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国有林场

2024-09-04

黑龙江国有林场(精选九篇)

黑龙江国有林场 篇1

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 森林资源丰富, 有林地面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我省地方林业系统经营面积1 100多万hm2, 占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的37.5%, 年产商品材160万m3, 森林覆盖率46.9%, 森林蓄积4.6亿m3。2008年创林业产值250亿元, 完成人工造林119万亩, 封山育林61万亩。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以来, 国家累计投入40亿元。

我省国土面积46万km2, 有着丰富的石油、煤碳、森林等资源, 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 同时又是生态和农业大省。境内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林业重点工程涵盖全省95%以上的市县。全省耕地面积近1.8亿亩,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0, 年产商品粮达500多亿公斤, 对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我省的中西部为“松嫩平原”, 由于缺林少树, 年降水较少, 给农业生产造成威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有效地保障了我省农业的发展。我省地方国有林区, 作为东北生态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的特点, 承担着国家和全省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具有抵御西伯利亚寒流、防止内蒙风沙、保护边界国土的作用, 是东北及华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和水源涵养基地。

二、我省地方国有林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省国有林场看, 在我省中西部的松嫩平原区, 缺林少木, 常年干旱, 经济社会欠发达。绥化、大庆和齐齐哈尔市就有相当数量的国有林场因基础差、底子薄、木材资源条件差, 属于我省地方国有林业的“第三世界”。虽然经过国家和省财政, 以扶持国有贫困林场和新林区建设增加了一些投入, 但是, 距离国有林场的实际需要还是相差比较远, 远远不能满足国有林场的需要, 不能解决国有林场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1.部分国有林场债务较多, 影响发展。例如绥化市的绥绫国有林场就比较典型。近些年来, 由于可采森林资源下降, 国家又实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尤其作为林场经济支柱的商品林被划为了生态公益林, 不准采伐, 使林场木材产量锐减, 收入直线下降, 经济艰难, 为此背上了负债的包袱。截至到2008年底, 缓棱国有林场管理局负债金额为3 984万元。其中:国外贷款535万元, 拖欠职工工资949万元, 拖欠退休金14.4万元, 拖欠工程款243万元, 亏损挂账490万元, 事业费超支挂账163.4万元, 拖欠社保费180.2万元, 其他债务1 490万元。沉重的债务使林场丧失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靠林场自身难于摆脱困境, 难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2.部分国有林场定位不准, 体制不顺, 阻碍改革和发展。1996年进行了林业体制改革, 林业事权下放, 一些林业局、国有林场管理局的事业经费由地方财政直接拨付。到目前, 全省仍有近半数县 (市) 林业局没有与地方财政实现对接, 即当地财政不给事业费, 甚至还收缴利润, 林业单位职能依靠育林基金平衡预算和省里拨付的一些专项经费维持生存。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被划归到地方管理, 不但没和县林业局合并, 同时把林场管理局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来管理。这在过去木材产量多、销售好或林业生产建设任务饱满的时候, 日子还比较好过, 森林的培育和林木管护等工作也能正常开展。但是今天的现状是:可采资源减少, 森林实行限额采伐制度, 收入锐减,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无缘安排, 得不到建设资金, 发展多种经营门路有限, 创收困难, 自收日危, 财政又不给事业经费, 导致林管局及所属各林场经济贫困, 无力支撑, 连正常工作运转都十分困难。尽管如此, 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宁肯自己少发工资, 也留出钱来完成造林更新、森林管护任务, 不让国家森林受损。现在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及各林场的这种“企不企、事不事, 工不工, 农不农”的定位和体制,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发展战略转变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出现的许多困难、矛盾和问题, 都与此有关。

3.部分国有林场因育林基金出台新的管理办法, 导致局机关经费没有来源。全省约有一小部分国有林场存在此类问题。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所属林场, 以前提取的育林基金和实现的利润全部上缴林场管理局, 首先用于造林、培育、病虫害防治、防火经费等项支出, 剩余的再用于林场管理局机关经费。但近年来, 由于收入下降和成本提高等原因, 导致各林场处于亏损经营。在这样的情况下, 育林基金实行了新的征收和管理使用办法, 根据黑财综[2009]76号文, 从2009年7月1日开始, 育林基金的提取额由原来的根据产品销售收入, 人工林收入按26%提取, 天然林收入按21%提取, 改为现在育林基金提取额按产品销售收入的10%提取, 并且提取的育林基金只能用于造林、培育、病虫害防治、防火经费等项支出, 不能另作它用。这样就导致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机关经费没有了来源, 使日常的管理工作难以维系。

4.部分国有林场人员包袱沉重, 难以承担职工养老保险。全省约占半数国有林场存在此类问题。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职工队伍庞大, 老职工比例也高。由于生产建设任务减少等原因, 林场富余人员和离退休职工日增, 人员包袱十分沉重, 随着林场收入下降, 经济条件日下, 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无力按时足额缴纳, 到现在绥棱林场管理局的职工仍未参加养老保险。

5.部分国有林场离县城较远, 职工就医、子女就学困难。全省有近三分之一国有林场的职工就医和子女就学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的各林场, 大都建在人烟稀少的边远荒芜地区, 距离县城较远, 给职工就医和子女就学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现在的林场职工不得大病的时候, 基本不到县里医院就医。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也不得不忍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出林场到镇里或县里就学, 给职工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 许多职工生活依然很艰辛。这不仅使林场的生产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还影响林区的稳定。

6.部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破旧, 没有资金, 新林区建设难以启动。我省中西部的绥化、大庆和齐齐哈尔市所属国有林场, 因过去一直依靠国家和省财政投入过日子, 自身造血功能不强, 林场生产、生活设施陈旧, 缺少生产生活门路。在新林区建设中, 省财政投入一部分, 而林场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所属林场大都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基础设施破旧严重, 存在危房隐患多、吃水难、路难走等实际情况, 林场职工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也普遍质量偏低。由于缺乏资金, 现在房屋、路、水、电、通讯、居住环境等设施都尚未解决。目前全局林区总户数589户, 居住房屋总面积32 172平方米, 基本都是建场时建的, 其中大部分房屋都需要改建和维修。目前, 在四个林场当中, 只有三吉台林场争取到了80万元的贫困林场资金, 把场区的道路硬化, 把人畜饮用水进行了改造, 其他项目建设资金还没有落实。

三、我省地方林业税费负担情况和改革建议

(一) 国有林场税费负担情况及原因

1.2008年全省国有林场缴纳的主要税费有:营业税、增值税和地方税, 共计1 000万元。向社会交纳的各种集资摊派1 000多万元。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关于逐步取消原木农业特产税的规定已经落实, 我省地方林业自2004年开始免交木材农业税近3 000万元。

3.国家已出台的优惠税收政策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主要是缺乏规范性操作。如:国有林场、苗圃明文规定免征所得税, 但仍有些地方寻找借口征收企业所得税, 挫伤基层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如林业单位利用“三剩物”的加工产品、次小薪材减免营业税等优惠政策都没有很好地落实。有的地方税务部门为了减少纳税程序和成本, 实行定额征收的办法, 使一些优惠政策失效。其原因主要是当地税源少, 少征收的税款没有渠道弥补, 无法完成税收任务。

4.一些地方税种存在违规、越规向国有林场、苗圃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等地方税。

5.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超越权限范围和林业承受能力向林业基层单位, 包括国有林场、苗圃等事业、企业单位进行集资摊派收费, 名目繁多, 数额逐年增加。如征收水资源费、防洪保安费、排污费、卫生费、教育集资和向在林区公路上运行的车辆全额征收公路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 少的十几项, 多的达二十几项。在中西部平原缺林少树地区林业县, 年度集资摊派款多达十几万元, 而在产材县则更为严重, 加重了林业经济负担, 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二) 对国有林场税费改革的政策建议

1.加强国有林场减免税政策的研究和贯彻落实工作, 认真执行减免税费政策。 一是确定国有林场长期稳定的事业单位性质, 在此基础上, 纠正过去片面的国有林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提法, 应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9号文件精神, 对国有林场进行分类管理、分类经营。全省国有林场将划分为两种类型: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对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对于商品林和其他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经营性产业, 要重新整合、重组, 按照产权明晰、科学管理的原则, 引入企业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和经营。二是国有林场承担社会职能是减免税费负担的因素, 应当寻求尽快解决。目前林场办社会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林场办学。林场办小学有196个, 每年支出费用1 183.9万元。 目前一些国有林场由于远离乡镇、 村屯, 还不得不保留场办

小学校, 但是教育经费得不到国家的投入, 全靠林场自己解决。同时, 林场学校师资力量弱, 学生人数少, 而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和所消耗的费用远远高于乡村和城镇小学, 林场职工将林场小学戏称为“研究生院”。如龙江县的山泉林场小学5个老师, 7个学生, 分布5个年级, 每年费用6万元。逊克县道干林场小学只有5名学生, 3名老师, 每年的费用在4~5万元。二是林场医疗问题。有218个林场办医务所, 每年补贴365万元。从目前的情况看, 由于这些林场地处偏远, 暂时还无法剥离。

2.加大新林区建设投入, 加大国家对国有林区道路和危房改造力度。

3.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黑龙江省关于加快建设林业强省的决定》, 认真落实免征农业税的规定。

4.认真规范执行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字[1997]49号) 的有关规定, 免征国有林场、苗圃企业所得税。这个文件精神必须坚决执行, 不能打折扣, 国家应予以明确。

5.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 管好用好育林基金。国家应出台育林基金管理办法, 允许省里集中一块育林基金, 统筹使用, 集中资金办大事。同时, 也有利于加强管理, 避免挪用于非营造林上。我省拟与财政协商确定, 从年度实现的育林基金中集中一定比率, 进行集中管理使用。

6.减免地方林业系统的地方税。地方税涉林税种十余项, 加重林业经济负担, 应加快研究减免政策, 特别是对县市林业局机关、国有林场、苗圃等事业单位应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等地方税种, 并规范征收行为。同时, 还有近2/3的林场存在林场办学问题, 对于这些林场, 应免征教育费附加税, 并在公共财政预算中给予一定的教育费用。

7.按照中央和省近期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 坚决禁止向国有林场、苗圃等基层林业单位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千方百计地为我省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黑龙江国有林场 篇2

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决议

(2011年3月15日职工大会通过)

施秉县国有林场职工大会讨论了2011年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建设项目,大家一致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林场职工的关心和温暖。

会议认为,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是一件为国有林场办实事、谋福利的大好事,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遇。我们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此项工作。

会议要求:

一、落实国家政策。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改造范围和标准,认真核实改造对象,确保不多报、不漏报,将好事做好。

二、坚持各项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职工意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由林场和职工自主修建。根据本场具体情况、职工经济实力和职工意愿,确定异地新建,新建地点:鲤鱼塘,户型面积80平方米。

2、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林场稳定。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因此,要坚持做到公正、公开、公平、透明,维护职工利益,确保稳定。

3、坚持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实行定额补助,地方政府给予适当配套,林场和职工个人合理负担。

三、争取政府支持。危旧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林场领导要多向县委、县政府、县林业局汇报,争取政府支持。一是争取配套资金。二是争取优惠政策。参照城市危旧房改造、城市保障住房、廉租房等项目,为危旧房改造争取相同的优惠政策;三是要与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财政、税收等相关部门加强工作协调,共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一要争取落实危旧房改造建设用地无偿划拨、计划单例等土地优惠政策;二是将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对经营服务性收费按低限实行减半收取。

四、严格工程监管。必须严格把关,严防出现豆腐渣工程。要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和强制性标准,切实加强过程督查,实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确保建设质量不出问题。让林场职工住上优质房、放心房、满意房。

五、争取落实产权。林业局、林场要向房管部门积极争取,协调落实职工房屋产权问题,最大限度地让林场职工从危旧房改造中得到实惠。

六、强化资金监管。要加强专项建设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

保资金安全运行,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危旧房改造资金要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严禁挪用、挤占、流失、浪费资金等现象发生。

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思考 篇3

一、黑龙江省国有林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有林场是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在无林少林、荒山集中连片的地区建立的以造林为主的林业基层事业单位, 其主要任务是培育森林资源,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但是, 在国有林场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由于体制、政策等原因, 还存在制约国有林场健康发展的一些问题。

1. 管理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目前林场属于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但在经营管理上, 为了提升经济效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企业化管理。首先, 国有林场实行企业化管理, 有林产品收入, 使得国有林场的事业属性并不被社会广泛认知, 影响了地方政府对国有林场的支持力度, 甚至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其次, 国有林场现行管理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造成国有林场管理效率低下, 难以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制约了国有林场的发展。再次, 职工身份不明, 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不能按事业单位的有关政策落实, 退休职工不能全额领到退休金, 对林场职工队伍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管理体制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 由于国有林场的事业经费主要来源于森工的育林基金, 而森工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拖欠育林基金, 使得国有林场实质上成为“自收自支”单位, 林场的生产、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不列编制、不给经费, 由林场自收自支解决。市县林业管理体制历经的几次上收和下放, 使得地方林业游离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之外。市县林业局的经费缺口只能转嫁到国有林场, 给林场带来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 经济上包袱越背越沉。在森林资源保护上, 存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管理缺失问题, 结果造成大量的国有森林资源过度采伐利用, 国有森林资源流失、浪费现象严重。林场承担着名目繁多的地方集资摊派, 加重了经济负担。

2. 行政管理不力。

一是国有林场以县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林场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不相适应。由于多数县级财政都是“吃饭财政”, 基本上没有对林场建设的投资, 林业局或林场缺钱就向森林进军。二是林场场长 (或林业局局长) 的任期不确定, 导致无法对森林有一个长期的、科学的、合理的经营战略。三是有一些林场管理混乱, 自行其是, 不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现象依然存在。

3. 人力资源条件不足。

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水平低, 思想观念落后。由于林场条件差, 留不住人, 职工队伍年龄老化、素质降低的问题也已经积累了多年。一是文化程度不高。全省林场职工初中以下学历的有25 484人, 占职工总数的45%。一些有一技之长的职工也纷纷离场, 另找出路。二是营林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技术落后, 许多国有林场的技术人员掌握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三是非林产业人才严重匮乏, 特别是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方面的专门人才。四是计划经济使林场职工形成的坐、靠、要思想观念依然存在, 创业兴林致富的观念淡薄, 缺乏足够的进取精神。

4. 历史遗留问题突出。

一是债务负担重。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 累计负债29.13亿元。其中拖欠各种社保费用10.95亿元, 拖欠基本养老保险费9.44亿元, 拖欠基本医疗保险费1.19亿元, 其他3210万元。累计拖欠职工工资等各种费用14.6亿元, 其中拖欠在职职工工资11.86亿元, 拖欠离退休人员退休费1.78亿元, 拖欠在职职工医药费1280万元。金融机构贷款3.61亿元。二是社会保障覆盖面偏低。截止到2010年, 还有25.1%的在职职工和21.85%的退休人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有29.8%在职职工和15.67%退休人员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只有部分林场给一线职工参保, 生育和失业保险鲜有林场参加, 林场职工没有住房公积金。三是国有林场职工隐形失业率较高。有相当部分职工以田抵资。由于木材减产、就业渠道不畅、职工技能单一, 森林管护、森林资源培育等工程面积小, 林场只能提供少量职工就业。四是看病难。国有林场大部分处于深山区, 职工到县城医院就医很不方便, 大多数情况下要依靠当地医疗所。有的林场由于达不到当地参保规定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享受不到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林场也无资金给予补助, 导致“一人住院, 全家返贫”现象普遍存在。

二、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重点对策

1. 积极推进国有林场体制改革。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 对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分类管理, 按照有利于国有林场更快、更好发展的要求, 准确定位国有林场的性质, 彻底改革国有林场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将国有林场分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 并对其内部结构和运营机制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 以两类林区划为依据, 把生态区位重要, 公益林面积达到管护面积60%以上, 主要承担公益林培育管护任务, 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国有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对当地自然条件差, 森林资源量少质劣, 公益林比例达不到60%, 但公益林分布的生态区位特别重要,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又较差, 依靠自身经营性活动难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国有林场也可以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 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将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 主要从事商品林和其他产业经营, 能够参与市场竞争, 并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主的国要林场界定为商品经营型林场, 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 按市场机制运作,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2. 对国有林场全面实施政策扶持。

一是结合“大美龙江”建设规划, 对国有林场采取财政扶持政策, 大力增加营造林和抚育补贴, 加大湿地补助投入、森林消防和病虫害防治投入。二是各级政府要将国有林场建设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央要加大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切实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三是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征收的育林基金应及时全额返还给林场, 用于更新造林、管护和资源清查。四是妥善处理林场债务。通过豁免、转为国家资本金、银行停息挂账等办法核销部分国有林场债务。

3. 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全面开展生态公益林核查认定工作, 扩大补偿范围 (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同时实施) , 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同时, 尽快建立林业环境经济制度, 对包括森林环境效益在内的自然资本的价值进行核算, 即给所有的环境因子进行合理定价, 以形成完善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 从而使资源与环境的成本和价格体现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最终建立起一套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价格体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通过有偿利用或经济补偿等措施, 进行可持续的有效配置, 通过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资源、开征生态税等措施, 在一定时期内给国有商品林经营者一定的补偿。

4. 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国有林场总结报告 篇4

一、林场基本情况

卓尼县叶儿林场成立于1987年10月,隶属县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2011年6月改制为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全场现有职工32人,其中男19人,女13人。林场主要下设木耳沟、郭卓沟、麻路桥头3个管护站,经营总面积2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9.6万亩,包括有林地7.7万亩,(其中天然林7.4万亩,人工林0.3万亩),灌木林地7.1万亩,疏林地2.6万亩,无林地(宜林地)0.3万亩。林区活立木总蓄积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3%。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场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管护和公益林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管护管理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并经常性组织开展林区巡查,有力地维护了林区秩序的稳定,确保了辖区森林资源安全。林场管护任务14.8万亩,责任落实率达100%,公益林建设效果明显,自2000年以来累计完成封山育林1.86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我场辖区以天然乔木林为主,林区分木耳沟、郭卓沟两部分,两林区相距70公里,且地处洮河林区护林难点区域,林区情况复杂,林牧交错,群众生活比较贫困,采拾烧柴现象比较突出,致使森林管护难度极大。

2、我场职工中女职工过多,其中50岁以下职工中女职工占52%,致使现有人员与护林工作需要极不适应,成为开展护林工作极为不利的因素。

3、林场经济危困,没有其它收入,正常经费缺乏。

4、林业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老化陈旧,对森林管护工作产生制约性影响。

黑龙江国有林场 篇5

一、研究背景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 据研究表明, 黑龙江国有林区总经营面积广阔, 占地面积为1000多亿公顷, 森林总容积约为6.5亿立方米, , 森林资源较多, 其覆盖率约为83%。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主要位于大、小兴安岭、完达山等地, 现有国有大小林场约380个, 遍布在黑龙江省12个地市、70个县, 主要的国有林区有森工总局,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等,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开发和产业调整, 黑龙江省国有林场已形成了植树造林、木材加工、林业产品工业、多种经营以及旅游开发等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模型构建

1. 构建原则。

(1) 指标建立的科学性。指标的构建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能反映国有林场综合经济效益的内在机制。 (2) 指标建立的可行性。指标建立应重点考虑其在国有林场的可行性, 一方面要考虑相关指标是否能够取得, 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指标的全面性, 以及获取和处理相关数据的费用的大小。 (3) 指标建立的系统性:指建立的指标体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国有林场的特点, 国有林场综合经济效益指标设立生态效益指标体系、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和社会效益指标体系, 每个指标体系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内容, 而且它们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 互相制约的, 指标体系的框架如表1。

3.评价方法。

(1) 计算方法。用加权平均法对各种指标进行评价,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F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综合指标的评价值, N为最高层指标个数, M为次高层指标个数, X为再下层指标个数, 依此类推, 可以得到若干层次的指标体系;Kl为最低层某一指标的评价值, Pl为最低层某一指标的权重, Ri为最低层的上一层的权重, Wj;为最高层指标的权重。

式中, F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综合指标的评价值, N为最高层指标个数, M为次高层指标个数, X为再下层指标个数, 依此类推, 可以得到若干层次的指标体系;Kl为最低层某一指标的评价值, Pl为最低层某一指标的权重, Ri为最低层的上一层的权重, Wj;为最高层指标的权重。 (2) 最低层各指标评价值K的计算。在本文中, kl表示最低层第l个指标评价水平值, Pl表示第l个指标的实际值, S表示第l个指标的参照值。根据各指标对整体目标产生影响与发生作用的方向差异, 指标可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

正向评价指标评价值ki=pi/Si

逆向评价指标评价值ki=1-pi/si,

ki反映实际指标值与参照指标值的相近程度, ki取值范围为[0, 1]之间, 当ki>1.00时表明已达到理想状态取1.00值。

参照指标值是一个期望达到预期目标标准。本次评价中, 参照价值依照以下几种情况进行确定: (1) 国家、省治区) 、林业厅或公司林场已明确制定规划目标的, 以规划目标为准; (2) 参照值在理论上容易确定且与实际基本相符的按理论值计算; (3) 理论上存在最优值, 但短期内难以达到的, 按理论值结合公司国有林场实际情况而定; (4) 理论值难以确定的, 可通过参阅相关材料和分析进行推算; (5) 部分经济、社会可持续指标取当地平均值。 (3) 权重的确定。权重的确定根据林业相关部门的专家问卷打分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 具体计算方法略。 (4) 计算结果。 (1) 根据黑龙江省森林工业企业相关统计数据汇编得出国有林场最低层的评价真实值和参照评价值指标;利用上述权重确定方法得出各层次的权重。 (2) 利用上述所提资料得出国有林23个指标变量的实际值、评价值的资料结果见表2。

根据表2的相关数所计算林杨第二层与第一层的相关数所结果见表3。

(5) 评价标准。将黑龙江国有林场综合效益指标划分为优良、中、及格及差, 分成四个区间, 其中[0.8~1.0]为优良, [07~0.8]为中, [06~0.7]为及格, [0.6以下]为差。根据表3可知, 黑龙江省国有林场整体综合效益一般, 其中, 综合经济效益较好,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处于及格状态, 这就要求国有林场及林业的相关主管部门今后在提高林场的综合经济效益时, 既要注重经济发展, 更要注重社会与生态的发展, 以使国有林场在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中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

摘要:国有林场是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 发挥森林多功能、多效益作用的实体, 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木材及种类繁多的林产品, 并保证森林生态效益得以实现。林业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自身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和谐而持续的发展。林业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对国有林区乃至我国林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文章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场作为研究对象, 建立国有林场综合效益指标, 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为国有林场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林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黑龙江国有林场

参考文献

[1] .黄庞博.提升国有林场经济效益的思考[J]绿色财会, 2008 (12)

黑龙江国有林场 篇6

国有林场是我国森林资源发展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陈仓区目前共有坪头、凤阁岭、潘家湾、八里庄、冯家河五个国有林场, 经营总面积149.95 万亩, 其中林业用地145.69 万亩, 有林地面积113.02万亩, 森林蓄积量441.68 万立方米, 分别占陈仓区林地总面积、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54.5%、59.4%、67.5%。共有林业职工355人, 其中在职221 人, 离退休134 人。1986 年以前, 全区国有林场全部为事业性质的造林林场, 86 年后, 由于事改企, 国有林场被确定为以营林为主造林为辅, 自收自支的差额事业单位。

2 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林场职工逐步成为社会弱势群体

近年来国有林场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据调查目前林场停薪留职人员占林场在职职工的15%。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有林场职工工资收入与社会平均工资差距日益增大。实际在岗职工领到的就是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中基础性部分, 奖励性部分根本无从谈起。

2.2 管理体制不顺, 国有林场被地方政府边缘化

国有林场建场初期, 均被确定为造林林场, 属事业单位, 基建经费、人员经费均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86 年改制后, 国有林场通过林木采伐销售收入, 维持林场生产经营及职工待遇保障。天保工程实施后, 国有林场失去了自营收入, 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森林资源管护费及公益林建设资金开展造林和资源管护工作。职工工资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2.3 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僵化, 林场发展缺乏活力

2.3.1 国有林地经营权未放开

目前, 集体林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已全部落实了林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有效调动了山区林农的积极性, 处处呈现出一片造林、护林的可喜景象, 而国有林场仍然遵循旧的国有林场管理办法, 将林地经营权牢牢控制在国有林场, 职工没有发展林业产业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

2.3.2 利益分配采取平均主义

由于国有林场在职工工资、五险方面资金不足, 便实行工资预算、“五险”补助采取平均主义。国家核定的我区享受五险补助人数为208 人, 实际人数为208 人, 多出34 人, 这34 人在天保二期不享受中央财政拨付的人均6226 元/年的五险补助经费。

2.3.3 奖励机制不完善

对于为国有林场在招商引资、技术革新、产业发展、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缺乏有效直接的奖励办法。

2.3.4 国有林场基层管理松懈

近年来, 基层管护站似乎仅仅维持在“留好人看好门”的状态, 导致日常的巡山护林、林区防火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3.5 国有林场技术人才短缺

由于林业行业工作条件差、待遇低, 对林业大中专院校学生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同时林场内部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所以国有林场严重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和各方面能力都具备的大学生人才。

2.4 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障覆盖面小

近年, 虽然通过有关部门的争取, 国有林场职工五险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 缴纳逐步走上了规范化, 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住房公积金均无力缴纳;国有林场职工大多为“一头沉”家庭, 许多家庭收入依靠职工工资收入, 家庭无法纳入当地低保, 家属就业困难;因工资连续上调和资金短缺, 国有林场普遍在一期拖欠职工工资, 全区累计504 万元, 这成为了国有林场沉重的负担。

3 陈仓区国有林场改革思路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 并结合陈仓区实际, 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3.1 争取地方政府对改革工作的大力支持

通过及时向地方政府领导反映国有林场实际困难, 争取地方政府和财政对改革工作的支持。

3.2 加强投资争取和资金监管力度

在天保二期实施过程中争取将中央投资设置为动态投资, 在各类投资中重点加强人员管护经费及五险补助经费投入力度, 确保各项涉及林场职工利益的资金足额、准时、快速地拨付至国有林场, 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区财政、审计、林业进行定期进行督查, 确保专款专用。

3.3 结合国有林场改革, 理顺国有林场的体制问题

国有林场改革主体思路为将国有林场按照生态区位及区划界定情况实行分类经营。即将属于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国家和地方级公益林比例高的国有林场划分为公益型林场, 转变为由财政供养的全额事业单位。对生态区位一般, 国家和地方级公益林比例低, 而商品林面积较大的国有林场划分为经营型林场, 实行财政差额补贴。

3.4 整合国有林场, 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 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我区的4 个国有林场进行全面整合, 可以将国有凤阁岭林场与坪头林场进行整合, 将国有冯家河林场与国有八里庄林场进行整合。这样有利于资源整体优化, 有利于资源管理和项目、资金分配。

3.5 加强内部管理, 努力营造创业干事的好氛围

一是要建立健全用人制度, 形成干部职工能上能下机制, 实行全员聘任制, 将管护及公益林建设任务分解承包到职工或管护站进行完成, 逐步形成贡献和创造价值与待遇挂钩的利益分配体系。二是要制定出台各类奖励办法, 与人力资源部门协调, 积极吸引高学历、知识全面的大学生进入林场工作, 全面提升国有林场职工文化水平, 努力改变职工知识层次结构。三是要加强财务管理, 开源节流。对于天保二期未享受中央财政五险补助人员, 可通过协调地方财政予以解决。四是依据改革方案对国有林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特殊岗位人员进行定编, 争取财政供养, 其余人员则一律由国家通过森林抚育、森管护等社会化购买劳务方式予以解决就业。

3.6 完善国有林场职工保障体系, 解决林场职工后顾之忧

对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拖欠问题要及时向上反映, 积极与地方财政协调争取补助, 通过职工拿一点, 单位挤一点, 上级补助一点的办法予以解决;对于国有林场职工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 要与当地民政部门协调, 纳入当地低保;对于林场“一头沉”家庭, 职工家属的就业可采取以下形式解决。一是可以组织成立国有林场专业造林绿化施工队, 对外承揽绿化工程, 解决部分职工家属就业;二是发展森林旅游, 开办农家乐安置部分职工家属;三是成立国有林场育苗合作社, 安置一部分职工家属。四是由地方财政对一期拖欠职工工资进行补助发放, 切实保障绝大多数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工资收入。

3.7 转变森林资源管护形式, 提高资源管护质量

喜德国有林场发展建议 篇7

1998年, 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爆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三条江中上游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重大英民决策, 全面启动天保工程。1999年9月, 朱镕基总理到四川视察时提出:岷江变黄的时间不远了, 要把森老虎请下山, 对于穿皮鞋的森老虎森工企业实施天保工程, 对穿草鞋的森老虎群众实施退耕还林, 就是要把砍树人变为种树人, 把林子造起来。这样, 四川当年就率先全面实施了天保工程。

2 喜德林场

2.1 实施天保工程前

喜德林场始建于1958年, 属于全民所有制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喜德县四个区22个乡的造林、育林、护林工作。林场人员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拨付。1993年喜德县进行机构改革, 将喜德林场改为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 实际上就是企业化管理, 县财政对林场进行“断奶”, 靠采伐小径材销售给纸厂和所谓的多种经营艰难度日。短短3 a后, 因可采伐的森林资源枯竭, 经营艰难, 负债累累, 单位面临倒闭。另外, 因过度采伐森林资源, 导致喜德县水土流失加剧, 生态恶化。因此, 1996年喜德县政府又对林场进行了一次改革, 全面停止采伐, 全力保护森林资源, 人员定编为30名, 把30岁以下的富余人员38名分流到当时效益较好的企业中去, 林场经费由县财政每年补助8万元。这点补助款也只能够发基本生活费.到了1999年林场的各种负债已累计达270.3万元。

2.2 实施天保工程后

1996年, 四川省率先实施天保工程, 林场职工经分流后保留下来的30名全部转移到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和森林管护上来, 每月能如期领到工资或管护费。职工欢天喜地, 如大地久逢甘淋。原分流出去的38名职工因其所在企业相继破产, 又遭遇下岗, 恰在省上有个规定, 每3 800 hm2森林要求有个人管护。这样, 林场在保留下来的人员不够的情况下, 把原分流人员返聘到森林管护上。同时, 结合实际聘请了乡 (镇) 林业员和当地部分农民到森林管护上来, 聘用合同期限以天保森林管护期限为限。这样不仅有效保护了现有的森林资源, 而且每年新造林木几百公顷。

林场实施了天保工程后, 国家切实考虑到林场的具体困难, 所以, 通过长城资产公司核销了林场的负债银行贷款部分170多万元。还将林场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险, 另有14名森林管护人员待缴。林场还为18名正式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近期国家还启动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 国家及省政府的补助资金早到位。目前, 林场正在运筹原址重建, 在不久的将来林场职工就喜迁新居。实施天保工程后, 喜德林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3 面临的困难

3.1 人员困难

因林场被划定为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 所以, 林场原有职工调不出去, 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校毕业生不愿意进来, 现有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较难胜任专业技术工作。

3.2 工作困难

这几年, 国家惠农政策比较多, 如三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 本来就是修房造屋的项目, 需要大量的木材, 乱砍滥伐比较严重, 对林政管理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村村通公路建设, 因没有通公路的村都处于山区, 特此, 占用林地及破坏植被情况非常严重。老百姓还认为这是国家的惠农项目, 去查时“理直气壮”。

3.3 资金困难

天保一期工程喜德林场森林管护面积为5.07万hm2, 包括集体林2.47万hm2, 而天保二期工程只管护了国有林部分2.6万hm2, 因此, 虽然二期管护费标准提高了, 但是要扣除集体林部分, 所以, 喜德林场二期与与一期总的管护费基本持平。林场2013年来总职工人数为90人, 其中:正式职工18人, 聘用72人 (14人未纳入五项保险) , 全年职工总工资147.4万元, 五项保险74.8万元, 住房公积金10.5万元, 其他如:护林防火费、车辆修理及燃油费、房屋修缮费、公务接待费等等支出62万元, 全年共计支出294.7万元。而按管护面积林场应得的中央补助管护费是195万元, 按管护人员数应得的五项保险中央补助费是52.7万元,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20万元, 县财政补助8万元, 全年共收入275.7万元, 收支缺口19万元。职工工资部分, 目前, 聘用的72人月均工资仅654元, 2014年, 按照凉山州最低工资1 200元计, 每年新增47.2万元, 把未纳入五项保险的14人纳入则需要12.5万元, 新增资金缺口达59.7万元。人员工作连年上涨, 特别是正式职工的工资涨幅很大, 而管护费10 a不变, 县财政给林场的补助从1996年开始就是每年8万元, 到2013年已经是18a, 还仍然是8万元, 根本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所有困难中资金困难是最大的难题。

4 今后发展的机遇

4.1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 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发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力号召;十八大三中全会切实规定资源有偿使用, 划定生态红线。

4.2 全省林业发展新思路

结合省委省政府“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总体部署和我省林业实际, 首次提出了“162”林业发展新思路。

4.3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

目前, 全国正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国有林场迎来进一步深化改革, 条件优越主要从事经营商品林的林场, 或将改为经营型林场, 即企业单位;而条件比较差主要从事经营生态公益林的林场, 或将改为公益型林场, 即事业单位。

4.5 对林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政府出钱买生态, 将国有林场改为生态公益型林场, 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同级政府无力承担的, 纳入上一级政府财政预算, 直至纳入省级政府财政预算。

二是建立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道路交通建设、电站建设、乡村及城市建设, 凡是涉及到林地林木的建设项目, 都要先勘验设计, 并缴纳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让全社会有共识, 并共同来兴建林业。

三是五险保险由省级统筹。每项保险由森林管护实施单位核报, 需要多少统一划拨给社保部门。全部森林管护人员按照四川城乡养老全可自由转移接续的办法缴纳养老金, 以解除森林管护人员后顾之忧, 稳定人心。

四是人员经费与管护经费分开。喜德县是个农业小县, 而且是国家贫困县, 无力承担人员经费, 管护费实际上就成了人员经费, 所以, 核定人员及经费是很必要的, 并随着工资的变化而变化。

五是预算林业工作经费。县级林业主管部门, 因缺乏工作经费, 而林业工作中无法避免产生一些费用, 所以, 难免会打森林管护费的主意, 所以, 在下达林业建设项目时, 预算合理的工作经费最好。

摘要:通过分析比较喜德国有林场实施天保工程前后的差异, 找出目前喜德国有林场面临的困境, 及林场发展的机遇, 对林场今后的发展给出合理性的建议。

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思考 篇8

福建省的省属国有林场共有106个, 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木材出材量少的防护型林场和贫困林场, 如: 三明市郊国有林场属出材量少的生态公益型林场, 建宁国有林场属贫困林场。第二类为承担高校教学研基地任务的教学林场, 如: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和三明莘口教学林场等。第三类是产材量较大, 木材经营收入较多, 财务状况较好的林场, 如: 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邵武卫闽国有林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等。目前有人提出了以下林场改革思路: 将出材量少的防护型林场、教学林场及贫困林场定位为生态公益型林场, 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管理; 将资源条件较好、木材销售收入较多的林场改为企业单位, 从木材销售收入中弥补林场生产经营所需的经费。但笔者通过对福建省省属国有林场的调研后认为,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省属国有林场都应定位为生态公益型林场, 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管理。

一、将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预算管理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 确保林场实现长期快速稳定发展

我国国有林场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 而福建省省属国有林场目前实行“省办、市管、县监督”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 国有林场的资产处置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核批准, 林场生产经营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监督指导, 对保护林场国有资产和森林资源的安全完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这种“事不事、企不企、工不工、农不农”的模式下, 大多数林场属财政差额拨补的事业单位, 省财政只能核拨给林场少量的林业事业经费, 财政资金对国有林场林业事业的投入不足, 国有林场主要靠生产和销售木材收入维持造林和森林管护工作, 林场的事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这种模式与林场所承担的建设任务不相称, 造成了国有林场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将国有林场确定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后, 财政部门按林场事业发展需要将财政资金充分投入到国有林场, 确保了林场发展事业的资金需求, 使国有林场轻装上阵, 全力保护森林资源, 将促使国有林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现有模式下, 由于林场资产管理权与业务管理权分别归属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国有林场管理局, 事业编制、人事、工资均归属市编办和市林业局, 财权与人事权分开, 导致省国有林场管理局在林场的管理上存在诸多困难。国有林场改革后, 一级财政预算对应一级管理部门的管理, 管理体制将会得到理顺。由于财政资金的全额投入, 国有林场资产、资金管理也将会更加规范和有效。

二、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预算管理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国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2014年2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 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全国森林面积2. 08亿hm2, 森林覆盖率21. 63% 。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 /3, 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 /4。从数据上看, 我国属森林资源较缺乏的国家, 保护森林资源刻不容缓。我国目前共有国有林场4855家, 经营管理的林地面积0. 58亿hm2, 其中省属国有林场仅占10% , 经营面积0. 058亿hm2, 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 79% 。由于省属国有林场属事业单位, 财政差额预算资金投入后, 财政部门及省市主管部门对其资金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监督管理, 促使其经营管理比较规范, 森林资源保护较好,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用显著。经过长期的发展, 省属国有林场已成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完善、森林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区域, 成为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产地。资源条件较好的国有林场还承担着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任务等各种林业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如: 三明地区资源条件好的林场近几年承担着大量的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任务, 大田桃源国有林场2012年承建2. 5万亩, 大田梅林国有林场2012年承建1. 5万亩、2013年承建0. 4万亩, 尤溪国有林场2012年承建1. 77万亩, 将乐国有林场2013年承建3. 09万亩。这些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 越来越突显国有林场在国土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继续发挥国有林场在国土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就必须有着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单纯依靠林场木材销售收入, 就算资源较好的林场也仅能满足其简单再生产的资金需求, 所以有必要将国有林场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管理。

三、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预算管理有利于林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

省属国有林场是林业科研的排头兵, 承担了许多重要的林业科研任务, 扮演着林业科技推广者的角色, 为我国林业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科研需投入大量资金, 没有全面财政预算支持, 国有林场无法筹措到足够的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林业科研和林业推广工作无法长期有效推进。如: 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南平邵武卫闽国有林场和顺昌洋口国有林场、三明尤溪国有林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及将乐国有林场等都承担着优质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种业创新及其他林业科技攻关任务, 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和将乐国有林场均承担着林业高校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基地任务等。这些科研项目耗资巨大, 没有财政资金的支撑, 林场根本没有财力投入这么大量的科研资金。

四、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财政预算, 财政支出负担压力较小

1. 木材出材量少的林场、教学林场和贫困林场应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管理。这类林场由于经济收入少, 财务收支无法通过木材销售收入实现平衡, 若无财政资金的支持, 根本无法维持林场正常生产经营和森林管护工作。所以只有将编制内人员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解决好职工的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问题, 让林场没有后顾之忧后, 林场才能将精力全部投入到造林和森林管护上,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国有林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生态保护功能, 深入抓好林业科研任务。目前, 省国有林场管理局将省财政核拨给国有林场的林业事业费大多调剂给了这一类型的林场, 将其纳入全额财政预算后, 所需增加的经费预算不多, 财政支出压力不是太大。

2. 木材销售收入较多的国有林场也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将此类林场纳入生态公益型林场, 由于木材销售收入足以满足日常生产经营和造林、森林管护的资金需求, 实行收支两条线后, 不会给财政支出造成压力, 而财政资金的投入却可以避免林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过度砍伐林木和缩减营林投资, 有利于林场规范资金管理和将工作重心用于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 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造福世人。现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近五年的经济收入和财务收支情况等方面的经济数据为例, 分析将此类林场纳入全面财政预算管理是否会给财政造成较大负担。

将乐国有林场现有经营面积7173. 40 hm2, 有林地面积6072 hm2, 2013年底森林蓄积量达110. 86万m3。按十二五森林经营方案, 2011年至2015年期间该场可产销木材总量为13. 43万m3, 年均可产销木材数量为26 854. 8 m3。而该场在“十二五”期间年采伐木材数量控制在26 800 m3以下, 可以实现伐区轮伐, 永续利用。

单位: m3、万元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像将乐国有林场这样资源条件较好的林场, 按照中长期森林经营方案合理安排木材生产伐区, 是能够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和从木材销售收入中获取利润的。

单位: 万元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有经营利润的前提下, 资源条件较好的国有林场能够实现财务收支平衡。如果将这类林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 不会加大财政支出压力, 还会因财政资金的投入, 确保了林场人员经费和必要的管理费用的投入, 促进林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注重资金管理实效, 稳定营林生产和森林管护支出, 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防止林场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而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大量采伐好的林子和为了节省成本而减少营林投入, 造成重采伐轻造林和管护的不良状况出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曾说过, 正在深入推进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将有四大目标, 其中最核心的目标是通过改革加强生态林建设和保护,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统筹改革试点其他三个重要目标: 一是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改变林场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二是增强林场的自我发展活力; 三是建立既保证林场发展、又使财政负担处于合理水平的林场管理机制, 形成政府投入可持续、林业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的新局面。将省属国有林场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管理, 正符合上述改革目标。

摘要:分析国有林场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对福建省省属国有林场现状调研, 提出对省属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国有民权林场改革发展探讨 篇9

1 在改革和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民权林场作为豫东地区生态建设的前沿阵地, 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 坚持加快发展抓项目、促进增收抓产业、资源管护抓执法、造林绿化抓质量、机制创新抓改革的工作思路, 林场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好的发展。长期以来, 我场在全区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科技推广、支援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相继实施, 我场抢抓机遇, 对全场森林资源进行了区划, 界定国家生态公益林2万亩, 划定国家储备林3.5万亩。在人员管理上, 实行定岗定员, 建立目标责任制, 实行绩效考核, 年底根据考勤考核完成情况兑现, 调动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森林资源管护上, 建立总场、分场、护林员三级管理体制, 实行承包管护。先后制定完善了造林管理办法、造林承包合同、幼林管护协议等制度。在营林生产上, 推广了杨+刺混交 (6×9) 米、 (5×6) 米、杨纯 (3×4) 米、 (5×6) 米、 (3×8) 米等7个林分类型模式。多树种配置, 主要营造以杨树、刺槐为主的混交林, 重点培育一些珍稀乡土树种, 如榆树、椿树、楝树等。在林业产业发展上, 整合现有土地资源, 着力发展苗木产业, 目前已建成绿化苗木繁育基地5 000亩, 林下种植喜荫类药材丹参、党参、板蓝根、药菊花、草决明等药材20多种, 面积3 000亩。我场林下资源丰富, 适宜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鹅等畜禽。林场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林下肉牛养殖, 分别建设2万头优质母牛繁育基地和年出栏2万头优质育肥牛基地, 并建设屠宰规模10万头的牛肉加工厂和肉牛饲料加工厂各一处。我场具备丰富的森林资源, 宜人气候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共生, 是生态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 现已修建旅游公路28公里。林场存在负担重, 收入少, 经济困难的局面, 而森林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基础设施不健全、市场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通过近年来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全场各项事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主要表现在:一是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二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明显加强;三是林业产业开发初见成效;四是林区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

2 金融债务问题的处理对策

民权林场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林场发展资金缺口很大, 负债20多年。为改善林场贫困状况, 应积极争取国有林场扶贫资金, 适时进行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林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林地生产力, 有利于增加林场收入, 有利于林产品开发, 使林下种养业协调健康发展, 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更好地促进林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为加快林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巨额的负债对国有林场发展的影响

3.1 严重制约林业事业的发展

林场财务包袱大, 经营动力弱, 发展没后劲, 应该上的林业项目, 因资金不能支持, 只能是纸上谈兵。应该达到的事业目标, 也不得不打些折扣。

3.2 对调动职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非常不利

对职工工资的大量拖欠, 给职工生活造成了很多困难。基本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 子女上学、老人看病、婚丧嫁娶等好多事情上精神压力都很大, 林场职工与周边村民相比都很感不如, 曾有多次上访, 多次出现不稳定情绪。这就很难发挥出人的积极性, 使职工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 做出应有的贡献。

3.3 与国有林业应有的形象和信誉度不相匹配

国有林场尤其是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 其经营目标所追求的是生态效益, 而经济效益相对弱化。经济实力与其他行业的国有单位相差甚远, 生产和办公设备简陋, 成为林场多年来的“名片”。现在的办公用房还多是60年代初期建造的砖木结构。职工生活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差别更是明显, 职工们生活与林场周边村民相比都自愧不如。林场想发展多种经营, 在银行贷不到款。职工想上致富项目, 也只能托朋求友四处筹措, 困难重重。所以, 国有林场的形象和信誉关系着林场事业的发展和职工生活的改善。

4 林场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4.1 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林场的交通、水利、通电、通信等基础建设十分落后, 相当一部分输电线路老化, 隐患增加, 林场无力更新。目前, 全场有2个分场不通油路, 7个分场不通固定电话, 7个分场职工安全饮水有困难。林地缺少灌溉条件, 几百亩地一眼井, 林地虽有井却不通电, 林地干旱浇不上水。建议国家和地方将国有林场的公路、供水、用电、通讯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规划, 增加资金投入, 统一组织实施, 让林场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4.2 林地保护问题

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林地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建设基本用地, 依法确立的林权必须得到有效保护。国有林场拥有的丰富的林地资源, 既是生态建设的需要, 又是潜在价值所在, 也是国有林场建场根本和发展基础。林场周边部分村民在利益驱动下, 不时进行毁林开荒, 蚕食侵占林地, 破坏了林地资源管理的安全秩序, 严重影响着防护林正常的经营秩序和生产活动, 林场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 林地完整性仍得不到有效保证。

4.3 职工子女受教育程度低, 就业十分艰难

林区职工子女由于长期生长在林区, 受条件限制, 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 社会就业竞争力不强, 只能在家帮助父母种地, 靠父母养活。即使他们外出打工, 也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收入低, 造成职工家庭更加贫困, 同时也容易形成林区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建议省、市出台优惠政策, 适度解决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

4.4 培育森林资源方面资金投入不够

造林是扩大森林资源, 提高森林覆被率的主要途径。生态公益型林场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块大力植树造林, 通过扩大绿化面积来提高生态功能, 目的是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形成最佳的森林生态环境。建议省、市加大营林投资, 大力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努力提高森林的生态效能, 兼顾经济效益。

4.5 管理体制方面

上一篇:智力教育下一篇:岗位轮换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