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高原期

2024-07-10

班主任高原期(精选七篇)

班主任高原期 篇1

1. 课堂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课堂情趣。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 采取单一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学习高原期的突破。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效果优于单一感官的作用, 因为多种感觉的协同活动可使学生心理的多个方面 (感知、记忆、思维) 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学生热情高。有效的课堂管理者会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如利用图表、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高三物理课上, 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把讲授式教学与自学、练习、讨论等授课形式有机结合, 做到讲练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点复习习题化

单纯的知识点罗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脑力疲劳。部分学生反映, 老师讲了一节课的知识点, 在黑板上写了一黑板的公式、定理, 但一做练习, 全然没有什么复习的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把习题的解答与知识点的复习结合起来, 把知识点的复习分解到习题中去, 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还能更清晰地明确所复习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例1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18题) 如图1所示, 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 (沿竖直方向) 对称, 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 且OM=MN。P点在y轴右侧, MP⊥ON。则 () 。

A.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 电场力做正功

C.M、N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 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通过此题分析, 由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的关系及沿电场线电势降低的特点得出A选项正确;由电场方向判断电荷受力方向, 由电场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关系得到电场力做功的正负, 从而判断B选项错误, 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U=Ed及电场线的疏密判断C选项错误。

结合这样的例题来复习电场, 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思考本节内容的几个基础知识点:如何根据电场线判断电场强度、判断电势高低和电势差的大小、判断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等, 从根本上体会“从电场线、等势面 (线) 到运动路线”是解决静电场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思考与讨论等形式复习知识, 摆脱了教师重复基础知识形成的乏味气氛, 形成开放生动的课堂氛围。

3. 物理习题实验情境化

实验是物理的基本特征, 通过物理实验不但可以得到或验证相应的物理规律, 更可以调节物理课堂气氛。在长期的习题教学过程中, 适当的实验在展示物理情境的同时, 也可以让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课堂上的一个小实验, 就如烹饪美味时添加的调味剂, 让枯燥的高三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 在复习牛顿定律与受力分析时, 有下列习题。

例2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 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 如图2, 当小球上下振动时, 框架始终没有跳起, 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 小球的加速度为多少?

在上课前老师用木条和弹簧制作一个相同的装置, 由于木框架质量不大, 当所挂球的质量及弹簧形变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框架会在地面上“跳跃”起来, 不但形象地展示了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可能, 同时课堂笑声一片, 课堂氛围得到很好地调节。

4. 课堂师生交互“对话”化

课堂师生交互的“对话”化可使物理复习课从“传递型教学”向“对话型教学”转变。在传统的传递型教学中, 教师作为知识的代言人, 师生交流方式单一,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而主张课堂教学的“交互主体性”的克林伯格认为, “在所有的教学中, 都在进行着最广泛意义的对话, 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标志。”因此有些老师认为复习课很难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教学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上,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对话教学构建支架:一是分解物理过程, 通过对话帮助学生构建解题支架;二是拓展习题相关知识,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和师生对话落实知识要点;三是放大学生的易错症结, 进行有的放矢的追问击破等。在对话的形式上, 可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问答式”;也可以是师生关系平等的“交际式”。老师提出或设计问题, 由学生辐射扩散, 师生共同深入探讨;还可以是突出问题焦点的“辩论式”对话, 通过设计正反相对的观点或结论, 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深入探讨, 互相启迪。

当然, 对话教学对教师教学例题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2005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中的第20题, 试题给出某种求解方法, 然后要求考生对所得到的结论是否有不完善之处进行评述及补充, 这种试题在高考复习课中就能较好地引发师生间的讨论与对话, 因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不妨多加效仿。

5. 教师评价与反馈及时化、经常化

因为处于学习高原期的学生心理波动较大, 自信心较为脆弱, 因此, 教师要及时发现有进步的学生, 并发自内心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避免讽刺、挖苦学生。在这个时期的课堂上, 教师绝不能跟学生说这样的话:“这个题是我们上个星期讲到过的, 结果还有人错得没有方向。”这样一说, 只能增加学生的焦虑和自我否定, 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还是对学生信心的树立都没有好处。

处于学习高原期的学生因为成绩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对自己能力水平的判断和努力方向都处于“混沌”状态。有的老师在每次测试后, 只是对试卷进行讲评, 让学生核对答案和分析解题过程。这样做对于对成绩高度敏感的学生来说, 效果并不最好, 因此, 在每次测试后, 老师不妨先用少许时间对考试成绩进行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让学生接受既有的成绩, 同时明确努力方向, 认识失败的不可避免和调控自己的课堂情绪。

6. 复习内容调整合理化

当有较多学生表现出学习焦虑, 信心不足, 课堂气氛压抑或过于放松等现象时, 我们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安排也应该做出必要的调整。在2010届高三教学中, 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后, 我们暂停了第一轮知识点的复习。利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连续做了几套与“一模卷”类似的综合性试卷, 其一是让学生冲破一模成绩不理想的阴影。经过一定时间的综合卷强化后, 学生的自测成绩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们也因势利导, 在这段教学调整期间主要突出物理建模的讲评和物理方法与物理思想的讲评。

学习高原期应对策略 篇2

同学们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同学对已学过的知识越复习越模糊,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了,有的甚至发生倒退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由于同学们不了解它的规律,极易急躁、焦虑,结果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的提高较慢。

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因而进步很快。

学习高原期: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克服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

克服“高原现象”的建议:

首先,提高认识,树立必胜的信心。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到了学习极限,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在高原现象出现时不要惊惶失措,只要挺得住、忍耐住,就会顺利走出“高原”。常言道“信心是基石,拼搏是保障”,要坚信自己还有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凭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学好各门功课。只有树立了信心,你才可能拥抱成功。

其次,变换学习方法。学习初期阶段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适合,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原有缺点。例如,学习数学时,解题方法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常量代换,套用公式,套题型的方法上,那么进一步解决需要运用空间想象力的问题时就必然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形成停滞不前,因此学习者此时必须变换学习方法。

海尔高原期反应 篇3

作者简介: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如果说海尔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话,就是能够要求自己不断变革。我们看到,即便是世界级企业,失败往往也是因为失去了自我变革的能力。

十年前,我说什么,大家照着做就可以。就那么大的盘子,我一个人能“看”得过来。但现在的海尔,就好比是一幢大楼,每一层就是一个等级,每一层的每一个房间就是一个部门,他们之间可能老死不相往来。而作为企业的最高负责人,你对下面发生的事情可能永远也不知道真相。所以,怎么打通这幢大楼,化解大企业病,就是海尔永远要面对的课题。

“高原期”如何找到氧气袋

海尔目前的状况像是处于一个高原期。假设我们身处海拔5000米,而我们的目标却是8000米,因为对手都在珠穆朗玛峰上。正是因为国外的对手非常强大,我们原来的有效办法可能都不行了,所以就更要变革企业的内部机制。

外部对手和内部机制的压力,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利润:一是利润率不高,二是全球化的开发和市场投入很大,直接影响到利润。就好比是在高原上,利润少,相当于空气稀薄,再发展下去你就会窒息。所以,我们要求干部都来研究怎样在高原期获得丰厚的利润,找到你的氧气袋,否则你就很难再往上攀登。

比方说,现在海尔的产品在美国、日本和欧洲都有一定的名气,但还没有很高的美誉度。为什么呢?在美国,海尔的小冰箱居第一位,但美国的主流产品是大冰箱。在日本,五公斤以下的洗衣机,海尔基本上也是第一,但日本的主流产品是七八公斤甚至十公斤的大洗衣机。所以,最直截了当的目标,就是成为当地市场的名牌,就像美国人不认为丰田是日本的品牌,而是美国品牌一样。

我们内部有一个要求,即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学习的母本,惠而浦就是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目标。海尔能做的只是希望在信息化时代,看看能否通过管理的创新建立起某些自己的优势。

让员工做大,让领导做小

要让企业做强,就要让顾客做大。如果要让顾客做大,就是怎么样给顾客搭建非常好的平台,这样在这个平台上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产品开发就不仅仅是“我能开发出什么给你”这样简单,而是你要什么,我就应该开发出什么。我们在美国和欧洲都建立了当地的设计中心,投入相当大,特别是人工费很高,但这是必须要建的。

我的另一个观点是,如果让顾客做大,前提必须是在企业中让员工做大。因为用户的满意度来自于员工的满意度。所以海尔在企业内部要搭建一个平台,员工有自己的天地。让员工做大,还意味着要让领导做小。现在,往往是领导在做大,我要你怎么做就这么做。实际应该倒过来。员工要问,我为了这个目标,我要怎么做,你给我提供什么资源。领导也是一个服务员、一个勤务员。

为此,我做了两项工作:第一,建立一个人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自主经营的机制。第二,管理好最高级的经理人。通过这些办法,把企业的目标转化成一个个小的项目,再围绕这些项目建立独立的经营公司和一个“无边界”的团队。

高层建设一定要具体

我们每位高层都有非常具体的市场目标。所有的副总裁不仅是分管,而且必须负责把分管的市场做到一定程度。他们和其他的本部长一样接受考核。我们梁副总裁分管冰箱,比如建美国这个项目,就要当地设计、当地生产、当地营销三位一体,将美国公司变成一个经营体,由他亲自来负责。具体怎么做,谁都没有答案,他自己去探索,包括激励机制、管理流程等。而中国有些企业的高层,也负责一些事,但很具体的目标就不清晰了。

我们坚持每周的研讨学习,这是一个多年的惯例。每个周六上午,高层都必须来研讨最近这一周当中的问题,主要是思路上和管理上的问题。通过及时的脑力激荡,迅速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最近一个时期的做法是,每位部长集中脱产学习一个星期。在最后一天,其他人也集中起来,听他们来讲,每个人讲20分钟。这包括“分享成果”和“需求突破”。所谓“分享成果”,就是由你来介绍经验,启发别人;“需求突破”,指的是你有难题,求助于大家。

[编辑 陈建光]

骨干教师如何走出停滞“高原期” 篇4

关注本土教育经验

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张丽钧说:“读书, 让人活N辈子。”骨干教师要潜心读书, 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从而提升自己人生的境界, 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以往谈到读书, 国外教育著作最为受到推崇, 在我看来, 骨干教师有必要扩大一下自己的读书视野与范围。

阅读中国教育经典。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黄蓉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新论》、窦桂梅的《我的教育视界》、李跃的《教育第三眼》 等国内教育经典, 教师都应当入眼入心认真读, 从而学会用宽广的视野看待当下的教育现实, 思索中国教育的本质。

阅读专业著作。郭元祥的《教师的20项修炼》、李镇西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周一贯的《语文教学优课论》、孙双金的《美丽课堂》、窦桂梅的《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等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科教学专著, 有助于教师跳出自己的小天地, 了解同行的新动向, 提升专业素养, 成为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

广泛涉猎杂书。李奋飞的《正义的底线》、莫言的《蓝色城堡》、曹文轩的《经典作家十五讲》 等各类书籍, 都有助教师提升文化素养。

教师不妨“功利”地读书。比如, 结合师德建设读书, 以提升师德修养;结合教书育人读书, 以提升教育水平;结合课程改革读书, 以更新教育观念;结合教育科研读书, 以搞好科研课题, 等等。教师只有广泛涉猎新知识、新信息, 掌握新方法、新技术,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才能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在教学中求实求真

课堂教学是骨干教师的首要任务。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彰显自己的特长, 形成自己的风格, 更要有直抵心灵的力量, 从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教师首先应根据学情, 确定目标, 实现“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既要完成教学任务, 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 给学生探究的时空。课堂上留足时间, 引领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内化、升华所学的知识, 发展思维, 提升素养。再其次,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借助书面展示、口头展示、行为展示等方式, 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让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

回归常态。骨干教师不应以教学竞赛获奖为目标, 而是应当回归常态, 立足课堂实际, 真正地以生为本, 因学设法, 因学而教, 而不是自以为是地一意孤行。虚假的课堂表演从长远而言是误人子弟, 回归常态就要杜绝包装, 远离花哨的教学排练和作秀。回归常态, 就该让学生呈现自己自然的生长状态, 教师要遵循前辈教师“学做真人”的教诲, 在日常教学中不怕不完美、有瑕疵、有遗憾, 而是努力寻求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

大道至简。要“清洗”冗繁的课堂, 彰显简约之美。其一, 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品位。简明的目标, 是实现简朴课堂的保证。用简明的目标作向导, 能激发学习动机, 引领学生逐步前行。其二, 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精选“核心知识”。简约的内容, 是实现简朴课堂的关键。其三, 指导要简要———简要而不失到位, 聚焦重点和难点。简要的指导, 是实现简朴课堂的核心。指导要简明扼要, 具有示范性、启发性和解惑性。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 教师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 教师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 教师要“辅导”。其四, 方法要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简便的教法, 是实现简朴课堂的“润滑剂”。

在研究与写作中提升自我

教育写作, 是教师不断反思、审视、提炼、升华自己教育实践的过程, 更是总结教育规律、沉淀教育智慧的过程。骨干教师要勤于教育写作, 以拓展自己的精神疆域, 从而改变自己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的状态, 积淀生命的厚度, 提升生命的高度, 促使自己早日成为学者型教师。

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却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骨干教师要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勤写教学反思, 能促进教师自我反省、自我矫正和自我超越。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 把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 形成可供他人思考分析和学习的案例。案例分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分析的撰写应叙为主体, 议为点睛, 一针见血;理清思路, 分块而叙, 巧妙概括。勤写案例分析, 教师可将自己的知识“内化”, 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班主任高原期 篇5

突破成长高原期――反思型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

作者/ 朱 敏

在语文教学上,如果教师能经常反思自己,可以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一个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反思精神,并将反思的结果运用到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

一、反思目的需明确

教学反思的长远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而近期目标却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上完一节漂亮的课之后,总结其中的闪光点,好好地表扬自己一下,也许会在原有基础上,想出好方法更上一层楼,也许会受到启发想出别一种方法,获得一个新的思路;也可以是上完一节有些瑕疵的课之后,归纳优点和缺点,以便于今后扬长避短;还可以是上了一节很不成功的课之后,追寻自己发生错误的根源,以及今后避免的方法等。总之,反思目的要明确,反思才有价值。

我有一段时间曾经很努力地学习各位大家的教学方法,在网上疯狂地搜索他们的教案或教学实录,打印过厚厚一本,每上一课,都要认真地思考原装设计,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对它进行修修补补,改编成自己的教案。慢慢地发现,大家们的想法也并不是无懈可击,从他们文字版和视频版的教案及实录中,我每每都能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李镇西老师在上《孔乙己》的实录中,曾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小说末句的两个词语“大约”和“的确”,这一组看似矛盾的词语,是文章分析的一个要点。李老师借机启发学生,将孔乙己的死归结于他的遭遇和所生活的社会背景。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说法有失妥当,孔乙己的死因背后隐藏着的正是本文的中心。我综合了各家的`说法之后,归纳出两大点: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社会原因又包括: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思想尤其是等级观念的残害,他周围的百姓的麻木与冷酷,以丁举人为首的统治阶级的残忍;个人则主要是鄙夷体力劳动,好喝懒做,小偷小摸等。因此我在借用完这篇教学实录之后,兴奋地写下了课后反思:“教案源自李镇西老师的教学实录,与我所搜集到的材料相比较后,我对分析文章篇末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词语的分析做了修订,我认为李老师的观点的是不够全面的,或许是由于口语上的表达有所失误,李老师没能将它引导周全,”在反思中,我找李老师的“茬”,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教学的提升,边学习边挑刺,这是我对鲁迅先生“拿来主义”在行动上的认同,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于教学成长很有效。

现在回头看我那一段时间的教学反思,其中充满了对自己的褒奖,兴奋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因为我是一个乐于在受鼓励中激发强烈兴趣,进而刻苦钻研的人,由于深知这一点,在写作反思的时候,我给自己的努力以诸多的奖励。

二、反思视角要清楚

反思的角度应包括:大师的角度、自我的角度、同事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和理论的角度等。每一次反思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省视,或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省视,它们共同指向或分别指向自己教学实践的哪些方面、哪些问题,这给予教者的是一种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建议。清晰的视角针对性极强,教者因此清楚了如何改变教法、改变指导学法,抑或改变双方的观念认识等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前几年在做《社戏》公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步骤有导人、作者介绍、自由读、多媒体展示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寻找本文线索、理清文章结构)、合作探究(称为“乐土”的理由)、总结、拓展(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设计时,自我感觉虽然教学环节比较保守,但是讲课的过程中语言幽默、分析到位、问答清晰,应该是比较圆满的。但是在评课的时候,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出是一个我意想不到的问题:“你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只是你认为的生字词,虽然多媒体做得很漂亮,但是缺点有两个:(教学论文 )首先多媒体的音乐和画面过于繁杂,我坐在下面就觉得被这些背景干扰得厉害,心思不能完全集中在认字上,教学手段是吸引了学生,但却是副作用相当大的吸引;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你展示的生字词,只是你自己认为的生字词,并不是学生眼中的生字词,你是强加给学生的,你看在读完、拼完之后,学生又提了一些,那才是他们认为的生字词,你不觉得那几个才真正叫做生字词吗?所以有人说教师有三种:一是学生懂了你还在教,二是学生没懂你教还是不懂,三是学生没懂你教懂了。”我一下觉得茅塞顿开,一直在东学西学,学的都是表面,别人使用的这些套路,其实我并没有完全真正明白每一环节起什么作用,只知道借用过来,照着葫芦画瓢,今天听了这位老师的话举一反三,顿时知道怎么去做了,于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上,我写下了如下的文字:“很感谢我的前辈兼同事,她今天的点评让我清楚了,我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能为了方便我自己的教学,方便把公开课上得漂亮,就放弃最根本的学生的立场。”自此以后,我的课堂变得朴实而实用,因为在反思的过程中,我认识了教学的本质。

三、写作反思应及时

教学反思与其他的教学活动一样,都具有及时性。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及时完成,学生作业要及时改,学生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同样,教学也要及时反思,对于刚完成的教学实践,立刻反思,不仅可以想到课前的设计思路,而且能想到设计和实施时的许多微妙细节,这对于下一次教学活动的准备、执行以及自己教学思维模式的修正,都具有意义,否则,时间一久,容易忘记很多细节,使反思效果大打折扣。有一段时间学校忙于迎检,工作特别多,我既要忙于填写各种各样的表格,还要记得备课,因为开会的时候说,检查组来的时候,会随机听课,虽然没说上得好怎样,上不好怎样,但是自己作为一个多年从教的语文老师,一旦出了什么差错,尤其是万一犯了低级错误,该如何是好?结果真还是怕什么来什么,检查组果然听了我的一节《背影》,课后点评的时候,领导说:最后拓展时,你要求的是回忆自己心目中的父母最美的形象,结果有一个学生举例,爸爸妈妈长期外出打工,自己很少见到他们,只是每年打几个电话,自己很想念他们,说着就留下了眼泪,引来师生的唏嘘。当时我没感觉到什么,还表扬了他,说这个事例并没能说明亲情。但是因为事情太多,我没能及时反思,直到现在,都无法想起当时自己为什么会在拓展延伸部分,没听出学生所举的事例是不应题的,我只记得是有一个特殊原因的,但是一直没能想起来。虽然不能说缺了这一次反思,我的教学就会停滞不前,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遗憾。

教学反思是一把梯子,架起来爬上去,就能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快上升,甚至可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迈过教师发展的高原期 篇6

其实这是教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王刚老师不是个例,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高原现象”在教师中可能随处可见,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在取得了一级职称、高级职称之前,乐于参与教研,积极上公开课,勇于承担班主任工作,即使孩子小,身体不佳,也能克服。一旦功成名就,就会以身体健康、子女教育等各种理由辞掉班主任工作,以工作忙、把机会让给年轻人等理由拒绝出公开课,不愿参与科研工作。这严重影响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继而对学生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效果。

一、如果从学校角度来讲,帮助他们度过高原期的有为之举,关键还在于“唤醒激情”。

(一)改变教学环境,激发自身潜能。

其实,对于高原期的教师来讲,缺乏工作热情,教学上没有创新,一定程度上也与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总是教某一个年级或某一门学科或在某一个岗位上,看似轻车熟路,实际上也枯燥单调,缺乏新鲜感,日子久了,他们不想也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教法。这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同理。因此,适当改变以下教师的教学环境或岗位,对唤醒他们工作热情,重新激发工作状态大有裨益。同时学校应当引进专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要让教师有震惊,受冲击,感压力;然后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新的生长点。

(二)实施情感管理,做好暖心工程。

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说明,人是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的。教师亦然。处于高原期的教师,大多建立了家庭,生活压力更重了,肩上责任更大了。为此,学校要尽量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以此来调动工作积极性。一是多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心,从而坚定事业心。二是多理解、尊重他们,努力建立起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当教师遇到麻烦时,当教师生病住院时,当教师家有婚丧大事时,学校领导要上门关心、慰问或祝贺。教师是特殊的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群体,礼仪之邦的教师们会在这种关怀下备受感动,内心会更加坚定扎实工作,敬业爱岗,决心用优异的成绩报答集体的关怀。

(三)关注精神需求,搭建成长平台。

高原期的教师,教学经验往往比较丰富,阅历更加厚实,教学思想日趋成熟,对各方面的认识更趋于理性,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更有精神层面的。因此,学校可针对情况,多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多让他们听一听专家学者的报告或成长历程,以此鼓励他们;多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参加一些比赛,或承担一些任务,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更大成功;多让他们现身说法,与青年教师结对,以“传播”自己的教学经验,使青年教师的进步与成长,让她有团队的成就感;对有研究的教师给予充分肯定,积极宣传他们的成果,唤醒工作内动力;多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逐步培养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特别优秀的还可优先吸收入党、提拔到领导岗位,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脱颖而出,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使他们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在“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创牌子”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需求就会得到一次次的满足,工作的激情就会不断迸发,从而实现“凤凰涅槃”。

二、如果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讲,要通过读书学习、反思、行动研究、合作交流,来提高个人幸福指数,从而走过高原期。

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而已经在教师岗位上战斗了二十多年的我,教学经验丰富的同时也感觉自己新知识的匮乏。于是我越来越担心自己会日渐在课堂上失去教学的主动性和生动性,那么教学也就越来越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自己的专业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只有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才能顺应时代教育的需求,形成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而这样的课堂也才会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读书时应该“在身边找问题,带问题读书,在读书中获得观点、立场和方法,再用这种观点、立场和方法来及反思、解决问题,在反思中改善教学方式”。

以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常见方式,通过教后反思,往往能够找到以前自己不曾注意到的一些问题。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成长=经验+反思”,的确,如果“我”的教学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没有自我反思、自我审视,那么“我”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惟有通过反思,”我”才可以进一步理解课程与教材、课标与教材、教材与学生等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身才能够得到第二次成长。

倡导行动研究 。有研究表明,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是有效的途径。因此,这也是教师早日突破高原现象的有效方式。为此,教师应强化自主实践活动,通过撰写教案、自我反思参加课题研究等,记录自认为对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在经验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 ,在反思中成长。

班主任高原期 篇7

话说乌龟和兔子分在同一小组参加动物运动会,进行赛前的跑步训练,练了一段时间后,他俩成绩都停滞不前,接着兔子气馁决定不练了。而龟想:“现在出现暂时停顿现象,我只要坚持科学的训练,虽然比不上兔子速度,但与我自己以前比,成绩总会提高的。”第一次比赛,由于兔子跑到中途在大树下睡大觉,于是乌龟赢了(这是大家熟知的经典“龟兔赛跑”故事)。赛后兔子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要求重来一次,乌龟答应了,第二次兔子不再骄傲了,一口气跑到终点,终于赢了。第三次乌龟觉得前两次比赛路径都是由兔子决定的,对自己不利,并提出这次由他来选择比赛路径,兔答应了。结果令兔子意想不到的是乌龟选择一条有小河的水路,河水挡住了兔子的去路,而乌龟顺利地游了过去,于是乌龟再次赢了。赛后两人争吵不休,这时牛伯伯站出来劝解:“这次由我选择一个比赛路径,这条路既有陆路,又有水路,当然这里要你们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力争取得好成绩,你们觉得怎么样?”乌龟与兔子俩欣然答应。第四次他们俩相互商量了一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陆路上兔背着龟走,水路中龟背兔游,于是他们俩同时到达目的地,而且成绩共同提高了很多。

这个故事开头出现“龟兔训练一段时间后,成绩都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它是指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成绩停顿或甚至下降的现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长期与复杂的活动,同样存在着“高原现象”,即进入个人发展的“瓶颈”期,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为“教师职业的高原期”。

曾经满怀激情的中年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自己每天在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间重复进行着“备、教、改、辅、查”等枯燥乏味的工作,从而产生厌倦情绪,进入职业发展的“瓶颈”。这个时期主要表现在:教学业绩停滞不前,甚至有下降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出现很多的困惑得不到解决;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兴趣,有职业倦怠现象,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不是当教师的料;大多数教师虽然知道自己教学业绩不佳,但又懒于学习,惰于研究,随之也经常使教师预感到有职业发展的威胁而感到焦虑,甚至一部分中年教师还产生心理上的疾病(如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等)和引发生理上的疾病。

我们以台州市三门县中年教师作为样本的调查统计表明:约有95%的中年教师出现过职业的高原现象,约有60%的中年教师觉得很难跨越教师职业的高原期。那么,如何克服中年教师的职业高原期呢?这里故事新编中的四次龟兔赛跑给克服教师职业高原期带来了三点启示:

一、持之以恒、调整心态,克服教师职业高原期

故事中的乌龟非常注重科学的训练方式,并努力克服高原现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不服输精神,并抓住对方出错的机会,最后取得了胜利。第一次赛跑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年教师碰到“高原现象”时,虚心地向书本学习、向名教师学习,鼓起勇气,坚定地越过一个又一个“高原”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否则,就只能永远关在教育、教学的成功大门之外。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大本大源”之人的曾国藩,在《教子书》中言:“余凡事皆用困知行功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大捷也。临帖宜徐,摹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之后,手愈笨,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拼。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难困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1]

这里特别说明的是为了使自己的事业能持之以恒、顺利地完成下去,还必须像乌龟一样要调整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因为中年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岗位上,教学上的烦心事难免会让教师产生不良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及时释放和暂时转移情绪,必要时给自己放一个“情绪假”,可以喝喝茶、聊聊天、爬爬山,也许能从中得到启发。如前年笔者要为全市骨干教师上了一节《植树问题》的数学课,上课前好几个星期我反复地试教和修改教案,总觉得教学环节安排得不如人意,可谓是步入了教学设计的“瓶颈”。后来我在一次爬山过程中看到两条路弯弯曲曲的路,一主一次,呈S形交叉螺旋上升,眼前的景象使我茅塞顿开:这不是我正要寻找的教学结构吗?于是我马上把本课构思为:以落实学生解决植树问题中的“点与段关系”这个知识点为主线,以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考策略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为辅线,主线与辅线的交叉点正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结合点。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得到多数听课教师的好评,我还因此被评为“台州市首届骨干教师优秀培训学员”。

这种“以退为进、调整心态”的方法决不是与“持之以恒”矛盾的,有时它恰恰是持之以恒、克服教师职业高原期的心理基础。

二、自我反思、改变策略,突破教师职业高原期

兔子在第一次比赛后认识到自己有骄傲的缺点,这可看作职业过程中“自我反思”,并能改正缺点这可看作职业过程中“改变策略”,取得了第二次比赛胜利。同时乌龟在第二次比赛后认识到自己与兔子实力的差距(自我反思),于是选择有水路比赛(改变策略,发挥优势)取得第三次胜利。他们各自取得的胜利可归纳为“自我反思,改变策略”的结果,我们可以借鉴龟兔赛跑中这两个经验,努力突破教师职业高原期,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一)教师职业高原期自我反思的内容

美国学者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2]在他看来,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和教条式的教学。所以,通过反思抛开已往错误的经验。反思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反思和探索自己的智能倾向,可能用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八大智能的检测方法去进行,从而了解自己智能方面的优势和缺陷,并把优势加以发挥,缺陷适当弥补。

2. 反思自己知识储备的优势和缺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某方面的学习。

3. 反思自己能力、兴趣、需要等个性因素,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诊断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如问题发生的领域、问题的难度等,要像乌龟第三次比赛那样,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和专业发展方向,以自己最适合的领域或空间谋求个人的最大发展。

(二)教师职业高原期自我反思和改变策略的方法

1. 写反思日记: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尤其是要记下教学中精彩和败笔的地方,并加以客观的分析。

2. 建立教学档案袋:教学档案袋的创建要涉及反思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四个要素,它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突破职业高原期的重要手段。

3. 微格教学:它对突破教师职业高原期的作用很大,通过是把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在课后进行分析、解剖。

4. 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实践,做到边行动、边实践,边进行调查或实验研究。

5. 职业发展规划:中年教师为突破教师职业高原期,要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以下是两个可行的规划方案:

三、寻求对话、合作共进,跨越教师职业高原期

龟兔第四次赛跑互相背着跑最后达到共赢可以看作是“合作与对话”的结果,这给中年教师的启示很大。中年教师由于经过几年教学的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近乎自动化的动作,继而形成了固定的教学风格;进入教师高原期后,自己的缺点往往误认为是良好的经验。所以,中年教师尤其要与他人(学生、同事、同行和专家)对话和合作,这样可以通过别人检查自己的缺点,重构和扩展思考角度和实践理论。中年教师跨越职业高原期的合作与对话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同伴互助

教师同伴互助已成为众多国家所采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它对于突破中年教师职业高原期非常有效。因为教师同伴间在一起工作,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课例研究,特别通过有系统的教室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同伴间进行观点的碰撞、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不断深化认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专业引领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尤其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获得隐性的专业引领;另一方面,教师与专家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研究的开始阶段,教师可能基本上是跟随专家,希望专家能告诉自己应该知道什么和怎样做,希望由专家确定研究的意图。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渐渐地发现研究的假设和自己的经验之间存在着冲突,发现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一致,对一般的理论假设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开始自己就这些问题进行行动研究,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和专家的合作与对话中,教师逐渐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了自己从事研究的信心,从而跨越职业高原期。

(三)师生对话

中年教师往往只注重合作对话中的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忽视与学生的合作和对话。这对于中年教师专业发展是不利的,因为教师与学生合作对话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这种来自于教学中直接反馈信息的合作对话大大提升了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从而使中年教师很快跨越职业高原期。如我校一位中年教师只相信自己“讲课”功能,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总觉得只要讲得多、讲得深、讲得透,学生成绩就会提高,结果适得其反。幸亏该教师后来与学生沟通,了解到自己“不放心让学生干,害怕学生成绩差,急于求成”的心理,及时与学生合作对话,并调整了教学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

总之,中年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的,我们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虚心学习”是克服教师职业高原期的心理基础;“自我反思、调整策略”是突破教师职业高原期的主要途径;“寻求对话、合作共进”是跨越教师职业高原期的重要保证。

注释: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2003,295.

上一篇:煤矿土地复垦下一篇:经营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