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

2024-06-26

SOHO(精选十篇)

SOHO 篇1

国泰君安研究员郑桂红认为, SOHO中国主要集中于发展及销售商用物业, 并致力利用SOHO中国的品牌优势, 为发展项目争取高额回报。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表示, 2010年公司仍以发展商业和办公室为业务主线, 市场焦点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现金为王

SOHO中国2009年的营业额主要来源于三里屯SOHO一期、中关村SOHO、朝阳门SOHO一期及SOHO北京公馆项目。

潘石屹说, 在去年大量资金流向土地市场, 地王频出的时候, 他没有囤地——或买地未遂, 或刻意为之。总之, 他选择了在交投活跃的时机, 卖房子快速套现。

SOHO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欣表示, “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商, 我们总能保持较高的利润率。2009年毛利率超过50%, 净利率达23%。”到去年底, SOHO中国现金余额达105亿元, 相当于每股现金2.3港元。目前, 其现金水平达120亿元。

市场对于SOHO中国对于商业地产投资过于集中, 以及其快速套现的盈利模式尚存质疑, 但潘石屹表示, “商业地产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其中很大原因是, 商业地产的盈利能力比商品房要高。

“在房地产过剩的地区, 特别是北京上海, 我们看到价格很高的住宅。但这些住宅租出去的回报率只有1%。也就是说, 投资住宅收回成本, 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而商业地产, 商铺的租金回报率也比前几年降了很多, 前几年都是百分之十几, 最高的有百分之二十几, 现在都只有4%~6%的水平。但仍比1%高, 而且要高好几倍。”

他认为, 商业地产是否有好收益主要看地段。“所以, 我们一定要进到大型商业城市, 像北京、上海。或者是很有潜力的地段, 比如交通枢纽中点的地段。”

对于近日出台的新土地政策及购房贷款利率调整对房价造成的影响, 潘石屹并没有否认。但他认为, 这些政策主要还是会对商品房价格造成影响, 对规范市场有一定好处, 但对SOHO没有负面影响。很大原因是, 他们手中持有大量的现金。目前, SOHO中国有120亿现金和180亿的银行授信额度, 未来三年可售物业价值达到450亿元。

“我们比较谨慎, 尽管政策的出台主要影响的是住房型的地产开发, 但若整个大市场情况不稳定, 仍会波及商业地产。我们还是会保持相对较高的现金量来应对市场波动。”张欣在业绩发布会后对媒体表示。

张欣坚信大量持有现金是正确的。她认为, “SOHO中国卖楼的速度和价格都是非常惊人的。北京三里屯地块就是很好的例子, 即使当时大家存质疑说他们是靠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矿老板来撑起房屋销售数量, 但他们从摩根士丹利手中买下来的东海广场强调的却是卖给长三角的客户, 并不是靠旧客户去撑起价格, 但价格仍然可以到每平方米6万多元, 证明销售还是很成功的。”

四项目发力

潘石屹和张欣的信心来源于其公司大量收购的项目。

2009年, SOHO中国收购了四个项目, 分别为北京天安门南 (前门) 项目、望京B29地块、SOHO嘉盛中心及上海SOHO东海广场项目, 合计收购金额近105.6亿元, 同比增加65%, 共收购面积近738540平方米, 同比增长50%。此外, 还开发了三里屯SOHO、中关村SOHO、朝阳门SOHO二期、银河SOHO和光华路SOHOII。

2009年8月18日, 潘石屹向媒体宣布, 公司已经与摩根士丹利签订协议, 通过收购其地产基金Anderson的全部股本, 将上海“东海广场一期”纳入麾下。此次收购的交易价格相当于24.5亿元人民币加上截至交易完成日期前的运营资金的美元等值金额的总和。

东海广场一期位于上海南京西路中央商务区中心位置, 是一栋52层的办公及商业综合楼, 地上总建筑面积7.1671万平方米, 地下总建筑面积8838平方米。按照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计算, SOHO中国获取项目的成本仅3万元/平方米, 即便按照地上建筑面积计算, 该项目的获取成本也仅在3.4万元/平方米左右。

东海广场原本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项目。这个自1994年便开始开发工作的项目, 开发历程竟长达十多年之久, 曾经是上海最大的烂尾楼。十多年间, 东海广场更经历了数次倒手。及至今日, 项目的第一任股东——上海天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仍认为项目权属存在争议, 自己的权益未得到保证。

9月3日下午, 北京市国土局土地交易中心举行朝阳区望京B29项目用地拍卖。16时30分, SOHO中国最终以40亿元获得该地块。

据北京土地储备中心土地交易信息显示, 朝阳区望京B29项目建设用地面积48152.523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392265平方米, 用地性质为“商业金融”。

地块的挂牌起始价为15.134亿元, SOHO中国的最终竞得价是40亿元, 溢价率达164.3%, 通过计算的楼面地价为10197元/平方米。这是SOHO中国自参加公开竞拍以来第二次如愿以偿, 上一次则是2004年6月以招拍挂方式拿下的建外SOHO地块, 至今时隔5年零3个月。

2009年11月18日, SOHO中国有限公司收购了位于北京东三环内的37层商务及零售综合大楼——北京嘉盛中心。该楼盘收购价格为人民币23.4亿元, 包括承接卖方的约10.5亿元银行贷款。

完成收购后, 北京嘉盛中心正式更名为SOHO嘉盛中心。该楼盘物业总建筑面积10.334万平方米, 其中地上可售建筑面积为8.2165万平方米。目前, 该楼盘的出租率约为30%, 现阶段租户包括多家跨国公司。

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北京, 潘石屹近期的关注焦点一直是成熟商业中心的已建成商业楼。这些楼面过去往往存在出租率低、物业配套不完善等问题。SOHO中国收购这些物业后, 再通过改建、重新招租等方法提升物业价值。被收购楼盘的出租率往往会回升到90%。潘石屹的这一策略被媒体戏称为“变废为宝”

布局上海

目前, 一直立足于北京的SOHO中国计划大力拓展上海市场。公司董事长潘石屹日前透露, 未来几年, 上海将成为公司发展的重点。他认为,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成熟的区域, 大量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但上海目前的办公环境主要为国际企业和大型企业所准备, 而SOHO中国将主要通过并购的方式, 在上海开发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商业地产项目。

2009年, SOHO中国收购东海广场, 正式进入上海市场。SOHO东海广场出租率由30%提高到82.5%, 可售部分实现了33%的销售额。“过去, 我们的客户主要来自北方, 但SOHO东海广场90%是新客户, 来自长江三角洲的占到70%。进入上海将成为公司发展的重大契机。”潘石屹表示。

2010年1至2月, 公司已完成销售50亿元, 其中26亿元来自SOHO嘉盛中心, 15亿元来自SOHO东海广场。

对于当前形势, SOHO中国表示, 将借助政府“保八”的背景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下, 继续加快已有物业的销售。同时在项目和土地的收购上一定要采取中庸之道的策略, 稳健经营。

时代SOHO单页 篇2

正面

主标:时代广场——博乐首座豪布斯卡雷霆登场 副标:时代SOHO商务公寓,财富为你而来

随文:

博乐首座豪布斯卡综合体——时代广场,扼守博乐新型休闲商业高地。州师市价值金三角,州、师、新市区、老城区四面围合,六角通衢,八方迎瑞,形似一个金盆,是吸附博乐消费人群的聚宝盆。本项目将城市发展的以上多重城市生活空间进行优化组合,功能交织、配套互补,形成新一代城市生活广场及商业平台。

时代SOHO,时代广场精心打造,接轨大都市新潮居住方式,时尚精英人士的首选,社会名流的身份舞台刷新生活理念,开启博乐SOHO新潮流,财富盛宴即将上演!

解读豪布斯卡(HOPSCA)

H(Hotel)星级酒店/O(Office)金融、办公 P(Park)停车/S(Shopping Mall)超级购物中心 C(Club)娱乐休闲/A(Apartment)居住公寓

(建议配区位图)

开发商:伊犁仁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接待中心:北京南路与建国路交会处 时代热线:(留白)

背面:

反面:

SOHO来了

关于SOHO SOHO,是英文[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头一个字母的拼写,就是[小型办公、家里办公]的意思。纽约SOHO原来是工厂,后来成为当代西方艺术中心的代名词。今天的SOHO变成了商业区,资本和信息钻来钻去,它代表的是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的是最活跃的新经济。SOHO产品总是在写字楼集中、商业活动聚集的区域出现。今天,属于博乐人的SOHO商务公寓终于来了……

博乐商业航母 全新价值起航

时代SOHO商务公寓,地处德清县城中心寸土寸金的永安街上、时代广场北侧,东接千秋广场,盘踞城市精英阶层的最佳创业版图,周边云集着县政府、区政府、税务局等政府办事机构和电视台、银行公、证交所等企事业机关,商务资源无可替代。永安街、中兴路、曲园路构成了时代SOHO商务公寓周边纵横贯通的交通网系,5分钟车程可到杭宁高速入口,30分钟左右可达杭州市中心,为您的商务活动提供极大便利。

顶级配套 尽显SOHO气派

出身决定身份,身份决定地位,地位决定配置,正如时代SOHO生来就具有顶级配套。按5A系统配备办公、通信、安保、楼宇自动化和消防智能系统;选用国际品牌三菱电梯,运载平稳、安全、高效,乘坐更舒适,彰显SOHO人的气派;配备1900平米地下车库,设置64席尊贵车位,采用IC卡自动识别系统,专人管理,尽显尊贵感觉。

办公选择金三角

快捷通达师市州

扼守新老城咽喉 抢占黄金区高地

潜心钜献

打造博乐地标建筑群

选择最具有价值的金三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

在掘金天下的时代,商机决策举足轻重

抢滩财富大道

成就财富人生

SOHO新潮投资居住总相宜

快乐群族:“新SOHO” 篇3

对大多数人来说,SOHO一直是一个貌似清晰,实际却语焉不详的概念,人们对它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将其等同于“在家办公”或“自由职业者”的层面。但这项研究向人们揭示了另外的事实。

“自由办公”——新SOHO 的现代办公理念

与人们通常理解的SOHO群体不同,新SOHO一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变“在家办公”为“自由办公”,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办公地点,办公室、飞机上、咖啡馆里,任何场所都可以成为新SOHO一族的工作地点。虽然这似乎仅仅是工作方式从“定点”到“多点”的转变,但是这一“自由”的实现无疑需要高科技办公装备的支持。研究表明,能比普通人优先享有技术优势的这一人群,往往在教育和收入背景上都具备高端特征,这更与以自由职业和社会低阶层群体为主的传统SOHO有着天壤之别。因此符合新SOHO定义的群体,简言之,即以“自由办公”为核心需求,教育、收入和职业水平达到一定基础的群体。

从新SOHO一族追求的工作方式上,我们看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时间有着很强的支配欲望,然而从他们对所追求的工作状态的表述中,却可以解读出其给“自由”所下的真正定义:除了“工作时间自由支配”以外,“工作环境自由支配”、“工作内容和进程自我控制”、“寻求独立的思考空间和创意空间”、“逃离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是其重要的心理需求。综合来看,工作时间、个人能力、个人意志的自由掌控和发挥体现了新SOHO族群对“自由办公”追求的三个层次上的差别:“自由办公时间” 意味着其有实现工作时间的自我管理的要求,而事实上这往往需要以比普通工作族更高的自我约束力为基础;“自我专长的自由发挥”意味着对个人价值的实现的充分重视,而“自由意志的支配”则体现出对独立思考空间和自我成就感的追求。比较新SOHO群体和潜在新SOHO群体对办公状态的追求,可以发现前者更注重个人意志的发挥空间,后者则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实现。

白领、女性、IT人员——新SOHO发展的潜在人群

研究表明,现有的新SOHO人群中,管理人员占最大比例,行业分布以商务、媒体、建筑和IT业为主,在性别、年龄、家庭模式等方面则表现出以男性、年轻化和小家庭成员(单身、年轻夫妻和三口之家)为主的特色。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新SOHO群体将从私营企业摇篮逐步向国有、集体和三资企业人士延伸,IT通讯行业的从业人员和白领群体会成为其主要的稳定增长来源;女性则因为更大程度地承担着职业和家庭事务的双重角色,在未来的新SOHO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将明显增多;从家庭模式上看,虽然目前的新SOHO群体大多是小家庭成员,但是潜在新SOHO群体中,生活在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中的人员呈明显上升趋势。对“自由办公”状态的核心需求上,更多人从满足于“工作时间自由” 而趋向于追求“工作环境自由”,充分表现出对自己可以获得的办公和居住环境拥有发言权的欲望。

新SOHO生活:我休闲,所以我快乐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往往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新SOHO群体对工作以外的生活内容表现出充分重视。研究表明,新SOHO群体有1/4的时间可以用来休闲和享受生活,略高于潜在新SOHO群体。而无论是实际新SOHO群体还是潜在新SOHO群体,都期望三五年后用于休闲或享受生活的时间比目前翻一番。

与一般人已有印象不同的是,新SOHO族群“自由办公”的工作方式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以夜生活为主,生活缺乏规律的群体。与那些终日忙碌而又无法释放巨大压力的职场非自由群体不同,这是一群“有钱又有闲”的快乐族群。他们生活规律、工作高效,并对家庭表现出充分重视。很多人理想的休闲方式都以家庭为中心,他们期望能更积极地参与家庭事务,与家人共同分享快乐时光。

SOHO中国遭遇转型阵痛 篇4

近日, 有媒体援引SOHO中国发布的数据称, 公司2012年合约销售总额为94.68亿元, 与年初制订的230亿元销售目标相距甚远, 也远远不及2011年109亿元、2010年238亿元的销售额。

2012年8月, SOHO中国宣布由销售向自持逐步转型, 2012年度的销售目标也从230亿元下调为120亿元。不过, 即使销售目标调低一半, SOHO中国还是未能完成年度销售任务, 这也是公司连续两年未达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对此分析称, SOHO中国在散售领域是九段高手, 但转型自持后, 其在租赁领域却连段位都不具备, 转型能否成功尚且难说。

回暖中的长促销

自去年年底至今, 在楼市“涨声一片”的背景下, SOHO中国却较为罕见地对旗下物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降价促销。对于此举, 外界普遍认为是SOHO中国在“冲业绩”。

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 SOHO中国全年销售任务完成得并不好, 降价促销或为提振公司销售信心, 毕竟销售回款仍是支持SOHO中国转售为租的重要支柱。

2012年12月19日, SOHO中国在其官网上挂出一份年末促销计划——在2012年年底前, 公司在北京和上海的9个项目参与促销, 降价幅度在2%左右。

当时, SOHO中国一位高管表示, 促销和冲刺业绩没有太大关系, 公司希望通过电商手段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但事实上, SOHO中国此次促销的幅度远不止2%。一位SOHO中国的销售人员表示:“此次优惠力度其实非常大, 全款最低八六折, 特价房可折后再优惠20万—45万元。此外, 总监手里还有1~2个点的额外折扣。”

2012年初,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微博) 曾表示, 不仅对完成2012年度销售目标信心十足, 还要不断把价格提上去。但他同时称:“什么时候不提价呢?就是市场情况不好的时候。”

转型阵痛还痛多久

过去几年, SOHO中国以大量收购烂尾楼控制成本, 以品牌注入高价转卖, 并通过散售模式迅速回笼资金, 2010年, 公司创造了高达238亿元的销售额。

随着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幻, 近年来SOHO中国的业绩则有些失色。公司公布的2012年度中期业绩显示,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额12.22亿元, 同比下降54%, 股东应占净利6.13亿元, 同比下降65%。

就在去年公布并不好看的中期销售业绩后, SOHO中国宣布转型。潘石屹本人也曾表示, “商业地产是个大西瓜, 别人都不敢切开来卖, 我们这么做了, 做得很成功并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SOHO中国一位高管坦言, 宣布转型后, 销售将不是主要任务, 逐步建立租赁的体系确实是最重要的。

一位沪籍开发商代表称, 商业地产的运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散售模式虽然“四面楚歌”, 但贸然转型的风险也是很大的。“以上海长宁区为例, 真正做得很成功的商业项目也就一两个。”

国信香港在研究报告中明确表示不看好SOHO中国的转型, 并指出, 公司的策略转型并不是主动的调整行为, 而且, 公司的经营每年都有策略性的转变。其次, 公司对于经营持有商业地产的经验不足。以北京前门项目为例, 公司在运营方面存在较多不足。

显然, SOHO中国告别散售转向自持, 大方向肯定是对的, 但能否转型成功, 还有待观察。

职场也可以SOHO 篇5

Victor

(SOHO专指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不受发展空间限制的白领一族。)

很多人都觉得自由职业蛮好的,在家里面想睡到天亮就天亮,不用打卡不用老板脸色(说热爱加班的可以出来走两步)。但是收入能不能超越之前的水平,你的保险税金怎么处理,这都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甚至为了避税,你可能还需要开个小微公司,然后再招点员工,是不是很头大?

不如现实点,看看还在职场的我们,可以借鉴点SOHO的一些比较不错的做事方法,毕竟,SOHO的标准是高于普通职场标准的――一个人当一个团队用。

首先,开始SOHO后,没有人会给你安排生产任务,没有人在背后监督你,没有人给你发工资,事情的框架从1到0,然后自己要在创造一个1出来。这就需要一个充分的条理性。若是没有条理,哪怕是十项全能选手,也发挥不出三成的功力出来。所以在职场的我们更要注重在大框架下面建立自己的一套行而有效的小框架。同时接到了三个任务或者更多的时候,怎样去分配自己的资源,懂得拒绝无理的要求,只有自己珍惜自己的时间,才能够让别人重视你的时间。

建立框架过程中,可以尝试将自己的平时的资源都整合起来,主要是就是一些视觉上的纸面上的一些东西,分好类,注重总结,用的时候只要提取一下,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结果。比如平时做设计或者还是码代码,都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库,并且在论坛上面可以适当提出自己的见解,说不定就能被人关注到获得更多的资源。在企业内部,整理好的.一个库可以同事们在跑流程的时候省却了更多咨询的步骤,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坚持学会一门比较有用的语言。由于自己职位的一些需要,往往会用到英语,比如整段的新闻文档以及展示用的资料。虽然目前并不是很擅长用来交流和写作,但是最终还是以能够和老外谈笑风生作为目标。做人还是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踏踏实实地去学,每天日拱一卒进步一点。大量的美剧英剧都是一个满可以的题材,手机上的播客有些还可以的听力资料,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发现我们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

不要总想着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接任务。在职场里面,往往是有利可图的任务更受人青睐,一些比较麻烦的烫手山芋可能会被踢皮球。如果是已经影响到集体办公效率的,不妨看看能不能尝试解决,当做一次学习,有些比较冷门的技能组合起来,往往就会成为自己的一个独门利器。就比如现在的一些前期的设备布线不到位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是要凿墙开地面的,这样不仅经济上划不来而且还特别杀时间,需要一整个工作日。最后通过了开个小洞,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解决问题。

坚持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这里指的高质量,是按时按需为前提,而不是自己要做到自己认为很完美却严重拖延时间那种。在SOHO一族中,个人往往是不靠任何平台也能够独立解决事情,客户看的就是这个按时按需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放在职场里面来看,领导交代事情,其实也就是看中你个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怕问题多,就怕交错货,在前期多咨询定位下复杂的问题不会被人觉得是麻烦的事情。

说点生活上面的:商业保险要重视。无论是SOHO还是职场人,除了社保之外,商业保险的购买也是很重要的。宝宝自己不疼自己,指望着别人养吗?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起码保险公司还能够给你点红糖水喝。买保险最好还是买消费型的,比较划算。

投资自己,多充电。不管是考证还是其他的基本技能,技多不压身,如果要做到一个leader的位置上,自己没有两把刷子,怎么服人?如果是SOHO的话,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不懂也只能靠自己,在公司里面起码还可能有人提点一下,怎么能浪费这个资源呢?在生产力工具不足以让你提升办公效率的同时,哪怕自己买工具也要将效率提上来,工具多好办事。

复星、SOHO风波难平 篇6

庭审未决

2012年11月29日,上海外滩地王(8-1地块)诉讼案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原告方复星诉求为,判定SOHO中国与证大、绿城关于8-1地块的交易无效,并让被告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据悉,当天庭审持续近4个小时,原被告双方均派出律师在庭上激烈辩论。然而因双方各执一词,且均没有充足证据,该案并没有当庭宣判。

也就是在案件开庭第二天,复星SOHO口水战再一次升级。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向媒体爆料,称复星和证大、绿城签订了“顶层协议”,这份“母协议”双方约定了必须经过对方书面同意,才能进行权利义务转让。随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反击称,复星所坚称的“母协议”根本不存在,SOHO没有侵犯复星的优先购买权。

2012年12月1日,复星国际发出万言书,将双方恩怨公之于众。这份万言书不仅详细介绍了复星从开始介入8-1地块,到潘石屹“侵犯复星优先购买权内幕”的前因后果,更指出复星与SOHO两者的商业理念分歧早在外滩地王转让前就已经出现。

此外,原外滩8-1项目谈判代表汪先刚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了解,SOHO中国在完成外滩8-1项目50%股权收购后,将汪先刚招至旗下担任项目副总。复星方面认为汪先刚违反职业操守,工作动机不纯,而汪先刚原上司证大董事长戴志康则表示,“汪先刚是在完成外滩8-1项目交易后,我们让给SOHO的,以便工作衔接。”“复星扯上汪先刚,是在混淆视听。”

对此,潘石屹2012年12月初多次在微博上力挺汪先刚。“复星的朋友们,不要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怎么又扯上汪先刚。”“先刚,无论何时何地,要恪守诚实和正以原则。”而对于该案件的庭审,潘石屹则表示,“我们做事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放在阳光下。打官司也是这样。”

事实上,不论案件的两位主角复星和SOHO有着怎样不同的表态,从外滩8-1项目中顺利撤出的证大和绿城已经借此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对于该案件,证大方面表示,复星的诉讼是站不住脚的,诉求是不合理的。证大同时建议,协商互谅互让是最好的办法。

事件始末

这场至今未见答案的纷争,源于被称为“地王”的上海外滩8-1地块。该地块紧挨老外滩,背靠上海老城厢,面向陆家嘴核心区,占地面积为4.5万平方米,可谓寸土寸金。

2010年2月,上海证大以92.2亿元拿下上海外滩8-1地块,楼面价达34366元/平米,刷新上海总价、单价双料地王纪录。上海证大凭借此拿地动作,称为“黑马”。然而,业内并不看好其能将地王消化,因为当时其资产净值总额仅30亿元。

2010年4月,也就是地王拍出后两个月之后,上海证大开始与复星国际及绿城中国接洽。不久之后,上海证大与复地集团、杭州绿城置业及上海磐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上海海之门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之门”)。复星、证大房地产、绿城及盘石投资分别直接或间接占有50%、35%、10%及5%的权益。

2011年11月,上海证大以95.7亿元将项目出售给海之门。这意味着,复星从此拥有该地块50%的股权。

然而,1个月后,潘石屹带领着SOHO中国“横刀杀来”。2011年12月29日 潘石屹宣布以40亿元现金从证大、绿城手中收购海之门50%股权。这意味着,交易完成后,SOHO中国将与复星各占外滩地王一半的股权。

交易宣布后的第二天,复星国际表示强烈不满。

2011年12月30日 ,复星正式发布声明称不承认此项交易,并称在转让外滩地块项目中,复星拥有优先认购权,若该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将采取一切手段维权。

2012年5月31日,复星方面表示已向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交起诉书,要求判交易收购无效,并状告SOHO中国、证大房地产、绿城控股侵犯其合法利益。

2012年11月20日,在开庭前夕,对“地王纠纷”一直三缄其口的潘石屹发表长微博,披露此桩交易的来龙去脉。潘石屹称,矛盾的焦点在于,复星方面要求SOHO中国给付5亿元人民币的补偿以及SOHO多给8-1的项目公司20亿元的超额股东贷款。但SOHO没有接受复星的条件。

11月29日 外滩地王股权纠纷案在上海第一中院正式开庭,当庭未宣判结果。

此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与潘石屹多次通过媒体采访、微博等渠道“隔空对骂”。他们认为,双方“价值观不同”是分歧的关键原因。

转型之争

一个是中国的百强企业,一个是老牌商业地产公司,如今竟为了一个项目对簿公堂。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外滩8-1项目已是两家企业商业转型的重要棋子。

自2011年初,复星在香港退市之后,就重新确定了“投资+开发”的发展模式,对商业地产的开发正是其重要内容。为此,复星成立星浩资本,试图打造商业地产基金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然而,缺乏运营大型商业项目经验是当时复星的最大难题,也正因为如此,此前复星才在外滩8-1项目中保持了与上海证大的对等合作,借此互相学习。此外,在执意将证大设计的“高山流水”方案调成双子塔设计之后,复星也更想在该项目中加入许多新的商业尝试。

反观SOHO中国,2011年前后就部分转型,并在2012年正式确立了“改售为租”的盈利模式。可现实问题是,其重点深耕的北京、上海两大国际都市,优质的商业地产项目日渐稀少。

对此,曾经声称“绝不开发10万平方米以下的小项目”的SOHO中国,也不再一味纠结体量大小,两年来就在上海拿下10个项目。

其中有3个项目的规划建筑面积低于10万平方米,而外滩SOHO和复兴广场两个项目规划建筑面积也仅在13万平方米左右。

据熟悉复星人士表示,复星至今实质上仍把持着外滩8-1项目的开发主导权,而之所以一定要状告SOHO中国,只是为了表达对潘石屹坏了其低价收购剩余股权计划的不满。

一方对商业地块有着强烈的渴望,而另一方也想在商业地产领域大展拳脚,除对项目股权的争夺外,两家的商业风格同样是争端的重要内容。

潘石屹认为,现在规划的10万平方米商业太浪费,做一点社区商业即可。而郭广昌则认为,南外滩开发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浦西片区的重点,这个地方的商业开发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事关南外滩未来品位和档次的重要内容,如果只是复制SOHO的美发、美甲、按摩、餐饮这样的社区商业模式,这对上海外滩的地标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然而,项目开发搁置是谁也承受不起的。据了解,因为案件已经开庭审理,但主导权的归属仍未判决,所以原来计划用作开发的资金也就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外滩地王有可能会出现暂缓开发的局面。

潜伏着工作SOHO着生活 篇7

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SOHO早已成为亦住亦商 (办公) 的双面“宅”舍, 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们花一套房子的钱就可以得到工作和生活双重需求的满足。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董洁曾撰文指出:“SOHO建筑充分考虑到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以及他们与外界接触的需要。在空间设计上, 增加了办公空间, 划出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界限, 同时重视了建筑之间及与外界的沟通, 用合理的空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工作不上班, 就变“SOHO”了

SOHO是一种建筑产品, 更代表了一种“工作即生活”的行为方式。对于喜欢这种生活的人群, 很多时候会直接称他们为“SOHO族”, 他们拥有一份能够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 不用天天去过“朝九晚五”的日子, 也不用大清早的挤公交车去上班。最常见的SOHO职业包括一些基于信息之上的制造、加工、传播类的工作, 如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软件设计、网站设计、美术、音乐、广告、咨询等, 因为他们的大部分工作或者主要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家中独立完成或通过网络与他人协同完成。

比尔·盖茨曾在他的著作《未来之路》中介绍了美国的SOHO族:“1994年, 美国有700多万远程电信工人采用了新的工作方式, 他们不再为了工作而每天奔赴办公室, 而是利用传真、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手段直接在家里上班。许多采用家庭上班方式的人认为, 在家里上班更为方便些”。目前, 在美国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办公, 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至19%。在中国, 越来越多拥有良好知识背景和雄心壮志的青年人也已经加入到SOHO一族中来。据统计, 在上海的居家办公人员的数量有70万, 而在北京已经超过100万人。

原来工作是可以不上班的, 在SOHO出现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而在21世纪后工业时代的今天, 我们可以成为SOHO一族, 工作不必去上班。工业时代所要求的大生产的集中化曾经取消了家庭的生产职能, 将劳动力集中到流水线前。后工业时代伴随着信息化的到来, 意味着生产的再次分散化和再次家庭化的可能性, 这一点在文化产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或许, 明天你也可以转身变成“你的时间你做主”的“SOHO”族, 不用再去上班。

纽约有个“SOHO”区

据记者考证, “SOHO”一词的英文含义最早并不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而是专指美国纽约的SOHO区。SOHO本是英语单词SOUTHOFHOUSTON的缩写, 是处于纽约下城HOUSTON街南, 共44个街区, 北邻格林威治村, 南邻翠贝卡, 以百老汇大道为中心, 以古老的铸铁建筑和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为特色, 包括大大小小共计84条街区。全区人口9.3万余人, 占整个纽约人口的1%, 有住户5.2万户, 一半以上为单身住户, 住户中近一半为25岁至44岁之间的年轻人。该区的白人和亚裔人口数、受教育程度、人均收入均高于纽约整体水平。

20世纪60年代, 一些画家和雕塑家陆续搬进SOHO区, 把里面空置的工厂变成工作室。70年代, 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搬进SOHO区时, 这些艺术家开始把房子贴上标志“A.I.R.—Artists In Residence” (驻家艺术家) , 以方便消防局的人知道这些商业用房已经有人居住。鼎盛时期, 在这块面积、人口均不足纽约1%的地方, 却居住着占纽约全部艺术家30%以上的艺术家群体。

1971年, 纽约市政府重新将这个地区划为居住区, 并规定只有在纽约市文化局注册的艺术家才可以在此居住。SOHO区作为艺术区闻名于世, 但使其闻名的大部分艺术家们并未享受到这一“胜利果实”, 却成为“他们自己成功的牺牲品”。由于旅游者增加、房租上涨, 大部分自由的、穷困的艺术家们不得不搬离这个他们自己创造的区域, 能够留在SOHO区的艺术家只有那些成名的商业画家。有经济能力的画廊、大的商家也开始“抢占”这个日益繁荣也日益昂贵的地区, SOHO区逐渐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完善的社区, 被业内誉为“艺术家的天堂”。

1998年准SOHO现身北京

据了解, 中国SOHO产品的雏形——商住公寓早在1998年底就已经在北京出现。那是在紫竹桥附近的嘉慧苑项目, 其前身是写字楼, 因当时写字楼市场不景气, 开发商将其改造为上层居住、下层办公的公寓而受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宠爱。

准SOHO (商住公寓) 产品的出现, 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北京作为首都, 吸引了众多人才到这里创业投资。在创业初期, 他们人数较少, 流动性较高, 创业资本低, 对办公地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 于是价格偏低、商务环境较好的准SOHO产品就满足了这部分市场的需求。此外, 大量的小型外地企业进京, 也对商住公寓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目前, 北京已经建成近100个准SOHO项目, 总建筑面积达数百万平米, 它们主要集中在CBD及其辐射区、中关村和亚运村。

2000年中国开启SOHO元年

中国第一个以“SOHO”命名的产品发轫于2000年1月8日, 地产大腕潘石屹针对人们集工作和生活于一体的空间需求, 在国内首次以“SOHO”概念推出SOHO现代城, 并且创造了3个月内销售一空的地产神话。而“SOHO”这个在家办公的概念, 也从那以后开始在中国大地四处蔓延, 成为无数憧憬自由办公的人的梦想。据了解, SOHO现代城最初的本意并不是小户型的概念, 它的面积原本设计在150到300平方米之间, 可是当它作为生活态度传播并进入国内其他城市以后, 却慢慢地开始与单身、个性、自由等概念结合起来了, 因此国内很多城市后来推出的SOHO产品大部分以小户型为主。

SOHO之后是什么?

SOHO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 很多人早已习惯了“上班不出门”的SOHO生活。而SOHO作为上世纪末的建筑形态,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也略显疲态, 很多人不禁要问, SOHO之后的升级产品又会是什么呢?

“SOHO在中国过去10年间开发的建筑产品如果说是第一代SOHO的话, 今后还会不断改进, 让新一代SOHO产品更适应未来网络化时代, 让建筑的功能更进一步融合, 做到网上、网下融合, 功能融合等等。”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潘石屹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对于“SOHO之后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约7年前, 我们学习和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提出了SOHO的概念。7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概念是正确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SOHO提高了每一平方米房子的使用效率, 让人们工作起来更方便。这些优点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给我们公司和客户带来了比较高的回报。SOHO只是顺应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大趋势而建设的一种新建筑产品。SOHO之后是什么?这是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规划和设计SOHO时, 我们曾给设计师提出, 要考虑商场、办公、展览的融合, 我们想这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董洁撰文展望了下一代SOHO产品的发展方向:设计师们可着眼于小型家庭办公室型住宅方案。这一方案的理论基础既是以前住宅设计的经验总结, 也是对未来住宅功能的全新定义, 即“住宅将是社会生活的单位空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人们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电脑及辅助设备, 就可以在住宅中完成过去在办公室中才能完成的工作, 而不需要与别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当然还可以做很多其他功能的工作, 如购物、教育、看病和结账等等。随着网络的发展进程及程度不断提高, 住宅将会逐渐演变成社会生活的单元空间。首先是节省资源问题:能使生活与工作两个功能空间合二为一, 那将会极大地节约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其次, 提供3大优势:第一, 减少每天用于来往写字楼和住宅之间的交通所花费的时间, 并减少能源的浪费。第二, 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与外界交往, 减少过去在写字楼中处理人际关系而浪费的不必要的精力。第三, 在家中办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 自由地安排时间, 使办公更轻松, 更具个性化特征。

SOHO空间设计将呈现新变化

不久的将来, SOHO对于人们的最大贡献是它能改变一座城市的原有布局。SOHO客观上将有助于城市人口的分散, 也有助于那些在工业时代被冷落地区的重新繁荣。在SOHO社区中提倡远离城市中心、环境优美、房价较低、公共设施完善的居住理念。

浅析SOHO办公室设计 篇8

SOHO意为家居办公, 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办公形式, 由于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的拥挤, 上班的压力, 工作的自由度等一系列影响因素, 使得不少人选择了家居办公的形式, 即工作者选择家里或选择一个自己满意的自由度相对较强的空间, 但是, 作为SOHO式的员工, 应该具备很强的自制能力, 因为这种办公形式自由的空间较大, 受人管制较小, 同时, 还得做好心理准备, 工作的不稳定, 收入的不稳定都可能成为SOHO一族思考的问题, 然而, 这些毕竟是次要, 对于这种追求自由的工作来说, 资金的来源可能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 相对重要的是他们所办公的环境, 是否足够的舒适与自由, 从而达到一个满意的办公状态。

利用采光提高办公室的舒适度。若一个办公室的是非常暗沉无光的, 那么这个公司的任何一个工作将进行不下去, 员工所在的是一个办公区, 不是一个仓库或资料室, 特别是SOHO式的办公室, 采光是提高办公效率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这一点在现在的办公室出现的问题较少, 因为随着玻璃材质的普及, 很多办公室采用开敞式的办公空间, 既能达到最好的采光效果, 也能给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使得整个办公室空间不会压抑, 也相对提高了办公效率, 所以采光可以列为提高办公室舒适度的第一考虑点, 没有充分的采光, 里面的空间隔断即使很合理、家具配备很有时代感都是无用的, 这一些需要光源作为辅助的功能才能体现, 采光最好、最直接的处理方式就是充分利用玻璃的材料, 尽可能在光源充足的地方设置窗户、玻璃隔墙等, 这样整个室内会有很强的通透感, 提高舒适度。

舒适度需要办公室的氛围作为支撑。要想达到满意的舒适度, 办公室内有一定的采光是不够的, 办公室的流线布置, 办公家具的选用, 绿化的配置等, 办公区是重点, 这里是工作者使用时间最长的区域, 家具不应过于繁杂, 尽量从简为好, 现在人们的审美逐渐趋于细致化、精简化, 以前那些富丽堂皇的装饰渐渐被人们所不看好, 简约干净给人一种纯洁的感觉, 在工作时会有更加好集中效果, 特别是对于设计师, 所处的环境很重要, 太多复杂的东西在周围反而会限制思想的释放, 谈及流线布置, 虽然过道不一定要很宽敞, 但应该尽量避免曲折绕路, 充分考虑到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心情;另外, 办公家具的选用, 在今年的琶洲展览中, 办公家具是一大亮点, 适合SOHO设计公司的家具非常之多, 而且这次办公家具中简约的家具也不少, 富丽堂皇的办公家具的确比较少见一些。

现代设计界对办公室设计的认识, 经查阅相关资料, 不难看出, 很多设计师对办公室的设计理念都是简约化、人性化、规范化、舒适化、安全性等, 的确是这样,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对于工作者来讲, 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 那么这个环境是否人性化、舒适化、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安全性, 因为办公室是人员比较聚集的地方, 所以消防标志、安全通道等辅助空间的设计也不容小视,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 公司是否舒适化、人性化也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 从而影响公司盈利额, 这些细微的问题都是有关联所在的, 办公室是现代社会一个人们常常会有交集的空间, 这里就会衍生一个话题, 那就是智能办公室与SOHO办公室的结合, SOHO一族之所以会成立, 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特别一点的办公空间, 现如今科技发达, 不得不使得SOHO一族会追求智能时代带来的快感, 所以如果在自己办公的空间里加入很多智能的元素, 那么工作者会更加具有投入精神, 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高了降低效率, 比如可移动的书架, 可以随时加热的咖啡柜等, 这些既是智能化又是人性化的体现。所以, 办公室的设计有很多细枝末节需要考虑, 它毕竟是大部分人得不接触的一个公共空间。

摘要:办公室是一个大部分人都要接触的空间, 从设计到使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SOHO一族的出现, 对办公室人性化、个性化、舒适化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设计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细节, 办公室作为人们经常来往的场所, 设计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这样, 采光也是重要的考虑点之一。

关键词:办公室,SOHO,采光,舒适度,简约,人性化,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沈育祥.《智能办公室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1998 (03) .

[2]郑陆鹏.《现代办公室设计装修的特点与理念》.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2013 (16) .

[3]张黎.《空间的设计百年:效率、等级与身份》.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2 (11) .

[4]百度百科, 《办公空间设计》.

SOHO 篇9

深化信息领域合作

北京联通将依托丰富的宽带通信资源、移动通信网络、运维体系等, 为SOHO中国全面打造全光智能楼宇。

王利表示, 北京联通将为SOHO入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端到端“一站式”集成服务, 提供需求分析、市场策划、方案设计、硬件设备采购租用、软件系统开发、运维外包等服务, 如云计算资源、物联网号卡、数据专线、呼叫中心、视频监控、IDC托管与灾备、互联网接入、以及基于3G/4G的虚拟专网、终端定位、移动互联和流媒体数据传输等。

除此之外, 北京联通还将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多优质信息化产品, 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包括为企业提供基于企业通讯录、即时消息、信息传送共享、电话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蓝信”应用产品;提供固定号码与移动号码融合的“企业云总机”产品, 降低企业语音通信成本,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供具备云服务和专线打包定制能力的“安全专线”产品, 实现云桌面、云会议、SDN等应用自主订购。

助力SOHO3Q快速落地

“现在判断办公室好坏的所有因素中, 排名第一的不是混凝土、不是砖瓦, 而是互联网环境。互联网对提高社会效率贡献巨大, 利用互联网提高资源配置率是大势所趋。”潘石屹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移动办公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办公的时间和空间, 办公变得更灵活。

为此, S O H O中国也曾推出互联网平台SOHO3Q, SOHO3Q是移动时代的办公, 力求以“互联网+房地产出租”的方式解决新形势下巨大的碎片化租赁需求。潘石屹表示, SOHO中国希望通过与北京联通更高效的战略化合作方式, 进一步提升公司及入驻企业的信息化体验及管理效率。

SOHO 篇10

项目概况

望京SOHO中心项目位于北京的东北片, 朝阳区四、五环之间, 临近机场高速路。该区域包含许多中国的新兴高科技公司以及大型跨国企业如微软、戴姆勒、Caterpillar、松下、诺代尔和西门子。基地交通方便, 坐落在通往首都机场的高速路旁, 临近一些地铁站, 该地块生机勃勃地聚集和混合了本土和国际的居民和游客。

望京SOHO的基地呈现扇型, 占地115, 393m2。中央可建造的区域由大面积的景观绿地围绕, 包括南面的一个公园和东、南、西三面的绿化缓冲带。基地的北侧是弧形的阜通西大街, 东西两侧分别是阜通东大街和阜通西大街, 南侧是望京街。

项目主体由三座分别是108、115和200m高的塔楼组成, 另有1栋2层高的建筑在停车点引导人们进入场地。塔楼地上部分是商业和办公, 地下一层是商业, 地下二至四层则是车库和机械设备用房。整个地上部分的面积是392, 265m2, 地下部分面积为168, 415m2。方案设计了1858个机动车停车位和8256个自行车停车位。

设计理念

望京SOHO项目由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团队Zaha Hadid Architects完成建筑方案设计, 中建国际设计公司 (后更名悉地国际) 承担了建筑、结构和机电深化设计工作, 设计周期前后耗时近三年。

设计采用山峦起伏般的视觉形象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景观元素, 加强了所在区域的建筑质量, 同时为往来机场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标志。它是旅客们到达北京和离开北京所看到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印象。建筑布局将机动车停车点和繁忙的办公楼门厅放置在了场地周边, 而在场地内部设置了宜于步行的商业步道。

三座塔楼在平面和立面都呈现曲线型, 创造了一种加强的景观式建筑和动态造型。曲线般的建筑呈敞开姿态拥抱周围, 同时也为办公层创造了观看北京的独特视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SOHO】相关文章:

上一篇:唯心主义哲学观下一篇:馆藏文献建设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