,每周一小结,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纠正不良倾向。

八、德育体系网络化

幼儿德育 篇3

关键词:幼儿 品德教育 中国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德育工作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提升今后国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的基础,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对幼儿教育的紧迫要求。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做好幼儿德育工作,不仅对幼儿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幼儿德育工作在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当前幼儿德育工作现状并不乐观,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做好幼儿德育工作,确保德育质量,不仅是广大幼儿教师肩负的光荣使命,更是广大家长和整个社会的神圣职责。在新形势下,着力构建社家园联动“三位一体”幼儿德育体系,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强化幼儿品德教育基础,是创新幼儿德育体制机制,提高幼儿德育质量重要举措。

一、当前幼儿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行社会,绝大多数幼儿接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幼儿教师、家长,社会因素对幼儿德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事实表明,在实施幼儿德育的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一)幼教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就读幼儿师范,他们虽然具备幼师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但有些弱点不容忽视,即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功底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上课用词不规范、逻辑性差等等,特别是部分幼儿教师对德育对象的特点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德育目标过于笼统、空泛,德育方法单一,重视口头说教,忽视养成,导致德育低效。

(二)幼儿家长对德育不重视

在传统教育观念及升学、就业压力影响下,家长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思想,幼儿德育观念淡薄忽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

(三)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家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甚至个别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的管教问题上存在矛盾。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沟通、协调、配合不足,使得幼儿德育工作缺乏连续性。

(四)社会消极心理因素负面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对幼儿德育工作缺乏广泛的支持,社会幼儿德育氛围不够浓厚,社会群体对幼儿德育态度淡漠等。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创造良好的幼儿德育环境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社家园联动“三位一体”幼儿德育体系,形成园内教育主导、家庭积极配合、家园密切联系、社会广泛支持的幼儿德育新格局。

(一)加强幼教队伍建设,创新幼儿德育方法,强化幼儿品德教育

要合理调整幼教队伍的结构设置,加快提高幼教队伍内在素质。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刚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以园本教育为主,开展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幼儿教师培训,强化幼儿德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业务素养,促进幼教队伍专业化成长。要以幼儿社会化培养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品德教育。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日常教育与情景体验相结合,耐心细致说教与合理强制管教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幼儿德育载体,注重幼儿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要建立健全幼儿品德教育奖励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广大幼教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幼儿品德教育工作,激发幼儿德育工作内动力。

(二)紧密家园沟通配合,增强家长德育观念,保持德育连续性

要建立健全家园沟通协调长效机制。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家长会、定期家访、开展家园活动周等工作措施,增强幼儿园同家庭之间的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德育任务。要将园内教育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杜绝出现幼儿只在园内受教育,在家里放任自流的现象,使幼儿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得到连续的、同步的品德教育。

(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营造幼儿德育氛围,创造德育大环境

要大力宣传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儿德育工作真正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德智并重,以德为先”的幼儿教育理念,重视社会价值取向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消除社会上对幼儿德育的消极心理因素,营造良好的幼儿德育氛围,努力开创幼儿德育工作新局面,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都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构建并完善社会、幼儿园和家庭联动的“三位一体”幼儿德育体系,强化幼儿德育基础,创造幼儿德育大环境,是提高幼儿德育质量、确保幼儿德育效果的根本性工作和必然要求。

让德育渗透幼儿的心中 篇4

一、环境———德育教育无声的老师

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 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因此, 环境是德育教育无声的老师。我重视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我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 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 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 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一) 园内大环境的设计

在我们幼儿园, 教学楼的墙壁上设计了各种动物、人物欢聚一堂的场面, 渲染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 张贴着孩子们设计的画, 内容丰富多彩: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勇敢自信的小飞行员、克服困难的探险家、彬彬有礼的小猫咪……在每个活动室的右侧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 楼梯口还悬挂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灯笼”等手工饰物。环境作为一种工具, 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 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二) 活动室的布置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 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如:“东方雄鸡图”———中国地图, “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 幼儿在和我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 在我真实的、健康的情绪感染下, 熟悉了可爱的家乡, 熟悉了伟大的祖国, 了解了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 从而自然的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 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我与幼儿用灵巧的手, 剪出各种图案、窗花, 制作了宫灯, 体验民间艺术的美;

二、活动———德育教育慈爱的母亲

活动是幼儿丰富生活的教育者, 在活动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活动带给它的那份乐趣, 使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因此, 活动就像德育教育慈爱的母亲。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 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 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备受宠爱, 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 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 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 寓教于乐, 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 懂得道理, 受到熏陶, 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一) 节日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 我在欢庆节日的同时, 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十·一”国庆节来临之际, 我们结合亲子活动, 设计了“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通过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 使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敬老节”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 强化幼儿对老人的敬爱之情。我园还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 着重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 “大带小”活动中的爱心体验

由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大带小”一起上课, “大带小”一起游戏等。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 而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心灵上引起共鸣, 使大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通过这种活动, 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做事情要有责任心等优良品质。

(四)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 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 我非常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如:在小班, 组织了“小帮手”的集体活动, 让幼儿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在大班, 组织了“争先”的体育活动, 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和协作能力。另外, 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卫生小组长的标志, 每个区域活动角, 均有值日生负责整理, 且轮流担任。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三、生活———德育教育亲密的朋友

生活是幼儿成长的大舞台, 在生活中幼儿能收获很多的知识, 学习到很多的方法, 使他们在生活中过得丰富、充实。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 即德育教育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常规教育入手, 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如:自己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慢慢地养成习惯。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如, 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时、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 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净化孩子的心灵。因为是典型的日常小事, 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 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 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四、家庭———德育教育舒适的温床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 我觉得家庭是德育教育舒适的温床。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 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 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 众星捧月般的地位, 使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 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 但是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 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形成教育的共识呢?首先, 利用《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宣传, 如:关于培养幼儿自理方面, 有的家长认为, 孩子小, 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 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事情是大人的事儿。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 为孩子做好一切, 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 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幼儿本身发展的需要, 只要方法和内容合适, 是可行的, 同时也是必要的。因此, 我向家长宣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必要性和对幼儿的可行性, 使家长从内心赞同我们的观点并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还组织了“家长老师”活动。请各种职业的家长到我们的班级来做一次“爸爸老师”、“妈妈老师”, 让他们给孩子们上一节活动课, 为孩子们设计一个活动, 这项活动让幼儿认识到了自己的家长是多么的能干, 培养了幼儿爱家长的情感, 同时还较好地促进他们形成自信、开朗的性格。

我针对在幼儿品德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家园联系本、家园沟通平台, 及时与家长“通气”。面对幼儿出现的问题, 不露声色的通过一个故事或儿歌, 就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做得不对。

总之, 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 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就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21世纪的儿童, 我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探索, 为自己肩头的重任不懈地努力!

摘要:在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心理学研究发现, 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幼儿德育 幼儿社会性 榜样案例 篇5

活动背景:

首先,本次活动缘与主题:欢腾的国庆节。金秋十月、红旗招展,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孩子们在体验节日快乐的同时也对国庆节的由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看电视、听故事了解了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与新中国的成立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新中国的成立的历程,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爱国主义影片“闪闪的红星”组织幼儿观看,该影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能满足大班幼儿的兴趣点,让机智勇敢的潘冬子等光辉形象走进孩子的身边。用英雄人物的平凡人生和感人事迹去熏陶、感染幼儿心灵。

其次,本次活动结合幼儿园的德育课题,目的是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现在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平时很少参与劳动,遇事缺乏独立性,喜欢依赖成人,孩子缺乏生活的历练,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不利的。影片中小冬子的生活历程引起孩子的兴趣,他们喜欢潘冬子的聪明、机智,顽强,勇敢。但孩子们想了解冬子的生活为什么会这样,冬子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孩子们问题很多,因此我组织谈话活动以故事中冬子的典型事例为切如点,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在分析,比较中提升孩子的经验。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闪闪的红星”的主要情节,激发幼儿对小冬子的喜爱。

2、通过比较让幼儿初步体验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幸福

3、激励孩子学习英雄的优秀品德。

二、活动的难点与重点:

1、能大胆讲述故事的情节

2、能把小冬子的精神迁移到孩子的身上。

三、活动流程:

音乐导入------回忆故事内容------比较生活的异同点------情节的迁移

四、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小朋友感受红星歌的旋律:小朋友听一首音乐,听完后告诉大家你对这首音乐的感觉。

2,用肢体动作把你对的音乐的感觉表现出来。

过度语:听了红星歌你会想到谁?我们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还记得吗?故事讲了小冬子想干什么。

(二)、你喜欢小冬子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说他是坚强、勇敢、机灵的孩子,故事里怎么说。运用PPT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讲述故事情节,教师回放有关镜头:如冬子断桥、妈妈被火烧、机智的送盐,躲避敌人的检查、烧死胡汉山等

(三)、冬子真是个了不起孩子,他和我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

1、幼儿找同伴讨论

2、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为什么能过得比冬子这么好?

3、用我们的歌声唱出了。歌表演“红太阳,照山冈”

(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小朋友唱得多好呀,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谁给我们带来的。

如何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篇6

那么,作为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呢?

一、纠正错误方法,树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自己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儿童养成不良意识和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所以说,家庭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德育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凡事要有一个“度”。力争为自己的孩子营造宽松、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使他健康成长,以致不出现

心理畸形。

二、家园联动,经验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养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生活中,互相学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家长会,家园园地,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如何处理孩子的无理要求?》、《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幼儿园的玩具能不能带回家》等等,通过这些讲座,使家长在理念上有新的认识和提高,从思想上重视幼儿德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德育方法,使幼儿的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听完讲座后,教师和家长可以进行经验交流,将自己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遇到的问题讲出来请求共同解决;将自己一些比较理想的德育方式和德育内容向大家推广参考;将一些错误的德育方式和内容进行讨论指正,从而使家园及时沟通,形成合力。

三、多种渗透,促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德育内容的确立,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必须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采取随意性、临时性的做法,想到什么就进行什么,而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注意研究幼儿德育的特点进行与幼儿相适应的德育。

1、将德育渗透于“同龄”和“混龄”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中不难发现同龄儿童中,通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粗暴打人”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劝解指导,而在“混龄”活动中,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现象,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当成弟弟妹妹来护着,和他们共同游戏、玩耍,一般不太会出现矛盾冲突。混龄儿童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对年长的儿童来说,能扩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责任心。对年幼儿童来说,能从社会经验比自己丰富的年长儿童那里学会与人相处的交往技能,从而两者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德育发展的互补。

2、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当他们出现无理要求、粗暴打人时,我们的教师都应适时适度介入指导,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而采用一些音乐活动、语言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最为恰当的方法,因为这些活动内容丰富,新颖活泼,寓教于乐,它不同于陈旧的、说教式的“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和模式化的现象。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如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的故事,渗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爷爷年纪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们懂得了尊敬老人的道理......

3、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因为“知识”转化为“信念”是德育的根本目的,情感变化是这种转化的“催化剂”和转折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该用事实来说服教育。另外,在德育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情景表演和一些小小的辩论会来进行品德教育,让幼儿说说是与非、对与错,反省一下自己在平时的行为到底对不对,这样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无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在品德教育上能健康发展,真正成为一位受社会欢迎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对此,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和幼儿园,高度重视幼儿的德育,采用“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家庭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模式,共同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神话传说对幼儿德育的培养 篇7

关键词:神话传说,文学,德育

一、神话传说的概念和内容

神话和传说是两种文学形式,神话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现象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想象加工而成的神与自然生活和斗争的故事,神话中的神其实是理想化的人,他们的特点就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从不屈服,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征服自然,改变命运。传说一般都有特定的历史基础,是特定的历史事件经过长期的流传,对事件的记叙和评价。传说的主角都是人,在流传中这些人和事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显得更加富有传奇性。在时间上,神话出现较早,在性质上,传说和神话不一样的是,传说中的主角都有事实依据,不是完全虚构而成。神话和传说共同的特点就是由古代人民口头相传的。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传说,目前世界上流传广泛的神话就是希腊神话、基督教神话,我国也有一套自己民族的神话传说。无论是是希腊神话、基督教神话,还是我国的神话,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都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源泉。

二、神话传说中的道德精神

我国的神话传说中,有很多都是与自然作斗争的内容,像神农尝百草,为了医治疾病的良方,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最后死于断肠草;鲧在治水时偷了天帝的息壤被杀死,他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终于治水成功;而最早的盘古,死后将自己的身体化作大自然。这些都是牺牲奉献的典型。我国神话中还有一些事勇于探索,造福于人的神话人物,像有巢氏发明房屋,嫘祖发明养蚕,仓颉发明文字,女娲补天,不仅中国的神话人物为人类做贡献不惜牺牲自己,像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士也是一个为人类不惜自己受苦的奉献者。还有一些是具有顽强精神的,像移山的愚公等。

我国除了远古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之外,在后来的历史人物中,也常常将那些具有高尚精神的人封为神明,像我国道学的创始人老子,以及具有忠义精神的关羽也被奉为神明。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神话中的神仙之所以成为神仙,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精神。

三、神话传说对幼儿道德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所谓的综合素质就是指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包括道德培养、人生观培养。人文精神中的道德教育不能依靠学校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在幼儿时期就要向他们传授良好的道德观念。

有些孩子有临睡前听故事的习惯,这其实是个比较好的习惯,在睡前听故事可以加深他们的记忆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孩子最感兴趣的就是自己是怎么来的,在此基础上告诉他们人类是怎么来的,他们的兴趣会更大。在了解到远古时代人们没有房子、没有衣服、没有火的情况下,生活多有不便,然后一些神话人物用自己的生命为人类造福,这样幼儿就会对古代神话人物充满尊敬。这样从远古到后来的历史人物,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思想,还可以传授他们一定的历史知识。

我国的神话传说不仅是这些关于奉献精神的,还有很多是关于诚信的神话,像《柳毅传书》中的柳毅,为了遵守自己的诺言,经过千辛万苦,将龙女的家书送到她娘家,并且不要报酬。还有一些神话是关于不守诚信的,像《搜神记》中的关于“蚕”的传说,一个女孩的父亲外出很久,女孩思念他,就对自己家的马说,如果马能将父亲接回来,她就嫁给马做妻子。那匹马果然找到了女孩的父亲,将他带回家。那匹马以为女孩就要成为它妻子了。父亲知道后就将马给杀了,将马皮贴在墙上暴晒。女孩对马皮说,你是畜生,怎么能娶人为妻子?忽然马皮将女孩裹住飞走了,最后就成为蚕。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向孩子讲授这一类神话传说,可以将守信这样的良好道德根植于幼儿心灵,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讲信用的好处。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篇8

关键词:幼儿,德育,现状,方法

一、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幼儿园是一个担负启蒙教育重任的教育机构, 幼儿教师在重视幼儿体能、智能开发的同时, 还要重视其德育教育。但幼儿教育中的德育却往往缺失,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和场景。

(一) 被遗忘的德育现场

有一次在教室里, 小朋友们正聚精会神地上着课, 忽然一位幼儿叫了起来:“老师, 李佳欣把大便大在身上, 臭死了。”教师走近该幼儿:“这么大了, 你为什么不举手上厕所呢?臭死人啦。”边说边捂着鼻子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幼儿们见状, 一个个都捂住鼻子:“臭死了, 臭死了, 站到门外去。”结果该幼儿无可奈何地站在门口, 等待着教师的帮助。

(二) 家长眼中的幼儿德育

一个星期天, 我发现一群小孩子正游戏着, 突然孩子间发生了一些冲突, 有个男孩子因为被排挤扯着一个女孩子的头发, 而女孩子又用脚去踢男孩子, 搞得这个哭那个叫。那男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制止, 反而洋洋得意地说:“这社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那位被欺负的家长听了很不舒服, 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自己孩子说:“他抢你的玩具, 你抢回来!他打你, 你也打他!”岂料这位被欺负的孩子认真地对其爸爸说:“老师说了, 好孩子不打架, 他要玩具, 就让他玩一下吧。”

俗语说得好:“三岁看小, 七岁看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的养成。因此, 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这个关键期, 设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的课题, 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 实现家庭、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同向同步

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对促进幼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必须同向同步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新观念, 多与家长沟通交流, 从而实现同向同步。这是时代的要求, 是深化幼教改革的要求, 更是做好德育工作的要求。为达到教育的一致, 我们以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接送孩子时与家长交流;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召开专题会。这些交流幼儿教德育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介绍幼儿的情况为主, 家长则以了解为主。然后, 教师提出教育要求, 家长只作为被动的配合者, 这种“单向交流”不能充分调动家长教育的积极性, 导致家园相互配合难有实效。那么, 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家长的参与性。

提高家长的参与性, 就是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 改变过去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即改变单纯强调让家长配合、帮助幼儿园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把有缺点、毛病多的孩子推给家长的做法。现在, 我们把过去的单向交流改为了双向交流, 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感。如针对孩子打架的问题, 教师可在家长园地“大家谈”栏目中写一写有关“宝宝打人了, 怎么办”的小文章, 引起家长对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思考。此外, 还可以请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得较好的家长在家长会上谈体会, 写自己培养孩子的态度和经验。这样, 家长就成为了主动的教育者, 且家长们自己的经验、方法也更容易在家长间沟通, 他们心理上也更乐于接受。可见, 家长的参与, 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是促使家长自觉地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的有效途径。

(二) 提高教师的认识, 增强德育意识

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 如果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 与幼儿园课题的教育不一致, 没有形成一体化教育, 那么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就不能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比家长更善于发现幼儿品德发展的优势, 更善于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 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 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要在加强教师自身政治素质的同时, 创设德育环境、德育氛围、形成一种大的社会舆论, 促使教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德育工作的紧迫感, 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 从而使幼儿的德育工作更有成效。

(三) 良好的师幼情感在教育活动中的效应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幼儿的品德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教师的影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师幼之间一旦形成良好的感情基础, 就会促使孩子接受他所爱慕的教师的情操和观点, 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 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观察、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孩子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 都是激励幼儿学习的动力因素, 是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素质, 黄静老师利用计算机的优势, 给幼儿上了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心理辅导课程, 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锻炼他们的多项素质。采用激励法, 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 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和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 培养幼儿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此外, 还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培养他们其他方面的素质, 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温暖、信任、和谐的教室心理氛围。在此氛围中, 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 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幼儿园开展德育的有效实践策略 篇9

1. 当前幼儿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成人化。调查显示,大部分幼儿园德育内容过于成人化,例如在小班德育区域中贴满国家地图、国徽、国旗等,许多幼儿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元素的含义,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勉强识记。显然,在幼儿德育方面存在过大过空现象,这不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一些幼儿园在德育过程中只从成人视角构建上层建筑,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完全忽略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导致教育内容枯燥,幼儿失去了参与兴趣。此外,幼儿德育内容过于成人化又导致德育呈现出形式化、表面化现象,根本无法对幼儿心灵进行感化和教育。

(2)德育方法贫乏。当前,部分幼儿园在幼儿德育中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滥用惩罚或奖励手段,忽视了幼儿在德育过程中的变化和具体表现,只关注德育结果。一些幼儿教师采用侮辱幼儿、嘲笑或打骂幼儿、罚站、孤立幼儿等手段,严重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这不仅容易激发幼儿的叛逆心理,而且容易引发师生矛盾。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认为评比是幼儿德育的有效策略;35%的教师则认为游戏可以提升德育的实效性。还有15%的幼儿教师主张采用常规的德育技巧。12%的教师提倡在德育过程中采用惩罚手段,比如不让幼儿吃平时爱吃的食物,禁止幼儿参与班级游戏等。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部分幼儿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过于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以硬性标准限制幼儿的行为。

2. 幼儿园开展德育的有效实践策略

(1)开展多样化德育活动。幼儿园在日常德育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朗读、背诵《新童谣》《新三字经》《唐诗》《古诗词精选》《弟子规》等,幼儿在阅读这些传统经典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进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经典文化从日常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此外,还可以在晚会或亲自活动中,鼓励幼儿排练有关德育的小品或话剧,例如通过小品《幼儿园门口的故事》教导幼儿要乐于助人、遵守秩序、尊老爱幼等;通过话剧《美丽的树林》教导幼儿爱护环境,不乱砍伐树木;通过短剧《聋哑小妹妹》教育幼儿关爱残疾人士;通过小品《家中的小皇帝》教育幼儿要独立坚强、孝敬父母。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德育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接受道德教育。此外,还可以组织幼儿在儿童节期间进行义卖,将所得钱款捐献给偏远山区的儿童,以此培养幼儿的奉献意识,引导幼儿体会关爱的意义,并鼓励幼儿自觉向需要关爱的人群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加强幼儿道德教育,就要对他们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则,比如饭前要洗手、饭后自觉收拾碗筷、坐姿要端正、睡觉要安静、活动结束要整理用品等。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强幼儿德育的灵活性,随时随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比如每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幼儿参加升旗仪式,集体行注目礼并唱国歌,安排幼儿进行国旗下讲话,以此加强对幼儿的爱国教育,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情感。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比如同学见面要问好,离园时要和教师道别,接受别人的帮助应当表示感谢,做错事情要勇于承认,合理运用“对不起”“谢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再如,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脱衣穿衣、叠被子、饭后漱口。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增强自觉意识和独立意识。此外,还要指导幼儿在玩游戏时学会合作与分享,不能争抢或闹矛盾,游戏结束后要自觉收拾整理玩具,以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当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个性等内容,加强情感教育,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升幼儿的道德素养。

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篇10

一、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日常言行是孩子们模仿的榜样

1. 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周围的人、事、物、境都能对他们发生作用。因此,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应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教师应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会成为幼儿的关注的楷模。

教育环境中的隐性渗透教育,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于幼儿的影响作用却是巨大的。不仅如此,它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将某些幼儿难以理解的言语或观点融入到教育环境中去,让幼儿在宽松、优化的氛围中情感得以提升。例如,在“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除了预设各类活动,还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布置“美丽的家乡”“家乡的特产”让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自然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真实情感,

2. 幼儿的可塑性极强,通常被人们形容成一张“白纸”。在这方面老师和周围的人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幼儿期学习的特点就是是“模仿学习”,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们自然就会习得。如我们学校每星期一组织升国旗,听国歌,我就带我班的幼儿一起看升国旗,听国歌,最后再次向国旗敬礼,齐背儿歌《国旗国旗我爱你》,时间长了,孩子们从心里就会爱国旗,爱祖国; 再如,通过讲《英雄王二小》《闪闪的红星》等故事,去感化幼儿,促使他们从小就敬英雄、学英雄、做小英雄。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有效整合,把德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一般采用随机渗透的形式,这种渗透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教师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幼儿行为品质问题和外界因素的各种动态,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

1.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午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叔叔阿姨为他们烧出的美味饭菜外,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厨房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 可以利用午餐后的一段时间,带领幼儿去观察厨房工作人员整理餐具、拖地等; 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厨房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把饭菜撒在地上的道理。

2. 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 1) 节日活动。我国有不少传统节日,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可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 “五一”节进行爱劳动教育; “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如在“三八”节前,教师在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和时期的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工作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的情感。节日当天,园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请来了自己的妈妈,妈妈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和贡献,小朋友们则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和排练好的有关于“爱妈妈”的小节目献给了她们。节后,又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产生了更为深切的敬爱妈妈的情感。

( 2) 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最容易接受教师所要传达的德育信息,也最容易理解和内化教师所要达到的德育的具体要求。如通过故事表演《小羊过桥》让幼儿理解要互相谦让; 通过舞蹈《摘果子》让幼儿懂得要热爱劳动; 通过区域活动中教师自制的德育棋进行“乱扔果皮退三步”“自己洗脸进三步”“扶起跌倒的妹妹进四步”,等等,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3) 运动活动。如在各类竞赛性运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如幼儿在钻障碍物、走独木桥产生畏惧情绪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不怕困难、勇往前进的勇敢品德教育等。

( 4) “大带小”活动。可以尝试由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大带小”一起做卫生; “大带小”手工活动; “大带小”游戏活动,等等。在“大带小”的各种活动中,既使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又让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培养了幼儿间互相照顾、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三、家园共育,把德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我们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 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家庭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幼儿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程度起到了一定的巩固和验证作用。我们尝试指导家长们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去,如定期开设德育家教指导、成立德育教育家长学校、组织德育网上讨论会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行为、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德育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通过教育实践和思考,我感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时机,而渗透是幼儿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尽管已经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这仅仅是我的教育实践和点滴探索,还需更深层次地研究实施幼儿德育的新方法,使幼儿健康地迈向新生活。

摘要: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施。

上一篇:公民道德责任下一篇:新闻语言的口语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