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种业发展战略

2024-09-01

现代种业发展战略(精选十篇)

现代种业发展战略 篇1

1 增强人才意识, 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人才, 没有人力资源, 企业将无法运转,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研究表明, 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 导致种业公司的研发能力跟不上。种业涉及到众多环节, 如选育、生产、营销等, 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实施高新技术。种业生产人员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良好的服务态度、高水平的管理能力等, 才能为种业发展贡献力量[4]。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的利器, 为大力提高人才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贡献份额, 需着力打造一支符合市场经济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只有在优质人才的框架下运营, 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2 增强法律意识, 实施打假维权战略

法律是为了保护人民大众利益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是广大企业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增强法律意识, 树立法治观念,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5]。《种子法》对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经营、种子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规定,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对植物新品种的选育、生产、经营也做了相应规定, 遵守新品种保护制度、种子生产许可制度、种子经营许可制度、品种审定制定是现代种业最基本的发展理念, 只有提高法律意识, 合法生产经营, 自身才能得以发展, 自身的权益才能得到法律保护, 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可。

3 增强品种意识,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品种是现代种业的发展基础, 现代种业发展就是新品种的不断推出, 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只有依靠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独立知识产权品种占领种子市场,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6]。因此, 现代种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力度,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 利用新品种去占领市场。随着种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转基因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 对种子的评价又有了新的含义, 高科技产品的现代品种可以改变农业种植业结构, 增加品种拥有者的高额回报, 提高品种拥有者的比较效益。因此, 现代种业要面向市场搞科研, 加强育种攻关, 加快新品种的创新速度,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品种储备战略, 不断开发新品种, 才能满足广大用种农户的需求[7]。

4 增强品牌意识, 实施名牌产品战略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是一种无形资产, 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利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关系企业的整体形象、市场信誉和综合实力。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具体表现在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和市场份额的大小, 只有打造知名度高的种子品牌, 才能进一步开拓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种子名牌具有品种优良、质量过硬、外观形象独特新颖、售后服务到位等几个方面的深刻内涵, 面对激烈而严峻的市场竞争, 争创名优品牌是现代种业发展壮大的必然之路, 是提高市场占有份额的关键所在[8]。因此, 要把实施名牌产品战略、搞好市场营销作为现代种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5 增强质量意识, 实施信誉保证战略

企业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质量是维持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由于农户的文化水平低, 对种子质量的辨别能力不强, 有些部门就趁机谋取利益, 销售假冒伪劣种子。企业要考虑到农户的利益, 在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中严格管理, 确保每个环节对种子质量没有不利的影响, 全程控制种子的质量, 使广大农民买的放心, 这对农业效益也有重要的影响[9]。

6 增强成本意识,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市场销售中, 成本领先战略具有绝对的市场主导优势, 可获得竞争优势, 这也是企业最普遍、最通用的竞争战略[10]。当然, 成本领先战略也必须以优质的产品为基础, 确保种子产品质优、价优。由此就要求企业严格财务管理, 加强投入产出分析, 确保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后也能实现经济效益上的提升。最主要的是合理调度资源, 优化人员机构, 在其他运行环节、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投入。总之,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时必须做好综合预算[11]。

7 增强服务意识, 实施用户第一战略

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技术服务, 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科学选购和使用良种, 使优良品种的增产、增收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12,13]。成功的种业发展经验表明, 种子企业成功经营的原因在于保持优质的服务水平。企业的产品最终要面向客户, 面向实际生产, 以良好的信誉得到客户的信任是成功经营的经验之一。在市场销售中实时把握客户的需求, 开发核心产品, 深层次、全方位地服务于客户, 创造品牌优势, 维系广大的客户资源, 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基础。

8 增强信息意识, 实施电子商务战略

加强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手段, 及时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企业及所经营品种的宣传, 并建立相应的中介组织, 连接产供销各环节, 提供安全的电子商务, 让广大用户能方便了解新品种, 从而提供购买新品种的便利, 逐步实现网络销售[14,15]。

9 增强竞争意识, 实施合作兴企战略

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 有竞争才能增强活力, 才能激发动力, 种子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品种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服务的竞争、价格的竞争[16]。通过竞争, 促使企业不断推进科技进步, 改善经营管理,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种子质量, 完善服务水平, 增加经济效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不能没有合作, 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由合作逐步走向联合, 建立功能齐全的大型现代种子企业, 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1 0 增强管理意识, 实施长远发展战略

现代种业发展战略 篇2

夏宝龙: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战略举措

2011年06月04日 08:33: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日报杭州6月3日讯 今天上午,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在调研种业工作时强调,要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加强种业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切实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主导作用,发展大产业,拓展大市场,培育大企业,努力推进种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夏宝龙一行来到浙江(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考察了国内外瓜菜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食用菌良繁中心和勿忘农种业公司,并听取省农业厅的工作汇报。

夏宝龙充分肯定我省近年来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他指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安全的根本,没有种业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要科学编制我省现代种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建设种业创新平台,整合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与种子企业的产业化经营优势,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依托、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育种机制,努力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并加大示范推广的力度。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种业,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区域优势或专业优势的龙头种子种苗企业,推动我省种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和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要大力研发绿色、有机农产品新品种,加强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食用安全。

为现代种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篇3

围绕以粮食主产区和制种大省为重点区域、以水稻和玉米种子为重点产品、以打击“套牌”为重点内容的专项行动部署,各级农业部门出动执法人员56.7万人次,对种子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查处了侵犯品种权案件117件,涉案种子达200万公斤,案值达3000余万元;检查农资企业36.3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8.9万个次,立案7106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66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08起,查获假劣种子、化肥、农药1610.8万公斤,货值2亿元,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侵犯品种权的违法行为,阻碍了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削弱了企业竞争能力,破坏了市场秩序,对进一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构成了重大威胁;假冒伪劣种子触犯了农民利益,动摇了农业基础,危害了社会稳定,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不仅仅在于它强化了农业执法力度,规范了市场行为,更重要的成果在于,通过专项行动,在全社会尤其是农民、品种权人、种子生产和经营者中进行了一次深入持久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人说,以前提到知识产权只知道商标、专利、著作权,很少知道植物新品种也是要保护的。有数据显示,专项行动开展的9个月,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量比平时增长了10%,可见,群众中品种权意识大大增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地还创新了打击侵权假冒新机制,如联席会议制度,案件协查机制,质量抽检档案和定期报送制度等。

论现代种业发展的途径 篇4

一、我国种业现状

中国的种业组织结构实质上产供销一体化, 但其种业组织结构更像是不成熟的专业化组织。种业科研技术掌握在国家手中, 科研人员由国家培养;供给由农民生产, 销售由专业部门操作。因此导致种业的科研势力雄厚但科研动力不足, 供给能力强但装备落后, 销售人员众多但销售责任不强, 销售和售后服务差, 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中国的种业和种植业差别不大, 几乎没有种业特有的现代物质装备。种子生产靠沟壑阻隔, 人工除杂, 农民操作, 公司压价收购, 简单加工, 储存普通。

其次, 种业的生产过程也存在问题。国外种子生产加工都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操作, 精选出的种子在品质、大小、比重、外形尺寸、颜色等方面都十分接近, 不仅具有优良的生物学品质, 还具有优良的播种品质, 保证每一粒种子都能长出一棵好苗, 整体发芽率达到98%以上, 长出的苗高低、形状都基本类似, 通过精量化的单粒播种, 不需要再进行间苗和补苗等操作, 既省时、省种又省工、省力, 生产的种子和技术肯定受农民欢迎。种子采用烘干和冷库贮藏。这种科学化的降水、降温, 能最大程度保留种子的色、香、味等品质并保证质量安全。上市前, 再从冷库中取出进行精细加工, 以实现种子的经济附加值最大化。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种子生产加工还停留在晒场、马路晒粮、简单储藏等阶段, 难以有效地实现减损、增效、保供、保安全的目的。

二、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种业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随着现代生产力的提高, 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种业生产对生产工具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由种业机械化发展到机械化种业是我国种业发展的方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但我国现有的先进种业装备成本高, 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加工设备价格与农民收入差距大, 农民买不起。生产范围有限, 农民用不起。市场化程度低, 农民见不到加工设备, 所以农民等不起。比如天水科技园, 生产200多千克的南瓜占温室面积40多平方米, 生产成本较高。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种业, 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种业基础设施与装备工程、种子生产设施与装备工程、种子产地加工储藏设施与装备工程、种子流通设施与装备工程、种子生产环境保护设施与装备工程、现代种业公共服务设施与装备工程等六大种业基础设施和装备。以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的工程技术与工程建设为重点, 开展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工程性、实用性的系统研究, 为我国现代种业建设提供全面的工程技术支撑。另一方面, 要疏通现代装备进入农户的渠道。降低成本, 提高政府资金扶持力度, 做好种业规划, 积极引导农户参加, 发展种业规模, 实现种业装备现代化。

三、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种业

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外宾时讲:“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 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 要靠尖端技术。”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载体, 用现代科技改造种业是关键。

用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塑造新物种。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发展人工种子和无毒植株;利用航天技术进行育种;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创造新物种。例如, 农民栽植的苹果树靠嫁接, 一旦母枝带有病毒将导致嫁接后的果树发病率较高, 寿命短, 管理难, 使用农药多, 生产成本高, 效益低。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生产幼苗, 可避免这些问题。当然, 仅靠制种科技是不够的, 还要运用智能生产与加工系统, 如精密耕播、管理系统, 病虫害遥感监控技术, 人工诱导防虫防病、传授花粉技术。另外, 田间生产管理只是一部分, 收获、晾晒、降水分、储藏等科技手段, 对制种业也很重要。

四、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种业

产业就是生产的行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 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已由原来按产品进行水平方向分工, 逐渐发展成按生产要素进行垂直方向的分工。现代种业已不再是靠行政命令进行组织开发、耕播、管理、销售, 而是依托市场进行。在市场的大环境下的种业产业体系, 必将分化成专业的种子研发机构、生产管理机构、销售网络机构、售后服务机构、种业评估机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 推进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 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 强化种子全程可追溯管理”。从中央“一号”文件来看, 种业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将会逐渐弱化, 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将会蓬勃, 等待种业市场主体成熟时, 我国必然把种业推向市场, 利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种业。

目前,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有机构庞大, 行业分散;依托政府组织生产, 政企不分、权责不清;运营低效、市场疲软, 没有建立起成熟的市场主体;生产设备简陋, 管理手段落后;科研成果保护力度不够, 科研人员缺乏积极性;有市场监管不严、评估体系权责不对称, 反馈信息失真。利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种业, 就是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一是要政府搭台, 企业入股, 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二是进行市场运营, 反馈控制, 培育成熟的市场。三是要政府监管, 企业独立运营, 明确责任、政企分开。四是要市场化运营, 第三方评估。目前, 北京、福建等地的做法值得借鉴;甘肃的种业专业化具有特色;山东的种业市场趋于成熟。

五、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种业

经营形式包括个体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等。现代的经营形式是指在市场化的条件下, 运用现代的技术装备形成的经营组织。包括现代的生产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物流储运等, 其实质是传统经营形式的衍生品。现代的经营形式是以专业技术为基础、以法制为抗风险保障, 以信誉为保证, 以现代服务为抓手的种业组织体系。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种业经营成果辐射范围广泛, 造成种业知识产权难保护。我国现代种业仍然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 种业经营具有局限性。种业经营风险高, 收入低。种业生产社会化和种业供给的私有化矛盾突出。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种业, 要以市场效益为基础, 国家补助为补充, 全面提高种业收入。制定种业经营的国家标准, 定期进行可行性和符合性测试, 确保种子质量上乘, 服务贴心, 经营规范、守纪。建立种业国家监管网站和地方政府监管队伍, 确保经营合法, 信誉良好。从国家相关文件来看, 我国支持现代种业经营形式多样化, 尤其支持混合制的种业经营结构。

六、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种业

农业的发展理念是“健康, 绿色、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在用传统“道法自然”的思想慎思世界。新的发展理念改变了过去“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等的理念。当然, 并不是要回到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尊重自然规律。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载体, 理应尊重农业的发展理念。用现代的发展理念引领种业, 就是把种业的发展融入到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中来。一是要发展选择光合效率高、固氮效果好、蛋白含量高的种子, 减少化肥的使用。二是要审慎发展转基因植物种子。三是要保证种子品质优良, 无携带病毒, 减少农药的使用。如优选抗性强的种子, 推广脱毒苗;发展细胞及原生质培养技术;发展细胞融合技术。发展单倍体育种, 提高种子的纯度。

七、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种业

新型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他们接受新知识快, 掌握信息能力强, 劳动技能高, 是种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随着种业专业化分工的纵深发展, 新型农民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培育新型种业农民, 一是要制定培育标准, 有导向性的引导农民参加培训。如授粉技术, 除防杂粉方法, 隔离区选择要领, 种苗选择等基本知识。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新型农民, 不是培训理论人才, 而是能动手操作的技术员, 要在实践中培训, 通过培训掌握技术和方法。三是要利用市场中的利和力鼓励农民。种业不是普通的种植业, 其花费的劳动量较多, 劳动复杂程度较高。因此, 要培训农民善于在利用市场中的信息借市场之力来培育新型农民, 来发展种业。只有培育这样的种业农民才能发展种业。四是要建立技术能力职称考评机制, 不断激发农民学习技术的热情, 提高技能。

摘要:种子是特殊的生产资料, 是农业科技的基本载体, 是决定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因素, 甚至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 发展现代种业刻不容缓。发展现代种业, 就是以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种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种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种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种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种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种业。

现代种业发展战略 篇5

温家宝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

回良玉出席并考察我省种业发展情况

时间:2011-05-11 来源:湖南日报

5月9日,国务院在长沙召开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各项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就我国种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着眼于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加快制订发展规划,推进自主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着力提高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水平。要加强种子市场调控,严格质量监管,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大会并实地考察湖南种业发展情况。

回良玉强调,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坚持依靠自主创新,坚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把提高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做大做强种业的关键支撑,把建立产学研联盟、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作为整合种业资源的重要切入点,努力建立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种业体系,为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在会上致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田成平,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出席大会并陪同考察。

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大省。全省粮食、经济作物等种子植物种类达5000多种,约占全国总量的1/7。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广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良种,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2%。水稻、辣椒、柑橘、茶叶、西瓜等作物的育种研究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当天上午,回良玉和与会代表一道,先后走进隆平高科麓谷中心、长沙县春华镇万亩早稻高产创建田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场考察。在隆平高科麓谷中心,回良玉了解到,这里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基地,可储藏各类农作物种子数量4000万公斤以上。他称赞隆平高科是我国种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和“亮点”企业,要进一步搞活机制体制,发挥带动作用,不断做大做强,让亮点更“亮”。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告诉回良玉,超级稻研发在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上,正在向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迈进。回良玉握着袁院士的手,深情地说,“您是我国粮食产业的领军人物,祝您健康长寿,为中国种业发展、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回良玉说,湖南是我国种业大省,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在全国和全世界很有声誉。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种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精神,精心组织和实施粮食稳产增产行动,现代农业和种业发展态势良好。在湖南,有典型可看,有经验可学。

下午的大会由韩长赋主持。回良玉发表了重要讲话。

回良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长期艰苦努力,我国在优良品种培育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我国种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种业产业集中度、种子市场监管能力仍然较低,品种多乱杂、企业多小散、种子假冒伪劣等问题仍然突出,种业面临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回良玉强调,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任务、把握关键环节。一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育种资源、研发人才向种子企业流动,积极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二要着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对优势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加快打造一批现代种业集团。三要着力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加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强化种子生产收储扶持政策,加强种子储备调控体系建设,保证良种供应数量充足、质量安全、价格合理。四要着力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加强种子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强化行业自律。

回良玉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努力实现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的飞跃。要强化规划指导,抓紧编制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明确任务和措施。要强化政策扶持,抓紧把中央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要强化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种业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的改革。要强化协作配合,形成支持种业发展合力。

周强在致辞中说,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在长沙隆重召开,这是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作物种业取得长足发展,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次会议在湖南召开,为我们学习兄弟省(区、市)先进经验,促进种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机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用好会议成果,把握机遇,发掘优势资源,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努力把湖南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

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农业部门负责人,各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部分骨干企业、农科院校负责人和部分院士、专家参加了会议。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以及吉林省农科院、中国种子集团、隆平高科负责人在会上作了发言。

汪洋在北京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 篇6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9月29日在北京市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他强调,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整合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种业发展水平。

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汪洋考察了种业科技企业,并主持召开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加快种业科技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加快构建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要发挥体制优势,集中科研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突出重点,组织联合攻关,力争在关键农作物品种培育上取得突破性成果。要完善种业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的行为。全面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

现代种业发展战略 篇7

《规划》以山西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与主要成效及农作物种业发展形势和存在问题为背景,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 坚持科技创新、企业主体、扶优扶强、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 明确了山西现代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农作物种子发展布局、扶持重点及保障措施等。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 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扶持和培育10~15个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6.67万hm2 (100万亩) 。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和覆盖面广、技术规范、机制灵活的试验、展示、示范体系。加快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十项重点任务

一建立新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优化种业科研结构, 支持省内科研教学单位开展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 积极推进其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 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在2015年底前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 其他科研院所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革。加强种业产学研联合, 完善种业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 推进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要素的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 为种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评价、利用和重要功能基因发掘, 依法实现种质资源共享。加强现代育种理论方法和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测、品种鉴定、信息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常规作物和无性繁殖作物的品种选育及应用技术研发。

三构建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

以玉米、瓜菜等杂交种子为重点, 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 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 逐步构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

四做大做强种子企业

支持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 整合种业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种业领域。支持种子企业在强化种子生产、经营的基础上, 延伸推广服务链条, 建设推广服务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 强化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

五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区域生态条件和农作物制种特点, 分作物、分区域科学规划农作物种子生产布局。实行种子生产基地保护制度, 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联合等方式在省内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鼓励种子企业到西北、海南等独特气候区建立种子生产基地, 拓展种业发展空间。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和配送体系, 提高种子生产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强化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强化各级农业部门的种子管理职能, 明确种子管理的机构, 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管理、行政处罚职责。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保障种子管理工作经费, 建立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和装备精良的种子管理队伍。

七严格品种试验审定

建立精确的农作物新品种评价和展示示范推广体系, 进一步规范品种试验、品种审定、品种保护和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工作, 保证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强与国家的品种审定衔接, 统一鉴定标准, 提高品种审定条件, 依据有关规定, 加大品种退出力度, 加强新品种保护和信息服务。

八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加强行政许可全过程管理, 严格准入条件和标准, 依法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强化行政许可后的监督管理, 建立许可信息公开查询平台和生产经营信息报告制度。加强种子市场监督, 健全种子例行监测机制, 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健全以新品种权为主的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体系。建立种子市场秩序行业评价机制, 督促企业建立种子可追溯信息系统, 完善全程可追溯管理。

九健全种子市场调控体系

建立全省农作物种业信息服务平台, 引导企业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在现有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的基础上, 加大财政支持种子储备力度, 进一步建立完善省、市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体系, 支持种子企业主动承担储备任务, 调剂市场供应, 平抑市场价格, 保障灾后恢复生产用种。

十加强种业国际交流和合作

支持省内优势种子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在境外直接投资、收购参股、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 开展科研育种和种子生产经营合作, 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和种子加工技术, 进一步加快推动山西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

●●●重点农作物种子发展布局

一发展目标和重点

1. 玉米

发展目标: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玉米商业化育种研发体系, 培育年推广面积6.67万hm2 (100万亩) 以上的高产、抗逆、广适、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突破性玉米杂交品种2~3个, 完成一轮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发展重点:建立玉米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平台, 开展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 构建优良骨干育种群体, 加强玉米新品种测试体系建设, 筛选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产、抗逆、广适玉米新品种, 加快玉米机械化制种、不育化制种等技术应用, 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2. 小麦

发展目标:以公益性研究单位为主体, 培育高产、优质、节水、抗旱、广适的小麦新品种2~3个, 完成一轮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

发展重点:立足南部小麦主产区, 加快旱地小麦、水地小麦等常规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旱地小麦加快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 水地小麦加大品种资源引进、改良和创新, 积极培育高产、优质、节水新品种。积极试验示范, 加快杂交小麦的应用研究, 力争早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3. 马铃薯

发展目标:以公益性研究单位为主体, 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和品种选育体系, 培育出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2~3个。以企业为主体, 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和推广体系, 原种生产能力达1亿粒, 脱毒种薯生产量达到40万t, 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发展重点:引进、收集外来优质种质资源, 加强马铃薯抗病性、品质改良等研究, 加快选育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机械化栽培的优质、高产鲜食型、加工专用型等新品种。依托企业建立马铃薯脱毒中心, 逐步提高种薯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完善种薯质量标准和种薯生产、检验检测等技术规程, 健全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检测体系。

4. 杂粮

发展目标:以公益性研究单位为主体, 培育优质、抗旱、广适的谷子、黍子新品种3~5个, 培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2~3个, 培育酿造专用、适应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新品种2~3个, 培育优质、多抗、广适燕麦、荞麦、杂豆等杂粮新品种5~8个。

发展重点:立足本省杂粮优势, 加强品种资源保存、评价和创新, 加快生物技术育种成果的应用, 提高育种效率, 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杂粮新品种, 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5. 瓜菜

发展目标:培育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瓜菜种子企业和育苗中心, 依托山西省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加快选育西葫芦、青辣椒、甘蓝、白菜、西甜瓜等瓜菜新品种。

发展重点:广泛收集国内外瓜菜优良种质资源, 通过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手段, 创造具有多态性的瓜菜骨干育种材料和遗传群体, 丰富蔬菜物种的遗传类型。培育一批适合设施栽培、露地栽培的优质、高抗、高产瓜菜优良品种, 建设几个大型的设施蔬菜育苗中心。

6. 果树

发展目标:建立公益性研究单位与企业相结合的果树育种研发、引进、试验、繁育示范体系, 加快培育以苹果、梨、葡萄、桃、杏为主的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新品种10~15个, 其中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适宜山西省乃至全国推广的优良果树新优品种8~10个, 改善果树品种结构, 推广栽培适合机械化生产作业的纺锤或高纺锤树品, 依托品种优势, 提高水果产业市场竞争力。

发展重点:加强国内外新优品种及砧木的引进、筛选, 并建立长效机制, 及时进行初选、复选工作。普及芽变选种知识和方法, 组织开展产区群众性的芽变选种活动。建设果树育苗基地。

二生产布局

玉米:在山西省内的忻定盆地、晋中盆地、上党盆地和甘肃、新疆、宁夏等优势产区, 建立2万hm2 (30万亩) 杂交玉米制种基地, 年产种子8 000万kg。

小麦:在运城、临汾、晋城、长治、晋中等地建立2万hm2 (30万亩)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年产种子7 500万kg。

马铃薯:在吕梁、大同、朔州、忻州、长治、太原等高海拔冷凉山区, 建立1.33万hm2 (20万亩)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年产脱毒种薯2亿kg。

杂粮:在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等山区建立6 666.7 hm2 (10万亩) 杂粮种子繁育基地, 年产种子1 000万kg, 重点繁育豆类、谷子、糜黍、莜麦、荞麦良种。

瓜果菜:在全省适宜区域建立6 666.7 hm2 (10万亩) 瓜果菜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其中种子基地5 333.3 hm2 (8万亩) , 年生产种子600万kg;种苗基地1 333.3 hm2 (2万亩) , 年产标准化种苗40亿株。

●●●五项扶持重点

一支持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体系建设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和资金, 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配套、设施先进、人才完备、适应生产实际需要的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平台, 全面提升山西省农作物种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加快育种创新体系建设

依托山西省南繁办建设山西省种业创新海南孵化基地, 实施商业化育种工程, 分批支持15户种子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创新基地和研发中心, 加快种子企业、科研院所等协作育种步伐。

三支持种子质量检测与监管体系建设

在全省建设区域性种子监督检测中心36个, 重点改善基层种子管理部门种子质量检测手段, 建设能覆盖全省各区域、满足各方检测需求的种子检验网络体系。

四支持品种试验展示示范体系建设

在全省建设30个农作物品种试验站, 形成地点固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品种试验网络;建设45个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场, 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

五支持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重点加强土地整理、改良, 建设完善排灌沟渠、机耕路桥等田间生产设施, 大力提高种子标准化生产水平;依托重点种子加工企业, 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 提升良种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四大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紧迫性的认识, 切实把种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积极营造现代种业发展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全省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协调小组作用, 农业、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等部门要强化协作配合,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山西省出台的有关种业发展政策, 及时研究解决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整合现有各类项目资金渠道, 加大种业投入, 共同推进规划实施。各市、县 (市、区) 人民政府要依据本规划, 制订本地区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细化各项工作措施, 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

二完善扶持政策

建立农作物种业发展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市、县 (市、区) 财政要设立支持良种推广的专项资金, 重点用于支持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改善种子管理手段。在原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 整合现有相关资金, 统筹农作物种业财政和基建项目, 调整优化扶持环节, 推进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种业科技创新投入, 鼓励育种人才进入种子企业开展育种研发, 支持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研究, 支持种业科技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入股等方式集聚资本, 扩大种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 提高种子市场集中度。加大种业税收、信贷、融资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 促进政策落实有效衔接。鼓励和保护良种生产积极性, 落实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 探索建立良繁基地生产保险、良种订单、土地流转补贴制度。

三推进依法治种

适时启动开展《山西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的修订工作。健全品种测试、品种审定、品种保护和品种退出制度, 完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审批和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大重大种子案件异地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违法行为, 支持种业企业维权打假,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健全管理体系

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投资五条件 篇8

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及其管理公司———北京先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投资合作指引 (2013年度) 》, 具备5项条件之一的企业将成为重点投资对象。

这5项条件分别是:按照《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农业部令2011年第3号) 许可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近年内已完成或正在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种业企业;在延伸种业产业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的种业企业;在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的种业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强产业引领作用的其他农业企业。

据悉, 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在具体投资领域上侧重于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作物品种, 如玉米、水稻、小麦等, 兼顾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棉花、油菜、马铃薯等品种, 关注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领域。基金重点对具有科技研发和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

现代种业发展战略 篇9

1 农业科技为发展生物种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一五”以来, 四川省动植物良种选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种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 创新人才和创新平台不断优化

培养、聚集了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人才, 种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全省有2 000多人从事种子科研及育种工作, 其中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1名、学术技术带头人89名、获得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者5名。在农业领域建立了国家区域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6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级农作物原种扩繁基地20个、农业类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创新技术中心10个以及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93个, 这些平台已经成为四川省种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示范的有效平台。

1.2 种业原始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目前, 四川全省已拥有动植物种质资源10多万份, 为育种材料创制提供了有效的物质来源。“十一五”以来, 创造可直接应用于育种的新材料1 100余份, 创新育种技术和方法100余项。四川省育种攻关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其中三系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小麦、生猪、肉鸡等研究水平居国际先进, 参与了世界瞩目的“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研究, 生物技术育种跃居全国先进行列, 先后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12项, 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8项。

1.3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粮食是公益性的弱势产业 (杨凤敏) , 但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 (喻春莲) 。四川省培育出了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新品种, 促进良种的更新换代和基本普及, 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四川省的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实现了三次大更换, 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第三次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第五次小麦品种的更换, 比全国提早两年多更换了一次。“十一五”以来, 四川省六大作物新育成品种有300多个, 其中, 二级以上优质稻12个、超级稻4个、突破性杂交玉米16个, 绵杂麦168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省审定的杂交小麦;全省农作物自育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 优质率达到60%以上。这是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较高水平的有力保障。

1.4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以来, 四川省育成果蔬、林竹、畜禽水产等特色动植物新品种 (配套系、新品系) 200多个,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为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凉山半细毛羊”和“大恒699肉鸡配套系”选育取得重大突破, 分别是四川自主创新育成并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二个畜禽新品种和第一个畜禽配套系。全省已建立起粮食、油料、生猪、牛羊草食牲畜、蔬菜、水果、蚕桑、茶叶、花卉、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300多个;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整体安排, 全省确定了12个特色农产品和8个优势农产品、24个优势产区。一批符合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条件的农产品原料基地正在形成。

1.5 育种攻关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十一五”期间, 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近0.27亿hm2, 畜禽新品种推广249万多头 (只、套) , 年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全省育种攻关坚持创新转化并重, 使新品种得到了快速转化推广, 已有一大批品种被农业部门列为主导品种。全省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3.33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杂交油菜、甘薯、大豆等34个新品种, 90%以上是育种攻关成果。“十一五”育成的“大恒699肉鸡配套系”已推广父母代200万套、商品代2亿只。

1.6 种子生产及供种能力居全国前列

四川全省己建或在建良种繁育基地26个, 良种繁育基地近6.67万hm2 (肖伦) , 供种能力超过2亿kg。目前四川省的种子交易占全国省际间种子交易总量的40%, 年创产值10亿元以上。水稻、玉米、油菜和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供种优势明显, 其中, 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与利用优势尤为突出, 被国家确定为杂交水稻种子主要繁育基地, 制种面积占全国的25%~30%, 省际间调剂量占全国的30%, 外贸出口占全国的51%, 均居全国首位;杂交油菜制种面积占全国的20%, 居全国第二位;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呈快速增长势头, 攀西安宁河流域玉米制种基地被国家确定为重点繁育基地 (省政府办公厅) 。全省的相关专合组织发展到1.5万个, 会员300万户, 专合组织成员收入比一般农户高15%以上。

1.7 种子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四川全省共有种子生产经营企业277家, 其中, 部、省发证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53家, 其中国豪种业、仲衍种业、川农高科被首批认定为“中国种业骨干企业”, 位居西部第一。有全国经营范围资质的繁育推一体化企业14家, 占全国总数为95家的14.7%;有进出口资质的企业20家, 占全国总数为100家的20%, 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年销售收入5 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超过10家;全省种子企业净资产达20.5亿元, 居全国第4位。

1.8 种子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完善

四川全省共有种子管理机构194个, 从业人员为2 244人;有种子检验机构95个, 有持证检验员239人, 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种子监管体系和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2 增强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的紧迫感

2.1 四川省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物种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对保障四川全省粮食安全、促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具有重大影响。尽管四川省的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新品种研发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突破性新品种少;二是种子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 普遍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较差;三是制种基地规模小、较分散, 制种标准化程度低, 良种供应难度加大;四是新品种应用推广不够;五是种子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国际强势种业集团通过实施全球战略、加强高端控制和垄断尖端技术等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紧密部署, 力求形成垄断局面。位居全球前十位的跨国种业集团已全部进入我国, 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抢占市场, 四川省的种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2 四川省种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入推进和种业地位的日益突出, 农畜育种攻关和现代农作物种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现代种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产业, 是国家农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生物种业发展, 近年来, 中央1号文件等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种业, 要求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种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01年4月,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1]8号) , 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的高度。同年5月, 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 回良玉副总理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 对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当前,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加快, 对生物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市场需求迫切。四川省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阶段, 保障粮食自求平衡、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为农畜育种攻关和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是种业界积极性高。四川省的种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其科技人员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创新创业的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四川省是种业大省, 也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种业强省, 只要抓住难得机遇, 加强科技创新与转化, 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构建产业技术链, 增强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 就能提升四川省种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开创“川种”新辉煌。

3 大力依靠科技推进现代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今世界, 科技进步突飞猛进,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象征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 四川省大力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 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有力地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而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 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 种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竞争力源于种业科技的不断创新。

3.1 着力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推进种业科技体制创新, 引导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育种资源、研发人才向种子企业流动, 鼓励“育繁推一体化”, 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 建立基础性研究以公益性科研教学单位为主体、商业化育种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科研新体制, 激发种业科研活力。二是推进种业科研创新, 针对各自为战和资源分散的突出问题, 加强统筹规划, 积极推动产学研大联合, 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开展联合攻关, 提高种业科研的集约度和集成度。三是推进种业科研评价体系创新, 促进成果评价从重出品种、出论文向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转变, 完善商业化育种成果奖励机制, 健全利益分配机制, 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3.2 加大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力度

围绕现代种业发展的新需求, 深入开展良种选育基础研究, 不断完善现代育种理论和方法, 实现品种选育由形态特征选择向生理特征选择转变。着力突破分子设计育种、航天工程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加强技术集成, 为种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壮大提供有效科技支撑。利用现代生物与信息技术, 系统评价四川省动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 大力挖掘动植物基因资源。综合应用生物育种技术 (分子标记、转基因、DH育种等) 和常规育种技术, 有效聚合动植物优质、高产、抗病、抗虫、抗逆等优良基因, 强化多样性状的协调改良, 选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应用前景广阔的高产优质多抗动植物新品种或配套系。到2015年, 创制200份以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育种新材料, 培育100个以上突破性优良新品种。

3.3 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产学研、农科教深入结合, 加大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一是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改革, 逐步构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广泛参与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董颖聪等) 。二是引导鼓励大型种子企业积极探索种子“连锁直销模式”。三是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密切合作, 利用供销社农资系统乡村“农资放心店”开展配送直销以及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专家大院等多种渠道, 大力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四是结合国家和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粮油作物高产高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依托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大面积应用。到2015年, 力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 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占50%以上, 主要农畜品种实现一次更新换代, 育成的畜禽新品种 (配套系) 累计推广1 000万头 (只、套) 以上, 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

3.4 不断提升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按照“资格认证、定期复审、优进劣退”的原则, 择优支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积极发展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引导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 强化企业在种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 促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壮大。到2015年, 重点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型种业企业5~10家。

3.5 着力提升供种技术水平

科技是保证良种有效供给和价格合理的有效支撑。一是加强适宜机械化制种技术的专用新品种的选育。二是研发机械化制种技术, 加大安全高效制种技术和先进实用制种机械的推广使用, 将制种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三是研发种子生产、加工和检测技术, 包括种子生产田间控制技术与采收技术, 以及生产过程中穗萌和休眠控制技术;种子干燥、精选、分级、包装等加工关键技术;种子安全储藏技术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动植物良种遗传、病害和生理质量等精准快速检测技术;建立动植物良种质量控制体系和规程。鼓励种子企业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设备, 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种试验和应用推广条件。

3.6 加强种业科技平台与队伍建设

要在特色优质粮油、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领域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区域种质创新与试验核心基地等创新平台。加强科研院校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以种业产业化项目为载体, 培养、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骨干、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育种领军型人才;通过多学科合作, 加速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优秀团队建设, 构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育种与产业化优势团队。到2015年, 重点打造100个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和100个优秀种业团队。

3.7 建立多元化种业科技投入机制

加强与各地、各有关部门的联动, 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 加大支持力度, 优化投入结构, 不断提高全省种业科技投入水平。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推动有条件的种子企业上市融资。在政府财政投入基础上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鼓励大型种业集团全程投入种业科技创新链, 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生物种业。

3.8 加强种业国际合作交流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充分运用全球科技资源, 提高四川省的种业竞争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 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积极开拓杂交水稻、杂交油菜、杂交玉米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 进一步巩固四川省三系杂交水稻种子在全国和东南亚市场的优势地位, 不断提升“川种”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育种单位和种业企业引进国际先进育种技术和优势种质资源, 增强种业发展活力。

4 建议

生物种业是农业的核心基础产业 (黄钢等) 。推进现代生物种业发展, 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把发展现代种业和现代种业产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 把加强农畜育种攻关、培育优良品种特别是突破性新品种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 把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作为育种攻关的重要内容, 把提高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做大做强种业的关键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 加大政策扶持, 增加种业投入, 强化市场监管, 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巩固提升“川种”优势, 大力推进四川省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

参考文献

[1]呼格吉乐图, 肖晓, 肖层林, 等.关于中国种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 2011 (下半月推广刊) :15-17

[2]唐亮.当前种业发展中存在着的几个问题及建议[J].种子世界, 2011 (6) :8-9

[3]张晓, 崔建藏, 李高成.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科技通讯, 2011 (6) :5-7

[4]张晓庆, 郭任伟, 张成华, 等.我国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 2006 (2) :107-109

[5]焦爱萍.中国种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种子科技, 2010 (7) :14-15

[6]李鹏.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1 (2) :124-125

[7]杨凤敏.广西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5) :1746-1749

[8]喻春莲, 任光俊, 池忠志, 等.四川水稻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J].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3) :636-640

[9]肖伦.四川种业“十一五”成效与“十二五”发展目标[J].种子世界, 2011 (3) :12-13

[10]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川府发[2011]23号) [EB/OL]. (2011-07-19) [2012-05-06].http://www.sc.gov.cn/10462/10883/11066/2011/7/19/10170194.shtml

[11]董颖聪, 韦昌联, 韦志扬.科技支撑广西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2) :589-593

现代种业发展战略 篇10

1 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任务和目标

1.1 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要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就要加大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和利益补偿。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等。

1.2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还要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

1.3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要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等。

1.4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主要是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等。

2 现代种业发展对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十二五”时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做大做强现代种业。我们注意到,中央高度重视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展现代种业。今年4月10日,国发[2011]8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发布;5月9日,国务院又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各项工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两份重要文献中,在谈到农业科技创新时都提到了发展现代种业。这是因为,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着眼于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制定发展规划,推进自主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着力提高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水平。

3 发展现代种业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种子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行政企分开,市场监管得到加强;良种的培育和应用,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对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低;种子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农作物种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这些问题必须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切实加以解决。

4 发展现代种业的措施

发展现代种业,一要高度重视,要把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努力实现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的飞跃,二要积极应对,要抓紧把中央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加强统筹协调,把握关键环节,突出重点任务,形成支持种业发展合力。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4.1 加强统筹协调

就是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作物种业投入,强化市场监管,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4.2 把握关键环节

就是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好“四个坚持”。

4.2.1 坚持自主创新。

要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国际合作,鼓励引进国际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农作物种业物质装备制造技术,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

4.2.2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

要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4.2.3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模式。

4.2.4 坚持扶优扶强。

要加强政策引导,对优势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大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对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增强其创新能力。

4.3 突出重点任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已经提得很明确,概括起来有9项:一是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二是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三是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四是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五是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六是完善种子储备调控制度;七是严格品种审定和保护;八是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九是加强农作物种业国际合作交流。

5“新政”的出台对加强基层(县级)种子管理工作的要求

上一篇:情报资料工作下一篇:制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