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2024-07-11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精选九篇)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篇1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胃癌

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病死率排第2位[1]。手术切除和其他综合治疗的应用未显著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给临床医生提供药物治疗的新模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4,FGFR4)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 在肿瘤的生长、分化、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近年来研究表明,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胰腺癌等肿瘤中FGFR4过表达,并且FGFR4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耐药性相关。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19)是FCF家族成员,其在肝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许多肿瘤中显著表达。目前认为FGF19是FGFR4的特异性配体[4]。两者相互结合后能抑制核因子 -κB和细胞凋亡信号,并上调细胞增殖的有关基因表达。在肿瘤坏死因子-α 处理的细胞中, FGFR4的激活能引起核因子 κB抑制物激酶 β 活性下降,导致核因子 -κB在细胞中减少,减弱细胞凋亡效应。ROIDL等[5]研究表明,FGFR4能启动肿瘤生长,尤其是其高表达或结构性激活时,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并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目前有关FGFR4和FGF1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50例可切除胃癌标本中FGF19和FGFR4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胃癌中的作用,为FGF途径治疗胃癌提供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 ~2014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组织标本50例,所有患者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所有标本经家属签字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通过。胃癌患者平均年龄(62.4±6.5)岁,其中胃体癌20例,胃窦癌22例,贲门癌8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低分化23例,高分化27例。上述组织标本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切片。通过苏木精 - 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对胃癌进行病理分级和分型。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胃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1.2免疫组织化学法

1.2.1试剂鼠抗人单克隆FGF19和FGFR4抗体购自美国Sigma公司,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 过氧化酶(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二氨基联苯(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剂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2染色通过10 m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p H= 6.0)高压加热法,对胃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胃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经10%山羊血清封闭1 h,滴加一抗(鼠抗人Anti-FGF19,鼠抗人Anti-FGFR4,稀释浓度为1∶ 100),置入4℃孵箱过夜,与辣根酶标记的二抗反应,DAB显色,苏木精复染胞核,脱水,封片,置入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组。 1.2.3判定标准细胞内出现棕色或褐色颗粒者为染色阳性,通过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染色程度进行评分[6]。在每张组织切片的高倍镜下(×400)随机选取10个视野,在视野中计数100个胃癌细胞,染色细胞百分率计分标准:染色细胞百分率≤10%为0分, 11%~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染色强度计分标准:浅棕色为1分,棕色为2分,深棕色为3分。将染色细胞百分率的分值和染色强度的分值进行乘积评分,最后的得分作为染色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多变量间相关性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胃癌组织中FGFR4和FGF19的表达

从FGFR4和FGF19在胃癌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图片可见,FGFR4和FGF19在胃癌细胞中呈棕黄色颗粒,同一个视野下染色细胞数量较正常胃组织多。表明FGFR4和FGF19在胃癌中高表达。以最后的评分代表FGFR4和FGF19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程度,分值的高、低代表FGFR4和FGF19表达程度的高、低。见附图。

对胃癌组织中FGFR4和FGF19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评分的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中FGFR4、FGF19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GFR4和FGF19在胃癌中高表达,表明FGFR4和FGF19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见表1)。FGFR4和FGF19表达与胃癌组织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见表2。

2.2FGFR4表达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

将FGFR4在胃癌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评分结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期进行多元性回归分析。结果仅病理分期进入方程。GFFR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与TNM病理分期呈正相关, 分期越高,FGFR4表达越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为排除变量间的共线性,本实验对FGFR4在胃癌中的染色程度与年龄、性别、浸润程度、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进行两变量的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GFR4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远处转移、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3FGF19表达程度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

将FGF19在胃癌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评分结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期进行多元性回归分析。结果仅病理分期进入方程,FGF1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与TNM病理分期呈正相关,分期越高,FGF19表达越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5)。FGF19在胃癌中的染色程度与年龄、性别、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进行两变量的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GF19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远处转移、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见表6)。

2.4FGFR4和FGF19表达的相关性

FGF1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FGFR4有相关性。FGFR4和FGF1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高、低与其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无相关性。见表7。

3讨论

胃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了解, 慢性炎症、理化致癌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是现在已知的胃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腺癌是胃癌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FGF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血管生成和创伤修复等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MIURA等[8]研究表明FGF的过表达或扩增与肉瘤、膀胱癌、乳腺癌、白血病、胰腺癌、结肠癌及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许多研究报道FGF的过表达、 异位表达、多态性及其受体阻断与人类很多肿瘤相关,如胃癌、结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骨髓瘤等。

FGF19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其与特异性受体FGFR4结合能抑制核因子 -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上调细胞增殖的有关基因表达[9]。 肿瘤细胞中FGFR4激活后,可以启动细胞内有关信号转导通路,刺激肿瘤细胞增殖以及抑制细胞凋亡, 参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

FGFR4和FGF19在许多实体性肿瘤中显著表达,如肝细胞癌、肺癌及结肠癌。有研究显示, 通过FGF19阻断性抗体可以抑制FGFR4与FGF19的相互作用[10]。在肝细胞癌细胞株中,FGF19阻断性抗体能抑制FGF19作用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底物2以及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的信号通路;在结肠癌细胞株移植的小鼠模型中,FGF19阻断性抗体能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在FGF19转基因的小鼠模型中,FGF19阻断性抗体明显抑制肝细胞癌的生长与形成,提示FGF19可能与肿瘤的形成与发展相关。FGFR4在调节FGF19的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Meta分析表明,FGFR4 A388G基因型相对FGFR G388G纯合子能增加肿瘤发病的风险,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11]。

本研究结果表明,FGFR4和FGF19在正常胃组织中低表达,在胃癌中显著高表达,提示FGF19-FGF R4信号通路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FGFR4和FGF19表达与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其表达越高表明肿瘤的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的数目越多。提示FGFR4和FGF19参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此外,FGFR4与FGF1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表明其不会随正常胃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胃癌癌前病变中FGFR4和FGF19表达不会影响其在胃癌中的表达。FGFR4和FGF1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呈正相关,说明存在配体 - 受体的关系。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篇2

早期研究使用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主要来自牛脑和脑垂体的提取液,是大约150个氨基酸结构的酸性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FGF1或bFGF:FGF2)。其后分离的癌基因产物的细胞增殖因子与上述FGFs结构类似,也被分类在FGFs家族,并依次命名为FGF3~9〔1〕。目前已发现23种FGFs。现主要就多能FGFs结构和相关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发现和鉴定新的FGFs结构?

FGFs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在胚胎发生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GFs是由约150~200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相互之间的氨基酸序列有20%~50%是相同的〔2,3〕。其中心区域有大约120个氨基酸序列存在高度的同源性(30%~70%)。利用该区域的同源性,以人、小鼠或大鼠cDNA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同源序列PCR法进行新FGFs基因检测。当然,还可以采用T7噬菌体?cDNA显示法鉴定新FGFs。FGFs受体(FGFRs)是典型的膜结合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将FGFRs的胞外结构域在杆状病毒群(baculovirus)表达株表达,制成重组的细胞外结构域(可溶性FGF受体)。进而利用可溶性FGFRs与配体结合的特性,通过T7噬菌体cDNA显示法对互补cDNA文库进行筛选。?

通过同源序列PCR法,已经发现了6种新的FGFs基因(FGF10、FGF16、FGF17、FGF18、FGF20、FGF21)〔4〕。虽然T7噬菌体cDNA显示法能获得较多的阳性克隆,但不能确认是新发现的FGFs。随着人类基因组结构的解析及其DNA数据库被公开,通过基因检索进而又发现3种新的FGFs基因(FGF19、FGF22、FGF23)〔5,6〕,并发现FGF-22mRNA选择性表达于皮肤毛囊的内毛根鞘〔7〕。加上在探索视网膜特异性表达基因的过程中所发现的4种新的FGFs基因(即FGF11、FGF12、FGF13和FGF14)〔1〕,以及McWhirter等〔8〕在探索嵌合体同源结构域癌蛋白(chimerichomeodomainoncoprotein)E2A-Pbx1下游目标过程中发现的FGF15,迄今共鉴定出23种人或鼠FGFs。但是人FGF15和小鼠FGF19尚未被证实。人FGF19与小鼠FGF15显示很高的同源性(约50%),且这两种基因都跟FGF3、FGF4基因的染色体邻接〔3〕,由此推断人FGF19是小鼠FGF15的相同体。由于人与小鼠其他FGFs结构之间的同源性达90%以上,因而除非FGF15和FGF19在进化过程中意外地发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篇3

褥疮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致残、长期卧床的患者,出院后,由于得不到较好的、科学的护理,往往在出院后半年内由于褥疮感染、发热而再次入院,针对患者情况,我们使用碘伏联合基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因子进行褥疮护理,再结合翻身、频谱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3年至2008年,我科共收往26例Ⅳ期褥疮合并感染的患者,最大年龄93岁,最小年龄31岁,其中男17例,女9例,脑血管意外23例,帕金森氏病2例,运动神经元疾病1例,褥疮最多者于全身褥疮好发部位均有,达十余处,单处最大面积10×11cm,溃烂程度最深的已达骨膜。

1.2 方法

1.2.1 清创:创面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并剪去坏死组织,周围皮肤用盐水清洗干净后用0.5%的碘伏消毒。

1.2.2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使用:创面用盐水清洗清创后,不用碘伏消毒,直接喷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于创面,喷药后创面暴露,待药液吸收干燥后才覆盖,每天一次。

1.2.3 碘伏的使用:每天除去清晨使用基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因子外,在每次为患者翻身时,将身体支撑妥当、各关节置于功能位,用拇指指腹按压创面周围组织,以促进血液循环,用无菌棉签将创面上的脓性分泌物擦净,擦时稍用力方能擦净,以免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形成干痂,影响愈合,最后,在创面上涂擦0.5%的碘伏,擦后暂时暴露,待干燥后才覆盖。

1.2.4 每天用频谱治疗仪照射创面两次,以改善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给予气垫床缓解局部受压的压强。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单、衣服干燥。

2 .结果

通过积极的护理,除1例因病情较重死亡外,其余25例患者的褥疮均彻底愈合,最轻者7天愈合,最重者20天愈合。

3 体会

3.1 褥疮(即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

3.2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由含有高效表达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的再生和[2]。

3.3 碘伏:是碘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的络合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杀灭细菌、芽胞,还有清洁作用。

3.4 神经科患者,由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病变,至使受累部位的神经营养缺乏,较易发生褥疮,且愈合比较困难,因此,褥疮重在预防。褥疮发生后,由于患者基础病变而引起的偏瘫、截瘫、吞咽困难导致的全身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以往我们给予常规护理,收效差,疮面愈合慢,患者住院时间长,负担增加。自从我们改用碘伏联合基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因子进行疮面护理后,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42

[3] 张文福.医学消毒学[M]. 1版.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2:122

作者单位:654400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面部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9例, 女7例;年龄1~35岁;摔倒致异物划伤40例 (87.0%) , 玻璃割伤6例 (13.0%) ;伤口位于额部10例 (21.7%) , 上睑15例 (32.6%) , 颊部3例 (6.5%) , 唇部12例 (26.1%) , 鼻部6例 (13.0%) 。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 受伤至入院时间均在12小时内, 伤口长度2~6cm, 对rha FGF、rh-b FGF均不过敏。利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体一致。

1.2 方法

所有患者麻醉、消毒后小心清除坏死组织。观察组将包装中自带的10ml溶媒加入2.5万U的rh-a FGF (上海万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每瓶2.5万U) 中, 制成浓度为2500U/ml的药液, 喷于创面, 充分利用整形美容缝合技术给予一期缝合, 以rh-a FGF浸湿的纱布覆盖缝合的伤口, 再用无菌敷料覆盖, 每日消毒后换药一次。对照组应用rh-b FGF (南海朗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每瓶2万U) , 术后以rh-b FGF换药, 方法同观察组。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后及时拆除缝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创面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伤口均愈合, 无创面感染。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 (4.3±0.7) 天,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4.7±0.6) 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7, P<0.05) 。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见疼痛及过敏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面部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 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 迫切希望少留瘢痕, 早期愈合。因此, 如何缩短面部伤口的愈合时间及尽可能减少缝合后产生组织移位、五官变形是外伤处理首先考虑的问题, 运用无创、无张力原则使深部断裂的组织分层次缝合, 顺皮肤朗格线一期缝合伤口, 减少二次修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在眼部尤其要考虑眼轮匝肌、内外眦韧带及皮肤的修复, 口唇部注意红唇缘、唇珠及人中脊的修复, 鼻部及耳部应注意避免软骨的外漏, 防止软骨炎的发生。

伤口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中血液的渗出、巨噬细胞及血小板的游走、凝血机制的触发、炎症介质及各种细胞因子都参与其中。有研究[1,2]表明, rh-a FGF在组织修复、神经、肾脏及血管缺血再灌注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生物学作用。rh-a FGF将基因重组于大肠杆菌中制成生物功能及理化性质一致的a FGF, 是存在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一种氨基酸多肽序列,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 进而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及氧供。其对深二度烧伤及削痂术后应用有良好的促愈合作用[3]。它还对糖尿病溃疡、皮瓣循环障碍及神经修复方面有促愈合作用[4]。rh-a FGF是一种多肽因子, 通过激活酪氨酸激酶类受体改变空间构象引起多信号的传递, 激活靶基因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5], 促进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还能够促进细胞周期S期的含量, 促进神经细胞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修复受损伤的上皮及神经血管等。有研究表明, b FGF在创伤愈合中有巨大作用, 可以对皮肤的纤维化、血管化和上皮化起到调控和介导作用[6]。面部外伤后伤口环境呈酸性, rh-a FGF较rh-b FGF在酸性环境中更容易发挥生物学效应[7], 促进伤口愈合。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用药后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可见, 与rh-b FGF相比, 应用rh-a FGF能缩短面部外伤的愈合时间, 且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湛敏, 黄亚东, 丁长才, 等.非促分裂ha FGF对H2O2损伤的人RPE细胞的保护作用[J].眼科研究, 2008, 26 (10) :726.

[2]许华, 海广范.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肾缺血的再灌注损伤[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8, 25 (5) :527.

[3]孙瑞朋, 赵连魁, 孙静, 等.深二度烧伤创面早期削痂术后应用rh-a FGF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1, 33 (14) :2144.

[4]魏婷婷, 谢丽云, 管咪咪, 等.a FGF抗糖尿病溃疡作用的研究进展[J].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3, 43 (7) :488.

[5]Folkmen J.What is the evidence that tumors are angiogenesis dependent 7[J].J Natl Cancer Inst, 1990, 82 (4) :4.

[6]丁韧, 汤学明.创伤愈合的细胞生物学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 2000, 2 (1) :59.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60例, 全部来自我院妇产科门诊, 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和微波治疗对照组, 治疗组30例, 年龄25~30岁10例, 31~40岁13例, 41~50岁7例;病程0.5~1年7例, 1~3年12例, 3年以上11例;分度Ⅰ度7例, Ⅱ度1 2例, Ⅲ度1 1例。对照组30例, 年龄25~30岁11例, 31~40岁12例, 41~50岁7例;病程0.5~1年8例, 1~3年11例, 3年以上11例;分度Ⅰ度8例, Ⅱ度11例, Ⅲ度11例。2组病例的年龄、病程、分度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妇产科学》[1]慢性宫颈炎条下宫颈糜烂的诊断标准诊断并分度。

1.3 病例选择标准

常规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刮片检查, 选择子宫颈糜烂为研究对象。排除25岁以下和50岁以上病例和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癌病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30例给予bFGF (粉针剂, 4000U/支) 生理盐水稀释后宫颈口喷涂。给以总量4000U, 每次1000U, 每2天1次, 共4次。对照组30例给予微波治疗。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经阴道镜和肉眼观察糜烂面全部消失, 经组织活检被覆上皮为鳞状上皮, 白带减少, 腰骶部疼痛消失。好转:糜烂面大部分消失, 或减轻Ⅰ度, 白带减少, 腰骶部疼痛减轻, 无效:糜烂面未减少, 白带量无变化或增加, 腰骶部仍有疼痛。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3 bFGF对治疗组中不同分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比较

表2示:bFGF对Ⅰ度、Ⅱ度、Ⅲ度宫颈糜烂治疗效果相近, 3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4 讨论

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 严重危害育龄妇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目前治疗该病常采用激光、微波等物理疗法, 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治愈率低, 且治疗后2~3周内可出现大量阴道排液, 创面易于继发感染, 反复发作, 这些疗法临床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寻找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小、无痛苦、方法简便的药物疗法, 我们进行了bFGF治疗子宫颈糜烂的研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 和其它细胞因子一样是哺乳动物和人体中一种非常微量的活性物质, 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早在1940年Hoffman等人就发现在脑和垂体提取物中富含能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物质[2]。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许多组织和细胞上广泛分布着bFGF受体, 内源性和外源性bFGF与受体结合后进行一系列生理调控, 促进受损神经、血管、肌肉、皮肤的修复。bFGF不仅对神经组织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而且对纤维组织及上皮组织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3]。已成功地用于治疗角膜溃疡、口腔溃疡、皮肤烧伤、褥疮、膝关节创伤等多种病症,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子宫颈糜烂的病理变化即在宫颈口处, 源于外胚层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宫颈管的柱状上皮所替代并有腺上皮和间质增生, 各种治疗的目的都是恢复宫颈口处的正常磷状上皮被覆。宫颈阴道部的磷状上皮源于外胚层, bFGF具有促使外胚层源的细胞有丝分裂增殖的作用, 能有效地促进宫颈阴道部的磷状上皮增生而蔓延覆盖糜烂面, 恢复宫颈口正常的上皮被覆, 达到治愈宫颈糜烂的目的。本研究证明, 采用bFGF子宫颈局部用药, 能显著地促进子宫颈磷状上皮的增生, 治愈子宫颈糜烂。与现行方法比较疗效显著提高, 方法简单、无痛苦、无后遗症, 费用低, 病人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91~293.

[2]沈林南, 魏东芝, 俞俊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 1999, 19 (1) :25.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篇6

1 材料和方法

成年家养母犬购自周边农村。重组人的生长因子IGF-Ⅰ及TCM199均购自Sigma公司。

1.1 卵母细胞采集

手术采集发情犬卵巢, 用37℃灭菌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穿刺法和切割回收卵泡中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 (COCs) , 用磷酸缓冲液 (PBS) 冲洗。

1.2 卵母细胞成熟培养

体视显微镜下收集COCs, 除去其中的裸卵和透明带变形卵, 然后用洗卵液清洗3次, 置于含有2 m L成熟培养液TCM199中, 移入50μL培养微滴中, 在38℃、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72 h。机械方法除去COCs周围卵丘细胞, 得到裸卵。在培养基中添加50, 100和200 ng/m L的IGF-Ⅰ;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把COCs换成裸卵, 其他条件均相同, 每个实验重复3次。通过生发泡状态和减数分裂Ⅱ期卵母细胞比率评价生长因子对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效果。对照组不添加生长因子。

1.3 数据分析

试验所得数据均用卡方 (χ2) 检验其差异显著性。

2 结果

2.1 IGF-Ⅰ对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效果

在成熟培养基中培养72 h后, 不考虑退化的卵母细胞, 和对照组相比, 各个浓度的IGF-Ⅰ有效提高了卵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Ⅱ期比率, 浓度为50 ng/mL时具有最大的比率 (P<0.05) 。见表1。和对照组相比, 培养48 h后, 各个浓度的IGF-Ⅰ没有明显促进犬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的比率和进入减数分裂Ⅰ期的比率。见表2。

注:体外成熟, 每个试验重复3次, 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括号内为百分率。

注:体外成熟, 每个实验重复3次, 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括号内为百分率。

2.2 IGF-Ⅰ对犬裸卵体外成熟的效果

IGF-Ⅰ处理过的裸卵达到减数分裂Ⅱ期和Ⅰ期的比率和COCs相比没有明显提高, 见表3。退化的卵母细胞比率和COCs相比明显下降 (数据未显示) 。

3 讨论

卵母细胞成熟受细胞因子、促性腺激素及其他多种物质的调节, 最成功的体外卵母细胞成熟体系在培养基中添加胎牛血清或者发情前期血清。血清包括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激素和生长因子等许多复杂成分。利用无血清体系, 可以观察生长因子对卵母细胞成熟的效果并且能排除血清中未知因子的影响。研究证明, IGF-Ⅰ促进体外卵母细胞成熟和其浓度有一定关联。IGF-Ⅰ对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影响还没有报道。IGF-Ⅰ具有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IGF-Ⅰ不能刺激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的破裂, 但是可以促进大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重新启动。可能IGF-Ⅰ活化细胞膜上的IGF-Ⅰ受体, 引起促成熟因子家族 (MPF) 中的p34的去磷酸化来发挥促成熟作用。IGF-Ⅰ和其相应受体结合, 促进胞质和胞膜的信号分子和第二信使的产生。这些物质参与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和磷酸化过程, 进而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研究证明, IGF-Ⅰ促进COCs的成熟, 但是对裸卵却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个结论支持生长因子协同卵丘细胞传导刺激成熟的信号给卵母细胞而导致其成熟的假设。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猪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 (GVBD) 随着微滴中COCs数量增多而下降。卵丘细胞产生GVBD抑制因子并分泌到培养基中。该因子通过抑制缝隙连接的破坏而阻止GVBD的发生。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通过缝隙连接的联系被中断后才能使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重新启动。研究表明, IGF-Ⅰ未能有效减少GVBD阶段卵母细胞的数量。说明在培养时间段内其没有改变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间通过缝隙连接建立的联系, 在初期促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启动。

试验中, 在培养72 h的时间段内退化的卵母细胞比率很高 (数据未显示) 。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延长, 卵母细胞由于营养供应障碍, 出现退化死亡。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篇7

关键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压疮,皮肤管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 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常发生于危重及长期卧床患者,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加重病情, 延长疾病康复的时间, 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我科自2010~2012年应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Ⅲ~Ⅳ期压疮20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入院后对皮肤情况及压疮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2007年新的压疮分期更新为6期[2], 以此分期为标准, 确诊为Ⅲ~Ⅳ期压疮的患者20例, 男12例, 女8例, 年龄60~84岁, 平均72.3岁。其中中风后遗症并肺部感染10例, 小脑萎缩后遗症并肺部感染2例, 脑外伤后遗症并肺部感染2例, 腰椎压缩性骨折并肺部感染1例, 肺心病心力衰竭5例。每例患者皮肤均有一处或多处面积不等的溃疡面形成, 其中以骶尾部最多见, 溃疡面最小5 cm×6 cm, 最大8 cm×13 cm;其次是髂前上棘处, 溃疡面2 cm×3 cm~5 cm×6 cm;腰椎及肩部3 cm×4 cm~6 cm×7 cm;外踝及足跟约2 cm×3 cm, 累计创面68处, 无化脓和坏死。8例发热, 体温37.5~39℃, 12例体温36~37.4℃。

1.2 治疗方法

1.2.1 创面治疗:对面积大、深的创面进行清创, 面积小、浅的创面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干净, 待水渍干后, 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规格为63000 IU/瓶) 262.5 IU/cm2在创面较小 (3 cm×4 cm) 以下患处直接喷涂, 自然晾干, 创面较大 (5 cm×6 cm) 以上时覆以适当大小的消毒纱布充分均匀喷湿, 以药液不溢出为准适当包扎即可, 每日2次。每次喷涂前均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洁创面, 分泌物较多时清创后再喷。喷涂完毕待纱布干后敞开创面, 创面渗出较多时用烤灯烤, 无菌纱布遮盖, 10 d为1个疗程。

1.2.2 皮肤管理

(1) 潮湿管理:使用隔绝潮湿和保护皮肤的护理产品;使用吸收垫或干燥垫控制潮湿;如果可能找出发生潮湿的原因并避免;按照计划提供床上便器或尿壶, 饮用水。 (2) 摩擦力和剪切力的管理:床头抬高不得超过30°, 必要时使用牵吊装置;使用床单移动患者;保护易受摩擦部位,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海绵床垫、气垫床等。每1~2 h翻身1次。 (3) 注意事项:不得按摩骨突压红部位;不得使用气圈类装置;维持足够水分摄入;避免皮肤干燥。

1.2.3 营养管理

与营养师合作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全身营养较差或进食困难者可采用静脉供给营养, 如静滴脂肪乳剂、氨基酸、白蛋白等以加强营养支持。维持足够水分摄入, 避免皮肤干燥。

1.2.4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1.3 创面观察

治疗期间, 每日观察创面干燥程度, 创面周围皮肤情况及皮温。治疗前每例患者均进行了创面测量, 对创面及周围皮肤情况进行了评估, 每天治疗结束后次日进行重新评估, 以判断疗效。

1.4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痊愈:创面长出新生肉芽, 创面愈合。显效:创面范围逐渐缩小, 长出新生肉芽。进步:创面周围皮肤收缩、干燥、结痂。无效:创面及周围皮肤无改善或扩大。

2 结果

本组患者20例均完成1个疗程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 符合痊愈标准15例, 显效3例, 进步1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5%。

3 讨论

压疮是慢性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常引起病情加重, 危及患者生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之一。本组20例均为老年长期卧床的患者, 本着解除压力, 预防感染, 保护创面, 促进愈合创面的原则, 让20例患者在常规压疮护理基础上, 每日清洁创面后喷涂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每日2次, 10 d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 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Ⅲ~Ⅳ期压疮1个疗程, 总有效率达95%, 效果满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 可刺激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的增殖分裂, 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已被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3];也成为创伤修复研究的重点, 并在各种创伤、烧伤创面修复中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4]。本文1例无效, 可能与年龄大、病情反复加重、营养状况差有关。本研究观察认为, 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促进Ⅲ-Ⅳ期压疮创面愈合效果明显, 使用中未发现副作用, 这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小惠, 陶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1-82.

[2]胡军, 王秀峰.压疮分期与危险因素研究及预防进展[J].上海护理, 2011, 11 (2) :69-71.

[3]王世玲, 孙同柱, 周亮, 等.rhECF对皮片体外培养生长作用及其量效关系[J].中国医学杂志, 1999, 34 (9) :615.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0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烧伤患者74例, 男39例, 女35例, 年龄18~71岁, 平均 (39.5±6.3) 岁, 烧伤面积1%~15%, 平均 (5.89±2.6) %。受伤至入院时间3~79 h, 平均 (13.5±8.9) h。

方法: (1) 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进行治疗, 创面使用含庆大霉素6万U纱布覆盖, 纱布必须超出边缘, 在纱布上涂抹磺胺嘧啶银, 随后使用无菌敷料作固定包扎, 1 d换药1次。 (2) 观察组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 将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 将创面喷湿, 盖上纱布, 且需要超出边缘, 随后进行纱布固定, 加用无菌敷料覆盖, 1 d换药1次。

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愈合时间进行观察, 并对两组患者的愈合度、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局部肿胀情况, 但是经换药后, 均逐渐缓解。在用药过程中, 患者未出现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常规异常状况, 且创面未见过敏症状。观察组疼痛感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疼痛持续时间, 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所有患者在经治疗后, 均有程度不同的创面恢复情况, 但是观察组愈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讨论

烧伤创面愈合, 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状态, 为细胞外基质、炎性细胞与细胞因子和修复细胞共同参与调控的过程。已经有学者的研究证实[3], 成纤维细胞在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为生物活性极强的促分裂原, 可使大部分神经外胚叶细胞和中胚叶的增殖速度提升, 与多肽分子的作用机制相似, 可以和膜受体结合, 产生生物效应。在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中, 起到促进增殖、分类的作用。据相关研究显示[4],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在烧伤、慢性溃疡和创伤的创面中, 有显著的促恢复作用, 可加快供皮区、烧伤创面、手术创伤处的创伤愈合速度。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因具有极为广泛的生物活性, 可以对多种细胞的增殖起到显著作用, 尤其是对内皮细胞分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能诱导分泌蛋白酶, 经溶解后, 入侵周围基质中, 形成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等细胞, 建立起新的侧支循环, 以及毛细血管网, 提高肉芽组织中的毛细血管血流量以及血管数量, 起到对创面循环状态进行改变的作用[5,6]。

对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创伤的治疗效果, 已经有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证实[7], 本次研究主要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本组使用随机对照方式, 对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凝胶在烧伤创面中的治疗效果, 相较于磺胺嘧啶银,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快速缓解疼痛感, 通过降低疼痛强度, 让患者能够提高生存质量。治疗后,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能使患者的创面愈合度增加, 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 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薛令法, 许尧祥, 岳金, 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预防拔牙后干槽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34) :6097-6102.

[2]封彦蕾.鸡蛋内衣合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42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6) :3791-3792.

[3]梁静, 赵红丹, 焦园园, 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放射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4 (2) :992.

[4]喻茂彬.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在皮肤软组织挫裂伤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20) :3088-3089.

[5]徐君.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凝胶辅助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63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2, 52 (27) :80-81.

[6]刘玲英, 柴家科, 郁永辉, 等.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 2014, 30 (2) :134-137.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篇9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肝细胞生长因子,c Met受体

心肌纤维化是多种慢性心血管疾病后期的共同病理改变, 进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逆转心肌纤维化, 不仅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还可促进心肌再生, 是治疗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思路。近年来, 对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逐渐深入。目前研究表明HGF具有防治心肌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1 HGF及c Met受体的结构特点

HGF在人体中分布广泛, 如肝、脾、肾、肾上腺、肺、心脏、血管等, 由间充质细胞、上皮和内皮细胞合成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释放。HGF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含18个外显子和17个内含子, 在细胞内编码一条含72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当组织损伤时出胞, 被丝氨酸蛋白酶水解激活为由一条重链 (α链) 和一条轻链 (β链) , α链是HGF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主要功能结构域, β链是HGF与其受体 (cMet) 结合的位点。α链和β链通过二硫键连接成糖蛋白二聚体。

c Met受体是由原癌基因cMet编码的一种酪氨酸激酶, 由分子量为50 k D的A链和分子量为145k D的B链组成的异二聚体, 主要在上皮细胞中表达, 如肝、肺、肾脏、胰腺、乳腺、唾液腺等, 亦可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1]。HGF与c Met受体结合后, c Met受体酪氨酸激酶磷酸化, 从而激活细胞内多个信号级联反应, 信号分子相互耦联形成多种复合体, 不同复合体与c Met不同位点结合, 诱导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2 HGF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心肌纤维化是指心肌的正常组织结构中胶原纤维过量积聚, 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成分发生改变。心肌纤维化所致的心室重构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房颤和慢性心力衰竭等的主要病理改变。心肌纤维化是上述慢性心血管疾病长期迁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现有研究表明, 心肌纤维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慢性炎症反应及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心肌纤维化组织中局部HGF浓度降低, 抗纤维化作用减弱[2,3];心肌纤维化越重, 心肌局部HGF越低, 血清中代偿性分泌的HGF越多[4]。因此, HGF可作为预测早期心肌损伤[5]及心肌纤维化[6]的指标。外源性HGF有益于改善心肌纤维化患者的心功能[7,8]。

3 HGF抗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多项研究发现, HGF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保护心肌细胞、抗炎及影响细胞外基质等作用, 改善心肌纤维化。

3.1 促进血管新生

HGF是高效的血管生成因子, 通过激活内皮祖细胞[9]、刺激内皮细胞增殖[10]、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11]发挥促血管新生[12,13]作用。来源于骨髓的内皮祖细胞受缺血和各种细胞因子刺激后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 参与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 从而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皮祖细胞表面表达CD133+、CD34+、Tie22、v W因子等多种分子, 同时也表达HGF受体cMet。杨彩等[14]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浆中CD133+内皮祖细胞数目减少, 而HGF浓度反馈性升高从而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提示HGF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所致心肌纤维化的药物。

3.2 保护心肌细胞

HGF通过促进心肌细胞修复[15]和抑制心肌细胞过度凋亡[16,17]保护心脏功能。HGF上调抗凋亡蛋白 (Bcl2) 、下调促凋亡基因 (Bax蛋白) 表达以抑制心肌细胞过度凋亡[18]。严凌等[19]发现HGF对抑制缺血再灌注 (I/R) 诱导的新生鼠心肌细胞凋亡至少部分与抑制钙敏感性受体m RNA表达、促进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的磷酸化途径活化从而下调Caspase3和上调Bcl2有关。Madonna等[20]的研究表明, HGF通过PI3K Akt途径保护心肌细胞对抗凋亡。

3.3 减轻炎症反应

心肌纤维化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过程。目前与心肌纤维化相关的炎症因子研究较多的有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NFκBp是重要的调节炎症因子表达的转录因子, 在心肌炎症中有重要作用[21]。陶长桂等[22]通过实验发现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与空白载体组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组相比, 血清白细胞介素1、C反应蛋白 (CRP) 、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 心肌组织NFκBp50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减少。该研究证实了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改善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3.4 调节细胞因子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广泛存在于动物正常组织细胞和转化细胞中, 能促进胶原蛋白和纤黏蛋白沉积, 是与胶原代谢关系最为敏感的细胞因子。TGFβ1抑制HGF的表达[23]致心肌纤维化。张建成等[24]的研究发现TGFβ1上调人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和Ⅰ型胶原表达, 促进心房纤维化;而HGF阻止人心房纤维化进程。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下游介质对成纤维细胞起特异性作用, 可通过促进胶原沉积、介导细胞迁移黏附、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加速心肌纤维化进程, 但其直接导致纤维化的作用较弱[25]。HGF对CTGF在促心肌纤维化中起着负性调节作用, 可能与下调心肌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中MEK1/2、ERK1/2、P38的磷酸化水平有关[26]。另有研究认为, HGF对血管内皮CTGF的表达呈双向调控作用, 早期上调CTGF水平与细胞形态改变、TGFβ表达减少有关, 而后期TGFβ介导合成CTGF受到干扰[27]。

3.5 阻滞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

Ⅱ)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密切关系早已被证实。该系统中血管紧张素Ⅱ最重要。AngⅡ可以引起心肌细胞肥厚和促使心脏成纤维细胞合成间质胶原, 与心肌纤维化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有关。AngⅡ能明显降低局部HGF产生。给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喂服氯沙坦[4]治疗, 观察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浆HGF浓度升高, 而心脏、大血管及肾脏局部的组织HGF降低。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可能与心肌组织HGF抗纤维化作用降低有关, 血浆HGF浓度的增高可能为代偿性的反馈作用所致。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可以增加心肌组织HGF表达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

3.6 影响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心肌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的结果, 为心室重构的关键。ECM位于细胞的周围, 主要由胶原蛋白、糖蛋白及蛋白多糖三大类物质聚合组成, 其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占心脏胶原总量的90%。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system, MMPs) 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关键酶。MMPs的正常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的适当比例是维持心肌胶原纤维及心脏结构正常的重要因素。HGF可以影响Ⅰ型胶原的表达[7]和合成[28]。Nakamura等[29]认为HGF与cMet受体结合后, 可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并刺激或活化MMPs。Salimath等[30]的实验也证实HGF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与胶原降解蛋白酶有关。

4 小结与展望

上一篇:农村农用土地流转下一篇:高产奶牛的饲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