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的胰岛素增敏剂

2024-08-05

多用途的胰岛素增敏剂(精选四篇)

多用途的胰岛素增敏剂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上对于PCOS的诊断: (1) 排卵量降低, 甚至无排卵现象; (2) 卵巢体积超过10ml, 卵泡直径介于4~10mm超过12个; (3) 有高雄激素血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6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3~33岁, 平均年龄 (28.1±5.6) ;不孕处于1~5年, 平均 (2.5±1.4) 年;观察组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 (27.9±5.4) ;不孕处于1~6年, 平均 (2.7±1.3) 年。所有患者主要存在月经周期异常、多毛、排卵障碍以及脱发的表现, 接受治疗前的2个月无妊娠、流产, 未服用激素药物, 肝肾功能正常。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达英-35单独治疗, 观察组患者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对照组患者在月经后的5d开始口服达英-35, 晚上服用, 1次/d, 每次1片, 连续服用21d, 共服用三个月经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二甲双胍1500mg/d, 在用餐期间服用, 分3次服用, 连续服用21d, 共服用三个月经周期。两组患者均同时进行促排卵治疗:月经第5天开始服克罗米芬100mg/d×5, 第10天阴道B超 (TVS) 监测;当优势卵泡直径≥16mm时, 当优势卵泡直径达 (19±3) mm, 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10000IU, 嘱咐患者于之后的1~2d进行无避孕措施的性交。

1.3指标观察

通过观察BMI、WHR与体重以及优势卵泡出现率、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出现情况与妊娠率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MI、WHR与体重比较

两组患者的BMI、WHR与体重均一定程度降低, 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具体见表1。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优势卵泡出现率、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出现情况以及妊娠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特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绝大部分合并肥胖[2,3], 而肥胖则会加剧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同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基本上存在不孕的情况[4], 因此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需要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已控制患者的BMI、WHR与体重水平, 另一方面以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为治疗目的[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在BMI、WHR与体重下降程度上显著优于对照组, 主要原因在于二甲双胍能涉及葡萄糖的产生、运转、利用以及脂肪代谢的调节, 从而更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6];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优势卵泡出现率、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出现情况以及妊娠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岛素抵抗状况得到改善, 使其月经恢复正常, 能够正常排卵, 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 进而提高妊娠率。

综上所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胰岛素增敏剂联合达英-35治疗的模式能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 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胰岛素增敏剂联合达英-35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2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达英-35单独治疗, 观察组患者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 通过观察BMI、WHR与体重以及优势卵泡出现率、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出现情况与妊娠率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BMI、WHR与体重均一定程度降低, 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优势卵泡出现率、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出现情况以及妊娠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胰岛素增敏剂联合达英-35治疗的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 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增敏剂联合达英-35,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巧飞, 刘宏, 何援利, 等.胰岛素增敏剂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 2009, 30 (8) :1171-1173.

[2]张娜, 吕翠婷, 郭丽娜.炔雌醇醋酸环丙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9 (15) :1423-1426.

[3]Renato P, AlessasMra G.Insulin-sensitizing agent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ume[J].Ear J Endocrinol, 2006, 154 (6) :763-775.

[4]魏巍, 孙壮状, 安媛, 等.达英-35与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促排卵药物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 25 (10) :618-621.

[5]谷保霞, 张翠莲, 李杭生.胰岛素增敏剂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84例[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45 (4) :675-677.

多用途的胰岛素增敏剂 篇2

关键词:吡格列酮;胰岛素抵抗;排卵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4-247-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4.005

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以月经不调、高雄激素血症、高LH血症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其发病率占育龄期妇女的4%~12%[1],是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PCOS患者中约有50%~80%可发生胰岛素抵抗,本文采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观察其改善卵巢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09年7月就诊于我站的伴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48例,年龄23~31岁。纳入标准:符合2003年鹿特丹会议PCOS诊断标准;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0.468;空腹胰岛素(FINS)>15mU/L;糖负荷后2h胰岛素(2HINS)>80mU/L。所有患者在治疗前3个月未用激素治疗,无肝肾功能异常。

1.2方法

罗格列酮(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从月经第1天或黄体酮撤药性出血第1天开始服用,4mg/d,持续4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一般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月经恢复情况及排卵率,B超监测卵泡发育,于月经第10天开始阴道超声检测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有无排卵。

1.3.2妇科内分泌学指标

所有患者于用药前后测量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游离睾酮(T)、催乳激素(PRL)浓度。

1.3.3胰岛素水平

所有患者于晨8时空腹抽血2ml后口服葡萄糖40g,服糖后1h、2h及3h各抽血2mL,分离血清,-40℃保存,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ns水平。Ins曲线下面积(AUC)的计算[2]:AUC=0.25(空腹值)+0.75(1h值)+0.5(2h值)。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一般情况比较

48例患者经4个月治疗后,8例闭经患者有6例来月经,排卵率由32.8%上升至78.4%。

2.2治疗前后妇科内分泌比较

所有患者经过4个月治疗后T、LH及LH/FSH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FSH水平和PR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治疗前后胰岛素水平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空腹Ins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服糖后1h、2h、3h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分别降低23%、28%及49%(P值分别<0.05、<0.01、<0.01)。见表2。

3 讨论

罗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口服抗糖尿病药,为高选择性过氧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激动剂,通过提高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而控制血糖水平。据在体和离体实验研究发现,该类药物可直接抑制限速酶-17?羟化酶和3?羟脱氢酶活性,抑制卵巢和肾上腺的基础雄激素分泌,也可抑制LH从而纠正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紊乱的生殖内分泌[3,4]。

本研究使用罗格列酮治疗伴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降低了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PCOS患者的内分泌紊乱症状,说明罗格列酮对有较严重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毛小玲.叶任离,李幼姬.尿红细胞容积变化的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探讨[J].中华肾病杂志,1993,9(6):325~328.

[2]李宝法40例血尿病人尿红细脸体积洲定[J].临床检脸杂志,1997,15(6):336.

[3]何金昌,徐淑屏,吕琪.血尿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植侧的诊断意义[J].上海医学检脸杂志,1994,9(1):6.

[4]罗门派尿中红细脑MCV值大小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检脸杂志,1993,8(3):165~166.

胰岛素增敏剂的多重功效 篇3

樊女士,54岁,身高165厘米,体重80公斤,患高血压10余年,3年前又发现糖尿病。曾服用二甲双胍、美吡迭等药,但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1年前开始注射胰岛素治疗,早餐前28单位,晚餐前20单位,血糖控制还是不佳。半年前体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为9%、甘油三酯为3.6mmol/L。在医生建议下,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太罗)4毫克,每日1次,早餐前服。两个月后血糖逐渐下降,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胰岛素剂量,诺和灵早18单位,晚14单位。最近检查空腹血糖为6.1mmol/L、甘油三酯为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6%。

解读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9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伴有胰岛素抵抗,即使使用正常量的胰岛素也不能起到正常调解代谢的作用。樊女士较胖,又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说明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所以,虽然已用了大量胰岛素,血糖仍不能得到满意控制。这时,必须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降低胰岛素抵抗,才能满意地控制血糖。

单用、合用效果均佳

胰岛素增敏剂(如太罗)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减轻胰岛素抵抗,并促进体内胰岛素对糖的转化和利用,可以长期稳定降低血糖。一些临床研究显示,单独用胰岛素增敏剂能有效降低空腹血糖3.3~4.5mmol/L,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4%~2.6%。一个9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研究显示:单独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太罗)比应用二甲双胍或格列其特有更好的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太罗)后,不但能保证血糖降低,还可减少其他降糖药的用量。据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如太罗)与磺脲类、二甲双胍、拜唐苹等联合用药后,都有明显降糖作用。对已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也可减少甚至停用胰岛素,樊女士的胰岛素用量就明显减少了。一项566例使用胰岛素>30单位/目的患者参加的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的双盲研究发现,空腹血糖降低2.7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16%的患者胰岛素用量减少25%。减少或停用胰岛素不仅可以减少注射的麻烦,还可减少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太罗)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案。

多重功效贯穿始末

胰岛素增敏剂(如太罗)不仅能提高胰岛素的作用,还能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研究发现,胰岛素增敏剂有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可直接舒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蛋白尿,对2型糖尿病、肥胖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具有温和的降压效果,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胰岛素增敏剂不仅能控制各种代谢紊乱,减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还能延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近年一些研究提示胰岛素增敏剂还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通过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太罗)使胰岛素作用提高后,能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减轻胰岛B细胞负荷,使残存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延缓细胞功能的衰退。所以,胰岛素增敏剂作为2型糖尿病的基础用药之一,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美国与欧洲糖尿病联盟的指南中就明确规定,胰岛素增敏剂治疗要贯彻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胰岛素增敏剂的功与过 篇4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的作用器官(靶器官)——主要是骨骼肌、脂肪组织及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或丧失,因而正常数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或者说要达到正常生理效应需要高于正常数量的胰岛素,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抵抗。出现胰岛素抵抗时,胰岛B细胞往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弥补胰岛素作用能力的不足,从而保证血糖水平正常。久而久之,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的分泌代偿能力下降,就会出现糖耐量损害,直至发展为2型糖尿病。

胰岛素增敏剂的适用人群

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尤其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其胰岛素抵抗较重,胰岛素增敏剂更为适合。对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病程比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增敏剂单药治疗便可收到较好疗效,维持治疗的效果也非常好。有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早期使用罗格列酮治疗,可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长期达标提供益处。如果2型糖尿病病程偏长,不仅有胰岛素抵抗,内生胰岛功能也比较差,就需要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既可以联合磺脲类或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也可以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罗格列酮推荐剂量4~8毫克/日,吡格列酮推荐剂量15~45毫克/日。

提示:胰岛素增敏剂只是使机体细胞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仅在胰岛B细胞功能尚存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不宜用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增敏剂的不良反应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引起体重增加和周围性水肿。水肿的发生率为4%~6%,而安慰剂或其他降糖药物治疗组水肿的发生率为1%~2%。水肿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因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处方信息中提出了该方面的警告。对于既往心衰的患者处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时,应慎重考虑。建议对老年人及心脏功能不好的人,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后引起轻度稀释性贫血较为常见,但可能没有临床意义。另有报道该类药物可引起老年女性患者骨量减少,肢体骨折发生率增加。因此,具有骨折危险的女性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这一不良影响。

最近由Nissen和Wolski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引发了人们对“罗格列酮心血管安全性”的关注。该文宣称服用罗格列酮增加了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因此,有患心肌梗死风险的患者应高度关注此药的使用,由于需要大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目前还在关注阶段。

糖尿病的预防

有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先于2型糖尿病,如能早期干预胰岛素抵抗,则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合理膳食、运动疗法和减低体重等,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DREAM研究结果显示,罗格列酮与安慰剂相比,可以使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降低62%。

胰岛素增敏剂在改善胰岛素抵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使用的禁忌,选择胰岛素增敏剂将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心肌损害下一篇:语文学科性质