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电视的地位

2024-07-07

全媒体时代电视的地位(精选九篇)

全媒体时代电视的地位 篇1

一、受众地位变化带来的电视剧内容选择的变革

传统电视剧的生产往往以导演、编剧为中心, 作品带有主创的个人色彩, 个人艺术价值追求是作品的创作出发点。电视剧的题材和类型往往很少关注受众的需求, 电视剧的制作人和电视台为观众提供的电视剧对观众来说是无法选择的。但是, 在新媒体时代, 受众的自主选择性大大提高, 往往可以不受电视的局限选择自己想要观看的电视剧, 这就迫使编剧和制作人在创作和选择剧本时不得不以受众为中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所反馈的信息, 他们需要准确地把握受众的喜好和需求, 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制作电视剧, 这样才有可能制作出受欢迎的、形成观看热潮的剧集, 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商业利益。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具有全新的审美特征与使用习惯的年轻受众群体正迅速壮大起来。为了迎合这部分受众网络化、个性化的需求, 很多电视剧制作商在内容的选择上开始趋向于改编网络文学。网络著名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被欢乐传媒以5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 并售出了其过去三年点击率最高的100部小说中66部的版权就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例子。这些网络文学本身就拥有大批的粉丝和高关注度, 所以在其影像化后会具有相当高的群体黏合度。这样一种针对特定目标受众精准定位和量身打造的电视剧也是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一大特色。

二、受众地位变化带来的电视剧制作过程的变革

新媒体平台的创建和广泛应用不仅给观众提供了自由表达分享的平台, 而且还为电视剧的制作者和电视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源。可以通过对网民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偏好的统计和调查, 以市场为导向, 整合符合受众需求的各个元素, 并将其渗透在创作的各个细节, 不仅仅是剧本的编纂和选择, 还可以在演员导演中的选择, 取景、服装、道具等方面都做到协调统一。美国最大的付费订阅视频网站Netflix通过对该网站自身用户的收看行为与关注热点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老剧《纸牌屋》依旧是点播热门, 而观看该剧的用户也与网站中大卫·芬奇和凯文·史派西的粉丝圈基本重合。因此, 决定投资新版《纸牌屋》并邀请大卫·芬奇和凯文·史派西联合制作, 从而产生了在美国等40余个国家广泛传播并受好评的新版《纸牌屋》剧集。

为了迎合新媒体用户的观看习惯和网络播放平台的特点, 全媒体时代的电视剧在时长、情节和语言上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信息量大是互联网媒体的特点之一, 这一特点使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快速转换浏览内容, 所以电视剧应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既吸引观众注意力又完成情节叙述的效果。最后, 电视剧语言开始实现网络化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在电视剧中被运用, 这些蕴含着网民智慧与幽默的语言更容易实现与受众内心的共鸣, 也体现了受众在电视剧素材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三、受众地位变化带来的电视剧播放与反馈的变革

随着视频网站和网络电视的崛起, 大量电视剧被同时推送到新旧媒体的各种终端上, 实现多屏同步播出。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配合在最大程度上扩大了电视剧受众的覆盖面, 达到了电视剧在受众中的高渗透率。“电视剧的多屏联动以多倍的效力把电视剧推到观众面前形成互动合力, 这样, 电视媒体的高到达率、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及移动视频的高接触率和关系链传播特性, 使得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在不断的深度融合中提高电视剧的社会影响力, 延续受众的持续收视热情, 延长电视剧的传播生命力。”[2]不仅如此, 互联网的海量存储特性也增强了电视剧传播的“长尾效应”。互联网存储成本低廉、空间无限的特点, 为各种电视剧集提供可以展示的空间, 用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也给了一些老电视剧和小众剧集获得“二次生命”的机会。

其次, 技术的变革使电视剧的播放不再仅仅是观众的观看, 它打破了原来由单一媒体讲述单一完整故事的形式, 拓展了故事叙述的路径, 丰富了观众的感受和参与度。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描述:“今天的互联网技术, 做内容的时候我们的屏幕是跨多屏的, 当看到一个感兴趣背景的时候, 可以通过手触摸或者鼠标点击看到详细背景, 这样的场景是原来看电视的场景下达不到的。”[3]这说明, 电视剧不再是单一的文本, 而是由前期内容选择、中期制作推广、后期播出反馈所形成的项目体系。围绕电视剧人物剧情这一中心, 衍生出小说、花絮视频、网络游戏、周边同款等多种相关产品, 通过这种相关产品的不断拓展, 电视剧的播放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满足受众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另外,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促进了电视剧效果评估标准的完善, 打破了原来仅依据收视率的高低来判断电视剧质量的局面, 更多更为具体和多样化的评估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判断一部电视剧的质量高低和受众满意程度。另外, 新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不同区域和年龄的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电视剧相关内容的分享与讨论, 由此形成了一种立体化、多渠道、可反馈的传播环境, 使电视剧的传播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

摘要: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将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引入了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 对于电视剧产业来说最为明显和深刻的变化则是受众地位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也给电视剧产业从内容选择、制作过程、播放反馈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关键词:全媒体,受众地位,电视剧产业,变革

参考文献

[1]张晓艳.全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微业态发展[J].当代电影, 2014.

[2]张红军.试论全媒体时代电视剧跨屏传播[J].现代传播, 2014.

全媒体时代电视的地位 篇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视频、影像产品不再是传统电视媒体的专属,电视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全媒体的冲击,电视媒体该如何树立品牌,以确保其传播主体地位呢?文章将对全媒体时代的电视媒体品牌发展做系统的、全面的探析,旨在为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指明道路。

1 全媒体冲击下的电视媒体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主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以及“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计算机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互联网(Internet)、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1]等新媒介,通过三网融合(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运用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完成信息的接收与反馈。

不言而喻,这种智能化的传播模式,越发地凸显传统电视媒体的劣势。电视对于信息的传播,必须按照电视台事先编排的节目单进行,线性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收看。传播过程,一瞬即过,受众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他们只能被迫地跟随节目前行。另外,受客观条件限制,电视驾驭特殊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受众不能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此外,电视节目的采制对物质、技术的要求过高,发射距离、收看设备等都会影响传播的行进,阻碍着信息的最有效传播。

在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的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该如何应对挑战呢?

2 电视媒体品牌发展策略

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媒体之间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品牌之间的竞争。萨默·雷石东曾指出:“如果把内容比作国王,那么品牌就是王中之王,品牌才是决定传媒企业最终能否在全球市场取胜的关键。”[2]电视媒体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呢?

2.1 内容为王,提升受众关注度

全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加盟,使整个电视受众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即传播网络化。在这个泛化的传播圈层中,传统电视的受众被网络终端的用户所替代,对视频产品的选择具有了强烈的碎片化模式,他们为内容马首是瞻,吸引即消费、好看即消费。面对受众审美的转变,电视人必须重新审视视频产品的内容标准:节目的内容本身,适合移动客户端的视频产品以及吸引受众碎片化收视的创意。

对自身内容建设的优势资源重新进行盘整定位,建立有效的内容创新和内容生产激励机制。央视综艺节目《星光大道》采用晋级赛的形式,选手们经过一轮轮的比赛,即周冠军选拔、月冠军比拼最终年度总冠军争霸成功,栏目这一年的制作播出也跟着画上圆满的`句号。就在由周冠军晋级以后的比赛中,各周冠军们展开了强强的对决,把每期最优的选手资源通过比赛的形式选拔出来,重复利用,结合不同赛级,加入新的噱头,不断吸引观众,最终打造终极战神,给观众以完美、精彩的视觉享受。

在全媒体时代,基于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电视媒体必须改变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单一电视传播渠道,不可避免地与新兴媒体融合在一起,打造适合移动客户端的新型视频产品。新媒体传播的重要特点就是微传播,电视媒体要加强视频内容的微处理,可以把原有的整档节目进行再加工,形成适合移动客户收视的微内容。

碎片化时代带来了受众收视行为的分散与挑剔,面对这一现实,电视媒体要革新观念,通过全息化的内容呈现,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充分运用视听元素,发挥其功能,从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方面多角度展示产品内容,吸引受众对内容的注意,再根据受众的反馈数据,增加新的视频内容,使视频产品源源不断,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2 人才战略,打造全媒体业务技能

电视媒体建立一支适应全媒体发展的专业化队伍,是保证媒体良性前行的智力支持。媒体的竞争是节目的竞争、收视的竞争、广告的竞争、时段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在市场化的运作下,电视媒体的人才,除了具有专业的业务素养以外,还应具有多学科背景、灵活变通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浅析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篇3

可以说在移动终端平台兴起之前,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并未对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获得足够的先机,这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线性传播方式和固定传播模式的桎梏所限,另一方面还是存在重视不足的主观因素——由于最初多媒体移动终端高昂的价格和网络覆盖率低、数字信号带宽不足、价格高昂、传送技术和硬件指标等等都无法实现大规模、及时有效的传送,新媒体传播在兴起之时并未收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人都觉得这不过是个噱头,很可能昙花一现变逐渐消亡,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廉价多媒体终端广泛普及,移动网络数据传输信号倍增,年轻人对现代即时信息需求的喜好,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齐聚,最终使得全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发出了全面挑战。这场竞争可以这样比喻:一个成名已久的拳王在面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挑战者时,前几个回合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中场则被挑战者以迅猛的招式打得难以招架,步履踉跄。如何战胜这匹黑马,在最后收官阶段保持住自己昔日的荣誉,我认为作为传统媒体,不能局限在“传统”二字上,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科技发展方向以及年轻人对新闻资讯的喜好习惯,不能继续停留于小修小补式的细节调整、改变,必须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必须先转变观念,从全媒体时代新闻类节目的发展趋势和运营规律的战略高度出发,对电视新闻类节目自身现状进行全新定位,对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进行比对,并以此为指导,在内容、互动、品牌塑造、传播形式等方面不断强化。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国内电视新闻都是采用线性传播方式,节目形态大同小异,由于受地方区域限制,本身内容来源单一,新闻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将时事新闻以固定的时间段经过后期加工整理后播放给广大观众,但是,这种固定时间播放已经与现代节奏性极强的社会生活格格不入——广大受众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都在固定时间段内观看电视新闻,这就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将自己的播报时间完全卡死。目前电视新闻的受众主要以70年代前出生为主,因为在他们心中电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还是要高于新媒体,同时在对接受现代传播工具时,在操作上略显吃力,尤其是一些网络诈骗案件使他们更加谨小慎微,而对于广大的消费主力80后、90后和00后,传统的电视新闻市场占有率可谓极低,但值得庆幸的是,移动媒体虽然以灵巧便捷的方式可以取代电视新闻,但是目前国内免费WiFi覆盖率较低,移动网络的资费也广为诟病,但是移动媒体有一个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就是通过网络硬盘云存储,可以查到与新闻相关的所有过去历史信息,但是电视新闻所播报的即时性新闻不具有追溯性,一些相关播报和导读也受节目时间限制,并且以往播报的信息由于是影音视频格式,保存难度较高,现有硬件设备存储空间、容量有限,或多或少的都需要第三方专业的技能和设备支持,这极大的限制了电视新闻在追溯性上的横向拓展。

在传播的模式上,电视新闻更是与互联网新闻存在着更大的差距,就目前来看,但是新闻还是难免以一对多的方式进行传播,充其量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辐射开来的一个二维平面,传播单向,但是网络媒体新闻却可以以一对多——多对多的模式进行三维立体的传播,存在着几何级数的爆炸性传播方式,这种层级存在着巨大的代差。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当我们用手机在网页上发现一条新闻,我们可以复制链接,分享给朋友圈或者发送给好友,在这转发的过程中,新闻的受众也转变为新闻的发送者,成为一个个移动的新闻发射基站,这无疑在节省了成本的同时,还极大的提升了该则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速率,在获得更多点击率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也是可想而知,并且在这种人人转发的过程中,其时效性基本上是随着新闻态势发展而时时刻刻的不断更新,相比电视新闻在固定的时间段播报而言,其在时效性上的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

全媒体时代电视的地位 篇4

关键词:全媒体,电视媒体,问题

在这个全媒体时代, 存在着种种因素, 这些因时代而生存下来的或者漫步在整个社会中的话语表述成了一个新的亮点。这种全媒体的存在形态彻底打破了长久以来传统媒体存在的形态。全媒体真正的解释了我国一直宣传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在这个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全媒体真真正正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 满足了人们获得知识和科技的需求。作为一种新兴的形态, 它的诞生并不是偶然所产生的, 是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和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产物, 是一个时代文明进步的结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 全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也遇到了些问题。

一、全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体的问题

不同于传统媒介, 这种新兴的媒介传播的优势在一段时间里面飞速的发展与壮大。这种新兴的方式, 比如说可以转换姿态给人们以听、看、触摸等最基本的感知来全面地调动人们的感知。好处就在于人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各种知觉。它给人们安排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使人们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自由尽情地认识到这个世界许多未知领域和寻找到我们精神世界的各种需求。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全媒体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的全面。对于接受信息者来说, 它可以传播一种非常全面的、及时性的信息, 并以第一时间传播给受众者。这使得新闻的制作和传播在另一种状态下实现了一种多元化的形态, 这也在传统的意义上使记者和编辑的角色在一定的程度上发生了转移。也给传统的媒介带来巨大的冲击, 报纸、电视等等都在内。传统媒体由于其固有的传播方式, 自身的弊端和传播的障碍, 在当前全媒体时代形势下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加的艰难。例如, 记者在采访时会带着摄像机进入场地, 采访的过程耗费的时间长, 耗费的精力多, 无法避免所需要的成本就会非常高。在这个过程中, 传播环节电视传播就是以图像、声音等特点传播。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与限制。

二、全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体的黯淡

众所周知, 电视的诞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非常重大, 它带给人们视觉上强大的冲击力、感染力和直观性, 使受众的眼球在一瞬间得到集中的吸引, 它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各个年龄段、各个文化水平之间都有适合自身的文化需求, 而电视媒体则会适应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特别是当今时代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的传播形态的迅猛发展, 使得每个人都成为媒体传播的个体传播形态, 特别的手机媒体的日益普及, 这种具有时效性强大、受众范围广、携带方便和能够灵活自如的媒体传播等等诸多方面汇集的优势形成强大了的全媒体传播的场景。从一个现实的事例中看, 在2011年的7月23日, 特大铁路事件发生后, 一时间网络就开始传播和关注, 其中手机微博传播的时效性远远超过了电视, 同时其信息的更新以及其他各种方面都是比电视来的迅速的多,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力量, 主要是以微博为主体的新媒体打败了社会中存在的传统的媒介。

三、全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体的压力

众所周知, 凤凰卫视在1996年诞生的, 在其发展的两年后通过凤凰网同步直播凤凰卫视的节目等等, 通过这些手段, 把各种信息及时迅速地传播给观众, 同时发布在互联网上, 让观众选择自己希望观看的节目, 来获取希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避免了电视媒体稍纵即逝的弊端。但是电视媒体是一种能够进行动态演示提供给观众节目信息并且以动态形式传播的媒体, 具有非常强大的冲击力。电视新闻的优越性越是强大对其以后的压力就会越大。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面, 电视媒体针对我们国家发生的众多大事件和世界发生的大事件都进行过报道和传播, 给民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也给民众的知识需求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 给予电视媒体的动力最终也致使电视媒体以后发展的压力。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3D电影技术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电视媒体的发展满足了民众对知识的需求, 给相关的工作者的能力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在我国过去几年连续发生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大的自然灾害事件中, 电视媒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安定我国民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民众带来了可信的报道, 也给民众带来了第一时间可看的报道。通过这些, 可以很好地让观众从中间获得一些可亲可信的知识需求, 无论是典型的报道还是突发的报道都可以在电视媒体的平台中获取。所以在今天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全媒体时代下,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一定要更好地运用电视媒体的强大功能为人民服务做出积极贡献, 成为保障国泰民安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蔡赴朝.让文化惠泽民生——十年来我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0 (10) .

[2]罗艳.互联网视频行业的竞争现状与发展趋势[J].视听界, 2011 (04) .

[3]曹海峰.我国文化产业战略转型问题探析[J].长白学刊, 2011 (04) .

[4]田进.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先生在CCBN2011主题报告会上讲话[J].广播电视信息, 2011 (04) .

[5]张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04) .

全媒体时代电视的地位 篇5

“全媒体”这个词首先出现在世纪之交的美国, 最初源于一家名为Martha Stewart Linving Omnimedia的家政公司, 其业务包罗万象, 包括美食、家居、宠物、社区等广泛生活领域中, 公司拥有包括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网站等多种媒体来传播所经营的业务, 因此提出“omnimedia”这个词语, 但实际上是指涉及生活服务领域的各个方面。因为当时科技水准的限制, 其重在追求新的媒介形态, 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大众传播领域“全媒体”概念。

新世纪以来, 以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为终端的新媒体借助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科技的进步使媒介融合加速进行并不断深化, 传统媒介内容同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不同的媒介形态得以表现, 进而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传播方式。麦克卢汉所指的“地球村”概念即是今日社会的最佳概括和体现。

“全媒体” (omnimedia) 的概念在学术界并未被正式接纳。考察传播实践, 全媒体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也包括如网络、移动通讯在内的新型传播媒介, 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表现手段, 通过以上新老媒介的深度融合, 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媒介融合的不断推进必然促使多种媒体间出现更多的交互方式, 全媒体正是媒介融合的必然结果, 是一种新的融合性媒介。

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提出“全媒体战略”或“全媒体定位”。各类媒体的多元融合方式层出不穷, 它们或丰富扩展自己的其他媒体行业领域, 或与其他媒体采取合作互利的方式。“全媒体”的概念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

二、新形势下电视媒体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0) 》指出, 新媒体对全球尤其是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革命性的深刻影响。它的影响遍及社会各个方面, 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新媒体携带新的传播技术、新的传播渠道和充足的资本迅速崛起, 分流了属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和广告, 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新的挑战。在新的媒体语境下, 原有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平面媒体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自身的弊端和缺陷被放大。

传统电视媒体的自身建设属于典型的高投入、慢回报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行业。大量的基础设备和硬件设施以及数量众多的从业人员使得电视媒体从诞生就背负了巨大的包袱。持续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成本成为电视媒体面对新媒体挑战下步履维艰的重要阻碍。

电视媒体在传统内容采编上有着严格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从前期的节目策划准备到素材的拍摄采集, 再到后期的编辑和播出, 这一流程保证了电视节目内容的质量, 但在追求快速响应、实时传播的新媒体时代却表现出时效性落后的缺陷。于此相对, 新媒体如微博等社交媒体在某些突发新闻事件的传播力方面却显得极为夺目。

在电视内容的具体传播中, 电视是以时间为轴的线性传播, 电视内容中的声、像是瞬间性, 稍纵即逝, 不易保存。这一现象区别与其他媒体“白纸黑字”的留存性特征。同时, 其传播对象是面向普罗大众, 再加上节目本身的定位不同, 电视内容的深度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传统电视媒体中观众虽手握遥控器, 但在任意频道中实际是被动收看节目内容, 节目次序、时间是电视台的安排, 观众无法自主进行选择。单向的传播使得媒体的效果和关注度在信息流动中, 折损巨大, 互动功能成为传统媒体最大的缺陷。

传统媒体在长期运营中大都形成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运营模式。但不同媒介之间、统一媒体不同地域之间, 以及广告内容自身的同质化, 使得媒体间的广告竞争十分激烈, 广告效果也一再削减。广告商们在选择投放对象时更是着重于优势媒体, 最终导致强者越强, 弱者恒弱的局面, 弱势媒体的生存态势越发堪忧。众多新媒体的出现, 进一步瓜分了广告市场的蛋糕。据资料显示, 2012年第一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的全国网络视频市场广告收入分别为21.04亿元、24.3亿元, 环比增长率为15.49%;同期的全国电视广告收入分别为242.4亿元、255.7亿元, 环比增长率为5.49%。虽然传统媒体的总量大, 但增幅两者相差近3倍。

2013年, 新版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3) 》中指出中国网民将超过6亿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与日常交流, 电视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以数量世界第一的庞大受众为基础, 新媒体正在通过自身影响重塑其他传统行业的格局。这种状况打破了电视媒体一直以来的垄断局面, 折射出了电视媒体发展的劣势。

三、电视媒体的转型与发展

在全媒体格局下, 电视媒体面对众多新媒体的竞争, 立足自身优势, 清醒认识自身劣势, 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 最终实现媒介交融, 取得共赢是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1. 内容采编的多样性转变

电视媒体是一种以生产和播出电视节目为主体的内容产业, 电视媒体丰富的制作内容和资料内容是传统电视媒体的核心资源, 可以说内容就是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延伸并增加自身的价值, 完成优势转型是电视未来发展的关键。

梳理电视内容, 使其适应不同媒体传播的需求是电视媒体应该进行的首要转变。对原有的历史资料和现有的制作内容进行精细加工, 针对不同受众需要进行整合编排, 变革内容形式, 使其适应网络、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多种新媒体的传播需要。最终通过对节目细分从而打造多样化的电视文化产品, 体现有效的价值。在内容采集方面, 充分借助新的科技手段, 大力拓展电视内容的来源。尤其针对资讯类等追求时效性的电视节目, 手机、微博等新的传播方式应当成为原有普通新闻内容的及时有效的补充, 甚至关键时刻可以成为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较传统媒体有较大的区别。受众的收视或阅读习惯基本呈现出碎片化、分众化等特征。电视媒体在要重视这些转变和特征, 内容生产流程和内容编排结构要做出全新的变化, 满足各类受众的需求。

2. 多平台发布的传播方式转变

电视台与互联网合作的模式是目前电视媒体转向全媒体经营中最为普遍的做法。传统电视应打造台网一体化战略, 充分理解当前受众对信息来源的多选择、多讯道的特征。电视台凭借丰富优质资源选择与具有大型网站合作, 同时创建电视台官方网站, 利用网络或新媒体进行将电视节目的宣传造势, 还在网站中实现互动直播或者点播, 互联网与电视台互惠互利, 观众也有更多的选择方式。

移动多媒体终端的推广是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手机电视出现的新的传播方式。传统的电视媒体所掌握频率资源的固定有限, 而网络、移动信号可以视为对原有频道资源的有力补充。对移动多媒体终端如Android、IOS等平台进行内容分发, 扩展了电视内容的传播途径和范围。同时, 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是其显著优势之一。多平台的传播, 电视媒体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也将进一步加深受众的粘性, 增加忠诚度, 最终形成在信息获取上的依赖。

从最早的论坛到前几年流行的博客, 再到微博, 最新的则是火热的微信, 从网络到手机, 技术促使信息的流动逐渐转移至新媒体。电视媒体需要重视这一趋势, 并及早打造相应系统的传播生态环境。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电视帮助观众自由选择, 改变原有单一通过电视观看“电视节目”观念延伸为现代的多元“视频内容”观念, 传播内容与现代传播手段结合并以此继续巩固原有内容的传播覆盖率, 原有受众不减少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新的受众群体, 例如青年群体。在发挥传统电视优势特点的基础上, 多平台的内容发布开了拓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赋予了行业新的价值挖掘点。电视与新媒体的联合将会互助互利, 共同发展, 而非一味排他或者受到冲击影响。

四、结语

“全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传播形态。随着2014年4G技术开始投入运营, 新媒体技术将会不断产生新的传播形态加入其中, 丰富受众的媒体体验。在认识的传统电视媒体自身的制约与优势后, 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扬长避短, 加强与电视相关产业的内容合作、与其他多种产业加强平台合作等, 既达到了合作发展, 又借助外力实现双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旧有媒体的必然衰落消失, 他们的长期存在保留了大量的固定受众, 电视诞生之初有人预言报纸和广播会死亡, 但是两者都遇到挫折与发展。全媒体时代, 传统电视媒体遭遇新媒体冲击的时候也应积极应对, 增强专业性与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制作精良有思想深度的电视作品, 加强多种平台之间的合作, 共同发展而非一方取代另一方, 才能达到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融合“1+1>2”的效果。

摘要:新千年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生了全媒体这一新的媒体现象和理论的出现。在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冲击与影响, 电视观众数量迅速下滑而网民数量激增的情况下, 辉煌的电视行业如今却是前途堪忧, 而理解在新的全媒体语境下传统电视媒体的位置以及处理好与新媒体的关系关乎电视的发展与未来。

关键词:全媒体,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郜书锴.全媒体:概念解析与理论重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04.

[2]包俊, 范金慧, 孙鸣应, 启宏.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发展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7.07.

[3]刘朝霞.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和电视新闻的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06.

[4]传统电视全媒体战略转型的对策分析[J].闫林中国记者, 2012.02.

[5]罗莹.全媒体格局下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分析[J].长江论坛, 2011.02.

[6]宋宜纯.新媒体时代电视的发展与思考[J].现代电视技术, 2011.06.

全媒体时代电视的地位 篇6

关键词:全媒体,电视媒体,创新

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倒逼”电视媒体加速转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作为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迅速推广普及。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有着传统所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 具有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 成为广大受众最易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近年来, 随着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 互联网在线收看电视节目成为可能, 回看、定时观看等崭新的观看方式也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疏离感。同时, 智能手机上移动智能终端开发速度的加快, 也使得人们通过移动设备真正能够做到随时获得信息推送, 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分享信息的重要途径。

目前传统电视媒体遭遇强劲挑战, 新媒体的冲击首当其冲。何为新媒体?从狭义来讲, 主要指的是被称作第四媒体的互联网 (以电脑为终端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和第五媒体的移动网络 (以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为终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以及电信网络增值服务等传播媒介形式) ;从广义来讲, 包括大量的新兴媒体, 指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等新电子信息技术而兴起的媒介形式。由此, 不难看出新媒体的技术推动力使得传媒产业迅速发展, 其自身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交互性强同样革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

(1) 传播主体地位动摇。传统意义上, 电视凭借其自身强大的覆盖能力, 一直在信息传播和生产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当下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如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终端、微博、微信等的出现, 海量信息在以上平台高速的传播流动, 使得传统电视媒体传播能力逐渐被弱化。新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快速性、互动性也使得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具有无法匹敌的优势。近年来, 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传播媒介, 传统电视媒体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无法第一时间将所要传播的内容呈现给受众。在一定程度上, 传统电视媒体和电视受众往往是单向传播, 及时的反馈很难获得, 而互联网所代表的新媒体不断发展, 传播方式更多的是双向互动, 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

(2) 弱化主流舆论和主流影响力。传统电视媒体过去拥有强势的传播地位, 拥有强大的受众群体和权威信息的独家发布权, 在主流舆论价值引导上占据主导地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 打破了这一传统格局, 权威信息的发布不再仅授予电视媒体, 新媒体同样拥有发布的主动权, 其所带来的是信息更多元化, 视角更加多维化, 加之技术层面的不断革新, 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等。

二、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全媒体时代的大势所趋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 传统电视媒体无法孤立存在, 必须融入新媒体的所带来的信息化浪潮之中, 并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而网络视频、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电视形态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新技术变革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 它们逐渐地嵌入我们的生活领域中, 改变着人们接触电视的方式。

(1) 台网联合打造竞争合力。新媒体与传统电视的互动、联合应基于“网台捆绑”的理念, 网络电视台可依据传统电视媒体的资源进行整合并集纳出网络节目, 打造出多语种、多终端、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网络播出平台, 突破以往电视媒体的局限。网台联合能够实现多维立体互动, 受众参与度可大大提升。网络电视台充分利用贴吧、微博话题、博客、播客、访谈以及最近流行的弹幕等新媒体表现形式增进受众与节目的互动体验, 搭建了一个即时分享感受的平台, 真正地实现节目主持人、电视节目、网络、编辑、观众之间的多方互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同样是网台联合的重要原因, 双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网络电视台系统整合利用电视台的资源, 制定行之有效的节目制作方案, 弥补其自身漏洞;传统电视台又借助网络电视台的传播覆盖面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2) 跨屏营销与产业链形成。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 多屏传播逐渐成为主流, 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视听体验, 而跨屏营销成为有效的自身卖点和营销手段。河南卫视的王牌节目《汉字英雄》就是通过电视、互联网 (爱奇艺网) 、手机三方平台的联合互动播出, 在多屏融合的趋势下不断创新。跨屏营销作为一种手段, 进行了多维化的整合传播, 在前期策划以及后期宣传、播出都会采用多屏联动的推广宣传, 注重与观众保持良性互动、广泛听取观众意见。电视媒体与互联网以及其他移动终端竞争的核心是内容, 而节目本身存在着版权、开发、投资等影响因素, 电视频道向视频网站出售节目版权, 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新节目。例如, 湖南卫视将《爸爸去哪儿》的版权独家转让给了爱奇艺网, 以及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这个节目, 电视频道和爱奇艺网站在节目内容开发、前期策划、中后期宣传、播出等方面均出了人力、物力、财力, 广告招标收益也是双方共同分配, 而《汉字英雄》最后火爆荧屏使得这种跨屏营销的产业链迅速传开, 成为接下来电视节目制作的前瞻。

(3) 多终端融合互动。近年来, 地方电视台进行了制播分离改革、与体制外机构跨媒体合作, 可以发现各地方电视媒体在尝试多终端、跨媒体的融合形式。例如, 湖南卫视通过与体制外的网络公司盛大进行合作, 尝试将传统电视节目中的角色、情节植入游戏当中去, 同时和淘宝的电子商务合作, 开创网络购物频道, 不断地打开多终端的融合渠道。面对微博、微信用户群的增多, 媒体融合成为电视媒体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过程中, 话题讨论更多地在微博进行, 针对节目某个亮点、热点及时产生互动, 节目组可及时收到回馈。同时建立微信公共平台, 定时推送信息, 观众也可以留言反馈。打造这种多终端的融合丰富了节目的内容, 加强了节目自身的灵活度, 时时与观众保持互动, 接受观众的意见与建议。

三、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可逆转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度不断加深, “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以互联网络、电信网络、广电网络为依托的各类媒体发展迅速。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电视媒体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而我们的电视媒体所要做的是转变经营理念, 架构起一种全媒体的运营模式。

(1) 全媒体的含义。“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 是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也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图、文、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展示传播内容, 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讯等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1]

(2) 调整经营理念。新媒体的快速崛起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为了迎接这个挑战, 传统电视媒体进行着富有针对性的创新, 但在传媒全球化和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 不得不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三网融合已经势不可挡, 积极致力于网络建设、移动视频及其他数字化服务, 通过资源的优化重组, 抢占新的传播领域。同时政府应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去加大扶持也有利于媒体融合项目的顺利开展, 相关运营主体也可以引用体制外的资本强化市场化运作, 条件成熟时可寻求上市融资。

(3) 构架全媒体运营模式。首先, 内容生产应实现整合化、互动化、开放化。保持电视媒体的优势必须从内容入手, 谁占有了内容优势, 谁就占有了市场优势。信息多元化传播的今天, 内容成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电视媒体较新媒体而言缺乏针对性的受众分析和特色的节目内容, 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则在内容上下了高昂的成本, 打造自己的两个平台, 即内容平台和互动反馈平台。传统电视媒体本应具有开发优质节目内容的潜能, 但受困于成本等因素。由此, 未来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重点就是加强内容的建设, 探索出适应二者融合的内容生产模式。其次, 构建多维立体的全媒体传播模式。内容的有效传播需要渠道的畅通, 网台互动联合就实现了双向的传播, 从实时单向传播到及时双向传播, 形成了“多对多”的交互式传播特点, 利用网络非线性传输的特点, 内容也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送给受众, 实现内容传播的价值。同时基于不同终端设定不同重点, 网络电视、IPTV等由于终端的不同, 需求也会有所差别。例如, 手机电视主要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获取资讯的愿望;IPTV可能延伸了传统电视的功能, 加入了搜索引擎、远程聊天、网络购物等服务。第三, 品牌意识的觉醒。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 传统的电视媒体不再走单线条的路, 而是利用技术、资本、人才等优势, 实现全球性的媒体融合。而传统媒体除了加快融合进程, 更要树立起自己独有的品牌形象, 用品牌形象塑造知名度、培养受众, 打造全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第四, 培养全媒体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现状是缺乏复合型人才, 在媒介融合过程中, 迫切需要有这两面专业知识的人才, 具备“全能记者”的能力, 能够全面掌握多媒体技能, 同时还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任务处理得心应手。在实践中应该多多培养此类复合型人才,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真正地能在全媒体背景下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动, 实现全媒体传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 2010 (3) .

[2]黎斌.电视融合变革——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的转型之路[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1.

[3]刘笑男.全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分析[J].今传媒, 2011 (11) .

全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表达 篇7

一、全媒体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所谓的全媒体 (omnimedia) , 指的就是媒介信息在传播过程中, 采取声音、文字、影像、动画以及网页等各种各样的媒体表现方式, 通过各种媒介形态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音像、出版、电影以及互联网等) , 经过三网融合对媒介信息进行传播, 进而达到通过手机、电视、计算机、平板等不同的终端, 用户能够实现信息的接受与融合, 最终达到在任意时间、地点、终端以及人都能够获知想要的信息。

在将来的传媒行业中, 将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场面, 由多种传媒形态共同生存与发展, 传统的纸质媒体、广播、电视与新兴的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体, 将共同发展, 但是新兴媒体将在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对电视新闻的影响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给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新兴媒体如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具有超时效性、信息量大、互动性强以及传播广泛等优势, 对电视新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尤其体现在内容、及时性以及形式等方面。微博、微信等媒介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信息发布速度极快, 而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时, 从信息的获取到发布中间经过了很多的环节, 例如新闻的采访、编辑以及新闻的播放等。以一则新闻为例, 利用新兴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 只要将信息编辑到手机或者是互联网上并发布, 他人就能在下一秒看见所上传的信息, 而电视新闻上午所采编到的信息, 可能要想在晚上观众才能看到。出现上述这种情况, 还和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有一定的关系。由于电视新闻在传播形式上的局限性, 使得其在全媒体时代下受到极大的影响, 对电视新闻的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电视新闻要想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改革。

三、电视新闻的创新表达

全媒体下, 微博、微信以及互联网等新兴传媒媒介将对传统的媒介带来极大的影响, 并且对其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因此, 电视等传统媒介要想得以生存与进一步前进, 就必须加强对电视等传媒的改革。针对这种形势, 电视新闻节目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表达方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持人与播音员的表达创新

主持人和播音员在电视新闻表达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他们在电视新闻表达中, 运用语言传播样态的变化, 张扬个性的播音风格, 彰显了电视新闻的创新表达。电视新闻与其他的新闻媒介不同之处就在于, 观众看到的不仅仅只是文字或者是图片等, 不单单面对的是一个机器, 观众所看到的真实的人。观众通过电视能够与主持人或者是播音员进行间接的沟通, 进而得到各种信息。电视新闻节目可以说是所有传播方式中人际传播界限最小、最容易获得效果的传播方式。

对于叙述性的语言方面, 应该关注新闻事件中的细节部分与具体过程, 注意其中的矛盾与冲突, 体现人物的个性与特点, 密切注意人物的命运以及结局。只有这样的表达方式方能感动观众, 方能留住观众。

2、节目叙述表达的多元化发展

电视新闻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不仅要在题材的选择与叙事结构上进行创新, 同时还必须对新闻节目的叙述形式进行创新。中央电视台所播放的《新闻联播》所采取的叙述形式是最为典型的新闻播报方式, 其主要特点为:依据文本进行, 语流稳定、充实, 新闻播报的速度为每分钟200字;抑扬顿挫、轻慢适中, 这种新闻叙述方式稳健、大气。而同样是中央电视台所播放的《中国新闻》栏目, 其所采取的新闻叙述方式为“播讲新闻”。在慢快、轻重以及抑扬顿挫等上稍带一点的夸张, 具有较为强烈的对比色彩, 将情感蕴含在气息中, 将语调蕴含在语言表达中。这种类型的叙述方式主要是体现播音员自信的特点, 体现了现今中国人们全新的精神面貌。此外, 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新闻节目, 比较著名的有《阿六头说新闻》, 这档节目在当地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该节目所采取的方式是进行“讲新闻”, 将新闻当做故事一样讲给观众听, 并且在讲的过程中增加一点技巧, 进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常见的技巧有“卖关子”等等。

四、结束语

在全媒体时代, 各种各样的新兴媒体涌现, 例如微博、微信等, 这对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 电视新闻同样面临一定的打击。而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获得进一步发展, 就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 结合自身的优势, 对电视新闻的表达进行变革与创新, 从而制作出能够吸引观众注意的电视新闻节目。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快速进步, 新闻媒体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媒体呈现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当今时代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 媒介形式不仅只是报纸、电视、广播, 还包含了微信、微博、互联网等。这种情况给电视媒体的生存与进一步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电视媒体如何在全媒体的冲击下得以生存与发展, 已经成为电视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将对全媒体的概念进行说明, 介绍其发展趋势, 阐述全媒体对电视新闻带来的影响, 并分析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表达。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表达

参考文献

[1]徐敏.电视新闻表达的“平民化”——对民生新闻版块《热线姐妹花》“热”的思考[J].新闻天地 (论文版) , 2009 (03) .

[2]何旭, 赵雪峰.报纸新闻表达的自主创新探析[J].新闻三昧, 2009 (12) .

[3]李文冰.全媒体背景下传媒和传媒人社会责任的缺失与重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 (01) .

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探讨 篇8

1 全媒体时代对电视编导工作的新要求

科技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各领域不断向前发展,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各媒体的相互融合,从而迎来全媒体时代;同时人们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层次普遍提升,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促使电视媒体的发展环境发生改变。电视媒体要在这样的全媒体环境下得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一定要在创作理念、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

2 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的作用

作为电视节目的创作核心,电视编导对整个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电视编导选取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制定拍摄提纲,然后组织拍摄,进行编辑制作,最后通过把关审核进行播放。

3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编导应具备的素质

由于电视编导要对节目的前期准备、制作录制以及最后的合成播出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把关,因此,对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电视编导的能力直接决定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进而影响电视媒体的发展。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对电视编导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电视编导要具有开阔的媒体视野

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人们所接收和了解到的信息资讯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而作为走在信息时代前沿的电视编导,就应该更为前卫,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拓宽自己的媒体视野,运用敏锐的新闻触觉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以此确定电视节目的主题,策划节目制作方案,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信息盛宴。

3.2 电视编导要具有复合式知识结构

崇尚知识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而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是快得难以想象。这就要求电视编导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电视媒体的发展情况,在全媒体时代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3.3 电视编导应具备一定的传播艺术和媒介技术。

全媒体时代,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电视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传播艺术、媒介技术以及创新精神。在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电视编导可以借鉴其他媒体类型的创作技巧和方法手段,将其优秀的东西融合进电视媒体中,从而丰富电视媒体的表现形式,提高电视媒体的视觉效果和影响力。因而,电视编导要具备一定的跨媒体工作能力,具有传播艺术和媒介技术。

4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现在正处于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碰撞的全媒体发展时代,电视媒体经历了各种改革和变化,这也是电视媒体显示全面价值的重要时期。电视编导在准确、全面的分析观众需求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作技巧,提升电视媒体的表现力度。

4.1 合理确定电视节目的主题。

观众是评判节目好坏的最佳评委,而一个电视节目只有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才会得到观众的好评。因而电视编导应时刻关注广大观众的心理需要。当前,观众选择传媒节目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放松心情,同时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宣泄。因此,电视编导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状况,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广大观众的审美倾向和收看目的。明确并坚守媒体传播者的使命和义务,传播先进文化以及社会的正能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2 丰富与受众互动的形式。

第四媒体,即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传播。网络媒体给受众提供了参与节目的平台,使得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可以发表自己对节目的看法和意见,并且为节目提供相应的信息。电视编导在创作节目过程中可以借鉴网络媒体的这种互动的方式,拓宽并丰富与受众交流的途径,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让观众参与到电视节目中来,拉近观众与电视节目的距离。

5 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既面临挑战又迎来机遇。作为电视节目创作的核心,电视编导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审美层次,丰富和创新自己的创作技巧,为广大受众提供营养、丰富的电视艺术作品。

摘要:在全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对电视编导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笔者简单的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对电视编导工作的新要求和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的作用,重点对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编导应具备的素质和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进行阐述。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创作技巧

参考文献

[J]刘在乐.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探讨[J].科技传播,2013(12)

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的创作方法分析 篇9

1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编导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发展环境下, 电视编导是整个节目创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于电视节目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电视编导对节目把控度的高低, 直接对电视节目质量和电视节目收视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因此电视编导通常都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题材来进行选题设定和设计, 从而制定出拍摄提纲, 之后确定题材后, 进一步收集相关信息, 开展后期的拍摄、编辑、制作工作, 通过逐层审核和把关, 通过最终审核并且加以播放。

2 电视编导在新媒体时代下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

电视编导需要对节目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好把关工作, 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加强管理, 比如前期准备阶段、制作录制阶段以及后续的合成播放阶段都需要不断加强, 电视编导在自身素质培养和提升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电视编导的能力直接对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质量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 需要对电视编导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电视编导在当前时代下需要有开阔的视野, 能够在现代化发展信息基础上, 不断了解和收集需要的信息, 使得整个信息收集更加的丰富和全面, 同时电视编导是走在时代前端的, 因此在理念以及认识上需要更加的前卫, 更需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 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需要不断的将自己的媒体视野拓展, 在第一时间能够采用自身敏锐的新闻触觉优势去获取更加丰富、详尽的信息资源, 同时对电视节目的主题进行有效确定, 能够不断优化节目方案, 加强策划认识和理解, 从而能够将更好的信息提供给大众, 电视编导在设计过程中, 也需要提出更加丰富的题材结构类型, 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推崇和认识, 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学会更新换代, 从而使得电视编导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代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 能够在全媒体时代下为自己创造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和认识观念,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 提升电视制作能力。

电视编导在传播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只有对媒介技术和传播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才能够保证制作的电视节目更好的加以传播和认识, 同时要求电视编导在创作节目过程中, 能够有一定的传播艺术、创新精神和媒介技术, 从而在节目创作过程中, 能够将各类媒体巧妙的融合利用, 不断优化电视栏目创作技术和创作艺术, 运用多种创作艺术手段和方式, 从而提升电视媒体的视觉效果和影响力, 能够将传播艺术和媒介技术有效融合, 创作出具有高质量、高受众率的电视栏目。

3 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提升

观众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 关注点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 电视编导必须要对传统电视节目类型和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改,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脱颖而出, 更好地发展, 能够从节目内容创作、编排、拍摄等各个方面加强认识和改进创新发展, 编导作为电视栏目中一个重要的创作主体, 能够在电视栏目的整个创作到后期的播放过程中, 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能够对每一个步骤都加强认识和管理, 不断优化拍摄过程, 进行相应提升, 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在当前环境下对受众以及电视节目期许得到更多的满足和认识。

4 提升电视编导创作方法的建议

当前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共同发展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 电视媒体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和发展过程, 在当前时代下需要将电视媒体的价值充分加以体现, 同时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 电视媒体作为人们观察外面世界、了解新闻信息、获取知识内容的一个重要渠道, 电视编导将其不断提升, 提高电视栏目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只有准确的、全面的对观众进行分析认识, 才能够根据观众喜好, 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 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电视栏目, 才能够更好的将电视媒体加以表现, 提升电视媒体的表现力度,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 更好的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应对市场竞争和挑战。

4.1 电视栏目主体确认

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 需要对电视栏目的受众主体加以有效确认, 观众对节目的好坏评价直接对电视节目的受欢迎度和收视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电视栏目在制作过程中, 必须要符合观众的心理, 这样才能够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当前观众对传媒节目的选择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自己的认知需要得到满足, 不断放松自己的心情, 同时需要主动学会去宣泄自己的情感, 只有这样, 才可以更好的开展电视栏目制作工作, 才能够确保电视编导对电视栏目制作主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在全媒体时代下才可以更好的开展相应的创作工作, 并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正确加以认识, 明确坚守, 从而传播社会正能量, 为观众带来欢笑和快乐, 使得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应的知识, 获取新闻咨询, 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4.2 丰富和受众互动形式

第四媒体是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媒体, 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媒体传播方式, 在多种媒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交互性, 网络媒体提供给群众一个很好的平台, 群众可以及时参与到节目内容的制作过程中, 同时观众也可以一边接收信息, 一边对节目相关内容、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从而保证电视节目不断进行调整, 更受到大众的喜欢, 提高受众率和收视率。电视编导也可以在电视栏目创作过程中, 主动和网络媒体进行交互结合, 加强互动, 不断拓宽和丰富群众交流渠道和途径, 能够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方式来贴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及时获取群众的心声, 能够让观众主动参与到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 从而保证电视节目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情况, 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 更加拉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从而使得电视栏目更受到市场欢迎, 在全媒体时代下更加具有竞争力。

5 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 电视编导必须要不断对自己的电视节目创作方式以及创作过程进行更新,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水平, 加强创作, 寻找创作技巧, 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媒体的发展, 加强相互交融, 创作出更加适合观众、受到观众喜爱的电视栏目, 同时电视编导创作工作开展过程中, 加强电视节目创作技巧提升, 这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必须要遵循和一个必然的要求, 也是电视节目创作和生存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把握机会, 抓住机遇, 更好的推动电视栏目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在乐.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探讨[J].科技传播, 2013 (24) :163, 172.

[2]张璇.新时期电视编导创作技巧[J].大众文艺, 2015 (3) :195-196.

上一篇:工业心理学下一篇: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