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控设备

2024-07-04

环境调控设备(精选八篇)

环境调控设备 篇1

目前变电站常用的户外智能设备运行环境温度调控系统是分散伴随式温度调控系统。柜外温度调控器方式受限于没有压缩机和冷媒循环,制冷量低,容易造成柜内靠近柜外温度调控器一侧和远离其一侧的区间温度差。柜内温度调控器方式制冷效果比柜外温度调控器好,但能耗大、费用高、体积大、难以双重化配置。因此在变电站中大量使用预制式二次设备舱的大前提下研究新型的预制舱温度调控系统很有必要。

1 区域集中式智能设备运行环境温度调控系统系统设计

1.1 区域集中式运行环境系统设计

该系统包括柜式智能通风机组、送风管道、分支管道防火阀、防凝露出风罩、柜顶通风止回阀、柜顶防雨罩等。智能通风机组双重化配置,每套主要设备包括有风机、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进风口、调节阀等。根据需要还可以配置基于新型热交换技术的制冷通风模块,进一步降低送风温度。考虑到管道送风风阻和温度衰减,采用保温管道输送距离不能太长。考虑到变电站智能组件柜布置分散,设计采用区域集中式送风模式[5]。

1.2 智能组件柜通风设计

室外新风由顶部风口进入柜式智能通风机组,通过两重过滤器由风机升压送入保温防潮风管,进入各智能组件柜冷却,将热量从顶部排风口带到柜外。进入各智能组件柜的分支风管设有防火阀,以防止火焰烟雾窜入通风主管道。管道配送范围内的智能组件柜配置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智能变频控制及启停模块控制风量及启停系统。

智能通风机组互为备用,当过滤器阻力大于设定值时,或风机故障,另一台机组自启,从而确保智能组件柜不因风冷系统故障而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为了冬季保暖,智能组件柜内应至少配置两套加热器,分别用于驱潮和温度控制。

1.3 预制舱系统设计

考虑到预制舱内二次设备运行环境的可靠性,预制舱配备两台工业柜内温度调控器,工作状态按一定的逻辑程序控制,保证舱体内始终有一台正常运行。当一台柜内温度调控器出现故障时,及时切换至另一台运行,同时发出故障警报,保障舱内环境的稳定。两台柜内温度调控器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可保证当逻辑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舱内温度升至一定高度时,备用柜内温度调控器及时启动,实现控制系统的双冗余保障,大大提高了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预制舱内配置1台内外换气风扇,启动换气风扇,形成空气流通,保障人员有健康的工作环境。

2 应用

某国网公司实际工程中共使用智能组件柜75台,其中1.6×0.8×2.2柜46台,单体柜29台(0.8×0.8×2.0柜)。根据场地布局,共设置智能通风机组12套,该系统主管道采用内径φ200绝热管道,满足最远端智能组件柜风压的送风半径约35 m,按一用一备装设额定功率1.1 k W低噪声离心风机2台,变频控制器2套,另配有多重过滤器、调节阀等。

柜内热量从两部分而来,一是设备运行产生的损耗热量,发热量在300~600 W之间;二是太阳辐射使智能柜外壳温度升高,将热量传导至柜内,该部分热量按最保守最安全的方法计算。

每只组合柜外表传入柜内热量为320 W,每个单体柜外表传入柜内热量为190 W,总热量为620 W~920 W。按需要从柜内排出的热量最多920 W(单体柜按490 W分析)计算分析降温通风方案,工程当地的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28.7℃,排风温度45℃计算,需要通风量按照下式计算:

L=3600[Q/c×(tp-twf)×rp]

式中L为通风的排量(m3/h),Q为通风热负荷(k W),c为空气比热(k J/(kg·℃)),tp为排风温度(℃),twf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rp为排风温度下的干空气密度(kg/m3)。

按照排风温度45℃、室外通风计算温度28.7℃计算,可得所需通风为183 m3/h。

根据可查资料,某县气象站有记录的极端最高气温为40.3℃。按最不利气象条件保守计算,取站址场地室外进风最高温度43℃计算,排风温度为53℃(按照《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Q/GDW428-2010),户外智能组件柜内部环境温度需控制在55℃以内),计算得每只组合柜排风量为306 m3/h,单体柜排风量为163m3/h。

根据以上计算,在假设智能组件柜中电子元件发热量最大、太阳暴晒使智能柜外表温度最高,以及进风温度是历年极端最高的情况下,计算所需要排风量有非常可靠的裕度。

3 结语

文中介绍了智能设备运行环境温度调控系统,其中包括户外智能柜区域集中式温度调控系统和预制舱的温度调控系统,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实际工况对温度调控系统进行了设计,最后分析了智能组件柜产生的热量以及所需的通风量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最大所需排风量,满足系统发热量最大时的温度调控要求。

参考文献

[1]向平,王坤华.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组件箱应用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5):72-74.

[2]黄朝阳,焦云峰.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柜恒温措施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22):46-48.

[3]牛强,钟加勇,陶永健.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防护技术[J].输配电技术,2014,35(9):76-81.

[4]朱海峰,黄国栋,陈志军.苏州500 k V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可行性探析[J].华东电力,2008,36(1):44-46.

环境调控设备 篇2

九天煤泥烘干设备专家对山西煤炭调控政策的分析摘要

针对是煤炭市场近期遭遇的困难,据信息报道,山西省出台长达20多条的近中期政府宏观调控新政策:《进一步促进全省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措施》。河南九天煤泥烘干设备长负责人表示这值得河南省政府借鉴,山西省的近期计划还是非常有利于煤炭救市的。这不仅仅是煤炭是山西的重要经济支柱的原因,更是一些措施有可圈可点之处。煤泥烘干设备专家指出政府必须对本地的经济支柱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控,这事关地区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的架构。煤炭在河南省也举足轻重,产业链庞大,并且与经济进度息息相关,因此,有效的政策扶持十分必要。并对山西省近期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在山西省近期措施中,暂停提取两项煤炭资金和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这两项十分的到位”,九天煤泥烘干设备负责人谈到,他指出暂停提取煤炭企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煤炭企业的经营成本,更利于煤企的有效转化,我国的煤炭企业背负的各种税费和限制太多,因此,煤企遇到风险时,抗风险能力就表现的很差;并认为同时山西省鼓励电力企业清洁高效就近用煤是一项保护性的政策扶持,这对解决煤炭的高库存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但是,不可长期进行,不利于山西省本土煤企的长远发展。

九天负责人对山西省的“妥善解决煤炭企业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投入资金问题”政策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我国煤炭在这场寒流中,最大的劣势就是运输成本对价格调整的限制,我国的铁路属于垄断经营,网络不够发达,造成煤炭公路运输堵塞,运输中转成本居高不下,极大限制了煤炭网络覆盖面积的扩张,不利于国内能源的脉络便捷流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九天煤泥烘干设备负责人重点分析了山西省关于煤炭市场监管政策的调整策略,“积极争取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宏观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煤炭质量市场监管,严格限制高硫、高灰、低发热量煤炭进入市场”这是山西省关于监管下达的政策条例,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煤炭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更有现实的长远战略意义。保证煤炭的高质量流通,严政策监管对煤炭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也保证了供应链下游市场的秩序和利益。

环境调控设备 篇3

日光温室进行反季节生产是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解决城郊农民可利用土地日益减少问题和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日光温室经济效益徘徊不前, 已有削弱生产者生产积极性的迹象。温室内生产环境调控配套设备在环境调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生产者所认同, 能大幅度提升可控条件下的集约化和高效化生产经营水平。提高日光温室栽培效益, 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在环境调控配套设备种类及应用方面的新成果, 以期待日光温室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1 日光温室可调控的植物生长环境因子

影响栽培植物生长的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和土壤等日光温室设施环境条件与露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温室内栽培植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这些环境因子的最适优化。通过合理地采用配套设施, 来调控日光温室内的环境条件,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进而提高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

2 环境调控配套设备的种类与应用效果

2.1 卷帘机

光照条件是植物生长之源, 日光温室生产经过冬季及早春短日照时期, 受冬季低温和短日照的影响, 植物生长缓慢。光照时间的长短及温室内的温度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有着密切关系,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温室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利用0RP—80SA型双跨旋臂式卷帘机 (如图1所示) 卷铺草帘或保温被等, 可以延长光照时间, 使用卷帘机能够实现5-7min一次性整体卷起70~80m长温室的外保温覆盖材料, 比传统人工手工操作节约时间30-40min;放帘时间为2-3min, 比传统人工手工操作节约时间20-25min, 在短日照的冬季对植物生长意义重大。

2.2 节能热风炉

利用太阳辐射能提供植物生长时需要的能量。正常情况下, 结构性能好的日光温室不需要加温即可满足植物对温度的需求;当发生连续性灾害性天气时, 室内低温会影响栽培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生命, 此时需要补温, 以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利用温室HOPE-2000型高效节能热风炉 (由辽宁省鞍山市园艺设备研究所研制生产, 如图2所示) 作临时性能源, 可减轻低温的危害。湿度大时, 可以通过热风交换湿度, 进而达到降低湿度的目的。

HOPE-2000型节能热风炉是日光温室花卉及蔬菜生长理想的临时加温设备, 具有燃煤面广、耗煤量少和燃烧费用低等特点, 且能为温室空间提供纯净热风, 除湿去雾效果好。

2.3 WSK温室温湿度控制器

WSK—温室温湿度控制器由温湿度探头和数显式温度与湿度控制器组成。当监测到温度或湿度超过上限报警值时, 上限继电器动作, 可开启排风扇降低温室内的温度或湿度, 直至符合要求时为止;当监测到温度或湿度低于下限报警值时, 下限继电器动作, 可开启加热器和加湿机, 提高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直至符合要求时为止, 进而达到自动调控温室内温湿度的效果。

2.4 WQT-2型温室气体调质机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在一定范围内, 植物的光合能力与CO2浓度成正相关。据测定, 植物光合作用最理想的CO2浓度是1 000mg/kg。温室是半封闭系统, 通风换气前棚室内CO2浓度随植物光合作用增强而逐渐降低, 不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利用WQT-2型温室气体调质机 (山东省潍坊丛兴工贸有限公司研制) 增加温室内CO2浓度, 保证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

WQT-2型温室气体调质机属于温室热量及CO2共施装置。该机利用电除尘化学脱硫技术设计制造, 能将燃煤产生的烟尘、焦油及有害于植物的烟气成分脱除, 而将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以及燃煤产生的热量全部投放到温室大棚, 具有对大棚作物增温和增施CO2气肥的双重功能。

2.5 DFC-600型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器

DFC-600型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器「1」具有调控植物的多种生理活动、能有效防治植物缺素症和消除根系低温吸收障碍等功能。DFC系列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由控制器、场驱电源、空间电场、带电粒子释放系列装置和臭氧释放装置组成, 主要用于防治气传、土传及生理性病害, 具有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产品产量与品质的能力。在无公害优质植物产品生产中, 主要解决温室植物产品生产中遇到的雾气、高湿度、气传和土传病害, 以及连阴天带来的弱光、低根温或CO2短缺等引起的植物产品农药污染、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等生产问题。应用电除雾防病促生器可提高植物耐受连阴雨天气的能力, 净化温室空气, 并有效去除雾气。植物全生育期内使用本系统可基本保证不再施用杀菌剂或杀毒剂, 并可显著减少用于防治白粉虱、蚜虫和斑潜蝇的用药量, 节约杀虫药费50%以上, 能够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

2.6 自动集排雪机械系统

自动集排雪机械系统实现了屋面的自动扫雪功能, 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屋面大量积雪严重影响温室整体性能的问题。

2.7 卷膜器

日光温室的通风大多采用自然对流通风方式, 即靠设在建筑物后墙的通风孔以及用手工扒缝来通风方法,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对上部和下部的棚膜“开膛破肚”来进行通风。需要通风时, 作业人员需要沿温室的东西方向来回走一圈, 逐段把上部和下部重叠的薄膜在纵向拉开一道缝隙, 缝的长短、宽窄及开放时间随当时的温湿度灵活掌握。这种方法放风的风量不均匀, 尤其是顶部通风时, 作业者需要到3m多高的日光温室顶部去扒膜, 或者在室内用长杆去逐段扒开薄膜, 作业很不方便, 费时费力, 且这种方式易损坏重叠的薄膜。当作风口的那部分棚膜由于上下拉来拉去, 容易使整个棚膜松动, 一旦刮起大风, 棚膜上下抖动, 很容易扯破。

应用微电脑温室综合控制器可检测和控制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内的环境。卷膜器是一种微型减速器, 用来卷动棚膜, 达到放风去湿的目的。卷膜器分手动和电动两种, 具有操作简单、风口大小随意控制和省工省时的优点。同时, 可自动/电动卷膜通风, 使通风作业过程简化, 且安全、省时, 作业者只需要在日光温室的一侧操作卷膜器, 就可卷起几十米长的薄膜, 且通风口面积大小可以随意调节。

日光温室卷膜通风系统由卷膜器、卷膜轴、固定卡和压膜槽片几部分组成。在薄膜的上端用压膜槽和压膜卡固定, 薄膜的下端用塑料固定卡固定在卷膜轴上;卷膜轴的一端与卷膜器连接, 摇动卷膜器, 带动卷膜轴就可使薄膜卷起或放下。在薄膜的上端用压膜槽和压膜卡固定, 薄膜的下端用塑料固定卡固定在卷膜轴上, 卷膜轴的一端与卷膜器连接, 摇动卷膜器, 带动卷膜轴就可使薄膜卷起或放下, 如图3所示。

2.8 土壤养分速测仪

TFC-203PCA /PCB土壤养分测试仪 (如图4所示) 可以快速测定温室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 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 避免因大量施肥而使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发生变化, 解决了因肥料的盲目超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可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2.9 补光设备

天气的变化或光照的不足, 已成为制约温室增效的主要因素。温室中设置温室专用光源—“兴禾”阳光灯 (石家庄开发区赫谱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如图5所示) 能满足植物生长对光照的需要。避免因连阴天、雨雪天或大雾天严重缺光所带来的栽培植物减产。补光设备的有效作用面积为17m2/支, 正常天气每天补光4h, 早晚各2h;连阴天白天补光10-12h, 即可收到良好效果。

3 结束语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配套设备的应用, 能够改善室内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降低劳动强度, 实现室内土壤配方施肥, 通过调控植物的生理活动, 能够提高植物的抗你能力, 减少农药污染, 大幅度提升可控条件下的集约化和高效化生产经营水平, 增加日光温室栽培效益。

参考文献

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 篇4

变频调控技术是指:计算机技术、大功率输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等综合的应用, 并且也会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更加的完善。变频调控技术应用的原理同时也涉及到了电机转动和微机技术, 且集合了这些技术的特点, 因此变频调控技术应用的原理不能单独的探讨调控技术。变频调控技术是属于强弱电的混合及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性技术, 变频调控技术是根据电力半导体的技术, 控制工频电源中产生的频率进行转换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 主要利用了整流桥对工频电流中产生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之间进行转换, 进而使交流电机在驱动电源经过逆变器的时候, 可以实现频率和电压双向的调节。所以, 变频控制技术可以说是不具有附加的转差损耗高效率的调速方式。

2 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

我国的煤矿行业是传统型企业, 因此过于陈旧的机械设备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 所以就必须要进行机械设备技术上的更新。本文从矿井提升机、井下绞车、主通风机和皮带机这四个方面进行对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1 矿井提升机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

在煤矿工作中, 矿井提升机是企业人员和物料传输的主要工具, 作为外界和井下唯一通道, 因此变有矿井咽喉之称, 是矿井工作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所以矿井提升机安全可靠地运行, 是对煤矿工作人员和煤矿企业可以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保障。对于煤矿提升机进行更新调控, 在传统的方法上是把金属电阻接在电动机的转子电路上, 用接触器或控制器把电阻进行阻断来实现最终的调速, 但是这些主要控制的装置, 会产生大量的电阻耗能和散热的问题。但矿井提升机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上的使用, 减少了消耗, 并提高了精度和安全性能。可以说, 矿井提升机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调控中产生的所有问题, 实现了矿井提升机在使用中系统安全性能的增加及能源节约的目的。

2.2 井下绞车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

井下绞车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涉及了保护系统与电控系统两个方面, 变频调控技术通常会把电压的波动控制在-10%到+10%的范围内, 允许的波动范围在-2.5%到+2.5%的范围内, 其确定输入电源则是660V和50HZ。因此, 井下绞车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 不仅增加了井下绞车过载的能力, 在自动转矩低频的运载能力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对其自身额定转矩提供了保障, 元件欠压和过热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2.3 主通风机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

主通风机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 不仅是煤矿企业同分系统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煤矿井下安全生产与预防灾害发生的基础。因此主通风机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上的应用对煤矿企业在加工和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意思, 其中通风机的主扇风机在煤矿生产时, 需要一天二四小时不停的运转, 其为煤矿生产中工作者生存提供了需要的氧气。所以主通风机在煤矿中是无法取代的, 随着矿道的不断深入, 主通风机在功率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后主通风机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上的应用, 既满足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同时也可以随着生产的节奏变化, 随时进行风量的调节, 便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节约了电量的消耗, 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2.4 皮带机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

煤矿皮带机在工作上的原理与矿井提升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煤矿提升机在矿井工作时, 功率明显的大于煤矿皮带机。在煤矿井下作为重要输送工具之一的煤矿皮带机, 主要是使用液力偶合器去实现转换皮带机, 并依靠摩擦力达到使皮带运动的目的, 张力和摩擦力可以带动皮带上的物体进行运动。因此, 在矿井实际的生产运输中, 皮带必须是具有较好弹性的材料构成的。所以此特点便决定了煤矿皮带机的启动方式。传统软启需要使用液力偶合器, 启动时需要将液力耦合器机械效率调为零的模式, 以实现电机空载启动的目的。然而皮带机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上的应用, 很好的解决了无用的功率产生。不仅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无用功率, 也实现了对电力能源的节约, 也降低了皮带机在维护和维修上成本, 实现了煤矿企业环保节能的目的。

结束语

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 笔者对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情况做了重点的介绍;也从变频调控技术应用的原理出发, 对其在在煤矿机电设备中变频调控技术的应用做出了重点阐述。这使得让我们对变频调控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这种技术作为煤矿机电生产中的核心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调控技术作用十分明显。因为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随着国内科技的发展不断发展, 也使得在大量的使用变频调控技术的煤矿机电设备得到提升。这种提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也大大改善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环境。变频调控技术这是因为和多种基础技术的结合才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它又有高于基础技术的层面, 可以被称作是根据这些基础技术衍生出来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带来节约能源的效果, 所以煤矿机电设备的变频调控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我国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起到了降低的作用, 提高我国煤炭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是不可估量的。变频调控技术作为煤矿机电设备应用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 对变频调控技术值得我国煤矿动作着进行研究与分析, 这样才可以使我国的煤矿行业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江, 赵明星.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J].科技资讯, 2011 (17) .

[2]韩焕胜.变频节能技术在煤矿通风工作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 2011 (11) .

雏鹅饲养环境调控 篇5

雏鹅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 高温或低温对雏鹅生长都不利。温度高, 雏鹅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感冒;温度低, 易受凉, 导致消化不良或挤压死亡。

2. 相对湿度。

生产中, 要求育雏舍内湿度适宜。如湿度过高, 病原微生物容易生存、繁殖, 导致垫料出现霉菌, 雏鹅易发白痢、球虫病、曲霉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等多种疾病;湿度过低, 舍内干燥, 会加快雏鹅体内水分散失, 绒毛发脆, 脚趾干瘪, 且雏鹅易患呼吸道疾病等。

控制舍内湿度常采取以下4种方法:一是在通风换气窗上装上布帘, 既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 又达到吸湿保温的效果;二是食宿分开, 避免雏鹅把饮水器中的水打翻, 造成垫草潮湿;三是勤换垫草, 勤清粪污, 随时保持育雏室干燥;四是可以使用生石灰吸潮。

3. 合理光照。

日光照射可以增加雏鹅体温, 增强食欲, 加快新陈代谢, 增强维生素D的吸收, 促进钙磷代谢, 促进骨骼生长, 增强机体抗病力。但光照强且时间长时, 雏鹅得不到适当休息, 易发啄癖。初生雏鹅视力较弱, 晚上应进行人工补光, 确保鹅群能在适当强度的光线下进行运动、饮食、饮水。

养猪场养殖环境的调控 篇6

1 环境变化对猪群疾病发生和生产性能影响

猪群疫病的发生主要是因外部生活环境改变超越了猪休机体适应能力或猪只机体内环境失调而引起的各种病理现象。因此猪群疾病发生主要原因就包括猪群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引起猪只机体内环境失调2个方面。猪群外部生态环境变化和猪只机体内环境失调同时还降低了猪群的生产性能。

1.1 影响猪群疾病产生和生产性能的外部生态环境因素

影响猪群疾病的产生和猪群的生长、繁殖性能的外部生态环境包括4个方面:一是养殖场的自然环境, 包括地域、气温、气候、季节的变化;二是猪群所处的小环境, 包括猪舍温度、干湿度、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饲料和饮水的变化;三是周边人群、野生动物和其它动物对猪群的影响;四是新的致病微生物出现, 或有益微生物减少对猪群发病和生产的影响。

1.2 影响猪病发生发展和猪群生产性能的机体内环境

除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 机体内环境的失调是引发猪群一些疾病的主要因素, 机体内环境变化能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一是猪只机体抵抗力强弱决定是否发病、病情的发展和转归。猪只机体抵抗力强或经过切实有效的特异性免疫接种, 即使外部环境变差或特种病源微生物攻击, 也不引发猪病。同样猪只机体抵抗力强时生产性能正常维持, 否则就会降低;二是猪只体内组织器官代谢失调使器官机能改变, 导致一些疾病发生, 如代谢性的酸中毒或碱中毒、消化不良等。这些疾病也影响猪只生产性能, 使其生产速度下降;三是猪只机体微生物群失调引发一些疾病并使其生产性能降低。如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肠道疾病等, 而肠道疾病必然使机体消化机能降低, 猪只生产性能下降。

1.3 环境调控技术在防止猪群发病和保障猪群生长性能上的应用

环境调控技术在养猪生产和防病治病上的应用主要有八项:一是猪群肠道菌群调整方面的微生物生态防治技术。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制剂作为添加剂, 能增强肠道有益菌, 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失调, 利用菌群间争夺营养物的拮抗作用, 降低有害菌的生长繁殖速率, 直至最后消亡。在有益菌帮助改善胃肠道机能后, 猪只生产性能得以改善;二是对猪群饲养环境、运输工具的消毒。如用紫外线、消毒药消毒杀灭病菌和其它微生物, 饲舍内不产生恶臭气味, 蚊蝇蚤被杀灭, 改善了猪群的生活环境条件;三是猪群所处大小环境的有效控制, 使场区周边环境和猪舍环境达到猪群健康生长、繁殖要求。如场内外绿化美化, 搞好清洁卫生, 清除杂草防蚊蝇孳生;四是对猪舍内空气的净化处理, 包括除尘、调温、调干湿度等;五是对饲养管理的严格要求。采用“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方法, 切断病源微生物在场内传播;饲养用全价配合饲料, 满足猪群生长繁育需要;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不添加禁用药品;六是对一些致病因素有效控制, 如防应激;七是改善猪群的特异免疫功能, 落实免疫制度。结合本场实际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 并按抗体监测情况合理调整;八是发现病猪时的疫情上报, 紧急免疫和对病猪的隔离、诊疗、扑杀、粪便和尸体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2 改善猪群环境的措施

养猪场的规划布局、场址选择、场区安排、猪舍设计、粪便污物和尸体处理方式、猪场内设施设备选择配套、场区环城绿化美化等, 都完全按照猪群的生理需要来考量, 尽力为猪群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福利的生活环境。

2.1 规划先行, 猪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规范管理、规模适度”的原则, 在当地总体生产发展规划所划定的养殖区域选择场址。猪场要选择交通便利、水电路齐全、有较好生态环境的区域。要远离居民区、畜禽交易市场、交通要道、其它养殖区, 屠宰场。避开工厂、矿山等污染源。一般选择地势高燥, 背风向阳的地方, 处于主风向上风处。场内水源充足, 水质优良, 符合饮用水要求。养猪场规模不能贪大求全, 应与流转资金、物资、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市场消化能力相适应。应多考虑与他场联合分段养殖或营销。养猪场建设的生产区、饲料厂、管理区、隔离区严格分开, 且把生产区按地理环境和方位划分为数个较小、有一定间隔的分区。生产区主建筑座落在主风向上首。饲料库、公猪舍、空怀母猪舍、怀孕母猪舍、后备母猪舍、苗猪舍、生长猪舍、产仔舍、肥猪舍应分开, 减少成年猪对仔猪的影响, 减少发病率。养猪场必须配套完备疫病控制药品和处理设施, 符合动物防疫条件, 兽医室、尸体处理场、粪便处理场放在生产区的下坡下风向。消毒池、消毒室、更衣室和粪便、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等与场房同时建设。养猪场清洁道和粪道严格分开, 粪便处理最好与沼气建设有机结合, 既可以解决粪便污染又同时解决猪场的供能问题。

2.2 改善猪舍通风、采光、运动条件

按每栋猪舍大小、饲养密度来考虑通风气流类型, 风扇和通风口选择主要考虑, 便于操作, 又能防贼风侵袭。首先要考量整栋猪舍的通风条件, 其次也要注意局部风的强度, 高速局部气流会使猪只体表湿度骤降, 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并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猪舍通风口设计位置不当、门未关好、门窗关闭不实、墙上有风洞等, 可使局部风速增强, 猪体易受冻, 易发呼吸系统疾病。自然采光和人工光照要匀, 种用猪必须有运动场地和一定的运动量, 增强猪群体质。

2.3 猪舍温度、湿度调节

猪舍内合理安装保温设备设施, 使猪群始终保持最适的环境温度。在最适环境温度下, 猪群生长、繁育性能最强, 饲料转化率最高。生长猪群对舍温的要求是随着日龄增长而降低, 仔猪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散热能力强而保温能力差, 随着日龄增长,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日渐完善, 皮下脂肪沉积保温能力增强而散热能力下降, 猪场应制定好随日龄增长逐渐降舍温的计划。生长猪群感到舒适的舍温为18~24℃, 仔猪群稍高, 肥猪群略低一些。猪舍相对湿度为50%~70%比较适宜猪生长。舍内空气湿度是调节舍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水的比热大, 潮湿空气导热性是干燥空气的数倍, 舍内湿度太低, 猪群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舍内湿度高, 能降低舍温。夏季一般通过喷淋系统增加舍内空气的湿度, 其次需要加强舍内通风, 加快散热来降低舍温和降低空气湿度。夏季舍内湿度过高, 就会妨碍猪呼吸时对空气排散水分而散热, 又使猪体污秽, 病源微生物大量繁殖, 引发各种疾病。冬季如果湿度过高, 会使猪体散热增加, 猪感到寒冷, 不仅增加饲料消耗, 这可能导致冷应激和冻伤、风寒感冒等。

2.4 降低饲养密度

猪群合适的饲养密度以既合理有效地利用猪舍又不影响猪群正常生长发育、繁殖为宜。猪群饲养密度依南北方气候、季节不同有差异, 也根据舍内设备设施不同合理确定。良好的设备设施, 饲养密度要高些。猪群饲养密度过高会使空气污浊, 发生拒食争斗和挣抢休息场地现象。一般情况下应保证圈舍有总面积2/3~3/4的干燥地面用于猪只休息, 保持睡眠区始终清洁干燥和舒适。条件较好的猪场3~4月龄肥育猪需每头圈栏面积0.6~0.8 m2, 4~6月龄0.8~1.2 m2, 7~10月龄1.2~1.5 m2, 种用公猪1.5~1.8 m2。农村养猪场一般各方面条件有限, 饲养密度按正常标准的60%为宜。怀孕母猪和种公猪要适当考虑增加运动场的面积, 并保持运动量, 随季节逐渐改变。

2.5 科学饲养管理

根据猪群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地配比日粮, 饲粮要坚持配方稳定、定时定量饲喂, 不喂含发霉变质有毒有害物质为原料的饲料, 饲槽、水槽设施充足, 饮水符合饮用卫生标准, 水温料温适宜, 注意避免抢食争斗而致采食不匀。配制日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适量的能量饲料和脂肪。高温季节采集量下降应给予较高营养浓度日粮, 避免能量摄入不足, 一般加入2%植物油以减少因碳水化合物代谢加强产生的散热负担;二是要注意饲料中合理的蛋白质水平和添加必需氨基酸。高温等应激条件下使猪体内代谢增强, 氮消耗增加, 而采集量下降使蛋白质摄入量下降。因此要维持日粮中合理的蛋白质水平。日粮中添加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须氨基酸可改善饲料转化率, 减少日粮的热增耗;三是注意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高温季节机体维生素需要增加, 需通过饮水或饲料补充。VC是一种抗化剂, 有一定抗应激作用。VE可以调节猪体内物理代谢, 增强免疫功能, 改善猪只的生产性能。VC和VE也能降低应激对精子质量和受精率的影响。微量元素多是体内代谢酶和激素的组成成分, 普通日粮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均匀, 铬、硒等含量常不足, 补铬对抗应激, 提高生产性能, 调节内分泌和提高免疫力有一定作用。硒是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补硒可防止氧化物侵害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因而有抗氧化剂和增强机体抵抗力作用。添加小苏打有一定防暑作用, 补铜有促生长作用。

2.6 应用促免疫制剂和抗菌中草药预防保健

为了增强猪只机体抵抗力, 可以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能增强抵抗力的免疫促进剂和抗菌中草药进行预防保健。左旋咪唑既可驱虫, 又是免疫促进剂, 常在免疫前1周使用驱虫。黄芪、黄柏、板兰根、金银花、黄连等抗菌中草药既可以抗菌消炎, 又能提高猪只机体抵抗力, 可将抗菌中草药制成散剂,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预防。

2.7 做好免疫、卫生清洁、消毒、抗应激, 及时处置疫情

园林植物生长的生物环境调控 篇7

(一) 加强动植物检疫, 防治外来生物入侵

为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 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 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应依据有关法规,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对进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 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 以及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 采取一系列旨在预防危险性生物传播蔓延和建群危害的措施及行政管理的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动植物检疫是一项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是控制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主要措施。

(二) 农业措施

1. 选用抗病虫品种。

在园林有害生物控制中, 培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一项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为园林植物后期养护带减少大量工作和环境污染。目前园林植物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培养园林观赏植物抗病品种提供了有利条件, 抗性强金叶女贞、芙蓉花、香石竹、月季、伏加草等新品种已培养成功。如抗病金叶女贞具有极强的抗褐斑病特性, 抗病虫芙蓉花具有抗蚜虫、夜蛾的特性等, 这些抗病虫害新品种的成功培养和应用, 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2. 合理布局。

园林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环境条件, 因地制宜选择各种适和生长的植物类型, 以乡土植物为主, 根据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关系合理进行搭配, 以乔木、灌木、地被树木相结合的群落生态种植模式, 来表现景观效果, 强调群落的结构、功能与生态学特性相互结合, 以营造合理的、健康的园林植物群落。同时要注意避免混植有共同病虫害或病虫害转主寄主植物, 人为地造成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如黑松、油松、马尾松等混植将导致日本松干蚧的严重发生;桧柏是海棠锈病的转主寄主, 桧柏与海棠混植将导致海棠锈病的严重发生等。

3. 适时栽植。

园林植物栽植要遵循其生长发育的规律, 提供相应的栽植条件 (如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好) , 应根据各种树木的不同生长特性和栽植地区的气候条件, 适时栽植, 促进根系的再生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恢复, 协调树体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发育矛盾。一般落叶树种多在秋季落叶后或在春季萌芽开始前进行栽植;而常绿树种栽植, 一般在南部冬暖地区多进行秋季生长缓慢时栽植或于新梢停止生长期进行, 在冬季严寒地区以春季新梢萌芽前栽植为主。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应用, 园林植物的栽植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反季节”、“全天候”栽植已经十分普遍, 遵循树木栽植的原理, 采取妥善、恰当的保护措施, 以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高栽植成活率。

4. 加强管理。

冬季或早春, 结合修剪, 剪去部分有虫枝, 集中处理, 是减少病虫害源的重要措施;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日常管理, 合理疏枝,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可减少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温室栽培植物, 要经常通风透气, 降低湿度, 以减少花卉灰霉病等的发生发展。

5.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合理灌溉, 掌握正确的浇水方法、浇水量及时间, 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如氮、磷、钾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平衡施肥, 可使园林植物健康茁壮生长, 避免偏施氮肥, 造成花木的徒长, 降低其抗病虫性和观赏价值。喷灌方式会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生, 最好采用沟灌、滴灌或沿盆钵边缘浇水。浇水要适量, 避免水分过多引起植物根部缺氧而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甚至根部腐烂, 尤其是肉质根等器官。浇水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的上午, 以便及时降低叶片表面的湿度。

(三) 生物防治

1. 天敌昆虫。

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 天敌昆虫主要有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大类。其中捕食性天敌昆虫主要通过捕食害虫达到防治的目的, 这类生物有丽蚜小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大红瓢虫、螳螂、花角蚜小蜂、松毛虫赤眼蜂、草蛉、蜘蛛、捕食螨、蛙、蟾蜍及多种益鸟等动物。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自然界中抑制害虫的作用和效果十分明显, 如七星瓢虫、小红瓢虫和异色瓢虫对蚜虫和介壳虫的捕食。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 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 凡被寄生的卵、幼虫或蛹, 均不能完成发育而死亡。肿腿蜂防治天牛, 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

2.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引起害虫致病达到防治的目的。可引起昆虫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线虫等。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和病原病毒三类, 常用的真菌杀虫剂有蚜霉菌、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座壳孢菌、轮枝菌等, 可用来防治玉米螟、松毛虫、大豆食心虫、多种金龟子、水稻叶蝉、飞虱、桑天牛蚜虫、茶毛虫、舞毒蛾、根结线虫、蓟马、白粉虱等多种害虫;苏芸金杆菌是最常用的细菌制剂, 是应用最广的生物农药, 已广泛地应用防治松毛虫、菜青虫、苹果巢蛾、毒蛾、玉米螟等害虫;而核多角体病毒群可用来防治多种害虫。

3. 生化农药。

生化农药指那些经人工合成或从自然界的生物源中分离或派生出来的化合物, 如昆虫信息素、昆虫蜕皮激素及保幼激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等能用来防治害虫。主要来自于昆虫体内分泌的激素, 如昆虫的性外激素、昆虫的脱皮激素及保幼激素等内激素。目前国外已有100多种昆虫激素商品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中国已有近30种性激素用于梨小食心虫、白杨透翅蛾等昆虫的诱捕、迷向及引诱绝育法的防治。昆虫生长调节剂现在中国应用较广的有灭幼脲I号、Ⅱ号、Ⅲ号等, 对多种园林植物害虫如鳞翅目幼虫、鞘翅目叶甲类幼虫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 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指用简单的工具以及物理因素 (如光、温度、热能、放射能等) 来防治园林有害生物或改变物理环境, 使其不利于有害生物生存、阻碍入侵的方法。常用的物理机械防治方法如人工捕杀、诱杀法、阻隔法及热水浸种、烈日暴晒、红外线辐射、土壤处理等, 其措施简单实用, 容易操作, 见效快, 可以作危害虫大发生时的一种应急措施。特别对于一些化学农药难以解决的害虫或发生范围小时, 往往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指用农药来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解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化学防治是园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措施, 具有收效快、防治效果好、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限制较小、适合于大面积使用等优点。目前, 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约500余种, 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 但农药的广泛使用, 会造成土壤、水体和空气环境的污染, 增强有害生物的抗药性, 杀伤有害生物的天敌, 危害人畜安全, 形成恶性循环, 破坏生态平衡。

二、园林植物群落种间关系调控

1.合理配置。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 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 喜湿耐旱, 以乡土植物造景为主, 同时重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充分利用空间, 注重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攀缘植物等合理搭配, 重视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 充分发挥其园林生态功能和观赏特性。

2.生物调控。植物个体有自己一套完美的调节机制, 生物调控是指通过良种选育、杂交育种, 应用遗传与基因工程技术, 创造出转化效率高、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优良物种, 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该调控主要表现在选育新品种, 增强适应性上。如中国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通过多种手段培育出的优良园艺新品种, 其观赏性和生产能力提高, 同时其适应性和抗逆性均大大提高。

3.环境调控。园林植物环境调控指的是为了促进园林植物的生长采取的各种改良环境条件的措施。该调控主要表现在改善环境条件, 促进园林植物的生长上。如平整土地、浇水、排水、施肥、中耕松土等进行小气候和水分调控的各种措施。

摘要:生物因子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一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有害生物都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国, 对许多国家的生态、环境、经济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据初步统计, 目前中国遭280余种外来生物入侵, 每年损失2 000亿元。借助一些人为措施来调控园林植物生长的生物环境为园林生产服务, 是园林生产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物环境,调控

参考文献

[1]唐祥宁.园林植物环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2]宋志伟, 王志伟.植物生长环境[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

[3]江建国, 柴长宏.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0.

[4]刘常富, 陈玮.园林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棚养有机蛋鸡的环境调控措施 篇8

温度。蛋鸡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3~20℃;13~16℃时, 产蛋率最高。因此, 暖棚养鸡应加强温度调节, 使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 以免影响产蛋率。

湿度。蛋鸡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55%, 一般以40%~70%为限。湿度过小或过大, 均易使鸡患病。因此, 棚内应保持空气流通, 湿度低时可喷消毒温水加以调节。

光照。蛋鸡日需光照时间一般在14~16 h, 每天光照17 h可提高蛋率。有机蛋鸡注意光照时间要按规定控制, 不可随意增减。

密度。棚养蛋鸡适宜密度为散养5~6只/m2, 笼养14~15只/m2。

空气。为防止棚内有害气体危害, 及时清除有机蛋鸡鸡舍内的粪便, 保持有机蛋鸡棚室内空气新鲜, 及时调节棚内温湿度, 并加强通风。通风注意选在上午10:00到下午16:00前, 天气晴好、稍微有风、凉爽时进行, 但应保持棚室内温度不能骤然下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环境调控设备】相关文章:

设施环境调控05-01

肿瘤微环境的调控06-10

宏观调控环境下房地产营销策略创新研究09-10

设备变频调控06-05

调控04-16

调控政策04-30

综合调控05-02

调控方向05-08

利率调控06-03

人口调控06-10

上一篇: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下一篇:构建步骤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