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基础

2024-07-22

台阶基础(精选十篇)

台阶基础 篇1

近年来,国家积极实施城市、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大弯矩混凝土电杆、钢管杆及离心钢管混凝土电杆在10~220kV输配电线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杆塔的承载能力较大,不需设置拉线,本身完全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如基础仍然采用直埋式或再另加卡盘的方式,显然已满足不了抗倾覆的要求。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型式,来满足抗倾覆或抗上拔的要求。常见的基础型式有重力式基础(即大开挖基础)、圆截面或方截面无台阶式深基础、圆截面钻孔灌注桩基础等。由于在城市区域基础受到规划及通道走廊的限制,不允许大面积开挖,许多工程只能采用圆截面或方截面无台阶深基础的型式,该种基础结构型式一般可以按照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承载力结构设计。由于圆截面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较为复杂,必须求解超越方程,本文将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公式进行了简化,避免了求解超越方程,可以很方便地求得圆截面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或已知承载力及截面尺寸而求得纵向钢筋的面积。基础的深度和直径仍按DL/T5219-2005《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进行设计计算。

1基本计算公式

图1为电杆与基础采用杯口插入式连接的方式(也可采用地脚螺栓连接)。N为电杆及导线的重量;M为水平力及纵向张力产生的外弯矩;D为圆形截面的直径;DS为纵向钢筋所在圆周的直径。

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7.3.8条给出了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公式:

(1)电杆;(2)沿圆周均匀布置的纵向钢筋;(3)箍筋

式中,A—构件圆形截面面积,mm2;

AS—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mm2;

r—圆形截面的半径,mm;

rs—纵向受力钢筋所在圆的半径,mm;

fc—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值,N/mm2;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α—对应于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

αt—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当α>0.625时,取αt=0;

α1—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

(1)式可以改写为:

设称为构件的特征值,并将(3)式代入(4)式,则可得:

因此,

由(6)式的分母可知,当时,分母等于0,因而a的极限值应小于0.4167。

的最小值可由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6%确定。

当钢筋采用HPB235(Q235),fy=210N/mm2,混凝土强度等级C30,fc=14.3N/mm2,,则

当a=0.21时,覫=0.090。因此a值的变化范围应为0.21~0.4之间。根据公式(6)计算的结果列于表1。

将关系绘成曲线,由曲线可知,其相关关系式可以用下式表示:

其中A、B为常数。经计算可得:A=0.143,B=4.0。代入(7)式可得:

当在0.09~1.0之间时,用简化公式(8)和GB50010-2003公式(6)计算结果符合程度相当令人满意,其两者相比的误差在-4.9%至+0.5%间,而且偏安全。

为已知值,利用(8)式可求得a,再将a代入(2)式即可求得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2)式还可以改为:

则上式可写为:

假定值,即可求出系数m、n,见表2。

中间值采用线性插入法取得。

例1:已知电杆地面处外弯矩设计值M=2400kN·m,基础截面直径D=1500mm,DS=1400mm,C30混凝土,fc=14.3N/mm2,配纵向钢筋42覫20,AS=13188mm2,Ay=300N/mm2,求该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Mu。

解:构件截面

构件特征值

查表1可得:m=0.0337,n=0.0336

Mu=(0.0337×1500+0.0336×1400)×14.3×1766250=2464×106N·mm>M=2400kN·m,满足要求。

2进一步简化计算

由于基础钢筋大多采用HRB335,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超过C30,则满足最小配筋0.6%时的值为0.126。当=0.126~0.2时,受弯构件的a值为0.226~0.268,为安全起见,取a=0.226,相当于=0.126,则(2)式可改写为:

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可由下式求得:

由可得:

若已确定混凝土和钢筋强度等级,则可进一步简化,根据GB50010-2002,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可按如下规定采用,见表3和表4。

N/mm2

N/mm2

当fc和fy为已知时,设β=0.023fc,μ=0.198fy,Mμ为设计弯矩值,Mμ=ψγsMk,则(13)式可写为:

式中,Mk—外弯矩标准值;

γs—荷载系数;

ψ—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可按DL/T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取值;

β—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系数,见表5;

μ—与钢筋种类有关的系数,见表6。

例2:10kV杆塔基础,断线工况控制,Mk=980kN·m,ψ=0.75,γs=1.4,D=1200mm,Ds=1100mm,C30混凝土,Ⅱ级钢,求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s。

解:

选2818,As=7121mm2,且满足0.6%的最小配筋要求。

例3:110kV单回路单地线直线杆,大风工况控制,Mk=250kN·m,ψ=1.0,γs=1.4,D=1200mm,Ds=1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筋为Ⅱ级钢筋,求所需配置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s。

解:

所以,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即:

As=0.6×A=0.6%×1130400

=6782mm2

选3416,As=6832mm2

由于110kV直线杆塔外弯矩值较小,而电杆根径较大,必须用较大截面的基础,这样公式计算中出现了负数,在这种情况下,构件的纵向配筋必须满足构造要求:

(1)纵向钢筋不少于6根;

(2)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6%;

(3)纵向钢筋之间的最大净距不得大于350mm;

(4)纵向钢筋之间的最小净距不得小于50mm和2d。

3结语

台阶基础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友联第三社区位于沧浪区西南城乡结合部,占地26万平方米,辖区内共五个住宅小区、3377户、10000余居民。

社区按照市、区总工会有关文件精神,在街道工会的帮助和指导下,以贴近企业,服务职工,重在互动等三大特色,于2006年建立了友三社区联合工会。并在此基础上,全力打造辖区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的社区“区域性职工之家”,使之成为职工活动的阵地,成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会客厅”。2009年,社区联合工会又依托虚拟社区“友三网”这一优势平台,开设“职工网上读书站”,吸引了一大批在职职工的热情参与。

几年来,社区联合工会工作得到了市、区各级工会的表彰,连续三年被评为沧浪区合格区域性职工之家,作为全区唯一的社区职工网上读书站也被评为2009年市总工会“职工读书站”示范点称号。现将五年来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委龙头作用

做好社区工会工作是强化社区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职工保障力度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会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社区工会工作建设目标和工作实施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社区还多次召开各种会议,发动组织社区企业、居民职工积极参加共创共建活动,形成了加强社区工会工作的合力。在开展工会工作中,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工会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带动工建,工建促进党建,建立了社区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共建活动工作制度,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使社区党组织活动积极向工会工作延伸,有效地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在工会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增强了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夯实基础,全面完善社区工会工作环境

自社区联合工会成立以来,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联合工会的“职工之家”,健全工会劳动保障监督检查小组、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法律咨询援助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一系列相关的制度,为社区联合工会规范化工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外部建设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工会组织,发挥社区联合工会的职能,我们在辖区非公企业充分组建工会小组的基础上,努力帮助和督促下属的工会小组与企业资方签订了集体合同和每年一次工资专项合同,为职工和企业平等协商提供了一个平台,协调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实现了企业、职工利益的“双赢”。在内部管理上,我们还加强了内部档案建设和工会内部设施建设,我们对所有工会资料文件进行了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其次是配备完善了工会组织硬件设施。制度的完善、设施的到位,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我社区工会工作的环境。

三、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区域性职工之家“会客厅”建设

社区工会的“区域性职工之家”,是促进企业职工融入社区,推进社区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工作。自“区域性职工之家”成立后,我们在街道的帮助下,将它打造成为企业职工工作、生活、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成为社区活动的“会客厅”,成为联合工会的活动阵地。

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总面积561平方米,以“办公场所最小化、活动场地最大化”的布局原则,设置了占总面积88%的各类文化活动场地,整合社区其他各类资源,为辖区企业的职工提供维权、帮困、教育、文体、咨询等服务。除此以外,社区联合工会还在党委的统一带领下,组织职工踊跃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丰富区域性职工之家建设内容。先后举办了“社区文化艺术节”、“国际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动合同法宣传”、“

五、五”普法宣传等等一系列的活动。组织下岗职工参加由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各利免费职业培

训,有办公自动化、营销技巧、会计专业知识等培训,大大提高了下岗职工的文化和技能素质,为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辖区内失地农民较多的情况,社区联合工会定期组织失地农民参加培训,使失地农民也有了一技之长。

四、构筑平台,有效促进职工数字化学习交流

我们借助自身虚拟社区“友三网”这一优质平台,在其上开辟专栏,建成“职工网上读书站”,为辖区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搭建起社区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社区”电子读书系统。据统计,52%的注册会员为在职职工。他们无论在家还是在单位闲暇之余,都能通过网络感受文化、接触科学,并通过在线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营造努力创造,奋发读书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网上职工读书站”实现了“学习、教育、休闲全天候”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在职职工的学习格局,突破原有的学习局限性,拓展了学习途径,成为职工学习的“空中课堂”。通过这一平台,他们除了接受知识外还能及时了解社区发展最新动态,打破了一直以来在职居民受惠面较窄的局面。另一方面,“网上职工读书站”从读书交流着手,鼓励和支持让居民带动居民的形式学习,通过积极引导,填补了以往在职职工参与社区建设的这一空白区域。在“网上职工读书站”这一虚拟社区里,内容涉及到日常社区建设中所能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像政策咨询、社区办事、投诉举报等内容都有涉及,使职工在日常读书学习、发贴交流等活动中,接触社区,为发挥社区联合工会的整合作用提供了有益尝试。

台阶基础 篇3

关键词: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监管;加大投入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48-01

几年来,在上级农业局的领导下,河北省涿州市建立了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有机融合的三位一体工作管理体制;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为重心,突出“千千百”层级考核机制和饲养场法制监管的创新;科学整合畜牧、兽医执法资源,以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为执法主体,扎实推进检疫、医政药政、饲料、种畜禽等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监督执法、证章标志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为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力推进了我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开创了我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新局面。

一、理顺体制,抓基础

一是健全机构、人员到位。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基础是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2006年9月涿州市农业、林业、畜牧等机构进行整合,成立了涿州市农业局;2008年11月涿州市在畜牧兽医站、动物检疫站、兽医卫生监督所的基础上改革成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七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分站;全市共设动物监督员15名、动物检疫员38名、村级防疫员兼协检员413名。

二是健全体系,夯实基础。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自2003年以来,在全市合理布局,建立了7个动物防疫监督分站,招录分站工作人员41名,均为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分站办公用房均在400平方米以上,各类化验仪器、办公设备齐全,办公环境美化、亮化、畅化,全部达到省一级站标准;建立健全了以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核心、基层防疫分站为主体、村级防疫员为基础的市乡村三级防控体系。

二、创新机制,抓关键

一是建立三级队伍管理机制。机构的建立,人员的到位,并不等于工作的上位。为保证个每个人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制定下发了《涿州市畜牧兽医工作千分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了“千千百”层级考核机制,即:市局对局属科室站所实行千分考核、对基层分站实行千分考核、分站对村级防疫员实行季度百分考核,明确任务,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加快畜牧兽医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进程。年终市局组织专门力量,根据各单位工作任务目标,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人员调整、经费核定、优秀奖励的重要依据。分站对村级防疫员实行严格的季度百分考核,重点考核村级防疫员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防疫档案填写、检疫报告、防疫宣传、参加例会等内容;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的为合格,90分以上的为优秀;考核合格的防疫员,发放本市防疫补助每月200元;对于1次考核不合格的扣发50%的补助,年内2次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扣发的防疫补助全部用于优秀防疫员奖励;考核结果为优秀防疫员的,除发放本市补助外,还将按照免疫实际数量利用中央资金予以奖励,确保防控成效。

二是饲养场的法制监管。立足本地实际,在充分考虑检疫监督、食品安全、疫病防控、土地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协调发展”的原则,于2009年9月21日制定并下发了《涿州市动物饲养场分级管理办法》,实施了硬件分级、过程控制、季度评分、建立信用体系和项目筛选等综合监管措施。根据动物饲养场选址、布局和硬件水平,将现有动物饲养场科学划分为A、B、C三个级别,根据不同级别的条件要求和评分情况,对全市饲养场进行科学分类,实施差异化管理和严格的过程控制,市监督所及分站对养殖企业实行严格的百分制季度考核,对企业检疫监督工作、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生产等逐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经执法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建立企业考核档案,作为企业今后申请认证、市场准入和争取项目的重要依据。通过政策拉动、法制推动和市场互动,饲养场管理实现了免疫程序化、监测经常化、消毒日常化、病死畜禽处置制度化、检疫法制化和档案规范化。全市规模动物饲养场科学防控与依法监管工程不断向前推进。

三、突出重点、抓成效

一是强化宣传。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首先要宣传到位。坚持五个面向做好宣传:一是面向领导宣传,提高领导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深入了解,加快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资金的投入;二是面向相关部门宣传,提高部门配合意识,推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深入开展;三是面向本部门宣传,使全体人员坚定信心,形成合力,全力以赴,重点突破。四是面向管理相对人,使他们真正懂法、守法;五是面向社会,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媒体和法制宣传车进行广泛宣传。

二是强化产地检疫。产地检疫工作是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工作中充分发挥全市报检点和413名协检员的作用,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刷写产地检疫标语,制作产地检疫报检牌,多措并举,通过7个重点环节促进产地检疫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开展产地检疫面达100%,规模饲养场的产地检疫率达100%,散养动物的产地检疫率达95%以上。

三是强化屠宰检疫。全市所有畜禽屠宰场100%由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分站实施检疫,严格执行24小时上岗制度,严把“四关”,严格按照检疫程序实施检疫,做到随宰随检,有宰必检,不漏检,不误检。

四是强化监督执法。监督执法是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工作到位的关键,也是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行政成本也是最低的。通过监督执法,打击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积极与公安、工商、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违法案件。特别是对于运输、加工、贮存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采取高压态势予以打击,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打压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突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效。据统计,2011年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58起,结案48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起,移交追究刑事案件6起,罚款7.7万元。

四、加大投入,抓保障

为确保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正常运行。近几年来,涿州市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力,2010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经费达102万元。2011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经费达120万元。同时我市还加大宣传经费投入。據统计,2011年投入达十万余元,刷写公益性宣传标语1000余条,制作报检牌200余块。

台阶基础 篇4

近年来, 陕西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 紧紧围绕“法制、体制、机制相统一, 资产、财务、预算相结合, 配置、使用、处置相衔接”的原则, 求真务实, 努力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

1. 理顺了管理体制

2005年, 省财政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处成立, 标志着陕西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式起步。2009年, 省政府“三定”方案中, 再次明确了财政厅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责。财政部35、36号部长令的颁布, 对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进一步理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 陕西省已有10个设区市 (区) 在财政部门建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 “国家统一所有, 政府分级监管, 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和与此相适应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建立。

2. 完善了制度体系

近年来, 陕西省本着贯彻上级要求、抓住重点、不照搬照抄的原则, 深入调研, 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 制定了适合自身实际、易于操作执行的制度体系。根据财政部35、36号令精神, 制定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基础性文件《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在资产配置环节, 为科学合理配置资产,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出台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 (试行) 》;在资产使用环节, 为规范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制定下发了《关于对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的通知》;在管理体制环节, 为理顺厅内部资产管理工作关系, 解决资产配置、处置、调剂等业务衔接问题, 制定出台了《陕西省财政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规程》;在资产处置环节, 为规范处置行为, 制定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处置的通知》;在收益管理环节, 为强化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 研究拟定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8月, 省厅拟定并报请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 (陕政发[2011]48号) , 对加强资产管理工作做出了进一步规范。首次提出出租出借合同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和50万元以上货币性资金的核销必须报同级政府批准。

3. 夯实了管理基础

一是全面开展了资产清查。2007年, 组织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共计31281户, 开展了资产清查工作, 摸清了家底, 建立了全省行政事业资产基础数据库, 为加强资产管理夯实了基础。

二是积极推进资产信息化建设。作为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试点省份, 于2009年在全省启动资产信息化系统建设, 目前已实施到县 (区) 一级。目前大部分市 (区) 都能按要求定期更新上报资产统计报表数据, 但还有部分市 (区) 单位工作开展不理想, 造成全省数据总数与资产总量情况不符。

三是加强资产管理理论研究。近年来, 财政厅组织各市、各有关部门, 对行政事业资产所涉及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立法、收入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等进行了专题研究, 省厅完成了《夯实基础, 完善制度, 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省级机关经营性资产管理问题研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等课题, 收效很大。

4. 推进了资产管理与预算有机结合

按照财政部关于“建立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 将新增资产配置纳入部门预算, 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的要求, 陕西省结合部门预算改革, 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省上出台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中明确了新增资产的审核范围、原则、依据、方法和流程。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申请用财政资金购置下一年度资产, 必须先编报年度资产购置计划, 并将资产购置计划纳入到部门预算中。单位临时申请购置资产, 必须纳入到临时追加预算的管理程序中。财政部门安排资产购置资金必须根据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单位工作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通过这些措施, 解决了财政部门安排资产购置资金心中无数、主观随意性大的问题。同时, 结合部门预算编制, 开展资产配置预算审批工作。2011、2012年预算报表中, 增加了《政府采购 (资产配置) 预算表》, 进一步明确了新增资产的审核原则, 采购资产处全程参与了新增资产预算的审核。

5. 实现了全程监管

陕西省各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紧紧抓住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入等重点环节, 细化管理, 基本实现了对行政事业资产的全过程监管。

一是规范资产配置管理, 把住了“入口”, 推进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省上出台了《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和《资产配置标准》, 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行为, 解决了超标准、超编制配置的问题,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资产采购环节, 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配置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资产, 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实施政府集中采购, 不得自行购买。

二是强化资产使用管理。要求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保障资产安全完整, 做到家底清楚, 账、卡、实相符, 防止资产流失, 花大力气改变“重购置、轻管理, 重增量、轻存量, 重财务、轻资产”的现状。尤其是对资产的出租出借, 进一步规范管理。省政府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省厅对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建筑物、车辆、大型设备及其他资产的出租、出借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要求各单位如实填报, 于10月底前将本单位的出租出借情况报送省财政厅。渭南、商洛、安康等市在产权集中管理和资产有效整合运营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积累了值得大家借鉴的经验。

三是完善资产处置管理, 把住资产的“出口”, 防止了资产流失。陕西省从2009年至今, 省级集中处置资产原值4.56亿元, 实现资产增值4900万元, 平均增值率22.9%。成功的案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转让报废资产”, 实现增值率570.8%;省卫生厅小轿车转让项目, 实现增值率196.7%等。

四是加强资产收益管理, 配合“小金库”治理和清理规范津补贴工作, 对资产处置及出租出借收入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省上已研究拟定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 以及行政单位在保证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 经审批同意, 出租、出借资产所取得的收入,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上缴省级财政, 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 并优先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新增资产配置。商洛市也对公有房屋经营性出租管理不断规范, 要求市级公有房屋出租收入,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公开竞租工作流程。

6. 注重鼓励各地创新

近年来, 各市区在资产管理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 积累了大量好的经验和做法。西安市基本建立了“资产配置、日常监管、资产处置、收益管理”为一体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新机制。在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改革方面, 要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从2010年开始,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 按照市上出台的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及标准, 编制年度资产购置计划, 报市财政局审批。构建资产共享共用平台, 建立政府公物仓, 由财政部门对资产统一进行调剂, 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工作, 全面摸清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资产开展经营活动及其取得收益的情况, 进一步规范了资产收益管理, 确保了资产收益应收尽收。渭南市以公务用车管理改革为切入点, 以资产公开处置为突破口, 以制度建设为依托, 以盘活资产存量和发挥资产最大效益为目的, 逐步形成了“政府科学决策、财政集中管理、处置阳光操作、收益专户监管”的资产管理模式。截至目前, 已公开拍卖旧公务用车45辆, 调剂使用32辆, 报废30辆, 实现处置收入70万元, 使公务用车从“入口”到“出口”实施了全程规范运作, 受到中省市三级纪检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时, 积极推进资产市场化运作和资产优化整合, 为政府筹集资金, 偿还债务, 支持渭南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安康市统一产权管理、统一资产配置、统一资产运营, 把资产管理和财政管理、资产经营及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相结合, 积极创新资产管理和运营机制, 盘活公共资产, 推进整合运营, 形成了具有安康特色的资产管理新机制。5年来累计实现资产收益13.4亿元, 市级实现收益近5亿元, 缓解了财政压力, 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财政部对安康的资产管理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 并将安康管理机制命名为“安康模式”, 与广东佛山、广西南宁、黑龙江安达并称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四大模式”。商洛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成立了市长任组长, 监察、发改、审计等10个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商洛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对市级208个单位的三证 (房产证、土地证、机动车辆登记证) 实行产权集中管理, 由市财政代表市政府行使产权管理、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 单位只有使用权, 没有处置权, 实现了资产统一整合、盘活和调剂。同时, 积极推进资产整合运营工作, 以中介机构为依托, 多渠道探索、开辟资产整合运营工作的新路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来, 全市累计实现资产盘活收益2.2亿元, 有力地促进了市政重点工程建设, 实现了整合资源办大事的目标。咸阳、宝鸡、铜川、延安、汉中、杨凌等市区在资产管理方面都有创新发展, 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

二、陕西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当前, 陕西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规范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行为, 是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前提, 也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保障。因此,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就成为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从宏观方面来说, 要建立各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制度框架。在这个框架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是一个纲领性文件, 统驭整个资产的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 各级财政部门要制定本级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这包括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统计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 以求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从微观方面来说, 各级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 完善资产管理责任制, 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资产流失。

2. 推动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合理配置资产, 要以满足本单位履行职能的基本需要为原则, 与单位的编制人数、职能设置、业务发展规划等要求相适应。保证各项工作任务有充足的资源供给, 尽量避免结构性失衡。同时, 要按照物尽其用的原则, 对行政事业单位中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积极进行调剂, 加快资产的合理流动, 实现优化配置, 以充分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合理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是当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资产配置不公平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还导致单位之间盲目攀比, 大大增加了财政负担。因此, 必须加强资产配置管理, 建立切实可行的资产配置标准, 将资产的配置统一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实行规范化的资产调剂制度, 通过增量调节存量, 逐渐改变资产配置不公的现象。

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是目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单位大量闲置资产的存在, 是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一方面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单位中存在的奢靡之风, 许多单位对国有资产不珍惜、不爱护, 随意处置。因此, 必须加强资产的使用管理,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确保资产在使用期内得到合理维护, 充分发挥其功能, 避免无计划、轻管理、随意处置等现象的发生。

3. 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资产流失

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物质保证, 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资产的流失, 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督促各部门和单位建立完整的账卡, 及时更新信息系统数据, 以全面反映资产的存量状况。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健全各项手续, 明确使用责任, 落实各项措施, 使资产管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要进一步规范资产的处置, 严格审批程序, 建立资产交易平台, 实现资产处置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要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及时分析掌握资产的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解决, 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4. 明确产权关系, 实施产权管理

通过对行政事业资产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 提高各资产占有单位的产权意识, 理顺产权关系, 建立起以产权为纽带的管理新模式。具体讲, 首先是所有权清晰,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所有者是国家, 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来履行所有者职责, 并相应享有资产的收益权、处置权和调剂权等权利。其次是占有使用权明晰。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权, 利用资产来履行其职能, 并承担维护所占有使用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的职责。

三、2012—2013年陕西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主要工作

2012—2013年陕西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 要按照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总体要求, 实现从启动、创建阶段向进一步深化优化管理阶段转变。各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 全面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重点推进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强化管理职能

目前, 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财政内部各职能机构之间, 在资产管理体制及职责方面还存在不顺的问题。因此, 我们要立足实际, 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及职责错位的地方, 要积极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汇报, 坚持把错误纠正过来。二是不等不靠, 发挥开拓、创新精神, 先把各项工作做起来, 为理顺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条件。省厅将视情况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立法工作, 提高法律级次和制度约束力, 推动理顺管理体制。三是尽快理顺财政部门内部、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工作关系和运行机制。各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应重点做好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并强化监督管理和检查指导, 充分调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发挥其在资产日常管理中的作用。

2. 进一步完善制度, 加强监管

一是要提升资产管理的法律层次。适应形势需要, 及时对陕西省已出台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加强立法研究。要研究制定涵盖行政事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办法, 完善配套制度体系。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行政事业资产制度建设中, 各部门内部的制度建设是个薄弱环节, 陕西省的制度建设框架分为三层, 财政厅主要负责制订全省和省本级的相关制度, 市县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制订各自的资产管理办法, 这些管理办法各有各的功能和作用, 当然省上和市县的管理办法基本的理念和精神必须是一致的。再一个层面就是各主管部门, 很多主管部门下属单位非常多, 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需要按照资产管理制度的总体框架来制订部门和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我们财政部门加强指导和督促。

三是加强资产监管。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 要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 建立资产购置审批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未按规定报经审批的资产购置, 一律不得列入部门预算。在资产使用环节, 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制度, 定期清查资产, 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在资产处置环节, 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资产处置事项, 防止国有资产低价处置、暗箱操作。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督检查工作。省政府明确要求, 行政单位不得将国有资产用于对外投资、创办经济实体和对外担保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事业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 必须事先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特别是对土地、房屋等特殊资产的出租、出借及转让,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分别加强对过程环节的控制, 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防止资产流失。

3. 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 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继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做好资产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和资产信息的收集、利用工作, 认真分析和梳理系统中的资产数据, 并以此为平台, 逐步对资产购置、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及资产处置、产权变更等事项实现动态化管理, 以信息化推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绩效。还没有开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地方, 要抓紧实施最迟在年底前开通。

二是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的绩效管理。要进一步创新机制, 建立绩效化的资产管理模式, 将资产管理和使用的绩效纳入到对部门单位的考评体系中, 研究建立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评价机制、评价方法, 将资产绩效考核结果与单位新增资产预算安排挂钩, 按资产使用绩效来配置资产, 有效约束和激励单位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资产的高效利用。

三是强化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建审批、采购入库、保管清查、领用交回、账卡登记、管理责任等基础管理工作。

四是做好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和产权登记工作。2012年8月, 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工作的通知》, 要求全面摸清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数量、结构、分布及配备、使用管理情况, 陕西省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 在省本级、11个市 (区) 和部分县开展了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工作。2012年10月, 财政部组织了“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培训, 对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进行了培训和动员。下一步, 省财政厅将根据财政部即将出版的《产权登记办理指南》, 制定陕西省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五是加强理论研究。在当前的财政经济新形势下,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承载着更多的政策功能, 创新管理理念, 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水平, 是新时期资产管理改革工作的迫切要求。要支撑起这样一个复杂的改革工程, 除了需要丰富的日常工作经验外, 还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来支撑。

4. 加快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是资产管理上的一大课题, 也是一大任务, 更是一大突破, 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要积极探索、认真总结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基本经验, 及时就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途径、工作环节和具体操作方法等, 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加强对下指导。

二是要严格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未按要求编报预算的单位, 财政部门不安排资产配置预算、不批准政府采购, 单位不得新增资产购置。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尚未制定配置标准的, 要抓紧研究制定。已经出台的配置标准, 要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研究, 并及时进行修订。

四是要加强资产数据的分析利用, 为资产配置预算审核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细化财政部门内部的审核工作流程, 明确工作职责。

六是要严格执行行政事业资产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保证应收尽收, 并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安排使用。

5.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 是做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当前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形势下,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尤显紧迫。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广大干部要有更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 要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因此, 各级财政资产部门要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是加强党性教育, 提高广大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二是加强干部业务培训, 更新业务知识, 提高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 使广大干部的业务水平与财政改革发展需要相适应。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 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转变工作方式, 改进工作作风, 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是增强沟通协调能力, 做到主动介入、主动沟通, 协调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五是清正廉洁,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 工作要大胆, 用权要谨慎, 勤于自警, 严于自律, 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

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新任务, 希望全省各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解放思想,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努力推动陕西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台阶》 教学反思 篇5

《台阶》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由于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较远,有些地方学生很难理解。比如说父亲的做法,他竟然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造一座高台阶新屋,这对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再比如父亲的心理,待台阶造好后他竟然尴尬得不知所措,这似乎也与常理不符。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去找课文与本班学生的契合点,尽量把话题引到学生自己身上,试想某个经常考试不及格、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看不起的学生,突然被选为班长,成了老师的帮手、同学的代表,他能一下子适应吗?如此一点拨,多数学生的脸上有了欣然的表情。通过这一系列铺垫,父亲在学生眼中的形象已有所拔高。为进一步巩固,最后在拓展延伸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父亲,他们是怎样创业的,其中的过程是否与文中的父亲一样艰辛?由于牵涉到自身,学生讲得很起劲,听得也很实在。至于现在的父亲是如何对待自己孩子的,学生就更有话讲了,而且许多人都能感同身受。最后经过点评,大部分学生应该对自己的父亲更理解了些。尽管课前的打算挺精细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比如在辩论时,有的学生始终坚持认为父亲的目光短浅,只好从他的角度给以肯定,允许他保留意见,同时指出一篇文章本来就可以有不同读法,不必强求一致。最后顺水推舟,顺便让大家体会一下作者对父亲的态度,除尊敬、热爱之外,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委婉的讽刺与同情。到了这里,对课文的理解又进了一层。总之这节课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体验是理解的前提。只有设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给情敌一个台阶 篇6

不料有一天,她却发现他有了私情。

那天,她去出差。在去车站的路上,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文件忘在家里,于是,她请出租车司机调转车头往回走。

到了家门口,还没来得及下车,她看见他慌张地打开房门,把一个女人放进去,又朝四周观察一番,确认没人注意,才小心翼翼关上房门。

那个女人她认识,是他的下属,住在她家对面那幢楼房里。

照理说,她应当毫不犹豫地冲进屋内,当面戳穿他们的隐情。但是,这样一来,势必掀起轩然大波,不但会激怒那个女人,还会使他更加难堪,甚至把他推到离那个女人更近的位置。她不想这样,她深信,他只是一时糊涂,他仍然深爱着自己。装聋作哑更不行,自己承受痛苦不说,还会使他越陷越深。不如给那个女人一个台阶,让她自己掐断这份私情。

她果断地掏出手机,拨通家里的电话。“老公,我把文件忘在书桌上了,你把它找出来,我请小朱来拿。”小朱就是那个女人。不等他回答,她挂机又拨通了小朱的手机:“请你到我家里拿一份文件送给我,行吗?我在门口等你。”

不一会儿,女人出现了,满脸羞愧和尴尬。她接过文件,优雅一笑,说声:“谢谢。”然后命司机开车。此刻,她再也忍不住心头的酸痛,任由涕泪滂沱。她想,要是这样也不能挽回丈夫的心,那她真该放弃这段感情了。

《台阶》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介。《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 是小说, 但也是叙事类作品, 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 而且有敢于拼搏的精神。

(2) 教学目标简介及重点、难点确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结合本单元特点,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把握父亲形象及意蕴。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 安排详略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 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父亲形象及作品思想。难点:父亲形象及材料的详略安排。

二、说学生

(1) 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立意新鲜, 情节朴素感人,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 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 能力分析。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 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 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 因此应该适当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 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 只有反复朗读, 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先初读, 再细读,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 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 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 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思想产生共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4) 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即在学生的学习中,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 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 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1) 激情导入:以歌曲《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伟大气魄震撼学生, 理解他坚忍不拔的毅力, 引出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创设情境如下: (1) 一直喜欢一首歌曲《愚公移山》, 今天我想介绍给大家, 一同欣赏。播放影碟《愚公移山》。 (2)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感受) …… (3) 愚公移山的伟大气魄让我们震撼, 他坚忍不拔的毅力让我们钦佩, 让我们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 去体会困顿前行中的父辈在现实生活中演绎《愚公移山》。

(2) 整体感知。 (1) 阅读课文, 简述故事情节。 (2) 浏览课文, 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通过阅读, 你有什么认识和发现, 还有什么不解, 请说一说。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交流感悟)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 特别是在复述过程中抓住重点, 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5分钟。默读课文, 探究投影上的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4) 品味赏析。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同时课件演示父亲重修台阶的情景, 形象地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理解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 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 (因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 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 (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更形象、更直观。)

(5) 拓展迁移。和小说相比, 我们的父辈在生产力有所发展的今天, 似乎没有了小说中父亲的凄楚和辛酸, 可他们也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累积家庭大厦的基石。在交谈与观察中, 你知道父亲 (母亲) 的追求吗?你看到父亲 (或母亲) 是如何奋斗的吗?想一想, 说出来。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 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 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然后由同学们评出今天的发言明星。有人说过,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 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6) 师生小结。2分钟。首先学生自发地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台阶》教学三题 篇8

一、选题缘由——读 《台阶》, 体会情真、文美、意深之妙

《台阶》 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来看,我非常喜欢这篇小说,小说以 “台阶”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民父亲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初读:感觉很真实、很真切,一下子激起我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的情感共鸣。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父辈的形象,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形象。父亲的坚韧、 勤劳,父亲的倔强、好强,父亲的渴望尊严,父亲的执著追求,甚至是父亲的老实、谦卑,都让我感动得流泪,既有由衷的敬佩、赞美,也有深切的怜爱、疼惜。

细读:感觉这篇小说文字太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动的修辞,有的是真切的细节,质朴的描写,凝练的叙述,准确的用词,值得品味,值得赏析。

品读:父亲的这辈子,对于父亲的结局,我又多了一份深沉的思考, 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作者的情怀和创作意图……于是,我便有了上这节课的冲动,我决定用我的心去教我的学生,相信他们会沿着台阶一级一级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我和他们一起感动,一起思考。

二、教学重点———教 《台阶》, 把握文体、形象、主题之真

李森祥的小说 《台阶》 可学的东西很多,一节课的时间到底我要教学生什么呢?本是初三的教材,可由于教学进度问题,初三学生已学完,只好用初二的学生。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对阅读小说这类文学作品的方法还没能准确把握,理解能力也不强,加之文中“父亲”的生活跟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太遥远了。于是我决定“用小说阅读的方法教小说”, 由小说体裁入手,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抓住小说的核心———塑造人物形象,在阅读感悟和阅读质疑中掌握阅读方法,准确、深入理解文本。

第一,指导方法,多层面学习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课堂首先从作者的小说集入手, 引导学生根据小说的文体特点,指出文本注解1的不准确的说法,既加深了学生对小说文体的印象,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接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通过简述故事,快速理清了小说的情节。课堂的主体部分是解读人物形象。最后以学生谈收获的形式总结学习小说的方法,多层面聚向,首尾呼应,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台阶”是小说的线索,我也把 “台阶”作为这节课的线索,整堂课以 “台阶的故事”、 “ 台阶上的父亲”、“台阶下的思考”为主要脉络和板块进行课堂预设,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力生成拓展语文思维。

第二,品读细节,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和核心任务,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解读父亲的形象特点,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我先让学生静心品读课文,走进父亲的世界,用心灵与父亲交流;动笔画出有关语句,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写出对父亲的理解。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展开交流,逐步勾勒出一个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父亲形象。首先,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着朴素的生活愿景,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为了赢得别人的尊重,他立下了宏伟的夙愿,而且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达成了心中的目标。其次,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质朴本分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聚沙成塔、寸积铢累,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再者,父亲身上又有着中国传统农民长期以来特有的谦卑心理。这些个性特征都蕴含在文中朴实的细节描写中,同学们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交流、点评以及老师的适当引导、点拨,一个生动而典型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同学们从“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读出了父亲的兴奋,从“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读出父亲的对筑高台阶的向往和执著,从“鸡叫到第三遍时出发,黄昏贴近家门时归来” 读出父亲起早贪黑,创业的不易,从“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读出了准备时间的漫长、 付出的辛劳之多, 还有 “磕烟灰”“挪台阶”“尴尬的笑” “ 坚持要抬” “ 一担水都挑不—— 动!”等等这些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准确的动词、量词、特殊意义的标点符号、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作手法,无不彰显着清新、独特的语言魅力。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言为本”的本真语文特质。

第三,质疑探究,多元化理解小说主题。

教材在编制单元时以“疑为学之始”为主题训练点,这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第九种读书方法。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读书时能够找出内容、语言方面看似矛盾的地方,再通过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分析,求得更好的理解,学会这种读书方法,方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力、表达力、文化力。此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各人先提出自己的疑惑在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特别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这样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发现问题的学力,而且训练了甄别和筛选信息的学力。再将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让全班同学自由选择其中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决其中的疑问,你疑我答,互相协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例如“石板重量的貌似矛盾”“父亲的不自在、 茫然若失”“台阶为题的原因”“造台阶值不值”……在问题的质疑与解疑中,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积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充分发展了语文思维力。

三、教学反思———思 《台阶》, 留有遗憾、困惑、期盼之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如此,教学亦如此。小说文风质朴,人物谦卑,我的课堂也未加任何渲染,是一个本真的课堂,没有绝美的画面,没有动情的音乐,也没有过多的拓展,只是教给方法,力求像一个母亲一样扶着、放着,润物无声, 引领孩子一级一级登上小说这座文学的台阶。

然而,目标总是完美的,就像文中的父亲一样,满怀希望地造高了台阶,结果还是留下一些遗憾。文章篇幅较长,理解有深度,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课前我没有做任何指点提示,是想展示本真语文课堂。课上学生的发言不够流畅,思考不够充分,发言面还不够广,对父亲的形象理解不到位。因为学生分析得有些肤浅,我显得有些急躁,生怕学生回答不出或答不到位,时有抢学生话语的现象。另外考虑到时间问题, 对有些同学的阅读感悟,未能及时向纵深引导,例如,某同学从“他的背是驼惯了的”一句读出父亲一辈子的辛劳,这里可以再深入引导,“驼背”一方面是父亲长期辛勤劳作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父亲始终谦卑的心里让他挺不起胸。这样因势利导,人物形象的解读就全面了。

我在备课时,也存在着不少困惑。对小说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地域的价值倾向,需要不需要让学生领悟? 《台阶》 一文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弥漫着一种山区特有的文化风俗,例如:“大庭广众之下,夫妻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母亲治父亲闪腰的土方”;“谁家的台阶高, 地位就高”等等,浸泡在这种文化汁液中的山民在生产、生活和心理文化方面都深受这种地方文化的影响和支配,左右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支配着他们一生的选择和人生目标的追求。小说中的父亲,由于自家的台阶低,总感到低人一等,下决心花上大半辈子的心血要建新房造高台阶来改变地位。而长期的心理文化压抑,使他“低眉顺眼”地过了一辈子,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谦卑的心理。因此,当父亲盖完新屋后,他的“手足无措放之地、尴尬地笑、在台阶上往下挪”。由于高高的台阶放不下父亲那颗浸透了谦卑心理文化的心,所以他没有获得幸福满足感,反而失落了。对这些深层次的探究,学生的理解应达到什么层面?是否要将十五岁的孩子的阅读感悟引向深入,上升到民族的高度?又如何将这样的理性思考和高度的提炼付诸教学过程?因为这样的困惑和疑虑,课堂上也没得到很好的实施。

诵读:学习吟诵的台阶 篇9

作为中国古人特有的一种读诗方式, 吟诵是作者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 也是读者学习、 欣赏诗词歌赋的最佳途径。 但是,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 代代相传的吟诵艺术受到了很大冲击。 目前,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吟诵产生了兴趣, 并对此进行了抢救、研究。 著名吟诵学家叶嘉莹女士在2013 年5 月28 日《 光明日报》 发表的《 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关于传统吟诵的调查与思考》 一文中提出, “ 传承吟诵的关键, 就是使它重回教育体系”, 并呼吁“ 设立吟诵进课堂的试点, 探寻符合当代青少年特点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吟诵教学方法”。

但是, 由于吟诵已远离学校教育久矣, 现在要让它重新回到课堂教学之中, 让读古典诗词的方式从现在的“ 朗读”回归到原本的“ 吟诵”上, 这种转变确实不易, 需要在“ 朗读”与“ 吟诵”之间搭建一个可供凭借的台阶。

二、解决的策略

吟诵是介于读与唱之间的一种读诗方式。 吟诵包括两种形式———“ 吟”和“ 诵”。“ 诵”是按一定的节奏, 出声地读出来, 是“ 吟”的基础;“ 吟”是对“ 诵”的一种音乐化处理结果, 带有一定的腔调, 类似于歌唱一般地读诗。 而所谓“ 诵读”, 是介于现在的“ 朗读”与古人的“ 吟诵”之间的一种读诗方式。 它有一定的节奏, 但是旋律平直, 跟现在的“ 朗读”音调一样。

从近年来笔者推广古诗吟诵的教学实践来看, 要让学生从早已习惯的古诗朗读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古诗吟诵本位上来, 诵读是两者之间不可逾越的一级台阶。 通过加强古诗诵读的训练, 可以促进学生慢慢接受古诗吟诵, 并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古诗吟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实施的步骤

1.比较读法, 感受古诗节奏。

通过比较古诗朗读与古诗诵读这两种不同的读诗方法,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诵读古诗时声音所具有的鲜明的节奏美。

近体诗的吟诵一般按两字为一个单位划分读的节奏, 如“ 春风/不度/玉门/关”, 最后一字为一个单独的节奏单位。教学时, 笔者有目的地出示了仄起式七言绝句《 赠刘景文》 和平起式七言绝句 《 秋思》 ( 两首古诗都没有标注任何符号) , 让学生按照平时的习惯朗读几遍。 接着再出示这两首古诗, 但在入声字、 平声字和韵脚处分别标注了“ .”、“__”和“!”符号。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擎雨盖,

犹有傲

好景君记,

正是橙

秋思

[唐]张籍

城里见,

意万。

恐匆,

临又

笔者先把上述两首诗诵读给学生听, 之后让学生说一说, 老师的读法与他们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们发现:按平时的习惯朗读, 各个字的发音长短基本一样;而老师刚才的读法, 有些字发音长, 有些字发音短, 听起来更有韵味、更有节奏感, 有一种像唱歌的感觉。 他们请求老师教这种读诗的方法。

2.反复诵读, 了解吟诵规则。

通过诵读各种不同格式的近体诗, 让学生从大量的例子中直观了解古诗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

在学生对古诗诵读有了兴趣的基础上, 笔者利用每天的晨读课和两分钟的课前朗读时间, 给学生诵读不同格式的近体诗, 如仄起首句押韵、仄起首句不押韵、平起首句押韵、平起首句不押韵等。 听多了, 学生会跟上老师一起学着诵读。 经过反复、大量的诵读活动, 学生们发现:诗句中的字, 标注“ .”号的读得很短, 标注“”线的读得较长, 而标注“!”线的则读得更长。 此时, 笔者顺势出示并结合各种实例解释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二四六, 平声长;韵脚字, 可更长;入声字, 急收藏;其他字, 一样长。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规则学习给近体诗标注吟诵符号, 并根据自己所作的标注符号进行诵读。

3.赛读互评, 提升诵读技能。

为了让学生保持对古诗诵读的热情, 同时深化对吟诵规则的认识, 提升诵读的技能, 笔者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诵读比赛, 并让学生担任比赛的评委, 评价对方的诵读。小学生天生就争强好胜, 因此在比赛前, 个个都积极“ 备战”, 每个小组长都认真组织该组成员练习。 在比赛过程中, 除了自己努力诵读好之外, 每个人还认真倾听他人的诵读情况, 总想找到对方的不足。 从以下的这个片段中便可见一斑。

( 台上的同学展示完后, 台下的评委开始点评)

生1:××同学, 你其他各句都读得很好, 但是我觉得“ 复恐匆匆说不尽”的“ 尽”字不能拖得太长。

生2:为什么?

生1:因为“ 尽”字既不是平声字, 也不是韵脚字, 是属于其他字。规则不是说“ 其他字, 一样长”吗? 所以“ 尽”字的读音与没有标注符号的字一样长就行了。

生2:谢谢你! 你既听得仔细又会思考, 真棒!

4.结合诗意, 诵出诗人感情。

诵读与平时的朗读一样, 都要投入感情。 诵读时, 对各个吟诵节奏单位, 甚至各个字所作的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等的处理, 其实质是诵读者个人对诗情的一种个性化表达。 而这种情感源于诵读者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并融合了个人的生活经验。 因此, 要诵读好一首诗, 还是先要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

在指导学生诵读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诗时, 笔者首先让学生读诗题, 了解创作的背景, 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 接着, 抓住诗眼“ 忆”字,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写这首诗时会有怎样的情感, 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然后让学生结合书本的注释和相关的资料, 联系上下文、 借助插图读懂诗意。 结束时, 再回扣诗题中的“ 忆” 字, 与开课伊始时的质疑遥相呼应, 使教学更完整。

有上述教学活动作基础, 在诵读时, 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 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中的“ 独”字读得更急切。他们觉得, “ 独” 字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 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 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也特别渴望回家, 因此要这样处理。而诵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时, “ 亲”字读得比平时的韵脚字还要长。学生们认为, 诗人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特别是在节日, 这种思念就更强烈, 不把这个字读成这么长, 就不足以表达诗人那份绵绵不断的思念之情。可见,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意, 才能准确诵读出诗人之情。

5.声像并用, 激发吟诵之情。

宋朝张舜民云:“ 诗是有声画, 画是有形诗。 ”近体诗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郎朗上口等特点, 自然是吟诵甚至是吟唱的最佳文学作品。 但是, 要让学生得体地把古诗以吟诵的方式“ 读”出来, 还需要教师营造一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愫。

诵读《 望庐山瀑布》 一诗, 单凭教师的讲解, 学生很难领会瀑布声、形的雄伟壮观。 在教学中, 笔者把瀑布的水势、声音通过画面和视频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学生立即对瀑布那种“ 飞流直下三千尺” 的壮观情景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此时, 凭借瀑布声、 形的画面和背景音乐所营造的氛围, 笔者及时示范吟诵《 望庐山瀑布》 一诗, 把情与景、声与像、诗与歌融为一体,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吟诵之情。 当笔者吟到第三遍时, 教室里已回荡着学生们“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吟诵之声了。当学生们有了第一个吟诵调子之后, 笔者又及时引导他们把这个调子迁移到吟诵格式相同、 情感相近的其他古诗上, 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李森祥《台阶》的体裁研究 篇10

一.《台阶》明显具有情节的淡化倾向。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它往往曲折生动, 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引人入胜, 而《台阶》故事情节却异常简单, 可以用“谁?干了什么?怎么样?”一句话加以概括。而文中的几个句子就已经把小说情节交代得清清楚楚。如, 课文第一小节,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第六小节, “我们家的台阶低”, 第十八小节, “接着开始造台阶”, 第二十四小节, “新台阶砌好了”, 第三十一小节, “好久以后”等。短篇小说往往是高超的艺术, 但《台阶》的情节高潮部分显得松散而随意。随着情节因素的渐次消失, 诸多的非情节因素, 显得异常突出, 使文章散发着浙西山区浓郁的乡土文化色彩。如, “大庭广众之下, 夫妻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黄泥、石灰加豆浆的和泥方法”;“母亲治父亲闪腰的拔火罐的土方”;“山村中错错落落的高高低低的台阶”;“谁家的台阶高, 谁家的地位就高”……这种地域文化风情在文中俯拾皆是, 举目皆然。当这些风土人情、社会背景涌入小说, 抒情功能便附着在这些非情节因素上发挥作用。在《台阶》中, 作家其实精心描绘的浙西农村风俗, 更多的成为一种渗透着抒情韵味的氛围, 为文中父子之爱提供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背景, 它具有情感规定性, 并带有触发、烘托和解释作用, 它浸润着作者的情思, 比起一般以叙事为主的小说中冷静、客观的环境介绍、背景刻画而言更具感人的魅力。

二.《台阶》文字简洁、质朴, 但不缺乏美感。本文作者的语言是他的人格的一部分。语言体现作者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其语言表现为少浮辞、不渲染, 质朴、洁净的艺术特点。《台阶》中, 我们几乎看不到夸张、反语、双关等修辞手法, 连比喻也用得很少。这就使他的语言去掉了一切枝蔓和芜杂, 清水出芙蓉般单纯、明快, 细细读来似乎只剩下了语言的原味。如, “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一次低了一级, 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了中国农民的质朴。又如, “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 抄着不是, 贴着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 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 无奈, 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胸无法挺得高。因而, 父亲明明该高兴, 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质朴的语言表现出了父亲的谦卑、不自信。可以说, 语言决定于作者的气质, 作者的抒情气质对其作品的美学价值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最明显的迹象莫过于文章语言的“音乐美”特点。如, “隔天, 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 硬了硬了。再隔几天, 他又用细木棒去敲了敲, 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 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 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 说全冻牢了。”该句中的“硬了硬了”、“实了实了”、“说全冻牢了”, 这些富有音乐节奏感的语言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台阶建成时父亲的兴奋心情。其次是“诗画美”。课文描写最感人的地方可以说就是“父亲的脚, 父亲的头、头发, 父亲的胸、背, 父亲的手, 父亲的腰, 父亲的脸, 父亲的目光……”这些细节描写就绘成有诗有画的“父亲”图:

父亲

父亲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家的台阶高, 总爱把那烟枪在青石板上嘎嘎地敲, 父亲摇不散的目光, 专注地把别人家台阶眺。

父亲那黄几几的永远洗不净的大脚, 穿破的草鞋堆得有山高, 种地、砍柴、捡鹅卵石、挣角票。

父亲一生很辛劳, 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胸也无法挺得高, 九级台阶砌成, 却露出尴尬的笑。

父亲力气很大, 但挑担水竟然闪了腰, 父亲那颗埋在膝盖里半晌没动的倔强的头颅, 到底怎么了?

——心累了, 身体垮了, 人也老了。

三.《台阶》人物形象真实可信。大家都知道,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塑造的, 是杂取种种人, 合成一个人, 是虚构的。但本文中“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 没有人说过他有地位, 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这样的父亲我们似曾相识, 他可能是我们的父亲, 也可能是我们父亲的父亲, 或是别人的父亲, 绝对是真实的。我在教《台阶》前有这样一段导语:“我来自江苏南京, 出生在江苏经济欠发达的苏北。我有一位农民父亲, 我的父亲已去世10多年了, 我曾经在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父亲很清贫, 清贫得在我记忆中连一件没补丁的衣服都没穿过。我的父亲很平凡, 平凡得连我家的老邻居们都记不住我父亲的大名。我的父亲很卑微, 卑微得连他一生梦想着登泰山拜孔庙的愿望都没能实现。就这样的一位父亲却给了我许多深沉的感动和思索, 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里, 像我一样有位农民父亲的又何止我一个……”作者李森祥曾经说过“‘父亲’的形象, 在那个年代里, 在我生活过的乡村里, 几乎到处可见。他们除了有一双永远也洗不干净的脚以外, 还应该有一双不能碰棉絮的手”。所以, 父亲就在我们身边, 绝对是一个生活的真实。

其实父亲生活离我们并不远, 追求也并不高, 只希望自己家的台阶高, 为此竭尽所能, 不遗余力, 进而达到痴迷的状态。如, “父亲坐在绿阴里, 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 那里栽着几棵柳树, 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 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此时, 父亲对建高台阶的羡慕、向往和执着赫然纸上, 定格在了我们的思维中。为了这一理想, 父亲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努力。到后来父亲老了的时候,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 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没动, 那极短的发, 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 高低不齐, 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活现出了作者对苍老的父亲的同情。人生故事就是生活的最好比喻。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 他的生命是卑微的, 但绝不是失败的。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 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 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坚韧的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父亲就算有些“可悲”, 但他的伟大也远远超越了他的可悲。父亲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亲。

小说结尾的一段话:“好久之后, 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 父亲老了。”充满了无奈、沮丧、懊恼, 简直说到我们心里了, 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父亲由于自家的台阶低, 总感到低人一等, 他言语木讷, 少言寡语, 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谦卑的心理。也正因为如此, 父亲就把一生的追求目标锁定在要盖一座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上。由于贫穷, 这座九级台阶高的新屋, 让父亲一年到头, 不得适闲, 捡砖拾瓦, 抱土背石, 用十二月的汗雨和泥, 用六月的血霜垒屋。为一草一木而拼搏, 为一卵一石而奔命, 春夏秋冬, 脚不离地, 数十年如一日。屋盖成了, 台阶垒起来了, 而父亲却老了, 身体也垮了。从一下子能背起三百多斤重青石板的壮年, 一下子垮掉为连一挑水都不能担的老人。这座九级台阶高的屋就成了父亲的人生坐标, 也就是父亲生命的终点。正如作者所说:“当初我的确没有把父亲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 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 或造一间屋, 或为子女成家立业, 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 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 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 这几乎是中国大地上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可以说, 一个真实的人, 一段真实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结尾成就了父亲坚韧的、有毅力的、自强的、谦卑的真实的人物形象。

上一篇:精神特质下一篇:加速奔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