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临床分析

2024-07-08

产后大出血临床分析(精选十篇)

产后大出血临床分析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20例患者中, 年龄21~42岁。其中初产妇116例, 经产妇4例。有人流史24例 (20%) 。120例患者均为足月妊娠, 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0.28% (120/4856例) , 占同期产后出血病例的9.20% (120/1296例) 。120例患者中伴重度贫血38例 (62.33%) , 伴失血性休克56例 (46.67%) , 在10年的统计资料中前5年84例, 后5年36例。产后出血原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见表1, 出血与出血量、出血时间的关系见表2。

2 结果

80例胎盘胎膜残留患者行清宫术后病情报告为:胎盘残留16例, 胎膜残留64例。对清宫术后及子宫复旧不良的36例患者, 均采用催产素和麦角交替肌注, 并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其中2例因继发性D I C死亡。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引起产后阴道反复大量出血4例, 2例行保守治疗, 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均治愈。

3 结语

本组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28%, 其中前5 年84例, 后5 年36例, 呈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重视产前检查, 分娩中重视第三产程处理, 合理用药及采用横切术及子宫切口缝合方法的改进等因素有关。

本组胎盘胎膜残留80例 (占66.66%) 。胎盘胎膜残留是晚期产后大出血的最主要原因。80例患者平均出血量900mL, 仅次于子宫切口裂开引起的反复大量出血, 居第二位。胎盘胎膜残留与第三产程用手强行牵拉脐带及剖宫手术中胎盘胎膜剥离不全有关。

子宫复旧不良28例 (23.33%) , 出血发生在产后10~20d, 平均出血量700mL, 子宫内膜炎、残留胎盘、胎膜、血凝块继发感染, 使局部胎盘附着部位肌纤维因感染不能正常复归, 影响子宫收缩。另外产妇产后虚弱、贫血、子宫肌瘤等也可影响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切口感染裂开4例, 胎头过大, 取头困难, 造成切口延裂, 可引起子宫动脉血管的断裂。

综上我们体会到, 因胎盘胎膜残留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行清宫术多比较奏效。但剖宫产术后行此术有子宫穿孔的危险, 但只要诊断准确, 术前补液输血, 应用宫缩剂, 术中操作轻柔, 可避免损伤子宫切口, 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产后应早期下床活动, 定期哺乳, 以刺激子宫收缩, 加强分娩期和产褥护理, 防止晚期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20例产后大出血原因与分娩方式, 出血量与出血时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原因胎盘胎膜残留80例, 子宫复旧不良36例, 剖宫产术后4例。结论胎盘胎膜残留是晚期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产后出血临床 篇2

结果:73例产后出血中,63例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63%),其次为胎盘因素(23%)。结论:加强孕前、孕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落实外来孕妇管理,杜绝非法接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良好措施。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资料与方法

12月~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4020例,发生产后出血73例(1.82%),年龄19~40岁,平均28.9岁;孕周30~42+3周,平均38.6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38例;有人流史45例(62%)。剖宫产48例,阴道分娩20例,阴道助产5例。诊断标准:胎儿娩出24小时内出血>500ml称产后出血。

测量方法:阴道分娩用弯盘接血计算,剖宫产按负压瓶计量,分娩及手术中纱布和敷料的血量用面积法估算(10cm×10cm=10ml)。

结 果

出血原因:宫缩乏力46例(63%),胎盘因素17例(23%),软产道损伤8例(11%),凝血机制障碍2例(3%)。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正常产1564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0例(1.28%),剖宫产2244例中发生产后出血48例(2.14%),产钳助产177例中发生产后出血4例(2.26%),臀位助产35例中发生产后出血1例(2.86%)。

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分娩即时剖宫产40例,阴道分娩19例;第四产程(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剖宫产2例,阴道分娩2例;产后2~24小时内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4例。

出血量与转归:出血量500~1000ml 47例,1000~1500ml 13例,1500~ml 10例,>2000ml 8例;保守治疗有效止血59例,宫腔纱条填塞成功止血9例,经保守治疗出血不能控制而行子宫切除5例,发生失血性休克10例,无孕产妇死亡。

讨 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发生率近年为2%左右,我院为1.82%,与报道基本相符。本组资料提示,产后出血的发生以下列原因最常为常见。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本组资料统计占63%。目前巨大儿的出生率明显增加,由于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临产后肌纤维缩变功能降低,使产程延长,宫缩乏力,难产几率上升,也就增加了产后出血的几率。

因此在产前宣教中,要指导孕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使子宫肌水肿、渗血,产前使用硫酸镁、镇静剂,致产后宫缩乏力,所以注意产前及早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减少产后出血是很有必要的。

胎盘因素:流产和分娩对子宫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再次妊娠易发生胎盘粘连,甚至植入,且子宫肌纤维弹性降低,结缔组织增多,产后出血率增加。因此,推广避孕,避免多次刮宫,防止多产,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之一。

分娩方式:本组资料显示,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2.14%,是平产的近2倍。剖宫产产后出血存在两个高峰,一个是择期剖宫产,一个是宫口开全剖宫产。

择期剖宫产孕妇大部分存在高危因素,且子宫缺乏缩复过程,宫口未扩张,可致宫腔积血,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过度试产不能准确估计胎儿体质量,可能导致子宫切口撕裂伤及子宫动静脉,导致产后出血。

因此,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早发现头盆不称,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52例产后大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篇3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诊断;抢救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指的是胎儿娩出24h内,产妇阴道流血量>500ml,这是在分娩期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在分娩总数中,其发病率占2%—3%。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产后大出血临床诊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5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29.8±3.2)岁。其中初产妇49例(94.23%),3例(5.77%)经产妇;双胎妊娠3例(5.77%),单胎妊娠49例(94.23%)。其中16例(30.77%)顺产,3例(5.77%)臀位牵引,2例(3.85%)吸引产,31例(59.62%)剖宫产。出血量:20例(38.46%)在800—1000ml;7例(13.46%)在1100—1300ml,7例(13.46%)在1400—1600ml,14(26.92%)≥1700ml。

1.2 临床诊断 产妇入院及产后对其进行常规血压、脉搏检查,产前对血常规进行检查,产后有效控制出血后24h对血常规进行复查,产后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容积法以及面积法进行测定。产后严重出血包括产时及产后24h内出血量≥1000ml的患者。

1.3 治疗 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需要立即给予其氧气吸入剂血容量补充,若在胎盘娩出前发生出血,需要立即给予10U缩宫素肌肉注射。胎盘嵌顿及残留物需要用手取出,剥离粘连部分,若需必要给予刮宫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将无菌操作技术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中,同时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积极纠正贫血情况。产妇血止住后,进行2h的观察,待到血压、脉搏以及子宫收缩等情况稳定后方可将其送回病房。

2 结 果

本研究选取的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出血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无1例患者发生死亡。

3 讨 论

3.1 产后出血诊断 我国20世纪60年代对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为400ml,但到20世纪80年代经实际测量证实正常分娩后24h出血量≥400ml,笔者认为,产后出血诊断标准可采用产后2h出血量≥400ml、24h内≥500ml。现在在对出血量的计算中,大部分医院仍然采用目测加收集的方法,由此而导致遗漏或低估会阴切开伤口、会阴垫、纱布、敷料。部分专家认为采用这种方法估算的失血量仅仅为实际的1/2,因此需要临床中引起重视。

3.2 抢救措施

3.2.1 在对产妇产后出血进行治疗时,早期需要给予患者促宫缩药物,并且给予前列腺素药物进行治疗。若是通过治疗无效,则需要加宫腔纱布填塞,为抢救工作争取时间。在进行纱布填塞时需要遵守迅速止血、对失血性休克纠正以及对感染进行控制的原则。术者一手在腹部固定宫底,另一只手或持卵圆钳自外而内将2cm宽的纱布条送入宫腔内,塞紧,不留死腔。

3.2.2 在对软产道裂伤所造成的产后大出血进行处理时,进行准确、及时的修补缝合是有效的措施。对宫颈首先进行检查,宫颈前唇用两把卵圆钳并排钳夹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直视下观察宫颈情况,若存在裂伤,则需要立即采用肠线进行缝合。若是通过上述处理,仍无法有效止血,则需要给予患者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给予产妇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贫血症状进行改善。

3.3 预防 医护人员需要对正确合理的避孕方式进行宣传,从而使不必要的妊娠及人流减少,使对子宫内膜造成的损害及宫腔感染减少。在孕妇孕期需要对其进行保健知识的宣传,使其对产前检查、孕期保健的好处进一步妊娠。产科医生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在分娩过程中加强对孕妇的观察,以娴熟的技能完成手术,避免造成软产道损伤,在胎盘娩出后需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对于软产道裂傷及血肿需要立即给予处理。产后2h对产妇进行严密观察。医护人员要不断对自身的业务技能提高,对剖宫产指征严格掌握,正确判断产后出血量,在出现大出血时给予有条不紊、积极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吴美英.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61.

[2] 卢笑梅.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224—225.

[3] 张玉霞.12例产后大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2):113—114.

产后大出血30例临床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 本院收治的30例产后出血病例中, 年龄在20~40岁, 平均年龄30岁, 初产妇21例, 经产妇9例, 既往无出血性疾病。孕周28~42周, 平均孕周 (38.2±1.2) 周, 总产程最短2.6 min, 最长23 h。第二产程最短20 min, 最长2 h。胎产次最高G6P5, 最低孕1产1[1]。上述病例产后大出血原因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各种原因可以在一个病例中同时出现或相互影响或互为因果。

2 产后出血测量方法

①目测法:根据经验进行估量;②容量法:量杯测量流于弯盘内的血液;③称重法:事先称产包、敷料等质量, 产后再称质量, 前后相减所得结果的质量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④面积法:按浸润两层纱布敷料的面积测算, 5 cm×5 cm计血量2 ml, 10 cm×10 cm计血量5 ml, 15 cm×15 cm计血量10 ml[2]。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达500 ml或以上者为产后出血, 多发于产后2 h内, 出血量统计采用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 产后出血的平均出血量,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平均 (700±50) ml, 胎盘因素的出血量平均 (700±50) ml, 软产道裂伤出血量平均为 (600±50) ml, 凝血机能障碍出血量多为2000~3000 ml[3]。

3 结果

该30例产后大出血病例由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占63.33%, 针对病因立即按摩子宫, 缩宫素10U直接注入宫肌, 同时20U缩宫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多能有效加强宫缩, 有5例对缩宫素不敏感, 加用米索前列醇2片舌下含服, 四把宫颈钳钳夹宫颈3、6、9、12点位置刺激宫缩, 对宫颈明显裂伤的2例和阴道側切口延长裂伤大出血的3例给予缝合止血, 2例胎盘残留予清宫术。对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病例及时输注浓缩红细胞、冷沉淀等, 其中有2例并发DIC, 予切除子宫及抗休克等对症治疗。经上述处理, 均能有效控制出血, 治愈出院。

4 讨论

产后大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难度, 估计失血量偏少, 实际发病率更高。临床上重视产前保健, 临产后对可疑巨大胎, 羊水过多, 多次妊娠, 多次人流者应严密观察, 待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静脉推注, 或含服米索前列醇片, 能较好地预防子宫收缩乏力, 在产程中应注意保护会阴, 合理使用缩宫素及镇静剂, 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软产道有否裂伤, 加强产后2 h内阴道流血的观察。鼓励母亲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 刺激子宫收缩。一旦出现产后大出血, 监测生命体征, 立即查找原因, 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输血、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预防感染等措施。并发DIC应按DIC[4]处理。

参考文献

[1]于大芳, 韩爱卿.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对策.中国妇幼保健, 2008, 36 (23) :5140-5141.

[2]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208.

[3]张运平.产后出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9:105-209.

产后大出血的原因 篇5

子宫无力为产后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子宫内的小血管在胎盘剥离后,需依靠子宫肌肉层良好收缩来压迫血管及局部血块形成,以达止血效果。如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羊水过多、巨婴、多胞胎等等造成子宫扩张太大,以及因催生时间太长或产程过久而造成子宫疲乏,都会影响收缩及恶露量。

此外,如果孕妇在胎儿出生前不久曾使用安胎药物、高血压患者(慢性或妊娠性高血压、子痫前症)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治疗高血压或使用硫酸镁预防抽搐,由于这些药物会抑制子宫收缩,均可能在产后导致子宫无力。

2 子宫内胎盘残留(早发性或晚发性)

胎盘是胎儿获得母亲养分的地方,紧密附着在子宫内壁。当胎儿娩出后,子宫内压力快速下降,以及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阻断了与胎盘之间的血流,都会导致胎盘在胎儿娩出后不久即发生剥离。但有时候胎盘没有完全脱落,或是发生不同程度的胎盘植入,或是多长出“副胎盘”,就有可能引起一部份胎盘残留在子宫内。

“胎盘植入”造成产后大出血

产科医师在牵引脐带时会一面注意子宫收缩,一面注意胎盘能否顺利剥离,如果子宫曾接受过手术,胎盘位置又刚好长在手术疤痕上,那么怀孕过程中,胎盘组织就可能沿疤痕往子宫肌肉层里面生长,称为“胎盘植入”,产后可能无法完整剥离而发生大出血,严重者可能引起子宫及膀胱穿孔。

“副胎盘”造成产后大出血

此外,当胎盘娩出后,医护人员也会检查胎盘外形有没有缺损,因为该处的胎叶可能仍依附在子宫内壁,若有此情形则需要作进一步的诊断及处理。较罕见的情况是,医护人员在检查时认为胎盘已经完整娩出,产妇在住院期间亦无异状,但许久以后还是被诊断为子宫内胎盘残留,此乃因为一个或多个“副胎盘”(就是正常而较小的胎盘,与主胎盘分开,不易察觉) 尚未排出。这些产妇在住院期间(产后2~3天)很少出现大出血,初期恶露量也跟一般人无异,但往往在返家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大量出血,然后才被诊断出来,往往造成接生医师的困扰。

3 产道裂伤(早发性)

“产道裂伤”是产后大出血的另一常见原因。整个产道(包括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外阴)甚至连邻近器官(如膀胱、直肠及肛门),都有可能在生产时受伤出血。

每位孕妇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产道裂伤,但如果胎儿太大、使用产钳生产、产道明显水肿或静脉曲张、难产、急产、上一胎为剖腹生产而这胎尝试阴道生产者,都会增加严重裂伤的机会。

医师在检查会阴切口时,如果发现出血点并非只在会阴处,加上这时子宫收缩又很好,便要高度怀疑在产道上段有其他裂伤。产道裂伤有时候失血速度很快,而在伤口缝合完成前即需要输血。有时候在缝合后虽然伤口外观没有再出血,可是在裂伤较深处却形成血肿,即会导致产妇在产后病房发生生命迹象不稳定或会阴肿胀疼痛。

4 子宫内翻(早发性)

由于胎盘附着太紧密,如果子宫收缩不良加上胎盘刚好长在子宫顶部,当医师牵引脐带拉出胎盘时,便可能使子宫顶部往子宫腔内凹陷,严重者整个子宫翻出阴道外。子宫内翻虽然罕见,但后遗症却可能很严重,一旦推不回去,产妇可能大量出血,会有生命危险!

5 子宫破裂(早发性)

子宫曾动过手术、发生难产、上一胎为剖腹生产而这胎尝试阴道生产者,都会发生很少见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子宫破裂。子宫破裂可发生在怀孕后期或待产中,导致母子有生命危险;少数发生在产后。子宫破裂可引起严重腹腔内出血,与羊水栓塞一样,致死率很高。

6 子宫复原不良(晚发性)

子宫复原不良的原因可能只是子宫收缩不理想(但又不致于子宫无力),或一些胎盘或胎膜碎片残留、子宫发炎所致。其表现症状为持续不断的恶露,亦可能伴随子宫疼痛、阴道分泌物有异味。

7 其他

早发性:

除了上述医疗用药物因抑制子宫收缩而造成出血外,心脏疾病需服用抗凝血剂或本身有凝血功能异常的孕妇,均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此外,如果产前并发胎盘过早剥离、羊水栓塞、产前大量出血、死胎等等情况,导致凝血因子大量消耗的话,也会使出血延续到产后。

晚发性:

产后出血130例临床分析 篇6

【关键词】 产后出血;预防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值得引起产科医师的重视并积极处理。为提高产科意识的防治水平,降低产后出血率,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三年间所收治的13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2148例,其中引导分娩1654例,剖宫产494例,诊断产后出血130例,发生率6.1%,年龄19—37岁,平均26.3岁,孕周35—42周,平均39.2周,初产妇78例,经产妇52例。本组有3例因出血过多难以控制而行次全子宫切除手术,有人工流产,引产史者112例。

1.2 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消失内失血量≥500毫升。失血性休克是指低血容量致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快弱,严重时伴有心慌及不同程度的意识下降、尿量减少等临床现象。

1.3 方法 测量产后出血主要用容积法和称量法,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吸净羊水后更换负压瓶计量。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臀下放置消毒接血器,收集产后出血量并计算。

2 结 果

2.1 产后出血原因

2.1.1 子宫收缩乏力 98例,占75.4%,其中单纯子宫收缩乏力70例,合并有巨大儿4例,双胎3例,妊高症13例,第二产程延长2例。

2.1.2 胎盘因素 共22例,占16.9%,其中胎盘粘连15例,前置胎盘3例,胎盘早剥2例,胎盘残留2例。

2.1.3 软产道裂伤 共6例,占4.7%,其中阴道壁裂伤4例,宫颈裂伤2例。

2.1.4 凝血功能障碍 3例,占2.3%,其中羊水栓塞1例,胎盘早剥2例。

2.2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1654例,产后出血72例,发生率4.5%,剖宫产494例,产后出血58例,发生率11.8%。

3 讨 论

3.1 产后出血的原因

3.1.1 本组资料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5.4%,可能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休息不好,进食少,产程延长,临产时使用过多的镇静剂,子宫过度膨胀,如巨大兒,双胎,羊水过多,等因素有关,这些都影响正常子宫收缩,致使产后出血率明显上升,妊娠并发症,以妊高症多见,其次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高危因素有关。

3.1.2 胎盘因素占第二位,也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占16.9%,曾经有引产史、流产史,子宫内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宫内感染机会增加,再次妊娠时易发生胎盘粘连,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

3.1.3 软产道损伤也是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占4.7%。主要为宫颈和阴道裂伤,阴道分娩时宫口未全开,产妇过早用力或宫缩过强,催产素使用不当,产程过快,胎儿娩出过速,胎儿过大,分娩时会阴保护不当,阴道手术助产时操作者动作粗暴,导致软产道损伤而引起产后出血。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伤及子宫动脉而引起严重出血。

3.1.4 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本组占2.3%。主要是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3.2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本组剖宫产发生率为11.8%,阴道分娩4.5%差异有显著性,多是由剖宫产手术的创伤及止血不彻底,加之操作时间过长,均可增加出血量,从而使产后出血增多,因此产科医生应该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特征,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3.3 产后出血预防

3.3.1 产后出血要做到产前预防,孕前及孕期保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提高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助产技能及急救水平。

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如多孕、多产、多次宫腔操作者,羊水过多、双胎、子宫发育不良,有子宫肌瘤剔除史者,合并糖尿病,血液病者应提前住院。对胎盘早剥、死胎不下、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者应及时处理。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滞产、难产及产程延长。

参考文献

[1] 全国孕妇死亡检测研究协作组,全国孕妇死亡检测结果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1):647—648.

晚期产后大出血20例临床分析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产后大出血产妇共20例。在本组资料中,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37岁, 平均26.5岁。其中初产妇19例, 经产妇1例。有人工流产史4例 (20%) , 20例患者均为足月妊娠。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0.31%, 占同期产后出血病例的23%, 20例中发生重度贫血的8例 (40%) , 休克5例 (25%) 。

1.2 诊断标准

该组病例选择的标准为分娩24h后, 在产褥期内发生阴道大量出血, 一次或多次, 持续或间断, 也可表现为急剧大量出血, 本文选择出血总量在400mL以上者。出血量的收集, 在院期间采用弯盘测量法, 院外多由患者与家属估测。

1.3 大出血的原因与分娩方式

出血原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见表1。

2 治疗与结果

本组有12例行清宫术, 刮出物经病检证实为胎盘组织的7例。2例剖宫产术后反复大量阴道流血, B超检查未发现宫内有不规则回声团块, 而子宫切口边缘有不规则缺损者。2例行次全子宫切除, 术中均证实子宫切口感染裂开。15例出血多者给予输血治疗, 最多输2600mL。除胎盘残留者外, 阴道出血量中等者, 采用抗炎宫缩剂治疗, 以及口服中药益母草膏、生化汤治疗。20例患者均获痊愈出院。

3 讨论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有子宫复旧不良, 部分胎盘残留, 剖宫产子宫切口坏死。本组20例病例中最主要的出血原因是胎盘残留, 共7例占35%, 依次是子宫复旧不良, 共6例占30%, 产褥感染共5例占25%, 子宫切口裂开2例占10%。

一般认为, 产程延长与产后大出血有明显关系, 与胎盘过大、多胎妊娠、羊水过多都有关系, 故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1) 本组中胎盘残留引起的晚期产后大出血, 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2~41d, 平均出血量为500mL, 出血量是本组病例中最多的病例。大出血原因是由于产后残留胎盘部分发生变性、机化、脱落后暴露基底部血管, 引起大出血。胎盘残留绝大多数与第三产程的处理不当有关。

(2) 由子宫复旧不良引起的晚期产后大出血, 出血多发生在产后6~23d, 平均出血量为320mL。在产后及时应用宫缩剂、早期下床适当走动, 由于近几年来大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 使母乳喂养率逐年升高, 由于哺乳能刺激子宫收缩, 故近几年晚期产后大出血已明显下降。

(3) 产褥感染引起晚期产后大出血, 是因分娩后胎盘附着面的蜕膜血管内血栓形成, 逐渐纤维化, 导致管腔完全阻塞, 由于发生感染局部不能如期复原, 血栓溶解脱落, 血窦重新开放, 而发生大出血, 故因加强分娩期和产褥期的护理, 防治产褥感染, 是非常重要的, 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 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尽量避免人工流产及宫腔操作以防分娩时胎盘粘连及残留。发现不全流产时及时清宫。对产后原因不明的出血也应清宫。剖宫产胎儿娩出后, 注射缩宫素。胎膜早破、试产时间较长、有阴道操作史、子宫切口延裂、血肿等, 术中宫腔应严格消毒, 要防止子宫切口缝合过密, 止血充分, 术后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 注意纠正贫血, 以避免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此外, 早期下床活动, 坚持母乳喂养, 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蔡汉钟.晚期产后出血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4, (4) :2037.

[2]Gilberet L.Postpartum haemorrhage:a continuing problem[J].Br J Obstet Gynecol, 1987, 94 (1) :67~71.

30例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产妇, 年龄20~42岁, 平均25岁;初产妇28例, 经产妇2例;有人工流产史10例 (33%) ;均为足月妊娠, 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0.34%, 占同期产后出血病例的23%;重度贫血12例 (40.0%) , 休克4例 (13.3%) 。3年的统计资料中, 前2年患者为21例, 第3年为9例。

1.2 诊断标准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它是指胎儿娩出后, 经阴道生产的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 或经剖腹生产的产妇出血量超过1 000mL。一般经阴道生产的出血量普遍会被低估, 因在胎盘刚娩出到子宫完全收缩的瞬间, 往往就有可能失血数百毫升, 而部分产妇在出血后并无明显不适, 所以, 虽然依据其定义超过500mL属产后大出血, 但实际上这些产妇并非每位都会被认定是产后异常。

本组病例选择的标准为分娩24h后至少有1次大出血或持续间断出血量在500mL以上。总失血量为估计失血量与继续失血量之和, 估计失血量可根据休克指数粗略估计, 继续失血量为容积法测量。

1.3 大出血原因

1.3.1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

3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与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 见表1。

1.3.2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与出血量、出血时间的关系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出血量以胎盘残留为最多, 依次为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良。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时间以软产道损伤为出现最快, 依次为胎盘残留、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良。见表2。

2 结果

2.1 治疗方法

晚期产后出血一旦发生, 应立即开放静脉通路, 给予缩宫素点滴, 及时配血, 做阴道检查, 同时做好剖腹探查准备。本组26例采用清宫和药物治疗, 病理报告显示:6例为胎盘残留, 其余为凝血块及坏死蜕膜组织;对软产道损伤引起的3例晚期产后大出血者的治疗以及时缝合、止血及抗生素预防感染为主;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引起的反复大出血1例,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愈;剖宫产后大出血1例, 经积极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 经产妇及家属同意, 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

2.2 治疗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获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9d。

3 讨论

3.1 病因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有子宫复旧不良、部分胎盘胎膜残留、剖宫产子宫切口坏死。本组30例患者中子宫复旧不良居多, 共18例占60.0%, 依次为胎盘残留, 共6例占20.0%, 软产道损伤共3例占10.0%, 产褥感染共3例占10.0%。

3.2 预防措施

(1) 本组中胎盘残留引起的晚期产后大出血, 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5~43d, 平均出血量为1 500mL, 多是由于产后残留胎盘部分发生变性、机化、脱落后暴露基底部血管引起, 胎盘残留绝大多数与第三产程的处理不当有关。目前国内外对第二产程的处理与研究报道较多, 而往往忽视第三产程的处理。第三产程切忌用手强行牵拉脐带或用钳子夹取胎盘, 否则会导致部分胎盘小叶、被忽略的副胎盘及胎膜残留, 引起大出血。一般我院在胎儿娩出后30min未见胎盘有剥离征象, 或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超出100mL, 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 术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 如粘连较甚、不易剥离且无出血时, 可于分娩后72h行清宫术, 如剖宫产分娩发现有胎盘植入, 术后应予天花粉治疗, 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剖宫产术中常规清理宫腔, 故胎盘残留极少。本组病例中, 胎盘残留无1例由剖宫产引起。

(2) 本组中有3例晚期产后大出血是由软产道损伤引起的。软产道损伤引起的出血一般在分娩后24h内, 晚期出血者极少。3例中有1例引起的产后大出血极其少见的, 是由于阴道黏膜切口较深, 缝合时缝线深至直肠黏膜下, 继发感染累及血管引起直肠大出血, 故在胎盘娩出时应仔细检查软产道, 阴道黏膜切口缝合时不宜过深以防穿过直肠壁, 术后应常规做肛诊。产钳助产时, 常规作软产道检查, 故本组病例中软产道损伤无1例是由产钳术引起, 在临产时应予以重视。

(3)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加, 剖宫产引起晚期产后大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收治过2例患者, 1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引起反复大出血,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痊愈;1例剖宫产后大出血经积极保守治疗, 效果欠佳, 经产妇及家属同意, 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裂开多发生于术后2~3周, 常见于子宫下段横切口两侧端, 由于切口两侧靠近血管, 血管丰富, 用手作钝性分离时, 可能会伤及动脉分支。术中盲目反复缝合止血, 活动性出血血管未缝合形成局部血肿, 组织坏死, 伤口不愈合, 肠线溶解脱落, 血管开放, 切口两侧角缝线过多过密, 影响血液供应而使切口感染、愈合不良, 或者切口过低, 宫颈部组织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含有少量的平滑肌纤维, 血供相对较少, 伤口愈合能力较子宫下段差, 故切口越接近子宫外口, 感染机会越大。术中切口不宜过低, 缝合时应注意两侧角肌层有无撕裂。如有活动性出血时, 可先钳夹后用丝线单独缝扎止血, 避免多次缝扎, 缝合不宜过紧过密, 尽量不穿透蜕膜层, 以免影响血运致愈合不良。术后应及时纠正贫血, 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

[1]黄继秋.3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6 (2) :29.

[2]刘静.35例晚期产后大出血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 2008, 5 (1) :32.

[3]周红霞.晚期产后大出血36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05, 3 (6) :19.

[4]王海英.晚期产后大出血42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1998, 6 (1) :52.

[5]黄玉梅, 韦月娥, 黄秋.产后出血39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8 (24) :35.

晚期产后大出血44例临床分析 篇9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2003年2月-2010年2月的7年间,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7 213例,其中晚期产后大出血患者44例(选为实验组)。本组44例中,年龄20~39岁,平均27.6岁;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0.61%,占同期产后出血病例的8.7%;44例均为足月分娩;重度贫血17例(38%),休克9例(20%)。本组病例最少出血量500ml,最多出血量3 300ml。

1.2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诊断标准

晚期产后大出血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2]。本组病例选择的标准为:分娩24h后至少有一次性大量出血或持续、间断出血至中等量出血(总失血量为估计失血量与继续丢失量之和,估计失血量根据休克指数粗略估计,继续失血量为容积法测量),计算总出血量400 ml以上者[3]。

1.3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

晚期产后大出血原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见表1,出血原因与出血量、出血时间的关系见表2。

1.4 出血量与休克

44例患者中,失血量<1 000ml者32例(占72.72%),>1 000ml者12例(占27.28%)。失血量>1 000ml者发生休克5例,休克发生率为41.67%;失血量<1 000ml患者仅有1例发生休克,休克发生率为2.27%。由此可见失血一旦超过1 000ml,休克发生率明显增高。

1.5 晚期产后大出血相关因素

晚期产后大出血与年龄关系见表3,晚期产后大出血相关因素见表4。

2治疗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晚期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如有休克者首先应进行抗休克治疗,其他可开放静脉通路,给予缩宫素点滴,及时配血,做阴道检查,同时做好剖腹探查的准备。晚期产后大出血通常采用缩宫素、麦角、抗感染、清宫及止血等相应治疗,但是由于患者感染率较高,除流血量多者,不主张首选清宫术,先应用缩宫素,待感染基本控制后再行清宫。对于保守治疗效果差者,可行子宫切除术。值得一提的是,经皮股动脉插管行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止血或气囊压迫止血治疗晚期出血效果较好[4,5]。

2.2 病理报告

本组44例患者,28例行清宫术,病理报告为胎盘残留20例,胎膜残留为8例。

2.3 治疗结果

本组44例患者,28例行清宫术,9例子宫复旧不良及5例产褥感染给予抗生素、止血剂、宫缩剂治疗,2例切口裂开因出血凶猛、出血量大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均获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周。对6例出血量较大并伴有休克者,给予输血。

3讨论

3.1 出血原因

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部分胎盘或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产褥感染以及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裂开等。本文44例虽然病因不尽相同,但是该病处理的关键都是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尽快找出出血原因,及时止血。本组出血原因主要是胎盘胎膜残留,其次为子宫复旧不良,再次为产褥感染、子宫切口感染裂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也渐渐攀升,这亦是产科医师不容忽视的问题[6]。我院近7年来,剖宫产率由28.35%迅速增至45.63%。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切口感染裂开也成为晚期产后大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子宫切口撕裂而损伤较大血管,子宫下段横切口不宜太低,子宫切口长度以10cm左右为宜,且切口不能偏向一侧,遇有较大血管损伤时,要缝扎止血,切口缝合不宜过密,两层缝合不要重叠,特别要注意切口两角的缝合。

3.2 相关因素

本组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总分娩数的0.61%,与国内水平[7]基本持平。由表3可知,大龄产妇(年龄>35岁)的发病率(4.1%)明显高于同期我院产妇的发病率。由表4可知,有流产史的产妇在晚期产后大出血患者中所占比重较大,笔者认为是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家庭等因素,引起初产妇中有人流、引产史并短期内妊娠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因此加强指导避孕措施及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尽量避免人工流产及宫腔操作;对于经产妇来说,尤其有正常分娩史者,产程监护一般不如初产妇严密,而且自身重视程度不够高,经产妇往往年龄偏大、体质虚弱或有潜在疾病,易发生产程延长、宫缩乏力及难产。因此,对经产妇产程的严密监护不可忽视。

总之,产后大出血的抢救极其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好病情的观察。对产妇要严密观察其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及宫底的高度,确保产程安全、有效,把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240.

[2]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61-462.

[3]郑怀美,苏应宽.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38-239.

[4]Lam Pmann L,Lohle P,et al.Embolization as treatment for post-partum hemor[J].Ned Tijdschr Geneeskd,2002,12(2):2360-2363.

[5]罗来华,何乾文.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6):380-381.

[6]南京市围产保健协作组.1999年南京市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731-733.

产后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 年龄21~35岁, 平均30岁。初产妇30例, 经产妇8例;孕1次21例, 孕2次12例, 孕3次5例;孕龄28~41周, 平均38周;生产方式:剖宫产18例, 经阴道分娩20例。合并妊高征3例, 有人流史者12例。

1.2 诊断标准

本组均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2h内产妇出血量≥400mL或胎儿娩出24h内产妇出血量≥500mL。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和面积法计算, 分娩后敷料重 (湿重) -分娩前敷料重 (干重) =失血量 (血液比重为1.05g=1mL) 。面积法:血湿面积按1cm2=1mL计算。

1.3 产后出血情况

本组产后出血发生在分娩后2h内33例, 2~24h5例;出血量500~600mL20例, 600~800mL14例, >800mL4例, 发生失血性休克5例。发现产后出血后,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予吸氧、输血, 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出血原因:宫缩乏力25例;1例为瘢痕子宫;1例巨大儿;宫颈裂伤3例;前置胎盘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胎盘植入4例,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是由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 影响子宫收缩;难产、产程延长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妊娠合并贫血、妊高征;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使子宫过度膨胀, 子宫纤维过度伸张失去弹性, 使子宫收缩不佳, 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 由于子宫收缩乏力, 膀胱膨胀等影响, 胎盘从宫壁全部剥离后, 未能排出滞留在宫腔内, 影响子宫收缩;胎盘未完全剥离, 过早牵拉脐带或刺激子宫, 使剥离面血窦开放引起出血不止;胎盘粘连、胎盘胎膜残留在子宫腔内, 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软产道损伤, 由于宫缩过强, 产程进展过快, 胎儿过大, 接产时会阴保护不当或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 胎儿娩出时, 可引起会阴、阴道、宫颈裂伤[1];人工流产史, 人工流产术会不同程度的损伤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 可并发子宫内膜炎, 再次妊娠时由于宫底蜕膜发育不良或部分缺失, 使受精卵着床时绒毛附着异常, 绒毛附着子宫肌层中间无蜕膜组织可形成胎盘粘连, 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则形成胎盘植入, 也可由于子宫蜕膜血管生长不全, 当受精卵植入时血液供应不足, 为摄取足够的营养而扩大胎盘面积, 伸展到子宫下段生长发育, 形成胎盘前置[2]。

2.2 预防措施

积极做好孕前及孕早期保健, 产前应定期检查, 督促孕妇参加孕妇学校培训, 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 了解孕期相关知识, 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纠正贫血, 加强孕期营养;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对有产后出血可能的孕妇应加强监测, 对多孕、巨大儿、羊水过多等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存在的孕妇, 应提前入院待产;对有产程延长、宫缩乏力等及时处理, 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了解产妇的心理, 多与产妇沟通,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维持孕妇的正常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防止产程延长;指导产妇适时正确使用腹压, 防止胎儿娩出过快, 造成软产道裂伤;严禁用外力压迫子宫底逼迫协助胎儿娩出, 防止子宫及盆底血管破裂;严格掌握催产素使用指征;要保持静脉通畅, 胎儿娩出后立即加入催产素20U;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 并按摩子宫促进收缩[3];因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以内, 故应加强产后2h监测, 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不能排尿者, 予以导尿。鼓励产妇早期哺乳刺激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流血量。

2.3 产后出血的抢救

产后出血一旦发生, 要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把握抢救时机, 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 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效及时地吸氧, 最好予以面罩给氧, 流量为4~6L/min, 观察氧疗效果。产后出血病人易出现休克, 应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 立即验血型, 采配血, 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作好记录。

总之,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其原因不外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出血的防治应贯穿于整个孕期, 孕前做好计划生育宣教, 做好避孕, 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做好监测及及时治疗。对于积极治疗大出血不止的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救治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发生产后出血38例。结果宫缩乏力25例;1例为瘢痕子宫;1例巨大儿;宫颈裂伤3例;前置胎盘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胎盘植入4例,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的防治应贯穿于整个孕期, 孕前做好计划生育宣教, 做好避孕, 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做好监测及及时治疗。对于积极治疗大出血不止的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预防

参考文献

[1]陈旭.产后出血72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06, 3 (19) :19~20.

[2]王燕.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防治[J].中外医疗, 2009, 10 (3) :46.

上一篇:大学新生抑郁心理下一篇:个人数字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