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2024-07-08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精选九篇)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篇1

一、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界定

在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学生体育活动能力的基础上, 灵活多样地开发一些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的实用性体育训练。学生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某种体育锻炼, 培养满足职业体能需要的能力 (1) 。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思想的具体反映和体现。它是指以“准职业人” (学生) 目前所学专业、未来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工作综合能力为工作任务, 以培养和完善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内容设计的总和 (2) 。

笔者根据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概念的分析, 结合中职学校教育的特点, 将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界定为:在具体的中职学校场境中, 在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体能培养、职业素质和技能教育的基础上, 自主开发出学校特有的体育课程, 以丰富校园生活, 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可见,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坚持“以校为本, 以生为本”为理念, 其目的是让课程真正地适应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化大生产大分工的需要。以使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职业的多样性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技术的高智能性、高强度性的需要, 通过体育锻炼, 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掌握本行职业的专业技术, 提高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以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一)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中职教育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 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多元化的。它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社会为目标, 主动适应新兴工业、行业发展的需求, 帮助学生快速成才和获得各项技能,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因此, 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则是确保教育目的得到实现, 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目前, 我国中职学校已初步形成了“2+1”的职业教育模式, 据跟踪调查, 一年的“顶岗实习”中, 学生们普遍认为企业的劳动强度让他 (她) 们在身心上感到比较吃力。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其职业的需要, 对体能的需求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大或更直接。一方面反映出一些企业的劳动强度对学生的职业体能、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中职学校在校生的职业工作综合能力现状令人担忧。因此, 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职业体能、身体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 达到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 形成专业和体育一体化的特色教育

中职体育课应当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因此, 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就是将学校特点和专业设置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身体素质、活动能力、实用技能的锻炼和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改造传统的中职教学内容中对运动技术的规范化要求, 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 体现出学校的办学宗旨。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而不是被动接受。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时, 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它是发展学生个性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因此,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就必须立足于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特点、个性的学生,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能力, 结合学校和当地社区的教育资源, 开发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培养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创新人才。

(四)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 我国体育教学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的国家、地方课程管理模式中。体育教师由于过分信赖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 而产生一种惰性, 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 这也造成体育训练成为一种单调、枯燥的练习, 从而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在中职学校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 体育教师就能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体育教师要完成这个角色转换, 就必须具有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这就迫使体育教师不但要加强理论学习, 更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当然, 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应当在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帮助下, 根据国家、地方课程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选择具有较强吸引力和满足职业需要的教材内容, 再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 把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教育经验和教育资源、科研成果重新整合。

三、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

国家、地方课程设计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来说, 它们是主体课程, 是课程体系基础性、统一性和发展性的宏观指导。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它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是对国家、地方课程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总而言之, 国家、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国家、地方课程突显了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性, 学校课程则更为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因此, 我们在开发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时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二) 通过体育教学, 渗透职业技能的培养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在保证体育教育基本目标的的同时, 积极挖掘体育的职业技能。例如对钳工专业的学生增加提高上肢力量、腰背力量等方面的练习;对保安专业的学生多进行武术、耐力、体操等方面的训练;对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安排爬杆、登高、登山等方面的体能活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安排增强手指、手腕灵活性方面的练习, 等等。中职学校只有注重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对学生加强未来职业所必须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训练, 才能使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 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工作岗位;才能有效地防止因职业而造成的身体损伤, 更好地保障健康,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 注重师德建设, 加强师资培训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 (Stenhouse L.) 认为:“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反思能力和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程开发能力和高职体育课程开发建设的成败。课程开发的实施是要使教师从“教书匠”这一单一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向多元的角色转化, 并使之分享一定的课程决策权, 进而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要很好地了解教学系统各组成要素, 尤其是要熟悉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评价体系的具体运用, 并内化到自觉行动中。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还要经常反思课程开发的得失成败, 使教学内容及课程日臻完善。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校本培训、专项进修、学历教育、在职研修、专家指导、自学自练、教研活动等方式, 开展体育教学课程的师资培育工作, 把教师真正培养成为体育课程开发的主体 (4) 。

(四) 形成教学团队,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 它是在校内实施并进行校内评价, 具有鲜明的本校特色。目前, 自上而下对课程开发尚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体育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普遍缺乏动力。一方面, 国家和地方政策没有形成课程开发的激励机制, 体育教师参与编制的课程教材不能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依据。因此, 作为课程开发基地———学校,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开发中来;另一方面, 学校课程的决策者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处于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教师对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他们考虑的是“我们应该开什么课, 哪些教师可以上这些课”, 而不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当形成教学团队, 对传统教材进行整合, 群策群力共同开发与整合出有特色的课程, 使教材内容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 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启发学生们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帮助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

摘要:当前中职学校强调技能培养与职业的实用性。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形成专业与体育一体化的特色教育。基于此从正确处理各种课程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等角度对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发进行了理性思考, 以期为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实用性体育,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①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 载于《体育学刊》, 2008年第15卷第7期, 第74页。

②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 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年第8期, 第134页。

③杨丰源:《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载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 第635-636页。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篇2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与和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培训人才的目的有所不同,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学术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实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在实践当中,很容易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岗位中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有着很强的职业感。本文对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实用性体育 评价方法

一、前言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实用性体育教育课程,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另外一个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将体育教育的专业理念灌输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增加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没有的实践内容,让实用性体育教学融入到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中。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标准统一化

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评价标准,而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这種做法没有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规律,更没有体现出体育教学的特点。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只关注老师的评价,很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更加没有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评价内容的片面性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体能和技巧两方面,其考核内容按照速度、时间等硬性的标准,这种做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加无法磨炼学生的意义,形成个人性的发展。高等教育体育评价内容相对比较单一,没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提升的程度和思维水平做出评价,造成了评价的结果很片面。

(三)考核内容和教学内容不统一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考核的内容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开展,才能判断出学生对待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从而从某个角度去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出现脱轨的现象,造成了体育教学的偏差。考核内容和学习内容不搭配,很难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更加没有实现发挥考核制度设置的初衷。

三、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应用

(一)确立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评价目标

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身心、体能、能力等综合素质符合未来岗位的需求。在课程中,开设和职业相关的体育教学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实用性体育课程,来激發学生的创造力,这种做法是推动素质教育迈向新的台阶。因此,实用性体育教育评价也要从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着手。

(二)按照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调整评价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在教育的过程中,看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将学生打造成为专业技能强的综合型人才。按照体育教学的计划,需要将体育教学和职业规划进行有效的结合。为了达到这一结合目的,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适当的减少田径类的课程,添加体操运动、球类运动等,同时,增加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在课程评价的时候形成具有“高校传统体育课”+“高职院校职业实用身体训练”课程评价模式。

(三)变革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评价形式与方法

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体育教学主要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同学们彼此相互熟悉。在实用性体育教学课程中,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在这其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可以展示自我的想法,发挥出自身的特点。在课程评价中,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表现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按照不同的专业,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养成思考的习惯。

(四)改进课程考评方法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设置考试评价体系是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能够爱上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绩。在体育教学中,要将“健康快乐”的体育教育理念灌输到每个学生的观念中,考核只是某个阶段的测试,只是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老师给予学生评价的时候,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做出有特色的评价。在进行综合评价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突出学生的特色。评价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包含态度、成绩、参与的热情度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性,达到体育教学课程的最终目标。

(五)发挥课外职业体育俱乐部在评价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体育教学课程,要在活动中,激发学生锻炼的欲望,找到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强健体魄。高职院校也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课外体育俱乐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参加不同俱乐部,从而提升职业素质。在俱乐部中,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设置独特课程,从而循序渐进的提升身体素质,养成锻炼的习惯。在教学评价中可以把学生在俱乐部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内容,鼓励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评价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评价的结果是对某个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对这个阶段教学成果的评价。因此,只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制定出符合本学校特色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要充分的展示出学生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的内容要综合的考虑学生的发展,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玉芹.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趣味性与制约性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09).

[2] 胡振浩,童建民.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的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06).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篇3

1 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内涵

职业实用性体育,是指青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把着眼点放在发展未来职业工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方面,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在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基础上所设计的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方案[1] 。目的是通过锻炼,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本行职业的专业技术, 获得对职业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在这方面, 作为将来要从事医护工作的医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这种特殊的适应能力,以满足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

2 我院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

目前我院的体育教学是两学年制,即一年级为基础必修课,二年级为选项课。

一年级的基础必修课即按行政班进行教学的普通体育授课制,其基本特征是课程计划与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制订和选择,学生只能机械地完成教师既定的学习任务,缺乏体育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三自主”( 自主选择科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授课教师) 的改革目标。

二年级采用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的选项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自觉坚持课外体育锻炼。但目前我院的选项课程没有针对医学专业特点,和非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没有明显的区别,没有能体现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应有的特色。

3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原则

1.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个性培养是学校体育教学总的指导思想。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保证完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尽量体现教学的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体现我院的体育教学特色“医体结合、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实用性”,即是根据医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体能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开展体育教学。如医生对待病人要热情耐心,可进行健美操、太极拳、气功、乒乓球等活动。长时间手术的外科医生需要耐力,可进行长跑、踢足球的锻炼,以增强耐久力。

3.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合理性”,即是根据医学生学习劳动量来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量,如学习负担重时运动量则小,学习负担量小时则运动量大,学生考试时,活动量减少。同时教育学生懂得,较大强度的脑力劳动后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可以起到积极性休息的作用。选择一些肌肉放松操、保健气功、按摩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之余进行活动及时消除紧张学习所产生的身心疲劳。

4.作为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选择一些具有医体结合作用的、可供不同爱好的学生选择的、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因为医生做手术时精神高度集中,神经能源消耗大,易发生心理疲劳,除加强全身性锻炼外,还应选择促使神经疲劳的消除的练习项目,如:体育舞蹈、健美操、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这样做学生会感到体育锻炼对自己健康有好处,愿意锻炼,更有积极性。而且学生通过这些项目可掌握更多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并很容易坚持到成年,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既考虑到了我院的具体情况,又考虑到了我院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而且又照顾了女生的身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4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课程的基本内容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和“医体结合”的要求,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应达到 15%[2]。根据我院的主要的专业设置种类,本文对我院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医学信息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英语等几个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特点安排设计医学生体育课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根据其具体专业对体育教学内容做了细微调整。

5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的教学构想

根据高等医学院校学制长,开设课程多,学生学习负担重,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变化趋于下降的特点,传统的体育教学已不能满足医学生完成高等医学教育对体质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我院体育教学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的教学构想。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和不同专业对特殊体育素质的要求,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并选择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1.“2+1”模式 即在开设一年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学期制) 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三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选项课形式修完1学期或1个学分,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教育。

2.“3+1”模式 即在通过第一、二、三学期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的基础上, 通过第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模式。

3.“2+2”模式 即在通过第一学年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的基础上, 第二学年采取完全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模式。

6 医体结合—我院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

体育的目标是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类健康,医学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可见医学和体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它们共同承担着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任务。人类需要健康,健康需要体育、需要医学。体育为健康,医学为健康,体育与医学相结合,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配合,最终达到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这是现代体育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体育与医学的结合称为“医体结合”,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体育知识和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医学知识分析解决体育问题,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从目前我院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医体结合是我院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结合体育和医学的目标,我院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朝着“医体结合、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必需的医体结合、面向医学、服务健康的相关知识和健身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7 结束语

在对我院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要让体育课程真正地适应社会、学校、学生的发展需要,发挥体育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中的特殊功能,注重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开展,提高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适应性的竞争能力,它不仅是提高医学生强身健体的最佳体育教学手段,还能培养医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这样也将会大大提高体育课的地位,也必将会引起学生和社会的广泛重视,这也是高校体育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陈辉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C].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郑州,2005.

[2]成明祥,吴峰山,袁胜利.“医体结合”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3):8.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篇4

【关键词】职业实用性体育 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 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72-02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2529所,本科院校1202所,高职(专科)院校1327所,高职(专科)院校数量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2.5%。至此,高职(专科)院校数量已连续11年超过本科院校。然而,在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体育课长期存在严重问题,难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为了有效地在体育课程中“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应立足高职院校的特色,通过调研分析实践,开发基于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

一、开发背景

职业实用性体育是“通过发挥体育的功能,达到既使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又使学生具备适应所学专业及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所需的特殊身体素质的教育活动”。国外普遍重视职业性体育研究,注重体现其职业实用性价值,而且锻炼的体育项目符合职业性质。但也不难发现,鲜有系统的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总体设置研究及实证探索。而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实用性体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在内涵、地位、作用、必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研究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但令人遗憾的是,职业实用性体育在我国只有一个大致清晰的框架,尚未构建科学、完整的体系,更有极少数声音极力否定职业实用性体育,强烈批评其“实用性和功利性”,认为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改革“偏离了教育的目的,势必将高职体育引向强身健体、为劳动服务的道路,贬低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八条和第二十条规定,“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以此为指导,本文试专门研究铁道专业这一优势和特色专业,把握其职业特殊性和特殊身体、心理素质要求,通过反思现行的体育课程,开发符合职业实用性体育要求的课程,以促使体育课程体现以生为本和为生服务的理念。

二、开发思路

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视阈下的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属于对高职院校职业性体育课程资源与职业性体育课程教学选择与开发路径进行实证的研究。所以应按照以下逻辑主线开展研究:高职院校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该职业群工作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调查分析→基于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基于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基于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等。

具体的思路为:首先,运用社会调查法对高职院校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该职业群工作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调查分析,以数据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第一手材料。其次,运用价值哲学理论、泰勒理论,实施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实施具体路径是:设置铁道专业体育课程内容及相应的课程目标(铁道专业职业体能、铁道专业安全健康知识和技能、铁道专业终身体育锻炼知识及技能);分析影响高职铁道专业岗位群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探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影响实施职业性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并对假设进行检验;同时有效优化“1+N”的高职职业性体育课程改革路径,“1”代表学校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学生、“N”代表学校其他相关专业群学生,探究调控好铁道专业与非铁道专业职业性体育课程关系。再次,对实施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体育校本课程学生进行试验对比(从各体育专项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考核评价方式实施)。最后,制定符合职业学生特点及职业实用性的课程目标、评价标准等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三、开发研究方法

文献法:利用期刊、网络资料和前沿理论成果分析高等职业院校中体育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的优缺点,并搜集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调查法:调查高职院校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并做统计分析,从而掌握目前职业体育课程开发现状,为课题研究打下客观的事实基础。在校教务处、其他兄弟院校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将经专家论证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体育素养培养、体育教学实践方案付诸实施,在实际中实施、验证、修正并得出研究结果。

访谈法:访谈广西区内高校体育专业,咨询他们对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意见,作为本研究的实施依据。

案例分析法:以广西唯一一所轨道交通类专业高职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个案为论据支持所研究的内容。

实验法: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为个案,对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学生进行试验对比,通过实施铁道专业体育专项单元教学及实行专门考核评价,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路径积极开发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

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回收并运用SPSS.19.00进行分析。

四、开发内容

(一)调研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调查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员工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其目的是明确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掌握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所必具备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情况。具体指标路线是调查铁道专业人才需求概况、铁道行业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体现在职业身体素质素养需求、运动技能素养需求等。

(二)设计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实用性体育课程方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办学60年,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轨道交通类专业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典型个案,实施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具体实施指标为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分析、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开发原则;依据现代课程之父泰勒的课程理论,开发课程应遵循“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经验”四个步骤,所以实施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在设计方案时应以此为指导。

(三)构建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体育教学改革应主动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体育教学与高职学生专业及将来从事的职业特点相结合,开展体育与职业实用性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调控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未来专业特点、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体能、职业素质和技能。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点主要包括: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售检票人员、安全运行监督员、乘务人员、通号、车辆、AFC等系统维修、维护人员、行车调度、值班站长、车站站长、车辆调度、咨询服务、安检、售检票人员、车站管理等,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身体素质优良,站姿美,坐姿端,行姿正,精神优,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都应根据学生的职业素质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内容。

(四)优化“1+N”的高职职业性体育课程改革。铁道专业毕竟不是高职院校的唯一专业,以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学生未来专业特点、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体能、职业素质和技能为导向,还应注重调控好铁道专业与非铁道专业职业性体育课程关系。为突出重点全盘考虑,必须实施“1+N”的高职职业性体育课程改革:“1”代表学校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学生,应紧密联系学生未来专业特点、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体能、职业素质和技能实施职业岗位综合素养课程;“N”代表学校其他相关专业群学生,如移动通信技术、数控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会电与物流、建筑工程技术等,借鉴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体育课程改革思路,在其他各专业依据自身特点实施职业体能与运动保健课程、岗位工作身体技能课程。

(五)实施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二十一条规定,“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之“学生学习评价”,须包括该类专业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前者应彻底抛开选拔、甄别思想,只要学生认真练习铁道专业职业体能,培养站功、行功、坐功,努力掌握与人交往合作的技巧,尽量克服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困难,掌握知识,苦练体能,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给出评价。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之“教师教学评价”,不仅应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应涵盖教师业务能力,例如体育素养、教学能力、科研水平。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之“课程建设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具体来说,从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体育课程内容的组合设计、优化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实施与铁道专业职业相关体育必修课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对实施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学生进行试验对比实施。采用的是“多元综合评价”方式,既重视学生学习效果,又重视城轨、铁路企业的研究行家和优秀员工的评价意见。无论其中哪一方面,都应该牢牢建立在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基础上,是充分体现铁道专业又彰显体育特质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宋建德.对高职体育“职业实用性”改革的重新审视[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基于铁道专业职业岗位群”(2015C420)

【作者简介】曾文军(1969— ),男,湖南湘潭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篇5

1概念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在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 以发展学生职业体能为出发点, 以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等为手段, 根据学生的专业、未来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 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

2研究背景

“过劳死”“尘肺病”……这些职业病新名词, 近些年不断地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 不禁让人们对职业中一些危害身体健康的有害物质、生活习惯逐渐重视起来。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管理者和生产者, 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毋庸置言。因此, 有必要在高职院校中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育, 以发展学生职业实用性的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们身体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劳动生产率, 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使高职学生的体育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工作需要。

3在校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认知调查

利用教学之便, 对该校2015级3个篮球选项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148份, 有效问卷135份。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没听说过“职业实用性体育”这个名词, 有些听说过的也是从网络上看到有关职业病的一些报道中所提及到, 也做了一些查询了解。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 (相对其他同学比较有个性一点, 且不爱常规的运动项目或是很少运动) 对此不感兴趣。

上面数据可以看出, 在校学生虽然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认知度不高, 但对其能否开设这门课程却有很大的需求, 这就为体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学生们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期望度也较高, 通过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希望开课的目的是感觉比较新奇想尝试一下, 但是他们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考虑会对以后职业发展会有多大帮助。

4城建学院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现实条件分析

4.1师资条件

师资方面, 体育教研室副高以上只有1人, 讲师8人, 硕士研究生5人, 本科11人, 该校的体育教师大多数来自于普通高校和专业运动队, 教师师承高等本科教育的理念与教法, 教学上以教授与提升学生们的运动技术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教学方法也不能与时俱进。此外, 体育教师的工作场所大多局限在学校内, 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认知和认可程度褒贬不一。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参加过系统全面的职业教育培训,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片面地研究教材、教法, 不了解企业与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将来职业工作对体能的特殊要求。

4.2硬件条件

跟其他院校一样, 由于近些年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 越来越贵, 因此, 学校都会把有限的土地给予相关专业建设保留或是使用, 体育场地愈发紧缺。别说是新兴体育项目, 就是老的“三大球、三小球”场地都很难满足大家锻炼的需求, 更不用说风雨操场和多功能体育馆了。

4.3课程设置

一直以来, 学校的体育课程延续普通高校的那种教学模式, 开设11种运动项目, 重视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提高, 对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未来行业特点及体能需求, 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性体育意识的引导。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身体素质培养没有同步, 相关企业反馈出现了“高技能, 低素质”的情况, 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不利, 有的甚至因为身体原因而更换职业。

5对已毕业学生的调查

已毕业的学生虽然已离开学校, 但是他们是社会评价学校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只有他们才能切身体会到, 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现实工作与生活中哪些有用, 哪些需要去学习, 哪些使用得很少。这样就为体育教师们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方向与参考依据。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关于毕业生对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认知的抽样调查。 (见表1、表2、表3)

毕业生有了工作与生活的切身感受后, 需求会更加理性与现实。针对于毕业生的回访调查发现, 他们对锻炼的呼声还是很高的, 但是由于受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身体状况、设施场地、收入条件以及参与锻炼人群的影响, 大多数毕业生实际生活工作中能坚持锻炼的人却很少。表4就是一个很好的现实例证。

进一步地跟踪调查发现, 毕业生们反映学校所教的体育课重技术提高, 轻身体素质的改善, 对体育健康知识和身体锻炼方法的传授太少, 在现实工作与生活中不知如何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去缓解疲劳, 锻炼身体。

6对策研究

通过对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让人们看到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动力。针对以上调查的结果, 从教师、现有条件、教学三方面进行着手, 解决当前职业体育素质的需求及对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6.1师资队伍

积极参与师资及职业技术培训, 让职业教育的理念贯穿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多去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岗位所需的身体素质, 了解企业体育文化的开展情况。不定期回访已毕业学生, 了解其日常参与锻炼的情况, 以及他们的运动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校开展新型体育项目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积极性。

6.2现有条件

通过去其他兄弟院校参观交流的机会, 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有益之处, 积极改造场地以满足体育课及课外学生锻炼的需求。比如说校内广场可以改造为轮滑、极限自行车、滑板场地。田径场可以改造为棒垒球场地等。通过合理安排, 让资源利用最大化, 当然也需要及时监管, 以保证学生们的运动安全。

6.3课程设置及教学

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设课程”目标的指引下, 从学生今后的职业体能需求出发, 积极开发对现实条件要求较低、简单易学、效果良好的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教学。改变以往单一的技术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如:微课教学、慕课教学、多媒体加实践技术教学等, 来提高学生们的运动参与, 培养其运动习惯, 让运动习惯真正地植根于他们体内。

7结语

无论是何种体育锻炼,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身心健康。职业实用性体育是终生体育锻炼的一部分, 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 它是为人们的职业提供相对应的体能需求, 为人们终生体育储备运动知识、培养良好的锻炼意识的一个阶段。作为体育教师, 应与时俱进、积极引导, 悉心教育。近, 服务于学生职业发展;远, 引导学生建立起持之以恒的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赵吉龙.民办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曾永忠.职业身体能力导向的高职特色体育课程改革探讨[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4 (9) :75-77.

[3]刘伟华.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4 (1) :82-85.

[4]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和构建[J].体育学刊, 2008, 15 (7) :74-75.

[5]侯歆.德州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电子商务专业

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它担负着教育的重任, 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教育类型, 在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主要针对的人群就是高中毕业生, 在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 在相应的岗位群体的需求下对其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从而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人才。它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常常奔赴与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的第一线, 且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加强身体锻炼, 满足专业所需要的特殊身体素质, 从而适应高强度的工作。

1、高职院校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必要性首先是由高职专业性质决定的, 其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处于生产、服务以及管理的第一线, 因此为了适应高强度的工作, 必须有强大的身体素质的支撑, 实用性体育课程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质, 督促学生进行自主锻炼, 从而强化体魄。

此外, 目前我国的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处于一种下滑的态势, 身体素质低下直接会影响学生进入社会的从业能力,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主要原因都是身体素质比较差, 因此难以继续工作, 不得不辞职。学生体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因此在就业的导向下, 在改革的目标下, 积极开发与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并积极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十分有必要, 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健康, 增强学生的体质, 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从而为其进入工作岗位, 胜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电子商务专业和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的具体内涵就是以电子工具为具体手段, 以电子信息为交换内容的商务活动, 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计算机, 因此电子商务培养的人才就是网络时代的商务人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下设置的, 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 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计算机技能, 主要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就是技术性操作人才, 二是商务型实务人才, 三是战略型管理人才。

2.1、技术型操作人才

技术型操作人才是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最基础的人才, 这类人才要精通于电子商务相关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 他们要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理论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关心这些技术的发展动态, 及时更新自己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不仅如此, 还要掌握足够的现代商务管理知识,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商务需求的眼睛, 要知道电子商务的整个过程, 从而给其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2.2、商务型实务人才

商务型实务人才是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人才的主体, 他们要精通现代商务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行业的需求与发展前景, 不仅要具备这些知识, 还要掌握硬实力的技能, 即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 要清楚电子商务的功能, 并不断提出能够满足商务需求的应用方式, 在自己的积极引导下, 让更多的企业涉足到电子商务的领域。总体而言, 这类人才是综合性的人才, 也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 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商务理论基础, 还能熟练操作电子商务的技术手段, 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基本技术, 切实地将需求转化为应用,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熟悉和操作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 即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等等。

2.3、战略型管理人才

这类人才是高级层次的商务人才, 他们主要工作内容是管理、组织、控制人员, 这类人才要熟知电子商务的全局、理论和应用, 即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管理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安全控制等等。市场对于这部分的人才需求是很小的, 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 还要熟知管理学以及贸易实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相关的知识, 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研究。

总体来看, 电子商务培养的人才以第二种为主, 第二种人才不仅要有理论知识, 还要掌握计算机技能, 对学生身体的静止性耐力, 以及手指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进入岗位之后, 一般都会有长时间的静坐, 对身体的上肢以及腰椎和颈椎等部位都有损伤, 高强度的工作量, 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来支撑, 因此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很必要的。

3、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3.1、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模型

在结合电子商务人才工作的特点以及实际需求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模型。

首先, 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电子商务专业、工作性质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并对影响其工作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与该专业工作性质相关的体育运动; 然后编写相应的教材以及教学方案;所制定的教学内容要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 为了切实地保证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效果, 要开展课程评价, 通过公平公正的评价对其的优缺点进行了解, 并扬长避短, 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为其胜任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只有教学要素及时的反馈, 才能保证及时地调整, 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2、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

由于电子商务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长时间会处于静坐的状态, 而且长时间会盯着电脑、敲打着键盘, 对其眼睛、手指、腰椎、颈椎等部位都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此在针对电子商务的学生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时候可以采用“1+1”的教学模式。在开设体育选修课或者是“基础课+ 选修课”的基础上, 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集中教学, 在第二学年, 可以推广职业实用性体育必修课, 将针对性的体育实用课强制的实行下去, 加强其理论以及实践, 同时这也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的工作性质, 在制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时候, 可以选择球类、体操、以及健美操等形式, 从而减轻腰椎、颈椎的压力, 提高身体上肢的灵活度, 减轻身体的疲劳, 从而加强电子商务学生的身体素质, 强化其体质, 为其走向工作岗位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

3.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在具体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形式上, 可以采取男女合班分项教学的办法, 这种组织形式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还能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的选择, 还能促进其了解异性, 通过沟通改善其不善交际的缺陷。此外老师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在探索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过程中, 要及时的发现问题, 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不断地积累经验, 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内容, 注入新血液, 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4、结语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的, 它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网络、还要学习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 由于电子商务工作性质, 学生需要长时间地处于静坐的状态, 因此给其腰椎颈椎等带来很大的损害, 很多学生都因为身体素质太差而不能胜任工作, 因此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铉令强, 王玮, 韩超, 杨洪武.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构建研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青春岁月, 2014, 09.

[2]谢媛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2014.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篇7

1 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项目课程”是指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 (任务) 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 项目活动教学法的引用可以促进素质教育和整体教学 (此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智力, 尊重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 (MBA) 对项目教学法的描述是:它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 深入实际,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都离不开科学、系统的理沦作指导,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也不例外, 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的基础是“项目课程”理论及项目教学法。

2 课程设计的理念

职业教育课程不是学术课程简单加上实践而成的, 因此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 而是要突出实用性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用作任务来引领理论, 也就是说,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建设不应采用传统的学科理论来编制课程教学纲要和实施大纲, 而是需要根据职业岗位一般身体素质、特殊岗位体育知识和岗位适应能力需求特征作为工作任务, 进行课程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评价。

3 项目课程的设计思路

3.1 以护士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让学生充实和完善学生对护士职业活动有益的体育教育知识、体能储备和运动技能储备, 强化发展对护士职业重要的身体能力及其相关能力的培养。

3.2 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设计课程

先让学生“进入”护士岗位的角色 (虚拟式) , 显现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体能、特殊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职业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尽快实现护士工作者的能力培养。

3.3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组织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应服务于能力的建构, 要围绕护士职业能力的形成来组织课程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护理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

4.1 体育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纲要, 是特定的体育教学目标,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和要求,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目标同样可归结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构建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 设置相应的领域目标。在目标的确定时需依据“职业实用性”的要求, 结合课外体育锻炼, 设置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目标, 使学生学有所依, 练有所照, 从而保证课程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例:①运动参与目标:课外体育锻炼以“每天锻炼一小时”;②终身体育锻炼目标:掌握一项终身体育锻炼项目 (排球或健美操) ;③职业技能目标:掌握有关护士职业的体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掌握适应未来护理职业需要的体能素质和护士身体素质;④心理健康目标: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克服心理障碍, 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养成积极生活的态度;⑤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4.2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设计

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有一年半的顶岗实习时间, 所以体育课程安排了三个学期。

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和保证, 因此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 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兼顾教学、工作、生活、发展等因素全面考虑, 要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特点、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社会适应等实际需要, 重新选择并整合体育教学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充实和完善对职业活动有益于运动技能储备和体育教育知识, 强化发展对职业重要的身体能力及其相关能力, 保障身体活动水平的稳定性, 提高机体对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 保持和增进学生健康的教学任务。

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分类目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目录 (试行) 》, 结合各职业岗位劳动 (工作) 时的主要身体姿态进行相对的分类, 护士属于流动变姿类。针对护士职业的特点, 分析推断出该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体能, 最后再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 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具体内容分析见表) 。

4.3 体育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评价的内容应全面发展, 可从职业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等方面进行评价。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定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态度的评定可以采用定性评定为主的方法。把终结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过程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与进步情况, 终结评价主要反映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 两者的结合, 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为例:开学初对本学期将要测试的项目进行一次测试, 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 经过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再对这些项目进行一次测试, 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对两次测试成绩进行比较, 进步幅度占10%, 平时迟到、早退、旷课和课堂上的表现占30%。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项目课程理论的具体反映和体现, 是适应性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形式。对护理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整体设计的研究, 有利于改善目前护理类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 有利于发展学生职业核心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曹桂祥.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9, (6) .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篇8

1. 职业实用性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含义

职业实用性体育是指以“准职业人” (学生) 目前所学专业、未来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特征为工作任务, 以培养和完善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而设立的体育课程[1]。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 即人的一生中都要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 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 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2]。

我认为, 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 而中职学校体育又是中职生即将走向社会工作最后阶段的学校体育教育, 在此阶段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让学生学习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 还要学习与职业相关的体育保健知识, 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 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不仅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而且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2. 职业实用性体育对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2.1 职业实用性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 是培养体育兴趣的重要时期, 也是学生对体育项目形成多元化个性需求的重要阶段。此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 起到一个重要的链接纽带作用, 对于形成终身体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职体育学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要为学生学业和将来工作创造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 还要为学生将来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2.2 职业实用性体育有利于转变中职体育教学观念, 深入认识终身体育。

中职生未来的专业技能, 需要良好的体魄支持, 在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学生体育活动能力的基础上, 灵活多样地开发一些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的实用性体育训练。学生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某种体育锻炼, 培养满足职业体能需要的能力[3]。作为中职一线体育教师, 我们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需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实用性课程, 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职业实用性体育对中职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影响

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 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4]。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体育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专业特点的基础上, 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 服务于目标, 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授课内容不仅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大纲入手, 还要与各专业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充分沟通, 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体能需求, 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 抓住体育教学与职业技术所需体能的结合点, 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设置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在全面提高中职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提高其职业特殊身体素质, 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增强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能力。

以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为例, 护生今后所从事职业的主要劳动特点是长时间站立, 手指、手腕要求高度灵活、经常上夜班, 休息不好等, 易患神经衰弱、下肢静脉曲张等职业病。体育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一些发展提高手指、手腕各关节灵活性和增强人体的抗疲劳能力的体育项目, 还要教她们一些踝关节伸屈活动的徒手体操, 使腓肠肌能发挥有效的泵作用, 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 减轻浅静脉内的压力[4]。在对护士本人的形象气质方面, 有针对性地开设形体礼仪、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等项目, 提高学生的职业气质与修养。也可根据护士服务对象的不同, 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医学知识, 教一些适合她们学习、记忆的徒手体操, 指导学生创编各种简单易行的保健操, 并把这些动作的运动解剖原理、生理保健和康复知识告诉学生, 以便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工作中应用。

中职教育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终身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运用现代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手段, 科学地引导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逐步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其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摘要:中职体育课程不仅要体现“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运动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面对中职学校职业性的特点。中职学校体育课程应开发设置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 从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为终身体育能力打好基础。

关键词:职业实用性体育,中职生,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翁惠根, 钱利安等.银行柜员职业适用性体育教程[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施秋桂, 李骁天.社会进步、人类健康与终身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8:1021-1023.

[3]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刊, 2008, 15, (7) :73-74.

[4]钟振新, 陈中林, 涂伟仕.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培养对策[J].体育学刊, 2002, 9, (6) :69-71.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篇9

1 结果与分析

1.1 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影响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影响很大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32.5%;认为影响较大的有88人,占总人数的44%;认为影响一般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11.5%;认为没有影响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12%。说明大多数人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有一定的了解,但少数学生不了解,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没有影响。

分析了解原因: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在我校成功开设多年,其中体育项目有双拐、浪桥、吊桩、毽球等,现有体育设备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对学生认识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只在二年级学生体育课程开设,部分大一学生只是见过,并未亲身体验,对之了解甚少。为此相关的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活动,适时地向学生宣传,尽早地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

1.2 性别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满意度均值比较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男、女生的满意度进行分析,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2分,不太满意1分,得出结论:女生(2.96)>男生(2.63),F=6.374,P<0.05,女生对体育场地、设备及器材数量对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较男生更为满意,具有显著性。

访谈学生得知:男生偏好于篮球、足球等运动强度稍大且身体接触较为剧烈的运动,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相对较为冷淡,所以期望值不高,女生则喜欢新鲜的事物,出于对双拐等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好奇,对毽子等运动的偏好,对以后职业岗位的需求等诸多原因驱使自己从事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所以相对男生较为满足。

1.3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影响分析

1.3.1 体育场馆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均值比较

在均值得分中非常满意(3.00)>满意(2.76)>一般(2.00)>不太满意(1.65),P<0.01,说明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差异非常显著,并且在学生对我校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的态度一般居多,非常满意的最少。说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得越好,器材设备越丰富,学生体育场馆的满意度也就越高,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也就越高。

根据实地考察,我院专门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设备仅仅只有两个吊桩和两幅浪桥,占地面积只有半个篮球场大,可见学生迫切希望学校硬件设施能得到改善,从而更好地满足日常锻炼需求,特别是职业实用性体育设备。

1.3.2 文化景观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均值比较

其中体育文化景观包括体育艺术雕塑、体育图画、标志性体育标识等,通过分析可见在均值得分中满意(2.52)>非常满意(2.46)>一般(2.21)>不太满意(2.00),P>0.05,说明文化景观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参与度影响不显著。

据分析我校由于搬迁至新校区,在校园内陈设了一些突出高铁特设的艺术建筑,比如火车头,铁轨等,有一定的校园文化景观,但唯一缺少有关体育方面的建筑,更别说职业实用体育方面的文化景观,所以学生对文化景观的满意度不高。

1.3.3 体育资讯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均值比较

体育资讯包括体育报刊、音像资料、宣传广告、网站、广播站等,通过均值比较:满意(2.60)>非常满意(2.37)>不太满意(2.22)>一般(2.03),P<0.05,说明体育资讯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具有显著性,学校通过体育报刊、广播宣传相关的体育资讯越多,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也就越多。

分析结果反映出学校更多地进行体育活动、比赛的广播以及体育知识文化的宣传,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更高[2]。体育资讯不同于体育课堂教学,没有强制性,但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主动去接纳体育,所以学校大力发展体育资讯是提高校园物质文化的又一重要环节。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通过上述研究得出: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影响较大,说明大多数人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有一定的了解,但少数学生不了解,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没有影响。

(2)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情况同样对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能够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场馆和体育资讯两个分维度上面更体现了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不可替代性,学生对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越满意参与实用性体育锻炼的频率也越多。

(3)在性别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满意度比较中,女生更为满足,也反映出男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关注程度,要求也更高。

2.2 建议

(1)建议从大一开始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让学生尽早体验并参与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为尽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希望学校及时增添新的职业体育器材,更换腐朽设备,建设具有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特设建筑,加大学院广播、报刊杂志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学院的体育新闻与赛事报告。

(3)建议适当增加一些更符合男生锻炼要求的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如胜利墙、攀岩等,尽量满足学生对不同项目的追求,以便更好地迎接未知的挑战。

摘要:该文通过发放问卷、访谈、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院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从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和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参与频率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了解我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相互关系,从而加快我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提高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兆元,崔晓良.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4):38-39.

上一篇:平面设计师之路下一篇:农业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