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二轮复习

2024-07-01

搞好二轮复习(精选六篇)

搞好二轮复习 篇1

一、主要原因探讨

(1) 被动学习。许多同学学习非常认真, 花的时间是别人的几倍, 但成绩还是提不上来, 究其原因, 我发现很多学生还像初中那样, 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 学习不主动, 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 不安排作业就手足无措, 也不晓得回顾, 前面复习的知识长时间不去温习, 时间久了又忘记得差不多了。

(2) 学不得法。具体表现在:笔记本、差错本、典题集记了几大本, 问题也有几大本;课前课后只是忙着赶作业, 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技法一知半解, 死记硬背, 机械模仿;还有的学生以为多做题就能学好数学, 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大搞“题海战役”……

(3) 不重视“双基”。一些同学自视甚高, 认为成绩已经可以了, 于是将二轮复习时间全部放到后面的解答题上去, 对前面的选择、填空题“不闻不问”, 对一些“双基”知识也不去认真演算练习, 只对难题很感兴趣, 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重“量”轻“质”, 好高骛远。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产生“高原反应”的原因。因为难题做多了, 一碰到不会做的题, 就会产生焦躁心理, 越做越烦, 慢慢地做前面的“双基”题就会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脑子一片空白。

二、解决意见

在高考复习中, 数学复习面比较大, 鉴于目前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 我们怎样才能复习出高效呢?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情况下, 我们要制订好合理的学习计划, 并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复习, 循序渐进, 不能贪多求快, 囫囵吞枣;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既要看, 也要做, 既要“瞻前”, 也要“顾后”, 并且一定要“不耻下问”, 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2) 要突出重点, 照顾一般。二轮复习, 我们不必平均使用力量。高考的主要考点集中在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立体几何、概率、数列、导数、不等式、圆锥曲线等章节。对这些章节, 我们复习时要求做到面面俱到, 如对函数这一章我们就必须对函数定义、求值、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零点等知识点作具体掌握, 这样才能做到考前心中有数, 考试时有的放矢。而有些考点, 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大概, 只要点到为止, 记住主要知识点就行了。如“优选法”这一章, 作为新增章节, 而且是湖南省特有的考试内容。只有做到了“大” (重点) “小” (一般) 兼顾, 考试才能取得高分。

(3) 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方法的掌握要靠自己平时的积累, 照搬照抄别人的学习方法通常是不可行的。总体来说,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大体上要做到:首先, 要经常回顾基础知识。由于第一轮复习战线通常拉得较长, 部分知识和方法可能有遗忘现象, 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 我们在强调能力培养的同时, 也要经常回归基础, 做到“四回顾”:一要回顾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及课本中的典型例题、课后习题, 高考往往是“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二要回顾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求圆的方程我们常用待定系数法, 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我们常用判别式法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比较法;三要回顾老师教学时或自己总结出来的常用结论, 如在立体几何中, 看到中点就要想到作中位线证平行, 看到等腰三角形就要想到“三线合一”等常用结论;四要回顾平时的常错题, 借此查漏补缺。同时在回顾的基础上, 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横向、纵向分类整合,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便于整体掌控。

其次, 要注重通性通法的训练。作者通过研究近两年湖南高考数学试题发现, 高考比较重视通性通法的考查, 淡化对技巧的考查。所以我们在复习时, 要重视对通性通法的训练和运用, 不必过于追求解题技巧。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时, 我们通常能掌握韦达定理法就差不多了。再次, 我们也要强调基本数学思想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打开数学题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 应努力将数学知识抽象、概括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知识考点系统起来, 提升复习效果。如我们复习了椭圆后, 再复习双曲线、抛物线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用类比思想去复习了, 定义、几何性质、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个个对号入座, 这样复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搞好二轮复习 篇2

第二轮复习可以把高中物理划分成八个大的单元:

①运动和力

②动量与能量

③热学

④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⑤电磁感应与电路分析

⑥力、电综合

⑦光学和原子物理

⑧物理实验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高度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并且力争达到熟练记忆。同学们可先将课本知识点在理解的前提下熟记,甚至要熟记课本中一些习题所涉及的二级推论,再把相关的知识构建成一定的结构体系存储起来,以便应用时可以顺利地提取出来。形成了知识体系,则能提高正确提取知识的效率,有效地提高答题速度,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

二、构造模型,以图像突破难点

复习中有许多模型需要我们细心地揣摩。例如常见理想化模型: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弹簧振子、弹性碰撞、轻绳、轻杆、轻弹簧、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复习时,同学们应着重理解各种理想化模型的特点,掌握规律。图像在表述物理规律或现象时更是直接明了,而近年来高考对图像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对于图像,同学们应从四个方面去细心揣摩:

(1)坐标轴的物理意义;

(2)斜率的物理意义;

(3)截距的物理意义;

(4)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另外,图像也包括分析某个物理问题画出的过程分析草图。很多高考题若能画草图分析,方程就在图中。可以将原来散见于力学、电学、光学等章节的图像,如v-t图、U-I图、F-S图、T2/4-L图、Ek-v图等进行对比分析,再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从图像的纵轴、横轴的含义,截距,斜率,曲直,所围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像的物理意义,这样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

在第二轮复习中,将历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和热点图像题,平时作业或考试中经常出错的图像题,以及带有普遍性的模型、图像知识疑点题,作为专题进行训练,仔细地揣摩,可做到有的放矢,强化高考热点,使自己的薄弱环节得到强化训练,同时也增强了触类旁通、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要学会画图,把作物理过程分析的图像作为建立关系、列方程的依据。要注意画图、看图和建立方程之间的联系,争取最终能从静态图中联想到动态变化的过程,由动态图中能看到瞬时的状态图景。

三、善于思维,把握内部联系

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也是能力突破的需要。例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有了这样的分析,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有机整体。

搞好二轮复习 篇3

一、当前二轮复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轮复习中,部分老师和学生存在过急过粗现象。从一模检测结果来看,知识遗漏、审题不准、答题不规范和堆砌答案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二轮复习中,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落实、答题能力的规范与培养都是硬任务。

(二)二轮复习的计划性、可操作性不强。急于完成进度、赶任务,不能有效梳理一轮复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題,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单元顺序或者个别现成参考资料,就开始二轮复习。让教材或者资料牵着鼻子走,知识专题的专题性不强,内在逻辑混乱。

(三)考纲、高考试题研究利用缺乏系统性。二轮复习有意识回避已经用过的高考试题,对新的考试说明形不成整体的把握,造成考向、考情预测不准。

(四)课型打磨不够,训练有效性差,组织落实欠规范。对二轮复习的课堂研究不够,打磨不细,思路不清晰;训练上重视数量,有效讲评欠火侯;课堂练习做不到限时、高效,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五)知识专题构建不合理,知识专题内在联系重视不够。在专题复习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宏观知识,轻中观和微观知识的复习;专题内部的逻辑体系不合理,没有将知识点按一个大专题、中专题、小专题、微专题的层进关系来安排复习。

(六)做不到知识与热点有机结合,时政材料编辑、设问组织等问题较多。很多教师不能对热点知识进行整体建构,缺乏在知识专题复习中进行有效穿插的能力。在热点问题的题目选择上,备课组层面的原创性东西少,基本随着各地模考水平在走。另外,在热点方向的把握、设问组织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不强。

二轮复习,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聚焦,据此理出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与改进措施。

二、二轮复习中全面提高成绩的措施

(一)指导思想

2017年是文综使用全国卷的第二年,对全国卷的适应还不够,因此一定要加强新教材、新考纲研究,研究两者的变化,研究两者的联系与区别,适应高考使用全国卷的要求,关注全国卷,本着“巩固、完善、整合、提高”为指导思想,遵循近几年特别是近三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和部分先进省份高考卷的特点、命题思想和发展方向,立足强化记忆—重视整合—适度练习—精致讲解—规范矫正的流程,依托现实热点问题搭桥,在扎实“双基”的前提下,明确二轮复习课型、整合构建知识网络、透析社会热点、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注重模块间的综合、坚决落实精选精炼,全力提高二轮复习效益。

(二)二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1.知识整合专题(教材体系梳理记忆专题,以问题、主题、主体为线索的知识整合专题,跨模块知识整合专题)

2.时政热点、社会焦点、本土特色问题与课本知识结合点的分析专题

3.题型及解题规律方法专题

4.考点知识梳理回扣

5.易错知识点整理回扣

6.热点典型题目整理回扣

7.注重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实际就是审题解题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8.注重精选、精练、精讲的落实

9.注重审题、答题、书写规范,再向非知识因素要分数

(三)二轮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一定要明确二轮专题复习课模式。特别是知识专题、热点专题、题型专题、讲练专题四种课型的科学模式,一轮复习重视梳理突破,二轮复习重视整合查补。

2.详细计划,合理安排,确保复习紧张有序。把握好复习节奏,避免前松后紧和前紧后松。把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细化,落实到每一课时,并公布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和相应调整。眼里要有学生,不要光老师自我感觉良好。要把二轮复习计划与三轮复习、考前回扣复习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

3.群策群力,搞好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过程。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一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集体研究,打好团体战。做到精心设计专题复习学案,精心选择专题训练试题,仔细批阅及分析考试试卷。

4.重视考纲与新教材的研究,依据考纲,查找薄弱点,扎实全面地落实好基础知识,切记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那部分内容考不到,随意取舍,避免出现知识欠账和漏洞。二轮复习落实知识切忌简单重复,要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有明显提高。二轮复习基础知识落实的效果如何,关键看教师对知识的分解、转换、迁移、重组、整合的水平,看教师引导学生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相沟通的能力。我们要按照“五个结合”原则(宏观梳理与微观梳理相结合、学生自主梳理与教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结构性梳理与问题式梳理相结合、知识梳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知识梳理与典型题训练相结合)。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抓实、搞活,自主形成识记理解准确、调动运用自如、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

5.扎实提高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1)精选典型题目,严格限制现成套题的使用。(2)加强对学生审题、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一方面,要对不同题型(如图表题、意义类、体现型、认识型、辨析型、研究性学习等),进行针对性地训练,结合具体题目,使学生在训练中把握高考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依据材料和设问回答问题,切忌把所谓的方法当成万能的公式生搬硬套,抑制学生的答题思路和创造性。(3)搞好限时训练,保持适量文综练习量。注意根据题量,确定时间,使用答题纸,以高考的状态模拟训练。训练规范答题,坚持要点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要内容充实,要点全面,思路清晰;语言要规范化,用政治术语答题。(4)切实抓好讲评。讲评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情了解不够,仓促讲评;简单对答案,提升总结不够,重点不突出;教学目的不明确,归因意识不强;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学生思维误区不能充分暴露,教师包办过多,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归纳总结的时间;缺少针对性强的补偿练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篇4

高三第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3月底至5月中旬, 时间短、任务重, 所以备考指导要紧紧围绕“提高”做文章,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二轮复习的高效呢?根据笔者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 谈谈一些个人看法和做法, 供参考。

一、重视教材目录体系的把握, 构建通史知识体例, 宏观掌握历史线索

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是按时期 (古代中国、古代世界, 近代世界、近代中国, 现代世界、现代中国) 来编排考试范围的, 高考历史试题也是按照先古代后近现代, 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编排的。因此, 第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重组知识、复习知识, 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 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

笔者将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内容分成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对以上内容, 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如可以把“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细化如下:

二、整合各模块相关联的主干知识, 自拟主题重组教材, 深化理解知识

历史高考题中大多是根据某一主题挑选材料, 然后设计问题, 因此确定主题串联知识, 也是二轮复习中针对性很强的一种模式。但是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三点:宜小不宜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如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 应注意清前期的逐步闭关锁国, 晚期的被迫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现代闭关锁国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内容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古代东西方的政治文明以及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等。根据三本必修教材, 可以确定如下几个主题。

1. 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社会转型, 明清与晚清的社会转型,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 近现代的改革开放等。

2. 经济政策演变与发展过程:

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等。

3. 经济运行模式与相互交融:

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4. 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影响:

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讨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5. 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演变:

新航路开辟、资本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

6. 计划与市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另外, 可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 注意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 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 按照各主题要求, 梳理单元知识, 归纳理性认识, 进一步巩固落实主干知识。

三、以热点问题为依托, 加强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 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 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引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思, 架设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 从而实现历史问题现实反思、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在复习中, 一方面要将近两年 (2012年和2013年) 国内外大事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 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 (切入点) ;另一方面, 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热点问题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直接呈现热点话题 (显性介入) , 并围绕着这个话题“运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景来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模式, 从而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体现了命题专家对现实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社会良知。二是更多的热点问题是隐性介入和考查,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擦边球”形式, 考生只有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采撷和领悟才能介入热点, 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现将2012年和2013年两年所遇的周年大事整理如下。

四、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 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 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 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 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 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 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 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而运用新史观整合历史素材进行命题, 已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趋势。所以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

考生在复习中以“文明史”为总纲, 要求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以“现代化”为主线, 要求学生用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化”为导向, 要求学生用全球史观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立体地考察,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所以复习时应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 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新发展, 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 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以“文明史”为总纲的知识体系。

五、规范训练, 精心讲评, 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在二轮复习时期, 全国全省各地的模拟卷满天飞, 此时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 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训练, 训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 要“精”, 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 控制训练题的数量, 不要搞题海战术, 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 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 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 由学生自主决定;模拟性训练要到位, 要定时定量, 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 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 这些尽管看上去是很细小的方面, 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高中数学二轮复习 篇5

由于一轮复习的时间长,范围广,学生可能对一轮复习中部分知识遗忘了,教师对一轮复习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点记得也不是太清楚了,这就要求我们作必要的回顾与反思。

1.注重教学诊断。深入进行教学反思,摸准知识、题型、方法等方面的缺陷(漏洞)与不足(薄弱),如薄弱的知识点、知识块、题型。有时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可能更实际、更清晰、更准确,不要一味地跟着感觉走,避免教师眼高、学点手低现象。

2.进行必要的跟踪训练。重视收集易混易错题,针对学生认知的薄弱环节作跟踪训练,要变着法子去训练。主干知识、热点问题要适度作些变式的滚动训练。通过二轮复习,努力使模糊的清晰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

3.增强学生必胜的信心。多鼓励,不批评。帮助学生找原因,指导学生看练卷、笔记,回归课本、相关资料,把误区(易错点、易混点)悟出的想法(如解法与规律)编织成薄薄的“知识树”。

增强信心,提高“导”的实效性

“导”不仅是班主任的事,也是课任老师的事,有时任课老师的“导”可能更有针对性,“导”要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高三后期复习尤为重要。 教育引导:数学的反应智力(数学的思维),数学的学习态度(兴趣,情感,毅力,意志),数学的高考目标等。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心得 篇6

复习用书选择的好与差会直接影响到二轮复习效果。很多高三的教师在使用复习用书的过程中可能会抱怨, 复习用书难度过大或者题型不全等等。其实作为教师不能把复习用书的内容照单全收。我们应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来教学, 注重因材施教。例如: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我们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对习题进行了筛选。高三备课组的老师分块整理出往年各省的高考题, 在平时的复习中发给学生进行限时训练。基本上我们把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复习的重点。加强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定时定量做一些基础题和中档题, 训练速度和正确率, 适量做一些综合题, 提高解题能力。二轮复习中, 高三备课组经过研讨把重点放在简答题这五题中的18、19、20题, 即分别为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平面向量的结合, 概率和立体几何这三块内容。圆锥曲线和导数这两块内容要求学生能解决第一小题, 利用定义求圆锥曲线方程与简单的求导问题等。以下是对教师的几点建议:

一、专题内容、考试试题的编制

1.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 认真学习考纲, 研究近几年各省市的考题, 及时了解高考的动向, 明确高考考什么, 怎样考, 力争专题内容、考试试题价值的最大体现。

2. 教师要多做题, 走进题海, 精选题目, 才能让学生走出题海, 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各种题型的训练以提高效率。

3. 最好多用剪刀加浆糊、粘贴加打印的方式, 自己编制。高考有70%的中低档题, 30%的难题, 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能力。因此选题应重视基础, 重心不能太高, 但又要有层次, 尽可能体现出高考要考查的几种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

二、试卷讲评

1. 教师一定要课前将试卷做一遍。只有通过做才会发现学生在哪个环节容易出错, 哪个环节思维可能受阻, 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复习中有哪些内容讲的不够到位, 你才可能站在导师的角度指导学生。

2. 认真分析试卷, 选择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 整理出能够让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解题方法。

3. 最好通过知识模块和解题方法来分类讲解。一些难题、怪题, 可以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型进行再次分析, 让学生对这类问题理解更加透彻, 印象更加深刻。这也符合认识规律, 有利于学生掌握。

4. 注重考试技巧。很多学生的应试能力还比较薄弱, 所以等到高考前进行考法指导就会为时已晚。因为考试技巧也是一种能力,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考试技巧的不断练习, 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将技巧应用到最好。

5. 注重错题订正。平时的作业讲解后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教师最好对订正的题目再批改一遍。试卷分析后, 要求学生在订正过程中最好将解题的思路写在题目的旁边, 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复习中就有的参照了。

三、要善于反思归纳

解题后的反思与归纳是非常关键的。解题之后进行反思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在题目的讲解后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等的一些归纳, 特别是对解题切入点的回顾。总之, 不仅要反思计算的正误、方法的好差、题目的变式等, 还要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时所用过的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们可以围绕本专题的主题先提炼出几个本质性的问题出来, 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总结出处理这几个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思想。

针对第二轮复习的特点,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复习的计划性。由于第二轮复习的前后跨越性比较大, 这就要求学生要事先回顾基础知识, 回顾第一轮中的相关内容, 抓住复习的主动权, 以适应大跨度带来的不适应。 (2) 提高听课的效率, 深刻体会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 密切注意教师解决问题时的切入点, 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思维的缺陷所在。 (3) 加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发现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公式和定义的掌握很不到位。这就影响了基础题的得分。所以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加强理论的内化, 通过第二轮的复习, 进一步有意识地强化对书本上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 对这些知识理解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4) 强化解题训练。通过在规定的有效时间内做一定量的客观题和综合题, 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同时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历年的高考题是各类试题中的经典, 题目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和考查的内容是大同小异的。虽然在每年的高考中不会出现相同的题目, 但实质上还是对高考知识点进行了老酒换新装。因此我们教师应注重在二轮复习的最后让学生练习以往几年的高考卷。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熟悉高考试题, 适应高考环境, 及早进入考前的临考状态, 使知识从零散、单一到系统化、综合化, 绷紧高考这根弦, 以最佳的状态来迎接高考的正式来临。另外高考题在难易的选择上都是比较适中的, 每一题都有严格的解题过程和最后的答案, 比平时做的题目更规范。做完之后再认真仔细地看一遍标准答案, 从中品味高考的真谛。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易忌的几个重要事项:忌对学生已掌握的题型进行重复的练习;忌过度地注重怪题、偏题、难题的讲解;忌过度地追求解题技巧, 不注重基本功;忌填鸭教学, 不善总结反思。

二轮专题复习要在五月初结束, 考前留有足够的时间, 进行模拟训练和让学生自己复习。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的一次磨砺也是对教师的一次考验。在第二轮高考复习中仍需踏踏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适当的计划与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 那么通过第二轮复习, 学生的数学素质必定有较大的提高, 解题的表述得到进一步规范。

摘要:高三数学的第二轮复习是第一轮复习的延续, 它将整个高中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同时二轮复习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 阐述教师和学生在二轮复习中各应注意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因材施教,查缺补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梯安全检验下一篇:POP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